读书的成长心得

2024-05-16

读书的成长心得(精选6篇)

篇1:读书的成长心得

《完整的成长》是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孙瑞雪继《爱与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之后的又一作品,三部作品从孩子生命的角度阐述成长的意义。虽然写的是0―6岁孩子的成长,但是对于从事小学教育的我们来说,有着很重要的借鉴的意义,让我们知道因为哪一部分的缺失,才造成了我们现在所教孩子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帮助孩子走出困境。

在《完整的成长》中,作者写道:

儿童完整的成长创造出完整的人。在这里蕴含两个完整:完整的成长和完整的人。

完整不是完美,人不会完美,也无需做到完美。健康的人格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缺失如同接纳自己的美德。

作为母亲,我们总是会用“完美”来要求自己的孩子,作为一名教师母亲,我们总是拿班里最好的学生跟自己的孩子比,给孩子提出种种苛刻的要求,并有着种种美好的期待,当期待与现实不符时,我们便开始了种种不适宜的干预,自己着急,孩子焦虑,家庭氛围一团糟。

每个孩子都有差异,我们应该接受差异,尊重孩子的不完美,不苛求孩子的尽善尽美。

在生命的角度看,孩子能够完整的成长,自然会成为完整的人。但是我们往往总是在追求莫须有的完美时,抹杀了孩子完整的成长环境,完整的认知,完整的成长顺序,使孩子不能完整的成长。

反思自己,我需要静下来,给孩子成长的空间,不强制的闯入他自由成长的环境,给他时间,让他能能够运用儿童自身的精神胚胎来塑造自己。

用心去读这本书,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实在太多,它让我们认识到生命成长的规律,解释了儿童展现给我们的各种表象之下的本质,带着对生命的思考,认识人的完整需要一个完整的成长过程。只有完整的成长过程才能让我们成为立体的、丰满的、多个层面的人,不把创造自己的权利交给别人,不被他人强制性闯入你的内在而塑造你,不会成为任何人的复制品,只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自己,完整的自己。

篇2:读书的成长心得

找不到差异的原因,不理解已是成年的他人或自己不该有的情绪、心理、价值观……

《完整的成长》告诉我们,迷惑于现在,不如在童年寻找答案。

儿童自己创造自己。父母给予孩子生命,但他的成长从身体开始,经历情绪、感觉上升到心理、认知,再由精神升华却是在内在自己创造完成的,从而成就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他。这个过程伟大而隐秘,常被外在不经意的干扰,割裂,甚至强制改变,从而成长停滞,某种情绪、认知被割裂在彼岸。

孩子被误解(也可能因恐惧、失落……)而哭泣,家长没有引领他认识这种情绪,使他在莫名的惶恐中多了一分焦躁,以哭泣宣泄而出,这是正常的儿童的反应。短时间的忍耐,这种哭泣没有停止的迹象,终于忍无可忍,一番训止,连疏通情绪的门也被关闭,世界里停留了一分焦躁,更没有今后面对这种情绪时的理解和解决办法,一种隐性的成长停滞了……即使多年以后。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诠释,情绪、心理、感觉、认知、精神……多少的成长都是相似的过程,有的得到了及时的认识、宣泄,正确的梳理、解决,使儿童成长后,再经历时已因为有过完整的体验而顺利解决。而没有体验过的,就会指责别人。所以,心理医生在治疗时,多是引领患者回顾成长,找到断裂的点,从而连结疏通,这一切本可以在童年解决。

篇3: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一、选择合适的书籍

教师要读的书很多,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用于读书、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只有对事业有了执著追求、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感时,才能克服浮躁情绪,静下心来思考,用读书学习来促进专业发展。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样的书呢?笔者认为要读以下几类书:

1. 教育论著。

古今中外的教育论著对教师把握教育规律、掌握教育教学方法、有效开展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论语》《陶行知教育文集》《大教学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论语》使我们感受到孔子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等思想对教育多元化、终生学习仍然有可取之处。陶行知“生活即教学,教学即生活”的思想,对教师树立大教育观有指导意义,可以让教师把生活、社会融入课堂,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命活力。

2. 学科专业书籍。

学科专业书籍对了解本学科历史发展、最新知识,掌握教学规律、拓展延伸学科知识非常重要。

3.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工作的方针、政策。比如《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对教师依法执教、以德执教,保护未成年人受教育的合法权益,促进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都十分重要。

4. 介绍教育改革动态、教学经验的书籍。

随着国民素质的提升,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教师要带着问题去思考,学习、借鉴优秀的教学成果,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5. 教育哲学、文学艺术、生活类书籍。

教育心理学书籍使我们面对压力时能够自我调整心态,保持愉悦心情,还能以欣赏、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还有文学、服饰、烹饪等方面的书籍,使我们的生活更充实、更科学、更有品位。

二、选择合适的方法

不同类型的书籍在教育教学中的用途不同,因此阅读学习的方法也不同,具体有以下几种:

1. 研读法。

就是不仅要认真阅读,还要细细揣摩、思考。读学科专业书籍、教育心理学书籍、教学经验和案例等书,就要进行研读。要将专业书籍中介绍的知识、教育教学方法与自己的方法进行比对,择优运用,以优化教学过程。比如,《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介绍了教师的修养、学生的成长、青年教师成功的案例与启示,对教师专业的成长,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成长非常有帮助,因此要进行研读。

2. 精读法。

就是对所读书籍的内容详细了解,精彩论段可圈点、勾画或作批注,还可以写自己的感悟。对教育论著就要进行精读,如《外国教育经典解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等,从中教师可以理解、掌握教育规律,从而有效开展教学活动。

3. 选读法。

就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阅读。对于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改革发展动态、教育哲学等,教师可选择阅读与自己从事的工作有关的内容,比如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新课程改革理念、思路和方向,教育哲学中关于教育的本质、价值和目的,人本思想和科学思想等。选择阅读可以提高教师的阅读效率和筛选、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 浏览法。

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教师可通过浏览教育报刊和文学艺术、美学、时尚生活类书籍等,获取对自己工作和生活有帮助和有促进作用的内容。

篇4:读书:教师成长的基石

读书,让文化底蕴“内存”丰厚。但凡有一定成就的优秀教师、教育家,都与爱好读书分不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图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 可见,苏霍姆林斯基成为著名的教育家,是与他酷爱读书、不断累积知识分不开的。鲁迅说,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学科知识不断融合,教师如果不加强阅读,不及时更新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某些领域也许就比不过视野开阔的学生,就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

闲暇之余,不管是文学作品,还是科普知识;不管是古典名著,还是国外经典,我们都要广泛阅读,广撷博采。这样,我们的文化底蕴就会逐渐丰厚起来,思维就会更加开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逐渐增强。

读书,让教育理论知识“内存”升级。我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要备好、上好一节课,光靠一本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死啃书本”、“新瓶装旧酒”的做法也是不适应当今的课程改革的,那种固步自封的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只能使教学穷途末路,带领学生走进“死胡同”。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样一段话让我颇有感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地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教师作为学生引领者,只有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去教育和管理学生,才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才会处处闪烁理性的光芒,也才会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因此要多读一些教育理论著作、专业刊物,如:《叶圣陶教育文集》、《杜威教育名篇》、《初任教师手册》、《给教师的建议》等。通过学习前人的先进经验,汲取前辈的思想精髓,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洗脑”,使自己的教育理论知识“内存”逐步升级。

要让自己的教育技能不断提高,除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外,还要善于从他人身上获取间接经验。有道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功。” 这种间接经验可以通过读书来获取,要多读名师名家教育教学专著,纳众家之长,厚积薄发,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譬如,读于永正《语文教学实录荟萃》,享受到“一种非常简洁的教学风格,一种令人陶醉的教学艺术”;读《王崧舟语感教学法》、《诗意语文》,体味王菘舟“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语文教学风格;读《窦桂梅阅读教学实录》,感受窦桂梅语文的“激情与思想”等。

读书是教师成长的基石,读书能让教师的“内存”增容、升级,只要静下心来,博览群书,吸纳先进文化的精髓,潜心学习前辈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继承与创新并重,其文化素养、教育理论水平、教育技能才能得到不断地提高,也才会在实践中逐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特色。□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

篇5:成长的滋味读书心得

整本书在正文部分展现少儿文学的纯真和质朴,幻想和幽默,玄思和深邃,丰富和大气……我认为这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内涵。

《成长的滋味》由许多故事串联而成,这些故事有的十分幽默,有的十分感人,还有的充满寓意。这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一片叫《童年絮味》的散文,这篇散文讲述了作者幼时的童年嬉戏和朋友之间的娱乐。讲他们捉蝴蝶,挖蚯蚓,钓鱼,采桑葚,玩捉迷藏……讲作者消失的伙伴和忠实的朋友。读到这,我不禁想起我小时的伙伴,小时候就是那么无忧无虑。

读完这本书术后,我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感受的滋味展开了思考。我从《理解的礼物》这一片小短文中读到做什么事只有你坦诚对待他人,才会得到好的回报。我也得到了一些小启示:在成长中,当我们遇到一些不可避免的挫折或麻烦,我们感受到的滋味往往是苦涩不堪的;当我们和最好的朋友死党发生争执时,这滋味往往是酸楚难言的;当我们付出努力得到回报时,这滋味总是甜美的;当我们被家长老师误会批评时,这滋味往往是辣不可言的,但我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请要相信有彩虹,因为只有尝过这些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我们才能感受到成长的滋味是完整美好的!这成长的滋味就如一杯柠檬水,虽然酸,但酸中却中夹杂着甜美;这成长的滋味又如一品可乐,时刻充满着激情与冒险;有些人则认为成长的滋味像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但这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我想在生活中难免会有挫折,也不乏学习之涯的艰辛,但这些没有什么,因为这是成长中因该受到的。只有你努力拼搏,只要你努力拼搏,终究还是会迎来雨后绚丽多彩的那一道彩虹。

蓦然回首,你会惊奇发现,其实,成长滋味中的那些酸甜苦辣咸早就一点点,一点点融入了我们的成长中。成长的滋味是由我们自己定的,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拼搏,这滋味一定会是甜的,如果成长中有困难,不要畏惧,就如《阳光总在风雨后》中所说:“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

★ 读书的滋味700字作文

★ 读书的滋味叙事作文700字

★ 呼啸山庄读书心得700字

★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700字

★ 朝花夕拾读书心得700字

★ 关于读书的滋味范文

★ 聊斋志异初三读书心得700字

★ 红楼梦读后感读书心得700字精选

★ 《格列佛游记》读书心得精选700字

篇6:成长的滋味读书心得700字

暑假中,我将老师推荐的《成长的滋味》一书读完了。这本书内容可丰富了!它收录了中外史上36个关于童年、人生、人性、社会等方面的故事……我的心一直被书中的故事所牵动和震撼,久久不能平静!从这本书中,我领略到许多知识那些故事中蕴含的道理给了我太多的启迪。尤其是《理解的礼物》、《再被狐狸骗一次》这两篇文章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理解的礼物》是美国的保罗50年后讲述自己还是一个四岁的小男孩的.时候,第一次自己到魏登先生的糖果铺用自己包好的核桃核买回许多在那个年月少有的诱人的各色糖果的事情,善良的魏登先生没有对他发脾气,小心地保护了小男孩天真的快乐和童稚的尊严。

有一天,当保罗面对同样的难题时,刹那间领悟了那份来自他人的善良而又伟大的理解,并且把这份理解完美继续下去……读完故事,我不由得想到自己。光阴似箭,不经意间,我已成长为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在我成长的岁月中,也遇到了许多善良的人们。领我过马路的警察叔叔,关心我的老师和同学……他们的身影在我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最后,定格成一张张令我感动的相片。

保罗的故事结束了,但善良的人们所带给我的影响,会在我今后的生活中,一直延续下去,我会用一颗善良的心时刻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当我读完《再被狐狸骗一次》,我的心就好像停止了跳动一样,我喘息困难……狐狸在我所读的童话书中,几乎全是奸诈、狡猾的象征。而这个故事中讲述一只公狐不惜牺牲生命保护幼狐,令人为之动容。公狐为吸引走猎人,避免伤害母狐和幼崽,它“举起一条前腿,将膝盖塞进自己的嘴里,用力咬了下去。我虽然隔着十几米远,也能清晰地听到那种骨头被牙齿咬碎的咔嚓咔嚓声。不一会,那条前腿便被咬脱了节,皮肉还相连着,那截小腿在空中晃荡,就像连着丝的一块藕。”读到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哭了……我希望公狐再一次逃脱,和母狐及幼仔团聚,继续为他们觅食,可是公狐最终因流血过多而死去。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啊!我对这平凡,弱小的狐狸肃然起敬。连动物都如此,更何况人呢?我不禁想到“父爱如山”这个词。是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永远像一座大山,用他伟岸肩膀担起家庭重担,用他那大海般宽广的胸怀为我们洗涤心灵!我们沐浴着父母的爱茁壮地成长,我们要时刻感恩父母那深沉的爱。……读了《成长的滋味》,我对成长有了更多的认识。成长的过程中有快乐、也有烦恼、更有那因为无知犯下一生都难以弥补的错误……因为我们在成长,所以我们要多读书,让优秀的文学作品时刻滋润、塑造我们尚不成熟的心灵和感情,陪伴我们成长!

上一篇: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总结下一篇:解读医药代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