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2024-05-09

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精选9篇)

篇1: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依法设立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的设立依据国家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其设立、变更、终止应当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审批或备案。

第三条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民工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社区居民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活动。

第四条 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相结合的教育形式。实施学历教育,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人员,基本学制以三年为主;招收高中毕业生,基本学制以一年为主。学校在对学生进行高中层次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实施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第五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有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和组织领导职责,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中等职业学校相关管理工作。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学校办学资质的审核和监管,在每年春季招生工作开始前,公布本地区本具有招生和享受国家助学政策的学校名单。

第六条 学校应当依法制定学校章程,按照章程自主办学。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聘任具备法定任职条件、熟悉职业教育规律、敬业创新、管理能力强的人员担任校长。新任校长应当经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学校章程中应当明确校长在学校发展规划、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学校建立健全校长考核及激励约束机制。第二章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第七条 学校建立校长全面负责行政工作、党组织保障监督、教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内部管理体制。民办学校实行理事会或者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学校建立党组织,并确保党组织发挥监督、保障和参与重大决策的作用。学校应当在党组织领导下,建立共青团、学生会组织,组织开展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第八条 学校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作用。学校建立工会组织,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

第九条 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并明确其职责,规模较大的学校可以设置若干专业部(系),实行校、部(系)二级管理。

第三章 教职工管理

第十条 学校按照人事管理规定,科学设置各类岗位,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技能课教师保持合理比例,实行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岗位和兼职岗位相结合的岗位管理办法,逐步提高同时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

第十一条 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国家关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有关规定,科学制定学校教师聘任管理制度和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在定员、定岗、定责的基础上聘任、解聘或辞退教职工。学校应当建立健全保障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程序和制度。

第十二条 学校实行教师职务制度。逐步提高同时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和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课教师比例,实习指导教师应当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学校建立有利于引进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的聘任制度。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通过“特岗、特聘、特邀”等形式,向行业组织、企业和事业单位聘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

第十三条 学校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技能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应当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学历进修或提高业务能力的培训。

第十四条 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奖励机制,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

学校应当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班主任业绩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第四章 教学管理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设立教学管理机构,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

第十六条 学校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专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第十七条 学校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按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设置的专业,应当经学校主管部门同意,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核准,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外专业,应当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学校应当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加强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

第十八条 学校根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指导性教学文件,制订实施性教学计划。

学校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教学大纲或教学指导方案组织教学、检查教学质量、评价教学效果、选编教材和装备教学设施。加强课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

第十九条 学校应当建立严格规范的教材管理制度。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根据培养目标和产业发展需要,可以开发使用校本教材。

第二十条 学校应当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有部门专门负责教学督导工作,定期组织实施综合性教学质量检查。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管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就业管理制度,学校应有相应机构负责学生实习就业工作,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学校应当做好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工作。

第二十二条 学校应当积极推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双证书”制度。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与职业资格标准相结合,突出职业技能训练。学校应当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第二十三条 学校应当设立教学研究机构,加强教研和科研工作,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国家和地方的教研活动。

第五章 德育管理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德育全方位融入学校各方面工作。

第二十五条 学校应当加强对德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各部门育人责任,设置德育和学生管理专门机构,建立专兼职学生管理队伍,使德育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

第二十六条 学校应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注重汲取产业文化的优秀成分,发挥文化、环境育人作用。

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第二十七条 学校应当按照相关要求开足德育课课程,发挥德育课在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其他课程教学和实习实训等环节的德育工作,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十八条 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思想道德评价制度,改革德育考核办法,加强德育过程的评价管理,建立学生德育档案。

第六章 学生管理

第二十九条 学校应当依法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十条 学校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及其他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学生入学注册、课堂教学、成绩考核、实习实训、学籍变动、纪律与考勤、奖励与处分以及毕业、结业等各项管理工作。

第三十一条 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等规定,制定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规范,做好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工作。

第三十二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学习管理制度,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刻苦钻研理论和实践知识,努力提高综合职业素养。

第三十三条 学校建立健全学生奖励和处分制度,学生奖学金、助学金、减免学费等制度。

第七章 招生管理与就业服务

第三十四条 学校应当根据有关规定,按照教育行政部门和招生管理部门的要求,明确学校招生管理部门职责,做好招生工作,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坚决杜绝有偿招生和通过非法中介招生,不得与不具备中等职业学历教育资质的学校或机构联合招生。学校发布招生广告(含招生简章),应当真实准确,并按照有关规定报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五条 学校应当加强职业指导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维护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六条 学校应当制定招生管理和就业服务的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应当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第三十七条 学校违反有关规定开展招生和就业服务活动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依据法律和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对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 资产管理与后勤服务

第三十八条 学校应当做好校园总体规划,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满足发展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加强校园建设和管理,建设安全、整洁、文明、优美、和谐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三十九条 学校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做好规范收费和财务公开,建立健全会计账簿,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

第四十条 学校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和规范对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的管理,健全资助体系和监管机制,防范和杜绝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骗取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补助资金等违规违法行为。

第四十一条 学校应当做好资产的登记、使用、维护、折旧和报废等资产管理工作。

第四十二条 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建立和完善设施设备采购、管理和使用制度。加强对教学设施,实习实训设施的管理。

第四十三条 学校应当加强后勤管理工作,创新后勤服务管理机制,促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

第四十四条 学校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做好膳食、宿舍管理等后勤保障工作,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第九章 安全管理

第四十五条 学校应当制定安全预防、日常安全管理、应急处理等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全面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十六条 学校应当保证校内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教学设备、土地、道路、绿化设施、交通工具等学校设施设备符合安全标准,定期检查,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十七条 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法制、安全、卫生防疫等教育,开展逃生避险、救护演练、消防演练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安全意识、卫生意识。

第四十八条 学校应当保障校内活动中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保障经由学校组织或批准的校外活动中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安全。加强学生实验、实习实训安全管理。

第四十九条 学校应当加强与当地公安机关和社区的联系,建立校园安全联防制度和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依照本规程制定实施细则或相应的管理制度。

第五十一条 本规程从发布之日起施行。

篇2: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保证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提高教育质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职成[2010]7号)的通知,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我市中等职业学历教育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籍管理,“3+2”分段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前三年依照本规程执行中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

第三条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应当加强学生学籍管理,建立健全学籍管理部门和相关制度,保障基本工作条件,落实管理责任,切实加强学籍管理。

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

第四条 凡经历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及以上文凭的应、往届毕业生,均可报读大连市各类中等职业学校。

第五条 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国家和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及招生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录取新生。

新生须持录取通知书、本人身份证及户籍簿,在开学前十五天内到学校办理报到、入学手续。新生在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后取得学籍,颁发学生证。学生证所需成本费用应由学校统一支付,不得向学生收取。如学生本人原因造成学生证丢失,费用自理。

因特殊情况不能如期报到者,须凭有关证明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延期报到(延期不得超过一个月),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到学校办理相关手续者,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新生入学后须由学校组织体检,如发现患有不能正常接受教育的各类疾病,学校保留其入学资格半年。治疗期间,不享受在校生待遇。下学期开学前,经县级及以上医院复查确已痊愈者,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仍不合格或延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入学资格。)?

第七条

新生入学一个月内,由学校按照本规程填表造册,上报上级主管部门注册学籍,同时将新生基本信息及时录入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新生实行秋季注册,截至日期为10月20日。

具体程序:

1、造册:学校按照要求,为新生编班编号,并录入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学业管理软件。班级人数原则上不少于15人,不多于50人。

2、审核认定:学校按规定时间持相关证件(毕业证书或相关证明)及学生学籍名册、移动存储盘到上级行政审核认定、备案;

3、学生取得学籍。

第八条 学校应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建立学生学籍档案,学生学籍档案内容包括:

1.基本信息; 2.思想品德评价材料;

3.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成绩; 4.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学费减免的信息; 5.在校期间的奖惩材料; 6.毕业生信息登记表。

学籍档案由专人管理,学生离校时,由学校归档保存或移交相关

32、学生有某一方面生理缺陷或患有某种疾病,经县级及以上医院证明,不宜在原专业学习,可以转入本校其它专业学习;

3、学生留级或休学,复学时原专业已停止招生。

一年级第一学期放假前可以跨专业大类转专业;二年级第一学期放假前可以同一专业大类转专业;毕业年级学生不得转专业。

已经享受免学费政策的涉农专业学生不得转入其他专业。第十九条 学生转专业后,原有的相同或相近专业的学业成绩给予承认。未实行学分制学校的学生转入实行学分制学校的,原有相同或相近课程的成绩,可以折算成相应的学分。

第二十条 转学的学生如有市统一质量抽测成绩,到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手续时需要在学籍变动表后附带原始成绩单的复印件(有转学学生一页,并标明学生),加盖学校印章。

4.2 休学、复学

第二十一条 学生休学由学生本人和家长(或监护人)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审核批准后,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本人未提出申请,连续缺课超过15天,学校按自动退学处理。

第二十二条 学生因病必须休学,需持县级及以上医院病情诊断证明书。

第二十三条 休学每次一学期(或一学年)为期,二次为限。第二十四条 因依法服兵役而休学,休学期限与其服兵役期限相当。

第二十五条 学生休学超过一学期,复学后降级就读。毕业证发放以最初入校学习时间为准。

第二十六条 学生休学期间,不享受在校学生待遇。

第二十七条 学生休学期满,应于学年或学期前申请复学,经学校核准后,原则上随原班或原专业下一年级学习。

第二十八条

学生休学期间不需向学校交纳学费。

67891011

证 明

同学,性别,系 省 市(县)人,生。于 年 月在我校 级 专业 班学习,成绩合格,已经毕业。

特此证明。

经手人:

(学校盖章)年 月 日

篇3: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旅游实训室的建设是为了突出旅游产业链的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构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以利于学生在职业活动环境中,经受岗位实务训练或仿真训练,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综合职业素质,达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使实训室成为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

通过实训室的建设和规范,旅游实训室既能满足旅游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专业技术实训,又能开展科技成果推广和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融满足教学需要与企业需要于一体,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旅游实训室建设的策略初探

(一)以旅游行业技能训练为主,建设高标准的校内实训室,并成为旅游行业多工种实际技能培训的场所

按照工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要求,旅游专业应该建成模拟导游室、餐饮摆台室、客房实训室、酒水酒吧操作室、茶艺室、形体训练室等多个校内教学做一体化模拟训练场所,也可以开展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实训项目。同时,利用这些校内实训室,承担本区一些酒店、导游等培训项目。

(二)实训“企业、学校、社会”的三赢,建设多模式实训室

学校应该坚持“企业、学校和社会效益”三赢的原则,采取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等方式,主动把企业生产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结合起来,提高企业产学结合建设室的积极性。为确保实训室的建设质量,在具体操作中,坚持与大企业实现稳定合作,与小企业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体现了与旅游行业合作的多层次性。

首先,多方面寻求合作,实现实训实习室集团化;其次,多梁道筹措资金,实现校内实训室规模化;再次,多元化选择企业,实现校外实习实训室共建共享。

(三)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训实训室内涵建设

实训室建设的目标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以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因此就要不断加强专业实训室的内涵建设,全新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专业产学紧密结合育人的办学特色。

首先,建设实训室的管理体系,形成长效运作机制;其次,充分利用实训室,加快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如“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总之,旅游实训室是职业教育旅游类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培养职业素质的必备条件。学生通过实训,能够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掌握当前一线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和职业技能,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篇4: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为适应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加强我省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提升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新任教学管理工作者和专业负责人熟悉教学管理业务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日前,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程第二十三期高级研修班在广州隆重开班。

本次研修班由广东省职教学会主办,广东省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承办,广州市商贸职业学校协办,旨在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通知》,适应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实际要求,进一步加强广东省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规范,提升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新任教学管理工作者和专业负责人熟悉教学管理业务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来自广东省70多所中职学校,近250位中层以上领导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研修班。广东省职教学会副会长彭铁英、职教学会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余德涛教授作了重要讲话和指导。

研修班围绕着“教学文件编制及质量管理”、“教学工作日常管理”、“专业建设与管理” 、“实践教学管理”、“实训中心建设与管理”、“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解读”等主题开展培训,以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就校企合作的情况做介绍。本次应邀出席的授课专家有广东省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郑耀涛,珠海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唐顺华,省职教学会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余徳禄,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院长杨敏,省职教会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州市医药职业学校副校长何倩。专家们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向学员们讲解了新的教育理念,为解决职校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及方法。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实用性强,对加强我省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提升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众学员均表示在此次研修班中获益匪浅。

篇5: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

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为2:4:4;

③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为1:4:5;

④其他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为1:3:6;

⑵普通高中

①示范普通高中原则上为3:3:4;

②重点普通高中原则上为2:4:4;

③其他普通高中原则上为1:4:5。

20.全市幼儿园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总体控制目标其中如下:

⑴示范幼儿园原则上为0.1:3:6.9;

⑵其他幼儿园原则上为0:1:9。

21.教师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总体控制目标如下:

⑴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

⑵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 ⑶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22.对乡镇以下规模小、人员少的幼儿园,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可以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由区县(自治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集中调控、集中管理(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23.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主管部门,在总结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优化结构、合理配Z的要求,制定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结构比例控制的标准和办法。

24.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25.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岗位设Z,原则上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可设至专业技术四级或五级岗位;区县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可设至专业技术五级或六级岗位;示范幼儿园可设至专业技术七级岗位;其他幼儿园可设至专业技术八级或九级岗位。

26.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四至七级专业技

术岗位由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调控;八至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由区县(自治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调控。

㈢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Z

27.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的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工勤技能岗位一至五级岗位(附件8:《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工勤技能岗位等级对应表》)。

28.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29.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25%左右;其中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严格控制在5%左右。技能操作任务较重的中等职业学校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的比例可适当提高。

30.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工勤技能一级、二级岗位主要应在专业技术辅助岗位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职责等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领域设Z。没有承担教学科研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的单位,原则上不设Z工勤技能一、

二级岗位。

31.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由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调控;三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由区县(自治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调控。

㈣特设岗位设Z

32.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的特设岗位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特点和发展规律,为适应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特殊需要,经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设Z的非常设工作岗位。

中等职业学校可设Z一定比例的特设岗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办学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

特设岗位不受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的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照管理权限予以核销。特设岗位的等级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

33.按照严格控制、严格审批的原则,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申请设Z特设岗位:

⑴承担国家或本市重大科研项目或课题,本单位人员无法满足工作需要,需短期聘用高层次人才的;

⑵引进省(部)级及其以上有突出贡献专家、急需高层次人才等,本单位相应等级岗位无空缺的;

⑶因单位规格受限但确需聘用高层次人才的;

⑷其他确需设Z的。

34.特设岗位的设Z须由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填写《重庆市事业单位特设岗位审核表》(附件9),经区县(自治县)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市级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送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四、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及其岗位等级

35.中等职业学校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高级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下同)一级岗位、高级讲师二级岗位、高级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下同)一级岗位、讲师二级岗位、讲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教师岗位名称为助理讲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下同)一级岗位、助理讲师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教员(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我市中等职业学校评聘了中专研究员职务的,按我市现行规定对应专业技术四级岗位。

36.普通高中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中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中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中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中级教师岗位名称为中学一级教师一级岗位、中学一级教师二级岗位、中学一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初级教师岗位名称

为中学二级教师一级岗位、中学二级教师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员级教师岗位名称为中学三级教师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我市普通中学评聘了中学研究员职务的,按我市现行规定对应专业技术四级岗位。

37.幼儿园使用小学教师岗位名称。小学高级教师一级岗位、小学高级教师二级岗位、小学高级教师三级岗位,分别对应八至十级专业技术岗位;小学一级教师一级岗位、小学一级教师二级岗位,分别对应十一级、十二级专业技术岗位;小学二级教师、小学三级教师岗位对应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

我市幼儿园评聘了中学高级教师职务的,按我市现行规定对应专业技术七级岗位。

38.特殊教育学校参照使用小学教师岗位名称。

39.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其他专业技术岗位名称和对应等级参照相关行业指导意见和标准执行。

40.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其他系列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原则上应低于教师岗位。

五、岗位任职基本条件

㈠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41.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三类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

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⑴遵守宪法和法律;

⑵具有良好的品行;

⑶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⑷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㈡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42.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及其以上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43.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

⑴五级职员岗位,须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两年; ⑵六级职员岗位,须在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三年; ⑶七级职员岗位,须在八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三年; ⑷八级职员岗位,须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满三年。

44.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在上述基本任职条件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职员管理的具体条件。

㈢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45.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国家和我市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包括准入控制要求。

46.受聘教师岗位的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符合国家关于相应教师职务的基本任职条件。同时,应具备良好

的师德修养,教育思想端正,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学习,敬业爱岗,团结协作,严于律己。其中,受聘到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岗位的人员,应具有相关实践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

47.各地区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在国家和我市规定的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实施办法》及本指导意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以及本单位的具体条件。

48.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和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具体条件,由主管部门或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按照我市《实施办法》及本指导意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专业技术水平、任职年限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㈣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49.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50.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五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51.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六、岗位设置的审核

52.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岗位设Z实行政

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制度,并按规定程序和管理权限进行审核。

⑴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岗位设Z方案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⑵区县(自治县)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岗位设Z方案须经主管部门同意,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53.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设Z岗位按以下程序进行:

⑴制定岗位设Z方案,填写《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岗位设Z方案表》(附件10)和《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岗位设Z及结构比例控制审核表》(附件11);

⑵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区县应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⑶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Z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说明书;

⑷岗位设Z实施方案应广泛征求本单位教职工意见,由学校负责人员集体研究通过;

⑸组织实施。

54.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Z方案可按照核准权限申请变更:

⑴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Z的;

⑵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⑶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Z的。

55.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设Z方案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和有关部门聘用人员、确定岗位等级、调整岗位以及核定工资的依据。

56.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应保持相对稳定,并实行动态管理,未经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不得突破。

七、岗位聘用

57.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聘用人员,应按照我市《实施办法》、本指导意见和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设Z方案,根据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自主进行岗位聘用工作。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聘用工作,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逐步建立和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岗位聘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在教师高级岗位聘任中,应向优秀班主任和其他优秀教师倾斜。

58.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聘用人员,应在

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人员。

59.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必须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限额内,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和我市规定的基本任职条件的要求。

60.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义务教育学校要完善聘用办法、规范聘用程序、健全聘用组织及监督机制,确保岗位聘用工作公开、公平、公正进行。学校要成立聘用组织,负责岗位聘用的有关工作。

61.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与受聘人员应当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定聘用合同,明确受聘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岗位纪律、聘用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以及聘用合同期限等方面的内容。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当对聘用合同作出相应变更。

6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工作的特点,在教育教学管理岗位上的人员,原则上应直接从事部分教学工作,其他管理岗位人员及工勤人员应积极实行一岗多责,提高用人效益。

63.对于乡镇以下规模小、人员少,对岗位结构比例实行集中调控、集中管理的幼儿园,可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人员

集中聘用。

64.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的特点,对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教师,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根据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65.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新参加工作人员见习、试用期满后,管理人员按照《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确定相应的岗位等级;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岗位条件要求确定岗位等级;工勤技能人员通过初级技术等级岗位考核后,可确定为五级工勤技能岗位。

66.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聘用人员,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⑴五至六级职员岗位、四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一至二级工勤技能岗位,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后,由单位聘用;区县(自治县)所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经主管部门、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初审,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由单位聘用。

⑵七至十级职员岗位、八至十三级专业技术岗位、三至五级工勤技能岗位,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经主管部门审核后,由单位聘用;区县(自治县)所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经主管部门初审,同级政府人

事行政部门审核后,由单位聘用。

67.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接收的政策性安Z人员的聘用,按照国家和我市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并签订聘用合同。新调入工作人员的聘用,应重新确定岗位等级,并签订聘用合同。

68.已经实行聘用制度,签订聘用合同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可根据我市《实施办法》和本指导意见的有关要求进行岗位设Z,并按照核准的岗位设Z方案,对本单位现有在册(即在编、在岗和在聘)的正式工作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并变更聘用合同相应的内容。聘用合同期满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受聘人员的履职情况认真考核,及时作出续聘、岗位调整或解聘的决定。

69.尚未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人事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我市《实施办法》及本指导意见的精神,抓紧进行岗位设Z,实行聘用制度,组织岗位聘用。

70.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主管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要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使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现有

在册(在编、在岗和在聘)的正式工作人员依照现聘职务或岗位进入相应等级的岗位。

71.各地区、各部门和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必须严格把握政策,不得违反规定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要采取措施严格限制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中高等级岗位的设Z。

72.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首次进行岗位设Z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的办法,逐步达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也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逐年逐步到位。

73.各地区、各部门应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校所核定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最高等级聘用教师,满足教育教学和课程设Z对各级各类岗位教师的基本需求。要坚决制止在有合格条件人选的情况下出现“有岗不聘”的现象。对学校按规定要求聘用的人员,经教育主管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和人事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及时办理相应人事关系,兑现工资待遇。

74.各级教育督导机构要按照国家和当地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岗位设Z的指导标准,以及核定的岗

位设Z方案,依法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人员聘用及配Z状况的督导检查。

在实施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后,幼儿园教师参照小学教师职务管理办法执行。

75.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完成岗位设Z、组织岗位聘用并签订聘用合同后,应写出书面工作报告,填写《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岗位聘用人员审核认定表》(附件12),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进行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Z和岗位聘用的,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76.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聘用人员,应填报《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聘用人员登记备案表》(附件13),向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其中,市属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区县(自治县)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登记,并送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八、组织实施

77.岗位设Z工作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学校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分工协作,加强领导。要结合实际,按照我市《实施办法》

和本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对各类岗位的任职条件、工作标准、职责任务等作出具体规定。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核定各学校的岗位设Z方案,确保学校的人力资源供给和持续健康发展。

78.在岗位设Z工作中,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要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大宣传粒度,切实提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要按照积极、稳妥的方针,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维护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79.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幼儿园在岗位设Z和岗位聘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坚持原则,坚持走群众路线。对违反规定滥用职权、打击报复、以权谋私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对不按我市《实施办法》和本指导意见进行岗位设Z和岗位聘用的义务教育学校,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不予确认岗位等级、不予兑现工资、不予核拨经费。情节严重的,对相关领导和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篇6: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旅游服务比赛规程

色装饰(包括餐巾花边),餐巾折花花型不限,但须突出主位花型,整体挺括、和谐,造型美观。

9、本次比赛组委会不使用餐桌转盘。

10、红酒已用服务巾包好,则不需要用服务巾擦拭瓶口;白酒则要在每杯斟倒后擦拭瓶口。

11、比赛评分标准中的项目顺序即是规定的操作顺序,选手按程序完成各个比赛项目。

12、物品落地每件扣3分,物品碰倒每件扣2分;物品遗漏每件扣1分。逆时针操作扣1分/次。未按操作程序操作扣2分/次。

13、提前完成不加分,每超过20秒,扣总分2分,不足20秒按20秒计算,以此类推;超时2分钟不予继续比赛。

14、选手比赛到19分钟时,计时裁判会报“比赛已过19分”;比赛到20分钟时,计时裁判告知“比赛时间到”。与计时裁判报时同时举手示意做完,前后时间误差不超3秒,则不扣分。如果选手未做完,可继续操作,但比赛到22分钟,裁判会宣布比赛结束,选手停止操作,且该选手无成绩。

15、比赛过程中有物品落地、碰到、遗漏、逆时针操作、未按程序操作等,由专人负责记录,选手比赛结束后签字确认。

16、服装上不能出现本学校标识。

17、比赛如出现疑义,应向领队或场内负责人反映,不得与裁判发生争辩,否则取消比赛资格。

四、比赛物品准备

1、组委会提供物品:

餐台(高度为76厘米)、圆桌面(直径180厘米)、餐椅(10把)、工作台。

2、组委会提供餐酒用具:

(1)防滑托盘(1个)

(2)餐碟、口汤碗、味碟、汤勺、筷托、长柄勺、筷子(各10套)

(3)牙签(各10套)

(4)水杯、红葡萄酒杯、白酒杯(各10个)

(5)菜单(2个),(6)桌号牌(1个)

该项目负责人:

重庆市教科院职成所教研员常献贞63619542***

重庆市中职技能大赛组委会办公室

篇7: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试行)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中共河北省委农村工作办公室、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河北省教育厅《“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和河北省教育厅“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种植技术等六个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我省中等职业学校“送教下乡”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将教育部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分散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专业理论教学、专业技能训练与专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生产需求为导向,让广大农民边学习、边实践,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第三条 本规程适用于我省各类中等职业学校“送教下乡”工作中供学生学习、实践的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生自己的养殖场、种植场、果园、责任田、承包荒山等。

第二章 领导和组织机构

第四条 各设区市教育局、各县(市)教育局及有关行政部门都要加强“送教下乡”实习实训工作的领导,主管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科室(处)承担具体的管理职责。

第五条 实施送教下乡工作的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成立相应的实习实训领导机构,协调各处室之间的关系,共同做好实习实训工作;

第六条 各学校的送教下乡办公室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送教下乡办公室可根据工作需要与学校其他科室共同成立送教下乡教学辅导组、后勤保障组、学籍管理组等办事机构,或确定具体的责任人员,明确其职责,及时督导,定期考核。送教下乡办公室要会同有关科、室和系、部妥善安排各种符合实际的课程,制定完善可行的实习实训计划,确保实习实训的质量和效果。

第三章 实习实训设施建设

第七条 各学校要配备完整的涉农专业教学用挂图,建立健全适应涉农专业教学需要的标本室和校内实习实训场(厂)、站、园等,充分利用学校原有的农林牧等专业实验室,并逐步增添必要的、能够满足现代农业所需的新设备,确保学生能够根据教学进度分期分批地在校内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接受部分项目的实验和实习实训。

第八条 各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分校或教学点所在地的乡镇政府、村委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要提供必要的可供学生实习实训的场所,结合农事活动安排有效时段,与学校共同做好实习实训工作,实现资源共享,并做好后勤保障,保障学员实训的正常进行。各学校要协助校外实训基地在专业技术上不断保持先进性,并根据教育教学特点和地区、行业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

第九条

学生在学习期间,都要利用自己的责任田或承包的蔬菜大棚、果园、养殖场、加工厂等,建立自己的专业实习实训基地,结合个人种植或养殖、加工的生产经营,充分消化、吸收理论课程内容,不断强化技能训练,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达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学效果。生产作业场所比较集中的学生,可在学校的组织下结成3-5人的小组,进行部分项目的联合实习实训,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第十条 各学校要配备车载流动图书馆、车载流动实验室等,有计划地走进各分校、各教学点、学生的生产作业场所和学生家中,充分利用有关各种设施设备,供学生在学习、生产中使用。

第四章 教师

第十一条 各学校都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应当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既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各学校要积极聘请当地享有盛誉的能工巧匠、效益卓著的生产经营大户等担任实习实训的兼职教师。

第十二条 实习实训教师(含外聘教师)的选聘要经过以下步骤:

1、本人填写《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送教下乡实习实训教师登记表》。

2、学校送教下乡办公室或教务处初审、盖章。

3、学校校长办公会审定。

第十三条 实习实训教师的职责是:

1.根据省教育厅下发的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和落实本专业本课程的实习实训计划。对问题讲解、作业、实验、实习、技术推广、复习、考试等所进行的安排文本,要在该活动开始前一周交到学校的送教下乡办公室存档。

2.精心备课和组织实习实训活动,严格组织学员签到,并做好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性评价。

3.认真填写《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送教下乡实习实训日志》,对实习实训内容、效果等进行全面记载。

4.结合自身实际,编写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教材、讲义。

5.推广适应当地实际需求的实用技术,帮助农民解决生产、经营、社区管理及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农民实实在在受益。

第十四条 各分校、各教学点负责人或班主任及时填写授课教师上课情况表,定期组织学员测评实习实训教师,公正客观地评价每位教师的实习实训情况。各学校要不定期地派遣有关人员对实习实训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并及时记录在案,作为发放其津贴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学生

第十五条 每个学生都要定时参加集中学习,作好课堂笔记,完成课外作业,并根据学校的实习实训计划在各种实习实训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学习,消化课堂理论知识,提高生产技术及管理水平。

第十六条 每个学生都要结合自己的生产实际和本人特长,建立一个种植或养殖、加工等专业化的家庭性实习实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学生开展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经营活动。学生进行家庭性实习实训时出现问题,应及时与本专业授课教师、实习实训教师、学校聘请的专家或本行业的行家里手等交流沟通,交流方式可采用打电话、QQ网上聊天、发电子邮件、视频答疑等。学生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所进行的各种实习实训活动,均须以实习实训日志、总结等形式写出报告。凡未建立家庭性实习实训基地的,以及不按时提交实习实训日志、总结的,根据省教育厅印发的指导性教学计划相关要求,扣减其相应的学分。第十七条 每个学生要对所选择从事的专业方向有深入地学习。每学年要结合生产经营活动阅读2-3册本专业方向的书籍,并写出2万字左右的读书笔记,使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达到当地先进水平。对于没有制定或没有完成读书计划的学生,可以酌情扣减2-3个学分。

第十八条 每个学生都要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参加有关内容的实验,并按规定写出实验报告。

第十九条 每个学生自入学三年内须考察国内国际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有关的项目3个以上。考察后要有考察报告及相关凭证。

第二十条 每个学生都要利用自己所从事专业有关的知识和技术技能,根据农民增产增收的需要开展卓有成效的技术推广活动。凡不开展技术推广活动,或搞形式、走过场的,根据省教育厅印发的指导性教学计划相关要求,扣减其相应的学分。

第二十一条 每个学生在毕业时应取得至少一个与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生产经营工作有关的技能等级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否则扣减6学分。

第六章 考核与学分管理

第二十二条 对学生实习实训成绩的考核,遵循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实践性原则。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生产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实践第一的理念,着重考核学生在学期间的生产经营业绩或社区管理业绩。

第二十三条 对学生实习实训成绩的考核分为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实践成果考核。

1.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阶段性实习实训过程的测评,由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业、实验、生产经营业绩、技术推广业绩等组成,成绩按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一般占总成绩的25%。

2.终结性考核为有关课程结课时的实习实训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一般占总成绩的25%。

3.实践成果考核是对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果的综合测评,成绩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一般占总成绩的50%。

第二十四条 考核的时间根据不同的目的灵活确定。

1.过程性考核根据教学进度和生产季节安排。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同一生产季节再组织一次考核,也可在下一生产季节再次组织考核。

2.终结性考核安排在每学期期末集中进行。考核不合格者,可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安排一次补考。

3.实践成果考核在学生申请毕业前的一个学期内进行。

第二十五条 学生实习实训的学分为60个,其获得的依据为学生结合所学专业从事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等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

第二十六条

凡在学期间确定并实施了一定的生产经营项目,并在毕业时扩大了规模、提高了产量、提升了品质、增加了收入,则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在学期间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引领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和积极开展技术推广成效显著的,根据省教育厅印发的指导性教学计划相关要求奖励其一定的学分。凡在学期间没有实施一定的生产经营项目,以及在正常条件下生产经营水平、效益等没有提高的,参与领导的当地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以及村风村貌改观等工作没有明显进步的,扣除全部或部分学分。第二十七条

学生实习实训的学分,由学校有关领导、专业课教师和社区有关负责人员组成的实习实训成绩考核小组提出考核意见,必要时可以征求其同班同学的意见,然后将有关材料提交学校送教下乡办公室存档。

第二十八条

学生有下列情况可以补修学分:

1.学生如因工作或不可抗因素无法按时参加终结性考试而不能获得相关学分的,可以申请缓考。学生缓考必须通过学校有关管理部门的审批。缓考随下一学年的同一课程考试进行。

2.学生所学课程在终结性考试时不及格而无法获得学分的,应补修该课程并在学制有效期限内参加一次同一课程的终结性考试作为补考。补考仍不及格的,可在毕业前再申请参加一次毕业补考。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程由河北省教育厅制定,并负责解释、修改。

各设区市、县(市)教育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第三十条

篇8: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一、中职农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近年来, 随着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加入到全国示范校建设行列, 我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迫在眉睫。目前, 该专业存在很多问题, 跟不上全国农机行业生产发展的步伐, 究其原因, 无外乎农机课程体系划分不合理、农机教学内容与农机使用与维护严重脱节等等。

1. 课程体系陈旧

现阶段, 我校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 农机专业也不例外。课程体系延续以往“三段式”的课程设置模式;农机各门专业课程自成一体, 理论化程度偏高, 导致很多课程内容没有直接来源于农机生产一线, 由此而来课程的针对性不好在所难免;此外, 由于每一门课程都是单独开设, 缺乏逻辑性;基础课、专业课与实践课又各自为战, 达不到理论课为生产实践课服务这个目的。糟糕的是学生被理论学习占用太多时间, 实际操作训练时间自然就偏少, 甚至有些实训项目受到各方面制约难以开展[2]。

2. 课程体系与生产实际有较大差距

我校在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建立的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 其课程设置直接受到机械类专业的影响, 《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图》等学时安排过多, 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机专业涉农这个特点, 基本不涉及机械设计方面的内容, 而与农机有关的专业技术课程《农业机械基础》《农机营销》《农机推广学》等开设太少。农机专业课程比例不当, 学生无法全面系统的掌握农机专业知识, 致使教学时间无法有效和充分的利用, 浪费了大量时间。此外, 由于农机专业课程实训课安排不当, 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成了纸上谈兵。

3. 教学内容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教学内容上, 本专业没有注重农业机械的实际使用与维护的生产过程, 课堂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应用不了, 造成农机专业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严重脱节。目前, 在使用的教材, 虽将部分农机新内容加了上去, 但总体课程的职业教育特色仍然不突出, 内容依然陈旧, 难以适应农机快速发展的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其已经广泛应用于农机生产、制造、销售等各个方面之中, 但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将这些内容运用到课堂, 即便是有新知识, 但由于留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较少, 学生没有亲自操作这些农机具, 自然无法掌握动作要领。所有这些情况均使农机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没有太强的竞争力, 择业面较窄。

4. 硬件条件有待改观

农机实训器材及设备严重不足, 这导致很多实训项目难以开展。往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教师利用课堂时间灌输理论, 课时容量小。而与实际农机使用与维护紧密结合的教学设备、模拟设备、检测仪器以及维修设备缺乏, 特别是用于拖拉机拆装、诊断分析的训练设备缺少, 严重影响农机实训教学。

二、中职农机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基于此, 为适应市场的需求, 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必须深化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在前期市场调研和多次专家论证,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按照行动导向来组织教学内容最为合适, 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 容知识和技能于一体, 既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又能避免教学冗余, 突出技能培养[3]。因此, 建立并完善适合我校校情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1. 采用模块式项目化教学方式, 增加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选择性

采用“大专业、小专门化”的课程组织模式, 用农机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构筑能力平台, 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和学分制管理制度满足企业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新课程体系按专业方向来划分学习模块, 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 制定不同的专业方向, 学生可以在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后, 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修其他的专业化模块。

2. 增加学生专业素质课的比重

在专业素质课上, 每周开设10~12节。对于就业指导、应用文写作、职业生涯规划、计算机应用技术等, 每类每周一般开设2节以上。开设这些零起点课程,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 也有利于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成功。学生重拾自信心, 对于未来学习工作至关重要。

3. 进一步削减文化基础课

以就业为导向, 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最高目标, 破除“三段式”教学模式, 从实际农机工作岗位需求出发, 提出解决方案, 开发“宽基础、多模块”农机课程体系。为了满足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需要, 将中一、中二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由原来的每周4节调整为每周2节;到了二年级下学期, 则删除了所有的语文、数学、英语课, 取而代之的是专业选修课程。

4. 选用合适的专业教材成为课程改革的另一项重点内容

原有农机专业教材问题比较突出, “知识点”遍布, 是纯谈理论, 缺少与实际相结合的实用知识。针对这个问题, 在教材的选用上, 老师们反复比较, 把不适合现在中职学生用的教材直接换掉。如, 计算机课我们换成用西安交大出版社的模块教材, 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 学生也学得轻松自在;农机专业课我们放弃了高教社较复杂的《车工工艺学》等教材, 换用了劳动出版社出版的《职业培训与鉴定》教材。这样一来, 大多数农机专业学生学习轻松了许多, 不再像以前那样听着“天书”睡觉了, 而是学有所获, 学有所乐。

5. 增加实训课的比重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兴起, 必然使所有的中等职业学校下大力气投入实训设备[4]。如何发挥实训设备的效益, 做到有的放矢, 真正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我校在中一年级就开设与农机专业相关的实训课。例如, 每周有2个下午进行相关实训课 (车工、钳工) 的操作。提前开设专业实训课, 可进一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到了中二年级, 实训课比例进一步提高, 并在就业前的一学期到校企合作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这样, 学生对口就业后做到了学以致用, 就业待遇自然较高。

6. 积极研发校本课程

教材只能作为参考, 课堂教学活动一定要考虑学生当下的实际情况。现有的中职教材不适合现在中职的学生, 为此, 我校成立了校本教材编写组, 已经编写了《机械制图》《农机具应用技术》《联合收割机构造与维护》《拖拉机构造与维修》等, 下一步将对其他专业课的教材进行突破, 力求易学易懂。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农机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以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探索农机专业课程改革, 建立并完善了适合校情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中职,农机专业,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黄卫.构建项目课程体系促进中职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 2007 (02) .

[2]陆叶强.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体系现状与改革研究[J].科技信息, 2011.

[3]顾志刚, 吴建平.基于“教学做合一”的中职课程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06) .

篇9: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程

【关 键 词】重庆职业教育;现状;发展思路

一、新时期重庆市发展职业教育的现状

当下重庆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期。依据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中央颁布了一系列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优惠政策,将为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就当前的现状来说,重庆一些学生和学生家长把中职院校当成进入高等院校的敲门砖;中等职业院校的传统教育模式普遍单一,陷入了模仿普通高中学校的怪圈,长期以来形成恶性循环;重庆的中等职业教育并没有把解决在校生就业作为首要目标,而是把就业的压力转化为学生进入普通高职的压力。国务院就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一问题分别于2002年和2005年做出过两次非常重要的决定。职业教育与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一起,作为我国教育的三大战略重点,写入“十一五”规划纲要。与此同时,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专门拨资金来设立中职助学金。2009年,中央和省政府拿出2.25亿元,使全部一二年级的学生(29万名)得到国家每人每年1500元的资助,解决了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让他们能安心学文化、学技术。[1]中职在校生可获国家助学金的覆盖率高达90%以上,随着国家的政策相继出台,重庆市教育部门也推出了对接受中职教育学生的优惠政策。我国教育部、社会保障部和人力资源部、财政部相继公布了2010年度国家级中职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中职学校,重庆五一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工商学校、重庆市旅游学校、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龙门浩职业中学校、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重庆市女子职业高级中学榜上有名。本次全国有285所中职学校入选2010年度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单位。[2]重庆市的中职教育应不但只局限于培养学生的岗位素养,并且应向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能力转变,这对推动和发展重庆市的中职教育提供了核心的内容。因此,转变传统中职教育的观念,大力发展与时俱进的中职教育的发展理念迫在眉睫。

二、大力发展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新思路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消除对职业教育的种种歧视

中职教育在重庆市总体的教育职能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并且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也在逐步增强。然而,由于跟不上《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政策措施,况且媒体的导向力度不足,导致社会上一些人对中职教育的理念存在偏见。传统中职教育的理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片面地认为中等职业教育只是教授初级的职业技能,并不能真正地学习到实用的技术。我们认为:对歧视中等职业教育理念的偏见必须深刻地转变,不仅要提高上级领导对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关注,还要加强舆论对中职教育宣传力度的导向;必须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中职教育配套的优惠政策在重庆市必须全面展开,真正地贯彻落实大力发展中职教育的精神。

(二)创新中职教育教学方法

1. 深化理论研究,完善中职教学方法理论体系。在整个重庆市范围以内形成一个稳定的中职教育团队,并且拥有统一且完善的教育教学方法,广范围、深层次地思考和研究,完善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的理论体系。为迎合中等职业教育关键的改革,广泛地扩展中职教育教学的研究范围,注重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构建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的教学研究体系。

2. 科学分类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理论。中职教育教学的方法有其鲜明的特殊性,教学内容主要以技术的传授为主,学生实用技术的学习是教学的主要核心内容。中职教育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实践在中职教学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中职教育的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也有其特殊性,专业技能要求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体思维能力强、参与意识和合作能力强,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必须亲自实践所学专业项目的每个过程。由此可见,中职教育相比普通高中教育而言更加灵活多变,使中职教育更加符合受教群体。[3]

3. 转变传统中职教育教学方式,为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创造良好环境。中职教育的教学方法要与课程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相适应,并且应当相互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授课方式,且课程体系结构应模块化,开拓中职学生的教育空间,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索的教育模式,加强学生的灵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还要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发挥出接受中职教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为之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注重学生的行为导向能力,突破传统中职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思想,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为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有力地改变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4]

(三)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并行建设

要良好地发展重庆市中职教育,就必须坚持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出真知。尤其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打下坚实的基础。中职教育更应把实用的技能传授给学生,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说教,还应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使得中职学校校内学生的实训基地满足学生们的要求。与此同时,中职学校还应积极联系和拓展校外的实习基地,让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对社会上企业的认识和联系。中职学校的校内实习基地要起到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并且要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严格把关,使得学生学到真正实用的技术技能。通过校内实习基地的训练,学生的基本的技术技能得到加强,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让学生深入校外实习基地,只有在企业一线的实践中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技能,为将来真正跨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可以使学生体验到企业对社会人才的需要,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5]中等职业学校要认真践行顶岗实习制度,并尽快在整个重庆市中职学校范围内贯彻落实这项制度,要持之以恒。在中职学生的最后一年,要真正落实单位顶岗实习,形成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6]政府可以通过财税政策提高企业参与中职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其实,接收中职学生实习或顶岗实习对企业有很大的好处:一是相对于企业的正式工作人员来说,实习生的成本要低很多;二是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普遍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术;三是企业可以从中发现具有潜力的高技能人才,并扩充自己的团队。

重庆市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两大部分。当下中等职业教育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加,并且其作用在社会中日显重要。重庆市中职教育为建设西南经济社会发展强势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些年来,重庆市的中等职业教育随着对传统中职教育的转变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大力发展中职教育,是当今社会解决高技能人才缺口的重要途径。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转变传统观念,开拓进取,推进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健康良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出席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年会的国内外专家谈职业教育改革(EB/OL).http://sfb.yrcti.edu.cn/showart.asp,2008-8-4.

[2]http://www.cq.gov.cn/zwgk/zfxx/273830.htm

[3]张云华,江文涛,张丽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6(03).

[4]周颖.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2006(03).

[5]吕永贵.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的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0(22).

[6]朱兴德.我国职业教育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0(7).

上一篇:标语墙设计下一篇:写给女儿15岁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