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阅读工作简介

2024-04-28

学校阅读工作简介(精选8篇)

篇1:学校阅读工作简介

又是一年阅读节。根据学校安排,本次阅读节我们五年级的活动主题是“好书我推荐”。阅读节开幕以来,五年级各个班级能认真贯彻执行阅读方案的各项要求,有层次,有计划地开展好阅读节活动。

一、宣传发动,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节活动中,各班的语文老师以这次活动为抓手,充分利用晨会课,班队课或语文课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学校来,放在班级的图书角,把好书与同学们分享。通过宣传发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高了。课间,午后,班班的图书角总会围着许多同学,他们专注投入地翻阅着同学们捐献的图书,尽情地遨游在书海之中。

二、电子小报,催发学生深入阅读好书。

为了使阅读活动走向深入,各个班级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如“我喜欢的一本书”、“我喜欢的一个人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故事”等等。在活动中,各个班级更是围绕活动主题,动员学生出一期电子小报,图文并茂地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大家。并在班级评比的基础上,上报学校,部分优秀电子小报也在悦读书吧展出。

三、悦读书吧,学生自由阅读的家园。

悦读书吧的开张,是五年级本次阅读节活动的一大亮点。在电子小报评比的基础上,学校精选部分优秀电子小报打印并张贴在阅读书吧。各班级能把精选出来的优秀图书放置到书吧供全校同学在闲暇时间去阅读。从活动来看,悦读书吧的开张,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间午后,书吧里总会有无数翻阅图书的身影。

通过好书推荐活动,愿每一位学生都能与好书交朋友,与智慧牵手,让书籍为学生开启一扇心灵之窗。

篇2:学校阅读工作简介

泰兴市新市小学

为进一步推动“三进”工作的深入实施,努力丰富师生假期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全校青少年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全体师生度过一个愉快、健康、文明、祥和、有意义的寒假,按照市教育局教研室文件要求,本校安排了丰富的师生寒假阅读活动,现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目标明确

按照市局要求,本校在第一时间成立了寒假阅读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分管教科研工作的王亚红校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统筹安排师生寒假阅读工作。教导处按照校长室的要求,及时制定了师生寒假阅读工作方案。学校明确班主任老师为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布置、落实、检查、反馈班级课外阅读组织情况,积极策划引领,引导各班学生在假期认真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语文老师根据本班实际,选择责任心强、爱好阅读的学生担任班级“阅读小组组长”,由组长负责定时与不定时检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

根据要求,各班主任老师为学生推荐相应的阅读篇目,并在校讯通平台上通知家长,要求家长支持配合学校的活动,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物质保证。确保每名学生寒假期间至少阅读一本书,要求家长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低中年级不少于6篇,高年级不少于8篇。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阅读相结合,要求指导教师在组织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注重读书方法。布置并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本学期,就学生寒假阅读情况,我们将组织讲故事比赛,手抄报比赛,进行读后感的评比活动。另外春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学生利用春节时间搜集优秀春联,很多学生搜集量比较大,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学校对教师的寒假阅读也作了详细地布置,制定了教师寒假阅读方案。学校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教育专著,如:《我就是数学》、《有效教学“十讲”》等,人手一本,利用寒假时间认真阅读,要求每位教师完成40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并于春学期开学后进行交流和评比。

二、开发资源,广泛阅读

为了广泛地开展师生间的阅读,首先,学校充分发挥图书室的作用,寒假期间,图书室仍然正常借阅图书。为了便

于管理,在寒假之前,指导每个班级进行了一次图书集中借阅,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由班主任老师带领,将学生带到图书室,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自行借阅,做到人手一本,对部分酷爱读书的学生来说,借阅的量还可以再放大。

另外,充分利用好班级的图书角也是广泛开展阅读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校每个班级都设立了图书角,图书角的图书来源于每一位学生,开学之初,学生将自己已经阅读过的书籍带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这样就能做到了资源共享的这样一个目标。每位学生可以到班级图书角中选取自己喜爱的图书带回家中进行阅读,只需进行简单的等级即可。同时,班主任老师教育学生要爱护图书,保护书籍,避免图书人为地损坏,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交流阅读。

第三,自主购买图书也是增加阅读量的一个有效措施,学校动员每位家长少抽一包烟,少玩一次牌,带孩子到书店购买孩子喜欢的图书,从结果看,效果还是比较明显,春学期的调查发现,几乎每一名学生都增加了

一、两本书籍。有的家庭的做法很值得推广,春节给孩子压岁钱的方式改变了,不再是大把地给现金,而是赠送给孩子丰富的书籍,这种导

向作用很好。学校也从紧张的公用经费中挤出一部分钱来,为每位教师购买教学专著,教师的读书热情高涨不少。

三、成果展示,及时反馈

交流展示活动是体现寒假阅读效果的一个很重要的平台,本学期开学之初,学校就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交流。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每位学生在班级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开展读书故事会,交流读书过程中的收获,每个班级评选出了寒假“读书小明星”,张榜公示于学校的公示栏中,并在开学典礼上进行了表彰。另外,学校在业务学习中也进行了教师的读书交流会,交流教师的读书心得,对教师的读书笔记进行了评比,评选出了李娟、汪小虎等五名优秀教师,并在开学典礼上进行了隆重的表彰。

篇3:新时期农村学校课外阅读研究

多年来, 许多农村学校积极探讨了课外阅读的策略、方法或管理方式, 获得了许多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与理论。然而时代的变化要求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 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发展, 很多地区进入城市化加速的初级阶段, 城市扩展速度日益加快, 许多农村学校随着区划调整, 融入了城市之中。这些学校的阅读条件、阅读环境均发生了重要变化, 他们既不同于传统的农村学校, 也远远没有达到城市学校的阅读水平。在这样一个转型的环境中, 去探寻迅速融入城市中的原农村学校如何去开展课外阅读, 有着更现实的意义。

一.城市化背景下, 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条件的改善与学生未加改观的阅读现状

一直以来, 农村没有课外阅读的氛围, 农村学校藏书有限, 农村家长的文化素养不高, 农村社会也缺少阅读的条件, 绝大部分学生都将时间花在了“看电视”和“玩”上。这是传统农村学生阅读现状的真实写照。许多教师开展课外阅读, 陷入只能依靠学生自己带书相互交流的窘境。如今这种状况在在迅速城市化的大背景下, 现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传统的农村区域, 经济相对薄弱, 信息相对闭塞, 观念相对落后。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进程, 则逐步打破了这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农村经济从“封闭型”走向内引外联的“城郊型”, 农村的居住环境由传统的村落型急剧向社区型转化。传统农村没有图书馆, 没有书店, 没有报刊亭, 学生无书可读的局面迅速得以改变。往往以安置小区或学校为中心, 形成一条文化带, 农村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 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

城市化背景下, 原农村学校在阅读教学方面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尤其是学校图书得到了极大的充实。多数农村中学都建有相当规模的图书室, 并且藏书相当丰富。从中外文学名著、人物传记、科技、军事、历史、地理等均有体现, 大多数书都很适合中学生阅读。相较于几年前, 学校的图书严重不足, 图书室内多为陈旧的教辅书籍, 已是巨大的进步。

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家中完成的, 传统的农村家庭, 很多学生是在无任何课外书或报刊杂志的环境中长大。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 农村家庭的物质生活也在趋向宽裕, 尤其是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 融入城市中的农村家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为家庭阅读提供了条件。很多农村家庭因拆迁、务工、经商等因素, 面临着回迁安置、进入社区的问题, 部分家庭已安装了有线电视, 配置了电脑。多数家庭已有足够的经济条件为孩子建设书房, 购置图书, 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然而在农村学校阅读条件改善之后, 学生的阅读现状是否就已得到极大的改观了呢?通过我校在学生中的调查情况来看, 有欣慰, 但更多的是焦虑, 更增添了继续开展课外阅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课外阅读成为初中生最喜欢的课余生活之一, 但大多数学生阅读量依然极小, 阅读时间严重不足, 课余时间大量被电视、网络等占用。阅读资源不再奇缺, 学校的图书室也有书可借, 但由于学校师资力量的不足, 往往只对部分学生开放或干脆不开放。

2、长期坚持的阅读人群偏少, 阅读内容更是偏窄, 教辅类图书在学生阅读中所占的比重大, 读物的不加选择更是让人担心。由于受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限制, 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正确判断选择的能力, 使部分粗糙、低劣甚至淫秽的文学作品大行其道, 中外名著并非广受欢迎。传统的言情、武侠小说依然有一定的市场, 而玄幻小说、鬼故事、口袋书成为学生的新宠, 黄色小说等不健康的书籍也时有发现, 更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健康。

3、学生有阅读, 教师无指导或指导不到位, 阅读方法不够科学。很多学生不清楚该如何去阅读, 大多数学生从来不记读书笔记。语文老师开展了一些课外阅读活动, 可是, 这种阅读活动也只是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扩大视野的阶段, 而对于指导学生怎样阅读, 为学生创造阅读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体验阅读带来的成就感等方面却很少去关注和尝试。

4、学校开展了阅读活动, 但学校缺少读书氛围。绝大多数农村中学并未真正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 课业负担过重仍是一个严重问题, 很难形成浓厚的读书气氛。学习紧张, 课余作业量大, 阅读时间被大大压缩, 部分学生完全放弃阅读, 整天埋首于作业与教辅资料中。许多农村中学的教师和学生误认为课外阅读会影响功课成绩, 将其拒之门外。

5、农村家庭的阅读意识淡漠的现状依旧。农村经济条件的改善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了家庭阅读的可能, 然而农村学生家庭文化氛围的淡薄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农村家长阅读意识极其淡漠是其主要原因。农村有相当多的学生家长还缺乏培养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增进孩子多元文化知识的富有远见的思想意识, 更谈不上有方向有目的地培养孩子形成读书看报的兴趣, 养成喜爱读书的习惯。家长所接受教育的水平较低, 没有报刊和藏书, 孩子可利用的家庭学习资源十分有限。家长们对孩子成绩关注度高, 功利性强, 对课外阅读则不闻不问, 以为只要学好了学校发的教科书再读点作文书就足够了, 甚至有不少家长认为读课外书影响学习而加以反对。

6、在农村迅速融入城市的过程中, 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便利的同时, 教育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突出, 如游戏室、台球室、网吧如雨后春笋般, 处处都是。视听文化的冲击对学生阅读的影响更为直接, 与书本相比, 现在光碟、录像、电视、网络等渠道接受方式多样化, 且直接作用于视听, 满足人的感官刺激, 更受学生欢迎。在这样的环境中, 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或沉迷于网吧, 玩电子游戏, 或整天只顾着玩或看电视, 学生的课外阅读质和量总是达不到要求。因此, 为城市化农村学生打造一个优质的课外阅读环境就极为必要。

二.城市化进程中, 农村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实施

在迅速融入城市的背景下的农村学校, 阅读条件改观了, 但学生的阅读现状却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家庭经济改善了, 但家庭阅读意识却还没有形成;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为学生阅读提供了便利, 却难以抵挡网络、娱乐等诱惑。在城市化的大背景下, 旧有农村体系被打破, 为我们语文教师更好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供了契机。在这样一个转型的时期, 语文教师无疑应承担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组织、指导、监督任务, 并力争为城市化农村学生打造一个优质的课外阅读环境。

我校 (芜湖市安流学校) 原为县属农村普通中学, 在2006年区划调整中划入芜湖市, 在芜湖市东进的浪潮中, 正感受着农村城市化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我校充分利用城市化进程中有利条件, 开发学校活动资源,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营造“书香型”校园的阅读氛围, 以期走出一条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课外阅读开展之路。

1、借鉴传统农村学校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成功经验, 遵照学习的自主性、综合性原则, 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将阅读活动真正开展起来, 并坚守下去: (1) 办好图书室, 充分发挥图书室的阅读功能, 努力让每个学生在阅读的世界里寻找精彩, 有所收获; (2) 印发《推荐书目》, 积极向学生宣传推荐格调高雅、质量上乘、可读性强的好书, 达到“开卷有益”; (3) 优化读书环境, 营造阅读的良好氛围, 使学生感受到校园浓郁的书香气息。 (4) 开设阅读指导课,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正确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 (4) 举办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读书竞赛、征文活动, 营造校园热烈的阅读氛围, 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让更多的学生在读书中进步; (5) 强化节假日管理, 节假日期间适当布置课外阅读作业; (6) 利用文学社团来引领课外阅读活动, 探讨以读促写的方法与途径, 鼓励学生投稿;等等。传统农村学校开展阅读活动的成功经验, 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 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学校依然要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 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2、利用城市化所创造的有利条件, 结合我校的原有阅读基础与实际, 开展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外阅读尝试。

(1) 继续开展“我们与《读者》有个约会 (2) ”的课外阅读活动。利用《读者》作为学生读物来开展阅读活动, 在我校部分班级, 已进行了三、四年,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读者》作为中国销售量最大的杂志, 一直在实践着“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理念, 始终坚持“真、善、美”的阳光主题, 以人性、人道、善良、美好为标尺, 以强烈的人文关怀为主调, 许多故事都宣扬了“爱”的精神。它成功地营造了“情感关怀”的环境, 使学生在这个环境中获得尊重与肯定、宽容与关爱, 正是我们进行课外阅读的好帮手。“与《读者》的约会”, 作为交给学生打开阅读之门的一把钥匙, 能培养学生自主性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有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 培养了审美情趣和“爱”的教育。

(2) 坚持“常态阅读”, 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好习惯, 坚持快乐的固定时间的持续的阅读, 将课外阅读搬到课内, 使阅读真正变为学生每天的行为, 使之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常态。我们语文老师习惯于将阅读放在课外, 然而, 农村家庭阅读观念依然淡薄, 在许多学生的家庭中, 常态阅读根本不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电视、网络, 凭借自身的优势, 已经让常态阅读难以持久。常态阅读是主动的阅读状态, 依靠读者独立探求, 来获得自己的心得, 进入此种阅读状态, 有利于激发阅读兴趣, 充满着对书的渴望。学生会变成安静的、自愿献身的阅读者, 他们会对阅读更加投入, 最终会在阅读活动中获益终身。

3、城市化背景下, 农村课外阅读的开展与家庭文化的共建:

“如果说孩子是种子, 那么家庭就是土壤, 家庭文化氛围就是空气和水分。”家庭教育同样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阅读阵地, 所以在语文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 共建家庭阅读文化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语文教师及学生家长用心筛选一些健康的优秀书目向孩子推荐, 指导他们有选择的、有思考的、有方法的读书, 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阅读的盲目性, 从而让孩子植根于人类文明智慧的精华之中, 陶情益志, 健康成长。

在农村迅速迈向城市化的过程中, 大量被征地的农民回迁安置, 为农村学校迎来了家庭文化共建的很好的机遇。学生家长往往会为学生设计一个安适的住所, 为他购买电脑等贵重物品, 却未必会想到为孩子装潢一间适用的书房, 为孩子购买有价值的图书。在阅读的调查中, 当问及“回迁时, 你有为孩子装潢一间书房的打算吗?”70%的学生家长的回答是:“在遇到这个问题之前从未想过, 现在有这个想法了。”可见, 向学生家长解释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引导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共建家庭阅读文化是必须的, 也是可行的。

(1) 引导家长重视课外阅读。培养家长的阅读意识, 让家长认识到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 引发学生积极思维, 更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2) 要求家长加强督促与检查:督促学生在必要的游戏之余, 认真读书。检查学生所读的书是否合适, 并常与老师进行交流。

(3) 提倡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在尽可能的情况下, 要求家长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同阅读, 而不是把时间放在打麻将、上网等娱乐上, 这是实现“课外阅读与家庭文化共建”的最佳途径。

(4) 尽可能地充实家庭藏书, 为学生创建一个书房, 为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由老师向家长推荐书目, 帮助家长选择征订适合自己家庭实际的教育书刊。

城市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农村城市化的过程, 是农村走向城市的一种过渡。在这一过程中, 农村与城市在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日益紧密的联系, 一向封闭的、处于社会边缘的农村教育不是世外桃源, 处身于其中的语文老师不仅要能敏锐地体察这种变化, 更应主动适应、探求。充分开发农村学校的阅读资源, 充分调动学生、家长、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充分利用农村学校在在此过程中的种种机遇。探讨一条适合农村学校教学现状的阅读方法, 探讨一条能有助于学生终身阅读的阅读形式, 对于提高城市化农村学生语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方面无疑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试验稿)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篇4:学校图书馆阅读指导与阅读活动

关键词:图书馆、阅读方法 引导 指导

学校图书馆是充实开拓学生思想文化素质的摇篮,是培养和陶冶青少年思想品质的熔炉。它担负的主要职能是把青少年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学会、会学、创新,这就要求学校图书馆从学校教育工作的“后勤”走上前台,成为学生学会如何学习的基地,会学的启蒙场所,办好图书馆就等于“办好了半个学校”。

一、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的必要性

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高低,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图书馆开展阅读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阅读丰富的书籍来拓宽知识的视野,启迪心智,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增强自信,锻炼看、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使用图书馆,锻炼处事及与他人打交道的能力;通过协助图书馆的管理和对图书的整理维护,培养学生的公共道德意识,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有利于培养学生读书用书的氛围

图书馆为学生提供阅读服务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在空间、布局、装饰等方面都体现文化氛围。良好的读书环境,轻松愉快、充满兴趣的氛围,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提供了平台。大多数孩子在这里他们可挑选自己喜爱的书去读,去感受,使学生感到在图书馆如同在游乐场一样轻松愉快,从而自觉地踏入图书馆;通过对图书馆的使用,使他们掌握利用图书馆的能力,为今后的独立学习与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有利于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有些人通过调查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和未来的文盲已经不是单纯指不识字的人,也应当包括那些识字但却不能熟练地进行阅读的人。这是因为,几乎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能,都离不开阅读这一过程;反过来说,没有阅读能力,几乎无法学习和应用任何现代科学技术,无法得到各种信息。所以,我们看到,在发达国家里,阅读已经成为现代生产、学习、工作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

二、少年儿童阅读的现状

据调查了解,少儿阅读并不如人意,它和社会阅读一样,存在阅读率低的现象。在我国图书阅读者中,每人每年平均阅读图书只有4.5本,这与犹太人每人每年读64本书太不可相比了。

我们对部分学生的阅读来源进行了调查:学生们的课外阅读最主要来源来自路边的小书店,占58%;其次是新华书店,占34%;其余是其他途径。令人深思的是在学生上学的路上,私人租书店的数量多于正规书店的数量。学生去书店的目的主要是看教辅资料和娱乐性杂志、图书,而在租书的书店中,所出租的圖书也几乎是清一色的娱乐类的书籍、杂志等。而经常去学校图书馆或偶尔去的这两者加起来只占10.5%。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去时,约占60%的同学回答是“没有时间”或“不感兴趣。”

透析其原因,其一,家长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其二,应试教育把学生使学生只注重书本知识,因阅读而快乐,因快乐而阅读的氛围没有真正形成。

三、图书馆开展阅读指导的方法

“阅读指导”概括地说,就是要做到“为书找人,为人找书”。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独立地选择图书,正确地阅读,还要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他们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要引导学生就自己喜欢的内容去感受,给予明确的阅读提示和鼓励。通过内容新颖、丰富多彩的图书资料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发,并采用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加以实施,巩固阅读效果。

第一,加强宣传,推荐新书、优秀作品和名著。

好书是人生的导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向学生推荐富有教育意义的好书,让书的能量充分释放出来。为此,可以开设新书、好书推荐专栏,积极宣传获奖图书,并向学生推荐《名者导读》,指导他们怎样阅读中外名著,为学生们订阅喜爱的学习辅导刊物,并开展好书点评等活动,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通过推荐一系列优秀读物,使学生们感悟到优秀图书中的人物形象,如:《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我的大学》等作品中所塑造的主人翁,从他们身上可获得精神力量,懂得什么是高尚的人格,什么是人生崇高的理想和价值,书籍可以成为人生的导师。

第二、结合读书日举办读书节系列活动

阅读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学习过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自1995年起,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向大众(尤其是青年人和儿童)推广阅读和写作。利用这个节日,学校图书馆可开展纪念“世界读书日”活动,如“支持4.23行动”、“阅读点滴共分享”、“成长书中路”、“母子读书会比赛”等系列活动。通过举办读书节,拉动整个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关注与支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让阅读融入每一个家庭生活中,成为家长和孩子的心灵运动。阅读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单向过程,而是一种充满乐趣、互动的享受。

第三、指导督促学生做课外阅读笔记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是课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好记性不及烂笔头”,善于读书者总是书不离笔,做读书笔记有助于学生巩固记忆,积累宝贵资料,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俗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启发学生对学习心得进行归纳、把自己理解最深、感触最大的体会写出来,这样既可加深对原书的理解,深化认识,以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

通过一阶段的课外阅读后,对学生记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要十分关注,为了及时反馈信息,可以把写得好的心得体会,分批地在图书馆的宣传栏中刊出,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自己办小报,把同学的课外阅读的收获或心得体会编在小报上。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选载,便产生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

第四、开展双向式阅读交流活动

作为阅读活动,在图书馆和学生两者之间事先的双向交流,往往会使图书馆的服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图书馆可以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阅读倾向,引导学生读好书;其次,可以增进学生对图书馆的了解,使图书馆深入学生心中。这种双向式的阅读交流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如建立读书小组、书友会、旧书交换和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评选阅读之星等等。这种阅读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阅读活动的开展,图书馆由被动服务转到主动的服务,适应了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同时又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第五,高素质的馆员是图书馆的有力保障

诚心、爱心、童心、耐心、细心是图书馆员必须具备的工作态度和素质,一个和蔼可亲、关怀备至的馆员会让学生产生信任感和敬佩感,从而加深对图书馆的热爱程度。图书馆员是知识传播者和开发者,是学生攀登书山的引路人。针对学生任性、不讲道理的特点,馆员要运用儿童心理学知识,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让学生既能明白制度规定又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孩子们自己的阅读自觉性较差,不会阅读,馆员要对他们进行阅读辅导,帮助他们学会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让他们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阅读时往往遇到困难不知道怎么办,馆员则要承担起像家长的角色,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感到在图书馆阅读就像在家里一样。

学校图书馆的阅读活动,可以将学生吸引到馆里来,使他们学会利用图书馆,从小就得益于图书馆,从而使图书馆更好地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瑞竹 浅谈如何开办具有特色的少儿图书馆〔J〕.少儿图书馆工作2003(1)

〔2〕陈力.儿童图书馆引导中小学阅读势在必行〔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7

2011年5月17日

作者:杨浙兵 浙江省桐乡市图书馆 馆员

联系地址:浙江省桐乡市振兴东路市行政中心西楼

联系电话:13967371001

篇5:学校阅读工作简介

——2016年秋季万安学校一年级1班阅读教学工作总结

古今中外,学者一致认为:多读书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手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曾说:“学语文,岂能仅仅读《语文》,必须在国文教本之外再看其它的书,越多越好。这样才能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崔峦先生也讲过:“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一二百万字的阅读量,脑子里装着上百篇文章,80首古诗,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写能力一定会提高。”阅读心理学认为:阅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从事生产劳动,以及各项工作的基本技能。教师和家长不可能永远陪伴着孩子,而好书却可以成为他们终生的良师益友。为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小学阶段必须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一年级学生不少于5万字。随着一年级学生识字量的不断增多,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条件。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以及学生读书的层次不齐,我主要从培养孩子的读书方法和读书兴趣来抓起,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一步一步地走进课外阅读的多彩世界。

一、班级基本情况:

我担任了一年级1班的阅读教学任务。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而且活泼好动,纪律观念弱,使得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我也曾不知所措过。但经过我的仔细观察,他们上课都比较活跃,喜欢老师的表扬以及小小的奖励。结合这一特点,我便对他们进行了多一些的表扬,使课堂教学变得有条不紊,课堂纪律也有很大的改善。由此可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授课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在教育学里提到的“备教法的时候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点在之后的教学工作里我深有体会。

二、主要成绩:

1.极大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信心和热情。2.一年级学生的语言不仅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智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文字鉴赏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具体做法:

(一)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乐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呢?我常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简介要读的文章内容,以激发其阅读兴趣,也常利用故事中精彩、紧张、感人的情节创设悬念,让学生产生寻根究底的好奇心,以此激趣。

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们讲《丑小鸭》的故事,当我讲到丑小鸭由于长得难看,受到兄弟姐妹的嘲笑和欺负离开了家后——讲到这我嘎然而止,学生迫切知道结果。而我却让他们先猜猜结局。在一一否定了他们的答案后,我便出示《安徒生童话》一书告诉他们,想知道结果就借读这本书,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呢。学生被扣人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要求借书。这样让听者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我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外阅读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需求,使学生乐读、爱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二)鼓励孩子读自己喜欢的书,使学生会读。

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不是说放任自流了,而是要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课外阅读益处多多,但开卷未必有益。别林斯基说得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建议他们读那些有趣味性、篇幅不长的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其次要有科学性,如《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书。

(三)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多读。

我经常鼓励孩子多买课外书,班里的孩子每人都有好几本课外书,孩子们把自己的书都放在教室里的图书角里。班上图书角的建立为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读书空间。找班上读书优秀的几位同学,负责班上同学的借书还书。资源共享,大家轮流着看,读书的范围更广了。在进行阅读时,要教育孩子“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本应该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到好文章,摘录好词佳句,记下心得体会。

四、存在问题: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组织课堂不到位,授课时重点突出不够明确,平时对于学生整体照顾不够等。

五、改进措施:

小学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控制自己,针对这种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我可以在班上对个别后进生进行辅导,有一定的效果。为了激发兴趣,可将竞赛、游戏等贯穿“读”的始终

总之,本学期我在阅读教学中有一些收获,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种种原因在所难免,但我相信,只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潜心研究一定会有收获的。

执笔人:魏宇欢

篇6:学校推动阅读策略

策略一:发展学校阅读推动小组,研拟实施计划

1. 由校长召集,语文领域教师为主、协同其它领域教师成立推动小组。

2. 定期举办研习、讨论。

3. 推动策略联盟,深耕小区阅读风气

策略二:配合正式课程,将阅读活动融入于各个领域之中

1. 将「共读」纳入正式课程,全班进行知识的分享与情感交流。

2. 教师引导绘本阅读,进而引发学生透过同侪合作创作绘本。

3. 定期表扬各班优秀联络簿作品,透过联络簿设计题目短篇写作、发展亲子共读文章、

抒发生活感想。

4. 每周一读,进行全校晨间抽背,并由学生担任小主持人。

5. 成立诗词吟唱社团、鼓励学生主动阅读、体悟文学情境。

6. 成立广播社团,进行好书大家报活动,营造校园聊书、说书氛围。

策略三:以学生为主体,透过各项活动营造书香校园

1. 每人乐捐或一本书,作为扩充学校图书之用,透过此活动,促进学生体会身为学校一份子,

传承的`意涵与使命,并进而参与阅读活动。

2. 培训学生演故事、介绍每月一书、提升图书借阅率。

3. 学长、学姊说故事活动:定期举办,让阅读从小扎根,进引发楷模学习。

4. 各班推荐图书小馆长,做为图书馆与班级之间的桥梁。

5. 每周一文 ,每周一句(于学校学习角张贴短笺,进行书中佳句的情境布置)

6. 校门口跑马灯登录学生阅读佳句倡导,并附上学生班级姓名。

7. 学生制作档案夹,作为阅读成果的知识分享。

8. 绘本创作

策略四:启动学校与小区之对话,让家长成为阅读伙伴

1. 亲师读书会:期初各领域召集人发表,使家长了解学生学习内容、教育政策

与阅读之生活化、全面化。

2. 培训故事志工,到各班教室进行说故事活动,入班带读。

3. 定期举办家长亲职研习。

策略五:建设学校硬件设施、布置校园阅读环境

1. 图书馆情境布置:好书介绍、借阅率排行。

2. 导读走廊:学校各个转角、走廊布置为文学艺廊。

3. 班级读书角:鼓励各班成立班级图书馆

4. 书香咖啡馆:每日放学后一至二小时,于图书馆前空地免费提供咖啡及图书借阅,

鼓励教师、学生、小区人士于黄昏时刻伴着咖啡香享受人文气息。

策略六:寻求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与运用

1. 与小区图书馆进行好书交换活动

2. 网络平台运用,学生透过上网聊书,缴交成果、心得分享,

让阅读成为一件充满趣味与贴近生活的活动。

3. 透过交流分享,扩展学生视野:接受校外人士、团体或媒体来校访问,

入班观摩共读课程并做经验分享。

4. 好书认捐募款活动。

篇7:学校阅读活动方案

书山有路、潜心阅读。

二、活动宗旨:

1、丰富班级文化,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展示青春校园的活力风采,折射当代小学生蓬勃进取、认真学习的精神风貌。

2、主要针对学生对读过的图书、杂志等无法合理处理这种情况,力求为他们架起一座知识的桥梁,增加校园的学习氛围,同时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

3、图书交换,互动真情,以书会友,图书有限,循环无限。

三、活动目的:

丰富校园生活,促使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体现潜山路小学三(3)班独具特色的学习风貌。

四、活动流程:

1、每个月的1号为“交换阅读日”。(遇到节假日自动顺延)

2、每位同学带两本自己读过的书参与活动,写好自己的姓名,以便日后归还。

对书籍的要求:就内容来说,小学生适合看科普、科幻、古诗词、儿童文学、小学生能理解的纯文学(含诗歌、小说、随笔等);而言情、暴力、宗教、鬼怪等书籍最好不要让小学生接触。就内涵来说,正能量、阳光、乐观、积极、向上等健康趣味的书籍都适合小学生阅读。反之则不宜。家长把关、班主任老师监督。

3、家长提前一天将书名发到群里,班主任老师事先做好统计。书名、所有人、价格、借阅人、借阅时间、归还时间,并公布在家长群里。

4、图书不得带离教室,阅读时间由班主任老师统一安排,原则上每周两次,每次30分钟,营造集体阅读氛围。每次阅读后,归还到图书角。读完一本书后,需到班主任处登记后,再借下一本书。

5、借阅者应爱护图书,严禁涂画、撕割,如有污损、撕割、涂写或丢失,要赔偿相同版本的原价赔偿。

6、“阅读交换日”当天,由事先准备好的10名学生,制作PPT,介绍自己看过的图书。

篇8:小学校里的“儿童阅读运动”

儿童阅读是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的阅读活动, 主要是指在校中小学生的阅读。具体地说, 儿童阅读是指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思维特征、社会化特征出发, 选择、供应适合于不同年龄阶段少年儿童阅读需要的读物并指导他们如何阅读的一种读书方法与策略。

儿童阅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儿童阅读包括学校内外、课堂内外的一切阅读活动, 因而中小学生的课堂教学、教科书学习, 都属于儿童阅读。狭义的儿童阅读则专指课外阅读, 即不包括课堂教学, 事实上我们现在开展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所指的正是课外阅读。当然,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两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 手心手背, 相辅相成, 课外阅读往往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延伸与重要补充。但是, 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毕竟不是一回事, 其重要区别在于:课堂教学有强制性, 有课标的规定, 有时间的保证, 有专门的阅读对象 (教科书) 与考核办法 (考试) ;而课外阅读虽有要求但不强制, 虽有弹性的课外时间但不一定有保证, 虽有阅读对象 (课外读物) 与要求但与考试无关。因而课外阅读从整体上说是一种自由的、开放的、形式各异、方法多样的阅读活动。由于受应试教学和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实际上进入初中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中学生, 课外阅读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课堂教学与升学考试进行的。因而纵观当今儿童阅读活动的现状, 儿童阅读实际是指以在校小学生课外阅读为主体的活动, 各地开展的书香校园、书香童年、阅读节等活动, 也主要集中在小学校。因而新世纪以来的儿童阅读运动, 主要是指小学校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儿童阅读有一条黄金定律, 即“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

但现在社会上与一些小学校对儿童阅读存在一个误区:生怕自己的孩子长不大、吃亏, 人家做什么、上什么补习班, 也一味跟进;再一个误区是只准孩子在课外看教辅书, 与提高考试、作文成绩有关的书, 而把孩子们最喜欢阅读的儿童文学图书视为闲书、无用书。这实在是极大的误解。儿童阅读推广一定要遵循“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这一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孩子的阅读不能急于求成, 拔苗助长。孩子该做梦的时候就让他去做梦, 该看童话故事的时候就让他去看好了。须知自己的孩子是会长大的, 不可能永远停留在童年阶段, 过了这个年龄段, 他自然会放弃《淘气包马小跳》, 放弃《格林童话》, 转而去看其他适读的作品, 甚至去看鲁迅、莎士比亚、《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儿童阅读的第一要义是要让他们喜欢, 喜欢了以后, 才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养成了喜欢阅读的好习惯就什么都好办了。所谓教育, 实际上就是养成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养成好习惯, 受益一辈子。

新世纪以来, 各地小学校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儿童阅读活动, 主要有以下六种形式。

(一) 经典阅读

经典阅读的内容有两类:一是传统文化经典, 主要是儒家蒙学读本, 如《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二是文学经典。这又可细分为两类, 一类是经过挑选、改写的古典成人文学名著, 如《西游记》《水浒传》等;第二类是中外儿童文学经典名著, 这在经典阅读中所占份额较大, 也最易为孩子接受, 如安徒生、格林、林格伦等的外国童话作品, 叶圣陶、冰心、张天翼等的本国名家名作。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中的不少作品, 都曾被阅读推广人和专家教师用作“经典阅读”, 从而使中外儿童文学精品在中国孩子和学校、家长中作了一次卓有成效的普及。

(二) 图画书阅读

图画书是绘画和语言相结合的一种特殊艺术形式, 以图画为主, 文字为辅, 文字大都简短、浅近, 有的图画书只有图而无文。图画书阅读是进入新世纪以后逐渐热络起来的, 现在已有为数不少的幼儿园与小学, 将图画书作为孩子们“初级阅读”的重要内容。如深圳后海小学从2004年起, 将“图画书快乐阅读”纳入校本课程中, 排入课表, 每班每周一节, 制定课程目标;同时还开办图画书课外阅读兴趣班、创作兴趣班, 结合家长的亲子阅读, 举办周末故事妈妈、故事天使和故事宝宝讲图画书活动;教师和孩子一起, 运用参与式、交流式、互动式、拓展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鼓励孩子动手写、用笔画。

(三) 班级阅读

所谓班级阅读, 是教师采用“班级读书会”的方式, 布置全班同学在课外读完同一本书, 然后在课内时间组织讨论, 因而班级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班级阅读有以下特点:一是阅读的书需要由教师慎重选择、比较, 这就要求教师熟悉中外儿童文学名著与当今儿童文学创作态势。二是以长篇阅读为主。阅读长篇的好处是能使孩子的阅读时间“化零为整”, 在一个时期内集中精力读完一部作品, 这样, 一学期读完数部, 日积月累, 数年下来就很可观。在人生读书的黄金时代有十多部甚至数十部长篇文学名著打底子, 对孩子显然是受益终生的。这种阅读方式与效果, 自然大大优于无计划的即兴阅读、短平快的快餐阅读。三是教师要认真组织好班级阅读讨论, 鼓励孩子们写读书心得, 并将孩子们的讨论和书评结集成册, 用以激发大家的阅读与写作热情。班级阅读现已作为一种成功的阅读经验得到推广。北京清华附小、江苏海门实验小学、重庆永川区汇龙小学等, 在班级阅读方面都积累了成功经验。

(四) 分级阅读

分级阅读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我国是最近几年引进的。所谓分级, 实际上是指分年龄。分级阅读的基础与原因是图书的可读性与适读性问题。因为不是每种图书都是适合所有读者的, 尤其是小读者, 这就需要挑选、推荐那些具有可读性与适读性元素的图书。一切从儿童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是分级阅读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分级阅读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本位”的阅读行为, 分级阅读观念在我国的推广与实践, 是新世纪儿童阅读运动的进一步深化与细化, 只有当儿童阅读真正从儿童阅读的个体出发、从儿童本位出发, 儿童阅读才算落到了实处, 阅读成效才能进一步彰显。

(五) 作家签售阅读

儿童文学作家进校园, 与小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儿童文学, 介绍阅读经验, 讲演自己学生时代的读书体验, 同时也会“签售”推广自己的新书。金波、曹文轩、秦文君、张之路、沈石溪、杨红樱、周锐、伍美珍等深受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文学畅销书作家, 曾经无数次深入校园, 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特别是江浙、广东一带。作家进校园, 与孩子们零距离、面对面地现身说法演讲儿童文学, 交流阅读、写作经验, 往往成为学校的一件大事。因有不少作家的作品曾被选入课本, 他们已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明星”, 因而“作家签售阅读”自然会产生轰动性的效应, 使孩子们终生难忘。但同时也要防止签售的商业化倾向。

(六) 特色阅读

特色阅读是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与校长的办学理念, 或与这所学校拥有一位或几位特殊教师 (本身是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密切相关。经过积极实践, 这些学校在儿童阅读方面走出了自己的新路, 办成了类似“童话学校”“儿童文学学校”等特色校园。

如重庆市永川区汇龙小学。该校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就将儿童文学阅读引入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 进入新世纪后进一步加大投入, 特色更为明显。第一, 该校在全国小学中最早实行“专职阅读教师的编制” (现有2名) , 用以指导和确保全校的儿童阅读, 有时间, 有校本教材《儿童文学阅读与欣赏》, 有导读与考核;同时还创办了专门刊登学生作品的《小汇龙》内部刊物。第二, 每年举办全校性的“儿童文学节”, 为期一周, 届时全校上下都为儿童文学而忙碌欢庆。节日期间, 邀请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进校园, 开展学生阅读比赛、有奖征文、经典诵读、图书交流等各类活动, 使儿童文学渗透到每个孩子心中。第三, 进行儿童阅读的教学考核、评估, 不但由学校自评, 还邀请重庆市教育主管部门与外地专家进行评估, 找差距, 立目标, 不断改进和优化儿童阅读。汇龙小学以“阅读滋润童年”, 打造“儿童文学校园”为特色, 成为全国首家儿童文学校园, 曾获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生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一等奖, 被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命名为“重庆乡村特色示范学校”, 被重庆市教育局命名为“重庆市100所经典诵读实验学校”, 被重庆市作家协会命名为“儿童文学校园”。

上一篇:那一刻让我难忘作文下一篇:与身外之物保持距离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