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2024-05-02

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共8篇)

篇1: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教学应渗透环保教育论文

环境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环境保护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普及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环境教育,体现“环境保护从娃娃抓起”的原则,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是教育为本战略思想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体现,也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

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同环境科学的结合点多、相容性大,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不但能增强学生的环境知识和环保意识,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1.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环保教育有着丰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如:初中化学课本介绍了我国淡水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第127位,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分布严重不均,让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不足将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讲氢气的性质时,让学生认识到氢气是一种无污染的理想能源,分析至今未被广泛使用的原因,鼓励学生努力学好科学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将来攻破这些技术难关,为人类研发出更好更多的`新能源。

中学化学教材中某些环保教育内容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结合二氧化碳的产生讲述“温室效应”;结合钢铁的冶炼讲述“发展生产与环境污染”,这些知识充满着“从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认识到,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各种垃圾和污染正破坏着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要努力掌握知识,预防和消除污染,树立起治理好环境的信心,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污染是由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造成的。教师在教给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生活习惯,树立保护环境高尚,破坏、污染环境可耻的社会风尚。

2.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讲“水”这一节课时,老师往往觉得内容很简单,没什么可讲,学生也感到枯燥无味。将环境知识渗透进去以后,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讲“甲烷”时,让学生了解到甲烷俗称沼气,是由农业废弃物经发酵产生的,建沼气池不但为农民提供了清洁能源和优质肥料,还可避免因焚烧秸杆而污染空气,使学生感到知识就是资源,知识就是财富。

3.渗透环保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环境污染物,象含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碳氧化合物等的教学与相关的环境知识结合,就可获得环境污染的监测方法,管理手段等知识。结合二氧化碳的学习,分析酸雨的成因、危害,学会其治理方法。结合中和反应的学习,学会酸性或碱性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等等。

二、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途径

1.立足教材,结合实际,渗透环保教育

要完成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任务,其中很关键的一环就是要熟悉化学学科知识和环境科学知识的“结合部”、“结合点”,牢牢抓住这些“结合部”、“结合点”,通过每章每节化学知识的传授,恰如其分地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在讲授课中渗透环境教育。在学习“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这一节课时,带领学生充分认识水的重要性之后,及时指出水资源是有限的,水的污染带有普遍性。通过了解水污染的原因和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提高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提高节约用水的自觉性。

(2)在实验课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实验技能的训练中,可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某些污染物的测试原理及治理方法。如在学习有毒药品的取用,有毒气体尾气的吸收,易造成污染的实验的改进等内容时可以渗透环保教育,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3)在习题课中渗透环保教育。在化学知识的应用中渗透环保教育,也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2.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激发环保兴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对课堂学习的延续、扩展和补充,又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1)组织学生参观工厂。结合学生所学的课堂知识,带领学生参观化工厂,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实际的生产流程,其中对废水、废渣、废料的处理应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工厂中对“三废”的处理实质上就是保护环境。通过学生参观,实地观察,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组织学生实地考查。让学生独立分析水的质量、土壤的成分。如,测定河水、土壤溶液的酸碱度、查找污染原因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用心分析,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兴趣。

(3)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本地区的污染问题。让学生学会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知识讲座,补充有关环保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化学和环境保护的兴趣。如在校内黑板报开辟专栏,介绍“臭氧空调”、二氧化碳引发“温室效应”等,还可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在大街上去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为减少或消除污染贡献一份力量。

在全面建设小康型社会的今天,环境污染影响到每们公民的生存质量,影响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在全民族提高环保意识,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中,化学教师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化学教学应成为宣传、学习环保知识的前沿阵地。

篇2:化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摘要:环保教育是环境保护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现行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保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并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并将自觉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去。关键词: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 素材 渗透 改进

化学与环境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但是,反过来说,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则必须依靠化学方法才得以实现。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对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还有责任将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现根据笔者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仁爱版,教育部审定2012,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在其内容编排上,对环保方面的知识十分注重,因此,我们应善加利用,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中,当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时,我们应当有责任、有义务向学生讲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使学生明白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威胁,就应该从自我做起,一定要保护环境。如在学习专题2 单元1 多组分的空气时,教师不仅要结合课本知识讲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还要根据一些实际事例去分析、讲解。认识到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和引发的三大环境问题,收集一些与本地大气污染有关的事件。然后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又如在2013年元月,中央新闻联播连续报导了北京等地深陷雾霾包围,城区空气质量处于严重污染,2013年“两会”期间,又播出某些城市的PM2.5严重超标,“霾头苦干,创造灰黄”在2013年两会上已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这些均为教师教育学生环保知识提供了很强的说服力,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实际现象,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在学习专题2 单元3 自然界的水时,教师除了要结合课本分析水的存在及其水资源的状态外,还要查找其它相关资料或媒体资料进行分析。如我国2006年的白洋淀死鱼事件、2007年的太湖水污染事件、我省2012年出现的大面积干旱,云南省近年来多次出现的旱灾,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渣等导致河流及庄稼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从而引导学生从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去分析所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并结合农村的实际用水情况,进而又引导学生去分析城市的用水及污染情况,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去深刻体会到不仅要节约用水,更要保护好水资源不受污染。

在学习了专题4 单元2 碳及其化合物时要让学生明白“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及其导致的后果,涉及到二氧化碳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初中生物教材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让学生明白,大量的绿色植物可减缓温室效应的发生,要求学生不要乱砍滥伐,要保护绿色植被,植树造林的行为习惯,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等。教师也可利用新农村建设中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市场上出售的太阳能热水器,石阡、剑河的温泉等均可作为教育学生很好的素材,很多时候,教师在备课时,应多去挖掘我们身边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事例,而不应该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去完成教学任务。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不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避免不了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产生,而这些物质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的,散逸到空气、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可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污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绝好机会。在教材中,笔者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改进实验装置,促进环保教育

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笔者把实验装置及实验药品都作了改进,用白磷代替了红磷,利用铜管的导热性去引燃白磷,且实验现象及效果丝毫不会改变,且更加环保,如图1为教材中的装置,图2为笔者改进后的装置。又如在做“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中,笔者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白花变红花),这一改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氨气在密闭的环境下消失掉,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如图3为教材中的装置,图4为笔者改进后的装置。

2、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使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

只要是化学实验,都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不影响实验现象及效果的前提下去节约药品,对其废弃物要进行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或乱扔以造成环境污染,哪怕是一根火柴梗或一片小纸屑也不能随意乱扔,这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样,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又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性开展环保教育

课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但仅在化学教学中讲环境问题,不能使学生有切肤之痛,对此,在化学环保教育中联系本地实际,无凝更能引起学生共鸣,就我们县来说,在县城附近有几家金属冶炼厂,每当去县城时就会看见浓浓的黑烟从烟囱里冒出,周边的农田已没了庄稼,路边的树木、花草大部分都出现了枯萎状况,又如我县近年来大种烤烟,每当在烤烟季节,在烤烟房附近的庄稼会遭受到严重的变化,在晴天的乡间公路,一旦有车辆疾驰而过时卷起的尘土及排气管中冒出的黑烟等这些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的亲身经历,为何又不是一本教育学生的素材呢?让学生接受身边的实际,去了解身边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策,只有通过亲身经历的感受,才能使学生了解到环境污染的严峻性,从而去提高他们为改善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总之,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初中化学中,既能促进化学的启蒙教学,又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环保知识,并自觉将其行动落实到环境保护之中,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家园—地球。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 教育部审定2012 主编:沈怡文 陈德余 副主编:吕琳

2、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师教学用书(仁爱版)九年级 上册 主编:沈怡文 陈德余 副主编:吕琳

篇3:化学教学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

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 如二氧化硫的形成、金属的冶炼、煤和石油的燃烧等内容时, 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使学生明白, 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就一定要保护环境。在教学中可适当补充一些内容, 介绍一些实例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拓宽视野。像高一化学课本“硫酸的工业制法”这一节, 介绍了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 在授课时我们可列举一些实例。比如, “世界上著名的八大公害”“北京奥运期间空气质量监测”“海湾战争”。另外, 可以增加一些具体数据, 比如, 每年全世界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有1亿5千万吨, 产生的废渣超过30亿吨, 废水6000~7000亿吨, 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每年损失达15亿元等。使学生对环保知识学习既见“森林”又见“树木”, 再对照结合课本内容, 加深对保护环境重要意义的认识, 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当然, 在补充介绍这些内容和实例时, 要注意体现常识性, 不要超越学生的可接受水平, 做到适可而止。

另外, 结合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回收处理, 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 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等废气, 为了不使它们扩散到大气中去, 用什么方法将它们分别除去?又怎样利用这些废气制成有用的化工产品?这样使学生明白, 既要消除污染, 又要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 变废为宝。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也应重视环保教育, 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如硫在空气中燃烧、一氧化碳还原三氧化二铁, 特别是制备硫化氢、氯气等气体, 铜与硝酸、浓硫酸反应等实验, 往往产生毒气, 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 直接影响师生健康。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 通过导管再经一个倒挂漏斗, 导入相应的吸收液, 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 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实验办法 (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H NO3和稀H NO3时, 铜片改用铜丝, 不需反应时, 只要抽出铜丝, 反应即停止) , 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 (如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实验) , 这样不仅节约药品, 同时也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 (如银镜反应废液的回收利用) ;若不能回收利用, 则应将其倒在规定的地方, 以便清理。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教育;不仅树立起环保意识, 而且还落实到行动中。

三、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 但还应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 (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 调查周边的污水处理厂等) , 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 思考相应对策, 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 也增强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手抄报, 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开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地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进一步了解国家和地方的环保法规和政策, 认识到破坏环境既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 环境保护教育, 要从小抓起, 从我做起, 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只有人人爱护环境, 保护环境, 防止环境污染, 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劳动生活环境, 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我们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城南中学)

篇4: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关键词】环境污染;化学教学;环保教育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世界人口的急骤增长和工业的高速发展,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形势更加严峻:“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预计本世纪30年代居住在沿海的居民将受到威胁。南极上空臭氧空洞逐年增大,北极的臭氧层也在迅速被破坏……所有这些环境问题都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以及工业发展,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等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做为一名化学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道德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通过化学课堂教学渗透环保知识

中学化学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并不少,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时,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强调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为了不让环境污染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护环境。

如: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介绍了有关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其中之一就是酸雨的危害,在授课时可以适当介绍我国的酸雨情况,介绍酸雨造成的各种危害,列举古埃及方尖碑在埃及的亚历山大三千多年能保存完好,但移至伦敦只有八十年就面目全非。在讲述以上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和新闻资料,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深刻的心灵震撼,从而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紧接着提出问题:如何防治酸雨呢?学生们就会带着问题积极思考并提出各种应对措施。

又如讲到保护水资源问题时,应告知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生产和生活用水严重短缺的现象。另一方面不断扩张的城市,过度使用化肥以及各种工厂和生活污水的肆意排污,使得中国的水资源现状不断恶化,近半数的水资源受到严重污染。水污染的危害很多,不仅影响了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水生生物的食物链富集,最后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直接造成威胁。人类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以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还会使水中的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增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水华”、“赤潮”现象。并进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方面要节约用水,不让卫生间的水龙头肆意流淌;另一方面要做到日常生活中不用含磷洗衣粉,少用合成洗涤剂,防止水体污染,最后向学生介绍有关污水处理的各种方法。这样做,学生不但牢固掌握了课本知识,同时受到了有益的环境教育,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利用化学保护环境、改造环境,优化大自然的决心。

此外,在平时作业、单元练习和单元测验中适当穿插除杂质气体,提纯溶液和消除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思考题、习题,以便巩固保护环境的知识。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在化学实验室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时,往往会产生污染实验室的废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用相应的吸收液吸收(如多余的Cl2通入碱液吸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在化学实验中,可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改进,尽量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外泄。如:右图是初三化学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部分排放到空气中,因为五氧化二磷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剧毒的偏磷酸,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可将红磷换成白磷,利用凸透镜聚焦太阳光使白磷燃烧,这样做即不影响实验效果,又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有些演示实验也可以采用微型实验,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其次,要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毕后一定要将废液、废渣倒在老师指定的位置,然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胡乱倾倒。例如锌粒和稀硫酸乱倒入下水道,就有可能造成下水道产生氢气而发生爆炸事故。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观念,养成良好的环保道德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

三、密切联系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在课外活动中也能进行环保教育,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报纸、电视、电脑上每天都有大量的环境题材,教师应及时收集与化学和环境有关的资料,结合到日常的教学中,这样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环境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如参观造纸厂、水泥厂、化工厂)和社会调查(如调查周边的水环境等)等形式,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治理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还可出专栏,办展览和小报,聘请环保部门的专家来校作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篇5:如何在化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当今社会一门重要的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知识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是化学教师应尽的职责。新的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制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逐步学会从化学的角度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分析有关社会现象。”作为化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担当起提高全民环保素质的教育任务,从学生抓起,不失时机地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教育。对此,我谈以下几点:

一、在传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

把化学知识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学习“空气”时,让学生了解空气本来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适合人类和动植物的生存,但近几百年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污染改变了空气的组成成份,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在讲煤时,我让学生了解煤的组成,煤燃烧时会释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其中一氧化碳是剧毒物质,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会使雨水变酸,形成酸雨。在讲授水与氢时,让学生在认识水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水资源有限性的基础上,知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水质恶化,以致给人类造成灾难。学习水的净化等知识时,向学生介绍硬水对人体健康、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使学生了解硬水软化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学会处理硬水。在二氧化碳的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循环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煤气中毒、吸烟危害健康与一氧化碳毒性的关系以及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在介绍氮、磷、钾等化肥时,既介绍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积极作用,又要介绍其对农产品、土壤、水体造成的污染。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为环保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契机,能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环保的现实意义。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惟恐现象不明显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按要求取用药品;有的学生为了图快省略了必要的气密检查,在实验过程中气体泄露,致使实验室毒气弥漫。对此,教师应不失机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通过亲身体验污染带来的危害,使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逐渐树立“定量”意识和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的良好习惯。实验结束后,对废液、废渣的处理也不能一概而论,应区别对待。有回收价值的,教师应在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回收,既可消除污染,又使废物得到充分利用;二则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无回收价值或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不能回收的,教师应要求学生在指定处倾倒,然后统一处理。严禁随意乱扔废渣,乱倒废液,造成污染。此外,一些难度比较大、毒性比较强、时间比较长的有机演示实验,如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等,可采用实验录像替代,既可使学生获得有关实验的感性认识,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三、结合本地实际,在课外进行环保教育

课堂教学由于受时空的限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难免纸上谈兵。因此,在课外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污染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威胁与危害,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样更为直观地让学生接受。可安排时间,带领部分同学进行环境调查。到工厂区(冶炼厂最佳),观察企业排烟孔,就会看到褐色的浓烟从粗大的烟筒中喷涌而出,附近树木枝叶枯黄,公路、房屋顶到处是黑色尘粒……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环境污染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危害。结合课本知识,设想对尾气二氧化硫的处理意见和废渣的转化利用,如何变废为宝,一方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以巩固和应用,另一方面也使学生感受了人类和环境互相依存的辩证关系。

四、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开展环保教育

结合化学教学的课外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又能相应开展环境教育。1.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结合课堂知识,带学生去参观附近的化工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车间的生产流程,并提醒学生留意工厂对废水、废渣、废气的处理过程。2.举办环保科技知识专题讲座。结合目前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科学的热点问题,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可定期给学生举办环境保护知识专题讲座,如“世界著名的八大公害事件”、“吸烟与健康”、“温室效应”、“酸雨的形成与危害”等,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利用课余时间,可指导学生阅读与环境知识有关的报纸、杂志和科普读物,搜集整理有关环境污染与保护的资料,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另外,还可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栏、广播室、手抄报等多种媒介,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知识,营造环境教育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人人参与到环保活动中来。4.组织环保知识竞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积极性,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定期组织环保科技知识小论文竞赛,使学生通过竞赛增长学识。

化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很多都与化学有关。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环境保护知识,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受到良好的环保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许多与环保相关的纪念日或宣传日,如每年3月22日的“世界水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发动学生收集或剪贴报刊杂志上的相关照片或短文,开展“我与环保同行”等形式的主题征文和演讲活动。抓住时机对学生进环保教育,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头等大事或环保局的具体工作,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作为学校,我们应该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教师应从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等角度引导学生,使其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环境道德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并以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去关心他人、关心生命、关心自然,最终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篇6:数学教学渗透环保教育

2007第一学期

实验小学

叶按章

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的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 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他们所熟悉的事物组织教学,使学生能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力求生活化。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尤其在小学阶段,儿童身体亲自经历,用心灵亲自感悟所获得的东西,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这直接经验不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而且要扩展到情感、生理和性格等领域,是儿童自我拥有的聪明才智,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的时候,可以充分运用本班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六年级有学生60人,其中男生33人,女生27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编题。学生会编出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的题目。这样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尽量生活化。

从教学方法看,要坚持启发式,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应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使学生能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为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质疑,自觉地进行求异思维训练。另外,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从教学手段看,要重视观察和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他们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还要尽量地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现代气息,使他们感受到现代科技成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学生对几何图形很难区别,我们在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就可以先用投影片出示,平时见到的桌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学习的动力。

三,应用生活化。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每教学一个知识点,可以编一些实际应用的题目,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 步测和目测”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到操场测量一下,体验步测和目测。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体味到了解决问题的一种享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的?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更深地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另外要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统计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学生搜集了自家几个月用水的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人口的多少,老人和小孩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了自家用水是否合理的判断,并做出今后用水情况的决策。既渗透了环保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

篇7:渗透环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知识点,以教材为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思想,挖掘教材环保知识的渗透切入点,融环境教育于教学之中,力求寓教于“绿”,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对于环保教学方面的感触很深。

一、在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在数学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环境监测、分析、评价、环境统计等内容,以增进学生对环境问题的深入了解,提高环境意识。教学中要充分注意本课程的现实性、实践性、地域性、实效性等特点,并结合小学生特点,将兴趣性与 科学性相联系,以探究式、讨论式、抢答式、考察式等教学方法为主,教学效果显著,学生环保意识得到加强。

二、环境教育与德育相结合

1、环境教育与学生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

通过环境教育开展系列活动,使学生树立起环境法规意识,将自己的一言一行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自觉遵守五有五无规范,保护校园的整洁。

2、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近年来,我班坚持开展多种形式的系列环保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环保气氛,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创建绿色学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突出视听功能,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我把环境宣传作为环境教育的切入点,如在班内设立环保教育宣传栏、班级进行环保板报评比,通过感染力较强的直观的视觉、听觉效果,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共鸣。(2)利用主题班会,开展环保知识教育,我把环境教育当成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环境教育渗透到国旗教育中,对学生进行环保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环境意识。班会课形式新颖,有故事、诗歌、小品、歌曲、知识竞答等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趣味性,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环保知识;(3)结合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开展专题活动。

优美的班级环境,是一本无声的、多彩的教科书。学生在这样一种氛围中生活、学习,可以产生一种美的感受,而这种感受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去热爱它、保护它、建设它。

鼓励学生节水、节电,走出了一条美化、绿化、净化之路。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主动维护环境卫生的多了,浪费纸张、粮食的少了;严格自律、爱护花木的多了。

渗透环保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篇8: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1 威胁人类生存环境的十大祸患与化学的关系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人克劳斯·托普弗撰文指出威胁人类十大环境祸患有: (1) 土壤遭到破坏; (2) 气候变化和能源浪费、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 (3) 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 (4) 森林面积减少; (5) 淡水资源受到威胁; (6) 化学工业污染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植物、动物和人体中; (7) 人口爆炸、土地退化、贫穷等因素促使第三世界数以百万计的农民离开农村聚集于大城市的贫民窟里; (8) 海洋的过度开发和沿海地带被污染; (9) 空气污染严重; (10) 极地臭氧层空洞[1]。这十大祸患归纳起来就是: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土壤污染。人类无计划无节制地开采和使用石化燃料和煤炭资源, 这些能源的燃烧, 产生了大量的SO2、CO2、NO2、NO、H2S等气体, 引起了空气污染, 工业废液的排放就造成了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从源头来分析, 威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祸患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化学污染, 所以在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让学生在学习医用化学知识的同时, 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和严重后果, 自觉形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成为一个称职的人们健康卫士的同时, 也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环境保护卫士。

2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资源, 把环保教育贯穿于医用化学教学的始终

笔者对马祥志老师主编的五年制高职高专医用化学教材进行了分析, 将教材分为三大部分:无机化学部分、有机化学部分及实验部分, 而这三大板块都与环境保护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2.1 无机化学知识与环境保护

五年制高职高专医用化学教材中无机化学的重点章节有:元素及其化合物、溶液、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等章节, 这些章节的教学过程中, 都可以很自然地联系当前的环境问题, 把环境保护意识生动地渗透到无机化学教学中去。

2.1.1 元素及其化合物与酸雨

在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的教学中, 我们联系到空气污染和酸雨的形成, 从地下开采出的矿石 (例如:硫铁矿) 和燃料, 它们含有大量的硫, 在精炼或燃烧过程中主要以二氧化硫形式进入大气中。成为大气酸化的第一大成因。同时, 含氮燃料的燃烧所产生氮的氧化物, 也是使大气酸化的原因之一。SO2在空气中滞留一星期后转化成SO3, SO3易与湿空气形成硫酸酸雾, 在湿度、气压发生变化时就形成了酸雨。酸雨对自然界和人类危害极大, 我国已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出现过不同程度的酸雨, 每年因酸雨而造成农业、森林建筑业带来的直接损失达400亿元[1]。控制酸雨的方法有很多, 减少SO2和NOx的排放量, 是防止酸雨的主要途径。

2.1.2 溶液、电解质溶液与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在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和电解质溶液的教学过程中, 作为一个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化学教师, 很自然就会联想到我国现有的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和各行业的厂矿废液排放的标准体系中, 都是采用质量浓度来表示, 即:mg/m3, 如我国居住区大气卫生标准中一氧化碳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1 mg/m3, 二氧化硫的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为15 mg/m3。

2.1.3 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与大气臭氧层空洞

影响化学反应速度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压强和催化剂, 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度的影响, 在化工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 比如为了控制食品的变质速度, 较好地贮存食物, 我们常用方法是冷藏或冷冻。我国乃至世界大部分国家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 (如氟里昂) 来作制冷剂, 大气层中氯氟烃的浓度不断增大, 在强烈的紫外辐射作用下它们分解出氯原子和溴原子, 使O2+OO3反应向着臭氧分解的方向进行, 它会造成臭氧层的损耗, 成为破坏臭氧的催化剂, 使臭氧层出现空洞。臭氧层破坏以后, 人体直接暴露于紫外辐射的机会大大增加, 这将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 增加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

2.2 有机化学知识与环境保护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同样可以把教材中的有机化学知识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

2.2.1 烃、煤、石油的燃烧与温室效应

在烃这一章中, 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烃主要来自于煤和石油产品, 目前世界各个国家的主要能源就是煤和石油, 煤和石油等含碳烃的燃烧, 产生了大量的CO2, 再加上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工业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更重要的是森林的大面积毁坏, 绿色植物的减少, 破坏了人与自然界及生态系统之间的固有平衡, 导致二氧化碳过剩并不断增加。从而产生了温室效应。温室效应的产生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 气温变暖, 水的蒸发速度加快, 大气环流紊乱, 造成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有资料报道, 由于地表温度的升高, 极地及高山的冰川和冰冠开始融化, 可能导致海平面水位上升, 使一些沿海平原和三角洲淹没, 土地资源减少。为了消除温室效应, 应采取如下措施: (1) 植树造林, 绿化环境, 保护生态平衡; (2) 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 控制污染源, 寻找新的、无污染的燃料, 开辟新能源。如太阳能的开发、风力发电、氢燃料的利用等。

2.2.2 塑料与白色污染及二恶英

在有机化学教学中, 当我们在讲到不饱和烃的聚合反应时, 就介绍了几种塑料的合成, 由此我们就可以向学生介绍白色污染, 白色污染是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 (多指塑料袋) 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目前市面上的塑料袋的主要成份是聚氯乙烯, 这种化学物质即使是埋在地底, 也要经过1 000年才会降解, 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有些城市的市民在生活中使用自行焚烧的方法来处理垃圾, 这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更大的危害, 给环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因为垃圾在不充分燃烧过程中产生一种毒性极强的物质———二恶英, 二恶英是生活垃圾焚烧厂特有的公害问题, 即使在很微量的情况下, 长期摄取时便可引起癌症等顽症, 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已将它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目前我们国家采用防治白色污染的主要方法是: (1) 禁用塑料袋, 用纤维纸袋取代塑料袋。 (2) 强制回收利用。 (3) 采用可降解塑料, 即在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 如淀粉、改性淀粉或其他纤维素、光敏剂、生物降解剂等。

2.2.3 醛、酮、胺、芳香化合物与居室TVOC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醛、酮、芳香化合物及胺类物质是构成TVOC主要成分, TVOC (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是总挥发性有机物的简称。它是造成居室污染的罪魁祸首之一。室内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燃煤、天然气等燃烧产物和建筑、装饰材料等。在室内装饰过程中, 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油漆、涂料和胶粘剂。及建筑材料的防腐剂。TVOC味嗅, 有刺激性, 而且有些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 能引起机体免疫水平失调, 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 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 严重时可损伤肝脏和造血系统, 出现变态反应等。为了防止TVOC的伤害, 主要从源头抓起, 杜绝使用非环保建材;其次, 要经常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必要时还可在室内摆放一些能吸收有害物质的花卉, 如吊兰、芦荟、虎尾兰等。

2.3 化学实验与环保

2.3.1 实验教学中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树立绿色化学的思想理念, 增强环保意识, 实验操作前的操作规则教育中就要结合学习《环境保护法》,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治理污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认识到随意排放“三废” (废液、废气、废渣) 是违法的。作为新时代的医学职业的大学生, 更应该自觉保护好人们的生活环境, 因此在实验教学中, 引导学生时刻注意节约试剂, 主动回收, 尽可能地减少“三废”的排放。使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不仅了解实验原理, 掌握了操作技能, 还要让学生运用化学原理、实验技能来治理环境污染, 造福人类。

2.3.2 科学安排实验内容, 尽最大可能地减少化学污染物的排放

从环保的角度出发, 在化学实验课的开设和安排中, 我们要把环保意识贯彻始终, 落到实处: (1) 毒性较大的化学实验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来取代师生的实物操作, 如溴苯的生成、苯的硝化、苯胺的性质等。 (2) 开设微型或半微型化学实验, 以尽量少的化学试剂获取尽量多的化学信息; (3) 妥善处理化学实验中的“三废”。如废液在排放前尽量地让酸性和碱性的废液中和至p H值在6~7之间; (4) 组合实验, 综合利用实验试剂和实验产物。组合的原则是:通过调整实验次序和步骤, 使一个实验的产物或副产物成为另一个实验的原料。节约药品和经费, 减少了“三废”, 保护了环境[3]。

3 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几点建议

3.1 医用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的教学建议

3.1.1 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应做到适时、适当

医用化学毕竟不是环境化学, 它是为现代医学教育打基础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传授与医学密切相关的化学理论和知识结构为主, 再适时适当地渗透一些环保知识, 加强学生环保意识, 教师不能偏离教学方向和不顾及教学任务, 切忌在教学过程中脱离主体, 分不清主次, 否则会适得其反, 达不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3.1.2 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应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在医用化学教学的同时, 正确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入生活, 挖掘身边环境保护的题材, 如:所在城市的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状况的调查;当地垃圾站的垃圾处理和回收情况的调查;所在城市不同区域的空气中的SO2测定及污染源的分析。这样不仅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 体验到探求知识的乐趣, 而且也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实际的环境保护中来, 从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3.1.3 医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应该重视学科之间的联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类文明化的进程中, 面临着人口、能源、环境、资源、健康等多方面的挑战, 而这些问题仅靠某一学科是很难解决的, 需要多学科的协调努力, 而环境教育的基本特点就是知识综合性强, 广泛涉及生态学、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 对于化学教学中涉及到的环境问题不应该只从化学视角上去分析。这要求我们的医用化学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的同时, 还要注重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 增强跨学科能力, 具有广阔的知识面[4]。

3.2 对医用化学教材编写的几点建议

医用化学教学中要渗透环保教育, 笔者认为在教材的编写上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动。

3.2.1 医用化学教材编写时, 注重相关环保知识的链接

在医用化学教材的编写时, 把相关的环保知识或环境现象以知识链接的形式编写到各章节的后面, 作为阅读教材,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2.2 实验教材的编写应重视3个方面

在实验教材的编写中, 应突显环保的特征, 从源头上减少化学污染,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3个方面改革: (1) 编写微型化学实验, 采用微量试剂和微型仪器, 减少化学实验中的“三废”排放。 (2) 将实验综合重组, 尽可能地使这个实验的生成物变成另一实验的原料试剂, 综合循环利用化学试剂, 节约药品, 减少化学污染。 (3) 适当编写几个具有环保意识的研究性的课题实验。例如:当地城市不同区域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测定。采样时可选择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区域如:工业区、居民生活区、学校、交通枢纽区;通过测试比较, 找出污染源, 思考改进措施,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了学生对环保知识的探求欲望, 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医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 渗透环保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在医用化学教学中, 加强环保教育, 增强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环保素质的新一代, 是我们医用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环保教育,绿色化学

参考文献

[1]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66.

[2]谢志刚, 宋仲容, 王家平, 等.无机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J].化学教育, 2006, 8:7.

[3]张建夫, 李占灵.实现化学实验绿色化的重要举措[J].化学教学, 2005, 9:6.

上一篇:三评党员工作总结下一篇:无拖欠农民工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