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口的黄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4-05-01

《壶口的黄河》阅读练习及答案(通用12篇)

篇1:《壶口的黄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壶口的黄河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21分)

壶口的黄河

肖铁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听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

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担汗来。

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旋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备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乎,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肆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有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1997年第12期,有改动)

注:①埃米尔?路德维希(Emil Ludwig,1881-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6.文章开头从“中国的水”写到黄河,再写到“壶口的黄河”,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8.怎样理解第六段“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个飞跃”这句话的含义?

19.为什么说壶口的黄河“才是中国的河”?请联系全文作答。

20.文章结尾强凋“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试题答案:

16.通过对比、层递等手法的运用,突出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凸显主题,总领全文。

17.(1)主要是运用侧面烘托(或侧面描写、衬托)的手法。

(2)此处通过渲染主观感受(如心跳、耳聋、眼花、脑子空白等)来写壶口的黄河,好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二是从侧面烘托壶口黄河的气势与主命力。

18.(1)站起来的黄河“像人一样活了”,体现出自由生命的淋漓尽致的活力(或表现出“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

(2)经受壶口的考验后,黄河从此便无法阻挡、一往无前

19.(1)有中国人的肤色;

(2)有中国人强大的生命力;

(3)有中国人的自信与决心;

(4)联系着中国悠久的历史。

20.(1)“该有人为黄河作传”,因为黄河体现了中国的历史与中国人的精神(或因为黄河哺育了中华文明)。

(2)“应是中国人的自传”,是指应该由中国人自己为黄河作传,而不是像非洲的尼罗河那样由欧洲人来作传。

(3)中国人通过为黄河作传来表现中国人的历史和精神,所以是“中国人的自传”。

16.解析:此题有两个得分点:①对比或层递;②“壶口的黄河最有‘中国味’”或“凸显主题,总领全文”。

17.解析:第(2)问中要答出“给人如临其境的现场感”及“侧面衬托壶口黄河的气势”。如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解析:略

19.解析:此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能力,要注意题干中的“联系全文”四个字。意思答对即可。

20.解析:此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篇2:《壶口的黄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2、略

3、略

4、略

5.【答案示例】[示例一]填选项:【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联想丰富,气势磅礴。该句揭示出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示例二]填选项:【b】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雄壮有力,使作者的赞美之情喷薄而出,连用三个“为什么”引人思考,突出了黄河精神作为我们伟大民族精神内核的强大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篇3:《壶口的黄河》阅读答案 肖铁

答:

30.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作简要分析。(3分)

答:

31.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答:

32.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篇4:现代文壶口壶口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壶口,壶口

莫伸

①在中国北方浩瀚的群山中,有无数条蜿蜒伸展的沟谷。由于地势的羁束,这些沟谷都多少显出一种挤手夹脚的尴尬和无奈,而地处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一带的秦晋大峡谷却是个例外。

②黄河有幸,倚身此中。

③此前的黄河尽管强悍凶猛,却不得不委屈着自己,默默无闻地在峻粱雄峁中曲意周旋,它只能选择忍受和服从。但黄河是雄心勃勃的,它从来都不屑隐忍,不甘迁就,更不愿受辱。它像一条蓄爪待扑的巨龙,随时都在等待机会。而现在,秦晋大峡谷终于为它提供了一个释放的舞台,它没有丝毫犹豫便腾空而起,狂奔劲舞,瞬间便造就出一个自然景现中的伟大和不朽!

④这就是壶口瀑布。

⑤壶口瀑布诞生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壶口中——瀑布之前,黄河的河床足有上千米宽,而到了这里,两岸岩石陡然一缩,形成了一条只有二三十米左右的狭槽。不仅如此,槽道下又奇特地出现了一个高低悬殊、落差极陡的深谷。于是,漫天而来的黄河水流在这里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由此形成了壶口瀑布。

⑥壶口瀑布的壮美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⑦离壶口瀑布足足还有几公里的距离,你便可以远远地看见峡谷里腾起一团团飘冉的云团,那是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飞雾如霞似烟,弥漫在河床上空,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屏息凝听,空气中伴有一种不绝不灭的震吼。好像来自天际,又似乎源于地底;仿佛惊雷滚地,犹如万骏疾走;声音撼天动地,包容万千。【A】那是一种捶胸哭天的苍凉,又是一种国难共赴的悲壮;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刚烈又是一种壮士的豪雄;是一种惊天泣鬼的神勇,又是一种众志成城的顽强。

⑧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与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不得不退让,无法不动容。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像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

⑨我们全看呆了。或许世界上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伟大力量,或许生活中还翻演着无数撼人心魄的 壮烈冲击,但没有哪一种能像眼前这样,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空前的震撼。那是愤怒的极致,激昂的顶端,凶猛的无限,力量的空前!那是需要我们永远体味和追求的精神的全部!

⑩哦,千古黄河,伟大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们几乎每天都行走在你的身边,也接受着你的泽润,那些日常的行走和接触使我们对你有了一种熟视无睹的平淡和麻木,但是只有此刻,我们才顿然醒悟:【B】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 族的不朽魂魄!

(选文有改动)

1.为什么说倚身于秦晋大峡谷,“黄河有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壶口瀑布的壮美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分点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好在哪里。

(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不得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进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从文中【A】【B】两处画线的语句中任选一处,针对其中最鲜明的语言特点加以赏析,并概括该句的深刻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雄心勃勃的黄河得到了释放的舞台,造就出一个自然景观中的伟大和不朽。

2.①瀑布迸溅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②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

③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④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1)形容词贬义褒用。生动形象地描绘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2)动词,写出水浪的力量强大。生动地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 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4.象征。(或:托物言志);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 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5.【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联想丰富,气势雄浑。该句揭示出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篇5:《壶口的黄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4.相传表明材料来源于传说,并不十分可靠。之一表示并非唯一,还有其他。

5.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6.黄河流域环境优越,有利于人类生存。

篇6:《壶口壶口》阅读答案

2、(1)瀑布迸溅形成的飞雾形成了一道令人惊骇且永不消散的奇景;

(2)瀑布发出的不绝不灭的震吼撼天动地,包容万千;

(3)统一和团结使狂放不羁绊的黄河水流的力量排山倒海;

(4)黄河水流们的前仆后继的献身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1)形容词贬义褒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2)动词,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4、象征(托物言志)。精灵妈妈认为文章借“聚为一股,齐心协力地朝狭槽里奔涌喷吐”、“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等生动可感的壶口黄河水流形象,象征了人们团结一致、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豪情壮志。

5、【A】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联想丰富,气势磅礴。该句揭示出瀑布撼天动地的声音所展现的勇猛刚烈的气势和悲壮豪雄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崇敬之情。

篇7:《黄河颂》同步达纲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垄(lǒng) 污秽(huì) 桦树(huá) B、镐头(gǎo) 炽痛(zhì) 嗥鸣(háo) C、亘古(gèng) 默契(qì) 泛滥(làn) D、丰饶(ráo) 蚱蜢(zhà) 召唤(zhào)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誓言 胸膛 涌跃 仰望 B、汇合 土壤 辘辘 飘扬

C、怪涎 破晓 高梁 标直 D、幽远 斑澜 呻呤 耻辱

3、给下列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奔:( )( ) 解:( )( )

( )( ) ( )( )

( )( )

4、对课文的分析,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标题土地的誓言应理解为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C、文章大量运用排比,造成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D、作者将倾诉对象拟人化,以她而不是它相称,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

5、本文的`语言以富有力度和浓度的情感来打动人心。请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你认为最富表现力的词语,并稍加分析。

⑴ 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颗稻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奔:bēn 奔波 bèn 投奔 解:jiě 解放 jiè 解元 xiè解数

4、B

篇8:《黄河》阅读答案及赏析

黄河能曲曲弯弯上通银河,刚从昆仑发源便不再清澈。

高祖平定天下时宣誓好听,严君平占卜张骞乘槎上天。

篇9:《陶醉壶口》阅读答案

2.第3自然段表现了壶口瀑布的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回答。

3.文章结尾一段中说:“壶口,在你的怀抱里我陶醉了。”从全文看,“我”是被什么陶醉的?

篇10:《壶口瀑布》阅读答案

第二次我专选了个枯水季节。……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14、作者站在河心,采用了俯视、仰视、由上而下再向上、平视多种观察视角来写壶口瀑布。选择其中一个视角,简要概括作者由此观察到的美景及其突出特点。(特点用一个词语回答)(2分)

观察视角:

① 观察到的美景:

② 景物突出特点:

15、结合具体语句,简要分析该句使用的表达方式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示例:

(1)俯视;河中之河;奇特。

(2)仰视;河水排排涌来,碎成堆堆白雪;雄壮。

(3)由上而下再向上;飞转成漩涡,碎为水雾,升起彩虹;惊险。

(4)平视;各种形态的水;千姿百态。

评分:共2分。美景及其主要特点各1分。

15、示例: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使用了描写这种表达方式,通过比喻和“涌”“挤”等一系列动词,具体而准确地描摹了作者仰视时,看到的河水奔涌之态、雄阔之象,与俯视的奇特景象以及即将描述惊险之景相映衬;

(2)“沟底飞转着一个个漩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运用了描写、记叙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先描写了俯视沟底时看到的景色,然后简要叙述当地流传的一个故事,和前后句一起突出此处的惊险。

篇11:《坐看黄河》阅读题及答案

①许多故事就那么流去了。

②物化的岁月伸手可掬,每一掬却都已是过去。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远去的孤帆远影,排天的浪花已溅湿我们的青春衣衫。

③坐看黄河,看天上来的水,奔腾到海不复还。

④这个世界平静的东西太多了,山巍峨吧,可很肃穆;云飘逸吧,又显轻浮。于是有了河,以一种沉重的`流动,赋江山以活泼,给地球以血性,也让一种种生活有了千回百折的映照,一个个时代有了波澜壮阔的象征。

⑤坐看黄河,我们无法无动于衷。

⑥这是一条曾让风云人物敬畏得不能泅渡的英雄河,这是一条当同名乐章响起就会冲湿海外游子眼眶的母亲河,这是一条淹没过许多家园和梦想也滋润了许多沃野和希望的岁月河,这是一条负载厚重的泥沙也负载粗犷的船工号子的生活河。

⑦我们已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与她同行。

⑧我们在岸边看河,河在历史里看我们。

阅读题:

1.选文的第②段写道:“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远去的孤帆远影,排天的浪花已溅湿我们的青春衣衫。”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分)

2.本文主要写“黄河”,为什么又提到了“山”和“云”?(2分)

3.试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⑥段蕴含了怎样的感情?(2分)

4.本文以“坐看黄河”为题;文章中又写“我们已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与她同行”,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2分)答:作者感叹时光飞逝,启迪人们珍惜时间。

2.(2分)答:用“山”的肃穆、“云”的轻浮来衬托黄河沉重的流动、活泼、血性。

3.(2分)答:排比句式,逐层递进,表达强烈的崇敬、依恋、热爱之情。

篇12:《壶口的黄河》阅读练习及答案

黄河颂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澎湃(pài)

山巅(diān)

九曲连环(qǔ)

B.哺育(bǔ)

气魄(pò)

发扬滋长(zī)

C.浊流(zhuó)

宛转(wǎn)

一泄万丈(xiè)

D.屏嶂(zhàng)

豪迈(mài)

伟大艰强(jiā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掀起万丈狂澜(巨大的波浪)

B.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雄壮、雄伟)

D.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比喻支流)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文学常识填空。

(1)

《黄河颂》选自组诗《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作词,谱曲。

(2)光未然,本名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家。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语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

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歌颂黄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黄河】

面对滔滔黄河,唐朝诗人李白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你再写出两句完整(含上下句)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2)【画中黄河】

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8.“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9.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10.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屏障”?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壶口的黄河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我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①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注】①路德维希: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

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1.第①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12.第④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试做简要分析。

13.第⑦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第⑧段“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练笔

15.《黄河颂》一诗运用比喻,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和“屏障”。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大海的景象。(不少于100字)

第二单元

黄河颂

1.B

解析:A项,“九曲连环”的“曲”应读qū,C项,“一泄万丈”的“泄”应写作“泻”,D项,“屏嶂”的“嶂”应写作“障”,“

伟大艰强”的“艰”应写作“坚”。

2.C

解析:气魄指气势。

3.D

解析:正确的停顿应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1)黄河大合唱

光未然

冼星海

(2)张光年

诗人

文学评论

5.B

解析:“望”字统领到“劈成南北两面”。

6.(1)示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唐·王之涣《凉州词》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唐·李白《赠裴十四》

(2)示例:画面由瀑布、树木、山崖和溪流构成。银色的瀑布如泛起的雪涛向高崖下猛扑,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大有雷霆万钧之势。瀑布下方水汽氤氲,上方源流蜿蜒,与瀑布的勇猛强悍相互映衬,显出刚柔相济的特色;旁侧的瀑布半掩半露,与主体瀑布相得益彰,再添一层气势。整个画面气韵生动、气势磅礴、浑然一体,充分表现出作者深厚独到的艺术造诣。

7.是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来写的。

8.“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9.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10.把黄河比喻成“摇篮”,是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中华儿女。把黄河比喻成“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上的屏障,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敌的制胜法宝。

11.①用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来衬托黄河的水。

②中国水的颜色就应该是黄河的颜色,黄河水才能真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

12.①用词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②句式整齐,写出了黄河的气势。③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面对黄河的主观感受。

13.顺序: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现实到历史。好处:营造了一个宽广的时空,增加了内容的厚度。

14.①壶口的黄河弥漫着黄色的漩涡,带有中国人的肤色。②壶口的黄河激流澎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③壶口的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上一篇:中学语文课改总结下一篇:应届生面试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