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壶口瀑布景点导游词

2024-05-12

山西壶口瀑布景点导游词(共8篇)

篇1:山西壶口瀑布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我是xx旅行社的导游员张xx,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山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很大,水流落下的瞬间被激起了一层如烟似雾的水珠,使我们都沉浸在如梦似幻的快乐中。之后,河水继续向下游流去,河道逐渐变得开阔起来,水流也变得平缓了许多。

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进入龙洞。传说,这是大禹治水时修建的,我们将穿过大约两三层楼高度的石梯,一会儿大家就会看到更壮观的场面。(带领大家穿过石梯)

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龙洞下方,大家随我一起看右前方,在我们这个位置看,水好像从天上砸下来一样,也就不难想象李白当年畅游后写下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诗句了。

今天的壶口瀑布之旅就结束了,希望以后有机会我们再合作,也希望大家不要忘记我—杨导,谢谢大家!

篇2:山西壶口瀑布景点导游词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可能需要进行导游词编写工作,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那么应当如何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西壶口瀑布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西壶口瀑布导游词1

我去过很多风景宜人.景色壮观的地方,如: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山西的壶口瀑布.内蒙古大草原等等。但在这其中,对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山西的壶口瀑布了。

壶口瀑布就在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上。去年国庆节放七天假,我和爸爸去山西玩,旅游团领我们去的景点之一就是黄河壶口瀑布。

到了黄河,我们都十分兴奋,导游先给我们作了一些介绍,随后就让我们“解散”了。

怪不得母亲河“壶口瀑布”这么有名,实在…实在太壮观了!瀑布不是很长,但是很宽。黄色的河水奔腾而下,浪花翻滚,像一团团黄色的菜花。水雾升腾,我感觉自己就像在仙境中一样,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来形容!向右边看,水流好似千万匹战马,场面壮观。

大约到了下午一两点,在正面瀑布和右边瀑布的夹角处出现了一条七彩的彩虹!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这是事实,我真的看见彩虹了!以前只是听说过彩虹,没有亲眼看见过,尤其是在瀑布前的彩虹!那一刻,我兴奋极了!我急忙用相机拍下了这令人十分激动的景色。

告诉你们,我还摸到了“母亲”呢!是这样的,我发现在右边的岸上围栏外,有一个小坑,这可是在“队伍”中落伍的“队员”!啊!果然不一样,这黄河水就是与众不同,真爽!水真凉,搓搓手,舒服极了!

最后,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黄河壶口是陕西和山西的分界线。他们在陕西看反面,我们在山西看正面,大家如果想来看黄河壶口瀑布,最好去山西!

我爱壶口瀑布!我爱黄河!我爱“母亲”!

山西壶口瀑布导游词2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临汾旅游。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张XX,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中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陈师傅共同为大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字,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大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中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大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大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大峡谷之中,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中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大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大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两岸。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大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大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大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大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大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大。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大,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中继续航行。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下面给大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愿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山西壶口瀑布导游词3

“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在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的交界处——秦晋大峡谷里,奔腾着一条大河,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闻名遐迩的壶口瀑布就座落在这里。

汽车盘旋在一座座丘陵之间,蜿蜒曲折,我的心早就飞到了那气势磅礴的山水之间。

刚一下车,耳边就传来巨大的轰鸣声。远处水雾漫天,涛声如雷。循着水声往前走,一片苍凉的黄色映入了眼帘。一动.一静。那奔腾着的黄,是母亲河;那静止的,是作为四大高原之一的黄土高原。这两种黄,加上瓦蓝瓦蓝的天,远处青翠的山,成就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美丽画卷。

站在岸边,只见湍急的河水裹挟着黄土如脱缰的野马向我们涌来,猛地跌入三十余米的断层,溅起硕大的水花。声势浩大,如同万马奔腾一般。弥漫的水雾把我们打的透湿。向下望去,沟槽内的河水就像沸腾了一样,“壶口”就是因此得名。

那壶口的水为什么那么急呢?原来,黄河在流经前面四个省份的时候,河道宽四百多米,到了这一段,骤然收成了几十米,就形成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观。

快看!在急流之中,有一座七彩“长桥”横跨了秦晋大峡谷。那是一座太阳和水雾造的桥——彩虹。它像一条在黄河戏水的巨龙,悠然凌驾于千军万马之上。

据说在过去,黄河是一条主要的交通线路,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船只要经过壶口。怎么办呢?当船只到了这一段时,人们把货物卸下,让纤夫把船拉到岸上,推着前进,这就是“旱地行舟”。只到过了壶口,船只和货物才能继续下水前行。

我感叹这造物者的奇观,更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

山西壶口瀑布导游词4

壶口瀑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南距陕西西安449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在水量大的夏季,壶口瀑布气势恢宏;而到了冬季,整个水面全部冰冻,结出罕见的巨大冰瀑。

20xx年12月6日前后,由于受持续降温天气影响,黄河壶口瀑布出现流凌、冰挂景观。

20xx年7月30日,受壶口瀑布上游陕西境内云岩河流域强降雨影响,黄河壶口瀑布出现西边浊浪翻滚东边白浪滔滔的奇特景观。

朋友们,今天的讲解就先到这里了,有人说壶口瀑布是可以触摸的威风锣鼓,是可以凝视的黄河大合唱。下面给大家30分钟的自由活动时间,让您尽情的融入这壮观的景象中拍照留念,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不要太过靠前观赏景观拍照留念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和保护您的相机免受水雾的侵扰。愿这次游览能给大家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山西壶口瀑布导游词5

欢迎家来临汾旅游。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张倩,在这为期三天的尧都之旅将由我和我们旅行社的资深司机陈师傅共同为家服务,希望我们的服务能够给您的旅途提供方便,让您游的舒心,玩的放心。

为了方便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支流汾河纵穿全剩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字,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国旧石器时代期的那部分缺环,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壶口,作为禹治水“引山表木”的第一标记早已名垂史册。她包含着我们先祖自强不息的精神,蕴藏着华民族的丰富智慧,铭刻着古老的黄河文化印记。可以说,壶口是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见黄河心不死”,从临汾出发,经过4个多时的车程,我们的游览车已经驶入壶口景区,家请拿好自的随身物品依次下车,注意安全。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从高山流向海,从远古流到今天,是高高的巴颜喀拉山孕育了她。她向东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在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时由于受到了吕梁山脉的阻挡,转南进入著名的晋陕峡谷之,上游数百米的水面当留到下游的龙王辿时,由于受到河床走势的影响,滔滔河水骤然收敛成约50余米,倾泻在落差30多米的石槽,形成了一个巨的瀑布,看起来就像从茶壶往外到水,故形象的称她为“壶口瀑布”。

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之和水势之猛,形成了她独有的四景观:水底冒烟、彩桥通天、群龙戏浪、谷涧起雷。我们家现在可以看到,水由于惯力跌入几十米深的深潭,激起数十米的水雾,这个景观就是“水底冒烟”。有时天气好时,遇上太阳光的折射,还会看见一条彩虹横跨两岸。

这些壮观的美景,往往是艺术家、诗人们最爱捕捉的瞬间,伟诗人李白就在这里留下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的万丈豪情。

接着往前,家看到的这段跑道就是香港明星柯受良97年驾汽车飞越黄河时的助跑线。不知家是否记得在柯受良驾汽车飞跃黄河不久后,在99年我们的黄河娃朱朝晖骑摩托车也同样从这里飞过了壶口瀑布的上空。现场10多万观众和通过卫星收看的全世界30多亿的观众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又一飞跃黄河的壮举。这挑战自我,战胜自然的壮举,展现了我们黄河儿子的英勇气概。

如果家细看脚下这黄河石岸,就会发现断断续续的摩擦痕迹,这就是壶口又一奇景,旱地行船的船道。在我国古代,黄河的商业作用非常巨。明清时代的商品都是依靠黄河水运南下进行销售的。但是每每商船到龙王辿时,由于壶口落差,龙槽窄,水流急,货船根本无法航行,只得用人力拉纤拖出水面,延山西一侧拉过龙槽,再进入河继续航校旱地行船时艄公们唱着船歌,纤夫们喊着号子,推、拉、牵、挽互相呼应,场面极其壮观。因此,凡到壶口的人都渴望一睹黄河艄公“旱地行船”的绝活,可惜随着运输业的发展这个行当已没什么传人了,在古渡的老镇上只剩下两位老艄公孤独地生活在他们集体宿舍一样的老窑洞里,任青春同老镇的繁华一样渐渐消逝。

篇3:山西壶口瀑布景点导游词

一、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对旅游翻译的适用性

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 其代表人物是凯瑟琳娜·赖斯 (Katharina Reiss) 、汉斯·威密尔 (Hans Vermeer) 、贾斯塔·霍尔兹曼塔里 (Justa Holz-Manttari) 、克里斯蒂安·诺德 (Christiane Nord) 等著名学者, 主要用于译员培训和指导非文学翻译, 而它的代表人物认为它同样适合文学翻译。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是汉斯·威密尔 (Hans Vermeer) 提出的“目的论”。该理论认为翻译是在特定场合发生的目的性行为, 是一种语言的言语和非言语符号相互转换的行为。翻译作为一个具有一定目的性的行为, 其翻译目的由译文发起者根据译文的接受者和译文使用的特定场合确定, 并在翻译要求 (translation brief) 中提出, 如果译文发起者没有明确指出, 那么译者就应根据翻译要求达到翻译目的。根据目的论, 翻译行为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 即目的法则、连贯法则和忠实法则, 其中目的法则是最高法则。威密尔认为:“任何文本的产生都是为了某个目的, 因而, 也应达到这一目的。目的法则包括:笔译、口译、说、写的方式应使文本或翻译能在所使用的环境中达到应有的目的, 使用者通过文本或翻译能实现他想要达到的目的。” (Nord, 29) 连贯法则指译文在目的语文化和译文使用的交际环境中要有意义, 且译文使用者能够理解译文。忠实法则指译文应该忠实于原文。这三个原则具有层递性, 忠实原则服从于连贯原则, 连贯原则又服从于目的原则, 即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即结果决定方法。“翻译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或译文是否完美, 而是强调译文应该在分析原文的基础上, 以译文预期功能为目的, 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即译者必须能够针对特定翻译目的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 (张锦兰, 2004) 。

导游词是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读的一种文本, 其目的在于通过导游员的讲解, 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了解景点, 认识景点文化, 进而达到宣传景点知识和文化的目的。因此, 导游词的翻译应该把“以中国文化为取向, 以译文为重点”作为翻译原则 (张宁, 2000) 。“以中国文化为取向”, 就是尽可能保留和宣传中国文化, 因为导游词翻译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文化交流。“以译文为重点”, 是指在翻译导游词时, 译者要从译文接受者的角度出发, 对原文信息进行调整, 让外国游客在轻松的氛围中享受导游解说。笔者以为, 导游词本身及其翻译的特点正好与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性原则相吻合。因此从目的论视角来研究导游词的翻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导游词翻译策略

如上所述, 导游词的翻译应采取以中国文化为取向, 以译文为重点的翻译原则, 那么, 导游词的翻译就应该考虑中西方人民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对译文做出适当处理, 使译文能够充分满足翻译目的的要求。

(一) 旅游景点名称的英译方法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是导游词翻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旅游景点的英文名称直接影响到外国游客对该景点的第一印象, 进而影响其旅游兴趣。晋城作为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 导游词的翻译工作方兴未艾。笔者从有限的英文导游词中发现, 即使是同一位译者的译作, 在景点名称翻译中采取的策略也有不统一之处, 更不用说不同译者的译作了。如晋城最著名的景点之一“皇城相府”的翻译有Huangcheng Xiangfu, Royal Residence of Prime Minister, the Castle and Mension of Prime Minister, House of the Huangcheng Chancellor等。外国游客不可能知道“the Castle and Mension of Prime Minister”和“House of the Huan gcheng Chancellor”是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旅游景点的英文名称却有多种的现状不但误导了国外游客, 同时对晋城这座旅游城市的不良影响也很大。笔者认为, 译者有必要在景点名称翻译上达成一致意见, 给景点一个具体、固定的英文名称, 以达到更好地传播晋城文化的目的。

汉语中的景点名称从其语法结构上看主要采用“专有名称+种类名称”的名词词组形式。所谓的“专有名称”即指对景点的称呼, 如人的姓名和城市的名字;而“种类名称”则指辨别景点类别的名词。两者的排列顺序一般是专有名称在前, 种类名称在后;专有名称以单声词和双声词居多, 种类名称则一般多为单声词。通过对现有的英文景点名称的研究, 我们不难发现译者多采用直译、意译、音译和音译加意译等几种方式。其中许多学者、翻译工作者认为“音译加意译”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景点名称翻译方法, 尤其适合导游人员的口头翻译” (常亮, 2008) 。关于受试者对地名翻译的倾向性, 我们以“石宝寨”这一地名为例进行了调查, 结果表明有76.5%的受试者倾向于音译加解释的方法 (文军, 2002) 。景点名称“比较恰当的译法是音译与意译相结合” (闵大勇, 1997) 。

笔者认为, 对于晋城的景点名称, 译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音译加解释和音意结合的翻译方法。

1. 对于那些含有典故、传奇或神话故事的景点名称, 如果其深层含义可以用简短的英文表达出来的话, 笔者认为采用音译加解释的方法较为合适。如:

“皇城相府”可译为Huangcheng Xiangfu (House of the Huangcheng Chancellor) 。

“龙门”可译为Longmen (Dragon Gate) 。

2. 对于那些含有地名、人名等专有名词, 而又没有复杂的文化内涵的景点名称, 以及含有典故、传奇或神话故事的景点名称, 但是其内涵不易用简单明了的英文来表达景点名称, 笔者比较倾向于采用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即专有名词使用音译, 种类名词采用意译的策略。晋城市范围内的景点名称多属于此类。如:

“九女仙湖”可译为Jiunv Lake。

“蟒河”可译为Manghe River。

“王莽岭”可译为Wangmangling Mountain。

“锡崖沟”可译为Xiyagou Valley。

“赵树理故居”可译为Zhao Shuli’s Residence。

“长平之战遗址”可译为Ruins of Changping Campaign。

(二) 传统文化、宗教相关内容的翻译策略

晋城是华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人文底蕴深厚。中国的古代历史人物、传统文化和宗教名称对外国人来说很难理解。导游词翻译的目的是传播中国和晋城本地区的文化, 因此, 任何影响信息传播的不利因素都需要在翻译中化解。译者在翻译有关文化、宗教内容的导游词时, 既要考虑翻译目的, 又要考虑外国游客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趣, 鉴于此, 笔者认为在处理文化、宗教方面的问题时可以采用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下面笔者便以宗教相关内容的翻译为例来探讨文化和宗教的翻译策略。

1. 对宗教的翻译要看情况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对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译者在翻译时可采用异化的翻译策略, 这样既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又有利于外国游客体验不同的异域文化。如道教是我国一大宗教, 以前的译者在翻译某些名称时大都采用异化策略, 其中许多英文名称已经为翻译界所认同并广泛使用, 所以在翻译晋城的道教文化时译者便可以直接采用。如:“道教”英译为Tao, “道家学说”英译为Taoism, “道家信徒”英译为Taoist;“玉帝”译为Yudi, Yuhang或the Jade Emperor, “嫦娥”译为the godness of the moon等。

2. 对于某些连中国人都未必熟悉的神仙名称及其相关信息, 译者在翻译时需谨慎对待, 如果这时仍然采用异化策略, 则会适得其反。如晋城府城玉皇庙的一段导游词:

后院的东庑上三间是曜星殿, 这些塑像是十三星君像。其中金星、水星都是青年女神像。你看那水星左手执笔, 右手握笔 (笔、札均已失) , 形象端庄, 神态温柔娴静;金星手抱琵琶, 剑眉有郁郁之状。

译文:This is Yaoxingdian Hall.It is for the 13 Bright Shiners in Heaven.Now please look at the 13 status.Both Gold Shiner and Water Shiner are young females.Look, how elegant and gentle Water Shiner is!She had paper in her left hand and brush-pen in her right hand.Yet the paper and the brush-pen are missing.Gold Shiner is thoughful with a Chinese instrument called pipa, in her hands.From her frowning eyebrows, we can guess that she is not happy now.

原文主要介绍了“十三星君”的塑像, 这些名称对许多中国人来说都是陌生的。译者若试图把原文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达给外国游客, 把“十三星君”翻译成“13Bright Shiners”, 金星和水星分别译为“Gold Shiner”和“Water Shiner”等, 则不妥。受基督教的影响, 普通西方人对佛、道教所知甚少, 对于这样的目标读者, 如果采用意译则很可能出力不讨好, 因为审美距离过大, 读者读下来只觉得一头雾水, 无法取得阅读的愉悦感, 而这将会置译本于死地 (马乐梅, 2008) 。一些宗教词语在上下文中如不起重要作用, 不翻译便可传递原文信息。霍克斯就用省译的方式, 这种方法虽有信息缺失之憾, 但省力, 且无伤大雅 (马乐梅, 2008) 。对此类问题, 笔者认为译者不妨采用省译法 (omitting) 处理它。

试译为:This is Yaoxingdian Hall.It is for the 13 Gods in Heaven who stand for the 13 stars.Now please look at the 13status, of whom two are young females.One had paper in her left hand and brush-pen in her right hand.Yet the paper and the brush-pen are missing.The other is thoughful with a Chinese instrument called pipa in her hands.

3. 对于佛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则使用异化原则, 即借用世界通用的表达方式来翻译, 如:“佛教”是Buddhism, “基督教”是Christianity等。因为有资料可以借鉴, 从外国传入的宗教的翻译难度应该比中国本土的宗教小, 笔者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 景物描写的翻译策略

由于中西方在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汉英导游词的语言特色和风格也存在很大差异:中文大多采用描述性语言, 辞藻华丽, 文笔优美, 用词凝练、含蓄;修辞上多运用四言排比和对偶平行结构, 以求行文工整, 声律对仗, 给人以美的享受;相比之下, 英语导游词措词简洁明了, 表达方式直观、通俗, 句式大多采用简单句和简单的复合句, 复杂的复合句很少出现, 体现了英语重形式、重写实、重理性的特性。根据目的论, 译者在翻译文本时必须考虑译文接受者的接受能力。因此, 译者在翻译行为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外国游客的话语习惯, 使译文很好地在目的语环境中发挥作用。

鉴于以上原因, 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导游词中的景物描写时要大胆使用省译法 (omitting) 来删减那些无益于信息传达的词汇, 力求译文准确、直观、通俗。如王莽岭观日台导游词:

站在这里远眺东方, 视野广阔辽远。天气晴朗时, 白天能看到远处的河南城乡, 晚上能看到城镇里的灯火。每逢晴天日出之前, 峰峦沉浸在鱼鳞般的茫茫云海中, 东方天空变幻无穷, 从灰蒙蒙至五色染云再至金鳞闪耀, 一轮红日从豫鲁平原尽头冉冉升起, 云遮雾罩之中, 火红的太阳耀眼夺目, 一时间霞光万道, 群山尽染, 其磅礴辉煌之势, 一如泰顶, 使你顿感生命的鲜活和力量。

Seeing eastwards from here, we can look into very far.On fine days, we can see the towns and villages in Henan Province.At night, we can see the lights in the towns.On sunny days, before sunrises, all the hills are immersed in scalelike cloud ocean.The sky in the east is changing from grey color to colorful clouds, then to golden-scale-like glowing.A red sun rises slowly from Yu-Lu Plain, or the plain of Henan and Shandong Province.The sun is very dazzling from behind the clouds.Suddenly, there are strong morning glows.The mountain is dyed red all over majestically and splendidly.At this time, we seem to be standing on the highest place of the world, fresh and energetic. (周秀玲, 2009)

这段中文导游词主要描述了在王莽岭观日台观看日出时的景象, 用了许多四字成语和形容词, 诗情画意盎然, 极大地迎合了中国人的审美需求;而英文翻译也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 并且尽量做到了译文简洁明了, 但笔者认为仍然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 (1) “白天能看到远处的河南城乡, 晚上能看到城镇里的灯火”, 译者译为“Onfine days, we can see the towns and villages in Henan Province.At night, we can see the lights in the towns.”相邻的两个句子重复出现“we can see”和“towns”, 笔者尝试把两句中文导游词译为:On fine days, we can see the towns and villages in Henan Province, and enjoy the lights at light. (2) “一轮红日从豫鲁平原尽头冉冉升起”, 译者翻译成“A red sun rises slowly from Yu-Lu Plain, or the plain of Henan and Shandong Province.”。我们知道英语是一种非常直观的语言, 英语句子有“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太阳从东方升起) ”的说法, 但此处译者译为from Yu-Lu Plain可能会让外国游客一头雾水, 不知所云。笔者建议直接译为英语的习惯说法, 即用in the east代替Yu-Lu Plain。 (3) “东方天空变幻无穷, 从灰蒙蒙至五色染云再至金鳞闪耀”, 英文为“Thesky in the east is changing from grey color to colorful clouds, then to golden-scale-like glowing.”, 不难看出译者致力于原文的生动, 然而笔者认为正因如此译文显得冗长, 建议译为:The color of the sky in the east is changing dramatically.

三、结语

晋城导游词翻译工作任重而道远。笔者在此提出了处理不同的导游材料时主要采取的策略, 并不排除用其他方法的可能。由于笔者研究的材料不够全面和知识能力水平有限, 所提出的翻译策略和对原来的译文提出的修改意见可能有不完善的地方, 恳请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共同为晋城旅游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Christiane Nord.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Shangha:Shang 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常亮.旅游景点名称翻译[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 2008, (3) .

[3]马乐梅.论霍译《红楼梦》宗教词汇翻译原则和方法.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 .

[4]闵大勇.旅游翻译初探[A].中译英技巧文集[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7.

[5]文军.信息与可接受度的统一[J].中国科技翻译, 2002, (1) .

[6]张锦兰.目的论与翻译方法[J].中国科技翻译, 2004, (1) .

[7]张宁.旅游资料翻译中的文化思考[J].中国翻译, 2000, (5) .

篇4:山西与壶口瀑布的文化情结

山西人民是壶口瀑布的最早发现者和最初的主人

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山西省吉县境内山陕峡谷之间。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排在第一的柿子滩新石器遗址就在黄河东岸壶口瀑布以南10公里处。历史遗存充分说明,在距今一万年前,山西的先民就已经在壶口一带生存生活、繁衍生息了。到五千年前后,即史书记载的尧舜时代,当壶口西岸仍是一片荒滩时,东岸已是村落密布,鸡犬相闻了。当地人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渔耕而食”,一派繁忙的景象。

吉县古称北屈县。古代最具权威的地理著作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在介绍黄河流经北屈县时,即作了如下详尽描述:“河水南经北屈县故城西。……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深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叠,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二十四史《汉书》、《后汉书》、《晋书》、《隋书》、《明史》等,大都有类似的记述,而且是与位于瀑布东侧巍峨的壶口山捆在一起介绍的。现存第一部记载壶口瀑布的方志著作明代嘉靖《山西通志》,也是这样记载的:“壶口山,在西七十里,……盖河势北来,至此全倾于西崖之脚,奔放而下,约五六百尺,悬注旋涡,如一壶然。”康熙《陕西通志》也述及:“《禹贡》‘壶口’注,壶口在北屈县北,即今山西吉州。宜(川)与吉(州)相对,止隔一河,其地面水势偏重在宜,故土人以壶口为滴。”《大清一统志》更明确指出:“壶口山,在吉州西南。……河势北来,至此全倾于西崖,奔放而下,约五六百尺,悬注潆旋,有若壶然。”

这些史籍清楚分明地记载了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介绍了壶口山对于壶口瀑布怀抱关系。壶口山又名高祖山,海拔1820.5米,方圆13.77平方公里,建有汉高祖庙,记有唐高祖行,历来名大声远,在瀑布之上。古人之所以通过壶口来介绍壶口瀑布,其用意非常显昭:山以水得名,水借山壮势。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山西人民曾创造了壶口码头的繁荣

古代,黄河流域上下游之间的货运主要依靠黄河,黄河水运相当发达。但是,由于壶口瀑布的落差高达30余米,无法行船。船到壶口,必须把货物卸下,把船拖上东岸,绕过瀑布,再推入水中续航。由于每年有数千条船只经过壶口,这样,明清时期就在壶口东岸形成一个重要的水旱码头及码头集镇。码头集镇店铺林立,客商如云,钱庄、皮庄、当铺、染店、盐店、客舍、药铺、饭店等应有尽有。每年春秋,有两次大集会,周边省份客商云集,商贸活动非常活跃。清代名仕贾时遇曾在《龙王》一文中记述了当时壶口码头的盛况:“斯地也,山势巍巍,重叠万仞;河水浩浩,波浪千层。……舟楫到此,能不舍水而登陆乎?是以客船星集,如鱼贯之相连;店铺林立,似雁行之不绝。东西要路,南北通衢,春秋两季,水旱码头,盖莫善于此地也。……求利若折枝,远招四方游民。……地域虽小,胜得泾阳三原;形似弹丸,赛过长安八水。……”从这段简洁明快的文字中,我们不难想象当年这里商贸活动的繁荣景致。

为了便利东西两岸交往,山西人还在瀑布附近设立了渡口,架设了桥梁

在壶口瀑布往南4公里处,有一旋湾,这里河面宽阔,水流舒缓,风平浪静,这就是著名的壶口古渡。渡口东岸,春秋战国时期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桑林,所以当时该渡口被称作采桑津。后桑林被毁,渡口又改称“船窝”。渡口摆渡的船只全部由东岸商人经营,平时都停泊在东岸。至今,在东岸石碣上,尚有拴船石孔数百个。这些人为的遗存静静地追忆着当年商人往来、贸物川流的忙碌场景。

元初,蒙古大军攻占吉州后,为了渡兵,组织山西人在壶口瀑布下架设了一座铁索桥,这是壶口一带黄河上第一次架桥。桥成后,客观上方便了两岸人民的往来。该桥存在了近百年,明初废。民国年间,山西省府在元代铁索桥原址重新修建了一座铁索桥,该桥伴随当地人民存在了30多年,在解放战争中炸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勾通秦晋交通,发展两岸经济又在瀑布下游修了一座钢筋水泥公路大桥,由山西省交通厅管理。大桥的修建,极大地便利了两岸的商贸活动和文化交往。

壶口秋风是古代吉州八景中的重要景观

在古代,大凡名县都有八景,吉县也有八景。康熙《吉州志》、乾隆《吉州志》、光绪《吉州志》、清末《吉州乡土志》均记载了该县八景。吉县在金代明昌元年由耿州改称吉州,之后一直沿用,历元、明、清三代,至民国元年改称吉县。古代吉州八景为:孟门夜月、壶口秋风、锦屏叠翠、石孔飞泉、小桥流水、古洞瑶桃、佛阁晴岚、寿山夕照。古代吉州人民把“孟门夜月”(孟门,即孟门山石,是壶口风景区内一大名景——本文作者注)、“壶口秋风”列入八景,放在首位,充分说明了当地人民对壶口风景的钟羡之心。

对于“孟门夜月”、“壶口秋风”,康熙《吉州志》指出:所谓孟门夜月者,“盖(孟门)山在黄河中流,当其水落石出之时,山高月小,素魄流彩,光映河山。”所谓壶口秋风者,“黄河之水注于其中,其势甚险,每遇秋时,波涛汹涨,风气凛冽。”

与此同时,壶口西岸的宜川县也有八景,清末《宜川乡土志》、民国《宜川县志》、《宜川续志》都介绍了宜川八景,这八景分别是:圣水垂虹、云岩桑翠、凤翅晨烟、虎头夜月、丹岭秋容、莲池春涨、石台钟声、仙观水色。八景中,没有一处为壶口瀑布,也没有一处在壶口风景区之内。

上述史实说明,在古代,壶口东岸人民对壶口风景是异常重视的,将之视为吉州土地上的一大瑰宝,视为自己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壶口风景区的主要遗址全部集中在黄河东岸

在壶口瀑布风景区内主要的自然、人文景观除上文述及的元代铁索桥、明代码头遗址外,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采桑津遗址、清代长城遗址和抗战时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克难坡旧城遗址等,这些景观全部集中在黄河东岸。东岸景观的存在是山西人钟情、重视壶口自然环境、积极发展壶口经济的历史见证。

采桑津既是一个古渡口,又是一个著名的古战场。据《左传》记载,僖公八年,“晋里克帅师……败狄于采桑。”从此晋国西部边防得以巩固。

在壶口东岸的山脚下,有晚清时期修筑的长城。清同治六年,西捻军首领张宗禹准备从壶口一带东渡黄河,援救濒临覆灭的东捻军。为了阻止西捻军渡河东进,清政府在山西组织了3000余人的一支兵工部队,在壶口东岸,以壶口为中心,北起大宁县的平渡关,南至乡宁县的麻子滩,修筑了一条长75公里、上宽5—6米的清长城。清长城可通车骑,每隔一段筑有炮台一处,外有护沟,长城沿线还筑有多座烽火台。壶口长城是我国最晚的长城,今虽坍塌不堪,但墙根仍依稀可见,或隐或现于茫茫荒草之中。

壶口瀑布往北不远,即是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至1945年间国民党第二战区长官部和山西省政府驻地——克难坡。克难坡是一座修建在山梁上的小城,是阎锡山调动一个工兵师,耗时一年多修建的。该城分内外两城,城堡周围设6座关卡,为进入克难坡必经之路,别处都是悬崖峭壁无法通行。城内外各个制高点均筑有明碉暗堡,地下暗道纵横,可互相贯通。克难坡城堡是在战火连天中开工建筑的,时间短促,但工艺相当考究,其布局、设计之合理精美,风格之独特,让人叹为观止,堪称全国最大的石窑土窑建筑群。当时,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杨爱源、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住在这里,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处长王世英也住在附近。二战区及山西省政府主要的机关如二战区参谋处、军务处、军需处、粮秣处,省政府民政厅、财政厅、建设厅、教育厅,以及省银行、山西大学、进山中学、克难小学、复兴出版社、阵中日报社、发电厂等都曾驻在城里。目前,这一城堡除部分城墙被毁外,其余建筑基本保存完好。站在城头,放眼眺望,群山如涛,黄河似带,风景犹画。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对壶口瀑布名胜区的开发、管理和利用

新中国成立后,山西省、地、县三级政府加强了对壶口瀑布风景区的开发、管理和利用。1952年吉县人民政府在文城镇设置第四区政府,负责对壶口瀑布名胜的管理。1955年,水利部副部长李葆华率黄河考察团及苏联水利专家到壶口考察,向山西提出一系列开发利用壶口瀑布和黄河的设想。1968年至1972年,临汾地区在经济条件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集中相当人力、物力、财力,修筑了东起临汾市、西至壶口七郎窝100余公里的三级干线公路,为发展黄河瀑布旅游业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加强了壶口瀑布风景区周围的造林绿化工作。1981年12月30日,中共吉县县委、县政府通过农业区划,作出以林牧为主,实行“五林、三草、二分田”的农业发展总体规划,较快地推进了风景区的造林工程,1982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吉县定为林业模范县,并在吉县召开了全国县级林业生产区划(北方片)经验交流现场会。1987年7月27日,省人民政府发出1987360号文件,把“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定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1988年8月1日,国发198851号文件又把“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列为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了更好更快地开发和利用壶口瀑布旅游资源,从1994年到2001年,吉县先后举行了八届壶口瀑布旅游月活动,每届活动都推出了具有当地民俗风情特点的表演节目。1997年6月1日举办的“柯受良成功飞越壶口活动”,把壶口瀑布名胜区一举推向世界,在世界各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当天参观旅游的人数达6万之多,有力地提升了壶口瀑布的知名度。1999年6月20日,吉县青年农民朱朝辉驾驶摩托车又一次成功地飞越了壶口,将壶口旅游业活动再次推向高潮,有利地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2001年举办以“呼唤社会公德,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孔太超越声带极限大型演唱会,在全国青年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千百年来,山西人民为发现、开发、建设、利用壶口瀑布作出了重大贡献,与壶口瀑布结下了不解情缘。在新世纪新阶段,山西人民必将把瀑布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作为中华瑰宝更好地珍视她,善待她,建设她,使其在山西旅游大省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篇5:山西壶口瀑布导游词介绍

进入景区,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左手方向的十里龙槽,龙槽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滚滚的黄河水千万年来冲刷切割的结果。由于壶口瀑布终年累月的向下冲击因而在河床上留下一道深壕,而且每年都在加长,至今已有10里之远,恰似一条匍匐在地的长龙,故名十里龙槽。

下面我们接着往前走,前面就是大家盼望已久的黄河母亲的心脏--壶口瀑布了。我想大家都曾从90版的50元人民币上一睹过了壶口瀑布的风采了,那当各位身临其境时感觉又是如何呢?刚才在车上有为先生问我为什么叫做“壶口”瀑布,下面就请大家一边欣赏瀑布一边听我的介绍。

篇6:有关山西壶口瀑布的导游词

为了方便大家几天的游览活动,我先将临汾的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方便大家随后几天的游览活动。临汾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东岸与太岳山之间,总面积2.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00多万。黄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纵穿全市。这里拥有点燃人类第一支火把的光荣,传说黄帝时代的仓颉在这里发明了汉字,中国历史上第一帝第一都均诞生在这里。帝尧之都平阳就是现在的临汾市(尧都区),春秋时期,晋国之都新田就是现在的侯马市晋文公称霸中原的基业就在这里奠定。1953年挖沙时一铲挖出个丁村,3枚人齿化石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那部分缺环,中国历史好象在那时一下子也就完整了。

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川造就了临汾市许多著名的旅游景观。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就是号称天下第一黄色大瀑布的吉县壶口瀑布。

篇7:山西景点导游词

解州古称解梁,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位于运城市西南15公里的解州镇,镇西有全国现存最大的关帝庙,俗称解州关帝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解州关帝庙创建于隋开皇九年(589),宋朝大中祥符七年(1014)重建,嗣后屡建屡毁,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四十一年(1072)大火之后,历时十载而重建的。庙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总占地面积约66600余平方米。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残存高2米的结义碑1通,白描阴刻人物,桃花吐艳,竹枝扶疏,构思奇巧,刻技颇高,系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言如泗主持刻建的。园内桃林繁茂,千枝万朵,颇有“三结义”的桃园风趣。街北是正庙,座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横线上分中、东、西三院,中院是主体,主轴线上又分前院和后宫两部分。前院依次是照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坊、御书楼和崇宁殿。两侧是钟鼓楼、“大义参天”坊、“精忠贯日”坊、追风伯祠。后宫以“气肃千秋”坊、春秋楼为中心,左右有刀楼、印楼对称而立。东院有崇圣祠、三清殿、祝公祠、葆元宫、飨圣宫和东花园。西院有长寿宫、永寿宫、余庆宫、歆圣宫、道正司、汇善司和西花园以及前庭的“万代瞻仰”坊、“威震华夏”坊。全庙共有殿宇百余间,主次分明,布局严谨。殿阁嵯峨,气势雄伟;屋宇高低参差,前后有序;牌楼高高耸立,斗拱密密排列,建筑间既自成格局,又和谐统一,布局十分得体。庭院间古柏参天,藤萝满树,草坪如毡,花香迷人,使磅礴的关帝庙氤氲着浓烈的生活气息。

游人从义勇门或忠武门入前庭,穿过“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端门,东西钟鼓楼巍巍耸立,迎面三座高大的单檐歇山顶庙门,中门是专供帝王进出的门,叫“雉门”,东面的“文经门”是文职官员行走的,西侧的是“武纬门”,是甲胄之士通行的。雉门门楼上嵌竖匾,书金字“关帝庙”三字。雉门后部的台阶上是戏台,铺上台板即可演戏,是一座双昂卷棚歇山顶建筑,下是横匾“全部春秋”,与上、下场门的“演古”、“证今”相映成趣。

篇8:山西壶口瀑布景点导游词

我国拥有丰富渊博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吸引了很多外国游客。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占了越来越重要的份额。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旅游翻译,特别是导游词翻译是加快旅游发展以及旅游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活动。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旅客参观游览时的解说词,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领会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以及传播文化知识。然而,有些导游词的译文忽略了游客的文化背景和接受信息的能力,比如对词汇空缺视而不见,或者直接采取音译法,影响了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理解,难以吸引外国游客。鉴于导游词翻译的重要作用,我们有必要探讨怎样才能提高英文导游词的质量。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出发,结合其在景点导游词翻译中的应用,探究如何通过有效的策略增强英文导游词的吸引力,满足外国游客在旅游中获取景点信息并了解中国文化的需求。

一、功能翻译理论

功能翻译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学者提出的翻译理论。重要理论有赖斯的功能主义翻译批评理论,威密尔的目的论,曼塔莉的翻译行为理论和诺德的功能加忠诚理论。1971年,赖斯首次提出翻译功能论(functional approach),引入“功能类型”这一概念,她的理论仍是建立在以原文作为中心的“等值”基础之上,其实质指的是寻求译文与原文的功能对等。赖斯认为,翻译时应先确定文本类型,再确定翻译方法,并且二者应当一致。赖斯概括了三种基本文本类型:信息文本、表达文本和操作文本,其功能分别是为读者提供信息、表达原文作者的情感和召唤读者做出行动。威密尔是赖斯的学生,但是他的目的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不提倡一成不变和源语言中心。目的论提倡译文的预期目的决定着翻译方法或策略,即结果决定过程。它有三个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和忠实性法则。之后,曼塔利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该理论区分了“翻译行为”和“翻译”。作为对目的论的补充,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行为中对翻译过程中的各方参与者负责,竭力协调好各方关系”。其中,对“各参与方负责”具体指对翻译发起者、目的语读者和原文作者负责,导游词不能根据译者想法胡乱编写。

二、功能翻译理论在导游词翻译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旅游业也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这三大市场发展迅速,而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导游服务都具有涉外性。因此导游员不仅要宣传中国文化,还要当好“民间外交家”,促进民间交往。在入境旅游中,导游词应起到帮助导游员达到宣传中国文化的作用。下面就是以一些旅游景点为例,针对导游词的主体部分的翻译,具体说明功能翻译理论在导游词翻译中的应用。

例1:德天瀑布随四季变化,姿色各异,春,木棉如火,点缀在一片银河倾盆之间,顿觉春风得意,夏,河水涨溢,激流排山倒海冲泻而下,倍感两袖清风,心旷神怡,秋,素娟高挂,碧水清流渲染在丰收景致之中,注满了丰收的喜悦,冬,流水织秀,多束水流悠悠而下,感受神清气和,心境清高。

Detian Waterfall offers different beauty with the change of every season.In spring,the waterfall is interspersed with red kapok,which makes us elated.In summer,the overflowing river rushes rapidly and overwhelmingly form upstream,which makes us cool and relaxed.In autumn,the moon hanging on the sky and clear water render the landscape of harvest,which makes us feel the joy of harvest.In winter,several streams flow down slowly,which make us clear and calm.

中英文导游词有不同的书写习惯。中文导游词讲究形式对称、多用排比,以求行文工整,语言精美华丽、诗意盎然,用词凝练含蓄。而英文导游词结构严谨,语言表达通俗直观,措辞简单明了,句式大多采用简单句和简单的复合句。在导游词英译过程中,如果一味要求与原文一致,那么在我们看来很美的句子在外国游客眼中则是晦涩难懂。所以,在翻译时要注意实用性,也就是目的性,要让外国游客了解景点并且产生共鸣。“目的论的连贯性法则(coherence rule)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能让接受者理解,并在目的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因此,导游词翻译不仅要让游客了解景点和相关情况,还要在游客的文化背景及导游过程中有意义。在翻译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具有重复意义的词语,不要求逐字逐句翻译,将原文信息全部表达,否则会使译文冗长,增加游客负担,降低游览兴趣。译者可以使用省译法来删减重复意义的词汇,力求译文直观通俗。中文导游词中的排比句式在翻译中也可以有所体现,因为排比可以增强节奏感和条理性,有利于抒发强烈的感情并且产生共鸣,同时译者也要注意连贯性。

例2:佛子山景区内峰峦叠嶂,群山环抱;林木繁茂,溪洞纵横,山清水秀。生态资源丰富,生物种类繁多。

With overlapping peaks,luxuriant forest,countless streams and caves and picturesque scenery,Fozi Mountain enjoys a wide variety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biological species.

例3:黄姚古镇是一个古朴别致的山水园林古镇。镇中的古榕,奇石和小桥流水交相辉映,营造出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自然田园风景。

The ancient town of Huangyao is a quaint town with landscape garden.In this town,banyan,wonderful stones,small bridges and running brooks contrast finely with each other and create a picture of pastoral life.

信息文本、表达文本和操作文本是赖斯概括出来的三种基本文本类型。在翻译之前,应先判断文本类型,再确定翻译方法。虽然导游词是集信息、表达、传唤为一体的复合文本,但是我们可以发现例2和例3主要是介绍佛子山景区,所以可以视为信息文本,其功能是为游客提供景区信息,文本重心在文本内容上,译文应该以传达文本内容为主,因此翻译时用词应简单易懂,内容上要表达清楚明了。但是,重内容文本并不是不讲究形式,重形式文本也不是忽略文本内容,二者相辅相成,不能截然分开。此外,表达文本类型的功能是表达情感,强调文本形式和美学效果,可以采取对照式翻译,采用文本作者的视点,而操作文本类型的功能是召唤行动,强调文本效果,可以采取调整式翻译。

例4:桂林风景秀丽,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四绝”之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是对桂林山水的真是写照。

Characterized by the picturesque scenery of Li River and karst formation,Guilin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China's natural scenery and enjoys the honor of“four unique scenic features”,namely green mountains,clean rivers,wonderful caves and grotesque rocks."Thousands of pinnacles stand towering around;a river winds its way about the city."This is a vivid description of Guilin scenery.

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外国旅客往往会对中国文化特别是一些文化词缺乏了解,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因此,导游词的英译应该考虑到文化差异,根据诺德的忠诚原则,对翻译发起者、原文作者以及旅客负责。例4中,虽然原文作者没有说清“四绝”是哪四绝,但是译者可采取补充说明的方法,向外国游客更好地宣传。桂林的“四绝”指的是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所以在英文导游词中应补充这些信息。此外,中文导游词中不乏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词,在翻译时应该做出补充说明。如西施,可以译为“Xishi,a famous beauty in ancient China”,文房四宝可以译为“the Four Treasure of the Study,namely brush,ink stick,paper,and ink stone”五行可译为“Five Elements(metal,wood,water,fire and earth)”,如果在翻译过程中能对这些文化词进行补充说明,主动为游客解惑,就能避免游客产生误解,加深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三、结语

上一篇:立定三级跳远教学下一篇:1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