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2024-05-14

与学生谈话的艺术(精选6篇)

篇1: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与学生个别谈话的艺术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许多教师越来越重视通过与学生个别谈话,来沟通思想感化教育学生。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时机找学生谈话做政治思想工作,可以促进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然而,一些教师和学生谈话时因没有作好充分准备,谈话时要么声嘶力竭地吼一通,要么轻描淡写地警告几句,或者信口开河,东一榔头,西一棒缒,胡子眉毛一把抓,语无中心,语不连贯,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怎样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提出如下肤浅看法。

一、谈话要有针对性,即中心明确,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

一次好的谈话犹如一首明快的歌,或似一篇优美的散文,使人在轻松愉快中受到启迪和教育,那么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或目的。为了使谈话中心更明确更具针对性,就要在谈话前彻底了解情况。在准备和学生交谈之前,班主任都要仔细想一番,为什么而谈,打算解决什么问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若一旦出现某种情况应如何处理。如果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不清楚,最好先来一番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待到对问题有了比较全面正确深刻的认识之后,再与学生谈话。只有这样,才能作到心中有数,避免漫无目的或目的不明确,不集中的谈心。

二、谈话要把握好契机

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与学生谈心都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有关研究告诉我们,人们的思想,情感,行为等等是人们所处的客观环境与人们的主观意识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学生往往认为老师找他谈话就是找刺儿,说教和训诫。比如时间上一旦发生问题还是暂且先搁置一段时间冷处理,学生心情愉快时指出其不足之处易于接受,而郁闷时言其缺点则生反感。当学生在某些方面有了进步时,你可以找他谈话,在表扬他进步的同时,客观地策略地指出其不足之处;也可以在学生生活,学习方面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帮助,同时与他谈论平时不便交谈的话题。师生之间谈话的场合也要注意选择,应避免在人多的场合,否则会造成学生思想紧张和反感,继而会产生抵触情绪,不易接受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谈话要以诚相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况且“圣贤唯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可见,过失过错就如同大小疾病一样在人生中很难避免。何况身心尚在成长过程中的小学生呢?更容易出现那样或这样的行为错误。学生只要不是自甘堕落、一意孤行,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经过思想斗争,就会出现悔过之意。教师和学生交谈时应在平等的基础双向交流,不是居高临下的训导和压服。因此,在谈心时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朋友,态度诚恳,以理服人,以礼待人,以情感人,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谈心氛围,让学生体会到你是一片诚心真心想帮进步。对待学生做到和风细雨,情理兼通。实事求是地帮助分析其错误,及时发现并表扬其优点。这样,教师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才会向你敞开心扉,讲真心话。否则,即使你磨破嘴皮,学生也不会为你所动的。第四、教师在谈话中要善于学会倾听

谈心的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倾听对方的每句话,让对方畅所欲言,把话讲完。我们现在的状况是老师喋喋不休强加指责,学生俯首帖耳被动吸收的多,而老师推瓦置腹地倾心谈心、循循善诱的耐心引导,学生深思熟虑、心悦诚服接受的少。这样的雨过地皮湿,治标不治本。也就是说我们进行的不是心平气和的谈心,而是封建家长式反省的少。其实,学会僧的不满情绪和过激言行都是其合理的发泄,我们应该耐心、细致,设身处地与之分担后,再作理论,否则易导致不良后果,老师倾听学生的谈话,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好处:一来可以边听边分析对方的话是否真有道理,了解问题根源;二来以摸清对方的真实思想,以便“对症下药”;三来可以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信任、理解和尊重。总之,谈心过程中要力戒教师“一言堂”,学生没有表露自己心迹的机会。

第五、教师要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

暖语似春风催人进,冷言似尖刀逼人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深出良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的语言大有讲究。亲切,自然,风趣幽默,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且有助于形成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打消不必要的顾虑。心理学实验“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可以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可以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教师用生动实在的话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你的真诚与实在,他会乐意接受你的劝诫和批评。第六、谈话要注意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如何对症,就是要考虑对象的不同,基础、需要、爱好不同,谈话的内容、形式、语言也有所不同。必须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道理充分。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该回避的,该强调的。对于那些性格开朗的学生,可以直接指出他们存在的缺点;对于那些“吃软不吃硬”的或性格倔强的学生,要委婉的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不宜采取单刀直入的谈话方式。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宜当众讲,要保护其自尊心。

谈话要取得好的效果,除了注意上述几个环节之外,重要的还在于平时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一个对工作热情、有民主作风、有责任感的教师无疑比那些对工作冷漠、专断、缺乏责任感的教师找学生谈话的效果好的多。总之,教育有法,但无定法。个别谈话只要注意做到事、情、理的统一,做到刚柔相济,因人而异,便能达到最佳效果。

篇2: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古人云:“一言可兴邦,一言可误国。”又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说。一个班主任,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怎样才能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工作方法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与学生谈话。俗话说,“药到病除,言至心开”。通过谈话,学生可以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尽情述说个人的思想感情、意见要求,反映自己的情况。谈话对于师生之间沟通思想、交换意见、交流信息、解决矛盾、融洽感情、增强信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并不是有良好的谈话,就可以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了。工作实践表明,有的谈话收效甚微,就像春日里不着边际的风,学生听了入耳不入心。而有的谈话则效果显著,就象一把金钥匙,一下子就能打开学生心头的锁,能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春雨,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原因何在?谈话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与学生交流思想和情感,使学生受到教育的活动。它能提高学生思想,增进相互了解,沟通情感,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最常用的方式和手段。

然而,每个学生思想状况是不一样的,个性差异有别,要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班主任要更多地采用个别谈话的方式,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施以不同的谈话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精心选择合适的谈话方式。

1、和风式。对学生“润物无声,春风化语”的劝慰谈话,一般适用于期望、激励、鼓舞学生好学向上。也适用于性格内向、感情细腻、脆弱、心理承受力低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女学生。谈话时,语气要委婉含蓄,措辞得当,态度亲切,情感真挚,而不是用态度强硬、“暴风骤雨”似的数落学生。和风式谈话能像和煦的春风掠过学生的心田,在其心底荡起阵阵涟漪。

2、暗示式。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虚荣心强、自觉性高、偶犯或初犯错误的学生。班主任应选择适当的时空,运用教育机智微微提醒,让他们心中有数,但又戳穿之层“纸”。暗示式谈话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宽容和谅解,往往能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警钟式。对学生敲敲警钟,“在呵一声的谈话方式,一般适用于胆大老练、屡犯不改、”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学生,拉响警种、施点适度的压力。对这类学生谈话,班主任措辞要严厉,态度要严肃,要言之有据,指出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后果,响鼓重锤,促其改正错误。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班主任态度“硬了点”,还需要让学生感到班主任的一片爱心,更要指出希望,给予机会,不要穷追猛打,逼近死胡同,这会产生负效应。

4、爱抚式。用爱心、诚心、情感唤醒学生的谈话方式。班主任与学生谈话既是教育过程,也是人际交往的过程,对一些受处分,成绩差、生理有缺陷的学生应施以更多的爱。一般说来,班主任与这类学生效频率高,情感交流多,关心更全面,高越能激发其自信心,用班主任的一片爱心去温暖学生冷却的心,点燃其心中的希望之火,有效地防止“破罐子破摔”的现象。

5、直接式。对一些性格外向、开朗、直爽的学生,班主任的谈话应用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要直拉了当,快人快语。婆婆妈妈、旁敲侧击反而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反感厌恶。直接式的谈话,顺应了学生的性格、脾气,让学生感到班主任信任他,爱护他,从而把信任作为骨在的驱动力,提高警惕了谈话的效果。

6、示范式。用名人或自己的经历、成功的事实激励学生。对一些意志薄弱、缺乏恒心、方向不明的学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学生,使学生感到班主任的可亲可信,学有目标,增强了战胜困难和实现目标的信心和勇气。

二、谈话要有明确的目标。

找学生谈话,要有明确的谈话主题,即要明确谈什么问题,在到什么目的。找学生谈话,通常有下列目的:

①掌握情况,便于下一步开展工作;

②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排忧解难;

③鼓励进步,激发向上;

④布置工作,明确责任,指导方法;

⑤沟通感情,融洽师生关系。但谈话不能企图同时解决许多问题,谈话的目标要尽量集中,内容要围绕主题进行,时间不可拉得太长,否则容易引起学生厌倦。要适可而止,让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的谈话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爱心是谈话的基础。

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老师的情感。教师的爱心是滋润学生灵魂的妙药,只有教师深深的爱,才能换来学生浓浓的情。师生之间的真诚的友谊,没有世俗的污染,没有金钱的锈斑,是最美好的。实践证明,凡是感受到老师关心、爱心、鼓励的学生,学生就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学习情绪也高。反之,凡是受到老师冷淡、歧视的学生,就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不理睬老师的要求,学习情绪就低落。一个教师是否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最集中的体现。教师要从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十分重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要严格要求学生,严也是爱,做到严而有度。教师要想教育好学生,与学生谈话要想取得成效,老师先要具备一颗爱学生的心。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爱学生,这样与学生谈话才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四、能力是谈话的条件。

这里的能力,首先,是指谈话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且对这些专业知识要烂熟于心,还要经常温故知新,并了解教育心理学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其次,要具备了解学生、驾驽学生的能力。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情绪变化特点,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要能洞察出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采用学生能接受的办法解决问题,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学生、对整个班级、对具体的事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各有什么特点、各自的长处是什么、各人的缺点在哪里,教师的心中应该一目了然。整个班级的学风怎样、班风怎样、全班同学的集体荣誉感怎样,老师心中也要有个清楚的了解。谈话时就可以有的放矢,指出问题的要害,让学生口服心服。

五、良方是谈话的关键。

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谈话方法,这样谈话效果更明显。对待优生根据优生基础较好、学习自觉刻苦、思想表现好、积极向上的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先肯定成绩,再提出问题,最后明确奋斗目标的步骤进行谈话。先肯定优生一段时间以来学习、思想表现、日常生活方面等取得的成绩,再指出在严要求下存在的不足,最后告诉他应朝什么目标努力,具体应该怎样做。对待差生就不能采用上述办法了。差生一般都是品行差、成绩差且易患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常引起老师的不愉快,取得一点进步后易旧病复发等。据此决定我们与差生谈话时采用特别的方法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那么与差生究竟怎样谈话呢?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去研究:

(一)创设无拘无束的谈话气氛。与差生谈话应以平等的态度为前提。学生对教师没有害怕心理、无拘无束,这是教师对学生人格的一种肯定。对差生千万别训话。训差生不但没有多大的效果,反而使老师训完后周身乏力、血压升高,日积月累很易患“神经性高血压症”。差生也只是暂时的低眉顺眼地挨训,过一会儿他又没事了,又与以前一样。

(二)善于抓住谈话的良好时机。我们要克服差生犯错误才找他们谈话的习惯。平时多与他们接触,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或受奖励就与他们谈话,强化鼓励行为。平时劳动、玩乐、漫步中也有谈话的好时机要善于把握。

(三)经常运用鼓励的语言。如“我觉得你在 X X 方面了不起,值得老师学习,但在 XX方面还要努力”、“你数学学得真努力,要是……”“你正在改正上课玩东西的习惯”等,把本来批评的意思转化为鼓励的语言,启发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多一分鼓励,他们就增加一分自信。“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谈话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注意的是与学生谈话不是横刀立马的批评,也不是一本正经地训人,而是用与人为善的口吻,诚恳地、坦率地、实事求是地对学生提出个人的看法。谈好后,允许学生表白、陈述或提出问题,这种方式同样可以达到批评学生不是这个目的,且易于学生接受。要能很好地运用这种方式,与学生谈话需要班主任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更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班主任本人则必须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和应变能力,以期在与学生“言来语去”的过程中能晓之以理、喻之以义、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总之,与学生谈话是一门艺术。艺术高,谈话效果就好,有时甚至事半功倍;艺术低,谈话效果就差,有时甚至会起反作用。

篇3: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首先,谈话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了使谈话取得良好的效果,辅导员在谈话之前,必须认真地调查研究,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经济情况,摸准其“脉搏”。除了确定谈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之外,还要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环境各方面的情况,以及性格、气质等心理特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语言,对谈话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基本的估计。只有掌握了学生的较全面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及突出的问题,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谈话。这样的谈话才能使学生感到你了解他、关心他:才能提高谈话的针对性,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事先不了解学生的情况,谈话就会流于形式。还要掌握好与学生个别谈话时的时机。抓住个别谈话时机,对做好学生思想工作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在学生思想发生波动、情绪低落,出现意外事故,出现困难需要帮助和安慰,遇到挫折或者犯了错误,学生间产生了矛盾等情况时,辅导员都应及时进行个别谈话,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抓住这些机会,及时进行个别谈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谈话中要关心行为细节,营造和谐的谈话氛围。有经验的辅导员在谈话时,不管时间长短,都会为学生端把椅子,让学生舒舒服服地坐下。舒服的坐姿可以让他放松,为学生倒上一杯水,大多数学生这时候都会对老师说声“谢谢”,这为开始谈话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这样,学生也会有与老师倾心交流的愿望。

大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因此,与学生谈话时,必须集中精力,要亲切自然、和蔼可亲、平等待人,对学生体现出尊重,不能边干其他事边与学生谈话。如果与学生谈话时心不在焉,学生就会置若罔闻,使谈话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辅导员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时,要把学生当作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懂得善恶的成人来对待,以诚相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友好、愉快融洽的关系。因此,辅导员在跟学生谈话时,要有细腻的情感、友善的态度、适当的距离、关切的眼神、亲切的语言,注意营造宽松、亲切、融洽的环境氛围,使学生产生亲近、体贴之感,从而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

第三,谈话时还要学会倾听,唤起对方的谈话欲求。随着高校学生各种心理问题的增多,辅导员与学生的对话交流成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要解决学生的困难和问题,必须真正了解他们的想法,主动接近他们,与他们交心,做他们的良师益友。真正触摸一个人的心灵很难做到,但如果学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主动参与对话,平等交流,渴望有人倾听,那就成功了一半。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有的人只顾自己说、不听别人讲的情况,这样的谈话往往不欢而散。高明的谈话者,常善于激发别人多讲话,认真倾听对方谈话,因为他们懂得,这样才能唤起对方的谈话欲望和兴趣,提高对方的自尊感和参与感,共同合作,有效地达到谈话目的。尤其当一个学生在内心冲突较大、心理负担沉重,或遭受意外打击的情况下,它所需要的是心理能量的释放和情感的宣泄。这时候,辅导员在谈话时更多地是做一个好的听众,要耐心听取对方的倾诉。

老师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对话交流,要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学生越愿意表达自己,其心理压力和负担就越容易减轻。对于大多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有时倾诉比接受教育重要。因此在谈话过程中,老师要耐心听取学生反映的思想和意见,不轻易表态,不中途打断学生的话,有话要让学生说完。学生如有不同意见,除了加以充分正确的分析、解释和说理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允许学生保留。有了这种诚意和感情,与学生谈话时才能够推心置腹、披肝沥胆,说出的话才能够如春风拂面、细雨润心,才能够打动学生、感化学生。只有感情上有了共鸣,你讲的道理才容易让学生接受。

第四,用温和的眼神、亲切的口吻,卸下他们心理的防备。一些老师在和学生谈话过程中,会表现得很激动,甚至拍桌子打板凳,语气激昂冲动,这样做虽然可以造出一定的声势,但总体来说,不利于维持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威信,甚至可能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不利于达到谈话的目的,还会破坏教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对话关系。而平和亲切的语气及舒缓的语调则有利于建立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尤其遇到情绪激动及言辞激烈的学生时,平和亲切的谈话更会给他们一种安全感和归属感,有利于他们尽快恢复常态,回归正常的对话状态。在谈话过程中,辅导员要始终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反应,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修正自己的谈话语气及方式方法,因时制宜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或婉转相陈,深入细致:或比喻暗示,引而不发;或字字千钧,猛击要害:或和颜悦色,语重心长。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中,看出他们对你所说问题的兴趣变化和共鸣程度等,以便灵活机动地转换话题,使谈话得以正常进行。但要做到万变不离其宗,不管谈话中变了多少次话题,归根到底不能离开你的主题,最后还要回到你的“目的”来,使谈话成功。

最后,还要注意节奏相宜。所谓节奏相宜,就是谈话时间要恰当,既不过长,也不过短。谈话中如果不注意节奏,没有时间观念,不管有无必要,一谈就是几小时,甚至谈一个晚上,效果是不会太好的。谈话时间太久了,不仅学生的注意力会分散和转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尤其是现在,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切不可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谈话中语言亲切、情感真挚,用自己心中的“爱”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除掉学生头脑中的顾虑。

篇4:浅谈教师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教育教学 谈话艺术 教师工作

一、前言

在学校生活占住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青春期的他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思维活跃,现代媒体多种多样,孩子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就需要老师与学生交谈,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因此,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对每一个学生多一点关怀,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常常与学生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温暖他们每一个心灵,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块闪光的里程碑。富有艺术性的谈话才能够获得最后的谈话成功。

二、艺术性谈话的特点

1.要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老师与学生的谈话要有明确的目的,谈话的内容和方式能够针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要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谈话方式有所不同,这是谈话的最基本要求。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谈话最适合的方式和内容。第一,要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实际情况,这是谈话前必须要了解的主要因素,学生因为年龄、个性心理、家庭背景的不同,他们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从而影响谈话对其心理的反应。例如说成绩不好的学生,对于老师找谈话会产生一种防御心理,存有戒备之心,往往在谈话之前脑袋里就会想好对策,因此老师应该打消他们的这种顾虑,消除防御心理;个性比较要强的学生,要柔和的语句,避免刺激他们的自尊心。第二,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情况,学生的思想观念不同,谈话的方式和内容也要进行改变,上进心不够强的学生,往往对于正面谈话没有积极的反应,因此收不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因此谈话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对症下药。第三,要针对事实谈话,谈话的时候要依据不同时间的内容与性质确定谈话的方式和内容,要就事论事,不可以随意的扩大或是缩小改变,引起学生不良的猜疑。例如有的老师批评学生的时候,喜欢把学生以前犯的错误都讲出来,这样只会造成学生与老师的对立心理。第四,要针对谈话环境进行,谈话时,要选择合适的环境,在教室当众谈话,办公室个别谈话,学生对于谈话会有不同的反应,在不同的谈话环境下要克服谈话的随意性。

2.具有教育效果和增进彼此感情的功效

谈话可以被学生接受,产生积极有效的教育效果,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因此,谈话要注意影响谈话中的各种因素。第一,语言修饰,表达要得体、适合,讲究语言表达艺术的效果,一般的简洁委婉的语言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第二,注意学生的情绪反应,及时调整自己扮演的角色和谈话方式,采取心理换位思考的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防止以自我为中心,主观判断。第三,要抓住时机,要抓住便于学生接受的有利谈话时机,往往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心理失衡时是情感最为强烈的兴奋点,心理最为脆弱敏感,渴望得到理解帮助与表扬鼓励,最适合谈话,因此要善于发现最有利的谈话时机。第四,克服情感冲动,与学生谈话最忌讳感情发生冲动,就会失去理智,造成师生产生对立情绪,加大了教育难度。

3.具有启迪性和激励性

谈话不仅能被学生接受,还可以去启迪学生心智,激发学生产生自觉行为。第一,创造良好的情景氛围,在谈话前要创设好氛围,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第二,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学生有关的实际情况,要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启迪和激励学生。

4.具有审美性

指谈话具有美的感染力度,能够给学生美的享受和陶冶,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升华,这个是谈话的最高境界,也是教育语言学、教育学、逻辑学等知识素养的充分体现,坚决避免谈话中唠唠叨叨的,这样学生会很反感。

三、谈话时要遵守的原则

1.平等原则

与学生谈话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不可以居高临下,一直摆放老师姿态盛气凌人,不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要让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得到教育。

2.真诚原则

老师要真心实意的对待学生,关心爱护他们,只有真心才可以得到学生的真心付出,才可以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交流,心理上有了沟通,心灵上才会有了共鸣,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

3.尊重原则

与学生谈话时,态度要和蔼,以亲切感真诚感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倾诉,不可以随意打断学生话语,要与人为善正面引导,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才可以与学生成为朋友,很好的互相交流。

4.差异原则

与学生谈话的方式内容要因材施教,不可以千人一面。要依据对方的情况,根据谈话的内容,主题和环境等因素,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是一种艺术,如果老师都可以熟练很技巧的运用这门艺术,那么对于学生的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文慧,曹惊雷.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J].卫生职业教育,2006,(10).

篇5: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做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最常见、最为广大班主任普遍运用的方法,就是“谈话法”。那么,班主任在同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如何运用语言艺术,与学生沟通情感,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达到理想的教育学生的目的呢?笔者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有如下几点粗浅的体会。

1、要有准备地谈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不要随心所欲,信口开河,要在谈话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做到“胸中有数”。这个“数”,是指对情况的了解。了解是谈话的前提。谈心要知心,而心总是可知的。抓住学生的心理症结,有的放矢地接触学生的思想,打动学生的心,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心理接触。任何成功的谈话总是以对情况的了如指掌为基础,以心理接触为前提的。

如,有一个班我刚接不久,发现一个女同学有小偷小摸行为。偷了班里同学的一本《习题汇编》。我先不露声色,在其父母和本班学生中作了一番调查。她在三姊妹中排行第二,由于学习成绩差,渐渐地就失去了父母的宠爱,姐妹们也不喜欢和她在一起玩。家庭的冷遇,使她的自尊心受到压抑,产生了自暴自弃的思想。再就是她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意志薄弱,很容易受个人欲望驱使。她一贯爱吃零食,为了解馋,经常向同学借钱,或向父母骗取,后来发展到偷家长口袋里的钱,由于没有及时教育,致使其错误从家庭蔓延至学校。

情况了解清楚后,接着我就与家长取得联系,要求家长不仅要积极配合,还要从孩子所犯的错误当中吸取教训,改进教育方法。“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选择了一个适当的时机找她谈话。我说:“你想看《习题汇编》这本书?”她点了点头。“这是好事嘛!说明你有求知的欲望,老师为你感到高兴。只不过你取书的方法不对,不应擅自从别人的书包里拿走,而应该向别人借,你说对吗?”她又点了点头。我见她有所触动,就由此及彼,进一步引导她认识自己的错误,帮助她找出犯错误的原因,鼓励她放下思想包袱。老师的话字字恳切,句句在理,且又符合实情,使这个不轻易落泪的女孩,不禁潸然泪下,并表示愿意改正自己的错误。教育实践证明,对情况了解得越清楚,就越能掌握谈话的主动权,左右谈话的“形势”,达到预期的目的。

2、轻松愉快地谈

与学生谈话,不可忽视情感的作用,因为情感是教育信息通向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要架设这座“桥梁”,关键在于教育要寓理于情,以自己积极的情感体验影响学生,努力创设愉快、宽松的谈话氛围。这样才能引起肯定性的情绪反应,使学生愉快地、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记得有一天下午上第一节课时,我刚走进教室,一个男孩就站起来说:“老师,我的书包被人拿了!”我说:“什么时候丢失的?”他支支吾吾地说:“是打上课铃前几分钟不见的。”此时,我看他满头大汗的样子,很不自然的表情,断定这个贪玩的孩子中午在外面玩得太猛而忘了带书包,怕挨老师批评,就编了一套假话来搪塞。于是,我就说:“你别急,说不定书包在家里等着你呢!快回去看看吧!”这个学生的家住学校隔壁。不一会儿,他果然背着书包来了。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我也忍俊不禁。下了课我把他找来,他低着头站在我身边,神情有些紧张。为了消除他的疑惧心理,我用平和的语气微笑着说:“你猜猜,我是怎样知道你的书包在家里的。若是猜对了,老师还要表扬你呢!”他看了看我,又搔了搔后脑勺。“没关系,你只要照实说,一定能猜中!”他见我丝毫没有批评指责的意思,就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我。他说:“只要爸爸中午不在家,我一吃完饭就会在外面玩。今天玩得特别开心,一时忘了上课的时间,听到学校打预备铃,我赶紧往学校跑,来到教室发现没带书包,怕老师批评,就说书包不见了。”听了他的话,我高兴地说:“呀!你说的和我想的完全一样,猜中了!你是个能说实话的好孩子!”他乐了,接着我给他讲了“一个不善于休息的人,也就不善于工作和学习”的道理,并指出不实事求是,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谈话始终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这样不仅使他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主动提出愿意接受同学们的监督和帮助。人们在愉快的心境下交谈,易产生求同和包容心理,能增强对对方观点的接受性,减弱排斥性。这一心理学研究成果,为我们班主任运用谈话使对学生进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3、因人而异地谈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教育语言的个体差异性。班主任要善于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谈话方式,“看人下菜碟”。譬如,对领悟快、自尊心较强的学生,一般宜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言词要含蓄、婉转,对胆孝内向的学生,应化严肃于幽默之中,以班主任的态度、语气消除其紧张情绪;对个性强、脾气执拗的学生,则要“刚柔并济”,既不能让其任性,又要防止学生“顶牛”;对那些缺乏自信心和上进心的学生,应多肯定他们的长处,“长善可以救失”,用学生自身的优点,克服自身的缺点。有一个五年级男生,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不守纪律。他唯一的“亮点”就是体育成绩在全班数第一。开学不久,他因影响课堂纪律被我找来了。当时我只字未提他上课违反纪律的事,因为这对他来说已是“老生常听”了。我说:“你有一个方面,全班同学都比不过,你自己知道吗?”他看了我一眼,没吭声。显然是以为我和他开玩笑。我又说:“我知道咱们班体育成绩最好的就是你,这可了不起!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短短一席话,居然成了他进步的起点。后来,这个学生不仅能经常为集体做好事,学习成绩也有了进步。毕业前夕还被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学生中总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只有根据这种差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语言,才能达到谈话的目的。如果我当时不是“因人定调”,而是狠狠地训斥一顿,说不定那个男生会“破罐子破摔”的。

3、实事求是地谈

篇6:班主任与个别学生谈话的艺术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仍然是新时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谈话是一种教育艺术,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班主任,若能多一点关怀,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及时地找他们谈心,就能温暖一个人的心,甚至在他人生道路上留下一块闪光的里程碑。那么,班主任要想和学生顺利交住,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中的谈话艺术。下面,就本人的体会,提出几点浅见。

(一)精心准备,选准时机

当班主任确定谈话的对象后,就要去了解对方。一般要先了解对方的思想症结所在,接着,要研究对方的性格特征,才能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在谈话时,班主任要有所准备,如果词不达意、模棱两可,会使学生失去对你的信任感,增加谈话的难度。其次,谈话还要注意选择时机,谈早了条件不成熟,谈晚了时过境迁。一个人处在愤怒、烦躁的情绪状态时,往往听不进劝告和批评,只有当他们心情平静下来了,就容易接受批评帮助。

(二)避开公众场合我觉得交谈场所虽然不是谈话的具体内容,但对语言交谈有很强的制约作用。我们找学生谈话可以在办公室、教室、走廊、操场、回家的路上等等,但最好避开一些人多的地方。记得我刚踏上教师这行业不久,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经验不足,对学生的犯错行为忍无可忍时,自己就会很情绪化,不管什么场面,都会严厉地批评,甚至是“审问”。后来才意识到,在众人面前批评学生,伤到了学生的自尊,让他丢尽颜面,这样不但没起到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更叛逆,越喜欢和你作对。意识到这点后,我换了一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各种犯错行为,会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单独和他聊,结果完全不一样。

(三)态度平和,由浅入深,引出重点

我觉得小学生一听说班主任要找他谈话,一般都怀有一种紧张不安的心情。此时若不先消除学生的这种紧张情绪,谈话就会变成“审问”或问答式,达不到

教育的目的。作为班主任要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首先是态度平和,给学生亲切感,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慢慢切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讲述,引出要谈的话题。这样,师生间的谈话就比较自然、和谐,学生不会有恐惧、不安和抵触的心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学会倾听

上课时,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在与学生谈话时,老师也要学会倾听,而不是劈头就“审问”。在听学生说话时,绝不可心不在焉,或用手指在桌上漫不经心地敲打;而要全神贯注,身体稍稍倾向于说话人,这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自然会将心里话告诉老师。有的学生是急性子,加上表达不清晰,这时,也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明你的看法;而有的学生是慢性子,加上表达条理零乱,半天提不到正事,这时,也不能着急发火。在听对方倾诉时,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需要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

(五)平等对待优等生与学困生

一般情况下,老师对优秀生多少会“宽容”一些,他们思维敏捷,自我批评等能力都比较强,只要轻轻一点,就能把学生逐步引向谈话的中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学困生大部分成绩低下,他们不爱学习,爱惹是生非,他们接受的批评多、表扬少,得到的往往是歧视和疏远,因而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如果一味地鄙视疏远他们,就会使之彻底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越退越远。所以班主任只要用真诚的心去反复感化他们,让他们看到前途,看到希望,找到光明,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对他们的错误要实事求是,不算旧帐,诚恳地指出其错误和将会产生的危害,不要对他们刻意批评训斥,这样,他们就会从心底里亲近你,感激你。“人非草木,焉能无情?”只要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人格上尊重他们,他们就会日新月异地转化,脱胎换骨地做人。

班主任只要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空跟不同对象的学生促膝谈心、互相交流,善于应用谈话的艺术,启迪学生积极向上,就能建立起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创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应届毕业生实习专业简历参考下一篇: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