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高考各科题型变化说明

2024-04-14

2024年山东省高考各科题型变化说明(精选7篇)

篇1:2024年山东省高考各科题型变化说明

2014年山东省高考各科题型变化情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夏季高考)山东卷考试说明》正式发布,今年山东省高考考试模式为“3+X”模式,“3”即语文、数学、外语科目,“X”为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文综和理综分值各由240分提高至300分。外语科目满分仍为150分,虽然取消了60分的基本能力测试,高考总分仍为750分。考试说明中还提到,在2013年高考基础上,今年高考将保持相对稳定,试题难度不会大起大落。同时,山东将取消济南、青岛单独划线政策,省内统一划定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数学变化情况

2014年与2013年文理科在数学考试的内容与要求方面没有

什么变化。但试卷结构变化较大:试卷还是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由原来的12小题变为10小题,每题还是5分,共50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填空题由原来4小题变为5小题,每题由原来4分变为5分,共25分。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由原来74分变为75。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考考查的能力框架和顺序也进行了重新建构,主要考察: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2014年,山东高考取消了基本能力测试,理科综合分值由240分变为300分。

物理试卷结构:物理单科由89分变为110分。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物理7道题,每题6分,均为不定项选择题。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部分命题范围为物理的必考内容,其中物理必做部分3道题,56分。选做题部分针对物理的3个选修模块对应命制3题,每题12分,考生须从中选择1道试题作答。

化学试卷结构:化学科目总分由78分变为100分,但试题数量不变。选择题7个,每题由4分变为5分,总分35分;必考非选择题部分3个大题,由42分变为53分;选修试题1个,由8分增至12分。从2014年考试说明样题中可以看出,有机化学和化学实验内容比例有所增加。

生物试卷结构:,生物单科总分由以往的73分提升为90分。选择题每道5分,共6道,全部单选,共30分;非选择题必做题共48分,选作题一道共8分。题型没有变化。

总结:由于物理分值增多,在总分中所占比重增加,物理分数

对总分的区分度变大,对于考生来说,要重视对物理的学习,要重视数学在物理中的应用,重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重视解题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平时的练习中学会合理分配时间。

与2013年相比,英语《考试说明》保持相对稳定,体现出国

家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体现出山东省英语教学的实际。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有所改革,有所变化:取消听力,弱化语法,加大语篇。命题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更加注重了对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词汇稳中有变:新的《考试说明》要求考生词汇量仍然为3300左右,为了命题的需要,增加了个别单词,以*号标明,仅要求考生知道其汉语意思。如: community, comparison, complain, criticize, current等词。这些词语是高考中的常见词,所以考生不可忽视。

弱化语法:单项填空由原来的15个小题,一题1分调整为10个小题,一题1.5分。很多老师认为这是弱化语法的信号,希望借此能引导学生在使用英语,应用英语,尤其是在语篇理解方面多下功夫。这也符合新课程把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培养目标的理念。加大语篇:(1)完型填空是这一次的调整变化最大的一个题型,一篇变两篇,20分变40分。新增一篇10个空的完型,侧重考查学生在语篇整体理解的基础上,辨明单词词义,以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为主要考查内容。这就要求考生在后期的备考中,要加强实词的背诵和掌握,夯实基础。要知道,在英语学习中,词汇是基础,是素材,是细胞,词汇基本功扎实的人才能在高考中考出高分。

阅读理解的题量有所增加,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培

养自己的快速阅读的技能,即按一定的要求快速得从篇章中搜索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和辨别信息;在高考前每天保证一定量的阅读练习(三到四篇),保持做题状态,培养语感;同时还要注意材料要广泛多样,注重文章构架和行文逻辑,找出不同题型和体裁有效的阅读技巧;适当了解英美文化的背景常识。“得阅读者得英语”,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考生应着力提高阅读能力。

II卷书面表达相对稳定,变化不大。在此提醒考生,写作方面高考要求词汇要丰富,句式要多变,篇章结构要清晰,因此,考生平时要注重美文范文欣赏,学习其行文逻辑及用词,并注意常用的写作句式的积累,掌握各类应用文基本的写作模式。书写整齐美观也应作为考生需格外关注的一个细节。

篇2:2024年山东省高考各科题型变化说明

考试内容:2013年山东语文命题,按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2013年山东高考说明 统一使用“山东卷”

“今年山东高考不会再用全国卷了吧?”离2013年高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但是考生关注的高考说明却迟迟未出,一些考生家长又开始不淡定,担心会不会又像2012年一样,在山东卷和全国卷上出问题。

2014年山东高考不分文理科 考基本能力

据了解,从2007年开始,我省高考正式增加基本能力测试科目,实行网上阅卷。该科目涉及内容广泛,考查学生发散性思维等多方面能力。

2013山东高考文理科数学说明:简答题仍保留

考试内容:在数学考试的必修内容方面,文史类和理工农医类的必修内容都为: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013山东高考英语说明:考试形式无变化

考试内容:2013年山东高考英语命题,在语言知识方面,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八级要求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300左右;在听力方面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

2013山东高考文科综合说明:基本能力试题仍然不变

思想政治必考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时事政治。

2013山东高考理科综合说明:与2012年相差不大

物理必考内容为物理

1、物理

2、物理选修3-

1、物理选修3-2,选考内容为物理选修3-

3、物理选修3-

篇3:2024年山东省高考各科题型变化说明

一、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分析

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从单科试卷转变为三科合卷, 单科高考分值与考试时间减少, 单个题目分值增加, 但考查的知识并没有减少, 综合卷将成为高考上线最主要的区分学科之一。理科综合物理的总体难度中等偏易, 实现了广东省考试大纲说明中关于全省得分率超过60%的要求。

1. 试卷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试题着眼于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重点是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试卷内容能较广覆盖广东省2010年《考试大纲说明》中“知识内容”部分, 考查了35个知识点, 重点考查高中物理的主要概念、定理和定律。主干知识考查以力学和电学知识为主, 比例达到八成以上。在选择试题上比以往有更多数量的基础题、常规题, 所设置的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一般是学生熟悉的, 摒弃了人为设置思维障碍的命题思路, 有利于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

2. 试卷体现了全面考查与选优的功能

理科综合的物理试题在全面考查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科学探究与实验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同时, 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第36题求该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及试分析盘转动角速度ω的取值范围。此题突出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 同时考查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很好的选拔功能。ω的取值范围涉及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既要以带电粒子转半圆从感光板的左下端平行飞出确定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的最小速度, 又要以带电粒子从感光板的右下端斜向下飞出确定带电粒子进入磁场时的最大速度。再把这两个速度引至两个转盘内, 运用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列式计算其在两盘间运动的时间, 再因它与转盘转过θ0角时具有等时性, 利用匀速圆周运动公式列式, 计算转盘转动的最小角速度和最大角速度, 再确定转盘转动角速度的范围。由于涉及临界问题的讨论, 要准确理解括号内的说明, 并要对两个模型进行联系处理, 因此该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 试卷体现了教材的拓展与延伸

试卷中的题目有不少是从教材中取材的试题, 有些是教材实验探究问题的变形, 有些是教材例题和习题的拓展。比如, 第19题与粤教版选修3-2第65页习题二第2题极其相似, 两道题峰值和周期值不一样, 题型也有差别, 高考是双选题, 教材是填空题, 但都是考查对正弦式交变电压的波形图的理解。又如, 第21题与人教版选修3-1第24页问题与练习第4题极其相似, 两道题只是电势减少的方向有判别, 题型也有差别, 高考是双选题, 教材是问答题, 但都是考查对点电荷形成电场的场强和电势的理解。只是高考题考查的实验形式较多, 实验题着重诸多形式的考查, 如连图、操作、读数、计算、误差分析等, 符合考试说明中关于考查学生实验多个方面的基本能力。

4. 试卷突出对物理建模的考查

第35题涉及4个方面的动力学模型。原题为:一条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 粗糙的ab段水平, bcde段光滑, cde段是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一小段圆弧。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和B紧靠在一起, 静止于b处, A的质量是B的3倍。两物块在足够大的内力作用下突然分离, 分别向左、右始终沿轨道运动。B到b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 此时轨道对B的支持力大小等于B所受重力的3/4, A与ab段的动摩擦因数为μ, 重力加速度g, 求:物块B在d点的速度大小;物块A滑行的距离s (如图1所示) 。

要求学生能初步建立物理模型, 正确分析物理过程, 科学选择公式列式, 认真计算, 就能考出较高的成绩。首先, 要求学生能分析物块A、B突然分离时动量守恒, 由此确定双方的速度关系;其次, 分析物块B沿光滑轨道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变减速圆周运动滑到圆弧顶点, 高考要求快捷解答, 必须整个过程考虑, 就不能用动力学公式来列式, 而要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列式计算;物块B滑到最高点时由于属于圆周运动, 不能用平衡状态而要用牛顿第二定律列式计算。该题可以从物块B在圆周最高点时开始解答, 再向左逐一列式, 并计算出结果, 属于递进式而非交叉式的题型, 该试题属中等难度。

二、高考物理备考对策探讨

1. 要继续强化基础教学

加强基础教学是应对今年高考乃至今后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的头顶大事。要更加注重基础, 狠抓落实, 注重方法, 突出主干。因为理科综合涉及知识思维的转换, 考试时间短, 题量多, 考试的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因此, 教学中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帮助学生减负,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考试的信心。在复习中, 教师要注意回归教材, 帮助学生梳理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分章节绘出知识框图, 比如,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机械能守恒、动量守恒等物理学经典内容, 要逐个进行了认真复习, 做到知识点一个不漏, 提高学生复习备考的针对性。

2. 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 可以知道, 物理考试更加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查, 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中物理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必须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在突出基础的同时, 教师要强化对学生运算能力的训练, 提高计算的准确度。要加强实验教学, 以传统实验为根, 创新实验方案, 设计形式多的实验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模拟实验, 引导学生共同解决创新实验出现的新问题。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多动手, 认真消化实验原理, 主动应对高考实验问题的变化, 提高测试应变能力。比如, 第34 (1) 题与粤教版必修1第44页习题二第10题相似, 两道题同样要学生知道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知道利用纸带计算某点速度的方法, 只是教材比试题少了刻度尺的读数。第34 (2) 题图与人教版选修3-1第69页图2-9-3相似。教材也对采用电压表和电阻箱联合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做法作了简单的介绍, 使学生明白了这个创新实验的原理。

3. 要进一步强化针对性训练

俗话说:“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头脑。”高考物理试卷中, 学科考试内容分值比例为:物理力学约42%;电磁学约42%;原子物理约8%;热学约8%;实验 (包含在以上各部分内容中) 约18%。试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共36题, 其中单项选择题16题, 双向选择题9题, 非选择题11题。要针对对广东省2010年高考物理试卷的分析, 必须要及时适应、有效应对一些新的变化。比如, 安培力、洛仑兹力、带电粒子的运动、电磁感应这些内容都是必考内容, 必须要强化针对性训练, 提高应考的实效。试卷中一道或两道实验题至少涉及一个力学实验, 一个电学实验甚至是多个实验的巧妙组合如果学生没有进行过针对性训练很容易被试卷所迷惑, 甚至出现错误的判断, 导致考试失利。因此, 要认真对照考试大纲, 加强选择题专项训练, 努力提高选择题的答对率。狠抓限时训练, 提高解题速度, 增强学生考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物理实验的复习要重视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 精选有探究意味的实验习题, 提高训练的针对性计算题的训练要注重基础精选习题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摘要:通过对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进行了深入分析, 提出了高考物理备考的对策措施, 以期提高学生高考应考的针对性, 提高高考考试成绩。

关键词:广东,2010年,高考,物理,试卷分析

参考文献

[1]广东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科考试大纲说明.2009-10-19.

[2]唐绍芬.夯实基础, 更新教学理念——高中物理教学体会[J].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 2010, (12) .

[3]马建民.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落实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理论) , 2007, (09) .

篇4:2024年山东省高考各科题型变化说明

语文 题型未作限定

语文限定用时150分钟。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作文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与2008年不同的是,第Ⅱ卷题型数没作限定,去年则限定为4种题型。

必做题共132分,其中,语言文字运用27分,古代诗文阅读30分,名句名篇6分,现代文阅读9分,作文60分。选做题共18分,给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个文本,并分别在文后设置18分的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个文本阅读,并完成所选文本后的题目。

数学 考试范围有调整

数学考试限定用时120分钟。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共12题、60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主要考查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填空题共4题、16分。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共6题、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

与2008年相比,数学(理工类)考试范围有调整,“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证明的基本方法”在2008年为指定选考,今年则没有指定选考。数学(文史类)中,选修系列4的内容,在2009年暂不列入数学科目的命题范围。2009年数学(理工类)说明中还去掉了: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英语 词汇量要求3300个左右

英语要求词汇量为3300个左右。英语考试限定用时120分钟,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5分;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第I卷包括听力,测试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英语知识运用,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阅读理解,测试考生阅读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第Ⅱ卷为书面表达,分为阅读表达和写作,测试考生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文综 选做题“3选1”

文综满分为240分,限定用时150分钟。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共25道题,每道题4分,共10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其中,必做题部分共4道题,110分;选做题部分,凡列入今年文综命题范围的每个选考模块内容均单独命制1道试题,要求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科中各选择1道试题作答,每题分值均为10分,共30分。选做题不跨学科、不跨选考模块命题。思想政治必做题的分值比重约占36%,地理、历史必做题的分值比重分别约占32%。

思想政治:必考内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以及时事政治内容;

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两个模块的内容。历史: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3个模块的内容。地理:必考内容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另外,在考试中将会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选考部分的命题范围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3个模块的内容。

理综 选做题“8选4”

理科综合满分为240分,考试限定时间150分,第Ⅰ卷为必做题,都是选择题,全部为物理、化学、生物3个学科的必考内容。物理、化学各7道题,生物8道题,共22道题,每题4分,共计88分。其中,化学、生物题为单选题,物理题为不定项选择题。第Ⅱ卷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全部为非选择题,必做题部分共120分;选做题部分针对3个学科共8个选考模块,对应命制了8道题,每题8分。考生须从中选2道物理、1道化学、1道生物试题作答,共计32分。

基本能力 考6个领域

篇5:2024年山东省高考各科题型变化说明

语文:作文错一字扣一分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时间为150分钟。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均为必做题;第Ⅱ卷为文言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和写作题四种题型,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共132分,其中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名句名篇,共6分;现代文阅读,共9分;作文,共60分。选做题共18分,给出文学类和实用类两个文本,并分别在文后设置18分的试题。

在作文方面,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记者了解到,这一规定在去年的高考阅卷中就已实行,并且上不封顶。一名曾参加去年高考阅卷的语文老师告诉记者,从去年的阅卷情况看,如果看到作文里有错别字,肯定会扣分,不少考生要扣3分左右。

数学:选择题突出考查基础

数学科试题命题不拘泥于某一版本的教材,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注重对考生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试卷结构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试卷满分为150分。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共12题,60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主要考查数学的思想、方法和能力。填空题共4题,16分。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过程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和应用题等,6题,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英语:写作要求120-150个单词

高考英语命题重视测试考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考生应在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达到相应水平。其中,语言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课程标准八级要求规定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300个左右。

语言技能考查中,对阅读的要求是:考生要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口语(对2008年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的要求)要求考生应做到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英语及相关专业考生增加口试,办法另定),考试限定用时为120分钟。

试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满分为150分。第I卷为单项选择题,共105分;第Ⅱ卷为书面表达题,共45分。第I卷包括听力,测试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英语知识运用,测试考生对英语语法、词汇知识和简单表达形式的`掌握情况;阅读理解,测试考生阅读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第Ⅱ卷为书面表达,分为阅读表达和写作,测试考生用英语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写作题要求写一篇120-150个单词的短文。

理综:选做题8选4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试卷满分24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

理科综合第Ⅰ卷中全部为必做题,以选择题形式命题,其中物理题7题28分,为不定项选择题;化学题7题28分,生物题8题32分,为单选题。第Ⅱ卷全部以非选择题形式命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中物理3题45分,化学3题42分,生物2题33分。选做题针对物理、化学、生物三个学科共8个选考模块,对应命制8个试题,每题8分。考生从中选2个物理、1个化学、1个生物题目作答,共计32分。不按规定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前面的2个物理题、1个化学题和1个生物题,其他作答的题目答案无效。

文综:选做题不跨学科出题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240分。

文科综合第I卷全部为必做题,共25题,每题4分,共100分;第II卷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部分共4题,110分;选做题部分每位考生限选3题,共30分。

在必做题部分,思想政治必做题的分值比重约占36%,地理、历史必做题的分值比重分别约占32%。凡列入山东省2008年普通高考文综科目考试命题范围的每个选考模块内容均单独命制1道题目,每道题目的分值均为10分。要求每位考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中各选择1道题目作答,不按要求选做者,阅卷时将根据所选科目题号的先后顺序只判最前面的1道题目,其他作答的题目答案无效。所有选做题均不跨学科或跨选考模块命题。

基本能力:体现开放性和时代性

在220页的高考说明中,基本能力测试只有8页,与去年相比,2008年的基本能力考试说明变化不大。

据悉,基本能力的考试范围涉及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及相关内容。

考试形式为笔试、闭卷,用时为120分钟。试卷卷面分值为100分,仍以考生实际得分的60%计入高考总分。整个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均采用题组的形式。

篇6:2024年山东省高考各科题型变化说明

合肥七中 刘孝峰

一、变化点解读

2011年语文科考试说明在整体上几无变化,试卷结构和分值保持稳定。“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方面,“附录二”中删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的篇目中的《爱莲说》、《使至塞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游山西村》等四篇,而代之以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选修)》中《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阁夜》、《苏幕遮(燎沉香)》等四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部分则删去《赤壁赋》、《蜀道难》、《登高》,而代之以《阿房宫赋》、《离骚》《锦瑟》;其他则保持不变。

二、复习建议

一、吃透“附录一”的精神,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试题的形式和实质、命题的目标以及实际的效果具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然后对症下药,适当调整自己的解题思路,使之更为精细全面,趋于完善和完美。

二、认真研读《高考说明》的其他内容,准确理解并领会其中的精神,合理地调整旧的复习计划和内容,更好地完成新“高考说明”中的新的能力要求。对“古代诗词鉴赏”和“文学作品阅读”涉及的概念术语、答题技巧要在紧跟“高考说明”的基础上反复揣摩和演练,常抓不懈。

三、“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字、词、句等方面,是最繁琐也最容易忽视的内容,但也是真刀真枪、考试得分区分度较大的内容,一定要日日不断,小题狂做,方能有备无患。

四、强化作文规范和创新意识,特别对于审题立意要加强训练。不将审题立意作为作文教学的头等任务来抓,将不可避免地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疲于奔命而又无效尴尬的局面。一定要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敢于判天地之美丑,辨人间之善恶,析社会之是非,然后方能下笔成文,一挥而就。综合各种因素,笔者认为2011年可能会回到2007年和2009年安徽卷的风格,以深入的思考和细腻的表达为圭臬。建议“回归婉约,回归细腻”。当然,这指的是整个高考语文试卷的风格,包括命题风格、审题风格和答题风格的婉约与细腻;但是,这不一定意味着具体选文的婉约与细腻,比如指望在古诗文阅读中只考李清照、柳永、姜夔的婉约词,恐怕就不大可能实现。

《安徽省2011年高考理科数学考试说明》解读

合肥七中 张正安

一、变化点与重点的解析

较2010年的《考试说明》,理科数学总体没有太大变化。只在考试内容和范围中将“概率与统计”部分删减了“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这一要求。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没有变化(选修系列内容约占35%),整体上试卷难度仍以中等难度题为主。继续坚持“以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在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做了详尽的说明,强调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要具有全面性、综合性和应用性。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兼顾全面和重点突出的特点。考查的重点还是教材的重点,着重体现从数学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知识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注意贯彻新课程的重视过程和思想方法的理念,要注意公式的推导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说明》中对相关的性质定理,除了要求理解掌握之外,还要求能够证明。如:立体几何部分有关线面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三角恒等变换部分能推导两角差的余弦、正弦、正切公式等;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等。

综上所述,我省今年理科数学命题将会保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基本风格,继续进行探索和创新。

二、复习建议

1、紧扣考试说明,准确把握考试说明中对各知识点的各层次要求,不盲目拓宽和加深。回归课本,依托复习进度和月考、模考,继续查漏补缺,逐步完善知识网络。

2、二轮复习理论上是以专题复习为主,要结合自身情况有计划的做一定的综合训练,但要注意回归数学的本质,少一些题型化训练,多一些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对能力的培养。

3、注意知识的交汇点以及与大学数学密切相关的部分内容。

4、养成剖析错题的习惯,注重自身薄弱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的巩固和完善。

5、跳出“题海”,注重 “通性与通法”,不要追求高技巧、高难度,坚决摒弃偏题、怪题。

《安徽省2011年高考文科数学考试说明》解读

合肥七中 高玉莲

一、变化点解析

文科数学对2010年只是作了一处微调,在考试范围中删去了去年的“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这说明今年高考文科数学将延续“保持稳定,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着力创新”的特点。

《考纲说明》依然强调:高考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这就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重点内容必将占有较大比例。

除了明确试题三种题型,还指出:“试卷应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合理的能力层次结构,试卷应设计合理的难易结构,应发挥各种题型的区分选拔功能”。故在难度分布上,文科试题原则上仍然会坚持由易到难排序的线性递进排列方式,我们认为文科试题会沿用往年“适当拉大试题难度的分布区间,试题难度的起点降低,而试题难度终点应与理科大致相同”。今年文科试题的难度可能会与去年持平,甚至会适度降低。

二.备考建议

1. 明确考点,突出重点

各个考点面面俱到,不可因为猜测“不考”而漏缺;重点内容可能集中在函数、导数、三角函数、向量、概率与统计、数列、不等式、直线与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等。

2.“以本为本”,把握“通性通法”

高考数学试题都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许多题目都能在课本上找到“影子”,是对课本原题的变型、改造及综合。故我们要注意回归课本,吃透课本上的例题、习题,全面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3. 注重交汇,变换视角

《考纲》明确要求,要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正在不断丰富,函数、导数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解析几何与平面几何、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已毫无争议地成了新的知识网络交汇点,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了高考命题的新热点。这些新热点与“数列函数与不等式、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三角函数与三角变换”等原有的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一样,必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青睐。

《安徽省2011年高考英语考试说明》解读

合肥七中 李跃鹏

一、变化点解析

《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英语》对2011年高考英语科考试的内容与要求与2010年完全相同,高考英语试卷仍然按标准化考试要求进行设计。《考试说明》只是对《题型示例》的样题做了更换,分别选自2010年新课改地区的高考试题包括安徽卷、湖南卷、江苏卷、浙江卷、全国卷I、四川卷、广东卷和全国卷II等。

《考试说明》中样题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英语典型试题分析》表明:试题难易比例为“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以中等题为主”,因此,我们估计2011年高考英语命题的思路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试卷总体难度会保持稳定,但从样题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英语典型试题分析》来看,在求稳的基础上,会更加关注语篇的选择、书面表达话题的选取或体裁要求,可能会对一些题目在设问角度及所提供的备选项的设置、对思维或灵活运用的要求可能会做一些创新。

我们认为,2011年英语学科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更加注重语篇的创设,即使是单项选择题考查语法,也将以对语境的正确理解为出发点。

2、篇章的题材和体裁将更加丰富,会涉及不同的话题和文体。

3、从阅读量来看,2011年《英语说明》继续做了规定:完形填空250词左右的短文,阅读理解的短文内容不少于1200词,任务型读写短文300词左右。预计2011年高考英语试题的阅读量不会低于去年的水平。

二、备考建议

1.对《考试说明》规定的3000个词汇要牢固掌握,不仅要知其意或拼其形,还要分清其词性、掌握其习惯用法及固定搭配。

2.语篇的意识始终是第一位的。单项选择题,也要注意上下文的句意;完形填空是区分度高的题型,要训练对语篇的驾驭能力;阅读理解不仅要读懂所选材料,而且要理解语篇中与背景、文化相关的知识,猜词,推断作者的意图,归纳标题等,应注意体会和总结不同语篇的理解方法,多加练习。

《安徽省2011年高考物理考试说明》解读

合肥七中 杨颖英

与2010年的考试说明相比,今年物理科目的考试内容有所变化。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一、变化解析

(一)增减部分

1、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部分,增加了“知道研究一般曲线运动的方法”,要求为Ⅰ。

2、物理3-2中交变电流部分,增加了“能结合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图,理解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e = Em sint 的推导过程”,要求为Ⅰ。

3、增加了光的相关内容。其中介质的折射率、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和偏振现象、全反射的要求均为Ⅰ,光的折射定律的要求为Ⅱ。

4、将物理3-4原来的电磁波部分全部删去。

(二)在能力要求上的变化

1、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的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将“能控制实验条件”改为“能合理地选择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

2、摩擦力(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要求由Ⅰ改为Ⅱ。

由此可见,物理在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上没有本质变化,只是进行了局部的调整。在能力考查的方面有所提高但在知识的呈现上却基本保持一个连续性。

二、复习建议

1、紧抓主干,注重基础,夯实基本功。做好系统的基础知识复习,对基础知识进行集中提练、梳理和串联,将最主要的概念、规律、原理以及知识间的联系整理出来,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掌握物理的基本技能,构建知识网络,并力争熟练记忆;在有些基础上,寻找一些思维变化与创新。

2、加强实验、重视实践、突出设计。从实验原理、器材、步骤、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几方面入手,不仅要知道仪器的读数和使用方法,更要善于运用物理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解决情景新颖的实验问题。对于设计性实验,可以归纳几个常见方向,例如以电学测电阻为核心,对各种方法进行归纳,寻找共性。

3、加强综合能力训练。在对物理综合试题的求解时,要善于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将复杂的物理情景分解为若干个物理过程,将一个综合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通过对试题的“大题小做、各个击破”来加以求解,注意培养审题理解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

《安徽省2011年高考化学考试说明》解读

合肥七中 吴国权

一、变化点解读

今年的变化主要是三个方面:删去两处,新增两处,调整了题型示例。具体如下:

1、第一部分(二)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7.(5)中删除了了解测定溶液pH的方法;

(五)化学实验基础中删除了原有的1.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2、第一部分

(五)化学实验基础中新增了6.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基本原理。

3、第二部分

(二)《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2.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中新增了(3)了解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的区别。

4、题型示例新增了例1撤换了例

3、例

5、例

6、例

7、例

9、例

15、例

17、例

25、例

27、例

28、例

32、例

33、例

37、例39另外,例

21、题干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点是改为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性质是„„(改了后几个字)。

二、复习建议

化学命题原则包括5个方面: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考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重点是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加强对创新精神的考查;关注“化学与社会”的考查。所以,我们需要:

1.认真研究并落实考试说明中所涉及的考点、并作充分的针对性训练。关注《考试说明》今年的变化的部分,特别是新增部分。

2.认真研究并消化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特别是新增的及撤换的例题。从例题特点看,与STSE有关的题较多与图像题有关的题较多。这些题题面往往陌生度较高,有“起点高、落点底”的特点,由于它能很好的考查考生的能力,体现命题原则且区分度高,今后高考中还会频频现身。

对付它们的最好方式为打好基本功,重视概念,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复习做题时别只注意量,而忽视了质,请记住:宁愿选做50题做一遍再复习一遍,不愿做100题,做一遍而不再复习;否则,当命题者将原题稍加改动再来考你时,你可能又会束手无策。(如MCE—90—16变为MCE—91—32再变为MCE—2007—28)。可见,前一种做法的效率远高于后者。

《安徽省2011年高考生物考试说明》解读

合肥七中 丁慧

一、变化点解析

与2010年相比,考核目标和要求没有变化。考试范围仍然包括必修部分(必修1、2、3)和选修1、3,选修部分约占10%。考查的知识内容有少部分进行了删除、增加与调整。

具体如下:

1、删除两处:(1)实验: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必修1);(2)实验: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应用中的“植物的组织培养”(即选修1中的该部分)。(注:保留选修3中的“植物的组织培养”)

2.增添两处: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及其他方面应用部分,(1)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2)、运用发酵加工食品的基本方法。“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的成分”在2010年只有 “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现在还应包括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植物芳香油的提取和胡萝卜素的提取。

概括而言,变化内容主要是选修1,三个模块的必修知识和选修3的内容基本稳定。

二、复习建议

1.重视基础,围绕主干,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狠抓基础,对于主干知识一定以教科书为本。注重《考试说明》中不变的知识,关注微调的内容。对教材知识编排体系进行必要的拆分和加工,加强知识的系统化。

2.重视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读懂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关注图表和数据的分析。能从文字、图、表中提取所需的有效信息来解释有关问题。根据背景材料解决生产、生活和科研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

3.加强实验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掌握《考试说明》中所有列举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及实验现象、结果的解释与分析,明确实验设计的思路。关注以研究性学习为背景材料的探究性试题的分析,熟悉一般的科学研究过程。

4.把握审题要领。以《考试说明》中的“题型示例”作为审题和解题思路的练习模板,通过揣摩命题意图、确定或验证自己的解题策略,逐步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建立错误档案,根据考试范围进行学习状况的检索,不断改进,使复习的知识逐步全面和完善。

《安徽省2011年高考政治考试说明》解读

合肥七中 刘岩

一、变化点解析

2011年文科综合在“试卷结构与题型”没有变化,依然延续2010年的文综试题选择题、非选择题分值比重和三个学科试题安排顺序。

政治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与去年相同,但在考试范围上做了一些调整。

变化主要集中在必修一和必修二两个模块中,其中减少了三个考点,调整了三个考点:必修一的第六课减少了“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第七课改“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为 “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第八课减少“纳税人”、“负税人”;必修二中第一课改“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为“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第二课改“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为“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等。这些调整主要是根据新课改后教材内容的调整以及社会客观情况的变化而作出的。

在题型示例中,虽然具体的例题改变了一部分,但题型没有较大的调整,依然延续了计算题、图表题、漫画题、材料题和探究题等题型,内容上依然关注民生问题、发展问题和民族问题等热点问题。

二、复习策略

1.对照《考试说明》进行系统的知识整理和归纳。以教材为本,对照考点,夯实基础,形成知识框架。

2.积极关注社会热点。考生要通过各种渠道掌握时政信息,关注国内外大事,特别是关心党和国家现行的重大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容,以及在“两会”中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和课本知识点的结合。

3.通过典型试题训练,重视提高审题能力。考生应加强运用学科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高答题的规范性。考生要注重答题规范的训练。首先要注意尽可能运用学科术语表述,呈现教材的基本观点;其次要结合材料阐述,将材料和教材基本观点紧密结合起来;再次答案安排要做到重点突出,段落分明,逻辑结构明显。

5.合理安排政史地三科的答题时间,千万不要把时间集中在某一学科,致使自己因答题不均衡而得不了高分。

《安徽省2011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解读

合肥七中 李艳 宋华俊

一、变化解析

与去年《考试说明》比较,有1处范围变化和12个题型的调整。

1、考试范围方面,必修内容基本与去年保持一致,今年只是在选修一上略有微调,删除“明治维新”,增加了“欧洲的宗教改革”内容。

2、从题型示例上看,选择题有例

4、例

5、例

8、例

9、例

11、例12变化,非选择题有例

3、例

4、例

7、例

8、例

10、例12变化。

二、复习对策

根据考试范围及题型示例及调整的题例来看,我们需注意一下几点:

1、夯实基础,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立足主干知识,建立本学科知识体系。如果一轮复习按照教科书顺序,那么第二轮复习建议按通史的备考模块较为科学。只有回归通史,重视单元时代特征和历史规律,才能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实现有机整合,弥补模块专题史的不足。

2、关注 “二模”。“二模” 试卷中应体现《考试说明》的变化,特别是增加的内容如“欧洲的宗教改革”。

3、从题型示例的变化看,应关注“史学方法”类试题,加强对史学理论知识掌握,加强对图表类(图片类、折线图和柱状图、数据表格类等)进行完整、准确地解读能力,重视“新材料”的运用与“新情境”的解读。

4、从题型示例的变化看,应培养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加强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5、关注热点。今年周年大事有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40 周年,不结盟运动成立50周年等,特别注意对长效热点关注,复习时要在课本中为热点问题“寻根”。

6、关注“社会史”,同时注意本省史情,注意乡土文化。

《安徽省2011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

合肥七中 张祖科

今年地理考核目标和考试范围没有大的变化,但也略有调整。

考核目标和考试范围的变化

1.考核目标的变化:考试目标和要求中,在描述上有所不同,如:增加了“强化知识的变式”,将“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按题目要求作答”中的“地理现象”删除了,更强调对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的考查;第二大项中的第三小项和第四小项进行对调,对地理学科知识与其它学科知识的联系有所减弱。

2.考试范围的变化

(1)、自然地理部分(地理必修1):将“地壳物质循环”调整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强调“循环运动过程”;将“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调整为“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在表述上更明确了;将“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调整为“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更强调在不同生产力水平下,人类对资源利用的程度有所不同。删除了“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人文地理(地理必修2):删除了“人口与城市”中“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将“农业”和“工业”的所有考查内容在表述上进行了对调;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改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更强调每个人的行为。

(3)、区域可持续发展(地理必修3):将“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调整为“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强调合理开发区域资源的重要性。删除了“数字地球的含义”。

(4)、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删除了“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影响”。

(5)、世界地理:“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地形、气候、河流等的主要特征”调整为“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及其主要特征” ; 新增“对地区或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及其分布、生产、贸易等情况”。

(6)中国地理:新增“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

今年《考试说明》的变化,一方面强调了个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表述更精练、准确、科学。

二.复习攻略

1.强化区域地理复习,不仅要能进行准确定位,更要能把所学的地理规律与地理原理落实在区域中。

2.详细复习安徽省地理,建议安排一周时间复习安徽省的地形、气候、资源、自然灾害、工农业生产情况、城市分布、产业转移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

3.关注国际国内地理大事,如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研发、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中国高铁建设等。

4.熟练掌握五大自然地理规律,准确运用四大人文区位理论。

5.重视在世界、中国、安徽乡土地理中都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

篇7:2024年山东省高考各科题型变化说明

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据新华社电】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4月21日在京发布。调查显示,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上年增长0.38本,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首次超过半数,超五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2013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0.38本,连续7年稳步提升;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0.13本,纸质图书、电子书的阅读量略有提升。

在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上升的同时,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依然保持下降趋势。据统计,2013年,人均报纸阅读量较2012年的77.20期(份)下降了6.35期(份),期刊的人均阅读量也比2012年的6.56期(份)下降了1.05期(份)。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首次超过半数,达到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其中,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和电子阅读器阅读均有所上升。

据统计,我国超九成有数字化阅读行为国民是49周岁以下群体,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其中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的16.52分钟增加了5.18分钟。

据中国新闻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获取便利”是我国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首要原因,其选择比例超过六成,“方便随时随地阅读”和“方便信息检索”,也成为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重要原因。魏玉山表示,超九成的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者表示阅读电子书后就不再购买其纸质版,这一数据连续4年持续上升,反映出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作用不断加强。据调查结果显示,有70.5%的国民认为当今社会阅读对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认为阅读不重要的比例仅为5.2%。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表示,国家将充分利用农家书屋、社区书屋等平台,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并将加强全民阅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全面阅读立法和规划工作,努力营造“书香中国”浓厚氛围。(徐 硙)材料二: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

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 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0%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

(15.0%)。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材料三: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而是阅读的方式在变。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

材料四: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 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

其实,不必过于焦虑。中国人的阅读率正在上升,比如,去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25本,较2012年上升了0.51本。今天的阅读率一定超过古代,在遍地文盲的时代,特别是印刷技术落后的时代,阅读率怎么可能高?至于指责国人喜欢浅阅读,习惯用电子工具阅读,更是经不起推敲。时代在变,电子书也是书,不能因为读了纸质书就有了优越感。试想,那些喜欢龟壳书的人有理由嘲笑竹简书吗?而习惯于竹简书的读者又有理由嘲笑纸质书吗?载体变了,书犹在,喜欢阅读何必拘泥于载体不同?

(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⑴、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公布“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一事都作了报道,概括说明它们各自传递的重要信息有哪些异同。

⑶、根据材料三,谈谈作者认为“浅阅读”有哪些表现与危害。

⑷、材料四对“指责浅阅读”一事提出异议,它与材料三在观点上的根本分歧是什么?你又是怎样看待浅阅读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材料一:

【2014年11月9日,北京晚报】今天上午,2014北京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

演讲中,习近平首次提出“亚太梦想”,要让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习近平上午宣布,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已经迈出实质性一步,创始成员国不久前在北京签署了政府间谅解备忘录。

习近平指出,从2005年到2014年上半年,吸收中国投资排名前10位的经济体中有6个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预计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达1.25万亿美元。今后5年,中国进口商品累计将超过10万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中国发展给亚太及世界带来的机会和利益是巨大的,带来的商机是持久和无限的。

(记者赵莹莹)

材料二:

【2014年11年10日,参考消息网】据德国《世界报》11月8日报道,当贵宾们齐聚雁栖湖核心岛时,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将成为这届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象征和合影背景。

从前,只有与会领导人在会后身穿东道主民族服装合影时,一年一度的APEC会议才会引起关注,但今年情况完全不同:中国外长王毅称这届北京会议是重大事件。⑵、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新华社记者与《中华读书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王毅说,亚太经合组织开启了中国与亚太关系的新时代。在10月29日的演讲中,他出人意料地提起了1989年11月发生在德国的变革。他说,同一年亚太经合组织的创立与柏林墙倒塌和冷战结束等重大历史事件相比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但现在亚太经合组织已对亚太乃至全球经济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王毅说,亚太地区有28亿人,创造了全球57%的国内生产总值,贸易额占全球近一半,“是世界稳定之锚和繁荣之基”。他说,中国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现在是时候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迈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步伐了。

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艾伦·博拉尔德对此也表示乐观。他说,为了在两年内确定建立自贸区的先决条件,本届会议将委托有关机构进行可行性研究,这只是第一步。

报道称,中国领导人将本届APEC会议视为中国全球发展战略的跳板,但中国的意图并不局限于此。在会议即将召开之际,习近平谈到了其他计划。他想以现代化的经济走廊复兴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

北京提议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作为融资工具,已经有21个国家表示愿意成为该银行的创始成员国。此外,北京还持有相当于3.2万亿欧元(1欧元约合7.6元人民币)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经济报刊称之为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报道说,中国雄心勃勃的丝绸之路战略被列入了本届会议的议程,《北京反腐败宣言》亦然。APEC成员将在调查、引渡和遣返经济罪犯等方面进行合作,这也是主要由中国提出的愿望。

材料三: 【2014年11年12日,参考消息网】据埃菲社11月10日报道,秘鲁总统乌马拉计划出席秘鲁驻华大使馆在豪华酒店中举办的美食展。在展览上,生鱼片和皮斯科酒是少不了的开胃酒菜。

报道称,秘鲁并不仅仅利用APEC会议之机在中国推广秘鲁的食品。秘鲁艺术家何塞·卡洛斯·拉莫斯的“奇幻世界”艺术展近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秘鲁驻华大使馆和中国文化部的人员都参加了展览的开幕式。

报道称,乌马拉绝不是唯一为本国文化融入中国提供支持的领导人。智利总统巴切莱特计划于12日出席智利诗人聂鲁达的雕像在北京朝阳公园的揭幕仪式。

另一方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去年6月访问墨西哥时与墨西哥总统恩里克·培尼亚·涅托签署了一项涉及中国从墨西哥进口龙舌兰酒的协议,从那时起,龙舌兰酒就成了双边交流的“主料”之一。而此次,双方希望中国美术馆能成为推动中墨关系发展的舞台。

报道称,虽未经证实,但预计培尼亚将会参观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的墨西哥艺术家迭戈·里维拉的画展。

在此次开始于10月下旬的展览上,这位墨西哥壁画名家的作品首次在亚洲展出。展览集合了里维拉的众多作品,还包括他的三幅代表性壁画的复制品。

迭戈·里维拉的画展自开幕以来取得的成功让中国美术馆产生了举办墨西哥另一位艺术家、里维拉的妻子弗丽达·卡洛的艺术展的愿望。

墨西哥驻华大使胡利安·本图拉曾对媒体表示,中墨关系超越了数字的范畴,文化是让双方更加靠近的绝佳平台。

报道称,作为这一说法的证明,墨西哥旅游局在北京朝阳公园组织开展了利用尖端技术的“探寻墨西哥之旅”互动式展览。

APEC会议期间,北京迎来了紧张的活动日程。这给秘鲁、智利和墨西哥等与会国家提供了绝好的推广机会。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北京晚报》记者和德国《世界报》记者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6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家媒体对我国的建设亚太经济新秩序的主张进行了正面报道,概括说明它们传递信息的特点和对相同内容的报道分别有哪些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三,谈谈拉美国家在APEC会议期间及以后计划进行的对中国的文化交流活动有哪些。(5分)

(4)材料一中提到“亚太梦想”,联系三则材科的内容,你是怎样看待这个梦想的?(8分)

【参考答案】

一、(1)同:材料一的①②③⑦+材料二的①②⑤

①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 2007 年至2013年连续七年稳步提升。

②2013年与 2012 年相比,纸质图书阅读量上升,报刊和期刊的阅读量下降;数字化阅读量增加,接触时长增长。

异:材料一的④⑤⑥+材料二的③④⑥

材料一介绍了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具体原因以及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物的冲击不断加强,并点出了国民仍然认为认为阅读很重要。(④指出49 周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是数字化阅读的主力。)

材料二介绍了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指出 0— 17 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2)

材料一侧重点是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持续增长的情况及国民选择数字阅读的具体原因;材料二侧重点是介绍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及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主力这一情况。

(3)

“浅阅读”的表现:①心态上: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②方式上: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

“浅阅读”的危害: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无法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4)根本分歧:

两则材料的根本分歧在于该不该“指责浅阅读”。

材料三认为网络阅读是浅阅读,获取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习惯了浅阅读的人也难有耐心品味经典著作,不能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

材料四认为电子工具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不必纠结于阅读的载体,读书才是最重要的。看法:浅阅读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和信息大爆炸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是目前十分普遍的一种阅读方式。【理解认识】

它可以快速获得信息,扩大知识面。【优点】

但是,浅阅读也有弊端,它容易使人们把读书当做一种休闲方式或者谋取某种利益的途径。【缺点】

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是提高个人修养、完善知识结构以及塑造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所以既要有浅阅读,更要重视对纸质图书的深阅读。【做法】

其他看法:

例1:我反对浅阅读。刷屏式的阅读形式,大量碎片式的信息,只能获取表面信息,满足我们娱乐、猎奇的心理需求,久而久之会养成我们懒于思考的陋习,而无法深入作品,领略作品深刻的美。

例2:我赞成浅阅读。数字阅读有传统阅读所无法比拟的廉价、快捷、高效的优势,这样更容易获取海量信息。另外,现在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很难找到大块的时间用于阅读,利用碎片时间,进行碎片式阅读,不失为一个丰富知识的有效手段。浅总比没有强。

例3:我认为阅读的深浅与媒介无关。传统阅读不一定就深,数字阅读也不一定就浅,这与阅读者的阅读习惯、阅读目的、阅读水平等内在的因素相关,与阅读形式关系不大。

二、(1)

“北京晚报”记者侧重点在于习近平:①主旨演讲的主题及首次提出的“亚太梦想”的内容;②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的进程;③经济交流规模和意义。

德国“世界报”记者侧重点在于王毅:①亚太经合组织的重要意义;②启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进程(迈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步伐)的迫切性;③具体构想(或:中方计划、建议;合作意向)(每条1分,共6分)

(2)

①就信息特点而言,材料一、二有宏观与具体的不同:前者简要介绍习近平主旨演讲及“亚太梦想”,后者提出建立自贸区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复兴丝绸之路、打击经济罪犯等具体合作构想;

②就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建工作而言,材料一提到其筹建进程,材料二提到中国建立该银行的目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及持有外汇储备的规模。

③就中外经济合作而言,材料一提到其规模及经济意义,材料二在经济意义之外,提到中国全球发展战略、复兴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调查引渡和遣返经济罪犯方面进行合作的构想。

(每条2分,共6分)(3)

①秘鲁驻华大使馆举办的美食展;

②秘鲁艺术家何塞·卡洛斯·拉莫斯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举办的“奇幻世界”艺术展;③智利诗人聂鲁达的雕像在北京朝阳公园的揭幕仪式;④墨西哥艺术家迭戈·里维拉在中国美术馆的画展;⑤墨西哥艺术家弗丽达·卡洛在中国美术馆的艺术展;

⑥墨西哥旅游局在北京朝阳公园组织开展的“探寻墨西哥之旅”互动式展览。(答出5点即可得满分)(4)

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亚太梦想”,谋求的是中国和世界的持久发展(2分):

①实现亚太梦想,是为了让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建立自贸区、复兴传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文化交流,将使地球成为小小的村庄。

②实现亚太梦想,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加安宁、富足的生活。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给亚太及世界带来的机会和利益是巨大的,带来的商机是持久和无限的。

③实现亚太梦想,是为了让孩子们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合作打击经济罪犯、加强文化交流,将净化国际环境,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上一篇:共产党员基本常识下一篇:暑期家教社会实践的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