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注意的更替教学

2024-04-08

无意注意的更替教学(精选9篇)

篇1:无意注意的更替教学

意去完成,也会感到难于持久,因为长时间的紧张的意志努力,注意容易分散。

2各种年龄的人注意稳定持续的时间有所不同

能够长时间地把注意集中稳定在一定的对象上,是学习、工作高效率的保证,是具有良好注意稳定性品质的表现。但实际上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据研究证实,不同年龄的人,注意稳定持续的时间有所不同。一般5---7岁和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15分钟;7---10岁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20分钟;10---12岁是25分钟左右;12岁以后是30分钟左右。观察和实验都表明,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人的注意会不随意地离开客体,产生一种周期性起伏的现象。

3针对各年龄段的学生注意稳定持续的时间长短采取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交替教学现在的学生启蒙时间提前,年龄都偏小。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他们生理、心理所处阶段出发,灵活多样的采取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一种方法集中连续实施的时间不能太长(以不超过上面所述各年龄段注意稳定时间为准),以免使学生感觉厌恶、疲劳分散注意,从而出现讲话、搞别的现象。以一种方式为主,伴以其他方式交替进行,降低学生的紧张度。比如:讲授法中间入提问、讨论,

篇2:无意注意的更替教学

课堂上,教师最讨厌坐不住或者不时东摸西搞的学生。虽然对他们多次提醒,反复教育仍不见起色,真有恨铁不成钢之叹息。那么,真的是“不可救药”、“没有办法”了吗?其实,是我们没有把握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注意的两种类型;根据注意的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它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例如大家正在开讨论会,忽然一个人推门进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过头去看他,这就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自觉而有预定目的,必要时还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在工作或学习中,如果只凭无意注意去完成,就会显得杂乱无章,一遇困难或干扰,注意就会分散,使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下去。相反,如果只凭有意注意去完成,也会感到难于持久,因为长时间的紧张的意志努力,注意容易分散。各种年龄的人注意稳定持续的时间有所不同; 能够长时间地把注意集中稳定在一定的对象上,是学习、工作高效率的保证,是具有良好注意稳定性品质的表现。但实际上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据研究证实,不同年龄的人,注意稳定持续的时间有所不同。一般5---7岁和儿童,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15分钟;7---10岁每次注意稳定的时间约20分钟;10---12岁是25分钟左右;12岁以后是30分钟左右。观察和实验都表明,经过一定时间之后,人的注意会不随意地离开客体,产生一种周期性起伏的现象。

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关系;根据注意产生和维持有无预定目的以及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和有意注意(随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如上课时,一个同学的文具盒掉到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砖头朝向他。这种注意就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有些是学生难以理解的,不可能自然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他们必须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分析和理解教材,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把注意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这就是有意注意。有效的实际活动必然是两种注意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和交替。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虽然存在着区别,但在有效的实际活动中,不可能只有无意注意或只有有意注意参与。因为只有有意注意伴随的活动,容易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和疲劳,投入的程度不高。反之,只有无意注意伴随的活动,难以使活动持久、深入地进行下去。只有两种注意相互配合、互相交替,才能使人们自觉地、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使活动达到最佳的效果。4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这是引起小学生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如课文的熟读、同一类题的反复练习活动,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在直观教具的运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出示的时间要适当,切忌过早显示。下半节课才用的教具,不要在一上课就暴露在学生眼前。教师的服饰、发型不宜过于耀眼,有的教师换了新装或理了新发型后,往往在上课前先到学生面前“亮亮相”,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减弱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分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如天气骤变、学习条件恶化(突然阴雨、停电、室外嘈杂等)、学生病倒或严重违纪事件等,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静的情绪与学生一起审慎、迅速地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在课间休息时,不宜让学生做激烈的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以防止学生因过度兴奋而不能将注意及时转移到课堂上。(二)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 1.提高活动的目的性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对完成活动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正确地组织自己的注意,切忌离开教材本身,离开儿童的知识经验,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说教来动员小学儿童的注意。2.激发学习动机要让学生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这是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的最有效的手段。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批改作业时要尽量挖掘学生优点,评分宜从宽;对于他们的不足之处,要正面引导。如对每次作业应用红笔做出肯定的标志,如用“√”“古”“优”等;定期展示班级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每个学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肯定和精神奖励等。当学生看到自己学习被肯定,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地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学习活动。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能高度集中注意而不分心和能迅速转移注意而少惰性。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集中注意才能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让他们解决。任务既可以结合课程,也可以是纯训练性的,教师可根据要求自行设计问题。如,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或组织抢答题竞赛,以培养他们高度集中的注意能力。又如将不同学科、不同性质的问题交叉随机地呈现,以训练学生注意灵活转移的能力等等。学生很难对枯燥无味的简单任务保持长期稳定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为完成一定的目的任务服务的,因此注意的核心是讲求实效,而不是追求貌似注意的状态,因为这种状态不但无助于完成当前的任务,而且更严重的是会养成心猿意马、疲疲塌塌等不良注意习惯,它将极大地妨碍学习的效果。(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高度集中注意要消耗相当的体力和脑力。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必定使人疲惫不堪。怎样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积极地注意而又不疲劳呢y在一天的学习活动中,在一节课乃至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把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融在每一个认识活动中。如,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安排应有难有易,教学方式应稳中有变,使学生的注意有张有弛。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机联系,尽量杜绝造成注意涣散的机会,使学生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注意的转换简单地归结为让两种注意按着一定的程式轮番交替地出现。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艺术,它只有一般的规律可循,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仿效。在如何运用两种注意转换规律的问题上同样如此。

篇3:无意注意的更替教学

心理学将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无意注意是一种没有自觉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 操场上某班学生正在上体育课, 突然一架轰鸣的直升机低空飞过, 就会引起学生们不约而同的注视, 这就是无意注意。轰鸣的直升机是引起学生无意注意的刺激物, 是产生无意注意的原因。但是, 无意注意是有规律的。从心理学的有关理论,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我认为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来组织教学及训练是不可忽视的, 下面谈谈在这方面的认识。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一、客观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客观因素)

1. 刺激物的强度。

在日常生活中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响声、浓烈的异味都会引起无意注意。但是, 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 当我们坐在十分喧闹的教室中, 窗外天空一声雷响, 可能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而当我们坐在安静的教室里, 聚精会神听老师讲课时, 同样大小的雷声就会引起我们的注意。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可以利用刺激物的强度引起学生的注意。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 外界环境的干扰比较大。学生 (特别是年龄较小的) 对外界环境的干扰不能克制, 注意力可能被场外其他事物所吸引。例如, 集合时注意分散, 教师在前面讲, 个别学生讲话, 四处张望、搞小动作, 等等。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突然鸣笛, 用响亮的声音引起并集中学生的注意, 使无关的动作停止下来。这时, 教师应细致观察, 若学生都能注视自己, 然后宣布课的内容、任务、要求, 效果自然就会很好。教师在讲解动作要领、难点, 完成动作的关键, 指出学生完成动作中的缺点时, 应注意加强自己讲话的语气, 因为一贯的平平淡淡的语气, 不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2. 刺激物的新异性。

当周围环境中出现某种新异刺激物时, 人们很容易以各种方式去探寻刺激物。如新换了一位老师, 当这位老师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时, 同学们会不约而同地打量这位老师, 经过多次见面之后, 就不会再吸引大家的注意了。这个例子说明, 毫无新异性, 千篇一律, 多次重复的事物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在体育教学中应用引起无意注意刺激物的新异性特点的例子很多, 如在准备活动中一套动作结构比较简单的徒手操, 经过几次课, 学生已能熟练掌握以后, 久不变换, 便失去了新异性, 学生的注意就可能随之渐渐分散, 做操的效果就会受影响。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就需要创编新颖的动作或改变动作的难度。

在教学方法形式上要不断创新, 如在教授排球上手传球时, 如果仅仅通过讲解示范, 学生对于球触手的部位还是不能完全清楚, 这时可采用一张挂图, 图上球触手的部位涂上醒目的颜色, 便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对触球手的正确部位也就很清楚了。

但是, 新异的东西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 体育老师上课时穿的衣服要合身, 朴素大方, 不穿奇装异服, 否则学生的注意分散。

3. 刺激物的对比。

刺激物的对比可以引起注意, 课堂秩序不好时, 教师突然中断自己的讲话, 这讲与停的对比, 就会引起注意。在体育教学中, 同样可以利用刺激物的对比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中采用竞赛法可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例如, 复习巩固技巧鱼跃前滚翻时, 将学生分成两个组, 规定先完成的一组为胜。学生兴趣很浓, 积极性也高, 但往往只注意完成动作的速度而忽视动作的质量。遇到这种情况, 在比赛进行中, 教师突然宣布“停止比赛”, 比赛和停止比赛的对比, 马上引起学生注意, “为什么停止比赛”?这时教师指出大家在练习中只注意速度而忽视质量的问题, 使学生明确比赛的要求, 知道练习时不但要快, 还要符合技术规范。

在教学中用正确与错误动作的对比, 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双杠肩倒立, 学生容易犯握杠太远, 臀部提不起来的错误。在纠正这一错误时, 教师先做一次正确的示范, 紧接着做一次错误动作, 两次示范中, 一次能完成提臀, 一次则不能完成, 两者对比使学生注意并知道正确的握杠部位。

4. 刺激物的运动。

夏日的夜晚, 天空中一颗流星划过天空, 很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这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运动的刺激物比静止的刺激物更能引起注意。在体育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刺激物的运动组织教学。在篮球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突然起动短距离冲刺的能力, 可令学生 (分成两组) 站在端线外球柱的左右两边, 教师持球站立于篮下, 将球贴地向前滚出, 要求学生在球滚出瞬间立即起动, 看谁先追到球, 拾起后再运球上篮。这个练习, 由于球 (刺激物) 是运动的, 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并将注意力高度集中于篮球上, 练习的效果比较好, 学生不仅注意力集中, 而且积极性很高。

5. 刺激物的突然变化。

刺激物的突然变化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操场四周的空地上新种了一排小树, 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操场边立了新的单杠、双杠也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体育教学中练习方法、教具的突然变化等都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例如, 学生练习推掷铅球, 经多次练习后, 兴趣和积极性可能会下降。这时教师在投掷区内插上三面不同颜色的小旗, 表示优、良、及格三种成绩。这时学生就会注意三面小旗, 知道三种不同颜色的旗帜代表不同的意义, 练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高涨起来, 去争取优异的成绩;体操支撑跳跃———纵马分腿腾跃, 技术要求在第一腾空后手要撑在器械的远端。初学时, 教师将远端涂上鲜艳的颜色, 学生就会注意手要尽量远伸, 撑在有颜色的部位上, 尽量腾越器械。

二、人的需要和兴趣 (主观因素)

心理学中指出兴趣是无意注意的重要源泉。有兴趣的事物总是吸引着人的注意, 反之则不然。例如, 儿童对于童话故事有很大的兴趣, 当老师或家长给他们讲童话故事时, 他们总是听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从心理学角度说, 能引起兴趣的事物, 需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个条件, 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已经具有的知识有联系, 才能引起人的兴趣及注意。教师讲课的内容不深不浅, 结合实际, 富有感染力, 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内容深度与原有经验、知识、实际能力不能联系, 学生就不感兴趣。在体育教学中, 应注意到这一点。某一教材的安排必须从基本的、简单的开始, 然后才是复杂、高级的, 并要考虑对象的年龄、性别特征。例如, 小学生对于游戏性质的练习兴趣较大;高年级女同学喜欢表现和展示自己, 就应该多安排富于表现力的舞蹈、健美操、艺术体操等, 而男生喜欢竞争激烈, 具有挑战性的项目, 如球类、武术及各种比赛。

必须提供新知识 (包括尚未理解的某些内容) 。在内容上如果太浅显, 学生已知道, 不能获得新知识, 所以就会不感兴趣, 注意力难集中到你所讲的内容上来。在体育教学中教材安排要合理, 每次课即使内容相同, 技术上也要有新的要求。例如, 篮球投篮教学, 通过反复练习, 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投篮技术, 投篮有一定准确性以后, 如果老是安排一个人的投篮练习, 学生兴趣就会下降。这时就要安排有防守的投篮练习, 对于练习者来说, 就是提供了新知识和技术, 其中包括投篮前的假动作、投篮时机的掌握、怎样避开防守投篮, 等等, 使学生对练习产生兴趣, 提高练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还要根据运动技能形成的三个不同阶段, 合理安排不同的练习, 使学生对练习产生兴趣, 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术。

以上从引起无意注意的主客观原因入手, 浅谈一些在体育教学中怎样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无意注意以变化的环境和个人兴趣为转移。所以,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设法控制分散转移注意的因素, 又要尽量利用引起和保持注意的因素, 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 这些都是我们在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摘要:无意注意是一种由外界刺激物直接引起的, 既没有自觉的目的, 又不需要任何努力的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刺激物本身特点具有两重性:一是成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因素;二是可以造成学习上的分心。作者就在体育课中怎样通过掌握学生的无意注意来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体育教学,无意注意,规律

参考文献

[1]体育专业心理学.

[2]学校体育学.

篇4:无意注意的更替教学

【关键词】兴趣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英语教学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的发展,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一个与世界接轨的时代。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被我国教育部门全面的提上了日常教育的日程。随着高中英语课程的发展,对于外语学习有困难的中国学生来说,要想学好英语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对于教师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高中英语教学方式不断的发展进程中,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融入给高中英语的教学带来了一缕温暖的阳光。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控制好课堂的节奏和氛围,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多年工作经验,特此总结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作用:

1. 以兴趣为主导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对于学生来说,上课不能够百分之百的集中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究其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两部分组成,一个就是学生的主观上面无意集中课堂的内容,再一个因素就是由于课堂上面的教学内容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中生处在一个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的一个年纪,所以在英语的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个特点来进行教学方面的改进,引发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更好的投入到课堂的英语学习当中去。

例如在Canada---The True North一课的学习中,这篇课文主要是以一个去加拿大旅行的人来作为一个视角,介绍了加拿大的人文风景和风土人情。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可以给学生事先布置一个简单的作业,以Which country or plac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 most?为题,来进行一个世界各地旅行地的介绍,可以个人发表也可以以团队的形式来进行,去没去过都无妨,重点是要突出“我所向往之地”,要在国家的介绍中突出该国家的特色。教师也要以加拿大为目标地来进行准备,从而在课堂上面与学生一起分享。

每一个人都期望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特别是对于非常向往自由的高中生来说。教师在授课之前提出一个以旅行为主题的作业,能够使得学生飘忽的意识在无意当中找到一个兴趣点,能够很好的激发他们内心中的热情,有了热情之后就会百分之百的投入,那么对于课文的学习就会极有帮助。另外在准备的过程当中,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和写作水平。

2.利用独特的课程设计来深化有意注意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代的教学中显现出了很多缺点,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无法将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进一步的发展。这就直接阻碍了学生在英语方面的发展。那么怎样来将学生的有意注意更好的深化呢,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互换就是一个非常具有创意和成效颇大的方式。将学生带到课堂的中心位置上,强化有意注意,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成绩。

例如在Body language一课当中,教师就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来进行课堂知识的教学。具体将整个课程分成四个大部分,其中包括Warming-up,Act out,Reading,Homework.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可以一个人进行授课或是每个人负责一个部分。其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简单的意见,例如在Warming-up中学生可以找一些电影的片段来作为开始部分,卓别林的《城市之光》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Act out部分可以安排一些全部同学都能够参与的简单身体游戏环节,类似于用Body language来表现单词的含义等;Reading主要是阅读课文,形式可由学生自己来进行安排;最后Homework的部分就完全的交给学生自己来完成设计。

这种形式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程当中来,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的内容。另外还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组织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很大帮助。以学生对于课程的有意注意作为一个导入口,来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

3.结语

英语作为西方文明的主要载体蕴藏着无限的魅力,不仅是语言层面的美,还包括这门语言所传递的文化内容美。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能够很好的调整学生的学习状态,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将思维集中在课堂上面。实践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现阶段的发展当中在英语教学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要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应该不断的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开发,让其能够在高中英语的课堂上面发挥出更大的能量,让学生能够更加的喜欢英语课程的学习,同时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吴晓威,黄薇.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新建议[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10)

[2] 李东花,赵姣.教科书的内涵及相关概念的辨析[J]. 中国电力教育. 2012(02)

篇5:无意注意的更替教学

这是因为,有意注意必须付出巨大的紧张的意志努力,不能一直保持很久的时间。观察材料证明:5~7岁的儿童能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是15分钟左右,7~10岁是20分钟左右,10~12岁是25分钟左右,12岁以后是30分钟。在有意注意以后,就需要用无意注意来加以调节。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节奏地互相轮换。一般说来,小学儿童在每一节课中,在正常的条件下,平均每次能保持10~20分钟的有意注意(当然,这是随年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具体情况而不同的),这时可以进行比较困难的课业或讲解教材的主要部分。在紧张而努力的有意注意之后,教师就要运用直观教材、有趣味的语言或其他方法来引起儿童的无意注意。在无意注意以后,还可以再度引起有意注意。这样使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互相轮换,就可以使课业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并可以减少儿童的疲劳。

篇6:无意注意的更替教学

药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临床药学的桥梁学科, 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药理学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在药理学知识体系中, 存在大量难懂的基础理论, 教师讲述知识时, 学生易疲劳, 注意力不集中, 造成教学效率低下, 教学效果不理想。对此现象, 药理学教师应高度重视, 并寻求积极、有效的解决办法。笔者尝试把无意注意心理学规律应用到药理学教学中, 收效明显。现谈以下几点认识。

1 无意注意的定义、特点和原因

1.1 无意注意的定义[1]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如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等都是注意的表现,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 即在每一时刻心理活动总是选择性地指向一定对象, 而同时离开其余对象;集中性则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维持, 即注意停留在一定对象上, 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紧张度。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性以及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 可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2种。

所谓无意注意, 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 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某些刺激物的直接作用下, 不由自主地把感官朝向刺激物, 并试图了解这些刺激物。如病房里患者静静地躺着, 突然有人推门而入, 患者不由自主地注意这个人。

1.2 无意注意的特点

由于无意注意不需要意志努力, 因此, 具有不易疲劳的优点。药理学教师在课堂上若能巧妙地利用无意注意, 就能深深吸引学生, 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轻松愉快地接受教育, 从而解决学生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同时应注意的是:无意注意由于不需要意志努力, 所以具有注意稳定性差、注意易转移的缺点, 在课堂上应与有意注意配合, 灵活应用[2]。如教师发现学生无意注意发生转移时, 可反问学生“刚才, 老师讲到哪里了?”, 以引起学生有意注意, 达到回顾知识和集中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1.3 无意注意的原因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很多, 一方面包括刺激物本身的客观特征, 如刺激物的强度、新奇性等, 另一方面还包括人的主观特征, 如人的兴趣、情绪及精神状态等[3]。

2 无意注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改变刺激物的客观特征, 加深学生无意注意印象

2.1.1 给予相对强烈的刺激

教师讲课时, 必须保持教室安静, 因为在安静的环境中, 教师洪亮的声音就成为相对强烈的刺激, 特别是在讲解难点、重点时, 若提高音量, 就可以加深学生的无意注意印象。

2.1.2 给予突然变化的刺激

在讲授难点、重点时, 若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教师可以突然降低音量, 甚至停止讲课, 此时就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劝诫效果。

2.1.3 给予特别突出的刺激

教师书写板书时, 若能用不同色彩标示重点、难点内容, 就能加深学生的无意注意印象,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 大量静止的文字画面, 易引起学生注意疲劳。反之, 若能用色彩突出的Flash画面, 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1.4 给予不断变化的刺激

教师讲课时, 抑扬顿挫的语调、高低变化的声音、快慢不同的节奏、喜怒哀乐的表情等灵活多样的教学表现手法, 均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如讲授心绞痛的临床表现时, 教师可以演示发病症状, 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加深其对疾病的理解和记忆。

2.1.5 给予新奇的刺激

新奇的刺激, 可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从而引起无意注意。因此, 教师应对杂乱的章节及重点、难点内容进行归纳, 使其条理化、趣味化。每节课要有新内容, 每个内容要有新知识, 举例要新, 教法要新, 使学生的大脑皮层经常处于新奇的刺激之中, 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制作药理学PPT课件时, 经常更换新奇的背景、演示方法等。

2.2 改变学生的主观特征, 加深学生无意注意印象

2.2.1 培养学生兴趣

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就能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4]。因此, 课堂上应尽可能培养学生兴趣。一方面, 可通过典型病例, 如应用肾上腺素抢救过敏性休克患者, 使其起死回生等,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 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只有具备专业兴趣, 才能坚定学生的专业思想, 引起他们的无意注意, 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即时培养学生的一般兴趣, 那些与学生已有知识有联系的事物及能增进学生知识的事物, 易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因此, 教师应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衔接, 适当复习旧知识, 巧妙导入新知识。如讲授抗心衰药时, 可适当复习上一节高血压并发症知识, 巧妙引入心衰和抗心衰药的概念。只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才能引起其无意注意, 进而加深学生无意识印象。

2.2.2 关注学生的情绪、精神状态

药理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教师在课堂上应关注学生的听课情绪及精神状态。学生在心情愉快和精神饱满的状态下易引起无意注意;反之, 在精神疲惫、情绪抑郁、失眠等状态下, 不易引起无意注意[5], 当然, 听课质量也明显下降。因此, 教师要关心学生身心健康, 合理安排他们的生活和学习。营造轻松幽默、活泼健康的课堂氛围, 保证学生在听课时, 精神饱满, 情绪激昂, 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采用PBL教学法。此外, 教学内容难易适中、作业适量, 以减轻学生的身心负担;多鼓励、赏识学生, 批评时应注意批评的艺术性, 避免打击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 也要内练素质、外树形象, 让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敬、可信、可威;作为学校, 要创设舒适、宽松、安静的学习环境, 保证学生集中精力上好每一节课。

总之, 恰当应用无意注意心理学规律, 对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及解决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王宇中, 王国富, 韩啸, 等.医学心理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胡庆红, 江波.注意规律在医学基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0, 23 (1) :87~88.

[3]伍棠棣, 李伯黍, 吴福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3.

[4]乔蕾.注意规律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23 (5) :50~52.

篇7:无意注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无意注意 英语 教学

一、前言

在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无意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去进行教学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当前,一些不利于学生注意的因素,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授课教师不谙学习心理学的注意规律,不了解无意注意的作用。本文针对如何正确得运用无意注意规律,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二、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

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是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一个重要的问题。环境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教室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要场所,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地点。整洁、明亮的教室环境既有利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又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有时候过于精心的装饰教室,将教师装饰的琳琅满目、色彩缤纷,反而会分散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因此,为了避免引起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要尽可能为教育教学创造最佳的教室环境。教室的周围环境要安静,附近不要有建筑工地、操场、马路等噪音较多的地点;教室内的布置应当简洁,避免花哨的装饰;保持教室内宽敞明亮、干净整洁等。

其次,在教室内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就是利用环境作为刺激物,让学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学会英语。教师可在教室里开辟一个英语角、英语学习园地等,用于张贴英语名人名言、谚语、优秀习作、英语书法等。例如:“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learn.” 等名人名言,可以用彩色的纸写好并贴在墙上。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不经意间注意并学习这些名言。又如,经常的在学习园地张贴一些英语美文,公布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如学生作业、英语作文、读后感、学英语的心得体会等,在鼓励学生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三、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

单一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枯燥的学习情绪,分散学生的无意注意。而组织多种教学活动,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生的无意注意转移到课堂中来。

1.学生座位的安排。进行班级活动时有很多不同的作为安排方式。其中,最普遍的是让学生坐成规则的排和行。但是这是比较传统的方式,不易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3中作为安排方式,也是比较新型的方式为:圆形、马蹄形和按小组分开座。圆形和马蹄形的座位安排,教师一个人站在学生中央,师生关系更为平等、亲切,容易与学生进行眼神、手势和情感的交流。按小组分开座呢,教师可以在各小组间来回走动,解惑答疑。使教师更容易开展丰富的小组活动,与此同时,培养了学生们的交流合作能力。

2.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可以分为两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两人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做对话、对比听力笔记、交流探讨阅读训练中的问题。这种方式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助,极大的增加了每个学生的课堂输出时间。

小组活动一般是5人左右组成的小组。教师开展一些小组活动,例如:根据课文内容撰写故事、根据课文进行角色扮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演讲、讨论问题、排列文章顺序、写出文章大意等等。这种小组活动和两人活动一样,都极大的增加了单个学生的发言机会。此外,小组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采,能够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培养学生们自主、合作、交流的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活动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有的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这就需要教师随时的在班级中来回走动,观察指导学生们的活动情况。

3.教育技术及其他学习资源。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教育技术也随之变化。以前教室中只有黑板、粉笔,而现在,电脑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等在教室随处可见。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采用多媒体手段呈现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情景。如在学习“Unit 3 At the Zoo”时,教师就应该运用PPT播放不同动物的图片、动画,以及动物们的叫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牢牢地吸引了注意力,使学生真正找到了英语课的“乐趣”所在,从而,自然而然的学习英语。同时,使用PPT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字迹或者符号,标示出重点的单词、句子。或者将容易混淆的语法知识,通过不同的标注进行区别。例如:当给同学们讲到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的时,如下所示:

I do my homework everyday.

I did my homework yesterday.

将句子中重点单词用加粗或者加下划线、波浪线的形式标出,可以让学生们对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区别一目了然,清楚明了。

四、养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8:语文课上的无意注意

一.用精彩的导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上课伊始, 教师运用多媒体或用精彩的导语, 创造出一种与教学内容一致并能引诱学生进入情境的氛围,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投身于预定的教学, 正是运用了无意注意规律。设计的导语要富有启发性, 可以单枪直入, 也可以设问质疑, 因时、因地、因文、因人而异。成功的课堂导语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能让他们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师要善于因材施教, 因文定法, 在“活”字上做文章。要使学生在课上“活”起来, 投入他们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 教师必须善于倾听、捕捉、发现学生疑难、兴趣、感动的地方, 并把它们作为新的课堂教学资源, 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利用实物演示有着惊人的教学效果, 但语文课不同于理化生等自然学科。我们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材插图、挂图和自己的简笔画, 让栩栩如生的图形吸引学生, 激起他们智慧的火花。在教学《小石潭记》时, 我和学生一起根据课文在黑板上构作简笔画,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书画艺术的兴趣, 还指正了教材上旧插图的错误,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 教师的教学机智是非常重要的。适时地表扬、提问、抢答以及精彩的讲解、必要的讨论, 能集中注意力, 开启学生的心智, 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就充满活力和精彩。

三.用灵活的教学用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用语是由教学思想和方法跟教师的素质修养相连的。钱梦龙老师在讲《故乡》时的一段教学用语是这样的:

钱老师:同学们在回答预习问题的时候, 尽可能不要看书。如果实在忘了, 怎么办呢? (当有学生小声地说“偷看一下”时)

钱老师:偷看一下?说得好啊! (学生大笑) 别笑, 偷看也是一种能力呀! (学生大笑)

于是, 学生很快地在书上一眼扫过, 马上找到了自己所要找的那个词、那个句子。

真是“随机应变信如神”!钱老师看似很平常的几句话, 却警策有力显示出了他的教学机智。他张弛有度、语言诙谐、双边活动默契, 整个过程像演奏乐章一样和谐地发展, 学生在无意注意中感受了老师如沐春风般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注意学习名家, 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认真搜集相关的故事、佳句、成语、典故、诗词等, 精心构思设计课堂用语, 讲解力求生动、形象、深刻。胸中有书, 目中有人。我运用启发式适时点拨发问, 让学生积极参与互动, 由于心灵相通配合默契, 教学效果越来越令人满意。

四.用各种非语言符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语文课程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学信息仅靠语言传递还是远远不够的。有研究表明, 人类在交际过程中言语传递的信息只占交往信息总量的35%, 非语言符号的信息传达量则高达65%。因此, 教师要善于用体态、动作、实物 (含多媒体) 等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例如记忆词义, 靠死记硬背, 学生往往会生厌恶情绪。如果让学生在所见、所闻、所感下豁然开朗, 学起来既轻松又记得牢。如解释“向隅而泣”, 教师作关门、面对墙角抹眼泪状, 学生就能明白“隅”的含义。

篇9:浅谈无意注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介绍了在技校数学教学中,通过语言环境、问题情境、直观教学、审美情感的培养等四个无意注意方面的引导,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意注意。

[关键词]无意注意;引导;有意注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8-0148-02

一、前 言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被动地自然而然地发生的注意,不需要作意志上努力的注意。技校学生活泼好动,其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尚不稳定,兴趣容易转移,自控意识不强,“无意注意”占优势,行动易受感情的支配。因此,在一堂课中,很难长时间地保持有意注意。为此,加强对学生无意注意的科学引导,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有利因素。经过教学探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从如下四个方面加强对学生无意注意的引导。

二、无意注意的引导

1.创设语言环境,强化无意注意。

首先,要创设有利于教学的课堂气氛,教师情绪饱满,上课声调的有意变化,说话语调的抑扬顿挫,以及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深入浅出的语言,都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如在吵闹的教室里上课,教师即使用很大的嗓门讲课,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如果教师变换声调,调整语速,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师平时用中等声调讲课,有时忽然把讲课的声调提高起来,或利用强度效果的相对性,突然把讲课的声调降下去,同样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因此,在吵闹的教室里上课,教师突然把课停下来,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比继续上课的效果要好。

如“二次根式”化简的教学,为了有效防止学生解题时犯

这类错误,教师会要求学生解题时用绝对值来过渡。因此运用下列语言,即 并告诉学生,“要化简 先让a

从‘屋子(根号 )里走到‘院子(| |)里,体质健壮的(a

≥0)直接,体质虚弱的(a<0 )必须戴上一条‘围巾(负号‘-)以防感冒。”学生就能在风趣幽默的语言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内涵。

2.创设问题情境,保持学生长时间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是教学思维的动力,且是思维的方向;数学思维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数学课堂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创设情境,在学生已知的背景上引出新的内容,课堂讲述的东西既被学生有所了解,又不甚了解,从而造成学生“心求通而未能得、口欲言而不能说”的情势,从而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的无意注意。合适的数学问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问题要有方向性。这是指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使学生的思维趋向于教学目标。

(2)问题的难度要适中。这是指问题不宜太难和太易,难易之间要有一定的坡度。

(3)问题要有启发性。有的教师往往把启发式误认为提问式,认为问题提得越多越好,其实,问题并不在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否是关键性的问题,是否能够触及问题的本质,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如在进行“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时,传统处理方法是给出定理,画好图形,把课本上证明讲解一遍。我们可以作如下设计:

第一步,提供问题。在水平的地面上竖起一根电线杆,现在请大家想一个办法,检查一下电线杆是否与地面垂直?

第二步,设计解决方案。学生将电线杆抽象为一直线,地面抽象为一平面,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方案如下:用一块三角板,让一条直角边贴紧电线杆,直角顶点靠地,旋转一周,如果靠地的一边始终在地面上,则可以判定电线杆和地面垂直,否则电线杆与地面不垂直。

第三步,问题的发展。教师在肯定方案正确性和可行性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是否有比这个方案更简便易行的方案呢?如果有一个人没有让三角板旋转一周,而只是检查了两个位置且都和地面贴得好,他就断定电线杆和地面垂直,你们认为正确吗?

第四步,问题的深化。教师要求揭示此问题的实质,并用数学语言加以表述: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相交,且和平面内过交点的两直线都垂直,它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

第五步,设计新问题的解决方案。教师首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三角板和铅笔做模型作验证,发现确是垂直的,然后师生共同研究制定理论上的证明方案。

第六步,回到最初问题,给出合理的解答。

3.利用直观教具,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学生对此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教学时,正确、合理的使用直观教具,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如各种图片、挂图、小黑板、模型、实物等。或运用现代教具如幻灯、电视VCD、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因特教学网等教学手段。如在投影仪上生动地演示图像的移动,坐标的变换、平面截割锥面生成圆锥曲线,圆柱体、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等等,这些均可引起学生的探求心理,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如在讲“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我们可以通过几组不同长度的三条铁丝,通过学生自己动手,问哪几组铁丝可以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条铁丝之间有何关系?从而引导出上述性质。

如在讲“椭圆的标准方程 的性质”时,我们可以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Flash动画分别演示当2a>2c、2a=2c和2a<2c时动点的轨迹,很轻松就可将“只有当2a>2c时,得到的点的轨迹才是椭圆”这个用语言很难描述清楚的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演示过程中理解、记住了。

4.利用变式训练以及数学审美情感的教育和培养,实现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

所谓变式训练,可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它既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又能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一方面,在教学中,单单依靠无意注意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偶然的、不成系统的;另一方面,有些知识对学生来说,并不都是直接感兴趣的,但这些知识又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如公式、定理等。这些知识的学习,没有有意注意的参与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运用变式训练,使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不过于集中,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在教学方法上,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这样能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甚至唤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的注意。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情感活动,如果能在数学学习中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化。这可以从数学审美情感的教育和培养着手。因为审美追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人们爱好一切美的东西,美的东西会给人一种愉悦的心理,从而产生欣赏它、热爱它的情感,数学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向学生揭示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情感。有人可能会说,数学不过是1、2、3、4、5……这些数字翻来覆去;不过是一些枯燥的证明、推理;不过是一些单调的公式、定理;何美之有。这是学生对数学产生冷漠、疏远甚至畏惧的原因之一。其实数学是非常美的,数学具有简洁美:数学不愿意把一亿写成100000000而记为108;更不愿意把亿分之一写成1/1000000000而乐于写成10-8;并且在运算上、表述上总是追求简洁。数学具有对称美:尤其在几何中,对称美处处可见。数学具有抽象美、奇异美:研究了数千年的亦被认为是非常漂亮的圆锥曲线竟被一个简单的二次方程式包揽无遗:Ax2+Bxy+Cy2+Dx+Ey+F=0;有人认为1729这个号码真让人扫兴,但数学家却说,这个号码太令人高兴了,它是第一个能用两种不同方式表示为两数立方和的自然数,1729=103+93,1729=123+13。数学是美的,只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让学生经常看到、感受到数学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促使他们去追求数学中的内在规律,激发学习热情。

三、结束语

上一篇:怎样培养销售人员为客户熟练介绍产品下一篇:国防目标按范围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