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022-09-11

在一次《观舞记》的竞教课上,执教者开始便设计出许多问题,分组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卡拉玛姐妹“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了观众,也忘了自己?为什么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体会到印度的优美的文化艺术……”最后硬要将这些精心设计问题九九归一,课堂教学的效果当然不如人意。执教者的想法无可厚非,设计的问题也无大错,他总希望学生得出“圆满”的答案,把课堂教学做得天衣无缝,结果不是整个课堂讨论鸦雀无声,就是师生“为赋新辞强说愁”,弄得教师与学生十分的尴尬。碰到这样的问题,执教者总喜欢把问题归给学生,实际上这种课堂教学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应付”状态,与新课标提出的目标与要求相去甚远。

新课程标准呼唤新的课堂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在实践中不断领会,而不是东施效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而不是墨守成规。那么新课堂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一方面需要教师创造性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新的教法与教学结构,而不是生硬的、机械的模仿,把课堂教学公式化,生搬硬套的要达到教师心中的“圆满”,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是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教师亲切的教态、爱抚的目光和鼓励的言语,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融洽的合作气氛,使学生形成和保持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心态。二是要把成功带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和不同的收获,既提出共同要求,也提出个别要求。另一方面要善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求异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与素养,引导学生能用创新的规律和方法,激发需要的火花,不断激起认知内驱力。不仅要在课的开始创设情境,揭示矛盾,引发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究兴趣,而且还应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常地处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矛盾之中,不断从内心迸发出需要的火花,始终保持一种紧张的、富有创造性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

2语文课堂教学应强调学生的“读”

读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在整体感知,而不是教师与学生纯理性的、机械的分析。看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示范课《三打白骨精》,他对词语的教学就是独辟蹊径,教学中,他先把本课中的一类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这对学生来说很轻松,相信很多老师也用过这样的检查学习的方法。不同的是,接下来老师又提出要求,“写下你认为课文中最重要的词语”,学生写完后,教师指明回答并让学生说出“写这个词的理由”。有的写“崇山峻岭”,理由是“峻”容易写错,薛老师随机点拨,为什么不写成“山清水秀”,生答“有句话叫做———山高必有怪”;有的写“金箍棒”,理由是“箍”字难写,孙悟空打妖怪一直用这个;有的写“造化”,理由是记忆深刻,老师顺势追问“造化”的意思……薛老师设计的这个环节,就是在原来教学基础上的一个创新,形式新颖了,学生思维放开了,通过朗读、精读、诵读、默读、研读等方式,把作品“读通、读透”,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旨、品味语言、体会表达的能力,从而培养语感。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实际上反映了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文发展为本位的课程观。试想,没有情感与形象?语文还象语文吗?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人生、体会感情、进行创新,这样的语文课堂才充满活力与创新。

3语文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质疑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人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过程的流畅,而忽略鼓励学生的质疑,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又不去肯定学生有思考价值或创意的问题,总喜欢按部就班,机械与生硬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心中的“圆满”而沾沾自喜,实际上背道而驰,南辕北辙。一位老师在上《乐羊子妻》一文时,一学生问:乐羊子是不是有点怕老婆,事事无主见啊?引得满堂哄笑。这个疑问与课文的思想内容关系不大,作为教师绝不要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更不要批评、斥责,可告诉学生此问题可以留到课后去探讨。而当学生提出紧扣教材重点、难点的问题或学生提出老师所要诱导的问题时,应及时加以表扬。而那些能提出问题难倒老师的学生,则更应加以鼓励并作适当的评价。而且不要认为自己解不了疑而感到尴尬或认为学生提一些离奇古怪的问题而对学生进行嘲讽、责骂。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的自尊,而且还挫伤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地要求学生。“尊重学生的质疑,对学生来说,是潜能的激荡,个性彰显与主体的弘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说,是经验的共享、心灵的碰撞、世界的融合与心灵的对话。这样,学生质疑后,才能在思维中大胆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其实,学生的突然发问和插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或许是对教师的讲授不满意,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这得靠我们教师认真分析、冷静思考、因势利导加以点拨。因此,学生的突然发问或插话,正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往往闪耀着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尊重他们并因势利导,是一个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好机会。

4课堂拓展应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最高宗旨与核心理念。拓展延伸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尊重学生学习的需要,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该鼓励学生有个性的反应。对文本中特别喜欢的部分做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然后由学生自己根据学习需要去查找资料,进行想象与创新。而不是教师出题目,硬要把学生往那方向“扳”。正如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所以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要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学习需要。

上一篇:道路桥梁施工裂缝原因分析下一篇:江家店地区高频层序划分方法与对比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