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藏汉双语教学法

2024-05-03

浅谈藏汉双语教学法(共11篇)

篇1:浅谈藏汉双语教学法

浅谈藏汉双语教学法

多年以来,在藏汉双语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教学和操作程序,似乎已无可面对新的猛烈冲击。这一切都要求双语教师转变固有的教育教学思维模式。对当代民族教育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新思考,拿出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应对方案来。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的同时,对于人才的培养也从“知识结构型”逐渐向能力技术型转变。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作为一个多民族学生的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通常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授课,使学生感到教师语言并不陌生。这样师生感情才能沟通,学生才能倾听教师的讲解,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通过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而是用一种学生不十分熟悉的外来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像我们这样的民族学校既有来自城镇机关对汉语言比较熟悉的学生,又有来自农牧区乡对汉语言比较陌生的学生给他们授课。要谈教学质量,那么首先应做的就是用双语教学来上课。

有的教师认为采用双语教学法浪费时间,对完成教学任务有影响。然而面对来自农牧区学生,如果用一种陌生语言进行教学,该班大多数学生棍本就不能做到听、说、读写能力的消化,反而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就不可能出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教学质量。双语教学法就是解决怎样使学生听懂教师语言的问题,其它教学法是学生能听懂教师语言的基础上解决教师怎么教和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所以没有藏汉双语教学就不能很好地运用其它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藏汉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民族教育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必要受到教育环境变化的影响。否则将更加落后,不能反映时代要求。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民族教育从无到有。已经完成它的初级使命,如何提高教育效果。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使民族教育摆脱长期以来国家投入,教师费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唯有知难而进,才有可能实现一定的突破。最终获得民族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2.藏汉双语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

藏汉双语教学法是根据班上学生了解或熟悉语言种类不同的情 况。面向全体学生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 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法,教师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教 学活动中最起码的手段,可以说没有语就没有法进行课堂教学。如: 聋哑学校的教学活动不也是通过手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完成的吗?可见语言在教学中是极其重要。如果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用双语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使学生误解为教师在歧视他们。所以藏汉双语在教学中起了很好的作用。

篇2:浅谈藏汉双语教学法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就藏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藏汉双语;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117-01

1.藏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藏汉双语教学过程中,以三类教学模式为主进行:一种是以“藏语授课为主,加授汉语”的双语教学模式,也就是说除汉语文课以外,其他课程皆以藏语授课;另一种是以“汉语授课为主,加授藏语”的双语教学模式,除藏语文课程以外,其他课程皆以汉语授课;第三种教学模式为部分课程以汉语开设,部分课程以藏语开设。据调查显示,藏族小学阶段主要以母语授课为主;初中阶段教学用语趋向多样化,部分地区以藏语授课为主,部分地区以汉语授课为主;到高中阶段时,教学用语基本以汉语教学为主,趋于一致。

在藏汉双语教学过程中发现,即使双语教学是以不同的学习阶段进行实施的,但由于诸多因素导致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一,由于藏族传统文化对藏民族个体的身心影响,导致他们对藏汉双语教学的认识不统一。长期居住于城镇的藏族学生和家长认为汉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他们愿意接受汉语言文化。而针对于长期居住于牧区的少数藏族群众而言,他们担心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认为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优于其他民族的文字,担心汉语发展的趋势会“同化”本民族,而排斥汉语言的学习。其二,教材方面的问题。由于统编教材内容大多脱离藏族学生的实际生活,尤其是针对初次接触汉语的藏族小学生,尚无符合他们生活实际的汉语文教学教材。学前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但是受藏族儿童长期居住环境以及经济条件的制约,藏族儿童未能得到正规的学前教育,致使汉语言知识空白,对后期教育带来诸多不便,如抵触汉语言教学等。其三,由于藏民族的传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以藏语言对汉语进行编码才能得到理解的现象,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意识的将汉语文字通过藏语读出,原因是他们对本民族语言的认同,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达到更有效的理解、记忆和掌握。

目前就藏汉双语教学的现状来看,缺乏从学生认知角度进行有效的教学,为了向双语教学提供实践参考,本文从藏、汉语的语音加工和汉字的识别过程进行探讨,从而有效渗透汉语教学的力度。

2.藏汉双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2.1 注重藏汉双语教学,正确处理其他教法。藏汉双语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班上学生了解或熟悉语言的种类不同情况,为面向全体学生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教师的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是教学活动中最起码的手段。可见语言在教学活动中是极其的重要的。我同时还认为,教师能根据班上学生了解和熟悉语言种类不同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尤其重要。如给聋哑学校的学生上课,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用手语进行教学。如果对这样的学生,也用标准的普通话授课,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反而会使学生误解为教师在歧视他们。教师讲课时语言固然应通俗形象,明白透彻。但我们同时还认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授课,使学生感到教师的语言并不陌生。这样师生的情感才能沟通,学生才能倾听教师的讲解,教师才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如果不通过学生熟悉的语言进行教学,而是用某一种学生并不十分熟悉的外来语言进行教学,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掌握诸如概念或运算法则等基础知识。

2.2 采用灵活的课堂组织方式增强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双语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双语教学的两个方面特点?D?D语言性和科学性,而汉藏双语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在汉藏双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于课堂组织方式上有所创新。具体来讲,就是教师应该以增强师生互动环节为原则,广开思路,创造性地采用综合性课题讨论、即兴演讲、分角色游戏模拟等,而且,在网络多媒体技术快速发展普及的背景之下,教师更是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和快捷性,通过课堂播放视频、影像、音乐等,丰富拓展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接受程度的目的。

还有就是教师可以考虑多采用情景教学法,以便提升课堂内容的生动性和实用性。事实证明,情景教学法的课堂教学内容一般是以经典话题为主线展开,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这样一来就可以增强语言运用的能力,也可以增强课堂的互动环节,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大大提高。

2.3 实施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这种汉藏双语教学课程的分阶段设置方,式是指对汉藏双语课程的具体开设从初级课程延续到中高级课程的系统性构想和实施过程,应该说,这也是一个教学模式上的一种创新。事实证明,这种高度重视衔接性和连贯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对于双语教学课程的有效开展和学生的接受程度确实有着积极的影响效果,因为这种分阶段的课程设置,可以方便教师客观上采用团队教学法,充分发挥每一个汉藏双语教学教师的个人专长,对汉藏双语教学的阶段教学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把握,使得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讲,则是既可以有汉语的专业知识学习,又在此一项的基础上进行汉藏双语学习。所以说,用这种汉藏双语教学的分阶段课程设置方式的灵活多样的形式,能够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贯穿于汉藏双语教学活动实践的各个环节,切实保障汉藏双语教学的实际教学质量。

藏族学生在汉语学习过程中,其识别语言的能力不仅受汉字特点的影响,还受学习者自身实际语言状况的影响。在双语教学中,学生学习汉语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语言,藏族学生的生源不同造成不同的语言状况,影响汉语识别的过程。一类是来自纯藏族地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以藏语为主、汉语为辅,导致他们在汉字识别过程中,将汉语对译转换为藏语完成理解过程;另一类学生来自藏族和汉族杂居地区,从小熟练运用汉语和藏语,在汉字识别过程中,很少有学生进行对译转换,所以,对文字的识别最好,能更好的掌握汉语言文化。

参考文献:

[1] 索南嘉.青海藏汉双语教学调研报告[J].青海民族研究.2004,4(15)

[2] 林秀艳.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

篇3:藏汉双语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匮乏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直接因素, 对于语言的学习, 不仅需要学生多练习, 还需要有个资深的教师进行指导和点拨, 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少走弯路, 高效地学习双语。在藏汉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资源匮乏, 而且教师的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个问题, 首先要安排充足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 同时, 还要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 让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点和教学思想, 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的时候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 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吸引力、高品质的双语课堂。

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 跟不上教学的步伐

在每一个科目的教学中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很快就接受了新知识, 有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迟迟不能理解, 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的环境不同, 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差异。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还按照原来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话, 那么后边的学生就很难跟上教学,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就会丧失信心, 然后失去了对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藏汉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学习差异是很大的一个教学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 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这样可以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在进步。同时, 教师还要端正教学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让学生都带着对双语的信心和热情进行学习, 教师还可以组织互帮互助的活动, 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 这样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 有助于整体的提高。

每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 遇到问题并不可怕, 只要教师认真分析、解决问题就行了, 问题的解决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机会。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问题, 不要怕问题带来的后果, 只要勇敢地面对、细心地分析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4:藏汉双语教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匮乏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直接因素,对于语言的学习,不仅需要学生多练习,还需要有个资深的教师进行指导和点拨,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少走弯路,高效地学习双语。在藏汉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资源匮乏,而且教师的水平有待提高。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安排充足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同时,还要定期地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让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点和教学思想,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的时候不断地改善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吸引力、高品质的双语课堂。

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跟不上教学的步伐

在每一个科目的教学中都会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生很快就接受了新知识,有的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迟迟不能理解,这是因为每个学生的能力和生活的环境不同,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差异。如果在这个时候教师还按照原来的教学进度进行教学的话,那么后边的学生就很难跟上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就会丧失信心,然后失去了对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在藏汉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差异是很大的一个教学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这样可以帮助每一个学生都在进步。同时,教师还要端正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都带着对双语的信心和热情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组织互帮互助的活动,让学习好的学生带动学困生进行学习,这样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整体的提高。

每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问题,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教师认真分析、解决问题就行了,问题的解决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机会。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问题,不要怕问题带来的后果,只要勇敢地面对、细心地分析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郭燕花.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05).

篇5:藏汉双语培训方案

开展藏汉“双语”学习培训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老师的“双语”水平,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易于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易于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学校的最大力量。

二、组织机构

组 长:顿珠次仁 党支部书记 校长 副组长:索朗次旦 副校长 索朗次仁 副校长

三、培训安排

(一)培训内容。以藏语基础知识“30”个字母为培训主要内容,突出日常藏语会话教学,同时了解藏族风俗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训形式。开设藏语初级班和汉语班,以集中学习教育和自学相结合,利用每周星期二第三节进行学习。

1、藏语初级班

培训人员:全体汉族老师 授 课 人:藏文教研组另行安排

培训目的:使不懂藏语的汉族老师能够掌握基本的日常用语,增强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易于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2、汉语应用文班 培训人员:全体教师

授 课 人:汉语教研组另行安排

培训目的:使汉语基础相对较差的藏族老师能够掌握汉文的应用文,提高全体教师的公文知识,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强化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三)培训时间。

2014年5月20日至2014年8月20日

四、培训具体工作

(一)开设业余学习班。学校利用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三节课,进行讲解藏语基础知识和汉语应用文讲解,培训必须要双向负责,互相学习,提高汉藏老师的藏语和汉语表达能力及书写能力。

(二)结对帮学。准确掌握每名教师的“双语”水平,按照熟练、一般、较差等水平,建立结对帮扶册。汉藏教师

之间结成一对一帮学对子,双向负责,互相学习;多对一帮扶学习,提高汉族老师的藏语表达能力和藏族老师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

(三)营造双语学习氛围。利用校广播、宣传橱窗、板报等,在校园内广泛宣传;展板,名人书画、公示栏等校园布置双语化,营造浓厚的双语学习氛围。

(四)个人自学。老师到图书室借阅双语图书,读好书,多读书,利用课余时间更大限度地提高阅读量,并做好读书笔记;藏族教师除了讲授藏语课程,其它课程讲授培养运用汉语课堂教学的习惯,并不断提高汉语口语教学能力。

五、建立奖惩机制

在双语学习中进步大的,优秀的老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获奖的荣誉作为评选优秀教师和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条件。在学习中不积极、不认真的老师对其诫勉谈话。

南木林县第二中学

篇6:藏汉双语学习总结

强巴林寺率先在昌都地区寺庙中开办僧人汉语培训班,安排6名有一定教学经验、精通藏汉双语的管委会干部担任老师,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藏汉干部“一帮一、一帮多”相互学习。

强巴林寺只是一个缩影。20以来,昌都地区把开展好藏汉双语学习作为一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和创新藏汉双语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藏汉双语学习蔚然成风。

昌都各级党组织从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对干部职工藏汉双语掌握程度进行摸底调研、登记造册。针对摸底情况,坚持分类施教,按照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方案,突出日常会话实用教学,做到教会不懂者、提升基本流利者、巩固流利者。

为保障师资力量,各县各单位从党校、中小学校选择一批教学能手作为机关双语辅导老师,确保每班次至少两名辅导老师对机关干部进行培训。为保障学习教材,地区编译局编印具有昌都地方特色的藏汉双语学习手册。各县围绕当地日常交际用词、用语,制作上手快、易学习的藏汉双语学习资料。各级党校和中小学校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将干部职工集中起来培训,组织广大干部进行学习。各县各单位提出无事必学习、有事必请假、每天必考勤、每业必完成、每学必巩固,层层落实责任,做到“不漏学、不落学、不欠学”。

篇7:新课改理念下的藏汉双语教学初探

新课改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改变过去填鸭式的教学。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立足实际, 藏汉双语并举, 充分发挥藏汉双语的优越性, 因材施教。

一、教材的建设影响双语教学质量

新课改在课程目标方面, 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但是, 目前双语教材建设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翻译出现了名词不统一的问题, 有的术语的使用因不同人、不同地方、不同文献而不一致。另外, 编者和译者各自为据, 教材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具体教学中, 要处理好名词术语的科学性、系统性与通俗性之间的关系。有些藏族学生对汉文理解能力不强, 出现部分学生因难以理解汉文内容, 而造成无法解题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要合理运用双语教学, 对语义进行适当的注解, 并分析其句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双语的优越性, 藏汉双语优势互补, 有助于名词术语的统一。

二、新课改提倡探究式学习

新课改要求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所处的社会联系紧密, 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总是牵着学生鼻子走, 而现在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集体参与, 给予每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极少发言的学生, 应多给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 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学习中。通过探究, 使学生获得的结论更准确。

三、运用汉文教辅,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藏文出版的课外读物、教学辅导书、学习资料等几乎是凤毛麟角, 而汉文版的各类教学辅导书、课外读物、学生资料可谓数不胜数。低年级藏族学生大多看不懂专业性很强的汉文版书籍, 仅凭课堂上教师所讲的知识和几本教科书上的知识, 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解决不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使学生适应不了时代的发展,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汉语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查阅资料, 阅读课外书籍, 丰富学生的知识, 开阔眼界, 拓展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篇8:浅谈藏汉双语教学法

【关键词】藏汉双语   学科成绩  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12-01

一、概述

据青海省统计局2011年发布的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562.6万,其中藏族137.5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4. 4%。我省藏区民族中学共105所,其中用藏汉双语授课的学校66所,占全省双语中小学校数的63%。青海藏区教育,说到底是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教育。

青海省藏区藏汉双语学校主要实行两种教学模式,第一模式为以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为主,单科加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第二模式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为主,单科加授本民族语言文字。

玉树市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最东部,境内平均海拔4493.4米,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农牧结合的县级市。2013年全市总人口为10万人,其中藏族占93%。玉树市是玉树州政治经济文化的,2013年玉树市有中专2所,民族初级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幼儿园等64所。

二、问题的提出

实行藏汉双语教学的学校,民族语文和汉语文同等重要。在青海藏区,本着“双加强、双改革、双提高”的原则,实施第一类模式的学校,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实施第二类模式的学校,加强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教学,努力做到双语教育“并存、并举、并重”。在民族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力争达到学前能会话、小学能交流、初中能听课、高中双语兼通的教学目标。但是,在藏区中小学,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模式,都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两种文化的冲突问题,不同的学生个体由于各自所处的社区、家庭等环境不同,所以对本民族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可程度和对待态度不尽相同。藏汉双语教育过程中,由于双语言和双文化的介入,使得原本的一语教育、一元文化的局面被打破了,两种语言并行于教育系统中,双文化教育贯穿于整个双语教学。由此,两种语言和文化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冲突。在冲突中两种文化并非处于完全同等的地位,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共同存在。那么在不同教学模式的实行过程中,两种语言水平对学科成绩的影响程度如何?目前藏区双语学校采用的不同教学模式是否科学,有没有理论支撑?是我们值得关注的问题。

三、调查取样

本文对玉树市三所民族初级中学八年级共38个班级1473名学生的班级各科平均成绩进行了调查研究。 为便于统计,样本的抽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以下为抽样细则:①样本容量:样本来自玉树市38个八年级班级统一时间进行考试的藏语文、汉语文、数学、历史四个科目成绩。②样本特征描述:所抽取样本为八年级初中生,上述四个科目已经从七年级开始学习了一年半时间。③成绩取样:选取样本为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

四、相关性分析

衡量事物之间或称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强弱,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这个过程就是相关分析。它是研究变量间密切程度的一种常用统计方法。根据变量之间的不同情况,它分为三类:

(1)线性相关分析。研究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程度。相关系数是描述这种线性关系程度和方向的统计量,用r来描述。

(2)偏相关分析。当两个变量同时与第三个变量相关时,将第三个变量的影响剔除, 只分析另外两个变量之间相关程度的过程 。

(3)距离相关分析。是对观测量之间或变量之间相似或不相似程度的一种测量。它用于同一变量内部各个取值间,以考察其相互接近程度;也可用于变量间,以考察预测值对实际值的拟合优度。

相关系数显著性差异的统计意义。由于抽样误差的存在,样本中两个变量问相关系数不为0,不能说明总体中这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不是0,因此必须经过检验。检验的零假设是总体中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SPSS的相关分析过程给出了该假设成立的概率,公式如下:t=■(r是相关系数,n 是样本观测量数,n-2 是自由度),当相关系数检验的t统计量的显著性概率P< 0.05时,说明两个变量间相关性显著,通常在概率值上方用“?鄢” 表示;当p< 0.01时,说明两个变量间相关性非常显著,通常在概率值上方用“?鄢?鄢”表示; 当p> 0.05 时,说明两个变量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只显示概率值。

通过人工来计算这些复杂的运算比较麻烦,但利用计算机软件来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却轻而易举,我们可以使用目前比较常用的SPSS 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上面介绍的三类相关分析的功能集中于SPSS 软件中“分析”菜单下的“相关分析”子菜单中。

基于SPSS统计软件对各科成绩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果如下:

?鄢?鄢.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1.汉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和历史成绩的显著性概率小于0.01,而且有显著相关标识;

2.藏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和历史成绩的显著性概率大于0.01,而且无显著相关标识;

3.藏语文成绩与汉语文成绩不显著相关。

五、结论和探讨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玉树市三所民族初级中学实施的是藏汉双语教学的二类模式,既数学、历史等课程是采用汉语授课,因为汉语文成绩与数学成绩和历史成绩显著相关;

2.在实施二类模式教学的学校,学生课程成绩(除藏语文外)与汉语文水平有显著相关性,加强汉语文教学是提高其它学科成绩的有效途径;

3.在实施二类模式教学的学校,藏语文成绩与其它课程成绩之间不显著相关,但相关系数并非为0,说明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影响所有学科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荣,尚玛.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发展现状与展望[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第4期.

[2]王天成.《民族院校藏汉双语数学教育发展问题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6期.

[3]万明钢等.双语教学模式与藏族学生智力、学习成绩关系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年,第五期.

[4]才果.对青海藏族师范生教学语言兴趣的调查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01年,第三期.

篇9:浅谈藏汉双语教学法

一、藏区中专学校藏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中提出: “科学稳妥推行双语教育……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基础薄弱地区, 以民汉双语兼通为基本目标。”,可见,若要达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与建设,不仅需要德才兼备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更需要的是既能熟练运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又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新型人才。藏汉双语教育不仅能满足国家的政治发展要求和藏区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还能进一步推动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并促进藏族儿童和青少年对汉语言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与此同时,藏汉双语教育既是藏区民众走向不断发展、繁荣道路的重要条件,也是保护与传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必要选择[1]。

二、藏区中专学校藏汉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藏汉双语教学发展不平衡

藏汉双语教学一般分为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以藏语文为主, 汉语文为辅的双语教育模式;第二种模式,是以汉语文为主,以藏语文为辅的双语教育模式。原本是为了因地制宜而设的两种藏汉双语教学模式,以适应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教育现状,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达到均衡发展,导致学生知识残缺。同时,双语教育还在文理科方面发生了不平衡现象,理科教育明显劣于文科教育,中等双语教学低于高等教育的双语教学,以上几点现状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藏汉双语教学的发展。

(二)藏汉双语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恶劣的气候条件,艰苦的生活环境,相对较低的工资待遇,单调而又无趣的生活状况,都是导致双语教师队伍流动性大,流失严重,数量不足的根本原因。部分地区甚至因为聘请不到双语教师而压缩课时,减少相关课程。藏汉双语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偏低,绝大多数是中专毕业; 教师专业结构方面也相对单一,藏汉双语专业素质不高[2]。

(三)藏汉双语教学存在城乡差异

这种差异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在教学政策方面,处于农牧区的偏远学校的教师在了解、认同双语教育政策方面存在不足;其次,在课外读物和学习资料方面,城乡学生的拥有量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在学生双语应用水平方面,农村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城市学生相比存在显著差异。

三、解决藏区中专学校藏汉双语教学问题的策略分析

(一)从基础教育抓起

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一般教育规律来看,中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延续,是以良好的基础教育为根基的。没有良好的基础教育就谈不上良好的中等教育。因此,提高藏区中专学校双语教育的质量, 就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双语教育,并在课程体系建设、教材选择、 师资团队建设等方面做好落实工作[3]。

(二)大力培养藏汉双语教育师资人才

提高藏汉双语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藏汉双语师资力量匮乏,双语教师学历低、专业单一,为了培养高素质双语教师,应扩大招收高素质人才,提高藏区教学质量。在教师待遇方面,国家应当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基于财政补助,引导汉族师范毕业生前往西藏任教[4]。

(三)加强汉语文教育的多样性

藏汉双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藏汉双语兼备的双优人才,单单强调汉语或藏语都是不准确的。实现藏汉双语教育的培养,首先可通过加大对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促使他们改变教育理念,改善教学放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在藏汉两语方面的平衡发展。其次, 教育部门和学校可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让学生在感受民族文化的同时,学会汉语的使用,以此激发学生对双语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应做到教育的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将来的发展铺就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开拓更多的方向,为藏区的建设储备人才,为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5]。

结论: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加强藏汉双语教育首先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切实搞好基础双语教育才能为搞好中专学校双语教育打好基础; 其次,藏区双语教学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不断学习,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教学层次,促进学生平衡化发展。同时,在师资力量的建设方面也是需要国家的支持政策。只有系统的调查与了解藏区的教育现状、掌握藏区教育的客观发展规律,才能把藏区教育事业推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才能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及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西藏地区的双语教育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文化多元性的加剧,藏区的双语教育教学现状仍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西藏地区双语教育教学模式、双语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析,并在对此提出整改方案,为我国藏区双语教学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藏区中专学校,双语教育,现状

参考文献

[1]王洪玉.甘南藏汉双语教育历史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2]李彭曦.多媒体字源识字教学系统在藏汉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8.

[3]曾庆东.新课标体系下高中物理藏汉双语CAI课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3.

[4]韩维良.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学模式下的教育技术发展问题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65-68.

篇10:浅谈藏汉双语教学法

关键词:青海藏区;藏汉双语教育现状;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074-0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极大地推动了藏族教育,藏汉双语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藏汉双语教育,不仅是藏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建设和民族教育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藏汉双语教育现状分析

地处青藏高原的青海省,由海北、海南、海西、黄南、果洛、玉树共六个藏族自治州以及海东地区和西宁市(省会)构成。据2000年人口普查显示:全省总人口为5181560人,其中少数民族2358255人,占45.51%;藏族1134236人、占总人口的21.89%;占少数民族的48.1%,居首位。藏族的生产方式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也有半农半牧。上述自治州的藏族日常用语95%以上为藏语(母语),其中部分中年人和青少年在工作和教学中使用藏汉双语,但也有地域差异。海东地区的六个县和西宁市的两个县(最低海拔为2125m)都有藏族乡,大部分为农业区,也有少量的半农半牧区。其中,化隆循化两县所有藏族乡的藏族,日常用语为藏语,少数人使用双语。海东地区的乐都、平安、互助县和西宁市的湟源、湟中、大通、民和等县的大多数藏族使用汉语。转用汉语和藏语濒危的现象早已显现。西宁市现有藏族近2万人,日常用语主要为藏语和双语。现有藏族在校生大约有30720人,以藏语为母语的学生约在1万人以上。总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价值观的转变、人口流动的增加、不同民族间交往的频繁等打破了区域的封闭性,语言的使用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已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随着国际一体化的进程,少数民族使用语言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二、藏区藏汉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1、藏汉双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藏汉双语教育的体制还不够健全。

(2)部分牧区学校在藏汉双语教学中不尊重当地的藏语言环境,实施“二类模式”教学,并执行普通学校的教学计划,其结果直接导致教学效果更差。说明了这种做法不但不现实而且缺乏科学性并具有主观性和随意性。

(3)由于历史等原因,藏汉双语师资素质普遍偏低,这是影响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4)肩负培养双语师资重任的民族师范院校,教学资源欠缺,教学设备相对陈旧落后,这直接影响着藏汉双语教育的发展进程和双语学生的发展空间。

2、对藏汉双语教育的探讨和思考

(1)在双语教育中必须处理好藏语(母语)和汉语(第二语言)的关系

在实施藏汉双语教育中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一定要正确处理好藏汉两种语言的关系。

(2)确定藏汉双语教学模式必须要考虑多种因素,更要从藏区的实际出发

我们在长期的藏汉双语教育实践中体会到:双语教育绝不能搞“一刀切”。一般而言,除汉语环境较好的城镇外,牧区、农村、乡和县城的民族中小学,应坚持以“藏语文为主的双语教学”模式,即“一类模式”。在青海藏区双语教育中适合这种模式的主要依据:首先,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系列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方针政策;其次,符合藏族居住区域特点、藏语使用人口、藏语言文字功能、藏文科技发展等客观实际和民族教育发展规律;再次,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第四,符合藏族教育的客观实践等。

(3)正确认识藏族传统文化在藏汉双语教育中的作用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双语现象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藏族教育如果完全实行封闭的本民族母语的单语制教学,就很难适应当今世界和社会的大发展,很难适应西部大开发藏区大发展的需要(因为语言是各民族之间沟通的桥梁)。从长远来讲,也不利于藏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因此,藏族教育不仅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还要坚持并加强藏汉双语教学工作,而且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就必须引起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其目的在于藏族教育努力做到“鱼和熊掌”兼得,培养千千万万个藏汉兼通乃至精通,还懂外语的“三语兼通”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双语人才,从而提高藏族的整体素质。为此,笔者有以下思考和建议

3、建议

我国著名少数民族语言学家戴庆厦教授指出“一种民族语言、文字能否进入学校教育体制、进入到哪个阶段的教育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该语言文字的社会功能,因为学校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人才培养最正规、最有效的手段。而作为民族特征之一,民族文化载体的民族语言,又是本民族人民日常生产、生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民族文字是本民族语言和本民族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本民族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普及教育最有效的工具,也是继承、发展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这样精彩的阐述。鉴于上述,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完善藏族现有的教育体制是满足藏区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藏族教育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特殊性等特点,以及更好更多地培养适应藏区社会发展的各类高素质藏汉双语建设人才,必须要进一步完善藏族教育的现有体制。

(2)选择合适的藏汉双语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前已述及,在实施藏汉双语教育中选择或确定双语教学模式要考虑诸多因素,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民族教育规律,从藏区语言环境的实际出发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为此,根据藏族教育的特点,不同地区的学校应采取不同的方式。

篇11: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考

关键词:民族院校,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教材建设,研究

一、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教材建设现状

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最早于1978年在青海师范大学开设, 随着近三十年的发展, 青海师范大学现已编译了四部藏语普通物理教材, 为多杰才让副教授编译的《力学》 (漆安沈、杜禅英编的《力学》为蓝本) 、才让卓玛副教授编译的《热学》 (李椿等编的《热学》为蓝本) 、贡保拉旦教授编译的《光学》 (姚启钧等编写的《光学》为蓝本) 、《电磁学》 (梁灿彬的《电磁学》为蓝本) 。西北民族大学从1998年开始招收藏汉双语物理专业, 但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教材到目前为止只有才让措副教授编著的《藏汉双语原子物理》教材。到目前为止藏汉双语物理专业双语教材只有这五部。并且缺少藏汉双语其他专业的普通物理教材、藏汉双语物理专业的和其他专业藏汉双语普通物理学教学辅导书。所以, 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教材建设严重地影响着该专业的发展和制约着该专业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编著藏汉双语物理教育专业双语教材的必要性

藏区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一教育模式是依据学生不同的语言环境所构成的生源区实行不同教学模式:即完全以藏语为母语, 以藏语为语言环境的农牧区, 实行以藏语言文字为主, 单科加授汉语文, 使藏语言文字成为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工具, 汉语作为学生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这种模式称为“一类模式” (也称为“以藏为主”) 。在汉语与藏语通用的生源区实行以汉语言文字为主, 单科加授藏语文, 使汉语言文字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工具, 藏语作为自己的母语学习本民族的文字与文化, 这种模式称之为“二类模式” (也称为“以汉为主” ) ②。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 以汉为主类学生的藏语基础较差, 用藏语讲授专业课在理解上比较困难, 而以藏为主类学生的汉语基础较差, 用汉语讲授专业课在理解上比较困难, 因此藏汉双语教材正好能弥补这两类学生的不足, 他们将在课堂上听不清楚的问题利用课后学习时间通过对双语的教材学习, 既能较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又能较好地学习不太熟悉的第二门语言, 从而提高藏汉双语物理教学质量。

三、制约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教材建设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上述三所高校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教材建设的调查, 发现影响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教材。建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编译教材工作量大, 教师主动性不强

现行的汉语类物理教材体系完善, 内容丰富, 但编译一门藏汉双语物理教材从蓝本选择到编译、校对到出版工作量较大, 又因为各学校鼓励编译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教材的政策不强, 所以该专业的教材的编译完全取决于该专业教师个人的意向。因此, 编译教材工作量大, 教师编译教材的主动性不强, 严重地影响着该专业教材建设。

(二) 编译教材经费紧缺

一本教材从编译到出版一般需要几万元的成本,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无法承担一本教材编译的较高经费。又因为教材使用量少, 一般一个学校一年招收一个班级, 青海师大从1978年开始招生, 最初每年招收不足10人, 并插在普通班跟班随读, 现在一年招收一个班;西北民族大学从1998年到2005年两年招收一级, 并且每级招收1个班, 从2006年起才一年招收一个班;合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2006年起开始招收专科层次物理教育专业, 两年招收一级, 一级一个班。因为一个学校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招收人数少, 教材使用量少, 这样即便不计算编译的劳动报酬, 就连出版的印刷费和书号费十年内也不能收回。编译教材经费紧缺严重地影响该专业教材编译工作。

(三) 开设藏汉双语物理专业的院校联系过少

一个开设藏汉双语专业高校的系部不能独立完成该专业所有教材的编译工作, 更何况在开设藏汉双语物理专业的院校 (或系部) 之间联系过少, 在教材建设上缺乏合作意识, 他们在缺少该专业双语教材的情况下就用汉文教材代替该专业的双语教材, 在使用教材上产生了依赖性。并且, 在编有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教材的学校自己使用自己教材, 与其他学校不合作交流, 所以, 对已编译的教材资源的浪费较大。开设藏汉双语物理专业的院校之间的联系过少也严重影响该专业教材的编译工作。

(四) 教师的编译水平不高

就目前来看, 教材的编译一般以一个学校为单位, 高校之间没有交流, 缺乏团体作战能力, 并且该专业没有硕士、博士点, 该专业的高校教师一般是本科学历。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低, 且缺乏专业知识的自信心。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也严重影响该专业教材的编译工作。

四、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教材建设的一点建议

(一) 藏汉双语教材的编写要精而不要多

由于藏汉双语物理教材缺乏, 因此, 现阶段藏汉双语物理教材不需太多, 但要精。所以首先要选定一套比较优秀的汉文教材为蓝本, 编译一套本专科通用的藏汉双语物理对照本教材即可, 等以后条件成熟时再编译更多的适合各类院校藏汉双语物理专业各个层次的教材以供选用。

(二) 教材编写要发挥群体优势, 要长期坚持, 团结合作

教材建设要打通以某一个学校为单位单打独斗的局面, 应将开设藏汉双语物理专业的学校联合起来, 共谋发展, 根据各个高校的特长在教材建设中互相沟通互相学习, 如将各高校的讲授《力学》课程的教师组织起来编译藏汉双语物理《力学》教材, 将各学校讲授《电磁学》课程的教师组织起来编译藏汉双语物理《电磁学》教材等, 并且成立教材评审小组, 请该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专家牵头, 进行多次审定, 以提高教材编译质量。

(三) 保证编译的规范性, 将该专业教材的编译工作设立成省级以上课题的形式

因为藏汉双语物理教材不足, 为切实提高藏汉双语物理教学的质量, 编译藏汉双语物理教材已刻不容缓。所以, 为了编译高质量的藏汉双语物理教材, 规范编译程序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作者觉得国家民委、省政府 (省民委) 或五协办应该将藏汉双语物理专业的每一门课程分别设立成省级以上重点课题, 以课题的形式编译该专业教材。首先立项, 成立课题组, 由教学经验丰富的副高以上教师牵头, 规范编译教材的程序, 从而保证高质量教材的建设。

(四) 师资队伍的素质是保证教材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以满足教材编译的质量, 因为藏汉双语物理专业还没有博士、硕士点, 所以, 现阶段在高校工作的藏汉双语物理教师大多数是本科学历, 在专业水平上与普通类院校教师稍有欠缺。因此, 需要对编译藏汉双语物理专业教材的教师提供在一流师范院校进行专业进修培训的机会, 推荐或免试攻读师范类物理专业的硕士学位 (因为藏汉双语物理教育工作者的英语水平较差, 达不到普通院校硕士英语考试的成绩, 哪怕只是免英语考试即可) , 以保证编译的教材在质量上达到一流水平。

(五) 设立藏汉双语教材建设专项基金, 以保证高质量教材的出版

教材编写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 教材编写的质量与编著者在这种复杂的脑力劳动中积极性是否充分发挥密切相关。因此, 抓好教材建设的关键之一是要设法调动广大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不容讳言, 目前, 由于出版难、周期长、工作重、效益低等方面的原因, 要提高教师们编写教材的积极性, 相关领导也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并及时制定、调整相应的政策, 特别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落实③。为了保证出版费用, 学校各有关部门应通力配合积极筹措经费, 建立一定数量的藏汉双语教材建设基金, 支持高质量的教材编写出版。

五、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要提高藏汉双语物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而藏汉双语物理专业的教材的建设已刻不容缓, 但在教材建设中又要克服好多困难。所以, 只有国家政府部门、学校在编译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 才能使该项目取得良好的效果, 从而提高藏汉双语物理专业的教学质量。

注释

1刘秀红.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关于高等院校教材建设的现实思考, 2006年第9期.

2薛德军.甘肃高师学报, 制约中学理科藏汉双语教学质量浅析, 2006年第2期.

上一篇: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下一篇:病中呓语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