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课堂反思

2024-04-30

春课堂反思(精选12篇)

篇1:春课堂反思

在教学文章的重点段第二段时我安排了这样两个教学环节:一是品读课;二是背读课.意在品读中使学生学有所得.得到一种能力,得到一种欣赏文学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在起初的教学设计中的成功之处和问题,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共勉。成功之处是在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把学生分四人小组,每组自由选写草、花、风、雨、人的图景来进行品读,并在小组内交流品读的体会,最后择优到班上交流。让每个学生有了说话锻炼和交流的机会,而且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活动效果很好,可以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反思教学过程我觉得存在两个问题:一、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品读妙词、佳句活动中很难驾驭学生。二、教态不美,缺少活力,很难激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压制了学生的积极的情感。

篇2:春课堂反思

“同学们正处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但想到马上到来的寒冬,总是希望春天早点来到,因为春能给人温暖、给人力量、给人希望、给人自然勃发。所以,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如唐朝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涌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的赞美的散文。”这样的开场白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理清课文结构。

篇3:让和谐的春风吹进英语课堂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有位教育名师曾经说过:“如果你不从心的深处热爱着你的学生, 你便教不好你的学生。”一个老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 才能引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动力, 有了这种情感和动力, 师生的目标才能一致, 才会有师生和谐的基础。师爱是使学生产生自尊、自爱、自信的重要精神力量, 只有学生具备这种精神力量, 师生关系才能提高到较高层次的水平。实践证明, 只有在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才会对自己所教的课, 对自己所教的学生, 对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担任的角色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其结果就是学生回报以同样的热情, 而正是师生间的这种共同热情使英语课堂充满和谐, 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所谓和谐的课堂气氛是指:课堂纪律良好, 师生关系融洽;学生精神饱满, 注意力集中, 专心听讲, 积极思维, 反应敏捷, 发言踊跃;教师善于点拨和积极引导;课堂呈现热烈、活跃与祥和的景象。那么, 在英语教学中, 怎样才能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提高教学效果呢?

1. 角色表演。

在常规的英语教学中, 一节课开始时会有3~4分钟的dut y report, 学生轮流做值日汇报。汇报内容通常是天气状况与近期情况。笔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 赋予了更为个性化的色彩:要求值日学生在常规汇报的同时, 更要注重自我特长的展示。当然自我特长的展示要与英语学习相融合。诸如:唱一首自学的简短英文歌, 画一幅简笔画并配以英文说明, 折一艘精致的纸船并赋予英文讲解, 等等。这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而且为学生的个性潜能提供了展示与发展的舞台。

2. 情境教学。

英语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 让学生感知语言, 并在感知语言的过程中自己领会到语言的真谛。这就是所说的“如临其境、触景生情”。情境教学无需教师做过多的解释, 学生在情境中自然而然地了解了语言的本质。因此, 创设情境要求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 在备课过程中精心设计各种情境, 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牛津英语9A中有关电影和电影明星的扩展活动中, 我分别让两同学表演奥黛丽和巩俐, 其余同学当记者采访这两个大明星, 学生们个个争先恐后,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3. 小组竞争。

根据中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 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入竞争机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课堂上创设问题抢答、正反方辩论等。如在教学每个单元的新单词时, 通常进行小组PK。我先用英文逐个解释这堂课要学的单词,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抢答是什么单词, 每猜对一个该组得一分;然后鼓励学生自己用英文解释单词, 让其他组成员抢答, 出题者和答对者都得一分。最后得高分组会有实质性的奖励:免抄生词。这样原本枯燥的单词教学由于最大限度地给了学生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而变得精彩纷呈。实践证明, 把竞争带进课堂, 会使课堂更加和谐。而一堂和谐生动的课, 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

三、开展和谐的教育评价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励。”这种“不求人人成功, 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也是新课程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正确的评价会给学生以鼓励和期待, 使之产生尊师、乐学的情感。期待是情感的寄托, 是信任的投资。因此, 对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给予关注, 以信任和期待的形式进行正确评价、引导, 把信任和期待变成师生主动发展的动力和目标,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要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要注重落实在差异发展和个性发展。尤其对于差生, 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是发展, 就应该进行肯定性的评价。同时, 要注重评价内容的多样性, 它是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要避免过去只注重学业成绩评价, 而忽视综合素质的评价;只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试法评价, 而忽视体现新的评价思想所带来的改进与激励功能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 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 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评价一定要真实可信, 符合学生实际。表扬为主, 批评为辅, 用善意的言词进行评价, 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评价要能使学生既有求上进的信心, 也有努力的方向, 能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 激励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海阔凭鱼跃, 天高任鸟飞。天才只有在自由的空气里才能尽情地呼吸, 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和谐课堂是充满民主的课堂, 是活课堂, 是生态的课堂。一个和谐的课堂, 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催生和谐课堂。和谐课堂, 我们深情呼唤;和谐课堂, 我们全力打造。让我们并肩携手为创建和谐课堂倾洒出热情!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和谐的英语课堂环境, 能够保证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只要我们重视并善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能在教学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使学生取得更大的进步。

篇4:《春》的教学反思

《春》这篇课文需要反复的朗读,才能品味情感,所以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自悟,而我只是个组织者。课前,我给每名学生发了讲学稿,让其按着讲学稿的学法指导来学习,通过查资料后小组合作完成一些预习题,然后整理归纳。

一、导入

我的导入形式是直接点题。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做到老师少说话,节省时间留给学生学习用。这正遵循了现代教育理论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这一教育理念。

二、关于学习目标的展示

洋思要求引导学生默看学习目标,仅限于一分钟,这样节省下来的时间,让学生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去学习。这一点我尝试着做了。但学生的注意力不是很集中,我想长时间训练应该能达到的。

三、关于自学指导及学生自学

这是“先学后教”中“先学”这一环节,是一节课的重头戏。例如《春》一课出示了这样一个自学指导题:根据春花图学习下面几幅图(草、风、雨、迎春)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第三、五、六、七段然后回答问题:

①你最喜欢朱自清先生的哪一幅画?或喜欢那些句子?并归纳每幅图画的特点。与大家分享,同时说明理由。(品味语言)参考格式:我们小组喜欢……图画,因为……句子或词语写出了春天……景物,用了……修辭(或从……感官角度来写了……特点)表达了……情感。②通过朗读表达你的情感(读中悟情)(五分钟后期待你们的精彩回答)

出示自学指导题后,学生进行5分钟自学。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老师尽可能不干预。教师只是巡视、督促,关注全体学生,尤其关注学困生,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说点“悄悄话”,帮助他集中注意力。这也是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学指导题具体明晰,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自学指导题的表述上用“比一比”的形式,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胜利的快乐,定出非常具体的自学时间,这样就加大了课堂密度,让学生紧张起来,这也体现了洋思的“让学生每节课都像在考试”的课堂特点。

四、关于教师引导点拨的实施

教师的点拨即“先学后教”中的“后教”这个环节。这个环节我注意这样几点:①提问不是从优秀学生问起,而总是从学困生问起,整个环节关注的是学困生的学习情况。②学生回答正确时,老师绝不重复。③“后教”的“教”,主要是“兵教兵”。即老师先问学困生,学困生回答不出或不准确时,再提问较好的学生,较好的学生仍回答不出或不准确时,再提问好学生,由此实现“兵教兵”的策略。如果所有的学生回答不出或不准确,老师才给予点拨,进行“师教兵”。④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要不惜时间、千方百计、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真正做到了为学生“解惑”。

以上是我学习借鉴洋思东庐经验后的一些具体做法,由于时间仓促,还有许多不当之处,请领导和各位同仁指教。

(作者单位 辽宁省阜新市第十中学)

篇5:《春》教学反思案例

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学生朗读完全文整体感知后,老师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描述画面后并读给同学们听。

有一个学生首先站了起来说:“我喜欢春天放风筝这幅图画。”老师示意他读,读完之后老师接着提问:“这一段中有一句谚语,你知道吗?”学生答:“我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

教师接着补充:“同学们,这就是谚语,谚语是指在群众中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你还知道有哪些谚语吗?”学生思考片刻,一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发言。

教师见学生激情如此之高,兴奋地说道:“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很喜欢歇后语,是不是?让我们打开网络看一看网上有多少歇后语。”学生欢呼:“好!”教师看了一下手表,还有十多分钟,可以尽兴发挥,教师很快打开电脑,输入网址查找。学生看着大屏幕上的歇后语,一边看一边读,读得津津有味,笑得前仰后合。临近下课,老师连忙让学生把这一节课所学到的谚语和歇后语抄写在摘抄笔记本上。下课铃声响了……

思考:

机智包含着敏感性,是一种全身心的、审美的感知能力;语文课堂的教学机智则应是基于言语实践的即兴投入的审美感知。上述案例可以启发我们思考:

一、生成必须牢牢把握“语文”的缰绳

“生成”也许是一种不曾预约的精彩,但更是一种富有灵性的召唤,一种价值引导下的自主构建。应在充分预约中寻求平衡,酝酿突破。在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握“语文”的缰绳,瞄准教学目标,善于转化一些教学意外的“事故”。在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作出反应和调整。如上述案例中当学生说喜欢春天放风筝这幅图画后,老师示意他读,读完之后老师接着提问:“这一段中有一句谚语,你知道吗?”学生答:“我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此时不能背离教学目标,随意拓展到谚语的搜集,仍然让学生回归文本,结合具体语境体悟语句的含义及作用。

教者可以这样引导:

1.作者引用这句谚语的用意是什么?让学生讨论领悟引用这句谚语的目的在于启发人们: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的事情及早安排。

2.从文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珍惜春光作好一年的打算?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品味,如“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一句中加点字词的咀嚼;“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句中使用叠词的妙处的.探究。

二、生成莫让学生与文本渐行渐远

阅读教学同时又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该引导学生在语言的丛林中漫步,或驻足欣赏,或仔细玩味,学生才能谈得上对文本有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感悟。正如王尚文教授所说:“书面语的阅读只有还文字以声音,才能在倾听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这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理想的语文阅读教学。

我在上《春》这个片段时,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思路:

师:你喜欢哪一幅图画?

生:我喜欢春风图。(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和煦的春风扑面而来,能说说自己喜欢这幅图的理由吗?

生:我觉得作者写出了春风的柔和,用了比喻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非常贴切。

师:还有其他同学喜欢“春风图”吗?结合具体语句说说理由。

生:作者调动多种感觉来写春风。

师:你能具体说说吗?

生:“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这是嗅觉;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这是听觉。

生(补充):“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是触觉描写,写出了春风的和煦温暖。

师:下面让我们伴着音乐,轻声朗读“春风图”,感受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风采。

(学生伴着轻音乐《安妮的仙境》,有滋有味地诵读)

篇6:春教学反思

《春》教学反思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应该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教师们都能接受,但真正落实到课堂上,由于教师们长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仍然很难摆脱填鸭式的“一言堂”教学束缚,学生的需要被忽略。我认识到,只有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学生是学习主体”的理念,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才是素质教育的唯一出路。因此,本课教学中,本人将教师摆在引导的地位上,而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重视师生间的充分合作,引导学生协作质疑;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所有学习结论都是学生自己探究的结果,而非教师的强迫性奉送。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的活跃状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篇7:春教学反思

通儒中学 丘鲜容

《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阐述,抓住了春的特点,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揣摩、品味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同时,学习和借鉴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和调动人体各种感官描写景物的方法。上完第二课时后,听取了同事的意见,综合总结了一下。

这节课上得好的地方有以下几个突出了方面:

1、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设计的问题符合七(5)班的学情,教师语言清晰简洁。

2、能体现本文的重点难点教学,并顺利达成了教学目标。

3、是一节有质量的课堂,学生理解课文、品味语言和写法,同时能够流畅地背诵。这是极其难得的。

4、课堂氛围活跃有序,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这与老师善于鼓励的课堂语言分不开,夸赞学生有理由,有明确的指示方向,例如朗读部分,不但夸其读得好的地方在那里,同时又能明确而婉转地指出不足的地方,使学生有了明确的改进动力和方向。存在的问题:

1、关注的学生群体集中在优等生上,对中等生以及差等生相对忽视,不能做到让每个人都有所得。

2、在品读“春风图”、“春雨图”的时候,缺乏强有力的归纳与总结,思绪有些混乱,使得板书也不是很清晰明了,板书的字体不够端正有力。

3、在以情带读,品味语言这一环节中,时间安排过于仓促。解决的办法:

1、旨在有条不紊地把握一堂课,合理地安排时间,使得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之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2、教师首先自身要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才能灵活自如地运用教材。克服课堂上的紧张情绪,把平时写字的力度和稳定性发挥出来。

3、关注班级存在差异的各个群体,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篇8:春课堂反思

1. 从下往上, 还是从前往后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要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首先要关注儿童的认知规律.只有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 深刻洞察和体悟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才能使数学课堂教学和儿童的学习相互契合, 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确定位置”一课, 教材从儿童非常熟悉的小动物排队做操的场景入手, 启发学生发现确定第几排和第几个的方法.场景的呈现是一幅平面的教学挂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发现, 我设计了如下片段:

首先出示小动物排队做操的挂图, 告诉学生老师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在第3排第2个, 让小朋友猜一猜它是谁.由于数的方法不同, 出现了不同的答案, 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理解:要准确表示图中小动物的位置, 数的方法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再通过听小猴和小熊的对话 (小猴:我在第1排第1个;小熊:我在第2排第3个) , 让学生推断出小动物们是从哪儿往哪儿数出第几排的.

照我的设想, 此处学生应该能水到渠成地说出“是从前往后数出第几排的”.可试教时, 连续叫了几个小朋友, 都回答说“是从下往上数第几排的”.纠正了几次, 到最后总结时, 还有小朋友这么说.怪了, 怎么会这样?课后, 通过认真反思, 我认识到, 问题就出在那一幅教学挂图上———小动物们排队做操, 第一排画在最下面, 第二排画在第一排的上面……在二年级小朋友看来, 明明就是从下往上数第几排的, 怎么是从前往后数的呢?我恍然大悟:缺乏真实场景的体验, 低年级儿童怎能把平面上的位置关系转化成相应的立体空间里的位置关系呢?至少不能想当然地以为所有孩子都会.

于是, 我对这一片段作了修改, 创设了让小朋友排队拍照片的情境.先请四个小朋友横着站成一排, 再依次排出第2排、第3排和第4排, 使小朋友们在排队的过程中观察、体验到第一排在最前面, 第2排在第1排的后面, 感受到确定第几排是从前往后数的.再把即时拍的照片传到投影上, 小朋友们看到自己的照片放出来, 觉得特别亲切, 也看得特别认真.这时, 再让他们看着图片说“确定第几排, 是从哪儿往哪儿数的”, 就都知道是从前往后数的了.

通过创设这样一个具体的活动情境, 让儿童自己观察、感受, 体验到确定第几排是从前往后数的.再让学生观察自己活动的照片, 他们就能顺利地把立体空间里的位置关系转化成相应平面上的位置关系了.一个小小的改动, 学生的反应差别竟是如此之大.我深刻体会到, 掌握儿童的认知规律对教学设计能否成功实施, 影响是多么巨大!

2. 老师, 我坐过火车

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前提, 我们还要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 那么, 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的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 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确定位置”一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后, 教材还结合“小动物的家”“小书架”“在剧场中找座位”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其中, “小动物的家”“小书架”“在剧场中找座位”这几个教学活动, 对城市孩子来说, 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再现而对于“没有住过楼房, 家里没有书架, 也极少看电影”的农民工子女来说, 也就是被动地接受而已, 因为他们很少有相应的生活经验.

在他们的生活中, 哪些地方需要用到确定位置呢?看到电视里的春运报道, 我想到这些农民工过年时都要回家, 他们中很多人一定坐过火车.于是,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活动先让孩子们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里需要确定位置的?果然, 很多学生提到坐火车.我又问是不是自己找座位的?多数学生表示不会.坐过火车但不会找位置, 这怎么行呢?———强烈的思维内驱力促使孩子们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和找座位的问题联系起来思考.这时, 我拿出自己国庆节从南通坐火车到北京的火车票, 让学生猜猜我是怎么找座位的.根据车票上写着的“17车35号”, 联系用“第几排第几个”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生很快猜出是先找第17节车厢, 再找第35号座位.

“火车上找座位”这一段因为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引起孩子们的热烈响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 设计以上教学活动, 不仅完善了学生对确定位置方法的认识, 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因此, 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我们要充分考虑儿童的数学活动经验、生活实践等这些重要的课程资源, 从儿童的现实情况出发, “以学定教”, 才能使儿童能真正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 你有不同的说法吗

“教育不是在原有的水平上原地踏步, 也不是远远高于个体现有的水平, 而应稍稍高于儿童原有的水平.”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 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明确指出,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 二是通过一个主题或者一个单元主题的学习经历后, 借助教师的帮助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 就是“最近发展区”.在设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 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思维发展水平, 积极创造“最近发展区”, 促进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确定位置”一课在例题后安排了一个观察小书架的活动.教材先告诉小朋友第1层第2本是《新华字典》, 然后提出问题:“你还能说出什么?”很多老师在教学这一片段时, 在学生说出其他几本书各是在书架的第几层第几本后就结束了.我注意到, 《少年百科全书》在书架上的第3层, 从左往右数是第12本, 数起来很麻烦.如果从右往左数, 那就是第3本, 数起来不是更方便吗?于是, 当小朋友说《少年百科全书》在第3层第12本时, 我引导他们思考:能不能想出不同的说法, 也能告诉别人这本书的位置?当有孩子说出在第3层第3本时, 我又追问:你是从哪儿往哪儿数出第3本的?学生说是从右往左数的.于是我顺势点拨道:一般情况下, 我们都是从左往右数第几本的.如果你数的方向相反, 应该加个什么词表示区别呢?孩子们恍然大悟:倒数!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这种情况下, 哪一种方法数起来更简便?

通过这个教学情境的设计, 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用“第几层第几本”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认识, 还使学生知道了, 确定位置也可以倒着数,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最合理的确定位置的方法.的确,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我们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 一定要重视观察和反思, 了解儿童的现有思维发展水平, 才能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处于“最近发展区”之中.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 把真正促进儿童的发展落到实处.

篇9:江南春:反思创业得失

我是做传统产业出身的,每天都在想着吸引客户的创意是什么,却从来没有给自己的商业模式做一个创新。后来我研究了一下广告的上下游关系,发现广告代理是其上下游当中最不好做的,而当时的中国媒体都比较强势,所以我的想法就是转向媒体。经过琢磨,我决定去做一个新媒体,把它从无到有做出来。我之所以能找到这样一个商机,是因为我充分了解了广告主的要求。中国的媒体太大众化了,大量的钱浪费在错误的人身上,因此我提出了“未来媒体发展的方向是面向分众一对一”这样的观点,这也是公司后来起名叫做“分众”的原因。

这种变革是非常明显的。当时中国媒体的干扰度很大,以前在电视上做广告的效果特别好,是因为只有两个频道,后来频道太多了,大家对广告的记忆也越来越混淆。同时,报纸的版面也跟着泛滥起来,从以前的8个版变成16个版,到现在起步就是64个版,报纸的版面越来越多,所以刊登的广告也越来越多,而今天大家的阅读时间却越来越少,所以每个广告被记住的机会就变得越来越小。我当时就思考,既然消费者的眼睛白天、晚上部睁着,那为什么广告只能在晚上播,而不能在白天播?所以我想到要把广告播放在消费者可能出现的任何时间和空间当中,并目还要抓住那些无聊的碎片时间。另外,我还提出了两个概念,一个叫做“内容行为”,另一个叫做“渠道行为”。内容行为就是当消费者有选择的时候,广告若是做得不好就根本没有人去看;渠道行为就是假如广告霸占了—个特殊的时间和空间,则让人不得不看。我坚信未来有强制性的媒体一定是在时间上、空间上和心理上均有强制性和不可选择性,同时我也一直在琢磨到底什么样的媒体才符合这个性质。

最终,有一次在太平洋百货等电梯时,我来了灵感。当时电梯门上正播放着舒淇的广告,很性感。由于等电梯的人很多,我两次都没能上去,所以在这段时间里,我就一直看着那个广告,并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种方式很好,所以马上决定做电梯门广告。当时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心,回来之后我就和国贸的老板聊,想把国贸的电梯门包起来做广告。但是他觉得这样太商业化了,于是我就想办法说服他。我跟他说可以在电梯口挂一块屏,宣传最新的电影、演出、展览会、汽车和手机等等,他说这个可以考虑,因为它是属于资讯模式的东西,可以接受。所以我就组织了一个团队,跟各个写字楼谈判,看能不能谈下100栋楼,如果能谈成,这个模式就是可行的。

我们历尽千辛万苦,谈了半年,终于谈成差不多100栋楼了,就决定上马。等我们有100栋楼可以去卖广告的时候,我又开始觉得这个覆盖率还是小,在规模上没有优势。我想到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法,—种是花时间慢慢做,第一年赚1000万,再滚雪球到北京去做,然后再做广州……;还有一种就是善于忽悠,即要么能忽悠投资者,要么能忽悠客户。我觉得这两点我们同时具备。首先,我在行业内做了十年,很多客户常年跟我们打交道,关系很熟,也比较认可我们,所以我们第—天上去就有广告,七个客户也都是大牌的客户。但是在5月份的时候,我们碰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SARS来了,所以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甚至不知道下个月大楼还能不能开门。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我们又感觉到资金是个问题,便想找个融资,却谈了几家都没有谈成。后来我想到了我们对面的公司,于是敲门过去,结果一个下午就谈成了,最后他们给了我们50万美元的投资和2000万元人民币的贷款。融到资金后,6月份SARS也慢慢过去了,这时候我们的广告也开始多起来了。

有过第一次融资,再来第二次就简单了,因为投资者互相之间都很熟。我们谈了6个投资者,最后有5个投了我们。我们当时还说服了鼎晖,给了我们1250万元,然后我们就拿着这笔钱迅速到各处圈地、抢楼。那时候铺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虞锋的聚众传媒也拿到了上海市政府的第一笔钱,虽然他行动比较犹豫,但是跟投资者谈得比我好,拿到的钱更多。后来我找到了高盛,我跟他们说今年会赚860万美元,他们认为这是在开玩笑,不会有那么快。但是我很有把握,于跟他们签了对赌协议,结果我们到9月份就完成了这个计划。当年“十一”的时候我苦苦思索接下来要怎么做,最后想到了去纳斯达克上市。于是“十一”之后我们就把高盛找过来,要高盛来给我们投钱,最后他们给我们投了3000万美元。那个时候中国公司在海外上市的比较少,我们对自己也没有把握,觉得有人给3000万美元就很有安全感。结果直到最后上市,他们投的3000万美元我们也没有用过,而且还出让了20%的股份,让他们因此赚了15倍。这就是我们一次错误的融资,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分众2005年上市的时候,中国概念股还是挺红的,我们的市值从7亿美元涨到10亿美元。当时,我们比较反感聚众。在我们宣布上市的那—天,聚众又被投了2000多万美元。其实一旦竞争对手被投资的时候,投资商是不会认输的,只会一次—次地给钱,现在已经搞了3000万美元下来,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不会让你死。我觉得我们钱多,手上有1.72亿美元,账面上还有2亿美元,但我们每个季度要公布报表,这就造成了当时我们有钱却不敢跟他们对打的局面。后来有人撮合我们两家碰面,虽然我和虞锋都在上海,但是却非约在香港见。我们乘的不是同—班飞机,但是在下飞机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于是我就走远了一点,最终绕了很远,在凯雷的办公室和虞锋谈判。其实我们双方厮杀,主要是便宜了楼宇,于是我们就说不要再恶性竞争了,客户那边大家不要杀价。最终我们也取得了一个共识,就是即使不能做成一家公司,也要良性竞争。然而,后来我们却打得越来越严重,虞锋的公司就不赚钱了,但是他们也准备到美国去路演,然后上市。我听说后提出再聊—次,这回约在晚上10点钟见面,结果我们一直聊到凌晨3点。这5个小时,聊得比较好,所以我们最后达成了收购的意向。收购虞锋的公司之后,我就有定价权了,因为做这个行业的只有我们一家。2006年那一年,分众的利润从2000多万美元涨到9000多万美元,其中有7000万美元是我们收购了虞锋的公司后利润扩大化的结果,所以说垄断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之后,我们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很大,业务也飙升起来,每年都有100%的增长。

2005年,百度跟我们—块儿上市,它上市的时一候利润不到分众的一半,但是市值却是我们的2倍。我很不理解,有人就跟我说百度的模式会无限增长,而我们就没有太多增长空间,因为老外觉得中国的楼宇是有限的,不是马上就可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听到这些,我们当时就想着怎么把自己打扮得更“性

感”一点,让老外能认可我们。我于是说要把公司的概念重新做一次调整,变为中国的数字化媒体,因为这个概念老外很爱听。后来我们就到处宣传自己是数字化媒体,吸引了很多公司来找我们,但我们只要跟我们概念相关的。最后我们收购了近10家手机公司,在手机塞块一年就赚了1.5亿元人民币。之后,我们又转身扑到互联网上。

当时分众非常疯狂,每件事情都要做到垄断,并要在市场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但是后来由于太喜欢做垄断,我们也得到了巨大的教训。2007年,分众遇到了一个凶悍的竞争对手——玺诚传媒。由于竞争太激烈,我们在当年03出现了亏损,但我觉得还是要像当初收购聚众一样来收购它,于是出价3亿元,并且还贷款给它。结果玺诚传媒2008年做得极差,而且就发生在金融风暴的时候。最差的一个季度是2008年第四季度,广告主纷纷撤广告。那个季度我们净亏1.5亿美元,这对我们是—个重创。

另外一次是在2008年“3·15”的时候,当时分众无线损失了15亿美元,大概少了2000万美元的利润,不过这对我们来说还不致命。没想到紧接着第二季度又出事了——汶川大地震。在举国默衷的时间里,我们选择了关机,后来遇到客户撤广告,导致了那个季度的财务预测是6000万元,实际上只做到5000万元。这导致投资者对我们的印象变差,市值也跌掉了20亿美元。但是在第三季度开奥运会的时候,我们的业务又变得非常强劲,赚了7000万美元,也创造了历史新高。

对于分众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我想主要是由两个偏差造成的。我们当年是做业务出身,本来是因为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才获得成功的,结果后来却过于追求股价和资产的不断上涨,致使我们的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也造成了价值观上的偏差。第二个比较大的偏差是我们对自己过度包装了,这也是为了满足资本的需求而去改造自己的。直到后来我才逐渐意识到,公司做到一定规模的时候,一定要有风险控制意识,包括商业模式中的道德风险。如果你的商业模式建立在别人比较讨厌的基础上,也是很难成功的。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种下去什么因,就会有什么果。收购玺诚的时候,我当时是看好它的业务的,觉得经过两三年发展是没有问题的,而两三年之后我还在不在这个位置上就不好说了。最后的结果是,我不仅还在,而且还承担了一切后果。我们做很多收购项目的目的是为了撑出一个场面,因为经过这样的包装,投资者就不会质疑我们没有增长空间和前途了。我们种下了一个忽悠投资者的因,最后也必然结出一个忽悠自己的果。最惨痛的是2009年,分众的市值从86亿美元跌到6亿美元。现在,我会重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和运用因果关系去考虑问题,不会再以资本市场作衡量,而是会坚持长期思考。

最后,我们也总结出了“三个认准”,即“认准主业、认准客户、认准对手”。我们也一定会聚焦在核心业务上,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真正的客户。未来五年,分众的生意还是要靠两类人,一类是70后,一类是80后。因为70后、80后是属于互联网的一代,他们同时也是被数字化户外屏幕包围和被移动终端控制的—代。能掌控他們,分众就有了未来。

课堂问答

提问1:您觉得这些经历过的失败对公司发展有哪些影响?

江南春:从好的角度来说,在公司还不是那么大的时候,摔过跤对于未来发展可能是很有帮助的。我觉得将来也许还会再摔一些不同形式的跤,不过这也没有什么不好,一个公司总是要不断地从失败中去学习、去进步。

提问2:您曾提到过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手机、互联网、户外媒体三者结合在一起。我们现在做的产品是一个传感芯片,可以插入手机里面。这个产品能否颠覆未来广告的业态?

篇10:春风吹教学反思

精彩画面促进阅读与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几点:第一感知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我把课文的内容在让学生听的过程中,以挥舞的形式展现出来。此过程不仅让学生的兴趣大增还将听觉与视觉记忆得到训练。第二学习生字,采用“一字开花”的形式来学习组词;再用“大转盘转转”的形式进行巩固,达到了牢固掌握的目的。第三,分析课文,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明确的掌握,对其中的一些隐身意也得到有效的挖掘。第四,拓展训练,借用课件“我是小诗人”来借助课文中内容的拓展,使学生试着述说“春风吹,春风吹,吹绿了xxx。”“春风吹,春风吹,吹红了xxx。”。“春风吹,春风吹,吹......”。这种递进式的练习,让我看到了学生们“学以致用”的有效整合法。他们借助在校园里看到的景象,补充了如下的句式“吹绿了松树”“吹红了玉兰花”“吹红了樱花”“吹黄了迎春花”等等。这让我看到了我们语文学习的希望,原来我们的孩子只要有充足的生活经验,也能成为“小诗人”啊!

春天来了,我们相关的语文学习也在进行中,我们要多带他们到户外看看,摸摸,闻闻。增强一些实际的生活实践,为课堂的学习打下基础。

篇11:春反思回顾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有着 7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我清醒认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 ” 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 。

在重点研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个语段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主问题:小雪点缀的小山,妙在哪里?围绕这个主问题,学生课堂活动可谓精彩纷呈:妙在矮松顶着一髻儿白花,秀美;妙在山坡披着带水纹的花衣,俏美;妙在阳光斜射,薄雪好象害了羞,娇美;妙在即使在冬天,山上的色彩一点也不单调,青黑、白、蓝、银白、暗黄、粉色六种颜色,把济南冬天小雪后的小山装扮得生机盎然;妙在雪草相间,虚实相映,表现小雪后山坡的动态之美;妙在这一个“太”字,表达了作者对这秀气小山的无限怜爱;…… ……

篇12:《春》教学反思

我认为好的语文课就是能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能让学生有所收获,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点,就是一堂好课。

下面就《春》这节课后谈谈我的感受。

1、教师教态自然,基本功扎实。整个课的过程流畅自然,这所有的一切体现了执教者对课堂的把握能力。

2、师生沟通自然、亲切。不论是提问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很自然地和学生沟通、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

3、课堂气氛活跃,寓教于乐在整节课中,为教学活动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

4、教学思路清晰,整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5、通过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进而探求隐含在作品中的内涵。以多媒体范读的方式将引领同学们走进了一个生机勃勃、春回大地的“春”的世界,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进而领悟作品的情感,使某种体验和感知更加的深刻,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上所指出的五点是我个人对本节课的亮点的看法,同时本节课也有着许多不足之处。

1、可能就是课堂中问题的设置不是太明了,学生在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些迷茫;其次是老师在引导学生积极表达方面还存在问题,老师问题抛出之后,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可能是学生当时对这个题目不是很明白,也可能是学生的自我表达意识不强,总之导致这样情景的出现是本节课的一大败笔。所以以后在备课过程中关于问题设计方面要多花些时间,让题目更明确、更完整、更系统。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我展示意识的提高。

2、在让学生朗读课文中,让学生自己有感情的去朗读,一个学生朗读好,另外的学生来读„„这样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自己的理解有所尊重,达到了学生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但是在此环节上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所以导致在最后并没有完成计划中的内容,以后的教学中尽力做到在几个学生朗读好的基础上,找出他们的不足并加以指导或范读,这样就会让学生很快的对文章的情感把握住。

3、对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担心教学内容完不成,有些前紧后松,许多还可以深入理解的内容不够透彻。如春风图中的多动用多种感官这一特点没有让学生悟到。课文写人在春雨中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雨给人们带来的欢乐的部分,还应该让学生深刻体会朱自清散文的“文章之美”。

3、课上对课文的朗读还不够充分,朗读课文的形式比较单一,在品读活动中,把整文交给学生去品词、品句、品段的处理过于粗略。还要采取单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声读及自由朗读的形式,在读中达到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迷人的意境。

4、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一些问题问的还有些碎,怕学生抓不住问题的主干,不能理解所提问题的用意。还有几句话表述不够严密,不易于课堂练习的进行。所以在今后的设计时还要细心。

总之,本堂课无论在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还是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说,这节课是一节喜忧参半的语文课。

以上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谢谢!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一、为什么要开展这一系列研究活动?

1.北京市2013年高考语文148分获得者孙婧研语文漫谈

“我认为一个有素养的学生,应该是会读书、会写作的学生。” 2.传统文化传承 3.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4.考试

二、课外(名著)阅读现状

1.不加指导,让学生随意阅读不加检查落实。

对于初中语文教材中规定的10部名著,不少教师因课程任务重或思想不重视多采取让学生随意阅读,或把名著阅读当假期作业。这样的做法,既没有任何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目标的要求,也没有阅读过程的督促与阅读效果的督查。

2.以练代导,急功近利思想严重。

不少老师将名著的主要内容、阅读感受、人物形象及对应的典型情节和性格特征等编印成手册,考试时让学生死记硬背,求得好分数。这样的处理,其教学目标与教学实效肯定与新课标背道而驰。

三、教师应该怎样做?

1.改变教学观念。

(1)任务重,时间紧,完不成教学任务。老师们常常说“我连教材都教不完,哪有时间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我觉得就是要看老师们怎么调配时间了。在美国有一些关于课外阅读的具体做法,例如,每周花一到两节课开阅读指导课,还有班级读书会。如果能坚持下来,可能效果一学期或者一年看不出来,我相信两年之内会大不一样。紧靠一本书是教不好语文的。(2)目前,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课外阅读产生误解:认为课外阅读是教材的补充,只要让学生大量读书,记诵优美文段,摘抄佳句妙语,学生思想水平、写作能力自然水到渠成。其实,阅读学习也有一个过程 :切入(了解)——内化(感悟)——外化(运用),要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使学生读有所悟,悟有所积,积而能用,不可忽视内化、外化这两个关键环节。2.提高课堂效率。

灵活处理教材。讲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处理。

如:《忆读书》冰心老人回忆她八十多年的读书经历,告诉学生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教师要先行读书。

没有办法指导和推荐书目。

我们要教会学生读书的艺术:(1)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2)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

4.做好材料积累工作。

活动过程、感受随时记录下来。5.多沟通、交流。

建立QQ群,把你的困惑、感受及时上传,共同分享,解决问题。

四、如何做好名著阅读指导

(一)首先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外阅读名著,除个别对文学十分爱好的学生能积极主动、如饥似渴的阅读外,大多数学生是被动的,因此,教师首先要教导学生端正态度,要有良好的阅读心境:一要静心,唯有静才能潜心攻读;二要有恒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在阅读中,浮躁和懒散往往导致阅读半途而废。所以,可以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孜孜不倦。激发学生自行阅读的动机,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

1.故事或问题引趣。阅读课前,自己先找几本名著来读。阅读课上,就对学生讲述自己阅读名著的经历或感受,更多的时候是讲故事。学生对情节曲折、悬疑的故事总是充满了期待,而在故事情节紧要处往往打住不讲。学生心中充满了对故事未知情节的渴望,就自己去翻名著寻找答案。这样,学生读名著的积极性就被激发起来了。学生自己读完后,又常常向同学复述,由于各个学生理解的不同,甚至还为某个情节的设置、某个人物的行为争论得面红耳赤。这无疑加深了他的理解和印象,同时也获得了和同学分享名著感受的乐趣。

2.巧借课文激趣。

3.定期开展阅读汇报课及利用课前进行阅读点滴交流。让学生谈课外阅读情况,谈体会,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情趣。如比一比谁读的书多,谁了解的故事多,谁认识的人物多,并结合各类文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兴趣。

(二)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健康的,有益的课外读物。(1)教师可以统一指导读物。十部名著 推荐书目:学校藏书,读原著。(2)支持学生自由选择读物。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玄幻小说(鬼怪小说)、网络小说等要避免。

(3)结合课文推荐课外读物。《风筝》——《朝花夕拾》《空城计》——《三国演义》

注意:即使是名家名作,其中也难免有糟粕或落后的东西,教师应让学生避其糟粕,读其精华。

2.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首先,要关注序、跋和目录。读名著前先阅读书前的序和书后的跋,用略读的方法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全书的大概内容、时代背景、作者情况和写作意旨,快速有效地理解作品。文学作品往往结构复杂,头绪繁多。让学生浏览全书的目录,可以提纲挈领地把握全书的结构,提取内容要点。

其次,要略读和精读相结合。主要是“精读为主,略读为辅”的阅读法。

教师可指导学生先用略读、浏览的方法通读全书,弄清主要内容、情节和人物关系或作品的主要观点。如学生普遍不喜欢阅读外国名著,原因之一就是外国作品中常有大段大段的环境描写及心理分析,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略读甚至是跳读的方式阅读。

精读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对名著中的重要细节、精彩片段、话外之音,要引领学生静心细读,和他们一起去品味其构思的奇巧,揣摩其布局的精妙,欣赏其语言的优美等,来获取情感体验和艺术熏陶。

如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时,指导学生细致研读人物的性格特征,揣摩优美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在小说中,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在艰难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为什么没有被压垮或变坏,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得到优秀文学作品的熏陶,生成深厚的文学底蕴,另一方面,精神世界受到洗礼。

其他阅读方法:速读、跳读等。根据情况自行确定。3.教给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A 圈点勾画。小到字词,大到书的重点、难点都可在书上画线或做上各种符号圈点。如用“„„”“?”符号分别表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等。

B 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C写读书笔记。摘抄型、感想型(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归纳型(主要内容或各部分的小标题)、想象型、评价型(人物)。

读书笔记主要有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等几种。

摘抄型: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片

段(描写,议论,开头,过渡,结尾),原文照录。

感想型:再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

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归纳型:指导学生概括出所读名著的要点、框架或故事梗概,或者指导学生写出某一章节的提要和基本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评价型:即评价书中人物,或真或伪, 或善或恶,或美或丑等等。

五、推动班级阅读活动的一些做法

(一)规划班级图书角,定期充实图书。定期鼓励学生充实图书角,如每人每月带一本课外书送到图书角。

(二)善用课外阅读课

我们每周必须安排一节以上课外阅读课,分阶段的根据需要安排课外阅读指导课,课外阅读汇报课及课外阅读活动课。

1.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选择一本书,首先自己认真阅读,写好读书笔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然后指导学生阅读。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来提高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培养认真读书的习惯。《水浒传》

2.课外阅读汇报课

A 学生准备汇报提纲。提纲包括:(1)阅读书名、作者。(2)主要内容。

(3)主要收获:包括知识、写作方法、语言积累、思想教育等。(4)疑问、困难或建议。

注意:在汇报中,不要求学生面面俱到,选准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谈细谈深即可,可抓一个情节或一个细节来阐述,可抓住一个人物的特点来分析,可抓住一种写作特点来介绍。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不同)即使幼稚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并努力解决。

B 学生汇报。汇报之前,教师可用激励性的语言,唤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掌握学生的交流情况,为全班交流搜集情况,理解信息,再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评价,以达到使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相互补充,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后老师要做好小结以总结成绩,表扬鼓励为主,并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要注意是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点明不足,以利改进,提高。

C 汇报的形式要多样化,以学生口头谈收获,体会为主,但也允许采用其他形式,使之乐于参与,增强效果,如背一背,画一画,写一写等。

3.课外阅读活动课,能大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课外学习比起课堂教学来,内容更丰富多彩,形式更灵活多样,各种带有娱乐性、竞争性、趣味性的语文活动,比上课具有更大的魅力,更能吸引学生。对一些语文成绩不怎么样好的学生来说,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一些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则能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的舞台,使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更充分地发展。在开展活动中我尽量在形式上创新,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实践,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

如举行朗诵会,故事会,编墙报,佳作欣赏会,撰写颁奖词,演讲比赛,人物评论会,读书心得座谈会,读书知识会,辩论会,优秀读书笔记展评等。

学生在形式活泼多样的阅读训练中语文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三)对课外阅读狠抓落实

首先时间要落实,特别是学生自由阅读时间要切实落实,每天至少读30分钟的书。

其次是检查落实。要求每周写出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并注明日期,以督促自己。检查方法包括:每周一读书笔记上交检查一次,并做出讲评,奖勤罚懒,每天利用课前3分钟演讲进行检查,比如话题是正在读的一部好书中的故事、精短格言、一例精彩用词、或者一段读书心得,一段评论等等,通过这种形式,既起到了检查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起到了交流学习和效果评估的作用。

最后是指导课,活动课,汇报课也要落实好,不论上什么课,教师都要用心备课,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切实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水浒传》

——名著阅读指导 作课教师:大连市金州区二中

讲课过程:

一、导入 世间万物皆有法,读书也不例外。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曾说过„„

大屏幕打出徐特立的阅读指导。

师:提炼出哪些好的读书方法?生答。

大屏幕打出读书方法:且读且思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二、活动一:巧读目录,勾画整体框架

略读《水浒传》的序言及前十四回,并根据提示勾画出你认为重要的信息。

提示:勾画目录的三个角度 1.作者信息 2.主要人物及内容 3.写作特色

活动二:细品正文,学写读书笔记(以第3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为例)

读选文,完成以下任务。

1.用一段简洁的话概括本回的主要内容。2.评论本回的某个细节(随文批注)师举一例说明之。

3.作者借本回传达了什么观点?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赞美或批判)

师举一例说明之。4.本回带给你哪些启发?(可以从思想、写法、内容等多个角度考虑)板书: 整理读书笔记

圈点勾画目录

随文旁批

读思结合做评论

推荐书目:

一、文学作品: 1.《西游记》吴承恩 2.《骆驼祥子》老舍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4.《繁星•春水》冰心 5.《唐诗选》 6.《泰戈尔诗选》

7.《周国平散文》《周国平自选集》 8.刘墉《漂泊的人生》《萤窗小语》《点一盏心灯》《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

9.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文明的碎片》 10.曹文轩《红瓦》、《草房子》、《青铜葵花》

11.毕淑敏小说集《昆仑殇》散文随笔《素面朝天》、《走出白衣》 12.席慕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成长的痕迹》、《有一首歌》 13.《罗兰散文》

14.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

15.《张晓风经典散文集》 16.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 17.海明威《老人与海》

18.《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19.《城南旧事》林海音 20.《相处的日子》秦文君著 21.“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

2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美)海伦•凯勒 23.《居里夫人传》(法)艾夫•居里 24.《我的父亲邓小平》 25.《杨振宁传》徐胜蓝 《汤姆索亚历险记》《儒林外史》《老残游记》》《上下五千年》《童年》《子夜》《论语今读》《老人与海》 《飞鸟集》《唐诗三百首》《青春之歌》《鲁滨逊漂流记》《在人间》《我的大学》《爱的教育》亚米契斯 《昆虫记》《学习的革命》《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罗马神话故事》

上一篇:让区旭园社区工作站2018年部门预算下一篇:蟹爪兰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