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护理体会范文

2024-04-29

疾病护理体会范文(共8篇)

篇1:疾病护理体会范文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体会

一.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要点

胸腔闭式引流注意事项,注意避免引流管折迭、扭曲,以保证引流管通畅。随时注意引流管有无堵塞,液平面是否随呼吸上下波动。水封瓶玻璃管水柱是随呼吸上下波动的,正常水柱上下波动约2~6cm.水柱波动表示胸腔压力的高低,并指示引流是否通畅,应经常予以注意。台水柱随呼吸无波动,有两种情况:一是引流管被血块堵塞或引流管被压迫、扭曲,失去引流作用,所以术后初期要经常挤压引流管。二是肺膨胀良好,已无残腔,此为正常现象。在吸气时,若水柱明显升高,波动范围过大,则提示有气道阻塞,肺表面或支气管残端有漏气或肺膨胀不全、肺不张等,应立即告诉医师作及时处理。

1.胸管与水封瓶之间引流系统,均应完全密封,固定牢固,切勿漏气。这避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水封瓶玻璃管应置于液平面以下2~3cm保持直立位。胸腔闭式引流管周围要用油纱布条严密包盖。如水封瓶被打破或更换时,必须确切钳夹引流管,以免造成张力性气胸。

2.水封瓶位置。水封瓶位置不可高于胸部,在病人胸部水平下60~100cm处,勿使水封瓶倒置,以免液体逆流入胸腔。

3.预防感染。一切应坚持无菌操作,换瓶拔出接管时要用消毒纱布包好,保持引流管、接管及引流瓶清洁,定时用无菌蒸馏水冲洗,以预防胸腔内感染。

4.准确地记录胸腔液量和质的变化。正常情况下,胸液应自血性逐渐转变为血清样。

5.拨管指征:术后48小时听诊,术侧肺呼吸音清晰,引流量少,24小时小于50~100ml,胸液呈血清样,引流管水柱波动小,胸透证实术侧肺膨胀良好,无明显积液;全肺切除后,如胸腔引流不多,呈血清样,24~48小时即可拨管;术中污染严重者,胸腔引流时间可适当延长,直至肺膨胀良好,胸液量少而清澈,无发热等感染征象,方可拨管;胸内虽有积液、积气,但胸引流已阻塞,失去引流作用者可拨管。拨管后可采用穿刺、抽液、抽气等方法使肺膨胀;气胸患者引流侧胸腔肺完全膨胀,呼吸音清晰,夹管24小时以上无气急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6.拨管后注意事项:拨管后不要让患者马上下床活动,以免空气从胸壁引流管口处进入胸腔引起张力性气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观察病人有无呼吸困难、气胸、皮下气肿,检查引流孔密盖情况,是否继续渗液。有些患者拨管2天后仍有胸液从引流口漏出,应即时更换敷料并作相应处理。

二.T管的留置与护理要点

T管为乳胶制品,全长约40cm,有双臂伸出,形似T字。凡施行总胆管切开取石或探查时,均需放一根T管引流,把胆管内的残余泥沙样结石及含毒素的胆汁排出体外,其目的是支撑胆道,引流胆汁,以减轻胆道因手术创伤而造成的水肿、炎症,并防止胆汁外流。T管因有双臂插入引流管道或腔内不易滑出,偶亦做其他手术引流用。

在胆道手术中放T管引流的病人,术后T管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病人恢复的快慢,生命的安危,有赖于T管护理的正确与否,稍有不慎就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这是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都应共同注意的。护理上要注意如下几点:

1.T管固定要牢固,谨防脱出最重要。万一脱出非要再次手术不可,更因胆汁渗入腹腔,形成胆汁性腹膜炎,给病人带来痛苦和危害。因此,要在T管引出腹臂处与皮肤缝扎固定以防脱出:在病人没有完全清醒前,谨防病人把T管拉出来,也要防止病人翻身时把管脱出来。对术后躁动不安的病人应有专人陪护或将其双手固定在床边;在T管上另接一根稍长的橡皮管,再连接床边的消毒袋上。

2.注意无菌。衔接的皮管和引流袋均需消毒,每3天更换引流袋一次,连接的引流管长短、粗细应适中,不能太硬或太软。置引流管的伤口应每天更换敷料并注意胆汁有否外流。3.每天观察并记录胆汁的颜色、混浊度、气味,记录24小时引流总量。在一般恢复顺利的病人胆汁量由少到多,再逐渐减少,胆汁的颜色由术后1-2天时的淡黄色逐渐变深,由混浊渐变澄清透明,呈金黄色。

4.若T管引出胆汁量突然增加,应疑有胆道下端阻塞的可能,如同时有胆汁混浊或有胆泥时,可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冲洗T管,长期带T管的病人也应定期冲洗(一般每周1-2次),冲洗时不能用力过猛或过快,以免引起胀痛及发热。

5.术后3-4天病人可坐起或逐渐下床活动,但不可把引流袋提得过高以免胆汁倒流进胆道,增加感染的机会。

6.从术后7-8天起,可把引流管逐日抬高一些,以减少胆汁出量。几天后,如果无不适,可在饭前夹管2-3小时,并逐日延长夹管时间,直到术后第10-12天完全夹管为止。

7.术后10-12天,总胆管下端渐恢复通畅,可做拔管准备。总胆管通畅的依据是:(1)胆汁量逐渐减少。(2)夹管后病人无腹胀、黄疸和发热现象。(3)总胆管x线造影显示通畅。

8.拔管时指导病人与医生配合,平卧,腹部放松,不要憋住气,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拔管上,以免腹肌紧张。

9.拔管后可能会从T管窦道内流出一些胆汁,可用腹带加压包扎1-2天,也可用凡士林纱布填塞引流口,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由于胆道远端通畅,胆汁不会再从伤口向外流,数天就可闭合。三.留置胃肠减压及护理要点

留置胃管临床上应用广泛,常用于营养支持和胃肠减压。经胃管鼻饲为昏迷病人或不能进口进食病人提供营养,热量及胃内给药,是促进病人恢复的主要方法之一,还可以通过抽吸胃液,了解胃液的性质和量,观察病人有无消化道合并症;有效的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恢复,对胃肠道、胆道手术来说,术前留置胃管还能为有效减少麻醉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对术后恢复极为重要。近年来由于临床疾病的多样化和整体护理的发展要求,留置胃管的方法与护理也有了相应的发展。

1.胃管的选择与改进 硅胶胃管因组织相容性大,管道透明、管壁柔软、侧孔较大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橡胶胃管。临床上成人多采用14~16号硅胶胃管,但以16号最为常用。为解决昏迷、危重病人插管难度,研究了胃管前段向一侧弧形弯曲30度角的弯头胃管。目前国内还引进了新型胃管,具有软、细、耐磨,有导向引导导丝,置管时间可达90天~180天,较适合于昏迷及高龄卧床吞咽反射差的病人。

2.胃管的置管法

2.1 成人置管法 常规备齐用物,用液体石蜡纱布润滑胃管前端15cm~20cm,一手持纱布托胃管,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沿一侧鼻孔插入,当胃管通过咽喉部时(14cm~16cm),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当病人吞咽时,将胃管迅速推进,从胃管插入鼻腔至胃内,全程需8S~15S。但采用此法,易引起恶心、呕吐而至插管失败。所以,减少对喉上神经的刺激是成功的关键.用饮水插胃管法(同上)可分散病人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减轻胃管对咽喉部刺激,通过吞咽反射使胃管易进入食管而不易误入气管,但对消化道穿孔,肠梗阻,不明诊断的腹痛,腹部外伤,昏迷无吞咽反射者禁用。对于清醒敏感者,在插管的同时吞咽20ml~30ml的石蜡油,不仅可产生吞咽动作,使胃管下滑,还可使石蜡油附着于食管和胃粘膜上,减少胃管对粘膜的摩擦和刺激。

2.2 特殊病人置管法

2.2.1 昏迷病人 ①侧卧位置管法 适用于昏迷,脑出血急性期,颈项强直,头部不宜搬动者。此法不依赖病人做吞咽动作,且避免搬动头部。②托下颌置管法 用于深昏迷并舌后坠病人,病人仰卧,当胃管插至口咽部时,另一人用双手将病人的下颌托起,使其头呈后仰状态,将舌根肌提起,然后将胃管插入胃内。③双枕垫头快速插胃管法 适用于昏迷躁动病人。将双枕直接放于病人头下,使其下颌尽量贴近胸骨柄,常规法置入胃管至过鼻腔,双手交替快速插管,同时双手向同一方向稍做捻转,以增加胃管韧性,使胃管端沿着食管后壁滑行至胃内,但脑干损伤病人禁用。

2.2.2 机械通气状态下的病人 ①气管切开病人因金属导管对气管内壁的推压作用而间接压迫食管壁,常在胃管插入16cm~18cm即达会咽部时,遇阻力盘绕在口腔内,可于置管达咽部以下2cm~3cm气管切开部位时,由助手将气管套管轻轻外拔0.5cm~1cm,操作者顺势将胃管向下插入,待通过气管切开部位后,助手再将气管套管置回原位,然后继续按常规法插入胃管,此法可减轻食管壁的间接压迫。②气管插管接呼吸机的昏迷或肺性闹病谵妄病人,采用小儿气管插管作引导管,利用管形的自然弯曲弧形,先将引导管经鼻腔放入食管,再经引导管将胃管导入胃中。

2.3 留置长度 常规的留置胃管长度是耳垂-鼻尖-剑突,但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此深度仅在胃贲门或胃体部,有时侧孔在胃贲门外食管内,若进行胃肠减压不易吸出胃内容物,进行鼻饲则会加重食管粘膜的缺血坏死。通过改进,得出眉心-脐的体表测量法,经临床多次试验发现胃管可达胃窦部,从而有效地进行胃肠减压或胃肠内营养。

2.4 留置胃管地检验 按《护理学基础》介绍3种检测方法外,即胃管开口置于清水中看有无气泡,抽取胃液,听气过水声,还可以用PH试纸测试。这样结果会更准确,胃液地PH值在1.5~3。也可在插入胃管后,用汤匙或吸管饮水1~2匙,胃管接负压瓶,待2~4min后可观察有无自胃管吸出,便可以判断是否在胃内,此法方便,亦可检验胃管是否通畅,患者易接受。

3.留置胃管护理 3.1 一般护理

3.1.1 插管前的护理 插管前病人最容易紧张、恐惧,针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利用支持性心理疗法进行护理干预。插管前先清洁鼻腔,观察有无息肉、肿瘤、鼻粘膜有无充血、水肿、狭窄等,询问有无出血性疾病,若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给予对症处理;插管时若遇到阻力不可强行置入,应查明原因,特别是食管,贲门癌的病人,若管腔内有肿块堵塞,可向胃管内注入空气,若出现呃逆,说明管腔开口部在食管内,可将胃管向下试插;插管后定期用含漱液漱口及擦拭口唇,涂以甘油等润唇剂,以减轻口渴,口唇干燥;每日以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洗胃管,每次约30~50ml,观察引流液色、质、量;胃肠减压期间禁食禁水,须注药时,注药后须夹管30min,以免将药物吸出,影响疗效;咽干、喉痛可用凉开水漱口,痰液难咳出者,嘱其每日做深呼吸,可预防肺部并发症。

3.1.2 胃管的更换时间 根据传统要求,长期鼻饲病人每周更换1根胃管。研究表明硅胶胃管留置适宜时间是21d~30d,可降低反复插管对鼻、咽粘膜的刺激,减少插管时病人的痛苦、材料的损耗及费用。

3.2 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护理

3.2.1 粘膜损伤 保持口鼻腔清洁,合理配置营养,增强抵抗力。留置胃管前期,可适当使用复方薄荷滴鼻剂,收缩粘膜血管,防止粘膜充血水肿。适量饮水及服用维锌合剂,预防口咽部感染。当胃肠减压压力过高导致胃粘膜损伤出血时。应立即放松,将胃管回抽至食管,休息胃粘膜,并予法莫替丁,泰胃美等粘膜保护剂。

3.2.2 食管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食道化脓穿孔,此时可使用制酸剂,H2受体阻滞剂,促胃肠动力药可减轻症状,降低食管炎的发生率,增加病人的依从性。

3.2.3 咳嗽、咳痰、咽痛、咽感不适 协助病人排痰,避免受凉及胃管脱滑,排除肺部疾患等病理性因素的情况下,早期行a-糜蛋白酶加庆大霉素雾化吸入,加用祛痰止咳药,咽痛病人选择性应用激素预防咽喉部水肿。

3.2.4 焦虑、睡眠型态紊乱 尽量解除诱因如疼痛,担心等,妥善固定胃管,勤巡视,提供宣泄焦虑的方法,病情允许时可适当使用镇静药。四.留置尿管及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 固定好各种导尿管及集尿袋,防止牵拉和滑脱。尿道内置Foley尿管者,气囊注水10~20ml可起到固定作用;肾、膀胱造瘘管于术后2周内严防脱落,否则尿液外渗到周围组织间隙而、引起感染,造成手术失败。

2.定时观察 根据病情定时观察尿的颜色、性状,风别记录经造瘘管及尿道排出的尿量,24小时总尿量,以判断双侧肾功能。

3.保持引流通畅 引流管长度适中,勿使导管扭曲,受压或堵塞。对急性尿潴留、膀胱高度膨胀的病人,应缓慢解除,一般先放出500ml尿液,其余部分在几小时内逐渐放出,并采用间歇性引流;危重病人或肾功能不良者,采用持续引流,若引流不畅,先用手指挤压引流管,必要时用生理盐水冲洗;肾造瘘管冲洗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4.防止逆行感染 ①无菌集尿袋应低于尿路引流部位,防止尿液倒流。②保持造瘘口周围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渗湿敷料。尿道内留置导尿管者,每日用0.1%苯扎溴铵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外阴2次,除去分泌物及血痂。③定时放出集尿袋中的尿液,每周更换1次连接管及集尿袋。④长期置管者定时更换。肾、膀胱造瘘管,首次更换时间为术后3~4周,此后每2~3周更换1次。尿道内导尿管每周更换1次,覃形尿管每2周更换1次,拔管后间隔4小时再安置。⑤尽量不拆卸接口处,以减少感染机会,冲洗及更换管时严格无菌操作。⑥每周作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1次,以便及时发现感染。⑦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2000~3000ml,以保证足够的尿量,增加内冲洗作用。

5.根据病情拔管 ①肾造瘘管需在手术12日以后拔除,拔管前先闭管2~3日,若病人无患侧腰痛,漏尿,发热等不良反应,或经肾造瘘管注入造影剂,证明肾盂至膀胱排出通畅,即可拔除肾造瘘管。②膀胱造瘘管应在手术10日以后拔出,拔管前应先行夹管试验,待试行排尿通常2~3日后,才可拔除,长期留置膀胱造瘘管的病人,可采取适时夹管,间歇引流方式,以训练膀胱排尿,储尿功能,避免发生膀胱肌无力。③留置导尿管拔除时间根据病种而定,肾损伤病情稳定后即可拔除,恢复自行排尿;膀胱破裂修补术后8~10日拔除;前尿道吻合术后2~3周,后尿道会阴复位术后3~4周拔除。

篇2:疾病护理体会范文

【摘要】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应用中医护理方案进行康复护理,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缓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呈进行性发展并与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虽然是气道的疾病,但对全身的系统影响也不容忽视。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是慢性肺疾病的常见并发症,随着大气污染及吸烟人数的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居当前全世界死亡原因的第四位,根据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研究报道,至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五位,估计全国有2500万人患此病,45岁以后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死亡率也在逐渐的增加,应用中医护理康复方案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病人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康复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饮食护理

1.1 肺脾气虚证:宜食健脾补肺的食品,如山药、百合、薏苡仁、核桃、胡萝卜、鸡肉等。

1.2 肺肾气虚证:宜食补益肺气、肾气的食品,如枸杞子、黑芝麻、核桃、木耳、山药、杏仁、桂圆、牛肉、猪心、羊肉等。

1.3 肺肾气阴两虚证:宜食益气养阴的食品,如莲子、牛乳、蛋类、百合、荸荠、鲜藕、雪梨、银耳、老鸭等。

1.4 汗出较多者,可多饮淡盐水,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等;腹胀纳呆者可用山楂、炒麦芽少许代茶饮。

1.5 饮食宜少量多餐,每餐不宜过饱,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烹调方式以炖、蒸、煮为宜,忌食辛辣、煎炸或过甜、过咸之品。

情志护理

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及时予心理疏导。采取说理开导、顺情解郁、移情易性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情志护理,并注意充分发挥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

五音疗法

宜选用商调、羽调音乐,于7时~11时欣赏《梅花三弄》、《船歌》、《梁祝》等曲目,可促使肾气隆盛。于15时~19时欣赏《阳春白雪》、《黄河》、《金蛇狂舞》等曲目可助长肺气; 呼吸功能锻炼

4.1 呼吸训练

4.1.1 重建腹式呼吸模式

放松训练:用以放松紧张的辅助呼吸肌群,减少呼吸机耗氧量,缓解呼吸困难症状。具体方法为:前倾依靠位,患者坐于桌前或床前,桌上或床上置两床叠好的棉被或四个枕头,患者两臂置于棉被或枕下以固定肩带并放松肩带肌群,头靠于被上或枕上放松颈肌,前倾位还可以降低腹肌张力,使腹肌在吸气时容易隆起,增加胃压,使膈肌更好收缩,从而有助于腹式呼吸模式的建立。

缩唇呼吸法:用鼻腔吸气,嘴呼气,呼气时将嘴缩紧,如吹口哨样,在4-6秒内将气体缓慢呼出。这种方法可增加呼吸时的阻力,这种阻力可向内传导至支气管,使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气管内保持一定压力,防止支气管及小支气管为增加高的胸内压过早压瘪,增加肺泡内气体排出,减少肺内残气量,从而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缓解缺氧症状。

暗示呼吸法:通过触觉诱导腹式呼吸法,如:双手置上腹部法,方法为: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双手置于上腹部(剑突下、脐上方),吸气时腹部缓缓隆起,双手加压做对抗练习,呼气时腹部下陷,两手随之下沉,在呼气末,稍用力加压,以增加腹内压,使横膈进一步抬高,如此反复练习,可增加膈肌活动。

4.1.2 胸廓活动训练:活动上胸及牵张胸大肌,吸气时挺胸,呼气时两肩向前、低头缩胸。

4.2 全身呼吸操练习:以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为主,吸气用鼻,呼气用嘴。第一节:双手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第二节:双手放于身体侧面,交替沿体侧上移下滑,10~20次;第三节: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还原呼气,10~20次;第四节:双腿交替抬起,屈曲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第五节:吹悬挂的小纸球训练。

4.3 防感按摩操,自我按摩印堂、迎香、合谷、内关、足三里、三阴交、涌泉等穴位,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进行耐寒训练,如入秋后开始用凉水洗脸等。

康复指导

病情较轻者鼓励下床活动,可每日散步20~30分钟或打太极拳等。病情较重者指导其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等主动运动,或予四肢被动运动。向患者讲解呼吸功能锻炼对改善肺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提供病友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分享锻炼体会,提高患者锻炼的信心。定期随访,鼓励坚持锻炼。

出院指导

生活起居规律,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室内勿摆放鲜花。顺应四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勿汗出当风。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防止感受外邪诱发或加重病情。

小结

通过应用中医康复护理方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进行护理,认为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病情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汤小泉、崔三生等临床运动疗法学。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

[2]中医护理方案卫生部

篇3:肛肠疾病的护理体会

1护理

1.1 一般护理

肛肠类疾病术后要面对“三关、三难”的护理[2], 即“疼痛关, 换药关、扩肛关”和“排便难、饮食难、行步难”。术后患者安全返回病床后, 嘱其取卧位, 并根据麻醉种类监测生命体征;术后6h观察创面渗血情况, 每30分钟1次, 如有异常, 及时报告医师, 做到及时处理。

1.2 疼痛护理

肛肠疾病术后疼痛较其他外科术后疼痛严重, 一般术后2~3h即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引发疼痛的原因包括肛门水肿、便秘粪嵌塞、肛管直肠术后填塞敷料过紧, 局部感染发炎、脓肿化脓、创口内异物刺激、肛门括约肌痉挛等[3]。因患者对疾病了解甚少, 医师应多与患者交流, 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疼痛方面的知识, 以减轻患者焦虑和紧张, 使患者做好心理准备;同时良好的交流还可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减少其对疼痛的感受程度, 使其处于治疗的最佳状态, 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争取早日痊愈。同时, 认真仔细的换药护理, 也可减少患者的痛苦。 (1) 换药前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缓和患者的紧张情绪。 (2) 操作过程中, 动作轻柔, 勿任意擦洗, 尽量减少疼痛刺激。 (3) 针对术后不同程度的疼痛可应用中药熏洗镇痛, 中药熏洗镇痛疗法的优势在于直达病所, 疗效迅速, 有明显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 (4) 术后可用黄柏、苦参煎水熏洗肛门, 待水温热时, 进行坐浴。熏洗时应严格注意水温, 防止烫伤肛周皮肤。 (5) 针刺镇痛也有较好的疗效, 针刺可疏通经络气血, 起到通经止痛的作用。用针刺次髎、会阳、承山、长强等穴位, 留针30min, 可产生明显止痛效果。 (6) 电针镇痛即电针白环俞、次髎、承山穴, 可起到疏通经络、祛瘀止痛之效, 从而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 (7) 耳压镇痛。将王不留行籽贴敷于每侧耳廓, 每侧可取穴于肺、大肠、肛门、直肠下段、枕、神门、内分泌、皮质下等, 可达到通经止痛的作用, 贴后当天按压, 每穴按压1min, 每天1次, 1周为1个疗程, 以按压感到局部胀痛及耳廓发热为佳。

1.3 尿潴留护理

尿潴留多发生于术后12h内, 也可于术后第1次排尿后再次发生, 并持续数日。尿潴留的主要表现为:小腹胀痛, 小便排出困难、排出不畅或呈点滴状。若排便时间间隔>8h, 并出现腹胀、排尿困难, 属轻度尿潴留, 一般对症处理即能自行排尿;若膀胱充盈平脐, 不能自行排出, 一般处理无效, 需导尿者为重度尿潴留;如术后12h内排尿, 但无排出困难、腹胀、腹痛等症状, 或有便意但耻骨联合上未叩出实音者, 提示膀胱充盈不明显, 不属尿潴留。护理: (1) 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①对因排尿反射功能障碍引起的尿储留患者, 可在术后2~4h用热水袋热敷下腹部。方法:取装有热水的热水袋或敷垫置于下腹部耻骨联合上膀胱部位。在操作中严格掌握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避免烫伤患者。热水袋水温应保持在60~70℃, 使用敷垫、毛巾热敷时, 水温应保持在50~60℃, 每隔5min更换1次, 以便引起排尿反射, 后嘱患者排尿, 无需等小腹胀满便意明显时排尿[4]。②按摩手法。在膀胱开始充盈时, 在患者脐下4横指腹部正中处即中极穴处, 用食指和中指缓慢揉按2~3min, 当患者有尿意时, 即可排尿。膀胱中度充盈时, 用拇指、食指、中指3个手指分别放在气海、关元、中极穴位上, 顺时针缓慢揉按2~3min, 然后用另一手掌放在按摩的手背上, 由轻至重, 由浅至深, 自上而下持续挤压膀胱区, 在原处作旋转、提压动作, 帮助患者产生尿意感, 此时将右手掌放在患者膀胱底部, 朝耻骨下方持续用力加压, 并嘱患者用力排尿, 通常可达满意效果。③也可用多汁的姜、蒜切片涂擦尿道口, 引起排尿反射, 使患者产生尿意促进排尿。 (2) 诱导排尿也可解除尿潴留。①适当放松固定创口的绷带, 排便时让患者取蹲位或坐位姿势, 主动放松肛门, 因排便时需收缩腹肌增加腹压, 此时可压迫膀胱起到膀胱逼尿肌收缩类似的作用。该法简单易行, 但5min后小便仍未自行排出者, 应停止该动作, 休息片刻, 轻揉小腹, 再行第2次诱导排尿。若仍未排出, 则停止治疗, 避免久蹲引起肛门水肿、创面出血或血栓形成。②聆听流水声。带患者到卫生间, 让其听流水声。 (3) 上述各种方法均无效时, 当膀胱充盈平脐或术后>12h, 需按无菌技术操作实施导尿术。但置入导尿管后, 不可一次排空膀胱, 防止腹压突然下降发生膀胱大出血和休克。应定时定量放尿, 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1.4 便秘护理

患者术后肛门有下坠感及便意, 这是由敷料填塞于肛门引起刺激所致, 应嘱患者当天勿排便, 以免引起出血和水肿, 排便必须在手术24h后进行。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大便变细或大便失禁等肛门括约肌松弛现象。嘱患者术后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 大便时避免久蹲或用力过猛, 以防腹压增加导致肛门水肿。嘱患者每天行腹部按摩, 用手指重叠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按压, 由近心端做环状按摩, 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鼓励患者有便意时, 尽快排便, 养成每天清晨排便的良好习惯。如排便困难或便秘, 可服缓泄药, 每次便后可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1次, 以保持伤口清洁, 炎性反应消散, 并及时更换敷料, 促使伤口愈合。指导患者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粗纤维类食品, 以促进胃肠蠕动, 保持大便通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多饮水以增加肠内容积, 刺激胃肠蠕动, 润滑肠道促进大便畅通。如习惯性长期便秘患者, 给予开塞露肛门注射, 必要时用食指插入直肠内将硬块压碎排出。

1.5 预防感染护理

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特别是体温的变化, 同时观察患者伤口是否有红、肿、热、痛等。保持创面干燥、清洁,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2小结

肛肠疾病术后患者易出现疼痛、尿潴留、排便困难等问题。尿潴留是肛肠类疾病术后的主要护理问题, 在临床护理中, 及时解除患者术后尿潴留症状, 并据患者症状和体征, 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 可减少不必要的导尿操作, 减轻患者的痛苦。护理中对排便困难者进行指导, 消除其紧张情绪, 解除其心理障碍。同时应嘱患者调整饮食结构, 摄入高脂粗纤维食物,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总之, 肛肠术后良好的护理方法对患者预后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 (增订本)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371-373.

[2]冯学军.肛肠病人术后排便的护理体会[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6, 19 (2) :207.

[3]武玉娟, 黄梅淑, 李建英, 等.循证护理在预防肛肠病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8) :28-29.

篇4:新生儿疾病筛查护理体会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指在新生儿期对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的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进行专项检查,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母婴保健技术,是人生的第一道健康防线。按卫生部规定,目前我院主要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和苯丙酮尿症(PKU)两种疾病的筛查。

资料与方法

在出生72小时后并充分哺乳的新生儿足跟部采三滴血,吸在特殊的滤纸上,在清洁空气中自然晾干后,寄到自治区筛查中心进行检查。2011年5月开展至今,累计采血400余例,筛查率达80%以上。

讨论

重视是开展新筛的基础:尤其护士长要认识新筛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掌握新筛工作的采血技巧及工作流程。积极参加助产机构组织的人员学习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在熟练掌握采血技能的基础上,做好孩子父母及护理人员的宣教工作,达到让父母配合、护士主动接受。在开展此项工作中不但要对新筛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行反复强调,而且更要对采血技巧、血片的制作及储存、血片的传递、阳性召回等工作进行演练培训,使人人过关。同时,根据科室情况对新筛工作的所有项目制定工作流程并督促检查。为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新筛工作与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挂钩。

健康教育是新筛工作开展的动力:①我县是一个哈萨克自治县,产妇大多为少数民族,我科通过自行录制的汉哈两种语言健康教育广播,向产妇宣传新筛工作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提高产妇及家屬对此项工作的认识水平并告知我院已开展新筛工作。②通过科室每周的孕妇学校设置相应课程,讲解新筛的相关知识及重要性,让各位准妈妈和准爸爸对新筛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③通过在产科病区走廊及病室内张贴新筛宣传栏,使患者及家属对新筛工作给予了解和认识。④通过在入院须知内讲解新筛知识,并由责任护士宣教相关内容。⑤通过助产士向每一个分娩后的产妇或家属宣教新筛内容并签署新筛知情同意书。

熟练的采血技术、规范的制作血片是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关键:①科室集中学习新生儿疾病筛查知识,培训采血技术,掌握采血技巧,熟知各注意事项。②相对固定人员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人员固定不但可以加强责任心,而且采血技术熟能生巧,还可以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规范采血及制作血片流程图。可以游泳后采血或采血前充分揉搓足跟部并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选择踝部与足跟倒八字交界处,因该处毛细血管丰富,快速进采血针2/3即可,让穿刺点处于新生儿最低点并挤压,均可获取足够大的血滴并制作合格血片。④确保血片在清洁空气中自然晾干后密封冷藏。⑤专人核对血片相关信息后及时由县妇幼机构回收血片并送往自治区医院检查。

篇5:疾病护理体会范文

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012年2月~2013年11月入住我科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能够疏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

关键词:护理;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疾病日益增加,老年人骨折也是发病率比较高的老年疾病,股骨颈骨折属于老年人骨折中最常见的,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并且给其子女增添了负担,为了改善老年人骨折带来的严重后果,全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中应用十分广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如果忽视术后护理,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不佳。因此术后有效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了综合护理措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1月因股骨颈骨折入住我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63~79岁,平均年龄(71.3±5.8)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66~78岁,平均年龄(70.8±6.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综合护理措施如下。

1.2.1心理护理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大手术,手术的难度和效果对于老年患者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术后患者心理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抑郁等心理情绪。因此,术后患者进入病房,工作人员热情接待患者,主动询问患者感受,开展有针对性的沟通,了解患者担心的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并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优点、术者的技术及手术成功案例,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和抑郁的心理情绪,树立对康复的信心。

1.2.2疼痛的护理术后患者患肢会感受到手术创伤的疼痛,自我保护的不愿去挪动患肢,护士在进行任何护理操作时,患者都会担心是否会增加患肢的疼痛感,以至于很难配合护理操作,康复治疗就更难配合,所以,护士在在护理操作前,充分与患者沟通,征得患者同意,操作时动作轻柔、准确,避免粗暴的行为,如果患者出现疼痛难以耐受时,可以给予适量的镇痛药物如双氯芬酸钠等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的痛苦[1]。

1.2.3饮食护理通过饮食护理加强营养补充,同时保持大便通畅。建议患者多进吃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并富含钙质的食物,常规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纠正负钙平衡,以利骨折愈合;多吃青菜、水果等纤维成分含量高的食物,多饮水,以保持大便通畅,增强机体抵抗力。

1.2.4并发症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定时通风,指导患者在床上做扩胸运动、深呼吸,有咳嗽咳痰者,轻拍背部以助排痰,痰黏者可做雾化吸入,预防呼吸道感染[2];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达到冲洗膀胱的作用,保持会阴部清洁,清洗1~2次/d,以预防泌尿系感染;对于卧床患者,加用气垫床,翻身1次/2h,同时全身进行温水擦浴,按摩受压皮肤,预防压疮;卧床时抬高患肢15°~30°,尽早下床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必要时穿医用弹力长袜或使用气压泵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3]。

1.2.5康复护理术后穿丁字鞋,保持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身体较好的患者术后24h内即可下床,试着站立,情况较差者可术后2~3d下床;一般情况下术后1个月可持双拐下地行走,术后2个月扶单拐行走,2个月后多数患者可丢双拐自由行走,并加强屈髋、外展髋锻炼,一般要求屈曲不低于90°,外展不低于40°。锻炼过程可辅以理疗,如有疼痛、局部炎症等出现应及时治疗[4]。

1.3评价方法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版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护理观察,对照组住院时间为(29.1±7.5)d,观察组住院时间为(23.6±4.0)d,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为(5.0±2.4)d,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为(3.3±2.2)d,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6例(26.5%),其中3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泌尿系感染,1例压疮,观察组并发症发生1例(2.9%)上呼吸道感染。见表1。

3讨论

全髋置换术作为一种成熟、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关节功能,又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是手术复杂、创伤大,特别是老年患者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等疾病,术后骨折不易愈合,并发症多,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故术后护理效果至关重要,直接影响手术效果[5]。为了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对全髋置换术患者,除了骨科常规护理外,我科采取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主要是针对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疼痛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护理和康复护理,确保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从本组护理观察分析,对全髋置换术后患者进行综合的护理措施,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下床活动的时间,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减少了术后换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综合护理措施的干预能够疏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参考文献:

篇6:李广智 走进精神疾病[范文]

2014年1月9日(星期四)上午5:40~5:53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调频97.7 第一财经频道 生活服务大课堂 主 持 人:文 仪 特邀嘉宾:李广智

仪:跨进新年之际,有一个名词越来越频繁地走近你我他,就是精神疾病。我们请来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名医与您谈精神分裂症》主编、杨浦区精神卫生中心李广智医生聊聊这个话题。

仪:近来,精神病人肇事肇祸的报道似乎不绝于耳。仅在今年,有哪些报道?

李广智:仅在2014年1月7日就有四起报道: ① 《新民晚报》:精神病人刀砍邻居被强制医疗。

② 福建宁德网报道:精神病患者大闹寺庙 僧人“以德报怨”。③ 凤凰卫视李炜报道:中国驻美领馆纵火嫌犯疑为精神病患者。

④ 《劳动报》16版国际版报道:日本,地方公务员患精神疾病增多。2014年1月6日 《新京报》报道:男子飞机上骚扰空姐被控制 疑似患精神疾病。

2014年1月1 日法讯网:江西都昌一精神病人持刀杀人 致2死3伤。文

仪:听说曼德拉追悼大会“手语翻译”是精神病人? 李广智:2013年12月15日《京华时报》报道:《南非冒牌手语翻译曾被控谋杀 屡以患精神病逃脱责罚》。12月10日,曼德拉官方追悼会上,奥巴马致辞,扬奇在其身边冒充手语翻译。疑问:10年前被控谋杀无结果。这名冒牌手语翻译现年34岁,名为塔姆桑加·扬奇,10日在约翰内斯堡足球城体育场参加曼德拉追悼会,为奥巴马等重要人物充当“手语翻译”。南非聋人联合会指出,他在追悼会上的一番比划毫无意义。

12月31日中国日报报道:12月10日,这位手语翻译杰站在台上面对国家银行体育馆里成千上万的人进行手语翻译,身旁是曼德拉的家人和世界各国领导人。专家称,他在追悼会上对发言人的手语翻译,包括对美国总统奥巴马悼词的翻译,可以说是“双手乱舞”。

之后,白宫方面否决了当时可能威胁到奥巴马总统安全的声明。简特杰把自己没能正确翻译的原因归于突发的精神病,并称当时他看见有天使进了体育馆。

仪:这些情况引发社会热议。什么是精神病?许多人认为精神病人应该管、关起来,想想这些病人在总统身边如果突然杀人怎么办?

李广智:平时我们讲的精神病,实际上指的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属重性精神病,是精神疾病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精神障碍。20世纪瑞士精神病学家布鲁勒对本病进行了细致的临床现象学研究,指出情感、联想和意志障碍是本病的原发性症状,而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故提出了“精神分裂”的概念。

到目前为止精神分裂症的病因未明,多见于青壮年,隐匿起病,临床上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一般患者的意识清晰,智能基本正常。总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持续的、慢性的严重精神疾患,主要影响的心智功能包含思维及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并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文

仪:精神分裂症有哪些症状?

李广智:概括地讲,妄想、幻听等是最常见的症状。

被害妄想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例如某精神分裂症患者认为他吃的饭菜中有毒,家中的饮用水中也有毒,使他腹泻,邻居故意要害他。患者受妄想的支配可拒食、控告、逃跑或采取自卫、自伤、伤人等行为。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关系妄想 患者将环境中与他无关的事物都认为是与他有关的。如认为周围人的谈话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蔑视他,人们的一举一动都与他有一定关系。常与被害妄想伴随出现,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

物理影响妄想 物理影响妄想又称被控制感。患者觉得他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行为都受到外界某种力量的控制,如受到电波、超声波,或特殊的先进仪器控制而不能自主。如患者觉得自己的大脑已被电脑控制,自己已是机器人。此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嫉妒妄想有哪些表现 患者无中生有地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实,另有外遇。为此患者跟踪监视配偶的日常活动或截留拆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服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寻觅私通情人的证据。可见于精神分裂症、更年期精神障碍。

思维被洞被悉感 又称内心被揭露。患者认为其内心所想的事,未经语言文字表达就被别人知道了,但是通过什么方式被人知道的则不一定能描述清楚。该症状对诊断精神分裂症具有重要意义。

仪:精神分裂症患者还常出现幻听?

李广智: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以幻听最为常见。精神分裂症的幻听多半是争论性的,如两个声音议论患者的好坏;或是评论性的,声音不断对患者的所作所为评头论足;或命令性的,如在医生检查患者时询问患者的姓名,声音告诉患者“别说你的真名”,患者就随口编了一个假名;或以思维鸣响的方式表现出来,即患者所进行的思考都被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

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还会出现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嗅幻觉、内脏幻觉等各种幻觉以及各种类型的知觉综合障碍。感知综合障碍较少见,其中以体形感知综合障碍稍多见,如患者认为面容虽是自己的,但已变得面目全非,可达到妄想程度。

仪: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淡漠有哪些表现? 李广智:最早涉及的较细腻的情感,如对同志的关怀、同情,对亲人的体贴。患者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或平淡,对生活、学习的要求减退,兴趣爱好减少。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情感体验日益贫乏,甚至对那些使一般人产生莫大痛苦的事件,患者表现淡漠,丧失了对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系(情感淡漠)。如亲人不远千里来探视,患者视若路人,也不能唤起患者任何情感上的共鸣。在某些病例中既有客观的情感淡漠,又有丧失情感表达能力的主观体验,但更常见是患者不知道自己丧失了情感表达能力。患者的亲朋好友发现很难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产生挫折感和烦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平淡或或淡漠,实际上是特征性的阴性症状之一。

仪:为什么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期都不承认自己有病? 李广智:自知力缺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的一个特征。自知力又称内省力。指患者对其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是否察觉到自己的精神状态存在异常,对自己异常的表现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精神病理病态称为“有 自知力”,认为自己的精神病理状态不是病态称为“无自知力”,介于两者之间为“有部分自知力”。

仪:怎样判断有无自知力?

篇7:食源性疾病培训教案(范文模版)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整理了食源性疾病培训的课件,欢迎阅读!

一、WHO的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任何疾病。

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

食源性疾病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致病因子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天然毒素等,二、食源性疾病的三个基本要素:

病源物----致病因子;

传播媒介----食物;

临床特征----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

三、按临床表现可分为4类

1.食物中毒,即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2.经食品感染的肠道传染病(如痢疾)、人畜共患病(口蹄疫)、寄生虫病(旋毛虫病)等;

3.与食物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4.因一次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某些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以慢性损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四、按发病机理可分为2类

食源性感染和食源性中毒

1.食源性感染(foodborne infections)

食源性感染通常是由摄入受细菌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感染有以下2种发病形式:

经食物摄入人体内的细菌侵入并在肠黏膜或其他组织中繁殖;

经食物摄入人体内的细菌侵入和在肠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损害周围的组织或影响正常器官或组织的功能。这种类型的感染有时被称为毒素介导型感染。

食源性感染的发病特点:

由于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食源性感染的发病潜伏期要比大多数食源性中毒性疾病长得多。潜伏期一般以天数计。

食源性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而且感染经常伴有发热症状。

食源性感染的病死率很低。

能引起感染的细菌常常具有定向特点或某种黏附因子,常常可以侵犯肠道的某个特定部位,并在肠道内繁殖。

有些食源性感染可以引起某些并发症或后遗症,病变常可累及心血管、肾脏、关节、呼吸系统或免疫系统等。

2.食源性中毒

食源性中毒是摄人已受到某种毒物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一类中毒性疾病。

食品中各种毒物的来源主要有:

某些细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细菌毒素;

有毒化学物质(如有毒重金属等);

动植物或真菌天然存在或形成的毒素(如某些有毒鱼类、有毒贝类和某些有毒野生蕈类)。

食源性中毒的发病特点:

即使没有摄入活的病原菌,只要摄入毒素污染的食品,也会引起发病。

中毒性疾病的潜伏期通常可以分钟或以小时计。

中毒性疾病最常见、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发病症状是呕吐。

食源性中毒的病死率较食源性感染高。

食品中所含毒素的检测要比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更有意义。

五、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定义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中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描述:一组用目前的知识难以解释的疾病或事件其定义或概念应该是宽泛而非特定的,涵盖范围是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具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一些疾病/事件:

特征:

(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

程)及流行病学特征(如发病年龄、人群分布、时间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诊疗经验和专业判断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经验、流行病学知识等无法解释;

注:有明确诊断或病因的疾病不属于:国家法定传染病;原因明确的食物中毒;

(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

(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平且无

法得到合理解释;

(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并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注:无法解释 ≠ 诊断和鉴别诊断不清的疑难杂症;与食品不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

属于食源性疾病范畴,具有一定流行病学特征

除已知其他病因及诊断明确的疾病外的,一类临床症候群 哨点医院的承担的工作内容

医疗机构在食源性疾病监测中承担的角色

1、发现者

2、治疗者

3、报告者

我院为龙潭区唯一一家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

哨点医院的职责

1、培养医护人员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以及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意识。

2、发现病例及时向辖区CDC报告。

3、设置专科/专人负责监测工作,并及时组织院内专家对发生的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进行会诊。

4、配合CDC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5、开展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

临床医生职责

1、接诊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人/异常健康事件(包括食物中毒),临床医生应有责任感、责任心。

2、熟悉疑似食源性异常疾病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各种疾病表现和各类辅助检查。

3、每位医生应该有对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人/异常健康事件(报告食物中毒)的发现、报告的意识。

4、接诊医生应该熟悉和熟练掌握食源性疾病的定义和排除标准。

5、临床医生发现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人/异常健康事件(包括食物中毒)应积极开展救治工作,同时报告感染管理科,及时补上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信息表。

篇8:脑血管疾病患者护理体会

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现在年轻人发病率也在增加, 发病后多有不同程度的瘫痪、语言障碍、二便不能自理及智障等后遗症。笔者现结合临床经验将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病情观察

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瞳孔、意识等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紧急对症处理。对伴意识障碍的患者, 通过各种神经反射检查确定意识障碍程度:若角膜、压眶、瞳孔对光反射极弱或消失, 表示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瞳孔的变化则能提示出血部位, 如桥脑出血时瞳孔为针尖样, 脑疝形成时瞳孔两侧不等大。若出现呼吸困难、体温不升、血压下降等多提示病情危重。

2改善脑组织缺氧

脑血管疾病患者脑组织对缺氧非常敏感, 通过有效的吸氧可有效的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另外, 对脑出血者可采取冰冒头部降温, 以减轻脑组织的耗氧量, 降低代谢率, 从而减轻脑水肿, 降低颅内压。

3积极预防泌尿系统感染

脑血管疾病伴昏迷患者均应留置导尿, 导尿管应每2~3小时开放1次, 并做好记录, 每日用庆大霉素16万U+生理盐水冲洗膀胱1次, 用0.1%新洁尔灭清洗尿道口2次。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每周更换1次导尿管。

4护理

4.1 口腔护理

为预防口腔细菌或真菌感染, 每日早、中晚各进行1次口腔护理。如有假牙应取下, 口腔黏膜有破溃时应用碘甘油或龙胆紫涂抹, 口唇干裂可涂甘油或软膏。

4.2 眼睛护理

重度脑出血患者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常出现眼睑闭合不全导致角膜外漏干燥和异物刺激而发生角膜炎、角膜溃疡、结膜炎。为防止上述情况的发生, 可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分泌物, 然后用抗生素眼药膏涂眼, 再用温纱布遮盖。

4.3 饮食护理

脑血管疾病伴昏迷患者需禁食, 营养补充多以静脉营养为主, 但超过48h后应进行鼻饲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吸收的流质饮食, 即可补充足够的营养, 维持电解质平衡。

4.4 压疮护理

脑血管疾病伴瘫痪患者易发生压疮, 应每2小时翻身1次, 翻身时切记拖、拉以免擦伤皮肤。保持舒适的卧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增加皮肤抵抗力。每日用温水擦浴, 按摩受压部位。在压疮好发的骨骼隆突处早期放置衬垫或气圈。

4.5 心理护理

脑血管疾病患者因突然出现的病症, 思想负担较重, 甚至产生恐惧、顾虑感因此, 做好心理疾病的防治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1]。作为护理人员, 首先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精神情况, 在做各项工作前需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向其讲解相关知识, 通过语言行为带给患者温暖, 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 从而加强战胜疾病的心理。护理人员应每日同患者紧密接触, 以随时了解其心理状态, 要充满爱心, 认真、细致地做好每项护理工作, 这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6 功能锻炼

脑血管疾病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应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协助其做被动运动, 也可配合针灸、按摩、理疗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形成关节强直、痉挛和肌肉萎缩。

4.7 转运护理

由于患者对监测护理的要求不同, 在病室内倒床或向外转运患者的情况经常发生。转运中最好持续进行心电监护。让患者携带小型监护信号发射机, 一般至少在30m距离内能使床边监护仪接收到信号,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急救。保障良好的通气状态是转运中最重要的工作, 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 医护人员可使用麻醉机、呼吸器辅助通气, 但由于空间的限制, 一般携带氧气袋或筒易呼吸气囊即可, 通过接在患者身上的鼻导管或面罩供氧, 从而保障有效通气的进行。注意维持某些与生命紧密相关的治疗, 如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等。正在输入的液体及包扎好的各种引流管随患者一并转运, 全过程力求稳、快, 准备工作要充分。

5加强病区管理

为患者创造清洁卫生、安静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 制定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同时进行以下健康教育:规定作息、治疗、护理和娱乐时间, 保持患者有规律的生活;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 听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意见,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向患者宣传卫生知识及保健知识, 特别是向老年患者宣传护理要点[2]和该病的预防知识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昌良, 施凌英, 张新宏.心理咨询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2 (15) :102.

上一篇:初中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下一篇:掉下去了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