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4-05-01

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共10篇)

篇1: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生活化”的思品教学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价值取向。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出现教师预期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的现象。初中思品课教学似乎“生活化”了,但效率低下、无效甚至负效。笔者根据初中思品“生活化”教学“主体错位、目标虚化、探究空洞、呈现形式”四个实践误区,从“教材处理有效化、教学目标科学化、教学素材精选化、教学方式合理化”四个方面对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 初中思品教学 策略

生活世界是思品教学魅力产生的源头,任何脱离生活世界的思品教学,都在失去人性之丰富性的同时,也失去了思品教学的生命力。在新课程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生活与课程的内在联系日益凸显。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常常出现教师预期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的现象。初中思品教学似乎“生活化”了,但效率低下、无效甚至负效。

一、初中思品“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误区

(一)主体错位

从“生活化”的角度看,课堂教学中选取的素材应当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思想实际。但在这个问题上却存在主体错位的现象,即用教师的“生活”代替了学生的“生活”。

例如,用“小沈阳”作为上课素材,笔者想当然以为会出现的高潮没有出现,反而出现了冷场。“小沈阳”自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之后为广大百姓所熟悉,由此,将之定义为“生活化”的素材并无疑义,但教师在授课时面对的特定学生,未必对教师所选的素材感兴趣。教师以为学生会感兴趣的话题,学生不买账,教师以为设计得很精彩的活动,学生提不起精神。笔者反思,之所以会这样,是源于对学生缺乏真正的了解。

教师与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在初中思品教学中,主体是学生,关注的应是学生的生活世界。

(二)目标虚化

思品新课程要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但有时我们创设生活化情境时为了求新、求异却脱离了学科特点,割裂了三维目标。

有一位老师在讲授民族精神时引用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特意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问题1:“假如董存瑞拉开的炸药包没有炸,那会是什么原因,该怎么办?” 问题2:“你能不能设计出一个更好的炸碉堡要方案?……

这位老师却显然忘记向学生讲述这段历史故事的主旨是为了什么。假如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真的找出了一种两全的炸碉堡的方案,那么,这位老师究竟是应当为学生的“聪明创意”而赞赏有加呢,还是为董存瑞的“思维反应迟钝”而喟然长叹呢?而一旦如此,我们煞费苦心的革 1 命英雄主义教育的主题还能落实吗?还能成立吗?董存瑞的高大形象在学生心目中还能像过去那样光彩照人吗?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对学生而言并不陌生,符合学生生活经验要求,但这样的生活情境创设已经背离了思品课程的思想性要求。

(三)探究空洞

真实的生活是由一系列具体而现实的事件构成的,这是思品课生活资源的主要载体。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时会用到 “虚拟生活”。

例如,在“竞争?合作?”这一框中,教师先让学生自学罗列出关于“良好的竞争意识与不良的竞争意识”的相关知识点之后,提出了以下问题:

1、假如你有一本很好的参考书,你是否会借给你的同学?

2、如果你一直很胆怯,学完本课后,你是不会参加班干部竞选?

3、为什么?

虚拟生活在初中思品教学中经常使用,因为虚拟生活也来自生活,但在使用时应注意精选素材,精心设计。上例材料所选事件自然跟学生生活密切相关,但是问题所“虚拟”的生活情境不是生活中真实的矛盾冲突,再加上太明确的课题暗示和环境暗示,不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思想风暴,导致有探究之名而无探究之实,统一的答案是呆板与缺乏个性的典型,不利于德育的内化。

(四)呈现形式

选择生活化的素材符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回归生活”的理念,但在日常教学中却会出现“为生活化而生活化”的形式主义误区。

在《丰富多彩的文化》这一内容中,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了诸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又归纳了诸如圣诞节、愚人节、狂欢节等世界各国的传统节日,表面上热闹,学生热情高,教学氛围不错,但却对各种节日的文化内涵没有进行必要的挖掘,自然最后大多数同学对本课重点“文化多样性与丰富性”的理解也只能停留在表面。

教师虽然用了“生活化”材料却没能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去挖掘和提升内涵,让人感觉是在课程内容(糖果)上裹了一层糖衣,学生可能只是被花花绿绿的糖衣所迷惑,对五颜六色的糖衣感兴趣,至于自己吞下去的糖果是什么,他们却全然不知。

二、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对“生活化”的理解走样、失真,这不仅无助于学生依托生活体验达到教学的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针对初中思品“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误区,笔者从四方面对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索。

(一)教材处理有效化

1、学情前测

学情前测的传统方法是观察法,交流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积累经验法、聊天法等。在此基础上,“新闻报道的理性分析”,“网络调查”,以及“海报真情留言”(即将社会热点新闻以 2 海报的形式张贴,引导学生自主自由地将自己的想法写在海报上)等方法,是随着时代发展目前进行学情前测的一些创新而有实效的好方法。

2、教材解读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资源。但现行教材还存在着诸如资源陈旧、角色虚拟、问题无趣等问题,因此,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结合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科学解读。如果教材中呈现的案例与本地区学生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课程标准和领会教材编者意图的基础上,从学生的现有经验和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对教材进行“生活化”的处理,确定符合特定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通过“学情前测”去真正了解学生(已有发展水平),通过“教材解读”,在真正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处理(要求达到水平),这样就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状况,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初中思品“生活化”教学“主体错位”的误区,又为教师科学把握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科学化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也就是说有效实施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科学制定课堂教学目标。

在比较清晰地勾勒出学生“最近发展区”状况后,初中思品制定教学目标还应达到以下要求: 首先,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并重。

思品课承担着培养适应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任,必须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确立教育目标。然而,思品教学也要促进学生自我完善和发展,教育目标的确立也必须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国家、社会需要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和切入点,把道德认识与学生的体验、感受结合起来,从而实现个人发展需要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统一。

其次,理想与现实结合。

思品教学的目标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思品教学目标既要现实化,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目标的可实现性;又要避免平庸化,体现目标的理想性、先进性,能够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发展。

第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兼顾。

知识与能力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一方面知识的获得与呈现需要有相应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并为进一步掌握知识准备条件。同样道理,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能力、知识之间也有着紧密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不能脱离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三维目标是整体的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统一体,不应割裂开来孤立地理解。

初中思品教学目标科学化要求在充分了解学生和教材解读的基础上,既考虑社会需要,又从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理想与现实并重,并且要做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可以有效地避免初中思品教学“目标虚化”的实践误区。

(三)教学素材精选化

首先,要精选符合学生生活需要、惠及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

思品教学内容涉及心理、道德、法律、国情等多方面,其中每一方面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和丰富的知识内容。思品教学不可能严格按照这种学科的理论体系,对每一方面的知识进行系统完整的教学,必须淡化学科的知识体系,根据学生的生活需要和未来发展,构建符合学生规律、对学生终身受益的思品教学内容体系。

例如:《初中思品新课标》根据初一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生活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先从初中生眼前碰到的切身问题,再向学生提出“学做好学生、成为好公民”的要求;接着再按学生个人成长的线索,展开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和人民的教育。从而使整个内容既较好地遵循了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又较好地适应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与层次性,使学生终身受益。

其次,要充实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内容。

思品教学内容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师要对教育内容进行充实和改造,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不断剔除落后于时代的旧知识,把来自于社会生活中的新理念、新方法、新问题及时地纳入到思品教学内容之中,让现实生活成为思品教学内容的重要源泉。如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新形势下正当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在共同富裕思想指导下的公平竞争与合理差别问题,现实生活中最需要的感恩、诚信、社会意识与公共秩序、廉耻感、同情心等。

第三、要筛选贴近学生、贴近社会生活的典型事例。

思品教学离不开典型事例。以往在事例的应用上往往过于理想化,多以伟人、英雄、模范等杰出人物为典型,不仅时效性比较差,学生缺乏新鲜感,也往往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让他们觉得可信度不强,难以产生共鸣。因此,要整理、筛选来自现实社会和学生生活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增强思品教学的吸引力。

例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课,笔者并没有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开会的场景入手,而是从学生选举班委说起,然后推而广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而且增强了思品教学的吸引力。

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精选符合学生生活需要、惠及学生终身发展、反映社会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走进学生、贴近生活的典型事例,既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体现时代特点。在表述上应用具体事例、数据、图片,在政治教育部分,考虑到政治内容具有强烈的时代特性和阶级特性,用事实说话,避免比较绝对的用语,而对于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或合理的道德取向和规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例,以亲切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以期让学生经由开放式的价值澄清过程而最终“自由地”得出正确的或合理的结论。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初中思品教学的吸引力,才能为探究的实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方式合理化

初中思品教学教学方式的选择既要体现“生活化”的要求,又要防止为“生活化”而“生活化”的误区。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种方式合理有效,值得研究和借鉴:

第一、体验式。

教育不是抑制人,而是发展人;不是让学生死守三尺讲台,而是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因感悟生成自己的思考。通过体验,人类经验和学生个体经验实现融合,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知识经验真正变成学生个体的“精神食粮”。因而,体验才是真正的学习,深刻的学习。

第二、谈话式。

新课程把教学看成是一个互动、交往和对话的活动。所谓对话教学法不仅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狭隘的语言谈话,而且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在场,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教师可根据思品教学目标、内容和社会生活实际,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思品教学话题,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共同探讨,通过有趣的形式,澄清价值观念,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活动式。

生活知识和经验需要在课堂上的学习,更需要在实践中去领悟和应用。怎么样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一些东西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是最重要的。学生在改变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他的思想、道德意识也发生了改变,他的德性也就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成长。因此,将思品课延伸至课外,延伸至学生的真实生活,就很有必要进行有效的“生活化”实践。通过引导学生关心身边人,关心社会发展,关注社会热点,参加社会实践,可以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实现思品教学的目标。因此,必要的课外实践作业,比如与亲人的交流与沟通、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文体竞赛等实践活动是初中思品教学有效推进“生活化”的重要选择。

三、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之收获与反思

笔者通过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发现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道德规范的认知与理解,而且促进了道德规范向道德习惯的内化,促进了学生发展。随着研究的深入,让我意识到了系统专业理论的重要性,于是,我加强了学习和反思。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初步形成初思品课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一些理论观点和实际操作方法,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科研水平与教学实践水平。学习与反思,使我清醒,促我成长,坚定我走科研之路的信心。

结 语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是“生活化”的课堂。走进学生,从学生真实的经验和需要出发,贴近生活,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效处理教材,科学确定目标,精选教学素材,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让思品教学真正回归生活,才是真正有效的思品教学。

参考文献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楼江红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

3、《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董晨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4、《有效教学十讲》

余文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年10月

5、《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社 2010年第3期

篇2: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教师问卷调查表

任教年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1、您重视在思品课堂上提问吗?()A、非常重视

B、重视

C、不太重视

D、不重视

2、您认为课堂提问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关系大吗?()A、密切相关

B、有点关系

C、关系不大

D、没关系

3、若将课堂提问分为以下六种类型您通常倾向于提何种问题?(多选)()A、记忆型 B、理解型 C、应用型

D、分析型 E评价型 F创造型

4、通常情况下,您一堂课的提问次数有多少?()A、10次以内

B、10-20次

C、20-30次

D、30次以上

5、在备课时,您用来设计问题的时间占备课总时的多少?()A、80% 以上 B、50%—80% C、20%—50%

D、20%以下

6、设计问题时,您总是会充分预设学生的应答情况吗?()A、会

B、有时会

C、不会

7、您觉得在提问的过程中最应注意的两项是?()A、问题应具有趣味性,让学生乐于思考。

B、问题要具体,不能模棱两可。C、问题应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D、问题之间要具有逻辑性。E、问题表述要准确、清楚,切忌颠三倒四,含糊不清,不合逻辑。F、问题应具有启发性,促进学生发散思维。

G、其他

8、您采用最多的提问方式是?()A、先指定同学,再提问。B、先提问,再指定同学回答。C、先提问,再由同学主动回答。D、没有固定的方式。

9、通常情况下,您提问后会给学生多长时间准备?()A、0-3 秒

B、3-5 秒

C、5-8秒

D、8秒以上

10、学生回答问题后,您通常的处理是?()A、给予表扬或批评 B、点评学生的答案

C、给予提示,让学生深入探究 D、让其他的学生评价

E、不做处理 F、其他

11、您提出问题后,课堂通常呈现的氛围和学生表现是?()A、课堂气氛活跃,学生非常有兴趣,大多数人争先恐后地想回答。B、课堂气氛还好,学生比较有兴趣,约一半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C、课堂氛围一般,学生不是很有兴趣,只有个别人勉强举手。D、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大多数学生没有兴趣,不想回答问题。

12、学生之间在交流讨论你提出的问题时,您会观察、倾听并参与吗?()A、会

B、有时会

C、不会

13、您在课堂上会刻意留出时间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吗?()A、经常会

B、偶尔会

C、不会

14、您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明确认识吗?()A、有

B、模糊

C、没有

15、在课后您会对自己课堂上的问题设计及学生反应进行反思吗?()A、每次课后都会反思 B、有时间的话会反思

C、偶尔会想一下 D、从来不反思

16、在探索课堂提问的方法中,你最常用的做法是?()A、积极采用新的课堂提问,虚心征求学生意见,不断改进教学。B、比较注意提问方法,但很少征求学生意见。C、使用传统提问方法,不征求学生意见。D、与其他老师讨论提问方法,取长补短。

17、你认为提问的目的、作用是(多选)()A、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B、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C、吸引注意力,集中精力 D、其他

篇3: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立足学生思想困惑开展疏导

初中生进入了青春期,他们思想非常敏感,也经常会出现一些困惑,一旦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会演变为心理障碍,进而制约学习生活。笔者在这一方面立足学生的生活,注意观察并分析他们面临的思想困惑,让孩子们拨开云雾见太阳,更好的调整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在《天生我才必有用》教学中,笔者针对一部分学生因为成绩落后而产生严重自卑封闭心理的现象,进行了潜移默化的熏陶,注意在教学中创设一些机会,让文化成绩滞后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这些学生中有的擅长美术,有的在器乐方面有一技之长,有的普通话较好等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创造机会,让他们在其他同学面前展示才干,获得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认可,这对他们获得成功满足的情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之后,笔者引导其他学生一起鼓励他们,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长处,由此增强学习生活的自信心,通过这样的思想疏导帮助他们及时消除自卑悲观情绪,以充满自信的良好状态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

二、针对社会不良思潮进行教育

初中生对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件、流行的各种思潮保持着高度关注,一堵围墙隔绝不了学校与生活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的联系,社会上一些好的理念影响着学生,同样一些不良的思潮对孩子们的负面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思品教学中要强化对学生的教育引导,特别是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良思潮,引导学生客观分析并认清其本质,做到思想警钟长鸣,对社会不良思潮进行抵制,从而保持自己思想的纯洁性和行为的规范性。例如《面对诱惑,学会说“不”》教学中,笔者针对社会上流行的吃喝享乐思潮,针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不劳而获思潮,结合学生容易面临的一些不良诱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让孩子们懂得面对的各种诱惑要保持警醒的头脑,要坚守住内心的底线,绝不因诱惑而误入歧途,对社会上各种不良思潮要保持正确的是非观,坚决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疏忽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笔者的引导教育下,学生对各种不良思潮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鲜明的抵制态度,同时坚定了自己抵制不良诱惑的信心,使学生对自己的成长更加负责。

三、教育学生珍惜同学之间友谊

能够同学一场是人生中难得的缘分,同学之间更应当珍惜彼此的友谊,和睦相处、相互帮助。当代初中生最需要弘扬的是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而当前初中生中独生子女比例较高,这样的家庭环境走出来的学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对他人关心帮助不足,也缺少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思想引导对此,笔者在教育中有效的渗透这一方面的理念,让他们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互帮助。在《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教学中,笔者让学生懂得乐于助人是一种品格,是人的良好素质的重要体现。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了困难,要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弥补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指导高效的学习方法,生活上有了困难也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不仅增强了帮助他人的意识,而且对同学之间的友谊更加珍惜。在笔者的教育引导下,班级内团结友爱蔚然成风,一位学生有了困难,其他学生纷纷向他伸出援助之手,整个班级的氛围更加和谐,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营造了更加良好的条件。笔者从这些生活化的因素入手,从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入手,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品行。

四、引导感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带来了国力的强盛,而且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以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防、科技、文化、民生等各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感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从而增强社会主义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笔者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教学中,从学生感悟最深的家庭生活入手,要求学生自主搜集改革开放前本地区发展的状况、自己家庭的生活条件,和现在的条件进行对比,通过直观的方式感悟改革开放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改善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在这一方面内容的教学中,课堂上出示的一组组对比数据图像,以及学生讲述的自己家庭条件的对比,让学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有了更加深刻的思想认识、无论是从整个国家的发展,还是地区的发展,以及家庭生活条件的变化,可以系统的反映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成就,可以体现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以详实的数据图像资料补充验证了教材,对学生发挥了较好的思想引领作用。

综上所述,将生活化因素运用于思品教学,是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举措,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理解效果的重要抓手,广大教师要强化生活化因素的研究,更好的推动思品教学。

参考文献

[1]周萍.基于生活化思想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4(02)

篇4: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41

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更多的国人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掌握一门或者多门语言。语言其最大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与实际运用,作为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因匮乏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致使学生对英语应用的水平和表达能力很难有良好的提升。为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日常生活作为背景,创造出学生所熟知的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乐趣,而且能够提高在阅读,写作,听力等方面的水平。

一、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伴随着我国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优化,因此对出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英语生活化在实际教学课堂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它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单一,枯燥乏味。且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并且可以将自身的实际生活与英语的理论知识有效的结合并运用,进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所以搭建生活化教学模式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生活化英语教学的策略性分析

目前初中教材中的内容多数取材于日常生活,展现生活场景,让英语能够真正的走入初中生的日常生活中,是其教学的主要目的,与此同时更能够将生活中点滴融入进课堂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优化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课堂中为学生创设出生活的场景,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自身学习到的内容,运用英文的形式予以准确的表达,让学生能够自觉的把英语和自身的生活相结合。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目前初中英语教学所涉及的内容中许多是初中生日常生活的话题,英语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的设计出与初中生实际贴近的教学活动内容,能够将教学的内容和生活巧妙的相融合,充分提高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和互动的积极性,达到真正发挥出英语交流重要作用,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如,在课前可以充分利用几分钟的时间让每位同学在讲台用英文做自我介绍,例如“my name is LiHua”“I come from JiLin”“This year,I am sisteen”I have long hair”“I like dancing”等,这样不但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程度,更能够为课堂学习打造出轻松愉快的氛围。

(2)创建真实的学习课堂

规范、科学、严肃语言进行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师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这不但使教学氛围变得单调、枯燥,并且在无形之中也拉开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导致无法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积极性,但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到英语教学环节中,可将社会或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使英语教学在真实的情景之下进行。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家庭成员照片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描述,如,“this is my uncle,he is a police”“this is my mother,she is a singer”等,从而有效加深了学生对单词的认知和记忆力。除用多媒体将生活话题导入英语教学方法外,还可以运用如漫画、杂志、封面海报、等方式引入。

(3)打造开放性的学些环境

课堂中教学的语言的对初中生学习英语有着深远的影响,学习英语口语的发音,腔调多数是模仿教师在课堂中所教的表达形式,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做好精心的准备,其切入点最好是以初中生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和生活见闻,运用简单的语句或是幽默的语调导入,在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要感情饱满,充分让初中生体会到教师教学的热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其自觉参与课堂互动的能力。如,在课前教师可以鼓励初中生运用口语交流,或用英语讲述最新的资讯,此外,还可以将学生喜欢的动物、植物或是其他的信息作为举例,让学生用简单的英语口语进行叙述。如“My favourite star is SHE、They are very beautiful、They can singing and dancing等。这不但可以让初中生掌握比较基本的英语表达内容,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方法和效率。

(4)注重生活中的语言环境

目前,在日常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可根据课堂中“剧情”的需要,采用多种有趣的活动方式建立一个活动平台,如,多人组成小组进行活动,或者同桌互动等,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能够让初中生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探索出引语交流的乐趣,有助于提高其综合能力水平。如,在初中英语Food and lifestyle这单元时,教師可以把生活中常见的水果带入课堂,展示在讲台上,如apple、canned等,让初中生讲出与之相对应的英语单词并对其分类。在完整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生活语言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助,因此,生活语言环境,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生英语口语的表达能力,其次有助于初中生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共同性。帮助初中生更好、更快、更加灵活的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总结】:英语作为一门有着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灵活的使用英语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沟通,在课堂教学中,将英语灵活巧妙的融入于实际生活当中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教师提高自身英语扎实的基本功与文化素养的前提下,以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初中生正确运用英语,感受到英语交流的乐趣。达到一种更高效、更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一六七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剑南文学( 经典教苑) ,2013,10( 8) :353 -354.

[2]凌霞. 生活英语化 英语生活化———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探究[J]. 中学教学参考,2012,13( 36) :218 -219.

篇5:初中思品课有效教学的探索

几年的教学中,我感受到了新课改新理念的新意,并在教学中不断验证,不断应用。初中思想品德课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掌握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学习中,我也发现能让学生在每周两节课的教学中能学到知识并记住知识是要有效率的。怎样有效呢,那就要将学生从一味的被动中拉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及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思维成长的需要。我现在教的这套思品课本通过多种活动的设计、编排充分体现了“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的体验要求。教师就必须尝试采用通过多种的方法来完成教学,将思想品德课堂还给学生。

1、将课堂变成“座谈会”。

初中的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兼具了小孩与成年人的双重心理。初中生对事物好奇、积极、主动、爱发表意见、自制力差。这样一来教师如果一味禁止,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为此,可以挤时间让学生尽情地聊个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一框“中学生活新变化”时,讲授的第一个问题:“进入中学的新变化”,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感受。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思品课的第一次接触就建立在了一个自由的氛围中,使学生感受到了在思品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还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如何处理适应中学新生活?怎样提高学习的效率?如何融入新集体?怎样和老师相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课时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大家踊跃发言。针对具体问题学生都有自

己的不同看法。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主动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2、将课堂变成“辩论赛”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还小,但是他们往往对许多问题都有了粗浅的是非观。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得教师和家长意外。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使学生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这种“辩论”式的体验学习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辩题的选择一定要符合初中学生的特点。比如:中学生爱上网,根据这一实际,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的“学会学习”中,就设计“上网对学习有益还是有害”的辩题。

②在辩论开始前,教师应适当点拔,启发引导,鼓励学生不拘泥于课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展示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③辩论时,教师可充当主持人,也可以请思品课代表做主持人。辩论切忌走过场,一定要像正规的辩论一样,这样同学们才会认真对待。

④辩论结束时,老师对本次辩论进行及时的总结。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也可以说是落实教学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这一环节,教师应该针对正反两方的同学的表现,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客观且具有知识延伸性的评价。

“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

3、将课堂变成“实验室”。

初中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一般都还不强,一味地进行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不仅徒劳无益,往往时间长了以后,学生会慢慢地失去了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导致上课时没精打采。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我认为如果在思品课中也能引入如物理化学课的实验环节,那么一定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形象行为。如:在学习“集体的凝聚力”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引入物理的力和反作用力的实验。通过两个学生从两个相反方向推一张桌子,与从同一方向推一张桌子的对比,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认真思考后得出结论: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在一起这样方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实验虽然结束了,可留给同学们的思索仍在,同时还使学生发现了各个学科之间是可以有相互内在联系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4、将课堂变成“小舞台”。

在思品课中偶尔插入歌曲、小品、游戏、小话剧,能让同学们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应怎样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如:在学习“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这一框题时就可以使用小品教学法。请几名学生表演一小孩在陌生地为了到达目的地搭乘一辆摩的后,可能出现的几种发展方向。学生一方面能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表演出来,满足了表现欲望,另一方面又能引发思考正真正领会到要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这样穿插了小品、歌曲、游戏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既能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又能使学生开动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使学生分享到快乐,体验到学习的多面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篇6: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当前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仍局限于教室和书本,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少。绝大多数教师更多地只是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和智力的开发、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生活与教学活动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从而导致学生自主性、创造性不强,学习潜力难以得到很好地发挥,语文课堂教学失去活力。

二、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原因

第一,受教师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聋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以教为中心、忽视聋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现象。教师往往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知识灌输,很少主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进行授课,更忽视了书本知识与生活能力的关联,使教师的教和聋生的学相分离。第二,受聋生自身条件的制约。听觉功能的丧失使得聋生的抽象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迟缓。聋生的语文学习与同龄的健全学生相比,有着很大差距。解答问题常常断章取义,认识问题过于肤浅、片面。学习上存在明显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实施。

三、营造聋校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与处理好教材内容

尽管聋校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贴近聋生生活的教学内容,但和聋生的真实生活相比,教材中的内容仍略显枯燥,尤其是对语文课文中较为抽象的词语、句子,聋生往往不能很好地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对原有的部分内容进行适当处理,对于那些与聋生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活经验、科学常识,要尽量让他们多学、多练、多用,借助生活这根“拐杖”,降低聋生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搭建起理解与应用之间的桥梁。

(二)运用生活,让生活孕育教学

1.时刻关注家庭生活。家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学生最重要的启蒙老师。聋生有许多知识都是从家庭中获得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聋生各自家庭的特点,设计每个聋生差异化的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案。例如:笔者所在班级有的家庭养羊,有的家庭养牛,笔者便要求学生针对自己家庭所饲养的家畜写一篇介绍它们的作文,这样不仅体现了每个聋生的个性特征,还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紧密结合社会生活。由于聋生的特殊性,他们与社会接触较少,但对于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来说,他们最终要经过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结合社会生活大舞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核心内容。如在学习了《美丽的画》后,笔者让学生利用回家的机会好好看看自己所生活的乡村,通过亲身观察,发挥聋生的视觉特长,指导聋生画出家乡从前与现在的面貌,并让他们对比分析其中的变化,提高聋生的社会生活观察能力。

3.注重联系学校生活。笔者所在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家庭特殊,基本一个月学生才能回家一次。长时间生活在封闭的学校环境中,学校自然也就成为了聋生的主要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如“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宿舍内务清洁比赛、学校运动会、安全演练活动、兴趣小组、大课间活动,等等。学校生活中的实例都可以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素材,教师要鼓励聋生结合自己的认识、感受,用口语、书面语表达出来,这样既找到了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真实案例,又进一步巩固了聋生的表达能力,还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品质教育的作用。

(三)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情境

聋生抽象思维发展较慢,形象思维则发展较快,容易接受各种直观事物。教师要使抽象的语文知识具体化,就必须根据语文教材和思维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采用各种教学辅助手段,如直观手语、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沟通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创设课堂的生活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场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聋生面前,从而降低学生的认识难度,有效弥补聋生生理缺陷,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参与需求,感受生活,学习语文。如上《秋天》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把大量的图片素材融入到教学中去,学生看着的不再是单调的黑板,而是生动的画面,这样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可充分集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语文教材中的问题联系聋生生活实际,可以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聋生的语文能力与生活能力协同发展,引导聋生健康生活,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相薇。聋校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篇7: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通过假期培训,对“有效对话,启迪智慧——初中思品课的讲授式教学”课程的学习,再结合本的十多年来的教学工作,我认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灵活、充分、恰当地控制教学进程。

一、教师讲授的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思想性。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讲授法既要符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性质、目的、内容以及要求,又要符合学生政治思想认识的发展舰律;既需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课程内容,掌握基础基本理论,又必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才能取到应有的效果。

二、教师讲授要层次清楚、有系统性,语言要清晰、简练、通俗、准确、生动。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把新旧知识建立起实质性的联系。在阐述过程中,应尽量将其生活化、实际化,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

三、教师讲授要突出重点、难点,讲授的方法要注意启发性,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讲关键,讲线索,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与指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学习的过程,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要多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技巧技能和实际能力,提高和完善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教师讲授的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导者。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用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从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指导者,确保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顺利地进行。

五、新知识传授完毕,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接受进入并存共进的学与教互动的阶段。对于教师来说,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比较,阐明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选择编码从而促成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给学生必要的知识整合技能、学习策略,使学生在感知、理解教材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联系的基础上,整合新旧知识,建构起新的知识网络或完善原有的知识网络。如对初三国情部分学生感觉理解很吃力,我就把资源、环境国情、人口国情、初级阶段国情总结到一起,学生就容易把前后知识融为一体,在理解上就不费力了。

篇8: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生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基和依据,思想品德教育要在生活之中进行,并最终要回到生活之中去。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价值,笔者认为具体在三个方面:一是让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现在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通过思想品德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和道德修养;三是以思想品德教学为学生终生过有品位的生活奠基。实践中,教学回归生活三个基本价值融为一体,成为思想品德课定位教学目标、重构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式、选择学习方法、开展学习评价的价值追求。

笔者在近三年时间里开展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逐步提炼生出了“四步一线”的思想品德回归生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四步”就是“情景再现,探究体验,知行合一,点拨引导”四个学习步骤,“一线”就是在“反思,感悟,践行,展望”过程中,学生生命得到发展,这是贯穿四个学习步骤的主线。

第一步:情景展现,反思生活。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起点。教师要坚持“教学内容由生活而引起”,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找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与生活教育的结合点,寻求有利于教学的生活案例,设置教学情景,激发起学生对生活问题的思考。再现生活情景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激活学生对生活问题探究的欲望。

[课例片段1]:

在执教七年级下册第七课第一框《礼貌显魅力》时,笔者以一个年轻人问路的故事导入新课:在今年端午节期间,有一个外地的年轻人想到凌云山游玩,但不认识路。他头伸出车窗向老人问路:“喂,老头,到凌云山还有多远?”老人回答“五里!”副驾驶室的姑娘似乎感觉到什么,忙说:“老大爷,对不起!我们想去凌云山感受风水文化,却不知道怎么走,请您老指教。”老人听了,微笑着给姑娘说:“前面不足两里路,有块标识牌,往右拐便可进山了。”老大爷对人的态度前后为什么截然不同呢?

学生甲:年轻人问路时,对老大爷没有礼貌。那位姑娘有礼貌地道歉,取得了老人家的原谅。

学生乙:老人家的“五里”,是在批评年轻人的无礼。老大爷不同的态度也告诉我们,对人要有礼貌,假如有不礼貌时,要及时改正,得到对方的谅解。

老师: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做到以礼待人呢?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发生的案例,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礼貌待人的礼仪,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以礼待人是人际交往的起码要求。

第二步:探究体验,感悟生活。

教师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如主题探究活动、情感体验活动、演讲辩论、主题班会、调查采访活动、角色扮演等活动,使“活动”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教师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协作、学会分享,培养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增强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知识和道德建构过程中,积极主动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触及自己精神世界的深处,体验生存、生活和生命,理解生命意义和价值,感悟生活的本质和真谛,身心得到全面、充分、和谐地发展。

[课例片段2]:

在教学《学会合理消费》时,播放flash《等咱有钱了》导入新课。接着围绕学生刘刚在生活中几个消费片段展开教学活动。

环节一:第一集故事,刘刚在国庆假日走进商场。可是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知道该选什么好,于是犯愁了……学生思考:刘刚的犯愁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刘刚同学消费时的内心矛盾,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人们消费选择的多样化,满足享受与发展需要的消费越来越多。

环节二:第二集故事,刘刚来到了鞋柜前,刘刚看到了同班同学平常穿的一款耐克运动鞋,他非常喜欢,但价钱680元,刘刚犹豫了……

如果我是刘刚,我会选择:

A.买一双

B.买一双更好的

C.坚决不买

D.……

设计意图:以真实的生活为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倾听、交流、分享中提高辨别能力,学会合理消费,形成正确的消费理念。

环节三:第三集故事,刘刚继续向前走,在食品柜前,刘刚发现了许多商品上有这样的标志

你知道这些是什么标志吗?它们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后,链接网络关于以上标志的相关知识,学生自主阅读了解。

设计意图:此活动老师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积极主动建构知识。老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积极拓展教学外延,让学生学到更多领域的知识。

环节四:我来做审计师

出示刘刚在国庆期间的消费清单。

学生分组讨论刘刚的国庆消费清单有哪些合理之处,哪些不合理之处,为什么?

设计意图:此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创设一种民主的、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参与审计中亲身体验,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同时也反思自己的行为,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合理消费、科学消费的重要性和学会理财的必要性。

第三步:知行合一,实践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从生活中来,也必须回到生活实践,为生活服务。教师创设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运用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和所学知识,回答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解读生活中的现实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让学生明确自己应该所持的态度和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

[课例片段3]:

笔者在执教七年级上册《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学设计时,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欣赏每种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在生活中自觉培养保护自然、关爱其他生命的能力。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地球上生命的丰富多彩,明白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道理;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关爱。在此基础上,老师展示人类在关爱、尊重生命方面做得不好的有关图片。学生读图,想想图片背后的故事。并思考为了改变这些现象,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探讨了人类这些行为的危害和影响,也纷纷谈了自己打算:

有同学说,我不仅不吃野生动物,还要给我爸爸妈妈讲吃野生动物的危害,让他们也不吃。

有同学说,我们不要伤害小动物,与它们和睦相处。

有同学说,我们利用周末,到北湖公园开展一次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

有同学说,我看见猎杀野生动物的行为,要向公安局举报。

……

设计意图:用直观、生动、形象的图片冲击学生视角,震撼学生心灵,进一步反思自己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学生把课堂所学、所感、所悟在生活中去自觉实践,在现实生活中主动关爱生命。

第四步:点拨引导,展望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反思、批判和超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正确处理与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关系,使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升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课例片段4]:

笔者在执教《礼貌显魅力》时,用了以下一段话进行点拨引导:

一个友好的眼神,一个舒心的微笑,一个得体的举止,我们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什么,却在内心洋溢起一种美的享受。礼貌是一件漂亮而得体的衣服,穿上它会使你更加美丽。让我们用礼貌装扮我们的生活,那时,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简短的话语,沁人心扉,起到画龙点睛之效,美好生活的画卷令人神往。

篇9:初中思品课生活化教学步骤策略

【关健词】导入;感悟;体验;明理;巩固;导行

思想品德教育重在于体验和实践,本着“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理念,结合我校“六环教学模式”,我将思想品德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归纳为“导入(创设情境)——感悟(自主学习)——体验(合作探究)——明理(展示质疑)——巩固(检测反馈)——导行(拓展深化)”六个环节,而重点又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这两个环节。操作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

导入新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主要是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新课学习做好心理准备,选准切入点创设情境是关键。教师可以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共鸣;还可以提出学生感兴趣而又一下子难以解决的问题,造成一种急待解决的心理,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样就能激活他们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初步感悟本节课的内容。

我在上“难报三春晖”这一课时选用了发生在身边的案例:我校2009级学生梁俊男,其父亲早亡,其母亲有严重的糖尿病且双目失明,她靠着顽强毅力生活和学习,不但照顾好重病母亲且克服困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桐梓一中。2012年被评为遵义市十佳美德少年。学生们受到身边鲜活事例的极大感动,纷纷表示要学习梁俊男的精神,关爱父母。

二、自主学习——感悟

美国教育家布朗认为:“学习的环境应该放在真实问题的背景中,使它对学生有意义。”这里的“真实问题”显然是学生的生活世界。新的思品教材几乎每一课都编有来自生活中的案例,教师在授课中如能合理利用时间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这些案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上八年级下册《隐私和隐私权》一课时,让学生充分阅读课本46页小红的案例,并思考案例下面的问题;同时结合课本49页材料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你父母是非拆看过你的信件”,进而让学生感悟到本课学习的主题——隐私和隐私权。

三、合作探究——体验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本框题知识的具体特点和实际的教学条件,为学生创设并让学生合作探究如下生活情境:

1.创设生动直观性的生活情境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看得见、摸得着的身边事物,或者充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优势,播放包含学科知识的生活画面,让学生可感知的“现实”中,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理解新知。例如,在讲“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时,可以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当歌曲响起的时候,学生心情激荡,群情振奋,感情得到激发后,再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这样学生对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性就很容易理解了。

2.创设现场体验式的生活情境

在上肖像权这一课时,我就用了几张该班学生的照片展示给全班同学,并提问让学生讨论:老师这么做合法吗?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热烈,发言积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肖像权的保护有了明确的认识。

3.创设语言描绘式的生活情境

有些问题情,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经历,但不能在课堂上真实地还原再现出来。为此,教师要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等手段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如我在上“承担对社会的责任”这一课时,选用了几年前我校学生的真实事例。2003年3月,我校八年级学生陈林在铁路塌方,一列火车正朝塌方地点开来的危急时刻,不顾安危一边挥舞着一件红色的雨衣,一边冲向开来的火车。事后正是他拯救了一列火车的行为受到省护路办和市人民政府发文表扬。同学们听后,对“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有了进一步理解。

四、展示质疑——明理

“明理”环节紧承“体验”环节,是对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活动中产生的知识进行梳理,是对教材的回归。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形成观念、提高行为动机。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采用活动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观察、归纳、总结等多种方式中,使教材的纸上谈兵走向了实际操练,由封闭式的教学走向了师生、生生互动的多元化开放教学,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活动、主动交流展示的机会,不仅拓宽了学习了解生活问题的途径,而且在透彻地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

五、检测反馈——巩固

教师在课内或课后布置试题时一定要注重试题的生活化,最好在试题中设置发生在学生身边或近期发生的案例作材料。这样做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能真正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拓展深化——导行

新课程增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引领,重视促进正确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思品教学除课堂上向生活开放外,更重要的还是加强思品教育在学生生活中的导引功能。这样就使学科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一展风采,享受学以致用的快乐。所以“导行”环节要进一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初步践行,使他们学习的道德知识、情感真正內化,上升为道德行为。教师可以通过点拨引导,师生共同评价,提升认识和情感,并布置适当的课外实践活动,延伸课堂教学,形成辐射力,真正实现思想品德课由知到行的转化,达到知行统一。

篇10:初中思品有效推进“生活化”教学的策略研究

(2008-01-03 19:19:56)标签:杂分类:他山之石

新乡市长垣县樊相镇中心校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 《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 1、2002年9月,长垣县整体进入新课程教改实验区。本次课程改革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变化,即转变过去单

一、被动为主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然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的观念、施教水平以及教育教学资源等因素的影响,课改中出现了“不穿鞋难走路,穿错鞋走错路,穿旧鞋走小路,穿新鞋走弯路。”的现象,用旧方法教新教材,课堂教学不能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得不到真正落实。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长期如此,将直接影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直接影响新一代人才的培养。

2、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社会呼唤学习型社会、学习型人才的声音也越来越强。课堂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作为一所农村初中,近年来学校不少骨干教师相继调出,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为使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鉴于以上几点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的方式引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而不断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在于:

转载(1)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的策略。(2)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

(3)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体系”。

2、实践意义在于:

(1)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初中的顺利实施。有效学习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学习所说的“有效”,是指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课堂教学有没有效益的首要指标。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与有效学习有先天的联系。本实验研究能较好地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步伐,同时切实解决课程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华而不实”问题。

(2)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3)组织、实施有效学习优化策略的实践研究,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并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自我调适,优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教学骨干教师。

(4)有利于学校改变教学管理制度。通过探索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优化,提高课堂有效学习的策略,建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课程课堂教学优化体系”。

四、课题研究内容

1.确立语文教师的学科管理思想,从“有效”且“高效”的角度思考语文教学的系列行为,包括课前的准备:有效地计划制定、教材的研究、学情的分析、教案的设计等,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学策略的落实、教学目标的达成等,课堂教学的后续性:课后练习的布置、及时到位的辅导、准确的评价与补救等。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放到语文“教学”的系统中统筹管理,有效落实。

2.研究语文教学系统中每个环节的“度”,即相关教学活动达到怎样的程度才是最有效的,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才是最高效的,优化环节结构。

3.细化语文教学系统各环节的教学行为,以系列教学行为的有效组合达到高效教学的目的。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范畴,要以教育调查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和实验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1)了解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研究的现状,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和侧重点;(2)掌握学科管理的基本方法。

2、观察法。深入教学实践,跟踪观察了解语文教学三个阶段的现状,摸清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

3、问卷调查和访谈。编制语文教学三个阶段的教与学的方法与效果调查表,为语文教学系统性管理把脉,以便对症下药;同时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师生对教与学的过程、方法及结果的心理需求。

4、行动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课题内容边研究边调整,在行动中不断推进课题进展。

5、个案研究法。选取特定的人与课题,对整个语文教学系统的逐个环节进行描述与分析,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六、课题研究步骤:

(一)研究思路:

首先进行广泛的文献资料研究,了解国内外当前对于有效(高效)教学研究的进展以及语文教学研究的动态,从中确定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对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作全面的调查研究。根据现状,又确立几个子课题研究小组,以系统结构优化为中心,从不同角度研究语文教学的“高效”问题,最终实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二)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7.9.22——2007.10.22)(1)学习课程改革的理论,尤其是关于有效、高效教学的理论,掌握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动态。

(2)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有关本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成果,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3)制定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方法,成立研究组织。

(4)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科研理论,并做好成员的分工安排,确立子课题方案。2.准备实施阶段(2007.11——2008.2)(1)请专家指导,进一步论证课题方案。

(2)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重点研究教学效率。(3)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学科管理的相关理论,掌握一定的管理方法。(4)对本课题作初步的文献研究。3.全面实施阶段(2008.3——2009.8)

(1)采用访谈、观察等方法,了解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关系。

(2)从管理的角度确立教学三阶段(准备、施教、巩固与评价)的地位,研究其有效(高效)性所要达到的度。

(3)从实践层面上进行语文学科管理研究,把各阶段的教学行为放到系统中全盘统一管理。重点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总结改进。

(4)将教学准备行为分解为教师教的准备行为和学生学的准备行为,研究其高效性策略。

(5)研究总结高效课堂的管理,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指导教师反思并调整自己的课堂管理思想与教学艺术。

(6)研究课堂教学的后续行为,包括学生的作业练习、教师的辅导补救、学习效果的诊断评价等,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度才是高效的。

(7)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对研究人员进行理论、研究实践的培训,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和进度。

4.总结阶段(2009.8——2009.12)

(1)总结研究成果,写出相应的研究报告、论文或论著。(2)总结出语文高效教学的一般规律。(3)探索出培养高效性语文教师的途径和方法。

七、成果形式

1、论文

2、研究报告(实验报告,经验总结报告)

八、课题人员分工:(略)

九、课题的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成为整个时代发展的特征,因此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学不允许出现浪费:时间的浪费、智力的浪费以及其它教育资源的浪费,任何一种浪费都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发展,都会造成教学的高耗低效。而教学系统结构的优化与否是导致教学效率和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追求高效的语文教学不仅成为广大师生的目标,同时也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期待。既如此,本课题的研究就会得到全方位的支持,有利于形成研究的环境与氛围。

本课题提出之后就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全力响应,同时上级教研主管部门的领导也鼎立支持,他们在研究方向、研究重点、研究方法上给予了具体的指导,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准备帮助开展本课题的调查研究。课题组成员经过细致的文献资料的查阅,掌握了大量的有关本课题研究的最新资料,找准了课题的切入点,完全有信心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参加课题研究的人员主要是语文教学的县市级骨干教师。有市县名教师2名,中学一级教师4名,他们大都参与过省市级 “十五”课题的研究,在市级以上教育教学杂志上发表过数篇文章,完全有能力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学校一把手校长的全力支持,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不仅添置了上网的专用电脑,而且购置了大量相关的书籍杂志,研究经费学校全额拨款,需要多少学校拿多少,同时给课题组成员提供大量外出调查研究和学习的机会;学校规定,只要是课题研究,学校提供所有的物质和时间上的保障,并将尽力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学习研究的平台。另外,本课题的研究还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高度重视,这就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优质的人力资源。

十、预期成果的价值: 1.实践价值:

在农村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指导教师利用仅有的教学资源投入,得到最大的教学产出,其实践价值就在于:

(1)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高效教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优质教学的追求。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的天职。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核心体现。而高效教学所追求的就是教学效益与效率——一方面要有优质的结果,另一方面要有优质的过程,进行高效教学研究,坚决反对那种把“提高教学质量”与“加班加点”之间建立“暂时性神经联系”的思维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效教学的本质追求。

(2)有效地改变当前语文教学的低效状态,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还学生以“血色”与活力。教学从有效性纬度上有四种形态:有效教学(高效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一种高级状态)——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负效教学。低效、无效乃至负效教学的大量存在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用于学习(特别是重复作业、机械训练等)的时间之长、负担之重、效益之低下,“日光”加“灯光”的教学,已经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严重障碍,陶行知先生曾经抨击过的那种“把血色赶跑了”、“甚至有些是把生命赶掉了”的那种“杀人的”的教学,今天涛声依旧!反对低效(无效、负效)、探索高效教学已经达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本课题的研究就是为了改变当前的低效状态。

(3)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一是独立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得到提高;二是课堂教学水平得以提升;三是辅导点拨及时精当,做到要言不烦;四是对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管理科学规范,能够优化教学系统的结构。把教师从繁重的低效或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提升教学生活的质量,促使教师走上一条教学自由之路。

(4)改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由于语文属于母语教学范畴,学生学起来不像学其他学科那样有新鲜感以及学会之后即刻获得成就感,而且语文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所以学生对语文的态度常常是无所谓,进行高效教学研究能够很好地改变学生对语文的态度及学习时的精神状态。

2.理论价值:

(1)丰富语文课程改革理论。从目标上来说,课改的真正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媒体的包装报道,与高效教学的追求是完全一致的;从过程上来看,新一轮的课改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其成败与否的关键指标,而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也是语文高效教学策略最核心的关注。本课题的研究将有助于充实语文课改理论。

上一篇:年八年级历史寒假作业及参考答案下一篇:为全力配合春运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