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试争战中扭转乾坤

2024-04-22

在面试争战中扭转乾坤(精选5篇)

篇1:高频彩超在睾丸扭转诊断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经高频彩超检查诊断为睾丸扭转的患者432例, 年龄8~35岁, 平均年龄 (14.6±6.3) 岁, 病程2h~7天, 平均病程 (2.7±0.8) 天, 均为单侧扭转, 左侧扭转312例, 右侧扭转120例, 其主要症状为睾丸持续性疼痛、肿胀, 并伴有阴囊红肿、精索增粗、腹股沟区痛性肿块、发烧、恶心、呕吐等。200例正常的对照组为健康体检无阴囊疾病者, 年龄10~38岁, 平均年龄 (17.8±6.5) 岁。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麦迪逊V2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患者取仰卧位于诊断床, 嘱患者用纱布将阴囊托起, 将阴茎向腹部方向提起, 使阴囊充分暴露。在阴囊处涂上偶合剂, 探头置于阴囊, 先扫查健侧睾丸, 后扫查患侧睾丸, 先行矢状切面扫查, 后变换探头行斜面及横切面扫查, 对比两侧睾丸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供情况、动脉血流峰值速度、阻力指数, 与200例无阴囊疾病的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两组比较以t检验表示, 计量数据用 (±s) 表示, 且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诊断结果

经高频彩超检查诊断的432例患者经手术和临床病理检查结果证实确诊407例, 诊断准确率为94.21%, 误诊、漏诊25例为睾丸炎或附睾炎。432例睾丸扭转180°有162例, 扭转270°有123例, 扭转360°有126例, 扭转大于360°有21例。鞘膜内扭转328例, 鞘膜外扭转104例。其中4~6h治疗的有245例, 6~12h治疗的有105例, 12~24h治疗的有70例, 超过24h治疗的有12例。161例保守治疗, 1个月左右症状消失;手法复位固定167例, 再次扭转48例;56例行睾丸切除。

2.2 睾丸扭转高频彩超表现

高频彩超显示患侧睾丸有不同程度肿大或体积稍有缩小, 前后径增大明显, 睾丸实质呈低回声, 且回声分布欠均匀, 睾丸内血流信号消失或明显减少, 部分患者有少量睾丸鞘膜腔积液或阴囊壁水肿增厚, 患侧睾丸位置由纵向趋于横位, 且有上移。患侧附睾和精索扭曲成团失去正常形态, 结构欠清, 回声高低不均, 血流较健侧明显减少或消失。

2.3 正常对照组高频彩超表现

睾丸动脉走向平直, 血流频谱为低阻型, 睾丸边缘被包膜动脉环绕。

2.4 两组血流参数比较

两组睾丸阻力指数 (RI) 、最大收缩期流速值 (υmax) 、舒张末期最小流速值 (υ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1。

3 讨论

睾丸扭转在泌尿外科患者中并不罕见, 多发于青少年, 大多数发作于晨起时或夜间, 多见于左侧, 可能与左侧精索过长有关[3]。睾丸扭转又称精索扭转, 其发生与解剖学异常有一定的关系, 主要原因为鞘状突发育异常, 少数患者伴有外伤等诱发因素。睾丸扭转发生时, 阻断了精索静脉血流引起了回流障碍, 使睾丸造成淤血水肿, 睾丸表面的纤维性白膜限制了睾丸的肿大, 急剧升高了睾丸内压, 增大动脉血流阻力, 减少血流灌注, 使睾丸肿大, 血流信号减少[4]。发生睾丸扭转时, 精索扭转和睾丸内精索动静脉也随之扭转, 影响睾丸内血液循环, 睾丸内压力的进一步增高, 阻断了动脉血流, 从而导致睾丸严重缺血性坏死。因此, 诊断睾丸扭转最可靠的指标为患侧睾丸内血流信号较健侧减少或消失, 睾丸组织坏死的标志为睾丸实质回声欠均匀[5]。睾丸扭转的误诊率较高, 临床表现常与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睾丸血肿等病混淆误诊为睾丸扭转而延误病情。有些不明原因的睾丸萎缩就是睾丸扭转的后果, 健侧睾丸扭转还可引起健侧睾丸的细胞凋亡, 使精液质量下降, 精子数量减少, 从而影响生育能力[6]。因此,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睾丸的保留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检测睾丸血流时, 采用高频率的探头, 适当的降低血流速度标尺、加大彩色增益、调整彩色取样框, 可以提高血流信号的检出率, 减少彩色伪差, 提高诊断率[7]。发生睾丸扭转4~6h表现为睾丸肿大, 实质回声降低, 超过24h表现为睾丸内实质回声欠均匀。睾丸扭转的时间与预后有着切的关系, 一般在发病6h内及时手法复位固定者睾丸几乎均可存活, 6~12h治疗者有72%睾丸可存活, 12~24h治疗者有20%睾丸可存活, 超过24h基本无一例存活[8]。其扭转程度也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不全扭转的睾丸存活时间相对延长, 一般扭转大于360°睾丸切除率高[9]。因此, 早诊断早治疗是成功挽救睾丸的关键。但在扭转早期, 扭转时间短, 因动脉血流减少在后, 血流频谱表现舒张期血流回流受阻后睾丸仍有血供, 此时高频彩超改变不明显而容易误诊, 因此不可过分相信一次彩超检查, 必要时还需短时间内重复检查观察睾丸血流情况[10]。

本组睾丸扭转的高频彩超表现为:患侧睾丸有不同程度肿大或体积稍有缩小, 前后径增大明显, 睾丸实质呈低回声, 且回声分布欠均匀, 睾丸内血流信号消失或明显减少, 部分患者有少量睾丸鞘膜腔积液或阴囊壁水肿增厚, 患侧睾丸位置由纵向趋于横位, 且有上移。患侧附睾和精索扭曲成团失去正常形态, 结构欠清, 回声高低不均, 血流较健侧明显减少或消失。正常对照组高频彩超表现为睾丸动脉走向平直, 血流频谱为低阻型, 睾丸边缘被包膜动脉环绕。说明高频彩超检出率高, 睾丸内血流信号消失和睾丸实质回声欠均匀是诊断睾丸扭转的可靠指标。

彩超目前已成为诊断睾丸、阴囊等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其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直观等优点, 且重复操作性强, 对睾丸扭转的诊断及术后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为睾丸扭转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蔡薇, 文晓蓉, 马步云, 等.精索结节在高频超声诊断睾丸扭转中的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1;42 (2) :289~290

[2] 叶新华, 胡建群, 孙小林, 等.睾丸扭转的高频彩超诊断及临床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6;8 (3) :150~153

[3] 史春娟, 周勇, 王乐见.高频彩超在小儿睾丸附件扭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亚太传统医药, 2009;5 (3) :106~107

[4] 杨裕辉, 杨德民, 雷震, 等.高频彩超对睾丸扭转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 2007;14 (8) :959~960

[5] 刘永杰, 赵新民.高频彩超在睾丸扭转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 2009;36 (13) :88~90

[6] 李吉昌, 季海平, 戴晓华, 等.睾丸附件扭转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02;11 (12) :750~752

[7] 周家保, 李炜, 甘世洋, 等.高频彩超诊断睾丸扭转的临床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 2010;8 (1) :110, 129, 封3

[8] 肖迎聪.高频彩超对睾丸扭转的诊断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 2011;40 (12) :1676~1677

[9] 王定勇, 邓金华, 宋大清, 等.睾丸扭转误诊11 3例分析[J].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4;10 (11) :864~866

篇2:在面试争战中扭转乾坤

2011年7月5日,WTO争端解决机构于当地时间向WTO成员国散发了关于欧盟和美国诉中国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一案的专家组报告,报告称中国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不符合WTO规定。

专家称,这份裁定无疑对中国原材料出口政策是个巨大的挑战。虽然这次案件中不涉及稀土产品,但这次欧美国家“投石问路”的举动得到WTO支持后,很有可能将下一个目标锁定被中国政府管控越来越严格的稀土。

曾在2009年6月23日,美国、欧盟正式在WTO框架内向中国提出贸易争端请求,称中国对铝土、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共9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他价、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造成世界其他国家在钢材、铝材及其他化学制品的生产和出口上处于劣势地位。

稀土资源成为各国敏感的争夺焦点

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和新能源革命的兴起,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领域和新能源领域的稀土矿产已成为各国敏感的争夺焦点。德国有研究机构称,2020年全球可能爆发稀有金属争夺战。

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稀土资源被称为是“工业黄金”,不但是新型电子器件、雷达、导弹制导部件等高精尖产品的关键性原材料,各种绿色技术也离不开它,包括电动汽车的电池、风电的涡轮机、LED灯、节能灯、液晶屏等。时下新能源和新产业作为各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稀土因其特殊的物化特性,注定成为新能源、绿色产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正面临着从“工业味精”到“工业食粮”的深刻转变。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的这句话一直被业内人士所津津乐道。中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储量30%,长期以来供应了国际97%的市场需求。然而,许多国家坐拥丰富的稀土资源,却拒绝开采和生产。近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和无序竞争,中国稀土资源储备大幅下降,1996年至2010年间减少了39%,若按现有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年~20年,甚至有一天需要依赖进口稀土。而中国巨大的产能背后一方面是开采无序、环境遭到日益破坏、资源浪费非常严重;另一方面是出口竞争,导致走私严重、价格混乱,竟把与石油相媲美的资源卖了个“白菜价”,中国成了“冤大头”。在全球稀土材料需求量连年增长的情况下,1990年我国出口中低档稀土产品6 100吨,平均每吨价格为1.36万美元。但到2009年,我国共出口稀土冶炼分离产品3.61万吨,每吨平均价格却仅为8 959美元,这确实已是名副其实的“白菜价”。

专家预测,稀土将成为21世纪最犀利的经济武器,而中国掌握着这一“武器技术”未来的钥匙。当前,中国日益严格管制稀土的举措,引发西方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安和惶恐,日美欧等稀土应用大国纷纷联合起来,对中国的“责难”不断升级,上诉到了WTO,并要求各自政府对中国采取相应的贸易报复措施。

中国稀土管控“逼”各国争相研发替代品

中国在稀土供应方面日益崛起的实力和严控政策令主要依靠中国进口的日本、欧美等国感到“担忧”,并纷纷出台各项对策应对。

首先,日本政府紧急策动了财政工具,对拓展稀土资源渠道进行驰援。据悉,在日本内阁日前抛出的一项总额大约614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中,将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加快稀土类资源替代技术的开发;日本政府还将专项斥资14亿日元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寻找新的稀土资源。目前,实施开发稀土替代材料的计划成为时下日本政府最眼熱的举动。在总计17种稀土元素中,日本此前仅针对6种稀土元素开发替代材料,今后可能将进一步为更多种类的稀土开发替代材料。

美国早就认为稀土事关美国国家安全,所以,美国虽然坐拥占全球13%的稀土储量,却积极开发稀土替代材料。目前,美国能源部正与多个企业合作一个两年期项目,考虑如何利用纳米技术制造永磁体,在不影响磁性的前提下,将稀土成分减少80%。奥巴马政府已决定投资100多亿美元研究稀有金属的开发和替代技术以及回收利用。

欧盟也在积极推行鼓励开发稀有金属替代产品的政策工具,希望通过全欧洲的努力,通过创建新技术、新发明,“逐步打破中国的资源垄断地位”。美、日、欧政府已决定建立资源能源问题高层磋商机制,以确保生产混合动力车、高科技产品等所需的稀土的稳定供应。

但值得指出的是,新技术、新发明目前大部分还离不开稀土,只是降低了含量。

中国如何走好可持续发展之路

按现有的生产速度,中国的中重类稀土储备仅能维持15至20年,未来中国可能变成一个“资源稀缺大国”。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做去。

一是应该警惕一些国家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平台,将不合规的利益合法化。二是应更加熟悉和善用WTO规则,争取自身的合法权益,继续做好稀土资源出口配置和管控工作。三是全面“推动绿色崛起”,本着发展绿色经济的责任,努力提高冶炼回收循环技术,通过高科技开发、大企业经营培植来做大“绿色矿业”,并充分运用我国当前领先的稀土研发技术,组织形成产学研一条龙的成熟产业链。四是全面提高稀土应用开发的附加值,做强做大我国稀土产业,为世界新能源新产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目前,我国的稀土应用只偏重几个方面,如:磁性材料、发光材料等。其实,稀土还可以应用到附加值很高的产品当中,譬如光纤通信等,但这些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再者,要提高稀土产品的竞争力,不仅要开发以稀土为原料的“量大面广”的低碳产品,如:LED灯、节能灯、液晶屏等发光材料,还要兼顾发展其他地方较少研发生产的“高精尖”高新技术产品,如:医疗设备中的CT探测器、核磁共振设备、内窥镜等应用,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另外,稀土在军事科技附加作用就更大了,如雷达、导弹、卫星等关键零件的应用,等等。如此,真正使中国的稀土全面实现“工业味精”到“工业食粮”的深刻转变,成为未来中国最犀利的经济武器。

(责任编辑:李万全)

资料链接

“稀土”,指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这些元素在地球极为稀缺,故被称为稀土元素(Rare Earth)。

篇3:在面试争战中扭转乾坤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 人们对汽车的操纵方便性有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车辆使用自动变速箱, 但其高昂的成本使其在短时间内还无法普遍使用, 因此市场上的很多车辆还在使用手动变速箱。离合踏板作为手动变速箱车辆标志性的离合操纵结构, 其作用是将驾驶员的驾驶意图传递至离合器, 从而实现对车辆的控制, 踏板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操纵方便性。一般情况下, 对于乘用车, 离合踏板力通常要求在90N-110N之间, 过大影响操作方便性, 过小则影响踏板感觉。对于一定的离合器总成, 离合踏板力取决于离合器分离轴承的输出力及操纵系统的传动比, 传动比越大, 踏板力则越小, 但行程会有所增加。由于驾驶室空间有限, 无法通过不断加大杠杆比来降低踏板力, 因此需要设置一些助力结构来降低踏板力。

通常的助力结构有气压式和机械式。其中气压式助力结构可以产生较大的助力, 一般用于踏板力很大的大型重型汽车上;机械式助力结构产生的助力有限 (通常可以提供原踏板力20%-30%的助力) , 一般只使用在吨位较小的汽车上。机械式助力机构结构简单, 较易实现, 其主要助力部件通常采用弹簧, 包括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圆柱螺旋扭簧等, 本文主要讲述圆柱螺旋扭转弹簧在离合踏板助力中的应用及助力过程。

1、圆柱螺旋扭转弹簧

扭转弹簧常用于压紧、储能和传递扭矩, 根据其结构形式, 可分为内壁扭转弹簧、外臂扭转弹簧、中心臂扭转弹簧和双扭簧。圆柱螺旋扭簧的主要几何参数如图1 所示, 包括中径D、簧丝直径d、簧臂长度L1、L2、有效圈数n及初始角 φ0, 力学性能参数主要有簧丝材料弹性模量E、刚度K、工作角度 φ 和扭矩T, 对于给定几何参数和已知材料的扭转弹簧, 其刚度K可由下式计算:

对于臂长L1、L2大于扭簧一圈的展开长度时, 应考虑弹簧的变形, 此时刚度为:

扭转弹簧在工作过程中的扭矩为:

本文所采用的扭转弹簧结构如图2 所示, 参数如1 所示。其中弹簧材料为65Mn, 弹性模量为211000MPa。

因弹簧一圈的展开长度L0=π×D=84mm, 大于簧臂长度, 故刚度:

2、扭转弹簧实现助力的原理

扭转弹簧在踏板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为在踩离合踏板时提供助力以减轻踏板力, 其二为松开踏板时提供一定的回位力, 保证踏板的正常回位。该功能主要是依靠扭转弹簧对踏板弹力的方向和杠杆原理来实现的, 图3 为扭转弹簧实现功能要求的原理简图。图中A点为踏板臂旋转轴, B点为弹簧安装销, AC为踏板臂, DE为弹簧安装支架, C点为踏板力作用点, D为弹簧支架与踏板臂焊接点, 弹簧臂1 与B点相连, 弹簧臂2 与E点相连, 其中弹簧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当在C点施加一定的力使踏板臂绕着A点旋转, E点也会绕A点旋转, 带动扭转弹簧绕B点旋转, 同时扭转弹簧发生扭转变形。E点的轨迹为绕A点的圆弧, AB连线在F点将轨迹分成左右两部分, 其中左侧为助力区, 右侧为回位区, F为拐点。

回位区:压缩的扭转弹簧对B点和E点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沿着BE点的连线, 对于E点, 力的方向指向A点, 对A点产生顺时针方向的力矩, 该力矩使踏板臂绕着A点顺时针方向运动, 使踏板正常回位。

拐点:当E点运动到F点时, E点的受力方向在AB的连线上, 通过A点, 则不会产生任何力矩作用。

助力区:当E点运动到该区域时, E点的受力对A点产生逆时针的力矩, 使踏板臂产生向下的运动, 对踏板施加助力。

通过扭转弹簧臂及旋转轴的相对位置关系, 可有效实现助力和回位的作用。

3、扭转弹簧在踏板中的助力分析

根据前述的助力原理分析, 结合某皮卡车型离合踏板的实际运用, 对扭转弹簧的助力过程进行分析。

分析前对扭转弹簧工作过程进行如下假设:

(1) 运动过程中, 踏板各部件弹性形变忽略不计, 弹簧除外。

(2) 弹簧受力时, 弹簧各圈中心始终在同一条直线上。

(3) 弹簧受力点距弹簧中心始终为同一固定距离。

基于以上三点假设, 对该踏板运动中扭转弹簧的工作过程进行分析。离合踏板结构如图4 所示, 按照1:1 的比例将踏板简化成如图5 所示的简图, 图中O为踏板旋转轴, P为弹簧中心, A为弹簧臂1 的安装点, B为弹簧臂2 安装点, O点到B点的距离为a, 到A点的距离为b, 直线OA与直线OB的夹角为 α。

在某一位置时, 两弹簧臂安装点相对P点的夹角 φ 可由下述公式求出:

扭转弹簧产生的扭矩:

对于整个扭转弹簧来说, 弹簧受力点只有两弹簧臂的安装点A和B, 力的方向沿着两安装点的连线, 并指向另一安装点, 取B点进行分析, 将该处的力F分解成BP方向F1和垂直该方向F2, 则:

对于踏板, 在B点的力方向与F相反, 大小与F相同, O点到该方向所在直线的垂直。

距离h=a×cos∠ABP, 则扭转弹簧对踏板的扭矩为:M=-F×h , 其中负号表示扭矩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该扭矩转换到踏板上的力:△F=M/ L, 其中L为踏板臂长。

若以X表示踏板行程, β 表示踏板臂旋转角, α0表示初始状态 (图示位置即踏板上限位置) 时OA与OB的夹角, 则有:

根据实际踏板, 以上各参数的值分别为:a=81mm, b=106mm, L=341.6mm, α0=4°, 带入可以得到初始位置 (β=0) 时弹簧施加给踏板的力:

即踏板在初始位置时, 扭转弹簧给踏板提供8.66N的回位力。

β 的取值范围受踏板臂的极限位置决定, 由于踏板从上限位到下限位需要旋转的角度为25.4°, 则。

根据以上各式, 利用matlab绘制出弹簧助力-踏板旋转角曲线, 如6 图所示:

从图6 中可以看出:

当 β<4°时, 弹簧助力为负值, 表示弹簧起回位作用, 踏板处于回位区, 在 β=0 时 (初始位置) , 回位力最大, 为8.66N, 随着 β 的增大, 回位力逐渐减小;

当 β=4°时, a= 0° , 直线OA与OB位于同一直线, 弹簧助力为零, 踏板处于拐点位置, 此时弹簧仍处于压缩状态, 但对踏板力不起作用;

当 β>4°时, 弹簧助力为正值, 表示弹簧起助力作用, 踏板处于助力区, 随着 β 的增大助力逐渐增大, 当β达到17.5°时, 助力达到峰值17N, 随后助力逐渐减小。

由于踏板行程与踏板臂旋转角度成线性关系, 可以直接获得弹簧助力-踏板行程曲线, 如图7 所示, 最大助力点对应的踏板行程在90mm附近。

4、影响助力曲线的因素

为了确定弹簧助力曲线的影响因素, 分别以初始夹角α0、弹簧刚度K和弹簧初始角 φ0为变量进行分析。

1) 初始夹角 α0:因为a、b由踏板本体结构决定, 为定值, OA与OB的初始夹角 α0可以通过调整踏板上下限位置进行调整, 分别取不同的 α0, 绘制成弹簧助力-踏板行程曲线, 如图8 所示:

图8 中可以看出 α0对回位力大小、拐点位置及最大助力点位置有影响, α0越大, 回位力越大, 拐点行程也越大, 最大助力点行程也较大, 但最大助力值不受影响 α0的影响。

2) 弹簧刚度K:弹簧刚度是弹簧结构的最终体现, 因此取不同的刚度K, 绘制成弹簧助力-踏板行程曲线, 如图9 所示:

图9 中可以看出, 弹簧刚度K只对弹簧助力的大小有影响, 刚度越大, 同一行程处的助力 (回位力) 越大, 对其拐点及最大助力点行程均无影响。

3) 弹簧初始角 φ0:弹簧初始角对弹簧的刚度无影响, 但对助力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取不同的弹簧初始角 φ0, 绘制成弹簧助力-踏板行程曲线, 如图10 所示:

图10 中可以看出, 弹簧初始角度 φ0对回位力的大小、最大助力的大小及最大助力点行程都有影响, 越大, 回位力越大, 最大助力也越大, 最大助力点行程也越大, 对拐点位置无影响。

5、助力效果检查

离合踏板受离合器膜片弹簧弹性特性曲线非线性的影响, 踏板力-踏板行程曲线也为非线性。为了使弹簧助力作用处于最佳状态, 需要了解离合踏板在没有装助力弹簧时的踏板力和行程关系, 确定最大踏板力所对应的踏板行程。图11为所测得的无助力簧时某皮卡车型离合踏板的踏板力-踏板行程曲线。

从图11 中可以看出, 最大踏板力为119N, 其位置位于踏板行程95mm左右处, 为了保证助力簧的助力作用处于最佳状态, 弹簧最大助力点应与图中踏板力最大位置 (95mm) 处。根据前述分析 (见图) , 弹簧最大助力位置在X=90mm处, 基本上与踏板力-踏板行程曲线的最大力位置重合, 及助力簧助力作用取得较好的状态。

将助力弹簧装到该踏板上, 并测量踏板力。一般情况下, 我们只关心离合踏板力的最大值, 因此只需测量踏板力最大值即可, 无需测量踏板力-踏板行程曲线。测量结果如表2 所示:

从表2 中的测量结果来看, 在助力簧的作用下, 踏板力达到104N, 处在90N~110N之间, 达到了乘用车关于离合踏板力的要求。助力簧所提供的助力为15N, 基本上符合理论值, 说明该弹簧的刚度K、弹簧初始角度 φ0及初始夹角 α0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6、结论

1) 扭转弹簧安装方式可以在踏板中实现助力和回位作用, 有效降低踏板力, 提高踏板舒适性和方便性;

2) 扭转弹簧的助力效果受到初始安装角度 α0, 弹簧的刚度K, 弹簧初始角度 φ0的影响, 设计踏板及扭转弹簧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踏板力和踏板行程的关系来确定;

3) 本文所设计扭转弹簧的助力-踏板行程曲线满足设计要求, 有效降低踏板力15N, 使皮卡踏板力接近乘用车水平。

摘要:扭转弹簧在离合踏板中可以有效降低踏板力。文中基于扭转弹簧的结构及助力原理, 结合实际应用, 对扭转弹簧的助力及回位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计算, 获得弹簧助力-踏板行程曲线以及初始安装角α0、弹簧刚度K、弹簧初始角φ0对弹簧助力-踏板行程曲线的影响, 验证了文中所使用扭转弹簧对踏板的实际助力效果。结果表明, 文中所使用的弹簧有效降低了实际离合踏板力, 且与理论值接近。

关键词:扭转弹簧,离合踏板,助力-行程曲线,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望予, 汽车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2]徐石安, 江发潮.离合器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孙桓, 陈作模, 葛文杰等.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篇4:在面试争战中扭转乾坤

■文/本刊记者 张慧娟

在和父亲几十年的“对峙”中,母亲一直努力要把我拉向她的一边;我和扬子结婚之后,母亲似乎也要将扬子一起“收编”。母亲的“争夺”,让我和扬子都感到疲惫不堪……

扬子坐在电脑前,忙他的程序设计,留给我的是冰冷的背影。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扬子之间如同隔着一道冰筑的墙,它散发出来的寒气让我们的表情连同感情一起变得僵硬。

拿在手里的日历隔开了我看扬子的视线,我的目光开始随着日历上那些或黑或红的数字游走。掐指算来,我和扬子结婚才一年多,这样的婚龄并不足以让我们的生活达到“婚姻之痒”,然而,扬子却疲惫了。也许,扬子并没有错,他只是厌倦了我的家庭,厌倦了这场婚姻带给他的纷扰……

“受伤”的母亲总想牢牢抓住我

遇到我之前,扬子流浪在这个城市,在一家电脑公司做程序设计员,而我从上大学到找工作,始终没有离开过自己出生的这个城市。遇到扬子之后,我更多了一份留守这个城市的理由。

和扬子交往两年之后,扬子以“倒插门”的形式和我结了婚,并住进了我父母的家。然而,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当3个人的共同生活变成4个人的朝夕相处之后,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便凸显出来。结婚之前,我怎么也没有想到,父母不和谐的关系竟然会影响到我和扬子。

和扬子恋爱时,有关父母的事情我并没有告诉他太多,家庭的不和谐在我心里一直是一道隐形的伤痕,我不想扒开那丑陋的疤痕去给人看。那时的扬子只知道,我有一个做教师的母亲,一个在国企工作的父亲,而我是他们的独生女。我有时似乎能在扬子的眼睛里读到一种羡慕,那是对幸福的羡慕。扬子的父母对他疼爱甚少,所以,对于“被幸福包围”着的我,扬子除了羡慕还格外疼爱。那种疼爱似乎是一种仰视中的小心翼翼,他经常会把我搂进怀里,无比爱怜地说:“我以后会好好爱护我的小公主。”

然而,我的生活却并没有如扬子想象的那样幸福,父母并不美满的感情造就了家庭的不和谐。母亲和父亲是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的,爷爷奶奶在吃、用上都对母亲很苛刻。后来,母亲生下了我,重男轻女的爷爷奶奶便愈发刁难起母亲来,他们似乎不允许母亲有任何情绪,甚至唆使父亲动手打过母亲。父亲并不是残暴的人,但那时的他不够成熟,只是在无知中莽撞地追随着自己的父母。

打打闹闹之后,母亲从心凉变成了绝望,她提出了离婚,但唯一的要求是:一定要孩子!那样的年月,离婚似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加上爺爷奶奶唆使父亲也来争夺我的抚养权,于是,父母的婚离得非常艰难。然而母亲很执著,为了离婚仍然不停地奔波着,还带着我搬出了那个家暂住在外面。爷爷奶奶看到母亲离婚的心如此坚决,只好派人来说情,希望母亲能跟父亲好好过日子。几次三番之后,母亲心软了,考虑到我的成长需要有亲生父亲的陪伴,便放下了离婚的念头,又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但在母亲心里,她和父亲之间已经出现了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高墙,那道墙隔着她的心。

对于父亲,我心里虽有怨言,但却似乎总恨不起来。父亲其实是个心软的人,身上还带着些稚气,在后来的那些岁月里父亲对于母亲一直很宽容和妥协。但由于父亲不懂得生活,也不懂得如何经营婚姻,使母亲始终无法从曾经的怨恨里走出来。处在这样的婚姻里,父亲其实也很痛苦,有好几次,我都听到醉酒后的他在房间里低低的呜咽声。

作为女儿,我和母亲相处的时间更多一些,已经习惯了有我追随的母亲似乎想把我抓得更牢一些。母亲总是时不时地提到过去的事情,不知道是她积怨太深,还是希望我能更“清醒”地认识父亲。我同情母亲的过去,所以做事一直都尽量随着母亲的心意,然而一不小心还是会惹得她生气。记得初三那年暑假,因为一件小事母亲又和父亲争执起来,那次争吵在我看来其实是因为母亲的好强,于是我就随口替父亲说了一句话。

那是我第一次当着母亲的面袒护父亲,母亲感到始料未及,她有些伤心地冲我喊着:“你长大了,有本事了是吗?”母亲说完,转头进了她的房间。那晚,她没有吃饭,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久。第二天,母亲起床时,我看到她双眼浮肿,显然前一夜哭了好久。看着她出门的背影,我感到一阵阵心疼,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句话竟然会引来母亲这么强烈的反应,也许是她太在乎我了,也许是她无法容忍我站在父亲这边。

从那以后,我一直小心翼翼地面对母亲,我时刻都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想牢牢地抓住我,她仿佛试图通过抓住我来抓住什么。是安全感?还是和父亲“对峙”中的优越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尽量让自己站在母亲的那一边去说话做事。我想,父亲是个男人,无论面对什么,他应该都可以承受。

就这样,很多年过去了。我考上大学之后,父母之间的争吵越来越少,但母亲却仍然无法容忍我客观地站在她和父亲之间。

母亲希望像抓住我一样,抓住扬子

尽管结婚之前,扬子和我的父母已经有过多次的接触,但那些客套、短暂的接触,并没有让他真正体会到什么。直到扬子正式成为我们家的成员,他才发现,要面对的生活和他想象的有太多的不同。

父亲和扬子很谈得来,他们的兴趣爱好有许多相同的地方,除了聊天,扬子还经常跟父亲一起下象棋,一起出去散步。扬子的到来让父亲不再孤独,看到他们相处得如此融洽,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然而我也注意到,扬子和父亲聊天时,母亲常常默不作声地坐在一旁,起初,我以为是母亲对两个男人的谈话内容不感兴趣,然而后来我却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

母亲的沉默终于在我和扬子结婚两个月之后爆发了。那天晚饭过后,扬子和父亲坐在客厅里聊天,说到高兴的地方两个人开怀大笑起来。我在卧室里整理单位的文件,却听到母亲在厨房里把东西弄得乒乒乓乓响。之后,母亲走进客厅,冲父亲叫喊着:“有那么高兴吗?你能不能小点儿声,你不知道小岚在忙工作吗?”听到母亲的声音,我赶忙走出卧室跟母亲说:“妈,没事的,他们俩不影响我。”我没想到自己这句话引来母亲更大的火气,母亲转向我说:“你现在有本事了是吗,替他们辩解什么,那么大的声音还不影响你工作吗?”母亲说完走进自己的卧室,“砰”的一声关上了门。眼前的情景又让我想起多年前的那个夜晚,想起母亲带着红肿的双眼去上班的情景,我的心突然涌出一份柔软。看着憋了一肚子气的父亲和懵懂的扬子,我没有说话,而是走进了母亲的卧室。母亲只是流泪却并不说话,我坐在一旁有些不知所措,我以为又是自己惹得母亲生气了,但后来才知道,真正惹母亲生气的竟是扬子。母亲哭了一阵子之后什么也没说,只是冷冷地让我回自己的卧室。

那晚,扬子轻声问我:“刚才是怎么回事?” 我搪塞着他:“母亲因为亲戚家的事,这两天心情有些不太好。”扬子没有再问,但我知道他对于晚上发生的事情有一丝不悦。扬子转过身,眼睛盯着天花板说:“我突然感觉到,你们家好像并不像我开始想象的那样幸福。”“你想多了。”我仍然坚持着,不肯打破扬子脑海中的那份美好。

母亲的情绪并没有很快恢复,之后的几天里,她似乎仍有怨气,而且对待扬子的态度也冷淡了许多。母亲的情绪让家里的气氛尴尬起来,也让扬子很尴尬,但他并没有过多计较,只是努力让母亲高兴起来。

那件事之后,扬子再和父亲聊天时,母亲仍然默不作声,却开始表现出了不满。渐渐地,我开始意识到,母亲的不满和怨气竟然和扬子有关,因为扬子和父亲走得太近了。于是,再看到扬子和父亲饶有兴趣地聊天时,我心里不再是欣喜,反而是莫名的紧张。

终于,没过多久,母亲再次用自己的情绪向扬子拉响了警报。那是一个周末的傍晚,母亲没有缘由地发起了脾气,说父亲不该把烟灰缸乱放。扬子赶忙走上前,把烟灰缸换了个位置,可母亲竟然冲扬子发起了脾气:“他自己长着手,用不着你帮他!”母亲的指责让扬子措手不及,他站在原地有些不知所措,我看着眼前的一切却没敢说话。父亲感到母亲有些过分,厉声喝道:“你冲扬子发什么脾气?他又没做错什么!”“是啊,你们都没做错什么,那是我做错了!”母亲一边喊着一边“呜呜”地哭起来,那哭声里夹杂着怨气和委屈。母亲就那样呆呆地站在客厅中央哭泣着,那哭声既让我心疼又让我觉得刺耳,我不知道家里的局面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这样,我也不知道,扬子会怎样看待眼前纷乱的一切。

僵持了有半分钟,扬子知趣地说,他想出去走走。我告诉他早点儿回来,扬子没有回头,只“嗯”了一声就出了门。扬子走后,父亲和母亲争吵起来,十几年了,他们都没有这样激烈地争吵过,但这一次,他们却为了扬子吵得这么厉害。母亲争吵中的宣泄印证了我的猜测,她的一切不满都是因为扬子和父亲走得太近。我知道,母亲也希望能像抓住我一样,牢牢地抓住扬子,而扬子却在不经意间向父亲靠拢了。

外面下着小雨,扬子出门已经快1个小时了,我给他打电话,他却不接。我不知道,在这样清冷的傍晚扬子会去哪里,在这个城市他没有第二个家。我拿着雨伞出了门,打算去我和扬子恋爱时常去的那个公园找找他。公园里人迹稀少,我在一处角落找到了扬子,看着他孤独的背影,我的鼻子有些发酸。我没有说话,从背后抱住了他。那天,扬子在我怀里哭得像个孩子。

扬子说,他从自己父母那儿得到的爱很少,原本以为能在我“幸福的家”里感受一些温暖,但现在却感到自己的希望有些奢侈。扬子问我,是不是他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母亲是不是对他有什么不满?我摇摇头,很肯定地说着“没有”。

那晚,我告诉扬子有关父亲和母亲的一切,还告诉他,这么多年来,母亲像抓住生命一样抓着我。

混乱的局面让我无法收场

那天之后,扬子曾试图去理解我的母亲,并尝试着不和父亲走得太近。然而,真实的生活毕竟经不起太刻意的行为,当扬子在努力的时候,我发现家里的气氛变得不再自然。扬子吃完饭后,不再像以前那样坐下来和父亲聊天、下棋,而是说自己要忙工作,然后就回到我们的卧室。扬子的刻意回避,让父亲感到有几分失落,我虽然看在眼里,却觉得一切也只能按照这样的程序走。因为,在我和父亲、母亲的相处中已经形成一种生活模式,那就是,我必须站在母亲的身旁远离父亲。扬子来了之后,也必须像我一样遵循这种模式,不然就会打破这个家的秩序。

一段时间之后,扬子赢得了母亲的欢心。但扬子卻告诉我,他不能保证会像我一样长久地在母亲面前妥协,因为生活是真实的,他无法让自己一直这样刻意地生活;扬子还说,他并不讨厌我的父亲,我们不应该用这样的方式来冷落父亲。

我努力地说服扬子,告诉他,我想要的只是平静的生活,之前的二十几年里,我就是在努力寻找能让这个家平衡的支点。我自认为找到了,那就是扬子来之前我们的生活模式。扬子一把搂过我,轻轻地说:“那种模式未必就是理想的模式,这样的生活对你父亲公平吗?你母亲的经历值得同情,但你父亲的生活状态难道就不让人同情?为什么这个家,让每个人都过得那么辛苦!”我趴在扬子的肩头,看着窗外,浓重的阴霾让人辨不清方向。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我和扬子尽量小心翼翼地面对着母亲,然而还是难免会有疏漏的时候。今年年初,父亲想买一套自己喜欢的邮票,但母亲却不让他买,说是价格太贵,还说花那么多钱买来的邮票也没什么用处。扬子以为母亲不舍得花钱,就从我们的存折里取了钱,一个人跑到邮局买回了父亲喜欢的那套邮票。父亲拿着邮票欢喜得不得了,可母亲却跟父亲吵了起来。一想到是自己惹出的祸端,扬子就过去劝母亲:“是我给爸买的,您别埋怨他了。”扬子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母亲打断了:“你对他真好,从进这个家门开始你就对他不错。但他这种人,知道好吗?如果他知道好,以前也就不会那样对我了……”

扬子稍稍停顿了一下,显然他在犹豫,然而在几秒钟的停顿之后,他继续说着:“那都是以前的事情了,您不能一辈子都生活在以前啊!”扬子或许是压抑得太久,但他的话还是让一旁的我感到心惊肉跳。

我慌忙去劝阻扬子:“你说完了没有?”

“我们不妨今天把话说开了。您知道吗?其实家里的每个人都生活得很痛苦。您不能总像现在这样紧紧地抓住子女,限制他们和父亲交往。这样的生活让我们感到很压抑,我不愿意在刻意和约束中生活,我只想活得轻松、真实点儿……”扬子不知是从哪儿借来的胆,嘴里的话仿佛决口的洪水一样涌了出来,我站在一旁大脑一片空白。

我不知道那天的混乱局面是怎样结束的,我只记得母亲最后说了一句:“如果觉得压抑,你们给我走!”

那天之后,家里陷入了僵局,扬子和母亲不再说话,父亲和母亲也僵持着。我劝说过扬子,但这一次,他却不愿意退让,他说:“一味的退让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扬子的“不妥协”,我和扬子也开始不停地争吵。

“为什么我们总要活在你母亲的阴影之下?为什么我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她是我的母亲,你应该尊重她,我不愿意让她太难过。”

……

争吵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和扬子发现,我们彼此的感情淡漠了许多。我知道,扬子已经厌倦了这个家庭带给他的纷扰。

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几个人,如今却是冷面相对,这让我们都很尴尬。我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眼前是扬子冰冷的背影,如同一道冰筑的墙,阻隔着我们的幸福……

专家点评:

乔实(心理咨询师)

女儿对父母婚姻的不认同是造成自己婚姻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女儿说得非常好,母亲牢牢抓住她,是出于安全感的需要,为了对抗丈夫的能量。但是母亲并没有如愿以偿,尤其是女婿进门后,两个男人的“结盟”使她的失落感更强。而此时,女儿也没有及时给母亲安慰和支持,这就造成了母亲情绪的爆发。试想一下,女儿在学习和工作,女婿与自己讨厌的丈夫一起下棋聊天,开怀大笑,自己却在厨房里做饭、刷碗,换上谁都会有情绪。

在这个故事里,母亲是这个家庭里情感最弱最缺乏安全感的人。她是个情感上受过伤的人,需要特别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用一般人的眼光来看待和要求她。理解和接受是给妈妈疗伤的良药,也是家庭幸福的法宝,女儿和女婿可以尝试做以下努力:

1.女儿多为妈妈分担一些家务,多给妈妈安全感,让她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松自己。

2.女婿可以多抽时间倾听岳母的倾诉,并且在语言上理解和支持她的情绪。

3.小两口分出来单过,学会独立自主地生活。

4.女儿和女婿不要过多评判父母的婚姻,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一定有他们的道理,有一些因素是局外人不能理解的。

(责任编辑/李彦)

E-mail:liyan84221@163.com

篇5:在面试争战中扭转乾坤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及人口数量提升的逐渐加快, 作为日后主要建筑工程, 高层建筑的数量进一步增多。在高层建筑中, 设计人员最为关注的则是抗扭刚度。在设计时在选择结构方案时, 最为重要的则是高层建筑的质量, 一般设计人员会运用平面规则以及左右对称的构造, 促使建筑的内外立面、竖向剖面达到一定的规则性, 适当对结构的竖向刚度实施调整。

所谓扭转效应, 主要是基于建筑结构的主体, 在建筑结构主体中, 每个构件都需要经过计算确定作用于自身的扭矩, 进而得出该构件配筋, 例如雨篷梁, 边梁等构件。结构主体楼层的层间最大位移与其主体两侧的层间位移的平均数值即结构主体的扭转效应。当前建筑业对于建筑的抗震能力进行统一规定, 其数值大于等于1.2倍的, 被定义为楼层的平面不规则, 如地震来临, 此类建筑的结构主体将发生明显扭转, 为防灾难发生, 该建筑应经过科学结构布置从而对楼层的最大层间位移与两侧层间位移的平均值的比值进行控制, 其比值应小于1.5, 同时考虑加入配筋从而抵抗扭矩的增大。

2 高层建筑扭转效应问题的解决

(1) 在地震作用下, 应将高层建筑结构存在的偶然偏心问题进行考虑, 与高层建筑的高度等级相结合, 对楼层中竖向构件的层间或较大水平的位移进行确定。当高程建筑的高度级别为A时, 与楼层平均值120%和150%相比, 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及层间位移会不大于其范围。当高层建筑的高度等级为B时, 与楼层平均值120%和140%相比, 高层建筑楼层的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会不大于其范围。

(2) 当高层建筑结构的第一自振周期取决于结构设计的方式, 如常见的高层建筑结构一般以扭转和平动两种方式进行结构的设计。但高层建筑的高度等级不同时, 两种结构设计方式的第一自振周期比也不相同, 当高层建筑的高度为A级时, 通常二者的比应0.9, 当高层建筑的高度为B级时两者之比应小于0.85。从力学的方面考虑可知, 若想构件的抗扭性能越强, 则需使抗扭构件远离质心。因此为了增大抗扭性能在布置抗扭构件时, 应当尽量外侧扩大抗扭构件的截面;并在设计工程中, 将抗扭结构质心刚心的偏心率尽量减小, 从而减弱扭转效应。

3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扭转效应的控制方法

3.1 尽可能在建筑物外围对抗侧力结构进行布置

某高层建筑物结构, 属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抗震设防烈度等级为6, IV类场地土, 丙类建筑, 地上楼层为26, 地下有1层, 总体高度达到96m。框架剪力墙抗震等级都属于三级, 通过采用ASTWE程序实施设计计算, 从力学基本概念方面进行分析, 当构件离质心越远, 则会存在越大的抗扭刚度。所以, 需要对建筑的外围多进行抗侧力结构的设置, 确保在不对抗侧力构件进行添加的前提下, 促使结构的刚度得到有效提升。

若改变两端轴附近的剪力墙, 使其构成框架结构, 则在改变为框架之后, 会大大削弱其抗扭刚度, 提升了其位移比。增大了整个结构的扭转及平动周期。由于同时删去了两边剪力墙, 其结构仍处于对称且基本均匀的效果, 因此存在基本不变的周期比。

除了在外围增加这种抗侧力结构, 还可以采用削弱核芯筒风度的办法来调整结构的周期比。把结构洞打在剪力墙核心的部位, 保证结构的平均和分散的目标, 要最好在原有的剪力墙的中间开洞, 不能接近两端, 这样保证短肢剪力墙不出现, 也不能有异形柱出现。

3.2 抗侧力结构布置必须均匀、对称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 布置抗侧力构件时, 必须遵循均匀、分散、对称的原则, 尽可能使结构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接近。当位移比不能满足《高规》要求时, 往往是结构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均匀引起的。例如靠近一边布置剪力墙或剪力墙布置不均匀等。一栋房屋的动力功能主要是由建筑的布置和结构设置来决定的, 只要结构设计的符合抗震的规则, 布局设置的合理, 就可以保证建筑的耐性, 相反, 建筑的布局繁复, 整体结构存在不安全的地方, 即便是构造的时候补救, 也可能不能做到减低震害的目标。

3.3 提升了现有抗侧力构造的刚度

提升结构抗扭的刚度能够在较大位移的方向对抗侧力的结构进行安置, 也可以通过对原有测力结构的实际刚度进行增加来实现。其方式主要包括:设置建筑物外角原单向剪力墙, 使其形成L形剪力墙, 尽可能将其延长。避免外立面转角开窗, 更不能对转角窗进行开设, 使离质心较远位置监理墙的厚度加大, 提升了周边剪力墙连梁的高度。通常情况下, 应将楼板距下层门窗顶的高度作为连梁的高度。为了使剪力墙抗扭刚度得到提升, 可以改变楼面以上到窗下方的高度部分, 使其形成连梁, 也就是除了窗洞以外, 其余部分都设置为连梁。

3.4 裙房部分防止上下层刚度偏心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 通常存在以下情况:当主楼满足《高规》第3.4.5条的有关控制结构扭转效应的要求时, 裙房部分却不能满足这主要是由于结构上下刚度偏心较大, 裙房相对于主楼偏心布置裙房平面不规则或过于狭长, 裙房的刚度相对于主楼来说太弱, 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相差太远, 最远处节点位移偏大等原因引起的。

3.5 高层建筑防止结构平面过于狭长

(1) 在小高层建筑中对该结构进行应用, 首先要尽可能地脱开过于狭长的构造, 若建筑的专业不允许, 需在大端的部门对抗侧力刚度进行增加的方式对扭转效应进行控制。若条件允许, 中间应对框架柱进行设置, 也就是对框架的跨数增加, 该方法的运用能够使梁的线刚度得到提升, 使得结构的抗扭刚度得到明显增多。

(2) 在小高层中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进行应用时, 由于房屋的高度不是太高, 通常在楼梯和电梯之间对剪力墙进行设置, 该类抗侧力的构件一般会有集中或不均匀的分布, 具有较大扭转效应, 该状况下, 应削弱中间部分的剪力墙结构, 对外侧进行剪力墙的增加, 此时, 由于存在较大的抗侧力刚度, 不仅对成本产生浪费, 而且也不存在选择的必要性。所以, 在对框架体系进行采用时, 尽可能不对框架剪力墙体系进行运用。因为在具有地震烈度不大的地区运用框架结构能够对抗扭效应的要求得到满足, 因此应得到有效运用。

4 结语

综合值, 在初步对高层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 应在概念上将地震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得到减少, 在实际工程中, 运用有效的控制方法, 对结构的周期比及位移比进行控制, 显著提升结构的抗扭刚度, 使结构的刚度中心及质量中心相互重合, 进一步将地震作用下, 结构的扭转效应得到减少。

摘要:在设计高程建筑结构的过程中, 由于建筑物功能及造型的需要, 会有较多建筑平面及竖向规则性无法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在该类状况下, 应运用优化结构体系的方式, 使其与抗震要求相满足, 特别是控制扭转效应, 使其达到规范要求的范围内。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扭转效应,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上一篇:1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下一篇:xx公司防震救灾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