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对劳动者的好处

2024-04-22

劳务派遣对劳动者的好处(精选8篇)

篇1:劳务派遣对劳动者的好处

劳务派遣对劳动者的好处

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和机会

劳务派遣公司广泛的职业信息渠道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劳动者不仅可以降低自己的求职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在不同职位流动和比较中找到合适的职业发展机会,增加就业机会。美国万宝盛华短工每年全职工作时间都在90% 以上,比正式工的全职时间还高7个百分点。

提供专业化的入职和转职培训

劳务派遣公司基于用工单位的需要,为了给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劳动力,往往会 为劳动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入职和转职培训及辅导,提高派遣员工的职业素质和职 业技能。国际知名的劳务派遣公司往往为其签约于昂提供大量免费培训。

加强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

劳动者个人与企业相对处在弱势,劳务派遣公司作为一个合法的企业法人和派遣员工组织,能够有效监督用工单位规范劳动制度,为派遣员工提供安全、卫生、工时、工资、劳保、社保等方面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派遣机构可以在用工单位和员工之间发挥特有的劳资协调作用,使许多劳动争议和纠纷在内部即可得到解决,让员工和企业双方满意。

提供较为稳定的工作时间和报酬

由于参与劳务派遣的员工一般从事辅助性、临时性、替代性工作,这类工作流动性大,员工的劳动稳定感不强,就业压力大。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机构要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2年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在劳动者无工作期间,发放不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费标准的工资。

备注:

劳动者往往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劳务派遣能够为劳动者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专业化培训,较为稳定的工作时间和报酬,更为重要的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能得到足够的保障。

篇2:劳务派遣对劳动者的好处

案例:《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温州一个服装厂雇佣大量短期工,对短期工的使用非常的不规范,而且没有归口管理,用人单位只与工人签订一个短期书面协议,也未经劳动部门备案,签订的协议非常的不规范,一些敏感的问题根本就未谈到,如发生工伤后的处理问题、劳保待遇问题、协议签订时间问题、执行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问题等。结果出了一起工伤事故,因为用人管理机制不规范,用工单位和工人弄出好多纠纷。

小编观点:中国企业多的数不胜数,工伤事故也不胜枚举,如果当初招聘管理机制健全些,劳动协议签署的规范性,如果真的出现纠纷,一切按照协议处理,就不出引来那么麻烦了。

劳务派遣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比较普遍的用工形式。企业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公司与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明确了存在劳动关系三方主体的特殊情形,这样既维护企业的利益,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对企业的好外:

在新形势下,一部分用人单位迫切需要甩包袱,既使用劳动者但又不希望因与劳动者发生劳动关系后而产生的一些纠纷。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的用工形式顺应了企业发展的需要,既可以使用工单位摆脱了因烦锁的人事管理给企业带来的负担,又可以降低招工招聘费用;既可以避免劳动合同争议,又可以让用人单位通过自主挑选优秀人才来不断地充实、更新职工队伍,使本单位更具有实力来参与市场竞争。

劳务派遣对劳动者个人好外:

一是采取劳务派遣这种新型用工方式,派遣机构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保证了双方在遵守劳动法规的前提下实现了用工受法律保护,劳务人员的权益也有了保障。

二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派遣中心会按照国家规定为劳务人员办理各项社会保险,由用工单位和劳务人员按规定的比例定期缴纳社会保险。

篇3:劳务派遣对劳动者的好处

一、马克思关于劳动正义理论的体现

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并没有关于劳动正义的阐述。但“劳动”作为贯穿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石。

马克思首先分析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和异化劳动是非正义的。资本主义雇佣劳动“仅仅成为属于流通过程的一种表面现象,成为一种与内容本身无关的并只能使它神秘化的形式。劳动力的不断买卖是形式,其内容则是,资本家用他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的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活劳动”。而“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认为资本家雇佣劳动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对剩余价值的占有,而这种剩余价值的占有是一种骗人的“戏法”。“我们的资本家早就预见到这种情况(剩余价值的占有),这正是他发笑的原因……戏法终于变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了”。

马克思和恩格斯最终推理出:真正实现劳动正义的制度是共产主义制度。“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情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产业教育,变换工种,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通过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真正的自由和真正的平等只有在公社制度下才可能实现;要向他们表明,这样的制度是正义所要求的”。

二、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的内涵

通过马克思在著作中体现的劳动正义思想,可以将马克思关于劳动正义理论的内涵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劳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

在私有制条件下的劳动者不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这种劳动“不是满足劳动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种手段”。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通过暴力强迫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分离,资本的分工使整个劳动都沦为一种强制性劳动。马克思所认为的人应该是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类的劳动应该是人的自己的劳动、自由自觉的劳动、有目的的活动,而非强制的。

(二)公平的分配正义不可忽视

分配正义是正义在社会分配领域的具体运用,是评价社会制度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尺。分配正义不仅体现在劳动成果上,而且体现在整个劳动过程中:劳动权利应该得到正义分配、劳动条件应该得到正义保障、劳动过程应该得到正义规范、劳动成果应该得到正义交换。

(三)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劳动正义的实现

人类能够生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生存需要的资料,只有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充分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要并自由享用时,生产力的总和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占有,社会财富才可能从支配人的异己力量变为被每个人所支配的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基础和动力。“在私有制的统治下,这些生产力只获得了片面的发展,对大多数人来说成了破坏的力量,而许多这样的生产力在私有制下根本得不到利用”。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会消除异化劳动,劳动正义得以实现。

三、劳务派遣的立法现状

劳务派遣是由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再向用工单位派出该员工,使其在用工单位的工作场所内劳动,接受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以完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用工方式。劳务派遣的出现本应该用于满足劳动力市场灵活性的需求,然而复杂化的劳动关系,使劳务派遣立法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强资本、弱劳工”式的立法

劳务派遣相关法规作为《劳动合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立法目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目前的《劳动合同法》施行的是强资本、弱劳工的立法理念,该理念的目的在于矫正当事人理论地位和实际地位都不平等的劳动关系,以期促进劳动关系的公平和公正。但是立法过于注重劳动者的弱势,夸大了企业的强势,而劳务派遣法律法规中看不到对资方的利益关注,这势必导致企业的不满或不法劳动者的过度倚仗,不利于劳资双方之间的利益平衡。李曙光教授认为:“一部法律在制定中要对劳动者区别对待,对于不同人力资本的去向应该更多地让市场去选择,而不要用法律来过度干预。”

(二)“亡羊补牢”式的立法

起初,劳务派遣法律法规由于派遣机构成立条件低、劳务派遣属于临时性、替代性和辅助性用工方式并未解释清楚、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权利一语带过等等不足,引起了劳务派遣的大面积泛滥,并成为《劳动合同法》实施5 年首次修改的主要因素之一。法律的稳定性和不可避免的滞后性要求新法尽可能完善,即对于未来可能产生的新问题也需要有预见性的措施,然而劳务派遣立法和修改都只呈现“亡羊补牢”的状态。而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能为劳务派遣立法的完善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四、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对劳务派遣立法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追求公平和正义,法律制度同样以秩序、公平和个人自由为价值取向。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与法律制度相契合,有利于我们对劳务派遣立法方向进行科学分析。

(一)立法规范收入分配机制,体现公平与正义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劳动者不存在被压迫、被剥削,但中国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用工方式多样化的状况,必然导致同种岗位不同用工方式的劳动者收入分配存在差别。实现劳动正义,就是实现真正的按劳分配。《劳动合同法》第63 条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同工同酬的实质,应当是指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更强调分配过程的平等,不等同于报酬金额的绝对相同。且不论对“同工”的界定,要知道用工单位的正式员工除了工资报酬之外,奖金、社会保障和其他福利待遇也是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表明,公平的分配正义应该包括劳动权利、劳动条件、劳动过程和劳动成果的公平,这是劳动者的基本需求,也应该成为劳务派遣立法保护劳动者的首要保障。

(二)尊重劳动者的权利,立法完善工会制度

法律促进劳动者与企业通过博弈达到权益平衡,但需要为劳动者提供重要的保护工具,即工会。“工会的直接任务仅仅是适应日常的需要,力图阻止资本的不断进攻……不管工会的最初目的如何,现在它们必须学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组织中心而自觉地进行活动,把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作为自己的伟大任务。”

由于劳务派遣的灵活性和短期性,被派遣劳动者本身就与用工单位的正式员工存在区别,导致被派遣劳动者很难加入工会。工会的重要性需要我们找到解决办法,就是将被派遣劳动者独立出来,建立专门的劳务派遣工会,既保证劳动者有工会可入,专门的劳务派遣工会可以针对劳务派遣问题进行维权,提供专业的帮助,保证工会对劳务派遣的专业性。

(三)发展生产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立法的最终目标

只有发展生产,才能达到劳资两利,只有实行劳资两利政策,才能达到发展生产的目的。“促进企业发展、维护劳动者权益”是中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本质。国际劳工组织通过“三方机制”,由会员国政府、雇主和工人三方代表参加来平衡劳资双方的利益,已成为化解劳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制定《劳动合同法》的目的……绝对不是只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而忽略用人单位或雇主的正当权益,绝对不是要偏袒劳动者,而是要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雇主平等的法律地位,维护双方的正当权益,最终实现用人单位或雇主与劳动者走向合作与双赢。因此,它应当是一部符合用人单位或雇主与劳动者双方共同利益的法律。”所以说,劳务派遣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内容的《劳动合同法》应该是保护劳资双方利益的基础上,倾向于弱势的劳动者保护的法律。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终达到劳动关系的和谐。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发展的理论指导,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作为马克思的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对劳动的正义要求将促进劳务派遣立法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

摘要:马克思在分析异化劳动、剩余价值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时刻体现着劳动正义观。自由劳动、正义分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等马克思劳动正义理论的内涵,对劳务派遣立法发展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只有在立法上建立科学的分配机制、加强工会建设、发展生产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劳务派遣的发展,最终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篇4: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用工方式的需求产生多样化。劳务派遣就是其中一种新的用工方式。但是,由于《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制度的实践操作性不强,而且没有被贯彻执行,难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因此,劳务派遣制度在我国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出现了很多损害劳动者利益的现象。劳动者权益想要得到保护,就需要制度与企业共同发挥作用。因此,本文以劳务派遣中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为题,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劳动者权益。

关键词: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制度;权益保护

一、劳务派遣的概念

劳务派遣这种特殊的用工方式是兴起于美国,后来传入我国,所以在我国《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前,理论界对其称谓没有统一认识。不同的劳动法学家基于不同的思考角度,对劳务派遣形成了不同的称谓。不同的称谓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劳务派遣在理论界也产生了不同的定义。笔者结合学者观点认为:劳务派遣是指派遣公司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和用工单位达成协议,通过协议要求把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由用工单位支付劳动报酬以及保证工作环境的安全、卫生,并由用工单位直接管理的一种用工方式。

二、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损现状

(一)受到不公平对待

同工同酬是劳动平等的基本要求,我国《劳动法》也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同工同酬权。但是在现实中,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企业选择被派遣劳动者,是因为被派遣劳动者有劳动报酬相对低廉、且不用承担雇主责任等优势,既可以降低用工成本与用工风险,也能够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出现这样的问题,派遣单位也有责任。在劳务派遣过程中,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是合作伙伴关系,也是派遣单位的盈利对象。这种特殊的关系,造成了派遣单位不敢得罪用工单位,也导致了有的用工单位刻意在派遣协议中压低被派遣劳动者的待遇。另外,还有很多被派遣劳动者被经常性地要求加班、超时劳动,休息、休假的权利也时常被剥夺。

(二)职业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职业安全权是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人身安全和生命健康保障,免于遭受职业伤害的权利。从法律规定上看,被派遣的劳动者的职业安全能够得到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的双重保护。但实践中却正好相反。用工单位是出于节约、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的考虑,而选择使用被派遣劳动者,因此,用工单位对保护被派遣劳动者职业安全的投入肯定是较少的。对于劳务派遣单位而言,它也很难牺牲自身的利益为被派遣的劳动者在用工单位争取更多的职业保护。由此导致很多被派遣的劳动者只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面临严重的职业危害,职业病、工伤或工亡事故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三)无法落实劳动者参加工会权

工会是劳动者的维护权益的重要组织。虽然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了被派遣劳动者有参加工会的权利,但此条规定过于笼统、缺乏操作性,导致被派遣劳动者参加工会的权利无法落实。派遣单位因为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同时也是为了节约成本,大多不愿意成立工会。因为被派遣劳动者只是从事临时性的短期工作,用工单位通常也不愿接受被派遣劳动者加入他们的工会。这些都导致被派遣劳动者的诉求不被关注,缺乏利益表达和权益维护的途径。当然,难以实现加入工会也与被派遣劳动者的自身认识有关,他们认识不到工会组织的作用,也不知道如何利用工会组织保护自身权益。

三、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的完善

(一)合理规范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

由于劳务派遣的滥用造成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严重受损,因此需要严格、明确地限定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务派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但是单以这“三性”为限制条件,范围过于宽泛,界限模糊,难以操作。因此,笔者认为,需要在立法或政策层面出台更加明确、在实践中更具有操作性、也更适应劳动派遣发展潮流的适用范围限制。比如,在原则上允许用工单位在“三性”范围内使用被派遣劳动者,但出台相关细则明确列出哪些行业、哪些岗位、哪些情况不得使用被派遣劳动者。

(二)严格实行劳动者同工同酬制度

首先,笔者建议重新界定同工同酬中的同工。笔者认为同工就是在同一个岗位、同类的劳动者之间和同样的工作时间,符合了这三点,就应该对他们支付同等的报酬。其次,要保证被派遣劳动者在签订派遣协议时对协议内容是完全知情的,还要允许劳动者对不利于自己的条款提出质疑,同时可以要求用工单位披露与被派遣劳动者同一个岗位或类似工作职责岗位的用工单位员工的劳动报酬,以保证其劳动报酬与用工单位支付给同一个岗位的其他员工的劳动报酬是相同的。

最后,建议劳动管理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经常适时地了解用工单位正式员工的工资水平,同时比较被派遣劳动者的工资,以确保用工单位做到同工同酬。

(三)保障劳动者加入工会的权利

《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有参加、组织工会的权利,就是為了让弱势地位的劳动者通过工会的力量对抗强势地位的用人单位,保证其权益不受损害。但目前,被派遣劳动者难以实现参加工会的权利,也无法通过求助工会解决自身困难,这一规定也就如同一纸空谈。要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首先还是要从制度层面予以保障。应把被派遣劳动者如何参加工会这一规定进行细化,其次,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要加强企业的工会建设,同时要加强工会的宣传,让劳动者充分认识到工会的职能和作用。再次,工会也要主动了解劳动者的工作、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地为他们解决,还要尽最大的能力为被派遣劳动者争取合理的福利。整个社会共同创建一个良好的工会管理模式,让被派遣劳动者切实享有参加工会活动的权利,并可以借助工会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结论

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关乎着劳务派遣行业的未来发展。如何防止被派遣劳动者权益受到损害,这需要劳动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建立一个良好的劳务派遣制度体系,需要政府及企业切实履行各自的职责,规范劳务派遣市场,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以保障劳务派遣中劳动者的权益,发挥出劳务派遣的最大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宗凯越.我国劳务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5.

作者简介:

篇5:劳务派遣对劳动者的好处

新华网北京12月28日电(记者赵超? 余晓洁)全国人大常委会28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实施近五年的劳动合同法做出的首次修改,直指严格规范劳务派遣用工,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记者了解到,劳动合同法颁布施行后,出现了劳务派遣单位数量大幅增加、劳务派遣用工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在一些生产经营领域,甚至出现了喧宾夺主之势,劳务派遣用工成为主要用工形式。一项统计测算显示,2011年全国被派遣劳动者人数约有3700万人。

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在2008年和2011年两次进行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检查过程中发现,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突出问题,主要有:劳务派遣单位过多过滥,经营不规范;许多用工单位长期大量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甚至把劳务派遣作为用工主渠道;被派遣劳动者同工不同酬,没有归属感,心理落差较大。

针对劳务派遣普遍存在的问题,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于今年6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2月则再次提请审议并获得通过。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阚珂指出,此次修改,就是要使劳务派遣回归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定位,把派遣用工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首先对劳务派遣用工进行了极为严格的限制,由现行法律规定的“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修改为“只能”在这“三性”岗位上实施,同时增加条款规定,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

至于这一用工比例如何确定,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提出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对此,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劳动关系司司长聂生奎表示,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企业,用工情况千差万别,将在广泛调查研究、征求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出台相关实施细则。

对于被派遣劳动者反映最为强烈的同工同酬问题,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同样作出相应规定:“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还增加了对相应违法行为的处罚,比如明确规定劳动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要处以罚款,并提高了罚款额度。

广州市总工会主席陈伟光指出:“需要警惕一些企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关部门还应当对业务外包等新型劳务派遣方式研究对策,力求从根本上解决劳务派遣问题。”

阚珂表示,对于可能出现的企业将长期合同分解为多个短期合同以规避法律的行为,要通过建立具体制度和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做到及时发现、依法查处,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切实维护好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篇6:劳务派遣对劳动者的好处

凡是从小就好吃懒做、不爱劳动的人,长大了多不能吃苦,独立自谋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龙的父母从孩提起就应为孩子创造一种环境和条件,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生成一双勤劳的手,使其终身受益。

为什么要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对宝宝成长有哪些好处呢?

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宝宝的独立性

事实上,宝宝出生一岁后,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意向,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得到健康发展,长大后能独立思考,办事果断。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

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儿童来说,则是手巧心灵。 体力劳动,是通过手脚的活动来实现的,而孩子劳动和成人劳动在意义和内涵上有所不同。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

劳动教育能促进宝宝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劳动,可以培养孩子动手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营养良好的情况下,劳动能促进大肌肉、小肌肉的发育。劳动在培养完美体魄上所起的作用,同运动一样重要。许多劳动能显示体力与技能技巧多种多样的结合。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不仅使人“心地正直”,而且能使人“身强力壮”。

劳动教育能促进宝宝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

篇7:劳务派遣对劳动者的好处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时间: 2012-12-28发表评论>>

中国网12月28日讯 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12月28日(周五)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劳动合同法修正案草案、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关于授权国务院在广东省暂时调整部分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草案。

工人日报记者在发布会上提问称,劳动合同法修改决定加大了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强调“同工同酬”,并对“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作了进一步明确,但有人认为在实际操作中存在难度,难以执行,如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可以利用“临时性”的规定,用多个短期合同进行规避。请问立法部门对此有何评论?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阚珂回答说,第一、首先要明确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的本意是什么。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本意,就是满足用工单位临时或短期的用工需求。在我国,比如北方冬季供暖等季节性生产经营,商品零售企业销售旺季或促销活动,生产企业临时性订单大量增加等情形下,需要临时聘用生产、销售人员。采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可以利用劳务派遣单位储备劳动力资源多、劳动力信息灵通的优势,在较短时间内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人员以满足需求。劳务派遣在促进劳动者就业、满足用人单位弹性用工需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此次修改,就是要使劳务派遣回归其作为劳动用工补充形式的定位,把派遣用工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积极引导企业直接用工,切实落实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把握劳务派遣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工作岗位实施。劳动合同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劳务派遣一般在“三性”岗位上实施,立法初衷就是要严格规范劳务派遣。此次修改进一步细化了同工同酬规定,明确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适用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并进一步明确了“三性”岗位的具体含义。在“三性”中,“临时性”、“替代性”应该说还是比较明确的,“临时性”有6个月的限制,“替代性”中脱产学习、休假等情况也都是有期限的,如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职工探亲假以及女职工休产假的时间。“辅助性”岗位在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差别很大,在实际操作中确实有一定难度。考虑到这一情况,为了防止滥用劳务派遣,规定对劳务派遣用工数量实行比例控制,任何企业都不能随意扩大劳务派遣用工的使用范围和比例,使企业的绝大多数职工是劳动合同制职工。我们在修改劳动合同法的过程中,有的常委委员问我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是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备“一性”就可以采用劳务派遣的方式,在这里我说一下,只要具备“一性”就可以。本次修法的价值取向,就是要切实保障和维护广大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具体说,一是进一步规范劳务派遣单位经营劳务派遣业务;二是从法律制度上保障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得以落实;三是把劳务派遣用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能让它成为劳动用工的主渠道;四是加大对劳务派遣用工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篇8:劳务派遣对劳动者的好处

一、培养集体服务劳动对幼儿成长的好处

1. 让幼儿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家长几乎包办了所有事情,锻炼的机会少,导致形成依赖、娇气等不良习性。而培养集体服务劳动,可以让每位幼儿都有施展身手的机会,因为看到同伴们个个那么能干,他也会不甘示弱,长此以往,可以帮助幼儿树立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小班下学期,有很多家长向我反映,说自家的宝宝自从上了幼儿园后,动手能力提高了,不像以前一遇到不愿做或不会做的事情就哭,现在变得不怕苦和做事有耐心了。

2. 让幼儿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也称社会交往能力。资料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使工作成功率与个人幸福达成率达到85%以上;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因此可见人际交往的重要性。而培养集体服务劳动,可以让幼儿在劳动中学习别人的优点,会赏识他人;学习“礼尚往来”,别人这次帮我擦桌子,我帮他擦椅子或者下次我也帮他擦桌子,等等,让幼儿尝试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

3. 培养幼儿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在集体服务劳动的过程中,看到每个为大家服务的身影,都让幼儿感到大家都生活在一个集体里,为了我们的集体大家都在努力付出,当看到劳动成果时,心里都充满自豪感。我曾经在幼儿进行集体劳动的时候对多名幼儿作过调查,他们都一致认同:这是我们班;我们班在劳动;教室让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再苦再累也值得;不容许谁破坏我们班的环境卫生。可见,集体服务劳动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而一个人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就更能融入集体,更能让集体接受。

二、培养集体服务劳动的实施方法

通过对不同年龄班幼儿能力发展的研究认识及一些因素的考虑,我特制定了以下不同的集体服务劳动实施方案。

1. 小班。

(1)上学期:观看、感受、分享。

考虑到小班幼儿身心发育及动作能力发展较差的特点和天气变冷等因素而不安排集体服务劳动。我们通过观看老师劳动,让他们比较老师劳动前后教室的不一样,让他们一起分享老师的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价值的认识。我具体是这样做的:我拿来劳动工具,先让幼儿猜猜它们的用处,激起幼儿的好奇心。请幼儿观看我劳动的过程,在劳动结束后,请幼儿说说教室有什么不一样,如变干净了、老师流汗了……我告诉他们虽然劳动很辛苦,但看到教室变干净,我很开心。

(2)下学期:每周五下午一节劳动课。

通过对上学期观看老师劳动,幼儿也想试一试,再加上幼儿的动作发展更加协调了、天气也暖了,我便让幼儿亲身体验劳动。先是擦桌椅,每人一块小毛巾,我示范浸湿毛巾、拧干、擦等方法,再让幼儿自由擦,可以擦自己的,也可以擦别人的,或其他摆玩具的桌椅。我在意观察、帮助能力稍差的孩子,防止幼儿玩水或因不会拧毛巾而导致衣服湿了。在劳动结束后,我表扬了所有的孩子,说所有参与劳动的孩子都是勤劳的孩子,因为有大家的劳动付出使得我们的教室干干净净,最后总结劳动时还要注意什么细节及下次劳动时候我的期待。并在幼儿完全能较好地擦桌椅后,开始增擦窗户的任务,让劳动内容变丰富,幼儿能劳动的范围更广。

家园合作:幼儿在幼儿园学习并掌握了擦的技能,家长在家里也可以有针对性地给幼儿派任务,如每次晚饭前后擦饭桌。在搞卫生时别怕麻烦,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擦桌椅,即使他做得让你不够满意甚至要返工。对有突出表现的幼儿,如有一个幼儿能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坚持擦饭桌,除了对他进行表扬外,也要让家长尊重他的劳动成果并感谢,这样就会让他觉得他的付出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劳动的价值,更激起了他爱劳动的积极性。

2. 中班:每周五下午一节劳动课。

中班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更好的发展,对劳动过程要求的细节也实施得相对准确了。所以,在劳动的时候我先增加了擦黑板、倒垃圾等简单的任务,同时还教他们扫地、拖地板。刚开始我都轮流分配劳动任务,保证每位幼儿都有实施的机会,这样才能熟悉各项劳动任务的内容。在每位幼儿都掌握了扫地(从同一方向扫,扫成一堆后再用垃圾铲一起铲)、拖地板(侵湿拖把要注意的细节、怎样拿拖把才会省力、拖地板时要注意不要碰对别的小朋友)的要领之后,可以让幼儿自己选择,但要防止一窝蜂的现象出现,可以规定每项任务的具体人数,也可以让幼儿互相交换劳动内容。

家园合作:幼儿在幼儿园里学习并掌握了教室里的所有卫生实施技能。家长在搞卫生和安排家务的时候可以适当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幼儿在家里也有表现的机会,体验和家长一起劳动的乐趣。如有一位家长家园合作做得特别好:她鼓励她的宝宝经常帮助他人,而且让幼儿坚持每天帮隔壁的伯伯下楼到特定的信箱拿报纸。在知道这个情况后,我专门利用一个特定的时间在班上对这个能干的宝宝进行表扬并鼓励别的幼儿也向他学习,做个乐于助人的好宝宝。

3. 大班:安排值日生。

为了让幼儿提前体验小学生活,我特意制定了幼小衔接内容: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值日生,具体职责是负责本班教室的一切卫生事务及其整理并摆放好各类玩具、物品,让他们自己协调每次各自要负责的任务。我每周五下午进行评比,对表现突出的幼儿和表现最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

家园合作:家长除了在家分配给幼儿劳动任务外,还要求幼儿学会整理自己的个人物品,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大人的负担,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

上一篇:美得令人窒息的古诗词下一篇:越剧红楼梦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