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态植物调查报告

2024-05-22

校园生态植物调查报告(精选8篇)

篇1:校园生态植物调查报告

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绿化是环境美的重要标志。绿色象征着春天,象征着生命,象征着青春和幸福。不管是头 顶上的大树,还是脚下的绿茵,在它们身上都有一种绿色的气息,一种生命的迹象。从植物 与人的关系来看,校园植物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起着良好的作用.在我们感到疲劳的时候,看着窗外的绿荫,顿时会感到赏心悦目。

学校的主要植物经过实地考察,有以下种类:

一、蔷薇科

西府海棠:苹果属。叶质硬实,花期4-5月,为庭院观赏树兼果用树种。

垂丝海棠:苹果属。花丝下垂,花期四月,庭院观赏花木。

喷雪花(珍珠绣线菊):绣线菊属。叶腺状披针形,花白色,花期四月下旬。

山桃:樱属,树皮紫褐色,有光泽,花粉红色或白色,花期3-4月。

樱花:花期四月,观赏树种。

山楂:山楂属。可食用植物,质硬,果肉薄,味微酸涩。落叶灌木。校西篮球场南侧。月季:蔷薇亚科,蔷薇属。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常绿或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多红色﹐偶有白色﹐可作为观赏植物,可作为药用植物,也称月季花。

二、豆科

金枝槐:槐属。春秋树干金黄色,是不可多得彩叶及观干树种。

皂荚:皂荚属。枝刺圆而有分枝,荚果黑棕色,果十月成熟。

紫藤:紫藤属。紫藤属豆科紫藤属,是一种落叶攀援缠绕性大藤本植物干皮深灰色,不

裂;花紫色或深紫色,十分美丽。

三、忍冬科

金银花:忍冬属。树皮条状剥落,枝中空,花初白色后黄色,浆果。

金银木:忍冬属。为落叶性小乔木,常丛生成灌木状;花是优良的蜜源,果是鸟的美食,并且全株可药用。金银木是园林绿化中最常见的树种之一。

四、木樨科:

连翘:连翘属。小枝稍四棱,骨髓中空,花期4-5月,先叶开放。

丁香:丁香属。花多白色和紫色,花期四月。

迎春花:茉莉花属。四棱枝,株较小,蕾带红色,花六瓣,花先于叶,冬季落叶。

五、卫矛科:大叶黄杨:卫矛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革质而有光泽。

六、漆树科:黄栌(烟树):黄栌属。叶秋天变为红色,北京檀香山红叶为此变种。

七、乔本科:黄金间碧竹:莿竹属。竿黄色,节间正常,但具宽窄不等的绿色纵条纹。可盆

栽或种于庭院。

八、松科:白皮松:松属。常绿针叶乔木,三针一束,树皮极美观。

九、海桐科:海桐:海桐属。叶互生,叶革质,花白色芳香,花期五月份。

十、杨柳科

旱柳:柳属。叶披针形,花期3-4月,是园林及城乡绿化树种。

垂柳:柳属。乔木,雌雄异体,树枝细长,柔软下垂,叶子基部宽。也叫“垂杨柳”

杨树:杨属。落叶乔木。叶是良好的饲料。杨树又是用材林、防护林和四旁绿化的树种。

十一、柏科:龙柏:圆柏属。树枝有扭转至扭转之势,小枝密,叶为全鳞状叶。

十二、腊梅科:腊梅:腊梅属。小枝近方形,花单生,黄色有浓香。花期12-3月。

十三、杉科:水杉:水杉属。叶交互对生,树干直挺拔,为庭院观赏植物。

十四、石榴科:石榴:石榴属。小枝端形成刺状,花朱红色,浆果,宿存花萼,花期5-6月。

篇2:校园生态植物调查报告

绿化是环境美的重要标志。绿色象征着春天,象征着生命,象征着青春和幸福。不管是头顶上的大树,还是脚下的绿茵,在它们身上都有一种绿色的气息,一种生命的迹象。从植物与人的关系来看,校园植物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起着良好的作用.在我们感到疲劳的时候,看着窗外的绿荫,顿时会感到赏心悦目。

二、学校的主要植物

经过实地考察,我们采集制作了许多植物标本:

桂花,雪松,红花继木,山茶树,栀子花,竹子,杜鹃,荷花玉兰,樱花,蓖麻,梧桐校园主要植物说明:

1、桂花:木犀科,又称木犀,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对生,椭圆形;秋季开花,花簇生于叶腋,黄色或黄白色;极芳香。原产我国。

2、雪松:松科,雪松属。绿乔木;大枝不规则轮生,平展,种鳞木质,倒三角形,校园绿化不可缺少的一种植物,美观,挺拔而又庄严。

3、红花继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4m-9m。小枝、嫩叶及花萼均有绣色星状短柔毛。叶暗紫色,卵形或椭圆形,先端锐尖,全缘,背面密生星状柔毛。花瓣4枚,紫红色线形长1cm-2cm,花3朵至8朵簇生于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花期5月。果8月成熟。

4、山茶树:山茶科,四季常绿阔叶小乔木。

5、栀子花: 干枝高可1-2米,灰色;小枝绿色。叶形像兔耳,单叶,对生或三叶轮生,革质有光,全缘。花单生于枝顶或叶腋,白色具浓香,形大质肥厚,花冠高脚碟形,很像古代的一种盛洒器皿——“厄”,故得名尼子花(后将尼作“栀”)。果实卵形,有六纵裂,扁平,果熟期为10月,花期6-8月。

6、香樟——又名臭樟,乔木,高5-10m;树皮有樟脑味,全体无毛。叶互生,革质,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6~15em,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微带苍白色;花黄色,花被片6,卵形;果实球形,直径约ltm。我国分布较广。

7、竹子:竹子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高可达lOm,矮不足lm。竹节中空,节生枝,枝生叶。我国是世界著名竹乡,竹有200多种。竹子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生长在南方的丛生竹,为原始型;另一类生长在长江流域的散生型。竹子喜欢长在避风朝阳,地势高低不平但又不积水的地方。

8、荷花玉兰:常绿乔木,叶卵状长椭圆形,厚革质;夏季开发,花大,白色,芳香;原产美洲,我国长江以南各地栽培,供观赏。

9、杜鹃:杜鹃花科。落叶灌木类。花深红色,4-6月,还有橙 红,粉红,白色等品种。

10、冬青:又名大叶黄杨,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叶光亮革质,倒卵形或窄长椭圆形,长2-3cm;聚伞花序腋生,花白绿色;我国务省多栽培作绿篱。

篇3:生态校园植物配置评价分析

生态校园是高校校园环境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1]。当前国内外对于生态校园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生态校园的具体概念还在讨论之中[2]。其中多数学者认为生态校园应是在生态学理念的指导下,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遵守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经过科学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实施, 形成具有能够体现校园特色文化内涵的校园生态系统[3]。植物景观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决定了校园绿地的生态功能是否能够有效发挥。校园植物配置是建设生态校园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2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概况

西南林业大学位于我国的“春城”———昆明市, 拥有两个校区, 其中老校区占地面积达到了83 hm2, 位置为东经102°10'~103°40', 北纬24°23'~26°22', 海拔1 891 m左右。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 全年温差比较小, 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适合动植物的生长。

3 调查结果

3.1 植物类型

经实地调查, 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已应用的绿化植物达到79科, 127属, 187种[4,5,6]。运用较多的植物科属依次是蔷薇科、木兰科、樟科、豆科、柏科等。数量最多的植物依次为滇润楠 (Machilus yunnanensis Lec) 、石楠 (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桂花 (Osmanthus fragrans (Thunb.) Lour) 、樟树 (Cinnamomum bodinieri Levl) 等。其中详细植物类型及其所占比重如表1所示。

从表1统计结果来看: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比例约为2∶1, 配置相对合理, 使校园环境在一些场所能体现四季如春, 一些环境又可以体现四季的变化特点, 很好的满足了学校空间环境多样需求的条件。乡土植物种类占校园各类型植物种类总数比例的数据, 说明校园乡土植物的应用力度。老校区植物种类属于云南地区地带性乡土植物的有101种, 占校园总植物种数的54.1%, 反映了老校区绿地植物的地带性特征。根据以上数据, 从校园的功能角度分析可以得知:老校区的植物群落以乡土植物为主, 便于管理和造景, 体现了地带性植被特征。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比例接近2∶1, 配置较为合理, 既说明了校园景观的可持续性, 又体现了校园景观的稳定性。不过, 乡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比例仍有很大的空间, 还需继续增加。

3.2 植物特征

此次调查同时对老校区的植物特征进行了针对性的统计分析, 其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统计结果来看:乔木的生态效果最优, 但乔木的应用比例仅为54.5%, 所以还应适当增加其数量, 藤本植物所占比例最低, 仅为4.3%, 说明其应用力度远未达到, 在以后的应用中需要提高;观叶、观花、观果的植物比例则较为合理, 这对于校园的多彩景观营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长势特征中, 优良比例只达到了46.5%, 比例较低, 说明老校区植物的养护方面学校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需要加强和维护。

3.3 植物配置定性评价分析

老校区校园内的植物配置采用的有孤植、对植、列植、群植等方式, 能够体现出各树种的个体美和群体美。尤其是在群植方式的处理下创造出了富有特色的一年四季幽静凉爽、鸟语花香的校园环境。在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上采用了对比和衬托, 把不同形态色彩的植物进行组合搭配, 用唯美的植物造景表达了校园植物配置的艺术构思。还有就是在植物搭配过程当中, 比较注重各种植物间以及与环境中其他的要素之间的和谐;同时还考虑了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所呈现出的动态景观。可以说老校区的植物配置为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创造了一个较为优美、安静、典雅的校园环境。

3.4 植物配置定量评价分析

3.4.1 建立模型

此次定量评价采用的是杭州大学傅文伟教授提出的系统综合评价方法, 对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的植物配置进行定量评价。在综合了植物配置的视觉质量、生态效能、服务功能三个条件后, 建立起了一个模糊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为:

其中, E为老校区植物配置综合性评估结果值;Q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权重;Pi为第i个评价因子的评价值;n为评价因子的数目。满分100分, 其中生态效能条件为50分、服务功能条件为30分、视觉质量条件为20分。按得分情况划分为三个等级:优良 (≥90分) 、良好 (80分~89分) 、较差 (≤79分) 。根据上述评价的标准和建立的评价模型进行打分评价, 其结果见表3。

3.4.2 评价结果

从表3中得出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植物配置评分结果为90.5分, 属于优秀等级, 其中视觉质量条件、生态效能条件、服务功能条件三项得分分别占该项满分的91%, 93.6%, 85%, 说明了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的植物配置为优秀水准。

4 校园优化配置建议

4.1 增加垂直绿化, 提高绿视率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 老校区校园垂直绿化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尤其是在老校区地形起伏较大这样的环境下。垂直绿化是解决老校区校园空间小、人均绿地面积少的重要方法。老校区中垂直绿化除可考虑棚架绿化外, 还可加强墙面、楼顶等地的绿化。合理利用常绿、落叶藤本如炮仗花、三角梅、爬山虎、常春藤等营造与周围环境协调的植物生态景观。

4.2 提高植物配置的文化内涵

校园植物配置需要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 现代环境艺术也要求把文化蕴涵于景观设计之中, 植物配置亦是相同。植物本身也是一种文化象征, 在进行校园植物环境配置时, 可以加入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 如云南山茶既是我国的十大传统名花, 也是昆明市的市花, 是当地人民崇尚精神文明、热爱美好生活的代表。可以对这类植物进行适当配置, 将其应用提高到代表学校文明与文化的精神层面上来。

4.3 加强植物日常的养护管理

植物绿化的养护目的是使花草树木良好生长, 并且在原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再一次的艺术创造。从调查结果来看, 老校区植物生长优秀的比例只达到了46.5%, 说明了校园植物养护管理还不到位。其中具体表现为乔木生长良好, 但草坪及灌木生长状况较差:有的植物枯死, 没有及时进行替换, 需要在以后的日常管理中加强养护。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西南林业大学老校区的植物配置情况, 对其植物种类进行了详细统计分析, 并运用系统综合评价法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价, 根据分析结果对老校区的校园植物配置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善建议。

关键词:生态校园,植物配置,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开然.绿色基础设施:概念, 理论及实践[J].中国园林, 2009 (10) :88-90.

[2]马文银, 莫晓红.生态大学构建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 2005 (5) :42-45.

[3]陈岳堂.生态校园规划设计研究与应用——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03.

[4]西南林学院, 云南省林业厅.云南树木志 (上)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88.

[5]西南林学院, 云南省林业厅.云南树木志 (中)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88.

篇4:校园生态植物调查报告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斯文净地,是培养国家未来建设人才的重要基地,校园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操。因此,人们对于校园学习环境越来越重视,校园绿地植物配置也逐渐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绿地植物配置不仅能够起到绿化校园的作用,更是打造良好校园氛围的基础,而当前我国多数学校的绿化水平都较低,且没有呈现出表现特色生态景观的作用。本文基于校园绿地植物的配置现状进行研究,提出根据校园特色和风格的需求进行科学化配置,分析了绿地植物配置如何更好地表现生态景观,从而打造出更高水平的校园绿化。

伴随着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环境绿化的意识越来越高。而作为备受关注的校园环境,其绿地植物的配置能表现的生态景观更是成为了当前校园环境打造的重点。校园绿地配置所表现的生态景观不仅是一个校园文明建设的体现,更是校园环境的一个缩影,是为教师与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造舒适的学习环境的重要措施。而生态景观的打造离不开校园文化,这也是体现出校园人文精神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发展重大的核心动力。下文就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功能与特征进行分析,就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生态景观表现进行研究。

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特点与功能

1.校园绿地的概念

随着人们对于校园生态景观的关注不断深入,校园环境的景观设计融入了更多的新元素,目的就是为打造建立在师生校园环境需求的基础上的,符合校园特色的生态景观。而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来看,对于生态景观的表现应从景面、视面以及景物等方面来进行设计,利用具体的手法对校园空间进行处理,使得景物能够按照风景欣赏的线路一一展现出来。校园是学生与教师生活学习的地方,绿地则是指校园内部的绿化面积最为集中的绿地空间,是表现校园生态景观的精华所在。校园绿地的作用就是调和校园建筑、注重空间组织与绿面层次,以丰富校园绿度,更好的融入生态文化。具体一点来说,校园绿地植物配置应以生态景观的理论作为指导,做到见微知著,打造一个实用、美观、经济的校园绿地生态文化氛围。

2.校园绿地的功能

校园绿地算得上是校园中师生的第二课堂,是更好的融入文化性与艺术性的绿色空间。校园绿地的设置具有统领性,起到领导校园绿地风格与氛围的作用。而校园绿地的植物配置更要与建筑、水体以及校园中的雕塑、园林等要素紧密结合,相互呼应,完美的体现出校园的生态环境和校园文化,并有良好的陶冶性情,寓教于景的作用。其次,站在总体的角度来讲,校园绿地还拥有改善校园生态环境的作用,不仅有遮阴纳凉的功能,更是美化、绿化校园环境的最佳设施。因此校园绿地具有一定的功能性。除此之外,校园绿地还具有一定的行为导向与激励作用,是积极向上的导向。绿地景观中的丰富植物与优雅的环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探求心理,能够激发其对学习的热情和对世界的思考,从而促进知识的积累与探索。此外,校园绿地还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健的作用,对于学习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学生舒缓心情和缓解视觉疲劳都很有帮助。

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原则与选择植物的基本思路

1.校园绿地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

校园绿地的重要因素就是植物,植物配置就是体现校园生态景观最主要的因素。而要利用绿地植物配置表现出校园的生态景观,就必须充分考虑到造景的需求,对于树木、花草、藤木、常绿、落叶等植物都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必须考虑到校园环境的需求与学校的性质和功能。总的来说,校园绿地植物的配置应注重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应充分体现出校园的生态文化造景,以景观树种来强化校园文化的主题。其次,将花草树木、落叶以及常绿等植物相结合,搭配出四季植物季节替换的原则。最后,根据种类的区分,适当选择校园香化、果化等植物配置,以丰富绿地品种,还要突出校园一定的特色原则。

2.校园绿地的植物选择基本思路

就分析目前我国很多校园绿地植物配置情况来看,多数校园的绿地植物选择上,表现出广泛的现象,没有突出校园生态景观与校园文化特色等。选择适当的植物来配置绿地并表现校园生态景观,应重视起地域性的适生植物,最好能够体现地方的景观特色。比如南方的环境就应选择适应南方天气和环境的植物,这样的植物有很多,而在设计绿地时也应做到一定的物种丰富性,保证资源的种类。其次,校园绿地的植物选择还应突出植物组景的层次性,以展现校园生态丰富性为目的来设计。在这一方面,一定要讲究好上层树种的单纯、中层的耐阴性以及下层植物的耐湿性,充分保证每一种类植物的优良生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设计绿地时,还应关注突出校园植物的四季变化特点,以突显植物景观的物候性,表现出植物的特性。

校园绿地植物配置以表现生态景观的具体方法

校园绿地植物配置要将突出生态景观作为设计的目标,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要将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的重中之重。在建设生态型校园的过程中必须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校园特色和风格的需求进行科学化配置,要注重学校绿地景观在设计中的独特风格以及生态景观的情趣与品味。

1.针对校园道路的绿地植物配置

校园中的主干线就是道路,而校园绿地植物的配置必须要突出校园的区域特色,以更好的融入校园的文化因素,基于当地植物为基础,在主道路上体现出文化性特征。根据道路的名称或者区域性的文化特点来种植植物。例如,道路的名字叫做“金山路”,则可以以道路名字的基础上,种植带“金”字名称的植物。包括金钱松、金缕梅等上层植物,也可以种植如金花茶、郁金香、金鸡菊等下层开花植物,不仅如此,还可以种植名字中偏旁部首带“金”字的植物,如银叶菊、银芽柳、苏铁或者银杏等植物。目的就是体现出道路的文化性,但必须符合适生植物的基础与植物的季节性等特征。

2.针对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

首先,校园内的功能区非常多,包括校门办公楼区、图书馆区、教学主楼区以及学生公寓、体育活动区等等区域。对于办公楼区的绿地植物配置设计必须要突出学校的前景即视感,要求配制出规范大方、整体性较强的生态景观。一般们来说,校园的校门生态景观常常以景石等要素来装扮,或者喷泉石等元素,在此基础上配置一些黄素梅、苏铁等植物做点缀,景石的背后可以种植一些针葵等植物做背景,以协调景石的生硬,保证石面的美观。其次,针对图书馆等较为有文化气息的功能区绿地设置,必须要体现出生态环境的“静”的特点。通过植物来创造意境,强调图书馆功能区的空间渗透,以景示情。与此同时,利用中庭、后庭等设计,通过绿色植物为背景、利用山石的叠加等设计方式,来突出主题,体现出“静”的氛围,更进一步强调了图书馆功能区的意境。

而针对主教学楼区的绿地设计,需要呈现出块状的分区,因教学区的面积非常大,且空间围合度高,受到建筑的影响,绿地设计应依托于建筑来造势。通过组织适当的小片空间,再加以辅助装饰,最终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设计教学区的绿地空间时,应注重创设的文化点景,可以通过植物的减弱来突出建筑的即视感,设计出富含层次的景面。最后,针对学生公寓区等功能区的绿地设计,应特别注意建筑的空间小气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日常接触。此功能区的绿地设计需要尤为注意,要注意植物与建筑的相互融合与衬托,以营造出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实际上,在进行公寓区设计时,因建筑空间的限制,一般不会采取过高的植物种植,以避免形成空间小气候,或者影响学生的休息。而针对体育活动功能区,因其即视感较强,面积一般非常大,所以绿地设计最好能够达到强化景面的作用,最好起到适当的障景作用,以突出平面绿化,简单大方的特点。

3.体现校园生态景观的整体性

虽说校园环境应体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和层次性,但整体来说,校园还是一个整体,各功能区的划分也只是为了体现功能区的特点,所以校园生态环境的设计应体现出校园的整体性质。因此,在绿地植物配置的过程中,必须经过充分的了解和选择,以满足校园的功能区环境绿化要求,进一步实现生态景观联系校园内各区域的功能。同时,通过合理的绿地植物配置,将不同的分区串联,使得校园在景观上与功能上达到和谐统一,充分体现出校园的整体性。

结语

终上所述,校园的绿地植物配置实际上需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能够实现功能区的划分,体现校园的文化特色,突出校园文明,更能打造舒适的校园环境的生态景观对于校园的景观建设来说非常重要。设计出一个具有自然生态景观的校园环境不但有利于教育教学,而且对陶冶广大师生的情操,提高人们的身心健康大有裨益,美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颖. 榆林市校园绿地植物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魏梅琳. 福州大学城绿地植物景观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13.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作者简介:刘斯荣(1971-),女,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教授;

篇5:校园植物调查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美丽的独山脚下,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校道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那是在上八年级生物上册“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这一章时,我让学生阅读了教材第89页的“林奈和双名法”,其中的一位学生就说:“老师,我们学校那么多树,我们都不认识,你能带我们去认识认识吗?”就是这一句话让我在生物课上有了新的追求。为此,我和民(21)班全体学生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

民族中学校园内的所有木本植物。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20**年9月D20**年1月

五、研究成员

民(21)班全体学生

六、指导老师

农**

七、研究过程

1.分工情况

把全班52个学生分成3组,每个小组各选出组长,同时把学校校园分成3个区域,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区域。

第一组:学校门口到教师宿舍楼。

第二组:独山脚下到学生宿舍楼。

第三组:教学楼到围墙。

2.实地调查

由我亲自带领全班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的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课余时间再由组长组织本组组员在负责区域内进一步调查、认识植物。

3.采集标本

利用星期四下午第八节课外活动的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并做成植物标本。

4.采访讨教

带领学生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请教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龙州校区的生物教师,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

5.查阅资料

与信息课阮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

6.核准资料

7.整理资料

集中、收集所有组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分类。

8.制作标牌

将整理的资料拿给打印部打印、过塑,制成树牌。

9.分工挂牌

按各小组负责的区域给树木挂牌。

10.校内宣传

宣传活动:略。

八、研究成果

1.民(21)班学生对校园内树木的种类、科属、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2.每个种类的树木都挂上了标明其身份的树牌。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

提高。

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学生对生物科学习的兴趣增强。

九、体会和感想

1.遇到的困难

首先,由于是初次进行调查,经验不足,决定只认识树木名称、科属及分布。

其次,挂牌时用铁线缠住树干,缠得较松的话容易掉下来。

第三,在实地调查方面,刚开始对校园植物的认识很少,多数学生对此一窍不通,并且由于已经到了秋、冬季,有些树叶已经落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无法辨认。

第四,学校植物分布比较零乱,工作量大。

第五,学校没有可供查阅的文字资料,必须到外面借资料。

第六,上网查资料,各网站的资料也各有说法,难以确定。

2.感想

在四个多月的研究过程中,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师生关系更融洽了,研究成果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我也感到很欣慰。

黄运聪同学颇有感触地说:“看着那么多的绿色植物在眼前晃过,我们却叫不出它们的名称,现在,通过这个活动,我也懂得了很多。回到村里,我可以教小朋友认识村里的树木了。”

……

3.今后的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对校园所有的植物进行调查,将我们调查的植物进行实物拍摄并制成图片,附上文字简介,制作完成校园植物分布简图。

1.校园园林植物调查报告

2.校园外买调查报告

3.校园环境的调查报告

4.校园环保调查报告

5.校园超市的调查报告

6.校园安全调查报告

7.校园环保情况调查报告

8.校园调查报告作文

9.校园环境调查报告

篇6:校园植物调查研究报告

研究性学习阶段小结

一、校园植物的作用 ○校园是一个人群集中的地方,“绿色”校园是每一位师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安静、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置身于清新和谐的绿色校园内,不仅可以让师生观赏到各种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消除大脑疲劳,而且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秀品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绿色植物,维系着生态平衡,使万物充满生机,它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1,美化环境运用树木花草不同的形状、颜色、用途和风格,配置出一年四季色彩丰富,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层层叠叠的绿地,镶嵌在城建筑群中。它不仅使学校披上绿装,而且其瑰丽的色彩伴以芬芳的花香,点缀在绿树成荫、蓊郁葱茏中,更能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为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创造优美、清新、舒适的环境。

2,净化空气 绿色植物对净化空气有独特的作用,它能吸滞烟灰和粉尘,能吸收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据测定: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产生750公斤氧气,吸收1000公斤的二氧化碳。如果以成年人每日呼吸需要0.75公斤氧气,排出0.9公斤二氧化碳计算,则每人有10平方米的树林面积,就可以消耗掉每人因呼吸排出的二氧化碳,供给所需要的氧气。据上海地区对一些常见的绿化植物进行了吸硫测定,发现臭椿和夹竹桃不仅抗二氧化硫能力强,并且吸收二氧化硫的能力也很强。臭椿在二氧化硫污染情况下,叶中含硫量可达正常含硫量的29.8倍,夹竹桃可达8倍。其它如珊瑚树、紫薇、石榴、广玉兰、棕榈、银杏、桧柏、粗榧等也有较强的对二氧化硫的抵抗能力,刺槐、女贞、泡桐、梧桐、大叶黄杨等树木抗氟的能力比较强。另外,木槿、合欢、杨树、紫荆、紫藤等对氯气、氯化氢气体有很强的抗性;紫薇可吸收汞;大多数植物都能吸收臭氧,其中银杏、柳杉、樟树、海桐、青冈栎、女贞、夹竹桃、刺槐、悬铃木、连翘等净化臭氧的作用较大。树木还能吸收氨、铅及其它有害气体等等。故有“有害气体净化场”的美称。

3,调节气候 树木能提高空气的相对湿度, 为师生的生活创造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树木也能调节气温,这是由于树木可以减少阳光对地面的直射,能消耗许多热量用以蒸腾从根部吸收来的水分和制造养分,为人们创造了防暑降温的良好环境。据测定,夏季绿地的气温要比城市中的路面、广场等建筑区的温度低10℃左右。

七、八月份柏油路面的温度高达30℃—40℃,而草地的温度只有22℃—24℃,林地中的温度更低,一般情况下,公园中的空气湿度,要比城市其他地方高27%。

4,减弱噪声 茂密的树木能吸收和隔挡噪声。据测定,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公园中成片的树林可以降低噪声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不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声8-10分贝。在森林中声音传播距离小,是由于树木对声波有散射的作用,声波通过时,枝叶摆动,使声波减弱而逐渐消失。同时,树叶表面的气孔和粗糙的毛,就象电影院里的多孔纤维吸音板一样,能把噪声吸收掉。

二、课题的提出 ○

我们的校园坐落在美丽的杭城,她犹如一座绿色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设计特色。每当我们漫步于风雨长廊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特别的幸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如此丰富的、方便的课程资源,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让学生自己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朝晖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校园。为此在指导老师的推动下,我们七<11>班全体学生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快更易的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调查范围 ○

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木本植物。(花卉、野生类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四、调查方法 ○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访谈、小组讨论。

五、研究时间 ○

课余时间及专项的活动时间

六、研究成员 ○

七<11>班全体学生。

七、指导老师○

戴老师

八、研究过程 ○

1、实地调查 :由指导老师带领学生参观并初步认识校园内树木,熟悉树木分布,并做好记录,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2、采集标本 :利用选修课的时间,指导学生将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

3、查阅资料:与电脑老师联系,利用学生的信息课时间让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获取各类树木的相关资料(树名、科名、习性与特点等)。另外,小组分工回家查阅有关资料。

4、核准资料:经过以上各项活动,学生对校园树木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自己的认识更科学、更准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借阅了《植物志》,小组分工核准,使我们的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

5、整理资料:集中、收集所有学员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全面整理、筛选、分类。

九、研究成果 ○

1、全体学生对校园树木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收集、调查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协调的意识有所增强。

5、为学校绿化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科学依据。

十、感想 ○

在数日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学校各位领导、年级主任、指导老师及其他同仁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回想我们的路程,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我们也感到欣慰。

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学到了很多,不只是植物知识的增长和丰富,更体验到同学间团结协作、不畏困难的精神。当我们对某种植物一无所知时,我们分工合作,查询资料,向指导老师请教。当我们一点一滴积累知识时,真的感到很充实,很快乐!在此,我们向指导我们成长的老师们表示忠心的感谢!

七年级(11)班学生:廖子威

篇7:校园植物分类调查

2、某些植物的药用价值

3、研究人类基因组的意义

4、锦鲤的饲养与观赏价值

5、对ONA的再认识

7、壁虎尿有毒?

8、调查学校生物种类(植物、动物、真菌)

9、调查环境污染的状况

10、水螅个体研究

11、当地蛙类资源调查

12、调查当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活动的开展情况

13、有关“爱滋病”常识

14、了解转基因技术

15、烟丝对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16、模拟生态系统实验

1、酒精可燃与不可燃的临界浓度的研究

2、无污染氯气装置的研究

3、关于含碘食盐的日常保存的研究

4、无磷洗衣粉为何难以推广的探研

5、本市城区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查

6、厨房生活垃圾能再利用吗

7、处处可见的动态平衡

8、用植物色素制取代用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范围的测试

9、绿色能源离我们多远

10、有机消毒剂应用的初探

11、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12、农药污染的影响

13、部分废品的回收利用

14、石材石粉尘污染的调查

15、本市工业废水污染情况

16、废电池的危害和处理方法

17、农村生活用水调查

18、工厂密集度和生活环境的关系

20、大气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21、生活中的化学

22、生活垃圾

23、居室污染

24、厨房里的化学

25、化妆用品的副作用

26、食品污染、新时期的创业精神

2、台湾问题的由来

3、比较美国西进运动与中国西部大开发

4、上海历史文化古迹、古代建筑文化

5、关于洪承畴的评价问题

6、海上丝绸之路为何以泉州为起点

7、上海的历史人物

8、现代国际关系演变中的几个问题

9、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由来与表现

10、先秦思想概述

11、如何正确评价郑成功 浅析中国近代化曲折的进程 金字塔密室之迷

中国足球为何难以冲出亚洲 假如没有希特勒,二战会不会爆发——再论二战爆发的原因 建筑艺术浅谈

二战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对比研究 明治维新与洋务运动对比研究 浅谈闭关锁国对中国的负面影响 新中国对美关系研究

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对比研究 义和团失败原因研究——浅谈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分析

中国在近代史上长败的原因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分析 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再认识 凡——华体系对世界的积极作用研究

30年代中共出现左倾冒险主义的原因分析

二战后日本经济腾飞的原因分析 如何正确评价拿破仑这一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分析 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之形成 共和国辉煌五十年的经济建设 历史不应忘记 —— 南京大屠杀 论新文化运动

辜鸿铭——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人 明治维新中的高杉晋作 十九世纪中后期中日政治文化差异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的对台政策及其历史背景

文化大革命对人们思想的冲击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比较 如何看待五四精神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本地区的英雄人物和革命斗争事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近代史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形成的特点

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世界近代史上著名科学家的传略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史上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探究 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发展作出的贡献

中国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 我国古代史上著名政治家的评价 美国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为什么会遭飞机撞击

1、研究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

2、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

3、研究弹簧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

4、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5、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

6、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7、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

8、浅议物理作业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9、浅谈可再生能源

10、调查研究: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11、小论文:从电球箱到臭氧层

12、小论文:温泉效应

13、小论文: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14、用激光笔做光学实验

15、摄影技术(相机自备)

26、太阳能的利用

27、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

28、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29、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30、时代呼唤纳米科技

31、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1、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2、气象学中的数学应用问题

3、如何开发解题智慧

4、多面体欧拉定理的发现

5、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6、有关房子粉刷的预算

7、日常生活中的悖论问题

8、关于数学知识在物理上的应用探索

9、投资人寿保险和投资银行的分析比较

10、黄金数的广泛应用

11、编程中的优化算法问题

12、余弦定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3、证券投资中的数学

14、环境规划与数学

15、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16、数学的发展历史

17、以“养老金”问题谈起

18、中国体育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19、“开放型题”及其思维对策 20、解答应用题的思维方法

21、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分析 A)从尝试到严谨、B)从一个到一类

22、高中数学的学习活动——解题后的反思——开发解题智慧

23、中国电脑福利彩票中的数学问题

24、各镇中学生生活情况

25、城镇/农村饮食构成及优化设计

26、如何安置军事侦察卫星

27、给人与人的关系(友情)评分

28、丈量成功大厦

29、寻找人的情绪变化规律 30、如何存款最合算

31、哪家超市最便宜

32、数学中的黄金分割

33、通讯网络收费调查统计

34、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

35、水库的来水量如何计算

36、计算器对运算能力影响

37、数学灵感的培养

38、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39、二次函数图象特点应用 40、D中线段计算

41、统计溪美月降水量

42、如何合理抽税

43、南安市区车辆构成

44、出租车车费的合理定价

45、衣服的价格、质地、品牌,左右消费者观念多少?

46、购房贷款决策问题

1、研究影响滑动摩擦的因素

2、估测高压锅内的水温

3、研究弹簧环子的周期和小球质量的关系

4、菜刀上的力学知识

5、调查研究:灶具的演变

6、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调查

7、男女生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差异

8、浅议物理作业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9、浅谈可再生能源

10、调查研究:家用电器的发展带来的安全问题

11、小论文:从电球箱到臭氧层

12、小论文:温泉效应

13、小论文:从伽利略望远镜到哈勃太空望远镜——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史

14、用激光笔做光学实验

15、摄影技术(相机自备)

26、太阳能的利用

27、从“石油文明”到“核文明”

28、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29、古代中国的物理学贡献 30、时代呼唤纳米科技

31、生活中的电磁辐射

1、古代史书中的客侠形象

2、校园文化浏览及特征

3、《围城》修辞手法的运用

4、略论网络文学的优略

5、民俗探究(主要是社会生活民俗中的某一种民俗的产生、发展及文化内涵的研究)

6、宋朝婉约派词风的研讨

7、梁实秋与闲适小品

8、唐朝田园水诗的研究

9、本市民中成年人阅读情况抽样调查及我的见解

10、泰山为什么成为帝王封禅的选择地

11、《诗经》中的景物描写

12、中国古典诗和英美诗中山水美感意识的比较

13、阿Q与堂•吉诃德形象的比较

14、“新概念阅读”

15、从周瘦鹃的《杜鹃枝上杜鹃啼》看小品文的写作

16、川端康成与《雪国》

17、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倾向

18、我眼中的诸葛亮

19、唐传奇与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的比较 20、《桃花源记》与托马斯;莫尔《乌托邦》(1516 英)的对比

21、唐传奇《莺莺传》与元杂剧《西厢记》有何不同

22、《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的探讨

23、如何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本知识的关系

24、中学生有阅读名著的必要吗

25、当代校园言语文化及其影响原因

26、鲁迅《阿Q正传》中阿Q的现实意义

27、韩寒现象透视

28、中国行诗与外国十四行诗比较

29、香港新武侠小说为何难现昔日风采

30、我看梁凤仪的财经小说

31、台湾言情小说探幽

32、港台文化的含金量有几成

33、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影响

34、新概念作文对传统作文的冲击

35、金庸、琼瑶小说为什么会引起同学的兴趣、关注

36、“韩寒”现象的出现对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哪些冲击

37、中学生早恋现象的心理探究

1、对钱的看法

2、对公交车上某一现象的探究

3、各超市物品的价格

4、调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务情况及发展前景

5、对某一侵权行为的解析

6、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7、加入WTO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8、对汽车超载问题的调查研究

9、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

10、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

11、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12、中学生成为教学(学习)主人问题探究

13、本地企业(市场)经营状况

14、中学生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社会公德)

15、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

16、中学生的消费状况

17、金钱与人生

18、知与行(终身学习等)

19、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20、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

1、对钱的看法

2、对公交车上某一现象的探究

3、各超市物品的价格

4、调查本市部分商店的服务情况及发展前景

5、对某一侵权行为的解析

6、学生消费状况的调查研究

7、加入WTO对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8、对汽车超载问题的调查研究

9、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思考

10、关于假货问题的思考

11、中学生与网络世界

12、中学生成为教学(学习)主人问题探究

13、本地企业(市场)经营状况

14、中学生人生价值(人际关系、社会公德)

15、学生的劳动观(家庭、学校、劳动状况)

16、中学生的消费状况

17、金钱与人生

18、知与行(终身学习等)

19、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研究 20、人与自然(经济与

1、网上获取信息指导

2、中学生接触互联网的弊与利

3、中学生制使用互联网的思考

4、学生制作个人主页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5、制作好班级主页需要全作精神

6、谈谈中学生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必要必与重要性。

7、假如你是网络教室的管理员,应如何进行管理,方可实现最大的效益。

8、谈谈你对制作班级主页的收获与感想

一、数学在计算机方面的应用 概述: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数学算法,分类思维分析,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来编制小程序处理现实中的问题。

涉及软件(Pascal Foxbase Visuul basic delphi)

二、计算机硬件

概述:计算机硬件方面的维护及常见问题,硬盘:CPU、内存、主板、显示器、光驱、软驱等及网络硬件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等

三、软件评测

概述:掌握新的一种计算机软件应从几个方面入手,并能发挥出相应的软什特点,涉及主要在应用软件方面:图像软件,动画软件,工具软件。

四、网络安全问题探究

篇8:校园生态植物调查报告

高校是植物资源密集地区之一, 充分利用这一普遍性资源, 不仅符合就地取材, 精简实用的原则, 而且其本身即可成为生态教育成功之一范例。从人文的角度出发, 植物中蕴含的丰富文化, 可在环境、道德、文学等方面发挥特有的生态教育功能。

一.基于环境的生态教育

贯彻生态思想的环境教育是整个大教育系统中的构件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比利斯宣言》明确指出:“要有意识地将对环境的关心、活动及内容引入教育体系之中, 并将此措施纳入到教育政策之中。”基于环境的生态教育是高校生态教育的核心部分和直接体现。校园植物是校园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 它理所当然是这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使校园植物在生态教育中发挥具有可操作性的作用呢?这取决于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协调合作的结果。

从学校层面来说, 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

首先绿化部门在校园规划的时候, 要有鲜明的生态意识, 应根据教育的需要对植物进行科学分类和合理栽植, 做到既相得益彰, 又适度集中, 既因地制宜, 又弘扬文化。有条件的地方, 可以尝试植物园与校园合二为一。在这方面, 浙江林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做得很成功, 积累了丰富的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成果。

其次, 在课程设置上, 除在各具体专业中突出和加强植物文化与环境教育的内容外, 更应在全校开设《植物生态文化》之类的通识课, 使生态知识和意识普及化。教务部门可制订一定的学分要求, 确保受众的最大化。

再次, 科研部门可鼓励教师加强植物生态方面的研究, 实行学科交叉, 将科学和文化结合起来。通过课题申报和资金倾斜等政策手段来为生态教育提供深度支持。事实上这些年来, 许多学校的植物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 具体如竹文化、花文化研究等, 都能从生态学的视角来观照, 其成果付诸教育, 深受学生欢迎。

最后, 宣传等部门可通过广播、报纸、橱窗、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 寓教于乐, 揭示植物与生态之关系, 使学生对植物印象强化并产生亲切感。生态教育是终身教育, 因此学校应鼓励和引导同学在离开校园后, 同样能做生态维护的急先锋。学生是广大的义务宣传员, 除向周围人进行生态宣传和教育外, 有关部门还可在重要节日举行集中活动。如在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就可举办“植物与人类生活”、“森林在哭泣”等主题活动, 通过咨询、影像、资料分发、图片展等方式向大众传播知识、灌输爱护植物, 保护生态的观念。

从学生一方来看, 以下方面可身体力行:

第一, 在老师的引导下, 主动亲近植物, 观察植物, 爱护植物。植物是我们天然的朋友, 认识并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 是全体学生都应努力的方向。早在春秋时期, 孔子就教育学生要“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今日条件之根本改善, 使我们认识常见植物成为完全可能。学生在感知植物的过程中, 不唯生态素养, 其他方面的素质同样会得到超乎期待的提升。

第二, 要自觉参与, 积极行动, 在实践中内化生态意识。习惯在点滴, 参与可从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例如大力提倡学生在宿舍或教室内种养一盆植物, 这样不但可美化环境, 也能体味汗水带来的充实和快乐。开展“我与佳木同成长”的植树造林活动, 倡导每位同学入学后即在校园或相关场所种上一棵树并精心养护四年, 毕业时移交下一届或学校绿化部门。这样不但锻炼了能力, 领悟了道理, 而且加深了对母校的感情, 可谓一箭三雕。“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须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 在亲身实践中, 学生定会实在感受到环境营造的艰辛, 完成一次生态的自我教育。

第三, 珍惜一草一木,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可以采取承包绿地, 责任管理等方式, 提倡废纸回收、谢绝一次性筷子等行动来表达对植物的关爱和对生态意识的呼唤。可结合名木古树调查、森林旅游、花展等形式, 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活动, 使环保意识一以贯之到校园之外。

学校重在建设一个可进行良好生态教育的大环境, 学生则利用此来完成课程学习和自我教育。学生生态活动的结果, 又成为新的教育资源, 具有累积性和循环性。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是生态教育光景日新的不竭源泉。

二.植于道德的生态教育

贯彻生态思想的道德教育, 是以塑造新型“生态人”为目标的。“生态人”的研究目前在学术界方兴未艾, 有关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显然存在着甚至是较大的分歧。笔者以为, 所谓“生态人”, 即是掌握了相当的生态知识, 具有生态情志, 并形成良好生态习惯和行为的人。生态道德是指遵循生态规律并将规律内化为心灵法则的理性机制。生态道德要求人应视自然、社会、内心于一体, 臻于“和谐文明, 永续发展”的境界。

高校校园植物在植于道德的生态教育中可发挥资源优势, 顺势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精髓之一是天人合一思想, 这一思想要求人们遵循自然之道。“道者, 人之所共由;德者, 人之所自得也” (赵佶《御解道德经》) , 这就是说人们可以在顺道而行的过程中得到包括道德在内的人生领悟。植物世界无疑是人生社会的一个象征, 学生在接受植物文化时, 很容易置身生态情境中, 雨润心田, 自然而然受到道德教育。植物是自然之道化育而成, 它在阳光、空气和水的哺育下成长。同样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 其成才离不开环境的助力, 这就启迪人们要懂得感恩和回报。植物层次分明, 品类繁多, 井然有序, 四季荣枯, 无不是大道节奏的具体体现。这可以使人们领悟到在日益多元化的今天, 尊重是多么合乎天理的一种品德, 要尊重自然、现实、规律、社会、他人等, 有尊重才有理解, 才有和谐和秩序。理解又意味着责任, 维护多样性的存在, 在工作中各司其职, 有所为有所不为, 这就是对社会大道良性运转的道德担当。植物宁静无语, 然它不择地盘, 不避险恶, 以它的存在和生长展示着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天地之大德曰生” (《周易》) , 这正是先哲谛观自然后饱含深情的感悟。共鸣于此, 人们可以直观体验到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 生命精神的澎湃诗意。尊重生命, 不只是自尊自爱, 更要对他人生命予以最高敬重, 因为“以人为本”的基础在于“以命为本”。谴责恐怖与暴力, 维护和平和安宁, 让生命之花怒放, 这应当成为具有生态素养的大学生永存的一份庄严道德承诺。

道德力量的源泉在于爱, 这也是生态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道至仁, 大爱无私, 这在植物文化中得到彰显。基于天人合一思想基础之上的仁爱, 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孔子在强调“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的时候是与“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的仁爱伦理联系在一起的。植物深刻影响到人类的衣食住行, 它对人类的贡献是无言的大仁。植物与人类友好相处, 在精神上早已成为朋友和知己。“以已及物, 仁也” (《二程全书》) , 古人将自己的大爱也推广到包括植物在内的大自然中。因为爱, 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密无间, 建立的是平等的交流关系, 故曰:“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二程全书》) 。这是一种宝贵的生态精神, 可为今日生态教育提供哲学基础。明乎此, 便可赋予爱护花草树木以重大道德意义。这不再单纯是环境保护的被动意识, 而是关乎仁爱之心的精神力量。爱护一片绿地, 生机洋溢的是你的爱心;不攀折树枝花朵, 呵护的是你光风霁月的仁者心地。如果心中充盈着爱, 则宽容、平等、责任、独立等现代意识就会被一种道德自觉唤醒, 人类与环境的生态认识和理解会更上层楼。

由于个性、职业、环境等各异, 人们对道德内容的侧重和弘扬会表现出不同。植物文化同样可以为这种生态化的自由选择提供启示。我国以植物来比拟德行的传统源远流长, 在生态教育中可引导学生各取所需, 在道德修养上树立起适合自己的范型。如个性追求刚强、坚韧而乐于挑战者, 可引导他们亲近那傲霜不凋、坚挺干云的松柏, 已成其进取人格;个性喜欢宁静和低调的, 可让他们从虚心守节、淡泊物华的兰和菊那里找到共鸣, 以成其艺术人格;若气质重于综合, 刚柔能相济的人, 则可引领他们静对竹林, 体会竹身上体现的坚贞和虚心相融、清高和平易互补的操行, 已成其君子人格。犹如不同的水土养育不同的植物一样, 各异的气质和个性铸就的是不同的道德人格。植物的五彩缤纷是一个健康、和谐、乐观世界的象征, 道德辉映于人表现出来的万千光芒, 昭示的正是生态精神的无声形态和隽永魅力。

植于道德的生态教育, 归根结底是心灵教育。心灵与花草树木是友朋的相互对话和感悟, 这是一种自我行为, 是不期教而深受教的妙不可言的化境。为其如此, 这种生态化的教育和传统的灌输法判若两途, 这种教育理念和方式必然会掀起对反道德的道德灌输法的革命风暴。

三.根于文学的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是对技术时代的一种危机反思, 它对物质和消费的过度张扬持激烈的批判态度, 主张应该更多从精神层面来求得和谐幸福, 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在这个意义上, 它和文学的关系就有着非同寻常的亲密。文学是人学, 它最大的作用是陶冶情操, 振拔精神于物质泥沼之中, 因超越而成境界, 从而使人们能提高生活质量, 并保证长远健康的发展。正如王国维在《文学与教育》一文开首所说:“生百政治家, 不如生一文学家。何则?政治家与国民以物质之利益, 而文学家与以精神上之利益。夫精神之于物质, 二者孰重?且物质上之利益, 一时的也;精神上之利益, 永久的也。”

稍有文学常识的人都能感知到植物与文学结缘之深。植物不只是文学表现的基本内容之一, 而且是比兴和象征惯用的意象。这使得原本无生命的东西得到人心灵的移情和点染, 从而架起了天人一体的桥梁。有意思的是, “生态”一词在古文中也常常与植物连类相用, 如“丹荑成叶, 翠阴如黛。佳人采掇, 动容生态” (萧纲《筝赋》) , “依依旎旎、嫋嫋娟娟, 生态真无比” (刘基《解语花·咏柳》) 等。古诗文中的“生态”, 多半含有美好姿态、生动意态等意思, 这与今天所言生态内涵有相叠之处。

利用校园深厚的植物文学资源促进生态教育, 前景广阔, 空间巨大。学校可以在教学中贯彻生态教育理念, 让它借着植物文学的翅膀飞到学生的心灵里去。首先, 应对教学方式大胆改革, 允许文学类课堂在讲到相关内容时, 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花草树木间。师生徜徉其中, 对景涵咏, 在色、香、形、声一应俱全的真环境里, 对文学的理解一定会风味清新, 鲜活可人。不只是教学内容在真实情境中获得了生态理解, 而且和自然零距离接触的教学方式, 本身就是生态的自然体现。其次, 在相关专业开设《植物与文学》课程, 以此进一步扩展生态文学研究。课程内容以校园植物为基础, 将讲授与生态化体验结合, 在打破教室和自然壁垒的尝试中, 将生态教育之“器”还原并升华为教育生态之“道”。再次, 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生态文学作品, 特别是古典文学的优秀篇章。在农业社会的天空下, 枝繁叶茂, 鸟语花香, 大地的绿色蔓延着宁静与安详。人们在对这一方生态家园心驰神往的同时, 不知不觉间也完成了一次洗涤心灵的自我教育。

犹如植于道德的生态教育对传统灌输法的批判, 文学化的生态教育也应将重点放在学生的自我教育上。生态教育中天然的启发与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少同等, 而且前提还必须是老师的引导能“顺天而行”。教师要做的不是以全知的语气告诉同学, 文学中的植物是何等奇妙, 而是用陶醉的眼神目送他们走出钢筋水泥的建筑, 满怀好奇地来到校园植物王国。在大道自然的熏陶下, 学生会慢慢明白在花木丛中诵读文学作品和进行文学思索是一件非常文学化的雅事。在日久生情的体验中, 流连者将植物看得自家兄妹一般, 刹那间明白了古圣人“民胞物与”思想的妙谛, 于是哲理成为心灵之河上的一叶扁舟, 这是何等神妙的美的享受!循循善诱的教师在这种状态下, 一定鼓励学生将感受写下来, 将体验化成文字, 完成一次生态化写作过程。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 植物的文化内涵需要人们不断去丰富和完善。心灵和植物的每一次感应与融合, 都是文学与生态意识同时作用的结果。一次次感应和融合凝练起来, 经过理性的观照和沉淀, 便成为文化之一因子。天地大美不言, 这是静穆而伟大的生态, 它是包括文学在内的所有艺术的导师。礼于天道, 对自然永怀敬畏与谦卑, 这份虔诚不假他力, 它源于每个人生生不息的内心。

规划和建设校园植物文学景观, 是进行生态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台北植物园有一处名为“文学中的植物世界”的人文景观, 将古典文学中常见植物归结于此, 吸引了大批游客驻足其间。这为校园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虽然资源无法与植物园相比, 但是校园可以相对集中栽培一些常见文学植物, 使之成规模、呈特色。如可以开辟“唐诗植物园”、“梅园”、“荷塘”等。在这些特色园区, 可树立雕塑, 建设长廊等。如在“荷塘”边立起朱自清先生的塑像, 便能让人立刻想起优美的《荷塘月色》。或将杨万里《小池》诗镌刻在标牌上, 当人们散步的时候, 吟诵起“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睛柔。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时, 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图景与眼前所见相互印证, 伴着盎然的情趣, 对生态的感知自然就更加深切了。文学创作是生态参与的普遍性形式。学生直接置身于植物环境中, 眼之所见与手之所写同步, 这种高度生态化的个性创作值得嘉许。为此, 可以在林深花茂之处, 设一堵“文学墙”。象古人题壁书写一样, 鼓励有灵感、有兴致、有勇气的作者在墙上抒情写意, 后来观者可尽情鉴赏、点评、回应。如斯则人与自然、人与内心、人与人都可以通过文字交流, 在知音般感受中体会到天地之美, 大道之奥, 生态之妙。

根于文学的生态教育, 是对人审美需求和能力的高度肯定。在和谐、自然、宽容、多元、持续等价值上, 文学的追求与生态的目标完全一样。青草、红花、绿树, 这些生态的存在因为文学化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和忘我的境界。在文学的引领下, 人们变得越来越会欣赏生活, 越来越懂得要像清除污染一样净化心灵, 越来越认识到要象呵护草木一样珍重一切美好事物。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文学人格塑造, 春风化雨, 代代传承, 这对于自然生态和精神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功莫大焉。

结语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这是妇孺皆知的格言。“木”与“人”并举, 无意间将以植物为代表的自然与育人之间的联系揭示出来了。校园植物在整个高校生态教育中的功能已如前述, 需特别强调的是, 三部分是一个相互联系和影响的整体, 分而论之不过是为突出重点和行文方便而已。大学生接受生态教育, 终极目标是做一个“生态人”, 而不只是一般的环境保护者。生态教育当然是一种手段策略, 但更是理念和目的, 这就决定了它背后的哲学价值和驱动力。

上一篇:XX学年第二学期一、二年级体能测试专项总结下一篇:大班艺术教案: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