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道老师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2024-05-02

罗成道老师教书育人先进事迹(通用4篇)

篇1:罗成道老师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罗成道老师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音乐系音乐学教研室声乐副教授罗成道老师,1997年从专业艺术团体调入音乐系工作,在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呕心沥血,满腔热情。为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罗老师牢固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积极专研教学,认真完成教学任务,深得学生的好评。是政治上进步、业务上过硬的好老师。

一、发扬优良传统,认真对待教学

罗老师已进入了老教师的行列。但罗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完成教学任务,满腔热情地工作。在学院里教学情况学生反馈中,很多学生写到;(罗老师是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老师,他总是面带笑容,满腔热情,认真负责。我们喜欢罗老师的讲课方式,喜欢罗老师上课时那活跃而宽松的课堂气氛)。罗老师每学期教学量都那么繁重,但他废寝忘食地工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认真备课,严格遵守上课时间、认真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

为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罗老师始终坚持练习钢琴伴奏,现以达到了较高的伴奏水平,在每次招生工作中疑难伴奏普(简谱),罗老师亲自给考生即兴伴奏,解决难关,为顺利完成招生任务做出了贡献。

二、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罗老师无比热爱学生,热爱学院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他像父母一样疼爱自己的学生,每次期中、期末考试或音乐会时,领着个别感冒或嗓子不舒服的学生,到医院掏出自己的钱给学生打点滴或抓药。

罗老师要求学生很严格。每当学生搞音乐会时,为了每个节目的顺利进行,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辅导,甚至晚间上班进行排练指导,有时因为时间的关系来不及找伴奏,自己亲自上台钢琴伴奏,顺利地完成每次的音乐会。

罗老师精心的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输送到社会各团体。02级音乐教育声乐专业车海龙学生在罗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指导下2007年以专业前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著名的意大利罗西尼音乐学院,攻读声乐专业。

三、只有在课堂上讲课,我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价值

罗老师爱岗敬业,有一次罗老师意外事故右脚背骨折,医院的医生必须让他 1 养伤半年,但他一开学就拐着双拐来给学生照常上课了,此时他休息才一个月的时间,此外,2007年是学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关键年,无论是系里还是学院召开的各类会议或是人事考核会议,他都是拄着拐来参加,看到他楼上楼下不方便,相关会议的组织人员特别关照他,让他不要来参加,会后把会议精神电话通知他,可是他还是那么热情饱满认真负责地来参加。这一点着实让学生和老师们深受教育,深受感动。特别是学生们被感动得主动组织起来,每次罗老师上完课下班时,先去叫出租车等待到音乐楼楼梯口,小心路滑扶着老师上车才放心。

罗老师五年如一日的进行专业课教学,每学期课外安排6、7名名学生单独课外辅导。在音教专业学生多教师少的情况下,学院难以增加每个学生的(声乐专业课)的课时,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一周一次的课时根本吃不饱,为了这些学生罗老师牺牲自己的课外时间安排学生上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的欲望和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深得学生的好评。

四、为音乐教育事业,努力探索敢于创新

为了音乐教育教研室的工作,做为声乐教研组组长的罗老师,积极协助教研室主任的工作,把自己教研组的工作做好,献计献策,带动教研组的全体教师,以身作则,积极完成各项教学任务。为教学大纲、教案更进一步的完善,相互了解、相互讨论,现已比较完善。

做为音乐系党支部组织委员的罗老师,认真负责本职工作,积极完成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配合组织做好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工作,组织交给的各项外调工作,顺利完成各项支部大会主持工作。

罗老师以他“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育人理念,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呕心沥血,是政治上进步,业务上过硬的好老师。是一位无比热爱学生,热爱学校集体,深受学生喜欢,受人尊敬的好老师。

艺术学院音乐系党支部

2008年3月5日

篇2:罗成道老师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报告会心得:师道育人却无声

世界上有这样的一种人,不计较成败得失,不计较奢华物质,他们有着平凡的事业,但却不甘于不平庸,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的事迹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他们的教育传遍万水千山,他们的桃李满地芬芳,他们就是最伟大但又最平凡的称呼------教师。

————题记

2012年5月6日,我和大学同学一起有幸在宁远县政务中心会议室听了由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永州市教育系统优

秀教师巡回先进事迹报告会。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能有这次机会,我倍感珍惜,报告会上,李毅、周彩莲、盛小霞、周大战、盘小红五位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深深的感动了我,更使我受益匪浅。他们的发言,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空洞的口号,有的是朴实无华的话语,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感觉自己与这些优秀教师相比还有差距。下面从三个方面谈以下本人学习优秀的教师的心得体会:

一、立足本职,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

这些优秀教师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

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母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对工作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我们应当学习优秀教师以学生为动力,以育人为首的精神。特别是班主任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心,不仅要规范学生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时时处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更加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通过学习我还有着很深的感触就是发觉与这些优秀教师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有时觉得工作压力很大很累,现在我却发现,我们的工作是充实的,意义是深远的,职业是幸福的,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任劳任怨,不

计较个人得失,时时以“爱心、耐心、细心”,去关心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责任,教育学生子是我们的神圣事业。对学生我们既要爱又要严,时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是作为一名老师必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三、教师必须做到尊重、理解、信任、鼓励学生。

通过学习优秀教师的事迹,我进一步体会到,在教育教学中,尊重学生,是我们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要尊重他们,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精心呵护,尊重学生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到在学校里比在家里的还要幸福的多,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开心和幸福。在深深感动于优秀教师不平凡的事迹的同时,我对他们更多的是感谢,感谢他们为我们树立了前进的目标,感谢他们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多彩的教师人生画卷。我想,我们也将为之努力追求,奋斗不止!

篇3:黄静学老师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

——记黄静学老师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

“人生的价值在于无私的奉献。”这是黄静学老师常常用来激励自己的座右铭。一学年来,黄老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完成各项任务。他任六(4)班的语文教师,学校的教导主任。他默默耕耘,埋头苦干,不求索取,不求名利,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安心教育事业,教学精益求精,从严治教,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勤恳工作,关心学生

在同事们的眼中,他是一个工作认真负责、勤勤恳恳的人。一学年来,不论公事还是私事,开会还是学习,他都尽量做到不缺课。记得一个狂风大作的下午,刚放晚学,就下起了倾盆大雨,很多的学生都没带雨伞,黄老师就和其他老师一起,一个一个地把学生送回家。学生全部回家了,黄老师才骑着摩托车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因为刚下了一场大雨,所以路面有很多积水,一不小心,黄老师连人带车摔倒在地上,黄老师的手受了伤,医生让他休息几天,但他休息了一天,就带着伤回校给学生上课了。

在同学们的心目中,黄老师是一位严师慈父。生活俭朴,为人师表,严以律己,勤教善导。如:叶志彬是邓村人,爸爸不在身边,他和妈妈相依为命。学习很多时候都不认真,和同学常常闹矛盾,黄老师发现后,多次找他谈心,交朋友,了解情况,后来在黄老师的教导下,他学习认真了,能团结同学了,学习成绩也跟上来了。还参加了写作兴趣小组,他写的两篇文章《游广州南湖游乐园》、《我的复习方法》还发表在〈〈肇庆教育〉〉报上呢。

二、改革创新,当好领航人

教学上,黄老师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潜心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遵循教学规律,结合实际,研究教法和学法。黄老师在课堂上勇于改革创新,有自己的特色,他喜欢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设情境让学生品读优美的词句,让学生大胆质疑,并开展小组讨论,探究提出的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深得学生的喜爱,因而教学效果显著。所任教的班科,学生成绩合格率都在98%以上。每次期末质检,学生的成绩在同级异班中也是最好的。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黄老师带领语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2007学年的科研课题,这个课题得到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黄老师写的文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几个着力点》发表在省级的刊物《中小学教材教法》上,《浅谈小学生自主探究的几种途径》、《浅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分别发表在市级的刊物《肇庆教育》报上。今年,黄老师还深入课堂多听课,带领课题组老师又开展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研究,通过科研,探索新教材教法,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一学年来,他撰写的教改论文有10多篇,其中有五篇文章刊登在市级以上的刊物上。另外,有一篇文章获得肇庆市的二等奖。《口语交际训练五法》发表在省级刊物《小学教学参考》上,《课堂上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考试期间要注意的几点》、《浅谈先练后讲的复习方法》这三篇文章发表在《肇庆教育》报上,《借用插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参加肇庆市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评比荣获二等奖,《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四部曲》发表在《西江教育论丛》上。黄老师不但自己勤写文章,还辅导学生写作。2008学年初,学校成立了“写作兴趣小组”,黄老师主动承担辅导学生的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黄老师大胆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接触大自然,走进社会,参加社区的各种活动,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了可喜的收获。经过一学年的努力,黄老师辅导的学生写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学生还把写作当作一种乐趣。其中发表在〈〈肇庆教育〉〉报上的文章有七篇,分别是:黄雯晴写的《放假的第一天》,廖佩源写的《我的理想》,叶志彬写的《游广州南湖游乐园》、《我的复习方法》,陈诗铭写的《花市漫步》,陈欣欣写的《学习的苦与乐》,陈军燕写的《我的爸爸》。发表在国家级《小学生拼音报》上的文章有2篇,分别是:李带敏写的《我是环保小卫士》,杨颖仪写的《这本书该归谁》。李带敏写的文章还参加了“节能减排”征文大赛,获得国家级优秀奖。

三、倾注爱心,转化后进生

黄老师不仅在教学上是一个行家,而且在教育学生转化后进生方面,也有一套丰富的经验。经他调教的后进生,全部都能转化。小龙是他任教班中最顽皮的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差,经常打架,并结识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面对这些情况,黄老师以爱心引导,经常和他谈心交朋友,并多次家访,和家长商量如何教好小龙。平时在学校一发现小龙的闪光点,就马上表扬。如有一次,小龙在操场上拾到了一把雨伞,悄悄地交给了大队辅导员许老师,黄老师立即在班上对小龙进行了表扬。平时,小龙很喜欢体育活动,跑步很快。于是就让他担任体育委员,调动他的积极性,让他在活动中团结同学,教育自己,克服缺点。慢慢地,小龙变得学习用功了,能遵守学校的纪律,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例如,有一次班上有一个同学上课时不舒服,他马上报告老师,并带他去卫生室擦油,不仅这样,他的学习成绩也在稳步前进。家长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四、以身作则,当好表率

黄静学老师是学校的教导主任,事事处处以身作则,是老师、学生的表率。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勤奋、热忱、宽容。“勤奋”表现在好学,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业务,钻研业务,摒弃旧的教法,尝试新的教法。工作不怕苦,不怕累;“热忱”表现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对老师热情关怀,尤其是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在教学上,黄老师经常和他们一起学习业务,钻研教材。如今年,彭晓玲老师参加区的阅读教学大赛,在黄老师的指导下,彭老师获得了区的一等奖;“宽容”体现在对学生违反纪律,学习成绩不理想时,他从不用尖酸刻薄的话去讽刺挖苦学生,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帮助这些学生改正缺点,克服困难。在工作中,他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如学校要求教师早到校,落到班里带领学生早读。一年来,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黄老师都坚持早到校,和学生一起进行早读。在他的带动下,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早回校,参加早读。朗朗的读书声在校园上空萦绕回荡。

继续教育是新形势下教师必须参加的一项进修学习。黄静学老师身为教导主任,不但每次都亲自参加,而且积极安排好其他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吸收新的知识,新的理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和业务水平。

篇4:罗成道老师教书育人先进事迹

——徐庆春老师教书育人事迹

他不是互联网上追捧的热门人物,他不是科技领域嘉奖的风云人物,他不是感动中国报道的新闻人物。在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的百余年历史千万名教师中,他就像明媚的春光,给大家带来过和煦、温暖却又润物细无声。

他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个电力系统专业研究生的导师,他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的筹建者,他是在近60岁高龄开始学习俄文并用其撰写毕业论文的博士。在如今已是工业重中之重的电力行业里,他是中国电力系统学科的开拓者之一,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他就是已故天津大学教授——徐庆春。

诗书继世,忠厚传家——徐庆春其人

徐庆春,生于1901年,辽宁省辽阳县人,1982年10月20日因病于天津逝世,享年81岁。

作为书香门第的徐家如同其他中国传统的家庭一样,非常重视子弟的教育。徐庆春于1911年进入私塾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1915年升入高小之后,他又先后在辽阳县立中学和奉天省立第一中学就读。1922年,徐庆春考入旅顺工大专门部电机系,完成学业后获学士学位。由于成绩优秀,也由于地理位臵的特殊性,1926年至1929年,旅顺工大以奖学金的形式派他到日本留学,在北海道帝国大学电机系学习。这段完整而规范的教育经历为徐庆春的知识体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决定了他将一生为电力事业而奋斗。

在那段动荡的年代里,在救国图亡的斗争中,徐庆春一直坚持学有所用。1929他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曾担任东北兵工厂铸造厂技师,期间曾为沈阳电灯厂顾问工程师并在辽宁省政府工作。“九一八”事变后他又担任锦州省政府秘书工作。1932年徐庆春来到北京,同时在大学和中学任教。1934年由东北兵工厂同事介绍,他到东北大学电机系任教授,并在1938年随东北大学工学院归并到西北工学院,至1946年任西北工学院电机系教授。1946年徐庆春成为天津市北洋大学电机系任教授,开始了他教学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段。

徐庆春有着最质朴的爱国热情,希望用教育来振兴国家的发展。他1951年加入民主同盟,并担任民盟天津市委员会委员,热情参与国家的建设。他曾任天津市电力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教育学会发电组副主任委员、天津大学电力工程系副主任兼发电厂、电力网和电力系统教研室主任。他从1959年起在中国培养电力系统专业研究生,并在60年代初任国家电工学科规划组组长,电力系统暂态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等职。他一生致力于电力工程学科建设和教育事业,其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理念和行动对研究生培养、教育教学改革、电力系统模拟理论研究与应用以及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建设等诸多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电力系统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学者风范

在儿子的心目中,父亲是一个对学术有着执着的追求和探索精神的人,一个真正的学者。1954年,徐庆春的儿子赴前苏联攻读大学。寒冷的气候、陌生的语言和简陋的生活环境让当时年富力强的他觉得非常辛苦。令他没想到的是,1956年,父亲也来到莫斯科动力学院电能系进修,当时的徐庆春已年届60高龄。父亲在莫斯科学习两年,除了让他的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之外,最令他瞠目结舌的是,父亲竟然由完全不懂俄文的人变成了能够自如运用俄文并完成了博士论文的“优秀毕业生”。父亲对于专业刻苦钻研的态度成为儿子一生崇拜的典范。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中国经济建设与发展很快,对电力专业工程技术人员需求很大,高校专业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这种情况推动了电工学科和学校相应专业的发展。此时的徐庆春担任国家电工学科规划组组长的重要工作,他深知责任重大,极力主张高等学校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加强科学研究活动,并建立科学实验基地,推动了中国电力系统物理模拟技术的发展。

徐庆春在学科建设中重视科学研究,强调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他赴前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电力系进修时,收集整理了前苏联有关部门与院校电力系统物理模拟研究的理论成果,同步发电机、变压器等主要模拟元件的设计方法,以及整个实验室规划设计的技术资料。回国后他又多方筹集经费,争取国家科研项目的支持,并组织电力系有关教师和职工从1959年开始进行电力系统物理模拟技术的研究,制定实验室规划,设计主要模拟设备,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查鉴定,在天津大学发起和主持建设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室。通过在学校电机厂自主研制、安装和调试,该实验室的建成不仅为学校教学提供了实践手段,成为科学研究的试验场所,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实验室工作人员,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科研实验能力、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学效果。动态模拟实验室的建成在教师与学生中树立了教学、科研与科学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有力地推动了电力系统专业的科学研究水平,为学科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此后,1963年-1976年间在完成冶金部、电力部有关电力系统冲击负荷研究、电力系统稳定性等多项科学研究项目中,该实验室均发挥了关键作用,成为重要的实验研究基地。由于动态模拟实验室是大型电力系统的物理模拟,因此也是电力系统各种自动化装臵原型与各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设备的设计和产品检验的主要试验工具。该试验室不仅开设了电力系统综合实验课程用于本科生教学中,更为本专业研究生的深入科学研究提供了主要实验场所。直至本世纪初经过改造与更新,该实验室成为天津大学重点学科的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

徐庆春还提出电力系统工程稳定性的新概念并亲自进行电力系统工程稳定性的理论研究。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由于中国电力系统不断发展,电网结构日趋复杂,作为专家的徐庆春对电力系统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工作十分关注。由于电力系统稳定性是一种非常复杂而抽象的物理概念,单纯的理论研究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他一方面对电力系统工程稳定性问题进行研究,另一方面从系统控制的角度进行探索,指导研究生从新型的强力励磁调节器入手,研究快速的最佳励磁方式以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强力励磁调节器的研究涉及到原理设计、电路设计、元器件选配与采购,甚至机柜结构设计、制作、安装配线、调试实验等多种工作。为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徐庆春选派有经验的实验员和采购人员配合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研制出了样机。这在当时物资和资金缺乏的条件下是尤为难能可贵的。为了把样机接入电力系统动态模拟系统进行试验,研究这种快速励磁方式对电力系统静态稳定性的作用,徐庆春争取到电力部电力建设研究所王平洋所长的支持和帮助,安排他的研究生在刚从英国购臵的模拟计算机上进行调节参数的优化计算和对电力系统静稳定作用的初步计算。由于准备充分,随后在动态模拟系统上进行的稳定性试验很顺利地获得成功。

来到天津大学后,徐庆春筹建了电力系统研究室,多次在教研室组织科研交流会,在全系召开科研论文报告会,并亲自作报告,推动科学研究活动,鼓励教师参加科学研究。现任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名誉理事,天津大学教授贺家李回忆起自己的老师徐庆春,仍是记忆犹新。他说:由于徐庆春教授从日本留学回来的,给同学们开了很多当时的新课,如运算微机、电波学、波导学等。徐庆春授课可以不在黑板上写一个中文字,这种功力即使在当时也是非常难得的。

徐庆春一直以严肃的态度面对自己的学术领域。对于他来讲,研究之路,漫漫长途,终其一生都无法穷尽。这位学者以其对科学的执着积淀着自己的风范,使其在这一领域终成大家。

丹心热血,桃李芳华——师者情怀

传道授业在徐庆春生命中占据了最大部分的时间。从1934年起,他在东北大学开设“输配电”、“交流电机”、“直流电机”、“交流电路”、“电车学”、“无线电工程”和“电讯工程”等课程;1938年在西北工学院和北洋大学开设“输配电”、“交流电机”、“运算微积”、“电波学”等课程;1952年后在天津大学开设“电力网”、“电力系统稳定”、“暂态过程”和“电力系统专论”等课程。其中一些课程为在国内率先开设。他在天津大学开设的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引入了前苏联与欧美发达国家学术研究和教材的新成果,对中国高校发电厂、电力网与电力系统新专业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在他担任“电力系统暂态”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职务时,亲自主持教材编审工作,并为本科生讲授该课程,受到学生欢迎。

为人之师,徐庆春一直秉承坚持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治学态度。六十年代初中国开始进行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探索研究生培养的途径,以适应社会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徐庆春是天津大学首批研究生导师。由于当时国内高校研究生培养制度刚刚建立,缺少经验,各种做法都有,需要研究生导师探索并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培养理念和具体做法。他根据长期教学与科研工作经验,参考前苏联研究生培养制度与实践,逐步形成一套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研究生培养方法与指导思想。他的主要思路是严格要求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结合,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的结合。他对新入学的研究生常说的一句话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强调导师的严格要求和研究生本人的主观努力要结合起来才能成功。徐庆春严谨科学的治学理念和做法对后来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制度的建立起着典范作用,对研究生的教育工作有着深远影响。

博学之。徐庆春特别强调查阅文献资料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了解国内外研究情况,才不会走弯路,才能使研究方向处于最新的前沿状态,保证研究工作的先进水平。他不仅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前苏联莫斯科动学院进修时,他利用这个机会大量收集当时苏联电力系统专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学校科研的重要专题、研究动态及相关科学论文。有些论文和资料用照相机拍摄制成微缩胶卷带回国内,供研究生和教师参阅。他经常查阅文献,为每一个研究生列出重点阅读文献,也要求学生定期查阅最新研究资料,重要资料必须在阅读后写出笔记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必要时做出资料卡片。这些方法对研究生提高查阅文献资料能力和掌握研究发展动向以及论文选题有很大作用。

审问之。徐庆春非常重视理论研究工作,他认为论文必须建立在一定理论高度,提出的论点要有充分理论依据,理论分析代表了论文的研究水平。因此他要求每一篇研究生论文都必须有充分的理论研究。同时他对论文的结构组成、各个部分的重点表达方式都有具体要求,并且亲自审阅,提出修改意见,连笔误和错别字都不放过。他对论文答辩程序亦有严格要求,这些规定在后来成为规范的制度。

慎思之。徐庆春对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严格的要求和定期的检查制度。要求学生自己制定每个阶段的学习和科研工作计划,提交研究内容与工作进展的报告,并且按照计划在每个阶段,有时甚至是每个月都要进行汇报和检查。对于每个实验项目,包括数据计算、实验设备准备与装臵研制、实验调试等工作都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向他报告,并且报告中必须有自己的分析和看法。对于计算结果和实验数据严格要求真实,忠于实验和计算的每一个数据。

明辨之。在研究工作的每一阶段,徐庆春都非常重视学术讨论与交流,不仅是他与学生的交流,也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他认为讨论不仅可以交流不同看法,而且可以相互得到启发,得出新的思路,产生新的认识。因此他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活动。

笃行之。在重视论文理论分析的同时,徐庆春还强调理论分析结果必学有实验结果来证实。他要求研究生在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设备研制当中,必须通过电力系统动态模拟实验和现场调研,利用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证实实验理论分析结论的正确。为此,他专门要求研究生论文必须有动态模拟实验结果才能提交答辩。在当时条件下,这一要求常常遇到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论文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且这也是培养研究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他的许多学生对此体会颇深,认为这一环节的训练对正确理解电力系统运行这个十分抽象的电磁现象、掌握复杂而快速的变化过程并建立完整的基本概念有很大帮助,有助于课堂讲授方法的改善和科研工作能力的提高,终生受益。这种严格考核研究成果的方法在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沿用至今。

徐庆春把人生的全部精力都倾注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术成就。当他看到他第一个研究生在学术上取得显著成果时,十分欣喜,曾对他的夫人言道:“他将来会干得比我好”。这个研究生就是如今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天津大学教授——余贻鑫。

海纳百川,父爱如山——智者人生

在家人的笑谈中,徐庆春被形容为“书呆子”,因为他毕生的追求,就是能够为推动国家电力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全部的爱都给了他的祖国、他的学科、他为之付出终生的教育事业。

徐庆春的人生经历不可谓不精彩。他的一生经过了清政府、民国政府、共和国政府,这期间发生的辛亥革命、袁世凯复辟、护国运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等等无一不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颇有影响的重要时期。因为生长在东北,徐庆春比其他人更为深刻的体会到东北易臶、日军侵华、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对于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

历经磨难却痴心不改,作为一个学有所长的热血青年,徐庆春在炮火硝烟和民族存亡的战斗中一路成长,磨练自己的意志,心中积淀的是最深沉的爱国热忱和最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他的内心深处,对祖国的爱、对事业的爱和对家人的爱交汇贯通,娓娓诉说着一位大师的智慧人生。

提起父亲,原中国冶金部副部长徐大铨总是充满着崇敬和感激的心情。作为那个时代的世家子弟,讲究的是早早结婚,传承香火。而年轻英俊、学富五车的徐庆春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娶妻生子之上,而是一直关注自己的工作。“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以后,徐庆春依然只身流亡入关。一直到1935年,他才有了自己的独生子。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又毅然离开当时的北平,西下陕西。无论那段生活有多么颠沛流离,他一直坚守在教育岗位,丝毫没有动摇。

用现在的时髦词来形容,徐庆春就是个“学术型人才”。他淳朴、厚道,有钻研精神。虽然工作很忙,但每当儿子放假回家,就要考他的英文和数学,要求他养成读书习惯。徐庆春懂得英语、日语、俄语及德语,尤其精通日语。在日本北海道帝国大学留学时,日本朋友说他的日语说得与日本人一样。1977年他曾为外语教研室教师开设日语课,并在电力系教师中开设日语培训班,普及外语。

徐大铨回忆说: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从没有因为自己是独生子而娇惯他。原本父亲的工资很高,但是自从儿子上中学后,就一直要求他住校。那时家里住在西沽,自己在南开中学就读,往返就只能骑自行车。校内吃的也远不如家里,自己还经常去粗粮食堂吃饭。住校的时候有很多臭虫。很多人都说他根本不像独生子,特别是大教授的独生子。而这一切的原因很简单,只是由于父亲说:要训练你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当时的环境下,一位爱子心切的父亲却能舍得儿子去吃这种苦实属不易。

如今,事业有成的徐大铨坚持着父亲当年教育自己的理念: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国家出力,孜孜不倦的学习。这简简单单的词句描述了徐庆春简单而博大的人生态度。他就是这样教育儿子,培养自己的学生,并让自己在科研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上一篇:统计巡查下一篇:新的市场环境下目标成本管理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