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7册教学计划

2024-05-03

数学第7册教学计划(精选8篇)

篇1:数学第7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数学第七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1、学习习惯和兴趣

四年级学生基础较好。大部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高。但仍有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除法;

二、角;

三、混合运算;

四、平行和相交;

五、观察物体;

六、运算律;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八、统计与可能性;

九、认数;

十、使用计算器;

十一、整理与复习。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数量关系的过程,认识较大的数,在理解大数目的意义、利用大数目进行表达和交流、把大数目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估算和估计实际问题的结果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数感;

(2)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运算顺序、运算律,以及用图形、字母表示运算律的活动过程,发展初步的符号感,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

(3)在认识射线和直线,进行几何体与视图相互转换,研究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以及周角间的大小关系,体会直线间的位置关系等学习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掌握一些数据处理的技能。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根据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设计简单的游戏。

2、能力目标:

(1)能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中看到数学内容,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能通过两步计算或综合算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养成计算后回答问题的习惯;

(3)能找到生活中应用两点一条直线的例子和应用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例子;能应用两点间线段最短,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中获得有用的数据信息,能读懂媒体呈现的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5)能通过修改和重新设计游戏规则,实现游戏的公平;

(6)能主动与同学合作开展学习活动,积极与同学交流学习的思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体验。

(7)在教师的组织下反思自己的学习,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想象和事物产生好奇心;

(2)在学习过程中能质疑问难,逐步形成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态度,逐步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和评价他人。

(3)经过自己的努力,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4)从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栏目和其他渠道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本册教材重、难点:

教材重点: 除法、角、混合运算、平行和相交、运算律、解决问题的策略、统计和可能性、认数。

教材难点: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教学措施:

1、适当加强口算的教学。

2、合理安排,提高应用题教学的质量。

;7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 4课时

统计与可能性 6课时

认数 8课时

用计算器计算 5课时

整理与复习6课时

加机动课时10课时共89课时

篇2:数学第7册教学计划

此次练习围绕“花”这一主题,从“识花”、“赏花”、“猜花”到“写花”,充分重视个体经验,同样,也要紧扣言语训练。“认花卉、识花名”—“读谜语、猜花名”—“几句话写写自己喜欢的花”遵循从字到词到句段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言语实践悟得如何恰当进行语言表达,在认识上、情感上习得和积淀语感,从炼字的角度品位语言,掌握渗透着思想感情的、生动活泼的语言文字。

根据练习的内容,设计多种多样的关于“花”的体验性活动,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觉得原来语文学习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和“花”相关的谜语、古诗词……让学生能够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习得和积累语文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

《我家的一张照片》是一堂口语交际课,这个主题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课程设计初,我预想到学生在学习起来难度不会太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可以顺利的开展起来。

先让学生根据照片回想过去拍照的一瞬间,感受当时的心情,然后自己练说,组织语言,可以模仿老师, 介绍照片中的故事。当学生介绍得不流畅时,请其他同学提示帮助,并与上一位同学的介绍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在条理清楚的基础上,要把语言说通顺讲具体,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最后让学生四人一组,互相练说,在练习中可以相互纠正,听了别人的`介绍,思维进行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也可以对自己有所启发。同时让大家产生共鸣,回忆拍照时的情景,一起分享大家的快乐,欢笑和童趣。

篇3:数学第7册教学计划

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世界已然是一个大家庭。虽然日语是在吸收、借鉴中文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语言,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日语和中文已有很大不同,相同的字有不同的意思的例子屡见不鲜。为了避免在和日本人的交往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在理解日本文化的基础上学习日语显得极其重要。

二、文化导入不足造成的课堂缺陷

在《日语综合教程第5册》第四课《庭》中有这样一段话:“庭に四季の反映を强く求め、それを「眺める」ことに庭の最大の意义を见出すのは、どうも日本人特有の庭园観であるようだ。”[1]89其意思是“力求庭院内能反映出四季变化,并从‘凝望’庭院的过程之中找出庭院最大的意义 ,我总觉得这是日本人特有的庭院观。”1

中国学习者或许不能理解日本的庭院观,为什么能在“凝望”中寻求意义? 很多时候,老师都只是将这些句子翻译成中文而已,并不向学生解释日本人这一行为的文化意义。究其根源,在中国众多哲学思想中,佛学对日本文化及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有很多派别,其中对日本影响最深远的是禅宗思想”[2]72。“禅宗所主张的纯粹依靠内心醒悟,排除一切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的主观唯心主义思想,将日本园林的创作从各种物质条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2]72。因此,日本的庭院以象征的方式表现自然山水的无限意境, 从中可以领略人生哲理,也折射出日本民族长期形成的自然观。这是日本特有的一种观念,因此,老师在日语教学中很有必要将这一观念向学生仔细解释清楚, 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在《日语综合教程第5册》第八课《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父亲は扇子を握り缔めたまま、着惯れない国民服に暑さをこらえている。军需工场が続く沿瞃を走っている列车の窓には铠戸が下ろされている。”[1]209其意思是“父亲拿着扇子,穿着不习惯的国民服忍受着炎热。沿着军需工厂行驶的列车的百叶门降了下来。”1

“国民服”“军需工厂”意味着什么? 如果不了解这些,就无法深刻理解课文意义。这就需了解课文事件发生时日本的文化背景。当时的日本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民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日本战时物资统治令下,以国民服装合理化、简朴化为目的,规定老百姓必须穿的一种服装。国民服是长袖,所以穿着起来非常闷热,夏天在拥挤的车厢里,穿着国民服的痛苦程度就更不必说了。可是不穿国民服又不行,百姓生活的艰难,从这里可以看出一二。而军需工厂则是放置武器、弹药,以及战争物品的开发、制造、储藏和补给设施的地方。日本政府规定途径军需工厂的火车都要关闭窗户,不允许老百姓看到军需工厂的情况, 以此达到保密及蒙蔽百姓的目的。战争的最大受害者就是百姓、人民,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地征召年轻人进入军需工厂或者战争前线。留在家里的人们没有粮食吃, 没有赖以生存的工作。这些日本的文化背景,如果同学不问、老师不说,那么就很容易被忽略,一些深层的内涵就无法理解。

三、文化导入缺乏的改善对策

(一 )围绕教材导入日本文化

1.俳句是日本特有的诗歌形式,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讲到日本的俳句时,可以把网络上日本人举行的俳句比赛的出色作品给学生看,让学生模仿写俳句,并奖励俳句写得较好的同学。

2.有的日语单词、谚语、惯用语会有一个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小故事,使其具有自身的深刻寓意,因此,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解释其中蕴含的深意, 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日语中有很多暧昧语 ,比如“それ はちょっ と…”, 这是比较委婉的拒绝表达方式。在日语教学课程中,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日本式思维方法,并设定几个场景,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对话,从而加深对日本式思维方法的印象和理解。

4.日语中有很多一字多音词 ,《日语综合教程第5册》第七课《红山桜》中,“红山桜”的“红”字读成“べに”,但是它也有其他不同的读音,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用相同读音的、大家比较容易记得的单词举例。比如“口红”读作くちべに,这样大家既能记住“红”的这个读音,又能在生活中用到这个单词,可谓一举两得。

(二 )通过第二课堂导入日本文化

1.请日本人来学校开展讲座 , 能让学生更深切地了解日本文化及最新动态,并能更直接地观察日本人交流的方式。和日本人面对面交谈,还能让学生使用自己学到的日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可以让学生组织表演包含日本文化的小短剧 , 通过小短剧的排练,更深一步理解日本文化,也能培养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

3.带领学生插花 ,指导学生穿和服 ,和学生一起做日式料理,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将和活动有关的日语单词一个一个教给学生,让学生有直观的印象。

4.指导学生阅读具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学作品。通过对日本文学作品的研究,了解日本文艺理念“物哀”“?”“寂”等概念,从而把握日本文化的深厚内涵。

(三 )教师文化素质为先导

教师是学生学习日语的引路人, 因此教师的文化素养显得尤为重要。现在很多教师将精力过分放在语法、句型等方面,而忽视自身日语文化素养及文化的传递,使得学生只会机械地学习,根本不了解某些词汇、对话背后的文化含义。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对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化的导入及跨文化的交流有重要影响。

(四 )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文化

看日剧、日漫、日本杂志,在教师指导下,接触与日本有关的事物。放松娱乐的时候,可以看感兴趣的日本电视剧,模仿日本电视剧中主人公的对话。看日本杂志,可以了解到日本时下流行的事物、语言。平时也可以浏览日本网站,例如日本雅虎,通过网站上的新闻,了解日本时事动态。在娱乐中学习、体味日本文化,养成在日本文化背景下思考、解决日语问题的习惯。

四、结语

篇4:小学数学第九册期末综合测试题

1.10小时45分=( )小时6.5分顷=( )平方米

2.13÷14的商保留整数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

3.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0.35×O.99○0.35 4.28○4.282

4.做一套童装要用布2.3米,100米布可以做( )套;每只塑料油桶最多能装油4.7千克,要买25千克的油要准备( )只这样的油桶。

5.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5分米,高是18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6.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a,相邻的边是b,高是h,它的面积是( ),周长是( )。

7.北京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达40公顷,如果每个人占地0.4平方米,这个广场可容纳( )万人。

8.上海崇明岛的面积达1083平方千米,合( )公顷;我国台湾岛的面积达36000平方千米,台湾岛的面积大约是崇明岛的( )倍。

9.我国京杭大运河(北京——杭州)全长约1794千米,如果帆船用每小时20千米的速度,每天行12小时,从北京到杭州最多要( )天。

10.我国有56个兄弟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平均每1000人中就有933人是汉族兄弟,当全国人口为13亿时,汉族人口大约是( )亿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6分)

1.0.2565656是混循环小数。( )

2.平行四边形是特殊的梯形。( )

3小数除以小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

4.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一定相等。( )

5.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6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5分)

1.25×0.4与0.4×25的积相等,它们的意义( )。

A、相同B.不相同

2.解方程x×2.1=2.1,用( )。

A.因数×因数=积

B.商×除数=被除数

C.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3、解答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思路是( )

A、只能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B.一定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c.先看能否简便运算,能简便运算就简便运算,不能简便运算就按照运算顺序计算

4.被除数扩大100倍,除数缩小1000倍,商就( )。

A、扩大10倍B.缩小10倍c、扩大100000倍

5.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1分米,下底是3米,高是200厘米,它的面积是( )。

A.2400平方分米B.5.1平方米C.10.2平方米

四、计算。(34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1)1-0.08=(2)0.1÷0.08=

(3)0.29×50=(4)0.99×0.78×0=

(5)0.32×0.5=(6)3.6×0.25=

(7)0.3+0.07=(8)8.2-2.75-1.25=

2.列式计算并验算。(6分)

(1)6.08×7.4=(2)7.102÷0.67=

3、列方程解。(6分)

(1)0.4×x=1(2)5x+3×0.7=4.6

(3)(x-20)÷25=0.8

4.脱式计算,能简便运算就简便运算。(18分)

(1)0.25×3.2×0.125(2)1.25×80.8

(3)4.2×[(1-0.3)÷0.02]

(4)125×2.5×31+125×2.5

(5)1.02×45(6)3.25-[(0.76+3.008)÷3.14]

五、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下列问题。(6分)

1.一个数的8.6倍比它的3.8倍多29.136,求这个数是多少?

2、从8.47里减去5个0.08。所得的差再除以0.5,商是多少?

六、操作计算。(5分)

量出图中的有关长度(精确到厘米),并算出梯形的面积。

七、应用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五年级同学举行打字比赛,王小林平均每分钟能打32个字,张小红平均每分钟能打28个字,一份稿件王小林先打16分钟,张小红接着打了14分钟,正好打完稿件。这份稿件一共有多少个字?

2.少先队大队部买了两种图书捐赠给山区小学.故事书有130本,比连环画的4倍少30本。少先队大队一共买来多少本图书?

3.南京到常州的铁路长138千米,一列快车和一列慢车分别从南京、常州同时相对开出,已知快车每小时行88千米,经过1小时后相遇,相遇后慢车到达南京还要多少小时?

4.人民路小学有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小植物园。面积是476.85平方米,有一个三角形的垒球场的面积与它相等。量出垒球场的底面是20米,这个垒球场的高是多少米?(得数保留整米数)

篇5:数学第7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音乐第5册教案第7单元《报春》教案作者:启明星课题:报春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报春》

2、读谱知识:3/4拍的拍号及三拍子指挥图式。

教学目的:1、根据歌曲内容,运用连音、断音、非连音的唱法,表达春天来到时的喜悦心情。

2、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理解3/4拍的含义,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式以及强弱规律。

教学重难点:演唱歌曲,理解3/4拍的含义,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式以及强弱规律。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学唱歌曲《报春》

1、导入: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冬天,天气非常的冷,大家都非常的盼望春天的.到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报春》。

2、教师范唱,请同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歌曲有什么特点?

3、跟琴视唱曲谱,注意休止符处。

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跟琴学唱歌词。(熟练练唱)

4、歌曲处理: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2/4拍的拍号,现在大家看看《报春》这首曲子的拍号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3/4拍。

(2)、请同学们自己根据2/4拍的知识得出3/4拍的含义

教师再讲解3/4拍的强弱规律。

(3)、请同学按照3/4拍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报春》。

(4)、教师再次讲解三拍子指挥图式。

请同学跟着教师做一做。

5、集体齐唱:拍皮球

三、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节目。

表演节目

四、小结:

集体演唱报春,一部分划牌子,一部分用乐器伴奏。(注意:强弱)

板书设计:

拍号

3每小节三拍

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强弱规律强弱弱

课后小记:

课题:报春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1、综合训练

2、欣赏《缆车》

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运用节奏连接的初步知识,选择通顺、流畅的节奏连接方式。

2、复习巩固3/4拍的含义,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式以及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3/4拍的含义,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式以及强弱规律。

教学难点:选择节奏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1、请同学们齐唱《报春》。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互相提问:3/4拍含义、强弱规律及三拍子指挥图式。

3、集体演唱报春,一部分用乐器伴奏,一部分打三拍子(注意要体现出强弱规律)

三、综合训练

1、请同学分别视唱第一题的两条旋律。

然后分组作两条旋律,每组派出代表将本组做出的题目写在黑板上,看那组做得又正确又好。

教师做评委

2、请同学们分别拍击第二题的两条旋律,仍然按两组作比赛的形式,看哪一组排列的节奏比较合理,又准确。

四、欣赏《缆车》

1、同学们,你们都做过缆车吗?请学生说说缆车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缆车》

教师简介:《缆车》又名《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现代歌曲,它以乐观洒脱、粗旷热情的情绪和风格赢得人们的喜爱,流传于世界各地。歌曲表现了乘坐在登山缆车上的旅游者们欢乐兴奋的心情。歌中所唱的”弗尼古利-弗尼古拉“系模仿缆车在缆绳上滑动的声音。

2、初听乐曲,请同学说说这首歌曲和《我们的田野》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复听乐曲

总结这首乐曲的速度、力度、和节奏。完成听听想想。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篇6:第四册语文第7单元教案

一、单元训练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理解说明的道理,积累介绍的知识。

二、教材简析与课时安排:

《早发白帝城》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同时受到美的熏陶及爱国主义教育。(一课时)

《南辕北辙》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方向正确才能成功。(两课时)

《远行靠什么》:向我们介绍了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两课时)语文天地:两课时

三、总课时:7课时

课题: 《早发白帝城》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诗的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

2、学认6个生字,学写5个生字。

3、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日期:2015年4月1日上午第1节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新课

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 ⑴熟读古诗 ⑵理解诗意 ⑶想象意境 ⑷练习背诵

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

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城居高山,地势险要。(课件展示地图)

四、指导自学

课件展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

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

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

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

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

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七、体会诗人心情及诗歌意境

1、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交流:为什么诗人会觉得船行得特别快?(顺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为如此,所以诗人在第一句就写道“朝辞白帝彩云间”。为什么诗人说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间呢?(地势高;作者心情高兴。)

3、展开想象:诗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会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诗人顺流而下,行船经过三峡,见到长江两岸奇丽的景色时,那种欣喜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描述。

4、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吧!课件播放音乐,学生带表情齐声朗诵。

5、背诵。

刚才老师发现这首古诗同学们读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学已经会背了。下面请所有能背的同学背给大家听听。

老师也想当场背一背,邀请刚才没背过的同学和我一起来,行吗?

八、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途壮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重获自由后轻松喜悦的心情。整首诗气势奔放,情景交融,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九、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课外找一两首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

轻舟已过万重山

(轻松愉快)

课题《南辕北辙》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学会课文中的生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明白“南辕北辙”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如果方向错了那就会事得其反。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时间:2015年4月2日上午第2节

一、导课: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1、自由朗读课文。

2、提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二、教学认读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生字。

2、给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3、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

4、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教师评价。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说说你认识哪些字

3、评价学生想的办法。

4、指导书写。

四、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

2、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五、作业:

1、写生字词

2、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4月3日上午第1节

一、精读课文

1、照着录音中的感情来读课文。

2、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1、为什么说朋友的马越好,旅费越多就离楚国越远?

2、朋友怎样做才能很快到楚国?你想对季梁的朋友说点什么?

三、扩展内容

1、请大家举出生活中南辕北辙的例子。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南辕北辙的意思。

四、表演课文内容

1、小组为单位练习表演课文内容。

2、让小组表演其他学生评价。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做课时训练

板书设计:

南辕北辙

无论做什么事,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

(方向对头,条件越好,成绩越大。

方向错了,事的其反。)

课题《远行靠什么》

教学目的:

1、认会16个字,写会9个字。

2、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体会到要想走得快、走得远,就要发展科学技术。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具准备:字词卡片、各种交通工具的资料或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时间:2015年4月7日上午第2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出门旅行的时候要靠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人类古代的时候远行要靠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了《远行靠什么》这一课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

2、小组内合作识字,互帮互助。

3、检查识字效果。

三、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再读课文,思考:从古到今,人类远行靠什么?

2、教师提示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小组合作整理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3、班内交流。

4、小组讨论:为什么会有新的交通工具不断发明出来?

5、全班交流。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你认为未来的交通工具会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己设计,画下来。

2、全班交流。

五、练习写字。

1、指名读要求写的字。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小组内说一说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学生练习书写。

4、评议作业。

六、课外延伸

课外搜集有关交通工具的资料、图片,班内展示。

板书设计: 远行靠什么

陆地:步行骑马—马车—火车—汽车—电动机 —磁悬浮列车—太阳汽车

海洋:独木舟—帆船——轮船----军舰

—快艇—潜核艇

天空:飞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

更快更远)

(科学进步

语文天地 教学目的:

l、描写5个词语。

2、偏旁归类识字。

3、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4、仿照例子说写句子。

5、阅读短文,讨论自己喜欢走的路。

6、搜集图片,认识各种交通工具。

教学重点:

1、仿照说句子写句子。

2、巩固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

教学难点:

认识交通工具,感受科学的进步。

教具准备:各种交通工具的资料或图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时间: 2015年4月8日上午第1节

教学过程:

一、描一描,写一写。

1、认读田字格中的五个词语。

2、讨论书写这五个词语时要注意什么?

3、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重点强调。

4、学生独立认真书写。

二、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1、读题,明确题意。

2、动笔独立填写带有“车、舟、马”这三个偏旁的汉字。

3、指名反馈,集体评议,补充。

4、认读同偏旁的汉字,并用字组词。

5、引导学生发现形近字偏旁表意的特点。

三、用音序查字法查出需要的字,填在()号里。

1、读题,了解题目的要求。

2、讨论:用音序查字法怎样查得快。

3、同桌合作查,并真入括号中。

4、指名反馈,集体评议。

5、教师小结。

四、说一说,写一写。

1、出示例子:军舰在大海上巡逻。

2、认读句子,认识句型特点。————在————。

3、出示题中的四道练习,自由选择模仿说句。

4、评议、互动,练习准确表达。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1、把文中补充的句子认真抄写下来。

2、做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2015年4月9日上午第2节

一、读一读《我的路》

1、自由读短文,读通句子。

2、讨论交流。

(1)“我”走的是什么路?(2)“我”走路时的心情如何?

3、学生畅所欲言。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短文。

5、说说你喜欢走什么样的路?

6、学生发言,教师适时点评,引导真实、正确地表达。

二、搜集图片,说一说。

1、出示本题内容,明确题目要求。

2、根据搜集的图片,资料等,独立填写表格。

3、小组交流、介绍、评议。

4、指名上台展示表格这完成情况,并加以说明。

5、全班评议,或补充。

三、金钥匙:合理使用查字典的方法。

1、读题中的两句话。

2、说说:自己从中读懂了什么?

3、出示练习,巩固训练查字典的方法。

4、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模仿短文,写一写自己喜欢走的路。

篇7: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简单的统计

(一)8课时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5课时左右

2.求平均数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机动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5课时左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8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约数和倍数17课时左右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3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5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0课时左右

1.分数的意义6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4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和通分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0课时左右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左右

整理复习2课时左右

(六)总复习5课时左右

合计大约80课时左右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要点

1.较复杂平均数的求法。

2.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4.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5.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约分和通分。

7.分数大小的比较。

8.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四、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加大研究型学习的力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

3、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8:数学第7册教学计划

学习新课程标准,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编制者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表达方式、评估原则等一系列问题上, 向传统教育全面地提出了挑战。这些理念启迪我们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教学观、教材观和育人观。作文教学应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要求教师善于捕捉符合单元习作甚至这个时代的教学内容:比如短信、颁奖词、为歌曲填词;要求学生善于捕捉、筛选、提取、应用大量来自生活、书本、网络的信息, 更新自己对事物的认识, 训练创造性思维技巧。

案例描述与分析:

人教版语文第五册习作《观察日记》

环节1:明确观察要求。

师:小朋友们, 通过查字典你知道字典里观察是什么意思吗? (相机板书观察)

生1:仔细查看 (事物或现象) 。

师:你用什么观察?

生2:眼睛。

师:是的, 用眼睛———引说:看!那看什么?

生3:颜色。

补充:形状、大小……

师:真棒!我们还可以用什么观察?谁能一口气说一说完?

生4:我们可以用耳朵听声音, 鼻子闻气味, 用手摸是否光滑, 舌头尝味道。

师:你说得很完整。我们可以利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观察周围的事物。

今天我们要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环节1分析:观察日记, 最重要的在于观察。那什么是观察, 先从字典释义出发, 紧接着联系生活经验, 谈谈可以如果去观察, 即了解观察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一步明确了自己该如何去观察。通过这样一次简短的问答, 学生对观察能够做到心里有数。

环节2:明确观察对象。

师:今天, 我们要走出教室, 去校园完成我们这节课。你喜欢校园里的什么?

生1:我喜欢校园里的金鱼缸。

生2:我喜欢藏在草丛里的蚱蜢。

生3:我喜欢燕池里的小蝌蚪, 它们都很可爱。

生4:我喜欢教室里的小乌龟。

生5:……

师: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值得我们观察的东西。请你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事物去观察, 然后完成下列表格。若是观察小动物的小朋友可以顺便记录他们的活动。

生6:老师我有疑问, 如果我观察桂花树, 那怎么尝味道啊?我不敢。

师:那倒真是个问题。还有不敢的小朋友吗?

有大部分孩子举起了手。

师:还有小朋友觉得自己敢?为什么你敢?

生7:如果不尝永远不知道树是什么味道。如果嫌脏尝完漱一下口就可以了。

师:听上去挺有道理的。研究科学需要一种严谨的精神, 也需要一种勇于尝试的精神。老师曾经尝过梧桐叶, 我知道它的味道涩涩的, 不好吃。虽然这样, 我很有成就感, 因为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知道了树的味道。至于要不要尝, 大家自己做判断, 有选择性地完成表格。

生若有所思。

环节2分析:这个环节明确了观察内容, 即选择校园里你最喜欢的事物进行。

艺术校园有着它得天独厚的优势, 非常迷人。这里有很多可爱的小动物, 这相当吸引学生的眼球, 所以学生对这节课的观察充满了兴趣。这次是选择自己喜欢的事物观察, 学生会比较分散, 所以下发一张观察表格, 这样就有了要求, 孩子的观察相对更有效。这个环节学生们对“尝”有了一些争议。的确, 大树如何去尝。若是大树要尝, 那观察小鱼儿的, 岂不是也要尝一遍小鱼了?学生们陷入了沉思。很多学生不愿意尝, 一部分是因为不敢, 一部分是嫌脏。研究科学从观察开始, 真正的观察要忘记自我, 有一种奉献的精神。我不能硬性要求每名学生做到。我举了一个自身的例子, 学生们似乎有了些许的触动。

环节3:完成观察表格。

学生到校园观察自己选定的观察对象, 完成表格。教师四处巡视, 做适当指导。

环节4:汇报观察结果。

师:你能不能来说一说?

生交流。

环节5:完成观察日记。

指导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观察顺利写。

环节3、4、5分析: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班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用了尝一尝的方法。采访了这些学生尝的心情, 有的说感觉很刺激, 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很勇敢;有的学生说这次尝过树叶, 以后再也不想尝了, 味道实在太奇怪了;有的学生兴奋地说:“老师我发现树叶有一股清香, 但是树枝就没有。”学生们已经勇敢地跨出了这一步, 他们尝了, 并且做了认真的记录。同时观察小动物的学生对动物的活动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分享观察日记]

那两个同学的乌龟刚放下去就开始跑了, 而我的乌龟还在原地待着。不一会儿, 那两只乌龟遥遥领先, 而我的被他们远远甩在后头。毫无疑问, 这次是那两个同学的乌龟赢了。乌龟赛跑结束后, 我们开始观察自己的乌龟。我的乌龟大小和拳头差不多, 颜色很深, 壳上有纹路。凑近些, 我还看见了乌龟的指甲、眼睛和嘴巴呢!我用手摸了摸乌龟, 它的壳凹凸不平。我拿起乌龟闻了一下, 有股腥味。

我用舌头一舔, 哇, 好冰, 好苦啊!我马上把舌头缩了回来。———节选学生1的日记

我观察的是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我看见桂花树的树皮凹凸不平, 叶子上有些细小的刺。我摸了摸, 树皮很粗糙, 树叶也不光滑。光看、光摸不足以满足我的好奇心, 我还鼓起勇气舔了舔桂花树的叶子呢!桂花树的叶子有点苦, 不过过一会儿这种苦味就消失了。我静静地望着这棵树, 想起了一些关于桂花树的知识。我知道桂花树分为金桂、银桂、四季桂等。四季桂一年四季都开花, 我观察的这棵桂花树现在已经没有花了, 所以我可以推断它不是四季桂。———节选学生2的日记

“小黑”和“国王”在玩捉迷藏。你看, “国王”藏到了水草后, 但是还是被机灵的“小黑”发现了。“小黑”奋力向水草游去。“国王”从另一面游出了水草, 躲到了鱼群里, 但这一切还是逃不过“小黑”的眼睛。“小黑”死命地向前游去。“国王”眼看就要被“小黑”追上了。说时迟, 那时快, “国王”来了一个大转身, 可“小黑”冲得太快了, 一时刹不住, 样子滑稽极了。我们几个被这两只调皮的金鱼逗得哈哈大笑。

——节选学生3的日记

[观点与思考]

这次的作文, 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 对我而言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将课堂带出教室,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开拓学生的习作领域, 丰富学生的积累,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 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做一个勇于尝尝树叶的孩子, 真的是一份意外的收获。这是一次实践上的“变奏”, 也是思想上的“变奏”。

其实, 我们的作文课堂何不多来几次这样的变奏呢?为平日有些枯燥的课堂注入新鲜的乐曲, 既奏出了新意, 又奏出了欢乐。

1.“变奏”能激发学生们的写作热情

课堂上, 我高兴地看到, 走出教室, “尝尝”树的味道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他们能更主动地有意识地进行写作。通过评析精美短信, 让学生学出了真情实感。通过完成观察记录, 让学生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 使语文教学不只是停留在字、词、句的意义的挖掘里, 而是从生活中挖掘写作训练资源, 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每一篇作文都打上了学生自我的烙印, 写作充满了活力。实现了作文的变奏, 所以学生才能更欢乐地去创作, 在创作中得到乐趣, 获得成功的体验。

2.“变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 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 语文课程应是开放面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 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推动语文课程的变化和发展。

上一篇:英语六级写作高分表达短语下一篇:远程教育个人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