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践性作文范文

2024-04-27

探究实践性作文范文(通用6篇)

篇1:探究实践性作文范文

“探究―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实践体会点滴

科学课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技能,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综合素质,提高科学素养。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究者。

一、快乐体验,发现问题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学习的习惯尚未养成,他们还保留了好玩爱动的特点,学习也往往凭兴趣。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入手,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如猜谜、讲故事,做实验、看课件、听录音等),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玩乐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教学《太阳和影子》(青岛出版社3年级下册8)一课时,先组织学生到室外捉影子、踩影子,有些学生大声呼喊起来,课堂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到投影仪照射的银幕前做小狗、小兔、小鸽子、老鹰的手影。游戏后,学生主动提出“什么条件下有影子?影子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产生的?影子有何变化?”等问题。学生积极发言,一下子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并主动参与到游戏中。

再如《有趣的磁铁》(青岛出版社3年级科学下册5)一课,面对各种各样的磁铁,学生的第一需求就是玩,老师应放手让学生尽情地玩一玩,说一说玩的乐趣,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磁铁为什么能吸铁?为什么能指示南北方向?为什么两端吸铁能力强?面对新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你打算怎样去揭开磁铁的秘密?同学们议一议、猜一猜,探究活动也就开始了,老师先让学生用一块磁铁去研究。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然后用两块磁铁、3块磁铁进行实验。问他们:又能发现什么?比一比哪个组研究的方法多,发现的秘密多。把他们的玩法和发现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此时的“玩”说明学生是在有目的地去玩,他们正在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答案。

实践证明:通过以上做游戏活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自主地进入情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习新知的重要前提。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_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小学科学课提倡“探究一研讨”的方法。即注重指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观察实验中,思考质疑,自行获取知识。我认为达到此目的应分三步走:

1,准备有结构的材料,诱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材料是学生探究和发现的源泉。所谓有结构的材料,就是材料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使用时能揭示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陌生的材料,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摸一摸、试一试、探索一下的愿望。想想它到底能做什么,意想不到的现象,能使学生提出问题,更深地卷入思考和产生感情。因此,教师要在深钻教材和参考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和儿童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置材料,诱发探索的欲望,朝着所期待的目标前进,这是成功运用“探索一研讨”教学法进行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教学《各种各样的声音》(青岛出版社5年级科学上册15)一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瓶子、铃铛、双响筒、盛水的杯子、口琴、长短铁管等有结构的材料,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探索的欲望。质疑问难,创设自由探究的情境。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设计疑难的目的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便于突出重点,克服难点,疑难要有一定的深度,要有明确的内容,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创设学生自由探究的情境,诱发学生去拨弄所设置的材料。如同样教学上一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回忆早晨醒来到现在听到的声音,问:“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激起学生探索声音不同秘密的强烈愿望,于是,学生们有的用铅笔敲长铁管;有的敲短铁管;有的用文具盒箍上皮筋拨动;有的吹口琴;有的往瓶子里倒水……学生陶醉在拨、弹、吹、倒自由探究的情境中,使他们在自由探究中,享受着发现的快乐。通过一系列实验探究,使学生在各自的思想水平上,形成了“声音有强弱(音量大小)、高低(声调高低)不同”、“有悦耳和嘈杂之分”的概念,从而解除了疑难。组织集体讨论,归纳综合科学结论。“探究”是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阶段,而研讨则是学生对事物的理性认识阶段。教师必须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好集体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化成语言,把每个人的发现转化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推动学习者沿着概念箭头前进,使学生在研讨中,感到是一种令人振奋的探索,这是运用“探究一研讨”教学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阶段。

如教学《谁的本领大》(青岛出版社3年级科学下册13)一课时,有的同学认为:“导体就是导电的物体,绝缘体就是不能导电的物体。”针对这些认识,可以让学生各抒已见,启发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说出来,结合日常生活遇到的一些实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引导学生归纳,绝缘体只是不容易导电,并不是说绝对不能导电。如干木头是绝缘体,如果潮湿了,便能导电,空气也是绝缘体,但在电压很高时(如放电)可能被电击穿,使电从空气中流过。因此我们用“容易导电”和“不容易导电”来描述导体和绝缘体这两个概念。经过大家讨论,领悟到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变化规律。

三、拓展延伸,强化新知

拓展延伸是小学科学教学策略的最后一个环节,它能巩固当堂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需要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练习,以达到巩固强化新知的目的。如教学《沸腾》(5年级上册)一课,我抓住水的蒸发与沸腾这两个不同和相同点,让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列出图表。在《教学冰的浮沉现象》(3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根据水的浮沉规律,用橡皮泥制作各种形状的潜水艇,既巩固了知识,又发展了技能,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总之,“探究一体验”小学科学教学策略已被广大科学教师所认可,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2:探究实践性作文范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劳动实践作文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劳动实践作文 篇1

中华延绵五千年,有许多是教我们要劳动:劳动创造了一切。勤劳的人再穷,也会有富裕的一天。懒惰的人再富,也会有贫穷的一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字样,应该永远牢记我们心中。劳动是体现一个人有修养有道德有文化,有内涵的最明显的标志。是呀,老舍先生也曾经说过: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句话真是耐人寻味,即讽刺了不会劳动的人,又体现了劳动的可贵。有一位商人曾说过:辛勤的劳动是发家最关键的本钱。

劳动是什么?很多人并不能真正了解,他们都认为劳动是苦的,是累的。其实这只是“劳动”一词的障眼法,劳动是甜的是快乐的,只有亲身才能体会。

每一次我帮妈妈打扫卫生,擦玻璃,扫地,都把我和妈妈累得满头大汗。可是,我和妈妈的脸上却挂着灿烂的笑容。这是因为我和妈妈都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

劳动的乐趣无穷无尽,比如说你可以体会到用自己的双手劳动而创造出一个个成功,这种乐趣,这种喜悦,就像在蓬勃生机的春天辛勤的劳动,在满地金黄的秋天得收获那样无法语言来形容的感觉。

劳动像一块甜甜的豆沙糕,让你体会到乐趣。劳动像一个苦果,让你感受到疲劳。有喜有忧,有苦有甜,真是百般滋味在心头。

劳动实践作文 篇2

劳动基地是我们小学生训练和学习技能的一个地方。我们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去一次劳动基地。每次我们都会学到很多的东西。

这周三,我们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们先去了。到那里之后,还是像往常一样,先进行升旗仪式。然后介绍老师和做的东西。最后由老师带学生入班。

我们做的是船模。还算是比较简单。下午的副科是微型机床操控。再做船的时候首先得安装线路。我很快的完成了。到下午组装的时候遇到了点麻烦。到最后也只拼成了一个半成品。不过还是值得骄傲的。

每次去劳动基地都会有不同的收获。而且还很多。可以说劳动基地教给了我不少的知识和劳动技能。就拿这次的微型机床操控来说吧。我以前只知道机床是一个工厂里得一个大型机器。这次老师介绍了机床的种类。比如:钻床、磨床等。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老师的介绍中我又知道了很多知识。包括如何使用机床和操控要点等。

最后一节课老师带我们去试试船能不能在水里游。结果我的船做成功了。我当时很兴奋。最后开开心心的`回了家。

劳动基地让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让我学到了不少的技能。我要感谢劳动基地的老师教给了我这么多。我也不会忘了教给我这么多知识的这个地方的。

劳动实践作文 篇3

1.文章开头简而得当通过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十分艺术化。开头简明扼要

2.文章开头新颖具有先声夺人之效。使读者一见面就能对人物产生…的印象。

3.文章开头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点面结合使文章生动具体详略得当。

4.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可读性强。开头出手不凡吸引读者 开头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

5.文章开头交待得十分清楚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文章选材新颖激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6.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具体。比喻贴切用词生动。

7.文章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实际读来令人倍感亲切。…以轻松愉快的语气向我们娓娓道来令人回味无穷。

8.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中心突出。

9.对于景色的描写语言简练而准确联想则为触景生情情景自然融合。

10.通过丰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衬托出人物的思想品质。

11.文章边叙事边抒情。

12.充分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并辅以比喻拟人等手法

13.小作者观察仔细叙述时井然有序

14.一些精妙词语的使用无形中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

15.文章清逸婉丽流畅连贯尤其人物语言幽默风趣

16.文章想象合情合理

17.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梦境一般。

18.文章线索明朗主题突出紧紧围绕…进行。

19.细节描写颇具匠心。极富功底。

20.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精心细腻的描绘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劳动实践作文 篇4

在生活中,我有许多“第一次”。正因为那些“第一次”,我才会生活地那样自如。

这天,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拿电饼档摊煎饼。起初,是爸爸妈妈交换来干活。我看着他们快速又优美的动作,心里也觉得很有趣,就想去试一下。于是就对妈妈说:“妈妈,让我也来试着摊一个吧!”妈妈听了,不但没有拒绝,而且还很乐意地说:“好啊!我等着吃哦!”“好!”我一口答应。

按照妈妈的指导,我先拿一个小碗,在里面倒了一些油,放在锅旁。再拿一根很短的大葱,沾了一下碗里的油,在锅中间的一圈抹上油。再拿出一个大碗,在碗里打一个鸡蛋,又放点面粉,接点生水,搅拌一分钟,这就是做煎饼的原材料。接下来,就正式开始了。我舀上一勺原料,舀到锅中间,再拿勺子弄成薄厚平等的圆饼。等上一分钟,再用筷子把煎饼的另一面翻到锅上面,再等一分钟,就可以用平勺把煎好的煎饼盛到盘子里,在煎饼里加上菜,就很美味了。因为是第一次做饭,我做的煎饼有的扁,有的四不像,有的放了好几勺原料,弄得厚得让人吃了恶心。中间有些面块还没烤熟,吃着一股生面粉味,让人咽不下去。还有的地方薄厚不一,稍微一碰就会烂,非常麻烦。但我也没办法。我做得越多,就做得也越来越好。有时还不时笑着对爸爸妈妈说:“看!成丑八怪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还被锅边烫了好几次。但因为我被这个活动中的乐趣吸引了,忘记了疼痛,所以摊完煎饼自己去拿刀在冰箱里敲了一小块冰,敷在被烫伤的地方。过了一会儿,也就没事了。我在吃我亲自动手做的煎饼时,味道完全不同,因为这是用我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劳动实践作文 篇5

在这个暑假里,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体会到了家人打扫家的辛苦。父母和哥哥都出去了,做家务这一项“重任”轮到了我的身上。我洗衣拖地,洗碗刷锅,整理床铺,样样都不在话下,做家务活所用的时间并不算太长,但是,我仍然觉得自己身心疲惫。我躺在沙发上,不管自己怎样劝说自己要坚强的起来继续劳动,都在此刻间无济于事。

就在我汗流浃背的抱怨家务活又累又繁琐的时候,我体会到了父母和哥哥的辛苦,早起晚睡,从来没有真正的松懈下来,像陀螺一样转来转去。而我呢?每天坐在家中只是写作业和补课,哪有他们辛苦?我只会依靠着我哥哥比我大,没有时间之类的借口把一切家务活都推给了他,让他都包揽了。

在这个暑假里,我发现自己能做的原来有如此之多,我也认识到原来我确实是长大了,我应该在自己有充足的时间下,帮之家里人分担一些家务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淘气任性了。我要做的是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也可以抽出时间来放松自己,享受生活。

自此之后,我懂得了要时刻保持家长的干净整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每一个人的身上都背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不能再以年龄小,学业重为理由而不干家务了。责任随着岁月的流逝,逐渐增多,越来越重。其实想一想,做家务也没有什么,也是有很多好处的:掌握一些劳动技巧;在经历和克服困难中,你能锻炼自己的毅力;多锻炼是社会一直提倡的一种帮助未成年人成长的方法。与其刻意的去参加体育劳动,请专门的健身教练,还不如在家做一些家务。既可以锻炼身体,也可以保持家的整洁度,我们在生活技能的掌握与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面对生活的勇气。我觉得自己现在的责任无非就是是:要背负责任,去孝敬,要好好学习,不辜负父母的期望,等走出初中校园的那一天,学会真正的自理,父母不在自己身边时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省心,家人放心,给家人一份满意的答卷报答家人所做的一切。

做家务锻炼自己,真好!

劳动实践作文 篇6

因为我长本事了,所以就要充分发挥我的聪明才智。近来,我在逐步探索自己的发展方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与思考,我总算找到了我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方式,那就是帮助谢阿姨打扫卫生。

谢阿姨是妈妈朋友单位的一位员工,在我出生之后,每周到我家帮助打扫一次卫生。妈妈上班之后,为了让奶奶能全力照料我,谢阿姨就每天下午来家打扫卫生并做晚饭。因为几乎天天都和她 相处,我早就将她当作家里人了。每当她来,我都欢呼雀跃,兴奋不已,跟在她身后,围着她转。阿姨也很喜欢我,在奶奶忙不赢时,总是主动帮奶奶关照我。现在我能干了,就很想给她帮帮忙。她用 抹布擦桌子,我也找块抹布跟着擦桌子,她擦栏杆,我也跟着擦栏杆,她擦地板,我也跟着蹲下擦地板;她用扫把扫地,我也想去抢扫把,她用撮圾去装垃圾,我也想去帮忙。我这么爱劳动,可是爷爷 奶奶总是批评我帮倒忙,给谢阿姨添乱。但是,谢阿姨却充分肯定我的成绩,夸我真能干。得到阿姨的表扬,我非常高兴。

今天下午,爷爷奶奶带我上街购物,顺便买了一把扫把。我非常高兴,马上拿了过来。一到院子里,我就下了车,挥舞扫把扫起了马路。我太开心了。奶奶也夸我是个爱劳动的小乖乖。

劳动实践作文 篇7

被火烧到皮肤会有什么后果呢?看着爸爸用火柴点烟,我产生了疑惑。让实践来说明一切!爸爸把火柴扔到地上,还没顾得踩,我早就把手放了上去。“哎呦!”钻心的疼!打冷天疼出了我一身虚汗。抬起手一看,火苗已经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我手掌中的一个打泡。“干什么?你这孩子!”“我想试试被烧的感觉。实践是……”“那也没有你这么实践的!哪能自己害自己呀?以后不许胡闹!”不实践怎么知道被烧的感觉啊?我做的没错!

心里虽然不服气,可是手上的大泡确实疼了好几天。看着这个大白泡,我又有了一个新问题:这个泡是白的,说明里面的物质也是白的,可是人的血是红色的呀,怎么会是白色的液体呢?要不然再实践实践,用刀把它割破了试试?不行!万一更疼了怎么办?但是老这么疼下去也不是办法。一不做,二不休!打开抽屉,拿出刻刀,照着手掌就是一下。看清楚了,除了鲜红的血液,确实有白色液体!不过,对于这次实践,我的确后悔极了。除了忍受了一个多星期的疼痛的煎熬,还受到了严厉的批评。直到今天,见到刻刀,我还觉得右手手掌隐隐作痛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这句话我至今还记得。然而相比较而言,“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更有切身体会。

劳动实践作文 篇8

上个星期听说老师要给我们上一节综和实践课,同学们都喜笑颜开。今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多媒体教室。

课开始了,同学们都专心致志的听着,老师脸上洋溢着笑容。同学们举手都很有秩序,也会仔细倾听同学的发言的内容。真棒!……同学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老师说“做”的那一时刻,组长领好材料后,我们就开始了。我们组的同学先把生鸡蛋包上一层层保护层?海绵,用单面胶小心翼翼地粘好。再把绳子粘在鸡蛋上,把塑料袋吹满气,粘在绳子上。

“停“!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材料。接着,老师请同学上来演示生鸡蛋撞地蛋不破的实验,这时候同学们举手都很踊跃。第一个上来演示的同学是杨一凡,他的蛋上有着许多“降落伞”?气球。只看他把鸡蛋举过头顶往下一扔,着地后老师把鸡蛋外面的海绵撕开,让同学们看看鸡蛋有没有坏。同学们居然把嘴巴都张成“O”字形——目瞪口呆、膛目结舌,鸡蛋没破!接下来,同学们都目不转睛地看着。“滴铃铃……”,随着一阵清脆的铃声,竟然不知不觉到下课的时间了,同学们都感觉到意犹未尽!

下课后,同学们都还余兴未尽地讨论着并且都期待着下次综和实践课早日到来!

劳动实践作文 篇9

星期五的中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真是个好天气。我正在教室里扫地,突然“飞毛腿”叶俊杰上来报道:“班主任召集大家下去割草!”刚才还在为作业多而苦恼的同学们马上“多云转晴”,“哧溜”一下拿着自带的镰刀到操场上“战斗”去了。

我们来到操场上,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舒展一下四肢,马上就开干了。同学们有的一只手抓住草头,一只手拿着镰刀把草割下来;有的则用双手一个劲儿地扯草,满脸涨得通红;有的负责运草,抱着草飞奔;还有的索性用镰刀乱割一阵儿就是了……看那易长昊,双手抓住草,双脚蹬着地儿,使出吃奶的劲,用力一拔,呀!翻了一个跟头。原来,那草根本就在外面,我们忍不住大笑起来。还有那匡柯宇,手拿镰刀乱割一起,一下,镰刀没拿稳,飞出去老远,幸好没砸到人。

我们割的割草、扯的扯草、运的运草,不一会儿草坪的杂草被我们清除得干干净净,草坪焕然一新。此时,我们已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看着我们的劳动成果,半天的疲劳飞个精光。

通过割草这次劳动实践,我感受到了劳动的乐趣,知道了大人劳动是多么的辛苦。我期盼下一次的劳动实践活动早点到来。

劳动实践作文 篇10

每个人的校园生活都是既难忘而又非常有意义的,我也不例外。

为了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锻炼我们的劳动自理,让我们懂得应该尊敬劳动,尊敬劳动者,更要尊敬劳动成果,学校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劳动实践活动。太好了,终于该我们去食堂帮厨了,一听到这个消息,全班同学都兴奋不已,怎么样,羡慕我们吧!我们整个上午都会在食堂帮厨。当我们穿上了帮厨的衣服、围裙和帽子,我们学生的容貌就完全消失了。真像一个个小厨师。

看到这里,同学们不由得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我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帮一年级的小朋友端饭菜洗碗罢了。到了食堂,我们首先参观了食堂,看到食堂叔叔阿姨为了给我们做饭,忙的不可开交,那么辛苦而我们有时还抱怨他们,我还真有点内疚!接着,我们到了面包房参观,听到了我们的课间餐真是来之不易啊!它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人类发明了火的时候就有了面包,它是起源于埃及要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到我们手上,所以又叫“千人包”想起我们平时还乱扔课间餐,真有点对不起他们。时间过的真快!

一眨眼,就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们为他们打好饭菜,分好水果,就像服务员一样站在饭桌两旁,得待祖国未来的栋梁的到来,顿时,我觉得他们好幸福啊!可我们以前也不一样吗?想到这里,我便知道了,当位妈妈好难当位好妈妈更难!小可爱们终于来了,可令人头疼的是,他们在座位上晃来晃去,就是不肯吃饭,这时,我听老师说得管管他们,于是,我又使出浑身解数来劝说他们,告诉他们,不吃饭肚子会饿的,到时候就没力气和别人玩了。可是,我觉得自己好象在对牛弹琴,他们还是在桌上手舞足蹈的玩着,好象忘了吃饭,对他们我可不敢大呼小叫,恐吓他们,否则你会遭殃的,可对他们轻言轻语的讲道理吧!他们又不理不采,好象让他们吃饭是为我们好害他们一样,真让我无可奈何。看到我身旁的两个小男孩老是吃不下饭,我可真心急,叫他俩好好吃。他们又不听。我恨不得骂他俩一顿,可看他们那么小,我又不忍心,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我只有喂他俩吃饭,做到这一步,我是真正体会到了当妈妈有多难。

篇3:有效作文实践探究

一.读写结合是根本

叶圣陶说:“阅读是 (自外而内的) 吸收, 写作是 (自内而外的) 倾吐。”可见, 只有广泛地阅读并吸纳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丰富营养, 作文才能厚积薄发。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陆游说:“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因此, 语文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热爱读书, 倡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引导学生畅游于书海, 作文才会像蜜蜂广采百花酿成蜜, 也像春蚕多食桑叶吐成丝一样。若只写不读, 写作终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将日渐枯竭。应该强调, 阅读和写作二者紧密相联、相互促进。学生只有多读勤写, 作文才能如源头活水, 不断累积日后才能汇聚成滔滔江河。学生课外阅读面应广阔, 阅读内容要丰富——古今中外, 文理百科, 只要是自己喜欢读的, 能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有益身心成长的都可广泛涉猎、博采众长, 才能积水成渊。写作练笔的形式可以多样:可记学习生活的日记杂感, 可写阅读的心得随笔, 可摘他人的精言妙句。写人记事描景状物、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内容, 可以三言两语, 亦可长篇大论, 不拘一格, 自由随性。

笔者通常要求所任教班级的学生课外多阅读有益的书, 只要是自己喜欢看的健康读物, 就尽量“杂”看, 同时, 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摘记。我布置的“摘记”分两部分内容——摘录和随笔:“摘录”的内容是精选记录自己课外阅读的精彩语句或美文等, 每周完成大约500字, 不只求数量, 重在质量;不只求摘录, 重在多读。“随笔”的内容可随性地写, 或几句读书心得, 或一篇完整的周记、杂文, 要求写的一定是自己的真情实感, 每周完成大约500字以上。这样, 每位同学除了完成统一布置的作文外, 每个学期课外的练笔就达到两万字以上, 一个学年就是五至六万字。加上语文老师及时有效地写作指导, 仅一年时间, 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水平就有质的飞跃。若能坚持二至三年, 必有惊喜的收成, 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一定要辛勤、持之以恒地检查、督促、指导。

学生的课业繁多负担较重, 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毕竟有限, 因此学生要有选择地读, 精读、略读尤其重要。需要精读的是:新课标推荐的必读名著及各省市中、高考要求的必考篇目, 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不能只囿于此范围, 那样会限制阅读视野甚至影响阅读的兴致, 不利于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另外, 时事新闻类的报刊杂志要广泛浏览, 思想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中学生喜爱的《读者》《意林》《中学生优秀作文》《读写天地》《语文周报》等可选择订阅、交换浏览或精选精读。同时, 教师要指导、鼓励学生勤写“摘记”, 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作文、征文比赛, 甚至向报刊、杂志踊跃投稿, 使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相互促进。鲁迅说:“文章该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多看多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与方法的。”此话道出了作文的“秘诀”。

二.勤、恒工夫下足够

“不积跬步, 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同样道理, 写作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 须下勤、恒工夫, 日久方能累积成“渊”——蓄足良好的写作功底。

语文教师是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引领者、指导者, 要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要广采博览, 勤累积、常批阅、勤动笔、多指导, 偶尔写写教学日志、随笔, 甚至试写“下水”作文等, 才能为传播知识的甘泉储备丰富的一泓清泉, 才能更有的放矢地指导和发挥榜样的力量。那么, 语文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一要读好书, 读经典;二要读与专业相关的书, 以使自己知识储备丰富, 结构日趋合理;三要读一些时尚类的报刊杂志等。这样, 指导学生作文才会得心应手。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每天都要落实“五个一工程”。其中的两个“一”是:“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和“写一篇教育日记”。名师的“勤、恒”工夫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学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语文老师的鞭策、指导下, 学生多读好书, 勤练笔, 多累积, 常体验生活, 不断丰厚写作积淀和情感体验, 那么, 写起作文来就能左右逢源。如果师生共同努力、相互促进, 下足勤、恒工夫, 那么写好作文是水到渠成的事, 作文再也不会成为语文学习的“绊脚石”。

三.兴趣激发促动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激发写作兴趣是促进学生作文提高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 就会产生积极作文的无穷内驱力, 自然会越写越顺畅精彩。以下是两点实践探究经验:

(1) 以成就感激发写作兴趣。评改作文时, 教师应尽量找出学生作文的优点或亮点加以肯定赞赏, 使他们获得成就感;每期作文讲评时, 对优秀作文给予表扬或张贴于教室的学习园地, 对那些进步明显者 (含写作态度或书写) 给予公开表扬, 增强其写作信心。

(2) 分级分层评价, 多鼓励, 常指导。平时的练笔、作文跟考场作文不同, 评改时老师不能用同一尺度, 一竿子打死。老师在给不同水平的学生作文评分时, 应尺度灵活, 遵循“抓两头, 促中间”的原则:对写作功底较好的学生要求更高, 常引导、鼓励他们文章尽量写得情真意切或立意新颖、富有创意等, 评分不可太高, 以防其自满, 尽量指出其不足之处及提高办法;对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多用鼓励性评语, 促其上进;对作文水平较低者, 不评过低的分数, 以树立其写作信心, 尽量肯定其优点, 写鼓励性评语, 如:表达比以前清楚通顺;能叙写真情实事;这些语句精彩;书写认真, 进步大!作文态度较好, 加油!这样, 全体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有所提高。

心理学家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的欲望。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 当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语文老师适时适度的指导和鼓励下, 他们写作的成就感和创造力就会被极大地激发, 奋发向上的动力就更足了。

四.自评、互评促发展

新课改作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促进发展。通常情况, 语文老师工作量很大, 对学生每期的作文很难做到全批全改, 更别提详细到位的点评。即使能努力做到, 也未必能收到预期的实效, 真成了“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因此, 作文的评改急需改进, 笔者尝试了如下的做法:

偶尔可依次这样做: (1) 老师浏览学生上交的作文; (2) 老师对本次作文存在的优、缺点作总评价, 如审题立意、谋篇选材、详略创意等方面, 或列举本次作文出现的典型病例及其补救办法, 或表扬写得比较成功的例子; (3) 老师分发让学生自评:找出存在的优点和不足, 思考如何扬长避短, 然后自写评语; (4) 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 在组内交流作文, 进行互评、探究; (5) 老师巡查, 作个别指导、评判; (6) 自评、互评可延伸到课后完成, 要求写好评语并签名 (含自评、互评者) ; (7) 学生上交修改后的作文; (8) 老师再作简要评改。

以上流程看似繁杂, 若能养成习惯效益就高, 能较大地促进学生作文的进步, 能体现“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学生在自评、互评、交流、探究中启迪了思想, 增长了智慧, 并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学会了作文的窍门, 及时扬长避短, 促进发展。这样, 既减轻了语文老师的负担, 又能较快提高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

五.面批、讲座助提升

面批作文能使学生明确悟出作文中的优缺点, 学生作文能扬长避短, 快速提升。面批指导, 师生交流互动, 作文批改更快捷有效;面批作文能增进师生感情, 调动其创作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能促进教师指导水平的提高, 达到良性互动的效果。随着新课改作文的深入实施, 这种批阅方式值得提倡。

作文专家或名师的系统讲座, 能针对学生作文的薄弱点和考场作文的特点, 具有系统性和“实战”指导意义。语文教师可以向全班同学推荐购买有关书籍, 如《方洲中考作文四步构思法》《手把手作文》《中考优秀满分作文》《高考满分作文指津》等;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作文讲座光盘;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本地或外地作文名师作专题作文讲座, 以提升作文指导的档次。面批与讲座结合, 有助于学生作文整体的、快捷的有效提升。

篇4:生活作文理念的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50-02

所谓生活作文,是指通过相应的写作活动,促使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参与生活实践,思考生活道理来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人生思考,最终以丰富的写作手法和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创作的一种作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将写作活动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想深度。

一、生活作文的特征(或曰要求)

笔者所说的生活作文,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为“真”。教师要引导学生叙真事,诉真情,如实记录自己对生活事件的真实感受和思考。第二个特征为“活”,即写作话题新颖、写作技法灵活、写作形式多样。可开展独立观察活动、动手实践活动、合作探究活动;可写诗歌、短文、评论、独白……第三个特征为“趣”。“趣”是学生写作的动力源泉。“趣”可以给学生带来专注力、启发力、创造力,造就写作的变化多姿。

二、生活作文的训练内容

生活作文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一般包括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心中的话语、成长滋味、生活哲理四个方面。写作训练也应围绕这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记述身边的人和事。即让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精准的捕捉,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力求抓住特点,表现亮点。记述过程要详尽,记述手法要巧妙,记述语言要体现个性。

学生刚进初一时,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片段作文训练,作文主题为:请把你所看到、所想到的写下来,要求真实、详尽。接着,在讲台上,笔者当着学生的面,打开一瓶早已准备好的车厘子果脯罐,拿出一颗果脯,先放在鼻子前闻了闻,然后一口吞了下去,接着让学生进行作文实践。学生在仔细观察后写道:

习作摘录一:

大桂小心翼翼地取出一颗果子,先是用舌头舔了舔,再放在鼻子前边嗅了嗅,最后放进嘴里慢慢地咀嚼、品味;吃罢,他脸上露出了甜蜜的笑容。大家都看呆了,平时严肃的大桂居然带头上课吃东西!

习作摘录二:

大桂把罐子拿起来,眯着眼睛,将罐子上下左右看了看……突然,大桂脸上勾起了一丝诡异的笑:“出于教学需求,我尝一颗试试。”说着,他慢条斯理地拧开盖子,几经挑选,用两根手指轻轻捏住一颗,放到鼻子边嗅了嗅:“嗯,真的不错耶!”下面五十多名“围观群众”猜到他将会做什么,不由得一阵惊呼。色泽晶莹剔透、通体瑰红的车厘子缓慢又不容置疑地向他的嘴巴移动。

这是一次成功的片段作文训练,学生都能运用准确精当的动词,形象生动的形容词、副词,对他们所观察到的一幕进行个性化的写作。这样的作文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有效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学生创作经验,提升学生个性化写作的能力。

(二)倾诉心中的话。即让学生以独白或沟通交流的形式将心里话写下来。倾诉内容丰富,可以是自己的感受、情绪、困惑、看法等;倾诉对象不限,可以是父母、老师、朋友、自己、动植物、大自然等。

初三时,笔者布置了一次小调查:“对于人生,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请写下来。”学生写的问题五花八门:如何有意义地度过一生;不走寻常路可以生活吗;当我遇到人生的绊脚石时,我能否跨过……随后,笔者布置了一个片段作文写作任务:以“如果我的十几岁能这样度过”作为开头,以“这才是无悔的青春”作为结尾,写一段话,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充分发挥想象力与联想力。有了前面的调查的蓄势,学生们纷纷诉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和理想:

习作摘录一:

假如我的十几岁能这样度过:平淡而不失精彩;充足而不失闲逸;奔放而不失内敛;自由而不失潇洒;欢乐而不失感动;顺利而不失惊喜;努力奋斗时认真,休闲娱乐时放松。心怀阳光,燃烧梦想,这才是无悔的青春。

习作摘录二:

我的十几岁该这样度过:给冷寂的夜空点上星星,给苍莽的大山引出溪流,给苍白的雪地渲染色彩。星星虽小,它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溪流虽弱,它终将汇入连天的波澜;梅花虽嫩,它遒劲的枝挺起不屈的脊梁。如果星星注定要熄灭,那要作颗超新星发出震撼宇宙的呐喊;如果溪流注定要断绝,那要延着“错误”的道路奔涌,哪怕最后只能掀翻一杯污泥,拔脱一丛腐根;如果梅花注定“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要燃烧精魄留下“香如故”。因为,这才是无悔的青春。

通过学生习作可以看出,这种类型的作文训练可以让学生宣泄情感,寄寓理想,吐露心声。进行这种类型的写作训练时,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做到情感真挚,内容雅致,语言优美。

(三)品悟成长之味。即让学生记述一次令他印象深刻的成长经历或体验,细致体会其中的情味,领悟人生道理。训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细致入微的“品”察。可以品一次情感的震荡,品一次成功的欣喜,品一次坚忍的奋斗,品一次被人误解的苦涩。引导学生细品成长真味。

在一次班级与盲聋哑学校联谊活动中,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身体不健全的同龄人,这对他们而言是一次内心的震撼。笔者特意让他们写一次日记,要求他们记下自己最受震撼、最受启发、最受感动的一个片段。

习作摘录一:

他冲我咧嘴一笑,笑容中充满着友好以及略微的羞涩。他们的笑并不如何优雅,但这是最纯真的笑,没有一丝掩饰。这让我愈发感到他们的亲切。今天,我看到了一群真实而可爱的人,他们想哭就哭,想笑便笑。上天让他们成为了不完整的人,却给了他们一份旁人无可比拟的纯真。

习作摘录二:

听完课,我班和聋班的同学们穿插进行了障碍跑比赛。令我想不到的是,聋班同学们的表现竟然个个出色。他们男生健步如飞,女生沉着冷静。过障碍连滚带爬,拿球边捡边掉的反而多是我们班的同学。

惊讶一个接着一个。我们在参观聋校校园时,发现墙上挂有许多学生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大都是线描,一幅幅笔画精致,每一笔都不急不躁。我曾经学过线描,知道完成一幅作品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不觉肃然起敬。

生活作文写作训练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细细体会成长过程中的一点新奇,一点感动,一点遗憾,一点情味。这种类型的作文训练可以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力,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四)明悟生活之理。即让学生梳理生活经历,总结生活哲理,重在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不同立场对一件事进行分析与思考的能力。

笔者曾经组织学生做了一个“保护鸡蛋”的游戏,要求学生每人随身携带一枚鸡蛋,与鸡蛋形影不离地生活一天一夜。作文训练话题就是:体会父母心。

习作摘录:

“瞧!多大的蛋!”我特意挑了一个白白胖胖的“仔”,作为这两天的重点保护对象。可惜,它在第二天下午便裂开了,我慌张地察看伤处——还好,小伤。只是无法治愈了……然而,这个蛋并没有被我处理掉,因为虽然它负伤了,不完美了,但我依然有责任保护它。我要像我的父母包容我一样包容它……

从学生的习作可以看出,“护蛋”游戏给了学生一次情感的体验与人生道理的领悟。教师进行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能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启发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深化学生的理性思考,让学生写出有深度、值得品味的作品。

三、生活作文的训练步骤

生活作文实践活动的实施步骤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

(一)预设。即对作文教学活动有一个预见,事先准备好写作活动方案。某个节日,某篇课文,某个活动,某种节气……这些生活话题皆可作为作文训练的凭借。提前做好准备,可以避免写作的随意性和零散性,还可以形成专题,进而构建出一个一以贯之、循序渐进、逐层提升的作文训练体系。如上文“保护鸡蛋”活动,布置的时间是感恩节,目的在于借助这一个节日的契机,让学生体验父母之辛苦,从而从内心升起对父母的感恩之心。预设重在抓住契机,蓄势待发。

(二)激趣。即通过巧设情境、随机切入、借助热点等灵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如上文“车厘子事件”,即是以比较新奇的方式,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观察力与想象力,让学生带着惊喜、快乐和兴奋进入创作中,自然而然地让学生写出个性飞扬的作品。激趣重在别开生面,意料之外。

(三)提炼。即从学生习作中提取充满真诚、闪烁哲思、发人深省、文辞优美的句子。可以勾画、摘录的方式,从学生的习作中将精华语句提取出来。这要求教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对学生的创作始终抱有一种“扬长”的肯定态度。以上所摘录的学生习作片段皆为平时笔者从学生习作中提炼的内容。它为笔者的讲评提供了依据,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提供了素材。提炼重在萃取美点,记录真情。

(四)展示。即把学生习作中的精华公开,与学生进行美文同赏。展示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朗读,可投影,可张贴,可摘录发表于空间,可在积累一段时间后制作一个班级名言录。对于学生而言,展示环节不仅是一次总结,更是一种激励。给学生充分的肯定,可激发学生内心更强烈、更持久的创作意愿。展示力求覆盖面广,风格多样。

(五)交流。即以互动的形式,对习作的优点、不足、思想倾向及其他特定话题进行探讨。开展交流活动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展示作品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多元的交流,如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等。交流的方式是多媒介的,可以在作品上写评语,可以在QQ上留言,可以当面讨论,可以用书信的方式倾吐。交流力求发现亮点,充分肯定。

通过实践生活作文理念,学生丰富了写作素材,提升了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信心,提升了写作能力。对于写作课,学生不再害怕,而是对每次作文活动都充满了欣喜、快乐,可以尽情放飞自己的心灵。可见,这是一种值得倡导的写作训练方式。

篇5:探究实践性作文范文

王洪霞

摘要:

面对小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已治疗多年尚未彻底根治的顽疾,作为教师必须义不容辞地深入研究其问题的三大结症所在。就此提出和实践“生活化作文教学”,旨在促成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根植于自然生活、社会生活、自我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土壤,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引导学生在与生活的对话中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在生活化作文的实践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生命品质。

关键词:生活化;作文教学;个性;品质

由于当前多数小学生作文脱离现实生活,空洞单调、枯燥乏味,使得这些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真情,迷失了思想,失却了个性。针对当前小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套”等十分突出的问题,我认为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能够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真正去感受需要在作文中融入的真情,帮助他们走出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与考试的误区。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生活化”可谓立足生活,关注生活,体悟生活,表达生活。“生活化作文教学“就是指作文教学和学生作文要回归自然生活、社会生活、自我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土壤,关注自然、社会和人生,最终使学生在与生活的对话中说真话、写真情、抒真情,以实现自由表达观点、态度、情感和体验的写作目的。其特征:

题旨本源由立意转向生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作文命题都是教材或教师预先设定的,作文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围绕确定中心区寻找或编造生活素材,这也就是所谓的“立意本源”。正是深受“立意本源”的影响,导致学生的习作被异化为精神的侏儒。学生只是揣摩命题者的心思,任意编造故事、虚构情节或套用《优秀作文大全》之类的现成素材,去渲染自己内心一点也没有的“高尚情操”。所以,教师应该组织学生用自己的记忆区采集生活,用自己的眼睛去捕捉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思想去表现生活。这样学生习作才会呈现“赤橙黄绿青蓝紫”多种色调,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作文课堂。

作文素材由模拟转向现实

在现实的作文教学素材中,有不少老师喜欢采取“模拟生活”的方式来代替现实生活。不可否认,这也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但与真实的生活相比,就缺少了生活原有的味道。教师应在观察中引导学生体验,丰富生活积累,催生作文动力;引领学生在参与中丰富体验生活,“找米下锅”,写作性灵之文;教师应在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中,强化学生角色的体验,让学生大胆的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是一种心灵的舞蹈,只有内心有了独特的体验后,才能舞得婆娑,舞得蹁跹。

中心主体由教师转向学生

针对传统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学生害怕作文、作文教学脱离学生实际、教师命题学生做、学生习作教师评改等弊端,确立“学生是作文学习作文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学生是作文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而不能把教师的生活强加给学生。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拟题。教师作文指导要明确着力点:一是要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写真事、说实话、抒真情;二是要让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自主选择表达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思维与写作环境,减轻学生作文的心理负担。在作文修改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修改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探究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写作资源,作文教学如果要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就必须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丰富多彩、生动鲜活的生活,使他们自觉地将审美的触角伸入生活的各个层面,从中发掘、筛选和积累有用的写作材料。

(1)、关注自我

作文中失去了自我,也就丢掉了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关注自我的方式可以是反思,可以是审视,可以是忏悔,可以是否定,可以是谛听„„写日记是学生关注自我、找回自我的重要途径。日记的内容可以设置情感日历、自赏篇、自责篇、感受篇、信仰篇等。除此之外,提倡学生写读书心得,在课堂上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开展“一句话评论”、“说说我自己”等活动也是引导学生自我关注的有效途径。当学生在关注自我的过程中拥有了更多喜、怒、哀、乐的历练和体验时,他们也会随之构建起丰富的精神家园,作为一种精神活动的作文也就因此摆脱了虚伪和平庸。

(2)、关注人生

作文教学在关注人生这个层面上承担着双重责任。一方面,文如其人,文格即人格,它承担着引导和关照学生做人的道德责任(即引导学生做人生合格的作者);另一方面它期待和要求学生解读他辉煌的人生(即引导学生做人生优秀读者),从中搜集和积累写作素材并升华自己的思想和人格。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名人传记、名人轶事、名人评介、史转之类的资料进行专题阅读,让学生在与名人的交流中,叩问人生,反思自己,从中汲取营养,间接获得一些人生经验和阅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

(3)、关注自然

生活化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悯天的情怀接近大自然,感受山川草木、风花雪月、江河湖海、大漠绿洲、蓝天、白云之美,流连于自然万象之间,感物联类,发掘一草一木、一土一石、一山一水及日月运行中蕴藏的人情事理,引发学生对生命个体、人类命运的思考。同时,也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带来的大自然的报复:厄尔尼诺、泥石流、沙尘暴、赤潮、酸雨等,从而获得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人文情怀。

(4)、关注社会 社会生活被人称作一部无字的“活书”,它是获取写作材料最为殷实的府库。

组织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东方之子》、《新闻周刊》等电视节目,追踪社会热点。

借助报刊杂志和影像材料,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的动态。

从身边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中体验人情之美。

从《人民日报》、《科技时代》、《新闻30分》等报刊和电视栏目中搜集有价值的信息印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世界风云变幻的时事,引发他们对人类社会发展前景的思考。

指导学生积累生活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特别指出,指导写作的着眼点应放在扩大学生的生活积累上,“我们最当自戒的就是生活沦没在空虚之中,内心与世界很少发生联系,或者染着不正当的习惯,却要强不知以为知,不能说、不该说的偏要说。这譬如一个干涸的源头,哪里会流出真实的水来?”叶老的话点到了学生作文空话连篇的病根上,道破了教师指导学生写作的“天机”:学生有了充实的生活,便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也就自然找到了写作的源头。“厚积”才能“薄发”,可从如下四个方面指导学生积累生活:

(1)、典型事例积累

留意发生在身边的事,关注社会热点及科技技术发展等。(2)、人间真情的积累 在生活中要用心体验亲情、友情、师生情、乡土情、爱国情,不断充实自己的精神家园。

(3)、文化类积累

为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学生应该从名篇名著、名人名言、文化散文、时文史转、影视网络中汲取滋养,获得深厚的文学底蕴。

(4)、辩证思想积累

沟通学生写作思维与辩证思维的联系,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同一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等认识和分析问题,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写出有思维价值的文章。

鼓励学生表达生活

针对小学生作文“假、大、空、套”的弊病,我们在鼓励学生表达生活这个层面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倡导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以求真

作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就要彻底改革命题作文的旧有模式,把学生解放出来,让他们自主命题,自由表达,说真话,抒真情——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说自己想说、爱说的话。

(2)、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以求实

作文训练内容要选择贴近学生或熟悉的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训练坡度小,效率高。作文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到生活中寻找生活(想象要合乎生活逻辑),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领悟作文的题材和素材来源于眼前的生活,从而自觉抛弃了那些“不可验证,浮游无着的话”和“虚伪、虚夸、玩戏的文字”(叶圣陶语),把内容的生动和充实作为写作实践的目标。

(3)、张扬学生个性以求新

现在的考试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有创新”一项明确提出学生作文有个性特征的要求。要求作文有个性特征,实质上就是要求作为写作主体的学生要有独特的审美观,要有独立的人格立场。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发展学生个性,进行作文创新:

A、运用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或发散思维,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B、选择自己擅长的问题写作,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华。C、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和生活经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文风。D、提倡学生写“放胆文”,抒写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发表对生活的独到见解。

指导学生利用节假日到乡镇、社区、机关作实地走访,或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采集,或对地方名人进行专访,或对乡土人文资源进行挖掘,写成不同形式的调查报告。不定期的开展“我眼中的社会”主题式对话活动,使学生的生活由校园向社会辐射,视野由封闭走向开放,情感世界由关注自我向关注社会拓展,实现学生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对接,在作文中学会做人,彰显语文教学的多重功能。

因此要把引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关注未来落到实处,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张扬学生的哲理认知个性、思维品质个性、审美创美个性当做作文教学的使命,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发展。

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反思

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必须增强活动的计划性、序列性 如果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没有明确的目标序列、内容序列、方法序列,没有整体的预设、阶段性的回顾总结和对原有计划的适时修正,只是兴致所致,“行”之所致,无序为之,那么教师就很难在这一课题的实践上有所作为,学生作文的兴趣、素养与能力的培育也就得不到保障,因而也就谈不上作文教学的优质、高效。几年来的实践,本人在生活化作文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上,进行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生活化作文教学活动安排的有序性、层次性与多样性研究,力度有待加大。有序才能增效,“优序”才能高效。

实施生活化作文教学,教师自己先得有生活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自身的学识才华、行为举止和心理品质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要自觉投身生活,学会感受、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流。教师只有不断地积累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感悟能力,才能以轻松、快乐的情绪,深刻、独到的思想,新潮、前卫的理念来引领学生畅游生活的长河、攀登思想的高峰、步入写作的殿堂。语文老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的能力,使生活化作文教学实践做得更实、更新、更深。

篇6:探究实践性作文范文

宝钢新世纪学校顾欣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

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等弊病成了不治之症,诸如:(1)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2)语言表达的能力较差。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不会运用一些描写手法去写,而只会用叙述性的语言去写。

产生这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诸如:在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便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作文实践,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2)学生认知规律的理论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主要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想像来感知和

理解世界。我们则要重视把学生带进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的客观情境,发展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想像能力,把语言功能的发展与此紧密联系起来,把作文与生活,把语言实践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3、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所谓观察笔记是指记录人们对事物观察所得的一种笔记。它是为写作积累素材,从而以达到提高写作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札记、随笔。观察日记的内容要广泛得多,形式要灵活得多,表达方式也多是综合运用的,所以实际上就是一种单项的写作训练。

写观察笔记的要求:(1)真实:记录的材料必须是自己亲身观察过或生活中发生过的事物,不能是抄袭别人的 或是胡编乱造的东西。(2)集中:就是一篇观察日记要有一个中心,所选材料要围绕一个中心来写,切不可是生活材料的堆积。(3)具体:就是要把观察所得的事物形象生动地记录下来。

4、研究的意义

作文要厚积博发,要写出好文章,就要象蜜蜂“采蜜”一样辛勤积累。对此,教师应该提倡学生通过写观察笔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同样,如果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下来。一旦形成习惯,不但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且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受益终生。

二、研究目标

1、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让学生在开放作文教学实践中获得习作的乐趣,让学生习作自然成为一种生活的需要,学习的需要。

2、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利用写观察笔记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一定的写作素材。

3、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教会学生用一些方法去观察周围的事物。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需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常用的方法如: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观察要动用全部的感官;观察时需要思考。

4、提高作文水平,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三、研究内容

1、利用写观察笔记来解决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要让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2、利用“观察笔记”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立足学生实际,及时总结、发现“观察笔记”的适切性,就促进“观察笔记”推广的发展性、有效性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

教师让学生写观察笔记,不仅仅就是为了写而写,关键是让学生在写完之后要及时总结,要让学生积累一些在写大作文时可以用的到的素材,以至于可以让学生把平时积累的素材用在作文上。

四、研究方法

我根据这个课题的特点,综合采用多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及有关教育信息网,搜集资料,进行先期的文献研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2、“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提高研究实效。

3、个案法。通过个别事例进行深入研究,对事件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地分析个案中的各个变量要素,并从中归纳出一个或数个经验性的结论。

五、研究条件

1、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在上学期,对七年级同学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出现了两个最大的问题:写作文没有材料可以写、不会用一定的描写手法去写。因此,就开始尝试着让学生在某个场景中去观察周围的某个对象,观察后,让学生去写。然后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总结、讲评。

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一点进步,在写作文时,有材料去写了,也会用一定的人物描写手法去写文章了。

2、当下同样症状的出现,为继续研究提供了可行性。

今年,因为是教六年级起始年级,他们在写作上仍然存在着同样的问题,所以,仍旧想用这种方法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写作能力。

3、以学校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作业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为依托,进行了深入发展的研究。

六、研究阶段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08.10~2009.1):

(1)对学生在写作文时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进行了解。

(2)搜集与阅读相关文献,学习相关理论,寻找适合本课题的理论支持,制订研究方案。

2、实践研究阶段(2009.2~2009.9):

(1)“实践—反思”的行动研究,运用观察笔记这一形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

(2)探索总结利用观察笔记进行作文指导的策略的可行性和实效性。

3、总结阶段:(2009.10~2009.12)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经过训练,学生由怕写作文到喜欢写作文。他们的整体写作水平提高了,速度快了,训练前一节课能完成作文的只有30%,训练后提高到70%,而“过去要逼学生去写作文,现在学生写作积极性提高了,质量也好。我今后还要继续开展这项活动,“观察笔记”式的作文片段教学真的给了学生一双明亮的眼睛。

通过实验,我认为:“观察笔记”式的作文训练将系统化为局部,训练时可以将相应的写作理论传授给学生,这样长期训练,就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较为系统的写作理论。该理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专题里体会和认识规律。

该课题具有可操作性,将平面化的训练综合为立体化训练,并建立起生活——作者——文章的训练体系。经过训练,实验班在作文及格率、优秀率还是语文平均分上都明显超过非实验班。

实验证明:“观察笔记”式的作文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这种训练方式给学生提供了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在这翻腾浪花的源泉中,学生的思维活动积极展开,积累的词语一下子变得鲜明而有感情色彩,他们情不自禁到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词语去描绘眼前的情景,写出优美的作文,这不仅是语言的学习、作文水平的提高,更是智慧的启迪,心灵的陶冶和感情的升华。

上一篇:公司乔迁搬新家贺词下一篇:幼儿园中班优质语言教案《小老鼠学画画》及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