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的纪律问题

2024-05-19

谈中学生的纪律问题(精选8篇)

篇1:谈中学生的纪律问题

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军人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革命无不胜。”古代的孟子也曾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其中都强调了纪律的重要。借这个机会,我想谈谈中学生的纪律问题。

在学校中,我们不免发生,有些同学总一忘带作业为借口向老师辩解,在这一部分同学中,或许是真的没带,但都避免不了纪律二字。作为学生,学习各种文化知识是最主要的任务,老师留的作业也是配合教学,巩固知识的一个必要步骤,然而,某些同学因意识上的不重视,忽视了这一点,找借口来为自己开脱没完成作业的罪名。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很明显的地认识到他们在作业纪律的问题,没有形成良好的守纪律意识。到考试时,又不断地责怪自己当初没有认真地完成作业。可以说存这些问题的同学,都是在自欺欺人。

除了作业上的纪律,我们平常提到的最起码的就是上课纪律。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纪律的好坏直接影响老师的讲课效率。就拿在上个星期的生物课来说,如果某些同学不接老师的话,也许我们能听到更好的讲解,如果某些同学不三心二意,也许我们会做更好的实验,如果......正是这断断续续,不断增生的如果,使得一堂优质的课变得支离破碎,这就好像我们常听的一句话一样:“一只老鼠害了一锅汤。”可见上课的纪律是犹为重要的。

了解学生实际,采取纪律教育措施。学生的纪律表现,在不同班级是不一样的,班主任要弄清和掌握学生的纪律表现,首先要在“深入”上下功夫。即要透过学生各方面表现出的现象(如在社会上、在单独行动时),了解他们遵守纪律的自觉程度等情况;其次要在“切实”上下功夫。即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不同学生违犯纪律的原因和真实表现。学生违反纪律是出于偶然的,还是经常性的;是出于一时的疏误,还是纪律观念差;是生性活泼好动,还是故意捣乱;道德品质不良。

可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开展纪律教育,就是要根据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程度,根据学生违反纪律的真实原因和个性特点,采

取不同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进行教育。

1.培养学生守纪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中学生只有对遵守纪律的意义,对规章制度有了足够的认识,才能产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班主任在带班之始,要利用主题班会,充分讲解贯彻《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义,解释守则条文的深刻涵义。通过教育,使学生懂得每一条文的意义和要求,牢记每一条文的内容,人人争做遵守《守则》的模范和带头人。还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讲解自由与纪律、民主与集中、集体主义与自由主义等一系列有关的概念,使学生懂得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为什么做的道理。当然,对中学生进行说理教育,不能是空洞的说教,而应是采用生动活泼的直观内容和多种多样的方法,将教学中的有关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活动,与《守则》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说理教育,还可更多地采用课外活动的种种形式——集会、典型案例分析、主题讨论、教育影片的展播等等。

2.加强学生纪律,形成自觉守纪的良好班风。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程度,是以集体组织和形成水平为转移的。有秩序、守纪律的班风,是集体形成的最基本的标志。优秀的班集体会使大多数成员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和风气,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少数学生的违纪行为也会受到集体舆论的谴责。加强学生的自觉纪律是形成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条件,而优秀班集体形成的过程也是全班学生逐步走向自觉纪律的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首先抓住班级骨干组成班级的核心力量,在纪律方面起带头作用;其次,要不断扩大积极分子的队伍,让遵守纪律、维护纪律的人数愈来愈多;第三,对经常不守纪律的少数学生,进行个别教育,逐个教育,对他们采取一些临时性的教育措施,加强监督。

3.增强集体观念,形成正确的班级纪律舆论。纪律舆论是指在班集体中,纪律方面为多数人所赞同的评论意见,它是在学生关于纪律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中形成的。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或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班主任要使学生在领会纪律知识和纪律实践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纪律态度。在内容上要注意正义感和羞耻感的培养;

在形式上要充分注意到中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形象相联系的特点,采取具体形象、形式各异的方式。

纪律舆论,既是学生原有纪律认识水平的表现,又将对学生今后的纪律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正确的纪律舆论可以通过小组和班会的品德评价、墙报、板报的书面评价等多种手段来形成。

4.行为指导与健全制度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纪律习惯。学生的自觉组织性和自觉纪律性,主要表现在对学校所规定的各项制度和常规的是否遵守上。要使制度成为自觉纪律教育的有效手段,首先是制度的合理性。各个班级要结合学校和班级自身的纪律状况,并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制度;其次是制度的实践性。制度一旦建立,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经常督促检查。这样,制度才是严肃的、权威的、有约束力的,学生在共同遵守制度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养成严格遵守制度的习惯。班级制度既有教育教学方面的课堂制度、考试规则、奖惩制度、礼貌规则,又有生活管理方面的值日值周制度、作息制度、卫生制度、就餐和就寝制度,还有体育方面的课间和课外活动制度等等。

同时,自觉纪律教育,只是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导、训练学生,让他们掌握自觉纪律的行为方式,学会“怎样做”。对中学生来说,俞需如此。例如,列队是学校和班级最频繁的活动,严肃认真的列队与仪式,是进行自觉纪律教育的重要方式。有时学校一日之内要进行数次集合列队,每次列队毫无例外地要求“快”、“静”、“齐”,动作迅速敏捷,一声令下,鸦雀无声,目不斜视,前后左右一条线,随着口令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整齐优美的队形,包含着每个成员严肃认真、自觉守纪的美德。仪式的严肃性则与直接内容或象征意义相联系,仪式比例队更要肃穆、庄重,更要求学生的内心活动随着举行仪式的过程而变化。经过长期的一丝不苟的训练,使之成为中学生的行为准则,养成外在表现和内存活动相一致的习惯。学校经常举行的仪式活动有:集会、纪念活动、共青年出旗和退旗、升降国旗等仪式。

5.运用奖励与批评进行自觉纪律教育。恰当地运用奖励与批评是

对中学生进行自觉纪律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自觉纪律教育中的奖励方式有:口头、书面表扬;发给奖状、奖品等形式。同时批评在自觉纪律教育中也能起到禁止和纠正学生违纪行为的作用。对违纪的学生,如果不给予应有的纪律批评教育,而姑息纵容,放任自流,对个人和班集体都是有害的。但批评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情感体验、个性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式。具体操作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奖励与批评的目的要明确。不论是奖励还是批评,目的都是为了鼓励学生进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运用时,一方面班主任要向学生讲明奖励与批评的教育意义,使其端正态度,正确对待老师给予的评价;另一方面,班主任本人要明确奖励与批评的目的,不能将奖励作为引诱学生的手段,把批评作“制服”和管住学生的法宝。其次,奖励与批评要公正。就是说,作出的奖励与批评要与学生表现出来的纪律行为的好坏程度相适应,这就要求班主任走群众路线,在全面了解和分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作出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个别学生的批评教育要取得集体舆论的支持,该批评的就批评,即不偏袒,也不全盘否定。

第三,奖励与批评要阐明原由。在对学生进行奖励与批评时,要以说理为基础,让学生明白因什么原因而受奖励,其正确的思想和纪律行为表现在哪里;因什么原因而受批评,错误的性质、危害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并提出改正的办法和努力的方向。

第四,奖励与批评要及时恰当。奖励与批评如同打铁要趁热,不宜拖得太久。该奖励的先进就及时奖励,以使学生的良好纪律行为得到强化而继续保持下去;有了违纪行为就该批评教育,促使学生认识错误,引起震动而改正错误。否则,会影响奖励与批评的效果。第五,奖励与批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奖励与批评标准和方式,如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对自负的学生可适当减少当众表扬;对自卑的学生不要当众批评;对后进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亮点,及时给予肯定等等,只有恰如其人的奖励与批评,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送一句话:“守纪律,无论做什么,都有成功的可能;不守纪律或没纪律,就必然要遭到损害或失败。”

篇2:谈中学生的纪律问题

再谈自习课纪律问题作文

自习课,自习课,就是自己学习的课。自习课的纪律是一定要保持好的,这不,我已经是第二次违规了自习课的纪律。自习课的纪律我不用讲,大家也都知道。但是,为什么总是有人违规了自习课的纪律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一是老师不在教室,班里一个同学随口讲了一句话,或者忍不住说了一句话,导致了其他的同学心里十分痒,于是,也管不住自己嘴了,也开始讲了起来。二是在自习课上,一个同学与另外一个同学闹起了矛盾,互相吵了起来,导致班里大部分同学也讲起话来了。其实,班里肯定会有同学是被冤枉的,但是,也只能默默地接受惩罚。所以,在心里总会有一些不开心,埋怨班里的一些“蛀虫”。我奉劝班里的`一些“蛀虫”,你们先不要谈自己会受到惩罚,想象一下会有多少无辜的同学因为你们的举动而被拖累。再说,如果在自习课上讲话,违反纪律,不但会被惩罚,弄得痛苦不堪,还会使自己的学习成绩下降,这有什么好处呢?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讲无聊的闲话,并且没有时间去想这么多,所以奉劝大家不要为了一时的欲望而违反了纪律。

篇3: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哈尔滨市某小学进行的课堂观察记录显示:一个班级的87节课中,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几乎发生在每堂课每个学生的身上,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不能避免。学生多动发生的次数和注意力涣散发生的次数分别多达178次和155次。多动行为包括在课堂上同学之间互相打闹和聊天,在教师讲课时插话、顶嘴,看课外书时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等;而注意力涣散的行为主要包括溜号、走神、睡觉,对老师的授课表现出没有兴趣、不耐烦等。而在对这所小学的17位教师进行的访谈中,有11位教师都对学生做小动作听讲不认真这个问题觉得非常的头疼。“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随意的说话、打闹”是发生频率较高的课堂纪律问题。这类学生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成因入手寻求解决策略。

一、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的成因

课堂纪律问题在小学课堂上经常发生,非常普遍,教师要想管理好课堂就一定要究其根本,选对策略,这样才能避免此类扰乱课堂事件的发生。

通过对小学课堂上的观察到的现象和教师的访谈的内容的分析,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可以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因素

(1)年龄因素

儿童心理学表明:12岁以下的儿童连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超过25分钟。小学生的年龄通常都在6~12岁左右,处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情感发展较为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和意志力都比较差,所以上课时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自觉的影响课堂秩序的行为。

(2)性别因素

学生的性别在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上有着一定的影响。相同年龄的男生和女生相比较,男生更容易产生课堂纪律问题。男孩子大多都比较外向,喜欢刺激和热闹,同时也很好动,精力也比较旺盛,所以在课堂上大声吵闹、接话、顶嘴、擅自离开自己的座位等问题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比重比较大。相比较而言女生比较安静,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长,她们看起来都很听话,实际她们容易发生溜号走神等这种不易被发现的课堂纪律问题。

2.教师因素

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的两大主体,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纪律问题与教师管理策略不当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也是影响课堂纪律的因素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教师管理能力的缺失

在跟踪观察过程中发现,学生课上出现纪律问题跟教师也有关系。教师首先要尊重、爱护班级里的几十个学生。这样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而现在很多教师缺少责任感和爱。当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违反纪律的行为时,教师第一反应就是强制地制止、呵斥,处理方法很单一、粗暴,有时候甚至用体罚的方式来惩罚犯了错误的学生,却不尝试去寻找科学的解决办法,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表面上看似解决了问题,但实际上大大激化了师生矛盾,还很有可能打消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自尊心、并产生怨恨的情绪,而课堂纪律不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2)教学方法陈旧

最容易产生课堂纪律问题的课堂,教师授课方法大多都很陈旧。其实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活动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的设置不能过于简单或者困难,教学的内容过于简单,学生都很容易接受,但是对知识挖掘不够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内容过于困难,学生对知识理解不了。更有一些教师不能很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不能用心的设计教学活动,这样的课堂枯燥乏味,学生更多的是听教师授课,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稍不留神,课堂纪律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3)教师情绪失常

教师个人的情绪也是引起课堂纪律问题的原因之一。小学教师平常的工作非常累,压力很大,如果没有很好排解压力的方式,那么教师势必会把不好的情绪带到课堂中来,而毫无疑问,学生就成为了教师发泄的对象,并且教师的这种行为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抗行为,从而导致课堂纪律问题的出现,因此,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情绪控制能力。

3.家庭因素

孩子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位老师应该就是他们的父母,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易于被孩子接受,家庭的氛围和家庭的结构都会影响对孩子的与人相处的方式、教养和健康人格的形成等。在家庭中,对孩子要求过于严苛,过分看重学习成绩会使孩子的压力非常大,孩子为了逃避父母责罚而做一些弄虚作假的事情来。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全家人都围绕这样的“小皇帝”“小公主”生活,会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愿意与人交流和合作,也会形成爱冲动、自制力差等情绪,为出现课堂纪律问题埋下了种子。

二、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解决对策

对于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在课堂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可以从预防性策略和矫正性策略这两方面进行尝试。

(一)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的预防性对策

预防性策略呢就是在学生没有产生课堂纪律问题之前就对此采取一些方式和手段,从而降低问题产生的几率,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方式。

1. 创建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难,“以人为本”既是基础也是核心。要想做到以人为本,无疑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有很多教育学家倡导在新教师任教前应该对他们进行“尊严教育”,其目的就是要求教师学会尊重学生。一位教师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进行了良好的尊严教育,学生才会由最初的模仿教师的行为到内心真正对教师产生尊重,尊重他人以及尊重知识,是尊重和认可教师的劳动,而对这样师德高尚、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又有谁会在她的课上溜号捣乱呢呢?

2. 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针对学生实际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活动,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是保证课堂正常教学秩序的关键。同时,教师高水平的课堂管理能力也是高效课堂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的条件。为此,教师要全方位提高自己的教师专业素养,做一个学者型的教师应该是当今教师追求的目标。

3. 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

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其独特的班风、学风,良好的班风和学风会使整个班级的氛围变得积极向上,并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在课堂上,个别人产生纪律问题行为也会在这种氛围中向好的方向发展,能够促使学生遵守集体的行为准则,有利于学生社会化的形成。

(二)小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的矫正性对策

1. 与学生推心置腹的谈心

课堂观察发现,在一些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经常出现同一个问题反复出现,有的是一个人重复犯相同的错误,有的是一个问题在不同学生身上出现。其实,当这个问题第一次出现时,就需要教师能及时和出现问题的学生谈心,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带来的不好影响,也鼓励学生改掉这样坏毛病的决心,并借机让其他学生认识到这种问题的危害,树立正确的观念。

2. 与家长及时沟通

学校教育对孩子来说无疑很重要,但是家庭教育同样重要。孩子在学校的一些行为很可能就是家庭教育的一种折射,教师应及时把孩子的问题向家长反馈,使孩子的不良行为得到家长的重视,使家长积极协助教师的教育行为,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3. 对问题学生适当的提醒

在课堂上,当课堂纪律问题出现时,教师不应该马上制止,因为它可能起反作用。首先教师应该用眼神示意,轻轻地走在孩子身边或者对他进行提问,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自觉地回到教师讲课的内容上面来。为了保证课堂的秩序,教师也可以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矫正,比如说“大多数的孩子都很认真,还有一位同学,你要加油啊!”这样一来,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慢慢的,学生也会尊重教师的课堂。

当学生在课堂上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纪律问题时,适当的批评是避免不了的。在观察中,常听见教师批评学生:你为什么在课堂上看课外书?你这样懒散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上次我就批评过你在课堂上偷吃水果……其实,教师的适当批评是可以的,但是要就事论事,不要总是揪住以前的过错来训斥学生,不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有多么生气,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并且非常努力的想要改正错误才是目的,也更能达到期望的效果。

篇4:谈中学生的纪律问题

关键词:中职教育;课堂纪律;学习障碍;措施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9-0006-04

近几年来,国家高考政策调整、高校扩招引发了普高热,加之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使中职学生普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障碍,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都有所欠缺,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课堂上学习气氛不浓,纪律不稳定等,影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

一、中职课堂纪律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一)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的主要表现

目前,中职学生厌学已成为一种较普遍的现象,不仅我们学校有,其他各类职业学校也都存在,它严重影响到学校、班级的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据我近年的教学观察,学生厌学的表现形式较多:有的学生对学习消极应付,不求上进;有的上课不专心,心不在焉,身在课堂心在外,对学习没有心思,玩手机,听MP3,老师批评也不听,反而顶撞甚至辱骂老师;有的作业不认真完成,相互抄袭,或根本不做,有的在作业本上乱写乱画,所写内容低级庸俗;有的热衷于上网聊天,迷恋网络游戏,无心读书学习,个别学生甚至晚间翻墙外出上网打游戏,白天趴在课桌上睡觉。我曾与一位迷恋网络游戏的学生深谈,他说:“老师,我确是控制不住自己,一上课心里总想着游戏,想静下心来听课,确实静不下来。一玩上游戏,我就收不了手,游戏里的情节倒过来我也能背出,可就是学不进、记不住书上的东西,打开书本见到密密麻麻的文字就头晕,不像玩游戏这么轻松……”;有的学生经常无故旷课、迟到、早退,东游西逛,无所事事。还有的学生特别是女生,上课十几分钟就要请假上厕所,往往是以上厕所为名到教室外闲逛一圈再回来,有的出去了一节课也不返回,不知干什么去了,出了事,教师还得担当责任。有的学习成绩差,考试多科不及格,个别学生甚至补考也不参加;有的学生文化基础课学不进,听不懂,专业课也不愿学,三年下来,知识和技能没学到,却学到一些不良风气,染上一些坏习惯;有的学生课堂学习不认真,实训操作仍不想学、不愿做,袖手旁观,站在车间混时间;有的抽烟、酗酒、赌博、斗殴等,个别学生甚至发展到诈骗、偷盗,品德低下,学业荒废,无组织无纪律,极个别的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的原因分析

影响学生课堂纪律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有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既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家庭条件方面等的问题。归结起来,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环境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学生思想意识、道德水准、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呈多元化的趋势。现在的学生不再盲目崇拜权威、传统、教师和书本,更注重自身需要和个性追求。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而社会环境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我们常用一个不等式5+2<5,来说明学校5天的教育,不如社会熏陶2天带来的影响。可见,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从学生厌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就业市场供大于求,不少大学生、中职生毕业就失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劳动力准入门槛却很低,没有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等级要求,小学初中没毕业,只要肯出力,照样能找到工作。这种社会现状使不少学生感到:学与不学照样找工作,学多学少同样有人要。因此,便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读书无用”等厌学情绪。

2.学校教育的滞后。当前,中职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厌学情绪,与现行中职教育本身存在的弊端有直接关联。一是中职生源紧缺,招生极其困难,为了学校生存,不得不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招生上,教育教学改革明显滞后,不能适应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二是一些教学内容过时陈旧,脱离实际,缺乏新意,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学形式及方法上单调、枯燥、呆板、照本宣科,教学仍采用“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被动、低效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四是教师的理念还没完全转变,面对现在的学生总感到难教、难管,有的教师一进课堂就感到头疼,怕课堂纪律不好课上不下去;五是分层教学、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教学在中职学校还没完全推行,理论课教学比例大于实训课,学生实训操作时间不足,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真正的姓“职”。不合理的课程设置、不科学的教育理念,导致了今天中职课堂教学纪律的现状。

3.家庭教育的原因。一些学生在幼年童年时期,父母等成人并没有认真花功夫培养他们的好习惯与好思想品格,以致到了中学时期学生需要进一步发展的内在支撑时,整个人的精神苍白,行为懒散,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有些父母不注重小孩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旦小孩出现了学习上的问题,就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久而久之导致小孩出现了学习行为障碍。我们甚至可以说,家庭是学生出现课堂行为问题的重要根源。

4.学生方面的原因。(1)缺乏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归因模式。奥苏贝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的关系,绝非是一种单向性关系”。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学习和工作都非常积极,对事业富有冒险精神,并能全力以赴,希望成功;他们希望得到外界的公正评价,并不过分重视个人的名利;这些人能约束自己,不为周围环境所左右;他们把成败常归于自己能控制的主观因素,如个人的努力程度;他们倾向于对未来成就抱较大的希望。学业不佳的学生,或归因于自己能力低,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产生自卑感,最后厌学弃学;或归因于教师能力差、水平低、教法不当、讲得不清、板书不细;或归因于课堂纪律不好,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2)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不少中职学校生在分流的升学考试中属于成绩偏差的群体,早期均有不成功的经历,自认为是经过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多道关口筛选下来的学生,不是读书的材料,低人一等,再加上家庭、学校甚至整个社会对中职生的认识不够准确,所以他们的内心深深的自卑。他们对自己的长处视而不见,却一味集中注意于自己的不足上,甚至总是放大自己的不足和缺陷。由于自卑心理,使他们思想处于苦闷境地,学习缺乏信心,课堂睡觉、不带学习用具和教材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漠视知识和教师,对其它的能力也信心不足;有的学生会因此变得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严重地阻碍着自己的进步、成长。有些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感觉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变得更加自卑、敏感、脆弱、封闭。(3)逆反心理突出,缺乏良好的学习心态。逆反心理是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一种心理状态。中职生已经比较成熟,能与成人平等相处,此刻他们已不轻易相信成人,也不轻易相信或盲从周围的人。因此,如果其自立意向得不到及时引导,情绪化色彩较强的他们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表现为你不准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去做;你要他这样,他偏要那样;你越禁止,他越感兴趣。事事顶牛,以“反其道而行之”来显示自己的独立不羁,表现自己的个性价值。

二、中职课堂纪律问题的对策与思考

心理活动是人类活动的基础,无论哪种教育都应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为教育的目标之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针对当前中职学生课堂纪律的现状及归因分析,本人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解决课堂纪律问题。

(一)学校方面

1.“以德促学”,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德促学”是我们学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一个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教育管理新模式。这一新模式最鲜明的特色就是以德育为大平台,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所谓德育主题活动就是根据德育目标和学生年龄身心特点,把握学生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设定主题,再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2.调整课程设置。现阶段我国中职课程体系存在教学内容重复陈旧,课程门数膨胀,体系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并且对代表专业发展方向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吸收不够。因此,中职应确定课程改革目标、原则、方向,划分课程群,组建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精简教学内容,着重技能方法和能力培养,从课程设置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善学校条件。虽然现在中职教育教学设施有了十分明显的改善。但是,学校教育的现状离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的发展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当务之急要解决的是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完善实验、操作、练习设施,让学生有机会实践自己的理论知识;还要注意教育资源分布均衡,无论是学校的精锐专业还是普通专业都应提供现代的教育教学设施和优良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以求达到各学校和专业强项更强,弱项变强。

(二)教师方面

1.用爱构筑心与心的桥梁。希腊神话中一个青年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精心雕刻的一尊象牙少女像,每天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她,最终少女竟活了过来,这就是著名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对学生的教育不是简单讲解,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要用教师的爱心,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创造欲。一名好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所有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还是调皮捣蛋的,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明灯。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从这一角度讲,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教师手中。简单说,就是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以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为荣耀;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挫折和失败而担忧;鼓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每一个奇特的想法……

2.加强沟通,情理兼顾,维护正常课堂秩序。沟通是教育学生,维护课堂纪律的有效手段,应注意多向性的沟通交流,形成教育合力,促使课堂纪律正常。

一是与纪律差的学生沟通。教师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深入了解,找到主因,对症下药,灵活运用谈话、家访等方式,教育转化学生。如课堂上,对爱讲闲话或做小动作的学生,可让他们起来回答问题,引起他们的注意,课间及时找他们谈话。对这些学生,不能嫌弃、疏远,而要尊重、亲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二是与各科老师经常沟通。班主任或辅导员定期与各科任老师沟通,目的有三:①了解班里的课堂纪律的真实情况;②请教维护课堂纪律的有效方法,须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谦虚真诚,求教自然会有收获;③圈定对象,统一方法,统一时间,步调一致,形成教育合力,让学生感到维护课堂纪律的严肃氛围与压力感。

三是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对有些学生的课堂学习问题或课堂纪律问题,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和家长巧妙地说出孩子的问题,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切不可告状。

3.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如果主体不学、厌学,教师的主导作用则很难发挥,再高水平的教师也没辙。作为中职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多关心爱护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生的课堂纪律问题,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他们没有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直接关系,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才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当前社会的“用人”标准,克服自卑心理,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需要大量有技能的专业人才,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打消消极思想,克服“厌学”情绪。

4.确立目标,树立信心,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培养是家庭、学校、社会及学生本身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教师要把动机的培养、激发、强化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在教学中不仅要从专业课的产生、前景 、发展,当前在生产、科研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入手,而且要让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学习专业技术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明白他所学专业的内容。如果教师介绍的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结合恰当,就会产生兴趣,就会对知识给予关注,慢慢地就养成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三)家庭方面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处在这个剧烈竞争时代的人,若没有知识和专门的技艺及各种才能,就必将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家长应教育子女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主动参加其它各项活动,可以多带他们去博物馆或展览会等文化知识浓厚的地方,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这些丰富的课外活动会让孩子们对知识产生浓重的探索愿望创造良好的环境,培育孩子对学习的热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要做孩子的表率,培育孩子的独立自主才能,勇于面对挫折的才能,随机应变的才能,让孩子在宽广的天地里锤炼自己,展翅飞翔。

(四)社会方面

要不断在全社会树立科学、民主、平等的观念,形成“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共识。一直以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使职校生产生较严重的自卑感,觉得自己将来是蓝领一族、低人一等。社会各团体各企业单位要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提高他们的待遇。其实,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深入,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以致当前出现了“技工荒”“高级技师荒”等现象。社会应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些讯息转达给学生,转变学生的观念,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中职学生上大学、上高职、中职都有美好的前景及社会地位。增强自信心,并将这种自信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要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研条件、营造良好的学研环境,保证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为推进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课堂是我们教育学生的第一线,只有保证了课堂纪律的稳定,才能使教学更好更顺利的开展;也只有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才能进一步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以上对中职学生课堂纪律的调查和研究,希望能给中职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些益处。

参考文献:

[1]韩进之.教育心理学纲要[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王桂平.国外关于课堂纪律问题的研究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05.

[3]张光宇.教师因素对课堂纪律的影响[J].成都: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4]曲埠文.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学分制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6)

[5]杨金土.职业教育的“现代”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7).

篇5:结合大学生实际谈党的纪律作风

关键词:从严治党;

摘要:中国古代就有一句话叫做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从,就是一个关于作风的问题。无论是对于一个政党还是对于一个党员亦或是对任何一个人都是这样的,只有做好了自己,有了一个好的风气和正派的形象,你的话语才会有分量。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只有他的纪律作风过得硬,让人民信得过,那么这个政党才会有前途有活力。

正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纪律建设,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完善党风廉政法规制度。我们党要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始终把党的作风建设抓实抓好。

党的作风是党形象的体现,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主要表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团聚力的重点方面。纪律严明和作风优良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优势,也是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大学生应当从自身做起,自觉地走在别人的前面,自主地学习党的基本知识,自觉地遵守党的基本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积极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纪律与自由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不可以没有自由也不可以没有纪律。自由和纪律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纪律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没有这种强制性,自由也就无法实现。试想如果每个人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么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就失去了正常的秩序,个人的自由还能得到保障吗?当然,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纪律只是约束违反纪律的人和行为,只要不违反纪律每个人都会有充分的自由。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要正确处理自由和纪律的关系,就要努力做到:

第一,要有敬畏之感,这主要表现在自我约束上。一个人不能约束自我,就一定会犯错、犯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只有学会“管束自己”才是真正的成熟。

第二,要有敏感之心。每天重复同样的事情,很容易让我们失去敏感之心。原本很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就被忽视了,一些管理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也看不见了,这正是导致工作和管理上效率低下的原因。一个始终保持敏感之心的人,才能发现这“平常”之中的不平常,真正做到防微杜渐。

第三,担当引领之责,做好表率作用。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纪律约束方面,要率先示范,争做遵纪守法的模范;弘扬“四种意识”,即勇攀高峰、不断超越的发展意识,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责任意识。精益求精、追求一流的创新精神,不计得失、勇挑重担的大局意识。此外,要在纪律的框架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不断增强纪律意识

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在纪律修养应自觉做到要不断增强纪律观念。首先,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纪律的极端重要性。“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只有我们认识到了纪律的重要性,并使之成为一种内在的要求,我们才能去自觉地遵守纪律。其次,要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树立法制观念和纪律观念,知道哪些是应该做或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或不可以做的。再次,要正确处理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培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培养严于律己、自控自制的坚强意志,做到在任何情况下,思想上不忘纪律观念,行动上不违反各项纪律和规章制度。

三、坚持反腐倡廉 每当谈到党的纪律作风时必定会涉及到有关大学生廉洁教育,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倡导反腐倡廉,其必要性又在哪里,大学生又应该怎么做等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不断去思考和学习的地方。首先必要性就是意识到腐败的滋生其危害性有多大,它的危害是足以亡国的。思想意识的东西在长期的考验与教育中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这样也就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我们应该基本做到什么,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是要加强有关反腐倡廉的学习,认清反腐倡廉形势,在有了对大学生反腐倡廉的基本认识之后,高标准要求自己,在校园时期就有反腐倡廉的意识,从而在长时间的自律要求下做到反腐倡廉,使之成为大学生党员的一种品质。

篇6:浅谈大学生校园纪律制度

姓名:XXX班别:XXXX日期;XX年XX月XX日

校园纪律是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与保障,也直接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好坏。在大力发展“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者,争创一流学校”的今天,更应该调动好个方面的力量,抓好这方面的工作,创建一个有纪律制度的校园环境。

校园纪律制度的一系列规定,既是对大学生行为的总体要求,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行为的具体纪律规范,是大学生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身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都向往着自由,而纪律又在各方面约束着我们的行为。自由与纪律表面上是不相容的,实际上却是分不开的。遵守纪律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自由,不遵守纪律,便会失去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所以我们应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赢得自由。

虽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在校期间还是要按时参加教学计划规定和统一安排组织的一切活动。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课,不迟到不早退。从而内化自己的道德修养,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正如我身边的同学,有些人总是会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甚至旷课,他们也总能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同样的课程安排与教学任务,为什么其他同学都能做到学习生活两不误,而有些同学就出现学习生活互相耽误呢。追根究底还是因为那些同学对校园纪律制度的不重要以及自我管理能力不强,是不是应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并尝试着去改变这些情况。我们都应该有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身为党员,则更应该遵守纪律,服从党组织的安排,积极主动,不断进取,做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共产党员。

大学生校园纪律制度是学校不可或缺的制度,没有严格的校园纪律,必然会影响学生好习惯的养成,必然导致学习的松弛,造成学风校风的低下。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大学校秩序的管理力度,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最终把纪律约束转变为一种自觉的约束,形成自我的行为规范。

篇7:政治纪律存在的问题

重点对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或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进行排查:一是政治立场不坚定、在大事大非问题上旗帜不鲜明,在一些涉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重大政治问题上说三道

四、我行我素,甚至不负责任地道听途说,甚至捕风捉影,编造传播政治谣言,丑化党和国家形象,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在涉及我区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行政区划调整的重大意义,没有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市委、区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对政治纪律内涵认识不清,理解有偏颇,认为遵守政治纪律是领导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甚至认为只在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即可,思想认识上无所谓。三是政治纪律意识淡漠,大局意识、大局观念不强,存在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思想。四是执行政治纪律标准不高,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阳奉阴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尤其是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和中央、省、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五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通,存在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甚至存在违纪违法行为等。六是对执行政治纪律领导不力,抓政治纪律教育力度小、不经常,政治思想工作不够扎实深入,对一些党员干部存在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纠正不力、执纪不严,造成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事件的发生等。

篇8:高校纪律处分的法律问题探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法律对高校自主办学, 自主设定管理制度确有规定, 但内容不明确, 权限不清晰, 这种模糊性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深入和学生法治意识的提高弊端不断显露, 由此带来的权力与权利的冲撞愈演愈烈。2005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规定》规定了纪律处分的种类、情形、程序等。《管理规定》效力层次远低于法律、法规, 从深层次分析, 《管理规定》的一些内容直接与法律的精神、规定相违背, 例如, 开除学籍的处分, 确实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受教育权相冲突。这也是近些年学生诉学校的主要诉讼理由。

一、高校纪律处分权力与学生权利冲突的主要表现

(一) 程序缺乏

田某案中, 校方未将处分决定及时通知到田某本人, 田某也没有行使到申辩的权利, 连校方各部门之间都未做到统一, 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等未能对该处分做到信息共享、反应一致。这种处分程序的缺失在各大高校中普遍存在, 已经严重侵犯了学生本人的权利。

(二) 纪律处分的随意性

学校制定处分规定时, 大多遵循按照学校传统管理制度, 或者在管理者管理理念的框架内制定。如“凡考试作弊者, 一律按退学处理”, 这种处分规定的过程往往夹杂更多的人治理念。在处分规定实施过程中, 往往存在严打严抓现象, 学生顶风违纪, 处分边不可避免。在公民权利越来越受到尊重, 以及法治理念不断深入的今天, 纪律处分从制定到实施中的随意性, 已经违背了高校管理的初衷, 纪律处分的目的毕竟是以教育为主, 惩罚为辅。

二、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一) 历史原因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等师生关系理念反应在教育活动中, 通常表现为老师的威严、以及老师与学生的纵向关系, 老师在师生关系中更多的扮演的长辈的角色, 而不是平等的关系, 学生忤逆老师的命令是为我国的教育传统所不耻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扩招以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入, 老师、学校与学生的关系, 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管理与被管理者、教育与被教育者, 服务、平等、权利等是应有之义。

(二) 法治观念

中国的法治传统重视“治”, 缺乏权利的观念, 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下, 公民的个人权利经常要服从集体的利益与秩序。高校管理者在制定管理高校管理规定时, 追求秩序、稳定、高效, 在这种管理理念的引导下, 势必会忽视甚至触犯到公民的个人权利。

三、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正确行使纪律处分权力的建议

(一) 严格的程序

“与程序的结果有厉害关系的人, 都可以参与程序并得到主张自己的权利和证据并提出反驳对方的主张和证据的权利”。 (1) 公开是公正的前提, 高校应将纪律处分的决定于事前、事中、事后公开于受处分者, 这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处分决定。证据是处分的依据, 学校在作出一项处分时, 能具有充足的证据。依法收集充足的证据之后, 方可下达处分决定, 同时注意, 收集证据的过程中, 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给予学生申辩、质证的权利。

(二) 保障学生的基本权利, 依法行使纪律处分的权力

“高校校规具有预先设定性、一定的权威性与强制性, 但其毕竟不同于法的范畴, 不具有法的全部特征, 只有在合法的前提下, 可被认为是对法律规范的一种补充或完善”。 (2) 在法治社会中, 公民的各项权利都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一个国家的各个层面的管理者都应遵循法治理念的要求, 依法治国, 依法管理。高校的管理者更应当如此, 合法、合理行使全力, 保障学生权利, 遵循教育规律, 尊重学生人格, 最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摘要:高校纪律处分是高校在管理学生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手段, 《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教育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对高校行使此种权力有明确规定。然而, 近些年, 高校与学生因纪律处分的纠纷屡见不鲜。随着依法治国的深入, 依法治校也是应有之义。如何在法律的框架内, 正确把握高校的管理权限, 合法、有效的行使管理职责, 有理有据的对学生进行纪律处分, 这是高校管理者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校管理,纪律处分,学生权利

注释

11 陈瑞华.通过法律程序正义—萨默斯程序价值理论评析[A].北大法律评论[C].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1.

上一篇:彩色的非洲教学设计(杨慧)下一篇:竞职居委会委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