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满释放人员走访记录

2024-05-02

刑满释放人员走访记录(精选14篇)

篇1:刑满释放人员走访记录

南厂宅社区

三年刑满释放人员排查走访活动总结

为了加强和完善衔接、帮教、安置、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措施,积极推进安置帮教工作信息化,结合社区实际,社区开展刑释解教人员排查走访专项活动。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我社区目前共有安置帮教对象10人,其中刑释7人,解教3人。根据帮教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合他们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帮教。

1、按照街道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社区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上报司法所。

2、对社区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排查核实、走访帮教,将核实后的数据上报司法所。

(1)、加强对未衔接刑释解教人员的排查工作。对去向不明的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查找登记、掌握去向,深入刑释解教人员家属、亲友、邻居等,收集刑释解教人员相关信息线索,对刑释解教人员信息进行核实补充。

(2)、分门别类开展走访活动。根据已衔接刑释解教人员的具体情况,区分不同对象类型,有针对性地开展走访帮教活动。

(3)、全面详实地做好数据上报工作。及时将排查核实和走访帮教后掌握的最新情况上报司法所。

3、组织一次“回头看”,查找工作死角和工作薄弱环节,进行补缺补漏,确保排查走访专项活动质量。

4、做好排查走访工作书面总结。

篇2:刑满释放人员走访记录

神峪乡新寨塬村是我们广播电视电视台联系的贫困村,村里还有我联系的两户贫困户,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把我和村里两户人家结成了“亲戚”,我打算既要帮好联系村,更要把这两户人家当作我的亲人,倾尽全力帮助他们想办法、出点子,早日脱贫致富,走上小康之路。

我走访了联系户孟宏林家,详细了解了他家的生产生活状况、经济来源等情况,他家主要靠他一个人在城里干点“卖天天”的小零活赚钱度日,无其它经济来源,家境比较贫寒。但他对生活的信心让我深受感触,他说:农村的条件很艰苦,我的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还不错,我打零工挣不了多少钱,我想买个拖拉机把全村耕地的活全包下来,挣些钱供两个娃上大学,无奈家里一直凑不够买拖拉机的钱。孟宏林的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头,想办法让孟宏林能够买上一台拖拉机也成了我的心头大事。

回到单位后,我就第一时间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和县农机管理站进行协调联系,详细了解拖拉机的购置办法,价格、品牌、质量性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方面的信息,并打电话告诉了孟宏林。

篇3: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的原因分析

刑满释放人员在犯罪的原因通过调查分析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个大的方面:即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

刑满释放人员在犯罪的各人原因, 也因犯罪主体的家庭背景、周围环境、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各有侧重, 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底子薄, 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 加之长时间与社会脱节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刑满释放人员初次犯罪前, 他们大多数人普遍存在着受教育程度低, 文化水平低, 没有一技之长的共同特点。这些人在走上社会之后所从事的也大多是没有任何技能的体力劳动, 劳动强度较大但是收入却相对比较低, 生存能力不足。加之在服刑期间, 他们的思想没有得到彻底的改造, 未能触及他们的内心深处, 未对其服刑期满出狱后的生活进行规划, 培养相应的劳动技能, 学习与社会相衔接的科学文化知识, 从而导致了他们在重新走上社会之后依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干最脏最累的活, 收入却少之又少, 加之生活得不到保障, 人生价值不能得以实现得不到社会和周围人群的认可, 缺乏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同时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周围人们生活的优越, 不断刺激着他们, 为了满足自己贪图享乐, 不劳而获的私欲, 他们不惜铤而走险再次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个人惰性大, 好逸恶劳, 想一夜暴富。

在犯罪人员再初次犯罪之前本身就存在着好逸恶劳的人生观, 他们认为劳动是没有前途的, 是可耻的, 不能满足他们生活的需要, 为了过上他们所梦想的那种不劳而获, 花天酒地的幸福生活只能走捷径, 从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在服刑期间如对于他们的人生观, 劳动观以及内心世界改造的不够彻底的话, 他们在出狱之后受到周围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往往意志不坚定, 思想波动较大, 情绪不稳, 极易滋生贪图享乐的思想再次犯罪。

三、刑满释放人员刑满释放后大多数人自觉无脸面对家人, 害怕家人嫌弃不愿回归家庭, 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他们出狱后的生活贫困艰辛, 又得不到关爱久而久之对生活失去信心, 破罐子破摔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

大多数刑满释放人员在刑满释放之后, 害怕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连累家人使他们遭受周围人的白眼, 或者想干出一番事业之后风风光光的回家, 或者是家庭遭到变故家人不愿接纳, 有的家人甚至将他们拒之门外等等原因, 他们在重新走上社会之后与家庭缺少或者甚至根本不联系, 他们缺少家庭对于他们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关爱, 内心孤独。他们在社会上没有亲人没有朋友得不到关心和帮助, 生活上又比较艰辛日积月累, 他们原本就敏感脆弱的神经和心灵再次遭受打击, 使他们重新燃起的对于家庭和生活的希望之火再次熄灭, 精神上得不到关爱和理解, 内心越发的苦闷, 却无从诉说和释放, 对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整个社会失去希望, 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 对自己不加约束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

社会原因, 对于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就目前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分析如下:

一、我们全社会应该像对带周围的其他人一样对待刑满释放人员, 使他们得到平等的待遇和应有的尊重。

刑满释放人员在重新回归社会之后, 我们整个社会应像对待其他普通公民一样对待他们, 使他们消除心理上的自卑感, 让他们拥有平等的劳动获得报酬以及社会尊重和认可的权利。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并非如此, 刑满释放人员在找工作时由于他们以前的犯罪事实, 而受到其实和排挤很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有的勉强找到也是一些相对比较辛苦或者所得的劳动报酬在他们的劳动量相等甚至比其他人还多的情况下却少之又少, 使他们感到自己备受周围社会和人们的歧视, 心灵受到打击, 心情越发的低落, 从而对周围的社会和人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消极生活, 仇视社会进而在此走上返祖的道路, 再次危害社会。

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贫富差距的不断增大, 富人越来越多, 他们优越的生活刺激着刑满释放人员脆弱敏感的神经, 他们为了自己也能过那样富足、悠闲的生活却由于种种原因苦于无门, 要想快速致富他们只能再次铤而走险, 重新走上犯罪之路。

近几年随着国家各项经济发展的不断扩大, 国家政策的有力扶持, 我们周围有一部分人利用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自己的技术, 大胆投资, 果断决策, 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走上了富裕之路。这些人住着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开着名牌轿车, 出入高档场所, 过着优越富足的生活。刑满释放人员再重新回归社会之后大多由于缺乏劳动技能、周围社会和人们的歧视等原因往往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他们为了能够吃饱饭, 穿暖衣服, 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 最终获得报酬却很少, 仅仅只能维持他们的生存。而当他们看到周围那些富人每天很悠闲却什么也不缺的生活时, 他们本来就不是那么坚定的意志就变得更加脆弱, 不堪一击。他们夜梦想着自己能够过上这种富足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专业的劳动技能、没有资金等等这一系列等原因使他们想要通过正当途径发财致富的美好愿望只能是空中楼阁。当这两种矛盾不断刺激着他们时就有一部分人经受不住考验, 为了满足自己不劳而获, 迅速发家致富的梦想过上花天酒地的生活, 他们大多选择走捷径, 再次犯罪。

三、要加强健全看守所、监狱的管理措施, 在对服刑人员进行监管的过程中, 对他们的思想进行彻底的改造, 与社会相衔接, 对于服刑人员刑满释放后的生活进行规划, 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改造, 便于服刑人员在释放后能够尽快的融入社会, 发挥自己的价值。

大多数刑满释放人员在初次走上犯罪道路之前都是由于他们本身好逸恶劳, 不爱劳动, 不愿意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不愿意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而过上幸福的生活, 投机取巧, 走捷径才走上犯罪道路。因此刑满释放人员本身就存在着种种劣根性, 在服刑期间如果对于他们的思想改造没有针对性不够彻底的话, 没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坚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他们在重新走上社会之后难免会受到腐朽思想的诱惑控制不住自己再次犯罪。因此我们要建立健全并探索符合他们管理帮教的办法, 配备有责任心, 善于展开思想工作的管教干部对他们进行帮助改造, 使他们从自己思想的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并通过相应的技能培训和劳动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和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幸福生活的坚定信念。而目前我们对于服刑罪犯所进行的技能培训往往都是比较简单机械的, 其所含有的技术含量并不高, 有的甚至与社会需要完全不符, 至使服刑人员再刑满释放之后想要获得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就变的十分困难, 在一次次就业压力的打击之下, 他们的意志变得消沉, 对于社会的信心和信任也不那么坚定了, 在加上为生活所迫, 周围人们的芥蒂心里, 使他们在需要帮助时的不到帮助和温暖, 至使他们树立起来的信息和决心逐步被瓦解, 对人生不在抱有希望和幻想, 在加上不良居心之人的诱导, 他们再次走上犯罪道路就不足为奇。

参考文献

【1】何为民主编:《罪犯改造心理学》, 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张绍彦主编:《犯罪学》,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兰洁主编:《教育改造学》,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王秉中主编:《监狱执法实务》, 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篇4:刑满释放人员走访记录

关键词:刑满释放人员;劳动者告知义务;《刑法》第一百条;就业歧视

一、问题的提出

《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该条款规定了劳动者告知义务的主要内容。在劳动合同订立之前,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均负有一定的告知义务。用人单位告知义务的内容主要是告诉劳动者有关工作内容、工时、工资、工作条件、安全生产状况等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而劳动者则应当向用人单位告知自己的学历、工作经历、职业资格等与劳动合同有关的其他基本情况。

但是,除此之外,我国《刑法》第一百条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根据这一规定,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时就负有了向用人单位告知自己是否曾受过刑事处罚的义务,是否受过刑事处罚就成为了劳动者告知义务的必备内容。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是十分困难的。可以说,要求刑满释放人员在就业过程中主动告知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的规定,已经成为刑满释放人员实现就业、重新融入社会的一大障碍。这不得不让我们再重新思考《刑法》第一百条规定的“前科告知义务”是否应当属于劳动者告知义务的范畴?我们又应当如何解读劳动者告知义务与《刑法》第一百条的关系?

二、《刑法》第一百条的规定能否当然成为劳动者告知义务的一部分

通过研读《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我们并不能直接找到有关刑满释放人员应当在就业时要主动告知自己犯罪记录的规定。也就是说劳动者告知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的规定只见于《刑法》第一百条。我国是成文法国家,法律一经立法机关通过并颁布后就具有了法律效力。因此,有些学者认为《刑法》第一百条当然是具有效力的,劳动者应当在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关系时履行告知自己是否曾受过刑事处罚的义务,“雇员在申请工作时欺骗雇主,明明曾经有过犯罪记录,却宣称没有。则该雇员就很可能构成欺诈。”但是,《刑法》是调整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它能否去调整劳动关系呢?从法理上来说,每一部法律都有其特定的调整范围,这是不同的部门法得以被划分出来的标准,也是一国法律体系得以建立的基础。一般来说,关于劳动关系的事项应当由劳动法及其相关法律来调整,而不应当由刑法来调整。假如将《刑法》第一百条放入《劳动法》或者是《劳动合同法》之中,那么,我们从形式上来看在适用这一规定时就会感觉更加名正言顺。

因此,从法理的角度上来说,《刑法》第一百条的规定能否成为劳动者的告知义务还是有待商榷的。

三、即便承认《刑法》第一百条有效,是否意味着劳动者负有绝对的告知义务

比如,一名曾经犯过失伤人罪的劳动者在应聘公交车司机时,应当向用人单位告知他曾因过失伤人而受过刑事处罚吗?或者一名曾经因职务侵占罪被刑事处罚的求职者在应聘一家公司的会计时,需要向单位告知他犯罪、处罚的情况吗?针对第一种情况而言,过失伤人是由于行为人因过失而造成的犯罪,这种情况较为普遍,且不能反映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故而,因此罪而被刑事处罚的劳动者应聘公交车司机一职时,是完全不会对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那么,我认为劳动者对这一刑事处罚告知与不告知都是无所谓的,甚至不告知的话更加有利于劳动者,免于被单位歧视。但是,针对第二种情况则有待商讨。职务侵占罪的主观要件是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单位财务的故意,主观上有一定的危害性。如果犯过此罪的劳动者再去从事会计工作的话,难免会再次犯罪,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基于此我认为如果劳动者曾经犯过的罪行确实不适宜从事所应聘的工作时,基于对用人单位的保护,应当要向其告知劳动者受过处罚的情况。

综上,笔者认为应当对《刑法》第一百条进行缩限解释,即只有当劳动者曾经所犯过的罪与应聘的工作有某种联系,确实不适宜从事此种工作时,劳动者才负有告知义务。告知之后由单位自行决定是否录用。而对于那些所犯的罪与应聘的工作没有什么关系时,劳动者则可以不告知。这样可以更好地维护其权益,免于遭受不必要的歧视。

四、如何保护刑满释放人员的平等就业权

虽然有规定说当劳动者曾犯过的罪如果不影响应聘的工作时,用人单位不得歧视,但是用人单位却常常以劳动者曾犯过罪具有人身危险性、害怕其再次犯罪为由拒绝录用。由于这一貌似合理的理由被大家普通接受,导致刑满释放人员的平等就业权经常被侵犯。《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并没有关于保障刑满释放人员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的规定,只有在《监狱法》中涉及了此内容。《监狱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刑满释放人员依法享有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但是此规定的实效如何,暂不清楚。故而,为了使刑满释放人员能够更快的融入社会、不再重新踏上犯罪的道路,我们应当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在要求刑满释放人员履行告知义务的同时,又要保护其在就业时不被用人单位歧视,对被歧视的刑满释放人员进行必要的救济。至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则需要通过立法与行政来解决。

以上问题都极具现实性,我们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在让刑满释放人员在就业中履行告知义务的同时,要从法律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结论

为了保障刑满释放人员的劳动权益,促使他们能够重新融入社会,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我们一方面应当加大立法力度,对《刑法》第一百条进行必要的修改,同时在劳动法中对刑满释放人员的告知义务做出特别的规定,以填补这一法律漏洞,保障其平等就业的权利;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主要是劳动行政保障部门)要加大反就业歧视的执法力度,对用人单位的招聘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禁止任何歧视刑满释放人员的行为。

作者简介:

田也异,男,1990年生,南京大学法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胡英阔,男,1989年生,南京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学硕士研究生。

篇5: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春雨绵绵,又是一年谷雨时节。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走在井坑村的乡间小道上,一路呈现出农民朋友播种耕作忙碌的美丽画卷。

井坑村的灌溉水渠仅是一条村民在路边自行挖掘的土沟,土沟小、浅,宽度不一,严重影响了雨季的排水,但却是附近大片稻田、菜土、果园的唯一灌溉渠道。通过走访入户了解到村民迫切希望维修水渠后,我们“三送”工作队及时与村委进行了商讨研究,经过数次实地查看,决定筹集资金修建水渠。今年三月,灌溉水渠的修建开始动工了,村民投工投劳,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我们也常常守在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监督施工人员进行整改。而我也做了回“泥水匠”,与村民社区民情日记范文五篇

5.干部走访联系群众民情日记

篇6:走访记录民情日记

领导的看望,点燃我百倍信心

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情况比较熟悉,但这次来到农村和往常不一样,肩负重任的我,和其他驻村指导员一样,做好心里准备来到所派驻的村里,为新农村建设尽一份力量。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由于村寨里项目都是统一规划,部分资金还没到位,因此有些项目还未能够按计划实施。 进村一个多月来,我主要是先了解村情民意,做好宣传,为村民多办实事,调解一些矛盾纠纷。当然在此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自己一心想着为村民好,为村寨发展着想,可有些村民不够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是新手,处理一些事情时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想去向领导请教,又因为路途远,交通不方便,有时候感到很无奈。今天,正当我悲观失望的时候,州、市及嘎洒镇的领导来看望我,亲切地询问我驻村的生活及工作情况,同时给我提出很好的建议。领导的一番番话语,使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不论我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再低头,一定会迎韧而上,努力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

篇7: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我们走访慰问的第一位居民是患有乳腺癌、子宫癌的陈秀芳。踏着泥泞的小路,我们来到了后云组的陈秀芳的家,一个破旧的房子里凌乱的摆了几件破旧的桌椅,一张杂乱的木板床上,陈秀芳半倚着坐着,见我们进来准备起身。我连忙走过去,示意她躺下就好。陈秀芳很不幸的患上乳腺癌、子宫癌,为给她治病,家里已经欠了一大笔的债务。她看到我们非常激动,招呼我们坐下,眼了饱含着泪水,向我们述说了她的病情和家里的困难,她说面对今后的日子,她们一家都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经过我们的一番开导,陈秀芳擦干泪水说:“相信政府不会抛弃我们不顾的,现在你们给我们办了低保,我很感激,你们今天来看望我,说明政府是关心我们的,我会打起精神,坚强地面对生活。”

我把爱心卡掏了出来,写上了自己的联系方式。我知道以她的个性不会联系我,但是一旦联系肯定是她处理不了的大事。走的时候她有些激动,一路出门跟着走了好长一段路。到了路口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一眼,她依旧在那里张望,顿时心里有条暖流直窜心田,很温馨,很感动。

___的房子很破旧,苍老的青砖石瓦的有种穿越历史的年代感,除却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屋子里几乎没有什么电器设备,更不用说家具之类的。只有一个正对着门口的八仙桌,桌面整齐的铺了一层报纸,布置的干干净净。他端正的坐在门边上,眼睛注视着门外。

___快70岁了,丧偶,哮喘,心脏病,高血压,两个子女在,自已一个人做饭洗衣,脑筋有些迟钝。我就着他坐了下来,他的眼睛却一直注视着门外。

“也不知道来不来。这都不剩天了。”

我知道她想着在外务工的孩子们,像所有的父母一样期盼着自己的孩子们好好的,念着他们,想着他们。

我们起身走的时候,他嘴里念叨着依旧是她的孩子们。两只眼神依旧那样茫然的张望着,像是看见了希望,但却是那样的不可触及,过于遥远。

接下来的2户人家境遇都差不多,上午走访完后,还剩一户不在家,村干部说下午再继续联系。

据了解,庞学礼夫妇只有一名女孩,年轻时一家三口的日子还算过得有滋有味,后来女儿长大了,嫁到了邻乡,离老人家大概有两三个小时的车程,虽然女儿偶尔会回家看望两位老人,但大多数时间两位老人都是靠自己生活。由于女儿家的家境不好,不能给庞老夫妇提供经济上的帮助,所以,两位老人只能靠新农保养老金、种地和养猪维持生活。前几年日子还算勉强可以维持下去,可今年已经七十多岁的庞学礼老人身体一直不是很好,二老的生活也过得很艰难。

得知我们的来意,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当我们问老人最近生活过得怎样,有没有什么困难我们能帮上忙时,庞学礼老人笑着摇了摇头,然后用颤抖的双手夹着一杆旱烟深深的吸了一口,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许久也没有说出一句话来,或许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他用沉默表示他所有的感激。我去帮他的妻子烧火沏茶,并询问他们的近况,她除了一个劲地说现在的政策好之外,让我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现在的政策已经很好了,我们每个月能领到百十来块钱,只要不生病,我们老两口能照顾好自己,不给共产党添麻烦。多么简单而又朴实的语言,其实他们的要求并不高,只是希望多点人情的温暖。

天色已经渐晚,我们离开的时候,两位老人站起来和我们一一握手道别。农村孤寡老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之一,关心农村孤寡老人不仅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希望每个人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关爱身边的农村孤寡老人,给他们一个安详的晚年。

篇8:走访记录民情日记

上午,我陪同系统工会王主任和机关工会主席陈卫国来到村委,排掌村今年考上了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大学生的家境困难,局党组特别安排了6000元助学金让我们带来。在梁支书的陪同下,王主任把元一个的助学金分别送到3个大学生家庭,同时勉励3名学生在大学要更加勤奋读书,毕业后一定要记得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梁支书还给王主任介绍了这两年排掌村学生高考的情况:去年村里考取了7名大学生,今年又考取了5名,这是村里多少年来从未有过而最值得喜庆的一件事情。他高兴地说:是因为你们来搞扶贫工作给排掌村带来了福音,地税局先后送来了1万元大学生助学金,我和村委一定会关注这些大学生家庭,我们也一定不会辜负地税局领导和你们干部的关爱之情。

12月24日 星期一

上午,建扶工作组一行四人在市局副局长鲁毅同志带领下来到排掌村,带着100余位机关干部捐助的1.45万元助学捐款,同时也带着机关干部对联系户的爱心和牵挂,走访慰问10个困难户。这些家庭大多有2到3名在校读书的小孩,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全靠着老人的照顾。来到村民梁高明家里的时候,只有他母亲在家正在炒菜,当鲁局长把1500元助学金送到老人家的手里,老人家还没有来得及放下菜勺的手紧紧握住了鲁局长的手,久久不肯松开,直说一定要我们尝一口她做的菜。鲁局长说请老人家保重好身体,现在你们的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了,房屋也翻新了,您帮着儿子把几个孙子带好,等他们考上大学了,有出息了,那就是您最大的幸福,也是我们高兴的事情。这动容的情境,让我们随行的每个人感动了。

回到村委,梁支书向鲁局长介绍了排掌村扶贫2年来发生的变化。一是村支两委顺利完成了换届改选工作。村里安全工作、计生工作扎实,在地市两级检查中,得到了上级好评。二是改建了160平方米二层楼的村级活动办公楼,维修改善了370平方米的村办小学教学楼,硬化了400平方米的学校操场。三是村水利建设得到大的改善。维修水渠840米,河坝一座,硬化山塘一口,修建了一条200米田间灌溉斗渠,解决了以前村民因水田放水灌溉相争斗的矛盾。四是村容村貌得到改观。硬化了龙岭、加树、中心园、太安四个小组的通组公路;建设好了村饮水工程,在石栏、龙岭、虎形弯、朝阳井修建4个高位水池,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需求;完成了村路灯亮化建设,现在村里公路的晚间照明时间能维持到晚上12点。五是发展了农业产业,形成了养猪、山羊多种养殖产业,以村民合作的形式开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梁支书特别感谢地税局两年来给予排掌村的大力扶持,工作组也对村委建设给予了指导和帮助。鲁局长希望排掌村在村委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尽快形成支柱产业。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我们地税局也会一直关注排掌村的建设,工作组更应该珍惜在建扶工作期间与村委和广大群众建立的这份情谊,就算以后这里不再是我们的扶贫点了,我们一样可以加强联系,出谋划策,为排掌村的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篇9:社区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又踏上了这片熟悉的黄土地,绵延起伏的群山,湛蓝清透的天空,站在山顶往下俯看,徐家岔村好像一个巨大的“太阳灶”。7个自然村,散落在“镜面”四周。组与组之间的距离,实际上等于一个山尖头对着另一个山尖头的路程。分布零散、交通不便,虽然为扶贫工作带来许多困难,但这丝毫不能阻挡,当地群众摆脱贫困、梦想小康的决心和信心!

走进贫困户马爱平家时,他正在清理自家猪圈。两排简易的猪圈,养着60多头猪。以前,他家日子在村里算得上是中上水平。可自从妻子有病瘫痪卧床以后,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他的肩上。两个孩子的学费、妻子的医药费,笔笔支出不是小数目。由于不能外出,他想方设法借钱搞起了养殖。缺资金,成为摆在他养殖路上的“拦路虎”。我们的走访,显然出乎他的意料。我看出他很激动。从他渴望的眼神中,我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生活的沉重打击不仅没有磨灭他的意志,反而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我们和他攀谈了好久,向他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详细了解他家情况和贷款需求,并将他的发展计划一一记在本子上。我们心里谋划着,等扶贫贷款下来,要重点扶持这些有实际想法的群众。思路决定出路。有党的好政策,再加上自身努力,过上好日子一定会梦想成真。

从***家出来,一路上,打麦场轰隆隆的机器声,“花椒园”人们三五成群采摘的欢笑声,杏树下小孩的疯跑打闹声,汇聚成一曲激昂澎湃的田园交响乐,令人脚底生风,精神倍振。

徐家岔村住户非常分散,一直没有村阵地。我们平时开展工作,都挤在村支书不足15平方米的窄房子里,既存在诸多不便,又影响了工作质量。修建村阵地,是党组织建设的需要,更是全村人强烈的愿望。我们将村民的意愿向乡上和县委组织部反映后,县委组织部非常重视,在今年全县党建专项经费安排完的基础上,按照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总体要求,县财政克服重重困难,为徐家岔村安排村级活动场所建设补助资金15万元,计划7月份选址动工,9月底完工。

修建村阵地的消息在村里传开以后,村民欢呼雀跃,一片叫好。可修在哪里?大家意见不统一。最后,我们综合群众意见,将村委会地址选在水坝附近。那里依山傍水、地势平缓,处在7个组的中心位置,交通十分方便。可我们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接踵而至。这么好的一块地方,有水有田,群众一时舍不得腾出土地。就这样,修建村委会的事情一拖再拖,迟迟没有动工。

今天,张家庄组的颉苏子突然打电话,叫我们和乡村干部一起到他家去一趟。颉苏子是村里的五保户,今年七十二岁。他身材消瘦、颧骨突出,皮肤因常年累月的劳动晒得黝黑黝黑。颉苏子老人一生没有取妻生子,至今仍住着两间破旧的土坯房,真是一个命苦人!他给我们说,这些年,他一个人很孤单,长期靠国家的救济政策维持生计。现在,他年龄大了,地里农活也干不动了。他自愿将路畔边上的三亩五分地无偿交给村上,修建村委会。

***老人说这话时,我看见他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那是一双历经岁月沧桑的深邃眸子,明亮清澈,又丝毫无杂质。我们从心底里敬重老人!签协议的时候,经过大家共同商议,乡村干部决定在新修村委会的同时,由乡村筹资,义务为老人修三间住房。

临出门时,我们和老人合了一张影。我感觉他的思想很让人尊敬,值得我们学习。虽然老人一再强调,国家照顾他这么多年,让出土地修村委会,这是他心甘情愿的。再说,他生活很孤单,这里要是真能建起村委会,到时候人来人往,他的晚年生活也热闹些。

我们告诉他,“这里不仅会修村委会,以后还要建便民超市、村医务室、幼儿园、文化广场,说不定我们的水坝周围还会搞起生态旅游,那时您一点也不孤单。到时候,不仅我们会感念您,全村人也一定不会忘记您的这一善举!”

离开***家以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脑海中像放电影一样闪着一组一组的画面。两个多月的驻村工作,让我们感动的不只是颉苏子老人。还有半坡上拿着煮洋芋给我们吃的颉小红,崖边上非要给我们摘“莓子”的张连巧,打发儿子爬树摘来一盆鲜杏的刘粉红,已经六十好几,每天顶着大红日头,陪我们走四五个小时山路的村主任颉银权……”

这些人的名字我再也不能熟悉了。我们并没有帮他们做什么事,只是在入户摸底填表的过程中,碰巧帮他们干了些种洋芋、割麦、打麦,“发白雨”时收拾粮食的农活,但他们却如此记在心上。虽然他们都是平凡的再不能平凡的普通百姓,但他们的一举一动,让我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敬意!

篇10:驻村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在了解清楚小庄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区统计局局班子和村班子进行了座谈。从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思路、党员带头示范、设施农业、种、养殖品种、致富门路、致富信息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摸清了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帮助村上明确了种植、养殖结构调整的方向,制定了具体的项目建设,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区统计局局班子和村班子座谈座谈会完后,我深入到我的联系户2组的贾生有家中,听他亮家底、说困难、谈打算,较为详细的掌握了他的基本情况。结合他个人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分析贫困原因,制定年度帮扶计划,积极开展帮扶活动,送去价值200元的春播用化肥2袋。

贾生有,70岁,户主,长期患有气管炎病,家庭现有3口人;妻子63岁,身患肺气肿重病;儿子40岁,在铁通公司打工。家中只有1个劳动力,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养业和外出务工,20**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

通过几次的走访,并与村干部深入交谈,我认为,造成贾生有家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妻子身患重病,自己也有病,两人长期看病,花去了家中多年的积蓄。二是家中耕地面积少,加之劳动力缺乏,家庭收入比较单一。帮助贾生有制定致富规划

针对以上致贫原因,结合金佛寺镇小庄村发展总体规划,经与贾生有本人沟通,自己为该户制定了年度家庭增收计划,调整种植结构,扩大四季豆种植面积,改良羊养殖品种,针对小庄村离****近的实际,扩大养殖数量,增加家庭收入。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困难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扩宽眼界视野,最终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也决心以这次行动为契机,抓紧抓好当前工作,帮助贾生有谋划好长远出路,使这次行动真正做到联村联户联心、为民富民惠民。对民情日记的思考3月10日星期六晴一篇篇民情日记中的三言两语震颤心尖,让心灵得到洗礼。那种力量感和带给我们的厚重思考,是再华丽的文字也无法给予的。

篇11:走访贫困家庭记录感受

我今年寒假的任务就是对我的家乡xx县各乡村的学生进行回访调查,发放资助款并推荐新的需要资助的学生。而负责这个工作的志愿者包括我在内共有三人,回访学生有8人,推荐学生20人。这些工作听起来很简单,可要真正实行起来,就会发现没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我和一名志愿者用“xx计划”的资助款总共1400元去给被资助的学生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由于每个学生资助钱数,年级,家庭状况不同,所需的学习用具也不同,又规定不能全部给钱,所以我们只能一大早约好一起在泾源县城买东西,即便是买东西,感觉都很麻烦,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来买。我们经过商议之后,决定了要买的东西,然后就开始行动了,整整转了一天的时间,才把东西买齐。我们给每个同学都买了一个新书包,买了笔记本;还有一些初中生,帮他们买了复读机以便他们能更好的学习英语;还有一些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同学,我们直接给了他们现金让他们可以买些需要的东西。

篇12:民情日记走访企业记录

5.网格长的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6.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表

7.挂包帮转走访民情日记

8.基层干部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

9.社区干部走访民情日记

篇13:民情日记走访记录2500字

上午8:30,我们从县城出发,乘车翻越老东山35里坡到达松平哨垭口,这里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松林繁茂,感觉格外亲切,我曾在平川镇工作三年有余,对这条路太熟悉了,也见证了从弹石路到柏油路建设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这次也意外地发现松平哨水库已完全干枯了,这是近几年来所不曾出现过的,松平哨水库是我县小I型水库,库容量123.6万立方米,是平川镇平川、石岩、盘谷、底么四个村委会12300多群众、8500多亩耕地的生产灌溉水源。松平哨水库的干涸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今年的严重旱情,也让我为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感到忧虑。

车辆沿着6.5米宽的柏油路在群山中蜿蜒前行,缓缓驶出了45里箐,途径平川镇、古底村便进入了拉乌乡境内。

拉乌乡位于宾川县东南部,乡政府机关驻地碧鸡距县城78公里,全乡辖7个村委会,74个自然村,69个村民小组,2833户10329人,聚居着汉、彝、白、苗、傈僳5个民族,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2%,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乡。境内高山河谷相间,最高海拔3241米,最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5.7℃,年降雨量86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92%,是“国家级生态乡”,“大理州拉乌核桃品系原生种群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大理州核桃产业发展明星乡”。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15万亩,已挂果面积7.2万亩,人均有核桃14.6亩、146株。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

10:00,我们到达了拉乌乡碧鸡村委会的哨房小组,乡村组干部早已在此等候我们的到来,经过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便分散行动。我联系的6户群众散居在这一带,在碧鸡村委会周彪副书记的引导下,我相继走访了陈仕文、陈仕业、李子育、李学清、李培德5户联系户,详细了解了各户的家庭状况、生产生活情况、饮用水源情况和家庭收入情况,鼓励他们关心教育引导好子女上学,积极想办法投入到抗旱保春耕生产中来,并为每一户送上了民情联系卡和200元慰问金,王文明户由于全家上山干活去了,没见着,我只好向周副书记简要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并委托他代我慰问,等到下次走访时再详细了解情况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大全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大全。午饭后,我还到碧鸡完小和拉乌完小两所寄宿制学校调研,详细了解开学以来教育教学情况、学生营养餐实施情况和学校安全工作情况,实地察看了学校食堂卫生、学生宿舍管理和森林防火“五个一”活动开展情况。

这次走访,令我欣慰的是这6户联系户当中,哨房五组的5户群众家里面建设得比较好,主导产业为核桃、烤烟、粮食种植和畜牧业,年人均纯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而且都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这些都得益于县乡党委政府大力扶持核桃产业培植,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整乡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得益于大理州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和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实施的这些利农、惠农、助农、强农政策,拉乌乡都享受到了,和哨房五组一样,村村寨寨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产业培植初具规模,年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得到了硬化、美化和亮化,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与群众交谈,反复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真好啊!”碧鸡三组的联系户情况稍微差一些,但他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我们到他家时,他刚从碧鸡完小开完家长会回来,告诉我们她女儿读五年级,成绩还不错,我鼓励他一定要好好供娃娃上学。他家刚翻盖了五间新瓦房,屋内还没装修,但核桃、烤烟等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很好,家庭收入还不错,相信居住环境会逐步得到改善。

这次到联系户家中走访调查,感受很深,受益匪浅。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教导全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反复强调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同志在《提倡深入细致的工作》中指出:“我们要把大量的工作放到群众中去,同他们一块生活,一块活动,一块说笑话,一块下棋,然后去做工作。一不要党气,二不要团气。”还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中强调:“群众是我们的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深入群众,就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关心群众的疾苦,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群众的贴心人。如果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是不会取得成效的。”

胡锦涛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的讲话》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重温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的谆谆教诲,心灵上倍感充实!作为一名党员干部,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是锐意进取的前提,是与党步调一致的保证民情日记走访记录大全作文

只有始终牢记权力来自人民、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进一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工作更加体现群众意愿,更加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努力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不断改进和大胆探索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更好地植根人民,服务人民!

在此次驻点走访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并围绕这些问题和村干部及部分群众进行了座谈。

篇14:驻村干部扶贫走访日志记录

5月份,统计局作为民生村帮扶单位,为把民生村建设成为一个脱贫有产业,致富有门路的新型现代化畜牧村,针对本村散养散放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效益的养殖现状,切实改变养殖户的养殖观念,从减量提质增效现代养殖模式发展,真正达到稳定脱贫奔小康的目的。

经局委会研究决定,在民生村建立肉羊养殖改良配种站,花费1.1万元购买两只杜寒杂交F1代种公羊,花费9000多元购置配种仪器办公设备等。给有配种经验的贫困户经营,每配种基础母羊成功产仔一只羔羊,收取手工费15元,村委会提取5元用于集体经济收入。通过去年半年的帮扶政策以及养殖观念的宣传教育,大部分养殖户的养殖观念有所改变,今年年初有几家开始用杜寒杂交种公羊交配基础母羊,已经产下4只可爱的羔羊,都在健康成长。近几天好多养殖户都纷纷要求配种基础母羊,我们已经给村民聘用了专业的人工授精的技术人员,补齐配种工具,为下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我工作队及局领导的多方协调下,一事一议工程村南挡洪坝及两座公共厕所建设成功,下一步协调水利部门,在挡洪坝南建设小型水库,计划进行双层养殖,水下养殖鱼类,水上养殖大鹅,寻找懂经营,会管理的承包人经营,雇佣贫困户人员,带动全村村民脱贫致富。

上一篇:外购标准件大类检验标准下一篇:圣诞节商务晚会邀请函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