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论文

2024-04-22

河北工业大学论文(共8篇)

篇1:河北工业大学论文

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河北工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写出具体的论文题目(题目不宜过长,20 字以内)适用专业: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 学生信息: 学生信息: 内容要求: 内容要求: 要求 写出选题的价值与意义,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等(800 字左右)学号: 学号: 姓名: 姓名: 班级: 班级: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至少 20 篇重点期刊文献,少列书籍,尽量不列网站 方法要求: 方法要求:论文可能会用到的研究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如访谈法、文献法、问 要求 卷调查、SWOT 分析法等等,选择适合自己论文的方法。过程要求: 过程要求: 2012.3.19—3.30 — 撰写毕业实习报告

提交 5000~7000 字的毕业实习报告。2012.3.31—4.13 — 撰写提交论文前期报告

前期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在已选定题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拟研究的问题,包括两 部分:文献综述和拟研究问题的描述。2012.4.14—5.4 — 撰写论文中期报告

中期报告主要包括论文的主体框架、问题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2012.5.5—5.18 — 2012.5.19—6.3 — 2012.6.7—6.15 — 撰写提交论文初稿 论文修改并提交定稿 论文答辩(具体答辩时间待定)论文答辩

用 10 分钟左右的时间介绍自己的论文(需要准备幻灯片)


篇2:河北工业大学论文

各学院:

根据《关于在2011届毕业生中开展“德育答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要求,为保证“德育答辩”的顺利开展,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准备阶段:5月5日—5月20日

1.各学院成立由党委副书记任主任,团委书记、辅导员、班主任、德育课教师组成的“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根据《意见》要求制定本学院具体实施方案,全面负责组织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学院的实施方案请于5月16日前上报党委学生工作部备案。

2.全体毕业生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对自己四年大学生活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撰写毕业总结论文。由学生自由命题,可采用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诗歌体裁除外),文章要求3000-5000字,标题宋体3号字,正文仿宋体4号字,A4纸打印,用学院统一设计的专用封面装订。

二、论文评阅阶段:5月21日—5月25日

各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对毕业生论文进行审核、评阅,党委学生工作部届时对各学院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抽查。各学院于5月24日前上报答辩时间安排,并推荐1个班级,组织本学院

1-3年级学生代表进行现场观摩。

各学院在确定推荐观摩的班级之后,要提前将《2010届毕业生“德育答辩”推荐观摩班级登记表》报送党委学生工作部,以便学校从中挑选形式新颖、具有推广价值的班级进行摄像。党委学生工作部根据学院推荐的班级情况将组织随机性观摩考察。

三、答辩活动阶段:5月26日—6月10日

1.各学院结合本院具体时间安排,组织各班进行“德育答辩”。各学院要认真做好有关材料的积累,把需要保存的材料进行归档,同时保存好答辩过程中的视频、照片材料。党委学生工作部将组织随机抽查。

2.在组织“德育答辩”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稳定教育的内容,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大学 青春 人生”主题特色活动,努力将“德育答辩”引向深入,切实增强毕业生教育的实效。

四、总结整理阶段:6月11日—6月18日

1.各学院“德育答辩评审委员会”认真填写《毕业生德育答辩评审表》(统一印发),结合平时表现对每位毕业生做出综合评定,连同总结论文,一并装入学生档案。学院保留学生论文和《评审表》各一份存档。

2.各学院对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进行总结,收集整理本学院的优秀德育论文,并按毕业生总数的5%于6月18日前上报(纸质和

电子版各一份),党委学生工作部将组织“毕业生德育答辩指导委员会”成员对上报论文进行评阅,选取部分优秀论文汇集成册,发放给非毕业年级学生,作为德育工作的学习宣传材料。

德育答辩工作结束后,请于6月18日前将《2011届毕业生“德育答辩”情况统计表》报送党委学生工作部存档备案。要求报送纸质材料(盖学院党委章)和电子版各一份。

各学院党委要充分认识毕业生“德育答辩”的重要意义,根据《意见》制定细致周密的实施方案,做出具体安排。此项工作将作为学院学生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望各学院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毕业生“德育答辩”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联 系 人:丛峰

联系电话:5079321

联系地址:党委学生工作部教育管理科(多功能馆102)电子邮箱:cfhbu@163.com

篇3:河北工业大学论文

关键词:普通高校,瑜伽,教学改革

瑜伽起源于古代印度,至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由于其具有良好的健身、健心价值以及教育、文化价值,加之联合国设立每年6月21日为世界瑜伽日的举措,使瑜伽在世界范围内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瑜伽由于它的慢中取静,慢中求健康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受到高校学生的追宠,都希望通过瑜伽练习,达到身心平和、协调发展。目前,瑜伽作为一个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新兴体育项目,正在不断地发展、完善。瑜伽在高校课程类型多样,涉及学生较多,影响范围广,且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关。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14]4号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教体艺[2014]5号文件的实施的影响下,从高校特色出发,瑜伽教学应做出相应调整和改革,才能有利于新标准的执行,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提高。通过瑜伽教学改革的实施为其他课程改革做借鉴,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奠定基础。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河北工业大学瑜伽选项课学生共290人。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书籍和期刊文章等了解高校瑜伽的科研背景。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河北工业大学瑜伽选项课的290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实验过程中的体验和教学实验结束后的感受。3.访谈法:对瑜伽选项课教师和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访谈,监测教学实验过程,得出有效实验结果。4.实验法:河北工业大学瑜伽选项课学生共六个班,随机分配1、3、5班为实验班,2、4、6班为对照班。进行新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5.数理统计法:运用统计软件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瑜伽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通过教学模式的构建,使教学活动过程系统化,构成一个整体优化的系统。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和借鉴河北省其他高校瑜伽教学模式,构建了新的瑜伽教学模式,并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笔者针对教学模式的五个基本要素分别进行阐述。1.理论依据:瑜伽东方古老的健身方式。它能让人身与心联结,让人在身心连接中体会接纳,随顺;让人懂得“无为而为”;让人的压力获得释放后,有自然的前进动力;让人充满自信、热爱生活。虽然高校瑜伽并没有统一教材,但网络时代之中,电子书的应用广泛,教师应根据个人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大纲设计推荐几本电子书,在开课后传给学生,并组织学生班级内小组讨论,获得更深刻的理论基础。2.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瑜伽课总目标为:以瑜伽运动和体育锻炼为基本手段,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体质,增加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具有终身体育思想,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3.操作程序:操作程序是为达到特定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活动之间有先后顺序限定,时间限定,而且活动的内容、方式等也都安排和界定。瑜伽课教学课程需在基本关节活动开后以复习内容来热身,既防止运动损伤又复习了上节课内容,一举两得。为了贯彻《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政策,更好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课程基本内容中增加了身体素质练习。并在新授课内容中,提炼精华,对重点难点,易犯错误的系统讲解,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新授内容。并以分组的形式,以优带差,以优促优,达到课堂教学最大化。4.实现条件:实现条件能够满足新教学模式发挥最大效力。河北工业大学有两名瑜伽教师,都为中青年教师,职称为讲师和副教授。大一大二瑜伽选项课6个班每班50人左右。有两块瑜伽场地,场地内侧均有音响设备。在教学内容中采用瑜伽理论瑜伽文化的渗入式教学,在内容中考虑选取经典传统套路来打下坚实基础。由于季节原因,第一学期9周以后天气逐渐转凉,没有暖气提供,天地阳气开始逐渐衰弱,阴寒之气又逐渐加强。因此,对素质要求较高,增加练习难度和强度。让学生在教学内容中保持经典传统的学习,并循序渐进提高难度和强度,而且更好地适应了季节的要求和环境。在第二学期从瑜伽体位的七个类别中每个类别中都选经典体式组成组合。让学生学会伸展、平衡、支撑、倒立、屈压、后弯、扭转各个类别动作的练习要点和规律,并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双人瑜伽的融入,大大增加了练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并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相互合作,相互信任带给身体和内心更深层共鸣。在唤醒自我同时更能让学生学会分享。5.课程评价。瑜伽是古老的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瑜伽是身、心、灵和谐统一的综合学问。它潜移默化地使练习者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得到改善。那么如何评价学生对瑜伽的掌握情况,从瑜伽中获得的益处,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因此制定评价体系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又分为主观评价成套套路和客观量化指标评定,心理素质包括心理量表。既考虑身体素质指标的评价,又考虑了心理指标评价。在身体素质指标评价中增加了量化的素质进步率指标。更能准确评价学生通过瑜伽的练习给身体素质带来的进步。

(二)瑜伽带给学生身体指标的改善。

瑜伽通过拉伸挤拧的体位练习,配合瑜伽的呼吸,促进腺体分泌,按摩器官,使练习者身体更加强健。从结果可知通过瑜伽的学习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各项指标均有提高。尤其是在肺活量和坐位体前屈两项指标中提高较多。究其原因,其一瑜伽练习注重呼吸,注重瑜伽完全呼吸的练习,以及瑜伽呼吸和体式中的完美运用,这大大加深了练习者的呼吸深度、强度,进而使肺活量指标提高。其二瑜伽练习中,所有体位都是在伸展的状况进行,这样使练习者的柔韧性提高很见成效,实验班的各项身体指标均高于对照班。

三、结论与建议

瑜伽虽然是高校新兴体育项目,但瑜伽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提高作用明显,应更为普遍的开展。在瑜伽教学过程中,考虑理论为实践的基础,理论渗入式教学,让学生不是盲目的练习体位,而是会随呼吸、随心、随身体状况练习瑜伽。在瑜伽教学中,考虑加入素质练习,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做直接储备。在瑜伽教学中,顺应时代发展,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现代化通信网络,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掌握所学内容,并根据喜好开阔视野,进行延伸学习。在学生成绩评价中不能只主观评定,应主客观结合,身体指标和心理指标结合。全面评价学生对瑜伽的掌握。本研究提高了瑜伽选项课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身心素质提高显著,调动了学生学习瑜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约翰·斯考特.阿斯汤伽瑜伽[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

[2]瑞隆,等.哈他瑜伽关键肌肉全解[M].上海: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04).

篇4:河北工业大学论文

2014年2月18日,经11位评委认真评选,共评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现公布如下:

等次 论文题目 作者

奖 海水养殖业对于低碳经济的作用 王凤敏,曹杰英

突出特色 精细谋划 转变我省渔业发展方式 王进

凝聚力量 奋发有为 努力开创河北现代渔业新局面 吴更雨

鲈鱼、虾虎鱼防控对虾病害效果初探 夏金树,柳尚云,周庆华

海洋石油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郑向荣,吴新民,慕建东

《水产养殖渔情信息采集》数据的分析利用研究 王凤敏,张黎,吴瑞峰

白洋淀网箱养殖环境微生物原位修复技术研究 肖国华,高晓田,赵振良,等

水产品质量安全现状与控制对策 吴新民,郑向荣,郗艳娟,等

河北省人工鱼礁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李怡群,胡志山,张福崇

唐山市浅海吊笼式刺参养殖试验 黄金臣,苏文清,吴文红

奖 不同温度下七彩鲑、虹鳟鱼的摄食、生长性能比较 张耀红,妥志利,葛京,高倩,马光,孟改青

青虾工厂化、规模化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肖国华,高晓田,李中科,张耀红,葛 京,等

昌黎县海湾扇贝养殖区的营养盐 郑向荣,张福崇,吴新民,张兵,王六顺

秦皇岛贝类产业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刘文超,曾昭春

春轮虫休眠卵的采集、加工和储存技术 王合全,王振怀,李春岭,等

针对养殖扇贝死苗滞长、海参化皮死亡的应对措施 赵丽瑾

适宜河北省对虾养殖的生态防病新技术 王凤敏,董柯

集约化鳖池套养清道夫初试 张耀红,管越强,葛京,马光,孟改青,等

灰关联分析法研究水母密度与海水理化因子的关系 郗艳娟,吴新民,郑向荣,等

通过产业对标促进河北省人工鱼礁建设 贾建刚,胡建平,田洋

盐碱地水产养殖模式调研报告 宋学章,王振怀,李春岭,何树金,等

河北省2012年对虾养殖病害调查报告 申红旗,李全振,石洁卿, 白美萍

黄颡鱼池塘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张立坤,李中科,肖国华,李瑞达,郑向荣,黄金义

白洋淀纯水区村留守渔民经济收入调查 葛京,赵士超,高倩

河北省水产技术推广新机制新模式调研报告 刘丽东

张家口坝上高背鲫鱼的年龄与生长 黄海枫,陈 力,耿俊林,等

白斑狗鱼亲鱼培育技术要点 蒋燕,闫保国,等

对虾病害生物防控试验示范 夏金树,周庆华,倪红军,等

杂交河魨F1代苗种生产与养殖技术研究 张福崇,赵海涛

圆斑星鲽胚胎发育及苗种培育技术 崔兆进,付仲,赵春龙,等

等次 论文题目 作者

奖 大菱鲆红嘴病的病原分离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高晓田,肖国华

2010年河北省海湾扇贝养殖业调查报告 张福崇,王六顺,等

白洋淀水产养殖环境现状及生态渔业发展思路 肖国华

河北省淡水池塘养殖渔情信息动态采集2010年工作分析 王凤敏,张黎

灵寿县渔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许文霞

生物絮团对中华锯齿米虾生长及水质的影响 岳强,李彦芹,曹杰英,等

如何提高鲟鱼亲鱼的繁殖力 孟改青,马光,张耀红,等

鱼鳖混养技术试验总结 闫保国,等

秦皇岛海湾扇贝标准化高产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 陈秀玲

抚宁县南戴河海域海洋生物资源现状调查与评价 夏雪岭,等

不同蛋白水平饵料对青海湖裸鲤能量收支的影响 李同庆,等

池塘海参养殖高产稳产关键技术及措施 张占丰

低温条件下饵料生物培育技术研究 杨金晓,肖国华,高晓田,等

张家口坝上高背鲫种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侯海翔, 陈力,高培宇

玉田中华鳖温棚集约化无公害养殖技术 吴文红,等

唐山市水产养殖水质监控报告 刘德臣,白美萍

半滑舌鳎人工繁殖试验 朱丽华,等

白洋淀COD调查研究及评价 郗艳娟,吴新民,郑向荣,等

唐海县临港型渔业产业化发展前景 张洁,李广来

北方地区河鲈池塘繁殖养殖技术 戎海新,付顺才

唐山市池沼公鱼人工增殖放流前景探讨 周建军,周栓林

河鲈鱼苗(水花)培育试验 张育霖,王合全

土著微生物对海水池塘养殖生物生长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影响 黄海枫,肖国华,高晓田,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β-阿朴-8′-胡萝卜素醛的含量 马瑞欣,等

半滑舌鳎结节病的初步研究 王英光,等

短蛸人工育苗试验 胡晓刚

大面积淡水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试验 杨莉,李瑞达,薛建民

淡水养殖水产品质量监控技术要点 李全振

河北省海水鱼工厂化养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宫春光,孙桂清,赵振良,等

投喂配合饵料与蓝蛤养殖“黄海1号”中国对虾对比试验 马云聪

篇5:河北广播电视大学 论文0

毕业设计(论文、作业)评审表

题目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姓 名 杨峰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分 校

专 业 教学点

指导教师 王素霞 日 期

摘要:经济全球化以为着中国政府必须选择的在国际舞台上与其他政府展开空前激烈的竞争,为适应这一需要,新世纪中国行政管理体制一定要向国际标准看齐,努力建立廉洁、高效政府,大力推进行政管理法制化进程,高度重视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政府管理人员,从而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廉洁、高效、法制、有权威、有能力的政府。

关键词:趋利避害;维护安全;竞争合作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经历全球化以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国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带来明显的影响,对行政管理也不例外。随着我国WTO,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正如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样,必然要受到全球化这一趋势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

(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几乎成了世界各国的一个“日常词汇”。但“经济全球化”这个词,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进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经济全球化应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二)经济全球化的成因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涉及到国家经济体制、企业趋利动机与技术进步等因素。

1、世界各国经济体制的趋同消除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体制障碍。在今天的世界上,只有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加快本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提高本国经济的运转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2、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推动了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发展。商品与生产要素的价格在世界的不同地区是不可能完全相等的。这种地区性差价的存在则为企业提供了进行全球性套利的空间,于是,便有了对外投资、技术转让,以及企业生产过程的分解与全球配置。正是企业出于套利动机的这种全球性扩张,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信息技术的进步降低了远距离控制的成本。远距离控制的成本主要是信息成本,在信息经济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经济的诞生,使得这种成本大幅度下降,从理论上来讲,对于一家有能力进行全球扩张的企业来说,它的活动范围可以达到世界的任何地方。

二、经济全球化队中国行政管理的影响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和世界交往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客观的自然历史进程,不断地表现出日益“超越民族国家”的特性。但在实践中资本主义主导了经济全球化,试图按照其面目改造整个世界,使之完全走向“全球资本主义化”。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同时具有推动与阻碍的双重影响。它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冲击,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挑战。其格局总起来看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是挑战大于机遇。这不仅体现在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挑战上,更集中地体现在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稳定与发展的挑战上。

首先,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

其次,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形成了根本性的威胁。

第三,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

第四,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政治改革过程面临更大的困难、矛盾和风险,孕育新的政治不稳定因素。

第五,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国文化与思想观念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政治不稳定

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把中国和世界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由于存在着“蝴蝶效应”,国际社会任何一个微小的波动都可能带来中国社会的经济波动与政治不稳定。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客观事实。

历来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密切相关,而经济全球化的一切都是无时无刻不牵动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与进程,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也是中国行政管理所要面临和处理的复杂难题。

三、中国行政管理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

完善国家发展观、利益观、安全观、主权观与国际秩序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搞好五个统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间良性互动。摒弃绝对排外的国家利益观,远离霸权主义那种维护一己私利的国家利益观,把更多的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纳入国家利益视野,在推进与外部世界互利共赢中发展并延伸国家利益。创新国家安全观,促进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和平发展的协调,促进维护传统安全与维护非传统安全的协调,促进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国际安全的协调,促进军事手段与其他手段间的协调,力争摆脱“安全困境”羁绊,推进安全与发展统一,努力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妥善应对国家主权转移的趋势,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发展取舍国家主权让渡,以是否有利于本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决定对国际干预的立场。充实国际秩序观,在适当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正确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维护我国经济安全。

3、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加入世贸,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美国和西方其它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组织和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新自由主义和贸易自由化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极力巩固和扩大它们在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中的优势地位。它们还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通过召开研讨会、设立基金会、开展合作研究、进行培训等途径,对我们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宣扬西方的政治观念、价值观念和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妄图在潜移默化中搞乱我国干部、群众的思想。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对我们在全党、全国人民中保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提出了严峻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对内要提高自我的管理,对外要防范与接收。我国的行政管理要走的道路还很长很艰难。

参考文献: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06期

第43页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

胡代光 中国行政管理1998年第12期

篇6:河北大学本部期末论文撰写规范

为规范本科生期末论文撰写格式,进一步保证本科生期末论文质量,特制定如下规范: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15个字。

2、正文用小四号宋体,3、论文一律打印,采取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左3cm,右1.5cm,页眉、页脚设置各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4、采用统一规定的封面,注意:可不插页码,但切记不要把页码插到封面上。

5、如有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正文后,在文中要有引用标注,如×××[1]。具体格式如下: 参考文献(顶格、四号黑体)

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文献类型].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译音).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

文献是网络资料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网络名称,网络地址,资料发布的相关日期

篇7:河北工业大学论文

张永飞赵四龙孟庆奕

(河北工程大学 水电学院 河北邯郸 056038)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对农村文化分类分层实施保护,注重提高农民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经济;乡村旅游;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

正文

发展乡村旅游,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7月26日在视察上海崇明县前卫生态村时指出:“农家乐前途无量”。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以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开发乡村旅游,鼓励农民依托当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应当同时注意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独具特色的乡村风光和人文资源,而农村旅游文化资源又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所以开发乡村旅游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乡村旅游开发为文化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旅游开发过程中对于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影响,学者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主要是如何发掘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保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旅游的适度开发与有效控制,有利于文化的保护。乡村旅游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传统资源就地转化为旅游产品,完成价值实现和大幅度升值,经济手段辅之以合理完善的行政手段,为乡村文化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1.为文化保护提供经济保障

发展乡村旅游是农民根据当地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了城市居民在农村的消费,也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转移,推动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总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壮大,公共财政的积累,为农村文化资源的整理发掘、弘扬保护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和支持。

2.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乡村文化中的许多内容逐步面临消亡。随着旅游开发的兴起以及外地游客的欣赏度的增加,这些文化内容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日益显现,使得那些面临失传的手工技艺、民间舞蹈和音乐等得到了重新认识和重视。人们为了发展旅游经济,不遗余力地挖掘传统文化,恢复一些濒临消亡或中断多年的民俗文化。尽管这些行为活动直接目的是经济利益,但是客观上还是起到了恢复和传承文化的作用。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度发展,农民思想认识的进一步提升,将更加有利于乡村传统文化的延续。

3.提高了农民的文化保护意识

乡村旅游开发吸引了城市居民来到农村,农民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城市文明,通过直接的对比,农民提高了对自我文化价值的认知度,增强了对自我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在亲身参与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实践活动中,他们认识到鲜明的文化特色和秀美的山川一样都是宝贵的财富,开始用旅游者的眼光审视自我文化,尽管这种认识还处于浅层面的萌芽状态,但已经迈出了由被动保护到主动保护的第一步。而旅游收入为农民带来了直接收益,出于通过旅游生态化发展获得长远利益的期望,农民对自我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更加增强。

4.拓展了乡村文化的发展空间

乡村旅游在城乡之间架起了文化传播沟通的桥梁。农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感受了外来文化,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对城市文明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一些精品旅游地区的乡村旅游还要接待外国游客,这里的农民更加要面向国内接轨国际。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一些新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融入传统文化和观念当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又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新的文化共识,从而拓展了乡村文化的发展空间。

二、乡村旅游开发对文化生态的负面影响

发展乡村旅游带来了人员的频繁交往,而不同文化的交流撞击在所难免,城市文化进军农村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实,而且其影响程度往往随着旅游规模扩大而增强,如果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忽视甚至摈弃当地珍贵的文化特色,忽视当地旅游资源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所造成的损失往往是不可弥补的。

1.乡村文化过度商业化

“在旅游的发展对目的地文化的负面影响方面,最明显的问题是当地文化的不正常商品化。”由于开发水平较低,缺乏经验,还有的是出于迎合游客的需要,有些地方特别是早期开发的乡村,将当地的民俗节庆文化舞台化、商品化,这种人为地商业性生产和加工,造成了乡村文化的失真和扭曲,失去了原真性的乡村文化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不仅使游客无法真正认识和理解乡村文化,长此以往,甚至当地农民对自我文化的了解和继承都会出现问题。

2.淳朴民风受到冲击

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示范效应客观存在,这主要是旅游活动的文化性质所决定的。旅游的发展,对于旅游目的地的社会风气影响较大,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对于旅游者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带来的不利影响,抵御和净化能力较弱。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纯朴的农民学会了“宰客”,五花八门的手段甚至是敲诈勒索、坑蒙拐骗,引起游客的强烈不满;村民之间的和睦祥和也被打破,经济利益纠纷时有发生;有的农民过分依赖旅游业,产生了一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

3.农村文化生态偏离轨道

农村文化生态是指农村整体历史文化特征,是有别于其他区域的根本文化特质。“有些是农民集资办旅游,有些农民企业家开发旅游,他用他的审美观来开发这些东西,集中体现在景区的城市化、乡村的庸俗化方面,这是比较突出的。”乡村旅游陷入简单现代化和规模化的误区,也就失去了其特有的文化感染力。因为乡村旅游实际上是一种体验旅游,人们是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对乡村文化比较深入的异质化感受,从而不虚此行。经营农户容易从自

己的角度理解城市游客的需求,将对城市生活的向往融入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把本来极具地方特色的东西改造成普通的一般化的东西,乡村旅游就会失去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文化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孙家正同志在《中华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当前亟需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因为我们不能忘了回家的路。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主张对传统文化要有温情和敬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农村是农耕文明最基本单元,广大农村保持着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记忆,所谓“礼失求诸野”,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加强文化保护既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需要,也是关乎文化安全的大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规模城市化建设造成的文化悲剧,乡村旅游开发要引以为鉴,采取相应措施保护乡村文化。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依托民间文化组织

在当前市场机制发育还不完全的条件下,政府力量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及文化的保护是非常必要的。市场经济彻底改变了乡村生活,现代化生活方式也同时肢解了农村的公共组织,只有政府才能有效地协调投资商、当地居民以及游客之间的利益关系,才能协调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各级政府应当高度珍惜并全力保护文化资源,并通过文化发展将高度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理念融入农村发展理念,融入公众行为和生活方式。当然,随着市场的逐步成熟,乡村旅游渐成规模之后,乡村旅游的发展应当逐步转型,逐步实现市场调节,这时政府应当鼓励农民成立民间团体、协会等组织逐步取代早期的一些政府职能。政府以制度和资金扶植民间组织发挥作用,为公众参与文化保护提供渠道,并通过信息交流、媒体宣传以及理论指导等多种方式,促进农村文化保护。

2.做好文化普查,分类分层实施保护

农村文化种类繁多,形式各不相同,价值大小不一,实施农村文化的前提工作就是进行文化普查。随着旅游开发,市场经济大潮带来的冲击力巨大,如果没有摸清家底,重视不够,势必会措手不及,而农村文化资源十分脆弱且不可再生,文化的消亡会留下无尽的遗憾。所以,进行农村文化现状的全面调查,对于把握全局分类保护十分必要。在此基础上,本着整体性、发展性、展示性的原则实施保护,维护文化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农村文化形态的不同,实施保护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要注重静态收藏和动态繁衍相结合,民间传承和专业介入相结合、原生态保护和创新发展相结合,通过建立民间博物馆、数字化保护、复制保护以及研究所式保护等多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多角度采取措施对农村文化进行保护。

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口传身授,那些多数已经年逾古稀的民间艺人可谓是“活的图书馆”,对它们的保护关键是保证代代有传人,在这一点上,日本的“人间国宝”政策值得借鉴。

3.科学规划,适度开发

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要有高质量的、新颖独到的规划项目和创意策划。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更多地需要强调软开发。软开发的核心就是规划、设计、策划,一定要努力将这些工作做到位。

乡村旅游开发要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位和档次,避免乡村旅游产品结构雷同,提高产品竞争力。在规划中要在改善农民基本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保护农村文化的本色,强化经营特色和差异性,突出乡村天然、淳朴、绿色、清新的环境,强调闲情和野趣。乡村旅游的消费者更多追求一种休闲情趣,他们大多有较丰富的旅游经验,从工业文明当中偷得浮生半日闲,追求的自然不会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科学规划需要有高层次的专业人才,这也正是农村所缺乏的,因此,必须组成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的组织,由相关管理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利益团体、保护专家和当地村民代表构成,组建乡村文化保护议事协调机构,在议事过程中提高决策透明度和民主性,通过专家指导、舆论监督,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提高乡村旅游经济效益推进文化保护。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

乡村旅游对乡村文化的依附关系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营造一个对旅游者具有亲和力吸引力的氛围环境需要有淳朴的民风。传统的宗族制度下一些生活经验比如有关对村民的教化和村民对自身事务的管理经验,对于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以及实践教育等多种途径加强教育培训,使农民认识自身的文化历史,增强文化保护的责任感,并在公众当中广为传播和展示。与其他旅游形式不同的是,乡村旅游中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主体是农民,因此,乡村旅游的教育培训除了包括旅行社、饭店等,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农民的特点和需要,更要注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引导并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农民收入增加,在旅游发展中直接受益,与此同时提高对自我文化价值的认识和文化内涵的理解,提高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主动成为农村文化的继承者和保护者。

参考文献:

篇8:河北开放大学建设研究

1.开放大学的起源

开放大学是目前成人教育领域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开放大学的历史其实并不漫长, 国际上最早的开放大学于1971年诞生于英国, 英文名为THE OPEN UNIVERCITY。英国这所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很为世人所认可, 位居英国所有大学教学质量排名的前10位。到了2003年9月,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总署的评估结果, 这所学校在全英100多所高校中名列第五名, 这个成绩在当时的教育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自从这所大学做出了相当卓越的成绩之后, 世界上不少国家相继成立了开放大学。

2.开放大学的定位

现在我们对开放大学的讨论越来越热, 关于其性质问题也是众说纷纭。开放大学的性质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规定, 它“应当具备教育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具备高等学校的基本属性,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是一个办学实体。开放大学在办学中的特点是以信息技术为其主要支撑, 与传统中的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理念、培养对象、教学手段都有很大的不同, 但同样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实力, 并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所以, 开放大学的定位首先是面向已就业人员, 主要培养应用型专业高级人才的远程继续教育。

二、河北省开放大学建设探究

1.河北省开放大学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河北省面积为18.47万平方公里, 高等教育状况属于中等水平。开放大学在河北省的建立正是顺应了大学发展和学习者的现实需求, 为实现河北省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建设河北省开放大学是河北省培养更多更高质量人才的需要。

根据2011年的统计数字, 河北省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24%。在“十一五”期间, 河北省已经开始以抓学科建设入手, 积极推进高水平学府建设, 在省内的河北大学、燕山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6所高等学府推广“强势特色学科”, 并投入了专项资金。争取到2020 年,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但是, 就目前情况而言, 河北省的教育现状还不适应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以及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仍有很多学生成为落榜生, 再加上全省各类专科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 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其中很多人都希望接受本、专科的教育。因此人们希望高等学校教育开放、改变职前一次性教育和少数人享有优质教育的形式, 真正实现教育公平、高等教育资源共享。这种情况表明在河北省建设开放大学是非常必要的。

(2) 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发展为河北省建设开放大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近年来, 河北省一直都致力于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采用先进网络技术和设备, 加快发展燕赵信息港、河北互联网、全省党政机关内部网及各行业的专业网络。截至2009 年底, 教育科研网已覆盖了河北省多个城市, 它与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互联互通, 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天地合一”现代远程教育传输网络;高等学校已经全部建成了校园网络, 多媒体教室比例也已经相当之高, 很多学校建有网络辅助教学平台, 特别是电大与高校网院的远程教育蓬勃发展, 为建设河北省开放大学积累了经验。

(3) 建设开放大学有利于提高河北省远程教育的竞争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我国。但是, 就目前的状况来看, 我国的电大和其他高校网络学院教育规模虽已愈几百万人, 但由于缺乏相关政策与法规的支持, 在办学定位上还不明确, 远程教育的状态很难与国际远程教育学校接轨。对于河北省来说, 由于毗邻着京津地区, 所以电大的发展不仅受制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 也受制于一些著名高校的影响, 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定位的选择上, 尤其要有自我的特色, 才能在发展上具备相应的竞争力。所以说, 建设河北省开放大学, 明确开放大学的章程, 明确学校定位和任务, 有利于完善远程教育的学习环境和支持服务系统的建设, 提高远程教育质量, 并有利于提升河北省远程教育的办学实力, 增强竞争力。

(4) 在国家开放大学之下建设层级支持的河北省开放大学。

目前, 国家开放大学实施两级管理, 在中央电大所在地设立开放大学总部, 在参与建设的省级电大所在地设立开放大学学院, 具体管理在基层电大设立的开放大学学习中心。

总部负责吸纳全国电大和社会的教育资源, 设置专业、制定教学计划, 开设课程、开发教学资源, 指导并管理各地学院教学业务的实施;各地学院负责本区域开放大学的教学业务和对学习中心的教学管理、检查与指导工作。在全国电大网络条件的基础上, 建设开放大学统一的教学、管理和服务平台, 通过网络和多种通信系统, 直接面对学习者提供教学信息、教学资源、教学辅导等支持服务;根据课程教学需要, 为基层学习中心配备必要的辅导力量。

作为参加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的省级电大, 我省开放大学所设立的学院和基层电大所设立的学习中心, 将会成为国家开放大学的组成部分, 河北省级开放大学的建立会努力保持既继续发挥地方政府支持电大教育发展的积极性, 又保证国家开放大学教学与管理系统的统一性。

2.河北省开放大学建设的模式讨论

开放大学的建设是否成功, 关键在于其模式的选择。在选择开放大学的建设模式上, 可谓众说纷纭, 细看去有:电视大学翻牌说、成人高校合并说、联合航母说、系统平台说, 甚至还有乘势而上说。这些说法, 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勾勒了开放大学的建设图景, 当然这些思想都有其内在的优势和不足。其实, 分析这些理论, 笔者更倾向于在电大基础上建设开放大学的思路和构想。

当年, 自英国开放大学成立并取得成功后,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试图建立适合自己国情的“开放大学”。中国也在1978年成立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除西藏外的各省一级的广播电视大学, 通过广播和电视开展教学。经过30多年的发展, 现已形成了在中央电大业务指导下, 以省电大为中心, 市电大为骨干, 县级电大为基础的遍布全省城乡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网络。目前, 全省有市级电大和分校15所, 县级分校、工作站150所, 基层电大教学班近1000个。

可以说, 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断推进的实践中,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并且通过学习、培训和试点项目等各项工作的实践, 逐步确立了网络条件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支持服务、注重互动”等全新的教育观念, 已经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传输平台成熟地开展远程教学;并且已经建设了一大批适应远程教学需要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 而且在远程教学资源建设的规范、制度和措施等方面, 积累了很多优秀的管理经验;师资方面也已经建立了一支教育观念先进、熟悉远程教育、业务素质较为全面的专兼职教学、管理、技术和研究队伍。如此成熟的结构与体系, 已经足以应对向开放大学的转型工作, 所以笔者认为, 在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开放大学是最优的模式选择。

三、建构河北省开放大学的策略

1.引进人才,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人力资源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一流开放大学的构建, 离不开对于人才的需求。因此河北电大要逐步引进一流的教学、科研人才, 通过以上人才工程的实施来提升电大教学和科研水平, 提升办学层次, 提高社会认可度, 提高电大的社会影响力, 为开放大学的建构打好坚实的基础,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开放大学的师资队伍, 指以教师为主体的各类专兼职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辅助人员的队伍。开放大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不但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要有良好的学历、职称结构, 而且学科教师要掌握远程教育教学规律, 并能在教学中运用这些规律, 这样才能够胜任开放大学的教学工作, 保证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

2.提高培养对象的层次

自身发展是重要的, 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教育层次的提高至关重要。

开放大学教育层次的逐步提高和内容趋于全面以促进成人教育发展为中介, 推进社会整体进步, 这是开放大学发展的根本目的, 也是对河北省开放大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实, 成人教育的本质属性可以表述为是对成人终其一生的教育过程, 是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 满足成人学习需求, 促进社会整体进步和成人个体发展的社会活动。开放大学正是以成人学习者为中心, 为成人学习者服务。而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属性是以成人学习者为本, 与社会需求良性互动, 质量、规模、效益的协调发展, 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品牌, 所以教育层次的发展至关重要。

3.取长补短

开放大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以联合培养、攻读国外学位等方式积极开展国际间教育合作, 以学习发达国家远程教育的经验, 促进我国远程教育的深层次发展。不仅仅是办学上的合作, 还要开展科研攻关等高层次合作, 提高电大的社会声誉, 为开放大学的建构打好坚实的基础。

4.河北省开放大学的建构要有特色

中国土地辽阔, 自然状况和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构建开放大学要因地制宜, 适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河北省GDP总量在近几年已经跻身全国前6位, 多项工业产品居于全国前列。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排名仅为第十九位, 新经济实力排名则位居全国第十八位, 如果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不是更多地依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就会面临丧失未来发展新动力的危险。

另外, 河北省开放大学的建设尤其要注重创新能力的提高, 更多地提供受过高等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的合格人才。河北省开放大学教育具有可以在岗进修学习、提供前沿知识、培训种类多样、学习时间灵活等优势, 可以在较短时间实现提高学员学历水平、接受专业培训、提升综合素质。

四、总结

根据中央电大统计数据, 以及在河北省多所电大 (及分校) 的调研,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的年招生量大约相当于同期河北省现代远程教育的2/3, 成人高等教育的1/3, 各类高等教育年招生量的1/8, 未来, 电大教育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可见实现河北省教育公平, 推动教育大众化, 电大教育不可或缺。而河北省开放大学的建设对于电大整体的发展更是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吴钧.我们需要怎样的开放大学[J].教育发展研究, 2010, (5) .

[2]张雪.如何理解“教育机会均等”[J].学术研究, 2007, (8) .

[3]刘铁芳.保守与开放之间的大学精神[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 .

上一篇:装满爱的口袋抒情作文下一篇:论矿山救护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