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镜子作文

2024-04-09

生活中的镜子作文(共18篇)

篇1:生活中的镜子作文

4月10日 星期五 晴

照镜子?看到这个题目,我认为老师让你们玩哈哈镜呢。没想到这是一个游戏,太有趣了,赞一个!

我想,老师让你们做这个游戏,不仅仅为了玩一玩,哈哈一笑吧,是不是还有其他的意思呢?或许,老师想让你们照照自己的脸,照照自己的手,照照自己的脖子……今天洗了没有?洗干净了没有?哪个同学洗得最干净?

写到这里,我想对你单独说几句话。记得小时候,你很讲卫生,每天早上看到妈妈在洗脸,你就会乐颠颠地跑过来,伸出小手,让我给你洗一洗;看到地上有草棒、废纸,你就会弯下腰捡起来,扔进垃圾桶里;看到妈妈在院子里洗衣服,你就会跑过去帮着洗。最有趣的是你洗完之后,总会拿起一个小镜子,这边照照,那边照照,然后看着自己的脸,咯咯地笑起来。

殊不知,升入三年级后,你懒得洗手、洗脸了,也懒得照镜子了。每天早上,你从被窝里爬出来,匆忙地吃完饭,然后背起小书包就去上学了。若不是妈妈每天提醒着你,甚至喝令着你去洗,你脸上的灰恐怕得积成一个面罩了吧!还记得去年冬天那件事儿吗?对了,那天,飘着鹅毛大雪,地上一片雪白。你起床晚了,没有洗手、没有梳头,匆匆忙忙就去上学了。上课前,老师检查个人卫生,把你揪了出来……试想,众目睽睽之下,你站在讲台前,伸着一双小黑手,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脸该往哪儿搁呢?若是我,最想去的地方肯定是老鼠洞。

我们对着镜子,看到的`是个人卫生,我们还应该把镜子向其他地方照一照,看一看公共卫生。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是否讲卫生,不仅仅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风貌,还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高低。

照镜子,这不仅仅是一个游戏。经常拿小镜子照一照吧,我想,你会变成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会变成一个让人喜欢的好孩子。

篇2:生活中的镜子作文

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各样的镜子,例如望眼镜、哈哈镜等。但在我的生活中,还有一种镜子,她(他)可以照出我的不足。

老师便是我的.镜子,她让我学到了认真,仔细。一天,我正拿着作业,向办公室走去,还只走到办公室门口,就看见老师拿着笔,唰唰的写着什么。我凑到老师跟前,原来老师正在备课呢!“吴老师!吴老师!”我连喊了两声,她才发现了我。她面带微笑地问:“有什么事呀!”我回答道:“吴老师拿过作业,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好,又接过我的本子,拿起笔,帮我分析题目,一心一意地为我讲解,还不时抬头问我,听懂了没?终于讲完了,我顿时,豁然开朗,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正准备转身离开,又发现了老师桌上的一本厚厚的书,我悄悄拿了过来看了看,只见上面是密密麻麻的笔记,而且还用不同颜色的笔在做了区分。黑色是重点,红色是注释,蓝色是课外延伸,紫色是句子、动作等记号。看着老师桌上那一沓课本,我才知道,原来一节语文课背后,老师做了这么多准备。她,不就是一面值得我学习的镜子吗?

陌生人也是我的镜子,记得有一次,我正享受着一天中难得的悠闲时光,坐在公交车上。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上了车,我正准备让座,突然又想到现在离家还很远,让座的话,自己就要站着了,还是算了吧。车子开动了,看着老爷爷艰难地站着,拉着铁环,还跟随着车的节奏开始摇晃,一幅随时要摔倒的样子。

我开始有些后悔了,“怎么办?现在让座是不是太晚了?别人又会怎么想呢?”正在我万分纠结时,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您坐吧!”我回头一看是一位母亲,还抱着一个孩子,我的“唰”的一下变得通红,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想到刚刚的自己,我觉得她就是我的另一面镜子。

篇3:生活中的镜子作文

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是一位十分善于将自身的生活经历转化到作品中的作家, 他的很多作品都有明显的自传性。《儿子与情人》作为劳伦斯早期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它的自传性是显而易见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劳伦斯的成长环境在《儿子与情人》中的反映, 以及他生命早期的两个重要女人———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 与小说中的莫瑞尔太太和米利亚姆的形象对比分析, 揭示出他的早年的矿区生活和这两个重要的女人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 从而证实小说《儿子与情人》的浓厚的自传性特点。

二、早年的矿区生活

劳伦斯出生于英国著名的矿区。大约在19世纪30年代, 伊斯特伍德被B.W.公司收购后开始了煤的开采, 于是一个原先只有零星农舍茅屋的村落到了19世纪末期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小镇。在劳伦斯的记忆中, 整个小镇的人们都在围着矿井转, 男人们白天下矿井采煤, 回家时已经快天黑了, 所以他们一天见不到几个小时的阳光, 妻子则享有整个白天。除了一天暗无天日的劳作外, 矿工们都喜欢把大部分的业余时间留给酒馆, 一是为了发泄一天的劳累和苦闷, 二是为了躲避老婆的唠叨, 家庭物质的贫乏所带来的烦恼, 以及孩子们的吵闹。在《儿子与情人》中矿工们长年累月地在黑暗的井下工作, 他们工作时间长, 工作强度大, 工资却微薄的仅够糊口。这些矿工是劳伦斯的父亲亚瑟, 更是他笔下保罗的父亲莫瑞尔, 他们的生活仿佛是机器上的齿轮, 机械地不停地转动却不是为了自己。“矿工们冒雨行进, 一个个灰头灰脑, 愁眉不展, 川流不息地沿着铁道走到田野里。莫瑞尔撑着雨伞, 听到雨点咔吧打在伞上, 从中享受到一点乐趣。” (1)

由此可见, 伴随《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成长轨迹,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劳伦斯本人生活和成长环境。然而, 这部小说的自传性还不仅仅反映在它真实地再现了劳伦斯的成长环境, 还表现在其中的人物的塑造也受到了作者身边人物的影响, 其中小说中许多人都可以在劳伦斯的生活中找到原型。

三、莉迪亚与莫瑞尔太太

小说《儿子与情人》动笔于1910年10月, 完成于1912年5月, 定稿于1912年10月, 出版于1913年5月, 期间正是劳伦斯经历了丧母之痛, 与杰西和巴罗斯的恋爱纠葛和与弗丽达的疯狂爱情, 但从它的主要创作时间来看,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在他身边的两个女性的催发下诞生的, 即母亲莉迪亚与杰西·钱伯斯。

首先, 《儿子与情人》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儿子保罗与母亲之间纠缠不清的情结与爱恋。莫瑞尔太太的原型正是劳伦斯的母亲莉迪亚, 而保罗所经历的爱恨纠葛除少许细节出入外便是劳伦斯本人经历的真实写照。所写之人和事皆源自生活中真实的情感触动, 这也许正是为何劳伦斯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如此出神入化动人心弦的原因。

正如小说中所描述的那样, 劳伦斯的父母也是在一次舞会中相遇, 冲动的结合造就了他们不协调的婚姻。然而婚后不久, 莉迪亚便发现这名在欢乐场合让她倾心的能歌善舞的美男子并不是她内心深处所刻意追求的丈夫。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受教育程度和信仰等种种方面的悬殊注定了他们的婚姻将成为一个战场。婚姻的失败让莉迪亚像所有传统女性一样将全部的精力都投放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然而大儿子的离家和二儿子的不幸离世给这位母亲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她将所有的爱与关注都投给了才华横溢的三儿子劳伦斯。1910年12月, 劳伦斯在给雷切尔·安南德·泰勒的信中对这一段经历有着真实的记载, 由于父母的不幸婚姻:

“这种情况形成了我跟母亲之间的一种纽带。我们彼此爱着, 几乎像丈夫跟妻子那样爱着, 同时也是母子之间的爱。我们之间本能地相互了解。她对我的姑母说起过我‘他的情况就不同了, 他像是我的一部分。’这是千真万确的。我们两者就像一个人似的, 彼此非常理解, 心心相印。这种情况相当可怕, 在某些方面是我变得很不正常。

没有人能够得到我的心灵。既然我的母亲已经占有了它, 别人就再也不可能得到它了。再也没有人能都进入我的自身, 拿我像空气一样进行自由呼吸了。”

莉迪亚的这份母爱无疑成为劳伦斯一生享用不完的精神财富, 以后每当他坐下来写作时, 笔端流出的文字语言和它们所构成的人物情节总是少不了母亲的影子。然而, 劳伦斯对他母亲的情感一直是纠结而矛盾的。一方面他深爱母亲, 视其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另一方面他又渴望摆脱母亲, 寻求生活和精神上的自由。这种纠结的爱和情怀伴随他一生成就了他多部著作, 其中《儿子与情人》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纠结于劳伦斯心头的恋母情结在《儿子与情人》中一泻千里, 尽管劳伦斯本人并不承认, 其他人包括杰西都一致认为保罗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劳伦斯前半生的爱恨纠葛。

“‘我忍受不了, 我可以让另一个女人———可不是她。她不会给我任何机会, 一丁点机会也不会……’一听到母亲这样说, 保罗立刻对米莉安恨之入骨。” (2)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看, 虽然劳伦斯本人并不赞成弗洛伊德的理论, 而他在书中基于自身经历的描述和真实情感的抒发却让他的著作《儿子与情人》成了弗洛伊德“恋母情结”的绝佳例证。这反过来科学地论证了《儿子与情人》中情感与经历的真实性和书的自传性。

四、杰西与米利亚姆

杰西·钱伯斯是劳伦斯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他们在杰西家的哈格兹农场相识并相恋。正如劳伦斯在《儿子与情人》中所描述的保罗与米利亚姆的相恋过程一样。然而这段恋爱并不被劳伦斯的母亲认可, 最后这段恋情以失败告终。由此不难看出, 《儿子与情人》中的米利亚姆正是根据杰西的形象塑造出的人物。

在劳伦斯年轻的生命里杰西是宝贵的。她的文雅、庄重、热情且自信的性格唤起了劳伦斯的热情。他们之间精神的交流和对写作的共同爱好激发了劳伦斯的创作灵感。正是因为深刻认识到杰西在劳伦斯心目中的位置, 所以莉迪亚才像争夺情人那样一次又一次地把劳伦斯从杰西身边拉回。劳伦斯此时正徘徊在母亲与恋人之间。如果将劳伦斯的心比做一个房子, 母亲的那间房完全住着母亲毫无疑问, 而爱情的那间房他也无意识地保留了大半部分给母亲。试问在这有限的空间里, 怎么能容得下杰西那真挚而纯粹的爱?被“恋母情结”深深困扰的劳伦斯在这份纯粹的爱情面前显得喜怒无常、难以捉摸。

有一次, 杰西和劳伦斯一起在花园里散步, 杰西被盛开着的金黄色的水仙花感染了, 情不自禁地蹲下身去吻这些花朵, 并啧啧称赞花朵的美丽。赫伯特却无动于衷, 甚至有点反感。

其实劳伦斯反感的不是杰西爱花而是她那种带有攻击性侵略性的爱的方式, 这让他害怕无法为母亲保留心里的那“半间房间”。劳伦斯与母亲的这种“几乎像丈夫妻子那样爱着”的感情困扰了他的前半生, 这种困扰在他与杰西的恋情里表现得最强烈。这种困扰自然而然地被抒发在作品中。熟读《儿子与情人》的读者不难发现, 书中有与这段杰西与劳伦斯赏花经历十分相似的情节。

“她把那绽开的金黄色花朵一瓣瓣翻开, 用乞求的目光让他看, 她自己一直在尽情、贪婪地抚摸那些花朵。……

‘你喜欢难道非得抓紧它们, 仿佛要把它们的心掏出来不可吗?你干吗不能多克制一下自己, 含蓄一点, 或者……?’” (3)

可见, 米利亚姆就是他心中的杰西, 米利亚姆和保罗所经历的感情纠葛就是他与杰西的翻版。然而唯一不同的是小说中的米利亚姆为了挽回她和保罗的感情确实奉献了自己, 与保罗发生了性关系。然而现实中劳伦斯并未真正与杰西发生性关系, 这也许正是他们最终分手的原因之一。

爱情观上灵与肉的分离是“恋母情结”对劳伦斯的一个重要毒害。在精神上, 劳伦斯是爱杰西的, 杰西对他的重要性可以从他对杰西说的话中看出:“我给我你的是我最好的那一部分, 实际上你并不需要我的另一部分。写作以及我所有的另外一部分都属于你。”然而在肉体上他却认为并不需要杰西。这或许是由于他对杰西的精神之恋像极了他对母亲的爱恋, 是一种他深深渴望却不敢用肉体亵渎的情感。

在他母亲的有生之年, 他不可能全身心地爱上一个女人, 他只能将一半交给杰西, 而肉体上的欲望又让他必须寻找另一个可以亲吻的女人。这种灵肉分离的折磨很明显地体现在他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 体现在保罗和米利亚姆的关系中。

五、结语

丰富的生活经历、细致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思维能力是劳伦斯创作的源泉。在《儿子与情人》中, 他将自己的生活转化成文学作品, 又以作品为载体抒情表志。这部作品中有他对资本主义发展对人的自然性和自然环境的摧残的憎恨, 有他对母亲想爱又想挣脱的矛盾情感, 有他对爱情的苦苦追求和探寻。这其中的情感因真实才更加细致深刻, 又因细致而更显真实。作为一部自传性的小说, 《儿子与情人》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 它让作家身边的许多人成了不朽的文学形象, 也让我们认识到了生活体验对作家创作的巨大作用。

摘要:《儿子与情人》这部小说可以称得上是伟大小说家劳伦斯早年最重要的作品, 小说创作的背景环境和人物素材很多都源于作者本人早年的真实生活。童年的矿区生活是劳伦斯心中挥之不去的阴霾。不仅如此, 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这两个在劳伦斯生命早起极为重要的女人也是影响他创作《儿子与情人》的重要因素。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劳伦斯的成长环境在《儿子与情人》中的反映, 以及他生命早期的两个重要女人——母亲莉迪亚和初恋情人杰西, 与小说中的莫瑞尔太太和米利亚姆的形象对比分析, 揭示出他的早年的矿区生活和这两个重要的女人对他小说创作的影响, 从而证实小说《儿子与情人》的浓厚的自传性特点。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自传性,矿区生活

参考文献

[1]Maureen Stewart.The English Novel in the Twentieth Cen tury:D.H.Lawrence and his Mother[J].Contemporary Review, 2012.

[2]艾米丽.汉恩.劳伦斯和他身边的女人们[M].成都:北京文艺出版社, 1998.

[3]D.H.劳伦斯.儿子与情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4]毛信德.二十世纪文学泰斗·劳伦斯[M].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1.

[5]孙延, 王昭.D.H.劳伦斯早期生活对其创作的影响[J].哈尔滨师专学报, 1996 (4) .

[6]王斌.D.H.劳伦斯的情感经历对其作品《儿子与情人》的影响[J].人文论坛, 2011.

[7]万莉.劳伦斯精神自我的成长与“柏拉图式恋爱”的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 1998 (5) .

篇4:我生活中的三面镜子

第一面镜子是我的爸爸妈妈。每次回姥姥家时,爸爸妈妈都会买一些姥姥、姥爷爱吃的食物。若是听说哪天有暴雨或是天气要降温,妈妈一定会打电话告诉姥姥……这些不起眼的事儿都铭刻在了我的心里。于是,一有空闲我就帮妈妈做家务,给爸爸捶背,让他们能多多休息一下。每逢母亲节、父亲节我都要亲手给爸爸妈妈做贺卡、送礼物,今年的母亲节我还准备给妈妈编一条美丽的手链呢。从爸爸妈妈这面镜子中,我学会了关爱他人。

第二面镜子是辛勤的园丁——我的老师。在学校里,老师辛苦地浇灌着我们这些小苗,不但教我们学习文化知识,还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当我们有不懂的问题时,他们总会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弄明白为止。以前,当有同学问我一些问题时,我总会不耐烦地说自己有事或者不会而推脱掉。现在,由于常常照照这面镜子,我也变得有耐心了,是老师教会了我与同学友好相处。

第三面镜子是我的朋友。这让我想起了《幼学琼林》中的一句话:“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由此看来,交一个好朋友是极其重要的。王容是我的朋友,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每次我有不会的问题请教她时,她都会耐心地帮助我;当我伤心、难过时,她都会想办法哄我开心。从朋友这面镜子中,我学会了做一个热心肠的人。

这就是我生活中的三面镜子,他们是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篇5:生活中的镜子作文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镜子”,我的“镜子”就是清洁工们,他们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或是暴风雨,都坚守岗位,为城市的美化而服务。在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道理。

炎炎夏日

每当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人们总是在家里吹着空调,看看电视,而清洁工们总是忍着酷热在马路上清理着路面的垃圾。他们站在太阳底下,拿着清洁工具,弯下腰来,把垃圾扫入清洁车里。当他们扫了一会儿后,满头大汗,一滴滴汗水淌过脸颊,滴在了柏油路上,但是他们依然坚守岗位,从未离开过。夏天里,垃圾的味道臭气熏天,人们走过个个都捏住鼻子,绕地远远的,直到没有臭味为止。但是清洁工人却不顾垃圾臭味,走到垃圾前忍着臭味把垃圾一堆一堆的扫入车里,为人们做出贡献。

寒冷的冬天

在寒风凛冽的冬天里,一大早,当我们还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时,清洁工人们早已在被积雪覆盖的大马路上铲雪,为人们清除这些障碍,他们不畏寒冷,用铲子一铲一铲把雪铲入车内,他们低头去铲雪,为我们开辟出一条畅通无阻的小路。

暴风雨中

在暴雨天气里,大家都躲在家里,可清洁工却身穿雨衣为城镇服务。即使是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可是他们绝不退缩,仍像平常一样为城镇做出许多贡献。

在清洁工这面“镜子”里,我学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教会了我要为他人着想。

篇6:我生活中的三面镜子作文

我生活中的三面镜子作文

山东省泗水县实验小学六(1)班 孙彩芙

在我的生活中,有三面镜子引领着我前行……

第一面镜子是我的爸爸妈妈。每次回姥姥家时,爸爸妈妈都会买一些姥姥、姥爷爱吃的食物。若是听说哪天有暴雨或是天气要降温,妈妈一定会打电话告诉姥姥……这些不起眼的事儿都铭刻在了我的.心里。于是,一有空闲我就帮妈妈做家务,给爸爸捶背,让他们能多多休息一下。每逢母亲节、父亲节我都要亲手给爸爸妈妈做贺卡、送礼物,今年的母亲节我还准备给妈妈编一条美丽的手链呢。从爸爸妈妈这面镜子中,我学会了关爱他人。

第二面镜子是辛勤的园丁――我的老师。在学校里,老师辛苦地浇灌着我们这些小苗,不但教我们学习文化知识,还教会我们怎样做人。当我们有不懂的问题时,他们总会耐心地给我们讲解,直到我们弄明白为止。以前,当有同学问我一些问题时,我总会不耐烦地说自己有事或者不会而推脱掉。现在,由于常常照照这面镜子,我也变得有耐心了,是老师教会了我与同学友好相处。

第三面镜子是我的朋友。这让我想起了《幼学琼林》中的一句话:“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由此看来,交一个好朋友是极其重要的。王容是我的朋友,她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每次我有不会的问题请教她时,她都会耐心地帮助我;当我伤心、难过时,她都会想办法哄我开心。从朋友这面镜子中,我学会了做一个热心肠的人。

这就是我生活中的三面镜子,他们是我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篇7:生活是一面镜子作文

生活就好像是一面镜子,它会时时刻刻照着你。当你对着它龇牙咧嘴,它也会对你龇牙咧嘴;当你对着它笑,它也一定会对你笑,所以,我们要经常笑着看镜子,这样,镜子才能对我们笑,我们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我们最熟悉的霍金,在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挫折后,依然坚强,勇敢的面对生活,对生活充满信心,才取得了不朽的成就。还有海伦凯勒,她既盲,又聋,又哑。但她依然生活的如此精彩。完成了常人无法完成的事情。如此看来,生活怎能不受一面镜子呢,关键看你如何对待它。

把镜头拉近了看,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些同学能对生活充满信心,充满希望并付之努力,那么生活也会相继给他信心,给他希望;而有些同学甘于沉沦,在一次次失败中对生活愁眉苦脸,生活也不会对他客气,将痛苦与无奈反射给他,多么可悲!

篇8:镜子中的自己

20年前的一天上午 , 在盐湖城的一所小学里, 纳塔亚老师所教的四年级正进行数学测验。在考试的过程中, 纳塔亚老师发现有10个男孩互传答案, 但她没有出言制止, 只是默默记下了那10个男孩的名字。

卷子批改 后发下来 时 , 那10个男孩的卷面成绩均为零 , 且每道题后都被打上了一个鲜红的“×”。10个男孩几乎同时大声叫嚷, 说一定是纳塔亚老师批改错了。纳塔亚老师没作任何解释, 而是宣布这10个男孩放学后留下来。男孩们都感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忐忑不安地等着放学后的惩罚。可纳塔亚老师没有惩罚他们, 而是给了他们每人一面小镜子, 让他们照一下镜子, 再看一下那一个个“×”。

我不知道 其他9个人有何感受, 只知道镜子中的自己是多么可恶, 那一个个鲜红的“×仿佛一个个十字架沉重地挂在我的脖子上, 让我喘不过气来。

纳塔亚老师用这种方法教导我们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我至今认为这是我学生生涯中碰到的最好的教导人的方法之一。不仅因为它没有伤害我们的自尊, 更因为它使我们懂得了如何做人。

篇9:生活是面镜子

看电视里的生活调节类节目,一位婆婆总是与自己的儿媳相处不好,觉得自己为这个家已经付出了所有,却得不到儿媳的好感,生活的角角落落里潜伏着看不见的危机,儿子的婚姻也几次因儿媳的离家出走而险些搁浅,为此,儿子抱怨母亲的多事,抱怨母亲不为他以后的日子着想,对母亲也有些敬而远之了,做为母亲做为婆婆内心里的委屈与不安可想而知。天地良心,天下的父母哪一个不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美满婚姻幸福呢?哪一个父母的付出不是为孩子着想呢?母亲在台上委屈地直掉眼泪,一边掉眼泪,一边诉说自己的种种付出,而一边的儿子却不以为然。场上的几位情感专家认真地听着婆婆的诉说,梳理着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帮助他们从情感困境中走出来。后来,婆婆被请进一间场外的观察室,情感专家指着一面镜子对她说,你面对着镜子看看自己,婆婆对着镜子看着憔悴的自己,一脸的愁苦,一脸的怨怒,接着情感专家又对她说,你对着镜子笑一笑,再看看自己,婆婆说我乐不出来,专家耐心地引导着她:您乐一个,稍微笑一笑,婆婆勉为其难地笑了一下,笑容虽不是那样自然与灿烂,但也比刚才崩着脸时温和了许多,专家问她,你觉得现在是不是心里好受些,婆婆很是肯定地点点头,专家也笑了:您乐了,您自己都觉得舒服了,您想您要是成天不乐,别人怎么乐得起来,您这样一个很不舒服的表情,別人也会觉得不舒服……

观众台上也有人发言了,一个比当事人年岁还大的老大姐说:生气也得慢慢让它变成高兴,自己找乐,自己快乐了,你自然看着周围的人都高兴……还诚肯地对她说:不要看谁都不顺眼,你心里说不顺眼,看谁都不顺眼,我看谁都顺眼,所以自己就高兴。

婆婆似乎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表示今后一定要让自己高兴起来,不再给儿子看脸色。节目的最后,一家人拥抱在一起和好如初。做为母亲和婆婆在节目开始前还用心良苦地让儿子为儿媳买了一束花,在她的内心里还是希望儿子幸福的,更希望自己的一家人和和睦睦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是什么样它就反映给你什么样。

生活是一面镜子,每于都微笑着照照镜子,让微笑如春风样地荡漾在脸上。生活是一面镜子,每天都微笑着照照镜子,让好心情如影随行。生活是一面镜子,每天都微笑着照照镜子,让美好的生活从此开始。

篇10:生活是一面镜子作文

镜子,一个很普通的物件,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每天当你对着镜子时,也许没有西施的美貌,没有诸葛的才干,更没有王子的倩影。但你要相信你自己,你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因为,生活这面镜子会折射出真实的你。

时光倒退回六年前,我正在小学读二年级。那是个风和日丽、晴空万里的一天。我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去学校,到了教室组长收作业,可是我昨天晚上只顾着玩,竟然没写作业。我的心像有几只小鹿在乱跳。生怕老师责罚我。该来的还是来了,上课铃响了,老师走进教室。组长把没有写作业的名单交给了老师,老师在名单上看到了我的名字后,很生气(因为我从来都没有不写作业的时候)。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了教鞭便在我手上打了两下,我的手当时就出现了两道红印痕,那一刻,委屈的眼泪不由自主地落下来,脸红的像火烧云似的发烫,心里是又疼又悔。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此时老师的气已消了大半。我低着头怯怯地走到老师面前。老师轻轻地抬起我红红的小手,心疼地对我说:“知道老师今天为什么打你吗?”,我说“老师对不起,下次我一定不会贪玩了,我会认真完成作业的。”听了我诚恳的认错,老师欣慰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每科作业都认真地完成,每次当我照镜子,当不经意间看到手时,我都会想起六年前发生的那件事,想起老师对我的谆谆教诲,我都会心存感激,因为在我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就是我人生中的一面镜子。

唐太宗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是啊,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不都需要一面镜子吗,时刻为我们照亮前行的道路。

篇11:生活是一面镜子作文

轻轻地推开窗子,清新的空气卷走了初夏的烦躁,阵阵微风,吹散了我身上每一个细胞中的苦恼。“你在干什么呢?还不赶快学习!作文写的不好还不快努力!”可妈妈的唠叨使我没享受到初夏的美好,刚才的清新霎时消失了。“知道了!”我小声嘀咕,“大清早,不让人好好睡觉就算了吧,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都不许,真烦人!”无奈,只好乖乖顺从。

看了一上午的书,一只眼睛进,一只眼睛出,什么也看不进去,我恨不得把书撕了。过了中午,妈妈好像知道上午说我说的凶了,就心平气和的对我说:“女儿,好好读书,晚上给你做好吃的。”我一听,乐了,嗯了一声就又回去看书了。“嗯,不错,”看了一小时后,我不由得赞叹到。看来,用心读书也是件不错的事。

后来我明白了,要对生活笑,自己就会少吃点苦头,一切都变得更快乐了。现在我改掉了急躁不安的习惯,学会了对镜子笑了。

生活是变化无常的,你高兴了,仿佛一切都鲜活起来了;你生气了,仿佛一切又都跟你过不去一样。所以我们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

篇12:生活是一面镜子作文

生活是一面镜子

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高兴,他在高兴; 你痛苦,他也痛苦. 生活是一面镜子,

你对他微笑,他为你鼓掌;

你对他发怒,他为你悲哀.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优秀作文 专注写作 ,

正面对着他,

他就反射;

侧面对着他,

他就折射.

反射的是你,看的也是你,

折射的.是你,看的却是别人.

生活,真是一面镜子.

善待镜子,

就等于检点自己;

待生活,

就等于善待自己.

要知道,

篇13:镜子在第二产程中的应用

1 材料

取30 cm×40 cm成品镜子1面 (超市有售) 。

2 使用方法

第二产程中协助产妇取半靠卧位 (即床头抬高40°~45°) , 两脚踩在产床的脚蹬上, 两手拉住把手, 助产士站于产妇一侧, 持镜子对准产妇会阴部, 调节镜子与会阴部的距离, 使产妇能够通过镜子看到会阴部情况。宫缩时助产士指导产妇屏气用劲, 告诉产妇屏气用劲得当时会伴随会阴的膨隆、肛门的放松、阴道口的扩张及胎头的显现。产妇可根据自己看到的会阴部膨隆和胎头下降情况判断屏气用劲正确与否, 从而调整、协调全身肌肉, 使其达到最佳屏气用劲效果。

3 优点

篇14:“镜子”中的自己

新接手一个五年级的班,在队干部改选的时候,我听到了学生们上面的那些想法。孩子们大多对自己超自信,愿意当选干部,为同学们服务。然而对于其他同学的干部申报,态度冷淡,不相信他人,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一票投给别的同学。结果,班里的干部改选工作出现了自荐的人数远远超过了他荐,投票结果的票数相当分散的情况。就拿大队干部改选来说,推举出来的候选人只获得了十四票,远远低于班里学生的半数,这一结果让我大跌眼镜。

比起从前,现在的父母更加重视孩子素质的全面培养,除了学习,什么英语、奥数、舞蹈、乐器……一齐上阵,使得每个班级都出现了许多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能型”学生,这些学生都相当自信,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视他人的长处不见,在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包容别人、欣赏别人,甚至显得有些自以为是。

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应该首先让孩子们认识到,学会欣赏他人是一种品格,而是否能够欣赏别人恰恰也是映照自己的一面镜子。于是,我在班里做了一个小测试:

请每人在纸上写出自己欣赏的同学以及他们身上值得自己学习的特点。对于要写出的人数和特点的数量都不做限制。

孩子们带着疑惑的神情开始思考自己要写些什么。有的很快就在纸上列出了一大串同学的名字和这些同学的特点,有的冥思苦想半天也没有落笔……

十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把答案交到我的手中。结果发现,那些能够写出许多同学名字的孩子,他(她)的名字也多次被别的同学写出,而那些只写出一、两个同学名字,甚至一个都没有写出的,他们自己的名字也鲜被他人提到。

当我把测试的结果告诉孩子们时,他们都瞪大了眼睛,对这一结果十分不解。

“这个测试难道不象你在照镜子么?”我问学生。

“哦!我明白了:能够看到别人身上长处的同学也能够受到别人的喜欢。”“你不欣赏别人,别人也不会欣赏你。”……沉默良久后,几个学生恍然大悟。听到这些发言,其他孩子也纷纷点头。

看到学生们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对他们说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不足。心胸宽广、态度谦逊的人,就能够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虚心地学习,这就是能够赏识他人,同时,自己也会因为学到了他人的优点,弥补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得到更快的提高和进步。而这样的人也更能赢得人们的喜爱。”

学生们在这个小测试中明白了,无论自己有多少特长、有多么优秀,都要认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做人要懂得赏识别人。也只有做到赏识别人、提高自己,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

于是,在重选大队干部候选人的时候,对候选人的票数出现了与上一次投票大相径庭的结果——全票通过。在候选人竞选演讲的时候,我们班的学生给予他们自己推出的候选人最热烈的掌声和最强大的支持,使得她顺利当选大队委。

面对孩子们表现出的善良和对同学的宽容、尊重,我很感动。在一学期的班级教育活动中,我们顺利地开展了赏识他人的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渗透到了我们接触到的方方面面。课堂学习是感受赏识的最好机会。我认为每一次发言对于学生来讲都是一次最好的表达和树立自信心的锻炼。但是很多时候,孩子们的回答是有纰漏,需要订正和补充的。但是我告诉他们在对他人的答案进行评价时,出于对他人的尊重和赏识,我们要先用简短的语言肯定他人的课堂回答,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于是,在我们班的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语言:“我认为他回答的问题很深入,我想再给他补充一点……”;“他虽然没有回答完全正确,但我觉得他的声音很响亮,语气也不错……”听了这些评价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的学生既不会因为问题回答得不正确而羞愧,同时又能够不失自信、心平气和地继续学习别人说出的正确答案。

这一个个主题教育活动在班级里树立起赏识他人的良好风气。现在,学生们都懂得了用一个善意的眼神、一次友好的掌声、一句温暖的话语来赏识他人、善待他人。我想,这一切应该都是源于他们开始有了一颗善于赏识他人的心。

篇15:生活是一面镜子作文

公交车上来了一位抱孩子的妇女,随即车厢里响起了司机响亮的声音:“哪位先生给抱孩子的让个座!”我本想站起来,但我还有好几站路,站着的滋味是那么得难受。当我犹豫不决时,我前面的一位大爷吃力地站了起来,把妇女一把拉过来坐下。这时,我的座位上仿佛长出了无数钢针,扎得我疼痛难忍,我第一次感受到坐着比站着还难受,于是,我悄悄地离开了座位,把座位让给了更需要它的人。

那位老爷爷的精神让我很感动。虽然大人们常说,在车上看到了老人、妇女、残疾人等,要起来给他们让座,但是,做到了的人又有多少呢?不是也有人把这些话当耳边风了吗?也许有人说,一个人的坚决果断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是,如果每个人都那样坚定,努力改变自己周围的一切,那么,世界会变得更美好,阳光会变得更灿烂,微风会变得更温暖。

此时此刻,生活这面镜子,照出了我身上软弱的缺点。

我和一个好朋友正在路上走着,准备去找另外一个朋友玩。走着走着,他手中的可乐喝完了,他却怎么也不肯丢,我很疑惑,就问他为什么不丢了瓶子。没想到,听了我的话,他横眉竖立,脸气得通红:“怎么能这样说呢?”快走到目的地的时候,他才找到一个垃圾箱,把塑料瓶丢了。

我一下子明白了他的想法。丢一个塑料瓶不算什么,但你丢一个,我丢一个,他也丢一个,就很多了,世界就变成垃圾场了!我们情愿生活在垃圾场吗?我们忍心看到家园被破坏吗?我们真的能忍受臭气熏天的环境吗?也许有人会说,环保是件大事,一个人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们一个人的力量虽然很小,只要我们团结起来,就一定能建设一个美丽的家园,一个空气清新的家园,一个满是光明的家园,这样的生活谁不向往呢?

这件事情,生活这面镜子又照出了我的环保意识淡薄。

“哎呀,又忘记了,又要回去重新拿了。”小马虎刚刚看到我,就准备回去拿我借给他的《西游记》。我刚准备拦住他,他就有些不高兴了:“不要拦我,妈妈说做人要诚实守信,我怎么能借了你的书不还呢?”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跑回去给我拿书了。

这位小马虎像一面镜子,从这面镜子,我学到了诚实守信的精神。虽然他做事很马虎,但他很守信,借了别人的东西就会按时归还,就算忘记了也会马上回家去拿。也许有人会说,诚信没有用。但是你想想,如果你身边都是些不讲诚信的人,你会怎么想?如果世界上的人都不讲诚信,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篇16:生活是一面镜子作文

春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一年的新生活在这个季节开始。在这个美好的季节,我却做了一件不美好的事情。

公交车上,人并不多,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座位。每个人都有浮躁的时候,我也不例外。下车时,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走在我前面,步迈稳健,但走得很慢,这让我很着急,我恨不得一下子就冲出去。这时,我瞅准了一个好时机,那位老奶奶在下车时是扶着左边的栏杆下车的,我顺势从右边下。可由于我太过于急躁,一不小心就把老奶奶给撞倒了。

一时间,后悔、自责的心情油然而生。但是,都来不及了,事情已经发生了。我急忙转身去扶老奶奶,事后,老奶奶并没有责怪我,只是叮嘱我以后要小心。

夜晚,我怎么也睡不着,我的`回忆打开了,白天的事情像镜中的事物一样出现在我的眼前。虽然当时老奶奶并没有责怪我,但是我却能从其他人眼里看到深深地指责。

透过生活这面镜子,我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冷静,学会了做事要心平气和。

生活其实很奇妙,你不光可以通过自己生活的这面镜子来完善自己,你也可以通过别人生活的那面镜子去发现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做到更好。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甲是一个贫穷的人,他以前经常撒谎。在他走投无路时,乙愿意帮助他,但是,乙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乙给甲一大笔钱,要甲去帮乙买个东西,东西买到后,余下的钱都给甲。

途中,乙不停为难甲,但甲依然没有放弃,遵守信用,买来了乙要的东西。虽然途中甲有些想放弃,想自己拿了钱就走,但他还是坚持下来了。

乙问甲:“你以前经常撒谎,但我还是决定给你一个机会。中途你明明能拿了钱就能走,为什么不呢?”甲说:“因为我的不守信,我才沦落至此,那种感觉太难受了,所以我下定决心改了这个坏毛病。你能信任我,使我很高兴,我感谢还来不及呢!我为什么要跑。你今天救我,我以后一定会报答你的。”

甲为了报答乙,一直努力,几年后,甲终于获得成功,报答了乙。

他们的故事像一面镜子,让我知道了守信和信任的意义,还看到了一颗善良的心,感受到了乐于助人的重要!我的灵魂也受到一次洗礼。我想,我以后也会把守信、信任、乐于助人铭刻心间。

篇17:生活需要一面镜子作文

在我的世界里不能没有镜子。诸葛先生有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先生就是用这面镜子,照亮了他的一生,令世人景仰。

穿衣搭配需要镜子;淡妆浓抹需要镜子;科学研究也需要镜子。所以说:生活需要一面镜子,一面好镜子!镜子,是一种品格。是品格,就会有高尚和低劣之分。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一种自尊;李白选择“直挂云帆济沧海”,是一种自强;苏轼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一种豁达。他们各有自己的“镜子”,他们各自选择自己所坚持的秉性。然而,选择低劣“镜子”的人亦有之。“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大宰噽!”大宰噽便在吴王面前为越国求情,这么一来,他就成了奸臣,吴国的“叛徒”;“张昌宗恐太后一日晏驾,为元忠所诛,乃谮元忠与戬④私议,”是小人的行为,是遭人唾弃的国贼,然而人各有“志”,我们无法改变他人对“镜子”的选择。

镜子,是一种语言。拥有一面好镜子,就拥有了“忠言”,也许它“逆耳”,却“利于行”。如果齐威王没有接受邹忌的讽谏,又怎么能战胜与朝廷呢!如果唐太宗没有接受魏征的忠言,又怎么能有“贞观之治”呢!他们懂得了拥有忠言逆耳“镜子”的重要性,他们明白这面“镜子”胜过百万黄金。像商纣王那样视忠言为不逆,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葬身火海;项羽不愿从谏如流,以致无颜江东父老,酿成自刎于乌江的悲剧。可见,不懂拥有“镜子”的人,终究不能成功。

在生活中,会有许多面“镜子”让我们去选择拥有,我们需要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镜子”,必须要有崇高而坚定的信念。

就算“举世浑浊”,我仍要“独清”。

篇18:生活中的镜子作文

关键词:阿莱夫,镜子,映像

博尔赫斯的作品叙事风格奇异, 充满象征意味与哲学色彩, 《阿莱夫》作为博尔赫斯的一篇著名小说, 含义隐秘, 寓意曲折, 错综复杂。亦真亦幻的阿莱夫形成了不亚于他另一短篇《交叉小径的花园》的又一迷宫, 我们认为, 阿莱夫实质上是博尔赫斯惯常的文学意象之一———镜子, 作者一反在《交叉小径的花园》中谜底严禁出现在谜面的描述, 在“阿莱夫”之谜中, 屡次提及谜底, 虚者实之, 实者虚之, 造成了虚实相生, 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

一、阿莱夫是什么

《阿莱夫》是博尔赫斯的一篇短篇小说, 也是他出版于1949年的一部同名小说集。作者标为题目的阿莱夫到底是什么?作者在文中以比阿莱夫更神秘的答案给出了阐释:“有两个看法, 我要加上:第一个, 是关于阿莱夫的性质;另一个, 是关于它的名称。阿莱夫, 如大家所知, 是神圣语言的第一个字母 (编者:即希伯来文的第一个字母) 。它被用到我这故事的圈子里来, 并非偶然。对犹太秘教来说, 这个字母代表恩·索夫, 就是无限的纯粹的神, 据说其形象是一个人, 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表明下面的世界是镜子, 是上面的世界的地图。对mengenlehre (编者:德文, 意即数学中的数字集合论) 来说, 它是数字转化的标志, 在其中, 全部并不比部分来的大。” (1) P239

这是文中所说的阿莱夫, 大家知道的阿莱夫, 然而, 作者尽管解释了阿莱夫, 读者依然如坠雾里。为何用“阿莱夫”这个奇怪的词来摄领这篇小说?作者为何一改其它小说中曲折隐晦的叙事意象, 故意将阿莱夫解释一番?先从小说中寻找答案。小说《阿莱夫》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一个关于“阿莱夫”的故事。

我 (名字同样为博尔赫斯) 一直钟爱的女人贝亚特里斯离婚后住在加拉伊街老家, 1929年在病痛中去世后, 我在每年4月30日她的生日那天都去探望她的父亲和她的表哥达纳里———一位我所鄙夷的诗人, 达纳里经常在我面前朗读在我看来愚蠢不堪的诗作, 甚至要求我请另一位名作家阿尔瓦罗为其诗集作序, 令我烦不胜烦。一天, 达纳里焦急万分地跑过来告诉我说加拉伊街老家的房子要被拆除。

“为了写完那首诗, 这所房子是非有不可的, 因为在它的地下室的一个角落里, 有一个阿莱夫。他还解释说, 阿莱夫就是包含着一切的点的空间的一个点。” (1) P232———在行文近一半之后, 通过达纳里的口, “阿莱夫”此时方才出场。我一个人在黑暗的地下室中, 看到了包含着世界一切的阿莱夫, “我感到无限的崇敬, 无限的凄凉”, 因为它就是:“不可思议的宇宙。”后来, 加拉伊街终被拆除, “阿莱夫”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半年后, 达纳里的长诗获得了国家文学奖的二等奖, 而我的作品《赌徒的纸牌》, 竟然没有获得一张选票。

文中最神秘的描写是我看到的阿莱夫。“梯子的内部, 靠近右边, 我看见一个小小的明亮的圆球, 发出几乎无法忍受的光。”“这个阿莱夫的直径仅仅只有两三厘米, 然而宇宙的空间却在其中, 一点也没有缩小它的体积。每一件事 (譬如我们说:镜子里的月亮) 都是无限数的事物, 因为我清清楚楚地从宇宙所有的点看到了它。……我看到亚美利加洲的人群;看到了黑色金字塔中心的一个银丝蜘蛛网;……看到了就近不计其数的眼睛在细察着我, 仿佛镜子里那样;看到了这个星球上所有的镜子, 却没有一面镜子反映出我;……看到了阿尔克马尔一间房间里两面镜子间夹着一个地球, 把它无穷无尽地反照出来;……看到了老虎、活塞、野牛、潮汐和军队;……看到了阿莱夫, 从所有的点上看到的……” (1) P236-237。

谜一般的书写, 谜一般的文字, 谜一般的阿莱夫。小小的阿莱夫装下的是整个宇宙, 无所不包, 甚至一点也没有缩小万物的体积, 这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件物事?在描述阿莱夫的时候, 我们似乎很清楚的知道, 阿莱夫就是无限的宇宙的象征, 然而, 越读越觉得疑惑, 似是, 又似乎不是, 尽管作者在文中给出了他的解释———字母、数集, 却依然没有解开关于阿莱夫的疑惑, 甚至把这个疑惑导向更加幽深的迷宫。在上面关于阿莱夫的描写中, 我们特意突出了一个名词, 也是博尔赫斯作品中最常出现的文学意象之一———镜子。因为, 阿莱夫, 就是镜子!

二、博尔赫斯的镜像世界

镜子, 与暴力、迷宫一样, 构成博尔赫斯的奇特文学世界, 这三者同时也是博尔赫斯的三个梦魇。这与博尔赫斯关于镜子的童年记忆有关, “在我儿时, 家里放着些讨厌的东西。有三面大镜子竖在我的房间里。还有那些光滑可鉴的红木家具, 就像圣保罗圣书中描写的晦暗的镜子。我害怕它们, 但我是个孩子, 什么也不敢说。所以每天夜里, 我都要面对三四个我自己的影像。” (2) P205-206此后, 镜子成了博尔赫斯一生的梦魇。阿莱夫作为镜子, 在于它的映像具有如下特点:

1. 逼真性。

在博尔赫斯的散文《梦魇》中, 他这样描述:“迷宫梦魇与镜子梦魇:没什么不同, 因为只要两面相对立的镜子就可以形成一个迷宫。……圆形房间, 其墙壁和门都是镜子, 所以谁进了这间房子, 就站在了无穷无尽的迷宫中央。” (3) P145镜像的曲折交错的光影让人难以分辨虚实彼此, 而最可怖的一点是, 它的影像竟然是如此的真实, 如同在阿莱夫中一样, 宇宙的空间都在其中, 却一点也没有缩小它的体积!梦魇, 如果是荒唐变形的恐怖, 潜存的自我保护意识尚且可以说服自己不过是一场梦魇, 而梦魇中的场景真实到与现实无异, 无从分辨, 就只能悲哀地存在其中, 难以醒复。

博尔赫斯对镜子怀着强烈的敌意, 在他看来, 镜子是污秽的, 是充满妖气的物事。他的小说《特隆, 乌克巴尔, 奥尔比斯·忒蒂乌斯》中, 这样描绘镜子:“远处走廊尽头, 那面镜子在窥视着我们。我们发现 (在深夜, 这种发现是无可避免的) 镜子都有点儿妖气。于是, 皮奥依·卡萨雷斯想起来, 乌克巴尔有一位祭司曾经说过:镜子和交媾都是污秽的, 因为它们都使人口数目增加。” (1) P17冰冷的, 无生命的镜子, 不动声色, 却在暗暗地窥视着一切, 镜前的活动都在镜子中事无巨细地呈现出来, 仿佛是邪恶的魔鬼寄身其中, 恶意地模仿着所有动作, 人的一切行为在其中都呈现为令人羞惭的可耻。

2. 无限性。

阿莱夫的映像似是一个无限循环的世界, “看到了阿莱夫, 从所有的点上看到的;看到了阿莱夫之上的大地;看到了大地之上又是阿莱夫, 阿莱夫之上又是大地……” (1) P237这个名字叫做阿莱夫的镜子, 无法不让我们想到柏拉图《理想国》中无所不能的匠人。“一种万能的匠人:他能制作一切东西———各行各业的匠人所造的各种东西。……这同一个匠人不仅能制作一切用具, 他还能制作一切植物、动物, 以及他自身。此外他还能制造地、天、诸神、天体和冥间的一切呢。”这个神奇的匠人的制造方法即是, “如果你愿意拿一面镜子到处照的话, 你很快就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很快地制作出太阳和天空的一切, 很快地制作出大地和你自己, 以及别的动物、用具、植物和所有我们刚才谈到的那些东西。” (4) P321-322

无独有偶, 在《巴别图书馆》中, 宇宙这个图书馆时间与空间都是无限的, 包含着所有的历史与未来, 在它的门道里, 也树立着一面关键的镜子:“门道里有一面镜子, 忠实地重复着映照的事物。” (1) P58与镜子相同的无限延伸, “这个图书馆是无尽头的, 周期性的;如果有一个永恒的游客, 从任何哪个方向穿过去, 经过几个世纪之后, 他会得到证实:同样的一些书籍, 以同样的杂乱无章在重复 (一次一次地重复, 就会构成次序, 也就是成为次序本身) 。”这个图书馆与镜子一样的“光亮, 孤单, 无限, 一动不动, 装满着宝贵的书籍, 既无用, 也不朽” (1) P67, 而与镜子在悄无声息中泄露一切不同的是, 这座图书馆永远“保守着秘密”, 永远沉默。

3. 敬惧性。

镜子所带来的一种隐秘被窥视、被复制、乃至镜像自身的诡异带给博尔赫斯的是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 但是同时, 又因为镜子无所不及的映像能力又使博尔赫斯在不自觉中屈从于镜子的威力之下, 既敬且惧。如同鬼神, 如同穷凶极恶又无所畏惧的罪犯, 既是可怖的, 又是不自觉中倍受尊崇的, 面对能力强大的事物, 恐惧往往与尊仰同时存在。博尔赫斯的散文《长城和书》中也恰恰显露出了他对镜子的这种微妙复杂的情感。“也许长城是一个隐喻, 始皇帝罚那些崇拜过去的人去干一件像过去那样浩繁、笨拙、无用的工程。也许长城是一种挑战, 始皇帝是这么想的:‘人们厚古薄今, 我和我的刽子手无法改变这种状况, 但以后可能出现想法和我相同的人, 他像我毁书一样毁掉我的长城, 那人抹去我的名声, 却成了我的影子和镜子而不自知。’” (3) P30

同样, 作为博尔赫斯既敬且惧、却难逃其手的镜子, 在仅万字的《阿莱夫》中出现的频率达11次之多, 除在看阿莱夫时提到5次镜子, 解释阿莱夫这个字母的意思时“一手指天, 一手指地, 表明下面的世界是镜子”之外, 另有5次镜子的出现:“1867年, 勃顿上尉曾在巴西担任过英国的领事。1942年7月, 佩德罗·恩里克斯·乌雷涅在桑托斯一家图书馆里发现了他的一份手稿, 讲到一面镜子, ……这面镜子里反映着整个宇宙。”“塔里克·本赛雅在一座塔里发现的镜子 (《一千零一夜》, 第272夜) , 卢西亚诺·德·萨莫萨塔能够用来观察月亮的镜子 (《真正的历史》, 第一章, 第二十六节) , ……默林的包罗万象的镜子, “圆圆的, 中空的, 很像一个玻璃的世界 (《仙后》, 第三章, 第二节, 第十九行) ……” (1) P239-240

阿莱夫的这些特性, 正是镜子独一无二特性, 博尔赫斯虽然憎恶惧怕镜子, 但又对镜子的这些秉性深深着迷, 根深蒂固的印象在不知不觉中投现在他的文本当中, 形成了博尔赫斯奇诡谲怪的文风。

三、当映像混淆现实

镜子的映射与隐喻成为博尔赫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 于此也从另一个角度构成博尔赫斯小说语言迷宫。这个构成的过程即是将映像与小说中其他更近乎现实的描述统一, 模糊映像与现实的界限, 不再有真实事物与镜子映像的区别, 映像即是现实, 现实也是映像。

这些可以溯源于一个古老的艺术理论:模仿的概念。在上文曾提起柏拉图的艺术家创作的方式, 在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有着精道的阐释, “他利用这些事物来说明宇宙万物间的内在联系:自然事物或人为事物与其原型或理式的关系;事物的摹本, 包括艺术的摹本, 与其在观念世界中的原型的关系。” (5) P33即艺术反映与模仿的性质。艾布拉姆斯认为, 反映与模仿的概念对于美学理论的影响作用难以说清, “例如, 镜中反映的形象只是事物的幻影, 勉强以二维来表示三维, 因此具有欺骗性:这就降低了艺术的地位, 因为它只是表象, 与真理相距甚远。再说, 镜子的唯一功用是反映一个完美无缺、绝对准确的形象, 因此, 当荷马和埃斯库罗斯等诗人背离了事物的真相时, 我们便别无选择, 只能说他们在撒谎。” (5) P36博尔赫斯认为, “在人类使用的各种工具中, 最令人惊叹的无疑是书籍”, “书籍是记忆和想象的延伸”, (6) P119模仿不再是决定艺术的唯一因素, 记忆与想象成为艺术的主导, 记忆是一面镜子, 是过去所经历事情的映像, 想象则是记忆的映像, 镜子所反映的形象与事物不再有一幻一实的差别, 镜像即是事物自身, 模仿的对象是它自身。

镜子中的映像反映的是现实, 现实的形象又转瞬即逝, 不可能永远存在于镜子之中, 甚至微小的角度转换镜中映像立刻迥异, 在《阿莱夫》的结尾, 博尔赫斯不无悲哀地写道:“这个石头里的阿莱夫是否存在?我在看见了一切事物的时候是不是看见了它, 又忘掉了它?我们的头脑对于遗忘是有着许多空隙的;我自己就是在岁月的侵蚀下, 弄错了而且失去了贝亚特里斯的面貌的。” (1) P240遗忘了现实, 又遗忘这些遗忘, 走进现实在镜子中的映像, 再走进映像中的现实, 再走进映像中现实的映像, 再……

阿莱夫的性质具有下界是上界影子的寓意, 而只有上界的存在才会有下界映像的出现, 同样只有当真实世界存在的时候才能在镜子中呈现为映像, 即使是上帝造物创人也先有一个摹本在那里, 亚当模仿的是上帝的模样, “上帝说要有光, 于是就有了光” (《圣经·旧约·创世纪》) , 前提是必须有光这个事物的存在, 至少, 上帝在之前已经有光的存在, 甚至还亲眼目睹过, 然而这里似乎出现了一个问题, 上帝所见的光又是从何而来呢?我们无从得知, 可以探寻的是, 阿莱夫是它自己, 是自己的映像, 是宇宙, 也是一切的本质, 那它也就是一切的本质与初始。博尔赫斯的阿莱夫, 是镜子, 是包含着一切点的一个点, 是下界, 然而同时又是上界本身, 是无限的宇宙, 同时在模仿自己, 复制自己, 永无止尽。

参考文献

[1]胡兆铮.“阿莱夫”是什么?.外国文学研究, 2001, 3.

[2]马翔.对知识的迷恋与恐惧——解码博尔赫斯的“知识迷宫”.台州学院学报, 2009.10.Vol31, 5.

[3]闫艳.论“作家中的作家”博尔赫斯.当代外国文学, 2006, 4.

[4]王大垚.面对世界的一声感叹——读博尔赫斯小说《阿莱夫》.剑南文学 (经典阅读) , 2011, 2.

上一篇:东吴公园作文 美丽的东吴公园优秀作文下一篇:亮剑观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