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情况总结

2024-04-23

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情况总结(精选6篇)

篇1: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情况总结

市开展图书惠民活动的情况总结

为迎接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春节,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春节的文化内涵,烘托春节文化氛围,促进社会和谐,根据省委宣传部和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倡议在春节期间组织出版发行等单位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通知》要求,市委宣传部、联合市文化局组织开展了“图书惠民活动”。

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安排落实。为确保活动的有效开展,春节前夕,市委宣传部、文化局制订了活动方案,召开了会议,市图书馆、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文件要求,对活动方案进行了讨论,落实了各项任务。

二、各出版发行单位和图书馆积极响应,活动丰富多彩。一是各书店在店前悬挂标语,印制宣传彩页,宣传“图书惠民活动”。二是新华书店、嘉汇汉唐书城等规模较大的书店推出系列优惠活动,如:“新春压岁 好书当先”、“学生购书节 好礼送好学者”和“世界名著八折优惠”等活动。三是结合双创,在兴安公园举办图书展销和读书下乡活动。四是市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在春节期间免费办理借书证和举办有奖灯谜竞猜活动。通过系列丰富灵活的活动方式,全民阅读活动不断深入人心,使“书香除夕夜,文化过新年”成为安康美丽的风景!

篇2: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情况总结

由于时间因素和我们的实际条件限制,我们这次活动没有给村民带去相应的物质帮助,只能从政策宣传上鼓些劲、释点疑,了解村民所想,发现存在的不足,为村组干部、乡镇领导提些建议、意见。

三、研究问题,寻找门路,力促“五百惠民”活动取得实效 。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巡检街村在发展特色经济方面虽然取得很大进步,但基础仍然不够稳固,如街村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粗放管理、重复建设的矛盾比较突出,对此我们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建议:

1、在巡检街村上游规划修建黑彰水库,解决巡检镇中部地区年年水灾,冲毁公路、桥梁、河堤、民房、土地等问题。

2、筹划巡检街河东村民的移民搬迁,扩大巡检街的小城镇规模,使巡检街继续向南延伸,把巡检街河东建成一个大型人工湖,为华山南区项目增加一个湖光山水观光区。

3、为巡检街村民建设农家乐旅游接待点提供宽松的土地政策,让更多的村民参与农家乐旅游,增加农民收入,拉长老君山旅游产业链,使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4、搞好巡检街村后的建设规划,改造旧街道,充分提高老街区的利用价值。

5、尽快落实巡检街村东的公路桥建设,改善村东的发展环境,解决巡检街村交通的肠梗阻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建议,进一步明晰该村在今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方向,理清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路,为乡村干部提供决策借鉴。

篇3: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情况总结

一、搭建专业化平台, 夯实群众文化基础

(一) 构建四级文化网络。

每年安排群众文化工作专项经费, 积极推进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先后建成了国家一级图书馆、400米标准田径场、文化中心、体育馆、城市中心广场及1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78个村级文化活动室等一大批文化基础设施;评选出40户村级文化示范户和32户文化文明户, 发展55个农村基层图书流通点, 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布点124个, 并为53个中心村文化活动室配备了文化活动器材。初步形成了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 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 以村级文化活动室为基础, 以文化示范户为补充的四级农村文化网络。

(二) 培育本土文化队伍。

在坚持开展“中国木制玩具文化节”“云和梯田开犁节”“畲族三月三”等活动的同时, 大力实施“种文化”活动, 积极举办“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月活动”, 努力通过各类活动的开展, 发现和培养农村文艺人才。据统计, 仅“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月”一项活动, 累计参演群众就达7500多人次, 一大批优秀基层文艺人才因此脱颖而出。同时, 积极鼓励社会各界组建民间艺术社团, 大力推动各类广场文化活动蓬勃开展, 进一步壮大本土文化队伍。截至目前, 全县已建有腰鼓、舞蹈、健身、器乐等文艺队伍98支, 组建民间艺术团5个。

(三) 加强文艺辅导培训。

坚持从培养群众文化兴趣上着手, 针对不同群体、不同艺术水平、不同兴趣爱好, 分别开展了舞蹈、器乐、地方小戏等不同艺术门类的辅导培训。今年以来, 该县累计培训各类乡村文艺骨干320名。同时, 完善文艺辅导员制度, 聘请23名文艺辅导员进社区、入部门、下乡镇, 开展“一对一”“面对面”辅导培训, 着力提升基层文艺队伍的表演、创作水平。

二、设置多元化载体, 激发群众文化活力

(一) 拓展群众文化内涵。

始终坚持将群众文化活动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将主流思想的教育普及延伸至广大群众, 着力拓展群众文化内涵。通过运用歌舞、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大力宣传全县大政方针和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任务, 努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10年以来, 该县先后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六城联创”“项目攻坚”等重点工作, 组织承办了31场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

(二) 打响节庆活动品牌。

围绕县域山水特色、文化特征和产业优势, 积极开展各类大型群众性文化节目, 着力打造具有县域特色的节庆活动精品。仅去年, 该县就先后举办了“畲族三月三”文艺晚会、庆祝“三八”国际妇女劳动节100周年纪念大会、丽水市第二届邻居节、第四届云和梯田开犁节等14场大型文艺活动。2011年10月底, 又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木制玩具文化节。本届木玩文化节更加突出群众参与性和活动丰富性, 安排了“大型文艺晚会”“木制玩具博览会”“校园剧演出”“文化踩街”“木玩狂欢”等10多项主题活动, 成为了该县规模最大、层次最高、参与面最广、影响力最强的一次群众文化盛会。

(三) 创作群众文化精品。

2006年, 该县在全市率先开展了“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月活动”, 并将其作为推进“送文化”向“种文化”工作模式转变的重要平台来打造。通过活动的开展, 基层优秀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得到了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 并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精品, 其中不少作品还先后在各类比赛中获奖。据统计, 2008年以来, 该县已先后获得小品舞蹈类国家奖1个、省级奖11个、国家级歌曲奖2项。

三、建立全方位机制, 促进群众文化繁荣

(一) 建立政策扶持机制。

立足于“大文化”建设, 加强公共文化资源的合理整合, 先后出台了《云和县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2008—2010农村文化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统筹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全县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同时, 鼓励学校、企业等单位的文体设施免费向当地村民有序开放, 积极发挥农村中小学在职和退休文体教师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逐步实现基层文化资源共建共管共享;进一步降低农民自办文化的准入门槛, 落实农村民办文化企业在土地使用、税收、信贷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等政策。

(二)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

进一步强化政府职责, 建立文化建设专项资金, 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融资为辅的多渠道筹措文化经费机制。“十一五”期间, 该县仅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就达7000余万元。同时, 积极开展文化对口支援、长期帮扶活动, 组织全县文化单位、文明单位与各乡镇、村文化站点进行文化结对。近两年来, 该县62家文化帮扶结对单位累计投入文化帮扶资金达400余万元, 有力推进了农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三)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将文化投入、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农民受惠及文化遗产保护、队伍建设等列入乡镇、部门的年度考核内容, 充分调动基层文化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推动全县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总之, 群众文化有了政府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努力, 拓宽了群众文化的基本内涵, 建立了全方位的机制, 使全县群众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促进了群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摘要:随着文化事业日益繁荣, 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重视, 就有待文化工作者为群众文化搭建专业平台, 培育本土文化队伍, 加强文化辅导培训等方面着手, 建立全方位的保障机制, 力求打造更多的群众文化精品, 促进群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篇4: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情况总结

[关键词]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成效存在问题思路对策

作为英德市文化惠民工程重要载体和重头戏的“送戏下乡”活动,成为了英德市乃至清远市的一个文化品牌。“送戏下乡”是英德市委市政府文化惠民活动的民生实事之一,旨在通过文化传递,弘扬英德的传统文化,倡导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道德理念,丰富及活跃城乡群众文化生活,因而受到了全市广大群众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成效:努力达到“四个方面”的满意

作为英德市“送戏下乡”活动的组织者、演出者,克服了人手紧缺、经费不足、设备简陋、道具匮乏、用车紧张、交通不便等困难,高质高效完成了演出任务,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以2012年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共组织公益性演出138 场次,其中镇街 43 场,市直系统57场,观演群众20多万人次。这不仅为广大人民群众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大餐,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还把各个时期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通过文艺的形式,及时送到农村,使农村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为构建和谐英德贡献力量。同时,进一步活跃了山区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营造了欢乐和谐的浓厚氛围,把先进文化送到基层群众。

我们在演出剧目上精心策划安排,力求弘扬主旋律,突出特色化、地域性、乡土味;排练时高标准严要求,追求高质高效。每场精彩演出都吸引了数千名群众前来观看,特别是近几年来,创作编排了一个个乡土气息浓郁、具有英德“风味”的节目,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如:快板《社保制度惠农村》《遵规守禁纠四风》《英石美名扬》《安全生產天字号》《英德公安新风采》,《老板员工是精英》《交通治超保安全》采茶小戏《我家的村长哥》《生猪屠宰考村长》小品《纪严恩重》《就业来敲门》表演唱《逛家乡》配乐韵文表演《三资管理话村官》三句半《安全生产天字号》等节目,寓教育于喜笑逗乐之中,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教育,不时赢得观众的阵阵笑声、掌声和喝彩声。台下的观众说,这样好看的演出,真想天天看、周周看,就能大饱眼福了。我们的一些经典节目,经常被观众所津津乐道,许多年轻人甚至还像城里人“追星”一样,围着演员请求签名留影留念。特别是去到学校演出,不少学生的眼神充满期待:“你们什么时候还再来?我们还想再看!”

我们的演员,虽兼职司机、道具、灯光、音响、装卸、舞台、主持、化妆等多个身份,演出也经常三更半夜,饮食、作息很无规律,但演员在演出中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和肯定,成就感增强了演员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心。

可以说,英德市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体会:“送戏下乡”的四个必要性

英德市国土面积5671平方公里,人口130万,下辖24个镇街,299个村(居)社区,县级建制史逾两千年。地方大、人口多、群众文化需求强烈,这是英德文化强市建设中要重视的一个实际情况。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是一个实践与尝试,其意义十分显著。

通过“送戏下乡”, 进一步活跃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一些偏远山村,晚上离演出还有两三个小时,就有男女老少拿着凳子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场面十分感人,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说:“我第一次在家门口看到这么好的大戏”。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孩子来到后台,跟演职人员说:“谢谢你们为我们送来的欢乐,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今天能近距离看演出,感到很真实很亲切。”

通过“送戏下乡”,宣传了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为基层领导干部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帮了大忙。一些镇街干部说,有些政策法规宣传,平时讲一百次,不如观看节目一次效果好。

通过“送戏下乡”, 把先进文化送到基层群众,送到千家万户。现在一些农村,由于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文化娱乐条件有限、时政信息传递落后、监督管理不够到位等影响,不良文化现象时有抬头,还存在搞封建迷信、打麻将纸牌赌博、买地下六合彩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不利于和谐思想的传播,不利于改变庸俗的文化观念,不利于社会的整体性进步。而作为传播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载体,“送戏下乡”有利于先进思想的引导和传播,有利于和谐农村的建设。

通过“送戏下乡”,增强了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文艺的形式,让群众之间的话语增多,相互交换对节目的意见和情感,这对于在相对封闭的农村日常生活,多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演出单位也在与人民群众的交流中,真正接地气,知道群众需要怎样“口味”的文艺节目,从而有针对性的组织力量创作、编排、演出适宜民众的舞台艺术作品。

三、问题: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存在的三个不足

多年来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得失寸心知”,让我们在看到成绩成效的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送戏下乡” 搭建舞台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山区镇村文化建设基础相对薄弱,缺乏适合演出的舞台就是其一。对于演出团队来说,男演员既是演员又是司机,还是搭建舞台的搬运工,是出发的先头部队,又是撤退时的殿后部队,不管是凛凛寒天还是炎炎夏日,不管是风和丽日还是风雨交加,我们负责舞台的演职人员,既要搭台,还要“拆台”。有几次小伙子们曾发生轻微中暑。上世纪70、80年代每个乡镇都还有小剧院还有小舞台,近年都是以广场文化搭建舞台演出,现很多乡镇(村)连一个像样的舞台都没有,有些偏远镇(村)运输舞台不方便,只能在晒谷场或镇政府门口演出,平地上演出效果不理想,更照颀不了后面观看演出的观众。用铁架搭建舞台最快速度也需要半天时间。反观很多兄弟省市县都有升级版的流动舞台车,效率大为提高。

(二)“送戏下乡”演出“供需”脱节。主要原因是创作队伍“青黄不接”,创作观念缺乏创新,表现在创作经验丰富、具备创作实力的老一批作者相继退休,新一批作者又不断流失,青年业余作者短期内又挑不起大梁。现在我们返聘回一位年逾七旬的原文化馆老馆长创作快板,而写采茶剧后继乏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上世纪70年代我们有能写小戏、小品、作曲的作者,如今已年届花甲。青黄不接现象堪忧。“送戏下乡”演出“供需”脱节的深层次问题一下子解决不了。

(三)“送戏下乡”演出单位自身的创新能力不够。一是群众文化多元需求的现实,对演出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二是节目编排既要注重导向性、思想性、知识性,又要注重娱乐性;三是不少演出内容“涛声依旧”,缺少创新元素。

四、对策:解决“送戏下乡”存在问题的六个措施

“送戏下乡”是一项“三贴近”的文化惠民工程,对传承和弘扬英德历史文化、激励和引导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的开展、营造城乡浓厚文化氛围、丰富城乡文化生活、发挥文化建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毋庸多言。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谐社会的主流必将更加的凸显,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努力。作为建设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角色之一,英德市“送戏下乡”这一鲜亮品牌的功能,不但要继续擦亮,而且要办得更好。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笔者对如何进一步持续深入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提出以下六点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农村先进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英德市“送戏下乡”已成为社会认可度很高的一个项目,基层群众享受看戏、接受文化教育已成为一种习惯,“送戏下乡” 要当作文化民生项目来做,长效运作下去,才能更好地根植基层,服务大众。

(二)完善管理机制,强化管理规范。一要建立相关台账,对下乡演出内容、演出场次、观看人数、服务质量、演出效果有一个基本数据;二是对每一场演出的社会效益有一个相对准确的评估,以便作为参考,为演出内容调整提供依据;三要及时准确反映工作动态,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三)查找薄弱环节,保证演出质量。要加强对“送戏下乡”的内容审查,突出主旋律,突出“三贴近”,突出特色化;要加大“送戏下乡”是文化惠民的宣传力度,可通过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网络资源,对“送戏下乡”工作的意义、进展、效果、事迹进行广泛深入的跟踪报道,使各个社会层面对此项工作了解得更全面、更及时、更深刻,为“送戏下乡”营造更好的氛围。

(四)整合优质资源,拓宽演出内容。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既可将优秀剧目传递下去,又可把流传民间的优秀节目增加进来,走有地方特色的“送戏”和“种戏”相结合的文艺演出新路子。英德市把本土特色品牌节目《鬧花灯》等列入演出内容,就是一个成功范例。古语云“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别人的只是暂时的,自己的才是永久的。只有让广大基层农村有了“戏种子”,戏才能在基层发芽、生根、开花,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在提倡送戏下乡的同时,多强调下乡“种戏”,并逐步总结探讨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下乡“种戏”的新路子,让社会主义新戏的“种子”撒遍广袤的农村大地。

(五)加强队伍建设,稳定演出主体。关键是解决艺术人才匮乏、不稳定、青黄不接等“人”的问题。一是“岗位留人”,对担纲专才的人员要努力培养,发挥其引领作用;对群众文艺创作人员、群众文化编导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二是“待遇留人”,要想法设防确保创作和艺术人员的经济待遇、福利待遇,让其心有所依,有归属感;让其看得到出路,无后顾之忧。三是“感情留人”,在稳定原有队伍的基础上,在“送戏下乡”的同时,要注意挖掘和培养农村文艺人,对农村有一定文艺特长的人员进行摸底建档,符合条件的,可吸收加入演出队伍,让他们参与文化下乡活动,使农村文化传承于农村,活跃于农村,扎根于农村。

(六)挖掘地方文化,创作更多精品。英德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厚,保护传统文化艺术、既保护了自身的艺术优势。一是着力“提升实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素质,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二是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演出团队人员的创新活力,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创作出一批在一定范围内打得响的能够孕育和产生时代感、震撼力的文艺剧目,让舞台作品和演出效果来“说话”,让人民群众和演出!市场去“评定”。 三是探索“走出去”看“他山之石”,借鉴兄弟县市馆团的成功经验,探索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子。四是专门“走下去”,组织专人深入各镇村,调研了解观众喜欢什么内容、什么表现形式节目。五是深入民间挖掘、整理、创作散落在全市的历史文化珍品,把有历史印记的英德特色地域文化利用起来,精心打造群众喜闻乐见的舞台文艺品牌,让英德的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英德地域文化的魅力,享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为英德市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正能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2007年10月15日);

[2]英德市委市政府.英德市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2012-2020英发【2013】10号 。

作者简介:刘美燕(1960—),女,群众文化馆员(中级),研究方向:群众文化。1.2005年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2010年被英德市委宣传部评为2010年度英德市“宣传思想文化优秀工作者”;3.2011年被广东省委宣传部、文化厅、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出版局授予“广东省基层先进宣传文化工作者”称号,并选为代表上台发言;4.2013年被清远市群众艺术馆颁发“为清远市群众文化事业做出积极贡献”荣誉证书。

篇5: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情况总结

在深入开展“三提升”活动中,市档案局紧密结合部门实际,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社会民生对档案工作的需要,精心选择学习培训内容,认真制定学习培训计划,并按照计划安排,采取多种措施,活化学习形式,有条不紊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培训工作。

1、举办了全市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班。为了使全市档案工作者不断适应新形势对档案工作的需要,全面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4月7日至8日,我局举办了为期两天的档案业务培训班。市县区160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市档案局局长杨敏同志亲自主持开班仪式,并就档案工作人[:http://]员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讲了三点意见,他要求全市档案人员一是要加深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尤其在推进城市建设大变样的过程中,档案和档案工作重要性更显得尤为突出;二是要坚持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要跟踪服务到哪里,努力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面向社会,服务百姓,重点抓好民生档案、农村档案、社区档案、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和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不断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馆功能建设、档案法治建设和档案队伍建设;三是要认真落实市委开展“三提升”活动要求,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素质、工作水平标准、工作质量效率得到全方位提高,做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学习期间,学员们系统接受了新时期电子档案管理、文书档案规范化管理和家庭建档工作等内容的专题培训。为检验培训效果,我局还在培训班结束时,组织全体学员参加了档案业务培训考试,并为成绩合格的档案工作人员颁发了岗位培训合格证。

篇6: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的情况总结

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大排查领导小组:

为贯彻落实市、县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工程,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全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大排查活动的实施意见》通知安排,及10月27日宋晓东书记在全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大排查活动协调会上的讲话精神,我局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监管理念,承担了牵头责任,以创新方式方法,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并深入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大排查活动。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为了不断完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大排查活动的工作,我局成立了以张继红局长为组长,贲大华、田继辉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大排查领导小组,把惠民政策大排查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并按照县政府《关于开展全县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大排查活动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我局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大排查活动的实施方案。具体明确了排查任务、责任、目标和时间。

二、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机关干部对食品药品监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组织排查业务培训,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在食品药品监管过程中的执法水平和业务能力;三是开展了廉政、警示学习教育,观看了防腐倡廉电教片,学习了省、市、县关于反腐倡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进一步增强了工作人员的廉洁从政的意识。

三、加强监管,抓好排查做好自查自纠工作。

我局按照《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大排查活动的实施方案》中的责任、目标和时间,结合对食品药品的日常监督检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大排查活动自查自纠工作。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保持药品安全监管常态化。

我县现有药品经营企业和各类医疗机构768家(其中药品经营企业90家,医疗机构678家,无药品生产企业)。为了确保我县人民饮食用药安全,保障药品安全监管政策顺利执行,我局加大监管力度,增加监管频次,扩大监管范围,保证药品日常监管的常态化。大排查活动开展以来,我局共出动执法人员1030人次,对全县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稽查覆盖率达到91%,稽查内容包括药品经营使用单位是否无证经营;是否生产销售假劣药品;是否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是否建立和执行各种管理制度等。共检查医疗机构539家、药品经营企业85家,抽验药品90批次,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1例。办结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341起,移送公安机关一起销售假劣药品案件,总计罚款230350元。通过

日常监管大大提升了相对人的守法意识,为全县人民提供了一个科学、安全的饮食用药环境,确保了我县全年未发生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二)保持办事程序简便化,告知内容书面化。

为了提供优质便民服务,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我局坚持超常不违规,创新不走样,努力在办事时限上加快提速,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对开办餐饮服务企业,自受理到发证时限由法定的45个工作日缩短为20个工作日;在药品行政违法案件处理方面,从立案到结案,时限由法定的9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同时,在局大厅公开各股室值班电话,提供预约服务,解决相对人中午无处休息、往返路途远等困难。各股室制定了行政许可事项一次性告知书和涉药案件证明材料一次性告知书,将办事的条件、程序、办事应提交的材料等一次性告知当事人,切实做到了“一口清”,避免口头告知不详细、当事人记忆不完整、提供材料不全面从而影响办事效率的问题。

(三)保持社会监督公开形式大众化。

我局坚持“以人文本,执政为民”的工作思想,为了防止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吃、拿、卡要等违纪违规的现象,我局通过网络和媒体向社会及行政相对人公布了案件投诉举报电话,并将电话号码制定成版在全县90多家药店墙壁上悬挂,公布给广大人民群众,扩大社会监督面。同时还对全县辖区内600多家药品经营使用单

位做了行政执法问卷调查表,针对执法过程中是否出现野蛮执法,超范围执法,不按合法程序执法,吃拿卡要等情况做了调查,调查过程中未发现我局执法人员有上述腐败违纪现象。

(四)保持帮扶工作经常化。

我局向党员挂钩帮扶的低保户和药品监管协管员发放统一制作的联系卡,详细注明挂钩帮扶人员的姓名、地址及联系电话。联系卡有助于挂钩双方经常性地沟通和联系,更及时掌握挂钩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相对人生产、经营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局今年出资1万余元为县黑山科乡二道河子村党支部办公场所铺设水泥地面300多平方米,并打了一眼10米深的电动抽水井。为该支部改变了办公环境提供了生活饮用水。

2011年,我局在开展惠民政策落实情况大排查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资金短缺和装备不足等问题。2012年我们将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努力,进一步加强此项工作,维护、实现、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巩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惠民政策成果。

建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上一篇:携感恩前行下一篇:百日誓师大会家长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