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阅读报告

2024-05-06

规范阅读报告(共9篇)

篇1:规范阅读报告

福建地方规范

1.国家规范与福建地方规范

针对福建当地地质条件(地层、常见土)

2.工程规模小,可一次性详细勘察。详细勘察:提供岩土参数 3.工程重要性等级:工程规模体量

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地质环境、地貌、地下水情况 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岩土种类复杂程度 4.地貌:山地→洪积扇、山前平原、河谷、河流

海→海岸

水的溶蚀性→溶蚀平原

风→风蚀盆地 5.碎石土:粒径区分

砂土:粒径区分

粉、黏土等:粒径、塑性指数 6.密实度:砂土:静力触探、标贯

粉土:孔隙比 湿度:粉土含水量 粘性土状态:液性指数 定名规则有具体规定 P23 7.控制性勘探孔:达到稳定地层

一般性勘探孔;达到主要受力层(包括软弱下卧层)8.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针对场地 9.勘探孔深度:浅基础:基础底面宽度

深基础:预计桩长

另需满足变形、抗震、抗拔验算要求,实际若遇基岩、厚碎石层等可调整

10.边坡工程:定级(一级边坡独立勘察,二三级边坡与主体建筑一起)、初步勘察、详细勘察(线点数量、线点间距位置、深度、取样(数量、试

验方式)、现场试验、稳定性评价(稳定系数)、水文试验

11.基坑工程:定级、周边环境、边坡与坑底稳定(流土管涌)、开挖与降水建议、线点数量、线点间距位置、深度、取样(数量、试验方式)、现场试验、考虑止水的水文勘察 12.地基处理:根据不同方案考虑勘察 13.其他工程过程类似

14.针对各种特殊性土有对勘察钻探深度、评价方式的要求

15.地震烈度6度及以上作地震效应评价,区分抗震地段考虑评价。场地类别、液化、震陷 P114 16.钻探:垂直度控制、根据扰动确定钻探方法

取样:土样质量按扰动程度分级、不同土对应不同取土器 土水岩石分别有规定 P122 17.载荷板试验:土、岩的承载力及变形特性

静力触探试验:通过摩阻力估算 土(最硬少量碎石)的塑性状态、密实度、划分土层类别

标贯:砂土、粉土和一般黏性土的承载力与变形参数、砂土液化 动力触探:最硬可至软岩,力学分层、土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十字板剪切:饱和软黏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和灵敏度

扁铲侧胀试验:软土、中密砂土静止土压力洗漱、水平基床洗漱、黏性土压缩模量、弹性模量、水平固结洗漱和划分土类

现场直接剪切试验:岩土体、岩体的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垂直位移等曲线,得各个强度

波速试验:分层、弹性模量、泊松比等

18.由不同性质的后续工程决定勘察侧重点,若风化岩作为天然地基,主要查明物理力学性质。若作为持力层,重点查明破碎带与软弱夹层。P293

国家规范 详细勘察

钻孔间距及深度要求

1.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以上需参考5.7节,需确定场地类别。

根据建筑分类(抗震规范),6度时不考虑液化影响,但对于乙类建筑可按7度判别。甲类则必进行专门液化勘察。

液化先进行初步判别,若可能产生,则进一步判别。进一步判别深度有要求5.7.8 P64,勘探点不少于3个,勘探深度大于判别深度。2.由地基复杂程度等级决定勘探点间距。

3.单栋高层布置勘探孔需满足地基均匀性评价要求,且不少于4个,若密集高层,可适当减少,但每栋至少1个控制性勘探点。

4.波速测试用于地震判定场地类别,数量有要求。详细勘察单幢建筑不少于2个波速孔,群体建筑不宜少于总孔数量1/15,且不少于3个。

5.基坑工程勘察宜在开挖边界外开挖深度的1 倍~2 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勘察深度应满足基坑支护稳定性验算、降水或止水帷幕设计的要求(一般2倍开挖深度)。当基坑开挖边界外无法布置勘察点时,应通过调查取得相关资料。(地基基础规范9.2.1)6.应通过调查取得相关资料。

7.详细勘察勘探孔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

8.土样采集和原位测试

9.地下室

10.勘探点布置以及采样与原位测试比例

11.勘探深度

12.特别要求试验

篇2:规范阅读报告

规范性答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一、认真审题,明确答题指向

认真审题是准确答题的前提。审题主要有两方面的要求。第一,审题干。题干是问题之所在,它在某种程度上为答题指明的方向。第二,审材料。有些题干后附有一些文字材料(比如词语或者句子),这些材料对答题的区域和重点作了隐性的规定。

二、理清思路,明确答题步骤

理清答题思路是准确答题的保障。第一,根据题目的要求,对题目所涉及的相关文本内容进行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第二,根据审题的结果,准确地找出相关的答题要点以及要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第三,理清答题的思路,明确答题的先后次序。第四,根据赋分值,检查是否有遗漏的要点。

三、简洁表达,明晰答题语言

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是准确答题的呈现形式。第一,答题语言要简明扼要。第二,答题语言要表意明确。尽量不要使用比喻、拟人等形象化的修辞语言,尽量不要使用抽象的语言,尽可能结合文本进行答题。

四、规范书写,整洁答题文面

规范美观的书写是获得高分的有力保障。书写清楚美观,既是答题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语文素质的基本体现。所以,工整清楚的卷面是提高得分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学生答题时不可小视。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2008年武汉市高三年级四月调考试卷,题目有删减]

故乡的芦花

李笙清

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愣愣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

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篾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候坐在小凳上,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

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关的工艺品,竞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如今,祖母早已过世,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

1.这篇散文富有诗意美、人情美,请结合五、六两段,就其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作简要的赏析。(4分)

【思路点拨】

在通读文本大意后,首先要认真审题。题目中包含以下要求:

1、就“

五、六”的相关内容作答,且重点关注这两段中能体现“诗意美、人情美”的内容;

2、着重分析“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其次明确答题思路。可以将五、六两段中所涉及的“表现手法”方面的特色分别作答,也可以将其一起综合作答。答题时,最好先写出文段所呈现的“表现手法”,然后再联系文段内容作具体的阐释。再次,“阐要赏析”要求 “语言表达”力求简洁明了。

下面是学生在考试中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

答案一:细腻的动作描写,如“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形象表现了女人们优雅勤劳,突出了人情美。

答案二:作者将人物与景色的描写相结合,细致的表现了人物的动作与神情,向读者展示出了一幅幅醉人的、充满诗意的美丽画面。

从学生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出存在着以下规范性答题的问题:

1、没有审清答案指向和要求。如“答案一”错误地将“表现手法”理解成“语言表达方式”,因而导致答非所问。表现手法的主要类型有: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开门见山,等等。

2、答题步骤不清晰。如“答案二”既没有明确地答出“表现手法”上的特色,也没有按照答题步骤进行回答。同时,没有结合文本中具体的语句进行阐释,而是使用抽象的语言对题目进行解答,因而导致答题不完整。

3、没有理清答题的思路。如“答案二”没有对“景”和“人”的特点进行分类,因而答案没有层次性,显得不清晰。

【参考答案】

1.表现手法主要是衬托,以芦花衬托女子的美丽,以男子的粗犷、笨拙衬托女子的柔美、灵巧。另外,还用到借物抒情等手法。(“表现手法”表述准确给2分,“赏析”到位给2分)

【现场练兵】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的问题。

图 画

冰心

信步走下山门去,何曾想寻幽访胜?

转过山坳来,一片青草地,参天的树影无际。树后弯弯的石桥,桥后两个俯蹲在残照里的狮子。回过头来,只一道的断瓦颓垣,剥落的红门,却深深掩闭。原来是故家陵阙!何用来感慨兴亡,且印下一幅图画。

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琉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融合在一起。难道是玉宇琼楼?难道是瑶宫贝阙?何用来搜索诗肠,且印下一幅图画。

低头走着,一首诗的断句,忽然浮上脑海来。“四月江南无矮树,人家都在绿阴中。”何用苦忆是谁的著作,何用苦忆这诗的全文。只此已描画尽了山下的人家!(本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1年7月5日)

1.作者在第三段中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其目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作者在第三段中描绘的两幅图画是:

篇3:学生认知水平对阅读教学的规范

一、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认知水平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过程所显示出的程度和能力。它包括感觉能力、知觉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加工处理转换为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们的行为。人们总是在已有的认知水平上选择和接受外部信息的,脱离人们认知水平的外界信息刺激,无法实现其目的。所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其教学方式的选择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教学目标中,通过阶段目标的设计体现与不同学段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要求。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教材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建议”中明确地指出:“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从上述引述中可以看出,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实施语文教学的根本依据,是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最重要的内容。只有从具体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和认知水平出发对语文教学进行设计和实施,才能使语文教学有的放矢,实现教育效率的最大化。英海尔德曾经指出,教学一定要考虑到当时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当教材的性质和难度适合儿童的认知结构水平时,学习才有最佳效果,在不同发展阶段,知识是以不同性质的方式获得的,教学方法也必须与发展水平相匹配。这里,英海尔德从两个方面强调了认知水平对教学的价值和意义:一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和规范教师教学的内容选择;二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和规范着教师对教学方式的选择。所以,缺少对学生认知水平把握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而盲目的教学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

二、学生认知水平在阅读教学中被忽略的状况

如何恰如其分地估计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问题。我们的经验是:在强调可接受性的时候,往往把学生估计得过低;在强调发挥学生的潜力时,又往往把他们估计得过高。要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我们学生有更多的了解,并进行理论的探讨。我们在这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不多,实际问题还是靠经验摸索去解决。”

首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虽然在对学生认知水平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理论成果,特别是引进国外的相关理论,使这个领域在理论上的探索获得明显进展,语文课程标准通过阶段目标的阐述,更是把处于不同学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具体化为教学要求。然而这些理论成果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地落到实处,从而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其次,凭借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感觉”去设计和实施阅读教学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地存在。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实践的环节上并没有得教师应有的重视,因此对于学生认知水平理性掌握的缺乏在语文教师中还普遍存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的依据依旧是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感觉,无论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还是缺乏经验的教师,虽然感觉的合理因素不同,但基于感觉的依据对教学的设计总是肤浅的和存在缺陷的。

再次,无视学生的认知水平,前面已经提到,在对阅读教学的评价中存在着一种极其错误的倾向。不看对象,没有规范地要求阅读教学对文本解读的“深刻”,对课文内容拓展的“丰富”,这便导致了学生因缺少认知基础而感到困难甚到无法听懂。与之相应的是,由于适应深刻内容讲授的具体方式不适应学生的接受而损害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无视学生认知水平现象比较普遍的存在,使语文这门最富于情趣的课程反而成为学生最厌恶的课程之一。从上述情况来看,目前教育心理学虽然在学生认知水平的理论研究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实际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漠视,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三、以学生认知水平为依据的教学实施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性的依据,对于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分解和内容的拓展具有规范的作用。因此,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去设计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

1.深入了解和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

要使阅读教学能够真正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使教学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必须首先改变对教育对象认知能力和水平的无知状态。通过学习心理学了解不同年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在教学安排上,尽可能打破教师固定教某一个年级的做法,实行跟班教学或在充分跟班教学的基础上再固定在某一年级,使他们对所教学生已掌握了什么,还没有掌握什么,具备了什么能力,还没有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等有明确的把握,使每一年段、每一学期甚至每一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在学生的个人发展中,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和价值。

2.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课文特点相结合

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对于不同年龄学生反差很大,语文教材在编写中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不同学段的教材内容反差很大,这完全是与教育对象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每一册教材其内容的选择及其深浅度的处理都与学生特定的认知水平具有相对的一致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又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丰富的整体,在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无止境地进行深入挖掘和广度的拓展,必须有所侧重有所取舍。而侧重和取舍的唯一依据就是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目标,是具体课文的内容在学生“已知”框架建构和突破。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课文特点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

3.学生的认知水平与阅读教学的实施方式相结合

由于对学生认知水平把握的不够明确,阅读教学方式往往拘泥于传统的不看重教育对象的讲授,明显制约了语文课程的有效实施。由于学生不同年段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一方面不同的年段适应不同教学内容其方法也有不同,小学教学中讲究兴趣因素,初中更侧重于引导,而高中侧重于自学。另一方面不同的程度和性质的教学内容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诸如在文体的教学中,小学与中学相同的文体、相同的内容在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方式,在同是小学或同是中学的相同文体不同内容的教学中要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文体更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所差别。只有充分把握学生认知水平才能促使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也才能够进行真正教学对话。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地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使阅读教学满足学生学习需求。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效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可以说,没有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深入和准确的把握就没有新课标的实施,因此,在语文课程进行深入改革的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反复强调和切实实施“备学生”。

摘要:学生的认知水平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性依据,对于文本的分解和内容的拓展具有规范的作用。因此,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去设计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必须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学生,认知水平,阅读教学,规范

参考文献

[1]孙德芳.论教学策略的学生选择取向[J].中国教育学刊,2013(12).

[2]宗树兴.论师生互动的基本内涵[J].当代教育科学,2013(23).

[3]杨祥明.阅读教学的尴尬与突破[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旬刊),2013(7).

[4]黄厚江.阅读教学的基本定位[J].中学语文教学,2013(10).

篇4:规范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关键词:课外阅读 规范 兴趣 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而我们的学生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阅读意识差,阅读量少。如果我们仅仅停留在强调学生多读课外书,而忽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规范指导,课外阅读将是低效的活动。提高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如何在小学阶段这一关键期引领孩子们走进课外阅读的天地,我们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的心理特点和课外阅读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规范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思考。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没有阅读经验,持久性较差,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键,同时也离不开学校、家长的呵护和引导。针对低年级,我们做了以下有益的尝试。

一、布置展示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为此,我们在教室的后面黑板上布置了两个展示台,每个展台分为五级,分别用绿、粉红、黄、橘红、深红等五种不同颜色的小苹果代表一到五级,具体规定每一级的达成条件。当学生完成了某一级的背诵或阅读内容,经考核达标后,便将贴有学生照片的小苹果贴在相应的等级上,级数的高低代表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活动开始后,学生的兴趣很高,这样的展示台很容易吸引低段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学生对自己、对同学的阅读情况一目了然,激发了学生不断向上的决心。

二、巧设升级奖,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

低段学生年龄小,阅读兴趣很不稳定,对常做的事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特别是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识字、理解等困难,难以继续往下读的时候,他们就会把书丢在一边。我们又给学生这样的要求:每当学生达成评价内容所规定的目标后,便由家长去书店买学生想读的下一级读物,悄悄地由家长送到学校,老师在每本书上印上一个大大的“奖”字,由班级读书委员会赠送,班级读书委员会在每周一次的升级颁奖仪式上颁发书籍。学生获得这份特殊的奖品后,阅读的动力越来越大,看书的积极性也就越来越高。

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因为想升级,想一次又一次得到奖励,可能看书会一目十行,急于求成,走马观花而草草

收场,这样的阅读又是劳而无获,教师在这个时候要注意有针对性的引导。

三、建立评价表,注重学生阅读的效果

学生有了初步的阅读习惯,这还远远不够,还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把阅读当作学习的真正需要。小学阶段是阅读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进行阅读习惯的指导和规范,对学生的阅读乃至终身阅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此,我们制定了古诗蹦蹦跳和阅读步步高评价表。

表格中,我们把阅读量、阅读兴趣和习惯等列为考核的内容,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形式上的、量的追求,而且要重在过程、习惯的培养。几个学期下来,孩子的阅读量已远远超过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阅读兴趣浓厚,并且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可见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在我们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中逐渐形成的。

四、召开家长会,监督学生阅读的过程

课外阅读大多是在家里完成的,因此,邀请家长的参与十分重要。我们都在学期初就召开家长会,对家长们关注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分发了《小学生必读书目推荐》、《古诗蹦蹦跳考核要求》、《阅读步步高考核要求》,家长们对评价内容、标准、操作方法都有了清楚的了解,配合得十分默契,他们不仅参与评价,还在参与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想到好的建议就及时地反馈给我们,使我们的实施方案越来越完善。

五、成立考核组,吸纳学生参与管理

以往的课外阅读很难持之以恒坚持下去,许多的计划和很好的措施就会在繁杂的教学任务和琐碎的工作中流产,因为教师自身的时间精力有限,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学生考核、评价,学生的兴趣也会减弱。因此,我们又在班级中成立了古诗蹦蹦跳和阅读步步高考核小组(成员就是班级读书会成员),成员基本上是阅读兴趣浓、阅读基础好、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孩子。当学生经过自评、家长评后,再由考核小组通过抽背古诗、检查读本上圈划情况,以及随机抽取片段让该生即兴朗读等方式进行评定。这样的考核不仅了解了阅读效果,还促进了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有了孩子的自评,又有了家长和考核小组的评价,教师更多地成了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中、高年级的同学有了阅读习惯和经验的积累,我们更侧重于阅读摘记、阅读心得的规范指导,专门设计了阅读摘记本,内容包括:词语积累、句子积累、阅读心得。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给摘记本取名:采蜜本、文海拾贝等等,定期检查、评比。

小学阶段正是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指导方案,分步骤、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才能真正地发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5:树立高考现代文阅读的规范意识上

【理论导引】

从阅卷看,现代文阅读部分得分率不高,尤其是文学作品阅读,有的考生连一半的分也得不上。究其原因,缺乏答题的规范意识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代文阅读的规范意识,我认为应包括规范地读文、规范地读题、规范地答题和规范地书写。

规范地读文,用张志公先生的话说,应按三步走:“粗读一遍,想一遍,再细读一遍”。

粗读一遍的目的是对选文有个整体感知,或者说是“粗知大意,得其梗概”。

想一遍,就是想选文的大意和梗概,可问自己两个问题:(1)文章主要讲什么问题,或说了件什么事、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2)文章主要写了几层意思?几层意思之间是什么关系?想一遍大有用处,想一遍之后再去细读,才能使自己的思路跟作者的思路合拍,才知道哪些地方应当特别注意,应当深入揣摩,这样,收获会更大。想一遍是个习惯问题,养成这个习惯之后,费时很少,往往只要几分钟,而收获却很大。

再细读一遍,目的在于咀嚼、消化:

首先,验证第一遍读过之后的印象对不对,对的,加深,巩固;不对的,纠正。

第二,求深求透。对不甚了然的,要思考揣摩;主要的次要的,要分清楚。既要有全面的理解,又要对主体部分、重要段落作更深入的理解。要体会蕴藏的意思,玩味精微细致的`情境和一些提法特殊的句子。

有的考生考场上阅读文本(选文)只图快,一目十行,糊里糊涂,未搞清文章意思就急于答题,这是不明智的。阅读时,认真读文本,按上述三步走,十分重要,是减少失误多得分的前提。

下面就请同学们进入“演练基地”,以上面的方法解答后面的阅读题。

【名师指教】

《别踩疼了雪》是篇散文,它写了一件事:父亲带女儿到北方看雪。为什么这样做呢?原来这里面有着深意:女儿看雪,是为了“看到”母亲,为了以自己的方式怀念母亲。顺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就能读懂此文,理解其蕴含的主旨。《复活》写在沙漠中旅行时遇到的一件发人深省的事,它可分为这样几层:蜥蜴盯视露珠;未能等到,干渴而死;半夜里瓶中的蜥蜴又复活了;让它回归沙漠。阅读时对画线句和结尾段应深入理解其含意。

规范地读题是指要读清、读准题目问的是什么,切不可含糊。现代文阅读选文后的题目,有的考查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重要句子的含意,有的考查对内容要点的理解,有的要求分析选文的结构,有的要求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等。如散文《别踩疼了雪》后的第1题,明显要求“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第2题则要求分析理解第二自然段中的那句话,实际上考查的是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篇6:实践报告格式规范

1.报告题目:黑体,小三,加粗

2.报告副标题:黑体,小三

3.内容摘要:另起一页: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

4.关键词:宋体,小四,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关键词与摘要正文之间空一行

5.目录部分:两端对齐,1.5倍行距

6.正文部分:另起一页,应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导言:(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行间距1.5倍)

1.1 项目背景简述(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加粗,行间距

1.5倍)

7.项目开展的目的及意义(宋体 小四号,行间距1.5倍)

8.重点研究的问题

9.实践调研结果分析

(注:图表要有图名和表名,图表的字体为宋体五号,图表中的内容如果是引用他人的,一定在注明资料来源。)

10.结论与建议

11.结语

12.参考文献:(注:格式)

a)作者.著作名或文章名.出版社[要在出版社名前标注出版社所在城市名,或期刊名].图书版次[第一版除外]或期刊年、卷、期.著作出版时间[年].页码

篇7:教学规范自查报告

一、以符合《规范》为出发点,健全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在认真组织学习《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师管理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学校从2008起实行以专业部为教学管理主体的校、部二级管理组织体系,成立教务处、实训处、招就处三个职能处室和电子信息工程部、服装及商务部、机电工程部和基础部四个专业部。初步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明晰,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在教学管理方面,逐步健全二十多项管理制度,并以这些制度为依据,实施严格管理,对照《规范》,逐步健全了各类教学和教师管理档案。各种检查表、任务书、计划书、教学案等按照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表格的式样制定,以往不符合规范的地方一律改正。

二、以提升质量为中心,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采取定期检查与日常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常规检查。各专业部每天安排人员开展值日巡查,每月教务处组织各教研组对全体教师教学“五认真”进行检查,并将结果汇总通报,每月教学校长、教务主任还要抽查一个专业部的2—3教师的教学情况,通过随机听课、查阅资料、座谈等形式。重点检查教师备课是否规范、上课是否坚持师生互动、能否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满意、课后是否辅导,同时了解学生出勤、遵守课堂纪律、记课堂笔记、完成作业的情况并对存在问题指出整改建议,检查结果与教师的竞聘岗位,晋升工资、职称评审,实施奖惩直接挂钩。

三、以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教科研管理,强势推进项目教学课程改革,切实做好有效教学研究。

教务处有一名主任分管教科研研究工作,每个教研组每月安排半天考研活动,考研活动除了正常的教学研究和业务学习外,每次安排上课、评课活动。学校系江苏省首批课程改革实验校,电子、服装专业江苏省课程改革实验点。因学校组织有力,措施扎实,全体教师的业务能力得到 普遍 提升,在“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中,我校老师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市文化课、专业课两课“评比”和信息化大赛中取得16个一等奖,获得省文化课示范课一个(全市唯一)、研究课一个。还有9名老师代表盐城市参加省信息化大赛和专业课“两课”评比。学校有健全教科研制度和课题管理制度。“十一五”期间了完成了三个省级课题研究。“十二五”期间已立项通过并开题的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三个,其中有省级重点资助课题一个。去年六月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成所马成荣研究员 还亲临我校参加开题报告会。并对我校教科研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其中电子电工专业项目教学课程改革研究工作在全国、全省有一定影响。目前,正式出版项目教学教材三本,其中国规教材一本,省优先推广教材二本。

(四)以师资队全建设为抓手,加强教师业务管理。

学校制定了“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校服装专业负责人马学平同志是国家级名师(盐城唯一)。学校还有省级名师2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比例子达35.3%。每个专业都有一名本专业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学校现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7(8+19)人。“双师型”教师与专业教师比例达73.9%。张学标、胡兰老师两位分别担任省电子电工、服装省技能大赛队集训教练。并为学校培养了多名国赛金牌选手。学校专门印制了《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记载簿》,规定每门专业教师每两年赴企业实践不少于两个月。根据《规范》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学校制定了《教学管理考核方案》,每学期开展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评优、晋级、职称评审挂钩。考核分为教学工作量、教学常规,教科研、教学成果及教学工作考核五项。考核采用百分制。并将教师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大赛、信息化大赛、“两课”评比、课题研究和教科研论文等教学活动纳入其中。

五、以品牌专业建设为动力,加强课程及教学设施管理。学校在“十一五”期间建成电子、计算机、服装三个省级示范专业和一个中央财政支持的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实训基地。为强化专业建设,学校从2008年起,实行专业部为主体的校、部二级管理体系。根据盐城新特产业发展规划,制订了学校“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规划建设三一四个省品牌专业对口和十六个合格专业。将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有关规定制定或重新修订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所属专业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都符合人才培养要求和职业岗位要求,并按规范程序报批后执行。开足开齐课程,所有教材均采用省教育厅推荐目录中教材或国规、省规教材。并依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职业变化需要量开发校本教材。充分利用教学网络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实际资源共享。学校现有实验实训设备1500万元。我们将安照四星中职职业学校标准配备各类教学设施。校内实训实习场所及实施由实训处负责管理。电化教学设施由现代教育中心负责管理,确保设备完好率、利用率、实验实习开出率高。建立和健全实验实习场所、设备、工具的保管、使用、维修等到制度和安全操作规范。招就处负责校外实习管理工作,落实专人跟踪管理,完善了实习信息反馈、实习检查、实习考核制度。加强实习各环节的动态管理,切实保证了实习质量。

(六)以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学校坚持能力 为本位的课程理论,在强化训练学生实践能力上做文章,一是在课程结构上加大实践课的比重。学校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编写了主干专业《专业能力培养标准》,并严格执行。二是坚持理论基础与实践相结合,大力完成实践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道路。三是在专业课教学中积极推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四是在教材建设上,立足省厅推荐目录教材,开发校本。多本校本教材已正式出版发行,其中已出版的电子专业的《电工电路制作与调试》、《模拟电路制作与调试》两本项目教材被省教育厅列入优先推荐目录教材。五是强化学生技能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校技能大赛,师生在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2007年以来学校师生共取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107项。其中国家金牌三个、省赛金牌12个。学校被除数表彰为江苏省技能大赛先进集体。电子电工专业被表彰为江苏省技能大赛优胜专业。六是大力推行多证制教学。所有毕业生100%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还积极推行校内专业技能证书。

四、差距与不足

一是随着生源数量减少和结构变化(学校从07年停招五年高职专业学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技能大赛获奖层次急剧下降。对口单招本科绝对数减少。

二是教科研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学校虽然有多个国家、省级以上重点资助课题研究,但对生源素质下降后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不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

篇8:起始阶段古文阅读规范化策略初探

一、意义朗读策略

所谓意义朗读策略特指根据古文句读之法, 结合古文句式、虚词使用以及句子内部意义单位自然的区分等知识, 正确合理地把握古文句段极其内部的意义单位, 从而流畅地朗读的方式、方法。根据文意体会古文句读之法, 揣摩其规律, 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古文语感。不过, 如果学生不能从语义上辨析清楚, 那会极大地影响朗读。这就必然要关涉句读和节奏两个要点。

句读和古文朗读节奏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 教师有必要适当讲解或引导, 帮助他们总结一些规律性、常识性的知识。除了按照已有的句读读出正确的停顿外, 还应该让学生明白句子内部的停顿特点, 比如:

不能破读的情形——

1.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不要破读。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一句 (语出《咏雪》, 七年级上册第5课) , “王凝之”是人名,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 不要认为“之”为助词, 也不要受朗读习惯的影响, 将该句读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同一个意义联系紧密的成分不要分读。如七年级下册《狼》中“其一犬坐于前”一句, 意思是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的前面, 所以这一句不应读为“其一犬/坐于前”, 而应读为“其一/犬坐于前”。

3.不同意义单位的成分不能连读。如“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一句 (语出《〈论语〉十二章》, 七年级上册第10课) , 一般通行的翻译是“在温习旧知识时, 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看不出朗读的节奏。其实仔细考究“可以”古今词义的差异, 我们便可以发现, “可以为师矣”一句应读为“可/以 (之) 为师矣”。

当然句子内部停顿的情形不止以上所说, 整句朗读语气也因不同的句式各有不同, 等等。这些技术性问题, 教师可以随着阅读的深入再逐渐介绍给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 示范朗读是培养意义朗读的最好的形式。教师通过带读的示范作用, 让学生跟读、齐读、独立读等, 一段时期后, 学生的意义朗读语感就逐渐培养起来了。即使再遇到陌生的古文, 他们也能大体读出来。在此基础之上, 师生一起不断地诵读涵咏, 深味古文的意蕴、情感, 读出最佳的境界。

二、日积月累策略

所谓日积月累策略就是及时提炼出常见的文言词汇, 分门别类地整理并记忆的方式方法。一般而言, 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 都会注意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语活用等语言现象。但是由于不少词汇古今差别甚大, 这就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再加上学生接触的古文数量有限, 无形之中也就少了举一反三的机会, 加大了积累的难度。

但是出于对国学的敬畏态度和对学生最近发展的需要的考虑,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总得想着办法帮助学生扎实积累。

1.猜读验证。教材在古文阅读的起始阶段所编选的古文一般相对容易, 并且给出的注释比较充分 ;古文翻译资料学生也比较容易获得。这些有利的条件, 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 在第一时间接触古文时采用猜读的策略先自行推测古文词、句、段、篇的意思, 再同步结合有关资源验证。比如“君与家君期日中” (语出《世说新语》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中, “君”是君子的意思吗?如果是君子的意思, 那怎么还有“家君”之分呢?再结合语境看, 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 :君, 与“您”意思相同, 指友人 ;家君, 特指家父。到底对不对呢?看注释, 于是便会有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等体验。长期坚持下来, 我们就会一方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一方面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这个过程就是思维积极活动, 经历探索、考证的自主体验的过程, 能够使学生自主揣摩词语的特点, 习得研读的能力。这是积累的关键一步。

2.举一反三。同一个词语在不同情形中出现时意思可能也不尽相同, 但是学生往往不会去关注这些, 看不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干预, 及时归纳, 帮助他们养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比如虚词“而”在古文中意思多样, 有意强化对这个词的揣摩, 缀点成线, 抽象出几种不同的意思和用法, 这样反复强化, 反复记忆, 既降低了学生死记硬背的枯燥感, 又训练了学生由单纯的词义记忆转变成理解能力的运用。

3.竞赛抢答。针对起始阶段古文篇目较少, 学习任务相对较轻的特点, 教师可以设计成竞赛抢答的形式, 提高学生积累的积极性, 使他们在娱乐中记忆。有了起始阶段的基础, 以后的古文阅读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一些。

三、深入浅出策略

所谓深入浅出策略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察古文内在的意蕴, 以求获得情感的熏陶和心智开导的方式方法。编入教材中的古文均是经典作品, 我们不能让学生形成这样的印象 :读懂大意即可。有的省市古文考察导向也容易使人误解为对古文的阅读要求不高, 仅仅限于表层的一般理解而已。其实不然, “诵读古代诗词, 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只是阅读的开始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这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所以古文阅读指导必须引领学生抵达文本的内核。

首先要“深入”。古文除了理解表层意思较为复杂外, 文章立意、选材、结构、手法等方面几乎和现代文一样具有相同的规律, 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批文入情”和涵咏领悟。

1.了解背景。不了解作品产生的背景, 不了解作者创作的心境、思想和时代特点, 学生就无法更准确地领会作品的意图。

2.提炼意蕴。越过古文的表层, 就要探察其内在的思想、情感, 借此窥探作品的灵魂, 感受作者的呼吸, 从而与文本、文本作者零距离对话。

其次要“浅出”。浅出的过程也就是从中发现、提取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或启发, 比如词汇, 做到辨识和积累知识 ;情理, 固化启发心得, 学以致用。请看下面笔者的教学片断:

师 :《孙权劝学》一文故事性强, 哪位学生用自己的话给大家复述一下?第六组A同学先来。

(生复述, 师生评价。)

师 :大家听了这个故事, 看看谁劝谁, 怎样劝, 劝动了吗?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抛出这些问题, 即引发学生对故事内容的进一步理性梳理。)

师 :文中写鲁肃点赞和结友, 这是用了什么写法, 有什么作用?

(这是对侧面描写的研究。)

师 :谁来给大家演示一下三人是如何对话的?说说你采用什么语气来读。

(这是对语言描写的研究。)

师 :刚才同学们大体上读得生动, 大家看看, 孙权劝学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呢?

这个问题即把对文本的理解推向纵身, 这是深入之后的浅出。学生各陈其见, 笔者也顺势帮助学生总结如何从不同角度获得启示。师生、生生、人本互动, 深入——浅出——深入, 不断拓深, 学生的阅读体验就会不断得到拓宽和加强。当然翻译规范、句式古今转化规范等内容也应该引起重视, 这里不再赘述。

摘要:七年级阶段, 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古文的个性和阅读规律, 严谨、有效地指导文言文的阅读, 帮助学生牢牢地树立古文阅读的规范化意识。为此我们不妨运用意义朗读、日积月累和深入浅出的策略。

关键词:起始阶段,规范化,意义朗读,日积月累,深入浅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孟子及其弟子.《孟子》的《万章章句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篇9: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思路与规范

一、含义类

就现有命题而言,主要考查重要词语或关键句子的理解,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从命题趋势来看,已经由客观选择与主观表达的两者并存逐渐转向主观表达的一统天下。答题思路上,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放入语境。无论是重点词语,还是关键句子,都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之中。二是要划出要点。要根据上下文,紧扣重点词语或关键句子,划出相关的有效信息。三是要筛选领悟。如果是客观选择题,就要通过筛选来作出正确选择;如果是主观表达题,就要通过领悟来做出正确答案。例如,2008年高考江苏卷语文题第19题:“连自己的生命都不怜惜的人是最可怕的,所以李逵还是活在书中的好。”这句话如何理解?粗看全文,立马就可知道:所要理解的关键句子,就是文本的最后一节。细读关键句子,可以划出三个要点:“连生命都不怜惜”、“最可怕”和“活在书中的好”。仔细体会,深入进行领悟:“连生命都不怜惜”是说要珍惜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最可怕”是说要反对崇尚武力,滥用暴力;“活在书中的好”是说李逵破坏性太大,有警醒作用。根据以上领悟,稍加进行整理,便可形成正确的答案。

规范答题,要做到三点:其一是要点题。要紧扣题目,在开头标出“理解”。可直接用“理解”二字,也可用“某词语或句子理解如下”。其二是要分条。要分条进行阐述,体现出答题的层次性;要用①②③标示出来,表现出答案的条理性。其三是要升华。或略作总结,让答题有所提升;或阐述作用,让解答更加完善。当然,答题还必须简明扼要,语言精练;大体相当,讲究匀称。仍以上面列举的例子为例,请先来看看提供的答案:① 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② 反对滥用暴力。③ 李逵这类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破坏性太大,“活在书中”可以对人们起警醒作用。就规范而言,宜在开头加上“理解”二字或“句子理解如下”,在结尾加上“总之,能告诫和警示人们”。根据简练的要求,第①点可改为“要珍惜自己生命,珍惜他人生命”。依据匀称的要求,第②点可改为“反对崇尚武力,滥用暴力”。按照简练与匀称的要求,第③点可改为“李逵破坏性太大,有警醒作用。

二、思路类

所谓思路题,就是理清文本脉络,把握文章结构。思路是结构的先导,结构是思路的反映;二者是融为一体的,只是有先有后而已。当然,论述类文本的思路,总体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说是提出观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从答题思路来说,不外乎三点:第一是紧扣段落入手。虽说段落属于结构,但段落是思路的反映。把握了段落,也就把握了思路。第二是划分段落层次。弄清段落关系,把握结构脉络。也就是说,将段落归纳成几个层次,分解成几个部分。第三是概括段落大意。可以按节进行归纳,也可逐段进行概括;将每层层意归纳出来,将每段段意概括出来。如此,前后连接起来,论述思路也就形成了。例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语文题第15题,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粗粗一看,全文一共是9节。细细阅读,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一二两节,第二部分为三四两节,第三部分为五至八节,第四部分为第九节。仔细品味,第一部分是由一贯做法引出爱“捧”的习惯;第二部分是分析人们爱“捧”的动机。第三部分是用例证揭示爱“捧”的后果;第四部分是提出“挖”的做法,呼应开头。在此基础上,将四部分内容稍加整合,就可形成准确的答案。

就答题规范而言,必须注意表述顺序,体现出文本的思路;使用承接词语,表现出文章的脉络,体现段落之间的关系,表现层次之间的联系。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表述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首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总之,要体现思路的承接性,表现脉络的过程性。如上例,提供的答案为:首先,指出人们对可能危害自己的人物常采取“捧”的做法;其次,分析人们“捧”的动机;再次,用例证揭示“捧”的后果;最后,提出正确的做法,呼应开头。且不说内容如何,单就规范来说,不是表达得最好。因为“首先”、“其次”、“再次”、“最后”,虽说也有承接性,但它是议论的承接性,不是思路的承接性。如果换成“先”、“后”、“再”、“最后”,其承接性会更好。另外,还有一种版本的答案:本文先从中国人一贯的做法引出下文,提出人们有爱“捧”的习惯,并指出“捧”的实质和后果,举三例给予佐证,而后提出“挖”的观点和具体做法,最后再回到批判现实中来,收束全文。显然,答题用了“先”、“并”、“而后”、“最后”等承接词。应该说,是很不错的,只是“并”是“并且”之意,承接性还不够强;如果换成“接着”,那承接性就强多了,更能体现出思路的特点。

三、原因类

一般说来,有结论就必有理由,有结果就必有原因。所以,回答原因题,最佳办法是由结论推出理由,由结果找出原因。具体地说,其一是寻找。在上下文中,要寻找出相关的重点句或关键句;并用笔划上横线,做好相应的记号。其二是浓缩。要去除重点句或关键句的附加成分,圈出它们的核心词语。其三是整合。要将圈出的核心词语连接起来,组成表原因的句子。其四是验证。要用“因为”来连接整合起来的句子,看看能否推出有关结论或结果。例如,2011年高考福建卷语文题第12题: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根据题目,寻找相关重点句或关键句。不难发现,最后一节有两个假设性的句子:“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据此,圈点出两句的核心词语:“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功利、近视的价值观”、“普遍陷入名缰利索”、“价值平等和人格尊严”、“社会异化”。最后,将核心词语整合一下,形成答案要点:①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就只能产生功利和近视的价值观。②社会普遍陷入名缰利索,就不会维护生命价值平等和人格尊严。③社会就会被异化。

规范答题,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扣题回答。因为题目是要回答原因,开头或每点开头可直接用“因为”。二是要分点列举。要用①②③标出,也要注意先后顺序;4分题至少要列出两点,6分题至少要列出三点。三是要回应题目。在结尾点一下题目,使之更为完整。比如,“所以,某某某是题目中的结论”,或者是“以上就是某某某的原因”。如上例,其提供的答案为:①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的,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②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③社会就会被“异化”。应该说,答案是紧扣原因回答的,是答在点子上的;但如果严格要求,答案还不够规范:开头没有使用“因为”,中间也不够精炼,结尾也没有回应题目。如果要规范答题,那应该做如下修改:①因为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和近视的价值观。②因为社会普遍追求名利,就不会维护价值平等和人格尊严;③因为①②,社会就会被“异化”。所以,作者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的理解。

四、论证类

通常考查两类题目。一是考查观点与论据的关系,也就是论据证明了什么。二是考查论据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证据之间有什么关系。考查观点与论据的关系,先要分析论据,看看论据到底证明了什么,推出了什么结论,根据分析论据的结果,确定观点与论据的关系。考查论据之间的关系,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论据之间的关系。例如,2011年高考江苏卷语文题第16题:文中的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例证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递进关系?例证分别揭示了“捧”的什么后果?其实就是解答例子证明了什么观点。仔细体会,三例都揭示了“捧”的后果:第一例证明了“捧”使人起贪心,危害个人;第二例证明了“捧”使好人变坏人,善人变恶人,危害一方;第三例证明了“捧”使祸害更大,如河水决堤,危害一片。如此之后,再将三者进行比较,三例之间的递进关系就豁然开朗:由“危害个人”到“危害一方”,再到“危害一片”,危害范围由小到大,危害程度逐渐递增。

规范答题,要做到三点:首先要总说观点。根据试题问法,开头先总说一下观点。其次要具体阐述。要列点进行阐述,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要收束答案。对阐述进行小结,作出提升。如上例,先看参考答案:前者,“捧”使人起贪心,危害个人;中者,“捧”使好人变坏人,善人变恶人,危害一方;后者,“捧”使祸害更大,如河水决堤,危害一片。三例证之间存在着由范围小到范围大、由个体危害到全民,危害程度递增的递进关系。显然,不论是第一问,还是第二问,都没有总说观点,也没有收束答案,只有中间的具体阐述。如果规范答题,就应该这样回答:①三例揭示了“捧”的不同后果:前者,“捧”使人起贪心,危害个人;中者,“捧”使好人变坏人,善人变恶人,危害一方;后者,“捧”使祸害更大,如河水决堤,危害一片。②例证之间存在着递增的递进关系:由“危害个人”到“危害一方”再到“危害一片”;危害范围由小到大,危害程度由轻到重。总之,危害范围越来越大,危害后果越来越严重。

五、观点类

众所周知,作者表明观点态度,大体有三种情形:一是直截了当,通过语段的中心句来表达;二是有所显露,蕴含在对事物特征的理解中;三是比较含蓄,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对于前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中心句,直接提取就可以了。对于中者,要寻找点点滴滴,通过辨别比较,得出正确的判断。对于后者,要透过表面,深入体悟,作出准确的概括。譬如说,2011年江苏卷高考语文题第17题: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包含哪些深意?就题意而言,是说鲁迅在文章结尾提出的“挖”的观点包含哪些内容。细读结尾第一句,后半句是中心句,可以直接提取出第①点:“挖”是“自求多福”之道。根据第二句,找出点滴的显露:劳力之量差不多,但惰性之人却以为“捧”省力。言下之意,“挖”是不省力的。稍加辨别比较,得出第②点:“挖”与“捧”一样费力,但结果却大不相同。细读第二句,深入去体悟:“捧”是因为有惰性,故而要强调“挖”。根据体悟,概括出第③点:强调“挖”,是因为当时多数人还未摆脱“捧”的惰性。

要想答题规范,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其一是要分小点。如果题目问“哪些”,那至少是两点,肯定要分小点来回答。如果题目没问“哪些”,那总说观点之后,也要分解成几个小点。其二是要分类别。回答题目时,既要防止观点重影,又要防止观点交叉。如果能按类别回答,那就能避免观点的重影与交叉。其三是要分层次。要么采用并列式,要么采用层进式;要让回答思路清楚,让答题层次清晰。不妨以上例为例,请看另一版本的答案:对待贪图者,不要迎合投好,连最低的要求都不要满足他;对待廉洁者,不要讨好恭维,或腐化他,要一道廉洁自律;对待高高在上的人,要勤于监督,指出过失。应该说,是分小点的,只是没有加上①②③;也是分类别的,分为贪图者、廉洁者和高高在上者三类;更是分层的,由“不迎合满足”到“不讨好腐化”,再到“监督与谏过”,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显然,此答案是着眼于全文的,跳出了结尾一节。就观点题而言,此种答案更好。因为分观点不局限于末节,常常散现于全文;再者,题目问的是结尾提出的“挖”,而不是就结尾而言的“挖”。

六、探究类

就探究对象而言,可能有多个;但回答题目时,只能抓住其中一个,深入进行阐述,并且选择了某一对象,就得围绕某一对象来阐述。从探究观点来说,也可能有多个,有时观点还正好对立;但解答题目时,只能抓住一点,不能面面俱到,并且选择了某点,就必须紧扣某点来阐述。由态度来说,可以持肯定态度,也可持否定态度;但无论是持肯定态度,还是持否定态度,都要自圆其说。如此,才可能深入下去,深刻起来。举例来说,2011年辽宁卷高考语文题第12题中的第4小题:“班门弄斧”、“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请谈谈你的看法。对于这道题,要么作肯定回答,要么作否定解答;当然也可肯定其有部分合理的,否定部分不合理的。如果选择正面的,持肯定态度,那就可作出如下解答:有道理。①“弄斧必到班门”,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②“观棋不语非君子”,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③“落子有悔大丈夫”,发现自己的研究有缺点,一定要及时改正。所以,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造性。

说到答题规范,很有些跟段落论证类似。概括地说,是观点+例子+升华。首先,要提出主张。也就是要摆出自己的观点,或者表明自己的态度。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是可以的。其次,要选例证明。要围绕自己的观点或态度,到原文中去寻找论据;然后分条列举,进行证明;最后,要总结提升。小结一下,收束论证;升华一下,升格观点。为了说明的简便,再以上例为例。如果选择反面的,持否定态度,可作如下回答:没有道理。①“班门弄斧”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②比赛场上,必须尊重棋手,“观棋不语真君子”;③遵守比赛规则,“落子无悔大丈夫”。所以,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些熟语的误解。很显然,“没有道理”是表明自己持否定态度;①②③是选自原文中的三个例子,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之后的内容是小结升华。

考试题型远不止这些,但万变不离其宗。从答题思路来说,要先从试题入手,弄清题意;然后找准答题区域,划出有效信息;最后进行筛选整合,形成正确答案。就答题规范而言,要先进行总说,摆出自己观点;然后分条列举,找出论据证明;最后总结,回到试题。

上一篇:自我介绍范文开头下一篇:玩手机处罚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