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2024-05-08

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精选10篇)

篇1: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撰写规范

一、主标题:自定(五个班的题目不允许重复,此为学校规定)

二、副标题: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

三、内容层次标号规范:最多只能分3级,分别采用11.11.1.1的形式标明层次,级下用(1)(2)表示层次。

四、打印格式要求

1.A4纸打印,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5cm,右空2cm,固定行距24磅。

2.页眉打印“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字样,居中、小五号字、宋体

3.页下面插入页码,居中、小五号字、宋体

4.主标题:居中、小二号、黑体、加粗

5.副标题:四号、宋体

6.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7.二级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8.三级标题:四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9.正文:小四号、宋体

10.副标题与下文之间空一行。

五、《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规范格式举例:见第2页

六、本规范根据学校发布的《课程设计报告书统一书写格式》的要求拟定,并对《统一书写格式》中规定的不太详尽的地方作出了具体规定。请会计2101、2102、2103、2104、2105班的同学严格按此规范撰写《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报告书规范格式举例

×××××××××(居中、小二号、黑体、加粗)

——《成本会计》课程设计总结(四号、宋体)

(此处空出一行)××××××××(三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1 ××××××××(小三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1.1 ××××××××(四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小四号、宋体)

(2)×××××××××。(小四号、宋体)

1.1.2 ××××××××(四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小四号、宋体)

(2)×××××××××。(小四号、宋体)

1.2 ××××××××(小三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2.1 ××××××××(四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小四号、宋体)

(2)×××××××××。(小四号、宋体)

1.2.2 ××××××××(四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

(1)×××××××××。(小四号、宋体)

(2)×××××××××。(小四号、宋体)×××××××××(三号、黑体、加粗;标题序号顶格,并且与标题文字之间空一格)依此类推

2012.7.2

篇2: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一、报告内容 实训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训目的、实训任务要求、实训课程的基本业务流程与所需知识技能、实训主要过程和任务完成情况、实训总结(对实训过程和内容的感受、收获,应突出实训过程中本人在职业素质和岗位综合能力等方面提高的内容)。以下为各门课程实训目的,供参考。《课程设计》实训目的:课程设计是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所学知识的总结,是综合能力的检阅。创造性地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独立完成本专业范围内项目设计或专业工作是一个高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应具体任务具备的基本条件。通过课程设计的实施和写作,在实际的电子商务系统管理与工程实际中,充分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开展工作,从而具备从事电子商务工作的实际能力。课程设计实训对于培养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效益意识、全局观念和团队协作精神、乃至语言表达和撰写技术报告(或论文)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营销实训》实训目的:营销实训旨在通过对网络营销特点、网络营销实施、相关技术和管理手段的配套等的研究,为盈利性组织进入及从事网上业务活动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网络营销理论的全貌、网络营销过程等诸多具体方法和问题等有感性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掌握开展网络营销的操作思路和相应的运作技巧,掌握网络营销的运作程序和规则,具备使用网络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培养基本的网站设计指导思想,掌握从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角度设计自己的商务网站。《创业技能实训》实训目的:创业技能实训旨在以实践导向来研究和学习网络创业实践活动,强调电子商务应用实践性的基本特征。通过实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网络创业的过程等诸多具体方法和问题等有感性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熟悉团队组建和任务分工、选择网络创业平台和方式、网络营销推广、财务分析管理、客服管理和风险管理,开展互联网创业的操作思路和相应的运作技巧。掌握网络创业的运作程序和规则,具备使用网络进行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商务活动的能力,培养基本的创业理念、素质和思想,利用网上商店去实现创业。

二、书写格式要求

1、目录的书写要求,单独占一页

目录样例如下所示,目录的字体字号要求见样例括号中的内容。该样例仅供作目录格式参考,学生可以根据顶岗实习的具体情况安排内容。目

录(字体字号为小三黑体)

一、实训目的(字体字号为四号宋体)……………………1

11、计算机(字体字号为小四宋)……………………………………

2、计算机(字体字号为小四宋)……………………………………

二、实训主要过程(字体字号为四号宋体)………………………20 201、计算机(字体字号为小四宋)…………………………………… 222、计算机(字体字号为小四宋)…………………………………

三、实训总结(字体字号为四号宋体)…………………24 241、计算机(字体字号为小四宋)…………………………………… 252、计算机(字体字号为小四宋)…………………………………… 参考文献(四号宋体)…………………………………………29

2、正文的书写及打印要求 正文另起一页,页码从1开始编号,一律用A4纸打印,一般在2000-5000字左右。大张图纸要缩成可以看清的图或照片,统一编号,如图1.1 XXXXX、图1.2 XXXXXX,表2.1 XXXXXX、表2.1 XXXXXX,注意把图名标注在图的下方,表名标注在表的上方。报告中出现的图、表应放在报告内对应的位置,无法放下的大图等资料作为附录出现,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图名或表名都必须至少在正文中出现一次。1)页面设置 页边距:上:3.0cm,下:2.0cm,左:2.8cm,右:2.2cm,页眉:2.2cm,页脚1.5cm; 行间距:1.5倍行距(具体操作:格式→段落→行距→1.5倍行距); 字间距:加宽0.3磅(具体操作:格式→字体→字符间距→间距→加宽→磅

值0.3磅)。2)字体、字号 大标题:黑体、小三号;一级标题:黑体、四号;二级标题:黑体、四号;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正文及参考文献、致谢等部分:宋体、小四号。3)段落及行间距要求 ①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取1.5倍行距。②按照标题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段后间距 标题级别 断后间距 大标题 30pt 一级节标题 18pt 二级节标题 12pt 三级节标题 6pt 注:可适当调节上述标题的段后行距,以利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③参考文献的标题的段后间距同前,注意不要在一篇文献段落的中间换页。按报告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齐全,各种参考文献的其格式如下: Ⅰ、连续出版物 [序号]作者,文题,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Ⅱ、专(译)著 [序号]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Ⅲ、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目,编者,编名,出版地:出版者 样例: [1]张昆、冯立群、余昌钰等,机器人柔性手腕的球面齿轮设计研究,清华大学学报,1994,34(2):1~7 4)论文附录编号依次为附录1,附录2,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字体字号为小四宋)。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实训报告 课 程 名 称 系

管理工程系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 学 生 班 级 专 业 名 称

指 导 教 师

篇3: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一、控制目标和基本流程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要求学生撰写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掌握和运用课程讲授的知识点去发现和解决分析对象的实际问题, 通过规范化和过程化控制既可以保证报告的规范性, 又可以提高报告的完成质量。报告撰写和控制的基本流程 (如图1所示) :首先, 在授课教师会在学期期初确定分析对象;其次, 授课教师通常根据报告分析的逻辑框架和路径来安排授课进度, 并在报告撰写规范的指引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撰写五个阶段报告;最后, 在学期期末形成最终的分析报告, 此撰写过程贯穿课程教学的始末。这种设计既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真实企业的持续分析来不断加深对课程讲授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又能使学生意识到写作规范对报告撰写的重要性, 为今后学术或科研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实践经验

教学团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明确了过程控制的关键点。撰写初期的控制重点主要是如何筛选和确定分析对象;撰写中期的控制重点主要是四张报表的逻辑分析过程是否合理, 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恰当等;撰写后期的控制重点是整合后的最终报告是否能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由此基础上教学团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1. 较科学的分组机制

由于《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是我校商学院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选修课, 通常是两个或三个专业一起大班上课, 因此造成学生在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为了避免学生依据专业归属、成绩好坏或关系亲疏来组成小组, 指导教师会根据学生规模的大小, 把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性别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一般每组5~6人) , 基本可以保证各小组在专业和成员构成上的均衡, 充分发挥专业互补、性别优势互补的作用。

2. 建立“教师科学引导与学生自主选择分析对象”机制

每学期期初学生在听取指导教师对每个行业基本特征的简要描述后, 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的预期, 经过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和商议后, 确定各小组所要分析的行业, 并在行业中确定1家具体分析的公司。若出现学生分析行业过于集中的情况, 指导教师也会与各小组进行相应沟通协调, 启发和引导学生重新找到其他感兴趣的行业和公司, 最终保证分析行业类型和公司数量的均衡性, 以便加深学生对不同行业和公司业务和管理特点的理解。

3. 制定合理的报告撰写进度

授课教师根据教学日历和授课内容的安排, 制定了分析报告的撰写进度, 基本实现了报告撰写进度与授课进度的高度一致性。同时, 授课教师于每学期期初将进度安排发到学生公共邮箱, 以便学生有计划地根据撰写进度提前做好各阶段分析任务的准备工作, 以保证报告最终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

4. 制定分析报告的撰写规范

为了保证分析报告的规范性, 授课教师从报告格式和内容上进行了详细规定, 如规定报告内容应包括背景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所有者权益表分析、管理诊断和前景预测七部分;并依据我校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制定出分析报告撰写规范及打印装订要求, 如规定各级标题和正文字体字号和行距、图表的列示规范等。通过规范的要求, 每份学生报告基本都做到了格式和内容结构上的整齐划一, 为以后形成标准式的报告范本打下基础。

5. 形成教师全过程指导与监控的机制

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教训, 授课教师发现如果只对学生最终提供的报告进行一次性指导和点评, 而不进行过程控制, 很难保证学生分析报告的质量。因此, 授课教师在学生学期期初确定分析对象后, 就开始根据报告分析的逻辑路径和流程, 从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筛选、利润表质量、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质量、资产负债表质量、现金流量表质量、管理诊断与前景预测等不同分析阶段, 全过程指导学生报告的撰写。主要采取课堂和课后两种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教学日历根据授课和报告撰写进度, 分阶段设计了8课时 (课程总计48学时) 专门用于课堂指导实践的学时, 现场解决学生在不同分析阶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 授课教师在此过程中会与各小组进行充分讨论与现场指导。同时, 指导教师在课后对小组每次提交的分阶段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后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根据教师意见进行修改并明显标注改动的内容, 以供指导教师进一步审阅和指正。通过这种过程管理和反馈机制可以使学生在撰写过程中不断完善分析报告, 最终使分析报告得到高质量的保证。

6. 形成客观公正的“三维度考核评价”方式

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由小组书面分析报告 (40%) 、现场汇报 (20%) 和期末考试 (40%) 三部分构成。分析报告的书面成绩, 授课教师根据小组提交的书面报告, 从报告格式的规范性、报告内容的合理性和报告内容提交的及时性等方面对报告质量确定小组报告书面成绩;现场汇报的成绩, 则是由教师和各小组代表组成的评委团根据汇报小组PPT制作的规范性、现场表述的逻辑性和清晰性、课堂的活跃程度和互动性以及汇报时间的掌控性等方面进行加权平均评定, 以上两部分形成各小组的基础成绩。同时, 授课教师从卷面考试的维度, 在期末考试试卷中设计部分与小组分析报告相关的问题, 如“你的分析对象是哪家公司?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有什么特点?你在小组分析中具体承担什么任务?你所分析的对象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等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答题的详略和准确程度, 进一步区分小组各成员在报告分析过程中参与程度的高低, 并结合小组成员分工和任务完成情况表, 在小组基础成绩的基础上为各小组成员进行个人成绩的加减调整。这种“三维度的考核评价”方式避免了仅通过试卷考核的片面性, 加大了对平时教学效果的考核力度, 提高了课程教学考核的合理性, 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搭便车”现象而造成教师不能对学生成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问题。

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实践, 截至2012年,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的对象已涵盖10个行业大类、60多家企业, 形成了近100份分析报告。报告涉及不同行业类型、不同企业性质、不同地域、不同战略导向、不同经营模式的企业, 这些成果为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案例库的持续开发和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现实素材。

摘要:主要介绍在《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规范地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并进行严格过程化控制的教学经验, 旨在为丰富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鉴。

篇4: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关键词 查新报告 撰写规范 解析 实践问题

分类号 G252.7

为规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格式,2013年4月25日,在4年试行的基础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正式发布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简称《规范》)[1]。作为指导查新报告撰写的纲领性文件,《规范》立足于多年来的科技查新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基础,确立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的基本框架,对于保障科技查新质量,实现科技查新持续良性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笔者根据《规范》2年来的实践,对《规范》基本内容及特点进行解析,并探讨实际运行中的一些问题,以使《规范》与时俱进,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更具有指导意义。

1 《规范》基本内容简介

《规范》第一节介绍了查新报告的内涵及制定《规范》的意义,其余为《规范》的主体内容。《规范》主体内容共分为4个一级条款,19个二级条款,最细分至三级条款。其中第2条款“查新报告各项内容的撰写格式”共有16个二级条款,为整个《规范》的核心所在。

2 《规范》特点解析

2.1 科学界定查新报告的内涵,具有创新性

《规范》第一节开宗明义,介绍了查新报告的内涵。“查新报告是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书的要求,通过查新项目的查新点与所查文献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对查新点作出新颖性判别后,以书面形式撰写的客观、公正的技术文件”。与原《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计字[2000]544号)中查新报告的定义相比,该定义简要概括了查新的过程,并首次将查新报告定性为“技术文件”。笔者认为这里所述的“技术文件”隐含了四层意义:一是查新报告反映了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尤其是查新项目的技术创新所在;二是查新报告体现了查新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是查新人员(包括查新员、审核员)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三是查新报告强调技术性,不得带有赞誉、广告性用语等非技术性的论述;四是技术文件具有保密性,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

2.2 严格统一撰写格式,富有人文精神

《规范》1.3字体要求规定:“中文使用宋体,外文、数字、符号等其他内容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宋体直接承传了中国书法楷书的精神,其平稳方正、朴实大气的特性,体现着查新人员的精神特质;Times New Roman字体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经典外观,有利于显现查新报告的权威性、公正性。正文采用小四号字体,而不是采用WORD默认的五号字体,这是由于查新报告具有鉴证性,为科技立项、成果鉴定、报奖等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最终的用户是评审专家,五号字体小,容易导致眼睛疲劳。经过实践验证,小四号字体大小最合适,既符合审美观,又节约纸张。又如《规范》2.10.3.4中述及“可以将检索词编号,但禁止用编号组配编写检索式”,目的是使检索式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如果换作编号组配,用户必须经过编号的转换才能明白检索过程,费时费力。细微之处,足见《规范》制订者丰厚的人文精神。

2.3 充分借鉴相关法律法规,注重法律效力

《规范》2.3指出:“委托人指提出查新申请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在查新中,查新委托人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查新项目单位的最高负责人(即法人),而查新项目完成者,则是查新工作中的联系人,他完成了查新项目,但因系“职务”研究成果,所以最终的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应归其单位[2]。在这里,借用了《专利法》中有关职务发明创造的规定。《专利法》第六条规定: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当然,在查新项目中,也不能完全排除“非职务”研究的情况。在这种“非职务”研究情况下,委托人即自然人,即查新联系人本身。

《规范》2.16备注参考格式:“(1)本查新报告无查新机构的‘科技查新专用章’、骑缝章无效;(2)本查新报告无查新员和审核员签名无效;(3)本查新报告涂改无效”。强调了查新报告生效的条件,保证了查新报告的权威性,同时突出了查新人员对查新报告的法律责任,体现了《规范》本身的法律效力,符合 “法治”精神。

2.4 实施严格过程控制,意在查新结论

曾有文献指出《规范》轻过程而重结论[3],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查新结论是查新报告的核心部分,但忽视过程,谈何结论!查新结论的准确与否取决于是否实施严格检索过程控制。科技查新检索不同于普通的文献检索,查新检索要围绕查新点全面检索文献数据库,筛选出相关文献,最终出具客观、公正的查新报告,这就对检索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查新检索中,常见问题集中在三方面:检索数据库、检索词、检索式[4]。提高科技查新检索质量,优化科技查新过程控制,关键在于恰当选择检索范围,确定全面准确的检索词并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规范》2.10 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对检索范围(2.10.1:1-5)、检索词(2.10.2:1-3)、检索式(2.10.3:1-5)分别作了详尽的规定,共计13个三级条款,旨在构建查新过程控制的框架结构,实现查新质量的可控性。2.10.1.1指出文献检索范围“每部分都要列出检索使用的综合数据库(通用基本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在数据库筛选时,要根据检索课题需要,选择多个数据库互为补充,以提高查全率;根据课题的学科、专业,选择专业特色数据库,以提高查准率。2.10.2.3指出“检索词包括规范词、同义词、关键词、自由词、缩写词、上位词、下位词、相关词、国际专利分类号等”。这一条款体现了检索词的确定遵循“全面性、专指性”原则。《规范》中有关检索式的条款规定体现了切实可行的控制实施机制:针对查新项目的查新点,考虑检索词间的逻辑关系和组配方式;对检出结果为零的检索式,扩大检索范围,直至获得检索结果。对于获得的检索结果,《规范》分为检索结果归纳和相关文献列示两部分作了分别的阐述,共计2个二级条款,4个三级条款。至此,《规范》形成了严格的过程控制逻辑结构,即“检索范围-检索词-检索式-检索结果”,从而确保查新结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nlc202309011227

2.5 用词张驰有度,强调时效性

《规范》用词严谨又不乏开放性,张弛有度,字斟句酌,明确地表达了哪些条款必须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哪些条款可以参考执行。如:2.10.3.4述及“禁止用编号组配编写检索式”;2.10.3.5中述及“所列检索式的检出结果不得为零”。这些条款是必须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的。又如:2.10.3“检索式应为保证查全和查准而优选的一个检索式或几个分步检索式”;2.10.1.5“网络数据库资源足够丰富的查新机构,可以基于自有的网络数据库开展查新”。这些条款是开放性的,各查新站可参考执行。

《规范》中涉及时效性的地方有两处:一是2.14.1“鉴于查新工作的时效性,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二是条款3“以封页完成日期为始,查新报告的有效期为6个月”。这是由于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创新密集的崭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一方面查新人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老化的知识结构,掌握新兴技术;另一方面,科技查新以新颖性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缩短查新报告的有效期是紧跟创新时代的步伐,体现查新本身时效性的特点。

3 问题及讨论

除了上述形式及内容所表现出的鲜明特点外,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规范》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值得商榷。

《规范》2.10.1.1述及“文献检索范围分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两部分”,将文献检索范围限制在数据库,完全摒弃了其他文献资源,如手工检索的工具书、期刊等。这是比较片面的。尽管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数据库能很大程度上满足科技查新的需要,并且由于便利快捷的特点,网络数据库已成为科技查新最主要的文献检索手段,但仍存在一些“盲区”,必须采用手检的方法来弥补。包平等人研究发现:国外全文型数据库的收录年限还没达到查新的要求,且仍缺少一定量的核心期刊,而“中国期刊网”和“维普数据”核心期刊收录不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最新期刊的滞后问题。因此提出:各查新机构根据各自学科核心期刊在数据库的收录情况,调整纸本期刊的馆藏格局,有意识地购买数据库中缺少收录的期刊;计算机检索要跟人工检索相结合,对于各学科中重要的核心期刊,如数据库中未收录,应采用手检的方法来弥补[5]。笔者也曾经提出:查新站必须形成以国际联机检索系统为主要手段,以电子资源为基础保障,以特色资源库为专业支撑,以纸质资源为有效补充的“四级互补”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才能较好地满足科技查新对文献信息资源完整性的需求[6]。《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计字[2000]544号)也明确规定:应当以机检方法为主、手检方法为辅。因此,笔者认为,文献检索范围中应考虑其他文献资源,相关表述采用开放式表述为佳,如2.10.1.1可表述为“文献检索范围分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及其他检索工具”,或“文献检索范围由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等组成”,并相应增加其他检索工具的规定。

《规范》2.10.1.4指出“有些查新项目(如:产品类查新)可进行互联网等其他方式的补充检索”。这里用了开放性条款来进行表述,但实践证明:对于产品类查新,必须进行互联网等其它方式的补充检索。搜索引擎是科技查新中的重要工具,更是产品类查新的必备工具。利用搜索引擎,可获取产品结构、技术参数等学术文献库难以获取的信息,尤其是在产品类查新时,往往会对查新新颖性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7]。如查新项目“新型卸货平台”原查新点:“采用整体平台结构设计,面板底部骨架采用‘I’型钢支撑结构;一体式液压系统设计;28吨支撑腿结构;开放式底座结构;防夹脚设计”,在学术数据库中未检索到密切相关文献,但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却检索到广州市万盛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液压式卸货平台的网络产品,结构特点与该查新项目完全相同,从而否定了该查新项目结构上的新颖性。

4 结语

《规范》在汲取科技查新相关理论和法律法规精华的基础上,总结试行《规范》的经验和建议,立足科技查新实践,经过查新专家和查新工作者充分的研究和讨论才得以面世。各项条款适应当代创新社会发展要求,对规范查新报告撰写形式、提高查新报告质量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强《规范》的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定期抽检各查新站查新报告,了解并公布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不断总结《规范》在实施过程出现的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而及时修订、完善《规范》,促进科技查新走长期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 1 ]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关于规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的通知[EB/OL].[2015-02-06].http://www.cutech.edu.cn/cn/zxgz/2013/04/13669979905101

36.htm.

[ 2 ] 张柏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

[EB/OL].[2015-02-08].http://www.docin.com/p-6976

86221.html.

[ 3 ] 杜璟,左文革,王超,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分析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6):81-85.

[ 4 ] 张群.面向创新体系的科技及社科查新[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1.

[ 5 ] 包平,唐惠燕,刘丹,等.科技查新核心文献保障体系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2):98-101.

[ 6 ] 张群.教育部查新站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9):89-92.

[ 7 ] 张群.科技查新与社科查新的比较分析:基于查新项目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97-100.

张 群 江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苏无锡,214122。

张柏秋 吉林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12。

(收稿日期:2015-07-06 编校:刘勇定)

篇5:第五章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规范

第十一条撰写要求

学生除完成任务书中所要求的设计(论文)任务外,应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内容包括设计(论文)任务分析、设计(论文)方案的确定、具体设计(论文)过程的描述、结论等几方面,或按照指导教师提供的提纲进行写作。学生应独立完成各自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写作,即使同组学生在设计(论文)过程中经过讨论得到的共同设计(论文)结果也应独立表述。

第十二条撰写格式

(一)说明书(论文)版式

说明书(论文)要求打印,用小4号宋字,行距1.5倍,A4纸,上下左右各留边距20mm。

(二)说明书(论文)结构及要求

1.封面(按学校统一规定格式)

封面包括: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及时间。

2.任务书(按学校统一规定格式,由指导教师填写)

3.摘要(仅对论文)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短陈述,一般不超过400字。关键词应为反映论文主题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汇,一般为4个左右。

4.目录

目录的三级标题建议按1……、1.1……、1.1.1……的格式编写。

5.正文

正文应按目录中编排的章节依次撰写,要求计算正确,论述清楚,文字简练通顺,插图简明,书写整洁。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必须是学生在课程设计(论文)中真正阅读过和运用过的,文献按照在正文中的出现顺序排列。各类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1)连续出版物

[序号] 作者名.文献题名[J].期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2)专著

[序号] 作者名.文献题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

篇6:课程设计报告撰写规范

辽东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撰写规范

一、开题报告撰写目的1.检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

2.了解学生选题方向和所立题目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和社会需求;

3.了解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研究思路是否正确,理论依据是否合理充分,研究方法是否得当,预期成果是否有价值;

4.使学生得到课题的入门训练,进一步明确课题的目的和要求,加强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计划性。

二、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

1.论文题目

2.学生姓名、所在学院、所学专业、年级、学号等信息

3.开题日期

4.指导教师姓名

5.课题研究意义

6.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7.课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8.课题研究进度计划

9.课题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10.指导教师意见

11、系主任或主管院长意见

三、开题报告撰写主要内容

(一)课题研究意义

(1)选定的题目、课题的研究领域、研究方向、选题原因、选题依据等;

(2)选题是否新颖、是否重复前人的工作、是否当前热点问题;

(3)选题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是什么,即课题研究结果将可能对“理论探讨”、“教学科研”、“经济建设”、“社会实践”、“技术进步”等产生什么影响。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课题主要内容;

(2)课题研究重点或侧重点;

(3)课题成果可能的创新点,是“填补空白”还是“继续前人工作”。

(三)课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座谈会、实验法、问卷法、文献分析法、历史研究法、模拟法、案例法等。

(四)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课题研究进度计划应按照指导教师下达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时间要求,分选题初步设想、撰写文献综述、提出开题报告、撰写初稿、提交论文第一稿、提交论文第二稿、论文定稿、论文答辩等环节。

(五)参考文献及文献综述

撰写开题报告须阅读不少于10篇参考文献;并根据参考文献以“开题报告”附件的方式撰写1000-1500字的课题研究文献综述。

四、开题报告撰写规范要求

1.课题名称是论文进行的关键,一般不多于20个汉字,必要时可使用副标题。

2.开题报告字数基本要求:理工科类1000字、文科类2000字、艺术类1000字。

3.主要参考文献掌握要求:学生要求查阅文献要求10篇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

4.开题报告(定稿)一式四份(可复印),学生自留二份(一份学生留用、一份学生装订存档),交指导教师二份(一份指导教师留用,一份二级教学部门存档)。

5.文献综述写作规范、编辑格式等均按《辽东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模板》的要求执行。

篇7: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及要求

1、封面〝FPGA课程设计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及制作日期 ;

2、标题及任务书 ;

3、关键词(不少于5个);

4、内容摘要;

5、总体方案或工作原理示意框图(或流程图);

6、顶层逻辑电路图组成、信号定义及原理简单叙述 ;

7、底层功能模块设计,逻辑抽象(定义 input 和 output),简述逻辑电路工作原理,并要求附有*.bdf 和*.v文件及文件中语句注释;

8、对应各模块功能仿真波形(数据分析)分析及结论 ;

9、选用芯片型号、定义芯片管脚号(列表格示意)及简述下载过程 ;

10、《课程设计》设计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

11、《课程设计》设计项目完成最终结论 ;

12、《课程设计》项目的特点和实用性 ;

13、心得体会或结束语 ;

14、参阅教材及文献 ;

15、其他。

篇8:《中国医疗美容》论文撰写规范

结构式摘要为常用医学论文摘要,作为全文的缩影能使读者能获得全文的重要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目的:简要说明研究目的及提出问题的缘由,说明研究的重要性;方法: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基本设计、分组对照、研究范围、数据的获得方法以及统计学方法等;结果: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和推断,简要列出研究的主要数据及统计学结果,叙述要具体、准确;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做出专业性推断,并指出该项研究的意义。

文献综述、述评、讲座、病例报告等体裁等体裁论文可不用摘要或使用提示性摘要(主要介绍主题范围、目的等,但不能代表全文)。摘要中不得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一般不超过200 ~ 300字。

二、 图表的制作

结果可使用文字结合图 ( 照片 )、表来表达,但能用文字表达的不列表,能列表的不绘图,三者内容不应重复。医学论文中常用表格为三线表,即顶线、底线和栏目线。表格的设计应该科学、明确、简洁、直观。表格中的内容要有自明性,应达到只看表不阅读正文,即可理解文中的结果或对比意义。一般而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多由表题和竖向栏目体现出来,横向表目多体现研究目的,因此,竖向栏目 ( 主语 )+ 横向栏目 ( 谓语 )= 表题 ;内容要以数字表达为主,避免夹杂过多的文字,要充分体现出明显的对比效果。共用的单位应直接写在表题后,特有的剂量单位写在相应标目后并用括号括上。表中数据标有“#”“*”等符号,表下应对符号注释,确定是哪两组之间的比较及判定符号所代表的统计学意义。

三、统计学方法的描述

统计学方法应交代清楚统计软件名称、假设检验方法和校验水准。统计资料有三大类,即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时常用t检验、χ2检验,3组以上比较时常用方差分析;当两个小样本比较时要求两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若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宜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常用率或构成比χ2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用 )(z检验或u检验,若不能满足χ2检验的应用条件可用确切概率法或合并组,要注意χ2检验的应用条件。等级资料组问构成比的比较用行×列表χ2检验,组间率的比较宜采用秩和检验,但要注意秩和检验校正值的计算。

四、临床研究对象的描述

篇9:读书报告撰写规范

一、标题(黑体三号)

1、读书报告题名应是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报告中最重要内容的逻辑组合,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题目中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3、禁止使用诸如《读****有感》等。

二、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宋体四号)

1、年级应为2011、2012、2013、2014级,不得简写。

2、专业班级标准写法如下:

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等)科学硕士研究生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111、121班 新闻传播学类专业131、141班 请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一填写。

3、姓名中间不要空格。

4、只需依次自己的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每个内容之间空两格,整体居中排列,如下:

2014级新闻传播学类专业141班 刘诚 111111111

三、摘要和关键词(宋体四号)

1、中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2、摘要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力求语言精炼准确,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3、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工作而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

4、关键词在摘要内容后另起一行标明,一般3~6个,之间用“;”分开。

四、正文(宋体四号)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字数应在3000-5000以内。

五、参考文献(宋体四号)

1、为了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应在正文后列出参考文献表。

2、文后收录的参考文献务必实事求是,应避免虚假录入、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3、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正文后,不可脚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部位,须用上标标注。

第二章 读书报告撰写的具体要求

一、排版要求

全文均使用1.5倍行距,段前、段后0行,其他按照右图设置。

二、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

1、一般用规范的中文汉字书写,不得使用已废除的繁体字、异体字等不规范汉字。

2、中文表达的论文,其文字、标点符号和数字的使用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制定的有关规定。

三、层次标题

层次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层次以少为宜。建议最多为两层,第一层使用“

一、二„„”,顶格;第二层使用“

1、2„„”,空两格。

四、页眉和页码

1、不得使用页眉。

2、使用阿拉伯数字(1,2,3„„)连续码,小五号,Times New Roman,页码位于页脚居中。

五、参考文献的表达方式

参考文献在文末以参考文献表的形式列示。在列举参考文献时,遵循以下范式:

(一)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应的外文。

(二)参考文献采用序号[1]、[2]„标注。

(三)参考文献按照引用顺序排列。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具体参照以下标注方式和示例: 1.中文文献的标注方式

中文文献分别为作者、著作或论文名称、(译者)、出版社或刊物名称,出版或发表的时间。

示例:

[1] 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2]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3] 金一虹:《非农业过程中的农村妇女》,《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5期。

2.外文文献的标注方式

责任者(作者)姓氏在前,名字在后;析出文献题名用正体,出版物名称用斜体;文献纯系英文,句末用英文句点,如中英文混用,句末用中文句号。

示例:

[4] Polo,M.,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Translated by William Marsden,Hertfordshire: Cunberland House,1997.[5] Daily,G.,Ehrlich,P.,Polulation Extinction and the Biodiversity Crisis,In Perrings,C.,et al(eds.),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5.[6] Basar,T.,G.J.Olsder,Dyanmic Noncooperative Game Theory,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2.3.电子文献或网络资源的标注方式

网上电子文献或资源,需要注明文献出处或电子文献的可获得的详细网络地址,必要时应加上访问时间。

示例:

篇10:实习报告撰写规范

(一)安全问题,安全是银行业内部和外部每一个人都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电子货币增加了安全风险,将自古以来孤立的系统潜在的转变成开放的充满风险的环境。所有零售支付系统在某种程度上自身都是脆弱的,而电子货币产品也增加了一些诸如鉴定、认可、完整性方面的问题。安全崩溃可能在消费者、商家或发行者任何一个层次上发生,其潜在因素包括:盗用消费者和商家的设备,伪造设备或更改存储或设备间传输的数据,或者更改产品的软件功能。安全攻击大部分是为了利益,但也可能是为了攻击系统本身。安全崩溃基本是三种起因:带有严重犯罪意图的破坏(如诈骗、盗窃商业机密和金融信息),偶然的黑客的破坏(如更改网站内容,使网站死机),系统设计或安装时导致安全崩溃的漏洞(如使用者可查阅别人的账户)。

(二)隐私问题,能够依特定程序进行追踪并证实交换的正当性,是可靠的实施计划所必需。虽然这种交换只发生于被授权机构和支付工具被确认存在的情况下,并且仅仅交换经过授权的物件;但消费者仍然担心,他们在电子货币交易中和使用的产品中会泄漏有关他们财产、信用和消费的信息,而且,随着电子货币和电子银行使用的更加广泛,这种顾虑可能会日益增加。此外,随着顾客的储蓄和交易财产信息的“散布”,这类犯罪也日益增多。因此,许多团体想得到匿名经济交易的选择权。然而,基于安全的考虑和对洗黑钱的顾虑,匿名交易将很难实现。

(三)拥塞问题,电子货币的应用以及电子银行的建立,无不需要互联网的强大支持。然而,互联网作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变点对面的传播为点对点的传播,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这既形成了它特有的优势,也导致了它特有的问题:一是网络拥塞,二是内容庞杂、良莠难控。更有害的是一些黑客利用一些系统漏洞,肆意攻击互联网,造成大规模的网络拥塞,使得电子货币及电子银行失去原有的效用。例如,自2003年8月中旬以来,一个名为“冲击波”(WORM—MS—BIAST.A,也称“仇恨者”)的新型黑客病毒,正利用Windows系统的漏洞,如疾风般横扫攻击全球各地计算机,造成服务器停顿及网络拥塞无法使用。

(四)监控中的法律问题,1.电子货币产品影响货币政策。现金流通是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有力杠杆。电子货币的发展导致现金需求的减少,使得中央银行调节货币市场利息利率的操作变得更加复杂。在许多国家,现金是最大的银行债务部分,而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将使中央银行节余变得紧缩,导致相应的中央银行拥有财产的减少,以及构成中央银行铸币收益利息的减少,从而无法满足银行经营所必需的开销。可见,电子货币替代现金的程度决定了中央银行的收支是否平衡。

2.电子货币的非法使用同现金一样,电子货币也会出现不正当使用。比如黑市交易和非法交易。预防和消除诸如诈骗、盗用及洗钱等行为的产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资源进行严格控制。很多同电子货币安全性有关的特点,会使犯罪分子从事洗钱等违法行为更加猖獗。同时,用于电子货币的匿名性,还可能被逃税者利用,用以隐藏资产、隐蔽交易的恶意行为,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上一篇:冬季施工论文论文下一篇:辩论赛主持人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