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规范

2024-04-18

社会实践报告规范(通用8篇)

篇1:社会实践报告规范

社会实践报告一般来说,社会实践报告写作要经过以下五个程序:1.确定主题主题是社会实践报告的灵魂,对社会实践报告写作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社会实践报告规范。因此,确定主题要注意:报告的主题应与实践主题一致;要根据调查和分析的结果,重新确定主题;主题宜小,且宜集中;与标题协调一致,避免文题不副。2.取舍材料对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分析所得到的系统的完整的“调查资料”,在组织调查报告时仍需精心选择,不可能也不必都写上报告,要注意取舍。如何选择材料呢?①选取与主题有关的材料,去掉无关的,关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质的材料,使主题集中、鲜明、突出;②注意材料点与面的结合,材料不仅要支持报告中某个观点,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气”;3.在现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较、鉴别、精选材料,选择最好的材料来支持作者的意见,使每一材料以一当十。3.布局和拟定提纲这是实践报告构思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布局就是指实践报告的表现形式,它反映在提纲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拟定提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实践材料进一步分类,构架的过程。构架的原则是:“围绕主题,层层进逼,环环相扣”。提纲或骨架的特点是它的内在的逻辑性,要求必须纲目分明,层次分明。实践报告的提纲有两种,一种是观点式提纲,即将调查者在调查研究中形成的观点按逻辑关系一一地列写出来。另一种是条目式提纲,即按层次意义表达上的章、节、目,逐一地一条条地写成提纲。也可以将这两种提纲结合起来制作提纲。4.起草社会实践报告这是社会实践报告写作的行文阶段。要根据已经确定的主题、选好的材料和写作提纲,有条不紊地行文。写作过程中,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选用语言,灵活地划分段落。在行文时要注意:①结构合理(标题、导语、正文、结尾、落款);②报告文字规范,具有审美性与可读性,如:“制定优惠政策,引进急需人才”,“运用竞争机制,盘活现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条目观点);③通读易懂。注意对数字、图表、专业名词术语的使用,做到深入浅出,语言具有表现力,准确、鲜明、生动、朴实。5.修改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起草好以后,要认真修改。主要是对报告的主题、材料、结构、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进行检查,加以增、删、改、调。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才能定稿向上报送或发表,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报告规范》。内容与要求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1.报告题目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2.学院及作者名称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英文摘要一般至少要有100个实词。摘要包括:a)“摘要”字样;b)摘要正文;c)关键词;d)中图分类号。4.正文正文是实践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要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精炼。字数一般控制在5000字以内。5.结束语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6.谢辞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报告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7.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实践报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报告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8.附录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报告的附录中。撰写实践报告主要步骤1.收集资料资料是撰写实践报告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2.拟订报告提纲拟订报告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报告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我们在起草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3.起草报告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实践报告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4.修改、定稿报告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篇2:社会实践报告规范

目 录

1 社会实践论文各部分的装订顺序 ...................................................................2

1.1 封面 ...........................................................................................................2

1.2摘要和关键词

1.3 目录 ...........................................................................................................2

1.4 正文 ...........................................................................................................2

1.5 致谢 ...........................................................................................................2

2 社会实践报告的字数及页面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社会实践报告的字数及基本要求 ..........................................................3

2.2 社会实践报告的版面要求 ......................................................................3

2.2.1 页边距的设置 .................................................................................3

2.2.2 纸张的设置 .....................................................................................3

2.2.3 版式..................................................................................................3

2.2.4 文档网格的设置 .............................................................................3

2.3 社会实践报告设有页眉及页码 ..............................................................4

3 社会实践报告打印、排版规范 .......................................................................5

3.1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5

3.2中文摘要及关键词 ...................................................................................5

3.3 目............................................................................................5

3.4 正文 ...........................................................................................................5 致 谢 1 社会实践论文各部分的装订顺序

社会实践报告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请根据要求完成个部分标准格式的下载、内容的完成及排版和最后的装订工作。

1.1 封面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社会实践报告的最开始部分是封面,我院对其已进行了规范。

1.2 摘要和关键字

要求:本科学生需有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字。。摘要不得少于200字。

专科学生要求中文摘要和关键字。摘要不得少于200字。

1.3 目录

目录应将文内的章、节及小节标题依次排列,标题应该简明扼要。目录的具体要求见后面。目录到章、节、次三级即可,不超过两页。

1.4 正文

正文是社会实践报告的主要部分,应将课题的现状、发展趋势、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以及结论应进行说明。

篇3:社会实践报告规范

一、控制目标和基本流程

《财务报告分析》课程要求学生撰写分析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更好掌握和运用课程讲授的知识点去发现和解决分析对象的实际问题, 通过规范化和过程化控制既可以保证报告的规范性, 又可以提高报告的完成质量。报告撰写和控制的基本流程 (如图1所示) :首先, 在授课教师会在学期期初确定分析对象;其次, 授课教师通常根据报告分析的逻辑框架和路径来安排授课进度, 并在报告撰写规范的指引下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撰写五个阶段报告;最后, 在学期期末形成最终的分析报告, 此撰写过程贯穿课程教学的始末。这种设计既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真实企业的持续分析来不断加深对课程讲授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又能使学生意识到写作规范对报告撰写的重要性, 为今后学术或科研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具体实践经验

教学团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明确了过程控制的关键点。撰写初期的控制重点主要是如何筛选和确定分析对象;撰写中期的控制重点主要是四张报表的逻辑分析过程是否合理, 采用的分析方法是否恰当等;撰写后期的控制重点是整合后的最终报告是否能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由此基础上教学团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1. 较科学的分组机制

由于《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是我校商学院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的选修课, 通常是两个或三个专业一起大班上课, 因此造成学生在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不小的差异。为了避免学生依据专业归属、成绩好坏或关系亲疏来组成小组, 指导教师会根据学生规模的大小, 把不同专业背景、不同性别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一般每组5~6人) , 基本可以保证各小组在专业和成员构成上的均衡, 充分发挥专业互补、性别优势互补的作用。

2. 建立“教师科学引导与学生自主选择分析对象”机制

每学期期初学生在听取指导教师对每个行业基本特征的简要描述后, 根据自身兴趣和未来职业规划的预期, 经过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和商议后, 确定各小组所要分析的行业, 并在行业中确定1家具体分析的公司。若出现学生分析行业过于集中的情况, 指导教师也会与各小组进行相应沟通协调, 启发和引导学生重新找到其他感兴趣的行业和公司, 最终保证分析行业类型和公司数量的均衡性, 以便加深学生对不同行业和公司业务和管理特点的理解。

3. 制定合理的报告撰写进度

授课教师根据教学日历和授课内容的安排, 制定了分析报告的撰写进度, 基本实现了报告撰写进度与授课进度的高度一致性。同时, 授课教师于每学期期初将进度安排发到学生公共邮箱, 以便学生有计划地根据撰写进度提前做好各阶段分析任务的准备工作, 以保证报告最终能够按时保质的完成。

4. 制定分析报告的撰写规范

为了保证分析报告的规范性, 授课教师从报告格式和内容上进行了详细规定, 如规定报告内容应包括背景分析、资产负债表分析、利润表分析、现金流量表分析、所有者权益表分析、管理诊断和前景预测七部分;并依据我校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制定出分析报告撰写规范及打印装订要求, 如规定各级标题和正文字体字号和行距、图表的列示规范等。通过规范的要求, 每份学生报告基本都做到了格式和内容结构上的整齐划一, 为以后形成标准式的报告范本打下基础。

5. 形成教师全过程指导与监控的机制

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教训, 授课教师发现如果只对学生最终提供的报告进行一次性指导和点评, 而不进行过程控制, 很难保证学生分析报告的质量。因此, 授课教师在学生学期期初确定分析对象后, 就开始根据报告分析的逻辑路径和流程, 从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筛选、利润表质量、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质量、资产负债表质量、现金流量表质量、管理诊断与前景预测等不同分析阶段, 全过程指导学生报告的撰写。主要采取课堂和课后两种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课程教学日历根据授课和报告撰写进度, 分阶段设计了8课时 (课程总计48学时) 专门用于课堂指导实践的学时, 现场解决学生在不同分析阶段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疑难问题, 授课教师在此过程中会与各小组进行充分讨论与现场指导。同时, 指导教师在课后对小组每次提交的分阶段报告进行认真批改后提出修改意见, 学生根据教师意见进行修改并明显标注改动的内容, 以供指导教师进一步审阅和指正。通过这种过程管理和反馈机制可以使学生在撰写过程中不断完善分析报告, 最终使分析报告得到高质量的保证。

6. 形成客观公正的“三维度考核评价”方式

目前对学生成绩的评定主要由小组书面分析报告 (40%) 、现场汇报 (20%) 和期末考试 (40%) 三部分构成。分析报告的书面成绩, 授课教师根据小组提交的书面报告, 从报告格式的规范性、报告内容的合理性和报告内容提交的及时性等方面对报告质量确定小组报告书面成绩;现场汇报的成绩, 则是由教师和各小组代表组成的评委团根据汇报小组PPT制作的规范性、现场表述的逻辑性和清晰性、课堂的活跃程度和互动性以及汇报时间的掌控性等方面进行加权平均评定, 以上两部分形成各小组的基础成绩。同时, 授课教师从卷面考试的维度, 在期末考试试卷中设计部分与小组分析报告相关的问题, 如“你的分析对象是哪家公司?这家公司所处的行业有什么特点?你在小组分析中具体承担什么任务?你所分析的对象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等等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答题的详略和准确程度, 进一步区分小组各成员在报告分析过程中参与程度的高低, 并结合小组成员分工和任务完成情况表, 在小组基础成绩的基础上为各小组成员进行个人成绩的加减调整。这种“三维度的考核评价”方式避免了仅通过试卷考核的片面性, 加大了对平时教学效果的考核力度, 提高了课程教学考核的合理性, 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于“搭便车”现象而造成教师不能对学生成绩进行客观公正评价的问题。

经过七年的探索和实践, 截至2012年,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的对象已涵盖10个行业大类、60多家企业, 形成了近100份分析报告。报告涉及不同行业类型、不同企业性质、不同地域、不同战略导向、不同经营模式的企业, 这些成果为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案例库的持续开发和案例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现实素材。

摘要:主要介绍在《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规范地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并进行严格过程化控制的教学经验, 旨在为丰富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鉴。

篇4:社会实践报告规范

关键词 查新报告 撰写规范 解析 实践问题

分类号 G252.7

为规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格式,2013年4月25日,在4年试行的基础上,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正式发布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简称《规范》)[1]。作为指导查新报告撰写的纲领性文件,《规范》立足于多年来的科技查新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基础,确立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的基本框架,对于保障科技查新质量,实现科技查新持续良性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笔者根据《规范》2年来的实践,对《规范》基本内容及特点进行解析,并探讨实际运行中的一些问题,以使《规范》与时俱进,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更具有指导意义。

1 《规范》基本内容简介

《规范》第一节介绍了查新报告的内涵及制定《规范》的意义,其余为《规范》的主体内容。《规范》主体内容共分为4个一级条款,19个二级条款,最细分至三级条款。其中第2条款“查新报告各项内容的撰写格式”共有16个二级条款,为整个《规范》的核心所在。

2 《规范》特点解析

2.1 科学界定查新报告的内涵,具有创新性

《规范》第一节开宗明义,介绍了查新报告的内涵。“查新报告是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书的要求,通过查新项目的查新点与所查文献范围内的文献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对查新点作出新颖性判别后,以书面形式撰写的客观、公正的技术文件”。与原《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计字[2000]544号)中查新报告的定义相比,该定义简要概括了查新的过程,并首次将查新报告定性为“技术文件”。笔者认为这里所述的“技术文件”隐含了四层意义:一是查新报告反映了查新项目的科学技术,尤其是查新项目的技术创新所在;二是查新报告体现了查新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是查新人员(包括查新员、审核员)辛勤劳动的成果和智慧的结晶;三是查新报告强调技术性,不得带有赞誉、广告性用语等非技术性的论述;四是技术文件具有保密性,任何人不得擅自泄露。

2.2 严格统一撰写格式,富有人文精神

《规范》1.3字体要求规定:“中文使用宋体,外文、数字、符号等其他内容均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宋体直接承传了中国书法楷书的精神,其平稳方正、朴实大气的特性,体现着查新人员的精神特质;Times New Roman字体中规中矩、四平八稳的经典外观,有利于显现查新报告的权威性、公正性。正文采用小四号字体,而不是采用WORD默认的五号字体,这是由于查新报告具有鉴证性,为科技立项、成果鉴定、报奖等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最终的用户是评审专家,五号字体小,容易导致眼睛疲劳。经过实践验证,小四号字体大小最合适,既符合审美观,又节约纸张。又如《规范》2.10.3.4中述及“可以将检索词编号,但禁止用编号组配编写检索式”,目的是使检索式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如果换作编号组配,用户必须经过编号的转换才能明白检索过程,费时费力。细微之处,足见《规范》制订者丰厚的人文精神。

2.3 充分借鉴相关法律法规,注重法律效力

《规范》2.3指出:“委托人指提出查新申请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在查新中,查新委托人一般情况下应该是查新项目单位的最高负责人(即法人),而查新项目完成者,则是查新工作中的联系人,他完成了查新项目,但因系“职务”研究成果,所以最终的成果所有权、处置权应归其单位[2]。在这里,借用了《专利法》中有关职务发明创造的规定。《专利法》第六条规定: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当然,在查新项目中,也不能完全排除“非职务”研究的情况。在这种“非职务”研究情况下,委托人即自然人,即查新联系人本身。

《规范》2.16备注参考格式:“(1)本查新报告无查新机构的‘科技查新专用章’、骑缝章无效;(2)本查新报告无查新员和审核员签名无效;(3)本查新报告涂改无效”。强调了查新报告生效的条件,保证了查新报告的权威性,同时突出了查新人员对查新报告的法律责任,体现了《规范》本身的法律效力,符合 “法治”精神。

2.4 实施严格过程控制,意在查新结论

曾有文献指出《规范》轻过程而重结论[3],这一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查新结论是查新报告的核心部分,但忽视过程,谈何结论!查新结论的准确与否取决于是否实施严格检索过程控制。科技查新检索不同于普通的文献检索,查新检索要围绕查新点全面检索文献数据库,筛选出相关文献,最终出具客观、公正的查新报告,这就对检索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查新检索中,常见问题集中在三方面:检索数据库、检索词、检索式[4]。提高科技查新检索质量,优化科技查新过程控制,关键在于恰当选择检索范围,确定全面准确的检索词并制定合理的检索策略。《规范》2.10 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策略对检索范围(2.10.1:1-5)、检索词(2.10.2:1-3)、检索式(2.10.3:1-5)分别作了详尽的规定,共计13个三级条款,旨在构建查新过程控制的框架结构,实现查新质量的可控性。2.10.1.1指出文献检索范围“每部分都要列出检索使用的综合数据库(通用基本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在数据库筛选时,要根据检索课题需要,选择多个数据库互为补充,以提高查全率;根据课题的学科、专业,选择专业特色数据库,以提高查准率。2.10.2.3指出“检索词包括规范词、同义词、关键词、自由词、缩写词、上位词、下位词、相关词、国际专利分类号等”。这一条款体现了检索词的确定遵循“全面性、专指性”原则。《规范》中有关检索式的条款规定体现了切实可行的控制实施机制:针对查新项目的查新点,考虑检索词间的逻辑关系和组配方式;对检出结果为零的检索式,扩大检索范围,直至获得检索结果。对于获得的检索结果,《规范》分为检索结果归纳和相关文献列示两部分作了分别的阐述,共计2个二级条款,4个三级条款。至此,《规范》形成了严格的过程控制逻辑结构,即“检索范围-检索词-检索式-检索结果”,从而确保查新结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nlc202309011227

2.5 用词张驰有度,强调时效性

《规范》用词严谨又不乏开放性,张弛有度,字斟句酌,明确地表达了哪些条款必须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哪些条款可以参考执行。如:2.10.3.4述及“禁止用编号组配编写检索式”;2.10.3.5中述及“所列检索式的检出结果不得为零”。这些条款是必须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的。又如:2.10.3“检索式应为保证查全和查准而优选的一个检索式或几个分步检索式”;2.10.1.5“网络数据库资源足够丰富的查新机构,可以基于自有的网络数据库开展查新”。这些条款是开放性的,各查新站可参考执行。

《规范》中涉及时效性的地方有两处:一是2.14.1“鉴于查新工作的时效性,资格证书的有效期为五年”;二是条款3“以封页完成日期为始,查新报告的有效期为6个月”。这是由于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创新密集的崭新时代,科技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一方面查新人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更新老化的知识结构,掌握新兴技术;另一方面,科技查新以新颖性作为唯一的评价指标,缩短查新报告的有效期是紧跟创新时代的步伐,体现查新本身时效性的特点。

3 问题及讨论

除了上述形式及内容所表现出的鲜明特点外,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规范》存在一些细节问题,值得商榷。

《规范》2.10.1.1述及“文献检索范围分中文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两部分”,将文献检索范围限制在数据库,完全摒弃了其他文献资源,如手工检索的工具书、期刊等。这是比较片面的。尽管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数据库能很大程度上满足科技查新的需要,并且由于便利快捷的特点,网络数据库已成为科技查新最主要的文献检索手段,但仍存在一些“盲区”,必须采用手检的方法来弥补。包平等人研究发现:国外全文型数据库的收录年限还没达到查新的要求,且仍缺少一定量的核心期刊,而“中国期刊网”和“维普数据”核心期刊收录不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最新期刊的滞后问题。因此提出:各查新机构根据各自学科核心期刊在数据库的收录情况,调整纸本期刊的馆藏格局,有意识地购买数据库中缺少收录的期刊;计算机检索要跟人工检索相结合,对于各学科中重要的核心期刊,如数据库中未收录,应采用手检的方法来弥补[5]。笔者也曾经提出:查新站必须形成以国际联机检索系统为主要手段,以电子资源为基础保障,以特色资源库为专业支撑,以纸质资源为有效补充的“四级互补”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才能较好地满足科技查新对文献信息资源完整性的需求[6]。《科技查新规范》(国科发计字[2000]544号)也明确规定:应当以机检方法为主、手检方法为辅。因此,笔者认为,文献检索范围中应考虑其他文献资源,相关表述采用开放式表述为佳,如2.10.1.1可表述为“文献检索范围分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及其他检索工具”,或“文献检索范围由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等组成”,并相应增加其他检索工具的规定。

《规范》2.10.1.4指出“有些查新项目(如:产品类查新)可进行互联网等其他方式的补充检索”。这里用了开放性条款来进行表述,但实践证明:对于产品类查新,必须进行互联网等其它方式的补充检索。搜索引擎是科技查新中的重要工具,更是产品类查新的必备工具。利用搜索引擎,可获取产品结构、技术参数等学术文献库难以获取的信息,尤其是在产品类查新时,往往会对查新新颖性判断产生直接的影响[7]。如查新项目“新型卸货平台”原查新点:“采用整体平台结构设计,面板底部骨架采用‘I’型钢支撑结构;一体式液压系统设计;28吨支撑腿结构;开放式底座结构;防夹脚设计”,在学术数据库中未检索到密切相关文献,但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却检索到广州市万盛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液压式卸货平台的网络产品,结构特点与该查新项目完全相同,从而否定了该查新项目结构上的新颖性。

4 结语

《规范》在汲取科技查新相关理论和法律法规精华的基础上,总结试行《规范》的经验和建议,立足科技查新实践,经过查新专家和查新工作者充分的研究和讨论才得以面世。各项条款适应当代创新社会发展要求,对规范查新报告撰写形式、提高查新报告质量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强《规范》的宣传培训工作;通过定期抽检各查新站查新报告,了解并公布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不断总结《规范》在实施过程出现的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进而及时修订、完善《规范》,促进科技查新走长期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 1 ]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关于规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的通知[EB/OL].[2015-02-06].http://www.cutech.edu.cn/cn/zxgz/2013/04/13669979905101

36.htm.

[ 2 ] 张柏秋.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

[EB/OL].[2015-02-08].http://www.docin.com/p-6976

86221.html.

[ 3 ] 杜璟,左文革,王超,等.《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查新报告撰写规范》分析比较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6):81-85.

[ 4 ] 张群.面向创新体系的科技及社科查新[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1.

[ 5 ] 包平,唐惠燕,刘丹,等.科技查新核心文献保障体系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2):98-101.

[ 6 ] 张群.教育部查新站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9):89-92.

[ 7 ] 张群.科技查新与社科查新的比较分析:基于查新项目的实证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97-100.

张 群 江南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江苏无锡,214122。

张柏秋 吉林大学图书馆。吉林长春,130012。

(收稿日期:2015-07-06 编校:刘勇定)

篇5:社会实践报告规范及

社会实践报告书写格式必须符合科技文件书写格式

与要求,文字部分不少5000字,图纸规范整洁,单位标

注统一正确,说明书按照学校统一要求,用A4纸双面打

印。(报告中英文字体均为Times New Roman,)

2.2 社会实践报告的版面要求

为了保证社会实践报告的格式统一,在页面设置中设

置如下:

2.2.1 页边距的设置

在页面设置中对页边距的设置,设置情况见图2-1。

为了说明表格的写法,将上面的图改写成表格,

位置

页边距(mm) 上 2.8 下 2.2 左 2.8 右 2.2 图2-1 页边距的设置

2.2.2 纸张的设置

采用A4纸。

2.2.3 版式

页眉、页脚的值均为:1.5厘米,其余为默

认值。

2.2.4 文档网格的设置

在页面设置中文档网格的设置,设置情况

见图

2-2

图2-2文档网格的设置

第7/10页

篇6: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规范

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记1个学分。根据教育部,团中央和我校的有关规定:我校所有学生都应参加社会实践并作为一门必修课,本科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参加三次社会实践。每次不少于10天。为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保证社会实践报告的质量与统一性,避免与社会实践总结混淆,特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实践报告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实践报告统一用电脑打印,用电脑排版,打印一律使用A4纸(页边距为默认值)

1.报告题目

主标题:“2010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书”,副标题“——实践地点(自写)”。主标题(“小二”“华文中宋”或“黑体”“加粗”居中);副标题(“小二”“华文中宋”或“黑体”“ 右对齐”“不需加粗”);

2.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通达学院)、作者学号(学号前不需要加M)、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学号、姓名每个中间加两格空格。学院及作者姓名学号(“四号”“仿宋体”右对齐);

3.摘要(有英文摘要的中文在前,英文在后)

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摘要包括:“摘要”字样和摘要正文; “摘要”(“四号”“黑体”“加粗”),摘要正文(“四号”“仿宋”)。

4.正文 [实践报告中需标出“正文”字样]

正文是实践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字数一般控制在2000字左右。“正文”(“四号”“黑体”“加粗”),正文内容(“四号”“宋体”)。

5.结束语、谢辞[实践报告中不需标出“结束语、谢辞”字样]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备注:

1.暑假社会实践报告需准备封面一份2.部分同学参加学院的2010届新生招生工作的也可作为暑假社会实践的材料。

3.请大家认真阅读暑假实践报告书的写作规范,开学时上交,如果大家的格式规范不符合规范,将下发重写,直到格式正确为止。

4.各位同学拿到学校发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等级证书后,将第一页的相关信息用黑色签字笔填写,照片到时有班委统一发放。

篇7:实践报告格式规范

1.报告题目:黑体,小三,加粗

2.报告副标题:黑体,小三

3.内容摘要:另起一页:宋体,小四,首行缩进2字符

4.关键词:宋体,小四,加粗,首行缩进2字符,关键词与摘要正文之间空一行

5.目录部分:两端对齐,1.5倍行距

6.正文部分:另起一页,应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导言:(一级标题:黑体,四号,加粗,行间距1.5倍)

1.1 项目背景简述(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加粗,行间距

1.5倍)

7.项目开展的目的及意义(宋体 小四号,行间距1.5倍)

8.重点研究的问题

9.实践调研结果分析

(注:图表要有图名和表名,图表的字体为宋体五号,图表中的内容如果是引用他人的,一定在注明资料来源。)

10.结论与建议

11.结语

12.参考文献:(注:格式)

a)作者.著作名或文章名.出版社[要在出版社名前标注出版社所在城市名,或期刊名].图书版次[第一版除外]或期刊年、卷、期.著作出版时间[年].页码

篇8:社会实践报告规范

关键词:市场规范,社会规范,互动,道德水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日渐提高, 但是, 大家普遍感觉到, 我们当下社会的道德水平整体上来说比以前下降了很多, 直观的感受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从网上、报纸、电视里或是亲眼见到的“奇闻异事”多了很多。有人落水, 旁观者见死不救;捡到钱包, 却向失主“勒索”酬劳;向人问路, 却被讨要问路费等。前不久网上还报道了一起公交车上孕妇被踢的事件。当耳边充斥着这样的报道时, 我们都会产生困惑:“这个社会到底是怎么了?”

有人可能会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是市场经济带来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追求效率, 强调经济的发展, 它不歧视任何人, 却单单只歧视没钱的人, 因此必然使人们产生“一切向钱看”的倾向。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人作为一个善恶同构体, 做出善行或是恶行, 除了与接受的教育程度有关外, 还和所处的环境非常密切。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社会风气的迅速变化就是一个例证。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 政府一直在倡导“解放思想”, 即要求创新。一下子从禁锢的思想和僵化的体制中解放出来, 如果失去了有效的约束, 那么很有可能产生过激的反应。另外, 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组成部分, 它也是 (制度) 环境的产物,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一直传承下来没有中断, 但因时代的不同, 社会规范始终在不断调整。新体制替换了旧体制, 如果社会规范没有相应地做出调整的话, 那么当人们在遵循新制度下行事的时候, 就一定会和旧的社会规范产生冲突。

如今普遍认为正是出于对利益的考虑才有道德的要求, 道德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公共服务而存在。过去提倡做了好事不留名, 现在为了扬名而做好事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我们将社会上存在和发生的那些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事件进行分析比较, 可以分为3类。第一, 那些历来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事情, 社会中出现道德败坏的个体, 这是无法避免的;第二, 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 诸如为了扬名做好事之类的事, 当人们的观念逐渐转变过来, 规范调整到位, 这些行为将越来越少的被划入不道德的范围;第三, 源于2种规范的重叠而引起的冲突, 如果我们不能足够重视它的话, 那么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全确立, 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你的岳夫请你去他家吃饭, 你会付给他钱吗?如果你去饭店吃饭, 情况如何?如果你是一个出租车司机, 你送你的朋友去机场, 会收朋友的汽油钱吗?如果上来的只是一个不相识的乘客, 情况又是怎样?你星期天去丈母娘家干活, 会问丈母娘要钱吗?你替你的老板干了一个月的工作, 会问他要报酬吗?如果以上3组问题你的答案都不一致的话, 也就是说, 我们这个社会确实存在着2种不同的规范。第一种我们可以称为社会规范, 包括道德准则、公序良俗和一些传统习惯。如人们之间的相互的友好请求就属于这一规范所调整。社会规范包藏在我们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里, 它一般是友好的, 界限不明的, 它为双方都带来愉悦, 却并不要求即时和对等的回报;另一种则是截然不同的, 就是市场规范。市场规范追求高效率, 广泛的平等, 要消除尽可能的歧视, 因此这里不存在友情, 不存在恩惠, 界限十分清楚。这里的交换黑白分明, 成本或是价格, 赢利或是亏损。这种关系倒未必是邪恶与卑俗的, 但它们的确意味着利益比较和及时偿付。

市场规范并不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来的, 它一直就存在。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就分析认为, 即使是在原始社会, 只要存在交换, 就已经蕴含了资本主义精神在其中。但是中国过去一直是一种小农经济的社会, 交换被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 因此市场规范的影响也非常小。从汉代以来, 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重视“仁”、“义”、“德”, 重农轻商的思想使得人们认为商业 (交换) 不创造财富, 并且商人低买高卖不讲仁义, 即使是平等买卖, 这其中也是锱铢分明, 冷酷无情的。人类以家庭为单位, 通过血缘、宗族为纽带而结合在一起, 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强调的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公序良俗, 因此强大的社会规范也抑制了市场规范的扩展, 使得两者各自支配的领域之间界限分明。2个世界, 2种规范, 人们都明了它们的范围, 在两者之间反复地转换却并未察觉, 社会规范和市场规范在各自的轨道中运行, 生活仍可以忙碌地顺利向前。

市场经济的确立无疑壮大了市场规范的力量, 这场改革虽然始于经济领域, 却最终不可避免的会向其他领域扩散, 因此两种规范在某些地方不可避免地重叠了。这里所提到的两种规范的重叠是指越来越多的人在某一种行为的认识、选择、评价上同时受到2种规范的影响而产生思想上的冲突。戴着一个手表我们可以知道时间, 但是, 如果戴两个时刻不同的手表的话, 我们就会变得无所适从了。

以性为例, 社会规范告诉我们, 如果你想要性生活, 那么可以通过爱情和婚姻来获得, 并且它能够带来情感的滋润, 当然也可以被认为是无偿的。另外也存在市场化的性行为, 古代的妓院就是如此, 按需求提供服务然后付钱。人们通常情况下都能区分两者, 不过也有例外。一位男士正在追求一位女士, 他不断地请她吃饭、看电影, 两个人的关系也逐渐发展, 他期望的是把这位女士送到家门口, 临走时能有个吻别。他的钱包里的钱已经所剩无几, 更糟糕的是两种思想在他脑子里纠缠, 他试图努力调和社会规范 (追求异性) 与市场规范 (花钱买春) 的矛盾。一次约会, 他若无其事地提到了自己已经为眼前的浪漫花了很多钱了。这下他越线了, 女士骂他是畜生, 拂袖而去。他应该懂得, 这个情况下是绝不能将2种规范搞混淆的。

市场规范认为社会规范的方式是低效率的, 收益不定;而社会规范不允许像市场规范这样用如此“邪恶”的方式去达到目的, 绝不会放弃其阵地。两者之间的战争就在我们的头脑中展开, 然后将它们的胜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选择上。想知道现在哪方更占优势, 只要看看社会上大多数人在采用何种规范作为标准做事就行了。

一个人捡到别人丢失的钱包, 要求给付报酬才交还, 市场规范获胜了;陌生人向当地人问路却被索要5块钱, 那么市场规范也获胜了。其实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本身没有优劣之分, 其中任何一个规范单独支配某一领域都可以让社会有序进行, 可一旦两者产生碰撞, 就会给社会带来动荡。虽然还没有这方面的比较精确的数据统计, 但似乎市场规范对社会规范的“攻击”大有不可逆之势, 社会规范在市场规范面前不堪一击, 这是为什么?

美国两位行为经济学领域的教授艾瑞里和海曼为了研究社会规范与市场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 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在其中的一个实验中, 电脑屏幕的左边会出现一个圆圈, 右边出现一个方框。参与者的任务就是用鼠标把圆圈拖到方框里去, 一旦圆圈拖进方框, 在原来的起点会出现一个新的圆圈。实验要求参与人员在5分钟内尽可能拖进多的圆圈, 以此来测量他们在这个任务中的努力程度。第一组, 研究人员给每个参与者5美元的劳务费, 并通过暗示希望他们以市场规范的标准来看待这个任务;第二组, 对参与者也提出了同样的任务和要求, 只是报酬低了很多, 只有50美分;第三组, 研究人员是以一种社交请求的口吻来请参与者帮个忙而不许诺任何具体的劳务报酬, 并期望参与者能以社会规范的准则来行事。

实验结果是第一组平均每个人拖了159个, 第二组是101个。和预期相同, 在市场规范的支配下, 得钱多的参与者受到的激励更大, 完成任务的时候更加努力。而第三组, 他们平均拖了168个, 比拿50美分的人多了很多, 甚至多过拿5美元的人。换句话说, 虽然没有金钱的激励, 他们工作的同样很努力, 社会规范起到的作用一点也不逊于金钱, 甚至更好。

而研究者真正关心的是第二组———拿50美分的参与者。为什么他们没有觉得“这也挺好, 我帮了研究人员的忙, 还能额外挣点钱”, 进而干得比那些没拿钱的人更卖力?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那些人拿了50美分, 因而把自己的思维转到了市场规范中, 认为报酬太低, 于是干起来心不在焉。也就是说, 当市场规范进入他们的考虑之后, 社会规范就被挤跑了。

如果说, 通过市场规范的影响, 一部分不合时宜的社会规范被迫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 这固然是好事;但是因此把那些好的、善的、仍然有效的社会规范也“挤”走的话, 那显然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何从理论上来论证这种市场规范对社会规范的挤出效应呢?有一种解释认为, 人的物质性仍然是第一位, 如马斯洛所说, 生存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 因此, 如果不能说人是自利的, 那么至少人是带有自利倾向的。市场规范肯定人们的自利行为, 追求平等和效率, 只要求不侵害别人, 遵照市场规范的行为属于较低阶的行为状态;社会规范则强调人的社会本性和共同需要, 重道德, 重伦理, 所以带有很明显的利他色彩, 这样的行为属于较高阶的行为状态。从低阶的行为状态跃升到高阶的行为状态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因此, 人们更容易选择低阶的行为状态, 从概率和数量分布来说也是这样;而结构学派从另一种角度给出解释, 市场规范界限分明, 有非常具体、固定的规则, 是刚性的, 而社会规范强调道德、情感的作用, 往往没有非常明确的行为规则, 有很大的灵活性, 是柔性的。当一种刚性的规范和另一种柔性的规范起冲突时, 刚性的规范因其较易于实行而对人们更有吸引力。另外, 规范的其中一个作用就是降低人类社会事务的复杂性, 在这一点上, 市场规范比社会规范有优势。

当然, 也不可能让市场规范代替所有的社会规范, 理由有3点:

第一, 市场规范说到底, 是用金钱在引导人们的行为。但金钱自己是有生命的, 它会消除我们人类相互关系中最好的东西。市场规范是冷酷无情的, 我们有血有肉的人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冰冷的世界中。况且情感是人的本性, 人们能制定出一种约束力强大到能消灭人的本性的规范, 理论上也是不成立的。

第二, 市场规范的刚性特点决定了它缺乏缓冲的能力, 长远来看只有社会规范才能起决定作用。市场规范虽然能应用于几乎所有的领域, 但并不是都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教育产业化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用钱是买不来教育的。

加州大学的尤里教授和明尼苏达大学的奥尔多教授对市场规范能否替代社会规范做了长期的测试, 他们在以色列一家日托中心进行实验, 看通过罚款能否有效减少家长接孩子迟到现象。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效果很不好, 而且会带来长期负面效应。原先老师和家长之间是以社会规范来约束的, 家长接孩子迟到了, 总是心怀歉意, 这种内疚迫使他们下次能准时。一旦实施了罚款制度, 日托中心就用市场规范取代了社会规范, 家长们也用市场规范来看待这件事。既然家长们为自己的迟到付了钱, 他们就可以自己决定早来还是晚来了。这绝非是日托中心的初衷。

第三, 金钱对人们的激励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 但它也有一定的界限。我们懂得人们不会为钱去死, 缉毒警察、消防队员、边防战士, 他们不是为了每个月的工资去牺牲的, 是社会规范———职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才是激励他们冒着危险甚至献出生命的原因。并且, 与社会规范的低成本比起来, 金钱经常是最昂贵的激励方式, 我们不可能让缉毒警察的薪水和毒品走私犯的收入一样多。

尤里和奥尔多的实验还有下文。后来他们取消了罚款制度, 也就是说日托中心方面又回到了社会规范, 那家长们回到社会规范了吗?他们的内疚之心回来了吗?根本没有!家长们依然故我, 迟到的人数不减反增, 最后的结果是, 市场规范和社会规范都被取消了。

可以说, 社会规范一旦被市场规范打败, 就很难再建立起来, 所以社会规范的重建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但是能否解决好这个问题, 是我们社会道德建设的一个关键。

我国在推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忽视了市场规范对社会规范的这种挤出效应, 等到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后, 才开始重视社会规范的重建, 但是某些措施的实施效果不是很好。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 本文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

如果我们把上面拖圈圈实验中的报酬改为等价值的礼品, 比如巧克力, 情况又有所不同。艾瑞里教授做了上述实验, 结果是, 3个组拖的圈圈平均数基本一致。用礼品代替金钱成功的将人们限制在了社会规范之中, 那反过来就是说人们只有在考虑到金钱时才会想起市场规范。中国人说, “谈钱伤感情”, 这样来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也许我们在市场之外尽可能地不谈钱能够避免社会规范的“沦陷”。

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 认为西方的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宗教改革, 使人们自利的行为变成正当, 工作变成了天职, 从勤劳、善良、诚实、节制这些美好品德中催生出了支持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力———被韦伯称为资本主义精神。所以, 西方社会的市场规范处处蕴含着社会规范的元素, 即人性化的市场规范。社会规范并没有因为市场规范的进入而崩溃, 相反, 市场规范由于有了社会规范的基础, 使得它的成本降低, 作用更广。我们现实社会的问题是, 社会规范由于市场规范的进入而退出的同时, 市场规范一时不能很有效地调整这一领域, 而出现一种真空的情况, 即实验中所揭示的结果, 两种规范实际上都被取消了。如果我们能将社会规范植入市场规范中, 使之成为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也许会有效果。

以子之矛, 攻子之盾。市场经济讲究效益和效率, 那么社会规范的低成本无疑是它最有利的武器。在社会上人们之间互相帮助, 如果每一次帮助都要收费, 虽然也是可行的, 但这样做太麻烦, 成本也太高了。因此, 现实社会中广泛存在着将社会规范应用到商业中的例子。许多公司试图通过和员工之间建立社会规范来培养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公司的忠诚。企业的管理者明白了雇佣关系中社会性的一面所营造的亲善氛围的重要性, 社会规范更能激发人们的激情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 (美) 丹·艾瑞里.怪诞行为学[M].中信出版社, 2008.

[2]、 (德) 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群言出版社, 2007.

[3]、 (美) 斯梅尔瑟, (瑞) 思威德伯格.经济社会学手册[G].华夏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公共事务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求职信下一篇:物理与电气工程系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