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和测量装置安全管理制度

2024-05-01

监视和测量装置安全管理制度(精选12篇)

篇1:监视和测量装置安全管理制度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使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与管理更趋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公司所属各部门、各车间。

3.职责

3.1 生产部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维护和保养; 3.2 质量检验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校准。

4.工作程序

4.1 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安装

4.1.1凡是生产、使用、储存、充装易燃易爆易中毒危险化学品的重点岗位和要害部位,都必须安装适宜的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需对重要的压力、温度等指标进行监控和测量的,同时安装压力、温度监控和测量装置。

4.1.2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型要合理,确保监视和测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满足使用要求,同时供货安装单位要有相应资质。4.1.3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安装位置要合理,能够起到有效的监视和测量作用。

4.1.4新安装的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必须经过鉴定和校准方可投入使用。

4.2 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鉴定和校准

4.2.1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鉴定和校准同期,以相应的国家标准为准。

4.2.2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时,应按有关国家标准进行鉴定和校准。

4.2.3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鉴定和校准记录由公司安环部存档。4.

3、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

4.3.1使用部门保证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用。4.3.2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保持其准确度。4.3.3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在鉴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严禁超期使用,使用中如发现损坏或处于可疑的校准状态时,应对其重新进行校准。

4.3.4对使用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人员,视设备的繁简和操作难易程度进行必要的培训,使用人员应熟练掌握操作使用步骤和方法以及维护和保养知识。

4.3.5使用人员要随时观察安全和测量设备的状态,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和处理。

4.4 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4.4.1使用单位应对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便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4.4.2质量检验部应对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建立台帐,包括:名称、设备类型、购进日期、使用期限、现存位置、检定期限、目前状况。4.5.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失效处理

4.5.1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在检定有效期内,若发现损坏或处于可疑状态时,应由联系有资格的单位或人员维修检定。

4.5.2安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报废经质量检验部确认,按报废处理程序进行报废。

5.相关记录

《监视和测量设备清单》

篇2:监视和测量装置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确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状态标识,对计量器具及检测、试验设备的周期检定及状态进行控制,特制定本办法。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监视和测量装置(以下简称检测设备)的周期检定及状态标识的管理。3 职责

3.1 生产质量部为本办法的归口管理部门,并负责实施检测设备的周期检定、校验及状态标识。

3.2 生产质量部负责专用检具的设计并编制《自制专用量检具周期检定表》。3.3 生产质量部负责组织自制专用量检具的制造。4 管理内容

4.1 检测设备的周期检定

4.1.1 公司计量管理员编制《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周期检定计划》。

4.1.2 计量管理员按期将到期的检测设备,送(报)外协单位进行检定;并与检定人员办理交接手续(在周期检定通知单上签名确认)。

4.1.3 检定合格后对受检的检测器具及设备应具备合格标识。

4.1.4 因人为原因造成检测设备失准、不能修复、设备及备件损坏或遗失等情况,由使用部门责任人到生产质量部╱设备部按相关制度对前述情况进行处理。4.2 专用检具的控制

4.2.1 生产质量部设计人员负责设计专用检具。生产质量部负责组织实施制造。4.2.2 生产质量部编制《自制专用量检具周期检定表》,生产质量部审定后实施。4.2.3 自制专用检具应列入检测设备管理范围,由计量员按产品型号分类,建立《专用量检具管理台帐》。

4.2.4 计量员根据《自制专用量检具周期检定表》,将自制专用检具的周期检定纳入《检验、测量及试验设备周期检定计划》。自检或委外检验。

a)经检定合格的,开具合格标识入库或投入使用;

b)经检定、验收不合格的,填写《检测报告单》交生产质量部设计人员进行评审。经评审后能返工的由制造部门进行返工(返修)。返工后应重新进行检定。不能返工或返工后仍未合格的,经生产质量部长批准,作报废处理。4.3 检测设备的状态标识管理

4.3.1 状态标识的设计

状态标识设计和选用由生产质量部计量人员负责。检定合格证、检定证书自行进行设计;状态标识采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荐使用的彩色计量标志(不干胶标贴)。4.3.2 状态标识的种类分为检定合格证(纸质)、检定证书(纸质)、合格证(不干胶标贴)、准用证(不干胶标贴)、封存(不干胶标贴)、禁用(不干胶标贴)、报废(不干胶标贴)。4.3.3 状态标识的使用 4.3.3.1 使用规则

a)“检定合格证(纸质)”用于经检定合格的长度计量器具、专用计量器具; b)“检定证书(纸质)”用于经检定合格的量块;

c)“准用证”用于无国家、行业有效检定规程的,经自行校准合格的检测设备; d)“封存”用于在一定时期内不使用的合格的检测设备;

e)“禁用”用于禁止使用的检测设备(包括经检定、校验不合格,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常,对检测数据存有疑问,以及发现其性能失准等情况)f);“报废”用于已经报废转入废品库管理的检测设备。4.3.3.2 使用方法

a)各类状态标识均应置于检测设备的明显位置,便于识别;

b)计量检定人员填写状态标识必须正确,清晰,易于辨认其计量性能的状况; c)状态标识中的“检定人员”、“批准人员”等项目均必须填写全名;

d)在为检测设备更换有效的状态标识之前,应收回并销毁原过期的标识,防止过期标识在生产现场出现;

e)检定合格证、检定证书(纸质)均应由计量室负责人审核后加盖“计量检定专用章”,方为有效。4.3.4 状态标识的管理

a)检测设备均应具有唯一的有效标识;

b)操作者应保护检测设备的状态标识,保证其能正确识别;在使用该检测设备之前需检查状态标识是否符合使用的要求;

c)任何人员均禁止使用没有合格标识的检测设备进行产品检验和试验; d)无计量检定资格的人员不能出具状态标识;

e)检测设备的状态标识发生遗失、损坏等情况,由计量员确认后补发。

篇3:监视和测量装置安全管理制度

随着汽车工业和道路交通的发展,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代步工具。汽车行业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各个汽车企业也都把ISO/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作为本企业体系认证要求,ISO/TS 16949条款7.6中规定“组织必须确定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所需实施的监视和测量以及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这里的关键词是“确定”,确定之后设备可以自己配备,也可以外包。设备的有效性可以自行校准,也可以送第三方检定。从而达到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的目的。

本文通过总结在日常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工作中的经验,针对汽车企业的产品及生产特点,从装置的采购、验收、日常管理、周期检定、失准控制等方面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与控制方法进行阐述,因地制宜把握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备和控制的适宜性及合理配备的准确控制,既可以满足法律法规及质量管理体系中的要求,又可以减少检定费用,降低企业运行的成本,为企业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有效管理与控制提供参考。

2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概念与区别

所谓监视,就是“为观察实体的状态,人工或自动进行的活动”。也就是通过观察、监督和检查,为调整和控制提供时机和依据。监视目的是为了保证过程运行正常。

监视装置是指用于监视的设备及与其相关件的组合。通常是指示性的,例如电焊机上的电流表和电压表、冲压机床上的油压表和气压表等。

所谓测量,“指将一个量与另一个已知的同类量进行比较,以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的实验过程,并将该量用数值和量值表示出来”。它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组操作。

测量设备在标准术语中作了明确规定:“为实现测量过程所必需的测量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或辅助设备或它们的组合。”这些测量设备即包括测试检验的设备,也包括校准和检定中的测量设备。

测量装置是测量设备与其相关件的组合,这些相关件即包括上述硬件,还包括进行测量所必需的资料等软件。

3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

3.1 装置购置的一般流程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流程如图1所示。

预算的提出一般在上一年度进行,由使用部门根据装置的使用情况、报废情况及备件情况,提交下一年度装置的采购计划。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管理部门再根据整个公司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各使用部门的备品的库存量,防止因库存量过大造成成本增加。

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及配置过程中,可遵循“够用原则”,即所配置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精度及量程能够正确、有效地反映产品的质量状态即可,所配置的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精度一般为工艺公差的1/10~1/3,量程一般为工艺范围的2倍以内为宜,这样既可以降低企业运行的生产成本,又可以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

3.2 装置的分类管理办法及检定周期的确定

在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中,可以按照企业的产品和生产特点及监视测量装置的用途,将其分为A、B、C类3类进行管理。可与制造车间工艺工程师根据控制计划中的要求共同确定,避免因计量管理人员对生产工艺不熟悉造成分类的错误,减少质量风险。管理类别的分类方法见表1。

对监视和测量装置检定周期的规定,要根据其有效性的保持状态来合理确定。

A类装置在企业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中属于最高级别的管理,因涉及企业的最高标准、国家强检计量器具、质量的直接控制,其检定周期应不超过国家相关检定规程中要求的检定周期。且应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定期检定。

B类装置的检定周期设定可根据使用情况制定,例如根据使用频次、工作环境、准确度、耐用寿命等情况制定检定周期。使用频率高,检定周期可以缩短,反之可以延长;工作环境好,检定周期可以延长,反之可以缩短;如果发现失准,要立即检定,并追溯检验结果的有效性。

C类装置因在实际生产中对产品的质量等性能影响很小,在实际使用中仅作为指示性作用,为了满足体系认证要求,可实行一次性检定或自校准。自校准的装置应编写相应的校准规程。

3.3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

3.3.1 台账的建立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要建立相应的台账,并由计量管理员统一管理,且应进行不定期更新。台账可利用EXCEL或管理软件进行管理,台账中的信息应包括名称、装置编号、出厂编号、型号/规格、精度、生产厂家、使用部门及使用者、使用状态、管理类别、检定周期、检定日期、有效日期等内容。台账信息见表2。

3.3.2 装置的编号原则

装置的编号可按计量专业代码及使用部门代码混合编号的原则,便于在日常管理中能快速地查询到装置的使用者及使用部门,如图2所示。

3.3.3 周期检定及日常管理

3.3.3. 1 送检计划

计量管理人员每月提前15个工作日将下个月的送检计划发送至各个使用部门,各部门根据送检计划在装置有效期前5个工作日将即将到期的监视测量装置送到质量部门,质量部门安排自校或送计量行政部门所属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定期检定,避免因过期造成检定的不连续性。检定完成后及时更新台账信息。

3.3.3. 2 装置的延期检定

当即将到期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送检时,使用部门可在有效期前5个工作日向质量部门提出延期检定申请,同时制定在此期间装置的准确性、有效性保证措施,确保装置在此期间运行正常。延期检定的时间一般不超过1个月。

3.3.3. 3 装置的检定周期及管理类别的调整

在装置的使用过程,难免会存在装置的用途发生改变的现象,此时,计量管理人员可根据管理类别的分类办法对装置的管理类别及检定周期重新进行评估。评估应由计量管理人员与车间工程师同共完成,避免因计量管理人员对生产工艺不熟悉造成分类的错误,减少质量风险。评估工作完成后,装置管理人员应根据评估结果及时更新台账信息,更换装置上的合格标识。

3.3.3. 4 装置的封存及启用

装置若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损坏、不能立即修复,或装置已经不再使用等情况,使用部门可申请将装置进行封存,封存后的装置后续不再进行定期检定。检定封存后的装置若要重新启用,应先将装置再次进行校准或送计量行政部门所属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定期检定,检定合格后方能启用,计量管理人员及时更新台账,将重新启用的装置纳入到日常检定的管理中。

3.3.3. 5 装置的遗失、报废管理

当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慎造成丢失时,使用部门应及时到质量部门办理遗失手续,同时制定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现象的措施,计量管理人员更新台账中信息,遗失后的装置不再进行周期检定管理。

校准不合格或计量检定部门检定不合格的装置应进行维修,维修后再进行检定,检定不合格的应进行报废处理,不能使用。装置管理人员更新台账中信息,报废后的装置不再进行周期检定管理。

3.3.3. 6 装置的流转管理

当装置的使用部门或使用者发生变更时,使用者或使用部门就填写相应的流转申请表,提交至质量部门,计量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新台账信息,装置流转后的送检工作由新的使用部门负责。

3.3.3. 7 失准装置的控制

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失准现象时,计量管理人员应组织使用部门对失准装置进行评估,当失准装置最终影响到产品质量时,应评估是否需对产品进行追溯,若评估结果为批量质量问题时,应立即将问题升级,并保存相关的评估记录。

4 总结

目前,汽车行业达到了历史鼎盛时期,市场上的汽车产品也参差不齐,各汽车企业也都将ISO/TS 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作为本企业的重要认证,而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和控制是认证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做好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与控制,不但可以更好地降低企业投入成本,也可以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大明.ISO 9000国际标准术语词典[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

[2]傅大志.质量管理词典[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1997.

篇4:监视和测量装置安全管理制度

关键词:尼龙化工生产;监视测量;互相验证

前言: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尼龙化工的生产也取得了非常好的业绩。在这种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品的质量控制问题备受企业的关注和重视。因为一旦质量控制不到位,必然会出现许多不合格产品,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损失。从当下尼龙化工生产企业的现状来看,强化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的合格率仍然是不容小觑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尼龙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监视测量和检验的互相验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尼龙化工生产中的监视测量

(一)监视测量的必要性。首先,生产初期对原材料的监视测量是确保尼龙化工生产质量的基础条件,能够防止因选择材料失误而出现的设备、材料以及员工工时等各种资源浪费。其次,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硬件数据以及原材料数据等的监视测量是尼龙化工企业顺利生产的保障。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许多质量问题的发生在发生前都会在原材料数据或者设备演示过程中暴露出来,即非稳态状况的出现。因此,加强对尼龙化工生产硬件数据和原材料数据的监视测量是保障生产质量的重要措施。第三,在尼龙化工生产后期进行监视测量,能够极早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从而降低生产失误的发生率和残次品的生成率,降低企业成本。

(二)监视测量的实际应用。(1)生产设备自动提示。在尼龙化工生产中大多企业所使用的设备均具有提示与自动报警功能,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自动测试湿度、温度、气味或者酸碱度,在设备启动之前只需要输入数据标准即可。生产中一旦所测数据和数据标准不一致时就会自动发出警报,提醒操作人员检查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出现事故。在应用该系统时还可以把已有数据或者操作经验输入芯片,之后再把芯片移入到设备中,芯片中的记忆功能会和设备反应出的数据进行对比,当出现对比值较大或者较小时,芯片就自动启动设备上的报警装置,向监管人员报警。(2)自动监视测量系统。随着尼龙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生产中应用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是必然趋势。所以应用自动监视测量系统是在所必然的。从现实应用情况来看,自动监视测量系统并不具有唯一性,由于不同尼龙化工企业因生产流程与工艺的不同,所用采用的监视测量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这些系统尽管存在监测上的差异,却也具有共同的性质。(3)人工作业监视测量。在实际的生产作业中,对于那些无法通过设备或者智能系统对生产状况进行监视测量的问题,就要安排专业人员定时或者不定时地观察记录相关硬件数据和系统反应数据,并进行数据比对,以判断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如果存在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分析查找原因。虽然智能的自动化报警系统有效地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但是人工检测仍然是必要的补充。

二、尼龙化工生产监视测量与检验的互相验证

在尼龙化工生产中,由于必须要保证原材料以及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标准,防止不合格产品进入下一个流程,因此就需要严格监视测量生产流程。但是由于生产过程具有连续性与复杂性,因此必定会出现一些偶然的影响因素,即便是在监视测量与检验的过程中也难免会有判断错误现象的发生。因此测量与检验的相互验证是必须的。

(一)监视测量对检验具有指导作用。监视测量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基础。监测到的数据能够反映出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能够反映出是否是因为生产系统的故障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因此,监视测量结果对于检验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一旦监视测量结果显示异常,工作人员就可以有侧重点、有目的性检验产品,这对于在检验过程中分析且查找问题原因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检验对监视测量具有证实作用。检验不仅仅能够检测产品质量,还能够验证生产产品的过程。一旦在产品检验时发现了质量问题,工作人员就能够回顾生产过程,逆向查找问题根源,和监视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把测量值稳定在标准范围内。通过对产品的检验分析可以反过来验证监视测量数据的正确性与准确性,为纠正监视测量的标准提供必要的参照和佐证。实验证明,利用监视测量的验证与调整数次循环,反应情况明显有所好转所以。可见,尼龙化工生产中的监视测量与检验具有相互验证的功能,是对产品质量的双重保护。

参考文献:

篇5:监视和测量装置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监视和测量设备(包括安全生产过程监控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监测设备、验证设备等)的管理,提高安全监控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制度。2 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计量法》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3 管理职责

3.1 设备处是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控制的主管处室,其职责如下: 3.1.1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安装、检验和定期维修;

3.1.2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存校准和维护活动的记录;

3.1.3组织对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 3.2 安全环保处

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综合安全监督,督促各管理处室和使用单位进行规范化安全管理和维护。3.3 各使用单位职责如下:

3.3.1负责压力表的安装和日常维护;

3.3.2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和管理;

3.3.3建立本单位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组织进行定期和日常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设备处、安全环保处汇报。4 安全管理要求

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

4.1.1根据监视和测量的要求,由设备处和使用处室确定配备适宜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提出采购需求。

4.1.2根据采购需求,采购处室按要求采购监视和测量设备。采购处室必须从具备安全生产经营资质的单位购买,所采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质量合格证和安全技术资料等必须齐全。

4.2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验收及入库

采购回公司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设备处进行验收,检定合格后,方准入库。4.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安装

4.3.1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选型要合理,确保监视和测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满足使用要求。4.3.2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安装位置要合理,能够起到有效的监视和测量作用。4.3.3对需进行外部检定(校准)的新监视和测量设备,在使用前,由设备处负责联系国家法定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合格品应在合适的位置贴上表明其状态的唯一性标识。4.4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鉴定和校准

4.4.1设备处在年初,按国家有关检定周期规定,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检定计划通知单”,发到各单位,按期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检定和校准。

4.4.2对需进行内部校准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设备处按计量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的要求,对其进行校准。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由检定人员根据要求出具检定合格证或合格封印;校准不合格的测量设备,根据情况作降级、停用或报废等处理,并作相应标识。

4.4.3对需进行外部检定(校准)的监视和测量设备,设备处应负责联系国家法定检定部门进行检定(校准),由检定单位出具检定(校准)报告。4.4.4所有测量设备均应有表明其校准状态的鉴定标识,校准记录由设备处保存,保存期限为3年。

4.4.5使用单位在生产中发现监视和测量设备不符合要求,应对设备进行评价,做出记录,并立即向设备处汇报,同时对该设备采取必要的措施(如校准、修理或更新等)。

4.4.6校准监视测量设备的标准设备,应由设备处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维护,标准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取证。4.5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

4.5.1使用单位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用。4.5.2监视和测量设备应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保持其准确度。

4.5.3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在鉴定或校准的有效期内使用,严禁超期使用,使用中如发现损坏或处于可疑的校准状态时,应对其重新进行校准。

4.5.4监视和测量设备操作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培训,熟练掌握操作使用步骤和方法以及维护和保养知识。

4.5.5操作人员要随时观察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状态,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上报和处理。

4.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4.6.1使用单位应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日常性维护和保养,建立本单位监视和测量设备台帐,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好维护保养记录。4.6.2设备处建立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台帐,包括:名称、设备类型、购进日期、使用期限、现存位置、检定期限、目前状况等内容。4.7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失效处理 4.7.1使用或维护人员发现监视和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或者使用过程中发生损坏、过载或误操作,致使监视测量值不正常或功能出现可疑,应暂停或监护使用并立即通知设备处;设备处对该设备进行修理、调整、检定或校准合格后,才能投入正常使用。

4.7.2设备处应组织对测量设备偏离校准状态的故障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同时应记录并保存对以往检测结果有效性的评价。

4.7.3对无法修复或无修理价值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经使用单位负责人确认,报设备处负责人批准,按报废处理程序进行报废。

篇6: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1.目的

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产品符合确定的要求提供证据。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用于检验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和控制。3.职责

3.1 质检部是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监视和测量设备进行系统管理。

3.1.1负责对质检部及其它管理部室的测量设备进行管理,建立设备台帐,确定检定周期,编制检定计划并组织实施。

3.1.2负责公司内扭力扳手的检定/校准,负责扭力扳手检定仪的计量标准考核。

3.1.3负责对各部门的监测设备购置申请进行会签。

3.1.4负责对其它部门的监测设备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2 使用部门负责本单位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3.2.1负责新购监测设备的开箱验收。

3.2.2负责编制本部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操作规程并按要求维护、保养。

3.2.3负责本部门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维修管理。3.3采购及外协部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采购工作。4.工作要求

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购置

4.1.1 各单位根据新产品技术要求或生产过程监视和测量设备的需求,对构成固定资产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在每年年底编制《质量提升投资计划》,向质检部提出监测设备需求申请。

4.1.2 质检部进行可行性审核,确定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汇总形成公司的《质量提升投资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批后,纳入公司的《综合计划》予以实施,具体执行集团公司《项目管理办法》。

4.1.3 不属固定资产的监视和测量设备,由使用单位填写“监视和测量设备采购申请单”,经部门经理签字确认。质检部负责审核申请的监视和测量设备是否符合工作需要及工艺要求,如符合要求经质检部经理批准后(审批权限2000元以内含2000元)转采购及外协部采购(大型测量设备需经公司统一招标采购)。

4.1.4各单位所需的专用量具,由各生产部自行设计并组织制造。4.2 确定校准/检定周期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工艺要求,结合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将公司监视和测量设备分为A、B、C三类管理。具体分类按《测量设备分级管理规定》执行。

4.2.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周期确定原则:

a.A类监视和测量设备如计量标准和属于强制检定的监测设备等,校准/检定周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确定;国家无相关规定的,检定周期不宜超过一年。

b.B类监视和测量设备应定期检定,检定周期不能超出国家规程规定的最长时间。

c.C类监视和测量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周期检定、长周期检定、一次性检定或者有效期管理。用于产品测量和与生产工艺有关的参数监测的测量设备,检定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三年。d.专用检具由使用部门依据频次、使用部位等,确定自校准周期,并定期校准。校准周期原则上不超过一年。

4.2.2 质检部根据使用频度、使用环境条件、用途等,参照上述原则综合评估后,确定校准/检定周期,编制测量设备《周检计划》。4.2.3 对需要调整检定周期的监测设备,使用单位提出申请,质检部在保证测量准确度的前提下,根据以往校准结果,对检定周期进行必要调整。

4.2.4质检部于每年1月份编制当年的测量设备《周检计划》。4.3 周期校准/检定及监督管理

4.3.1 质检部根据公司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检定合格证日期,编制下发各部门、各生产部的周检计划,各部门、各生产部按各自的周检计划收集相应监视和测量设备(计量器具),由质检部统一组织送验。

4.3.2 对于公司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没有检定、校准能力的设备,由质检部送至有检定能力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校准。对于特定及非检验用设备,如无校准机构,可由原设备制造商实施校准,质检部登记台账并发放准用证。

4.3.3 检定、校准合格的设备,质检部从计量检定机构领取检定合格证并发放至使用单位,校准合格后的设备,任何无校准资格的个人、部门不得随意进行调整以防量值失效。具体按《测量设备标识/封印管理规定》执行。

4.3.4 当出现偏离校准状态时,应停止使用并重新进行校准和调整,质检部根据校准结果调整检定周期。4.4 使用、维护、保养

4.4.1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由具备相应资格、受过培训、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员来实施,使用人应根据有关技术文件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和定期维护保养。

4.4.2 质检部负责组织实施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制定,使用人员应严格执行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规定。

4.4.3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环境条件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应设法改善环境或更换适应环境的设备。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在受控的环境条件下工作。

4.4.4 使用部门要遵守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确认间隔,不得超周期使用。

4.5 不合格的测量设备长期闲置的测量设备 封存报废 4.5.1 对长期闲置不用的监测设备可办理封存。4.5.2 监测设备的封存由使用部门提出, 填写《测量设备封存(启用)审批表》报质检部审核同意后,建立《封存测量设备台帐》。

4.5.3 使用单位对封存的监测设备进行明显的标识后隔离存放,不得继续用于生产,大型监测设备可就地存放。监测设备封存期间必须定期保养,以保持其状态完好。

4.5.4 封存的监测设备经质检部同意并经重新检定后方可启用。4.5.5 对损坏无法修复及检定不合格的监测设备应进行报废,使用单位填写《监视和测量设备丢失、损坏处理单》,质检部批准后,使用单位办理消帐手续。

4.5.6 报废的监测设备统一由原设备使用单位标识并隔离存放,不得继续用于生产。大型监测设备可以就地存放,但必须有明显的报废或禁用标志。

4.5.7 质检部负责建立《报废测量设备台帐》。4.6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质检部根据控制计划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定期或者开发新产品时,质检部组织各监测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测量系统分析,出具《测量系统分析报告》。5.5 附则

篇7:监视和测量设备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确保安全生产,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完好,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产品、过程参数测量设备的控制管理。

三、职责

1、安全环保部负责建立生产过程用监视、测量装置台帐,并对其进行管理,定期检定或校准。

2、机修车间负责建立检测用装置台帐,并对其进行管理,定期检定或校准。

3、使用人员对设备进行正确使用、维护及保养。

四、工作程序

1、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

依据监视、测量需要,使用部门按《物料申购、购买及领用制度》规定提出申请,批准后由供销部购买。新购置的监视、测量装置经校准或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分类管理

⑴安全环保部负责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并根据国家规定和公司实际情况,将测量装置分为A、B、C三类,并在监视和测量装置台帐中注明。

⑵检定周期。

由安全环保部负责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测量装置的准确度要求、使用频率和A、B、C三类不同要求等因素确定检定或校准周期。并每年统计测量装置的周检率和周检合格率,合理调整检定周期。

⑶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检定或校准。

①对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基准的装置,应按周期或在使用前送政府计量机构检定;

②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时,自行校准的依据应形成文件;

③需外包给具有校准能力的机构校准时,应确认其是否具有经考核合格的相应标准器具、两名以上检定人员,双方签订校准协议。

④校准或检定的结果记录应保存。

⑤经校准合格的粘贴合格标识,不合格贴禁用标识。⑷测量设备的调整

适宜在测量前进行调整的装置可进行必要的调整,但要防止可能使测量结果失效的调整。调整应符合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有铅封的测量装置不得调整。

⑸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报废、更换

①经检定不合格的装置,检修后经检定仍达不到规定的最低精度时,应办理报废手续;

②对卸载后不能归零位,数值显示不够灵敏的仪表,由安全环保部安排人员予以更换经检定的合格仪表,并做好记录。

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使用、维护与保养,搬运与储存

① 各岗位操作工要经常巡查工序中监视和测量装置工作状态。并按要求进行操作使用,严禁敲打、碰撞,用后合理保养;

②对监视和测量装置应分类存放,妥善保管,不与含有腐性物质、工具及材料等放在一起;

③检测设备由有资格的检验员进行操作,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维护保养;

④应严格按运输包装标识进行搬运。搬运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因碰撞而损坏监视和测量装置。

⑺纠正措施

①发现监视和测量装置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停用,上报安全环保部。由安全环保部会同有关部门对先前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一般可采用对以往测量的产品抽样检测的方式进行复评,并加以记录;对已交付的产品应与顾客协商处理;

② 对偏离校准状态的测量装置,可采取重新检定、修理或报废

等措施。

五、相关考核

1、定期制度设备检修计划、大修计划、校准或检定计划,无计划或未按计划实施的扣5分。

2、设备应建立台帐,检维修、校准应有相关记录,未建立台帐、无记录或台帐记录不全的扣5分。

3、未按要求挂设备标识或不清晰的扣3分。

4、不按时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扣2分。

5、无故损坏设备的扣30分,并扣除当月奖金。

六、记录文件

篇8:监视和测量装置安全管理制度

1.1 概念

服务、服务业的基本概念目前尚未进行统一和标准化,其概念在理论界尚存争议,一般解释如下。

服务是具有无形特征却可给人带来某种利益或满足感的、可供有偿转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也有将其解释为:发生于顾客与提供服务之组织的服务人员、硬件资源、系统等组合之间的活动(《辞海》解释:为集体或为别人工作)。

服务业一般被认为是生产和销售服务商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的集合(《辞海》中解释:为社会生活和生产服务,拥有一定设施、设备或工具,提供劳务的国民经济部门)。

服务业有服务产业和服务事业之分。以增值为目的,提供服务产品的生产部门和企业集合叫服务产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服务产品的政府行为集合叫服务事业。

服务产品(简称服务)是生产者通过由人力、物力和环境所组成的结构系统来销售和实际生产及交付的,能被消费者购买和实际接收及消费的“功能和作用”。

经济学中的服务产品通常有2种含义:①指第三产业中的服务劳动,它与非物质生产劳动大致相同,但有交叉;②指服务产品,即以非实物形态存在的劳动成果,主要包括第三产业部门中一切不表现为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由于经济过程的复杂性,现实中第一、第二产业部门中也混杂着少量服务产品)。如果在劳动意义上使用服务概念,就称之为“服务劳动”,若在产品意义上使用它,就称为“服务产品”。

1.2 分类

在国民经济核算的实际工作中一般将服务业视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包括除农业、工业、建筑业(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细分为农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料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五大实物商品生产部门)之外的所有其他15个产业部门。即:

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②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③批发和零售业;④住宿和餐饮业;⑤金融业;⑥房地产业;⑦租赁和商务服务业;⑧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⑩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⑪教育;⑫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⑬文化、体育和娱乐业;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⑮国际组织。

1.3 特征

服务产品同其他有形产品一样,也强调产品要能满足不同的消费者需求。但是,消费者需求在有形产品中可以转变成具体的产品特征和规格,同时这些产品特征和规格也是产品生产、产品完善和产品营销的基础;而服务产品主要特征是非实物性、不可分离性、品质差异性、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且反映在提供服务的全过程中。

服务产品的质量好坏完全由顾客感知体现,服务质量优劣主要体现在:服务态度的好坏、服务人员的素质高低、服务速度快慢、服务的舒适性程度、服务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程度等。质量需求从提供服务的开始就得以体现,并贯穿于服务提供的全过程之中。因此,服务企业需要明确服务产品的本质或服务理念。例如,学校提供的是顾客(学生)知识增长的服务;医院提供的是顾客(病人)健康状况恢复的服务;旅游业提供顾客(游客)一次旅游活动服务等。有些行业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也提供辅助的产品。例如,宾馆在提供给顾客(旅客)住宿服务的同时也向他们提供伙食;民航企业在提供航运服务的同时也提供点心、饮料;医院在提供诊疗服务的同时也提供药品等。

2 服务产品的监视和测量审核思考

正是因为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分离性、品质差异性、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与有形产品存在许多不同之处,是审核过程难点所在。以下就服务产品的“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提出一些审核思考,供大家商榷。

2.1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符合性

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这是服务产品合格的前提。无论那种服务产品,只要是向顾客提供的,就必须是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规程规范要求的产品。因此,对服务产品进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时首先要判定服务产品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而任何超出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的服务产品都是不合格品。例如,一个歌厅提供的服务产品仅仅表现为满足顾客唱歌休闲娱乐需求,其就是合法的,可以判定其服务产品是合格的,如果其同时包含色情服务,就是不合格服务产品;一个公共管理部门超出授权范围的行政许可,就是不合格的服务产品;学校不按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施教,其服务产品也是不合格的服务产品。

2.2 顾客满意度的监视结果

服务产品质量好坏完全由顾客感知体现,是顾客在接受服务过程中对服务产品提供方的整体自我感觉,因此,审核服务业时应将顾客满意度作为判定服务产品符合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但由于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点,故其具有明显个体差异性。例如,在商店接受同一销售服务员提供的相同服务的2名顾客,对服务满意程度往往会不同;接受同一医生提供的医疗服务的2位病人对该大夫满意程度也会不一样。这就要求服务产品满意度抽样样本要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能以点代面,同时还要对单个服务产品和服务企业整体服务进行全面满意度抽样。而收集顾客满意度信息的工作必须全方位进行,其方式至少应包括: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受理顾客投诉;进行顾客走访;召开顾客座谈会;开展售后服务回访;进行有关顾客反映的市场调研等,否则会导致对服务产品的符合性判定失准。

2.3 行政机关、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的监督结果

在我国,服务业范围虽然十分广泛,服务产品种类繁多,但都是在行政机关、上级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监管之中,有的是受一个部门监管,有的则是受二者或三者同时监管,因此,进行服务企业审核时,应该收集这些部门对其的监管评价记录,以此作为判定服务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符合性证据之一。例如,一家服务企业被其上级主管部门评为“系统年度先进企业”,多名员工被评为“年度先进个人”等,此可以作为该年度企业服务产品符合性证据之一。又如,一家服务企业被当地工商部门评为当年“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另一家服务企业获得“青年文明号”称号等,这些都应该作为其提供服务产品的符合性证据。反之,一家服务企业被上述3类监管部门开出处罚性监管结论,此应作为判定服务产品不具符合性的证据。

2.4 人大、政协及社会舆论的监督结果

我国人大、政协、新闻机构和社会舆论等对服务产品的“产品监视和测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许多重大的产品质量问题都是由其首先曝光而被查处,这些被查处的产品当中包括许多服务产品,例如非法医疗信息广告、非法保健品宣传广告、非法招生信息广告、非法销售信息广告等。同时,我国人大经常组织对服务行业进行执法检查,政协经常组织对其进行服务监督,这都是服务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举措。当然社会监督结果绝大多数都是正面的、肯定性的结论,因此审核服务企业时,应该收集相应监督记录,作为服务产品的“产品监视和测量”证据之一。正面结果可判定服务产品符合要求,反之,判定不符合要求。

2.5 内部监控的结果

由于服务产品有着非实物性、品质差异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固有特征,企业内部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服务产品质量优劣。例如,酒店服务员不按时上班、脱岗或服务态度差、提供给顾客的服务产品质量就不符合要求;保安人员脱岗就可能造成小区业主财产损失,形成不合格的物业服务;窗口服务行业服务人员如果存在迟到、早退、脱岗、服务态度差或服务速度慢等情况,也会形成不合格的服务产品。因此,进行服务业企业的审核时,应该把企业内部考勤、考纪和考评记录作为其“产品监视和测量”证据之一。

2.6 服务设施的满足程度

没有合格的服务设施就很难形成合格的服务产品,一个优质服务产品离不开完善的服务设施。例如,医院如果连基本的医疗设备都没有,肯定不能形成合格满意的医疗服务;航空公司如果没有优质的民航班机就不可能保证提供优质的航空服务;学校如果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就不可能提供满意的教学服务。同时,服务设施还决定着服务的速度、服务的舒适性和服务的安全性和保密性等。因此,进行服务产品的“产品监视和测量”审核时,一定要关注服务设施满足程度。

摘要:服务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分离性、品质差异性、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与有形产品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也是审核过程难点所在。文章阐述了服务、服务业、服务产品的概念和分类,就ISO 9001标准中服务产品的“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提出一些有关审核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服务,服务业,服务产品,特征,监视和测量,审核

参考文献

篇9: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管理制度

1.0目的

通过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是否已经符合要求。2.0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进料的产品、施工过程的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监视和测量。3.0定义(无)4.0职责

4.1检验员负责进料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检验,并保留记录。

4.2施工队作业人员负责施工过程中产品的自检。5.0制度 5.1进料产品验证

5.1.1当供方产品(主要指原辅材料)到库时,由仓库管理员填写“入库单”并作入库验证。

5.1.2 仓库管理员核对入库产品名称、型号及供方的“产品合格证”及“质量保证书”是否符合要求,则判定合格,允许入库。

a)验证结果若判定不合格,则将开出“不合格品通知单”交采购部决定处置方式后由采购部处理,具体按《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和《采购管理制度》执行; b)验证结果若合格则在“入库单”上验证栏位签章后执行入库,在该批产品上采用贴标签或挂牌的方式作“合格”标识。5.1.3若仓库管理员确认供方提供的产品其名称、型号规格等标识或数量与供方的“送货单”数量不符时,应通知采购人员进行确认并与供方协商处理。

5.1.4本公司所有进料产品都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或领用,不执行让步接收、紧急放行的特别制度。5.2施工过程产品检验

5.2.1施工过程检验由工程项目中心的质验员依据施工图纸及检验标准执行。发现轻微不合格则口头要求施工队进行该不合格工序的返工、返修,待施工队返工、返修结束后将进行重检验收直至符合标准为止。

5.2.2施工过程检验若质检员发现严重的不合格则由质检员开“不合格通知单”书面要求施工队进行该不合格工序的返工、返修的整改,待施工队返工、返修结束后将进行重检验收直至符合标准为止。5.3最终竣工项目检验

5.3.1最终竣工项目检验,由工程项目中心质检员及顾客(即甲方)、监理单位按产品相应的图纸及标准竣工性验收,并记录于“工程质量报验收(分部、分项或单位工程)中。

5.3.2 判定不合格时,则发出“不合格品通知单”交工程项目中心依据《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办理,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及实施返工、返修工程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组织报验,直至工程验收合格交付给顾客(即甲方)为止。6.0相关附件 7.0参考文件

7.1采购管理制度

QP7.3 7.2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

篇10:监视和测量装置安全管理制度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管理 和检定、标定、校验规程

1.目的

为保证监视和测量设备完整准确,确保产品满足质量要求,特编制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各专业公司、部门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其管理规定也适于各专业公司、部门的施工材料、施工机具、构配件、仪器仪表和办公设备等,包括自有、租赁和分包方的设备。

3.职责

3.1 各专业公司、部门负责人负责本规定的贯彻执行。

3.2 各部门设备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检定、标定、校验、建档、标识维护保养工作。3.3 设备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维修、性能鉴定工作。

3.4 仪器操作人员负责监视和测量设备使用过程中的控制、校准。

4.工作内容 4.1设备购置

4.1.1各部门根据生产和技术更新的需要提出购置申请,填写《郑州中核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仪器、设备购置申请单》(ZHYT·QES-C7.6-1-2010),经财务部审核后报上级领导批准,由财务部组织实施,确定设备购置责任人,应对所购仪器设备型号、性能指标、技术参数等进行全面了解、调研,并尽可能听取其他用户意见,经技术论证后确定。

4.1.2 新购设备到货后,应由财务部和使用部门组织人员验收,核对设备及备件、技术文件,并进行现场试验。合格后入库,填写《检测仪器、设备验收单》(ZHYT·QES-C7.6-2-2010),对不合格产品及时与厂方联系调换或退货。

4.1.3 各部门仪器管理人员建立监视与测量设备档案,内容主要有: a)《检测仪器、设备验收单》(ZHYT·QES-C7.6-2-2010); b)《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ZHYT·QES-C7.6-3-2010); c)《故障检修记录》(ZHYT·QES-C7.6-4-2010);

d)操作要点,产品合格证,技术资料,检定校准证书等。ZHYT·QES-C7.6-2010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和检定、标定、校验规定 版次/修改码:C/0 4.2 设备管理

4.2.1 各部门仪器管理人员应建立本部门设备台账,财务部建立全公司设备台账。4.2.2 设备贮存

a)库存设备要按种类、规格分区、分类存放,做到标志明显,摆放整齐,使账、卡、物三对照,以利存取,便于清点。

b)仓库内保持干燥、整洁,高温雨季注意降温,通风防潮,以防机内器件受损。c)电子仪器入库后应取出机内电池,装箱存放;长期存放的仪器,每半年应通电一次,每次通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

d)注意防火,定期检查防火设备,确保随时存放。库内用电,由电工按仓库用电规定安装,不许私自改动线路安装电器具。

e)未经许可,无关人员禁止入内。4.2.3 仪器领用

a)严格领用手续,借用仪器设备需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ZHYT·QES-C7.6-3-2010),并试机检查,正常后出库放行。

b)仪器设备用毕,必须擦拭干净,经管理人员检查合格后入库。若有仪器设备损坏需要修理的,应由使用部门填写《仪器、设备维修审批表》(ZHYT·QES-C7.6-5-2010),经财务部审核、主管领导审批后,送检修部门修理。4.2.4 仪器设备运输

为防止设备受损和精度降低,在运输中要采取防震措施,注意防雨、防晒,设备要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如果条件满足应尽可能采用随身携带方式。4.2.5 仪器设备维护

a)要保证库存仪器设备成套性及工作可靠性,对有丢失、损坏等由使用者填写《仪器设备丢失损坏单》(ZHYT·QES-C7.6-6-2010),对不能修复仪器设备由设备管理人员填写《资产报废、报停申请表》(ZHYT·QES-C7.6-7-2010),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b)对报废、设备完好但长期闲置或不到报废期、超过检定周期已无使用价值的仪器设备,由设备管理人员填写《资产报废、报停申请表》(ZHYT·QES-C7.6-7-2010),经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报专业总工或公司总工审批后,加贴停用标志,另库另架存放。4.2.6 仪器维修

a)仪器维修人员必须具有电子仪器的修理知识和技术,掌握相关专业技术知识,熟悉国家及主管部门有关规范、规程、技术标准及有关政策法规。

b)由使用者填写仪器设备修理申请表,经批准后送修理人员维修。仪器修复并经检查满足使用技术要求后交设备管理人员保管。

c)修复后的仪器应重新检定、校准。ZHYT·QES-C7.6-2010 监视和测量装置的管理和检定、标定、校验规定 版次/修改码:C/0 d)修理人员应填写故障检修记录。4.2.7仪器设备使用

a)仪器设备操作员应熟悉仪器性能,适用环境条件和技术要求,依照仪器设备操作要点操作。

b)严禁带电插拔电缆插头,接通电源前应检查电源极性,电压是否符合要求。设备外壳要安全接地。c)注意防雨、防晒、防潮、防摔,以免损坏设备。

d)仪器设备用完后应擦净、擦干,电线,电缆盘绕整齐,对精密电子仪器,禁用化纤织物,以防静电影响仪器精度或击穿机内集成元件。

e)设备使用完由操作员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

4.2.8施工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的保管应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其数量、质量、堆放场地和库房必须满足相应的储存要求,在需要搬运时,要对其进行防护、防止损坏、变质、变形。做好验收、检验、使用和使用发放记录。

4.2.9对分包方提供的施工材料、构配件和设备应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及时和分包方沟通,同时采取标识、隔离等措施,按照与分包方协商的结果进行处理,并做好记录。4.3 检定、标定和校准

4.3.1 监视和测量设备检定、校准

凡属国家要求送检和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应按检定计划送往具有资格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验证)、校准,并保存其检定、标定证书。4.3.2 监视和测量设备自检

a)应制定仪器设备校验方法,经技术负责人批准报总工审批后实施。b)用于校验的量值传递标准,必须经计量检定部门检定的合格品。

c)仪器设备校验应有专人负责,校验人员应进行培训,并获得校验资格的人员担任。d)仪器设备检定合格后,应填写校验记录,仪器设备自校证书,报安全质量部批准,并进行标识。

4.3.3 仪器设备标志管理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执行。

4.3.4 超检定周期仪器设备重新使用,使用前必须检定。

篇11:监视和测量设备

通过对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配置、使用、保养、校准、维修和报废进行控制,确保检验、测量和试验能力满足工艺及客户要求。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所有证实产品质量符合工艺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3 主要责任人: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员(监测设备管理员)相关责任人:采购员、检查员、操作者、模具工、库管员 4 职责

4.1 监视和测量装置管理员职责:负责监视和测量装置的采购申请、登记台账、校准、维修和报废。

4.2 采购员职责:负责采购监视和测量装置。

4.3 检查员、操作者、模具工、库管员职责:负责日常的维护保养。5 工作程序

5.1 监视和测量装置配置、使用

5.1.1用于校准的计量标准器和产品监视和监测设备由监测设备管理员根据监视和测量工作的需求提出请购申请,并填写“请购单”。5.1.2由品管部部长审核批准,大型监视和监测设备由总经理批准。5.1.3供应部依仪器规格性能要求及《采购管理程序》进行监测设备采购。

5.1.4由监测设备管理员对采购进来的仪器进行验收。

5.1.5监测设备管理员根据公司实际的校准能力判定其是否免校、内

校、外校,经部门主管/管理代表核准后按其规定执行监测设备的校准与管理工作。

5.1.6新购回的监测设备须进行检定或校准及编号。

5.1.7品管部针对公司所有的监测设备进行统一整理,并分类、建档将其记录于“监测设备台账”中。

5.1.8对控制计划中提及的监测设备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确定测量系统变差,变差过大可否接受,如何更换或改进监测设备。5.1.9校准合格的监测设备由需求部门负责人领用。5.2 监视和测量装置周期保养、校准、检定

5.2.1使用单位及个人须按照使用与维护保养的要求做好日常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检测功能。

5.2.2品管部部长依据仪器的精度、测量重要程度及用频次确定校准周期。

5.2.3管部部长依校准原则与校准周期排定“年度周期检定/校准 计划表”。

5.2.4品管部部长组织制定内部校准规程。

5.2.5监测设备管理员依据年度检定/校准计划表、内部校准规程组织对监测设备进行检定/校准,并保存好检定或校准记录。

5.2.6对于不能免校,又不能内/外校的检测设备,送原始制造厂校准。同时将校准的结果存档保管,以便日后追溯。

5.2.7校准合格的监测设备由检定人员贴“合格证”标签,经检定不合格的监测设备由质量部判定是否作降级处理或报废,降级应贴限用

证。

5.3监视和测量装置维修、报废

5.3.1监视、测量设备出现异常时,使用单位及时通知监测设备管理员,监测设备管理员对仪器进行修理,厂内无能力维修时,由品管部委外维修。维修后的设备须重新校验和进行测量系统分析。5.3.2当出现失效不可修理时,监测设备管理员判定报废,品管部长审批,大型监测设备须总经理批准方可报废。

5.3.3测设备管理员根据过程分析结果,针对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与本过程绩效有关的数据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并将绩效达成情况写入“月业务报告”中。

5.3.4没有达成指标时,要分析没有达成的原因并制定纠正/预防措施,并对实施的效果进行验证。达成指标时,要分析是否有改进的空间,如有可能应提升绩效指标,以不断改进过程的有效性。5.3.5年度管理评审时,将12个月的过程运行情况以及过程改进建议输入管理评审,并认真执行管理评审决议,持续改进过程。5.3.4当发现监视测量设备失效时,要对监测过重新进行检验,需要时,对已出货的可疑产品与客户进行沟通。

篇12:监视和测量装置安全管理制度

一、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在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内涵

ISO 9001:2008标准8.2.3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组织应采取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进行监视, 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 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以下简称8.2.3) 可以看出, 8.2.3要求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的过程都应该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监视, 而对于测量则是在“适用时”才需要实施。我们在此引入监视和测量的定义加深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理解:监视是指通过观察、注视 (包括监视) 以便获取所需信息的活动;而测量是指利用仪器获得量值数据的操作过程。监视和测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测量是监视的手段之一, 但并不是监视的全部, 测量需要使用相适应的仪器设备以得到定量的数据, 而监视往往获得的是定性的结果, 测量的结果可以作为监视判定的依据。从8.2.3中我们还可以看出, 监视和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证实过程实现的能力——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当过程不能实现这个能力时 (即发生了不合格) , 8.2.3要求采取相应的纠正 (改正) 和纠正措施。在采取纠正措施之前, 组织应对采取纠正措施的需求进行评价和分析, 要从质量经济性方面考虑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不合格, 或者仅仅是将本次不合格纠正 (改正) 就可以了。

二、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中过程的识别和策划

每个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都是由许许多多的过程组成的, 各个组织由于产品、产品的实现形式、组织规模、组织机构以及管理形式等的不同, 也导致其过程各不相同, 但是一般按照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都可以将过程归结为管理过程、资源提供过程、产品实现过程以及测量、分析改进过程等四个大过程。因此, 每一个组织在决定建立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时, 首先应该识别出所有的过程, 并将其归结到相应的四大过程中来, 要明确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组织将每一个过程识别出来之后, 要对每一个具体的过程进行策划, 明确需要开展监视的过程、需要开展测量的过程以及既需要开展监视又需要开展测量的过程。同时, 需要明确各个过程的输入和输出, 确定过程监视和测量点, 确定测量指标和判定准则, 明确过程需要实现的每一个过程目标。过程识别出来之后, 要对过程的实现进行策划, 过程的策划要遵循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的PDCA循环法。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本身也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之一,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PDCA循环的检查阶段。在产品实现过程中, 开展过程监视和测量时, 要将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与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相互结合起来进行, 有时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是通过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来实现的,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的手段之一, 这时很难将二者区分开来, 必须结合进行。总之, 对过程进行识别和策划是开展过程监视和测量的前提条件, 只有正确地识别出过程并对过程进行策划, 才能有效开展监视和测量活动。

三、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监视和测量的方法

根据各个组织的不同情况, 采取的监视和测量的方法也各不相同, 最常用的过程监视和测量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简称内审) 也叫第一方审核, 是由组织自己进行的审核, 其对象通常是对组织所有的过程全面进行检查, 覆盖组织质量体系所有要素。其目的是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第二, 管理评审。按照ISO 9001:2008标准的要求, 管理评审通常由组织最高管理者主持, 其目的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结论是组织最高管理层所做的决策, 通常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机会、质量管理体系变更的需求, 包括评价组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变更的需求, 对管理评审决策, 组织应制定改进计划, 跟踪措施, 并且要对完成情况进行验证。

第三, 过程审核。过程审核是一种质量审核的方法, 其目的是研究和改善过程质量状况, 对统计控制状态的过程进行审核, 过程审核内容一般包括过程对质量计划实施情况、过程质量因素统计控制状态以及过程产品实物质量三个方面, 过程审核可结合过程实现的全过程来开展活动。

第四, 控制图控制。控制图也称SPC图, 是最常用的质量管理过程监视和测量工具之一, 它是一种用来识别由异常和特殊原因, 或过程固有的随机原因引起的波动的方法, 控制图可以用来监控产品实现过程的稳定性, 评价过程能力是否满足要求, 是过程监视和测量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摘要:本文从ISO 9001:2008标准8.2.3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要求入手, 分析了过程监视和测量在ISO 9001:2008标准中的内涵, 对如何进行过程的识别和策划进行了探讨, 对常用的过程监视和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

上一篇:给您的感恩――写给妈妈的一封信下一篇:×镇党委书记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