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绪言教案

2024-05-06

第一单元绪言教案(精选6篇)

篇1:第一单元绪言教案

保险法教案

主讲人:庾晋鹏

教 材:贾林青著《保险法》,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第4版 周学时:2

第一章 绪 言 基本要求:

1.了解保险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及其渊源 2.掌握保险法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

保险法的适用范围 教学方法:理论教学 本章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请谈谈:

你为什么要选修保险法课程? 【实例枚举】

甲实业公司于2004年5月15日以其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为保险标的向乙保险公司投保了一份“财产保险综合险合同”。按照该合同的约定,保险金额为300万元,保险责任期限自2004年5月16日至2005年5月15日。同年11月25日夜间,因与其相邻的某塑料制品厂的锅炉工处置炉渣不当引起大火,火灾殃及甲实业公司,导致其资产付之一炬,损失共计380万。

数日后,甲公司向乙保险公司递交了索赔申请书,要求乙保险公司赔偿损失380万元,乙保险公司不同意。甲实业公司遂以乙保险公司和某塑料制品厂为被告提起诉讼。诉讼中,双方争议的焦点为:乙保险公司是否应当按照被保险人的损失380万元赔偿,某塑料制品厂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参考书目

1.《保险法新论》 韩长印著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0年版第1版 2.《保险法论》 郑云瑞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年第1版

3.《保险法学案例教程》 李玉泉编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年第1版 3.《保险法案例分析》 贾林青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3版

第一节 保险概述

明确基本概念,法律关系主体:投保人、保险人(保险公司)、被保险人、受益人(只有人身保险中有)

一、保险及其制度分析

(一)保险(insurance)的概念

1、概念

经济制度:通过多数经济单位的共同集资,以合理计算为依据,对特定危险事故发生所导致的损失予以补偿的经济制度。法律制度: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我国《保险法》第2条;教材p4)

2、保险的要素

(1)必须以存在的不确定的危险为前提——保险事故 “无危险则无保险”

(2)必须以多数人的互助共济为基础——众多的投保人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3)必须以对危险事故所致损失进行补偿为目的 非人寿保险——损失补偿 人寿保险 ——合同约定

(二)保险的特征

1、保险是一种商事法律行为

2、保险。、住房公积金

五险一金:加: 工伤保险、生育保险 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区别

第一,保险目的和性质不同

第二,保险对象不同

第三,营利性不同

第四,保障水平不同

第五,法律依据不同

第六,管理体制不同

二、保险制度的发展

(一)近代保险制度的形成在保险制度形成过程中,财产保险制度先于人身保险制度形成,海上保险先于陆上保险形成。1.海上保险的形成 ① 共同海损

② 海上借贷(冒险借贷)一般认为,近现代保险制度始于14世纪的海上保险,其发祥地为当时海上贸易最为发达的包括伦巴弟地区的意大利北部地中海沿岸各城市。1384年 比萨保单

1384年,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这张保单承保一批货物从法国南部阿尔兹安全运抵意大利的比萨。在这张保单中有明确的保险标的,明确的保险责任,如“海难事故,其中包括船舶破损、搁浅、火灾或沉没造成的损失或伤害事故”。在其他责任方面,也列明了“海盗、抛弃、捕捉、报复、突袭”等所带来的船舶及货物的损失。英国海上保险的形成,对现代保险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17至19世纪,英国的海上保险一直雄踞世界第一。

劳合社----爱德华•劳埃德

总之,我国保险界普遍认为:海上借贷是海上保险的雏形;意大利是海上保险的发源地;英国伦敦是海上保险的中心。2.火灾保险的形成

1666年伦敦大火事件:1666年9月2日,在英国伦敦发生了一场大火,烧毁了全城的一半,起因是皇家面包店的烘炉过热,火灾持续了5天,有13000 幢房屋和90个教堂被烧毁,20万人无家可归,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财产损失。尼古拉斯•巴蓬创办火灾保险公司:独创性地依据房屋的结构和租金收取保费,例如,砖石建筑的费率定为年房租的2.5%,木质结构的房屋费率则提高至5%,这种差别费率制为日后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样板,巴蓬本人也被誉为“现代火灾保险之父”。3.人身保险的形成

[意] 洛伦佐•佟蒂在1656年起草完成了《联合养老保险法》(简称《佟蒂法》),1689年法国路易十四推行《佟蒂法》获得巨大成功。

使人身保险制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是 [英] 埃德蒙•哈雷。他在1693年制成了第一张人口死亡表。

[英] 多德森和辛普森在1762年创办了相互保险组织“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简称“老公平”。人寿保险公司已成为仅次于商业银行的投资机构

4、责任保险的起源和发展

责任保险是对无辜受害人的一种经济保险,它的起源更晚于人寿保险。

责任保险其产生基础是健全的法律规定,早在19世纪初,法国就在《拿破仑法典》中作出了有关赔偿责任的规定,并率先开办了责任保险,其后,德、英、美国等也相继创办了责任保险

现代保险:

起源于海上保险

成长于火灾(陆上)保险

扩展于人寿保险

完善于以责任保险为核心的工业保险

(二)现代保险业的发展状况和特点(重点)1.新的保险种类日益增多,保险范围不断扩大 2.保险基金的投资运用进一步加强 3.综合保险获进一步的发展

4.各国加强对保险企业的监督管理 5.各国保险事业发展迅速且竞争激烈 6.福利性的人身保险比重增加

7.责任保险成为各国普遍重视的业务 8.再保险进一步发展,保险管理现代化 9.保险金额巨大,索赔增多

(三)新国保险业的发展

1.1979年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会议纪要》,作出了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策;

2.1979年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使我国停办了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重获新生;

3.1980年底,除西藏以外的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恢复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的分支机构;

4.1982年,香港民安保险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深圳设立了分公司;

5.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交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设立保险部,1991年,为执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保险、证券分业经营的政策,在保险部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 6.1988年,深圳蛇口工业区招商局、中国工商银行等单位合资创建了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平安保险公司,1992年9月更名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

7.1992年9月,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经批准在上海设立分公司,标志着我国保险市场跨出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8.1994、1995年,两家区域性保险公司——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在上海成立; 9.1995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简称《保险法》)正式实施,我国保险业走上了法制化发展道路;2002年10月、2009年2月两次修订。10、2001年4月,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获准营业许可证; 11、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了《保险法》颁布后的首批5家股份制保险公司,即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2、1998年11月18日,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我国的保险宏观管理体制日渐成熟。

请看几张图片

在民族保险业蓬勃发展之时,洋商仍在继续吞噬着中国保险市场的份额。一战前英商凭借在华特权、雄厚的资金、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再保险实力的优势,率先占据中国市场。但一战后,美商保险乘英国休养战争创伤之际,逐渐渗入中国。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商保险已能与英商平分秋色,其中尤以美商美亚保险公司发展最为迅猛。

出生在加利福尼亚的史带,1919年来到“冒险家的乐园”——上海,在美丰银行老板鼎力相助之下,成立美亚保险公司。史带的脚跟尚未在他的新办公室踩实,1920年美亚承保的上海一些堆栈就发生火灾,损失惨重。美亚还没赚到多少保费,就要赔出一大笔,许多灾户都谣传,美亚要赖账了。但是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史带甚至不惜负债,迅速处理了赔款事宜。美亚公司“被灾户深为满意,从此获得社会人士的信任,业务日有起色”。小小的美亚很快就从众多保险公司中脱颖而出。1921年后,史带在上海陆续创建友邦人寿保险公司和友邦水火保险公司,甚至利用保险资金开设了友邦银行。美亚还与英商、法商、华商合办保险公司,同时还代理了26家保险行的业务。在业务最发达的时候,史带旗下的公司占中国保险总收入的30%以上。史带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就在中国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保险帝国,被人们称作“远东保险王”。他的发迹史也成为旧上海津津乐道的经典故事。1939年由于中国局势不稳,美亚总公司由上海迁至纽约。在经历了中国抗战、解放战争之后,1951年美亚停业,撤离上海。史带在中国古庙向客户介绍保险业务(图略)上海外滩的扬子保险大厦。当时于仁、保家、保宁、中华等十几家保险公司都租用该楼办公,为当时著名的保险大楼。(图略)

外商--于仁洋面保安行 于1908年5月15日签发的汉口到上海货物运输保险单。(图略)1877年安泰保险公司在香港成立。(图略)

图为光绪11年(1885年)5月10日,香港安泰保险公司签发的水险保单。(图略)1912年成立的华安合群人寿保险公司安家保寿险保单(图略)中国天一保险公司保费收据(图略)1949年9月25日至10月6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组织的第一次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薄一波亲笔函告南汉宸总经理“中央同意搞保险公司”,极大地鼓舞了与会者。(图略)

1979年12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的“贯彻国务院决定‘恢复国内保险’大会”(图略)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成立庆典(图略)2003年12月17日上午9点30分,王宪章在纽约证交所交易大厅,为当天股市鸣响开业钟,这时,拥有210多年历史的纽约证交所外飘扬着五星红旗。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劲发展,全球投资者看向中国。(图略)

2005年底,全国共有保险机构93家(07年,102家)。

课下作业:

阅读教材、阅读法条 第一节内容回顾:

一、保险及其制度分析

(一)概念

保险的概念法律制度: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篇2:第一单元绪言教案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观察实验的方法:

篇3:绪言教案

陆游与唐婉的爱情 ◆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唐婉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十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后陆游七十五岁,住在沈园的附近,“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写下绝句两首,即《沈园》诗二首。

篇4:第一单元绪言教案

教学目的:

1. 使学生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

2.使学生明确在高中阶段为什么要继续学习化学。

3.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4.通过了解我国在化学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引言]在高中,化学仍是一门必修课。“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这句话引自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一次讲话。也许我们对这句话的含意还知之甚少,相信学完本节课后一定会同意西博格教授的观点,对化学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化学经历了史前的实用技术阶段到以原子-分子论为代表的近代化学阶段,以及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物质结构理论为代表的现代化学阶段

早期的化学只是一门实用技术,在这一方面我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国的四大发明有两项是化学的成就。我国的烧瓷技术世界闻名。精美的青铜制品(见彩图)世上罕见,以上这些科学技术在世界人类的进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药物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广泛探究之下,产生了原子-分子学说,使化学从实用技术跨入了科学之门。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人们发现了大量元素,同时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规律——元素周期律。现代物质结构理论的建立,使物质世界的秘密进一步揭开,合成物质大量出现。

我国的化学工作者也做出了突出贡献。牛胰岛素的合成是世界上第一次用人工方法合成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人类探索生命的秘密迈出了第一步。

化学理论发展促进了合成化学发展。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促进了材料、能源等科学的发展。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直是人类进步的重要里程碑。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都是以材料作标志。没有半导体材料就没有计算机技术;没有耐高温、高强度的特殊材料就没有航天技术;没有光导纤维就不会有现代通讯;没有合成材料,今天的生活还会这么丰富多彩吗?

[设问]除了合成材料外,人类社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化学解决呢?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提高燃烧效率,开发新能源需要化学;保护人类居住的环境需要化学;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需要化学;维护人体健康更离不开化学,我们不难看出在社会发展中,化学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取代的。

[设问]怎样才能运用化学知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呢?

(请同学们看课本图5,并讨论)

[一分钟演讲]:请学生根据本节课提供的素材和自己的体会,做一分钟演讲:“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过渡]化学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此重要,应该如何学好化学呢?

[讲解]除了要注重化学实验,掌握有关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十分重要。在化学研究中常用的科学方法有实验法、模型法、逻辑法等。

在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从实验中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许多结论要通过实验验证;许多未知需要实验去探索;作为研究化学必备的实验技能需要通过做实验去提高。

篇5:第一单元绪言教案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材分析】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上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化学。

2、学生通过课前上网收集资料,文本阅读、图片浏览、视频、PPT、教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等能够说出常见的社会生活中化学用品。

3、亲身体验到化学与生活、生产、国防及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产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强烈的学习欲望。

4、体会到化学与人类及社会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以及认识化学的真正价值。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先用深圳化学大运会开幕式导课,让学生认识到大运会倡导的低碳环保理念,迎合了绿色化学的方向。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图片展示、师生合作、小组合作,让学生体验、感知化学之美、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低碳环保的深圳大运会开幕式——绿道英姿自行车表演及点火仪式。

本届大运会所提倡的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没有烟火表演的开幕式同样精彩。

表演者穿的荧光服装好看吗?

这些服装都是用化学合成面料定制的。

希望这熊熊燃烧的圣火能够点燃大家学习化学的热情。

大家想不想了解什么是化学?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为什么会如此绚丽多彩呢?——因为有了化学。

学生观看、体验

同学们欣赏精彩绝伦的大运开幕式,心血澎湃。

通过视频播放没有烟火表演的开幕式,让学生感知绿色化学的魅力。

对学生进行低碳环保教育,用大型活动的震撼力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学好化学的决心

自主阅读感知化学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第1—第2页的前3段。初步感知化学

1、说出你身边的化学用品。

2、找出食盐的用途。

3、简单认识什么是化学。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第1—第2页的前3段。

找出身边的化学用品。

思考问题,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化学知识。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渐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初步感知化学。

一、多

彩的化

接下来请同学们随我细细的品味化学。

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化学,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展示图片、资料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无处不在。

淘宝网上灰太狼在销喜洋洋牌羊毛衫30元一件,你心动吗?你会辨别真假羊毛衫吗?

展示出实验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

你知道炒菜时,糖、食盐、醋、酱油、味精放的先后顺序吗?

讲故事:钻石和铅笔的争执。

为什么钻石和铅笔芯有相同的组成,又有如此不同的差异呢?

课件展示:钻石和铅笔芯的结构图

这是由它们的结构所决定的师生小结,得出化学的概念。

学生观看、体验到化学使我们的生活绚丽多姿。

小组讨论、交流

回答:一定是假的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辨别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

七嘴八舌的回答

学生豁然开朗

通过精美的图片和奇特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通过学生活动,发现身边到处都有化学的影子。

由生活中的化学,学生了解了化学的概念。

二、魔

幻的化

播放视频:

1、精彩的可乐喷泉

2、魔幻海底世界

展示两个活动的操作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

只要你有了足够的化学知识储备,你就是优秀的魔术师。

在以后的化学学习中,我们要不断地实验探究、细心观察、缜密思考撬开化学之门。

学生实验:

1、白纸现图画

2、清水变牛奶

学生思考,化学为什么如此神奇?

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化学的热情。

激励学生学好化学的信心。

三、化

展的足

化学如此神奇、美妙,那她是从何

时诞生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化学发展的伟大历程,体验她缓缓走来经历的沧桑岁月。

课件展示:火的发现和利用揭开了化学发展的历史。近代化学家们的科学探究发现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中国:四大发明、冶铜、铸剑、陶瓷、酒、染料等先进技术

国际:人物长廊:道尔顿、阿伏伽德罗、居里夫人、拉瓦锡、舍勒等

阅读、感知化学发展历程和名人探寻化学的足迹,和它们做一次心灵对话。

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学习方法。

通过了解化学发展史,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喜爱,对化学家的敬仰。

四、化

化学是美丽的、诱人的,它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对我们的生活、环境有影响吗?

课件展示:生活中一些污染的事件食品事故、图片、视频等资料。

一系列的污染事件,同时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人类与环境,和地球要和谐相处。

让学生列举一些自己亲身经历或了解到的污染事件。

打油诗:

化学本身并无错,只是人心着了魔。一心只为钱忙活,不管他人死与活。

【百家辩坛】:让学生辩论化学发展过程中的功与过,好还是不好?

观看、体验化学是一把双刃剑。

汇报、交流

收集材料辩论

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学好化学才可以用好化学,改善我们的环境、造福人类,打造绿色、生态、文明家园。

充分展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化学。

五、化

沿

汽车的不断增加,人类活动的频繁会造成地球变暖;大气臭氧层已产生空洞;粗放式的工业生产产生了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废渣等。我们能否等闲视之?不,决定不能。我们要用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保护环境、开发利用性能源、研制多功能新材料、开展生命化学的研究。通过化学和其他学科的整合解决这些难题。

课件展示:新概念车—叶子、蛟龙号、隐形战斗机、等

介绍“绿色化学”的概念、宗旨和重要性。今年的深圳大运会开幕式以及去年上海世博会都是我们人类在绿色化学方面的有益探索。

用心观看、感知,被高科技化学制品所震撼。

通过化学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一分为二的看待事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展示高科技产品,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好化学的欲望。

你认为化学好还是坏?

展示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抢答

正确的认识化学的价值。

当堂反馈

既然化学是一把双刃剑,那么我们就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技艺超群的剑客。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不断创造新物质,新材料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清;使人们穿的更舒适、吃的更健康、住得更惬意、行的更便捷。

认识了化学以后,谈一谈你的收获、想法或者对你的启示、对你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爱上化学,成为绿色化学的实践者。

1、课下收集你感兴趣的图片或化学家的事迹或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下节课和同伴交流。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你的人生理想或梦想有没有改变?写一篇作文。

学生课下收集

丰富学生的化学感官,对化学有一个全面、系统、清晰地认识。

板书设计: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多彩的组成结构

有用的化学

物质

性质

自然科学

篇6:第一、二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课题:1.窃 读 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 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 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阅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 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过程与方法:

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 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 书名言。

自学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1、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2、整体感知课文。a.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b.认读生字词。

c.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d.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1)、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_”划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小组交流、汇报。)(2)、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a.“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1)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2)感悟形象: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1)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2)“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3)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4)结合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c.“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1)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中,神态和内心是不一致的。)(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d.美读升华: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生读,师评: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那大家知道,“窃读”时,“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3、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a.板书句子:“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b.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c.相机指导朗读。

二、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观察课文插图,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书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让我们再次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我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研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整体理解课文深刻含义 过程与方法:

深入研读课文,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2、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的,请同学们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b.交流课前搜集的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最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课题: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生字,初步理解对话内容。过程与方法: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懂本课内容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生字,初步理解对话内容。过程与方法: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

3、把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

3、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三、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 知识与技能:

深刻体会人物对话的内容。过程与方法: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

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

一、复习导入

一个是在求学道路上刚刚起步的小学生,一个是学识渊博、学有建树的学者,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他们的对话吧!

二、分角色朗读,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课文,边完成表格。

2、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三、积累运用。培养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

四、拓展活动

向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书。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3走遍天下书为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背诵第7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阅读课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侣、娱”等4个生字,会写“侣、娱”等9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教学重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教学准备:

抄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第3课“走遍天下书为侣”。

2、齐读课题。释题。(侣:伴侣。)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3、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4、默读课文,想想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是什么,在书上作批注。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小组合作读课文,交流: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他旅行的理由;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分别在课文的哪些段落。

2、齐读课文第5自然段,与大家交流读懂了什么。

3、出示关键句子: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再充分说说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抓住“朋友”“家”“一百次”“多少年”,发表不同的见解。)

4、齐读第6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新东西”指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第4~6自然段,再次感受作者选择一本书陪伴自己旅行的理由。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a.“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b.“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c.“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研读课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自然段。过程与方法:

学习一些读书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读书乐趣。教学过程:

一、激趣读文,深入感悟

1、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

2、自由读第7自然段,想一想“我”读那本书的方法到底是怎样的?从哪些词句看出“我”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抓住“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表示顺序的词语感悟。)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们感受到什么?

3、联系实际交流作者读书的方法。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说一说。

4、默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除了把书比作一位朋友,还比作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比?这样比的好处是什么?

5、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1、画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试着背一背第7自然段,再与伙伴比赛,看谁记得又快又牢,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思考交流: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说说如果有一本书陪伴你去旅游,你会怎样去读?(用上首先„„然后„„最后„„)

3、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交流。

三、拓展活动

1、读一读“阅读链接”——《神奇的书》,把自己的感受用几句话写下来。

2、向大家介绍你怎样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并说说你喜爱它的原因。布置作业:

1、背诵第7自然段。

2、抄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小练笔”。板书设计:

“首先„„然后„„最后„„”

课题:4 我的“长生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读书乐趣 教学重难点:

a.认识本课生字

b.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知识与技能:

认识“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读书乐趣 教学重难点:

a.认识本课生字

b.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长生果”吗?(板书:长生果)吃了长生果会怎么样?板书课题,并指名读课题。

2、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同学们要运用平时学到的方法自己读懂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心扉的“扉”读第一声,水浒的“浒”不读许,过瘾的“瘾”是前鼻音,馈赠的“馈”声母是k。

3、默读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三、默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词,找出本文中的成语。

四、作业布置:抄写本课生字及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知识与技能:

掌握“扉、瘾”等12个生字,学生互相提醒认清字型,读准字音。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读书乐趣 教学重难点:

a.认识本课生字

b.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重点感悟作者从读书和作文中受益的语句。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知道了作者的“长生果”,现在就一起来仔细分析一下作者为什么叫它“长生果”吧!

二、细读课文,感悟体会

1、“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书是“我”的“长生果”。)

2、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 a.作者是怎样读这些书的?(板书:津津有味、如醉如痴、牵肠挂肚)(1)从作者这样读书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非常喜欢书。)(2)指导朗读相关的句段。

b.作者从作文中悟到了什么道理?读ll、14自然段。理解“别出心裁、呕心沥血”等 词语。

3、读书和作文有什么联系吗?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子,并谈谈理解。

4、作者为什么说书是“我”的“长生果”?(书像长生果一样,对我有好处。)为什么又把书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呢?(书是.-j-~流传下来的,我们通过读书可以知道过去发生的事情,书就像“长生果”一样不老。)

三、积累语言。交流感受

1、认真读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或段落,与同学交流体会。

2、课外积累有关读书的格言警句。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b。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过程与方法:

c。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d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教学设计: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增强学生表达、倾听和与他人交往沟通等能力 过程与方法:

b.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c.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

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在这次“我爱读书”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大家一定有不少收获吧?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组内讨论,人人参与)

1、你们小组开展了哪些活动,有什么收获呢?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

2、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检查、督促,要求人人发言。对个别表达、交流有困难的学生,可采用个别辅导或同学互助的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4、推荐代表参加全班交流。为了使代表的发言能取得好的效果,小组成员可集体出主意、想办法,使发言的内容更全面、更精彩。

二、全班互动,交流评价

1、先集中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再引导学生交流别人的读书经历。

2、你对谁说的话有同感?学生自由交流评价,感受阅读的快乐。

三、开展辩论。启迪思维

1、人们常说:“开卷有益。”但也有人说:“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请同学们摆事实、说道理,展开一次辩论。

2、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指导、点拨。

3、师总结:好书会像营养品一样滋润我们的心灵,像朋友一样陪伴我们的人生,像窗户一样打开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力量、勇气和智慧。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和好书交朋友呢?让我们养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布置作业:

大家课后多阅读课外书籍,交流读书感受。板书设计:

“开卷有益。”

“开卷未必有益,看了那些不健康的书反而有害。”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过程与方法: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情感态度价值观:

促进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根据开展活动的情况,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习作。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一定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 容写下来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三、试写初稿,反复修改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后,自己认真进行修改。

3、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4、按照小组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朗读佳作,共同赏评

每小组推荐一至两名同学,分别朗读各自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布置作业:

誊写作文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满意后抄写在作文本上。板书设计:习作内容:

读书故事;

采访记录;

记一次辩论活动。

课题: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喜欢读书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教学设计: 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回顾拓展一 教学准备:

查找有关介绍读书方法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回顾“词语盘点”

1、学生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组织记忆竞赛、抄写竞赛,引导学生积累本组所学词语。

二、交流平台

1、围绕教材中提示的不同角度,小组内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和体会。

2、全班交流、展示。引导学生口头交流这段时间课外阅读的收获、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所了解的新的读书方法等,再把文字或其他形式的学习成果加以展示。

三、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素以乐学好读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激励我们做个热爱读书的人。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句子。

a.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3、背诵名言。

4、交流其他有关读书的名言学生收集的以及老师推荐的,拓展积累。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5、鼓励学生课后将自己喜欢的读书名言制作成书签。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英)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联)高尔基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瑞士)凯勒 ◆至乐无如读书。——郑成功

◆藏书不难,能看为难;看书不难,能读为难;读书不难,能用为难;用书不难,能记为难。——张潮

课题: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a.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b.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设计: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本课两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a.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b.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过程: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秋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本课两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数名答。)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 挂念。

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他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三、议深情

1、学生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四、记生字

1、找到本课两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长相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本课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过程与方法: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二、读入情

1、读一读《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4、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5、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6、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7、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8、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9、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0、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三、议深情

1、学生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 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四、记生字

1、找到本课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布置作业:

课题:6 梅 花 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2、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2、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三、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布置作业:

复习本课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

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研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2、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二、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三、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四、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五、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课题:7桂 花 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箩、杭”2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 知识与技能:

学会“箩、杭”2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读准字音,弄清字形。

三、作业布置: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品读课文,理解课文含义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深刻句子的含义。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1、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2、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桂花雨”,现在我们就来理解课文吧!

二、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 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 什么。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课题:8小桥流水人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教学设计: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本课课文。知识与技能:

认识7个生字。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教学过程:

一、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二、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 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三、作业布置:

四、板书设计: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本课课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句子含义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2、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背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三、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布置作业:

口语交际·习作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

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过程与方法:

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1.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教学设计: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

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过程与方法:

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布置作业:整理活动材料

第二、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

学习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

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赏评.布置作业:作文(题目自拟)

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教学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 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上一篇:厉害了我的国演讲题目下一篇:争做好学生主题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