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常态化论文

2022-04-17

作风,是人们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风格。由于作风与思想、行为密切相关,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因此,如果自身意志不坚定、外在缺乏监督,人们就容易犯作风问题。党政机关存在作风问题,国有企业也如此。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是从原来的部委厅局转变而来,这些企业总部和二级企业领导机构还存在着一些机关化作风。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作风建设常态化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作风建设常态化论文 篇1:

构建新形势下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思考

〔摘 要〕 作风建设常态化是认同、践行、激励、约束、改进、保障等诸多要素和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相应地,构建新形势下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要紧扣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突出问题导向,从多方面协调推进。加强思想教育,为作风建设常态化建设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建立务实的实践机制,使作风建设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落到实处;对相关措施的实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改进;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树立正确导向,推动形成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氛围;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落实执纪问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

〔关键词〕 新形势下;作风建设;常态化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常态化问题,强调要注重从制度机制上解决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新形势下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就是要不断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作风建设,从思想教育、实践转化、评价激励、反馈改进和强化监督等多方面协调推进,使作风建设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确保党员干部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过硬作风。

一、以思想教育为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越深刻,践行就会越自觉。坚定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信念,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是构建新形势下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的内在要求,是作风建设常态化建设最牢固的思想基础。当前,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思想教育: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丢失共产党人远大目标就会变成功利主义者。作为执政党,各级党组织既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多方面的考验,又存在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等多方面的危险。面对复杂的形势和环境,一些党员干部不同程度地表现出理想信念动摇、价值取向扭曲、信仰迷茫等问题,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加强执政党成员的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对党员和党的干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使他们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2.加强宗旨意识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党章和党的历史,强化宗旨意识。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坚决反对一切脱离群众、不关心群众疾苦的不良现象。

3.加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强调,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这些传统深刻反映了党的性质、宗旨和信念,是党的精神力量所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加强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批评和自我批评、求真务实、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等优良作风,使广大党员干部以优良作风出现在人民群众之中,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4.加强日常学习教育

各级党委(党组)要及时组织学习中央有关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在重大节假日前,采取会议、文件、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重申和提出作风建设、廉洁自律有关规定,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在思想和行动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把作风建设学习教育贯穿融入到干部培养、选拔、管理和使用的各个环节。

二、建立务实的实践机制

新形势下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机制必须建立务实的实践机制,使作风建设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落到实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关键环节:

1.制订干部作风建设“责任清单”,对作风建设列出具体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1],作风建设同样如此,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要针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出台作风建设的“责任清单”,对包括改进调查研究和加强直接联系群众工作、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因公出国(境)管理、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和落实作风建设主体责任等方面列出具体要求和责任事项。要把落实清单作为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要带头兑现承诺,不含糊、不越线、不变通,真正让各项规定要求落到实处。

2.注重问题导向,开展专项治理

一方面找准突出问题,针对作风方面特别是“四风”问题的不同表现形式,紧紧盯住重要领域、重要问题、重要节点和作风问题新动向新苗头,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每年组织专题调研,面对面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心声,综合分析群众信访、社会评价、网络民意调查、巡视、监督检查等情况,梳理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明确年度正风肃纪工作重点。另一方面开展专项治理,对查找出的作风方面突出问题,逐一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每年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开展专项整治。深入整治“庸、懒、散、拖”行为,切实解决政绩观不正确、执行力不强、吃拿卡要、脱离实际等影响經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3.密切联系群众,强化服务功能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新形势下,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统一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当前,强化服务功能要健全机关联系指导基层、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和党员干部驻乡进村入户及蹲点调研制度,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转变作风。大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强化服务功能,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和调处机制,通过干部下访、基层接访、民情直通车等多种形式,面对面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强化服务功能,做好群众工作,除了制度平台支持,还取决于党员干部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为更好地强化服务功能、做好群众工作,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

4.注重载体建设

实践证明,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可以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为作风建设常态化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重视载体建设。在继承传统作风建设载体的基础上,要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创造出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新载体。要落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每年至少进行两次蹲点调研。开展县级以上党政机关与基层单位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与生活困难群众等特殊群体结对子、交朋友。推行基层联系点、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基层挂职任职、党员承诺践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党代会代表直接联系群众等做法。

5.建章立制,提高作风建设的规范化水平

围绕落实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建立健全改进文风会风、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治理吃拿卡要等制度。加大政绩考核机制改革力度,着力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坚决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制度规定,制定和完善本地、本部门、本系统经费管理、国内差旅、因公临时出国(境)、公务接待管理、办公用房和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公务卡使用管理、资源交易、工程项目招投标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或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三、建立反馈改进机制

一项制度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建设,需要对相关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改进。要紧紧盯住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的对策措施,做到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谁以身试法就要坚决纠正和查处,主要步骤有以下几项:

1.建立作风建设台账制度

建立作风建设专项统计制度,对作风建设各领域、各层面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全部实行台账管理,逐项细化量化,逐个分解落实,定目标、定标准、定措施、定责任、定时限,实现项目化和精细化管理,做到“年初建账、定期查账、年底交账”。将各类问题系统整理成整改台帐,细化改进工作进度,每月汇报整改落实情况。围绕重点工作任务目标,认真逐一对照检查,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确保各项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强化干部对群众做出的各项承诺兑现力度,每名干部要围绕自身承担的重点工作任务作出具体的目标承诺,并制定详细工作配档。

2.及时对相关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和总结

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多抽出时间深入基层调研。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撰写调研报告。各级党员负责同志每年要向党组织报送有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材料。要防止和克服调查研究中的形式主义。要到工作形势好的地方去总结经验,更要到问题较多、矛盾尖锐的地方同干部群众一起解决问题。提倡开展专题调研、蹲点调研,反对大轰大嗡、浮光掠影。评价基层的工作要准确、适当,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指出,反对不切实际的表扬。领导干部下基层要轻车简从。严格控制陪员数量,严禁到边界迎送和超标准接待。

3.畅通群众意见反馈渠道

在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过程中要注意收集群众意见,听取群众建议,尊重群众的合理诉求,对工作进行完善,保证相关工作科学运行。要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把“面对面”与“背靠背”结合起来,把个别听与集体谈结合起来,把走进群众听与组织群众评结合起来,通过开通“民意快线”、蹲点调研、随机走访、个别约谈等多种形式,畅通民意渠道,广泛听取意见,特别要听取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的意见,重视群众来信、来访等送上门的意见,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定期归纳、整理、分析、存档,并及时向群众作出解释、答复。

4.强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落实党委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领导班子成员要积极维护和参与集体领导。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党委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发挥好党的委员会全体会议的作用,健全党委常委会的决策程序。重大问题必须提交党委常委会集体讨论,涉及全局和长远的问题还应提交党的全委会讨论决定,不得以书记办公会代替党委常委会。完善领导、群众和专家相结合的决策机制,积极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党委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失误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坚决反对议而不决、决而不行、内耗严重等软弱涣散现象。

四、建立正确的导向机制

作风建设常态化制度建设要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对重视作风建设工作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表彰奖励,树立正确导向,为此要做到:

1.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形成正面引导的示范机制。把深入学习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焦裕禄精神贯穿到作风建设这项长期任务中去,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注重发现和挖掘身边的先进人物和事迹,树立一批吃苦耐劳、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做好本职工作的先进典型,通过传播改进作风“好声音”、传递 “正能量”,引领党员、干部学先进、赶先进,树立新风正气。

2.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民德如草,官德如风。各级领导干部肩负着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職责,他们在作风建设上作出表率、见诸行动,就是重要的导向和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坚持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坚持“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条成功经验。应将这条经验制度化,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压力传导机制。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带头改进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政治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践行群众路线,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弘扬优良作风,坚持干在实处,始终走在前列,以上率下,层层行动、层层带动、层层推动。要注重抓关键少数。一个单位主要领导的言行对这一单位的作风建设成效有着重要影响,在作风建设问题上抓住一个单位的“关键少数”至关重要。为此建议,一要完善对主要领导干部的谈心制度、约谈制度。通过谈心约谈,强化其开展作风建设的自觉。二要把是否重视作风建设作为考核评价一个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通过考核评价的指挥棒,激发其内在的自觉。

作者:马建新

作风建设常态化论文 篇2:

在深化国企改革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作风,是人们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风格。由于作风与思想、行为密切相关,容易受外在环境影响,因此,如果自身意志不坚定、外在缺乏监督,人们就容易犯作风问题。党政机关存在作风问题,国有企业也如此。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是从原来的部委厅局转变而来,这些企业总部和二级企业领导机构还存在着一些机关化作风。加之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同时肩负着为社会提供部分公共产品和服务、完成国家有关战略任务,某种程度上可视为公权力的延伸。国有企业自身的作风问题影响着国有企业的社会形象,关乎国有资产经营效率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改进国有企业的作风尤为重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国有企业整治作风的极好机会。国有企业要借此机会多“照镜子”,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整改及以后的工作中,更要巩固成果、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形成长效机制,使作风建设常态化。习近平同志强调,着力改进干部作风,是应对复杂矛盾、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当前,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方面,要靠优良作风来保障各项措施稳步落实;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深化改革纠正一些带有体制性、制度性的作风顽症,使作风建设和改革发展相得益彰。

以宣传教育为作风建设基础,改进经常性态度

作风的表现之一是经常性的态度。转变态度可以通过教育和党性修养的经常化来达成。习近平同志说:“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宣传教育常态化,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针对人们思想变化的特点,经常给人们做思想工作,以理服人,使大家认识到作风问题乃至腐败的危害性,启发觉悟,真正使人不愿去做有损优良作风的事。同时也是为制度建设奠定基础,保证执行制度和纪律的自觉性。

作风方面的教育,应该认识和觉悟到三个道理:一要认识作风问题与腐败的关系。作风问题看起来没有腐败性质严重,但是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如果不及早解决、不从小解决、不快速解决,就会从量变到质变,甚至变成腐败问题,就如同一般性疾病逐渐演变为癌症。解决作风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教育、制度、监督、提醒、预防等各种手段,那么对腐败,我们就要坚决惩治、严惩不贷。二要认识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习近平同志指出:“‘四风’问题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密切联系。在作风问题上,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性。作为党的干部,必须永不动摇信仰,做到坦荡做人、谨慎用权,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可见,解决作风问题要标本兼治,治标就是要纠正和改变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治本就是要从根本上把主观世界改造与客观世界改造结合起来。有作风问题特别是搞腐败的人多数都把两个世界的改造割裂开来。有的企业管理者,很有魄力,敢于改革创新,把企业经营得很好,当收入、利润双双提升之时,自己却犯了作风问题,甚至被查出腐败的事。这就说明他们客观世界改造得还可以,而主观世界却一塌糊涂。有的企业领导注重读书学习、党性修养,这也不敢决策,那也不敢干,总怕自己犯错误,结果耽误了企业的发展机遇,企业业绩平平,面貌依旧。有些人看上去很重视主观世界的改造,而对客观世界改造不屑一顾,实际上极端自私,主观世界改造的动机不纯。这两种人都缺乏两个世界改造的结合,应该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三要认识作风问题与理想、信念、宗旨的关系。要始终把理想、信念、宗旨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统一起来,把企业的改革发展与自己的价值体现统一起来,不能搞利益冲突,要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比如企业党员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就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52个不准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的39个不得,这些规定非常明晰,需要严格自律。

对作风方面内容的宣传、教育和修养,要经常有效地开展并动态推进。宣传教育和提高修养有许多方式,要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才能产生好的效果。根据不同对象,可以选择自学或中心组学习方式、专门培训方式、政策宣讲方式、法规制度解读方式、以案说法的警示教育方式、喜闻乐见的电影电视剧方式、快捷灵敏的微信微博方式、营造氛围的电子屏幕和标语墙报方式,等等。总之,就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和自身的学习修养,对符合优良作风的科学观念,不断灌输、强化印象、环境熏陶、重复接收,渐渐变成自觉的理念,化作习惯性态度,影响行为,指导实践。

以制度改革为作风建设推手,规范经常性行为

作风在行为方面要规范的内容很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聚焦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四个方面。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抓住反“四风”这个重点,使参加活动的干部党员,不仅认识到“四风”的危害,而且各自找问题、追缘由、促整改,把思想认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不同程度地使思想得到升华。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总结好的做法,巩固已有的成果,就有必要把许多零碎的做法规范化,推动制度执行常态化。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提出的相关内容和此前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结合国有企业实际,应当在下述四个方面首先规范化和常态化。

在深入调研、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上。一是在调研中要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作为决策和指导工作的参考和依据,而不是姿态式的蜻蜓点水、或为宣传报道而调研;二是要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并且通过示范能给基层干部普遍的启发,而不是用特例的方式象征性地解决几个个案问题就了事;三是在调研和联系群众中要增进同群众的感情,把群众的温暖、干部的作风和党的宗旨统一起来,而不是孤立的调研,一走就忘,陌如路人;四是调研前可打招呼,提前安排,也可不打招呼,明察暗访,必要时做好协调,视调研内容和方式而行,减少对基层的干扰,而不是几路调研组相逢,重复调研,让基层应接不暇;五是调研可随意到实践一线,走到群众中,面对面地交谈,也可到网上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虚拟交流,而不是制造现场,导演排练,让群众反感。

在改进会风文风、改革会议公文制度上。一是开会和发文的工作方式,要与相应的工作内容、有效的工作成果相统一。开会发文多是某项工作的开端或总结,重在抓好会议和文件所部署工作的贯彻落实,不能把办会办文效果当成会议文件部署工作的效果。二是开会和发文要体现主办单位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千篇一律的发文和千孔一面的开会,特别是内容空洞、重复、乏味的会和文,低劣的讲话、八股式的文件,令人生厌,让人不想开、不想读,贯彻落实就更难想象了。因此,重要的会议和文件,领导要亲自拟讲稿、亲自把关文稿,突出重点,短小精悍,任务明确,要求鲜明。少而精、有质量的会和文,有利于会议和文件内容的贯彻和落实。三是改革会议公文制度,压缩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审批,控制办会办文的规模、数量、时间和经费,搬掉文山,填平会海,在会议文件上严规范、开新风。

在控制“三公”消费和楼堂馆所建设的制度上。一要改革因公出国、公车购置与运行、公务接待的管理制度,建立“三公”经费的预算制度、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按照三中全会决定要求,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事项的信息公开,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从企业管理部门、企业自身、纪检部门以及不同层级的企业,或协同或分别建立切合实际的“三公”消费管理制度。二要把厉行节约与严格预算管理结合起来。科学制订和执行“三公”预算,严格经费审批、指标控制和报销管理,稳步推进“三公”经费支出公开,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对于改进作风、厉行节约而节省的预算,或实际执行小于预算的,既要防止年终突击花钱,又要防止因未完成预算执行而受到机械的批评或因节约支出而降低来年的预算安排,影响节俭的积极性,把实事求是执行预算与鼓励勤俭节约统一起来。对楼堂馆所建设,要令行禁止,不打折扣。三要健全审计监督制度,加强“三公”经费和楼堂馆所建设经费使用和支出结构、数额、比例的监管,督促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切实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

在解决“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问题的制度上。一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依功能将国有企业界定为竞争类、功能类、公共服务类等,对不同类型的企业分类监管、分类经营、分类考核,突出针对性和有效性。在类别上,竞争类企业将以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兼顾社会效益;功能类企业则是以完成战略任务或重大专项为主要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公共服务类企业将以确保城乡设施和服务正常运行和稳定,实现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在总体上,一方面,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比例;另一方面,推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使国有资本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也就是通过不同类别的考核,发挥良好的激励作用,调动各类国有资本经营和监管的积极性。二是要改变以往企业考评的旧思维、旧习惯,增加考核的市场因素,更多地采用股权激励、增量业绩奖励等方法。同时要把企业的科技投入、环境保护、产业政策、战略目标、社会责任等因素考虑在内。通过考核激励,有利于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统筹配置资源,盘活存量,激励经营,多作贡献。三是要通过完善既协调又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在考核企业的同时考核领导人员和管理者的“德、能、勤、绩、廉”,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

以自律和监督为作风建设保障,保持风清气正

伟大的事业需要优良的作风来保障,建设党性修养好、制度执行力强的国企优良作风,需要个人自律和组织监督作保障。

领导和高管带头开展经常性作风建设是自律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人们明显感觉到作风的改进,原因在于中央领导率先为自身制定了八项规定并能严格执行,紧接着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又带头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建设,从中央领导自己做起,一件一件地做,上行下效,带动了全党,影响了全国。国有企业作风建设常态化,也需要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带头执行廉洁从业各项规定,做廉洁自律的模范;带头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群众、新闻媒体监督。一方面,要经常正确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手段,清理自己、净化思想,保持工作和生活上的干净和清爽。领导带头严格自律就抓住了作风建设的主要对象,也能保障作风建设责任制的执行和落实。另一方面,正确认识监督与被监督这个矛盾的统一体,要带头自觉地接受监督。习近平同志指出:“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并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明白,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放弃了这方面责任,就是对党和人民、对干部的极大不负责任。带头自律和接受监督,就要把三中全会要求的作风建设内容落在实处。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上,就需要领导干部带头,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改进会风文风上,就要带头减少会议、文件;在持续抵御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上,就要带头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和楼堂馆所建设,遏制公务支出和公款消费中的各种违法违规现象;在整顿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防止政绩工程方面,也要依靠领导干部的自觉,鼓足勇气,健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强化显规则,遏制潜规则,提高选用干部的公信度。

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自律和监督的主要内容。作风问题常常通过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体现出来,实际上装不了,瞒不住。经常性的作风建设,也要从树立正确的工作方式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做起,处理好领导干部与群众的利益关系。在工作上,就是要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反对特权思想和作风,除了必要的工作条件之外,正确认定职务消费、业务消费和个人消费的边界,不能模糊界限,追求享乐,甚至以权谋私。在生活上,要本着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按照规定的待遇和条件,管好自己和家人,积极影响亲属和身边人员,防止在社会交往和健身娱乐等活动中,一些消极、不健康的意识和方式的侵蚀,还要时刻保持头脑清醒,抵制诱惑,防范陷阱。目前,要按三中全会的要求,自觉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不准多处占用住房和办公用房,不准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不准违规配备公车,不准违规配备秘书,不准超规格警卫,不准超标准进行公务接待,严肃查处违反规定超标准享受待遇等问题。还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防止领导干部利用公共权力或自身影响为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谋取私利。

作风的平时养成与关键时间节点的把守在于持之以恒的自律和监督。作风建设常态化,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经常坚持,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作风。特别是在各种节假日、传统节日期间,在我们休闲娱乐、享受生活中,也要保持积极健康的情趣,防止庸俗腐朽的东西和不正之风趁虚而入,浸染节日文化,破坏传统美德,侵蚀党风和社会风气。因此在关键的时间节点,要坚持原则,守住界限,毫不懈怠,坚决刹住公款送节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过风清气正的节假日。

我们都曾感受过以优良作风为保障而取得的成功、带来的希望,也耳闻目睹过因作风败坏乃至腐败滋生导致的失败、带来的悲哀。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一再警示我们,反映党的宗旨和以群众利益为核心的优良作风不容反对、不能丢掉,必须发扬、必须坚持。十八大以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深入开展反“四风”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经为作风建设开了新局,取得了成绩。但是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的特点,需要作风建设常态化,让我们运用前期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进一步指导国企作风建设,并在建设和改革的事业中加强探索,共同努力,使优良的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断地走进我们的工作,走进我们的生活,逐渐变成清风气正的环境和昂扬向上的文化。

(责任编辑:郝幸田)

作者:邵春保

作风建设常态化论文 篇3: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思考

摘 要:干部作风问题关系着党的发展和兴衰,影响着党风和社会风气,在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走向经常化、制度化的同时,还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完成常态化作风建设。将对推动领导干部作风常态化的重要意义做出分析,从思想上、实践中和整个社会机制上引发思考,对实现作风常态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找出相关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相关对策,综合管理,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

关键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

当前,领导干部的作风是党执政的基础、力量的源泉,综合体现了共产党党性修养,是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必要途径,关系着党的生存和执政地位。领导干部是国家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在社会上具有较强的示范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意义

(一)可以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

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是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措施,直接影响着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建设,坚持推进作风化建设可以合理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并形成一种常态和习惯。在实现作风常态化的步伐中,建立良好的作风建设责任制有利于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更能及时地听取群众的建议,对工作进行改进,最终实现新时期的领导作风建设。

(二)关系着党的风气和形象

推动领导干部作风常态化更能全面深化改革,正党风,杜绝“吃拿卡要”,对不作为、滥作为、乱作为等现象严格惩治,整顿敷衍搪塞、散漫、办事推诿的不良作风,依法惩治滥用职权和徇私舞弊的办事人员,对服务态度恶劣,办事扯皮推卸的服务人员严格查办,培养良好作风习惯,凝聚正能量,建立干部选拔监督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避免违规用人,提高任职人员的公信度。

(三)影响着执政根基的巩固和执政能力的提升

在新时期,党的执政能力受到经济改革、环境改革、市场改革等多重考验,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长期影响着党的执政,使党时刻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贪污腐败等负面因素的考验,推进领导干部作风的建设,可以提高党员干部的行为能力,服务能力、行政执法能力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在腐败和其他负面环境的抵制上有着很大影响,作风建设常态化可以使党员更好地梳理群众观点,在实现民生改善工作上有着很大的作用。坚持不懈地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加强教育领导干部发扬党的优秀传统和优良作风更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二、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的推进对当前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在实现过程中也会受到不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发相关问题,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一)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主观上思想认识有偏差

从主观上来看,领导干部认为作风建设是走形式,认为可做可不做,忙于应付上级检查,思想上认知不足,真正推进的时候,总是雷声大雨点小,个人思想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有偏见,没有认清自己的世界观,为人们服务的态度不端正,缺乏基本的宗旨意识。

2.客观上价值取向有扭曲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受到经济市场的影响,给领导干部作风化建设带来很大困难,在管理中,难免产生消极的负面影响,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会使部分领导干部的思想认知上存在偏差,在追逐国家利益的同时也在暗中谋取私利,没有正确地摆正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在受到社会环境约束的环境下,各阶层领导干部的思想较为复杂,精神意念不够坚定,遇事怕事,不敢冒进,遇见困难总是相互推诿,缺乏一种舍我其谁的精神。我国当前的基本指导思想受到外国文化思想的渗透,时常影响着领导干部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会致使领导干部在工作的同时过分追求物欲,最终走向腐败。

3.制度上监督管理有缺陷

管理制度不到位,没有一个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是阻碍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推进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作风建设管理部门中没有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协调能力,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落实。在管理机制和监督制度上,缺乏一个健全的绩效考评机制,只是针对整个工作部门,没有落实到个人,相关干部人员理所当然的抱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态度,在社会激烈竞争中没有形成应有的危机感。整个部门没有做到“量才用人”。此外,相关制度在执行上缺乏刚性,只停留在形式主义,在考核上只是将职工干部列入考核,没有合理地量化标准,在评优评先上更是缺乏奖励鼓励,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上出现忙闲一个状态。

4.自身上素质提升有松懈

在思想作风方面,对组织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党性观念不强,思想认知片面,缺乏思想道德建设,在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上,茫然不知所措,官僚主义的思想根深蒂固,只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漠视群众利益,办事拖拉推诿。在创新意识上,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状态,习惯于按照规定的章程办事,没有严格要求自己,严重者甚至认为学不学政策和理论知识都不重要,自我感觉良好。没有开拓性和创造性思想意识,在工作中对问题的研究不够深入,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坚守自己错位的思想理念。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欠缺,对组织的文化结构、思想认知、知识结构等方面缺乏应有的适应能力和學习能力,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工作部门的需求。

(二)领导干部建设中相关问题引起的原因分析

1.外界环境变化多端

当前,我党受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其他社会建设多重环境的影响。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引发了相关领导干部诚信缺失、道德败坏、追求利益等现象发生,给党的执政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时刻考验着党的生存。精神上不允许存在丝毫的懈怠,严禁消极腐败出现。

2.政治体制不完善

一个完整的政治体制应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和实施制度。从当前的具体制度和实施制度上看,国有资产在监管上出现界定不清,运行不实,监管不力等问题,造成国有资产出现大量损失,宏观机制调控不到位也会出现油价、房价、医疗价格等出现上涨。教育机制不完善,会出现各个部门之间争权夺利,办事相互推诿托现象出现,使制度在执行中走样、变形,最终导致权力开始腐败,引起部门领导和干部利益分配不均,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损害。另一方面,监督机制不完善,也会导致党务等制度执行不到位,使相关执法部门缺乏足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给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惩治体系的不完善,会使部分领导干部钻空子,生活作风不检点,例如今年来,很多领导干部多数是以调查经济时查出,很少是以生活作風问题(例如单纯的吃、拿、卡、要)查处,是生活作风建设常态化中的一个漏洞。

3.领导干部自身修养不足

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直接关系着自身的工作责任和能力,通过对多数领导进行观察,发现领导干部的自身修养和工作能力及责任是成正比例增长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能力教养的高低、作风修养正负、艺术文学修养的深浅之间都相互影响,时刻影响着领导干部的威信建立。此外,部分领导干部在过分地追求片面的修养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个别领导在没有自身经济基础作支撑的条件下过分追求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会导致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改变,严重时将会步入对物欲的追求中,最终导致腐败出现。在追求自身修养的同时要抓住每个机会给自己充电,跟紧时代的步伐,避免在执政的过程中决策出现失误,贻误党的事业。

三、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对策

(一)不断完善制度、规范权力

将制度常态化可以保证作风建设更好的进行,建立科学完善的制度机制,并行成约束,容易形成思路清晰和逻辑严密的责任机构。可以强化考评和奖励机制,在评定、奖励和选拔上有着重要意义,有效保证了干部作风的转变。在机制整合中,要对重复部分进行协调,减少制度内容冗杂和原则规定

(二)不断加强教育、提高素质

加强教育,提高素质是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先导,建立教育引导机制,可以使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的能力、自我完善和革新、净化自我精神,有效地推动作风建设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迈进。在思想教育中要把领导干部作为重点教育对象,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出模范宣传作用。

(三)不断加强监督、形成合力

在监督管理体制上,要树立监督常态化推动作风整顿,建立作风明察暗访机制,重点实现全员督导,对群众重点反映的部门进行深入调查,加大问责力度,对作风建设严格把关,同时,强化监督责任,严控监督制度,保证监督应有的效果。

(四)不断强化考评、严格奖惩

以奖惩制度常态化来带动作风转变,对于执行制度不严,工作纪律涣散,办事力度不够、服务态度不好等相关行为应予以严惩,认真落实组织处理。在考评上本着客观公正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采用自评、他评,群众评和社会评的评价方式,定期对领导干部作风进行考核。

四、结语

本文在讨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中,综合分析思想认知、制度规范和相关机制问题,对于常态化的根本点、着眼点、关键点、着力点和着重点等没有关键讨论,这是笔者在今后研究中的重点研究对象。

参考文献:

[1]龙儒文,徐学超,张清勇.构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常态机制问题研究[J].领导科学,2013(22):41-43.

[2]别新宇.扎实推进思想作风建设常态化[J].政工学刊,2011(12):39-40.

[3]万本坚.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N].青岛日报,2013-08-24(5).

[4]马平.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浅思[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2-07-07(003).

[5]管云学.推进干部作风建设常态化[J].先锋队,2014,3(09):12.

[6]亓玉花.全面加强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J].世纪桥,2012(1):13-14.

[7]夏可珍.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破解[D].长沙:中南大学,2012.

作者:殷文

上一篇:微写作作文教学论文下一篇:斜拉桥结构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