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音乐《同一首歌》精选教案

2024-04-19

小学六年级音乐《同一首歌》精选教案(共10篇)

篇1:小学六年级音乐《同一首歌》精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故事的悲剧气氛和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神态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作者通过细节的描写很好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学习本文细腻传神的神态描写是本文的能力目标和学习重点。

本文又是一篇人间真情的赞歌,孩子们善良无私的爱感动了所有的人,让我们感受到了爱带给人们生的勇气和力量,因此,感悟爱的伟大,懂得关爱他人珍爱生命是本文的又一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点拨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音乐《爱的奉献》

《爱的奉献》好听吗?你们听后有什么感想?

这首动听的歌曲告诉我们: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在凝眸了《笑》的永恒魅力、感悟了《晶莹的泪珠》的光辉、走进爱意浓浓的《小巷深处》后,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一场特殊的音乐会,感受爱的旋律的震撼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散读课文

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大声自由朗读。

3、概括故事内容;

文章讲述了一群患白血病、濒临死亡的孩子,在很短的时间里为一个即将失去听力的孩子,组成合唱队,举办音乐会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提出问题;

这场音乐会是非常特殊的,到底是哪些方面特殊呢?请圈划出表现这次音乐会特殊性的语句,大声朗读给同学们听,并简要分析。

2、学生阅读课文,圈划批注

3、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

这场音乐会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仅仅三周时间,玛丽修女和柯尔比护士就把六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才能,就连那个既不能唱歌也不能说话的小男孩……

②一群根本没有音乐知识的孩子组成一个合唱队……

③伊丽莎白的耳朵后面做了一次复杂的手术,再过大约一个月,听力就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什么声音。

……

板书:

合唱队员:快要死去 没有音乐知识

特殊: 听众(伊丽莎白):听力即将丧失

时间短

四、三读课文,深入感悟

1、提出问题;

这场特殊的音乐会演出的效果如何?它给这一群孩子带来了什么?

2、学生讨论交流

3、小结;

从约瑟夫和伊丽莎白的神态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次音乐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无论是合唱队员还是听众都在这场音乐会中获得了莫大的快乐。

板书:

合唱队员 约瑟夫:神色悲哀——眉飞色舞、喜悦异常

快乐:

听众 伊丽莎白:沉默、泪水——欣喜若狂

4、朗读最后一节,体会这场特殊的音乐会对伊丽莎白的特殊意义。

五、拓展延伸

1、在《爱的奉献》的歌曲中师生交流生活中爱的经历。

2、品读《上帝住在一个老妇人的篮子里》,进一步感受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主题。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把你的快乐分享给世界吧,让爱从心灵深处开始,只有你心中有爱,才能让世界有爱,只有你心中充满爱,才能让世界充满爱。让你我对生活的爱,向世界扩散,把它传递给整个世界。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灿烂!

七、作业布置

以《爱》为题目写一篇关于爱的故事。

篇2:小学六年级音乐《同一首歌》精选教案

1.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首曾经感动过你的歌。这些歌或是牵起我们对于世间种.种美好的回忆,或是带给我们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亦或是触动我们心灵的某个角落……下面请几位同学来交流一下各自心中那首难忘的歌。

2.伴随着文字,今天我们共同用心来聆听一首歌。那是首怎样的歌呢?引出新课。

3.提问:在未阅读课文之前,看到《为我唱首歌吧》这个课题,你设想;

(1)提出这个请求的会是一个怎样的人?

(2)他(她)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请求呢?学生发言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来概述被感动的理由。

学生可以有多种答案,只要合情合理皆可。从交流学生心中曾经感动过自己的歌曲导入再引出新课,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融入各自的情感了,这就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了较好的情感氛围。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思考;

(1)《为我唱首歌吧》中的“我”是谁?

(2)谁为“我”唱歌?

(3)为什么为“我”唱歌又唱了什么歌?

2.和同学们平时所看所听的音乐会不同的是:它没有耀眼的明星,没有盛大的场面……这是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它的特殊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加以概括。

3. 交流:这场特殊的音乐会给你留下的最初的印象。

(1)“我”是伊丽莎白;

(2)为“我”唱歌的是一群身患白血病的孩子;

(3)因为伊丽莎白即将失去听力但是她非常热爱音乐。为此那群孩子在她生日那天为她献上了动听的歌声。

音乐会的特殊性体现在:

(1)合唱队员:活不了多久(但满怀同情心)没有音乐知识和才能

(2)听众:伊丽莎白(及十位父母和三位护士):热爱音乐即将丧失听力(但坚强)

(3)其他:准备时间短只有三周;音乐会在医院的小教堂里举行等。培养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整体感知能力。

通过找出音乐会的特殊性来使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有所初步感悟,为下面的深入感悟打好基础。

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1.这场特殊的音乐会的演出效果如何?你是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圈画相关的词句来说一说。

2.其间伊丽莎白和约瑟夫这两个孩子在音乐会举行前后的神态变化让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思考;

(1)那七个孩子中间,在台上演唱的是六个孩子,而约瑟夫只是一个翻乐谱的孩子。可为什么作者要对于他的神态作较为细腻的描写呢?

(2)约瑟夫在音乐会上一句也没唱,为什么他同样感到非常快乐呢?

4. 这场特殊音乐会的成功举办,让我们看到了那七个孩子天使般的纯真爱心。在课文中,你还看到了哪些爱的身影?

伊丽莎白:(演出前):惊奇 激动 涨得绯红

(演出时):聚精会神

(演出后):欣喜若狂 闪闪发光 闪耀光彩

合唱队:自豪地欢呼 又蹦又跳

约瑟夫:眉飞色舞﹑异常喜悦

大人们:泪眼朦胧

音乐会举行前:伊丽莎白:沉默﹑苍白

约瑟夫:悲哀﹑失望

通过两个孩子前后神态的对比,感受到了音乐会给伊丽莎白带来了莫大的快乐:更是从中感受到了约瑟夫的纯真善良和挚爱之心。

约瑟夫除了没有音乐知识和才能外,他还是一个既不能说话又不能唱歌的孩子。通过对比其前后的神态变化,能从中感受到这场特殊的音乐会不仅仅是用嘴巴来唱,更是要用心,用爱,用生命来歌唱的。同时也懂得:在为他人献出爱的同时,自己也能感受到莫大的快乐。

如:“我”为伊丽莎白唱歌;柯尔比护士答应孩子们的请求并为他们联系老师;玛丽阿姨免费训练孩子们唱歌并安慰约瑟夫等。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即进行人物神态前后的对比做好准备。

通过让学生找出并体会文中两个孩子的神态变化,来使学生对于人物形象有更深的理解。

通过对于合唱队中一位特殊的成员——约瑟夫的形象分析,来让学生从这一个孩子的身上更多地感受到这群身患白血病即将不久于人世的孩子他们面对病魔的勇气和充满着爱的美丽心灵。

领悟中心、总结课文

1.这场音乐会是震撼人心的。作为其间的一名听众,作者是如何来表达他内心的那份感动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第27-29自然段)进行朗读。同时圈划下感动你的词句并理解其间的深刻含义。

2.思考:这场特殊的音乐会想来一定会永远留在伊丽莎白的记忆里,那么这场音乐会会给她今后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3.思考:在`初读课文时,我们对于课题《为我唱首歌吧》中的“歌”进行了初步的理解。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那群身患白血病的孩子为伊丽莎白到底唱了一首怎样的歌?

4.交流:学习了课文之后从中所获得的启示。

总结语:这是一个会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因为感伤于七个年幼生命的逝去,更因为感动于面对命运的多舛,他们用势不可挡的勇气来和病魔斗争,用那充满爱的心灵唱出了世间最美的旋律。感谢这群孩子,是他们让我们更加懂得: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让我们用心珍惜生命,在生活中撒播爱的种子,让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因为有爱而变得更加美好。通过散读、范读和集体朗读等多种形式,在读的过程中加深体会。

如:

(1)他们忍受病痛同死神决斗的信念,他们势不可挡的勇气,使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要碎了 体会“碎”一词的含义。并结合前一自然段中的“我们这些大人们流的眼泪更多”一句,体会“眼泪”中所包含的丰富情感。

(2)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我仍然能够听见它那每一个震颤人心的音符。用心体会:那每一个音符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怎样的震撼?

(3)在她记忆的耳朵里,仍然能够听见那六个幼稚的声音、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见的最后的声音。理解加点的词语之间的递进含义。

那是一曲和死神决斗的勇敢者之歌,更是一首动人心弦的爱之歌。它需要用心来歌唱也需要用心来聆听。

进一步感悟那七个孩子的美丽心灵,并懂得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生活真谛。通过朗读﹑圈划和交流体会等环节,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中心主旨并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

思路点拨:

篇3:小学六年级音乐《同一首歌》精选教案

目前关于小学教材方面的研究, 笔者在中国知网上搜到的文献有11篇, 本文与前人在此研究领域的不同之处在于, 本文对人音版音乐教材所编写的曲目进行表格式的分类比较后, 以数量比值对比分析的方式对此问题进行较理性的探讨。

4-6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材的编写曲目总数为157首, 曲目的音乐风格与流派丰富多样, 音乐风格涉及中外多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外创作音乐等。从数量比例上来看, 中国作品占71%, 外国作品占29%, 这反映了教材的编写者们充分考虑了教材的使用对象是中国的小学生们, 熟悉中国优秀的音乐作品是第一要务。

笔者对教材中的中国音乐作品的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的比例进行了统计, 声乐作品占74%和器乐作品占26%, 反映了教材在的编排上较大的偏重了声乐作品。笔者认为, 4-6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材在声乐和器乐作品的比例配比上有所失衡, 是否编者考虑到对于小学生来说, 有歌词的演唱更能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笔者仍然认为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应考虑各种音乐类型之间的平衡。

在教材中传统民歌占10%、戏曲占11%、曲艺5%、创作歌曲61%、影视歌曲7%、诗词歌曲6%, 其中所选的曲目不乏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作, 但笔者认为编写者们应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学习时的地方性问题, 如果能有针对性地编写一些地方性版本的教材可能更为妥当, 而不是一本教材通行天下。

笔者注意到, 在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和现代创作歌曲的数量比上, 创作歌曲的数量为传统作品的一倍以上, 笔者认为, 在流行音乐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 对于学校教育第一阶段的小学音乐教育而言, 更加要强调学生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认知, 从而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让这些信息化时代出生的学生们感受到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音乐是当务之急。

创作声乐作品中的许多歌曲的创作年代为上世纪50—90年代, 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唱山歌》《大海啊, 故乡》《男儿当自强》等, 笔者认为这些歌曲虽然都是优秀的经典之作, 但距今已有20—60年的历史, 歌曲中所描绘的内容和现代小学生们平时接触的生活相去较远。笔者在实习期间发现, 小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是《小酒窝》《狮子座》等诸如此类的网络歌曲和流行歌曲, 若教材的编写者们能多加入一些内容和旋律“时尚”的歌曲, 是否更能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让他们对所学习的音乐产生共鸣, 从而去感受音乐的美妙。

从器乐作品数量上看, 现代创作作品的比例为76%, 远远超过传统作品的24%。但笔者认为, 从发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角度出发, 应努力平衡两者之间的比例, 让更多优秀的传统器乐作品从小学阶段就能够被普及, 只有这样中华的传统音乐文化才能逐渐被国人熟知, 否则最后只能成为“博物馆文化”。器乐创作作品的曲目比较多, 多为上世纪30-90年代的经典作品, 如《牧童短笛》《天山之春》《北京喜讯到边寨》《森林狂想曲》等。这些器乐作品的创作年代距今已有20-80年, 笔者认为在弘扬经典音乐作品的同时, 在教材曲目的编写上也应对中国21世纪当代作曲家的新音乐作品有所涉及, 如谭盾创作的电影配乐《卧虎藏龙》、郭文景创作的协奏曲《山之祭》、叶小纲创作的《长城交响曲》等, 如果教材可以编写这些具有中国人文情怀的21世纪作品, 既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操, 让小学生了解当代器乐音乐, 也可以使教材丰富而全面。

教材中外国声乐作品有20首、器乐作品26首, 作品数量基本达到平衡。外国的声乐作品可谓异彩纷呈, 有创作歌曲如:《铃儿响叮当》《木瓜恰恰恰》等;一些国家的经典民歌, 如:意大利民歌《田野在召唤》、斯洛伐克民歌《牧童》等, 这些作品有助于小学生了解世界上不同国家的音乐风貌与风土人情。此外, 风靡全球的经典影视歌曲在教材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 如《雪绒花》等, 还有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人声合唱《欢乐颂》、歌剧“卡门”的童声合唱《街头少年》、音乐剧“猫”中的《回忆》选段, 为教材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外国器乐作品呈现风格的多样化, 20世纪创作的作品占主导地位, 而产生了大量西方经典作品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相对较少, 笔者认为在外国音乐欣赏作品的编排上应以古典、浪漫主义时期的经典作品为主导。

通过对以上教材曲目的梳理与分析, 笔者认为音乐教材的编写在音乐教育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在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过程中, 4-6年级人音版音乐教材以学唱声乐作品为主要部分, 其中创作儿歌占大多数, 题材内容有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革命英雄主义、环境保护等方面, 如:《我们的田野》等作品, 这体现了对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与乐观向上的情感教育。教材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歌、戏曲、曲艺、器乐作品纳入其中, 让小学生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独特美, 如《茉莉花》等。教材中还录用了许多外国作品, 如《卡普里岛》等, 这让新时代的小学生打开视野看世界, 认识了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与音乐风格, 感受到不同体裁与不同流派作品带来的特殊审美体验。

但此教材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首先在中国作品曲目数量的选择上声乐作品的数量大大多于器乐作品, 创作作品的数量大大多于传统作品, 笔者认为作为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应兼顾到古今中外各个层面, 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欣赏和领会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音乐的“美”, 这种“音乐的美”的教育才是音乐学习的“终极目标”, 进而让小学生们从“音乐的美”去感受“心灵的美”和“人性的美”。其次, 在教材的选曲方面, 大量的中国创作歌曲成为了教材的主体, 但其创作的年代较久远, 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来说显得陌生而没有亲切感, 当然不能吸引他们, 如《赶海的小姑娘》《小螺号》《难忘今宵》《爱的奉献》《歌声与微笑》、《同一首歌》等歌曲, 虽然是上世纪的经典之作, 但在新世纪的小学生面前显得有些陈旧。笔者认为, 教材中的作品在选择经典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与时代接轨, 应选择适应新时代小学生审美需求的音乐作品。

参考文献

[1]王耀华.中小学音乐教材的新探索[N].光明日报, 2001.10.16.

[2]梁亚桥.中小学音乐教材循环使用的弊大于利[J].中国音乐教育, 2009 (5) .

[3]韩勇.中小学音乐教材中民族化内容解析[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6.

[4]张谦.从“一元论”到“多元论”——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材建设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中国音乐教育, 2004 (8) .

[5]朱黎娟.对小学音乐教材功能的审视[J].中小学教材教学, 2006 (6) .

[6]雷达、张玉榛.关于中小学音乐教材改革的思考[J].

篇4:小学六年级音乐《同一首歌》精选教案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优美的,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和谐、自由的DO、MI、SOL: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同时,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就得换一个音唱,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手势唱谱:

A.5 3 5 3|5. ˇ 3 4 5|6 4 6 4|6. 6 0|5 5 5 4 3|4 4 4 3 2 ˇ|5 5 5 6 7|1. 1 0|

B.3 1 3 1|3. ˇ 1 2 3|4 2 4 2|4. 4 0| 3 3 3 2 1|2 2 2 1 7 ˇ|5 5 5 6 7|1. 1 0||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看表情,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师:听了这首曲子,有熟悉的感觉吗?(前面唱过旋律)

4.复听(带合唱)。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再听(不带合唱)。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双手上举表示增强,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用“LU”哼唱齐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9.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

10.唱歌词,随琴一起,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一边唱一边晃,体验6/8拍的韵律。

11.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12.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同时注意聆听,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C.为学生的创造创设情境。想表演的同学可直接到前面来表演。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对这首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体现个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分小组练习、小组演唱、集体演唱等)表现歌曲,场面热烈,使教学进入高潮。

篇5:小学六年级音乐《同一首歌》精选教案

学习《同一首歌》的时候,因为学生都听过,很多都会唱,当音乐响起的时候,学生一下子就激动起来,觉得没有必要学习就会唱了,特别是六年级二班的同学们。这时,我根本不去制止他们的兴奋,让他们在歌声中尽情地宣泄心中的激动。当音乐结束时,学生自然会短暂地停下来,我抓住这个时机将音乐中的范唱去掉,请同学们在伴奏音乐中唱第二乐段,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们都哼哼地不会唱了,或者走音了。于是,我对这课的学习提出了要求:仔细聆听,轻声哼唱,特别是自己不会的地方和唱不准音的地方要停下来听一听。六年级的学生已经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所以当要求明确之后,学生都能这样去做,最后,在听过两三遍范唱,在老师对难点处重点教唱之后,学生学会了这首歌的第一乐段,同时学生也在模仿(跟唱环节)、体验(聆听范唱)、探究(学习二声部的旋律)中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整个课堂既活跃又乱得有度。

篇6:小学六年级音乐说课稿精选

1.欣赏《天空之城》主题曲

2.了解主题音乐及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主题音乐及其作用,了解《天空之城》的相关知识。

2.结合视唱主题旋律、欣赏主题音乐,感受主题音乐在电影不同场景中的作用。

3.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养成良好的鉴赏音乐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首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视频并思考:如果你是作曲家,结合视频的内容创作一首主题音乐,你将采用什么样的速度和表达什么样情绪的音乐?

【设计意图】播放动画片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专注欣赏,并结合对主题音乐的创作联想,初步体会主题音乐与作品之间的联系。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评价与鼓励,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天空之城》主题音乐欣赏与分析

(1)完整聆听(播放音频)

教师:乐曲的演奏形式、速度、情绪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结合完整聆听,让学生对乐曲的情绪、速度、旋律有初步认识,为后面视唱、分析乐曲做铺垫。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分析乐曲速度、情绪的同时,亦可激发其学习的探究欲望:作曲家为何会采用这样的创作手法?

(2)作品及作曲家简介

①学生交流对作品的了解。

②教师简介电影的相关资料及主题曲的曲目(中文翻译为《伴随着你》)。

③教师简介作曲家

【设计意图】结合对音乐背景的逐步分解,为乐曲欣赏做好铺垫。

【教学建议】学生交流时,可引导其从乐曲的曲目、出处、相关的电影故事情节、作品的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介绍;教师的简介语音要简练、明确。

(3)引导学生总结什么是主题音乐。

【设计意图】结合乐曲初步感知及对影片相关资料的了解,让学生自行初步探究主题音乐的定义,以此在提高学生总结能力基础上,使其对主题音乐概念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建议】教师引导学生从主题曲与影视作品的联系方面进行分析。

(4)视唱主题旋律

①出示曲谱,播放乐曲,学生用“lu”音跟随模唱。

②教师弹琴,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结合视唱,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主题旋律,为后面分析主题音乐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视唱时也可引导学生分析主题音乐的曲式结构。

(5)分段欣赏(播放视频)

①巴斯和希达在飞船的瞭望台里说真心话。

教师:主题音乐的演奏形式、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②巴斯拿着飞行石与希达一起念释放毁灭咒语。

教师:主题音乐出现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音乐情绪又是怎样的?

③分组讨论:两次出现的主题音乐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欣赏及分析,使学生更清楚、更全面地认识主题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建议】在欣赏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主题音乐出现时所要表达的人物的不同内心情感进行分析,从而更全面了解主题音乐的作用。

(6)归纳:主题音乐的作用

3.拓展练习——为影片选择恰当的主题音乐

播放视频,教师讲解情节。播放两段旋律,学生进行选择并说出选择原因。

【设计意图】此环节在培养学生对音乐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学生鉴赏、品味、分析音乐的能力。

【教学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分析乐曲与影片主题之间的联系角度进行交流,并要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与鼓励。

4.小结

你还知道哪些电影、电视剧的主题歌和主题曲,能为大家演唱几句吗?如果将它们的主题音乐进行随便的调换合适吗?

篇7:小学六年级音乐教案

欣赏《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中表现中所起的作用。

2、感受管弦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3、通过欣赏《红旗颂》,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使学生听辨出主题音调的不同速度和调性转换。

教学难点:

使学生联想不同速度的主题音调的情景。

教材分析:

管弦乐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1965年5月作为“上海之春”的开幕曲首次演出。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作品采用《红旗颂》单主题贯穿发展的三部结构,乐曲开始是引子,嘹亮的小号奏出以国歌为素材的号角音调,嘹亮的小号声伴以长笛、短笛、双簧管吹奏出明丽的颤音,小提琴则以滚动的平行七和弦音型为之衬托,展现出彩霞满天、红旗如海、人群如潮的壮丽图景。

国歌音调经圆号反复显得格外庄严,接着大号及低音弦乐器奏出国歌首句的音调,引出了以弦乐器在C大调上演奏的红旗主题,这是深情无限的赞美,旋律优美,节奏舒展,富有歌唱性。

在钢琴清脆的和弦及木管闪动的音型伴随下,给人带来绚丽明澈、生气盎然的感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雄伟庄严的天安门前冉冉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动人情景在眼前呈现,巨人般的声音——“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耳边回响。“红旗”主题提高一个大二度又一次响起。音乐更为激越高扬,人们的热情也随之奔腾激荡。

乐曲的中部(展开部)抒情的颂歌主题仍保持相同的旋律,但通过速度的加快,附点音符的插入,变成了一首豪壮、铿锵的进行曲,这是中国人们在红旗指引下英勇战斗、一往无前大雄壮步伐。进行曲主题再次出现后,乐曲进入再现部。

第三部分是主题再现部分,气势磅礴的乐曲表现亿万人民在这历史性时刻,尽情歌颂的情绪。尾声的号角雄伟嘹亮,形成强劲有力的最高潮,乐曲气壮山河。

教学准备:

powerpoint制作、教学磁带、有关教学VCD资料

教学步骤与方法:

一、组织教学:

1、上课,带领学生听音乐《歌唱祖国》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听到过歌唱五星红旗的一些歌曲吗?(学生:)刚才我们进来时听到的这首歌曲‘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是一首歌唱什么内容的一首歌?(学生:)还有一首歌曲大家肯定熟悉《红旗飘飘》‘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这也是一首‘歌唱五星红旗’的歌曲’,歌唱五星红旗的形式不仅有歌曲,还有很多诗歌、散文,大家肯定都分别听到或看到过,但有一种只用管弦乐器演奏歌唱红旗的音乐作品大家可能没听到过,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欣赏今天的学习内容管弦乐曲《红旗颂》,从音乐标题来看,你怎样理解其中的意思?”

学生:“……”。(歌唱红旗、赞美红旗)

2、初听音乐主题片段,师:“作曲家是怎样运用音乐的形式来歌颂红旗呢?请大家带着问题来感受音乐主题片段,‘乐曲情绪怎样,你眼前联想到怎样的情景?’?”(媒体展示)学生:“……”。

3、带领学生一起齐唱乐曲主题音乐,师:“同学们已初步感受到了音乐主题表现的形象,我们一起跟琴来唱主题音乐。”(先用唱名,再用啊来唱)

三、分段欣赏

1、听音乐引子,师:“同学们熟悉了了音乐的主题,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音乐作品的深处,去探究这首音乐用了那些独特的音乐手法和技巧,大家带着问题来欣赏音乐的引子部分‘乐曲一开始的音调你熟悉吗?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的音调?你能听出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引导学生说出音色嘹亮的是小号,音色圆润的是圆号)如果说不出,师:“这么熟悉的旋律是由小号奏出引子,再由圆号奏国歌音调,作者为什么在乐曲的最前面使用国歌的音调呢?‘提示:同学们想想看,升国旗时要唱什么歌,那么就是为了让我们联想到国旗在冉冉升起。(媒体展示,并黑板版书:引子 国歌音调 为了让我们联想到五星红旗慢慢升起的场面)

2、完整欣赏第一主题音乐:

1)师生:“当国歌响起,在场的人们神情和心情会怎样?(学生:……)让我们带着问题来了解音乐中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进行形象的表达,听听‘乐曲主题音乐出现几次,(两次)

2)再次出现时音调有什么变化?师:“大家说的很好,音调的升高在音乐中叫转调,老师让大家感受一下转调的手法会让音乐形象怎样?(更加鲜明)

3)师:“‘情绪又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场面?’音调升高,情绪高昂的人们会怎样表达自己的情感?人群欢呼,红旗如海)(媒体展示)情绪除了用高昂,还可以用歌颂、赞美,这是人们激动颂扬红旗的主题。”

4)从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把相同的旋律通过‘转调反复’这一音乐要素使主题音乐更进一步发展,像是千言万语用优美的旋律形象的向着红旗倾诉。

3、副部音乐欣赏,师:“接下来,音乐又会怎样发展呢?让我们带着问题来欣赏下面

1)‘副部主题音乐,乐曲的力度与前面比较产生了什么变化?

2)(师:“乐曲从高昂的情绪变弱了,音乐有种娓娓道来的感觉,人们从看到红旗的飘扬想到了什么?)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师:“大家已初步的理解了音乐要表达的情感,我们先来跟琴视唱副部主题旋律,相信大家会理解的更深。先用唱名,再用‘啊’视唱一遍)师:“熟悉了旋律,说说乐曲情绪怎样?(柔和抒情)这种娓娓道来的感觉,又想说却又说不出,他们要面向红旗说什么呢?感情有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红旗是多么来之不易啊!面对红旗我们是百感交急,心潮澎湃)

3)‘什么乐器让乐曲的情绪产生了变化?’师:“这种如泣如诉的音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媒体展示)柔和抒情 音乐巧妙地运用了双簧管的.乐器音色, 由双簧管奏出如泣如诉的主题旋律,把我们带入历史的回忆中.……,几代人为了红旗的高高飘扬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多少英勇的战士抛头颅、撒热血,才换来我们红旗高高飘扬的今天,我们把这段音乐用字母b”来标记。”(版书:双簧管 如泣如诉、柔和)

4)师:“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音乐中运用乐器的音色可改变音乐的情绪和音乐形象。”

4、欣赏第二部分片段,师:“倾听了双簧管如泣如诉的倾诉,接下来听听音乐又给我们带到怎样的音乐场景中去,请大家带着问题听听下面这段音乐速度、力度、情绪有什么变化?展现了怎样的场景?这部分音乐速度、力度跟前面有些不一样,它是乐曲的哪一部分呢?(引导学生说出速度加快、力度加强、音乐情绪坚定有力,进行曲风格:‘音乐的第二部分’,用第二段落表示)从这里我们应该可以明白,音乐中可运用速度、力度、节奏的变化等音乐要素令音乐的风格和音乐形象产生变化。”

5、欣赏第三部分片段:

1)师:“感受了进行曲的音乐风格,音乐又会运用哪些音乐手法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呢?再带着问题欣赏‘这一部分音乐是乐曲哪一部分的重复?(引导学生说出第一部分的重复)乐曲的力度(力度更强)、情绪跟前面比较有什么变化?(情绪更加激昂)管弦乐器的演奏烘托出了怎样的音乐气氛?(热烈的气氛)’”

2)师:“从乐曲力度的加强、激昂的情绪以及管弦乐器演奏的热烈气氛中,我们可以联想到国庆节时天安门广场,会是怎样的场面?’(人群如海、欢庆节日、歌颂红旗、高举红旗,建设祖国的美好心愿),我们把这一部分分为第三部分,从音响效果和表现内容来看,乐曲的高潮在哪里?(第三部分)在这一部分音乐中,运用音乐力度的加强,充分发挥管弦乐器的音色,让音乐变得更加辉煌,气势更加宏大。”

3)挖掘乐曲思想内涵:“从乐曲高昂的气氛中表达人们怎样的心愿?”(热爱红旗、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美好心愿)

6、介绍管弦乐器,师:“刚才我们一起初步感受了管弦乐器演奏《红旗颂》,同学们说说管弦乐器是由哪些乐器组成的?(引导学生说出:管弦乐队根据乐器的材质和演奏方式分为四个乐器组:1)弦乐器组(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低音提琴等乐器组成)、2)铜管乐器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组成)3)木管乐器(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组成),4)打击乐器组。)我们来看看这些乐器在演出中是怎样排列的。”(媒体展示)

7、介绍作曲家:“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你知道这首管弦乐曲《红旗颂》是谁作曲的?有一首歌曲大家可能听到过,是这样唱的:‘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这位作曲家的名字叫……(媒体展示),吕其明爷爷当时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下《红旗颂》的:1965年,上海音乐家协会的指挥家黄贻钧点名叫吕其明爷爷创作《红旗颂》。他考虑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为背景,表现从黑暗之中走过来的人们对红旗那种无比自豪的感情,把这样一种感情融入到音乐中,要听起来是民族的,吕其明爷爷还从国歌里面派生了一个主导动机,这就是我们在乐曲的最前面听到的国歌音调,这个动机从引子中间一直到尾声,等会我们在全曲欣赏中会感受得到,国歌音调全部贯穿在红旗飘飘的形象中,等会我们在全曲欣赏中会感受得到,这些都确定以后,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总稿。是不是非常了不起,有没有一种想听听整首乐曲的强烈愿望?”

四、全曲欣赏

1、全曲欣赏,师:“现在我们带着问题思考:1)欣赏全曲,分析全曲分为几段落?(引导学生说出三段,在音乐中基本用A+B+A(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来标记。2)分组讨论谈谈听完全曲的内心感受。2)由欣赏的管弦乐曲《红旗颂》联系现在的学习和生活你想到了什么?(启发学生:热爱红旗、热爱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2、老师总结:““同学们,老师真心希望今天的学习给大家留下美好的记忆,学会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热爱祖国、热爱国旗,让自己的人生活得非常有价值,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齐唱《歌唱祖国》结束这节音乐课。”

3、齐唱《歌唱祖国》出教室。

篇8:小学六年级音乐《同一首歌》精选教案

一、歌唱教学的过去

我国国民音乐教育的过去是一个充满艰辛且一波三折的学堂乐歌时代,当时的学堂乐歌就已经是个了不起的伟大创举。历史上, 1898年“康、梁”上书,但终因光绪皇帝未准而告终,这一折便是五个年头,但由此却引发了以沈心工、李叔同等多位仁人志士的爱国之举——漂洋过海,刻苦求学。1903年,清政府迫于形势,勉强将学堂乐歌列为当时小学音乐教育的必修课。当时的初等小学是 “唱歌”课,而高等小学才是“乐歌”课(注:当时小学教育的制度分界,约是一至三年为初等,四至六年为高等),至于将唱歌与乐歌统称为学堂乐歌则是后期发展的综合称谓。当时的学堂乐歌虽以旧曲填词为主要手段,但对国民歌唱却起到了相当的推动作用, 特别是在辛亥运动中发挥了宣传教育、鼓舞革命斗志的重要作用。 但好景不长,由于袁世凯窃国称帝,致使学堂乐歌再陷二折。直至 “五、四”运动,经蔡元培先生的多方努力与积极倡导,才开始创建具有真正意义的专业音乐与国民音乐教育,培养出以肖友梅、赵元任等为代表的诸多音乐教育大家,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由于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十年动乱,又使我国的音乐教育再陷三折,当时的学校教育几乎全部停课,正值中小学年龄段孩子们的歌唱问题自然可想而知。

二、歌唱教学的现在

在党中央国务院率领全国各族人民拨乱反正后,音乐事业的歌唱教学才正式步入了雄鹰展翅的新时代。

历史的时钟终于定格在上世纪的1979年,在党和音乐界、教育界为代表的其他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音乐事业才得以充分重视。特别是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审时度势和科学决策,才使真正意义上的国民音乐教育百花园绽放出颗颗鲜艳的花朵。它们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色彩斑斓、花团锦簇、放射出夺目的光彩。国民歌唱蔚然成风,无论从血与火的南疆到遥远寂静的海岛;无论从热闹喧嚣的都市到人际罕见的高原……祖国处处一派莺歌燕舞,全国各族人民发自内心的放声歌唱,伟大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人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才能使全国各族人民逐渐过上幸福、美满的新生活,在这个前提下,全国人民才能尽情放歌。也唯有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几届党中央集体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国民音乐教育才会同其他教育事业一道,走向顺畅宽广的复兴之路;才会从真正意义上落实我国的基本国策——科教兴国。国人欣喜地看到,一批又一批幼、中、高师莘莘学子被输送到国民音乐教育的最前沿,他们在国家唯一指定的首选教具——钢琴上奏响了孩子们心中最美的歌。更为重要的是,经过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几届领导集体的努力奋斗,才科学解决了久拖至今悬而未决的重大历史现象,即:美育、德育在概念与内涵之间的相互混淆。分别做出了泾渭分明的科学界定,还原了国民音乐教育的美育本体。也只有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才敢于正视历史、明辨是非,甚至对上至三千年周朝的“音乐功能说”和两千年的孔子 “音乐功能说”(注:虽然当时的音乐仅限于宫廷,也包括宫廷乐手在内)都表现出特殊分明的表述,真正唤起了全体国民音乐教师内心蕴藏许久的:乐为心声、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刻意求新的进取精神。

三、歌唱教学的未来

我国国民音乐教育歌唱教学的未来,必将是一个充满民族精神和东方大国意识且倍加辉煌的历史年代。正像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的方法,也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人类社会实践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前进,同时也发展了人类自己本身。”

我们的音乐教师将会在不远的将来基于素质的提高而完成一个华丽的转身,他们不再是仅会采用听唱与视唱教法的普通音乐教师,将转型为歌唱艺术的“辅导师”。除督导学生采用读谱唱词的技术完成所需歌曲的基本准确歌唱外,重点对作品艺术再现中所要求的音准与节奏、速度与力度、咬字与吐字或个别同学的发声、呼吸与共鸣等知识技能部分加以适当的提示与纠正,协助学生完成歌曲作品准确的感受、理解与艺术形象的完美表达,特别是对其中艺术感染力的深度挖掘。

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心理感知、注意、记忆与情感等,将采用国际通用的暗示教学法,借愉快的气氛,潜移默化的心理,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完成教学内容。首先,在轮唱与合唱教学中,以二声部歌曲为起点,熟练同声组合与混声组合中的音色分组及音层分组。轮唱歌曲的旋律与声部之间的相互交织层次,轮唱作品中的节奏、和声、音程,特别是作品的开始与结束等技术。 除此,合唱教学将分别注意人声的特点、类别、音域与声区特点, 在讲授合唱基本声部与各声部组合成分中的音域、表现性能与性格色彩上,加强学生牢固掌握同声组合中的声部平衡,直至具体的同声二、同声三、同声四和混声组合的男女生二、混声二与混声四部的重点教学。其次,对集体歌唱这种多人合作行为的本质区别予以高度重视,特别是各自不同的音乐效果和大相径庭的演唱特点。 诸如齐唱,它的外部特征也是一种多人共唱,但因旋律的一致性所显现的同起同讫、 方法简约、唱词通俗短小、旋律简易与极易掌握等,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在学校低年级的歌咏活动与队列行进中极为多见。而轮唱教学,则是将参加歌唱的所有同学划为几个声部(如二、三或四等)先后进入。教者的注意力将更多投向在结尾演唱那共同结束所体现的不同技术上。除此,在注重形态变化的轮唱技术训练和轮唱作品所涉及的复调效果上,例如:其中的和声、对位及复调,并特殊强调轮唱各部位节奏的异同和其中的音响、织体色彩与和声的完美等。努力追求复调意识与轮唱艺术,不仅是作曲家对歌词的字斟句酌和精心设计,同时更是音乐教师特殊关注音乐走向上的那种极为热烈地此起彼浮。

篇9:音乐茶座:同一个世界

A sad sound, a lonely sound

I want to take her in my arms

And then I dry away all her tears

I see a boy, who’s frightened

A young boy, with old eyes

I long to say “You’re welcome here

You can be happy now that you’re warm”

*We’re all a part of one world

We all can share the same dream

And if you just reach out to me

Then you will find deep down inside

I’m just like you*

Loud voices raised in anger

Speak harsh[刺耳的] words, such cruel[残酷的] words

Why do they speak so selfishly

When we have got so much we can share?

So let your hearts be open

And reach out with all your love

There are no strangers now

They are our brothers now

And we are one

Repeat*×2

I’m just like you

我听见婴儿啼哭

伤心孤寂的哭声

让人想将她揽入怀中

拭去她所有泪水

我遇见一个受惊的孩子

一个年幼的孩子,却有着苍老的眼神

我想对他说“欢迎你的到来

这里温暖洋溢,你会幸福的”

*我们共处同一个世界

我们共有同一个梦想

若你向我伸出双手

就会发现内心深处

我和你没有不同

有人提高了愤怒的叫嚷

说着那些刺耳残酷的言语

他们为何说得这么自私

而我们其实有如此多事情可以彼此分享

所以敞开你的心扉

伸出你的关爱之手

我们不再陌生

我们已是手足

我们相爱如一

重复*2次

我和你没有不同

歌的故事

篇10: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长鄄学校 刘欢欢

第一课《同一首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2、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演唱时能够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演唱及欣赏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学生合作能力,树立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

难点:和谐的表现歌曲的合唱部分,培养合唱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播放《同一首歌》

2、简要介绍同一首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同一首歌》这首歌曲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感受歌曲情绪、演唱形式

提问: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二声部合唱歌曲

2、复听,自主学习歌曲高声部旋律

在这个环节开始,进行自主性学习,学生自己唱歌谱,由于高声部的旋律,大家很熟悉,音准节奏把握不成问题

3、分乐句学习歌曲低声部

4、二声部合唱

(1)都用u母音唱《同一首歌》中各自声部的旋律,老师提出相应要求。(2)高声部用i母音唱,低声部用u母音唱。分乐句演唱

这样学生和老师能清楚的听出各声部。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纠正,(3)学生熟悉各声部以后再唱歌词,要求在演唱的的过程中,注意在适当的位置换气以及正确的呼吸、发声、咬字等。用优美、亲切、甘甜的音色,声部之间的谐调与均衡

5、随伴奏完整演唱

第二课时:《我的祖国》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知道曲作者的名字,记住两三首作者的其他作品。

2、通过聆听,体会歌曲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理解歌词中“美丽、英雄、强大”的含义。

3、尝试演唱歌曲,用声音或器乐表现“美丽的祖国、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为歌曲创编新词。

二、教学重点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体会歌曲表达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

用声音或器乐表现“美丽的祖国、英雄的祖国、强大的祖国”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欣赏教学

1、初听歌曲

问:歌曲的歌词表达了什么内容? 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初听后回答问题)

2、细听歌曲

老师介绍《上甘岭》背景,帮助学生了解歌曲创作背景

3、看歌词听歌曲,了解歌词内容

4、学生有语气的朗读歌词

5、问:歌词中分别用“美丽的、英雄的、强大的”来形容我的祖国,分别包含了什么意义?

(学生讨论或自由回答)

6、再次朗读歌词,用渐强的声音表现歌词“我们美丽的(英雄的、强大的)祖国”

(三)演唱歌曲

1、聆听歌曲,记忆旋律

2、模唱歌曲

3、老师指导帮助学生唱准歌曲

4、齐唱歌曲

第三课时:欣赏大中国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通过欣赏《大中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通过欣赏秧歌、表演秧歌、使学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

二、教学重点

1、通过感受歌曲热烈、欢快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表现秧歌的特点。

3、了解有关民族打击乐器的知识。

三、教学难点

1、感受八分附点音符节奏的韵律特点,体会它在秧歌中的表现作用。

2、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二)、导入:

1、教师播放《大中国》

2、简介高枫(三)演唱《大中国》(四)、简单介绍秧歌

1、教师示范

2、引导学生跳一跳

五、拓展延伸

播放:爱国通俗歌曲 《红旗飘飘》

第四课时欣赏《茉 莉 芬 芳》

一、教学目标:

(一)、喜欢民歌《茉莉花》,能有有表情地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二)、初步了解《茉莉花》种类,知道《茉莉花》的起源。

(三)、了解民歌传播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二、教学重点:能有表情地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三、教学难点:感受、体验《茉莉花》特征

四、教 学 过 程 :

(一)、师生问好

课前播放钢琴曲《茉莉花》

(二)、导入 :

清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感受歌曲的风格。

1、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茉莉花)平时有没有见过真实的茉莉花?

2、你们了解茉莉花吗?(生长在什么地方、外形、用途)a 茉莉花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b茉莉叶色翠绿、花朵洁白、香气清婉柔淑,被人们誉为众香花之首。c茉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茶用香花,用茉莉花与茶叶窨制茉莉花茶,使茶叶浓郁爽口,兼蓄芬芳的花香,茶吸花香,花增茶叶,茶叶花香融为一体。例如:我们福建的闽东宁德地区就盛产茉莉花茶。

d茉莉花是提取香精的重要原料。例如:现在市场上卖的空气清新剂就有茉莉花香型。

茉莉花有那么多的优点,自古以来就有许多人喜欢它,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以茉莉花为题材的音乐。

(三)、欣赏不同地区的《茉莉花》

1、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

让学生说说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是什么样的? 组织教学:

生:中速、力度中强,音乐情绪柔美、细腻。

2、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提问:学生看没看过东北一家人,学说几句东北话。学生反应热烈

聆听东北民歌《茉莉花》

小结东北民歌的特点:泼辣、豪爽、风趣、夸张、火爆。

3、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聆听一遍,让学生说说它和江苏民歌《茉莉花》有什么相似之处。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首句是两个重复短句,第二乐句首尾音相同;第三、四乐句的词曲关系、起始音也相近似。但它的旋律跳进增多,并趋于刚直和干脆。

(四)、本课小结:

《茉莉花》是一首深受学生喜欢的歌曲。

第五课时:学唱《茉 莉 花》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学习《茉莉花》

1、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茉莉花》。要求:认真听,并展开想象 听完问: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答:歌曲曲调流畅抒情,旋律婉转优美。

2、下面我们来学唱这首歌曲,学唱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发声练习。要求:用气息唱歌,教师可提示(吸气——唱)用笑的表情唱歌,脸部笑肌往上提。

3、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在歌声去体验《茉莉花》的情感。要求:积极的,用笑的表情唱歌。

4、为了能更准确地唱好这首歌,我们来学习这首歌的乐谱。

让学生按句子依次认出每个音,认完连起来唱。最后,跟教师伴奏唱整首曲谱。

5、请同学说出什么地方比较难学,依学生情况具体解决。(可用钢琴带唱,)

6、这首歌曲旋律非常的优美,大家也比较熟悉,我们很快就学会了,现在我们一起跟着伴奏来唱一遍。

要求:有表情地演唱,把少女热爱生活的内心世界和羞涩腼腆的个性特点充分表现出来。

7、分组唱,全班同学分四组,听老师指挥进行接力,比比那组反应好。

8、下面,哪位同学愿意来表现一下,为大家演唱这首《茉莉花》?请同学自告奋勇上台,唱的好的同学我们将给予奖励。自愿原则,或者请两位唱的比较好的同学一起上台表演。告诉学生观赏别人表演的一些注意事项:

演唱期间不讲话,表演前后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三、拓展:

为什么《茉莉花》流传那么广,它又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

问:《茉莉花》在十几世纪就有了?那时侯是什么朝代?历史上是哪一个皇帝?

《茉莉花》在两百多年前清朝乾隆年间就已经有它的雏形《鲜花调》的记载,那时就已经传遍全国。有的地方还用这个旋律填上《西厢记》等故事,歌词长达几十段。

四、小结

《茉莉花》以它优美、婉转的旋律,打动了我们中国人,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心。歌中溢发出来的是中国人民善良真诚的精神本质。

那么民歌在流传的过程中,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经常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如:传到东北,受到当地民歌、二人转的影响。传到国外,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不单是音乐,其他的文化也如此。

即使是同在一片土地上也可能受到新生文化的影响。前几年,就有人把《茉莉花》改编成通俗化的歌曲。

听一首通俗化了的《茉莉花》。

第六课时 草原牧歌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2.能够根据《银杯》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3.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短调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女中音、男高音及马头琴的音色。

二、教 学 过 程:

(一)、组织教学:

民歌导入:我们在前几节课学习过外国民歌,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和学习中国的民歌。

介绍蒙古族民歌:

我国各地区的民歌也是非常丰富的,他们各自具有独特的风格,内蒙古地区有“歌海”之称,这与内蒙古地域广阔,地处草原有关。

长调:最显著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字少腔多,且拖腔悠扬、从旋律上来看,乐句气息悠长,旋律起伏很大,音域也比较宽广。从节奏上来看,一般节奏自由,可任意发挥。情绪多是热烈奔放的。

短调:起伏很大,旋律优美抒情。

(二)、学唱歌曲《银杯》

(1)、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风格。用听唱法学会歌曲《银杯》,注意大跳音程音准的解决。

(2)、跟琴学唱歌谱。

用“呜”哼唱一遍 分句一遍 完整唱一遍

(3)、跟琴唱歌词,纠正不对的地方。(4)、唱《银杯》,用蒙语相互问候

(三)、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

(四)、介绍马头琴:欣赏《万马奔腾》 补充:马头琴的故事(蒙古族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察哈尔草原有个名叫苏和的牧童。一天,他抱回了一匹没有妈妈的小白马驹。小白马在苏和的喂养下长成一匹漂亮的骏马,它跑起来蹄下生风,能追得上梅花鹿呢。小白马和苏和形影不离,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春天,王爷要举行赛马大会,还答应要赏给得第一名的骑手一群羊。苏和骑着他的白骏马参加了赛马大会,小白马跑在最前头,得了第一名。王爷很喜欢这匹漂亮的白马,又见骑手是个小牧童,就蛮横地说:“给你三个元宝,把小白马给我留下!”苏和气愤地说:“我不是来卖马的!”王爷命令手下的人把苏和打昏在地,抢走了小白马。

可是王爷刚骑上白马就被摔了下来,小白马挣脱了缰绳飞奔而去。王爷命令武士们用毒箭射杀小白马,中了毒箭的小白马跑到苏和的蒙古包前就死去了。苏和难过地大哭起来。

苏和思念小白马,晚上,他梦见小白马对他说:“你用我的筋骨做一把琴,我就能永远和你在一起了。” 苏和按照小白马的话,做了一把漂亮的琴。他用白马的骨头雕成马头做琴杆,筋做琴弦,尾巴做琴弓,这就是第一把马头琴。

从此,美妙的马头琴声传遍了大草原。欣赏《万马奔腾》

第七课时:学唱《小黄鹂鸟》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歌曲中所使用的音阶。

2、能够根据《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用独唱的形式演唱。

二、教学过程

(一)欣赏

1、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对人声分类及两种不同唱法(民族和通俗)演绎的蒙族歌曲有初步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音乐要素的特点,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及其民族风格(五声调式、旋律起伏较大)

3、对比欣赏《挤奶舞》和两首欣赏歌曲,在此感受长歌、短调的不同风格

4、随音乐模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并能用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挤奶舞》作表演

(二)、学唱《小黄鹂鸟》

1、完整聆听范唱

2、分男女生学唱歌曲高低声部

3、用反复模唱的形式,对音乐大跳处的音准加以强化

4、两声部初次合排,解决双声部合唱的音准问题

5、在音准解决的基础上,注意两声部间的均衡及层次感

6、用五声调式中的音进行简单的旋律创作

(三)、演奏《筷子舞》

1、以宴会助兴激趣,让同学们能积极主动地学跳、学奏《筷子舞》

2、介绍筷子舞的基本动作,分声部合作,竖笛演奏低声部,钢琴演奏高声部,有筷子组和盘子组按照书上谱子合奏,舞蹈组用简单的筷子舞动作配合表演,在蒙族的狂欢中结束本单元教学

3、鼓励同学们对蒙族艺术作更深层次的探究

第八课时 多彩的美洲

一、教学目标:

1.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能够演唱歌曲《红河谷》,能表现歌曲的不通情绪,并能背唱。

二、教学过程:

(一)、学唱《红河谷》

1、教师用优美的歌声范唱全曲,激发学生的演唱兴趣

2、复听磁带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完整的印象

3、先用wu哼唱全曲 视唱两声部乐谱

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

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音色问题

4、尽量完成双声部合唱

5、学习英语歌词

6、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7、布置课后作业,为完成P23作业做准备

(二)、简介拉丁音乐

拉丁音乐介绍

在广阔的拉丁美洲,风土、人种极其多样,因此,在音乐方面也表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样式。如前所述,在人种方面,除了原住民之外,从地球上各个地方迁移过来的人种都在这里互相混杂,所以可以说,多元混合型文化是这一地区文化的最大特色。在这些混合因素中,最重要的有三:原住民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曾经征服和统治中、南美洲,以伊比利亚半岛人为主体的欧洲人的音乐文化;很早开始就作为欧洲人的农奴而被送到新大陆的非洲黑人的音乐文化。

拉丁美洲音乐主要是由以上三种因素的结合而构成的。然而,最重要的是由这些因素的相互混合已经创造出了称为“拉丁美洲”的独特的个性,是“混血的音乐”,决不是许多文化的杂乱无章的并列,而是获得了具有个性的新的独创性。

正如已经述及,拉丁美洲的居民大部分是混血儿,所以,音乐上也表现了从那个社会中自然产生的生活情感。在这里所谓的欧洲风格、非洲黑人风格,都是已经染上新大陆的色彩,获得了新的生命。与其说是原来的印第安人的音乐文化按照古代样式被传承下来,不如说是一方面吸收了种种影响,另一方面是作为表达生活于现实中的人们的情感,而加进了许多微妙的变化。这三种因素的混合,如果从旋律节奏方面来看,是可以引用尼-斯洛尼姆斯基《拉丁美洲的音乐》中的一段话来作说明的:在旋律上,“印第安人提供基本的五声音阶模式,欧洲殖民者的影响表现在扩展音阶、增加和弦上,黑人则增加了变化音的修饰。在节拍和节奏上,印第安人坚持短句长休止,用单调的击鼓声作伴奏。殖民者的节奏主要是西班牙的,典型的是3/4与6/8的双重节拍,结果在小节中央产生特征性的交错节奏。黑人影响是在几乎不变的2/4拍内加入切分音。”关于这三种因素的混合过程,上书引用达古的研究成果,把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纯粹印第安曲调,五声音阶;

2、印第安音阶的所谓“混血化”,结果产生类同欧洲大小调的印欧混血种音阶;

3、“混血再混血”,就是用非洲黑人的装饰音和变化装饰音使音阶进一步繁复。

必须指出的是在拉丁美洲,无论是哪个国家,也无论是哪个地区,人们都自豪地夸耀:“这是我们自己的音乐。”用心地保存着固有的音乐,且十分珍惜之。

(三)、聆听《化装舞会》

1、聆听《化装舞会》,感受其同歌曲风格的不同,完成课后作业

2、从节拍、情绪„„分析两首曲子的异同同

3、用不同的伴奏型配合两首歌曲,感受其特性节奏,介绍霍罗波舞(《拉库卡拉查》)的基本节奏――三拍子和探戈(《化装舞会》)的基本节奏――附点

第九课时: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能表现歌曲的不通情绪,并能背唱。

2、.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民族音乐,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3.聆听《平原,我的心》和《我们坚决不动摇》,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以美洲风情为主题的音乐实践活动,学唱《拉库卡拉查》

1、检查上节课布置作业,完成以美洲风情为主题的音乐实践活动,班级同学交流资料

2、着重介绍墨西哥的音乐文化――初听学唱歌曲

3、慢速模唱歌曲旋律――用稍快得速度模唱全曲――填词唱

4、解决歌曲难点:第二段的结束部分填词的准确和音准#1(可通过反复听范唱来解决)

(二)聆听《平原,我的心》

1、完整聆听全曲,感受音乐风格

2、说出其音乐风格――摇滚节奏的音乐

3、复听《平原》《拉库卡拉查》《化装舞会》比较三段音乐的节奏特点

4、师生交流在本单元各自的收获

上一篇:冷作工高级技师试题下一篇:理塘县商务局食品安全集中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