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华主任在全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

2024-04-30

林建华主任在全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共2篇)

篇1:林建华主任在全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

形成共识 凝聚力量 打好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攻坚战-——林建华主任在全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我省粮食作物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农机化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抓创新,提高质量和效益,向着全面实现农村各业机械化更高目标迈进的新形势下召开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省农机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开始了新的转变,打响了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攻坚战。会议期间,我们参观了烟台莱阳市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现场和机具演示,听取了莱阳市政府和潍坊市、滕州市农机局的典型发言。特别是农业部农机化司宗锦耀司长、农机鉴定总站刘敏站长、中国农机化协会常务会长马世青和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农机化发展战略研究专家白人朴教授等,亲临会议指导工作。宗司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热情鼓励和鞭策,为我们突破经济作物机械化、全面实现农业和农村各业机械化、继续走在全国的全列,提出了殷切期望和要求。高洪波副主任受贾万志副省长的委托到会讲话,对全省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希望和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清方向、明确责任和任务,努力开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增强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紧迫感

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生产基地。随着农业生产逐步由产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和农民增收的需要,经济作物在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目前,全省粮经作物种植比例达到60:40,经济作物面积接近种植业的“半壁江山”,产值已占到整个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但与粮食作物相比,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缓慢,装备水平不高,生产手段落后,不仅制约了农机化的全面发展,而且直接影响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进程。我们必须站在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建设的现实需要。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也是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必由之路。而转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变劳动密集型为技术集约型,变单纯数量扩张为质量与效益并重,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经济作物虽然在我省农业生产中占据了重要位置,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传统经营、人工劳作、效率低下的生产状态,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差甚远。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要转变经济作物的生产方式,首先要从生产手段上进行根本变革,通过大力发展机械化,推进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实践证明,生产方式转变越深入,对机械化的依赖性就越强,机械化发展就越快,现代化生产效果就越显著。

(二)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是提高经济作物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我省经济作物生产能力发展到今天这个水平,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品种改良与种植技术,特别是花生、马铃薯、蔬菜等种植规模较大的作物,单位面积生产能力提高的支撑力量已经绷得很紧,土壤承受力也接近饱和。要想实现生产能力的再提升,必须注重依靠科技创新,寻求新的增长点。机械化生产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和生产效率限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农艺要求,是先进农业技术大面积推广运用的必然选择。机械化作业,既可以保证农时要求,通过适时种植和收获延长作物生长期,促进增产;又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减少人畜力投入,促进增效;还可以通过实施先进技术,进行精准耕作,促进增收。实践证明,大蒜机械收获比人工收获效率提高70倍,每亩可为农民增收节支60元。生姜机械收获比人工收获可延长生长期5-7天,每延长一天每亩生姜可增产50公斤左右,增产幅度达8%。花生机械覆膜播种比常规播种增产15%左右,机械收获比人工收获减少损失2%,仅此一项每亩就可增收减损40公斤。据专家测算,机械化对农业增产增效增收的贡献率可达到20%左右。在经济作物生产中,要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实现综合生产能力的新跨越,机械化是必然选择。

(三)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是转移农村劳动力,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关键是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只有实现机械化,才能解放和替代出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带动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只有实现机械化,才能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改善生产条件,使农民实现文明生产、体面生活;只有实现机械化,才能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推进由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我省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近“半壁江山”,而劳动力的投入却是一半以上并且劳动强度高。从省农机办去年调查研究的情况看,粮食作物种植比重较大的地区,由于机械化生产已占主导地位,农机替代作用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快,务农人员比重低,有的仅为26%。而经济作物种植比重较大的地区,由于机械化水平低,主要生产环节大量占用劳动力,务农人员比重大,有的达到59%。目前,我省已进入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经济作物生产成为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的重要制约因素。没有机械化做后盾,全省年均稳定转移100万农村劳动力的目标就很难实现。积极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把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进入城镇发展创业,是大势所趋,也是新形势对农机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四)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是农机化科学发展,全面实现农村各业机械化的现实需要。目前,我省农机化的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但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却排在全国的第3位,其主要原因是经济作物比重大,机械化水平低,拖了全省综合农机化水平的后腿。从全省看,农机装备整体上还是以粮食作物机械为主,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不协调,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2009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发展到75%,其中粮食生产达到86%,但经济作物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只有56%,机械作业主要局限于耕、整地环节,种植和收获环节仍是传统劳作占主导地位。经济作物机械化事关农机化发展的大局。经济作物机械化问题不解决,农业机械化就不可能全面实现。因此,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是农机化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努力实现农机化发展重点向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转变

当前,我省农机化发展已经跨入高级阶段,今年随着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实现,粮食作物生产将实现全程机械化,全省农机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将实现新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力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面对新的任务,我们要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认清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困难及挑战,全省上下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形成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良好环境已经形成。随着粮食作物全过程机械化的发展和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力度的加大,各级党委和政府开始把经济作物机械化列入日程。国家和省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基本形成了依法促进的发展格局。今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提升主要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统筹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农村各业机械化的发展。今年初省里召开了经济作物机械化座谈会,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做出了具体工作部署。各级正在把经济作物机械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许多市、县集中资金,重点安排,优先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并把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为目标考核、工作督导、表彰奖励的重要内容。今年我省第一批购机补贴资金用于补贴经济作物机械3千多万元,占补贴资金总额的5%。不少地方还对花生、薯类收获等重点机具实行累加补贴,补贴额度超过40%,调动了农民购机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积极性,提升了全省经济作物机械化装备水平。

(二)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技术条件日趋成熟。进入本世纪以来,我省通过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在全力推进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同时,围绕突破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的关键环节,在全省组织实施了花生收获、薯类收获、“三辣”蔬菜收获以及茶叶、水果生产加工等农机化创新示范项目。目前,全省各级设立的经济作物机械化创新示范基地达到40多个。各地依托示范基地,通过产、学、研、管、推、销相结合,着力进行机械试验改进和示范推广,探索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模式,加快了经济作物机械的研发创新和推广步伐。2009年,全省通过省级以上农机推广鉴定的经济作物机械就有104种,涉及花生、马铃薯、地瓜、大姜、大蒜、茶叶、蔬菜、油菜、烟草等10多种作物,既有播种、收获机械,又有移栽、采摘、修剪、中耕、施肥机械,基本涵盖了我省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经济作物。通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和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整合多方面力量进行攻关,在花生联合收获和薯类播种、收获等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不少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全省已有100多家农机企业参与了经济作物机械的研发与生产,形成了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专业生产厂家为骨干、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经济作物机械生产格局。在总结创新示范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花生收获、薯类收获、设施微耕、电动卷帘和茶业加工等11个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为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和装备支持。

(三)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市场机制正在形成。随着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在经济作物生产区域,农忙时节劳动力出现了十分短缺的现象。这几年鲁西南地区大蒜种植区,大蒜收获季节不断出现“一工难求”的现象,蒜民十分渴望使用大蒜收获机械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农民使用经济作物机械的热情日趋迫切。同时,利用机械化手段不仅替代劳力,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为机手拓宽了增收的渠道,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选择。经营经济作物机械投资回报率高、周期短、风险小,一般1-2年就能收回成本,农民购置和经营经济作物机械的积极性不断高涨。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适应了供需双方的需要,拉动了农机化作业市场的形成,为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广阔前景。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省仅通过购机补贴就新增各类经济作物机械2.06万台,增量之多、增幅之大前所未有。

(四)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工作基础已经具备。“十五”以来,省农机办一直把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为培植农机化创新发展新增长点、实现农机化全面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全省农机系统不断进行工作创新,在抓重点和重点抓方面,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积累了一些成熟经验,构建了层层示范推广和宣传培训的工作机制,为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提供了借鉴。农机化培训推广体系的健全完善,特别是各级农机化学校的规范化建设,为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快速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以农机服务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开辟了农机化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新渠道,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的总量已达3450个,达到了平均一乡两社,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和规范化建设,不但发挥了带头推广示范新机具、新技术的作用,而且推动了农业生产向有组织的规模化作业发展,为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提供了可靠的服务保障。

在分析有利条件和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和问题。虽然我省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如经济作物机械缺乏,总量太少,科技含量低,性能不稳定,甚至有些经济作物主要生产环节的机械还是空白;科研单位、农机生产企业研发生产经济作物机械严重滞后,适用型机械的生产跟不上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全省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模式多样,机具配置、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难度较大,对机械化生产形成一定制约;特别是有的地方农机部门的领导和干部,对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的认识不足,研究不深,工作措施不实、力度不大,影响了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对此,大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努力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理清思路,强化措施,推动经济作物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化,是“十二五”期间我省农机化工作的重点。总的要求是,在继续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的同时,尽快实现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举全省之力打好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攻坚战。通过研发创新,破解关键技术难题,着力解决经济作物机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有到优的问题;通过示范推广,实施重点突破,辐射带动,形成区域发展、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强化措施,发挥政策扶持、市场引导和技术服务作用,构建符合省情、各具特色的经济作物机械化推进机制。

力争到2015年,全省经济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其中,花生、马铃薯、棉花等大宗经济作物的播种基本实现机械化。花生、马铃薯和棉柴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60%。生姜、大蒜、大葱“三辣”蔬菜作物的播种、收获等作业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黄烟、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产、加工向着连续机械化发展。

关于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问题,省办前不久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意见》,对发展重点、区域布局、推进措施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各地要认真抓好落实。工作中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主攻方向。根据我省农业发展的需要,“十二五”期间,全省要围绕花生、马铃薯、棉花、大蒜、生姜、大葱、黄烟、茶叶等主要经济作物,进行农机化创新示范,选择关键生产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并按照谁有条件谁就先行一步、哪里种植面积大,哪里就要率先突破的原则,建设经济作物机械化重点推进区。由于各地情况不同,种植模式差异较大,在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上不可能齐头并进,应当突出重点,先易后难,有序推进。各市都要从实际出发,围绕全省的总体布局和本地有特色、有规模的经济作物,选准各自的重点经济作物、关键环节和主推区域,集中力量进行突破。每个市的主攻作物可选定二至三种。一旦确定下来,就要按照重点工作重点抓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年度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切实抓出成效。从明年起,省办将充实统计指标体系,对各市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考核,分析考核各市重点经济作物作物机具数量发展情况、作业进度、机械化程度以及对全省的贡献率。

(二)加强示范推广。目前,我省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广泛开展示范推广活动,可以使农民看到机械作业的实际效果,比较机械与人工作业的优劣,提高农民对机械化生产的认知程度。我们要认真借鉴推广玉米机收和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的成功经验,以实施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为抓手,围绕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从省到乡镇继续坚持实施级级建立示范基地,级级组织现场演示,级级开展宣传培训的办法,加速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的进村入户步伐。今后一个期间,部省两级确立的农机化示范区和创新示范基地,都要把经济作物机械化纳入推广示范建设的主要内容,实施率先发展,切实发挥领头羊作用。各级安排的农机化创新示范资金,也要重点投向经济作物机械化示范基地。依托示范基地进行的各类演示活动,既要注重宣传社会,更要注重引导群众,实施重心下沉,作业演示到基层,机具推广到乡村,技术培训到机手,宣传发动到地头。

(三)注重机具创新。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必须有先进适用的机具作支撑。要把机具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农机部门的主导作用,坚持产、学、研、管、推、销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全力支持重点农机生产企业,争取尽快在重点经济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急需机具的研发上取得突破。当前,要以实施国家公益性行业科技项目-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提升与装备优化课题和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为契机,破解关键技术难题,加快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研发生产步伐,搞好薯类收获机械的技术集成,推进棉柴收获、黄烟栽植、茶叶加工等机械的熟化,着力提高各类机具的先进性、适应性、和可靠性。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我省经济作物品种比较齐全,而且在全省分布不均,机具研发创新的任务非常繁重,不仅省里要抓,各市也要围绕当地主导经济作物和农民的现实需要,确定各自的机具创新重点,发挥当地企业在机具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生产水平。

(四)强化政策引导。要实现加快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目标,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和推动。要把经济作物机械作为农机购置补贴、创新示范和财政支农等资金扶持的重点,优先安排、优先扶持。要充分发挥国家补贴资金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各地可增加经济作物机械补贴额度,利用地方资金实行累加补贴,加快发展关键生产环节急需机械,尤其是高效、低耗、节能、环保机械,实现装备总量的快速扩张和发展结构的优化升级。同时,积极研究探索其它新的政策扶持措施,提倡有条件地方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实施作业补贴或以奖代补。

(五)搞好社会化服务。各级要在积极发展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大户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机制。积极鼓励创建以经济作物生产为重点的农机专业合作,努力提高机具利用率与作业效率,扩大机械作业面积。同时要广泛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积极探索经济作物机械化作业新模式。通过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使机械化作业成为农民增收节支的必然选择,成为农机手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做到有机和用机农民互利双羸,构建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服务机制。

(六)落实工作指导。推进经济作物机械化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发展的重点工作。各级农机部门都要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管机构和人员,专人负责抓落实。各市都要根据全省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的总体布局,认真制定本市的发展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发展目标和推进措施,特别是在把握发展规律、研究发展模式和探索发展路子上,要多下工夫,努力创新。要建立工作联系指导制度,省办领导和各处站都要确定联系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对经济作物机械化的发展进行具体指导。各市县也要深入一线,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将工作延伸、落实到乡村农户、田间地头。

当前,三秋生产已全面展开,各级农机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既要抓好玉米机收和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又要积极组织开展花生和薯类机械化收获作业等,努力夺取三秋机械化生产的全面胜利,以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我省农机化发展向更高目标迈进,为建设现代农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2:林建华主任在全省经济作物机械化生产现场会上的讲话

动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省上下奋力抗灾救灾,并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时刻,我们在京山县举办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现场活动,这既是贯彻落实农业抗灾救灾保目标工作的一次再动员,也是贯彻落实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现场会精神,研究推进我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一次部署会。

今天上午,大家观摩了玉米机收、农机深松整地、秸秆综合利用、水产养殖机械化、农机装备生产等现场,宣布了全省第一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县名单,京山、监利、武穴、枣阳、随县等地作了交流发言,总结了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好经验、好做法。东风井关公司展示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活动内容丰富,为我们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供了很好借鉴和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全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2015年,省局围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启动实施农机化水平提升工程,并在京山、天门等16个县市开展全面全程机械化试点。两年来,各地农机部门按照省局统一部署,积极争取各级领导重视,努力加大项目经费投入,以全面全程机械化试点为引导,以突破薄弱环节为切入点,以发展全程机械化装备为支撑,以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为途径,大力开展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探索与创新,不断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力地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行政推动力度明显加强。部分县将全程机械化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在全省层面推动落实。明确了推进措施、部门责任、考核目标等。有些市政府、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主抓全程机械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已经成为各地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新抓手。二是投入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将中央财政补贴资金重点用于主要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重点向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粮食烘干等环节倾斜,做到应补尽补、敞开补贴。同时,在项目安排上重点向全面全程试点县倾斜,全力以赴支持全程机械化的试验示范、服务体系建设等。南漳、江夏等地积极争取当地财政支持,大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三是示范县(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自2014年农业部启动实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以来,每年支持我省4个县(区)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打造了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我省京山县成为农业部首批28个全国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市)之一,标志着我省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果,有了良好开局。刚才,会议公布了我省第一批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县名单,希望首批示范县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以点带面,引领周边地区全程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总的来看,积极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已成为各地农机化工作的新亮点。农业部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要建设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左右。我们提出,“十三五”期间全省要创建3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希望各地按照省局的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实际,找准工作定位,聚焦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确定发展目标,全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二、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责任感

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事关农业领域“稳产能、降成本、转方式、促升级”目标任务的实现。韩长赋部长批示指出,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件大事、好事。对此,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形势,坚定信心,凝心聚力,全省上下一盘棋,形成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习总书记指出,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坚定不移地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变劳动密集型为技术集约型,变单纯数量扩张为质量与效益并重,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目前,我省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如火如荼开展。土地规模化经营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继续稳定与完善。开展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就需要大量农机的投入使用,同时,也有利于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实现我省农机化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实施十多年以来,在农机购置补贴等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有力推动下,在广大农村对机械化作业的旺盛需求拉动下,我省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开创了农机化发展的“黄金十年”。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仍存在诸多“短板”,亟待解决。主要表现在: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提升较快,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较慢;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推进较快,丘陵山区机械化进程缓慢;农业生产产中机械化水平发展较快,产前、产后机械化水平发展缓慢。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补齐我们的“短板”,实现我省农机化跨越发展。

(三)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加快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农业机械集成技术、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破解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的“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不断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我省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已达67.5%,粮食单产已达上限,土壤承受力也接近饱和。要想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寻求新的增长极。据专家测算,机械化对农业增产增效增收的贡献率可达到20%左右。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要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新跨越,全面全程机械化是必然选择。

希望各地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

三、因地制宜,强化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具体举措

今年省局出台了《关于深化全面全程机械化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各地农机部门要按照农业部和省局的统一部署,因地制宜,强化措施,切实做好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创建的各项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积极争取支持。各地要把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作专题汇报,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出台具体实施意见,把该项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予以扶持。同时围绕主要农作物的种植、产地烘干、高效植保机械化等薄弱环节,积极争取当地财政加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支持力度,引导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支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行动。

(二)科学规划布局,有序组织实施。各地要深入调查摸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研究制定适合本地的全程机械化实施方案,明确全程机械化工作重点、技术路径、机具配套、生产模式、保障措施等,进一步完善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制定适宜的机具配套方案;各地也要成立相应的技术指导专家小组,开展决策咨询、技术指导、培训交流、考核验收等工作,确保目标任务按时落实到位;鼓励农机制造、经销企业与农机新型服务主体合作,推出具有区域特点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要在创建工作中突出抓好水稻、油菜、小麦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的同时,梯度展开马铃薯、大豆、花生、棉花和茶果桑林特等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试点,推进农机化协调全面发展。

(三)强化政策引导,明确目标方向。省局今后将在农机购置补贴和省级专项资金的项目安排上,对开展全面全程机械化试点的县市和农机新型服务主体给予适当倾斜和扶持。“十三五”期间,全省将通过全面实施农机作业水平提升工程,不断提高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更多县市进入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行列。

(四)打造示范样板,强化社会化服务。各地必须紧紧抓住农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这支主力军,充分发挥他们在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形成推进农作物机械化发展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广泛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和“一条龙”作业,积极探索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新模式,通过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使机械化作业成为农民增收节支的必然选择,成为农机手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构建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的长效服务机制。

(五)加强宣传发动,严格绩效考评。各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通过科技入户、技术培训、媒体宣传、现场宣讲、印发宣传资料和工作动态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工作,努力营造良好氛围。各创建县要对照《县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考评指标体系》,加强监测评价,及时掌握进度,确保按期完成工作目标。省局将根据各地创建工作开展情况,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上一篇:系红领巾的日子-记叙文_六年级记叙文下一篇:一年级起点英语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