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行为习惯的沃土论文

2024-04-16

培养行为习惯的沃土论文(精选8篇)

篇1:培养行为习惯的沃土论文

培养行为习惯的沃土环境的论文

摘 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语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环境优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和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师应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并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关键词:语文学习习惯 构成 培养 培养策略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认为:“少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叶圣陶也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养成人的行为习惯的环境通常是广义的环境,包括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语言环境、劳动环境、思想环境等。孩子在各自的环境中生长,对身边人身边事耳濡目染,会不自觉地去学去仿,因此,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沃土。当然,除了环境外,行为习惯、性格的养成更离不开正确的引导。

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辈乃至祖辈的爱都集聚在一人身上,使之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养成了他们养尊处优的优越感,同时也养成了他们不爱劳动的惰性,任性、骄横、唯我独尊的倔脾气,以及磨磨蹭蹭、马马虎虎的习惯。这说明孩子行为习惯、性格的养成,主要靠家庭的影响、家长的引导,更说明了环境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沃土。

一、学习劳动

许许多多父母在孩子咿呀学语时就教他们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其寓意是教育孩子懂得劳动的艰辛,只有会珍惜别人劳动的人才会自己去劳动。要从小教会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并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让孩子在劳动中寻找快乐,能主动地、愉快地劳动。热爱劳动是人最重要的品性之一,通过劳动,既可以增强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又可以学会生活技能,同时还可以培养其责任感,对孩子今后的生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学习知识

没有哪一位父母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要想成才就得学习,从书本上学,生活中学,学习——成才的唯一途径。作为父母,不能只把眼光盯在“高分”上,“高分低能”的事例比比皆是,而应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肯学、乐学、善学。作为家长,应起到带头作用,营造积极学习氛围。

三、学习做人做事

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才兼备”,也就是说,只有先有德再有才才叫人才;有才无德者是次品,只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向孩子讲解做人的道理,如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懂得感恩等。在生活中懂得与别人相处,绝不孤芳自赏,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立足社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努力,齐头并进。

四、树立自信心,鼓励孩子自立自强

自信心,是推动孩子前进的动力,是孩子不断取得进步的力量。孩子的逆反心理比较重,承受能力较弱,家长应多说服少指责,宜疏不宜堵,更不能使用语言的刀子对其进行打击侮辱。切忌唠唠叨叨,语言要简略深刻、点到为止。这样不易挫伤他的自尊心,他们才会有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才会自立、自强,才会对学习、对生活充满热情,才会去追求、去奋斗。在这个过程中,要教会他们面对挫折不气馁、面对成功不骄不躁,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五、勤于观察、积累

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学生应当学会观察日常环境中的现象,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意识,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观察习惯,提醒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事物、观察变化、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创造条件,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身临其境,详细观察,尽情感受,充分体会,细致描绘,以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其次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来观察,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学会用对比法来观察,学会用多种感官来观察,不仅用眼睛,还要用上触觉、听觉、嗅觉去观察,更要用心去观察。最后要创设观察的氛围。创造来源于生活,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教师就要处处创设条件,通过情境的创设和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真正把观察变成一种习惯。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理念,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语文学习行为起动力支配作用。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大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注意对环境的利用,把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认真研究学习习惯的内在机制和培养规律,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现在的孩子在温暖的环境中,在爱的沐浴之下,家长要注意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从小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良好品行,促使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张扬个性,展现自我,成为腾飞的“龙”!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教育心理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3]邓永昕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篇2:培养行为习惯的沃土论文

辛书义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养成教育就是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说明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的,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尤其在中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正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因此,我们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生活在无忧无虑、衣食富足的家庭里,他们除了爸爸妈妈的疼爱外,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溺爱,使他们养成了贪玩,不思进取的不良习惯。生活上只图舒适,缺乏目标,学习上懒惰,没有吃苦精神,多数孩子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种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爱人爱自然的博爱精神。养尊处忧,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甚至具有某种破坏欲和攻击欲。对人态度冷淡,缺少爱,不关心别人,对长辈不够尊重,没有礼貌,这些孩子情绪波动大,想干啥就得干啥。不顾及别人,为所欲为,我行我素。学习生活中,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做事不认真,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缺少责任感,他们怕脏、怕累、怕苦,做事常常虎头蛇尾,半途而费……没有较好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行

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很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所以对于孩子们的种种不良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任。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动态变化时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因此可以说初中阶段也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年龄段,再加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对于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

一、榜样示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示范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教育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榜样示范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优秀学生的榜样效应以及英雄的楷模激励。如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可讲述邱少云的事迹,再如展示学生中涌现出来的遵守行为规范的先进个人的事迹。此外,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作用也不可低估,身教重于言教是长期以来教育实践所得出的至理名言,由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朝夕相处,再加上教育者的威信影响,教育者的言行举止很容易成为受教育者模仿的对象。因此,教育者要时时处处注重言行、举止、仪态,使之起良好示范作用。

二、制度约束

制度约束指通过执行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受到锻炼。

依据学生活动的情况,可相应制订和执行学校规章制度、班级集体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要切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要善于抓住某段时期学生行为存在的共同问题,提出相应的要求。如我们班上有四位学生沉湎于上网,怎么说都不行甚至还写过保证书都没用。这时班级制度可制订出对进网吧有一定限制的规定,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提出批评和惩戒。只有长期持久地执行制度,学生才会不断矫正错误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依据正确行为导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强化训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集中注意力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不乱丢垃圾的训练……又如:培养读写姿势的训练,很多学生坐的都不端正,多数都是趴在桌子上。像这种情况老师可以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先给学生讲清楚不正确姿势的危害并且以后及时提醒,见到一次纠正一次。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形成正确读写姿势的好习惯。

四、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如:我们班的鲁雨林对做

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鲁雨林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五、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因素对于成才有着重大作用,过去一直被人们所忽视。自我教育是指人通过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调控自我和评价自我,自己教育自己。自我教育是在一定的遗传的基础上,在环境和他人教育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但它一旦形成,就积极地反过来发生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而且随着人的成长,它的作用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最终,它在人的成才的各种因素中,成为重要因素。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对于这一理论的理解,我们应清晰的认识到,我们应结合初中生心理特点,注重对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培养,不断创造德育情境,让学生针对具体行为习惯问题,通过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要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是抄袭他人的作业,自己总是懒得思考。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

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自己重做作业一次,或者让他把书上所学过的知识全部抄一遍。这样学生就会长记性知道不能抄作业了。所以通过行为惩罚,也可以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七、重视表扬

篇3: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教育,行为习惯,培养方法,情感

幼儿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孩子在这一阶段开始接触新鲜事物并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幼儿园里,教师的知识传授以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合作使孩子们养成了很多的习惯。这些习惯有好的也有坏的,教师需要在这一阶段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不规范的行为习惯,要及时地对其进行纠正,以免影响学生今后的成长。笔者结合多年的经验,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一些改善方法。

一、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

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目前大多数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虽然对孩子们的教育十分重视,但是十分溺爱孩子,甚至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做什么都是对的,孩子有什么要求都会满足他们,这些情况都十分不利于孩子们行为习惯的正确培养。另外,在幼儿园教育中,很多的教师更多的只是重视教给孩子们知识,而忽略了在孩子们成长中很重要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家长和教师的不重视,就直接影响了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他们并不能分清什么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好的行为习惯,长此以往,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染上一些陋习,十分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

二、良好行为习惯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幼儿阶段,孩子刚刚步入社会,对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很多的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所以在这一阶段如果能对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人在幼儿阶段的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只有在幼儿时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才能在将来的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由此可见,幼儿时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使一个人受益终身。

三、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

孩子在幼儿时期虽然对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但是他们的意志力很薄弱,对一个问题的解决很少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尤其是在课堂上,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不懂,他们也不愿意提出问题,这是他们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表现。而老师如果意识不到这个问题,对孩子们不闻不问的话,有时就会使他们朝着不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下去。

2. 教师观察力不够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对教师的观察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因为在这一阶段,教师对于孩子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孩子心智的不成熟,教师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找到孩子们存在的问题,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我国目前很多幼儿园中的教师并不能及时地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不好生活习惯,这就十分不利于孩子长久健康的发展。

3. 教师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度低

很多的幼儿园教师关注的是他们对孩子们知识的传授,但是却没有重视到情感教育同样很重要。因为孩子在幼儿阶段处于认识世界的阶段,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比较低,所以时常会因为心理变化而产生相应的一些异常举动。如果教师没有认识到孩子的心理变化,而因为他们注意力的不集中斥责他们,就会对他们弱小的心灵带来创伤,使他们在今后更加排斥教师的教育。

4. 教师对行为习惯的培养认识不足

行为习惯渗透在我们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教师如果没有经过学习,是很难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形成一个系统性的认识的。如果教师自身的认识都不够,就更不要提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教育了。这就要求教师要提高对幼儿习惯培养的重视度。

四、解决幼儿习惯培养问题的措施

1. 培养孩子的主动性

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就是要从他们自身入手,培养他们的主动性。教师要使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意识,使他们能够对行为习惯的优劣进行区分,使他们形成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态度。

2. 教师细心观察

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每一位学生,一旦发现有学生有不好的行为习惯,就立即制止并且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因为孩子在这一阶段并不能完全地区分行为习惯的优劣,所以就更加需要教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

3. 教师多从情感入手

教师应该认识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与孩子们的日常接触,多去关心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困惑并且帮助他们。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该走近学生,了解学生,通过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导任务。

参考文献

篇4:培养行为习惯的沃土论文

【关键词】培养 寄宿 习惯 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3-0223-01

对于寄宿学校来说,他们在学校里学习,同时也在学校里生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一起的,生活和学习的影响也是极为密切的,要想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正常进行,那么学生的生活就必须有条不紊。当学生从家里回到学校,不管是在集体意识还是在纪律观念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松懈,这就更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生活自理意识

当前的寄宿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很多的学生在家里的时候都是家中的宝贝,更有甚者会被家人宠坏,这些因素都导致他们在寄宿期间可能会连最为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例如叠被子,清扫宿舍,洗衣服等简单的生活问题,他们都不知从何着手,这种问题表现最明显的是在开学之始,尤其是之前没有寄宿过的学生身上。这就需要宿管教师对于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不仅是制度上的强制执行,还需要宿管教师集中一部分的时间来进行统一的教育,逐渐的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管理自己的生活和作息。有的时候一个宿管教师会负责很多的学生或宿舍,这就需要每个宿舍根据人数选出一个或者两个室长来帮助宿管教师管理宿舍,保障宿舍的衛生环境,以及同学们的个人生活。宿舍长在宿舍内要做到表率作用,并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定期的检查,对于优秀者做出表扬,以示鼓励,对于不合格者做出批评,以兹改正。很少人可以做到无师自通,这就需要宿管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潜移默化和日常严格要求中帮助学生逐步的培养其生活自理的意识和能力。

二、严格管理寄宿,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控能力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自控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宿舍纪律方面,在教室学习的时候,始终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回到宿舍之后意味着一天的学习生活结束了,终于可以放松了,所以不管在哪个方面,学生对于自己的要求都会比在教室的时候低,由此也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一个人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不是靠表面上装出来的,更多的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渐的培养起来的。诸如在宿舍内嬉笑打闹,当宿管教师来巡视的时候就会安静下来,表面上还是遵守纪律,但是宿管教师走了之后又做出各种违反宿舍制度的事情,甚至是轮流的看着宿管教师。所以,这就需要宿舍长的协助,对于一些违纪现象作出及时的指出和上报,同时对于洗漱和熄灯时间都做出准确的管理,要求学生在半小时内完成所有的睡前洗漱,减少学生打闹嬉戏的空间,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当前的事情。学生基本上都是未成年人,所以在自控能力上还存在很大的不足,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或者强制,更多的是需要疏通和指导,逐渐的培养学生的良好自控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很多的学生因为住在集体宿舍,所以对于个人的卫生就会有一定的疏忽,比如在睡前不洗漱,长时间不洗澡或者不换衣服,脏衣物随处乱发,零食垃圾到处乱扔。这种不好的卫生习惯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尤其是睡前不洗漱,长时间不洗澡或者不换衣服,这影响的不仅仅是自己,更多的是同宿舍的其他同学。同一个宿舍的学生通常都是来自不同的家庭,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有很多的不同之处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委婉有效的解决方式,绝不可以采取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去洗漱、去洗澡这样的形式,因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于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这就需要宿管教师对于该部分的学生做出重点关注,造成这种不好的卫生习惯是因为什么,因为没有时间?因为没有习惯?因为懒散?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原因,经常和该部分学生谈话,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学生的家长进行练习,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配合,改变学生的卫生习惯。在乱扔垃圾这种卫生习惯方面上,尤其需要身边的人起到表率作用,很多时候,学生的习惯都是从教师和家长身上学习到的,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言行习惯。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安全习惯

在管理寄宿学生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也是最基本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有句话我们时常挂在嘴边:安全重于泰山。有的学生喜欢在熄灯之后偷偷的躲在被窝里吃东西,试想一下,在狭小的被窝里,如果突然受到惊吓或者翻身等动作,导致学生将零食卡在喉咙里,那么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所以,熄灯之后严禁各种违反制度的行为,尤其是在熄灯之后还吃东西。对于同一个宿舍的学生来说,有睡在上铺的学生,也有睡在下铺的学生,宿管教师要巡视熄灯之后上铺的学生的头朝向护栏的一向,避免在睡着之后翻身产生安全隐患。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需要学校对于寄宿学生做出相关的安全教学,加强学生在防火、防电等方面的安全意识,并指导学生党安全事故发生时应当如何处理和自救。

五、培养学生的良好交往习惯

寄宿肯定不会是一位学生一间宿舍,一间宿舍内多人在一起,就是一个小小的群体,这就需要学生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保持宿舍的和谐,对于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对于寄宿生而言,很多人住在一起,远离父母,这就要求他们必须要具有较强的社交能力。未成年人在为人处事上缺少必要的个人主见,很多时候都是人云亦云,随大众,个人的交往能力较差,非常容易产生不良的习惯。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加强和学生的联系,在宿舍长的协助之下,深入的了解学生,对于存在不良的习惯或者矛盾的学生,要及时的和班主任进行联系,避免导致矛盾的升级。让学生认识到共同生活在一起是彼此的幸运,应该友好的相处。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一朝一夕是绝不会收到效果的,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共同努力,坚持下去。宿舍每天都会发生很多的事情,宿管教师每天都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些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过程。滴水穿石,长期的坚持必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其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内容摘要:

[1]刘巧妹.谈初中“寄宿学生”的教育管理[J].才智.2010(19).

[2]高自莲.谈农村寄宿学生管理工作[J].宁夏教育科研.2010(03).

篇5:浅谈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论文

一.首先,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建立或评价主体已经由老师变成幼儿。

以前,老师对幼儿的统一要求比较多,老师制定的规则比较多,现在,我们逐渐让幼儿或师生共同简历规则,幼儿会积极地遵守。老师不在是一个规则的制定者、决策者,而是引导者。另外,老师的建设性评价往往会让幼儿产生被批评的感觉,从而产生不良的情绪。而同样的评价主体由同伴来说时,幼儿却有认同感。这说明评价主体会影响评价效果。所以在活动中,应该注意让幼儿作为评价的主体,老师作为鼓励者、引导者,制造宽松的气氛,让幼儿产生积极的态度。

二.其次,以角色游戏为主,引导幼儿自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角色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特点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最为幼儿所喜爱。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后,有意请几名小朋友做发苹果的游戏,让幼儿进入角色实际训练,结果他们都把大的、好的苹果发给小朋友。

三.另外,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内容变得越来越人文话、人性化。

一些必要性的行为习惯,比如:良好的坐姿和睡姿、餐前便后要洗手、进餐时保持干净等,应该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从而进行督促,让幼儿努力做到,体现人性化。比如:以前吃饭要求统一饭量,现在改变成根据幼儿身体状况来决定幼儿的量等等。

四.再次,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形式由语言指令化转化成隐性的环境和活动材料。

教室的墙面、空间都蕴含着教育价值,可以将良好行为习惯的规则体现在环境中。比如在地板上贴上标识符提醒幼儿该把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就想本学期我们的美工垃圾桶一样,我们老师并没有向幼儿正式地介绍垃圾桶应该放哪些垃圾,但是小朋友们都能根据垃圾桶上贴的标识进行有序有规律地扔垃圾。另外,我们对各个区域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了合理的划分,这种方法避免了幼儿因为无事可干而吵闹,也可以避免老师过多的指挥和干预,让幼儿明白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相互不干扰,能有序地进行。

五.发挥幼儿的自我教育、榜样教育及成人的言传身教作用:

利用孩子们之间的交往让其互相感染、彼此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省去了老师很多功夫。爱子们喜欢模仿,特别是他身边的同年龄段的同伴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影响;而评价活动在确定正确是非观,树立身边榜样的同时,也使儿童学会了较为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全面地评价自我。比如评选“好习惯之星”、颁发小红花,命名“…宝宝”等等,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结合幼儿的这一特点,这学期,我们根据我们班级情况幼儿年龄特点,设立了评比表,具体内容可以自定,有学习、生活能力、劳动意识、生活习惯等多个方面。我们坚持每天给予认真的记录,每周五下午通过让孩子们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一周评价一次,对于有进步的孩子以及孩子们有进步的方面及时给予肯定并奖励,如班长,值日生光荣称号,或小玩具等。号召全体幼儿向其学习;而对于孩子不足的方面指明努力的方向,鼓励其不断进步。孩子们喜欢围着评比栏互相比较,从中找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产生自律意识,自己要求进步。

六.家园合作:

曾经有一个家长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种子。的确在我们的教育中,家庭和幼儿园担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我们老师们要做的首先是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去联合家长,统一观念及行动,以实现我们最终共同的教育目的。

幼儿在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中养成的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教育中的连续性、一致性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班级出现的问题,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内容,科学的培育幼儿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大班中幼儿的换牙情况开始普遍,帮助幼儿缓解换牙焦虑,了解换牙、保护牙齿的知识,是大班阶段老师关注的行为习惯之一。我们通过观察醋泡蛋的实验,多媒体软件学习,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刷牙记录表建立,家园之窗的反馈让幼儿通过多种渠道顺利地度过换牙期,家园共同培养幼儿养成饭后漱口、不舔新牙、每天刷牙两次的好习惯。又如:针对班级中早上迟到现象增多,幼儿不能按时作息的现象,我制定了幼儿早晚时间作息时间表,让家长在家也配合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行为习惯问题,老师要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相互理解,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篇6: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策略论文

一个人既要有学识,又要有道德水准,道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最基本的标准。幼儿在2-3岁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基本接近成人,因此这段时间是幼儿道德教育的关健时期,利于其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性格,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道德认知教育。

1.培养幼儿健康向上的情感

健康的情感是阳光、是雨露,其对孩子智慧的发展、品性的养成以及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没有健康的情感就没有完美的童心。而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几乎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自私、任性、自我意识非常强,缺乏与人合作的意识。针对幼儿的这一性格缺点,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增进小朋友间的交往,由于孩子年龄小,不善于与人交流,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时,同幼儿一起游戏,和他们一起观察大自然的风景,引导幼儿在观察后相互交流自己的所见所得,还要幼儿们自己结伴去观看自己喜欢的景物,在挑选伙伴的同时,促进他们的情感交流,初步建立起友谊的观念。而后,重新为他们设计组合团体,旨在让他们知道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让幼儿学会接受其他人,学会适应与不同的伙伴交流,让幼儿在集体的游戏中休会到快乐。

1.2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是一个人进入社会后必须要具有的生存本领,因此在幼儿时期就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在游戏活动中让所有的幼儿一起参与,为幼儿多设计一些集体游戏,如:玩河马、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游戏。在游戏中,边玩边让幼儿思考,自己一个人是否可以将游戏做好,是否可以是一个人玩的开心,幼儿回答问题的时候,适当引导幼儿一个人不能生活在社会中,要学会与其他幼儿和睦相处、学会与其他幼儿共同做事情,才会收获快乐。当然,我们也会发现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对于合作不感兴趣,喜欢独善其身,自由自在。这时候的教师,不要急于求成,要适当引导,慢慢将这些幼儿引导到正常的交流与合作中,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快乐和温暖。

1.3要重视孩子的需要,人的需要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上的,另一种就是精神上的。物质上的需求很容易满足,难就难在如何为幼儿提供精神上的需要。因此,在学习和生活中,当孩子想帮助老师做任何事情时,我们不要拒绝。例如,幼儿要自己动手搬椅子或抹桌椅时,千万不能因为过程中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就阻止他们,应该看到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说明他们有劳动的需求,应该满足他们这种需要,以便发展他们的健康情感。

2.培养幼儿独立自理的能力

自理能力是独立性的一种表现,许多家长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了物质方面,当然这很重要,但是他们忽略了幼儿独立性的培养。有些幼儿来园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吃饭还是要有人喂,更有甚者家长一直抱着幼儿教室,这些家长认为:幼儿只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的确,他们是孩子,但是孩子也有可以是他们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好就会在群体中表现出色,自信心也会增强,相反,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在集体面前时常有挫折感,无形中产生“我”不如人的想法,影响他们的自信,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孩子的上进心。为此,在午睡时教师让幼儿自己脱衣服、醒来时自己穿衣服。当孩子已学会自己自理时一定要给予肯定,并在家长面前表扬一番,要求幼儿在家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3.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

3.2反复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得以渗透和强化。如:培养孩子做一个能干的人。要求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简单的衣服,自己收拾玩具,及时帮助同伴等等。对于能力稍弱的孩子,教师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示范,通过手把手的、不厌其烦地说教,让孩子在反复的训练中形成习惯。同时,通过当众表扬、给予小奖品等方法鼓励幼儿反复练习,直到掌握。

3.3环境熏陶,形成氛围环境塑造孩子同样影响着孩子。良好的环境氛围是习惯养成的基础,二者密不可分。首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如要让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教师要做到自己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对家长有礼有节,对孩子要宽容相待。以欣赏的眼光,及时挖掘孩子在生活、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表现,并予以肯定和表扬。其次,注重环境的创设。教师可以将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美化幼儿园环境相结合。如在水池旁边画一幅画,告诉孩子在讲卫生的同时要节约用水;在餐厅的墙上贴各种食物,让孩子明白不挑食,爱惜粮食才是好宝宝等等。

篇7:培养行为习惯的沃土论文

一、开好家长会,让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管理幼儿

有这么一句话说: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是他们的港湾和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最亲的人,也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依靠父母,作为幼儿教师,就要召开好家长会,让其懂得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离开家长。我想,在培养幼儿习惯方面家长应该做到:

1.父母应努力创造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多进行一些亲子活动:共同制作玩具、共同阅读、聊天游戏、学习专门技能、外出娱乐等。幼儿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会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从热爱父母、尊敬长辈,开始学着关心体贴他人。

2.父母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小事抓起。好的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对幼儿的要求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教育的机会,都不放松,都不放过。如不乱扔果皮、不折花踩草、和同伴友好相处等。幼儿每做对一件事,家长要马上给予肯定和鼓励,切忌置之不理。幼儿是喜欢表现的,当他的表现得到鼓励和认可,他会更乐于去表现。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好的习惯了。

二、教师要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教师要从自身做起,言传身教。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也要按照这些要求去做。见面有礼貌地问好;其他教师有需要协助的事情主动帮忙;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让幼儿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体生活中,同伴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

三、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对于幼儿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给予正面的赏识、鼓励、表扬,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巩固和发展。当幼儿良好行为出现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恰当、具体的肯定和赞赏,这对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其重要。在幼儿心目中,教师的话比家长的话更具有权威。受到教师的表扬、鼓励后,幼儿的行为就会被强化。如,我发现班里有几名同学做事拖沓、不遵守纪律、上课时小动作太多、习惯不好、做事不认真,对于他们,我批评的次数多,但教育效果并不佳,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如,在幼儿洗手时我对某位同学表扬:“你洗的小手又白又干净,就看到他每次都特别认真地洗。”过几天,他的小手一定会变得更好看,从而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四、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幼儿远离不良习惯

明辨是非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前提。只有是非清楚才能分清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对于幼儿园小班的学生可用生动形象的故事、儿歌让幼儿知道可做和不可做,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适当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表扬好的行为,指出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及时给予纠正。

参考文献:

篇8: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 自私、骄傲, 心中只有自己。为了培养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品质, 我还开过这样一个班会, 就是让学生收集雷锋式人物的先进事迹, 然后在班会上交流, 从而使班内形成了学雷锋、争做文明学生的氛围, 把学生做的好人好事我都及时找专人负责并记录, 班内涌现出了一大批雷锋式的好少年。

卫生问题一直是一个班级, 乃至一个学校头痛的大事。为了让学生养成不乱扔纸屑杂物的好习惯。我曾把教室简单地划分为一个个保洁区, 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卫生管理, 结果一段时间下来, 情况虽大有好转, 但仍有少数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 也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其他人的管辖区的纸片视而不见, 他们抱着“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态度, 要等我提醒后变了做法, 每次走进教室后我先总体检查一下, 然后盯着纸屑看一下, 最后自己捡起来放进纸篓。真是身教胜于言传。几次以来, 地上就没有纸屑了。学生只要看到我走进教室就会检查自己周围的地面。如有纸屑就自觉地捡起来, 即使不是自己的保洁区, 即使是在操场上看到垃圾也会主动捡起来, 班级涌现出了一批环保小明星。

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促进班级创建目标的实现, 我班推出了“班级之星”评选活动,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舞台, 从而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设有“学习之星”“读书之星”“文明之星”“工作之星”“环保之星”“体育之星”“勤俭之星”“劳动之星”“守纪之星”“进步之星”“卫生之星”“团结之星”等十二项。

平时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 总是苦口婆心, 耐心细致, 然而收效甚微。因为学生潜意识里缺乏进取的动力, 实施评选班级之星的活动后, 学生心灵深处受到了震撼, 使其奋进, 并能用“放大镜”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 弥补自己的短处, 使自身潜能真正得到了发挥。

××学习成绩较差, 行为懒散, 不求上进, 开展活动以来, 他上课积极发言, 课后认真复习, 进步很快, 被评为“进步之星”。一次小小的肯定, 给了他“成就感”, 燃起了他的希望之火, 他在学习上尽心尽力, 写的字进步了, 成绩也提高了许多, 还被评为“环保之星”呢!

俗话说: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非一蹴而就, 必须认识其长期性、艰巨性。班主任要勤观察、勤发现、勤思考、勤表扬、勤纠正, 持之以恒, 抓早、抓好、抓落实, 不断强化才能习惯成自然。其实学生都明白道理, 但是不能自觉去做, 只要我们多想想办法, 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摘要:养习惯美德, 树文明新风, 以成为当今时代最强音。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 成为学校工作的主旋律。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什么是教育, 单方面讲, 只需一句话, 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上一篇:临海琴人的散文下一篇:荷包蛋诞生记三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