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022-12-16

当前, 中等职业教育正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是职教发展的春天。国家提出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推进城镇化, 解决“三农”问题, 这一切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但纵观中职现状, 的确让人担忧, 要想改变现况, 提高学生整体质量, 归根究底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好习惯是在人的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 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 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 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 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 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一、中职学生现状

经常听到社会上谈论现在的中职学生质量下降了, 学生素质降低了, 更有甚者已将“小混混”与“中职学生”之间划上了等号。虽然这样说是很片面的, 但也不可否认, 现在的中职学生的整体质量的确是出现了下滑, 但这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高校的扩招、技能型人才偏低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但另一个更直接的原因则是中职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中职学生的行为习惯差, 这是人皆共知的。他们相当一部分拥有一个不健康的家庭、性格怪戾。在初中阶段一直饱受老师的指责和父母的训斥, 叛逆心强, 且沾染上不少的社会习气、缺课、早恋、吸烟、酗酒、进网吧、迪吧是常有的事;在课堂上精神状态差, 要么说话, 要么吃零食, 要么打瞌睡, 上课写、传纸条, 打电话等, 厌学情绪严重, 作业不能完成, 且以抄袭为主, 一部分学生连作业也懒得抄, 如果老师干涉其所作所为, 就与老师对着干, 一点不把教师放在眼中, 个别还会挑衅或敌视, 无理取闹甚至肆意捣乱。毫无礼貌礼节。这些在中职学生中是较普遍的现象, 且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都将严重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

二、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

80年代初期,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 独生子女家庭成为普遍的家庭模式, 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家长对孩子的过渡关爱导致了我国“小皇帝”、“小太阳”的大量涌现, 也出现这些“小皇帝”、“小太阳”们所特有的问题。如人性、自私、娇气、骄横、依赖性强、不合群、不善交际等。为何出现“小皇帝”、“小太阳”, 就因为不少家长不注意从小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 认为长大了懂事了, 习惯就会自然形成, 认为“树大自然直”, 对其子女的不良习惯听之任之。但果真如此吗?其实并不尽然, 就见有人上了大学, 还不会自己做饭、洗衣;有人因小时有小偷小摸的习惯, 发展到后来的抢劫杀人;如果孩子的第一次错误行为得到默许, 甚至受到赞成, 那么就会有第二次三次, 这种不良行为重复多次, 就会形成恶习, 难于矫正。

学生在成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之前, 以受到家庭, 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加之自我教育程度不同, 形成了不同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所以教育的任务, 教师的责任, 不是让学生顺其自然、任意发展, 而是要根据教育方针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引导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 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 逐步克服不足,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这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因为中职生源质量整体差, 老师成天面对这样一群学习基础差, 行为习惯差的学生, 满脑中只有一种失望感和满怀的从教的挫败感。部分老师也曾豪情万丈地想大干一场, 可几次失败体验后, 就一蹶不振, 不愿再投入, 对学生的不良习惯是听之任之, 任其发展。

社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世纪之交, 我们的国家、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确变化, 政治体制的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使人们的生活状况有了改善, 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对人们产生极大的影响成人的变化, 特别是价值趋向的变化, 这些都对青少年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对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三、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中职生还处在较原始的感知阶段, 必须靠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引导来认识世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呢?笔者现就如何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谈几点看法。

1. 让学生懂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 接班人必须全面提高素质, 包括政治态度、道德面貌、行为习惯、意志性格、智能结构等。在众多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中,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训练是一个基本入手口, 因为中小学生时期正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形成时期,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情操, 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中学生正处在待人接物的各种行为公式养成时期, 如果由此着手, 坚持不懈地加以教育和训练, 那么未来一代思想道德素质一定会得到提高。这样, 有利于增强学生分清是非能力, 加强自控能力, 有利于抵制各种不良习气, 确保健康成长, 使其受益终身。

2. 树立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

家庭: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要使学生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首先应从家庭教育入手。

家庭是青少年生活的起点, 是学生感知最直接最现实的客观环境, 它对学生个性心理和品德修养的影响深刻而久远。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位教师, 他们身体的发育, 知识的获得, 思想品德的陶冶, 同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孩子呱呱坠地起, 无不受到家庭的影响, 家长的个性特征, 经济地位, 社会背景、职业、抱负、教育方式等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个性行为。故而家庭教育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具有巨大的影响, (因为家庭教育的独特性, 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指导有特殊地位作用) 父母应充分认识到子女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及家庭教育的独特作用, 努力掌握并运用在家庭中培养子女优良道德行为不端基本方法, 时时处处注意对孩子进行基本文明行为的培养、训练。

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对子女的品德行为的培养, 要从“知情意行”四方面着手, 在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中, 对子女要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持之以垣, 导之于行。特别主要的是孩子的模仿心理严重。因此, 家长需要注重家庭示范作用, 引导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无不感染着孩子, 甚至一些举止在他心灵上会留下深刻的烙印。

一位去过日本的学者, 发现日本的父母大多数都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地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过马路等候绿灯时一定要在黄线外, 出门注意仪表整洁, 行路礼让他人, 排队不争先恐后, 不边走边吃零食、喝饮料, 不在公共场所喧哗吵闹等。因此, 家长们不但要努力修正姿势藐视公德、投机取巧、贪小便宜等不良心理, 而且要努力规范自己的言行, 为子女做出好榜样。

学校:教师要教育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除了理论上的说服, 更重要的是以榜样的力量去影响学生, 从某种意义上是说:“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应表里如一, 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 说得漂亮, 做得差。这样,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优秀的教师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 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身教虽为贵, 行知不可分”。在教育活动中, 无声的“身教”往往胜于有声的“言教”, 学生的优秀品德, 要靠教师的高尚品德来熏陶。教师的“言传身教”, “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甚至教师每一个细小行为, 文明习惯, 都会对学生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引起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 教师的表率作用, 好比一丝春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中职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较特殊, 更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反复强化, 要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行为方式知识, 使他们明白哪些行为方式是道德的, 哪些行为方式是不道德的。在行为方式的指导中, 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智力水平, 使学生能够在不断地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方式, 并经常自觉地反复练习和实践, 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社会:“校内教育用半天, 不如校外一支烟”。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社会上非法出版物充斥市场, 淫秽书刊、黄色光盘、网络中的黄色站点和网页等成了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各类网络游戏也使青少年迷恋;卡拉OK包房、舞厅成为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的温床。有的学生与社会上的小流氓混在一起, 抽烟、打牌、打架、敲诈勒索, 无恶不作。因此, 社会应加强文明、冶安建设, 为其提供良好的环境。

3. 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遵规守纪开始。

培养和锻炼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必须从严要求, 严格执行纪律。在这里, 值得一提的是中职学生的特殊性, 不少家长、老师都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不少家长从不过问孩子在校的表现, 更不清楚孩子的学习成绩, 也不知道孩子是否按时到校上课, 更有甚者还帮助其孩子为逃学找借口。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因天气寒冷, 某学生迟到, 按规定, 该生要做清洁一天, 但却不料, 该生母亲竟告诉说孩子的迟到是因为生病, 还要求免除应做的清洁任务。面对如此袒护的家长, 笔者有些无语同时也为这样的家庭教育感到悲哀。 (这样的事情不只是在某一个学生身上发生, 而是具有较普遍的现象) 而部分教师也因为中职学生基础差, 学习无兴趣, 对其也不愿耐心教育, 而是任其发展, 对不完成作业、不按时上课等一些违规违纪的事情也视而不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长和教师的行为已助长了学生违反学校纪律, 某些家长认为孩子的知识不需要靠一个早自习或者是晚自习那点时间, 部分教师却也认为习惯差的学生是学不好知识的, 但殊不知知识的提高与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不可能牢固地掌握各科知识, 并以最优化的方法去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学习心理研究证明, 高效率的学习, 要以上课时集中注意听讲, 积极思维为前提。为了培养孩子全神贯注、专心致志的品质, 就要要求学生严守课堂纪律, 严格遵守作息制度, 养成课前预习, 课内专心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高考状元在介绍他们取得成绩原因时有一个共同点:即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要求孩子全面发展, 首先要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就必须从严格遵守纪律开始。

此外,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对意志的培养, 有了坚强意志是学生克服不良习惯的重要保证。因此对意志的重要性经常性地进行说明使他们从内心认识并在遇到困难时能勇敢面对。

上一篇:以行业为导向的数据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下一篇:一种基于压缩矩阵的Apriori改进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