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飓风防范方案

2024-05-10

突发飓风防范方案(共5篇)

篇1:突发飓风防范方案

1飓风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2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2.1工作目标。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积极的态度实施科学防御,适时、有效地做好对生产的设施、设备等防护工作,努力减轻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

2.2基本原则。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助”救灾工作方针,实施台风防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2.2.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防台抗台在管理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进行。部门内部实行分级负责,给予队员积极的业务和技术指导。

2.2.2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台风灾害,部门应在防总统一指挥下,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反应,果断处置,尽快组织台风来临前的防御和灾后生产自救。

2.2.3适时处置、科学防护。根据发布台风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三个阶段台风的不同特点,针对不同情况,及时、科学、合理地做好防护工作。

2.2.4规范程序、提高效能。本着因地制宜、急事急办的原则,努力提高救灾工作效能。同时,积极完善相关制度,按照省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有关程序和要求实施防台抗台。

3为确保深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预案从接收暴风雨预报,到通讯网络的建立;从各项防灾物资的准备,到各岗位人员的安排;从受灾部位的抢救,到灾后现场的清理,都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4防御飓风方案的实施措施

4.1主要措施包括:考虑到暴风雨可能出现的情况,预案对发出暴风雨警报,及时提示所有职工做好防灾准备,关闭非必要的窗户及电源;对电气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变电所室外区域保持地面整洁无异物,特别是易飞易漂物如塑料纸袋;对各班组明确分工,各岗位责任到人,明确岗位职责,建立畅通的通讯网络。并强调各岗位人员要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发生灾情都要及时赶赴受灾现场,

4.2在管理处统一指挥下,迅速反应,积极采取灾后恢复措施,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第一线,做好抢险救灾工作;迅速调查核实灾情,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迅速安排救灾工作,组织自救,以确保工程财产的损失及人身安全的伤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篇2:突发飓风防范方案

5.1飓风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自然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很大威胁。

5.2工作目标和基本原则

6.2.1工作目标。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以积极的态度实施科学防御,适时、有效地做好对生产的设施、设备等防护工作,努力减轻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损失,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

5.2.2基本原则。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助”救灾工作方针,实施台风防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5.2.2.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防台抗台在管理处统一指挥和部署下进行。部门内部实行分级负责,给予队员积极的业务和技术指导。

5.2.2.2快速反应、果断处置。一旦发生台风灾害,部门应在防总统一指挥下,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反应,果断处置,尽快组织台风来临前的防御和灾后生产自救。

5.2.2.3适时处置、科学防护。根据发布台风消息、警报、和紧急警报三个阶段台风的不同特点,针对不同情况,及时、科学、合理地做好防护工作。

5.2.2.4规范程序、提高效能。本着因地制宜、急事急办的原则,努力提高救灾工作效能。同时,积极完善相关制度,按照省重特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有关程序和要求实施防台抗台。

5.3为确保深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预案从接收暴风雨预报,到通讯网络的建立;从各项防灾物资的准备,到各岗位人员的安排;从受灾部位的抢救,到灾后现场的清理,都做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5.4防御飓风方案的实施措施

篇3:突发飓风防范方案

1 一般资料

自2002年12月~2006年10月期间, 本科发生住院患者突发事件共68例, 全部为男性。其中走失逃跑患者11例 (均被找回) , 癫痫发作6例, 自杀、自伤11例, 攻击医护人员、伤人39例, 猝死1例。

2 突发事件情况及处理

2.1逃跑可能发生在所有患者。我科共有11例患者走失逃跑, 发生在外出检查、工娱治疗、病房管理人员不足时。要多观察患者, 建立完善的病区制度, 入院时更换病号服。出现逃跑情况时, 由于地点通常较为隐蔽, 在场工作人员少, 因此要分析自己是否能够应对, 及时向上级报告, 寻找人员帮忙。

2.2癫痫发作6例。全部为大发作, 患者突然倒地, 意识障碍, 面容青紫, 四肢痉挛, 抽动, 口吐白沫。发现患者癫痫发作后, 立即给予患者平卧、头后仰、防止舌咬伤, 遵医嘱使用抗癫痫药物。

2.3共有自杀、自伤事件11例。患者自杀常采用自缢方式。发现自缢者先托起患者身体, 解开绳套, 就地抢救, 开放呼吸道, 即行人工呼吸等心肺复苏措施, 建立静脉通道, 并注意自缢抢救成功后的后期护理。自伤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的将开水泼向自己, 有的敲碎玻璃割腕自伤, 针对不同情况作相应处理。

2.4攻击行为。有39例攻击行为发生, 高达57.4% (39/68) , 在病房突发事件中最为常见, 是精神科病房的特殊性所在, 要引起特别重视。

2.4.1攻击医护人员。精神科病房医护人员容易受到患者的攻击, 其比率为38.2% (24/68) , 由于处理得当, 未造成严重影响。

2.4.2伤害同病房患者13例, 其比率为19.1% (13/68) , 表现为相互斗殴, 袭击他人, 常出现皮肤软组织挫裂伤、口鼻出血等, 给予对症处理。

2.4.3有组织地集体暴动2例, 在医护人员的早期处理下, 都较好地将问题解决, 未出现重大后果。

2.5观察期间有1例猝死患者, 当发现其出现猝死, 迅速开展就地抢救, 开放呼吸道, 建立2条以上静脉通道, 遗憾的是本例抢救未获成功。

3 预防突发事件的策略

3.1 注意观察。

对于躁狂型、易激惹患者, 要多与其沟通, 不要硬碰硬, 确保其服下药物;对青春型患者, 要很好地处理大小便问题, 防非礼, 态度要端正。对于情绪低落、抑郁患者, 要多加留意。

3.2 饮食。

由于精神患者自知力差, 受症状所支配, 常常拒食、少食或暴饮暴食。护理人员应该督促患者进食, 按患者个体差异掌握进食方式和进食量。对生活自理困难者需帮助进食, 拒食的给予鼻饲或输液。每天分发给患者水果以补充电解质和维生素, 饮水温度应先调节好, 以防烫伤消化道。

3.3 服药。

精神患者以口服药为主, 但是一些患者由于不安心住院, 否认有精神病, 言行紊乱、自知力差, 自悲、对治病无信心等原因, 因而拒绝服药, 长期住院的老病号学会舌下藏药;有的患者治疗愿望迫切, 想早日医好疾病, 因不懂医学常识, 认为多吃药效果好, 从而抢其他患者的药或伺机从别处偷药, 更有图省事的患者把几次服的药一次服完。针对以上特点, 护理人员应严格把住服药关, 认真执行三查七对、仔细观察每一个患者, 从分药、吞咽、到服药后检查患者舌下、舌中、手中、杯中、衣服口袋、床头柜, 各环节一定要细致、耐心、积极督促患者, 严格遵医嘱执行, 避免因为工作人员的马虎、失职而造成患者无效治疗, 或服错药、多服药, 导致药物副作用。

3.4 约束带的管理及使用。

约束带过紧造成血液循环障碍, 严重者导致截肢, 过松易使患者挣脱, 更易激惹患者的破坏行为, 或利用约束带自杀、自伤、伤人, 所以护理人员在使用约束带时, 松紧度、时间长短一定要适宜, 且派专人看护或密切巡视四肢血液循环情况, 交接班时要仔细清点约束带数量;同时避免其他患者解开约束带。

3.5 防烧伤、烫伤。

患者在病态支配下, 无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 感觉能力下降, 如温觉减弱, 同时部分患者由于幻觉支配或产生自罪妄想, 对烧伤、烫伤的自我保护能力相对减弱或缺失, 所以护理人员在这些方面应该采取相应措施, 防患于未然, 如掌握好患者的饮食温度, 洗澡时护理人员陪同, 调好水温后再让患者洗, 病房内火种应严格管理, 禁止吸烟, 以免患者用烟头自烫或点燃衣物、被褥, 引起火灾。

3.6 防自杀、自伤及其他攻击性行为。

患者在精神症状下易发生自伤、自杀、暴力行为, 其中以下几点要予以重视: (1) 兴奋状态的患者, 由于情绪激动, 行为不能自控, 可突发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精神症状。 (2) 抑郁状态的患者, 由于情绪低落、伤心绝望、思维动作的抑制, 极易产生自杀的可能性。 (3) 妄想状态的患者, 由于自罪、被害、嫉妒、疑病、等妄想症状, 随时可能发生自伤、伤人、自杀、逃跑、暴力性行为。 (4) 木僵状态的患者夜间可能突然起床, 攻击他人。 (5) 幻觉状态的患者, 由于受幻觉支配, 也可以有以上表现等。

4 讨论

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急处理是精神专科医护人员的重要职责, 尤其是护理人员, 始终处于急性突发事件的处理前线, 是否具备较强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与防范能力成为衡量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应了解突发事件所具有的突发性, 身处突发事件之中人的情绪的高度失常性及对心身、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性;明确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限性, 以及在此期间实行有效心理援助的重要性[1]。

护士要有预见性地采取一切可利用的措施, 使患者尽快脱离危险境地, 并能及时预防和阻止患者的自杀行为, 力求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危险降低到最小。自杀是一个人经历了强大的心理刺激时, 激发内部冲突所致。有时这种刺激不仅可使一个人退缩到原始的自我状态, 也可使这个人对人或社会的敌意进行抑制, 并向内投射, 出现自毁或自惩的意向, 在一些极端病例, 可转向攻击他人[2]。护理人员应及时掌握病情, 对有特殊行为和想法的患者应心中有数, 尽量不让其单独活动, 严密观察患者的言行, 发现其有意外先兆, 及时和医生联系, 准确判断、对症下药、做到医护人员紧密配合。

做好安全管理, 锐利物器, 如刀、针等在护士监护下使用, 易碎的物品患者禁用, 患者的绳、带物品妥善保管, 约束带正确使用, 及时清点, 物品丢失及时查找;确保病区环境安全, 如门窗、水龙头、铁架床配件有无松动;患者出入病房时认真清点人数;工娱疗回病房后查禁忌品, 平常也应经常对患者和病室内进行禁忌品检查。

防范病房突发事件应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 住院期间心理护理极为重要, 因为能否取得患者的合作往往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而精神患者往往并无躯体上的疾病, 大多数人是因为意外刺激, 不适应环境、心理素质太差等因素, 造成单纯精神活动异常, 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态言行逐渐产生正确认识。有时只要解开其心结、对症下药, 耐心进行劝说、诱导、启发, 合理调节思维过程, 改善心理状态, 就能达到药物不能比拟的效果, 可以经常开展工休座谈会, 了解患者的心理动态, 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服从治疗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周艳, 李勤, 周登滨.护生突发事件干预能力培养方略.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4) :473~474.

篇4:突发飓风防范方案

关键词:突发性事件;校园安全问题;防范机制

中图分类号:G7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121(2010)11-0020-02

2010年3月23日上午7时20分许,郑民生在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校门口手持砍刀,连续砍杀正在排队进校门的无辜学生。55秒,8个孩子被杀害,另有5个重伤。

2010年4月12日,在广西合浦某小学门前发生一起凶杀事件,2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包括多名小学生。

2010年4月28日13时左右,广东雷州市雷城一小发生血案,陈康炳持刀砍伤该校15名学生和1名老师。

2010年4月29日9时40分左右,徐玉元持刀闯进江苏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幼儿园,砍伤31人。

2010年4月30日7时40分,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九龙街道王永来强行闯入尚庄小学,用铁锤打伤5名学前班学生后点燃汽油自焚。

2010年5月12日上午8时左右,48岁的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林场村村民吴焕明持菜刀闯入该村幼儿园,致使7名儿童和2名成年人死亡,另有11名学生受伤。

一、学校在防范校园突发性事件上存在的问题

以上发生的校园安全突发性事件,折射出学校在突发性事件问题上普遍缺乏防范预警机制。

1.对校园突发性事件的防范意识薄弱

在一般人看来,学校是最安全的地方,学校管理是常规管理,直接涉及到师生员工生命安全的突发性事件是非常少见的。受这一观念的影响,多数学校仅限于常规管理,或者是对一些可预见性的事件,比如校舍安全、食物安全、学生课外活动安全等有所防范,但是对于像上述案例中这类人为的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缺乏防范意识,更没有针对这一类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因此,一旦这类校园突发事件发生,学校毫无防范能力,造成重大损失与危害是必然的。

2.人防不力、技防缺乏

在学校日常管理制度中,校园准入制度是保证校园安全的一项基本制度。但是,目前很多中小学校并没有实行严格的打卡制度或凭证件准入制度,导致一些外来人员混入校园内,从而为校园安全埋下隐患。虽然,目前中小学校虽然都配置了门卫工作人员,但这些门卫并非专职保安,上岗前未经过专门培训,并且不少门卫年龄偏大,缺乏一定的防卫能力,在面对外来侵害时,没有能力保护学生的安全。此外,多数学校没有安装监控设备,也没有配备相应的防卫装备,在不法分子实施侵害时,学校无法进行有效防卫。

3.学校安全教育方式存在缺陷

一直以来,大多数中小学校还是比较注重学生的安全教育。但是,安全教育的方式通常是口头说教,过于强调对校园安全知识的识记,而忽视学生安全技能的掌握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这一“重理论、轻实践”“思想重视、行动忽视”的安全教育方式,导致学校安全教育工作的低效。因此,一旦发生校园突发性事件,师生员工通常是一片茫然,不知所措。

二、校园突发性事件防范机制的构建

1.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学校应实行校园安全责任制,明确校长是校内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安全出现问题,校长首当负责。其次,完善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是要严格落实外来人员出入登记制度,核查外来人员的身份,防止来历不明人员进入校内。再次,学校应树立危机防范意识,学校管理者要研究潜在的危机诱发因素,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并根据可能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明确启动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责任。最后,加强学校与公安部门、社区的合作,共同建构校园安全体系。美国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成功经验。学校聘请当地的警察帮助学校制定适合其特点的校园安全计划,维持校园治安,处理校园安全事故,组织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通过在校园授课,警察把警察局的各种观点、方法介绍给学生。一些警察甚至协助或负责组织课外活动及社会活动,使警察成为学校教职员中的一员。[1]

2.充实校园安全保卫力量

为防止校园恶性案件再次发生,教育部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协调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力度,为中小学配备专职保安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安装监控报警设备,并协调公安部门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警务室或治安岗亭。目前,在很多大中城市,学校已配备专职保安人员,有的学校还配备警车以及专业防护装备。其中,重庆市规定5900名民警以“校园民警”身份,带领6400名保卫干部,2.8万名保安进驻全市1.2万所中小学、幼儿园,校园民警可以依法开展校园内安全保卫和周边治安整治工作,紧急情况下,校警可以依法使用警械。同时,在校园重点部位统一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安装报警装置,并与警方联网。

3.加强师生安全应急演练

为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逃生技能,学校除了要加强学生安全知识教育外,还应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应急演练,培养学生应对突发性事件的技能。以美国为例,美国要求每一个学区和每一所学校都要制定师生员工的安全训练计划,学校行政人员、教师、职工、学生都需要定期在危机状态中进行训练和实践,以增强师生预防突发事故的意识,培养师生的应急能力。学校经常开展各种突发性事件的演习,包括防火演习、地震演习、防御枪匪演习等。而韩国从幼儿园开始,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三至四次消防安全演练,使孩子从小就养成在危急情况下能迅速而有秩序地逃生的意识和能力。

4. 进行校园安全立法,保证校园安全机制的长效性

美国非常注重校园安全方面的立法。1987美国政府制定并颁布《美国校园安全守卫法令》,规定学校必须每年发布校园安全政策实施业绩和年度校园发生违法犯法计数数据。1994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将国家教育目标增加为8项,其中第7项目标是“安全的学校”,规定禁止在学校范围内出现毒品以及未经授权的枪支和酒精。1994年国会通过的《学校安全法》就是专门针对实现这项目标而制定的法律,这是联邦第一次拨专款用于地方学区以帮助学区实现更为安全的联邦计划。[2]此外,美国关于校园安全的立法还有《校园禁枪法》《改善校园环境法案》等等,各州还根据具体情况对校园安全展开立法工作。1995年,全美50个州都颁布了相关法规,达到了《改善校园环境法案》的要求。[3]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校园安全方面的法律。在现有的法律体系中,有关对在校学生合法权益的法律保护,散见于《宪法》《民法通则》《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之中。但这些法律的相关规定既不具体,也存在空白地带。针对接连不断出现的校园安全问题,公安、教育等部门虽然制定了相关措施,但这些举措往往带有一定的“应急”性质。为保证校园安全机制的长效性,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安全问题,必须通过校园安全立法,以法律特有的强制性、权威性,规范校园安全管理行为,将校园安全纳入常态管理。此外,通过校园安全立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制约校园安全的资金保障问题。政府部门应将所有园校,不管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包括打工子弟学校),配置专业安保人员和安保设备的费用纳入预算,统一为学校配置安保人员和安保设备。

参考文献:

[1] 鲍晓燕译.美国警察驻校园[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5).

[2] 王鹰.外国中小学校的校园安全[A].劳凯声主编.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2辑[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 尹晓敏.美国如何加强校园安全管理[J].中小学管理,2007,(4).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2)

篇5:突发飓风防范方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各类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学生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不在校园内蔓延。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宣传普及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学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

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学校成立学校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组织管理

(一)第一初级中学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校长 副组长: 各分管副校长

员: 办公室、政教处、教导处、总务处、各年级等部门负责人。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预防与控制传染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应急预案的总指挥,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突发事件防治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突发事 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防治责任制,检查、督促学校各部门突发事件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责任到人。

3、广泛深入地开展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突发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学生员工的科学防病能力。

4、建立学生缺课登记制度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晨检制度,及时掌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现突发公

共卫生事件早期表现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5、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专人检查,保证学校教室厕所及其他公共卫生场所的清洁卫生。

6、及时向当地医院或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汇报学校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情况,并积极配合部门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等工作。

四、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将突发事件的等级分为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次分类,结合学校的特点,在必要时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

(一)一般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一般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三级应急响应。

1、立即启动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加强疫情的通报。

2、加强对接触人群的跟踪管理,做好教室、图书室、宿舍、食堂、办公室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工作,并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3、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

(二)重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二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开展针对性地健康教育,印发宣传资料,在校园张贴宣传标语和宣传画,提高学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外出和进入公共场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对全体学生每日定时测量体温,实行学生健康状况晨检制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3、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和消毒等工作。

4、加大进出校门的管理力度,控制校外人员进入校园。

5、及时通报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

(三)、特大突发事件

所在地区发现属于特大突发事件的疫情,启动第一级应急响应。进一步采取以下措施:

1、实行封闭式校园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

2、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外出学生和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3、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4、对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图书室、活动室、厕所等场所每天进行消毒,通风换气。

5、学校每天公布校园疫情的防控工作情况。

(四)、校内疫情。

校内若出现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以下工作:

1、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出现一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鼠疫及肺炭疽的疑似病例,对班级调整教学方式,暂避免集中上课;出现一例上述情况的诊断病例或两例以上疑似病例,学校在报请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2、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

3、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

五、应急响应过程与措施

(一)突发事件监测和报告组 组

长:王仕栋

成 员:政教处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校医

1、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系统。在学校建立师生健康状况晨检制度和考勤监测制度,指定专人对师生员工中的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由校医进行登记汇总并进行追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措施。(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周围地区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

传染病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2、突发事件报告

(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 责任报告单位: 第一初级中学 责任报 告 人:分管副校长

医务室校医

(2)、建立自下而上的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事件逐级报告制度,并确保监测和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及时了解和分析传染病疫情进展情况。突发事件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3)、严格执行学校重大公共卫生报告程序,学校一旦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乙类传染病暴发、以及其他突发卫生事件时,相关知情教师或部门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报告,学校医务室在第一时间向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应在2小时内用书面传真形式(或电话)向市教育局报告,并同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4)、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缓报、谎报。

3、应急预案的启动

(1)、疫情出现后,责任报告人必须立即将情况报告校长,校长掌握情况后通知各工作组组长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由责任报告人将有关情况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和市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内容包括以下信息:学校名称和地址、报告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时间与地点、患病学生人数、患病学生的临床表现、已采取和准备采取的措施,必要时请求市教育局和市疾病控制中心技术指导。

(2)、市教育主管部门、市疾病控制中心人员到达后,由市教育主管部门、市疾病控制中心与学校应急小组组成联合指挥组,在联合指挥组的统一指挥下,确定事件的等级,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级别,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出相应反应。由市疾病控制中心制订防控方案,学校确保防控措施得到落实。如需要送医院救治,马上通知本校司机或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学生送往医院救治,患病师生较多时,由小组成员通知本校教师动用其私人小车运送学生,确保患病师生得到及时的治疗。对重大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配合卫生部门做好隔离、医学观察等工作。

(3)、班主任及时通知家长发生什么事故和学生被送往的医院地址,请家长到医院。

(4)、在学校传染病暴发、流行期间,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并确保信息畅通。有关疫情进展情况由联合指挥组成员发布,其它部门及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准发布。

(二)后勤保障组 组

长:后勤副校长

成员:总务主任、政教处副主任、保安、司机

1、组长根据校长通知启动本组工作。

2、根据市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确保学校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3、总务主任组织保安人员严格核查外来人员身份,根据应急反应的等级,严格执行进出入校门的管理制度,不准非当事人家长和闲人进入校园,保证校园的治安秩序的稳定。

4、司机实行24小时值班,随时听候调度。

5、总务处组织后勤人员对教室、阅览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三)学校秩序的维护与管理组 组

长:教学副校长

成员:办公室主任,教务处主任成员、年级主任和班主任

1、办公室全面掌握和控制人员的流动情况,教职工外出必须向所在部门请假,去疫区的人员返校后,必须进行医学观察。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避免人群的聚集和流动,暂停一切大型的集体活动,不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等。

2、教务处根据传染病的种类和病人的活动范围,相应调整教学方式。按照市疾病控制中心防控要求,必要时学校报请市教育局批准后对该班级和相关班级实行停课,或实行全校停课。

3、班级或全校停课期间,要指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方法进行学习,如学校停课,学校领导和教师要坚守岗位,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好心理辅导,稳定学生情绪。

4、重大疫情发生期间,要对教职工和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心理和紧张心理,维护校园稳定,学生家长来访时各班班主任做好接待和解释工作。

5、应急处置完成后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六、事件善后恢复与调查 组

长:校长

成员:医务室、各副校长、各处室、各年级等部门负责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完成后,工作重点应马上转向善后与恢复行动,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学校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同时做好事件的调查工作。

1、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宿舍、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

2、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3、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及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4、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

5、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杜绝隐患。

临沭县第一初级中学

上一篇:学校2013年年检整改方案下一篇:东方之珠课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