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算盘表示数课件

2024-04-16

用算盘表示数课件(精选5篇)

篇1:用算盘表示数课件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34-35页的例4、“试一试”、“想想做做”的第1-4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读、写算盘上表示的数,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会在算盘上拨出千以内的数。

2.经历拨珠数数的过程,理解十进位值制计数法,发展数敢。

3.了解算盘的起源,知道算盘是中国的重大发明,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算盘,能正确地读、写算盘上表示的千以内的数,掌握拨珠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读、写算盘上表示的千以内的数,理解各个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算盘、计数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谈话:小朋友们,想猜个谜语吗?出示谜语:长长方方一个框,四边框来中间梁,梁上架着许多档,上珠下珠档上放。

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算盘

你见过算盘吗?在哪里见过的。

(师出示算盘)说明:老师的算盘,珠子是不能自由动的,所以可以竖着放,小朋友的算盘是不能竖着放。

二、认识算盘,初步感知

1、根据谜面,逐句组织学生交流,认识框、梁、档以及上珠和下珠。跟着老师在算盘上摸一摸框、梁、档以及上珠和下珠。

2、听老师的口令:摸“上珠”,摸“下珠”,摸“梁”“档”“框”。

3、刚才我们认识了算盘,你知道算盘是什么时候有的吗?

介绍算盘(教材第35页的“你知道吗?”)。

第一种算盘叫什么?你桌上的算盘叫什么?老师的呢?

4、那你知道我们今天要学知识和什么有关了吗?板书完整课题:“用算盘表示数”

三、读写算盘,探究新知

出示计数器;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前,我们要先定好数位。从右往左依次为个位、十位、百位……那算盘上的数位怎么来确定呢?

1.确定“个位档”。

谈话:可以从算盘的右边任意选定一档定为个位,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右起第三档确定为个位档,它的左边依次是哪几个数位?(十位、百位和千位)你们的算盘上都定好位了吗?

在算盘上拨珠前,我们先要把它的上珠和下珠都靠框,这也叫做“清盘”这样我们拨出来的数才能更清楚更准确。在我们小朋友的算盘框上有一个按钮,这是清盘的按钮,可以帮助我们小朋友更快的进行清盘。要让你的上珠和下珠很快的靠框,可以按一下这个按钮。

2.认识上、下珠表示的数值。

(1)(出示计数器)谈话:在计数器的个位上拨一个珠子(师在计数器上拨)表示多少?那在算盘上怎么拨珠表示1呢?(师演示)在个位上拨一个下珠

请学生在算盘上拨1。

( 指导:拨珠的时候用大拇指轻轻地向上拨,让珠靠梁,就表示一个数了。)老师给你个提醒: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

在个位上再拨一个下珠,是几?在个位上拨三个下珠是几?再添1个下珠是几? 5怎么拨?下珠够吗?怎么办?拨一个上珠。(说明:要把4个的下珠拨去可以用食指拨)

(现在拨上珠用大拇指拨不方便了,可以用中指或食指拨。把下珠拨去可以用食指)

说明:一个上珠表示5.

(2)听口令拨数:指名板演。在拨珠之前先要清盘。清盘,拨1;清盘,拨2;清盘,拨4;清盘;拨6;你用了几颗珠?老师在计数器上也来拨一个6,老师用了6颗,为什么算盘上只要两颗?拨6的时候老师想到了一个加法算式你知道是什么5+1;清盘,拨7、8,你想到哪个加法算式?不清盘,在此基础上拨9?想到了哪个加法算式?清盘,拨10,你用了几颗珠?怎么只用一颗珠子就表示10了?和计数器上一样的,在十位上拨一个下珠就表示十。

(3)现在跟老师一起,从1拨到9,能行吗?我们一起来!(师生边数边一起拨珠,拨到4提问接下5怎样拨,再拨珠表示5,然后依次拨到9,追问:再数一个是几?算盘上怎样拨?(教师演示个位上去9向十位进1,表示10)

(4)拨珠的小窍门:

拨珠要靠梁——拇指哥哥是老大,拨个下珠就用它;食指弟弟也不差,拨个上珠它帮忙。

拨去珠离梁——只有下珠或上珠,食指拨去本领大;上珠下珠在一起,拇指食指同拨去。

(5)自己在算盘上从1-9边拨边数数。

(6)师在计数器上拨322,指名说说它的组成?你能在算盘上拨出这个数吗?指名板演

(7)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8)想一想,百位上的一个下珠表示多少?千位上的一个下珠表示多少?

三、认数、读数、写数

1、会拨珠了吗?现在我来拨,你来写好吗。

4、你怎么知道是4的?

37(个位上只有三个珠,为什么表示7个一)、60、(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表示什么?十位上只有两颗珠怎么就表示6个十了?)

师在计数器上拨60,十位上要拨几颗珠子,在算盘上要拨几颗?

163,你会写吗?指名写数。

806,你会写吗?中间一位上没有珠靠梁我们就用0表示。指名拨一拨。900怎么写?后面的0可以不写吗?它是一个几位数?

2、我来写,你来拨   指名板演

清盘:57、405、300、0、1000

3、我来说,你来拨。

(1)、7个百2个十5个一组成的数

(2)、三位数,最高位上是5,其余位上是1,

(3)、三位数,只允许用到两颗珠。

(200、110、101、600、501、105)

4你们拨,你们数

学生边拨珠边数数

一个一个的数,从1——18,从85——100

一十一十的数,280——300——350

一百一百的数,100——1000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五、欣赏算盘

六、送你几句话

算盘上珠——一个顶五

算盘珠子——不拨不动

瞎子打算盘——瞎算

篇2:用算盘表示数课件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对学生数感的培养。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认数工具,通过直观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十进制。将“数”和“形”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形”感知、理解、表达数,从多个角度,以多种方式认识数,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1.运用直观模型,深化理解。

本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借助彩点图进行数、圈、填等活动,在活动中感悟1000有多大,之后呈现数轴,通过填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千”及其与百、十的关系的认识。最后通过问题“观察彩点图和数轴,你有什么发现?”引发学生思考,并在思考后进行充分交流,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2.借助算盘,进一步了解“位值制”。

算盘半直观半抽象的特点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位值制的理解。因此,本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用算盘表示数时,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如何确定个位,其他数位分别在哪里,深化学生对数位的认识;拨珠时,说说每个珠子表示的意义,加深学生对不同数位上数的.意义的理解,进而巩固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算盘

学生准备 算盘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练习题。

(1)写出425的组成。

(2)由3个百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多少?

2.学生汇报,教师订正。

3.揭示课题:昨天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1000以内的数,那么1000到底是多少呢?它和“百”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板书:千与百之间的关系及用算盘数数和记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1000以内数的组成,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然后引出新知识,做到知识的合理迁移,为后面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引导发现

(一)教学例3。

1.组织学生数彩点。

(1)组织学生观察彩点图,引导学生尝试用最快的方法数出图上有多少个彩点。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数数的方法和结果。

(3)指名汇报:先圈出100,发现一共有10个100,10个100是1000,所以图上有1000个彩点。

2.出示数轴。

(1)学生独立填数,组内交流。

(2)汇报填的方法和结果。

预设

方法一 根据彩点图可以看出每个小格对应的是10,每个大格对应的是100,一共有10个100,是1000。

方法二 根据彩点图和数轴已经给出的100,可以看出每个大格对应的是100,那么100之后依次是200、300、400……1000。

3.用多种方式描述1000。

(1)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数彩点,你发现可以怎样描述1000?

学生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1:可以这样描述1000,1000里面有10个100。

生2:可以这样描述1000,1000里面有100个10。

生3:可以这样描述1000,1000里面有1000个1。

生4:还可以这样描述1000,900和100合起来是1000。

(2)引导学生进一步质疑:观察彩点图和数轴,你有什么发现?

篇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课件

一、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一)坐标轴对称

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二)原点对称

点P(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三)坐标轴夹角平分线对称

点P(x,y)关于第一、三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

点P(x,y)关于第二、四象限坐标轴夹角平分线y= -x对称的点的坐标是(-y,-x)

(四)平行于坐标轴的直线对称

点P(x,y)关于直线x=m对称的`点的坐标是(2m-x,y);

点P(x,y)关于直线y=n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2n-y);

二、特殊的轴对称图形

(一)I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①定义:垂直并且平分已知线段的直线叫做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中垂线

②性质:

a、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b、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c、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线段的一条对称轴,另一条是线段所在的直线。

(二)II角平分线的性质

①角平分线上的点到已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到已知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已知角的角平分线上

③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该角的对称轴。

三、轴对称知识点总结

1、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2、轴对称:

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其中一个图形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轴对称图形讨论的是“一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轴对称讨论的是“两个图形与一条直线的对称关系”。

(2)联系。把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便是轴对称;把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便是轴对称图形。

四、轴对称的性质

①轴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轴对称图形的两个部分也是全等图形。

②轴对称(轴对称图形)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③如果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⑤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一定在在对称轴上。

篇4:用字母表示数课件

1、知识与技能

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初步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中省略乘号的书写方法;能正确地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2、过程与方法

在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发展符号感,同时渗透不完全归纳思想,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渗透函数思想,感受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和相互依存关系,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字母的取值范围。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难点:理解含有字母式子的双重含义、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1.古诗激趣。

通过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中的“墙角数枝梅”这句话中的数来探讨用数学的角度精炼表示出不确定的数。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引导探究。

(1)出示情境。

(2)引导感受。

①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爸爸比小红大30岁)

②当小红1岁时,爸爸多少岁?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吗?

③当小红2岁时呢?3岁时呢?

④你还能接着这样用式子表示下去吗?请在草稿本上写一写。你在写这么多式子时,有什么感受呢?这样的式子能写完吗?

(3)观察思考。

①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有什么发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为什么不变?

②上面这些式子每个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好办法,只用一个式子就简明地表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呢?

(4)自主尝试。

(5)交流优化。

(6)渗透范围。

①当a变大时,a+30有什么变化?

②在a+30这个式子中,a还可以是几呢?a能是200吗?出示小资料: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③小结:看来字母可以表示的数量要由实际情况来决定。

(三)巩固练习,拓展深化

1.组织学生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成年男子的标准体重。

2.组织学生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校车上下来5个学生后,学生的数量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回顾全课。

(1)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字母表示数?

(2)你认为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2.扩展应用。

篇5:用算盘表示数课件

课时 5

教学

目标 1、掌握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改写。

2、使学生经历用小数描述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真切感受小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难点 会把一个大数目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1、口答:3840000=(  )万    34900000000=(   )亿

说说是怎样把这些大数目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

1、 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方便,我们常常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一些大数目。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来表示一些大数目。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例8(1)

读题后出示要求(1):把3844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让学生思考后先说一说,也可以把遇到的困难说一说。

如有困难,师可启发:

(1)读读这个数。想想:384400接近多少万?如果把这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得到的结果是整数还是小数?

(2)如果学生认为是38万,可追问:这个结果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

从而明确:按要求改写的结果应该是一个小数。

(3)再问:这个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应该是多少?

(4)得出结论后,强调:小数后面应添写“万”字。

2、 比较改写前后的两个数:

思考讨论:

(1)改写后得到的小数的小数点是在原来整数哪一位的右边?

(2)今后在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时,还可以怎样做?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3、 学习例8(2)

出示要求:把14960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多少?

(1)让学生独立尝试,说说怎样想的。

(2)归纳方法:

问: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4、“试一试”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后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明确:改写后的数比“1”小时,整数部分写“0”。

5、P40/练一练1和2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说说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强调: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6、归纳把一个数改写成用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

问: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吗?

明确:

(1)改写时可以直接在原数的万位或亿位后面点上小数点,同时要在改写的小数后面添上“万”或“亿”字。

(2)如果原数的位数不够,改写时要用“0”补足。

三、巩固反思:

练习七/1--3

(1)学生根据每道题的具体要求分别进行改写练习。

(2)引导学生将改写前后的数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体会,进一步感受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更加简洁,增强数感。

四、看书质疑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想要提醒大家的?

教学得与失:

课题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课时 6

教学

目标 1、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会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数量。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

重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一、复习导入:

1、用“四舍五入法”求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7936(精确到百位)    16493(精确到个位)

学生回答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2、导入:我们已经回用“四舍五入”法求整数的近似数。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求小数的近似数。(板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9。

出示例9: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大约是1.496亿千米。(1)精确到十分位是多少亿千米?(2)精确到百分位是多少亿千米?

(1)讨论第一个问题。

依次说说:精确到十分位要保留几位小数?要看小数的哪一位?怎样确定近似数?

明确:

①精确到十分位就是要保留一位小数,只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9”大于5,所以向十分位进1。

②得到的1.5是近似数,所以要用连接。

(2)讨论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回答后说说是怎么想的,再次强调得数用“≈”连接。

(3)思考讨论:

比较近似数1.5和1.50,哪一个更精确一些?近似数1.50末尾的“0”能去掉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例题中取近似数的过程说说体会。

明确:1.5是精确到十分位的结果,而1.50是精确到百分位的结果。所以1.50要比1.5更精确一些,正因为如此,所以近似数1.50末尾的“0”是不能去掉的。

2、“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  生  活  动 思考与调整

3、归纳方法:

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要注意些什么?

明确:

(1)先要弄清楚保留几位小数;(2)根据要求确定看哪一位上的数;(3)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得结果。

强调:要正确使用“≈”。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1, 独立完成。

强调:把2.962精确到十分位时,不能丢掉结果末尾的“0”。

2、练一练/2,

出示(1)指导学生审题。明确题目的两个要求。先改写再求近似数。

(2)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板演。

(3)集体交流,分别说说改写的方法和求似数的方法。

想想:为什么前面用“=”,后面用“≈”。

(4)把改写后的小数和求出的近似数分别放入原来的语言环境中读一读,比一比,再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用“万”作单位的小数及其近似数的应用价值。

3、练习七/4。

出示,指名板演,其余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注意把9.9674分别保留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结果,根据情况适当加以指导。

4、练习七/6

(1)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左边一组后交流,说说怎样比的,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2)独立完成右边一组。集体交流。

5、练习七/7。

(1)提醒学生看清要求,独立完成前两项。指名板演。

(2)集体交流,注意格式和单位。

6、练习七/8

提醒学生看清要求。指导完成总产量的改写,并保留一位小数。注意格式。

上一篇:我心中的“矿嫂”下一篇:客诉处理报告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