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形容词表示类别和整体

2024-05-03

用形容词表示类别和整体(精选7篇)

篇1:用形容词表示类别和整体

1) 某些形容词加上定冠词可以泛指一类人,与谓语动词的复数连接。如:the dead,the living,the rich,the poor,the blind,the hungry

the poor are losing hope.

2) 有关国家和民族的形容词加上定冠词指这个民族的整体,与动词的复数连用。

the british,the english,the french,the chinese.

the english have wonderful sense of humor.

篇2:用整体法和意象法教学《逍遥游》

一.利用整体法将课文还原完整解读文章主旨

我们知道, 无论对于哪一类作品的阅读教学来说, 兼顾语境这一点都是最为基本的。将文章的剩余部分印发给学生, 将作品的原貌还原完整, 实际上是在匹配和谐的教学环境, 为学生的“以意逆志”创造条件。整体法的基本含义是从文章的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艺术。作为哲理散文, 教学《逍遥游》的首要问题, 就是对作品主旨的理解问题。而哲理散文的题目对主旨的破解又至关重要。庄子的文章“汪洋辟阖, 仪态万方”, 本来就很难理解。而课文作为《逍遥游》一文的节选, 文章的题目没有改变, 但原文体现主旨的部分却并没有被选录进来。这无形间就给学生的理解增加了难度。因为对于哲理散文这样的一个题目, 我们不禁常常也会追问:究竟什么是“逍遥游”?为什么要“逍遥游”?怎样才能实现“逍遥游”?全文的重心显然应该在最后, 即实现“逍遥游”的途径, 而并非开头所谓的“有待”和“无待”。事实上, 文章的主旨也恰恰就在原文的最后写得明明白白, 清清楚楚———“今子有大树, 患其无用, 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 彷徨乎无为其侧, 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 物无害者, 无所可用, 安所困苦哉!”无为、无用正是庄子思想的根本, 是庄子一贯的政治主张。这是学生学习历史很早就知道的常识。其中“逍遥”一词, 显然就是卒章显志, 篇末点题, 画龙点睛, 文题照应!将这一点补充完整, 学生站在全文的高度理解了主旨之后, 再去探讨其他的问题, 就会驾驭就轻, 点到即明。什么“有待”、“无待”, 什么“鲲鹏”、“学鸠”, 什么段落、层次, 结合作者的身世和时代背景, 即可一目了然, 迎刃而解。庄子的散文本质上是属于哲理散文, 但其形式上却是典型的含有寓言式意象的叙事性作品, 是通过有情节的整体形象系统来实现某种观念或理想的表达。破解这些观念或理想, 必定要对其中的情节和形象系统进行梳理和分析。现在, 课本只是选了原文的一个并非重点的部分, 却让我们对这一名篇进行孤立地分析, 结果使问题变得非常的晦涩和抽象, 让学生特感玄乎!教材的选法破坏了原文的完整结构, 掩盖了作品的真实意图, 我们不能被其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

可能有人会说:“庄子的文章本来已经够艰涩难懂的了, 再补充剩余部分岂不是火上浇油, 更使学生厌烦?”通过上面的分析, 我们知道事实并不会如此。相反故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将会大大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庄子的散文也正是由于教材选录太少, 加上选法失当, 才造成了我们今天难于理解的境地。首先, 因为教材数量上极少, 学生见面的次数也就极少了, 新课标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 必修加上选修, 总共只选了《逍遥游》的一半和《秋水》开头的140多字!这就好比认识一个人, 高中三年, 您就只让学生见过某个人一两次, 学生能不感到生疏吗?其次, 每次所见, 又不是整体, 只是半截身子, 甚至只是一点眉毛。这岂不又是让学生摸大象, 你不给他大象的全体, 只给他大象的局部, 学生怎么能摸出“大象”这个正确的概念来呢?无论是认识人, 还是认识大象, 看过十回的, 总比只看过一两回的要认识深刻得多;看见全体的, 总比只看局部的要领悟透彻得多。先秦文学作品对于我们来说, 本来就很遥远, 学生对于庄子, 比盲人对于大象好不到哪里去。况且《逍遥游》全文并不长, 不过1400多字。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那剩余的一半真的就显得那么多余、那么累赘吗?为什么《论语》《史记》、唐诗宋词、唐宋八大家等人的散文都能选上厚厚的一大本书, 而《庄子》连一篇完整的短文都选不上呢?

课程改革要彻底, 首先思想解放要到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明写着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希望教材的选文能够切实和这个要求保持一致。

二.利用意象法对课文里的意象进行有效分析

所谓意象法, 就是通过分析和鉴赏文学意象来探求作品主旨与技巧的方法。因为所谓意象, 其实就是“表意之象”。既然是“表意之象”, 当然就可以直接通过对“象”的分析, 去探求作家的“意”。由于使用意象是象征型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基本特征, 而先秦文学又明显具有“深于取象”的传统。“《庄子》散文的艺术魅力, 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其恢诡谲怪的艺术形象。它们在书中层现叠出, 异彩纷呈, ……是《庄子》特异的魅力之所在, 也是它高于晚周诸子的一大艺术成就。”因此, 只有对《逍遥游》这篇散文的意象进行分析和鉴赏, 才算抓住了先秦文学的普遍特征, 才算抓住了庄子散文的教学重点。

然而《逍遥游》一文, 意象群集, 数量众多, 我们究竟应该从何入手呢?除了要抓住主要的之外, 根据人脑的“二元对立结构”原理, 对于此类作品, 首先还应该找出意象结构, 然后通过对比分析, 找出个性和共性, 从而归纳作品的主旨与技巧。当然, 这其中包括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 理清文章说理的脉络和层次, 紧扣文本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 进行必要的归纳与推理等等。从《逍遥游》的全文来看, 文中众多的意象无非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为、有用的, 一类是无为、无用的。前者无论是形体、智慧, 还是品德、才能, 都是“小”的;后者一般来说, 则与之相反。而无论是小的, 还是大的, 他们大多都是“有所待”的, 只有藐姑射山上的神人才是“无待”的。再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战国时代的社会背景, 我们可以推知,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对立, 应是作者生发、组织和构造意象系统的共同的形式要素, 因而就是本文的意象结构。这个神人正是作者心中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庄子思想中的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是对现实人生困境的超越, 它是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理状态, 是对个人精神的绝对自由的追求”。找出了意象结构, 我们就等于从宏观上把握了作品的主旨。

那么, 哪一个又是主要的呢?这也应该从全文数起。全文一开头作者就浓墨重彩地描绘了鲲鹏的形象, 并且还在其后的段落中不避其烦地反复渲染。整个第一部分几乎都是用鲲鹏的故事来阐述逍遥游的涵义的。很明显, 鲲鹏就是其中一个最为主要的。于是我们不妨思考:鲲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它有何特点?作者为什么要不避其烦地描绘它?它为什么要藐视蜩与学鸠、斥鴳?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小大之辨?为了引出“无待”的观点, 作者有必要说得这样多吗?它与全文的主旨有何关系?作者塑造这个形象, 采用了什么方法?等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我们得知, 鲲鹏其实就是作者自己, 他“无所待”, 其实就是对功名利禄的无欲无求。“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 一则造成一种声势, 一种氛围, 引人入胜, 二则形成一种对比, 一种暗示――以鹏之大, 暗示人之小, 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大鹏必须乘风而飞, 尚且有所待, 人生的不自由就不难想见, 重负之下, 立言、立功、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 而出路只有一条, 就是无名、无己, 在‘无何有之乡’去作逍遥游!”“尽管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 但是却义正辞严地驳斥了蜩与学鸠的嘲笑, 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辨’, 并且三次用浓墨重彩, 不避重复地描绘了大鹏的形象, 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作者在才能无双、向往着逍遥却又无法逍遥的大鹏的形象里, 正隐藏着自己难言的苦情。什么苦情呢?我们不妨作这样的比较想象:一只大鹏在茫茫北冥中冲天而起, 一颗心灵在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 幻想的翅膀张开了, 怒而飞向无何有之乡……有所待的大鹏失败了。那么心灵呢?有所求的心灵能在那广漠之野找到慰藉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这种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因为“庄子天才卓绝, 聪明勤奋, ‘其学无所不窥’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 ‘而今天下惑, 予虽有祈向, 不可得也’ (《庄子·天地》) , 一方面‘窃钩者诛, 窃国者为诸侯’ (《胠笥》) 的腐败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 另一方面, ‘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 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 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他才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

作为鲲鹏、神人、许由等的对立面, 文中其他的一些艺术形象, 如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列子、肩吾、惠子等等属于另一类。他们要么愚昧无知, 胸无大志;要么妄自尊大, 庸俗浅薄, 是世俗世界里众生相的化身。至于尧帝, 则是作者理想的明君。作者在文中反复写了他两次, 一次是他鉴于辅相许由的莫大功劳与威望, 主动要把帝位让给许由;一次是他治理好了天下以后, 便去藐姑射山和汾水北岸拜见四位得道的高士, 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天子之位。这与当时社会尔虞我诈、兔死狗烹的“窃国者”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显然是在用历史来反衬现实, 表明自己不愿用世的原因。他之所以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 是因为他看透了人世间的黑暗与污浊。

篇3:用形容词表示类别和整体

到现在做了十几期《非你莫属》,站在舞台上以第三方的眼光看老板和求职者之间的博弈,心里很着急:

一方面,不管是本科、硕士还是博士毕业的人都在感慨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无论是节目中出现的老板,还是其他用工企业,包括我们作为一个电视制作团队想找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找不到。两方都在使劲儿,两方都搭不上线,这是一件特别痛苦的事儿。导致这种交错的成因有很多,作为旁观者,我发现这其中有几个共性问题比较普遍。

第一,求职者的职业描述不准确。你要一份什么样的工作?你对这份工作了解多少?你的能力是否支持你做这样的工作?能回答这三个问题,是获得一份工作的前提。但我发现很多的求职者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有些甚至带着“赌博”心理来求职,寄予希望的部分不是自己的能力,而是运气。

这背后的问题其实是对自我的认知不清楚,老想“万一我能弄上一个月薪过万的工作呢?”我录这么多期印象最深的求职者是后来去解决网工作的张师傅,他已经50多岁——大家都知道,一个50岁的求职者找工作的劣势有多大,可他那么顺利找到工作,为什么?很重要的一点,是他对自己的职业描述很明确,就是要做司机,当然他本身具备做司機的能力,而且知道自己应该是什么位势,没有不切实际的期许。我现在老能见到他,因为每次许怀哲(解决网CEO)来录节目都是张师傅拉他来——许怀哲招到他可高兴了,现在两人周末没事儿就拉家带口一起去郊区玩儿,跟老朋友一样。

第二,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回答问题太“虚”。我在旁边看着。真替他们着急,请你用动词和名词来找工作,不要用形容词。比如老板问“遇到某某棘手的情况你会怎么办?”,求职者往往会说,我会“加倍努力”,我会“坚决地解决问题”。拜托,不要用这些形容词,你应该告诉老板,我解决这个情况的方案是什么,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别是什么,我可能会去找到哪些人或者部门进行协调,等等,不要告诉我“我会坚定不移”,这是一种很虚无的表态,毫无意义。

第三,求职者企图和老板们玩“真心话大冒险”。相信我,这些老板见过的人太多了,骗过他们的人也太多了,他们某种程度上就是一台“测谎仪”。

尤其在《非你莫属》的这个舞台上,求职者面对的是12个BOSS组成的“群面团”——有的时候老板来参加面试的一大乐趣就是拆穿应聘者的谎言,所以不要试图去编造工作经历,或者把以往的履历说得多么的灿烂,在老板面前说假话,露陷的几率太高了,你要相信你绝对不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说类似谎言的求职者。相信我,看多了“完人”之后,这些老板会觉得你身上的缺点其实挺可贵的。

在这个舞台上,我最欣赏那些知道自己职业本分的求职者。所谓本分,就是把自己岗位要求的那点事儿踏踏实实完成,咱不说卓越,但至少先完成。别找诸如喜欢不喜欢这个工作、没有成就感归属感之类的原因来回避没有完成工作的事实。

除了主持人以外,我还有个老师的身份,已经做了14年。我住在西郊,中国传媒大学在东郊,有课的时候我早上6点就得出发去上课,然而这14年我讲课从未迟到过。如果有非常特殊的原因,比如有非常非常重要的主持任务必须要调一次课的话。我一定会在本学期内找时间把这课补上,因为这是我作为老师这个角色的本分。

篇4:用形容词表示类别和整体

梁的传统注写法主要采用“单构件正投影法”,其设计步骤为:设计并绘制结构平面布置图,同时对所有构件进行编号,如图1所示,采用索引符号索引出构件详图所在的图号,或者将整榀框架进行编号并索引框架详图所在的图号。

两跨连系梁配筋截面见图2。

基础结构主要包括的内容: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剖面布置图,钢筋配筋图等。但是柱、剪力墙、梁三大类结构的标准层,尺寸多数情况下并不统一,因此,在实际绘制过程中,习惯以梁结构的标准层尺寸为依据,而柱、剪力墙则以梁结构标准层为准,这与传统的设计理念“板随梁走”“墙随柱走”相吻合,使得主体结构标准层与梁结构标准层、柱结构标准层相互对应。即便如此,在施工时采用传统表示法也经常会出现设计变更、钢筋代换、截面验算等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传统表示法本身包含的内容繁多而且复杂。

2 梁的平面整体表示法

梁的平面整体表示法与传统的制图方法相比较,图纸量可减少75%以上,综合设计人工工日减少65%以上,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也相应逐渐减少,目前在建筑领域已得到认知,是一项广泛应用的新技术、新成果。尽管如此,平面整体表示法的概念、专业技术知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模糊、不解之处,现以KL1为例,采用梁传统表示法与平面整体表示法进行分析研究,对其钢筋构造加以详细论述,如图3,图4所示。

梁纵向钢筋构造一般分为受力钢筋和抗扭钢筋,构造钢筋所注规格与根数应符合规范规定。需要说明的是,凡配置抗扭钢筋的无需配置构造腰筋,此时的抗扭钢筋同样具有构造腰筋的作用。因此,抗扭纵向钢筋配置时,还应满足梁侧面纵向钢筋构造的间距要求,如图5所示。

1)梁的平面整体注写要求。梁的平面整体注写要求有如下规定:如图4所示引出线上注写的三排数字:

第一排数字注写梁的编号和截面尺寸:如KL1(2)表示编号为2的框架梁(KL),共两跨(括号中的数字2为跨数),截面尺寸b×h=300 mm×600 mm。第二排数字注写箍筋和上部贯通筋(或架立筋)配置信息:225表示梁的上部配有两根直径为25 mm的级钢筋且为贯通筋。如有架立筋,则需注写在括号内,如225+(212),表示梁的上部除配置两根直径为25 mm的级钢筋外,同时配置直径为12 mm的Ⅰ级钢筋。如果梁的上部和下部均配有贯通筋,且多数跨配筋相同时,该项可在此处统一标注。如222;220表示梁的上部配置222的贯通筋,下部则配置220的贯通筋,两者以分号“;”分隔。第三排数字为选择标注内容,负(-)值。如图4所注写的(-0.050)即表示该梁顶面标高比楼层结构标高低0.050 m。如图4所示在左边和右边支座处注写225+222,表示该处除放置集中标注中注明的225上部贯通筋外,同时在该部位放置222的端支座钢筋。而中间支座上部注明625 4/2,表明除225的贯通筋外,同时配置425的中间支座钢筋(共6根),且分两排布置,上排为425,第二排为225。此时应注意上排425钢筋并非均为贯通筋,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四跨梁底均配有纵筋425,但应注意425的钢筋并非贯通筋。图4如未对钢筋架立筋,腰筋的下料长度等尺寸进行详细标注时,则由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参照11G101—1中标准构造详图对照确定。

2)梁内箍筋的设置要求。箍筋按受力部位不同,可在梁或柱两端设置加密区或非加密区。一般情况下当梁高大于300 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梁高为150 mm~300 mm时,仅在构件端部各1/4跨度范围内设置箍筋,但当在构件中间1/2跨度范围内有几种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通长设置箍筋;柱支梁支座处1.5hb范围内为箍筋加密区,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 mm,箍筋净间距不应大于100 mm。一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箍筋加密的长度为2hb,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箍筋加密区长度均为1.5hb,且不小于500 mm,如果小于500 mm,加密区按500 mm布置,如图6所示。

3)平面整体表示法部分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

端支座负筋:a.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b.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中间支座:a.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b.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架立筋下料长度:净跨-两端负筋净长+0.15×2。

箍筋总根数=[(max{1.5hb,500}-0.05)/加密区间距+1]×2+[(Ln-2×max{1.5hb,500})/非加密区间距-1]。

在实际施工中,贯通筋在中间支座处通常是断开布置的,钢筋的下料长度是依据施工图纸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施工工艺进行确定,而本例中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则是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执行。一个满足工艺要求,另一个则满足算量要求,在使用时应注意区分。

3 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应用

目前,平面整体表示法在建筑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深受广大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欢迎,但在实际设计和施工中仍然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作用有四点:a.以混凝土为介质,实现搭接钢筋应力的传递;b.减少混凝土开裂后纵向钢筋的锈蚀;c.延缓高温时钢筋温度的上升速度;d.使纵筋与混凝土有较好的粘结。同时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定,必须对重要部位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强度和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混凝土最小保护层厚度也做出了规定值,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与11G101—1中54页规定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有区别,应符合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要求,厚度越大,混凝土粘结力愈强。有实验表明,当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5倍时,粘结强度不再增长。从构件受力角度来看,保护层厚度c值越大,构件截面的有效计算高度h值就越小,构件的有效截面承载力就越低。同时,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超过规定值时对平均裂缝宽度影响较大,最终影响裂缝最大宽度的计算结果。在设计和施工时,除因结构或环境条件需要加厚保护层外,其他条件下均按最小保护层厚度考虑。需要说明的是,后抹灰的保护层不能算作保护层,原因在于其不能和钢筋共同工作。

2)机械连接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要求。施工规范要求机械连接接头连接件宜满足受力钢筋保护最小厚度,在实际施工中连接件部位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往往不能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如果加大保护层厚度,结构截面宽度和有效高度将会减小,影响结构承载力,同时施工成本加大,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所以,规范中采用了“宜”满足的字样,也就是说在实际施工时,此处保护层厚度可适当放宽,宜为箍筋或连接件外包尺寸处至结构外边缘最小保护层厚度为15 mm,如图4所示。

4 传统表示法与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区别和联系

1)钢筋混凝土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标注简单明了,减少绘图工作量,但是一项新技术的广泛普及需要行业工作者的认知与吸收,而且现场作业人员需要懂得钢筋基本放置规范要求并熟练运用。而传统表示方法采用纵、横剖面图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但绘图麻烦,专业程度不高且图纸用量大,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重复劳动。

2)钢筋混凝土平面整体表示方法虽然改变了传统的表示法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但这种方法仍然不是很完善,主要原因在于:采用平法制图规则时,需要单独对梁、柱子、板等构件专门画图纸,各自独立,相互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而且平法不能直接采用集中标注或原位标注表示弯起钢筋,虽然在施工工程中方便很多,但是对钢筋这种在建筑上用途广且造价高的材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不能充分发挥钢筋的性能,其斜截面的抗剪强度,将由加密的箍筋来承受。若设计使用弯起钢筋时,需要借助其他表示方式对其进行补充,比如可以采用剖面法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3)任何结构实体都是三维空间的,若要用结构专业图纸表示出空间结构,则必须从某一平面入手。且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是一层层逐层施工,并非将一榀榀结构做好之后再进行拼装。平法制图规则巧妙沿用这一逻辑,将结构采用一层一层的整体水平进行表示,但是这些均需要使用者跳出传统表示方法的思维,对采用平法表示的结构三维空间具有较强的想象力及空间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从其演变过程方面看,传统表示法是平面整体表示法的基础,而后者则是前者的升华与演变,但基于施工过程中的应用方面看,平面整体表示法是设计人员表达其意思的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施工时,技术人员再将其人为的还原或理解成传统表示法,以达到最终简便、快捷的效果,使其更好的为工程行业服务。

摘要:介绍了梁的传统表示法,从梁的平面整体注写要求、梁内箍筋设置、钢筋下料长度计算三方面,阐述了梁的平面整体表示法在工程中的应用,并对比分析了传统表示法与平面整体表示法之间的关系,以供参考。

篇5:用形容词表示类别和整体

一、作表语时的区分方法

根据这两类形容词的基本意思来区分

ing分词表示主语所具有的特征,有“令人……’’之意,ed分词表示主语本身所处的状态,有“某人感到……”之意。如:

The result is very disappointing, for we lost the game.

结果很让人失望,我们输掉了比赛。

We are all very disappointed because we lost the game.

因为输掉了比赛,我们都非常失望

二、作定语时的区分方法

1、如果所修饰的名词是人或物,可根据ing分词和ed分词的基本意思来区分

She is an annoying women.(She made us annoyed)

她是一个令人气愤的女人

We are annoyed by her behaviour.

对她的行为我们感到很恼怒

2、如果所修饰的名词是look,expression等时,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到底应该用哪种形式

There was a disappointed look on David’s face when he knew he didn’t pass the driving test.

篇6:用形容词表示类别和整体

社交登陆的兴起

Forrester Research分析师Mulpuru-Kodali表示:“几年前,社交登陆是一种狂热的追求,但是现在这种热度已经开始退却。”

Facebook在2008年推出了“Facebook Connect”服务,后来更名为Facebook Login。应用开发商表示,这项服务在吸引那些嫌麻烦、不愿注册登记用户方面,特别有用。此外,Facebook还可以更多地了解用户在其他网页上的一举一动。谷歌跟随Facebook,在2013年也推出了Google+Sign-In社交登陆服务。

吸引力的减少

社交登陆按钮允许用户使用它们的社交网络账号和密码来登陆其他网站或应用。但是,Forrester通过调查66家大中型企业发现,仅有17%企业使用社交登陆按钮,有超过一半的企业表示,它们没使用这项服务的计划。尽管Forrester此前并没有做过类似调研,但Mulpuru-Kodali表示,对零售商和用户来说,社交登陆已经没有了吸引力。

人们对社交登陆热度的下滑,突显了社交网络在建立数字身份认证以及硅谷长期以来打造以为我中心努力遭遇到了挑战。事实上,早在1999年,微软就提供了Passport服务。这项服务包含了一个用户名、密码和钱包,能够让用户在互联网上注册和购买商品。由于消费者的冷漠和以及相关隐私法的约束,微软在2006年“枪毙”了这项登陆服务。

雅虎、亚马逊、Twitter等其他公司也都拥有自己的社交登陆按钮,但吸引的“粉丝”并不多。雅虎最近也禁止了其他公司依靠其登陆按钮进入雅虎网页。

随着数字设备屏幕的不断缩小,密码的不断增多,建立数字身份认证迫在眉睫。企业正寻求通过智能手机来获取用户爱好、习惯等数据新途径、并以此给用户推荐商品。

目前,用户主要还是使用Facebook或者Google+来登陆其他网站或者应用。用户会被要求分享他们的数据,其中包括个人主页、联系人清单以及“赞”内容等。Google+用户还可以增加他们的谷歌钱包信息和You Tube偏好。

企业的两难

对于核心业务依托于应用软件的企业(比如酒店预订网站Hotel Tonight)来说,“一键登录”可以在智能手机上产生巨大的收益。Hotel Tonight CEO萨姆·尚克(Sam Shank)表示:“人们很乐意绕开繁琐的注册过程。最关键的还是尽可能以一种无缝接入方式,来产生交易。”Hotel Tonight现在正在使用Facebook登录按钮。

Facebook则表示,其登陆服务越来越受欢迎。在美国,收入排名前100位的应用软件,有80款都在使用Facebook登陆按钮。谷歌也表示,其登陆按钮有望取代浏览器cookies。

但是,两家公司现在正在转变它们的社交登陆策略。Facebook最近表示,它们将开始提供匿名登陆,并允许用户选择他们想要分享的内容,从而消除用户对于隐私泄露的担忧。Google+负责人最近的离职,也从侧面反映了,这家社交网络并没有太高的用户人气。

尽管Facebook已经做出了改变,但有些用户还是心有余悸,怕自己的隐私被泄露。另外,诸多商户,尤其是实体店零售商也陷入了矛盾之中。

女装零售公司Chico's FAS首席信息官艾瑞克·辛格尔顿(Eric Singleton)表示,社交登陆服务是一个很不错的概念。他表示,Chico将考虑在其应用软件中使用社交登陆服务,该公司想要依据地理位置和时间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推荐。

辛格尔顿表示,社交登陆可以帮到这家公司,但是他也担心Facebook会侵犯用户的隐私。目前,Chico在内部正在测试Google+Sign-In服务,但连接谷歌系统可能会面临技术挑战,并且他们也不知道这项服务是否能够给公司带来有用的数据。

据知情人士透露,去年春季,谷歌曾跟梅西百货接触过,商议让后者使用其社交登陆服务,但是梅西百货担心谷歌会获得其消费者的数据,比如消费者在Macys.com购物的频率。梅西百货要求查看谷歌植入其网站上的计算机代码时,谷歌拒绝了。最后,梅西百货也就未使用谷歌登陆服务。

房地产信息网站Zillow早在2年半前就使用了Facebook登陆按钮。该公司CEO斯宾塞·拉斯科夫(Spencer Rascoff)表示,这项服务可以给用户带来方便,他们无需记住Zillow账号密码。但他也表示,仅有15%的访问者使用Facebook登陆,这一数字不及他的预期。

篇7:用形容词表示类别和整体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 (上) 第94~96页例1、例2及“试一试”、“练一练”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思考方法, 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能根据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能联系实际依据可能性大小的计算结果, 判断相关游戏的规则是否公平.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4.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明确生活中任何幸运和偶然的背后都是有科学规律支配的.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设疑激情

1. 梳理

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个事件的结果. (板书:可能性) 生举例. (板书:不可能可能一定)

师:我们已会用“经常、偶尔、差不多”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板书:的大小) 我们还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决定游戏是否公平.

2. 设疑

师:可能性的大小能不能用更简单的数学语言来表示呢?

二、情境引入, 初步感知

1. 教学例1

(1) 课件出示例1场景图.

谈话:喜欢打乒乓球吗?比赛时如何决定谁先发球呢?

(介绍方法)

提问: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 公平吗?为什么?

(2) 生明确:一共有2种情况, 乒乓球可能在左手, 也可能在右手, 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3) 师问:用分数怎么表示? (板书:)

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这里的2表示什么?1呢?

出示: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都是.

2. 教学“试一试”

(1) 出示题、图.

看图口答, 相机板书:, 并问:你是怎么想的?

(2) 反馈:要使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 口袋里的球应该怎样放? (板书:)

三、合理迁移, 有效提升

1. 教学例2 (1)

(1) 看图:谁来介绍一下这六张牌?

(2) 问题:把牌洗一下反扣在桌面上, 从中任意摸一张, 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交流、明析:因为一共有6张牌, 红桃A有1张, 所以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

(3) 摸到黑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摸到其他每张牌的可能性呢?

小结, 课件出示:一共有6张牌, 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

2. 教学例2 (2)

问题:从这6张牌中任意摸一张, 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3. 变式:如果拿掉黑桃3, 现在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板书:)

4. 提升:如果进行比赛, 摸到红桃我赢, 摸到黑桃你们赢, 你们愿意吗?公平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角度去分析.

5.“试一试”.学生说分数的意义.

6. 完善课题.

师:过去我们学的是说一说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今天呢?

生: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板书:用分数表示)

四、多层练习, 实践应用

1. 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 出示圆盘, 师:文峰超市正在进行庆元旦中大奖活动, 购物满200元, 可以到转盘上转1次指针, 你能猜猜中奖规则是怎样的吗?

生:指针指在红色区域是一等奖.

问:大家为何都认为指针停在红色区域是一等奖?

生:指针停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小, 利于商人.

(2) 生口答第 (1) 题.

(3) 师:如果指针转动80次, 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红色区域?

追问:停在红色区域的次数一定是10次吗?

小结:这只是根据可能性进行的预测, 实际结果是不确定的, 可能是10次, 也可能多于或少于10次.

问:可能有多少次停在黄色和蓝色区域?你是怎样算的?对这些结果又是怎样理解的?

2. 练习十八第1题:连一连, 说思考的过程.

师追问:任意摸一个球,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五、深度延伸, 完善体系

1. 出示 (放有四个红球的袋子) .

(1) 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0, 板书)

(2) 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1, 板书)

2. 师:善于思考, 还要善于总结.

师:如果用a表示红球的个数, b表示球的总个数, 则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是多少? (, b≠0, 板书)

如果不可能摸到红球, 则a为多少? (a=0)

如果可能摸到红球, 则a与b是什么关系? (a﹤b, a≠0)

如果一定摸到红球, 则a与b是什么关系? (a=b, a≠0) (及时板书)

六、全课总结, 情感升华

上一篇:茶几和地板美文下一篇:现场6s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