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塘镇教管中心2013—2016年教学质量目标

2024-04-13

三口塘镇教管中心2013—2016年教学质量目标(通用2篇)

篇1:三口塘镇教管中心2013—2016年教学质量目标

三口塘镇教管中心2013-2016年教学质量目标

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强化教管中心对各校教育教学的管理,根据祁阳县教育局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镇教育教学质量发展的目标。

一、基本情况

三口塘镇现有三口塘镇中学、石湖完小、香治完小、堡头完小共4所学校,其中三口塘镇中学是由原三口塘中心小学和原三口塘镇一中于2008年7月合并而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2011年通过了省市合格学校验收,现有教学班21个,其中初中部9个班,学生500余人;小学部12个班,学生800余人,共有教职工88人,其中专任教师78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石湖完小学生140余人,教职工11人,2012年通过了市县合格学校验收;堡头完小学生120余人,教职工10人;香治完小学生80余人,教职工8人。

三口塘镇现有公、民办幼儿园(班)10个,其中石湖、堡头、香治三所完小均附设公办幼儿班、民办幼儿园(班)有小精灵、金太阳、君秀等民办幼儿园3所、有坝塘、堡头村、同庆、马嘶等民办幼儿班4所。

全镇中小学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以人为本,质量立校”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以特色为追求”的办学思路,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学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和褒奖,也得到全镇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许。镇中学自2003年——2011年中考综合排名稳居全县前六,中职招生雄居全县前三,更为可喜的是2012年下期获全县教育教学优胜单位、获全县初中教学质量进步奖第一名。在2013年中考中镇中学的综合排名荣获全县乡镇同类学校第二名。堡头完小荣获全县2011——2013学年教育教学先进单位。

二.存在问题

1、镇中学存在的问题:

(1)镇中学虽然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但是中、小学的相互衔接上有待提高,优势互补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在九年一贯制小学直升初中的生源优势上,尽管情况有所好转,但学校每年还是存在部分生源流失的情况,尤其是优秀学生的进城或到私立学校就读情况比较严重,也就是说在“一贯”上还没有得以充分体现。(2)教育质量有待稳中求进。近年来中学的教学质量较之以往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存在中学稍好、小学较差的问题。尤其是随着优秀教师的调出、优秀生源的流失,相比于其他优秀的兄弟学校,我校还存在着教学质量提升后劲不足、教育成绩不够稳定等问题,需要更加坚定地树立质量立校意识,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中、小学校均衡发展,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3)师资欠佳。一方面存在教师学科结构不平衡现象;另一方面存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各学科缺乏领军人物,需进一步盘活教师人力资源,干部队伍建设、骨干教师的培养与使用力度要进一步加强。

2、各完小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村学龄人口的不断减少,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镇农村完小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呈现出举步维艰的局面。完小规模的不断萎缩,师资配备的失衡,已成为制约我镇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的瓶颈。

(1)教师学科结构、年龄结构,严重失衡。我镇的3所完小,基本上是包班教学,更别说开设音、体、美、信息等课程了,学生难以得到全面发展。加上年轻教师引进少,教师年龄结构日益老化,老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是力不从心,接受新理念缓慢,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手段陈旧,积极性不高,进取精神缺乏,甚至倚老卖老。课堂教学缺乏激情与亲和力,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学生流失严重。

(2)教师自身素质偏低,创新意识不强。农村完小的教师绝大部分是老年教师,他们基本上是由原来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就地转正的,他们中许多教师自身素质偏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少数语文教师不懂理科知识,数学教师常在课堂上写错别字,教唱歌不识五线谱,教画画不懂色彩、线条。部分教师综合素质偏低,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低下,接受培训、再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创新意识不强,大大妨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育的长足发展。

(3)学校条件简陋,教师压力太大。近几年,尽管农村完小的校舍及硬件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城里小学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我镇的完小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规模很小,教师待遇低,青年教师不愿意来,来了的教师也难留住。特岗教师不安心,千方百计要转走,校长、班主任无人想当。

3、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1)办学条件简陋,设施设备严重不足。

(2)师资学历不符,教学小学化倾向严重。

三、工作目标、工作思路及实施步骤

(一)总体工作目标

1、中考综合评价保持在全县同类学校前五名。

2、初中质量检测(抽考)综合评价进全县同类学校前六名。

3、镇中学小学部质量检测(抽考)综合评价进全县同类学校前六名。

4、完小质量检测(抽考)综合评价进全县同类学校前50名

5、初中生、小学生参加各类比赛均有获奖。

6、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小学辍学率为零,适龄幼儿入园率达80%。

7、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设施

8、扎实推进镇中学的语文“问题教学”课题研究,创出品牌。

9、探索教师管理新办法,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二)工作思路

围绕一个中心,增强两个意识,加强五个管理,实现三个提高。

一个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树立教育良好形象。两个意识:增强管理意识和质量意识;

五个管理: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管理、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学生常规管理、加强教育资源管理。

三个提升:提升教育管理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三)实施步骤

(一)、分析原因、完善制度

各校要全面客观地正视教学质量的现状,分析原因,调整措施,各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建立完善教师学期学年考核管理、考试管理、学生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二)、具体工作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道德,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2)积极开展优秀教师评选活动,树立典型,以一线教师的先进事迹和良好师德品质感染、熏陶、引导广大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增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队伍建设,抓住校长的选拔、使用、管理和培训等关键环节,开展全员培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校长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加大干部培养力度,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和考察年轻干部,真正将素质好、业务精、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好事的同志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专家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学、教改、培训“三位一体”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以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培训和业务培训。创建教师专业成长平台,有计划地开展优质课、教学擂台、课改先进个人、教学新秀等评选活动,让广大教师展示自我,发展自我、脱颖而出,逐步打造一支安教、乐教、善教的骨干教师队伍。

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校本培训为主阵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创新意识,制定骨干教师培养计划,确定重点培养目标。

4、推进教师专业成长“五个一”工程

各校教师每学期交一篇典型教学案例,上一节展示课,出一份完整的试卷,写一篇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反思,当一次集体备课的中心发言人。

5、完善各类激励机制。

根据学校实际,细化考核细则,明确奖惩措施,公开分配档次,逐步实现优质优酬,不断提升教师职业责任心和工作进取心。、德育为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健康体质。

借助运动会、篮球赛、乒乓球赛等形式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倡导“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快乐一辈子”的健康理念,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树立体育运动意识。开齐开足体育课程,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2)全面启动“书香校园”创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开设师生共读课,积极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开展多彩的阅读活动,努力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开展古诗背诵、读书先锋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开设以书法教学为主的校本课程,让校园散发幽幽墨香。明确各年段学生的阅读量,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课外读书活动机制。

(3)深入开展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加强德育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科技、艺术、体育活动。充分利用好升旗仪式,重大节日主题活动等德育阵地,营造健康生动、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搭建学生快乐成长的平台。积极开展学生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特别是自律、卫生、礼仪等方面的养成教育,努力创设一个“我成长、我快乐”的成长环境。

7、以教学为中心,积极稳妥推进课程改革(1)切实加强课程管理。

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课时计划,把各种课程开全开足,决不随意加课减课。把教师在课程计划执行中有无违规现象,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

(2)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各年级、各学科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课堂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把功夫下在课前,把力量放在课内。

(3)加大对后进生转化力度,提高整体成绩。

后进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后进生的转换方面再作具体安排。第一、建立档案。根据考试分数和任课教师平时观察,确定后进生名单,建立档案。第二、各年级任课教师要高度负责,不能从一年级起,就出现学困生。不能使学困生在毕业时还没有脱困。中间年级教师要避免产生新的学困生。如果学困生档案中有新名单出现,该任课教师要承担责任,并在教师工作量化评分中扣分。做到分层转化,层层提高。

三口塘镇教育管理中心

2013年8月31日

篇2:三口塘镇教管中心2013—2016年教学质量目标

关键词:以问题为中心,目标教学,工程硕士,教学改革

1 教学现状

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整个研究生招生所占比重的扩大, 培养高素质物流学科创新性专业学位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这对传统的《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堂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讲授, 以教论学, 重教法, 轻教法, 重教材的阐述, 表现轻智能的开发。课堂上教师不停口, 研究生不停手, 老师教的辛苦, 研究生学得被动。课堂气氛沉闷、僵化、呆板。可见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不少弊端和缺陷, 它不利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智能的开发, 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深化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教育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启迪研究生的智能, 让课堂教学适应新形势, 培养出新的21世纪的创新性人才, 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正在探讨的问题。

国内很多学者对《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如结合物流现代研究成果进行教学以使研究生从现代物流的思维方法接受和理解物流过程;通过案例来加深研究生对物流理论的理解;借助教学媒体, 配合图表、电视录相等教具, 进行形象、自观的教学, 这些课堂教学方法虽能提高教学质量, 但仍未能很好的体现现代物流“以研究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模式。《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物流工程专业基础课, 具有奠基性质。其理论的抽象性、概念的多义性、时间测重要性必须通过研究生的主动建构、协作互助、互相启发才能理解其精髓, 纯靠被动接受很难适应学科体系本身的特点, 难以达到顶期的教学效果, 且不利于研究生作为社会———心理的人所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2“基于问题目标学习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2.1“基于问题目标学习法”教学方法设计“以问题

为中心”的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 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由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于1969年首创, 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此类教学法出名的包括荷兰顶级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等世界著名院校。“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是通过研究生主动解决问题来开展教学的一种策略。它是在教师的启迪下, 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 从解决问题入手, 亲自观察、发现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概括、提高的教学过程。在它的指导下, 形成了以问题为基础的独特的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 建构起一种不同于传统课程教学的新模式。同时,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习质量, 要把教学目标很好的贯穿始终。“目标教学”利于教学过程的规范。师生都围绕着共同的目标进行教与学, 可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以这两种方法为基础, 构建了“基于问题目标学习法”的教学模式, 将这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中, 拟在试验班每学年各抽取4~6学时进行试验。每学时50分钟, 共进行两学年试验。试验组于课前任课老师将本次课内容及其有关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分解为10个左右的小目标 (思考题形式, 要求全面、具体) , 并准备好相关测试题。上课时, 教师板书或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让相邻座位研究生每2人一组结合, 组成学习小组, 根据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思考并在组内逐题进行讨论。教师要进行指导, 观察每位研究生的学习、协作的态度, 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学习方法, 对研究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此段时间为25分钟左右, 精讲后再用5分钟左右时间让研究生自由讨论、争论, 以消化吸收以上内容。在此期间, 教师再次深入到研究生中作个别答疑。最后用20分钟左右时间进行小组测试, 以口头答题形式出题, 研究生答不上来, 可以找其学习伙伴帮助答题。

“基于问题目标学习法”重点突出, 课堂上师生的精力主要用于解决本次课的重点、难点、疑点, 目标明确、具体, 就容易理解、容易实现, 它采用讨论式、交互式的教学方法, 使研究生人人参与教学, 每次课后都有检测性测试, 不但给研究生造成适当的压力, 还能有的放矢地给予及时矫正、补救, 培养了研究生的自学能力。

2.2“基于问题目标学习法”教学改革实践

根据我院目前教学规模, 选择2010级物流工程硕士专业研究生为研究对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 教学时数32学时、研究生数30人, 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15人。试验组采用“基于问题目标学习法”模式教学, 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模式教学。

2.2.1 选择问题, 指定课时目标

研究实施前, 课题组所有成员组织学习, 精心备课, 统一实施方案, 制定实验的具体教学内容。研究时间为两年。鉴于《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研究生入学后开设的先期专业基础课, 加上基本概念较多, 概念抽象, 不易理解。第一年试验组仅对物流节点、物流路径等章节部分运用问题与课时目标相结合教学法进行教学;第二年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可适当扩增试验的内容。试验班每学年抽取4~6学时进行试验。每学时50分钟, 试验课前, 任课老师按照教学大纲, 将本次课内容及与其有关知识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分解为10个左右的课时小目标 (思考题形式, 要求全面、具体) , 并准备好相关测试题 (以是非、填空、选择题为主) 。

2.2.2 展示讨论问题, 实施课时目标

开始上课时, 教师简介本次课的教学方法、学习范围、测评方法等, 并通过板书或多媒体展示课时小目标。在教师展示目标时, 让相邻座位研究生每2人一组结合, 组成学习小组, 根据学习目标, 每位研究生自主学习、思考, 并尽快在书中找到答案, 同时在书上作适当标记, 实在找不到就放弃, 然后在组内逐题进行讨论, 教师展示完目标后要到研究生中间进行指导, 在指导中观察每位研究生的学习、协作的态度, 对研究生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及时纠正, 对研究生提出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提问的研究生可控制在5-10人左右, 此段时间为25分钟左右。教师根据讨论情况, 用简短流畅, 科学严谨, 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 分析课堂目标中的重点、难点、疑点, 要注意把握好讲解目标的深度和时间, 此段时间为15分钟左右, 精讲后再用5分钟左右时间让研究生自由讨论、争论, 以消化吸收以上内容。在此期间, 老师再次深入到研究生中进行个别答疑。

2.2.3 回答问题, 检测目标

最后用5分钟左右时间进行课堂小测验, 老师随机评估抽查, 检测目标的达标情况。答题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如读题、多媒体投影等, 以口头回答的形式。如某个研究生回答不完整, 可让其合作伙伴作补充, 将合作小组的学习效果, 及时进行评估反馈。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研究生又多, 不能普遍进行反馈, 为保证推行和落实此法, 课后还要推行“相互提问学习法”, 学习伙伴利用自习、课外活动等一切课余时间, 经常将所尝过的重要内容相互提问对答以巩固目标。

2.2.4 考试及考试成绩系统分析及结果

所有入选班级考试统一试卷, 满分为100分。题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试题由教务处教务科从A、B卷中随机抽取。试卷回收后专人负责密封考试班级及姓名, 课题组老师根据标准答案和评价标准集体分题阅卷评分, 阅卷完成后, 由专人对逐份试卷逐题审核、核实计分, 以确保数据准确。考试成绩分析采用“通用考试分析系统”软件进行计算, 分析试卷的信度、效度、难度及成绩曲线进行分析;采用SSPS1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间的各成绩段分布情况及不同题型成绩进行分析比较, 差异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

分析结果表明, 两个组之间的整体平均分虽然无显著性差异, 但不同题型之间的比较表明, 客观题组间差异不大, 主观题, 试验组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基于问题目标学习法”的应用, 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上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法。

3“基于问题目标学习法”教学方法的优势

3.1 优化教学设计, 强化主体意识, 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一些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之所以失败, 往往是由于不清楚要他们干什么, 不了解自己对教学内容究竟掌握了多少。在试验组中, 教师向研究生提出明确、适度、具体、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研究生, 变教师的要求为研究生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能够强化研究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并给予验证性习题, 使研究生获得清楚而及时的反馈。利用反馈的信息左右, 使研究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成效及不足, 及时补救;利用反馈的激励作用, 增强研究生的自信心, 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 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小组内的研究生互相帮助、互相激励, 分工合作、共同进步, 能激发学习动机, 活跃课堂气氛, 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有助于更牢固的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学习效果。

3.2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此法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 如小目标的分解、讨论的内容、启发的方式、讲解的深浅等都需要把握恰当, 教师必须深入到教学研究中去, 课前需要精心准备问题, 设计教学方法, 授课应做到目标明确, 条理清楚, 易于理解吸收,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加强及扫视对教法的理解及书写教案中重要性的再认识,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3.3 推崇素质教育, 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

本教学法强调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的目标同等重要并且都能得到具体落实。这就使老师在教书的同时又育人, 能教化研究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小组内的研究生互相帮助、互相激励, 分工合作, 加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对促进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符合高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上一篇:红十字会广播稿下一篇:甜品屋创业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