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译制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79【超清版】

2024-04-24

苏联译制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79【超清版】(精选2篇)

篇1:苏联译制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79【超清版】

苏联译制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79【超清版】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由切尔内赫编剧,缅绍夫导演,阿莲托娃主演的故事片,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影片的情节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终于70年代,影片把两个时代进行了对比,着力表现中年人的命运,描绘了这一代人的心理状态,涉及了许多观众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如道德、幸福、人生价值等等。片中的主人公卡捷琳娜和果沙给中国观众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上映日期:1979 导演:弗拉基米尔·缅绍夫 主演:薇拉·阿莲托娃

类型:剧情 / 爱情 地区:俄罗斯时长:141分钟【剧情介绍】高考落第的卡捷琳娜想明年再作一次拼搏,便决定留在莫斯科找个职业,继续准备考试。她在一家金属服饰厂找到了工作,闷闷不乐的回到集体宿舍,她和两个朋友玛丽娅和柳德米拉生活在一起。

油漆工玛丽娅是那种有着传统观念的姑娘,希望有一个可靠的伴侣,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眼下她已交上了一个男朋友尼古拉,也是个工人。面包工柳德米拉则性格热情、开放,但她有虚荣心,想以自己的美貌在莫斯科中个“头彩”,取得养尊处优的生活,她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爱结交名流。

一次吉教授一家去度假,请卡捷琳娜帮助照看家。当她约柳德米拉一起走进教授家时,她们为这高级知识分子考究的住宅惊呆了。柳德米拉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在这里举办个晚会,邀请文艺界和体育界的名流。自然,她们要扮成教授的女儿,出面招待。晚会那天,在客人中有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他是电视台摄影师拉奇柯夫。拉奇柯夫迷上了漂亮的“教授小女儿”卡捷琳娜,对她大献殷勤,请她去电视台拍镜头,还请她到自己家中作客,这一切打动了姑娘的芳心。卡捷琳娜禁不住他的诱惑,委身于他。卡捷琳娜在金属服饰厂劳动出色,是个优秀工人,她接受电视台对她的采访,而这一次又偏偏是拉奇柯夫负责摄像。卡捷琳娜非常惊慌,因为她还没来得及向拉奇柯夫解释清楚她的真实身份。但是她为了女性的尊严还是以坦率、诚实的态度回答了电视广播员的提问,拉奇柯夫在这里见到卡捷琳娜大为震惊,才知道她不是教授的女儿。

当他们再次坐在经常幽会的街心花园长椅上时,拉奇柯夫无情地表示要同卡捷琳娜分手,而卡捷琳娜已经怀孕,拉奇柯夫却翻脸否认这孩子是他的。柳德米拉为这事抱不平,她打电话给拉奇柯夫的母亲,希望她能改变儿子的态度。不料,母亲也跟儿子一样势利,反说她儿子受了坏女人的勾引,并要卡捷琳娜去打胎。但卡捷琳娜没有这样做,她保住了孩子。

几个月后,她做了母亲,给刚出世的女儿取名为亚历山德拉。女儿成了她的希望和安慰,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她的两个女友和尼古拉照顾着她和孩子,朋友的友情使她感到温暖。从此,她白天工作,照料孩子,晚上等孩子睡下后,发奋学习,每日苦读到深夜。16年过去了,卡捷琳娜完成了高等教育,成为一名化工专家,成了一名拥有三千工人的化纤联合工厂的厂长,但她还是单身,和十六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她和玛丽娅、柳德米拉仍保持着少女时代的友谊,经常聚会。玛丽娅和尼古拉生了三个孩子,过着美满的家庭生活;而柳德米拉的生活几经挫折,所追求的东西终成泡影,但她仍不甘罢休。

初秋的一天,三个朋友在玛丽娅郊外的别墅聚会。傍晚,卡捷琳娜和玛丽娅坐在门廊台阶上谈心。卡捷琳娜说她羡慕玛丽娅有个幸福的家。玛丽娅劝她赶快找个对象成家。可理想的伴侣又在哪儿呢?

夜晚,卡捷琳娜告别玛丽娅一家,独自坐上电车。卡捷琳娜坐在车里想着自己的境遇不禁心情惆怅。这时,上来一个中年男人。他得到卡捷琳娜许可后,在她身边坐了下来。两人攀谈了起来,他们谈得很投机。这男人名叫果沙,是个单身汉,一级电焊工。他猜测卡捷琳娜也是个工人,也可能是个独身者。卡捷琳娜只是笑笑。电车里的邂逅,使卡捷琳娜心中激起了波澜,她隐隐觉得自己多年来追求的就是果沙这种类型的男人: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和富有智慧。

两天后,她提着刚买的食品回家。在途中,有人从她手里接过大包小包。她一看是果沙。她把果沙带回家,把他介绍给女儿亚历山德拉。女儿冷眼打量着果沙。果沙让卡捷琳娜休息,自己动作麻利地准备晚饭,不一会就把饭菜端来。在餐桌上,果沙对亚历山德拉说:“我将和你妈妈生活在一起,虽然两人才相识两昼夜。”

第二天一清早,果沙就来邀卡捷琳娜母女去郊游。他们在林间小河边野餐。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令人陶醉。卡捷琳娜几次想告诉果沙她的真实身份,可果沙不愿听,今后交谈的日子还长着哩。

卡捷琳娜与果沙的感情很快炽热起来,开始难分难舍。可是她一直没敢把自己的厂长职位说出来,怕果沙知道后,两人的关系会起变化,因为正如柳德米拉说的:“男人不喜欢女人的地位比他们高,男人愿意当家做主。”

事很凑巧,电视台又到卡捷琳娜所领导的联合工厂采访,摄影师恰恰又是拉奇柯夫。他原不想去,听说女厂长是一个中年、漂亮而独身的妇女,便来了兴趣,非亲自出马不可。当拉奇柯夫认出这位落落大方的女厂长就是十六年前的卡捷琳娜时,他又一次震惊了。他悔恨自己当初抛弃了她。但他还存有希望,他们不是还有个孩子吗?也该十六岁了。卡捷琳娜受不了他的纠缠,便同意他在当年分手的街心花园那张长椅上会面。

拉奇柯夫献上一束鲜花表示他的爱,又提起当年他不肯承认的孩子。可卡捷琳娜断然回绝他,“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女儿和称没有关系,现在我要和另一个人结婚了。”、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卡捷琳娜忙碌了一天,很疲劳,真想好好休息一下,果沙已经为她在家里准备好了晚饭。亚历山德拉和她的男朋友尼基塔在争执。不一会尼基塔走了。果沙发现亚历山德拉神色不对,一问才知道,亚历山德拉原先的男朋友为了争风吃醋,叫了七个小伙子来揍尼基塔。尼基塔现在就是去赴约的。果沙立即叫了两个工人同亚历山德拉一起赶到约定地点。果沙等三个工人用拳头制止了这场群架,随后又进行调解,并要小伙子们保证下不为例。

尼基塔和亚历山德拉为此十分敬佩果沙。在回家路上,亚历山德拉问果沙为什么不继续上进,当个领导?果沙认为,幸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他所理解的幸福就是自由和受到尊重。

他俩到家,卡捷琳娜知道这事后不以为然,她认为,亚历山德拉已经长大了,应当自己来处理由于态度不严肃而引起的麻烦。而果沙也不该用拳头去惩治人,说理比拳头更有力。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拉奇柯夫居然来访。卡捷琳娜出于礼貌,便把他让了进来。拉奇柯夫故意向大家谈起在卡捷琳娜的厂里拍电视一事,果沙听了很想看看。拉奇柯夫趁机邀请果沙第二天到电视台去看。

两个男人走后,卡捷琳娜心情极为复杂,久久不能平静。她知道果沙看了电视,他们的关系将会起变化。她顿时失去了控制。她告诉女儿,那个拉奇柯夫是她生身父亲。她自责自己一生中有过两次欺骗。第一次欺骗,她付出了十六年艰苦生活的代价,这一次将失去果沙真诚的爱。当然,对拉奇柯夫这个不懂爱情、不懂生活的男人,欺骗不欺骗都是一样。他要的是教授的女儿,当厂长的女人,而不是乡下姑娘、纺织女工,即使与他结婚,日后也会被他抛弃。但对果沙这样的男人,欺骗对他是不公正的。

果沙果然不再露面了。卡捷琳娜痛苦不堪,最后忍不住跑到朋友家里痛哭流涕。柳德米拉对她说:“别哭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现在不该哭,而该行动。”

尼古拉让她们去卡捷琳娜家等,他去找果沙。果沙正一个人在家借酒浇愁,尼古拉伴他喝酒,借以表示同情,最后说服了果沙,把他带回卡捷琳娜家里。卡捷琳娜迎上去,同他到里间密谈。不一会,他们出来,果沙以主人的姿态招待大家,“为我们的欢聚干杯!”

翌日清晨,卡捷琳娜开小车一直把果沙送到工地。果沙的同事们围着问这位女干部是谁。他不好意思地迟疑了片刻,突然清晰而响亮地宣布:“这是我的妻子!” 电影获奖情况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1981 最佳外语片

柏林国际电影节 1980 金熊奖(提名)弗拉基米尔·缅绍夫

篇2:苏联译制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79【超清版】

影片讲述是女主角卡捷琳娜和她的两个闺蜜玛丽娅和柳德米拉的在都市生活的故事。虽然时代不同,但她们三个人也代表了当今中国社会的三种类型的年轻女孩儿和三种不同的价值观念。

三个年轻女人有着各自不同的爱情观,也因此选择了三种不同生活道路。“自我”是一个社会学名词,包含有“自我形象”“自我人格”“身份”等多重含义。影片一开始就以女主角卡捷琳娜的追求讲起。她来到莫斯科高考,不幸以2分之差落榜。在前苏联社会里,不进大学门槛是难得有好前程的。在当下中国亦是如此,学历成了开启幸福之门的金钥匙。一位来自农村的质朴女孩卡捷琳娜,在大都市的氛围中,忽然发现这个“自我”与之毫不相称,她向往现代社会,希望在其中能有自己的一席之位,她试图摆脱那个令人自卑的“自我”。影片的第一个情节点是卡捷琳娜的叔叔要远行,于是叔叔邀请捷琳娜去帮他看家,柳德米拉也跟去了,当然她的目的不单纯。她说服了卡捷琳娜,两人假扮成教授的女儿,在叔叔家举行了一次聚会,成功招待了那些社会名流。最后,柳德米拉成功套牢了一个著名运动员。而卡捷琳娜迷则恋上了一个电视台的摄影师鲁道夫,与鲁道夫交往时,她单纯无知,只有对爱的美好憧憬,没有对社会的理性认识,没有生活的历练。工作多年的鲁道夫在她面前具有话语上的优势,他们根本不在同一个认知层次,对话上的错位让鲁道夫以居高临下之势轻易捕获了卡捷琳娜。或者说此时的她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爱,她被打上了社会的烙印,对电视台摄像—这一新生职业的向往和崇拜。卡捷琳娜有意无意地利用虚假身份——教授的女儿(“虚自我”)来代替自己的“自我”。于是,想摆脱“自我”的卡捷琳娜一时迷茫丢失了贞操。“体面的”社会关系,不合理的社会体制,让她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使她真正的自我发生了异化。

戏剧性的是,卡捷琳娜作为工厂里面的优秀员工被电视台采访,当发现摄影师正是鲁道夫时慌乱中忙着躲藏来,最后还是被鲁道夫发现卡捷琳娜的真实身份。身份被无奈的揭穿后,卡捷琳娜独自窝在漆黑的宿舍里暗伤。随后出现了卡捷琳娜在影片中的第一次哭泣:在公园里,周围有聚在一起玩牌的老头,有来来往往的人,她怀着3个多月的身孕和情人见面,为的是求他帮忙介绍一个合适的医生。可是男人根本就不想承担责任,暴露了他势利的真面目,无情地抛弃了卡捷琳娜,借口就是不该欺骗他。卡捷琳娜孤单的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等待她的是未知的命运。卡捷琳娜在泪水中认清了这个男人的本质和生活的艰辛。

2 找寻丢失的“自我”

寻找、创造或保持“自我”的过程,都不是一个脱离社会的主观过程,而是在社会中与一定的他人结合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参与一定社会活动的过程。卡捷琳娜拒绝鲁道夫之母金钱的羞辱,刻画了她自强、独立、坚韧的内在心理,她要重塑“自我”。她积极参加业余学习和努力工作,16年过去了,卡捷琳娜不仅获得了高等教育学历,还成为一名化工专家,并作为厂长管理着拥有3 000人的化纤联合厂,但在情感上她仍单身,和16岁大的女儿相守。但缘分来了势不可挡,在电车上,男主角果戈出现了,虽然果戈给卡捷琳娜的第一印象不好,但却像命中注定一样渐入佳境。当女儿问她,果戈把她看成什么人时,卡捷琳娜说的“把我看作一个女人”,意味隽永。在爱情面前,职位高低、金钱权势都无足轻重。果戈爱她因为她是称心如意的“女人”,而鲁道夫却首先不是把她看成“女人”,而是看中她作为“教授女儿”“厂长”的身份。卡捷琳娜说的这句话如此朴实,但却一语道破了两种恋爱观和幸福观的根本对立。

在找寻“自我”的过程中,卡捷琳娜又经历了3次哭泣。第一次哭泣的场景比较简短,深夜,在晾满了小孩子尿布的房间里困倦的坚持看了一会书,她利落的戴着黄色的头巾,但却止不住的瞌睡连连。在睡前必须做的事情是调好闹钟,已经是凌晨2点了,闹钟却是调的5点半,只有3个半小时的睡眠。关灯,突然又打开,把闹钟提前到5点。有多少事情等待着她呀,疲倦而又孤单的姑娘。重新关了灯,孤零零的饮泣。第二次的哭多么无可奈何。中年情人趁着妻子不在,请卡捷琳娜到自己家听音乐聊天,突然想起了门铃的声音,情人的妻子回家了,男人慌乱起来,卡捷琳娜反而冷静的给他出主意。但这种尴尬总挥之不去。回到家,女儿长大有自己的生活了,寂寞的夜晚对着镜子难免生出韶华已逝的哀伤,沙发床上战栗的背影,是黯然的啜泣。第三次是百回辗转的哀伤,果戈消失了8天,那个认识了44小时后就决定要与他相伴一生的男人,心结难启。卡捷琳娜蜷在沙发上,好友和女儿对她的哭泣束手无策。当影片临将尾声时,女主角含着泪光凝视着前方,在心灵的记忆中搜索,反复强调一句最简单的话:“我找了你好久”。卡捷琳娜的这句话,并不是代指这次具体的寻找过程。而是一种超越具体人和物的内涵,是一种人生依附于其上的意义。卡捷琳娜在找寻她那丢失的“自我”。

每个人都要生活,每个人都要经历成长,每个人都是在经历了生活的风雨之后,才能认清自己,才能真正成熟。人们希冀建立一种宽容、和谐的反思性社会秩序,从而使得每个人的自我认同能够真正成为社会认同的有机组成部分。影片就是讲述生活本身,讲述人的成长,朴实平凡,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甚至连镜头的交接都显得有些缓慢。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生活就是平淡的,舒缓的,一点一点地向前,几十年就这样慢慢走过。时光流走,斗转星移,一切都悄无声息地变化着,唯一不变的是对生活的信仰和追求。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往往迷失“自我”,城市生活中充斥着物欲横流、尔虞我诈,但生活不相信软弱的眼泪,只有凭借自己心中坚定的“自我”和信念,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获得幸福人生。

摘要:提起前苏联电影,让人不得不想到《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这部电影公映后,在前苏联引起了巨大轰动,是第二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苏联电影,并且得到东西方国家的认可,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影片涉及了人们始终普遍关心的问题,如爱情、道德、幸福、人生价值等。本文主要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剖析个体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自我认同的迷茫与坚定,透过影片主人公努力找寻自我的过程,得出现代人在城市生活中获得幸福人生的真谛。

关键词: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现代性,反思性,自我认同

参考文献

[1]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上海:三联书店,1998.

[2]纪红.《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的启示[J].时代文学,2010(8).

[3]邱正泉.人生追求什么?——评苏联影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J].电影评介,1985(1).

[4]戚鸿才.追求幸福者的面面观——谈电影剧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J].苏联文学,1982(6).

[5]顾晓鸣.现代人寻找他那丢失的“草帽——对《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认证》等电影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1985(2).

[6]孟范惠.论现代性的反思性及自我认同[J].知识经济,2012(14).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苏联译制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1979【超清版】】相关文章:

(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中的名言名句04-10

影视译制片翻译分析论文04-15

影视译制片翻译分析论文提纲11-15

译制04-22

制片计划书04-14

制片的基本流程04-17

制片管理考点总结04-24

制片主任聘用合同04-28

苏联亡党亡国感想05-09

电影制片的论文题目05-07

上一篇:报效祖国名言名句下一篇: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整改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