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制

2024-04-22

译制(精选6篇)

篇1:译制

论动态英语新闻的译制

本文从英汉逻辑思维习惯的差异这一角度出发,对动态英语新闻的特点、及动态英语新闻的翻译技巧进行了论述.

作 者:赵嘉嘉 戴晓富 作者单位: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刊 名:电影评介 PKU英文刊名:MOVIE REVIEW年,卷(期):“”(19)分类号:H3关键词:动态英语新闻 广播电视英语新闻 翻译理论 英语新闻的中译英

篇2:译制

【摘 要】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译制片的出现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英汉电影翻译工作者在处理一些文化色彩词语或语句时经常出现错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声电影本意的传达。因此选取观众最熟悉、最易于接受的词语、语义来翻译原版片是电影翻译的基本原则。本文结合一些译制片翻译实例,讨论了文化与字幕翻译的一些策略,指出电影翻译中仍有许多领域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

【关键词】电影翻译 文化 字幕 策略

一、引言电影是各项艺术之极至,它的魅力就在于它用短小的时间、精美的画面和声音形成一个很完美的故事,让人难忘。文化是一种符号,它具有了相对固定的独特的含义,有的还带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联想,人们只要一提到它们,彼此间立刻心领神会整理提供,很容易达到思想沟通。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西文化交流不断加强,大量的外国优秀影片经常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影院里。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电影的普及。现在,电影院已经不再是人们欣赏电影的唯一场所,电影已经从电影院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可以说电影译制事业与社会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其作用和地位也不能低估。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钱绍昌教授在《中国翻译》 第1 期上发表的《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一文中,分析了影视语言与书面语言的不同特点,并将影视语言的特点归纳为五个“性”,即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钱教授的分析十分精辟。

二、电影翻译的必要性电影中的语言表达必定受到各自所属社会文化的制约,从而使语言深深打上社会文化的烙印,显现出各自社会文化的特征。由于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的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道德信仰、文学艺术、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的差异,英汉电影翻译工作者在处理一些文化色彩词语或语句时经常出现错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原声电影本意的传达。电影翻译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译者要注意到:不同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信仰及价值取向等都制约着翻译的优劣,不同水平的翻译影响着观众的理解和欣赏。由于国人不懂英语的普通大众居多,无法直接欣赏原片,那么若要观看英语电影,就必须依赖翻译:译制和字幕翻译。然而翻译,作为电影译制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却长期受到翻译界的冷落。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英语电影字幕翻译工作才开始引起国人关注,不少翻译工作者也投身到了字幕翻译研究中来。

三、电影翻译的文化因素翻译的过程集解码和编码为一身,扮演着使用两种语言,在两种文化中进行两次交流传播的双重身份。翻译的基本环节包括理解和表达。理解就是解码,是从传者那里获得原语的意义及其承载的文化信息;表达就是二度解码,是带着理解了的信息,用译语在其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有效交流。于是要与译语所属的社会文化因素相融合。因此,翻译的使命,说到底,是从一种社会文化语境中走出来,然后再进入另一种社会文化语境中去,实质是连通文化与文化的对话。文化翻译是电影翻译的本质。其本质就是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搭建一座桥,而其目的就是将一种文化介绍给另一种文化。文化对等和文化转换是文化翻译和配音翻译的基本原则。文化对等指的是源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的功能对等,而文化转换则是指跨文化之间的交流。文化对等和文化交流主要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译者对于文化翻译的职责是解决文化之间的碰撞,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译者首先应该解决语言表达的差异问题,整理提供然后再努力找出最佳的翻译策略。文化色彩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词汇层面,其承载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民族文化的发展等社会文化因素。电影文本翻译不能像文学作品翻译一样,译者应立足于本国观众,从观众欣赏译制片的艺术角度出发,选用本民族语言中与原片艺术最相似、最贴近的、为本国观众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词语和文化来进行电影翻译。译者要注意到不同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信仰及价值取向等都制约着翻译的优劣,不同水平的翻译影响着观众的理解和欣赏。以影片《亚瑟王》《; 卧虎藏龙》为例: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仔细的文本分析,重点放在如何理解其民族文化,译者便使读者意识到西方的骑士传奇与中国的武侠传奇的相似,其中包含着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成为一个文化人群性格的一部分。英雄主义在西方是骑士精神的核心;而在中国便是武侠精神的核心,因为武侠情结是中国老百姓弃之不去的一种“平民英雄”情结。《卧虎藏龙》英译名为CrouchingTiger , Hidden Dragon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和龙均是力量、勇气的象征,片名中引入这两种意象用以揭示以李慕白为主要代表的侠者敢作敢当、豪迈洒脱的个性。此外,龙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更是权力、尊严的象征,如昔日国人称皇帝为“真龙天子”,与“龙”字相关的词语大多数是褒义的。然而,在英语文化中,龙是一种口吐火焰、长着一对翅膀的恐怖怪兽,是邪恶的化身。以Crouching tiger 译“卧虎”无可厚非,因为中、英文中tiger 一词的外延义相同,然而以hidden dragon 译“藏龙”难免不会使英语国家观众产生抵触情绪。此片在美国公映时,美国观众提及此片,多半只会说前半截“Crouching Tiger”。通过对比原语文本与汉语译文找出各种文化因素翻译实例并对其进行分析,使目的语观众感受到该电影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凝重感。并能及时有效地达到使译文与观众勾通,使观众心领神会的效果,由此来吸引广大的影迷,创造译制片票房纪录的新高。由于中外观众知识领域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一种文化传统中一个具有正面寓意的美好文化意象在另一种文化里却成了反面寓意的丑陋文化意象,从事电影片名翻译时,如果对此类文化意象不闻不问,就事论事,直译、硬译,会令广大观众无法接受与认同,直接影响到该影片美学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实现,遇到这种情况,电影片名译者多采用归化法。帮助观众跨越中西文化鸿沟,以最终实现电影的美学价值与商业价值。

四、结语现在电影翻译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进入了一个需要反思、总结、批评,需要形成科学、理性、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认识阶段。因此电影翻译的译者要力求使译文词语通俗易懂,句子简洁流畅;使译文做到“见之于文,形之于声,达于观众,耳目能懂”(肖章,1985 :327) 是广大译者追求的目标,也是电影翻译必需遵循的基本准则。电影翻译是翻译苑中异军突起的一枝新秀,电影翻译研究中还有许多领域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如电影翻译的特殊性以及其要求,电影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异同等。文化因素翻译

理论对英汉电影字幕有着重大指导意义。译者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影片翻译中的也是不可小视的。总之,做好电影翻译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译者不但要考虑到影片的艺术整理提供性还要考虑到不同的技术要求,受到的限制因素更多。所以译者在处理文化因素时,必须立足于译语观众,考虑到文化交流的现状,成功地处理两种文化中的文化因素。

参考文献

[ 1 ] Delabastita , Dirck. Translation and the Mass Media in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Susan Bassnettand Andrew Lefever , eds ,. Pinter Publishers Ltd , 1990.

[2 ] Nord , C.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 M ] .Manchester : St . Jerome , .

[3 ] 柴梅萍.《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J ] .苏州大学学报, 2001. (4) .

[4 ] 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4.

[5 ] 王东风. 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 [J ] . 中国翻译,2002 , (5) .

[6 ] 肖章. 上海译制片实践中的几点体会[A] . 北京:北京电影出版社出版,1985 :327 - 330.

篇3:译制片配音技巧的探讨

在世界各地都会拍摄出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影视作品,人们会在获得相应的允许后,对相应的影视作品进行引进并进行译制和配音,其中电影的译制和配音较为普遍。译制片的人物配音是译制片后期制作的一项重要的工序,配音演员运用自身的技巧,结合电影的剧情和主题表达,利用相应的语言对各种角色进行诠释,是一种创作型的劳动艺术。不少人认为,只有肢体的表演才算是表演,但是语言上的表演也是非常重要的。丰富的语音表达能够完美地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角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的性格特征。在配音阶段,配音演员需要融入译制片中演绎的角色,从角色本身对需要展现的情景进行诠释。下文对译制片的配音技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对口型方面的重视

配音阶段中的口型阶段,主要表现在对口型上,只有很好地处理好声音和口型之间的配合,才能使观众不会对译制片进行吐槽,更好地表达出人们想要的视觉效果,能够增加观众对影片的兴趣。对口型在配音界一直是被普遍认为的“硬伤”,译制片的译制对象多为外国作品,在发音和语序问题上和我国汉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在配音过程中,如果人们的主观认知,认为外国人说汉语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行为,所以通过尽善尽美的对口型来消除这种认知,是一项技术活。

确保对口型的顺利完成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精确自然的台词翻译,其次就是准确和灵活的记忆能力,最后就是对语言节奏的把握。

(一)台词的翻译

台词的翻译不能够仅仅由翻译员独立完成,还需要导演的配合,初次翻译完成后,口型员和导演进行反复的校对,在语气和说话节奏的表达上要反复地推敲,保证演员在口型和面部表情上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最后就是配音演员亲自上阵,根据现有的台词进行表达和感受,根据演员的感受对台词进行最后地改进,在配音的细节上做好。

(二)台词的记忆

在完善完成台本之后,对台本上台词的记忆就成了下一个重要环节。在原先的录音阶段,多用胶片进行录制,使得演员的准确性受到考验。在录制阶段,希望演员能够顺利的一次录制通过,是一项死要求。当时录音技术有限,录音人员鱼龙混杂,在录制阶段容易因为个人的失误导致大部分录制的失败,增大了演员的表演压力。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演员需要对台词进行反复认真的记忆,只有对台词进行反复地排练,才能在录制阶段中更好地表现。有时较小的部分可以边看剧本边对口型,但是在部分大型的录制阶段,必须对台词进行熟练的背诵。另外,可以进行整体的排练,通过不断地排练,增加集体之间的默契配合,加强对角色人物的情感认知,了解剧情的发展和表达,在语言的衔接方面要做到真实,完善地表达出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完美的配合做好对口型工作。

(三)台词的表达

对口型中表达出角色的情感,是最高的要求,也是最难的部分。角色的性格等表现除了通过演员的外貌特征和肢体等方式来进行表达外,语言的运用也是很重要的,刚正的、奸诈的、和气的、柔美的、魅惑的等等,都可以通过语气和语言来进行表达。另外,不同国家的说话语气、文学艺术、语句顺序、语气节奏等等都存在差异。为了更好地适应、对应作品中的语言节奏,首先应该对其相应的文化特征进行了解,不断地研究其语言习惯,仔细地推敲以保证配音的质量。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语气的节奏也是会受到心理活动的影响。

二、不同角色的适应性

众所周知的是不同的体形、年龄、男女等外形都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在女生方面,较为丰满的女士在女高音方面比较突出,而瘦小的女生则多表现出一种较弱质感。男士方面,有张飞那种粗犷之感,有唐僧那种方正平和之感,有皇帝那种高端大气之感等等。年龄方面,有稚嫩的儿童的声音,有血气方刚和敢打敢拼的青年中年的声音,也有较为孱弱的老人的声音等等,还有不少方面也会在不同的情况之下表现的不同。好的配音演员必须具备高超的变声技巧,能够更好地适应更多的角色。

著名的配音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李梓,是上海电影译制厂的离休干部,经历了上海电影译制厂最为辉煌的时期。李梓有将近半个世纪的配音生涯,曾被誉为“上译厂的当家花旦”和“永远的叶塞尼亚”。李梓在女声方面做到应有尽有,各种女性角色在她的口中表现的栩栩如生、真切动人,无论是雍容华贵还是放荡轻佻,无论是柔美多情还是凶神恶煞,无论是端庄深沉还是奔放不羁,都能声情并茂地进行表达。另外,李梓还曾给活泼开朗、机灵勇敢的少年进行配音,并且很好地诠释了这个角色。她能够对多种角色进行配音,除了有完美的嗓音之外,与她对各种事物的学习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配音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是模仿,模仿配音最重要的是语言的风格,声音的相似则是其次的。比如对赵本山老师的模仿上,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模仿他的东北方言,其次就是模仿他的说话特点,比如卡壳、拉长音、挤音咳嗽等等,最后才加上相似的声音进行模仿。虽然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同一个人演绎同一个角色。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使用同一个演员演绎不同的角色也是可以的。许多演员都具备这很好可塑性的声音,有很强的变声能力。

与在影视作品中演绎不同角色一样,配音演员也可以分饰不同角色,但是也不能滥用配音演员的变声能力,如果这样就会使得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声音上,不利于配音的长期发展。

三、对语言情绪感情的表达

在语言情绪感情的表达上,着重抑扬顿挫,指的是声音的高低曲折,十分和谐,用来形容悦耳的声音,表示语气或声音高低起伏伴随停顿。成语典故西晋·陆机《遂志赋·序》:“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属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岂亦穷达异事,而声为情变乎。”在对抑扬顿挫的理解上,表面上来看是平铺直叙的反义词,但是内在含义却是运用语言技巧来控制语句的重音、停顿的时机、连接的技巧和语势的变化等等。语句之所以为语句,除了具有本身的内涵和表达的意义外,还应该具有内在的情感,使得语言具有内在表现。通过气息、声音和口腔的状态三个声音的表现形式能够对语气的情感和分量进行表达,通过这三个声音的表现形式能够表现出声音的跌宕起伏和变幻莫测等情况,带动思想感情的不断运动,使语言充满曲折性的内在力量。

在配音过程中,通过正确的配音技巧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在给哭戏配音时,持续性地大哭大闹是不恰当的,需要考虑观众的感受,要注意声音的爆发和收放,通过改变在哭泣时说话的声调,加上恰当时机的停顿,就能够用气息贯穿整场戏。在喜剧中,可以利用自然的语调和喜剧的语调进行结合,进而达到喜剧的效果,比如在周星驰的喜剧电影中,星爷的说话语气和大笑都能为其喜剧表现加分。在动作片中,运用带有动感的声音来营造氛围,加上一些大声的呐喊和嘶吼来进行渲染,还要注意发声的位置,尽量控制在腰部。

结语

篇4:电影译制厂“濒危”

“从事这个行当完全出于热情,单纯依靠它赚钱,我甚至养活不了自己。”从事多年进口影片翻译工作的贾秀琰向记者表示。贾秀琰目前在八一电影制片厂宣传部门任职,同时从事进口影片的翻译工作。前段时间由其翻译的《黑衣人3》由于出现 “坑爹”“地沟油”等很多本土流行语,在网上引发了不小风波。“其实有网友监督是好事,可以督促我们更加认真规范。但通过这件事能够让更多人关注一直被忽视的电影译制行业,即使受到一些质疑,也值得。”贾秀琰笑言。

费用偏低:一部5万元

尽管电影业的大部分环节已走在“市场化”的轨道上,但电影译制至今仍保持着“准入”门槛。据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相关规定,国内目前具有电影译制资质的单位共有四个:上海电影集团上海电影译制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影译制厂”)、长春电影集团译制片制作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影译制厂”)、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译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影译制中心”)和八一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八一厂”)。进入国内大银幕上映的进口分账片和买断片须由这四家单位译制,但四家单位可以自行从事其他方面的译制工作,比如电视电影、电视剧等。

影片资源分配上,进口分账影片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进出口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影进出口公司)负责分配给四家译制单位。买断片(批片)则由两大电影发行公司——中影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公司)各自分配。至于译制过程和费用,买断片与分账片并无分别。“一般情况下,华夏公司与八一厂在买断片方面保持固定合作,中影的买断片则分配给其他三家。”中影股份译制中心制片廖林介绍说。

“所以我们做译制片比较被动,等着别人分配,可以说是‘等米下锅’。”上影译制厂和长影译制厂的相关人员在接受《综艺》采访时均如是表示。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影进出口公司在影片资源分配上并没有严格的比例和规则,除了遵从系列影片交付同一家译制厂的规律外,一般根据各译制厂的优势匹配情况进行分配。比如长影译制厂擅长译制日语、韩语和大场面影片;上影译制厂则擅长“小资”和“文艺范”类影片,而且对翻译难度较大的影片把握更为准确一些。八一厂和中影股份译制中心的译制团队实际上是一班人马,在动画片和战争类题材方面较占优势。“中影在影片分配上还会根据市场原则,谁翻译得又好又快,拿到的影片就多一些。”中影股份译制中心主任杨和平透露说。

译制费用方面同样有一定规则。据记者了解,在胶片时代,影片的译制费用按胶片长度计算,一般为36元/米,一部影片的译制费用约为15万左右。而在如今的“数字时代”,一部影片的译制费用只有5万元。“刚刚够成本而已。”杨和平表示。“这个价格标准还是10多年前制定的,也询问了各方意见,但当时胶片拷贝占据主流,所以大家都没在意。没想到数字化时代会来得这样快。”长影译制厂相关人员表示。据其介绍,2012年,长影译制厂已完成译制的8部影片中有7部为数字发行的影片。

译制流程:半个月内搞定

一部影片的译制并非简单的翻译和配音,还有很多其他环节。据记者了解,参与影片译制的主要工作人员有制片、翻译、配音导演、配音演员、录音师、字幕师等。

制片首先拿到进口影片的台本和影像素材,再根据影片的内容和风格确定配音导演和翻译,配音导演又根据各个角色的特点确定配音演员。同时翻译根据台本和素材进行翻译。值得一提的是,为了防止盗版,翻译拿到的素材大多有水印,或者是黑白片和未完成片。

台本分为尺码(对人物说话时间的标注)、人物和对白内容三栏。据贾秀琰介绍,翻译不仅要翻译完成台本中的内容,还要翻译影片中某些“背景音”(比如背景人物的对话)和特写镜头中或者反复出现的文字内容,这往往是台本中没有的,需要翻译自行到影片中寻找。此外,翻译承担的工作还有前后字幕的翻译、撰写电影梗概。

在影片翻译过程中,翻译要遵守的“硬性”原则大致有三点:一是时间、地点、人物等名词一定不能出错,且前后一致;二是一行字幕不得超过24个字(此为宽银幕标准,传统比例银幕为18字-20字),以免观众来不及阅读;三是要逻辑清楚,能够让观众看懂。

此外,由于所有进口片都会制作配音版和原声字幕版两个版本,且使用同一台本,所以电影翻译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人物口型。“比如‘so’本来是‘所以’的意思,但‘所以’发两个音,和‘so’的口型对不上,就要根据语境翻译成‘嗯’‘那’等单音词。”贾秀琰举例说。“此外,英语的语言习惯和汉语不同,有些内容还要进行调整。”由于字数的限制、人物口型和语言习惯,最终呈现在大银幕上的中文配音或字幕往往没那么“准确”。“但表达的意思一定是完整和准确的。”贾秀琰强调。

翻译过程一般需要5天-7天,之后配音导演还要花费三四天时间校对台本。接下来就是配音和录音,其中包括初对、复对、排戏、实录、鉴定、补录、混录几个环节,这个过程大概又需要三四天。最后是添加字幕,以及洗印拷贝。从拿到素材到最后洗印完成的整个译制过程大概需要半个月时间。

此外,行业规定配音版不再添加字幕。“主要为了使画面更加干净,减少对观众观影过程的干扰。”贾秀琰解释说。

市场化尝试

引进片的译制流程虽然说来简单,却需要不少专业人员参与。而5万元的译制费用和动辄上亿元的票房产出相比,多少显得有些尴尬。

由于收入过低,译制厂目前徘徊在“生死”边缘。长影译制厂今年以来只译制了8部影片,营收40多万元,已出现亏损。上影译制厂每年分到的影片数量较多,且可以得到上影集团一定的财政补贴,但依旧需要靠译制电视剧等其他收入维持生存。“这几年上影译制厂一直在吃老本,如果再不提高译制费用,恐怕今后很难维持。”上影译制厂相关人员表示。

近几年,为数不多的几个译制单位一直在呼吁提高譯制费用,业内认可的价格在每部10万元左右。片源较少的长影译制厂希望能够确定影片的分配比例。此外,杨和平还提出,译制片行业要进一步探索市场化的经营方式,译制费用可按票房分成。“译制水平的优劣对票房有直接影响,按票房分成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同时也可以加强译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影片译制水平。”杨和平表示。

早在2003年,杨和平便在译制行业进行市场化经营尝试。据杨和平介绍,中影股份译制中心在编人员很少,主要是制片和技术人员。一旦接手某个项目,制片会临时聘请翻译、配音导演和配音演员。这样经常合作的团队人数约有100多人。“就像拍电影搭建剧组,电影拍摄完成后剧组合作随之结束,下一部影片再重新搭建。”杨和平解释说。这种经营模式既可以减少企业承担的工资成本,还可以不受单位及地域限制,聘请不同风格的翻译、导演及配音演员,实现资源优化。

目前八一厂的经营模式和中影股份译制中心类似,且长期合作的翻译、导演、演员也是同一班人马。近两年,作为“后起之秀”的中影股份译制中心和八一厂参与译制了不少“大片”,如《阿凡达》《泰坦尼克号》《指环王》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等。

前路迷茫,困难重重

虽然近年来北京两家译制单位的市场化经营做得还算“有声有色”,但并不被其他两家译制单位认同。“固定班底合作会更加专业,译制水平更高。”上影译制厂相关人员表示,“比如我们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哪一句翻译得好,哪一句配音更精彩,相互学习。而且固定团队的时间较有保障,临时聘请的人员会因为档期等因素,无法反复斟酌、排练。”

长春电影译制厂还有另一方面的考虑:“北京和上海人才济济,长春则不同。我们如果没有固定团队,很可能临时找不到合适的导演和演员。”虽然如此,由于经营困难,两家译制厂也在精简人员。目前长影译制厂在编职工20左右;上影译制厂的在编翻译2个,演员约20个。人手不够时,两家单位也经常与话剧团、电台等其他单位的人员合作。

参与译制的工作人员收入也很微薄。长影译制厂的在编职工基本月工资只有不到1000元,每个职工的项目劳务费也只有聊聊几百元,配音导演、演员们不得不依靠做些兼职保证生活来源。上影译制厂的工资水平相对較高,但很难长期维持。在北京,参与译制工作的翻译、导演和演员大多另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很多为大学老师或在其他影视相关企业任职。比如贾秀琰在八一厂还负责宣传工作。

企业经营困难、从业人员收入微薄,但其确实是进口影片登上国内大银幕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大多从业人员都寄希望于电影相关主管部门出面,调高译制费用。杨和平虽然提出票房分成的方式,但对其前景却并不十分看好。“重视才会带来改革,译制工作的艰难现状目前基本被忽视,改革的希望并不大。”

译制片拾遗

本土流行语与“翻译腔”

2006年《加菲猫2》中的“猫咪我灰常灰常开心”“放开我,我是弱势群体”,2008年《功夫熊猫》中的“神马都是浮云”,今年《黑衣人3》中的“路边摊”“地沟油”“瘦肉精”,《马达加斯加3》中的“我们可以组成夫妻档,就像小沈阳那样”等一系列中国本土流行用语在大银幕上越来越常见。

“其实我在翻译时并没有故意要‘接地气’,想出彩。”贾秀琰坦承:“只是想找到一个既能准确表达话语意思,又能释放人物情绪的词语。”她以《黑衣人3》中“坑爹”一词举例。“那句英语直译过来是‘你这个名不符实的家伙’,但在情绪表达上有点平,于是我就选择了现在流行的、人人都能理解的‘坑爹’,翻译为‘你这个坑爹的家伙’。”也许其他类似的翻译除了为博观众一笑,也有着和贾秀琰一样的初衷。

在本土流行语“满天飞”之时,不少人观众开始好奇进口电影翻译的标准,及电影审查部门对语言的审查标准。“其实,无论本土流行语,还是之前的‘翻译腔’,均属艺术范畴,无所谓优劣,也没有统一标准,这是电影翻译在艺术领域的个人发挥。”杨和平如是评价。

原声字幕版与配音版

最近围绕译制片的热点问题还有原声字幕版和配音版哪种更受欢迎。不少人认为原汁原味的原声字幕版本乃大势所趋,配音行业可能会成为明日黄花。为此,记者专门致电中影股份发行公司总经理程阳,对方表示,目前阶段配音版依然占据绝对优势。“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字幕版可能稍多一些,但在全国范围内,还是配音版本居多。中国还有很多二三线城市和偏远地区,大多数人并不能完全听懂英语,甚至有人不习惯,也看不懂字幕。”

北京新影联院线副总经理洪军向记者介绍,即使在北京,配音版大概也能占到三分之二:“三里屯、蓝色港湾这些 ‘小资’白领和外国人集中的地方原声版本比较多,其余区域的大多影院还是配音版较多。”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表示,在上海,原声字幕版本会略高。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配音版本不会消失。这既与国人的英语水平有关,也是对民族语言和文化的保护。很多国家进口影片都只有配音版。”杨和平说。

专业人才的培养

由于译制行业不景气,目前高等院校很少设置相关专业。上影译制厂1998年成立了上海译影艺术专修学校(现改名为“唯优学院”),专门培养影视配音人才。北京外语学院也于2002年设置了配音表演专业。中国传媒大学于2003年开始在外语学院招收影视剧译制专业,这也是国内惟一一个影视剧翻译相关专业。此专业每年招生一个班,每班20人,课程以英语和中文为主,高年级会增加影视节目制作、影视翻译方面的内容。但就业前景并不理想。

既然就业前景堪忧,影视译制相关专业是否还有设置的必要?“影视译制不同于其他领域的翻译,除了对外语具有一定功底,从业者还需要对电影语言和中文有很深的了解。”有业内人士分析说。此外,反观目前进口电影参差不齐的译制质量,这个行业并非不需要更多专业和优秀的人才。“关键还是要进一步市场化。”杨和平表示,“整体行业能够良性运转,才有能力吸收并养活更多的人才。”

小语种影片翻译

据业内人士介绍,小语种影片的翻译和英文影片大致相同,但也有一定差别。首先,小语种影片没有原声字幕版,只有配音版。“其次小语种影片不仅有此语种的外文台本,还有英文台本。我们在翻译时会以原语种台本为主,英文台本为辅。这样以两个台本为基础,翻译结果会更精细一些。”贾秀琰表示。她目前能够翻译的小语种有西班牙语、法语和日语。

篇5:译制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由切尔内赫编剧,缅绍夫导演,阿莲托娃主演的故事片,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1979年摄制。影片的情节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终于70年代,影片把两个时代进行了对比,着力表现中年人的命运,描绘了这一代人的心理状态,涉及了许多观众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如道德、幸福、人生价值等等。片中的主人公卡捷琳娜和果沙给中国观众留下了十分难忘的印象。上映日期:1979 导演:弗拉基米尔·缅绍夫 主演:薇拉·阿莲托娃

类型:剧情 / 爱情 地区:俄罗斯时长:141分钟【剧情介绍】高考落第的卡捷琳娜想明年再作一次拼搏,便决定留在莫斯科找个职业,继续准备考试。她在一家金属服饰厂找到了工作,闷闷不乐的回到集体宿舍,她和两个朋友玛丽娅和柳德米拉生活在一起。

油漆工玛丽娅是那种有着传统观念的姑娘,希望有一个可靠的伴侣,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眼下她已交上了一个男朋友尼古拉,也是个工人。面包工柳德米拉则性格热情、开放,但她有虚荣心,想以自己的美貌在莫斯科中个“头彩”,取得养尊处优的生活,她羡慕上流社会的生活,爱结交名流。

一次吉教授一家去度假,请卡捷琳娜帮助照看家。当她约柳德米拉一起走进教授家时,她们为这高级知识分子考究的住宅惊呆了。柳德米拉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在这里举办个晚会,邀请文艺界和体育界的名流。自然,她们要扮成教授的女儿,出面招待。晚会那天,在客人中有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他是电视台摄影师拉奇柯夫。拉奇柯夫迷上了漂亮的“教授小女儿”卡捷琳娜,对她大献殷勤,请她去电视台拍镜头,还请她到自己家中作客,这一切打动了姑娘的芳心。卡捷琳娜禁不住他的诱惑,委身于他。卡捷琳娜在金属服饰厂劳动出色,是个优秀工人,她接受电视台对她的采访,而这一次又偏偏是拉奇柯夫负责摄像。卡捷琳娜非常惊慌,因为她还没来得及向拉奇柯夫解释清楚她的真实身份。但是她为了女性的尊严还是以坦率、诚实的态度回答了电视广播员的提问,拉奇柯夫在这里见到卡捷琳娜大为震惊,才知道她不是教授的女儿。

当他们再次坐在经常幽会的街心花园长椅上时,拉奇柯夫无情地表示要同卡捷琳娜分手,而卡捷琳娜已经怀孕,拉奇柯夫却翻脸否认这孩子是他的。柳德米拉为这事抱不平,她打电话给拉奇柯夫的母亲,希望她能改变儿子的态度。不料,母亲也跟儿子一样势利,反说她儿子受了坏女人的勾引,并要卡捷琳娜去打胎。但卡捷琳娜没有这样做,她保住了孩子。

几个月后,她做了母亲,给刚出世的女儿取名为亚历山德拉。女儿成了她的希望和安慰,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她的两个女友和尼古拉照顾着她和孩子,朋友的友情使她感到温暖。从此,她白天工作,照料孩子,晚上等孩子睡下后,发奋学习,每日苦读到深夜。16年过去了,卡捷琳娜完成了高等教育,成为一名化工专家,成了一名拥有三千工人的化纤联合工厂的厂长,但她还是单身,和十六岁的女儿相依为命。她和玛丽娅、柳德米拉仍保持着少女时代的友谊,经常聚会。玛丽娅和尼古拉生了三个孩子,过着美满的家庭生活;而柳德米拉的生活几经挫折,所追求的东西终成泡影,但她仍不甘罢休。

初秋的一天,三个朋友在玛丽娅郊外的别墅聚会。傍晚,卡捷琳娜和玛丽娅坐在门廊台阶上谈心。卡捷琳娜说她羡慕玛丽娅有个幸福的家。玛丽娅劝她赶快找个对象成家。可理想的伴侣又在哪儿呢?

夜晚,卡捷琳娜告别玛丽娅一家,独自坐上电车。卡捷琳娜坐在车里想着自己的境遇不禁心情惆怅。这时,上来一个中年男人。他得到卡捷琳娜许可后,在她身边坐了下来。两人攀谈了起来,他们谈得很投机。这男人名叫果沙,是个单身汉,一级电焊工。他猜测卡捷琳娜也是个工人,也可能是个独身者。卡捷琳娜只是笑笑。电车里的邂逅,使卡捷琳娜心中激起了波澜,她隐隐觉得自己多年来追求的就是果沙这种类型的男人: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和富有智慧。

两天后,她提着刚买的食品回家。在途中,有人从她手里接过大包小包。她一看是果沙。她把果沙带回家,把他介绍给女儿亚历山德拉。女儿冷眼打量着果沙。果沙让卡捷琳娜休息,自己动作麻利地准备晚饭,不一会就把饭菜端来。在餐桌上,果沙对亚历山德拉说:“我将和你妈妈生活在一起,虽然两人才相识两昼夜。”

第二天一清早,果沙就来邀卡捷琳娜母女去郊游。他们在林间小河边野餐。大自然的美丽风光令人陶醉。卡捷琳娜几次想告诉果沙她的真实身份,可果沙不愿听,今后交谈的日子还长着哩。

卡捷琳娜与果沙的感情很快炽热起来,开始难分难舍。可是她一直没敢把自己的厂长职位说出来,怕果沙知道后,两人的关系会起变化,因为正如柳德米拉说的:“男人不喜欢女人的地位比他们高,男人愿意当家做主。”

事很凑巧,电视台又到卡捷琳娜所领导的联合工厂采访,摄影师恰恰又是拉奇柯夫。他原不想去,听说女厂长是一个中年、漂亮而独身的妇女,便来了兴趣,非亲自出马不可。当拉奇柯夫认出这位落落大方的女厂长就是十六年前的卡捷琳娜时,他又一次震惊了。他悔恨自己当初抛弃了她。但他还存有希望,他们不是还有个孩子吗?也该十六岁了。卡捷琳娜受不了他的纠缠,便同意他在当年分手的街心花园那张长椅上会面。

拉奇柯夫献上一束鲜花表示他的爱,又提起当年他不肯承认的孩子。可卡捷琳娜断然回绝他,“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女儿和称没有关系,现在我要和另一个人结婚了。”、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卡捷琳娜忙碌了一天,很疲劳,真想好好休息一下,果沙已经为她在家里准备好了晚饭。亚历山德拉和她的男朋友尼基塔在争执。不一会尼基塔走了。果沙发现亚历山德拉神色不对,一问才知道,亚历山德拉原先的男朋友为了争风吃醋,叫了七个小伙子来揍尼基塔。尼基塔现在就是去赴约的。果沙立即叫了两个工人同亚历山德拉一起赶到约定地点。果沙等三个工人用拳头制止了这场群架,随后又进行调解,并要小伙子们保证下不为例。

尼基塔和亚历山德拉为此十分敬佩果沙。在回家路上,亚历山德拉问果沙为什么不继续上进,当个领导?果沙认为,幸福不在于职位的高低,他所理解的幸福就是自由和受到尊重。

他俩到家,卡捷琳娜知道这事后不以为然,她认为,亚历山德拉已经长大了,应当自己来处理由于态度不严肃而引起的麻烦。而果沙也不该用拳头去惩治人,说理比拳头更有力。

就在这时门铃响了,拉奇柯夫居然来访。卡捷琳娜出于礼貌,便把他让了进来。拉奇柯夫故意向大家谈起在卡捷琳娜的厂里拍电视一事,果沙听了很想看看。拉奇柯夫趁机邀请果沙第二天到电视台去看。

两个男人走后,卡捷琳娜心情极为复杂,久久不能平静。她知道果沙看了电视,他们的关系将会起变化。她顿时失去了控制。她告诉女儿,那个拉奇柯夫是她生身父亲。她自责自己一生中有过两次欺骗。第一次欺骗,她付出了十六年艰苦生活的代价,这一次将失去果沙真诚的爱。当然,对拉奇柯夫这个不懂爱情、不懂生活的男人,欺骗不欺骗都是一样。他要的是教授的女儿,当厂长的女人,而不是乡下姑娘、纺织女工,即使与他结婚,日后也会被他抛弃。但对果沙这样的男人,欺骗对他是不公正的。

果沙果然不再露面了。卡捷琳娜痛苦不堪,最后忍不住跑到朋友家里痛哭流涕。柳德米拉对她说:“别哭了,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现在不该哭,而该行动。”

尼古拉让她们去卡捷琳娜家等,他去找果沙。果沙正一个人在家借酒浇愁,尼古拉伴他喝酒,借以表示同情,最后说服了果沙,把他带回卡捷琳娜家里。卡捷琳娜迎上去,同他到里间密谈。不一会,他们出来,果沙以主人的姿态招待大家,“为我们的欢聚干杯!”

翌日清晨,卡捷琳娜开小车一直把果沙送到工地。果沙的同事们围着问这位女干部是谁。他不好意思地迟疑了片刻,突然清晰而响亮地宣布:“这是我的妻子!” 电影获奖情况 奥斯卡(美国电影学院奖)1981 最佳外语片

篇6:对美剧译制形式变化的思考

美剧身为美国流行文化的重要标志, 它不局限于特定的题材, 越来越以精心的制作、多元的价值观和对艺术的精益求精, 广泛吸引全球观众。近年来, 随着传媒技术和网络视频技术的发展, 美国电视剧一般摄播可以做到同步进行, 通常以每年九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下旬为一个播出季, 每周固定时间播送一集。相比现在网络上及时追美剧的便利, 几十年前, 美剧资源对于国内观众来说还很稀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美剧观看和译制是如何在国内达到如此大的规模和影响力的, 并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国内观众观看美剧的历史

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美剧就已进入大陆。“《大西洋底来的人》是一部“干净”的科幻片。”它在1977年由NBC出品, 帕特里克·杜菲等主演的一部连续剧。1980年1月, 由中央电视台译制部引进。同年10月11日, 央视开始播放美国电视连续剧《加里森敢死队》, 1982年, 《火星叔叔马丁》与国内观众见面, 此后, 《神探亨特》、《根》等一系列美剧相继播出。这些美剧满足了当时观众对于异域文化的好奇心。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 更多的美国情景喜剧进入中国观众视野, 如《成长的烦恼》, 导演为约翰·特雷西、约翰·帕斯昆等, 是一部由美国ABC公司拍摄的大型情景喜剧片。《老友记》是柯罗杰执导, 珍妮佛·安妮斯顿等主演的电视剧。在NBC首播, 于1994年9月22日开播;《人人都爱雷蒙德》, 1996年9月13日首映;这一时期, 除了电视台正式引进播放, 美剧还借助录像厅和VCD的方式隐蔽地流行着。

九十年代, 除了如《老友记》、《人人都爱雷蒙德》、《摩登家庭》《宋飞传》等喜剧类美剧深受观众喜爱以外, 其他剧情类的美剧也非常流行, 如《仁心仁术》、《X档案》等。

在2000年前后, 因为国家对DVD没有严格的审查和过滤, 美剧得以利用DVD流行起来, 观众主要是在校大学生, DVD的传播能力毕竟有限, 当时, 美剧始终只能是小众人群的爱好。

进入21世纪后, 中国跨入网络时代。《24小时》等一批美剧刚在大洋彼岸播放完毕, 网络上就会立刻出现高清晰视频文件供人下载。从2004年的《迷失》开始, 美剧真正走进了普通大众的视野, 它充实的每集剧情, 相比电影, 一点也不显得冗长, 令人耳目一新。同时, 大批美剧论坛、美剧字幕组等相继出现。很多美剧通过“BT下载”率先在中国网民中激起了前所未有的热潮。从此, 美剧观看开启了国内的网络时代。用户在各大视频门户网站上自由上传视频, 这个时期也是盗版观看年代。

借助网络下载和字幕翻译等手段, 21世纪开始的十多年是美剧流行的井喷时期。除了犯罪题材和侦探悬疑类题材外, 喜剧类和剧情类美剧依然火爆。许多美剧发烧友同时追几部比较火的美剧。

“2009年, 广电总局宣布禁播网络盗版视频, 美剧迷一时间难以在视频网站上搜索到心仪的美剧。各大视频网站开始购入美剧正版版权, 开辟了美剧专区, 供应大量美剧给美剧爱好者。”美剧正一步步走向全民化。

由于2011年几大视频网站陆续在海外上市, 许多优秀的美剧将出现在中国内地的电视屏幕上。

二、美剧翻译制作形式的变化

根据以上对国内观众观看美剧历史的梳理可以发现, 最早引进的几部美剧都是通过官方机构——中央或地方电视台。由于受当时国内观众英语水平低和对境外文化制品审核严的限制, 早期几部美剧都是以译制片的形式面向观众的, 采取的翻译形式都是音译, 即由专业的配音演员来配音。“关于配音翻译的特点, 学界、译界已有许多论述, 比如五个‘性’, 即‘聆听性、综合性 (声画结合) 、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可见配音译制是一种十分专业的行为, 需要专业的配音演员, 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制作成本较高。但译制出来的美剧更容易被大众理解, 再加上配音本身也是艺术, 具有欣赏性。所以, 尽管当时引进美剧为数不多, 但其展现的迥异的生活方式, 时尚开放的穿着打扮和或异域或科幻的故事场景, 仍给当时相对保守的国人带来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当时许多译制片的经典配音台词都是脍炙人口的, 许多演员的服饰装扮都成为时尚, 许多配音演员也因与剧中个性化人物匹配的独特声音而成名。这说明当时观众急切从感官上获得享受, 想看到刺激的意向不到的画面, 想听懂个性化的观点。所以, 这时的翻译方式是配音, 这即是由当时科技和观众的客观水平决定的, 也是由观众的观赏需求决定的。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 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 更多的美剧与观众见面, 其途径也多样化的, 有的是官方媒体音译的, 有的是合法或非法的DVD。翻译方式也各不相同, 有港台的繁体字字幕翻译版, 还有很多盗版是没翻译的。出现的现象就是, 非官方渠道引进的美剧大多就不会有配音翻译。等到了二十一世纪, 一方面, 随着网络和媒体播放技术的进步, 大批美剧刚在美国播放完, 网络上就会立刻出现高清晰视频文件供人下载。所有的美剧要是都以专业人士配音方式来译制即不可能, 也跟不上美剧的进入数量和流通速度, “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 加之市场竞争的存在, 速度成为不少影视译制机构争取受众的重要因素。”因此, 市场需要更高效的翻译形式;另一方面, 由于英语教育水平有很大提高, 很多年轻人掌握了大量的英语词汇, 对英美文化也有了必要的了解, 他们愈发觉得, 美剧似乎完全没有配音的必要。在这些背景下, 字幕组, 这个业余翻译组织于2001年兴起, 他们自行组织起来, 凭借对美剧的热情对很多美剧进行翻译和中文字幕制作, 正是有了这种给原版视频加入中文字幕的翻译方式, 21世纪以来的十多年中, 美剧井喷式地进入年轻人视野, 并流行于年轻人中。这反过来也说明了字幕翻译形式的成功在于它的效率。

悄无声息中, 年轻一代观众已经习惯了新的影视剧翻译方式——字幕翻译。对于他们来说, 看配音的美剧让人觉得别扭和造作。字幕组的翻译方式不同于以往主要靠配音来让观众欣赏的老式译制片, 对于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观众, 配字幕的原声美剧更具时尚感, 更能展现代科技的魅力, 是一种流行文化;字幕翻译对于现代青年观众来说并不是欣赏剧情时的障碍, 而是一种增加时尚感和魅力感的因素。处于网络时代和信息时代, 年轻观众们能够更快地更大量地接受信息并处理信息。因此, 在年轻观众看来, 配音翻译已经落伍, 甚至是对原作的破坏。展望未来科技加速发展和文化加快交流的态势, 全球文化互动和交融势不可挡。我们可以预见, 在英美影视剧译制片中, 字幕翻译必将取代配音翻译的地位, 成为主导形式。

三、对美剧翻译制作形式变化的思考

美剧翻译方式由专业人士主导的配音形式, 到当下流行的字幕组等业余人士参与的字幕翻译形式, 这种转变说明, 随着英语教育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 美剧为代表的音像制品的翻译制作活动终将会变成一个追求开放, 讲究效率和注重观众需求的互动活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这种多方参与竞争电视译制节目的局面还将继续扩大。”尽管, 在保护版权和引进渠道方面可以进行规范和限制, 但是在观众主体, 观众需求, 译者主体, 及翻译方法等方面, 都是更加灵活, 开放和动态的。以对美剧字幕翻译为例, 我们可以预测到很多可能影响字幕翻译形式的因素:

第一, 美剧的观众范围将不断壮大。由于现在的年轻人逐渐成长, 但他们对于美剧的热爱和情感已经养成, 所以观看美剧的观众的年龄范围将越来越大。这些人的英文能力和鉴赏能力都在逐渐提高, 但他们对语言, 对文化, 对幽默的理解水平还是不同的。

第二, 观众观赏美剧的目的将多样化, 巨大的观众群体并不是拥有完全一直的观看目的。有些观众是为了娱乐和放松;有些观众则是想通过美剧学习语言和文化, 这时他们的观赏目的不同就决定了对翻译操作策略的需求不同。目前, 丰富的翻译人员可以针对不同的观众群体和需求, 对同一部美剧就行不同版本的翻译。

第三, 美剧播放的途径多元化, “随着因特网和声音即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 人们可以访问和下载多媒体节目。”这使得观众除了通过电视直播频道, 网络视频外, 还可以下载美剧后用便携数码产品自行播放, 每种不同的播放途径也影响着翻译操作。如, 电视直播美剧的翻译就要求翻译的字幕要同步跟上语音流速。网络视频多是年轻人观看, 可多加些时尚流行语言元素在字幕翻译中。而对于那些可下载的视频, 字幕可更加灵活的配备, 翻译字数限制的要求就无需那么严格了, 自行播放时, 观众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 对视频进行暂停或重播的决定。

传统观点认为译制不仅是一门技术, 而且也是一门艺术。显然此观点更强调其艺术性的一面。但是, 当下的影视翻译呈现出来更多的是其受技术影响和制约的特征, 所以, 此类翻译操作的技术因素也必将成为研究的内容。

四、结语

纸质印刷品曾经是文学和艺术的主要载体, 肩负着传播文化的重任。因此, 一直以来, 人们在翻译理论, 翻译策略上的研究主要是以纸质印刷品为研究对象。科技的发展使人们以更现代的方式来交际, 来娱乐, 来传播文化。“影视产品是当今全球传播中另一种最有影响的传播形式”。尽管语言仍是主要表达工具。但不同的传播载体对翻译的要求却发生了变化。我们只有适应时代变化, 跟上科技进步, 关注最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关注最流行的信息传播工具, 分析当下信息传播媒介的特点, 才能在翻译时选择最有效的翻译形式。

摘要:美剧是现在中国人对美国电视剧集的简称, 包括网络剧。它以愈发精湛的艺术追求, 愈发开放的灵活创意, 区别于日趋格式化的好莱坞影片。当下的美剧正在为我们的学习和研究打开一个鲜活的、具有创造力的窗口。本文以美剧为研究对象, 回顾美剧进入国内市场的历程, 观察美剧翻译方式的变化, 从而得到一些反思。

关键词:美剧,字幕翻译

参考文献

[1]http://baike.haosou.com/doc/1820761-1925734.html.

[2]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mi Bsq BVsq Z91geo0u Tr Hoi Xz2jeatx0Hica KIs1rt GBNdd BKZ_muzl Qr R0F0Lkfrkoh DFRT5i ZKqh40Zig_7a.

[3]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 2000.1.

[4]杨和平, 麻争旗.当代中国译制[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0.7.

上一篇:小学儿童文学阅读书目下一篇:公开课《老王》教学反思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