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脸谱教学设计

2024-04-20

画脸谱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篇1:画脸谱教学设计

大班美术教案《瓶画脸谱》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美术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观察脸谱的特点并写生,提高幼儿的观察力,感受瓶上作画的快乐,喜欢并主动参与活动,巩固复习线描画,学用密集排列的线条装饰花瓶,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和想象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瓶画脸谱》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感受瓶上作画的快乐,喜欢并主动参与活动

2、通过观察脸谱的特点并写生,提高幼儿的观察力。

3、巩固复习线描画,学用密集排列的线条装饰花瓶,提高幼儿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花瓶若干只,脸谱一个、水粉颜料、排笔、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放音乐,出示京剧脸谱;师:“你们看,谁来了?大花脸来我们班作客,你们高兴吗?小吴老师还为他准备了一份大礼物。”

2、出示范例瓶子。

师:“你们瞧,这是什么?”师以大花脸的口吻:“这花瓶真漂亮,咦?这上面是我吗?谢谢你们的礼物。不过我想知道小吴老师是用什么方法把我弄到瓶子上去的?”

二、探讨方法。

1、介绍写生画。

直接对着物体来画,叫作写生画。写生时一定要画得像,看到的东西是怎样的,画出来的也要是怎样的。

2、用脸谱装饰花瓶。

演示将脸谱贴在画好的花瓶上。

(1)师以大花脸的口吻:“你们画的花瓶真好看,让我再仔细瞧一瞧!”

(2)师边讲边演示:“大花脸看着大花瓶,大花瓶怎么了?”

(3)师小结:那么我们就叫它花瓶脸谱。

2、讲解示范用脸谱装饰花瓶。

(1)先画出它的大鼻子,用胖胖的三角形表示;

(2)现在大鼻子两边画上两只圆眼睛;

(3)然后在大鼻子下面画上一张大大的方嘴巴,里面画上尖尖的牙。

(4)既然是“大花脸”,那就要把脸画花,画满,那我们就用线描的方法在它的脸上画上密密麻麻的线条或图案,可以用直线、曲线或折线、波浪线等,也可以用圆形、三角形来装饰。

4、幼儿练习装饰花瓶。

(1)提醒幼儿线条排列要密集,可用粗细不同的勾线笔进行线描。

(2)鼓励幼儿大胆装饰出与别人不同的花瓶脸谱。

(3)鼓励幼儿以桌布为背景,用线描法进行添画。

三、作品点评。

1、表扬线条排列密集,画得大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更大胆一些。

2、花瓶脸谱带着所有的“新伙伴”随音乐做各种京剧动作走出场外。

教学反思:

传统艺术是美术欣赏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作品风格来拓展幼儿创作思路,达到欣赏、表现美的目的。同时也能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各种奇葩,懂得欣赏、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脸谱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它浓烈的色彩,鲜明的艺术风格很容易吸引幼儿,因为这样的内容正符合了幼儿对色彩敏感的心理特点。同时,脸谱中优美流畅的线条,让幼儿绘画的笔触变得灵活,扩大、夸张表现的五官满足了幼儿喜欢表现新奇的思维。

本文扩展阅读: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生”、“旦”面部妆容简单,略施脂粉,叫“俊扮”、“素面”、“洁面”。而“净行”与“丑行”面部绘画比较复杂,特别是净,都是重施油彩的,图案复杂,因此称“花脸”。

篇2:画脸谱教学设计

来到了现场,我看到了许多颜料瓶杂乱无章地摆放着。桌子上还有许多五颜六色的颜料瓶子。还以为这是哪个小孩子乱涂乱画的地方,但当我看到桌子上五彩缤纷的脸谱时,才得知这里就是专门画脸谱的地方。

指点的老师不慌不忙地对大家讲:“先挑一个脸谱作为临摹脸吧。”一些大人挑了包青天的脸谱,一些大人挑了孙悟空的脸谱,还有一些人挑了李逵的脸谱……最后,我选中了比较难画的绿林好汉的脸谱。

过了一会儿,我就开始认真打草稿,我画了又擦、擦了又画,画脸谱的面具都快被我擦破了。

在一旁的妈妈于心不忍地说:“快点上色吧,面具都要被擦破了!”

“哦,快了!”

我小心翼翼地画着脸谱。突然,我的手一抖,画歪了,我心疼地看着自己的“杰作”就这么“毁了”。我不甘心。于是我只好把画歪了的那一笔重新修整过来。

篇3:《京剧脸谱》教学设计

前期分析:本课是由教育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项目组织设计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本课主题“京剧脸谱欣赏”, 在以视觉艺术切入的课堂教学中, 主要是通过京剧唱段、电视剧片段、戏剧表演等各种艺术形式, 让学生从自己最感兴趣的关于脸谱的起源、颜色、图案、谱式等方面认识了解京剧脸谱文化, 更重要的是通过欣赏, 使学生们对我国的国粹京剧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喜爱。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的学习, 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感受能力,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运用美术的表意手法 (线条、花纹、样式、图案、色彩等) , 塑造人物个性化的脸谱形象。

2.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戏剧灿烂悠久的历史及独特魅力, 增强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3.领略艺术带来的美好感受, 培养思维发展, 树立创建美好生活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绘制一幅谱式、色彩准确的京剧脸谱。教学难点:京剧脸谱的勾形, 对称性难以把握。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制作脸谱的各种材料、脸谱作品若干。

2.学具准备: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宝宝泥、剪刀、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谱式

(一) 导入新课[播放]-京剧唱腔片段《铡美案》。

1. 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1) 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2) 为什么包拯和四大卫士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学生回答:京剧, 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 教师总结:

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 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 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

(二) 介绍京剧脸谱知识 (点击课件京剧脸谱资料)

1. 起源。

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 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 脸谱造型日臻完善, 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 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 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 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哪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3. 京剧脸谱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

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讲解: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 形成了一定的谱式, 约十余种, 这是其中的五种。 (1)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 不勾花纹, 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 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2) 在整脸的基础上, 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 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 平整得如同三块瓦, 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3) 从脑门顶至鼻子尖, 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 额头涂白, 有灰色小圈眉子, 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4) 与整脸相反, 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5) 色彩、构图不对称, 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 称之为“歪脸”。

第二课时:制作脸谱

(一) 提出制作要求

1.小组分工提示: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组长、上色、监督、汇报员等)

2.具体制作要求: (1) 色彩:不少于三种颜色, 不能过多过杂。 (2) 注意安全与清洁。 (3) 时间大约25分钟。

3.汇报要求:人物特点、制作感受。

(二) 制作:各组分头制作京剧脸谱, 教师指导

(三) 讨论脸谱作品

各组汇报员汇报制作的脸谱, 师生交流、评价。每组介绍完后将作品贴在黑板上展示。

设计意图:各组汇报的过程正是回顾脸谱色彩含义与各种颜色代表人物的一个过程, 同时教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或者交流自己对人物的了解, 使京剧脸谱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推动京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四) 总结

篇4:我画川剧脸谱

被重庆市文化局授予民间艺术大师、老一辈川剧人物创作画家龚思全先生花费一生心血、

精心收集、整理出来的千多个不同风味的《川剧脸谱》,最近被北京学苑出版社作为国家“十一五”

重点出版规划项目、非物质传统文化保护《中国戏剧脸谱川剧脸谱》画册正式出版。为此,

我们再次选发介绍他的《川剧脸谱》,供读者欣赏。

川剧是流行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及湖南、湖北边境广大地区的地方剧种,是中国戏剧宝库中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川剧脸谱是川剧艺人根据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在其面部的各个部位以不同色彩绘成的谱式图案,作用在于展示和强调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征。长期以来,川剧表演艺术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脸谱均由演员自己绘制,没有专职的脸谱画师。

川剧脸谱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是川剧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我的见识所及,对川剧脸谱的表现形式、表现能力,表现效果,作 一些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用色定调

颜色是最基本的角色标记。川剧脸谱以颜色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其用色定调原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长期形成的欣赏习惯为根据的。

例如,在川剧脸谱中,多以红色来表示忠肝义胆的人物,如关羽、姜维;黑色多用来表现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人物,如包公;白色多用来表现冷酷无情、阴险狡诈的人物,如曹操;绿色和蓝色多用来表现草莽英雄、绿林好汉或好勇斗狠而又彪悍的人物,如单雄信;而金、银和灰色具有虚幻神秘的感觉,多用来表现佛、神、仙、妖、鬼怪等角色。

具有象征寓意的图案

在用色定调的前提下,在人物脸上勾画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的图案,以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们对剧中人物或歌颂赞扬、或揭露讽刺、或批判鞭挞,其褒贬都能从图案中反映出来。

例如,包拯的黑脸上绘有山字形笔架、朱笔、寿字、月牙、太阳等图案,象征他官高极品、执法如山、一生廉洁。关羽的大红脸上绘有卧蚕眉、三柱香、品字图案,表现他英武忠诚、信义必守。赵匡胤也是红脸膛,龙纹双眉表示他为一代帝王,印堂或眼皮上勾画一笔白,则表现他为人猜忌阴险的特征。项羽黑白分明的脸上勾画七星北斗、寿字形龙纹、宝剑、虎豹眼等图案,表现了西楚霸王得天威曾为一代枭雄和兵败乌江拔剑自刎的结局。

动物图案使用

用动物图案表现人物的特征,是川剧脸谱的一大特色。例如,江湖豪杰马骏,人称“玉蝴蝶”,于是就在脸上勾画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绿鸭道人的脸上勾画有展翅的鸭子;蛇精的脸上勾画有盘曲的蓝绿色长蛇等等。

特别要提到的是,这些动物图案的绘制,需要完全符合演员面部肌肉的分布特征。比如,蛇的头嘴画在演员的嘴部,蛇身盘在两颊上,蛇尾伸延至眉肌部位。这样,演员嘴的张闭刚好表现蛇嘴的张闭,整个面部肌肉的运动正好带动了蛇身的爬行。再如《水漫金山》中的蟹将,一只大蟹螯勾画在演员的嘴部,嘴肌运动表现的刚好是蟹螯的张合运动。

设计勾画带有动物图案的脸谱,绝不是把动物图形生搬硬套于脸上,而是需要经过变形、夸张、巧妙安排的艺术处理,不论是取动物的全貌或取其一部分,都需要以角色所需、表演所需,塑造刻画人物特征为前提。动物脸谱的绘制,要力求色彩明快,具有装饰美,还要充分考虑剧中角色各个行当的规范,这也就是说,勾画动物图案脸谱也要有大花脸、二花脸、小花脸及霸儿脸的区别。

霸儿脸

霸儿脸又叫霸儿花脸,是川剧角色青少年的造型,反映人物血气方刚、风华正茂的特点。霸儿脸延续角色中老年脸谱的特征,不带口条,一般以鼻为界,只画脸的上半部分。霸儿脸还有隐含表现角色后代形貌特征的作用。

例如,红脸关羽在《步月杀熊》中还是个青年,其脸谱是半头红的霸儿脸。黑脸包公在《判双钉》中初次为官,还是个性情耿直的青年人,便给他开黑霸儿脸。《菠萝花》里的青年英雄石应龙,开鸳鸯霸儿脸。张飞的儿子张苞开黑霸儿脸。牛皋的儿子牛通开白霸儿脸。他们都秉承父豪,又年少气盛。

文字脸

川剧脸谱中有以文字作为造型来表现人物特征的。将书法汉字勾画在角色面部的显著位置,再配以其他装饰图案。文字脸谱多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舞台上。本书中的文字脸谱是根据资深川剧艺人的口述反复勾画而得到的,大约可以分为简捷的文字造型和抽象的文字造型两种,并有篆、隶、楷、行、草等书法形式。

例如,牛皋脑门上写隶书“牛”字;李逵脑门上写隶书“李”字;阎王脑门上写楷书“阎”字;魁星脑门上写楷书“斗”字;据说杨七郎为黑虎星下凡,他的黑霜儿脸上就草书了一个“虎”字。人们常说“脸谱就是招脾”,文字脸谱起到了介绍剧中人物的招牌作用。

变脸、扯脸、擦暴眼

川剧演出中,随着剧情的转折、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脸谱也需相应发生变化。如何在一出戏里让脸谱发生变化,川剧艺人创造发明了变脸、扯脸和擦暴眼的特技。这种特技都是在舞台演出现场、在不能被观众察觉的前提下使用的,以达到人物脸谱瞬间变化的强烈演出效果。

变脸以吹粉的方式最常用。扯脸是把脸谱绘制在薄绸上,演出中迅速巧妙地将事前贴在脸上的薄绸一层一层地揭去。擦暴眼是让脸谱局部发生变化的方法,演出中演员将事前涂抹在手指上的黑色松烟迅速将眼睛周围涂黑。

例如 ,《治中山》中的乐羊子,当他得知眼前的肉羹是亲生儿子时,演员使用嘴吹金粉的方法,让乐羊子粉底本色脸突然变成了金色的脸,口条也由黑变白。这一变脸,刻画了乐羊子心灵受到强烈的刺激,《面为心变》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断桥》中的青儿要报复薄情寡意的许仙;《飞云剑》中的陈仓魔要追食书生宁采臣,演出中,他们的脸都一变再变,强烈地展现了青儿的法力和陈仓女魔的凶恶残忍,渲染了演出气氛。《水漫金山》中的紫金饶钵要降妖收伏白蛇, 双方交战斗法可谓惊心动魄。当剧情发展到高潮时, 演员用 “扯脸”术,让紫金饶钵的脸在瞬间出现红(喜)、蓝(怒)、白(哀)、绿(乐)等各种颜色,刻画了紫金饶钵能够瞬息万变的神威和法力,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他的复杂个性。《探情》中的新科状元王魁,新婚洞房之夜被前妻焦桂英的鬼魂前来索命,此时演员使用了“擦暴眼”的手法,以表现王魁丧魂落魄的丑态。《坐楼杀惜》中,为表现宋江瞬间突然升起的杀人之念,演员也用了“擦暴眼”手法。

我生长在重庆市合川区,地处嘉陵江、涪江、渠江交汇处。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是川东北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商人墨客多汇于此,旺盛的人气催生了川剧的繁荣。据考证,合川有“戏窝子”之称,明末清初,川东北部分地县的戏班子就常来此地驻演交流。清乾隆年间,合川的川剧演出进入鼎盛时期,上演剧目繁多,名角辈出。

我从小喜欢绘画,又特别爱看川剧。1958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合川县川剧团做舞台美术工作,从此开始速写记录、搜集整理川剧脸谱。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积累脸谱图稿达到1 000幅,可惜在“文革”中被当作“四旧”销毁了。改革开放以后,在振兴川剧的呼声中,我为重新搜集整理川剧脸谱,走访了四川、重庆的许多川剧团,先后拜访请教了200余位川剧老艺人,搜集到脸谱草图2 000多幅。1990年我所绘脸谱在成都展出,得到川剧研究专家和老艺人们的肯定、鼓励,《四川戏剧》陆续发表了我绘的多幅脸谱。1995年、2003年,我应邀在北京举办个人画展,展出的川剧脸谱,受到美学泰斗王朝闻、戏剧大师吴祖光、表演艺术家新凤霞、戏曲评论家和宝堂等专家的充分肯定。

几十年来,虽然因为喜欢川剧脸谱,绘制川剧脸谱,自己曾经历许多磨难,但绘制脸谱却让自己获得巨大的精神偷悦,自己为保护和传承川剧艺术所作的努力也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川剧艺术博大精深,所谓“四条河路子”之语表现了川剧分布辽阔的地域特征。同一剧目、同一角色,所绘脸谱也不完全相同。由于地域的局限和水平精力所限,我所收搜集整理的脸谱定不全面,陈管之见,不失肤浅,谬误之处,敬请指教。

值此书定稿付印之际,我要感谢川剧老艺人张崇德、易征祥、刘忠义、金振雷、袁玉坤、夏庭光、李奎光、沈伯厚、张正乾、刘云成、刘开弟、陈世全、杨同喜、祝明达、谢吉臣、袁世国、刘光斗、张辉俗、胡兴祥、黄介眉、任方智、任传华、邱永江等,感谢川剧研究专家杜建华、王定欧、陈国福等人,感谢江大有同志参与了整理工作。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教海和大力支持,我个人要完成这项难度极大的工作是无法想象的。

篇5:画脸谱作文

上课了,老师叫了四个同学上去,有两个同学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个同学上去了,他不慌不忙地走到黑板前,可是老师把丝巾蒙上后,那个同学的心就开始怦怦直跳,他先画了一个圆圆的头,再画了一个鼻子,然后再画了一个嘴巴,他画的眼睛和耳朵,都是一个大一个小的,最搞笑的是他画的头发,都飞上了天空。

第二个同学,上来了,他先画了一个桃子形的头,眼睛圆圆的,有很多头发都长在了眉毛上,他还画了一个鸡腿形的嘴,还有两个耳朵都到下巴去。有的同学大声提醒,高一点,低一点,教室里就变得热闹了,同学们全部都跑到上面去看。你瞧,这脸谱真像一个茶壶立在那。老师帮他摘下丝巾后,他自己看了也忍不住哈哈大笑,同学们看着这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脸谱,都捧腹大笑,笑得肚子都痛了。

篇6:大班美术:瓶画脸谱

1、在欣赏活动中,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宽大表现脸谱特征。

3、感受瓶上作画的快乐,喜欢并主动参与活动。

活动准备:

玻璃瓶、排笔、勾线笔、抹布人手一份,颜料盘、奶粉罐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歌曲《戏说脸谱》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会唱的小朋友一起唱吧。

2、教师出示歌曲中的五个人物的脸谱,请幼儿观察、猜测。

提问:你们知道他们是歌曲中唱到的谁吗?

师提示:这是蓝脸的窦尔敦;这是红脸的关公,他在沙场上杀起敌人很勇敢,不怕困难;白脸的曹操虽然很狡猾,但他很聪明;黑脸的张飞脾气暴躁,生气发脾气时总是喳喳乱叫,很远的地方都能听见呢!

二、引导幼儿观察脸谱,了解脸谱的主要特征——夸张、对称

师:脸谱非常的漂亮,它是一种化在脸上的妆,我们一起来看看脸谱上有什么?

引导幼儿从脸谱的眼睛、嘴巴、鼻子、眉毛等处来分析,如:脸谱的眉毛弯弯的,往上翘,像一团火焰一样,看起来特别凶……

个别幼儿交流。教师小结:脸谱非常的夸张,颜色也非常的鲜艳。师提问:那么我们再看看,脸谱的左边和右边怎么样?个别幼儿交流。教师小结:脸谱是左右对称的,它的左边和右边是完全一样的。

三、欣赏脸谱工艺品,激发幼儿创作的乐趣。

师:脸谱非常的漂亮,一些大画家把它做成艺术品挂在家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四、联想创作。

1、师:老师看了这些工艺品,心里特别激动,我也做了一个,你们瞧瞧我是用什么做的呀?(玻璃瓶)漂亮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个漂亮的脸谱工艺品吧。

2、教师简单讲解并示范:先在玻璃瓶上用勾线笔画出脸谱的轮廓,然后上色,并强调脸谱的主要特征:夸张、对称。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画的大一些。

五、作品展示并讲评。

师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讨论: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活动反思:

篇7:优秀童年趣事作文我给爸爸画脸谱

我给爸爸画脸谱

童年是一枚枚五颜六色的贝壳,其中有一枚在我的记忆中是最漂亮的!

这枚贝壳记载着我和爸爸最快乐的一件事,准确地来说,这是一件傻事。事情是这样的……

星期六,爸爸在家休息。而我不是玩在电脑里玩游戏就是在电脑里看看电影。就这样久了,我呢,就觉得无聊没劲儿。百般无聊之时,突然我看到了爸爸那张睡熟了的脸,灵机一动,嘻嘻……

我找来了一盒水彩笔,放在床头,拿起了其中的一支,在爸爸的脸上做起画来。经过了十几分钟,我在爸爸的脸上“杰作”完成了。看着我的“杰作”,我情不自禁地大笑了起来。爸爸被我的笑声惊醒了,我看到爸爸醒了,本想逃走的。可是呢,我一看到爸爸的大花脸又忍不住地大笑了起来。爸爸看到我笑得合不拢嘴,心里非常的疑惑。爸爸走到了洗手间里去照了照镜子,当爸爸看到了自己的脸被画成了大花猫时,脸一下子晴转多云了,我知道我要“大祸临头”了,不由得撒腿就跑。

终于我还是难逃厄运,爸爸逮住我,把我骂了一顿。还好语气没有那么凶,不过还是要我写一封检讨才算了结。

想到这儿,我又忍不住笑了,天底下有谁还能做出这样的傻事呢?

篇8:语文课堂教学切忌脸谱化

1.教学程序板刻, 千课一面, 教学八股。许多老师在教学一段时间后, 逐渐熟悉了教学过程, 于是逐渐轻车熟路地驾驭课堂教学, 其课堂教学便形成了“先复习或情境导入, 然后解题, 再初步感知课文, 再细读课文, 最后总括文章中心和写作特点”的固定模式。这个教学过程本身没错, 但如果每一节课都做这种程式化的操作, 课堂教学过程缺乏悬念和创新, 就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 课堂便如一潭死水。

2.满堂问, 没有情境创设, 没有氛围营造。许多老师为避免“填鸭式”教学, 于是将“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简单理解为向学生发问, 这样一来, 语文课堂往往成为“问题课堂”。教师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问”起来, 表面上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 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 似乎存在着师生的互动, 但实际的结果是在琐碎而不系统的问答中, 在简单重复无目标支撑的问答中, 教师问得口干舌燥, 学生答得漫不经心。

3.死扣备案, 不允许学生有独特看法。有些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教参、教案进行机械“迁移”, 将教参、教案中的问题及答案奉为神使, 不可侵犯。教学中仅是引导学生得出备课预设好的“标准答案”, 如学生回答与标准答案不相符, 教师则不加分析地将学生往“标准答案”的方向牵引。

何以出现语文课堂教学脸谱化?其原因主要在于:

一、没有深入挖掘文本内涵。

在教学惯性效应影响下, 教师备课、上课, 都按照既定的路数行事。这种看似经验老到的教学体现了教师思想的惰性。教师没有更高的教学理想和追求, 于是不再深入文本, 挖掘各文本的个性内涵, 不再理会文本多义性、深层性所能带给课堂的激情与活力。于是, 语文课堂仅剩了简单的脸谱, 而缺失了丰富的内涵。

二、过于看重知识传授。

因追求中考、高考升学率之故, 许多教师的教学重在应试, 于是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老师们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考试必考的知识点, 当考试出现类型题时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回答。当课堂上学生提出独特见解, 或者见解与标准答案不符时, 教师分析的不是这些见解是否可用于生成教学资源, 而是“尽职尽责”地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于是, 课堂如死水, 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老师的答案是标准答案。于是, 老师所主导的课堂, 其核心是老师, 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发挥出来。

三、迷信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借助他人的有利武器, 为我所用, 其本意在于有所因承, 有所创新。但许多老师在教学中, 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唯教参是从, 只有因承没有创造, 只是机械地运用照搬他人的武器却没有生成自我的武器。于是, 他山就成为许多老师恪守的经典模板, 入乎其中却不能出乎其外, 教学也就板刻了。

四、教师不够自信。

不可否认, 在当代语文教学中, 许多老师志在变革, 志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但因矫枉过正, 课堂达不到预期效果, 于是, 他们又退回到因循守旧的老路上去。如教学《愚公移山》一课, 有些老师在愚公是否需要移山的问题上纠缠太久, 以致偏离了教学的目标。所以, 有些老师在感受到变革的结果是旁逸斜出, 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后, 就开始担心偏离的问题。于是, 与其因探求变革而碰得头破血流, 不如因循教育家的经典模式的思想产生了, 久而久之即形成了脸谱化语文课堂。

脸谱化语文课堂一经形成, 是十分有害的。它纵容了教师思想、工作的惰性, 它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它偏离了课改的中心, 使语文课堂如一潭死水, 激不起半点涟漪, 使40分钟的语文课堂难以实现应有的效果。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这样说道:“如果教师的智力生活就是停滞的、贫乏的, 在他身上就会明显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反映出来……教师不尊重‘思想’, 学生就不尊重教师。然而, 更加危险的是, 学生也像教师一样地不愿意思考。”如何才能走出语文课堂教学脸谱化的泥潭呢?我想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精心设计问题, 生成教学情境。

教师设计的问题, 应以教学目标为支撑, 能够抓住课堂的重难点, 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 生成动态的教学情境, 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好能够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 启发学生动脑筋思考。在这一点上, 于漪老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她鼓励学生自学课文, 独立阅读, 发现问题, 并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如教《孔乙己》一课时, 于漪老师问学生“小说主人翁姓甚名谁”, 学生们先是一愣, 后来笑着回答说主人翁没有明确的姓名, 绰号孔乙己。这一问题的设置, 让学生一愣一笑, 激起学生对人物姓名及身份的深入思考, 孔乙己地位的卑微就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此教学, 如何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深入挖掘文本, 教出文章个性。

不同题材的文章, 有不同的教法;同一题材的文章, 也应探索不同的教法。以于漪老师为例。她在教学一组写景的散文时就用了不同的教法, 使课堂富于变化, 妙趣横生。这一组写景的文章分别是《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于漪老师教《春》, 紧扣文章细笔细绘的特点, 重在朗读、吟诵, 体会语言的优美;教《海滨仲夏夜》, 紧扣“变”字,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如何描写活动中的景物;教《香山红叶》, 采用请学生读讲的方法, 跟随向导游香山, 紧紧抓住记游的线索, 请学生讲听到老向导讲些什么, 目睹香山哪些好景, 与老向导接触后有哪些感受, 在读读讲讲的训练中理解文章的主题, 体会景美——人美——时代美的构思特色;教《济南的冬天》, 则抓住“温晴”这个文章的眼睛, 要学生诵读、细思, 理解体会两个要点, 一是作者如何精选景物, 景景点“温”, 处处写“睛”的, 二是感情的潜流如何在字里行间流动, 然后仿写一处景物, 进行比较, 开展讨论, 体会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只有勤于思考, 不断创新, 善于挖掘文本的内涵和文章的个性, 才有可能上出灵动的语文课。

三、允许课堂生成, 不怕学生将军。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高中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允许课堂生成, 其目的就在于为鼓励学生发现、探究问题提供出口。记得有位教师在给学生讲《枫桥夜泊》, 当她解释“姑苏城外寒山寺——苏州城外寒山上的寺庙”时, 有学生举手问道:“我曾到过寒山寺, 可那里的周围并没有山。据说徐州那里倒有座寒山。”还有个学生紧接着问:“唐朝诗人杜牧写的《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中的寒山, 又指何地?”这位教师一时卡壳, 不知如何应答。事后, 她认真地查阅资料, 终于弄清:寒山寺确实不是指寒山上的寺庙, 其原名是妙利普明塔院, 因唐朝有个名为“寒山”的和尚主持该院而被称为“寒山寺”;地理上确有寒山其地, 在江苏徐州东南;“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寒山, 解释为地名也说得过去, 但不够确切, 应指深秋季节中的山, 乃泛指。这位教师将她的查阅结果告知学生后, 使学生茅塞顿开, 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东西, 感受到了语文课堂大胆质疑、探究的乐趣。我上黄河浪《故乡的榕树》一课时, 有学生提问:“文章写的是作者的思乡之情, 为什么要写故乡的榕树呢?”课前我并没有想到学生会提这个问题, 转念一想, 这一问题如果抛给全班学生讨论, 以该生即兴生成的问题为触发点, 顺水推舟,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可能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于是, 我把问题抛给所有学生讨论, 有的学生说“对故乡的思念应有具体的物象为载体, 就像诗歌借助意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一样”, 有的学生说“作者儿时的很多故事都与榕树有关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者想念故乡, 很自然就会想起故乡的榕树, 想起在榕树下发生的故事”, 有的学生说“榕树是文章的线索, 作者借榕树这一线索将儿时零散的记忆、故事连缀起来, 体现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经过讨论,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深透, 对散文的特点也有了更为确切的把握。

四、关注学生思想, 培养良好人格。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学就是以情感为中心的发展学生人格的过程。”课堂上没有老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老师与文本的心灵对话, 没有一次次情感旅行, 这样的语文课就会是索然无味的。语文的课堂教学应当重视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让学生尊重语言、尊重语文。这种认知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一位老师上《议论性文段写作指导训练》课时, 请学生说说一文段中的分析句, 一位同学站起来, 准确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但因为那个分析句比较长, 她没有把分析句中的每个字清楚地读出来, 而是很含糊地把句子一带而过。我认为这种敷衍回答问题的态度是不可取的。在语文课堂中回答问题至少有两个功能, 一是考查学生知识点是否掌握, 二是练习学生“说”的能力, 因此, 学生回答问题时, 如果老师能严格要求学生将答案说清楚, 不敷衍了事, 我想, 这样做既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也能培养学生认真的、一丝不苟的生活态度, 如此一来, 生活情趣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就体现出来了。于漪老师在教《宇宙里有些什么》时, 课文中有一句话:“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一个学生问:“老师, 万万等于多少?”许多同学笑了起来。在大家的笑声中, 提问题的学生竟灰溜溜地坐下了。于老师觉得他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 于是她问:“既然万万等于亿, 但这里为什么不说宇宙里有几千亿颗星星, 而却说宇宙里有几千万万颗星星呢?”这一问, 学生们都哑了。过了一会儿, 一个学生站起来说:“不用亿用万万, 有两个好处, 第一, 用‘万万’听起来响亮, ‘亿’却听不清楚;第二, ‘万万’好像比亿多。”这时学生们又笑了。其实这个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于老师当即给予肯定, 并表扬说:“你实际上发现了汉语修辞中的一个规律, 字的重叠可产生两个效果, 一是听得清楚, 二是强调数量多。”这时, 学生们都用钦佩的眼光看着那个学生, 于老师适时地说:“大家想一想, 我们今天学到了这个新的知识, 是谁的功劳呢?”噢, 这时, 大家才将目光集中到第一个提出问题的同学, 这个学生十分高兴, 这对他以后敢于大胆提出问题, 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学生提出问题又受到嘲笑的时候, 于老师本着尊重学生, 保护学生自尊的原则, 利用这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注意, 最后通过对学生回答的总结自然而然地揭示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于老师的教学过程中, 学生无声地受到了尊重他人、勤于思考等良好品质的熏陶。

五、博采众家之长, 形成自我教风。

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 霍懋征、于漪、魏书生、李镇西、余映潮等, 无不以他们的教学思考和实践, 形成他们各自独有的教学模式和风格, 为我们提供了诸多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作为教师, 当克服惰性, 广泛学习, 放开眼界, 比较分析, 取其所长, 为我所用, 大胆拿来。同时, 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特长, 针对自己面对的学生学情, 努力实践, 积极探索, 从做中学, 在学中做, 从模仿到创新, 融会贯通, 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教风。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 在探索之路上, 也许我们也会犯一些错误, 但罗曼·罗兰说得好, 累累的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中, 我们都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 但真理之川总在错误之渠中流过, 只要我们不断思考, 不断总结, 用创新的思想对待我们的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将不再是僵化的脸谱, 而是彰显教学个性的舞台, 如此, 语文课堂才能永葆鲜活的生命力。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体现课程的舞台是课堂, 要求语文课程开放且富有创新活力, 那么语文课堂应该是灵活、多变且富于创新的。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 许多教师却“驾轻就熟”地将语文课堂引向脸谱化、模式化, 偏离了灵动、创新的方向。脸谱化语文课堂有哪些主要表现?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克服语文教学脸谱化?这些问题颇值得我们探索、深思。

关键词:语文课堂,脸谱化,原因,解决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文集》第1卷《教育教学论》,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

篇9:将脸谱画在心中

看着充满笑容的孩子,粉墨轩公益组织发起者李巍巍笑着说:“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有十几个家庭,大家都很开心,活动非常成功。”每个周末粉墨轩都会在上海金桥碧云社区的餐厅举办“DIY脸谱亲子活动”。其父李嘉华担当老师,而他则在台下帮忙指导、维护秩序。这样的活动,已坚持举办了2年。

既亲子又传承

京剧脸谱,即完全依靠手工在演员脸部化妆的传统绘画工艺。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独具民族特色,是一种以人物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李巍巍的爷爷李国余是一位京剧脸谱绘画高手,早年常出入上海的戏院剧场,热衷于京剧,文武六场熟通;父亲李嘉华在1962年接过京剧脸谱这门手艺,并于2009年创办了粉墨轩工作室,致力于京剧脸谱的研究、制作、传播。

“我是4年前才开始学画脸谱的。”早期李巍巍并没有继承家中衣钵,而是自立门户开了个公司。后来看到父亲孤苦一人坚守脸谱绘画技艺,于心不忍,便毅然加入与父亲共同发扬脸谱文化并成立了粉墨轩公益组织。

为了推广京剧脸谱绘画技艺,除了线上宣传,李巍巍也重视线下推广,“DIY脸谱亲子活动”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因为京剧脸谱属于传统文化,直接开培训班肯定没什么人参加。不过心细的李巍巍却发现,一些家长在周末经常带着孩子出门参加各种社区活动,他抓住“亲子”这一需求,自掏腰包免费让孩子与家长体验京剧脸谱制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许多大人了解了绘制脸谱的工艺,同时也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此一来“既亲子又传承”。

为了节省运作成本,李巍巍曾四处寻找可用于活动的餐厅、咖啡厅,但都被拒绝了。“周六周日是餐厅赚钱的黄金时间,没人愿意提供场地。”不过一位曾留学国外的餐厅老板却出乎意料,当他看到画制的脸谱时连称“nice”,并当即同意让李巍巍在自己咖啡厅中举办活动。找到了合作方,令人欣喜,同时也让人堪忧,李巍巍深感推广宣扬京剧脸谱已迫在眉睫。

从拒绝到邀请

单说绘画,不乏高手。而京剧脸谱却没那么简单,要想画好,首先要弄清它背后的文化。就拿人物色彩分类来说,紫色表示老实忠厚;黄色表示凶狠勇猛;粉红色表示年迈血衰……如果不了解这些,画出的只能算涂鸦。

为了将祖上遗留的文化传承下去,李巍巍在几年前就开始寻找学校教授小学生画制脸谱。“现在课余生活那么丰富,我们教学生画脸谱有什么用?”吃了闭门羹,李巍巍依旧没放弃学校这条路线,继续和各个学校保持联系,努力推广脸谱绘画。

随着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以及近几年地方对非遗项目的推广和宣传,京剧脸谱有了新的转机。2010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系联系到李巍巍,与他协商一起开办京剧脸谱绘画培训班,招收成员大多是步入社会的工作人员。“记得有一次21人参加培训,我们讲完课后招收志愿者,没想到有19人当场就报了名。”这件事让李巍巍倍感欣慰,几年的努力终有回报,京剧脸谱的振兴指日可待。

近日,李巍巍还别出心裁设计出一本传统手绘卡通书,里面的内容为西游记。打开书本,会出现孙悟空、二郎神等京剧纸偶,面部没有上色,需要孩子动手给纸偶画上脸谱。这种书可以在孩子上课时使用,吸引他们了解京剧脸谱,不失为一招妙棋!

“廉价”推销

除了开办课堂,将脸谱制作成工艺品也是一个很好的宣传途径。按照李嘉华、李巍巍父子俩的规定,京剧脸谱工艺品都是纯手工制作,没有一件是机器加工的。“京剧脸谱重在文化,重在用手绘制,机器做的只会让文化内涵大打折扣。”对于市面上盛行的脸谱工艺品,大部分都是机器加工,并且画法没有丝毫讲究。

今年2月,一份独特的订单让李巍巍受宠若惊——上海杨浦区文化中心要去朝鲜进行友好访问,在选择特色文化礼品时想到了粉墨轩的工艺品,决定订制100件。得到消息后,李巍巍和父亲没日没夜地绘制脸谱,同时还设计制作了精美的包装礼盒。“能被政府认可,说明我和父亲的努力没有白费。”李巍巍很激动。当朋友得知这批精心绘制的脸谱每个才售价15元时,都说这笔买卖亏大了,材料加包装再加制作成本,绝对不止15元。对此,李巍巍莞尔一笑:“文化是无价的,优先推广文化更重要。我是扶持发扬京剧脸谱绘画工艺,而不是靠这个赚钱。”

不是简单的画画脸谱而已,李巍巍希望通过授课、活动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京剧脸谱绘画技艺,将一幅幅形象生动的京剧脸谱留在人们心中。“虽然不知道这一天何时能到来,但是我不会停止,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我们,一起推广京剧脸谱文化!”

篇10:《唱脸谱》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唱脸谱 教材内容分析: 《唱脸谱》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中的一首学唱曲目,体裁为“戏歌”。戏歌是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歌词是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情感的内容,而曲调旋律用的却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形式。《唱脸谱》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京剧中各种人物角色脸谱的特点,旋律朴实、亲切,具有浓郁的京剧韵味,是群众喜爱的“戏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使学生了解作品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学习作品《唱脸谱》,并尽可能背唱这首歌。

2、过程与方法:

能过感受体验京剧唱腔及其音乐情趣,知道京剧音乐中的文武场,脸谱,服饰等京剧文化,愿意探索京剧有关的文化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全班有表情的表演<<唱脸谱>>。

2、难点:a、歌曲中拖腔的演唱。

b、学生对学习戏曲音乐兴趣的激发。

学习者特征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较强,在学习上已形成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小学生有明显变化。由于受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影响,学生大多热衷于流行音乐,追星现象屡见不鲜;而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却知之甚少,但是他们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弘扬祖国优秀民族文化,让学生多接触、多了解我国的国剧,对于提高他们的民族素质和音乐修养非常有益。因此,我引导学生聆听录音以便学生对戏歌有感性印象,从而激发学唱兴趣。设计思路:

本节课从奥运福娃京剧造型展示奥运比赛项目的视频短片入手,引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通过视、听、赏、演等活动,感知京剧艺术的韵味特点,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体会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进而产生对我国京剧及其它曲艺形式的进一步探究愿望。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播放奥运福娃展示奥运比赛项目的视频短片(背景音乐为《北京欢迎你》)提问:短片中福娃的造型采用了我国哪种传统艺术形式?(京剧)

2、走进京剧

1)学生说说对京剧的了解

提问:京剧是我们的国粹,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 2)教师简介京剧的历史

3)欣赏图片,了解京剧行当 4)欣赏视频,猜行当

3、引入课题《唱脸谱》

二、活动与体验——欣赏歌曲

1、完整欣赏

1)初步欣赏,感知风格特征

提问:刚才咱们听到的是京剧吗?为什么?(介绍戏歌)2)再次欣赏,感知乐段

提问:请仔细聆听,歌曲一共有几段?

2、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部分 a、聆听理解内容

提问:有哪些词你不明白? b、介绍“beijing opera”、“四击头”,了解京剧伴奏乐器 beijing opera:指京剧

四击头:戏曲锣鼓经,音响、节奏均强,由于大鼓在小鼓和锣的配合下共击四记而得名。也称四记头。用以配合剧中人的亮相等动作。

京剧伴奏的乐器主要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阮等 c、用骄傲、自豪的情绪学唱歌曲第一部分,感知京韵特点 2)欣赏第二部分 a、聆听感知内容

提问:通过这段的欣赏,你还了解到了哪些内容?学生讨论 b、播放课件,了解京剧脸谱的定义、分类、色彩、图案 定义:“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是京剧和其他戏曲剧种中相对固定地艺术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一种表现手法。分类: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碎脸。色彩:

红色: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黑色: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紫色:刚正威武,不媚权贵。黄色:勇猛而爆躁。金色:一般:神仙高人。银色:神仙,妖怪。绿色:一般:勇猛,莽撞。蓝色:刚强阴险。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窦尔墩,典威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多媒体出示脸谱图案)c、介绍京剧脸谱的色彩与性格的关系

e、了解净行的喜及怒,感知净行演唱特点,学唱第二部分 拖腔:京剧中一个字用许多乐音来歌唱的唱腔形式。f、边做动作边学唱第二部分

3、随乐有感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教师可先范唱一遍后,学生根据歌曲的伴奏音乐,用男、女声对唱形式强化巩固歌曲,尤应注意体验角色转化后的演唱情感。(为激发歌唱热情,学生可采用自由选择搭档。)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为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使自己能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交织之间,在发展和更新戏曲文化的过程里,传承脸谱艺术的进程,将它那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永远呈现!

五、结束授课

在京歌《唱脸谱》的音乐声中学生走出教室。

六、教学拓展

我在教学中,通过优化师生双边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留给他们自由的空间,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参与,对京剧及京剧脸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还余兴未尽!真正做到了在乐中陶情、情中激趣、趣中学乐、乐中审美、美中提高!应该说本节课的实施在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修养方面做了比较成功的探索。

七、教学反思

《唱脸谱》一课,在教学程序方面,根据学生的心理、态度和需要精心设计,使教学充满了活跃的气氛,激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采用了音乐综合的方法,增强了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和创造性。设计思路从介绍京剧引入教学,紧接着使学生充分欣赏、体验蕴涵着京剧韵味的歌曲《唱脸谱》,从谈论歌曲的体裁、讨论音乐段落的划分。体会京剧唱腔韵味体现在哪里?对比有无装饰音、下滑音的效果,教师范唱引导模仿。通过课件介绍京剧脸谱的谱式,使学生对京剧脸谱产生兴趣,并获得一些基本的艺术知识技能及其各方面的艺术能力。在知识技能方面,一部分学生在学之前就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储备了丰富的知识,对于京剧的基本知识,如:京剧的由来、脸谱的谱式与颜色等等都有了浅显的了解,老师所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融入课堂当中,实现教于学的主动结合。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学唱《唱脸谱》更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学生在课程当中,自主的认知、体验,效果自然好得多。整个课堂情绪高涨、学生思维积极主动,一方面加深对音乐课程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感知音乐的内涵中表现自我,创造自我。

教材内容分析: 《唱脸谱》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梨园撷英》中的一首学唱曲目,体裁为“戏歌”。戏歌是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歌词是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情感的内容,而曲调旋律用的却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形式。《唱脸谱》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京剧中各种人物角色脸谱的特点,旋律朴实、亲切,具有浓郁的京剧韵味,是群众喜爱的“戏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使学生了解作品内容,激发学习兴趣。能够模仿京剧的韵味,学习作品《唱脸谱》,并尽可能背唱这首歌。

上一篇:七年级地理下册《美国》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下一篇:车贷人员工资及业绩考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