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脸谱介绍

2024-05-16

京剧脸谱介绍(精选12篇)

篇1:京剧脸谱介绍

关羽:(160or162-219)字云长。东汉名将,跟随刘备,忠心不二。“三公演义”中描写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朱;手中青龙偃月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胯下赤兔马日行千里,关羽死后,赤兔马思念旧主,绝食而死。主要事迹有:“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等佳话,被称为蜀国“五虎上将”之首,被后人尊称为“武圣”。

程咬金:(589-665)唐朝开国名将,封卢国公。他曾经为了生活,被迫劫道,后与十八条好汉聚义瓦岗寨,反抗暴隋。影视小说中描写的程咬金建立过自己的国家,国号大魔,年号大德,所以被后世称为“混世魔王”。

单雄信:(581-621)隋末加入瓦岗起义军,手使金钉枣阳槊,胯下闪电乌龙驹。人称“赤发灵官”,勇冠三军,武艺出众,深孚众望,性格倔强,不屈不挠,慷慨赴难,是让人“服气”的历史人物。

典韦:三国时期曹操手下大将,相貌魁梧,膂力过人。曾经为朋友报仇杀人,提着仇人首级经过闹市,数百人不敢近,因可单手举起欲坠的旗杆,被曹操称之为“古之恶来”。后为保护主公曹操而独当叛军,击杀多人,但最终因寡不敌众而战死。

黄盖:三国时期江东吴国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君主。“赤壁之战”中与周瑜合力上演“苦肉计”立下大功。被后人广为传颂

姜维:(202-264),字伯约。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是智勇双全的代表人物。在诸葛亮去世后继承诸葛亮的一直,继续北伐曹魏,终因蜀汉国力弱小,回天乏术。

荆轲:战国时期卫国人,著名刺客。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游历到燕国时被燕太子丹拜为上卿。受燕太子丹之托入刺秦始皇,在秦朝议政大殿内“图穷匕见”,不幸失败被杀。

孙权:三国时期吴国开国皇帝,字仲谋。是中国兵法家孙武的后羿,幼年随兄长孙策评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任贤用能、玩久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曾与刘备联盟,大败曹操于赤壁。

篇2:京剧脸谱介绍

一、脸谱介绍

脸谱是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是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主要通过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物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在众多的脸谱门类中,京剧脸谱以其独特的用色、丰富的图案和完整的体系而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深受海内外朋友的喜爱。

脸谱美在直观、美在夸张、美在色彩,它既可以和戏曲结合,在舞台上演出、欣赏,又可以作为一种传统特色文化,单独制作欣赏。

二.京剧脸谱与角色

在京剧中,主要有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生”和“旦”两个行当面部化妆简单、略施脂粉,所以脸谱化妆主要用于“净”和“丑”两个行当。其中,“生”主要是男性角色,如诸葛亮,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旦”主要是女性角色,如杨玉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净”是画有夸张脸谱的性格鲜明的角色,如曹操,三国时期魏国的主要缔造者,诗人,在京剧中被认为是一个性格狡诈、爱猜忌、善用狡诈手段谋取大权的人。“丑”是滑稽、可笑的小丑角色,如蒋干,作为曹操的幕僚,因他的中计,导致曹操杀错了两员大将。

三.京剧脸谱颜色

色彩是脸谱的语言,每一种色彩都代表不同的含义,尤其是京剧脸谱,色彩讲究,每个脸谱都有一个主色,辅以其他的配色,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

1.识认颜色词,并交流各自喜欢的颜色以及对某一色彩的看法。2.讲解:结合PPT。

红色:忠诚,勇敢。代表人物:《古城会》关羽。

蓝色:刚强,有心计。代表人物:《盗御马》窦尔敦。

黑色:刚直,智慧。代表人物:包拯,《霸王别姬》项羽,《芦花荡》张飞,《铡美案》包拯。

白色:奸诈,多疑。代表人物:《逍遥津》曹操,《黄金台》尹立。

绿色:勇猛,莽撞。代表人物:《施公案》武天虬

黄色:勇猛,暴躁。代表人物:《战宛城》典韦,《九龙杯》黄三太。

紫色:刚正,沉着,不媚权贵。代表人物:《失街亭》张郃,《二进宫》徐延昭。

金色&银色:神仙,高人。《大闹天宫》孙悟空。

3.小问题:如果京剧中有下面的人物角色,应该用什么颜色的脸谱呢?

1)超人 2)《白雪公主》中的皇后 3)宙斯

四.京剧脸谱的图案

脸谱是中国戏曲独有的,不同于其它国家任何戏剧的化妆。戏曲脸谱有着独特的迷人魅力。脸谱与戏曲人物角色的关系如何?是不是戏曲中的每个人物都需要勾画脸谱呢?

当然不是,不是每个人物都要勾画脸谱,脸谱的勾画要按照人物角色的分类来进行。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几种: 整脸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再勾画出眉、眼、鼻、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十字门脸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三色缩小为一个色条,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色条象征人物性格。主色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六分脸特点是将脑门的主色缩为一个色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色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碎花脸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色,其他部位用辅色添勾花纹,色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歪脸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相貌丑陋,特点是勾法不对称,给人以歪斜之感。僧脸“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太监脸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色彩只有红白两种,形式近似“ 整脸 ”与“ 三块瓦脸 ”,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 脑满肠肥的神态。元宝脸脑门和脸膛的色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 普通元宝脸 ”、“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三种。象形脸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色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无固定谱式。画法要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 “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神仙脸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构图 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色,或在辅色中添勾金、银色线条和涂色块,以示神圣威严。丑角脸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色“豆腐块”,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小妖脸 “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 小妖等角色。这种脸谱又名“随意脸”。英雄脸“英雄脸” 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五、脸谱制作流程部分

我们可以把脸谱画在扇子、T恤衫、扑克牌等地方,做出非常漂亮的装饰品。接下来大家一起动手吧,发挥你的想象,画出属于的自己的脸谱,做好以后我们可以举办一个小型脸谱作品展呢!

第一步,现在白色面具上画出脸谱的图案。如果不会画图,可以从网上找图案,打印出来。

第二步,我们的活动使用国画颜料和调色盘,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把颜色调匀。

第三步,用毛笔蘸着颜料涂色,涂两到三遍。眼睛、鼻子和嘴巴的部分可以用小白云笔慢慢地画。

第四步,完成啦!给自己的作品起一个名字吧!

请大家展示自己的作品吧。

六、脸谱歌曲欣赏

请同学们一起欣赏《说唱脸谱》这首歌,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学唱其中一段。歌词如下: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篇3:中国京剧脸谱艺术

一、京剧脸谱的发展历史

脸谱艺术历史悠久, 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 起源与面具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中国传统脸谱大系中的分支, 有脸谱通性及其本身特性。据考证, 脸谱的发明, 最早是中国北齐时代的著名大将兰陵王高肃, 可称为脸谱的鼻祖。据《北齐史》等史书记载:兰陵王姓高, 名肃, 字长恭。兰陵王武艺超群, 但每次与敌对阵, 因其容貌俊美, 敌人并不畏惧, 难以制敌。为此, 他让画工绘制了许多凶恶的假面具 (也叫大面) , 每逢出战时任选一个戴在脸上, 以利制服敌人。从此后, 每次打仗, 百战百胜。这就是他发明脸谱的起因。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中国戏曲脸谱, 胚胎于上古的图腾, 滥觞于春秋的傩祭, 孽乳为汉、唐的代面, 发展为宋、元的涂面, 形成为明、清的脸谱。在戏曲形成之后, 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从脸谱、面具的混合使用与脸谱谱式的由简至繁, 可以看出中国戏曲累递发展的轨迹。”脸谱借鉴了徽、汉、昆、秦、各剧种经验。从一开始就具有较完整的系统性。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 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 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

二、京剧脸谱的谱式

京剧兴起后, 脸谱造型最初的作用, 只是夸大剧中角色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 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 可是发展到后来, 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 日臻完善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脸谱也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 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 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 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的表情。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 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勾画时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来反映年龄, 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 用“印堂纹”的不同图案象征人物性格。通常将其分为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 其中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 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使观众能目视外表, 窥其心胸。净角主要有以下五大类谱式: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 不勾花纹, 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 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 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 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 平整的如同三块瓦, 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十字门脸”——由脑门顶至鼻了尖, 用黑色或其它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 额头涂白, 有灰色小圈眉了, 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碎花脸”——与整脸相反, 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歪脸”——色彩、构图小对称, 表现人物形象反常、卫陋的脸谱谱式, 称之为“歪脸”。

丑角谱式较少, 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由此可见, 京剧脸谱是一门写意和夸张的艺术。

三、京剧脸谱中的色彩应用

京剧脸谱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这种颜色成为“主色”, 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正直的人物性格, 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 如窦尔敦。

黑色——表现勇猛、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 如包公。

白色——代表奸诈、狠毒、阴险、自负、跋扈、疑诈、飞扬, 肃煞的人物形象, 如曹操。

绿色——代表侠义、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 如武大虬。

黄色——代表袅勇、凶暴、沉着的人物, 如宇文成都。

紫色——表现稳练、沉着智勇刚义、刚正威严的人物。

灰色——代表老年枭雄。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

但京剧脸谱用色也不是绝对的, 有其特有的灵活性。

脸谱在舞台上的的作用除表示性格外, 还可暗示角色的各种情况, 如项羽的双眼画成“哭相”, 暗示他的悲剧性结局, 包公皱眉暗示他苦思操心, 孙悟空猴形脸暗示他本是猴子。另一作用是“距离化”, 拉开戏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同时, 脸谱的浓重、鲜明的油彩和多样的图案, 再配上净行“吼叫式”的粗犷声腔, 形成强烈艺术刺激, 对观众起到兴奋、宣泄和震动作用。

脸谱画法也不是绝对固定的, 由于上演的剧目、角色的年龄、演员的脸形不同而略有差别。除此之外, 演员画脸谱演出时, 还有一个原则, 即同时在场的诸角色, 其脸谱特别是基调色彩不能“犯重”, 如《长坂坡》中曹营八将同时上场, 除张辽不勾脸外, 其余七人须一人一色, 不能相同。这样的目的是用不同的颜色搭配以求美观, 同时要让远距离的观众不致混淆角色。

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 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 整色为主, 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 图案丰富, 复杂美丽, 五彩缤纷, 有的还贴金敷银, 华丽无比。

抹脸:浅色为多, 以为涂粉于面, 不以真面目示人, 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 左右不一, 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篇4:趣话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是怎么来的

脸谱是由面具演变而来的。古人为什么戴面具呢?原因很多,比如它可以作为民族或部落成员间相互识别的外在标志,也可以作为装饰品,脸谱就是面具装饰作用的延伸。兰陵王面具被认为是京剧脸谱的远祖,话说生活在战乱、割据中的北齐兰陵王高长恭英勇善战,是个内心很男人的勇士,但他外貌俊美柔善,看起来像个弱不禁风的美女,作战时敌军常把他当成美妇人,因此经常受到敌人的蔑视,后来他每次出战时都带上面目狰狞的面具,以达到威慑对手的目的。

戴面具有一个不好的地方,不利于人物面部表情的传达,影响表现效果,后来人们就用画脸谱来代替面具。

哪些京剧角色需要画脸谱

生角是京剧中的男主角,大致分为老生、小生、外、末、武生和娃娃生几类。旦角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一般来说,生和旦属于“素面”,化妆时只要略施粉黛即可,不用画复杂的脸谱。

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起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称“净”。

丑角是一种情绪化的角色行当,一般扮演插科打诨、比较滑稽的角色。净与丑都属于“花脸”,化妆时要通过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化无穷的线条来表现角色的个性特点,一人一谱,有多少净、丑角色,就有多少脸谱。

京剧脸谱图案变化多

京剧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可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包拯的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闻仲、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巨灵、煞神、金钱豹有多张脸,突出其神鬼妖特色;杨七郎额头有一繁体“虎”字,显示其勇猛无敌;赵匡胤的龙眉表示其为真龙天子;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其神机妙算;夏侯惇眼眶受过箭伤,故画上红点标记;窦尔墩、典韦等人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王延章头画蛤蟆,表示是水兽转世;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其是财神爷等等。

京剧脸谱颜色的秘密

京剧脸谱的色彩十分讲究,脸谱画得五颜六色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好看,京剧脸谱是以色定调的,不同的色彩代表不同的含义,我们来看看京剧脸谱颜色的秘密吧!

☆白色:白色有粉白和油白之分。京剧中常常用白色脸谱来表现奸邪的反面角色,如三国戏中的奸雄曹操画粉白脸,表明其奸诈多疑。此外,鹤发童颜的老英雄、将官以及和尚、太监等角色也可画白色脸谱。

☆红色:红色一般用来表示耿直、忠义,有血性,多表现正面角色。其实,红色脸谱最初只是为了表明人物的肤色,而很多肤色红黑的角色都非常忠勇、正直,这样推而广之,就开始用红色表示忠勇,并为忠勇良将、有道神仙勾画红色脸谱。

☆绿色:在京剧脸谱中,绿色脸谱一般用来表示勇猛、莽撞、暴躁的人物,与黑色脸谱有相近的用意。此外,有些占山为王的草寇类人物也勾画绿色脸谱。

☆黑色:黑色最初也用来表示人物肤色,包公画黑脸表明他的皮肤黑,随着包拯铁面无私的公正形象倍受推崇,黑色便符号化为一种性格的表征,经过延伸后,黑色脸谱一般用于正直无私、刚正不阿且性格直爽刚毅的人物。

☆紫色:紫色是红色和黑色的中间色,其表示的象征意义也介于红黑之间,一般表示肃穆稳重、刚正威严且富有正义感。有的人物在小说、戏剧中描写为紫色脸庞,就给他们画紫色脸谱,也有的人物勾画紫脸是为了表示他的相貌丑陋。

☆金银色:金银色在神怪脸谱中应用较为广泛,用来表示神仙的金光普照、鬼怪的青面獠牙,有时也用金色脸谱来表现将官的英勇无敌,以增加其威仪。

☆蓝色:在京剧脸谱中,蓝色与绿色的含义相近,都是黑色的延伸,表示人物性格刚强、豪爽,有时候也表示人物的阴险、狡猾。

☆黄色:在京剧脸谱中,用黄色寓意人物骁勇彪悍或凶暴残忍,所以黄色脸谱一般用于勇猛而暴躁的人物。

此外,脸谱根据描绘着色方式的不同,又分为揉、勾、抹、破四种基本类型。

☆揉脸:凝重威武,以整色为主,加重五官纹理加以实现,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脸谱形式。

☆勾脸:色彩绚丽,图案丰富,有的还贴金敷银,华丽无比。

☆抹脸:以浅色为多,涂粉于面,不以真面目示人,突出奸诈坏人之性。

☆破脸:不对称脸,左右不一,形容面貌丑陋或意比反面角色。

根据脸谱的图案排列,又把脸谱分为以下四种:

☆整脸:最原始的脸谱形式,利用双眉把脸分为额和面两个部分的脸谱。

☆三块瓦脸:在整脸的基础上再利用口鼻把面部分为左右的脸谱。

☆花三块瓦脸:把三块瓦脸的分界边缘艺术化,加上各式图案的脸谱。

☆碎脸:三块瓦脸的变种,其分界边缘花形极大,破坏了原有的轮廓。

篇5:脸谱人物介绍

2夏侯惇汉末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汉献帝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为抵御刘备的北伐,曹操指派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于博望坡与刘备交战,刘备刻意派出少数军队与夏侯惇交战,并故意败退,而后又烧毁自军营寨。种种迹象使夏侯惇误判刘备无力再战,决定追击,李典劝谏,夏侯惇认为是李典判断有误,故与于禁追击。然而,当行进至狭窄的林间山道时,刘备的安排的伏兵突然杀出,夏侯惇应对不及,遭伏兵攻击。夏侯惇的角色,以蓝色为主,做成三块瓦脸,反映其粗莽而勇猛的性格,而左眼有一红条,代表其左目受伤。

3土行孙,小说《封神演义》中虚拟人物,玉虚十二仙之一惧留孙的大弟子,其妻成汤大将邓九公之女邓婵玉。土行孙身材矮小,本领高强,以铁棍为武器,以遁地术称雄诸神,可日行千里,他听从申公豹的劝说,偷了惧留孙的仙丹和捆仙绳,以捆仙绳力克天下英雄。

4宇文成都 京剧《车轮战》中的角色。《说唐全传》中的虚构人物,在真实历史上并不存在。他在作者笔下是大隋天宝大将,天下第二条好汉,隋唐十八好汉中排名第二。为大隋丞相宇文化及之子,隋文帝封为镇殿大将军,号天宝大将,御赐“天下第一横勇无敌”金牌。黄色脸寓意人物骁勇剽悍、凶暴残忍。

5张郃 京剧《长坂坡》人物。中东汉末年,应募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后属冀州牧韩馥为军司马。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此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建战功。215年,率军进攻巴西宕渠,被蜀将张飞击败。后任荡寇将军。219年,从夏侯渊迎战刘备军于定军山,当夏侯渊战死,全军危急之际,张郃代帅,率部安全撤退。后屯陈仓。231年,领兵追击蜀军,至木门中箭亡。张郃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善列营阵,长于利用地形著称。

6巴若里 京剧《状元媒》北宋时期,辽邦兴兵犯境,宋太宗御驾亲征在铜台关。一日,太宗大喜,亲率御林军去至郊外林中行围射猎,不想辽邦征南大将巴若里得知此情,暗设伏兵将护驾女将柴郡主拿获。太宗也被打下马来,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幸得杨延昭回京为母祝寿,路过此地将太宗救起。因六郎急于赶杀敌兵,太宗未看清延昭面目,恰逢宋小将付丁奎将太宗救起,太宗承诺付丁奎若救回郡主就将郡主招为驸马。

7曹操(白整脸),《战宛城》中人物。曹操凭大将典韦和许褚之勇,战败宛城守将张绣,夺城之后,又谋占了张绣婶娘,张绣受辱,遂用计邀典韦过营饮酒,灌醉送归,乘机盗走典韦的兵器铠甲,然后偷袭曹营。典韦战死,曹操仓皇逃走。这是侯喜瑞先生勾绘的曹操脸谱,细目、细柳叶眉,眉心多纹,以示满腹奸诈。全谱给人以奸诈多疑,又不失英雄本色的感觉。

8关羽(红整脸),《单刀会》中人物。与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义,排行老二。其脸谱为揉红脸,表示忠勇,“红脸忠勇”说法即由关羽脸谱而来。勾丹凤眼,双眼俊秀,有儒将风度。

9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汉津口》中人物。与刘备、关羽在桃园结义,排行老三。其脸谱勾成黑十字门蝴蝶脸,呈“笑脸”状,同时又有豹头环眼之态,表现其凶猛、骁勇之相。

10马天君(白色花三块瓦脸),《闹天宫》中四大天王之一。又称“灵官马元帅”、“马王爷”,道教神将。民间也称他为火之精、火之星、火之阳,还称“马王爷三只眼”,故额头勾画火形、神目。

11天罡(gāng),即北斗七星之柄。其脸谱蓝色表示蓝天。脑门勾绘慈悲佛相三面。獠牙示其凶猛。《安天会》根据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前几回改编的,写的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和被收伏的故事。演齐天大圣孙猴子偷入瑶池,偷吃仙瑶后趁醉闯入兜率宫,将太上老君炼制的金丹尽数吃光后,混出天门回到花果山。玉帝闻报大怒,命托塔天王李靖率天兵天将去捉拿孙猴子。一番大战,孙猴因被二郎神的哮天犬咬住了小腿肚子而被擒。

12青龙(蓝色象形脸),《闹天宫》中天宫星宿,是东方武神。曾与众天神一道捉拿孙悟空。民间把青龙(东方)与朱雀(南方)、玄武(北方)、白虎(西方)并称四方之神。面相为龙头造型。眉为龙角,鼻下勾龙须。额头画神火。

13白虎(白色象形脸),《闹天宫》中天宫星宿,是西方武神。曾与众天神一道捉拿孙悟空。民间把白虎(西方)与朱雀(南方)、玄武(北方)、青龙(东方)并称四方之神。白虎为凶神、恶相。脑门绘“王”字纹,表示其为兽中之王。翻鼻孔,虎须,虎牙。

14孙悟空他曾大闹天宫,勇猛无敌,后保唐僧往西天取经,沿路战胜了许多妖魔,体现出蔑视天神世界及其秩序的叛逆性格,和对邪恶势力进行顽强斗争的意志。他虽有点急躁,但机智灵活,有时很细密,又处处表现出诙谐风趣的乐观精神。他脸谱属武生脸,猴形脸暗示他本是猴子,周围白色,配以蓝黑色猴毛,中间是红色的倒仙桃,眼鼻处为粉色。

15猪八戒(黑象形脸),《高老庄》中人物。猪八戒变成人形,占娶高员外之女。孙悟空保唐僧取经路过高老庄,将猪八戒降伏,一起去西天取经。其脸谱勾成猪嘴、猪脸。额头绘佛珠,表示随唐僧后成为佛门弟子。

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盗御马》中人物。他是连环套寨主,与镖客黄三太有旧仇,借盗皇帝赐给太尉梁九公的御马,陷害黄三太。其实黄三太已死,官府令其子黄天霸访拿盗马人,在朱光祖的帮助下,查清盗马人,最终以情感感化窦尔墩献出御马而投案。勾蓝色花三块瓦脸,表示其骁勇刚直,桀骜不驯的性格。

脸谱,是中国传统戏曲演员脸上的绘画,用于舞台演出时的化妆造型艺术。不同行当的脸谱,情况不一。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红色脸 象征忠义、耿直、有血性,如:“三国戏”里的关羽、《斩经堂》里的吴汉。

其他:有讽刺意义,表示假好人。

黑色脸 既表现性格严肃,不苟言笑,如“包公戏”里的包拯;又象征威武有力、粗鲁豪爽,如:“三国戏”里的张飞,“水浒戏”里的李逵。

其他:表示阴阳中的阴,用于鬼魂。肤色较黑或面貌丑陋。张飞(黑十字门蝴蝶脸)

白色脸 表现奸诈多疑,如:“三国戏”里的曹操、《打严嵩》中的严嵩。曹操(白整脸)蓝色脸 表现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

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

紫色脸 表现肃穆、稳重,富有正义感,如:《二进宫》中的徐延昭,《鱼肠剑》中的专诸。

其他:面色不好,丑陋。张郃(紫三块瓦脸)

金色脸 象征威武庄严,表现神仙一类角色。如:《闹天宫》里的如来佛、二郎神。

大鹏(金色象形脸)绿色脸 勇猛,莽撞。其他:绿林好汉。

其它还有黄色脸、粉色脸、银色脸等。

“脸谱”是指中国传统戏剧里男演员脸部的彩色化妆。这种脸部化妆主要用于净(花脸)和丑(小丑)。它在形式、色彩和类型上有一定的格式。内行的观众从脸谱上就可以分辨出这个角色是英雄还是坏人,聪明还是愚蠢,受人爱戴还是使人厌恶。京剧那迷人的脸谱在中国戏剧无数脸部化妆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京剧脸谱以“象征性”和“夸张性”著称。它通过运用夸张和变形的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眼睛,额头和两颊通常被画成蝙蝠,蝴蝶或燕子的翅膀状,再加上夸张的嘴和鼻子,制造出所需的脸部效果。

篇6:介绍京剧的作文200字

京剧是我国传统戏剧中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粹,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它已有二百年的历史,是由徽剧、汉剧、昆曲和梆子等融合后,形成的新剧种。京剧的形成过程中,它又汇集融化了各地方剧种的艺术精华,成为了有北京味的、具有独特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是我国戏剧史上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剧种,因而人们称京剧为国剧。

因为我经常陪爷爷奶奶看京剧,所以对京剧也有一些喜爱。知道了要看懂京剧,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史知识和一些京剧表演艺术的常识,才能通过欣赏京剧,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看到那些穿着漂亮戏服,画着精致脸谱的演员们在舞台上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那么吸引人,我深深懂得了一个京剧演员的艰辛付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通过观看京剧表演,不但丰富了我的历史文化知识,而且还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有艰辛的付出,才能有丰硕的回报。

篇7:介绍京剧的作文200字

我对京剧感兴趣都是受爷爷奶奶的影响,他们酷爱京剧,只要电视里有京剧节目,如《九洲对苑》之类的,他们总是要看的,久而久之,我也受到感染,我发现,京剧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精华。

有人认为京剧节奏慢,听着不耐烦,其实不然,京居节奏感强,速度有快有慢但这都是根椐剧情而定的,快时,快得让你都来不及听,还没弄明白什么意思,他已经唱过去了,像《秦香莲》中的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速度多快啊,如果电视机屏幕上下不打字幕的话,那是根本听不清的,为什么这样快呢?就是为了表达包公愤怒的感情和急于让陈世美认下秦莲的迫功心情,慢时,慢得一个字都要施上半分钟的音,像《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多慢啊,这是为了体现贵妃那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失落的心情。

篇8:京剧的介绍说明文800字

爷爷告诉我:“京剧,一个经历了几代大师改革、创新,最终被称为‘国粹’的戏曲形式。他有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有生、旦、净、丑的行当分类;有皮、黄、锣、鼓的伴奏结构。他们的服装美、伴奏美、唱腔美。”

自打那以后,我就不知不觉爱上了京剧。京剧在我的生活中成了一种快乐和美的享受。空闲时,我总会情不自禁哼唱几句,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做几个云手……京剧也让我的生活中多添了一份情趣。

二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了一个京剧活动,想参加的可以报名。当时我的心情别提多激动了,二话不说就报名参加了。

美好的一天开始了,我来到了学校的京剧小屋。这里来了许许多多的新学员,大家互相介绍,在一起聊得很开心。有的在谈论京剧的特点,有的在做一些京剧的基本动作,还有的在一起哼起了京剧桥段。其实,学员们心里也有一些小小的紧张,不清楚一会儿老师来了会让我们干些什么……

就在这时,老师走了进来,场面顿时安静。老师先做了自我介绍,又让我们互相介绍了下自己。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了京剧的学习生涯。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一晃三年了!

五年级的时候,京剧组里来了一位真正的京剧老师。他是一位很有名气的京剧老生,也是一位很好的老师。这位京剧老师教我们的第一个桥段就是《定军山》。我们和这位老师学得很起劲,也不觉得累。练了没多久,突然有一个很重要的演出。老师为了这个演出临时开了一个‘精品剧组’,里面需要精挑细选十五名学员。学员们都纷纷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真的担心自己被刷掉。

选拔开始了,这么紧张的氛围下我的词唱早了,所以我被刷掉了。一想起来,我就懊恼不已!但是我没有灰心,我会更加努力展现自己对京剧的热爱。

篇9:京剧脸谱教案

一、情况分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而京剧脸谱更是五彩缤纷,精彩奇特,是一种富有民族性、夸张性的化妆艺术。作为龙的传人理应把它发扬光大,使之源远流长。为了让幼儿对它有些初步了解,学会欣赏京剧,我设计了这一系列活动。

二、活动目的

1.了解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外国没有。

2.简单认识红、白、黑三种主色调的脸谱,并能简单区分人物的性格特征。

3.通过剪剪、涂涂、画画、唱唱、跳跳,让幼儿体验劳动后的成功喜悦,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及民族自信心。

三、活动准备

1.教室里创设一种教学氛围,布置好各色大型京剧脸谱图片或壁挂若干张,并突出三个主色调:红、白、黑。

2.准备其它人物、动物脸谱,如小白兔、黑猫警长、孙悟空等。

3.录像机、录像带(幼儿表演的京剧选段)。

4.提供多种手工材料:剪刀、胶水、颜料、毛笔、废旧挂历纸、毛线头、碎纸条、文件袋、信封等。

5.怪怪箱一只,在纸箱上贴好京剧脸谱。

四、活动过程

活动一:瞧瞧夸夸

老师带小朋友到“怪怪屋”去瞧瞧,装念咒语开门。

1.“怪怪屋”里有啥?词汇:脸谱。

2.比比这些脸谱一样吗?你认识哪些脸谱?词汇:京剧脸谱。

3.这些京剧脸谱用来干什么?京剧是哪国人唱的?

老师小结:唱京剧的人脸上要涂一些漂亮的花纹,就是京剧脸谱。京剧是中国的一种戏曲,是中国的国粹,只有中国才有。因为它好听好看,外国人也很喜欢,中国人真了不起。

活动二:看看学学

唱京剧的人脸上涂得这么怪怪的、花花的,那么说话、动作跟我们一样吗?请看录像后回答。

1.你发现他们什么地方跟我们不一样(边说边跟老师学)?

走:走圆场步;笑:长笑。

简单的武打动作和语言。

2.看看这些京剧脸谱颜色相同吗?启发幼儿看主色调即底色,区分红脸、白脸、黑脸。

3.老师简单介绍各自性格特征。

红脸代表一些忠诚、勇敢的人。白脸指一些狡猾的人,如“芝麻官”,白脸也叫“豆腐块脸”。黑脸指一些说话粗声粗气、忠厚、正直的好人,如“包青天”。

4.玩游戏:“小小眼睛谁最灵”。

①从“怪怪箱”里找出京剧脸谱戴上,并随音乐走圆场步,看谁跑得好,拿得对,音乐停了,没拿到的算输。

②按老师的要求从“怪怪箱”里找出白脸(若干)、黑脸(一个)、红脸(若干),戴好。黑脸锣一敲,红白脸开始走圆场步,红脸捉白脸,白脸躲红脸,看谁捉得多、躲得好,被捉到的白脸交给黑脸。

活动三:做做乐乐 1.画京剧脸谱。

老师预先在旧挂历纸上勾画出几个主要线条,其它让幼儿涂色,引导幼儿发挥想象,设计漂亮的图案进行装饰,要求色彩鲜亮。

2.用信封、材料袋做成京剧脸谱玩偶。

篇10:京剧脸谱教案

1.欣赏脸谱,学会使用色彩并设计脸谱图案。2.运用画、剪、穿线等方法制作京剧脸谱。3.引导幼儿萌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活动准备

白纸、油画棒、水彩笔、京剧磁带、录音机、脸谱、卡纸、剪刀、橡皮筋等。

活动流程

1、向幼儿出示脸谱,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喜欢的脸谱,并互相交流喜欢的原因。

2、出示红色、黑色、白色等颜色的脸谱,并介绍颜色不脸谱所代表的含义。

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脸谱不仅颜色很漂亮,而且各种各样的颜色都有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说,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的人,黑脸代表威猛有智慧的人,金脸和银脸是神秘的标志,代表神妖。例如关羽是一个忠心报国的英雄,所以他的脸谱是红色的;包公为人正直、清廉,所以他的脸谱是黑色的。

3、请几名幼儿戴着脸谱跟音乐摆出京剧造型,引起幼儿设计的念头。

教师出示一个画了一半的脸谱,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哎呀,怎么还有一半忘记画了,你们说应该怎么画呢?)

(1)请几名幼儿到前面说说、画画,启发幼儿表现对称的图案。

(2)说说你想设计什么样的京剧脸谱。

4、请幼儿来做小小化妆师,大胆设计脸谱。

幼儿开始设计,教师个别指导。能力强的鼓励其设计较为复杂的图案,能力弱的帮助其表现对称的图案。

5、幼儿相互欣赏、评价作品,老师对幼儿的作品表示欣赏,表扬大胆设计和有进步的幼儿。然后随音乐与老师一起表演京剧。

6、指导幼儿制作脸谱。教师为制作速度较慢的幼儿提供现成我的创新活动流程的操作材料;能力强的幼儿也可以和能力弱的幼儿合作,共同画、剪,制作。

7、幼儿带上自制的脸谱,随音乐与老师一起到“舞台”表演京剧。

小结及反思

篇11:大班京剧脸谱

说教材/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的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京剧脸谱也是比较有特色的美术材料。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领域目标为: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3点目标、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纲要》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学习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来设计京剧脸谱。

3、认识并欣赏了京剧脸谱,让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为: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是色彩丰富、图案夸张、结构对称的。活动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利用材料设计出自己的京剧脸谱。

我会将幼儿的活动材料有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相对应不同的难度系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的材料。下面在活动准备的时候,会再提到。另外,我也会提供一些纹样图案以及已经做好了的脸谱供幼儿参考。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多媒体。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本节活动的难度,是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侯,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在本活动中将采用感知欣赏法,观察、比较法,直观教学法、启发提问法、演示操作法。1.观察、比较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将直观的京剧脸谱实物呈现给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力。

3.启发提问法:活动中我充当引导者,在启发性提问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4.演示操作法:通过教师操作示范材料,让幼儿完整地了解脸谱制作的过程。说学法: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引导幼儿用观察法、自主探索法、操作法感知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图案的夸张,体验设计和创作京剧脸谱的快乐。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的妆非常夸张和特别,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你们知道这种脸部的化妆在京剧里叫什么吗?

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1.幼儿观察脸谱,感受脸谱中色彩、纹样的夸张性和对称性。

师:我这儿有许多脸谱,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的什么? 把你觉得有趣、特别的地方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1)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

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小结:脸谱上的颜色看上去都比较夸张,有的很鲜艳,有的色彩的对比很强烈。这些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的;黑色的表示个性刚直的;它们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个性多计谋的,还有黄色的,表示坏人。蓝色的、绿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色彩鲜艳、图案夸张,两边对称。

(2)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

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3)教师提问: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的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2.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分为三点来分析:颜色、图案以及对称,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脸谱来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请小朋友说,老师帮忙总结,代替了原本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给了更多的孩子发言机会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

1.幼儿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怎么画的呢?

(教师出示人脸底板,然后将黑白局部脸谱贴磁逐个已对称的方法贴在人脸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脸谱,最后将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脸谱盖上,让幼儿完整了解脸谱制作的方法。)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如果想不出纹样的话,可以选择老师准备的纹样,也可以就画上面的脸谱一样的纹样,都可以。(教师出示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若有的幼儿实在不会画,就给他提供第二层次或者第三层次的操作纸。)《纲要》中提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教师提供空白脸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创作脸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整个活动将了解京剧文化省去,重点放在京剧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主题更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示范时,教师运用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画脸谱的步骤,简单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剧文化可放在区域游戏中开展,教师可设置让幼儿观看京剧片段、模仿京剧演员、欣赏京剧图片等,让幼儿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纲要》中提出要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感受其中的美。2.幼儿结合经验进行点评。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和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讲评。)(五)活动延伸。

篇12:京剧脸谱教案

1、欣赏京剧脸谱,了解色彩、造型与人物性格之间的独特寓意。

2、在欣赏课件、谈话、创作、表演中感受京剧脸谱中图案的对称,色彩的鲜艳和造型的夸张。

3、积极参与欣赏活动,萌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情感。

4、学习用线条纹样、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张的表现京剧脸谱特征。

5、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创作,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讲述一些关于关公曹操包公3人的故事传说。

2、操作材料:多媒体课件<京剧脸谱>,油彩,棉签,已画好脸形的8K画纸若干,颜料,勾线笔,腊光纸,浆糊,毛线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京调,激发幼儿的兴趣。

1、教师播放京调(只有声音)。

指导语:“听完这段京剧,你们猜猜他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幼儿猜测。

2、播放视频。“这个人就是包公。你觉得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脸上有些什么颜色?什么花纹?”

小结:所以,在京剧中,为了表现一个正直,大公无私,象包公一样为人民办好事的好人,我们都把他画成黑脸。

二、欣赏各种各样的京剧脸谱,了解色彩、造型与人物性格之间的独特寓意

1、欣赏红脸、白脸。

指导语:“刚才,我们欣赏了黑脸,知道了黑脸代表了象包公一样正直和好人,这里还有两张脸谱,请你们猜猜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小结:原来,京剧脸谱中的颜色虽然很多,但是都有个主要颜色,这些主要的颜色代表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1、欣赏各种各样的脸谱,感受京剧脸谱中色彩、图案的艺术感。

指导语:“你最喜欢哪张脸谱?为什么?”“你喜欢这脸谱中的哪个地方?”

(引导幼儿感受京剧脸谱中的色彩和花纹)

三、幼儿创作,表现京剧脸谱,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1、介绍操作材料。

3、(播放京调)幼儿自由选择材料创作,教师巡回指导,鼓励他们用多种材料进行修饰。

四、作品展示和评价

请幼儿随着音乐表演。

活动延伸:

1、将课件放入电脑活动室,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幼儿游戏中感受京剧艺术的趣味性。

2、在美工区,投放更多的辅助材料,比如:毛线、腊光纸等,来装饰已做好的脸谱。

上一篇:8下练习册答案下一篇:国家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