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内容和步骤

2024-04-08

授课内容和步骤(共6篇)

篇1:授课内容和步骤

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

一、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PDCA循环

质量改进是一个过程,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即策划、实施、检查、处置。

PDCA循环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戴明介绍到日本,故又称“戴明环”。

(一)PDCA内容

第一阶段是策划:制定方针、目标、计划书、管理项目等; 第二阶段是实施:按计划去做,去落实对策; 第三阶段是检查:检查对策的效果;

第四阶段是处置:总结成功经验,实施标准化,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

(二)PDCA特点

(1)四个阶段一个也不能少;(2)大环套小环;

(3)每循环一次,产品质量、工序质量或工作质量就提高一步,PDCA是不断上升的循环。

二、质量改进的步骤、内容及注意事项

质量改进是一个PDCA循环,分成“四个阶段、七步骤” 质量改进的步骤为:(1)选择课题;(2)掌握现状;(3)分析问题的原因;(4)拟定对策并实施;(5)确认效果;

(6)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7)总结。

其中(1)~(3)及(4)的拟定对策为P阶段

(4)对策实施为D阶段

(5)为C阶段(6)(7)为A阶段

(一)选择课题

选择课题围绕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激励、环境六个方面来选。

1、活动内容

(1)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尤为重要;(2)问题的背景是什么;

(3)用具体的语言和数据表述不良结果;(4)确定课题和目标值;(5)选定负责人;

(6)必要时对改进活动费用做出预算;(7)拟定改进活动的时间表(制定改进计划)。

2、注意事项(1)综合考虑企业发展方向、市场要求和内部运行存在的问题去确认什么问题是最主要的;

(2)必须向相关人员交待解决问题的必要性;(3)设定目标值应是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4)要制定改进计划,明确解决问题的期限。

(二)掌握现状

课题确定后需掌握问题的现状

1、活动内容

(1)抓住问题的特征,需调查的要点如时间、地点、问题的种类、问题的特征等。

(2)如要解决质量问题,要从人、机、料、法、环等不同角度进行调查;

(3)深入现场,收集现有数据中没有包含的信息。

2、注意事项

(1)不管什么问题,都必须调查时间、地点、种类、特征。把握现状的有效工具是调查表。对调查表中的数据可按不同的时间、地点、种类、特征等进行分层。

(2)以上四点调查清楚了,不是说问题现状就清楚了,还要调查其他方面。

(3)一般讲,解决问题应尽量依照数据进行,其他信息只能供参考,如没有数据时就应充分发挥其他信息的作用。调查者深入现场,可以获得许多数据中未包含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找出思路。

(三)分析问题原因

摸清现状后,应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1、活动内容

分析问题原因是一个设立假设,验证假设的过 程。

(1)设立假说

选择可能的全部原因

(2)验证假说

从已设定因素中找出主要原因,其办法是搜集新的数据或证据,确认原因对问题的影响,综合所有信息,决定主要影响原因。

2、注意事项

必须科学地确定原因,如果没有对提出的假说进行验证,所得出的结论往往会出错的。

(1)因果图是设立假说的有效工具,① 图中的所有因素都被假说为问题的原因,但应将与结果波动无关因素舍去,图中留下的各影响因素应尽可能写得具体,要记住:因果图最终画得越小(影响因素少),往往越有效。② 所有因素引起质量问题的程度是不相同的,根据它们可能影响的大小排列重要度。

(2)验证假设就是核实原因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关系,关系是否密切,常使用排列图、相关及回归分析、方差等统计手法。验证假说必须根据重新实验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有计划地进行。对所有因素采取对策是不现实的。首先应分析判断影响问题的主要原因,然后对其采取对策,进行验证。有意识地再现质量问题是验证假设的有效手段,但要考虑到人力、时间、经济性等多方面的制约条件。

(四)拟订对策并实施

原因分析出来以后,就要制定对策,加以实施。

1、活动内容

(1)将现象的排除(应急对策)与原因的排除(永久对策)严格区分开。

(2)采取对策后,尽量不要引起副作用,如果有副作用,应换一种对策或消除副作用。

(3)准备多个对策方案,选择参加者都能接受的方案。

2、注意事项

(1)对策有三种:一是去除现象(应急对策);二是消除引起结果的原因,防止再发生(永久对策);三是隔断因果关系。

(2)采取对策常会引起别的问题,必须对对策进行广泛的评价。

(3)采取对策,做到通力合作。

(五)确认效果

对策实施要确认是否获得了预期的结果

1、活动内容

(1)使用同一种图表进行对策前后的质量特性值等指标进行比较;(2)对降低不合格品率或降低成本应换算成金额进行比较;

(3)列举所有的其他效果。

2、注意事项

(1)改进前后比较的图表应前后一致;

(2)对经营者来说,将质量改进的成果换算成金额更直观;(3)采取对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考虑:

① 是否计划实施了? ② 计划是否有问题?

(六)防止再发生和标准化

有效的改进措施要进行标准化,以防止问题再发生。

1、活动内容

(1)为改进工作,应再次确认5W1H,将其标准化,制定成工作标准;

(2)进行有关标准的准备及宣贯;(3)实施教育培训。

2、注意事项

(1)纠正措施必须标准化,否则问题会再发生;

(2)导入新标准,要将原标准撤出作业现场,并向员工进行新标准的宣贯及教育培训。

(七)总结

上一阶段的总结,为开展新一轮的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1、活动内容

(1)找出遗留问题;(2)下一步接着该做什么;

(3)总结本轮质量改进活动中,哪些尚未解决。

2、注意事项

(1)质量改进活动是一个长期持久的活动,“一步登天”是不现实的;

(2)应制订解决遗留问题的下一步行动方案和初步计划,为开展下一个PDCA作准备。

篇2:授课内容和步骤

政策法规

零售技术

消费者研究

生鲜经营

供应链管理

物流配送

库存管理

采购管理

供货商管理

案例探讨

工商关系研究

进场指南

营销知识

人事管理

拓展选址

商品管理

商品分类

商品陈列

商品定价

质量管理

商品盘点

防损管理

岗位职责

特许加盟

财务管理

组织架构

战略管理

物业管理

顾客管理

招商租赁

商圈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2002-9-27 16:13:12评0我要评论

一.商圈形态

商圈形态的了解是进行商圈分析的基础,一般而言,商圈形态可分为以下几种:

——商业区。商业行业的集中区,其特色为商圈大,流动人口多、热闹、各种商店林立。其消费习性为快速、流行、娱乐、冲动购买及消费金额比较高等。

——住宅区。该区户数多,至少须有1000户以上。住宅区的消费习性为消费者群稳定,便利性、亲切感、家庭用品购买率高等。

——文教区。该区附近有大、中、小学校等。文教区的消费习性为消费群以学生居多、消费金额普遍不高、休闲食品、文教用品购买率高等。

——办公区。该区为办公大楼林立。办公区的消费习性为便利性、外食人口多、消费水准较高等。

——混合区。住商混合、住教混合。混合区具备单一商圈形态的消费特色,属多元化的消费习性。

二.商圈的确定

对现有商店商圈的大小、形状和特征可以较为精确地确定。在国外,一般用信用证和支票购物,可由此查知顾客的地址、购物频率、购物数量等情况,国内可以通过售后服务登记、顾客意向征询、赠券等形式搜集有关顾客居住地点的资料,进而划定商圈。

但是对于一家尚未设立的连锁店铺而言,由于缺乏商圈统计的基本资料,当然更谈不上顾客的支持程度了。因此在从事商圈设定的考虑时,可以针对设店地区居民的生活形态及具有关连性的因素为出发点,并配合每天人口的流动情形,深入探讨该地区人口集中的原因,以及其流动的范围,以此作为基本资料来从事商圈的设定。尤其是一家大规模的连锁经营企业,其商围的设定并不像一般小型商店是徒步商圈,可能顾客会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来,因此其商圈乃属于特性商圈,所以对于设店地区内工作、学习的人的流动性、购物者的流动性、城市规划、人口分布、公路建设、公共交通等均要加以观察,并配合各有关的调查资料,运用趋势分析以进行商圈设定。

三.商圈分析的内容与步骤

商圈分析的内容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人口规模及特征:人口总量和密度;年龄分布;平均教育水平;拥有住房的居民百分比;总的可支配收入秾格昵戈弄;人均可支配收入;职业分布;人口变化趋势,以及到城市购买商品的邻近农村地区顾客数量和收入水平。

(2)劳动力保障:管理层的学历、工资水平;管理培训人员的学历、工资水平;普通员工的学历与工资水平。

(3)供货来源:运输成本;运输与供货时间;制造商和批发商数目;可获得性与可靠性。

(4)促销:媒体的可获得性与传达频率;成本与经费情况。

(5)经济情况:主导产业;多角化程度;项目增长;免除经济和季节性波动的自由度。

(6)竞争情况:现有竞争者的商业形式、位置、数量、规模、营业额、营业方针、经营风格、经营商品、服务对象;所有竞争者的优势与弱点分析;竞争的短期与长期变动;饱和程度。

(7)商店区位的可获得性:区位的类型与数目;交通运输便利情况、车站的性质、交通联结状况、搬运状况、上下车旅客的数量和质量;自建与租借店铺的机会大小;城市规划;规定开店的主要区域以及哪些区域应避免开店;成本。

(8)法规:税收;执照;营业限制;最低工资法;规划限制o

(9)其它:租金;投资的最高金额;必要的停车条件等下面对上述内容作一具体分析。

先看人口特征分析。关于商因内的人口规模、家庭数目、收入分配、教育水平和年龄分布等情况可从政府的人口普查、购买力调查、年度统计等资料中获知。可从商业或消费统计公告中查到特定商品的零售额、有效购买收入、总的零售额等资料。

再看竞争分析。在作商圈内竞争分析时必须考虑下列因素:

现有商店的数量,现有商店的规模分布,新店开张率,所有商店的优势与弱点,短期和长期变动以及饱和情况等。任何一个商圈都可能会处于商店过少、过多和饱和的情况。商店过少的商圈内只有很少的商店提供满足商圈内消费者需求的特定产品与服务;商店过多的商圈,有太多的商店销售特定的产品与服务,以致每家商店都得不到相应的投资回报;一个饱和的商圈商店数目恰好满足商圈内人口对特定产品与服务的需要。饱和指数表明一个商圈所能支持的商店不可能超过一个固定数量,饱和指数可由公式求得。

IRS=C×RE/RF

式中 IRS——商业圈的零售饱和指数;

C——商业圈内的潜在顾客数目;

RE——商圈内消费者人均零售支出;

RF——商圈内商店的营业面积。

假设在商国内有10万个家庭,每周在食品中支出25元人民币,共有15个店铺在商国内,共有144000平方米销售面积。则该商圈的饱和指数为…IRS=100000×25/144000=¥17.36

这一数字越大,则意味着该商圈内的饱和度越低;该数字越小,则意味着该商圈内的饱和度越高。在不同的高圈中,应选择零售饱和指数较高的商圈开店。

第三是对商圈内经济状况的分析。如果商圈内经济很好,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则零售市场也会增长;如果商圈内产业多角化,则零售市场一般不会因对某产品市场需求的波动而发生相应波动;如果商圈内居民多从事同一行业,则该行业波动会对居民购买力产生相应影响,商店营业额也会相应受影响,因此要选择行业多样化的商圈开业。

商圈分析的步骤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是确定资料来源,包括销售记录分析、信用证交易分析、邮政编码分析、调查等。

第二步是确定调查的内容,包括购物频率、平均购买数量、顾客集中程度。

第三步是对商业圈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确定。

篇3:授课内容和步骤

学生就业指导课在高校已开设多年, 有些高校已列作各个班的必修课, 教师在逐步讲授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 在学生就业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指导和帮助。但由于各方面原因, 该课程还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其表现是:

1.授课教师不固定。就业指导课的开设虽有多年时间, 但作为一门必修课讲授时间不长且不带有普遍性, 教授这门课的教师经常在变换。有些高校没有固定的教师和教研室, 有时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系领导或辅导员讲授, 有时由思想教育或社会公共管理专业教师讲授, 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授课内容和方法的积累, 也很少作这方面的研究。

2.授课内容随意性大。有些学校的相关部门 (如分管毕业生工作部门) 虽然提出了指导性的授课章目主题, 但不仅各院系讲授内容差异较大, 而且同一院系各位授课老师讲授内容差异也较大。少数讲课内容信手拈来, 想讲什么就讲什么。有的备课不充分, 临时上课临时备课, 没有精心设计组织课堂, 用各种内容、方式凑时间。

3.授课方式单调。目前主要是课堂讲授, 基本还是课堂灌输式, 如师生互动、学生演练、请进来作报告、走出去体验等方式极少采用, 从而使学生对社会就业形势认识不足, 就业意识和思想行动准备没有达到一定高度。这其中主要是课堂讲授方式容易操作, 有些方式可能因为经费问题难以开展。

4.课程考试无规范化要求。按照教学规则, 既然作为一门课程, 就应按课程要求记载学习成绩。但学生学习这门课成绩如何产生, 有些高校目前尚无考试大纲及要求。使得各位任课老师对这门课成绩给定的随意性很大, 有的成绩产生无任何测评依据。从而使学生学习这门课没有任何压力和动力, 所以学生不太重视这门课的学习。

5.学生收效不大。学了就业指导课的相当一部分学生, 与之相关的很多事情不知道, 如为什么上大学, 人生如何发展, 什么叫“三支一扶”、“选调生”、“西部计划”, 选调生与公务员有什么区别, 户口档案如何处理, 没有清晰的认识。有一部分学生听了就业指导课之后, 对就业形势仍然模糊不清, 对职业及地域选择没有作多手准备, 就业意识不强。

就业指导课授课内容的建议

学生就业是涉及到千家万户和各高校的一项工程, 对社会和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就业“双向选择”激烈市场化和目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 更应该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建设与教授。目前有些高校本科生的就业指导课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在第二学期讲授职业生涯规划, 第二阶段在第七学期讲授就业指导 (实为就业意识与实务指导) , 这种分段教学这门课程有合理成份, 基本符合客观实际。笔者对这两个阶段的授课内容建议如下:

1. 职业生涯规划授课内容的建议

(1) 职业的涵义及作用。应讲清职业的概念、特征、类别, 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职业, 人们为什么要从事一定的职业, 每种职业在社会中的作用。使学生明确每个人都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 共同来推动社会发展, 为社会发展作贡献;使学生明确职业可选择, 但不能随时随地满足个人愿望;使学生明确职业无贵贱, 行行出状元。

(2) 生涯的涵义及发展阶段。应讲清什么是生涯, 生涯发展形态及特征, 职业生涯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如何评价。使学生明确生涯是逐步发展的, 成功是逐步形成的, 不是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达到理想状态的, 是要经过逐步努力才能实现理想愿望的。

(3) 影响职业生涯因素分析。可分别说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对职业生涯的影响。指导学生参照利用有关技术方法正确评价自己的素质与潜能, 教育学生既要立足现实, 不能脱离客观实际痴心妄想, 又要具有拼搏奋斗精神;既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 又不能忽视不利条件;要把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结合。

(4) 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可分别说明社会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单位、与专业相近的主要行业相关岗位对人员素质要求。使学生明确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既要有“削足适履”的思想准备, 又要找准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 体现自己的价值。

(5) 职业生涯设计步骤与方法。教育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说明设计各步骤应该考虑和注意的问题, 说明如何选择职业和职业生涯路线, 并确定分期目标及措施要求, 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并要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目标。

(6) 职业理想实现的途径。教育学生实现职业理想要从多方面努力, 既要有理想信念, 又不能凭空臆想, 要按照自己设计的职业目标和发展路线去逐步努力实现。不畏艰难, 立即行动, 有效行动。告诫学生:仅有思考, 理想不会变成现实;仅有期待, 美梦不会成真;仅有幻想, 目标只能成为泡影。只有付诸行动, 一切才会真实明确地展现在你的眼前。

2. 就业意识与实务指导授课内容的建议

(1) 就业形势分析。一方面要说明高校扩大招生的意义, 另一方面要说明目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可分析说明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和趋势, 让学生明确就业形势, 作好心理准备, 以便采用多种途径实现就业。

(2) 就业政策介绍。讲解“不包分配、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基本涵义, 当前国家提倡或鼓励的就业地域、岗位及鼓励措施。讲清到基层、“三支一扶”、“资教生”、“选调生”、“村官”、公务员等的招录条件与方法, 并说明国家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视和关心。教育学生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幸福与国家需要、享受与奉献的关系, 要有为改变落后面貌、为社会发展作贡献思想意识。

(3) 就业观念、原则、思想和信息准备。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敢于竞争的观念、奋发图强的观念, 遵循服从社会需要、量力而行、有利成才和及时就业原则, 要有自觉适应社会、多次应聘、艰苦奋斗、从基层小事做起的思想准备。并要认真搜集、鉴别、整理各方面就业招聘信息。

(4) 求职自荐材料。说明自荐信、个人简历的作用和格式, 告诫学生写作和投递自荐材料应注意的事项。

(5) 面试注意的问题。说明用人单位经常可能询问某些方面的问题, 回答问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提问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为赢得面试好感应注意哪些问题, 并强调注意安全方面的问题。

(6) 就业协议与人事代理规定。说明就业协议书的性质和内容, 签订和传递的基本程序, 签订就业协议书应注意的事项。说明户口、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 人事部门人事代理规定, 毕业生派遣及报到的规定, 改派的相关规定等。

(7) 自主创业。介绍国家和各地政府部门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 介绍自主创业的典型案例和应注意的问题。

(8) 就业心理调适。介绍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误区, 不良心理的表现, 以及心理调适办法。要求学生面对现实, 放眼未来, 脚踏实地, 积极进取。

就业指导课授课形式的建议

就业指导这门课不要求带有理论研究性质, 要求注重实务, 是非常务实的课程。因此, 在授课形式上建议如下:

1.课堂讲清基本道理和基本做法。该课程讲授应该紧密联系实际, 多用案例数据说明, 切忌空洞说教。要把基本道理和基本做法讲清楚, 对有关政策制度规定要解释清楚, 不然学生在职业或就业方面有可能迷盲, 会经常找老师询问有关问题。

2.可进行课堂演练。如组织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自荐材料、自我评价及职业型态选择典范交流, 组织模拟招聘会, 学生相互交流求职招聘典型案例体会等。此方式应精心设计、认真组织, 防止流入形式, 教师要恰当点评。

3.可播放就业、创业典型音像材料。学校可购买一些电视台已播过的就业、创业的明星、典型音像材料, 播放给学生看, 让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 为规划人生、如何就业提供参考。

4.可走出去观摩体验。如组织或号召本科三年级的学生到招聘会现场试求职或观摩, 让其身临其境, 亲身体验用人单位招聘要求, 感受招聘会气氛, 并要求谈谈体会, 以便受到启发和积累经验。组织或号召学生利用寒暑假, 到人才市场或人才交流中心、企业单位做用人要求方面的调查研究, 使其明确用人单位的人才观。

5.可请进来作现身说法。可邀请就业创业的成功者, 先进基层工作者, 特别是这方面的校友来校作现身说法。可邀请人才市场管理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 来校讲解人才市场状况、用人要求和招聘典型案例, 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启发。

6.可指定阅读材料。教师可在报刊、互联网上搜集与求职就业、创业有关的先进典型案例材料, 搜集有建树的人生活奋斗、成长发展、建功立业案例书籍, 要求学生阅读, 并写出心得体会, 使学生受到启迪性教育。

7.规范确定课程成绩。就业指导这门课的成绩, 可采用口试、考核平时有关方面表现、检查作业等方式来确定。在口试之前, 可给予与授课内容有关的思考题。平时表现包括听课、课堂演练、谈心得体会、社会或市场调查等各方面的表现。作业主要是职业生涯设计、求职自荐材料、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方面的写作。

篇4:授课内容和步骤

一、研究性课题的选择

活动课题的选择要紧密结合课题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从学生的物理学习和生活实践中,选取他们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可以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的表述这些与物理有关的问题。

课题的选择可依据以下两条原则:

1.选择的课题既不能超出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知识水平,又不能照搬书本的知识。

2.课题必须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查阅资料和自己动手、动脑而有所创新,要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找出研究课题的能力。

二、可行性分析

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和实验能力,对解决问题的方式和课题的结果提出可行性的分析,对课题的结果进行预测。例如,推测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遇到那些困难?应该怎样进行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设计?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能够对设计的实验做出哪些解释?

三、设计方案的确定

这是课题的研究阶段。要根据确定的研究实验课题和已有的条件,设计课题的实施方案。学生除了应充分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外,还要查阅相关的必备资料,为制订实验方案做充分的知识准备。制定课题实施方案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具体要求,寻求科学的、可靠的实验原理;拟定实验方法;合理选择仪器,准备好实验的器材。

四、课题的实施

这一阶段是实验课题的关键阶段。要根据设计的方案,按照顺序进行实验操作,会使用基本实验仪器和具有安全操作意识。

要使学生很好地完成实验课题,必须抓好以下两个环节的工作:

1.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合理地、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

2.指导教师负责给予方法指导以及对实验过程实施监控,及时帮助解决发生的问题。

五、总结报告

这是实验的结果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将获得的实验数据按误差理论处理给出正确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写出设计性实验报告或一篇小论文,对实验全过程予以总结。

物理研究性课题的实验报告书一般包括的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

1.课题题目。

2.课题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实验者通过实验应实现的实验目的,完成实验任务和满足提出的诸点要求。

3.实验原理。针对课题题目、实验目的、任务和要求,根据自然学科的原理、原则和规律写出实验设计的物理思想、原理公式的主要推导过程及必要的原理图。

4.实验仪器。根据实验课题的目的、任务要求和基本的实验方法,合理地选择实验设备。

5.测量的条件。根据实验目的、任务和精度要求,进行必要的计算,给出实验参数、测量条件等。

6.实验步骤。写出实验的每一步,以使实验有条不紊地进行,并写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7.数据记录。给出合理的数据记录表格,正确、清楚地记录每一个实验数据。

8.数据处理。根据误差理论正确地处理好实验数据,给出实验结果。

9.分析评估。对实验结果的优劣和可靠性进行分析和评价。

10.总结。小结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目的是否达到,实验任务是否完成,要求是否满足,实验中有何收获,有什么改进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等。

六、评估与交流

评估是课题研究过程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做实验究竟得到了哪些启示?实验的结果与事先的预测是否相符?实验的设计和计划的进行过程是否有缺陷?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去反思。只有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估,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篇5:授课内容和步骤

冲压工艺规程是指导冲压件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文件。编制冲压工艺规程通常针对某一具体的冲压零件,根据其结构特点、尺寸精度要求以及生产批量,按照现有设备和生产能力,拟定出最为经济合理,技术上切实可行的生产工艺方案。方案包括模具结构形式、使用设备、检验要求、工艺定额等内容。

为了能编制出合理的冲压工艺规程,不仅要求工艺设计人员本身应具备丰富的冲压工艺设计知识和冲压实践经验,而且还要在实际工作中,与产品设计、模具设计人员以及模具制造、冲压生产人员紧密结合,及时采用先进经验和合理化建议,将其融会贯穿到工艺规程中。

冲压工艺规程一经确定,就以正式的冲压工艺文件形式固定下来。冲压工艺文件一般指冲压工艺过程卡片,是模具设计以及指导冲压生产工艺过程的依据。冲压工艺规程的编制,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损耗和成本,以及保证安全生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冲压工艺规程的制订主要有以下步骤:

1.1 分析冲压件的工艺性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冲压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即设计的冲压件在结构、形状、尺寸及公差以及尺寸基准等各方面是否符合冲压加工的工艺要求。冲压件的工艺性好坏,直接影响到冲压加工的难易程度。工艺性差的冲压件,材料损耗和废品率会大量增加,甚至于无法设计出合理的模具,正常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产品零件图是编制和分析冲压工艺方案的重要依据。首先可以根据产品的零件图纸,分析研究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以及所用材料的机械性能、冲压成形性能、使用性能和对冲压加工难易程度的影响;分析产生回弹、畸变、翘曲、歪扭、偏移等质量问题的可能性。特别要注意零件的极限尺寸(如最小孔间距和孔边距、窄槽的最小宽度、冲孔最小尺寸、最小弯曲半径、最小拉深圆角半径)以及尺寸公差、设计基准等是否适合冲压工艺的要求。若发现冲压件的工艺性很差,则应会同产品的设计人员协商,提出建议。在不影响产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产品图纸做出适合冲压工艺性的修改。

1.2 确定冲压件的成形工艺方案

在对冲压件进行工艺分析的基础上,拟定出几套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通过对各种方案综合分析和相对比较,从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出发,确定出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切实可行的最佳工艺方案。确定冲压件的工艺方案时需要考虑冲压工序的性质、数量、顺序、组合方式以及其它辅助工序的安排。

1.工序性质的确定

工序性质是指冲压件所需的工序种类。如分离工序中的冲孔、落料、切边;成形工序中的弯曲、翻边、拉深等。工序性质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精度,同时需考虑工件的变形性质和具体的生产技术条件。

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从工件图上直观地确定出冲压工序的性质。如平板状零件的冲压加工,通常采用冲孔、落料等冲裁工序。弯曲件的冲压加工,常采用落料、弯曲工序。拉深件的冲压加工,常采用落料、拉深、切边等工序。

但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工件图进行计算、分析比较后才能确定其工序性质。如图 8.1.1a)和b)分别为油封内夹圈和油封外夹圈,两个冲压件的形状类似,但高度不同,分别为8.5mm和13.5mm。经计算分析,油封内夹圈翻边系数为0.83,可以采用落料冲孔复合和翻边两道冲压工序完成。若油封外夹圈也采用同样的冲压工序,则因翻边高度较大,翻边系数超出了圆孔翻边系数的允许值,一次翻边成形难以保证工件质量。因此考虑改用落料、拉深、冲孔和翻边四道工序,利用拉深工序弥补一部分翻边高度的不足。

图 8.1.1 油封内夹圈和油封外夹圈的冲压工艺过程

a)油封内夹圈 b)油封外 夹圈

材料: 08钢,厚度0.8 mm 2.工序数量的确定

工序数量是指冲压件加工整个过程中所需要的工序数目(包括辅助工序数目)的总和。冲压工序的数量主要根据工件几何形状的复杂程度、尺寸精度和材料性质确定,在具体情况下还应考虑生产批量、实际制造模具的能力、冲压设备条件以及工艺稳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保证冲压件质量的前提下,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率,工序数量应尽可能少些。

工序数量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冲裁形状简单的工件,采用单工序模具完成。冲裁形状复杂的工件,由于模具的结构或强度受到限制,其内外轮廓应分成几部分冲裁,需采用多道冲压工序。对于平面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可在冲裁工序后再增加一道校平工序。

(2)弯曲件的工序数量主要取决于其结构形状的复杂程度,根据弯曲角的数目、相对位置和弯曲方向而定。当弯曲件的弯曲半径小于允许值时,则在弯曲后应增加一道整形工序。

(3)拉深件的工序数量与材料性质、拉深高度、拉深阶梯数以及拉深直径、材料厚度等条件有关,需经拉深工艺计算才能确定。当拉深件圆角半径较小或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则需在拉深后增加一道整形工序。

(4)当工件的断面质量和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可以考虑在冲裁工序后再增加整修工序或者直接采用精密冲裁工序。

(5)工序数量的确定还应符合企业现有制模能力和冲压设备的状况。制模能力应能保证模具加工、装配精度相应提高的要求。否则只能增加工序数目。

(6)为了提高冲压工艺的稳定性有时需要增加工序数目,以保证冲压件的质量。例如弯曲件的附加定位工艺孔冲制、成形工艺中的增加变形减轻孔冲裁以转移变形区等等。3.工序顺序的安排

工序顺序是指冲压加工过程中各道工序进行的先后次序。冲压工序的顺序应根据工件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工序的性质以及材料变形的规律进行安排。一般遵循以下原则:

(1)对于带孔或有缺口的冲压件,选用单工序模时,通常先落料再冲孔或缺口。选用级进模时,则落料安排为最后工序。

(2)如果工件上存在位置靠近、大小不一的两个孔,则应先冲大孔后冲小孔,以免大孔冲裁时的材料变形引起小孔的形变。

(3)对于带孔的弯曲件,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先冲孔后弯曲,以简化模具结构。当孔位位于弯曲变形区或接近变形区,以及孔与基准面有较高要求时,则应先弯曲后冲孔。

(4)对于带孔的拉深件,一般先拉深后冲孔。当孔的位置在工件底部、且孔的尺寸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先冲孔再拉深,这样有助于拉深变形,减少拉深次数。

(5)多角弯曲件应从材料变形影响和弯曲时材料的偏移趋势安排弯曲的顺序,一般应先弯外角后弯内角。

(6)对于复杂的旋转体拉深件,一般先拉深大尺寸的外形,后拉深小尺寸的内形。对于复杂的非旋转体拉深尺寸的应先拉深小尺寸的内形,后拉深大尺寸的外部形状。

(7)整形工序、校平工序、切边工序,应安排在基本成形以后。4.冲压工序间半成品形状与尺寸的确定

正确地确定冲压工序间半成品形状与尺寸可以提高冲压件的质量和精度,确定时应注意下述几点:

(1)对某些工序的半成品尺寸,应根据该道工序的极限变形参数计算求得。如多次拉深时各道工序的半成品直径、拉深件底部的翻边预冲孔直径等,都应根据各自的极限拉深系数或极限翻边系数计算确定。图1.2所示冲压件出气阀罩盖的冲压过程。该冲压件需分六道工序进行,第一道工序为落料拉深,该道工序拉深后的半成品直径Φ22㎜是根据极限拉深系数计算出来的结果。

(2)确定半成品尺寸时,应保证已成形的部分在以后各道工序中不再产生任何变形,而待成形部分必须留有适当的材料余料,以保证以后各道工序中形成工件相应部分的需要。例如图8.1.2中第二道工序为再次拉深,拉深直径为Φ16.5毫米,该成形部分的形状尺寸与工件相应部分相同,所以在以后各道工序中必须保持不变。假如第二道工序中拉深底部为平底,而第三道工序成形凹坑直径为Φ5.8毫米,拉深系数(m=5.8/16.5=0.35)过小,周边材料不能对成形部分进行补充,导致第三道工序无法正常成形。因此,只有按面积相等的计算原则

储存必需的待成形材料,把半成品工件的底部拉深成球形,才能保证第三道工序成形凹坑时能顺利进行。

(3)半成品的过渡形状,应具有较强的抗失稳能力。如图 8.1.3 所示为第一道拉深后的半成品形状,其底部不是一般的平底形状,而做成外凸的曲面。在第二道工序反拉深时,当半成品的曲面和凸模曲面逐渐贴合时,半成品底部所形成的曲面形状具有较高的抗失稳能力,从而有利于第二道拉深工序。

(4)确定半成品的过渡形状与尺寸时,应考虑其对工件质量的影响。如多次拉深工序中,凸模的圆角半径或宽凸缘边工件多次拉深时的凸模与凹模圆角半径都不宜过小,否则会在成形后的零件表面残留下经圆角部位弯曲变薄的痕迹使表面质量下降。

材料:H62 厚度:0.3mm

1-落料、拉深 2-再拉深 3-成形 4-冲孔.切边 5-内孔、外缘翻边 6-折边

图8.1.2 出气阀罩盖的冲压过程

图8.1.3 曲面零件拉深时的半成品形状

8.1.3 确定冲压模具的结构形式

在制订冲压工艺规程时,可以根据确定的冲压工艺方案和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形状特点、尺寸精度以及模具的制造能力、现有冲压设备、操作安全方便的要求,来选择模具的结构形式。

如果冲压件的生产批量很小,可以考虑单工序的简单模具,按冲压工序逐步来完成,以降低冲压件生产成本。若生产批量很大。应尽量考虑将几道工序组合在一起的工序集中的方案,采用一副模具可以完成多道冲压工序的复合模或级进模结构。如图8.1.1 a所示的油封内夹圈零件,在大量生产时,可以把落料、冲孔、翻边三个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用一副复合模具冲压完成。如果为小批量生产,则可分为三道工序或二道工序冲压完成。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复合模完成类似零件的冲压时,必须考虑复合模结构中的凸凹模壁厚的强度问题。当强度不够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改选级进模结构或者考虑其它模具结构。

级进模的连续冲压可以完成冲裁、弯曲、拉深以及成形等多种性质工序的组合加工,但是工位数越多,可能产生的累积误差越大,对模具的制造精度和维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8.1.4 选择冲压设备

冲压设备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以及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模具寿命和生产成本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冲压设备的选择主要包括设备的类型和规格参数两个方面。1.冲压设备类型的选择

主要根据所要完成的冲压工序性质、生产批量的大小、冲压件的几何尺寸和精度要求等来选择冲压设备的类型:

(1)对于中小型冲裁件、弯曲件或浅拉深件的冲压生产,常采用开式曲柄压力机。虽然C形床身的开式压力机刚度不够好,冲压力过大会引起床身变形导致冲模间隙分布不均,但是它具有三面敞开的空间,操作方便并且容易安装机械化的附属装置和成本低廉的优点。目前仍然是中小型冲压件生产的主要设备

(2)对于大中型和精度要求高的冲压件,多采用闭式曲柄压力机。这类压力机两侧封闭,刚度好、精度较高,但是操作不如开式压力机方便。

(3)对于大型或较复杂的拉深件,常采用上传动的闭式双动拉深压力机。对于中小型的拉深件(尤其是搪瓷制品、铝制品的拉深件),常采用底传动式的双动拉深压力机。闭式双动拉深压力机有两个滑块,压边用的外滑块和拉深用的内滑块。压边力可靠、易调,模具结构简单,适合于大批量的生产。

(4)对于大批量生产的或形状复杂、批量很大的中小型冲压件,应优先选用自动高速压力机或者多工位自动压力机。

(5)对于批量小、材料厚冲压件,常采用液压机。液压机的合模行程可调,尤其是施力行程较大的冲压加工,与机械压力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而且不会因为板料厚度超差而过载。但生产速度慢,效率较低。可以用于弯曲、拉深、成形、校平等工序。

(6)对于精冲零件,最好选择专用的精冲压力机。否则要利用精度和刚度较高的普通曲柄压力机或液压机,添置压边系统和反压系统后才能进行精冲。2.冲压设备规格的选择

在冲压设备类型选定以后,应进一步根据冲压加工中所需要的冲压力(包括卸料力、压料力等)、变形功以及模具的结构形式和闭合高度、外形轮廓尺寸等选择冲压设备的规格。(1)公称压力

压力机的公称压力,是指压力机滑块离下止点前某一特定距离,即压力机的曲轴旋转至离下止点前某一特定角度(称为公称压力角,约为30度)时,滑块上所容许的最大工作压力。按照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可以得知,压力机滑块的压力在全行程中不是常数,而是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选用压力机时,不仅要考虑公称压力的大小,而且还要保证完成冲压件加工时的冲压工艺力曲线必须在压力机滑块的许用负荷曲线之下。

如图 8.1.4 所示,图中F为压力,α为压力机的曲轴转角。

图 8.1.4 曲柄压力机许用负荷曲线与不同的冲压工艺力曲线的比较

a)冲裁 b)弯曲 c)拉深 d)落料与拉深

一般情况下,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应大于或等于冲压总工艺力的 1.3 倍。在开式压力机上进行精密冲裁时,压力机的公称压力应大于冲压总工艺力的2倍。对于拉深工序,为了选取方便,并使压力机能安全地工作,可以考虑适当的安全系数,近似地取为:

浅拉深时,最大拉深力≤(0.7~0.8)压力机公称压力;

深拉深时,最大拉深力≤(0.5~0.6)压力机公称压力;

高速冲压时,最大拉深力≤(0.1~0.15)压力机公称压力。(2)滑块行程

压力机的滑块行程是指滑块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经过的距离。压机行程的大小应能保证毛坯或半成品的放入以及成形零件的取出。一般冲裁、精压工序所需行程较小;弯曲、拉深工序则需要较大的行程。拉深件所用的压机,其行程至少应大于或者等于成品零件高度的2.5倍以上。

(3)闭合高度

压力机的闭合高度是指滑块在下止点时,滑块底平面到工作台面之间的高度。调节压力机连杆的长度就可以调整闭合高度的大小。当压力机连杆调节至最上位置时,闭合高度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闭合高度。当压力机连杆调节至最下位置时,闭合高度达到最小值,称为最小闭合高度。模具的闭合高度必须适合于压力机闭合高度范围的要求(如图8.1.5 所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一般为:≥ ≥(8.1.1)

图 8.1.5 模具闭合高度与压力机闭合高度的配合关系

(4)其它参数

①压力机工作台尺寸 压力机工作台上垫板的平面尺寸应大于模具下模的平面尺寸,并留有固定模具的充分余地,一般每边留 50~70mm。

②压力机工作台孔尺寸 模具底部设置的漏料孔或弹顶装置尺寸必须小于压力机的工作台孔尺寸。

③压力机模柄孔尺寸 模具的模柄直径必须和压力机滑块内模柄安装用孔的直径相一致,模柄的高度应小于模柄安装孔的深度。8.1.5 冲压工艺文件的编写

冲压工艺文件一般以工艺过程卡的形式表示,它综合地表达了冲压工艺设计的具体内容,包括工序序号、工序名称或工序说明、加工工序草图(半成品形状和尺寸)、模具的结构形式和种类、选定的冲压设备、工序检验要求、工时定额、板料的规格以及毛坯的形状尺寸等等。

冲压件的批量生产中,冲压工艺过程卡是指导冲压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技术文件,起着生产的组织管理、调度、工序间的协调以及工时定额核算等作用。工艺卡片尚未有统一的格式,一般按照既简明扼要又有利于生产管理的原则进行制订。冲压工艺卡片的格式可参考冲压工艺设计实例中的表8.1.1。

篇6:征地拆迁授课内容

授课人:*** 授课内容:《赣州中心城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65号令)和《关于调整[赣州中心城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征地土地补偿和部分房屋拆迁补偿标准的决定》(赣府字【2012】30号)以及《赣州开发区关于执行市政府65号令具体问题的操作细则》。

《赣州中心城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于2011年1月1日起实施。凡在市中心城区章贡区、赣州开发区范围内征收集体土地一级因征地拆迁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进行补偿安置的,适用本法。国家和省重点交通、能源、水利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征地拆迁补偿程序:

(1)实施征地10个工作日前,征地批准文件应当依法在被征收土地所在镇(街道)、村、组进行公告。

(2)征地范围内暂停办理下列事项:

新批宅基地和其它建设项目用地;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批准房屋、土地流转;核发工商营业执照;办理入户或者分户,但因婚姻、出生、学校毕业、回国、士兵退伍以及刑满释放、接触劳动教养等必须入户或者分户的除外。

2、征地补偿:征地补偿费由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组成。

3、拆迁补偿

(1)拆迁住宅房屋的补偿包括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和区位补助两部分。

(2)住宅房屋的补偿面积按照以下方法认定:

1、办理了房屋产权证的,以房屋产权证载明的建筑面积为准。

2、没有办理房屋产权证的,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宅基地文件注明的建筑面积内,以实际建筑面积为准。

3、没有办理房屋产权证、宅基地批准文件又未明确建筑面积的,按实际建筑面积进行补偿。但征地方案公告后新建、扩建的住宅房屋面积不予认定。

4、返迁安置

(1)拆迁住宅房屋实行房屋安置和货币安置方式。被拆迁人应当在房屋拆迁方案确定的安置方式中选择其中一种安置方式。选择房屋安置的,被拆迁人的房屋拆迁补偿、奖励、补助等费用在预留安置房屋购置款后,由拆迁单位按照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一次性支付给被拆迁人,选择货币安置的,依照房屋拆迁协议约定付款。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在选择房屋安置时可以增计一个安置人口,但不得重复计算:

1、户籍在被征地集体经济组织内的已婚夫妻未生育的、或者达到法定婚龄未结婚的。

2、被征地农村夫妻只生育二个女儿或者一个子女,领取《纯女户证明》或者《独生子女证》的

(3)下列人员不属于房屋安置的范围:

1、户籍不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人员;

2、回原籍落户的军队复原、专业干

部、按国家政策已进行安置的士官;

3、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军队等离休、退休、退养、退职回原籍落户的人员;

4、户籍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但不享有该集体经济组织权利和承担该集体经济组织义务的常住人员;

5、征地公告发布前已死亡的人员;

6、因征地拆迁已经被安置过的人员,但安置房屋被拆迁的除外。

(4)房屋安置以户为单位,被拆迁户以及家庭人口的认定以被拆迁人合法有效的房屋产权证、土地承包证、常住人口户籍为依据。

(5)房屋安置应当在住宅房屋拆迁补偿面积内进行,按照人均35—60平方米确定安置房屋面积。

(6)安置房屋根据人均安置建筑面积的不同,分三档累计结算安置房屋购房款:35平方米、35平方米以上至50平方米和50平方米以上至60平方米三档。

(7)城镇居民使用集体土地建设的房屋被拆迁的,实行货币安置。

5、奖励与补助

(1)被拆迁人在征地拆迁安置方案规定时间内配合拆迁的进度奖及弃房奖。人均住房低于35平方米、没有违章建筑和其他妨碍征地拆迁行为,且在规定时间内配合征地拆迁的,给予无违章建筑奖励。征地房屋内违章驾驶的主体房屋在规定时间内自行拆除的,给予每平方米180元人工补助费。拆迁单位应当向被拆

迁人发放搬家补助费,安置过渡费、农具搬迁损失费。

二、《赣州开发区关于执行市政府65号令具体问题的操作细则》

一、关于人口和户的认定

(一)安置人口的认定

安置人口的认定必须严格按照市政府第65号令规定执行。

(二)户的认定

1、男的达到法定婚龄未婚的,允许分户,但房屋必须是合法建筑,不享受过渡费和搬家费,不能以违章建筑认定一户一宅的房屋面积安置。

2、老人原则上与一个子女居住,不另分户;但确因感情不和、事实上分开居住、且所居房屋为合法建筑的,允许分户。

3、父母与子女分开居住,且房屋属合法建筑面积的,允许分户。

二、关于无证建筑的处置

(一)违章建筑的认定:除2009年严打违章建筑以前的、属新农村建设点规划认可的无证建筑之外,其余无证建筑按违章建筑处置。

(二)对2009年严打违章建筑以前的、属新农村建设点规划认可的无证建筑,按以下原则和认定程序处理:

1、给予安置补偿

(1)户籍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是新选址建房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符合一户一宅;③实际占地在120㎡以内(超出120㎡内部分按照违章建筑处理);④房屋结构质量符

合要求;⑤实际居住使用。二是利用原有证附属房改建成住房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用地在原证范围内;③房屋结构质量符合要求;④实际居住使用。

(2)户籍不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2003年以前在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实施“马路经济”、“小城镇开发”区域购买土地(以购买土地有效原始凭证或者批准有关证明材料为准);②按照规划建设,占地未超购买(或批准)使用面积,所建房屋未超过规划面积;③未改变房屋用途和结构质量符合要求。

2、不给予安置补偿

(1)户籍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属违章建筑:①不符合一户一宅规定;②原人均住房面积超过35㎡;③实际占地超过120㎡;④房屋结构质量不符合要求;⑤实际未居住使用。

(2)户籍不在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属非法建筑一律强制拆除:①非法买卖土地新建的房屋;②以他人名义骗取批准兴建的房屋;③非法买卖集体土地上兴建的房屋。

(3)在有证合法建筑上加建的铁皮棚、墩木棚、墩木瓦一律按违章建筑处理。

(4)对于违章建筑在政府规定时间内能自行拆除或弃房的,按以下标准给予人工补助:①砖混、砖木有围的违章建筑按180元/㎡;②砖混、砖木无围的违章建筑按160元/㎡;③铁皮棚有围的违章建筑按95元/㎡;④铁皮棚无围的违章建筑按70元/㎡。

3、认定程序与要求

由个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手续和凭证资料;经村小组长、村主任、村书记核实情况并签字证明,张榜公示无异议后,镇(街道)征地工作成员、组长签字证明,镇(街道)主要领导签署审核意见并签字盖章,再交区农办、规划、国土、城管、财政等部门审定,由负责征地拆迁的分管领导签字后,按有关规定标准给予补偿安置。因不符合条件,公示有异议,审核无法通过的,一律不予补偿安置。

三、关于弃房奖励标准

将市政府第65号令中50元/㎡的按时拆房、弃房奖励奖标准调整为:

(一)砖混一类以上的按80元/㎡;

(二)砖混二类、三类按70元/㎡;

(三)砖木结构按60元/㎡;

(四)土木结构按30元/㎡;

(五)铁皮棚有围按15元/㎡;

(六)铁皮棚无围按10元/㎡。

四、赣州开发区执行统一的区位补偿和货币安置购房补助,标准为:区位补偿为100元/平方米,货币安置购房补助为800元/平方米。

五、设置时限进度奖

时限进度奖(含市政府2010年65号令中规定的配合房屋丈量奖、按时签订房屋拆迁协议奖合并到时限进度奖中计取),具体标准为:凡在通告规定期限内:第1—10天签订协议并搬迁弃 6

房的,按主房面积奖励160元/平方米;第11—20天签订协议并搬迁弃房的,按主房面积奖励130元/平方米;第21—30天签订协议并搬迁弃房的,按主房面积奖励100元/平方米。

六、补助

除《赣州市中心城区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市政府第65号令)规定的补助外,对于选择房屋安置的,安置房未到达经济适用房装修标准的,在安置房交房时按安置面积给予安置户80元/平方米的简易装修补助。

七、关于市府第65号令未明确附属物的补偿标准

(一)选择货币安置的,“自来水”单项补偿按1200元进行补偿;选择公寓楼安置的,“自来水”单项补偿按1200元进行补偿,但在安置时应缴纳自来水初装等相关费用。

(二)竹子按30元/丛的标准进行补偿;杂树按5元/棵的标准进行补偿。

八、从2013年起,赣州开发区范围内一律不实行宅基地安置。

上一篇:格外的近义词是什么及造句下一篇: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