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药品监管存问题及建议

2024-04-24

食品药品监管存问题及建议(共10篇)

篇1:食品药品监管存问题及建议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存问题及建议

2011年为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全市医药行业健康发展,现就我局存在问题及建议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但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和保健品、化妆品职能还没有交接。

2、基础检测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成为制约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食品药品机构改革,我局将增加餐饮消费环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监管职能,但目前的检测设备严重滞后,未达到新增项目的检测要求。

3、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日益发展变化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业务素质、执法能力、服务水平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4、系统局域电子网络初步形成,但不能完全满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网上审批、网上传输监管数据和药品稽查信息的要求。

5、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必要的监测设施和手段,无法正常行使监测职能。

二、建议

1、按照《食品安全法》,尽快完成职能交接。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满足日益发展变化的餐饮消

费环节食品和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化妆品检测要求。

3、加入队伍培训力度,特别是加大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和保健品、化妆品监管人员的投入。

4、亟待投入建设资金进行改造,以满足网上审批、网上传输监管数据和药品稽查信息的要求。

5、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检测设施和手段的投入,使其尽快正常行使监测职能。

二0一0年二月二十二日

篇2:食品药品监管存问题及建议

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重申和强化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理念,认真部署了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事项。食品药品监管是涉及人民群众利益最广泛最直接也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最现实最密切的行业,要实现食品药品监管行业持续、协调发展,首先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用科学发展观对食药监管的现状进行分析,准确把握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发展的重要机遇,努力实现依法行政、科学监管,促进医药市场经济的和谐发展。通过近几年工作实践,发现食品药品监管存在一些新的问题,现就这些问题和解决对策作一探讨,以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监管职责认识不清,监管方针转变理解不一。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我们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是有的监管部门和少数干部对如何履行职责,正确处理监管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正确理解监管方针的转变,认识上不完全一致,思想上不完全统一,没有很好的把握“为谁监管”和解决“如何监管”的问题,从而导致监管权力异化,监管行为失范。二是在监管职责的定位上,有的地方给监管部门下达行业发展任务和经济指标,要求监管部门招商引资,甚至给辖区企业违规行为开绿灯。这种让“裁判员”当“教练员”、“运动员”的做法,严重破坏了执法环境和市场秩序,削弱了监管职能。

(二)食品安全监管模式落后,无法实现和满足现阶段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需要。食品安全监管食品药品监管局有责无权,组织协调,综合监管,负责对重大案件的协调查处的三句话职能很难履行,加之,食品从种植、生产、加工到餐桌,存在多头监管,职能交叉,责任不清,归责难。导致监管中个别环节出现监管空白或监管部门互相扯皮,监管不力现象。影响食品安全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

(三)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我国现阶段食品药品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市场经济发育不完善,监管体制、机制、法制不健全,食品药品市场秩序混乱的状况没有得到全面、根本治理。表现在一是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多、小、散的格局尚未打破,不仅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十分薄弱,而且结构分散、产能过剩、质量保障水平参差不齐。二是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在食品药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各个环节,企业经营者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守法经营意识淡漠,忽视质量管理,忽视食品药品安全,把产品标准、检验设备、管理制度等作为应付检查的摆设。生产经营假劣食品药品、无证生产经营、虚假广告、非法渠道采购,不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药品标准,非法市场等不法经营行为屡禁不止,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重大安全事故呈频发态势。例如近年查处的阜阳劣质奶粉、苏丹红以及“齐二药”假药等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

(四)监管队伍不适应发展需要的问题。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由于组建时间短,队伍比较年轻,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在过去一段时间存在一是对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的紧迫性认识不足,思考不够,对干部教育、监督和管理的有效办法不多。两手抓、两手硬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以致在系统中出现了一些违法违纪比较严重的问题。二是在工作作风上,少数干部好大喜功,弄虚作假,习惯搞形式主义,工作不扎实,走过场,还有的干部不思进取,精神状态不佳。存在的问题导致食品药品系统的工作权威受到削弱,形象受到损害,基础受到动摇。

二、意见及对策

(一)职责定位准确,解决好为谁监管和如何监管的问题。要做好新形势下的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说到底就是要解决好“为谁监管”和“怎样监管”的问题。“为谁监管”,就是要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明确监管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切实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怎样监管”的问题,就是要不断拓宽监管思路,创新监管方法,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效能。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一是依法监管。要以法律为准绳,不断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严格依法办事。二是科学监管。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做到管而不死,放而不乱;要处理好监管与发展的关系,做到以监管促发展,发展中须进一步强化监管;要处理好个体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做到公众利益第一,个体利益的获取要在保证公众利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进行;要处理好规范与处罚的关系,以规范为目的,处罚为手段,适度准确的实施处罚,促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要处理好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部门间既能认真履行本部门职责,又能互相配合,相互联系协调,做到既不越位,也不缺位。三是有效监管。充分发挥人大、政府和群众等社会各层面的监督作用,不图形式,注重实效,用实实在在的业绩来检验工作的质量水平,确保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不出问题。

(二)整合监管资源,探索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鼓励各地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地方食品安全立法,从法律层面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考核体系。把食品安全综合评价与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规范评价考核程序,细化评价考核标准,以评促管。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应急管理责任制,把应急能力评价纳入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保证应急组织、人员、技术、物资四到位。使食品安全工作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三)深入整顿和规范药械市场秩序,消除药械安全隐患;大力推进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当前要努力做到“三个狠下功夫”。一是在提高各级政府的重视程度上狠下功夫。要把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政务督查考核,纳入为民办的实事范畴,综合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在不断提高监管水平上狠下功夫。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与相关职能部门搞好协作配合,整合监管资源,形成强大的监管合力。建立健全综合监管机制。建立完善日常监管、信息共享、信用、目标责任和应急处理体系,加大食品药品市场整治力度,有力打击各种违法行为。三是在增强人民群众自我保护、维权意识上狠下功夫。加大食品药品安全消费宣传力度,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完善投诉处理制度。创造良好的打假防劣环境。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领导干部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制定下发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加强干部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干部教育和培训上多想办法。不断提高干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完善任人唯贤、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一是尽快配齐人员队伍,避免有事无人干,防止因人手少而造成的监管缺位现象。二是广开进人渠道,选调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的知识型人才,充实食品药品监管一线,避免有事不会干,也相对节约人才培训成本。真正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执法公正”的食品药品监管干部队伍,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提供组织保障。(宁夏

篇3:食品药品监管存问题及建议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监管机制不完善

监管机制不完善是现阶段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的监管工作由于涉及部门众多,而各部门之间又不能相互协调,导致在实际监管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各部门之间工作目的和相关职责不同,导致各部门不重视和其他部门的合作、信息共享。虽然按现行规定食品安全检测的相关职能从质监局、工商总局等合并到食药监局,但短期内仍不能形成合力,从而造成监管实际工作中的不足。

监管力度不强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人员配置较少,而任务量繁重。如乡镇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几人负责全乡村庄,就导致每个工作人员监管负担承重,降低了监管效率和质量。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仅人员配置较少,并且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工作素质都不高。有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没有着重考察工作人员的监管能力,或是从其他部门调转过来,监管专业水平过低。我国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大多属于县级或县级以上的行政单位,虽然部分乡镇有食药监管机构,由于乡镇食药监管部门还要经常参与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如麦茬防火、环境整治、秸杆禁烧等),从而造成乡镇食品药品监管人员不能全力以赴做好监管工作、监管力度不强。手段落后,市场秩序不能得到有效规范,农村监管难度大,空白盲区多,信息不灵等也影响有效监管。

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

(1)相关法律不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所依靠的相关法律涉及面太窄,在食品药品监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环节都有法所依,从而对监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限制。(2)食品药品监管涉及的法律法规和其他法律规定之间产生冲突。(3)食品药品监管涉及的一部分法律法规不够具体,处罚条款规定粗放,不切合农村基层实际,因而造成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

基层经营者食药安全意识淡薄

县级以下食品药品监管而言,监管对象近三分之二在农村,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产业规模化程度低,注重经济效益,忽视食品安全;学校、集体食堂存在问题突出,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管理欠规范;农村餐饮单位问题较多,无证经营现象严重。加之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缺失,道德底线下降,法律意识淡薄。

技术检测水平有限

食品安全检测方面技术程度不高,一些检测单位专业人才配置不足,并且相关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善,没有科学的检测机器,检测工作质量有待提高。基层食品安全检测部门起步晚,从化学性危害、生物毒素、微生物性危害、食品掺假和基因工程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等方面分类不系统,技术更新速度较慢。

改善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对策

提高干部素质

(1)加强基层监管人员食品药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明确相关职责,要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程度。强调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使命,激发工作人员的激情。(2)加强干部培训力度,适时开展相关食品药品监管知识的培训,要保证监管人员和时代发展所接轨,培养监管人员学习、创新意识。(3)明确监管人员招收标准,严格把控新进干部的自身素质,要求干部掌握食品药品监管方面的专业知识。(4)努力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风气,要以促进食品药品安全为己任。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端正的工作态度,不贪污腐败,保证执政的清廉。

完善监管机制

规范食品安全检查的内容,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使地区内部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协调一致。各地方要根据自身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从而不断完善地方监管机制。在乡镇建立监管机构,把监管工作落实到各个区域,避免不法人员向农村转移。完善药品安全监管机制,促进药品安全监管中各环节部门的相互协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分享监管信息。

加强监管力度和基础设施建设

(1)合理配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和质量。(2)加强网络化建设。建立完善的食品药品监管平台,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并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农村也要完善网络设施建设,城市和农村通过网络连接来加强管理。(3)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检测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引进先进的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仪器等。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监管依据

(1)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涉及法律的覆盖率,争取在食品药品监管的全环节都有法可依。(2)解决各法律之间的冲突。(3)具体化食品药品监管涉及的法律,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准确的依据。

总结

篇4:食品药品监管存问题及建议

食品药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基层,基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关系到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食品药品监管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的保障,就当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来看,存在着许多问题,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没有全面地落实下去,对食品药品监管不严格、不到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是一项食管社会稳定的“民生工程”,在现代社会里,相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药品食品监管工作,要全面抓好食品药品监管。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监管体制不完善。就当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来看,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还处于摸索阶段,相关监管体制还没有形成,各部门职能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同时,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现象较严重,有些监管职能边缘的问题无人管,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另外,现阶段的处罚机制与社会发展不相符,许多处罚不够严厉,难以发挥有效惩戒作用,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有待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是一项专业性的工作,对执法工作人员要求较高,然而就当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人员来看,现阶段的工作人员难以满足食品药品监管实际工作的需要。许多执法工作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对食品药品不认识,在实际执法过程中比较随意。另外,许多执法人员的职业素质还可有待于提高,许多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会被那些不法商贩给出的利益所迷惑,没有发挥执法人员应有的作用。

基层食品药品相关设备落后。食品药品安全与否不能单凭眼睛去看,需要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来进行质量检测。然而基层食品药品相关设备还比较落后,执法人员在食品药品监管中大多是对产品的外观、包装、有限期限等信息进行查看,而对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国家规定、药品质量是否达标等指标需要依靠先进的检测设备来完成,而基层相关设备存在较大的缺陷,使得那些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药品难以及时的被检测出来。

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存在问题的对策

完善监管体制。食品药品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完全的监管体系是该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为此,政府部门应当针对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完善相关监管体制。首先,要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要将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来,全面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其次,建立和完善企业合作机制,完善公、检、法等部门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办案的协作机制,全面落实责任制,对损害民众利益的一些不法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处。另外,应当健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以法律为依据,对那些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加强工作人员的教育。执法工作人员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执行的主体,要想全面抓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应当加强执法工作人员的教育。要加强执法人员对食品药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认识,要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执法能力。同时要强化素质教育,提高执法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培养一直业务能力强、职业素质高的工作队伍。

加大投入。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需要依靠相关的设备来提供保障。作为政府,应当要加大相关投入,既要加大对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经费的投入,同时也要加大对检测设备、执法车辆、视频设备等方面资金的投入,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提供保障,从而更好地开展食品药品监管工作。

加强执法监管。首先,对强化抽检监测,要对基层食品药品进行抽检,可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基层食品药品进行检测,一旦发现不合格,要立即停止该类食品药品的生产和输送,要追本溯源,从源头上切断货源;其次,要深入市场,全面展开市场调查和管理,对市场进行整顿加大对制售假劣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大要案件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

基层食品药品监督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工程,在现代社会里,相关部门必须持续关注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要加大投入,全面抓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从而杜绝有质量问题的食品药品被民众食用,从而为人们的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单位:滨州市邹平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篇5:食品安全监管存在问题及建议论文

[关键词]食品检验;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培养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可是近年来发生的“地沟油”“瘦肉精”“毒生姜”等食品安全事件已对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作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有责任和使命对食品生产经营行业进行严格监管,在强调食品生产经营者必须保证食品安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要了解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因为它是食品监管工作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辅助工具,对食品生产经营行业监管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记录资料进行规范化管理,能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正常、有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1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作用

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是指过去和现在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从事食品安全监督检查、监测、许可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监督机关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1了解食品生产经营状况

完整、规范的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包含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单位名称、地址、负责人、经营项目、联系方式、许可办理情况、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以及抽样检测情况、日常监督情况、投诉举报情况、行政处罚情况等内容。利用这些档案资料有利于监管者了解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状况,以便及时、准确发布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引导社会公众进行安全、健康的饮食消费。

1.2掌握食品安全监管概况

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详细记载了日常监管工作中的各种信息,是日常监管工作的真实记录。通过研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可以获知区域食品安全监督覆盖率、监督频率、食品相关产品的抽检合格率等指标,有利于掌握区域食品安全监管情况,从而指导食品安全监督机构高效开展食品安全监督。

1.3提供食品安全措施实施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档案已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监管部门能对一些食品安全风险进行预测,从而有目的地开展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的监测,由此制定预警工作计划,采取有效的食品安全防控措施。

2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制度不健全

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制度建设不健全,没有针对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规范制度,使得食品安全监管档案工作无法做到标准化、规范化,其工作开展也得不到有力保证。

2.2归档意识不强

一些同志对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的档案重要性认识不深,忽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利用工作,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归档材料内容不全,归档形式多样,而且档案遗失、损坏等现象时有发生。

2.3管理水平不高

目前,监督员队伍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人员专业知识老化,对新知识学习能力不强,计算机操作水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加之近年来由于机构改革、人员轮岗等原因,致使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管理水平不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的延续性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评先评优、提档升级、行政处罚等重要档案材料未能及时归档,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食品安全信息不能全面、准确地显示出来。

2.4信息化建设不够

当前,人民群众对自我保健高度重视,对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还停滞在保持纸质档案的收集阶段,面对不断增多的电子档案、声像档案的收集认识不上去,档案的开发利用仅靠传统的管理方法和落后的技术手段,想迅速准确地查找出利用者所需的档案材料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只有逐步改变原来落后单一的手工操作方式,代之以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管理软件数据库,利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进行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的整理、立卷、编号、制作检索工具、存储、查找调阅,才能迅速、准确、全面、系统地管理和提供档案材料,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2.5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加快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规范化、信息化建设,需要资金的保证。档案室、档案柜、档案盒,还需要计算机、路由器、扫描仪、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开通内部局域网,连接外部因特网,进行信息安全防护等等,这些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当前大部分区级疾控中心没有投入资金和人员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手工管理基础上,这样就使得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规范化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3.1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健全的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管理制度是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障。因此,应建立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的档案管理与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等方面的制度,加强对工作档案转递、归档、存档、保管等各项工作的规范管理,加快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现代化的步伐。

3.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至今仍有不少食品监督员,对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管理意识还较淡薄。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防病治病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上述情况,我中心把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防病业务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发展。让全体职工都能充分认识档案的重要性,认识档案与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从而促进全员档案意识格局的形成。使中心的档案为卫生防病工作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3.3更新知识,加强培训

要加强对食品监督员档案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是由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组成的,日常监管中哪些资料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材料,以及如何进行整理、归档等等。同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

3.4加强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档案信息化管理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需要有档案管理软件、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人才。档案信息化工作非一般打字员就能胜任,如果档案管理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纵使有一流的管理设施,也不能算档案管理现代化。

因此,要培养复合型的人才,既要通晓档案专业知识,又应会计算机操作技能,更要懂得科学的管理方法。所以,要加强培养档案人员驾驭现代化设备的能力,定期组织档案人员去参加培训,学习计算机知识、档案专业知识,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能力;学习探索档案管理新模式;档案工作人员更要增强工作责任感,要深刻认识到加强自身素质修养的必要性,面对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努力学习掌握和提高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对骨干人才进行重点培训和继续教育。

同时,推广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管理系统的运用,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档案综合目录数据库的建设,实现日常监管工作信息的电子检索,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应用管理软件管理好本单位的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4结语

总之,我们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人员要肩负起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深入开发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工作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多途径、多层次培养人才,这是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及食品检验档案工作正常、有效运行的根本对策。

参考文献

[1]郑晓明.食品安全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档案天地,(7):46-47.

篇6:食品药品监管存问题及建议

当前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继出现,严重威胁着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凸显了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不少漏洞。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不少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一、受消费水平的影响,群众安全意识淡薄。受消费水平和消费观念的影响,群众的消费取向主要是“价格优先”,购买食品首选价格“便宜”,一般不特别考虑食品安全问题。群众普遍缺乏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是正规合格企业产品、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等添加剂,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并不知道如何识别。另外,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差,遇到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很多人不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还有一些价值较低的假冒伪劣小食品,维权成本高,经济不划算,也是群众不愿主张权益的原因之一。这些因素都为低成本、低价格的假冒伪劣食品提供了生存的土壤。

二、部门联系松散,联合监管存在真空。目前在县级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涉及到质监、工商、卫生、农业等多个部门。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实行的是分环节监管,养殖、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分别由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等部门管理,但是每一个监管部门管辖环节具体界定及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还不够明确。由于许多具体职能交叉,界线不清,容易滋生职能部门相互推诿、扯皮的现象,工作存在漏洞,监管出现真空。比如饭店饮食安全现在就没有明确具体的职能部门管理,地沟油、过期变质等许多不符合卫生安全的食品被广泛使用,严重威胁人民的健康。各职能部门间也没有明确的牵头单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各管各的,造成部门间协作配合不力,形不成齐抓共管的联合执法局面,导致“五龙治水”都管不好老百姓的一顿饭。

三、监管手段有限,执法人员水平不齐。目前,基层食品安全的技术监管水平有限,食品质量检测手段比较落后,在查处有质量问题的产品时,难以提供精确有效的检验结果。监管人员在日常监管和巡查的过程中,仅靠经验和以有效期、保质期、商标包装等方面凭查证、询问、手摸、眼观等方式做出粗略判断,大大降低了食品的安全率。与此同时,一些监管人员安于现状,不注重提高业务水平,对于食品安全监管、检测一知半解,实际操作能力低下;巡查时走马观花,发现不了易出现问题的关键点。还有少数执法人员缺乏责任心,或滥用职权,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借口人手不足、点多面广、社会风气不好等原因,对生产、销售、贩卖不合格不卫生的食品不管不问。还有的部门以罚代管,光顾关心自己的利益,忽略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导致监管缺失,埋下了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四、从业人员混乱,健康卫生缺乏监管。据调研了解和市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监、卫生监督等部门采集的数据显示,当前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商业道德,只图经济利益,不管商品质量,不考虑人们食用不合格食品所造成的恶果。个别人还为了高额利润故意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损害别人的健康。

五、违法成本低廉,部门监控打击不力。虽然有关的职能部门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小作坊、经营户点多面广,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不过最主要的问题是因为部门监控打击的力度不够大,违法成本低廉,许多劣质、公害、过期变质的食品堂而皇之出现在超市、农贸市场、街头小摊上。不少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特别是豆制品、熟肉制品、面点蛋糕小作坊主要集中在老城区背街小巷、农村集贸市场,周围污水常年不断,垃圾以及变质变味腐烂果、菜长年成堆,苍蝇乱飞,虫鼠泛滥,加上小作坊生产场地和从业个人无卫生防护,隐藏着食源性食品安全风险。集中在各中、小学门口的售卖即食小食品的小摊小店,往往是一些“三无”食品,严重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街上随处可见的烧烤流动摊,营业时浓烟滚滚,既污染环境、影响市容,又影响群众健康,但一直以来没有得到有效的整治。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重大,对于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要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分工。要发挥已成立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组织、协调作用,牵头开展行之有效的监管工作。要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监管责任,即农业部门负责初级农产品环节的监管;质监部门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卫生部门负责餐饮业和食堂等消费环节的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查处重大案件。积极探索建立食品安全监管的协调机制,逐步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反应灵敏、无缝对接的食品安全监管格局。把食品安全监管纳入乡镇政府、各监管职能部门综合目标考核范围,确保监管到位。

二、宣传培训并举,提升安全责任意识。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要利用电视、报刊、传单、标语、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览等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的食品安全知识,逐步提升公众的安全消费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各监管部门每年应分别对食品生产加工、经营、餐饮业业主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教育,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业主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社会公德意识,把好食品安全“入口关”。引导消费者改变不良消费习惯和心理,特别应重视对留守老人、儿童的教育引导,提高群众辨别食品好坏、优劣的能力,力求让他们做到不干不净的不买、假冒伪劣的不买、来路不明的不买。也可按照辖区实际和食品季节变化实施分类监管,作好消费者的普法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发放相关资料、组织定期宣传会、巡查执法过程中宣传等方式来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力争在消费者消费前将安全隐患消除,以确保群众的食品消费安全。

三、构建信息平台,提高检验检测水平。食品安全是在地方政府负总责的原则下实施的一项工作。政府除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外,还应根据当前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的现状,适当增加监管部门执法人员编制和财政投入,建立健全食品监管网络,提高整体防范食品安全风险的能力。可以利用科技经费、政府财政扶持、部门自身争取的办法来增添必要的食品检验检测先进设备,改善检测条件,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对有条件的检测机构要加强达标工作,取得上级有关机构的资格认证,为打击食品生产违法行为,维护食品安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要重视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建设,将有关食品生产经营、小企业小作坊的监管信息在各职能部门间互相交流通报;加强沟通与协作,做到各部门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动态管理,切实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筑好食品安全监管的“防护墙”。

四、突出重点环节,加大监管打击力度。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摸清家底,层层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企业。围绕农村、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校园周边、餐饮业等关键环节,米、面、油、白酒、豆制品、肉品等重点品种实行专项治理,依法从严打击食品生产、经营的黑窝点和无证摊贩,依法追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经营、餐饮业等企业的违法行为。建立食品公示制度,在媒体上和生产企业、经营场所等公示不合格的食品,提示、告知和引导广大群众购买放心食品。加强行业自律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信用评价、食品安全信用披露、食品安全信用管理等制度,增强全社会的食品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进一步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原材料备案等管理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市场。各部门要形成联合执法机制,针对难点问题经常开展集中整治活动,严厉打击以“送货下乡、厂家直销、降价促销”等名义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有效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在农村的蔓延势头,让制售、贩卖假冒伪劣食品者无处藏身,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要加大对“三小”(小饮食店、食品加工小作坊、食品小摊点)的整治力度,通过关门取缔一批、停业整顿一批、舆论曝光一批的举措,切实提高“三小”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的卫生状况。

五、健全社会监督,营造支持参与氛围。在目前监管部门监管力量和监管手段有限,而短时间又得不到有效改善的情况下,针对全市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食品安全隐患随时存在的现状,要充分发挥食品安全监督网、12315举报网等网络作用,在社区、农村广泛建立消费维权监督点,设立食品安全监督协管员,积极发动他们向群众宣传食品卫生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及时传达上级和食品安全监管各职能部门相关文件精神,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对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对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收集掌握本区域内食品安全相关信息,并定期向职能部门反馈。让这些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真正成为全市食品安全的“前哨”,成为食品监管部门在基层一线的力量补充。同时,强化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督,动员社会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形成“人人重视食品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监督”的良好氛围,延伸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篇7:食品药品监管存问题及建议

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是食品药品监督执法的前沿,能否严格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能否全面准确的贯彻落实,关系到监管的各项职能能否高效运转,影响着食品药品监管系统能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但在具体的行政执法过程中却存在不少问题。本人结合从2012年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以来的体会,浅议我局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我局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工作情况

(一)全县食品药品监管对象概况

全县现有餐饮服务单位734家,其中:已取得了《餐饮服务许可证》的餐饮服务单位436家,实施备案登记管理的小餐饮298家。全县有学校食堂129家(含幼儿园),其中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是63家。全县开展营养餐的学校125家。经营保健食品单位176家,经营化妆品单位286家。药品经营单位107家,县级医疗机构5家,民营医院1家,中心卫生院5家,乡镇卫生院17家,村卫生站450家。

(二)我局食品药品执法队伍建设情况

我局现有机关行政编制13人(其中领导职务4人),在编在岗人员10人;下设稽查执法队,执法类事业编制10名,在编在岗5人(其中3人为2013年4月底录用),全局(含稽查队)取得行政执法证的人员现有9人。

我局历来重视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工作。通过强化培训教育和考核管理,执法人员在执法中做 1

到了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严格执法程序,公正办案,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三)开展食品药品行政处罚工作的情况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1、开展了重点整治与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节假日突击检查与不定时检查相结合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对集贸市场和全县各餐饮服务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主要以餐饮服务单位进购的粮、油、米、肉类、饮料等为重点,严把餐饮消费环节进购食品质量关,对宾馆、饭店、集体食堂、农家乐、旅游景点等进行了严格的检查。

2、狠抓农村食品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制,促使各乡镇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进行日常监管,并要求农村红白喜事5桌以上的集体就餐,必须实行备案制度,使农村集体就餐的食品安全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3、加强学校食堂和全县营养餐监督管理,督促学校食堂办证63家,规范营养餐125家。一年来,累计出动餐饮服务环节的监督检查执法人员512人次,执法车辆128台次,监督检查餐饮服务环节单位480户次,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有57户,责令整改55户,下达监督意见书55份,现场销毁过期变质食品约150公斤,立案调查处理12户,给予立即整改,执行罚款共计35000元的行政处罚。

药品、医疗器械的安全监管:重点开展了“药品流通领域药品安全专项整治”、铬超标胶囊剂药品专项监督检查、“特殊药品”专项监督检查等。共出动车辆164车次,稽查执法人员328人次,监督检查县、乡镇卫生院、个体诊所和村卫生站224家,药房102家,督促下架不合格囊剂药品85个品种18910盒。立案查处案件 35件,其中:药品案件15件,2

医疗器械22件,办结37件,罚款78000元。今年3.15集中销毁去年过期失效药品、医疗器械和没收药品医疗器械60个品种共5200盒(瓶)。

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开展了保健食品专项整治和监督检查,专项检查共查13家经营单位,不符合要求的7家,责令整改7家,对其中问题严重3家进行了立案查处,罚款共计3196元,依法扣押不合格保健食品20个品种42盒,并进行了销毁处理。

(四)举报投诉及行政复议和诉讼情况

受理食品、药品举报投诉8件,其中:药品4件,食品3件,保健食品1件,办结8件并回复举报当事人。移交假药案件7件给高县公安局处理,刑拘25人,现已判决2件,取保候审1件,起诉阶段4件。没有行政复议和诉讼案件发生。

二、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一)现有的执法队伍不能满足监管工作的需求。一是执法人员编制少,加之缺编,不到10个人的执法队伍面对的是2000户左右的监管对象,监管工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现有执法人员中,专业人员不到半数,而执法过程辨别食品、药品真伪等需要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因此急需补充专业人才。

(二)技术装备落后,检验手段单一。我县没有专门的食品药品检验所。执法人员对食品、药品的辨别大多是靠看。目前仅有快检设备一套,用于现场简单的检验处理,但检验结果不能作为执法依据。对于需要有准确检验结果的一是由质监等部门检验,二是抽样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这已成为阻碍我局执法效率的突出障碍。3

(三)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一是对保健品、化妆品监管出现了“法律空白”。卫生部于1996年3月15日发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和1989年11月13 日发布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变化,但新的法律法规还未颁布实施。因此对保健品、化妆品监管工作只能滞后。二是食品检验检测标准体系不健全。比如地沟油的检验标准至今未出台。对“老油”的使用管理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各地的处理情况不一致。三是执法环境不宽松。比如对无证经营又达不到备案管理条件的小餐饮,这些经营者多是下岗职工、残疾人、困难群众等弱势群体,经营收入是唯一的生活来源。在执法时困难重重,处理不当容易引起不稳定因素。但餐饮服务有证和无证并存的现象又不利于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这将是监管部门以后需逐步解决的问题。

(四)是餐饮服务业主遵纪守法意识差。业主行业自律意识差,不按规范操作,有的甚至出现道德缺失,掺假售假等现象屡禁不止。另一方面消费者安全意识不强,鉴别能力差,自我保护意识差,餐桌食品安全缺乏社会公众监督。

(五)食品安全执法部门之间未真正建立起协调配合机制。比如情况通报制、信息互通制度等未建立。出现了案件移交给其他部门后处理结果不知晓的现象。

(六)新一轮机改后将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2012年国务院召开两次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并于年底的机构改革中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重点改革的部门;今年5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出“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这些充分体现了国务院 4

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重视。按照新一轮机改的要求,生产和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移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这意味着我局监管面进一步拓宽,监管对象增加几倍。这对监管执法队伍、技术设备等要求更高。尤其是目前乡镇无延伸站所,全县未建立起电子监管网络,完全靠监管执法人员“跑路”执法,工作覆盖面达不到要求,监管频次达不到要求,监管成效更达不到要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及建议

(一)强化监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食品监管机构队伍整合。这是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我县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现有人员和编制现状,结合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任务的实际工作需要,建议尽快增加人员编制,增设乡镇站所,配备专业人员,提高队伍素质,增强监管力量。

(二)健全纪检机构,强化内部纪检监察工作。我局是行政执法部门,为了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促进本单位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等工作,应及时配置纪检组长和工作人员,强化反腐倡廉和纠风工作,加强对重点岗位和重点环节监督,督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公正执法。

(三)增添专业设备,逐步建立覆盖全县各乡镇的电子监管网络。配备专业检测检验设备或者建立食品药品检验中心,配备快速检验检测车和执法车辆,提高执法效率。1-2年内建立起覆盖各乡镇和部门的电子监管网络,与省级电子监管体系接轨。

(四)建立对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考核机制。除了把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对乡镇的目标考核外,还 5

需要配套资金和人员。对乡镇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考核要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风险金考核制度,使对乡镇的考核机制逐步完善。

(五)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和培训。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大力宣传餐饮、药品、保健食品的有关法律法规,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合法经营,提高经营业主的自律意识和消费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二是加大对经营业主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不断增强企业法人的第一责任意识和指导从业人员掌握操作规范。三是以多种形式普及药品、餐饮、保健食品的科学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的鉴别能力和维权意识。

篇8:食品药品监管存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对策

人员纳入公务员管理范畴, 在选用动物检疫监督执法专职人员时要从严把关, 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 真正把思想觉悟高, 原则性强, 有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 能秉公执法, 主持正义, 坚持真理, 捍卫法律严肃性的人员选拔到执法队伍中来,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职检疫队伍。

3.4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3.4.1提高政治素质:要按照农业部“六条禁令”为依托, 规范检疫监督执法人员的思路和行为,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责任意识。3.4.2提高专业技术素质:要采取理论与实际操作培训, 业务考试考核, 建立考核档案等形式, 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 使之熟练掌握检疫检验技术、检疫监督执法标准、办案程序等, 不断更新专业知识,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 适应新形势检疫监督执法的需要。3.4.3提高执法水平:要层层举办动物防疫检疫法律法规培训班, 轮训执法人员, 学好法, 用好法, 切实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纠”, 保证各项法律法规执行完全到位。

3.5加强内部管理

严格执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目标管理责任制, 切实做到工作有责任, 有考核, 有奖惩, 保持检疫监督执法队伍的纯洁性和执法的权威性, 真正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3.6普及法律知识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 把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当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大事来抓, 抓紧抓好抓落实。同时, 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 达到家喻户晓, 人人皆知, 使公民知法懂法, 经营者守法不违法, 不断提高全社会对《动物防疫法》的认识水平和支持力度, 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形成领导重视, 部门支持, 经营者理解, 社会拥护的动物卫生监

动物源性食品指的是所有可以食用的动物组织、奶、蛋, 主要包含肉类、水生动物产品、动物脏器等。而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是指动物性食品所造成的污染, 分成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放射性污染;根据污染路径, 又可分成是内源性污染与外源性污染, 基本的特点是经由食物链来逐渐富集, 其造成的危害除了引起急性疾患之外, 还能因为长期在动物体内残留形成潜在性威胁。

1 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1.1 法律、法规体系不完整, 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

当前我国颁布的有关动物性源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主要有《畜牧法》、《食品违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 颁布的法律、法规相对较多, 但是并未对影响动物性源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界定, 相关法律在立法时, 都是从某一特定是角度出发, 因此在监管内容、监管职责等多方面出现交叉重复, 法律与法律之间的衔接并不紧密。例如《食品卫生法》是从食品角度来规范动物性食品卫生;《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是从产品质量安全进行了相关规定;《动物防疫法》是从疫病防治角度, 来控制人畜共患疾病对人所造成的危害等, 由此可见, 法律法规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

1.2 监督管理部门缺乏联动性

针对动物性源食品开展的安全监管, 各个部门都是从各自分工出发来进行监管方面的工作。各个部门的管理体系可以说是封闭性的, 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 对监管内容、具体监管对象、各个部门之间的反馈等, 很难做到有效的配合, 很容易出现重复性管理, 或者是存在管理上的空白地带, 大大降低管理实效性。比如针对生猪屠宰方面, 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设置屠宰场;而对处置私屠滥宰方面, 一般是由多个执法部门联合到一起才能展开行动, 导致在办案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有些部门即使掌握了关于私屠滥宰的信息, 因为其并不具有执法能力, 也就不会去加以深究, 这容易出现在整体管理方面存在缺憾。

2 完善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2.1 完善有关动物性源食品安全监管法律, 加强各大法律之间的衔接性

除了前面介绍来的有关动物性源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法律外, 还需要制定一部能保证动物性源食品性源基础性法律, 并且将相关的动物性源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主体、使用范围、调整对象、影响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因素等界定清楚。此外, 还需要对当前的相关法律继续加以完善。在《动物防疫法》中适当增加:从动物养殖主体、养殖的规模、动物产品流通多渠道化。销售渠道并存, 以及动物疫病经由流通环节来传播更为明显的情况出发, 继续延伸法律管理环节。最后, 对当前的法律法规进行适当修改。比如可以将《食品卫生法》中的有关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食品的界定, 可以将其放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例》中加以明确的规定, 让管理的内容更为具体, 更具有可操作性。

2.2 加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监管管

管人员应被赋予执法证和执法权, 能

及对策.中国猪业, 2010 (3) :24-25.

[3]田薇薇, 辛汝明, 王军, 等.浅谈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几项措施.中国动物检疫

2008 (6) :18-19.

欢迎读者加入新浪微博南方养猪

新浪微博南方养猪已开通http://weibo.com/u/3540283950?wvr=5&c=spr_web_sq_baidub_weibo_t001&sudaref=www.baidu.com

更多适时信息

更好沟通互动

我们等你

参考文献

[1]傅建功, 张义林, 张桂芹, 等.关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山东畜牧兽医, 2009 (4) :34-35.

[2]李怀旺.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猪业, 2010 (3) :24-25.

篇9: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现状及对策研究

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现状

监管对象的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村餐饮业以及药品经营的范围规模较小,硬件设施也比较差。在餐饮服务业大部分都是小餐馆以及小饭店,其硬件设施较差,消毒以及防污染设施仍然没有达到基本的要求。同时,农村的药品经营单位,其大部分的规模都比较小,其农村的零售药店情况也不容乐观。

从业人员的专业文化程度较低,其对于质量安全的意识还是很薄弱。在农村,其餐饮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当地农村劳动力,其文化程度低,同时未进行过系统的知识技术培训,从业人员对于基本的食品安全常识与法律法规知识还是很匮乏,食品安全意识很薄弱。并且,由于餐饮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以及人员结构较为松散、大部分是临时招聘入内,在进行检查的过程中,通常是在表面应付,在检查之后,还是我行我素,这就给餐饮卫生质量安全带来了困难。农村药品从业人员的整体情况比较好,但是,其对于专业以及学历结构上的要求,还是无法满足能够保障药品安全的需求,尤其是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较少。

有关食品药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有着极为严重的隐患。农村卫生是以及个体诊所是其薄弱的环节,在农村,药品流通以及使用的渠道通常为零售药店、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与个体诊所。总体来看,零售的安全管理比较规范,但是村医疗机构的问题很多,村卫生室以及个体诊所就是监管的重要环节。

农村的监管资源缺乏。在农村,监管人员的力量较为薄弱。与食品药品监管的对象数量以及监管任务相对比,基层的监管人员数量与实际需要的数量还是有着比较大的差别,监管人员的素质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在承担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技术监管机构的职能之后,其机构以及人员实在很难担任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任务。同时,专门用于保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工作的专项经费还无法达到标准。因为农村地域广其村落较为分散,监管对象点多面广,工作的难度较大,在现有的机构以及工作人员等条件下,还是比较难以承担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

农民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不足。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城市较低,农民群众的文化水平以及接收信息的渠道受到限制,这对于辨别假劣药品的能力以及经验等严重的匮乏,通常是不能够及时的发现与避免使用过期药品、假劣药等。此外,因为经济方面的因素造成农民在寻医问药时,更倾向经济问题从而忽视了药品的安全。假劣药品就是采用这样的机会,以低廉的价格来蒙蔽农民群众,是假劣药品得以畅销,药害风险在农村的存在几率极高。

有效措施

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对基层政府分管食品药品安全的领导干部实施有关教育培训计划,促进地方各政府对于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树立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指标考核制度,是乡镇政府的责任能够明确。

分析研究有关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创建的计劃。采用有效的措施,是基层监管的力量能够落实到点,使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健全,创建稳定的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努力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方针。

建立基本的设施建设指标以及人员素质指导指标。对进行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的执法人员实施全面的轮训,进行快检技术教育,配备合适基层使用的快检设备,使监管队伍能够不断的健全以及提高队伍的能力。

健全宣传教育宣传的工作体制。组织开展农村食品药品安全进村入户的宣传活动,创建能够全面覆盖农村的食品药品违法举止举报投诉网络,健全举报违法举止的奖励制度,同时鼓励以及支持通过社会组织与个人对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实施社会的监督,是农民群众的监督力量能够发挥出来。

使关键环节的监管加强。以村卫生室的监管为重点,对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品管理着重加强;促进农村学校食品安全示范食堂的建立,以安全示范食堂为切入点,强调农村餐饮服务的安全监管,组织对从业人员的宣传教务以及培训工作,是从业人员的行为干预能够加强。

通过对监管对象、监管力量、监管环境等三个方面对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本次从六个方面提出有关食品药品监管方面的有效措施,例如创建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县、分析研究有关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网络创建的计划、建立基本的设施建设指标以及人员素质指导指标、健全宣传教育宣传的工作体制、使关键环节的监管加强等,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药品安全的监管机制。

(作者单位:湖北省竹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篇10:食品药品监管存问题及建议

农村药品市场监管问题的原因与建议

作者:薛晓虹 薛晓娜

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8期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素质水平,使农村市场越来越规范化。在农村药品市场中,随着农村药品保健意识的提高,农村药品机构和医疗机构数量也得到不断增加。但是数量的不断增多,在监管农村药品市场时却出现了各种原因,对药品市场的稳定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农村药品市场监管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此提高农村药品市场监管水平。

关键词:农村药品市场;监管问题原因;建议

在农村药品市场监管过程中,由于参差不齐的药品质量、过多的假冒伪劣药品、混乱的药品的供销渠道、销售和医药人员较低的素质、过高的药品价格以及不健全的药品监管体制,造成监管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对农村药品市场的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对监管问题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加以解决,以此提高农村药品市场监管水平,保证农村药品市场的稳定运行。

一、农村药品市场监管问题的原因

1、高额利润的趋势作用。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在农村药品销售市场中可以获得高额利润。为了保证农村药品市场的正常运行,各地区逐渐建设农村药品供应网,但是由于巨大的经济利润,有很多的卫生所、卫生站以及个体医药店都不愿因进行统一。而有些药店不重视药品质量,只追求药品的价格,便从不法渠道进行药品的选购;或者有的乡镇药店与药品配送企业一起哄抬价格,提高药品价格。

2、执法力量较为薄弱。在农村药品市场监管中,没有到位的药品监管体系。由于基层药品监管部门需要监管较广的范围地区,同时监管任务重。而在基层监管部门中由于没有人数充足的执法人员,并且没有较为严格有效的执法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药品监管体系没有到位。在检查农村医疗机构时,检查手段和方法没有具备一定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公正性。另外,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发达,使监管工作没有准确覆盖到这些地区,使监管工作出现盲点,没能及时发现违法违纪问题,造成药品市场监管出现各种问题。

3、缺乏完善的药品监管体系,药品监管职能分离。由于医药监管职能的分离,农村药品监管网络也无法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医药监管之间没有合理的衔接,行医由卫生部门监管,药品由食品药品监管管理局监管,导致在药品监管体系中,无法分配监管工作,监管工作也无法同步。一些不法分子会利用监管工作中的漏洞,开办质量不过关的个体诊所,销售不合格药品,对监管工作造成很大的影响。

4、医疗结构没有重视药房建设。农村药品市场没有有序的经营体系,医疗结构没有重视药房的建设,只是投入较少的资金,使药房建设没有达到相关要求。相关人员没有较高的法制观念和专业素质,医疗机构也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相关领导人员没有重视药房硬件投入,只注重经济效益,无法有效的推进药房建设,使农村药品市场无法满足农村发展的需求。

二、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的建议

1、提高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网络体系的建设水平。在农村药品市场网络建设中,主要是建设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网络和药品配送网络。为了能够对假冒伪劣药品进行查处、压制和杜绝,必须要提高农村药品监管网络体系和配送网络体系。在药品网络体系中,有一定成本和资质的连锁药品销售企业可以在相关下层地区设置药品连锁药店,确保每村都有药店。在建设农村药品网络体系中,乡镇能够充分利用已有的网络,保证用药工作的科学性。乡村卫生所在购买药品时,都可以进行统一,然后由乡镇卫生院进行代购。同时乡镇卫生院也要对所需要购买的药品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包括:药品的来源、质量以及药品的使用情况等。提高对药品的监督和指导水平,加强农村群众购买药品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提高药品物流公司的配送积极性,使乡镇和乡村都有相关的药品配送网络,建设统一的药品配售,可以防止在运输药品过程中存在着损耗问题,确保了群众用药的安全性。

2、提高医药人员和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为了提高农民用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必须要提高医药人员和销售人员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加强相关工作人员从业资格认定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为了降低医疗事故,必须要对农村药品经营观念进行相应的转变,同时大型药品连锁企业也可以与乡村药房相连接。加强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培训工作,减少由于经济利益的趋势,使药品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对用药的科学性和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3、增强群众法律维权意识。药品监管部门要全面掌握药品相关法律知识,能够对药品相关监管部门积极宣传有效的药品法律知识。另外,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种方式,能够对农民群众积极的宣传药品知识,增强群众的维护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群众的维权时间,减少群众的维权成本,确保群众维权行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此可以有效的压制不法分子进行伪劣药品的销售,保证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的准确性。

4、加大监管人员的执法力度。首先要提高对监管人员的引导能力,引导监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能够利用科学监管的理念;其次要加强监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监管部门要全面掌握医疗机械的相关知识,能够有效的鉴别假冒伪劣产品。其次要提高监管人员的自学能力,激发监管人员的自主性,能够自主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完善自身的综合能力,以此加大执法力度,保证农村药品市场能够稳定运行。

总结

在农村药品市场监管过程中,必须要完善监管体系,保证监管手段和方法有法可依。在农村药品市场监管过程中,要提高农村药品市场监管网络体系的建设水平,增强医药人员和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保证药品市场监管的科学性。其次要增强群众法律维权意识,加大监管人员的执法力度,同时要推进农村医疗相关机构GSP认证,以此保证农村药品市场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上一篇:保胎注意事项下一篇:《议论性主体段扣题议论》说课稿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