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钦实验小学)吴钦美术论文

2024-04-19

(吴钦实验小学)吴钦美术论文(精选3篇)

篇1:(吴钦实验小学)吴钦美术论文

促进心智主动发展

——探究如何引导学生用美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2011版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到,“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校美术课堂中,我们要教给给学生什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就不能不提“观察“,不能不提到到”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胡知凡教授在《美国小学美术教科书中有关美术语言内容的介绍》一文中介绍到,美术语言分成两大类,即艺术元素和设计原则。艺术元素包括:线条、形状、形体、空间、明暗、色彩、肌理;设计原则包括:平衡、强调、比例、图形、节奏、统一、变化等。美术语言分成两大类,即艺术元素和设计原则。艺术元素包括:线条、形状、形体、空间、明暗、色彩、肌理;设计原则包括:平衡、强调、比例、图形、节奏、统一、变化等。

美术课程分目标是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其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就要求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然后根据不同的学段又有不同的目标。

在低年级美术常态课堂中,我们一线教师在上“造型•表现”领域的课题时一般会这样安排教学:课前布置学生带好应该准备好的工具材料,上课后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仪或教科书,引导学生看看,说说,观察分析创作的方法,有时加以示范,然后让学生创作,40分钟过的很快,往往有不少学生画不完,但也有很快“画完”的。课后查看分析学生的美术课堂作业,我们会发现,在同一年龄段,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美术学习领悟力、表现力在课堂作业中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占少数的优秀生,在画面组织,细节表现,色彩调配表现出了很好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创意。其次是半数以上的普通作品,虽然一般能按要求进行作业,但是有诸如构图偏小、主体不突出,造型概念化,色彩运用不得当,绘画语言贫乏,缺乏细节表现等不同问题。最后是“涂鸦式”和“应付式”的美术作业,造型潦草,涂色马虎或者不是老师要求表 1

现的内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占了大部分人数的表现一般以及涂鸦应付的学生,我尝试通过案例从学生创作的过程来探究原因以及对策。

首先,对于绘画的创作过程主要步骤我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1.观察或回忆,构思,画出主体部分的轮廓,进行构图。

2.细节的添加,丰富内容,完善构图。

3.配色涂色,进行美化。

然后,再来探究学生在这三个过程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对策。

一、物体的轮廓和构图

我们都知道,绘画的造型能力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写实性的,是看一眼画一笔的观察式画法。一种是写意式的是一种“想着画”,是“点到为止”的画法,它符合一二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还因为大部分八岁以前的孩子没有进入写实期,不适合用写实式的画法,只能用写意式的造型画法。所以儿童笔下的形象往往与现实的对象有很大的差距。他们不从物体的外貌上追求形体的透视、比例,尽情夸张,却收到意外的效果,讲神似不求形似。

虽然我们对学生要求物体的轮廓大概意思画出来就好,以解放孩子,让孩子体验造型的乐趣,但也应有适当要求,以促进学生心智的成长。物体的轮廓是由基本形构成的,基本形又是由线条构成的,该年龄段的孩子处于发育生长阶段,大部分的孩子手的控制力不足,但是优秀作品之所以优秀,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勾画物体轮廓时线条流畅,而且画出的基本形衔接自然,造型完整,而与之相对则表现相反,线条凌乱,基本形衔接不到位,缺乏美感。再就是优秀作品主体突出,布局得当,普通作品中线条虽然没有大问题,但是物象偏小主体不突出,甚至一个指头就全部盖住了,显得画面过散,空洞。

对策:

1.对于基本形表现不够好的,要鼓励他练习基本形,养成良好的习惯。

2.对于主体太小问题的,加强动笔前的引导,采用对比法和示范法,比如,出示几张具有对比效果的末添加细节涂色的简单的构图范作,让学生说说:哪幅画好?为什么?最突出是什么?为什么要把他它)画大?怎样画大?教师可通过

实物展示仪演示或直接在黑板示范。最近,在上湘版第四册的第6课《海底世界》时,我把整个黑板当成画纸,把其中的主体鱼的宽画得几乎和黑板的宽度差不多,很好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而且引起了孩子们的惊叹,不由自主的,不少平时画画习惯性偏小的孩子也能画大,有时,鼓励平时不认真的学生上台示范,用流畅的线条画个大大的基本形,效果更好。一个是视觉的刺激,一个是心理暗示和鼓励。这远比语言的引导效果好。

3.对于画面布局构图,要多问问学生:这幅画你要画什么?用什么办法?先画什么?后画什么?用什么办法画到成什么样子?也就是构思,就是在动笔前要有一个整体的想法,也就是这个想法就是构思。构思的要点是:大胆、新奇、不重复别人。有独立构思的能力,是儿童理性心智觉醒的验证,也是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创新精神”要求。所以,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学会构思。鼓励“与众不同”,与众不同的发现,与众不同的思维,与众不同的想象,与众不同的表现,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细节的描绘和美术语言

细节体现着事物的个性特征,包含作者对事物强烈的主观感受。细节的描绘方法我认为也可以和造型能力一样分为写实性和写意式,有两种,一种是写实性的,能培养了孩子们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能够发现其中的美术语言;一种是写意式的要求学生能够较好运用美术语言,自由想象,带有装饰效果,结合于儿童想象画,别有一番景象。比如黑白线描画。

观察学生的作业可以发现细节描绘的两个问题

1.缺少细节。不少的孩子在完成主体物的轮廓造型后就止步,有的匆匆上色,有的模式化的加上些可能和表现内容几乎没有关系的太阳,云朵这样用惯的简单形象,不管是否有意义。“不知道还可以画什么”、“不会画”是他们没有看到也没有想到的表现。

2.细节概念化,美术语言贫乏,表现方法单一。

对策

1.指导观察策略要得当,过程要具体

由于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在绘画活动之前仔细的观察,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观察的指导过程概括起来有三个字:“看”、“说”、“想”。

“看”,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审美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不仅要引导观察单个物体的颜色、形状,更要注意引导其观察物体各部分的大小比例及与其他物体的关系。从观察活动中训练学生具有一双敏感和不断发现的眼睛。“说”,要求用美术语言,用简短的话语表达对美术作品和自然景色的感受。看到是想到的基础,想到是画到的前提,“想”就是构思,通过说来外化和强化看到的,才可以比较顺利画出来,又积累了绘画的素材。

2.加强美术语言点、线、面的认识和训练,比如线描画的。指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是个急不得的过程,也是个在学校有限硬件条件和空间环境下不好实现的指导方法,比如我校的多媒体屏幕分辨率低,影像模糊或者失真,课件里的精美图片或者实物都无法很好的在学生眼前展现出来,就谈不上观察,课堂上的学生画不出细节也是情理之中,这也应该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普遍现象和发展的瓶颈所在。而线描画可以克服展示条件的限制,工具简单,可以帮助很好丰富点、线、面的认识,对事物多少、大小、长短、方圆等在画画时可以积累了很多感性认识,在实际教学中也受到学生的喜爱,能够为低年级学生普遍接受,效果好。

三、配色和涂色。

儿童画涂色一般有写实性色彩和创造性色彩两种种方法。个别对色彩的感知较慢,并且存在明显偏好。比如生活中普遍可见的花,可能整枝花都用绿色画到底,也有的花蕊和花瓣一个颜色。还有不少孩子涂色过于马虎,粗糙。

对策:

涂色时,一是加强观察和示范,二是可以给儿童自由,同时又要提出要求。比如涂色的顺序:涂色的顺序一般从左至右,从上至下,先四边后中间。还有涂色的方法:常用的有平涂法、重叠法、交替法、图案法等。

总之,引导学生用美术的眼光来观察世界,认识美术语言,就是启发儿童心智的觉醒,展示心灵的作用,领悟变化的规律。提高学生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是我们一线美术教师应尽的责任。

作者:福建省永安市实验小学吴钦

篇2:(吴钦实验小学)吴钦美术论文

吴钦飚男 博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授课经验,讲课风格严谨,课堂效果好,现在多所高校担任主要专业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教研室负责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职业资格的授课工作,其有关备考策略、复习策略、知识结构及重难点方面的讲解,深受学员好评。主讲课程:《物业管理基础制度与政策》、《物业管理综合能力》。

篇3:(吴钦实验小学)吴钦美术论文

关键词:美术作业; 评价方法; 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1-081-001

一、中小学美术作业评价多元化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面对充满活力的新教材,应该打破只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像不像”与“对不对”的作业评价标准只能造成学生按照教学要求用模仿的方式被动学习,扼制了学生的创造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

二、中小学作业评价方法的新趋势

针对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新课标实施后,根据美术课程内容的调整,评价方法也呈现了新的变化,其主要变化体现如下方面:

1.评价标准多元化

传统的学生绘画主要是以训练技能为主的范画教学,其主要过程是学生按照教师的画法步骤临摹,评价主要是以学生临摹的形状、线条等画得“像不像”、“对不对”为主要评判标准。例如有教师在上《闪闪的星星》时,根据低年级儿童好动、手工课课堂纪律较差等特点,采用了以“星级”的过程性评价方式来激发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其评价等级为:A“聪明”星:对课堂上积极思考,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积极回答问题。B“创意”星:对在课堂上能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或者有新意的问题者。C“进步”星:对在教学各环节中有进步表现的学生发“进步”星。D“示范”星:对课堂上遵守纪律的学生,发给他“示范”星。E“画家”星:对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将作品展出,并发给他一颗星。F“口才”星: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业,能够积极主动发言并能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学生。以这种因材施教的评价方式,让课堂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鼓励。

2.评价方式多样化

2.1以加盖小印章的方式评价。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中所要求的学习态度问题、技能与技巧的掌握情况,画面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思想情感的认识,色彩运用处理的合理性等,设计制作不同的小印章。如有教师采用十分可取的方法:用一颗五角星表示有“创新意识”,用太阳表示色彩运用合理,用一颗心表示画画认真,用月亮表示构图,用笑脸表示造型。一学期下来,让每个同学都有不同或相同的印章,学生之间虽然有差别,却没有等级之分。这种无等级评价的标准比较宽松,可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不同的印章和描述性评语,体现了学生不同的学习状态和个性,既能看出学生的差距,又不把学生分成等级,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学生通过老师的评价及时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一步明确努力的方向,也增加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2.2以学生参与、自评互评方式评价。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纯客观、纯自然的观察和表现手法中解脱出来,让学生参与到各自作品的评析中,感受大家的美术作品,师生共同参与点评。如教师在课堂作业评价时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请作者介绍创作思路,自己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或不太满意的部分,还请其他同学来评价,引导学生参评,设计了一些问题。例如,“你喜欢哪张作业,为什么?”“你觉得同学的评价与你的观点一致吗?”“你认为这张作业应如何修改”等。这种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视觉感受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还对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极其有益。

3.评价主体多角色化

现在传统以教师为“主角”的评价观已经转变,教师开始注意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美术作业除了教师评价, 还要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可以采用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袋等形式进行“档案袋”加“展览”的评价。

“档案袋"的形式是为每个学生设立一只档案袋(可专门设计印刷了属于小学生的“美术作业档案袋”)。其内容有学生自己认为满意的美术作业(并不是每课都要,基本以绘画作业为主),也有的是课外创作的美术作品。当作品放入袋子以后,让学生自己给那张作品取好题目,自己进行评价(评价不再是优秀、良好等,也不是一个分数,而是“笑脸”、“五角星”、“心”等)。

三、明确美术教育评价方式及研究思路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师对于学生作业的多元化评价呢?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精心选编评价语言

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每个学生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精心选编评价语言。

2.因势利导,及时启发,促进创新

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应正确把握这一时期学生创造力的特点,才能对他们提出恰如其分的学习要求。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

四、总结

美术教学因其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更适合在实验、探索、讨论、活动和实际操作中进行,而要采用这些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尊重的讨论研究、生动活泼的组织形式、鼓励质疑与善于启迪、热情帮助和耐心辅导,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活跃与创造才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瓦萨里着,徐波等译.巨人的时代[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2]沃林着,潘耀昌,陈平译.古典艺术[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阿纳森(美).西方艺术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上一篇:村委会委员年终工作总结下一篇:党员除名党委批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