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管理方案设计

2024-05-08

员工培训管理方案设计(精选6篇)

篇1:员工培训管理方案设计

问题一:裁员管理方案设计

裁员是一项系统工程,管理者必须关注整个行动中的关键点,稳健执行,及时控制。而更进一步,会发现:企业在裁员过程中所受到的阻力通常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好坏成反比。于是有了一种说法:裁员比招聘更能够体现出一个企业的文化。

怎样进行裁员规划?

企业在裁员规划时,需要确定以下几个关键点:裁员目的、裁员范围及选择标准、目标、效果时间安排(开始与结束时间)、执行人员及可能的风险分析。

■ 确定裁员目的和裁员类型

不同的裁员目的将直接影响对被裁人员的圈定标准以及选择的方法。按裁员目的不同,裁员一般可以分为结构型裁员、经济型裁员和优化型裁员。

结构型(战略型)裁员,主要是由于行业、技术和公司战略发展变化所导致的,是相对大范围裁减员工活动。优化型裁员,则主要关注员工的绩效,裁减那些业绩表现不佳的员工。■ 为裁员行动制定明确的目标

裁员标准确定以后,需要为裁员行动制定明确的目标。像我们在绩效管理时做工作目标设定一样,裁员也要制定“SMART”目标,所谓“SMART”目标,是英语中五个单词的代表,要求目标达到: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和有时限。

■ 制定百日裁员计划表

目标制定之后,就是做好行动计划这一关键步骤。这一步是前面规划或者说小战役的具体落实,主要实施计划要有工作内容、预算、沟通计划、裁员执行的标准及方案、法律问题处理等。其中任何一项工作的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裁员百日计划」

目前我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企业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形式。这一方面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熟悉相关法律规定,做到不违法;另一方面,在执行中要兼顾员工的感情,在合法的前提下,将裁员工作做得尽量合理。

怎样落实裁员计划?

■ 培训所有执行人员

在落实裁员过程中,首先要提到的是对执行人员的培训。培训计划是在前期规划过程中就做好的。培训的目的是使裁员对内对外沟通的口径一致,执行办法一致。

■ 进行充分的裁员沟通

其次就是重中之重的沟通了。在整个沟通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发布所有的裁员信息始终保持通过公司的正规渠道与员工进行沟通,避免非正规渠道的谣言和猜测造成公司内部的不稳定。

■ 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对于高科技企业及一些核心技术决定企业命运的企业,从员工入职时就应该签订商业秘密的保密协议。

■ 处理好程序性事务

在执行裁员的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相关的程序性事务,包括:核算离职补偿金、做好离职面谈等。人力资源部需要帮助提供统一合法的补偿金支付计划,以及规范的离职面谈指导。

同时,人力资源部要帮助监控程序的公平性,避免裁员成为挟私报复的工具。■ 按部就班执行计划

最后,就是要尽可能地依照原计划按部就班地执行。因为前期的规划活动很充分,所以计划还是相对比较科学完备的。在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加强监控。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启动相应的预案。

■ 怎样进行裁员后续工作

裁员行动完成之后,在70 天左右的时间,需要对行动进行一次分析,有条件的可以加入员工观点调查,以从定量和定性指标上就裁员对企业员工的影响进行判断。

■ 分析留任关键员工

因为被裁员工基本都已离开,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要继续进行,裁员对企业留任员工心理上肯定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他们的工作势必比以前增加或改换了新的工作职责。

分析主要关注于对留任员工特别是关键员工的心理影响,是否会影响他们对企业的承诺度,以及在今后保留员工的重点工作是哪些,当然也会包括具体裁员的经济效果评估、过程中的经验教育分析等。

■ 缓解留任员工的焦虑

得出结果后,在接下来的30天左右时间,为留任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或安排一些心理咨询,以缓解他们的焦虑心情,适应新的变化。美国管理协会(AMA)在1997 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裁员后的培训活动对组织的产出有重大影响。他们发现:与裁员后不增加培训的公司相比,增加了培训的公司在裁员约一年后,75%的公司因员工提高了生产力而获利。■ 帮助被裁员工再就业

裁员后续活动还包括:对被裁员工的培训、再就业和处置工作。严格意义上说,企业与被裁员工没有太多法律上的关联性,但对被裁员工再就业的协助恰恰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是企业雇主品牌树立的重要一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不会简单地把员工推给社会,而是会在企业能力范围内,在员工寻找新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

问题二:离职人员管理方案

毫无疑问,实施离职员工管理方案有时是件十分复杂的事,这要求公司收集并处理大量信息。不过借助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网络,现在我们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来实施这 项方案。我们发现,最完善的方案都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础之上的:

开明的离职程序:别指望那些在离开公司时被保安“护送”出门的离职员工会同公司保持良好关系。富有成效的关系植根于公司在员工离开时对其采取的友善态度。此时,人力资源总监应当同离职员工倾心交流,表示为了双方的利益,彼此应该继续保持联系,同时还要注意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如员工离职原因、对公司的看法、将来的计划以及抱负。当然,最重要的是留下该员工的联系方式。

双向的价值回报:假如公司希望离职员工及时告知公司他们在何处高就、在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就应该给予他们吸引人的回报。有时,仅仅是离职员工关系网带来的价值就能让离职员I,b满意足,因为如果该员工成了这个网络中的一员,他就能和以前的同事保持联系,并从中获益。

个性化的交流:因特网的普及使公司得以和离职员工进行充分的信息沟通,这就要求公司为他们提供个性化且与其密切相关的信息。一个好的离职员工关系网会根据员工的不同背景对员工进行细分,并因人制宜地为他们提供最对其口味的信息。一个退休的高级副总裁所需要的信息和一个年仅26岁返回校园攻读MBA的前助理感兴趣的事情很可能不一样。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离职员工的价值,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方案肯定会越来越普及。事实上,在不远的将来,雇主们很快就会为争相吸引离职员工的关注、换得他们的一片忠心而使出浑身解数。你也许要为近在眼前的离职员工争夺大战做好充分准备了。世界知名企业的经典做法 毫无疑问,离职员工还是企业的人力资源,如何才能真正利用这笔资源,怎样利用,世界知名的大公司都有一套自己的经典做

惠普公司——握手话别:陪送“嫁妆”。惠普(美国)公司有一家子公司,该公司对待跳槽的员工是:不指责、不强留,利索地放人,握手话别。公司的管理层认为,人家愿意来,说明惠普有很大吸引力;人家想走,强留也不会安心。退一步说,一些优秀人才到外面去服务,也是惠普对社会的贡献,也符合惠普一贯坚持的“互胜”精神。

麦肯锡公司——建立名录:一网打尽。麦肯锡咨询公司有一本著名的“麦肯锡校友录”,即离职员工的花名册。麦肯锡的管理者深知,随着这些离职咨询师职业生涯的发展,他们将会成为其潜在客户,无疑会形成一大笔资源。

Bain公司——真心牵挂:人走心连。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Bain公司专门设立了旧雇员关系管理主管,负责跟踪离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Bain公司定期向那些曾在公司效力的前雇员发送内部通讯,邀请他们参加公司的聚会活动。

摩托罗拉——不计前嫌:好马回头。摩托罗拉非常重视好马的回头,为此有一套非常科学完备的“回聘”制度。首先“回聘”的目的是为了给拥有公司需要的工作知识和技能的前任员工提供工作机会,它的适用范围是所有那些主动提出辞职的前任公司常规雇员。

篇2:员工培训管理方案设计

摘 要:文章从介绍培训的概念及理论研究的发展入手,论述了培训及培训方案设计的重要性,对培训方案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指出设计培训方案时应从哪些方面考虑,根据具体情况如何择优处理,最终制定出一个有效的培训方案。

关键词:培训理论 培训方案 要素 设计

员工是组织的血液,不同组织间的竞争即成为人才的竞争,人们对此已经达成共识。从实践中产生的人才必需接受新的培训,来弥补自身知识的缺陷。认识到了培训的重要性,并不等于就能做好培训工作,因为培训工作的完成需依赖于培训方案。有好的培训方案,不一定有好的培训效果,但要有好的培训效果,则必须要有好的培训方案,如何设计有效的培训方案,也正是本文目的之所在。

一、培训理论的研究及发展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人们开始渐渐重视起培训工作,特别是在今天的市场经济下,对培训工作的研究愈来愈多,但何为培训,却是各抒己见,至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下面摘录一些供研究参考。

1.培训:指各组织为适应业务及培育人才需要,用补习、进修、考察等方式,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和训练,使其适应新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拥有旺盛的工作能力,更能胜任现职工作,及将来能担任更重要职务,适应新技术革命必将带来的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和干部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2.培训:指向员工传授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的任何活动,是与工作有关的任何形式的教育。

3.培训:指创造一个环境,使员工能够在这一环境中获得或学习特定的与工作要求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

4.培训:指给新雇员或现有雇员传授其完成本职工作所改需的基本技能的过程。

总之,现代培训指的是员工通过学习,使其在知识、技能、态度上不断提高,最大限度地便员工的职能与现任或预期的职务相匹配,进而提高员工现在和将来的工作绩效。

培训作为科研课题首先是在心理学和科学管理领域进行的。随后,培训理论随着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00-1930)、行为科学时期的培训(1930-1960)、系统理论时期的培训(1960-)三个发展阶段。在传统理论时期,培训是以发展个人技术与态度为主,较少考虑个人与他人,或个人与团体的相互关系;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的培训,除了延续传统理论时期重视个人技术与态度的发展以外,更重视员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培训理论进入系统理论时期,系统理论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系统对于外在环境的开放性,亦即将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并且特别重视系统与系统间的适应与沟通。

90年代以后,组织培训工作可以说已是没有固定模式的独立发展阶段,现代组织要真正搞好培训教育工作,则必须了解当今的培训发展趋势,使培训工作与时代同步,当今世界的培训发展趋势可以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员工培训的全员性。培训的对象上至领导下至普通的员工,这样通过全员性的职工培训极大地提高了组织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有效地推动了组织的发展。同时,管理者不仅有责任要说明学习应符合战略目标,要收获成果,而且也有责任来指导评估和加强被管理人员的学习。另外,培训的内容包括生产培训、管理培训、经营培训等组织内部的各个环节。

其二,员工培训的终身性。单凭学校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一点知识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必需实行终身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经营理论。

其三,员工培训的多样性。就是培训的范围已从企业扩展到整个社会,形成学校、企业、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庞大的完整的职工培训网。培训的方式有企业组织的培训、有社会组织的业余培训、有大学为企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

其四,员工培训的计划性。即组织把员工培训已纳入组织的发展计划之内,在组织内设有职工培训部门,负责有计划、有组织的员工培训教育工作。

其五,员工培训的国家干预性。西方一些国家不但以立法的形式规定参加在职培训是公职人员的权利与义务,而且以立法的形式筹措培训经费。

二、如何设计员工培训方案

(一)培训需求分析

组织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它必须是理性化,以经济人的眼光来看待一切,培训活动的成本无论从费用、时间和精力上来说,都是不低的,培训要冒一定风险,因此在是否进行培训前需要进行需求分析,根据需求来指导培训方案的制定。

培训需求分析需从多维度来进行,包括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首先,进行组织分析。组织分析指确定组织范围内的培训需求,以保证培训计划符合组织的整体目标与战略要求。根据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预测本组织未来在技术上及组织结构上可能发生什么变化,了解现有员工的能力并推测未来将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从而估计出哪些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培训,以及这种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以推测出培训提前期的长短,不致临渴掘井。其次,进行工作分析。工作分析指员工达到理想的工作绩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和能力。最后,进行个人分析。个人分析是将员工现有的水平与预期未来对员工技能的要求进行比照,发现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后就可以设计具体的培训方案。

(二)培训方案各组成要素分析

1.培训目标的设置设置培训目标将为培训计划提供明确方向和依循的构架。有了目标,才能确定培训对象、内容、时间、教师、方法等具体内容,并可在培训之后,对照此目标进行效果评估。培训总目标是宏观上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要达到培训目标,就要求员工通过培训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即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了解什么?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能够干什么?希望员工通过培训后有哪些改变?明了员工的现有职能与预期中的职务要求二者之间的差距,即确定了培训目标,把培训目标进行细化,明确化,则转化为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目标越具体越具有可操作性,越有利于总体目标的实现。

2.培训内容的选择。一般来说,培训内容包括三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究竟该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应根据各个培训内容层次的特点和培训需求分析来选择。

知识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一层次。员工只要听一次讲座,或者看一本书,就可能获得相应的知识。知识培训有利于理解概念,增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企业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障碍和阻挠。同时,要系统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则必须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

技能培训,这是组织培训中的第二个层次。这里所谓技能就是指能使某些事情发生的操作能力。招进新员工,采用新设备,引进新技术都不可避免要进行技能培训,因为抽象的知识培训不可能立即适应具体的操作,无论你的员工是多么优秀,能力有多强,一般来说都不可能不经培训就能立即操作得很好。

素质培训,这是组织培训的最高层次。此处“素质”是指个体能否正确地思维。素质高的员工应该有正确的价值观,有积极的态度,有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目标。素质高的员工,可能暂时缺乏知识和技能。但他会为实现目标有效地、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而素质低的员工,既使已经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但他可能不用。

上面介绍了三个层次的培训内容,究竟选择哪个层次的培训内容,是由不同的受训者具体情况决定的。一般来说,管理者偏向于知识培训与素质培训,而一般职员则倾向于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它最终是由受训者的“职能”与预期的.“职务”之间的差异所决定的。

3.谁来指导培训。培训资源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包括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外部资源是指专业培训人员、学校、公开研讨会或学术讲座等。在众多的培训资源中,选择何种资源,最终要由培训内容及可利用的资源来决定。

组织的领导、具备特殊知识和技能的员工是组织的重要内部资源,利用内部资源,可使受训者和培训者都得到提高。组织内的领导是比较合适的人选。首先,他们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宝贵的工作经验;其次,他们希望员工获得成功,因为这可以表明他们自己的领导才能;最后,他们是在培训自己的员工,所以肯定能保证培训与工作有关。

当组织业务繁忙,组织内部分不出人手来设计和实施员工的培训方案,那么就要求诸于外部培训资源。外部培训人员可以根据组织来量体裁衣,并且可以比内部资源提供更新的观点,更开阔的视野,但外部培训资源也有其不足之处,一方面,外部人员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解组织的情况和具体的培训需求,这将提高培训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外部人员培训,组织的领导对具体的培训过程不负责任,对员工的发展逃避责任。

4.确定受训者。岗前培训是向新员工介绍组织的规章制度、文化以及组织的业务。新员工来到公司,面对一个新环境,他们不太了解组织的历史和组织文化,不了解组织的运行计划和远景规划,不了解公司的政策,不了解自己的岗位职责,不熟悉自己的上司、同僚及下属,因此新员工进入公司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紧张不安,为了使新员工消除紧张情绪,使其迅速适应环境,企业必针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岗前培训,由岗前培训内容决定了的受训者只能是组织的新员工。

对于即将升迁的员工及转换工作岗位的员工,或者不能适应当前岗位的员工,他们的职能与既有的职务或预期的职务出现了差异,职务大于职能,对他们就需要进行培训。对他们可采用在岗培训或脱产培训,而无论采用哪种培训方式,都是以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为内容,而不同内容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确定了不同的受训者。

5.培训日期的选择。员工培训方案的设计必须做到何时需要何种培训,通常情况下,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时就需要进行培训。第一,新员工加盟组织;第二,员工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第三,由于环境的改变,要求不断地培训老员工;第四,满足补救的需要。

在作培训需求分析时,确定需要培训哪些知识与技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对这些知识与技能培训作出日程安排,看大致需要多少时间,以及培训真正见效所需的时间,从而推断培训提前期的长短,根据何时需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及提前期,最终确定培训日期。

6.培训方法的选择。组织培训的方法有多种,如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视听法、角色扮演法等,各种培训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提高培训质量,达到培训目的,往往需要各种方法配合起来,灵活使用。

(1)讲授法。讲授法就是指讲授者通过语言表达,系统地向受训者传授知识,期望这些受训者能记住其中的重要观念与特定知识。讲授法用于教学时要求: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它是保证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讲授要有系统性,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讲授时语言要清晰,生动准确;必要时应用板书。

(2)演示法。演示法是运用一定的实物和教具,通过实地示范,使受训者明白某种事务是如何完成的。演示法要求:示范前准备好所有的用具,搁置整齐;让每个受训者都能看清示范物;示范完毕,让每个受中者试一试;对每个受训者的试做都给予立即的反馈。

(3)案例法。案例是指用一定视听媒介,如文字、录音、录像等,所描述的客观存在的真实情景。它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早就广泛用于社会科学的调研工作中,代起,哈佛商学院首先把案例用于管理教学,称为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要求:内容应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为了保密有关的人名、单位名、地名可以改用假名,但其基本情节不得虚假,有关数字可以乘以某掩饰系数加以放大或缩小,但相互间比例不能改变;教学中应包含一定的管理问题,否则便无学习与研究的价值;教学案例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它的编写与使用都是为某些既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7.培训场所及设备的选择。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决定着培训场所及设备。培训场所有教室、会议室、工作现场等,若以技能培训为内容,则决定了最适易的场所为工作现场,因为培训内容的具体性要求信息传授的具体性,而许多工作设备是无法推进教室或会议室的。培训设备则包括教材、笔记本、笔、模型,有的还需幻灯机、录相机等,不同的培训内容及培训方法最终确定了培训场所和设备。

员工培训是集培训目标和期望结果、培训内容、培训指导者、受训者、培训日期、培训方法和培训场所及设备的有机结合,达到目标和结果是根本目的之所在,其后各个组成部分都是以它为出发点的,经过权衡利弊,作出决策,制定出一个以培训目标和结果为指南的系统方案,而不能是各组成部分作分离处理而任意组合。虽然一个系统的培训方案不一定为有效的培训方案,但一个有效的培训方案必须是系统考虑的培训方案。

(三)培训方案的评估及完善

培训方案的测评从三个维度来考察。从培训方案本身角度考察,将其细化为三个指标来进行:

1.内容效度,看培训方案的各组成部分是否合理、系统化,分析其是否符合培训需求分析,各要素前后是否协调一致,是最优选择。

2.反应效度,看受训者反应,受训者是否对此培训感兴趣,是否能满足受训者的需要,如果否,找出原因。

3.学习效度,以此方案来培训,看传授的信息是否能被受训者吸收,如果否,则要考虑到传授的方法以及受训者学习的特点等各个方面的因素来加以改进。从受训者的角度来考察,看受训者培训前后行为的改变是否与期望的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应考虑是培训效果不理想还是缺乏应用培训所学内容的机会,还是由于习惯影响,使培训效果还未表现出来,需延长考察时间。最后,从培训实际效果来考察,即培训的成本收益比来分析。培训的成本应包括培训需求分析费用,培训方案的设计费用,培训方案实施费用,受训者在培训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培训方案的收益则包括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两部分,显性收益是指产量的提高,废品、次品的减少,采用更省原材料的生产方式的节约,生产事故的减少等可测量的收益;隐性收益则是指企业团队精神的生成,企业形象的提高等不可量化测量收益。成本低于收益才证明此方案具有可行性,成本高于收益则证明此方案不成功,应找出失败原因所在,设计更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彭剑锋,包政主编.人员甄选录用与培训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余凯成,程文文,陈维政编著.人力资源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版

3.张一驰编著.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版

4.洛丝特著.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版

5.欧炳进,张育新,林克慧编.人事管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6.[英]贝纳德.泰勒,美.戈登.利皮特合编,陈今淼译.管理人员发展和培训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7.中国改革全书・劳动工资体制改革卷.1978~1991年,大连出版社

8.胡振君.“你对培训知多少?”,行政与人事,2000(4)

9.龚亚平著.企业培训方案评价研究.硕士论文

篇3: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企业员工培训是一个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企业的竞争力和员工知识技能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但是一直以来,企业人事部门使用人工的方式进行培训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效率低,安全性低的缺点,而且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对信息查询、更新将带来很大困难。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企业员工培训进行管理,能极大的提高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的工作效率。

二、培训管理系统功能分析

1、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经过对企业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培训管理系统涉及到的用户包括人事部门管理员、培训教师、员工,根据这一需求,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企业员工培训是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在资源管理上它可以管理培训所用到的培训教材、培训场地、培训计划、培训课程等。系统主要功能包括:1)员工信息管理:包括员工信息的增加、删除和修改;2)教员信息管理:包括教员信息的添加、修改和删除;3)课程信息管理:包括课程信息设置,课程信息添加、修改和删除;4)成绩信息管理:包括教师登记培训成绩,员工培训课程成绩的查询、删除和成绩报表打印;5)培训申请管理:包括员工培训课程查询、员工培训申请、培训申请处理;6)培训需求管理:包括根据企业业务发展需要,制定培训计划,以及对计划的增删、修改;7)培训效果评价管理:包括培训效果评价、培训课程评价、培训教师评价;8)系统信息管理:包括员工管理、系统管理员权限修改和密码修改。

2、系统数据库设计

通过对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的内容和功能需求分析,设计了10张表,数据库表的逻辑结构如下:

员工信息表(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性别、岗位编号、部门编号、学历、生日、籍贯、参加工作时间、家庭住址、联系电话)

员工成绩表(员工号、课程名称、分数、评定分数、评价、备注)

课程信息表(课程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别、教员号、部门号、学时、培训地点)

教员信息表(教员号、教员名称、教员学历、开始教课时间、教员评价、)

培训需求表(培训课程号、培训员工号、培训开始时间、培训结束时间)

课程评价表(培训课程号、员工号、评价、评价时间)

课程申请表(课程号、员工号、申请时间、申请处理标志)

部门信息表(部门编号、部门名称、部门经理、部位助理)

岗位信息表(岗位编号、工作岗位名称、权力范围)

用户密码表(用户名、密码、角色、上次登录时间)注:下划线表示主键

在确定了各数据表和主键的基础上,依据表之间的联系,采用SQL Server 2005工具和环境,使用对象资源管理器创建了名为ygpx的数据库,设计了数据表之间的关系图,如图2所示:

三、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系统基于SQL Server 2005为后台数据库的构建,采用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程序设计技术,C#作为系统前台程序开发工具,采用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模式[1],系统数据库服务器放在企业内网,通过c/s模式访问数据库,能够实现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查询等各种操作,并可以实现各种报表的打印输出。

1、登录界面设计

登录界面是所有用户公用的界面,不同的用户登录系统根据用户角色不同将转向不同的页面,用户角色有:管理员,教员,学员。设置用户角色标志tagg=Convert.To Int16(dr["roles"]);根据tagg查询user_pswd判断用户类型。

2、管理员操作功能模块设计

启动程序,管理员登陆系统后,进入管理员操作页面,通过在main.cs添加menu Strip控件,创建主菜单。主菜单包括:学员信息管理、培训课程管理、成绩信息管理、教员信息管理、岗位部门信息、系统信息管理。

(1)学员信息管理

管理员可以在学员信息管理模块添加、删除、修改学员基本信息,也可以通过Execl格式导入学员信息。如图3所示。

在添加学员信息时,为检验员工编号是否已存在,程序使用check_man()进行判断,并使用了Command的Execute Reader()方法[2~3],用于取得指定sql语句的查询结构,当查询结果为一个集合时,仅返回第一行记录。如果查询结构为空时,返回结果为null。代码如下:

(2)培训申请处理

调用学员信息管理培训申请界面,管理员可对学员申请的课程需求进行处理。可全部同意或全部不同意,也可选择处理某一员工的申请。培训申请处理设计代码如下。

(3)培训课程管理

管理员在培训课程管理界面管理员可添加培训课程,也可修改和删除培训课程。使用data Grid View1_Cell Value Changed()方法指示data Grid View单元格中行索引[4]。方法如下:

(4)成绩管理

启动程序,管理员可以按员工、课程、部门等查询培训成绩,也可以将成绩导出。

3、教师操作功能模块设计

教师登录后可以修改自己的个人信息,可以查看学员对教师受的评价,可以登记所授课程的成绩。

4、员工操作功能模块设计

员工登录系统后,可以修改初始登录系统口令,可以申请培训课程、查询培训成绩、对授课教师和授课课程的评价。成绩查询和对课程的评价界面如图4所示。

四、结束语

员工培训管理系统是针对企业人事管理的实际需要而设计的一套集数据录入、数据导入、查询、统计、打印、报表生成、数据导出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信息管理系统,系统界面直观、操作简洁,功能齐全,极大的提高了企业员工培训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马骏.C#程序设计及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徐庭松.SQL事件探查器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作用[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12).

篇4:员工培训管理方案设计

摘 要:随着全国干部教育规划和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各行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培训管理工作越来越艰巨。为改变传统的培训教学管理模式,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人性化、规范化、科学化和集约化管理,结合大数据思想最终实现个性化管理的培训教学管理系统建设势在必行。本文结合现代培训教学管理的实际情况,从教学管理的目标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思路出发,以实现不同用户需求为目标,把教学管理内容划分为教务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师登录、学员登录四个子系统,并分别进行了功能模块设计。

关键词:教学管理系统;培训;功能设计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教学管理工作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是正常教学秩序的保证,也是教育培训管理最核心、最基础工作。从具体事务来讲,它包括培训计划的制定与执行、培训班的设置、师资力量的配备、课表的编排与制定、教材的建设和管理、教学质量的检查与评估、考试等等。因此,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培训质量,关系到教育培训事业未来的发展。

随着培训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办学形式更加多样化,行业培训机构对各种教学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工作越来越繁杂,且缺乏与信息技术相匹配的管理模式。为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管理质量,人性化、规范化、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成为教学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成为教学管理规范的行业培训机构的必经之路。

二、系统需求调研

为梳理教学管理流程,设计实用的系统功能模块,本文以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为调研对象,对学院及分院各部门的领导、教务管理人员、教学资源管理人员、班主任、学员、教师以及培训评估管理人员分别以面谈形式进行充分系统需求调研,汇总和梳理不同用户需求(见表1)。

三、系统框架

由于行业培训机构的业务与高校有所区别,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以培训班为中心。以实现不同角色用户的需求为目标,根据完成的功能,将系统分为教务管理子系统(完成繁杂的教务工作的功能)、教学资源子系统(完成教材、教室等有关的功能)、教师登录子系统(完成教师登录后的功能)和学员登录子系统(完成学员登录后的功能)四个子系统。在这四个子系统中又可划分出多个小模块,例如,教务管理子系统是一个非常大的子系统,将它再次细化,可以分成培训计划管理模块、培训班管理模块、师资管理模块、考务管理模块、教学质量考核模块等。可以用系统结构框架图来表示(如图1所示)。

四、系统功能描述

(一)教务管理子系统

教务管理子系统是本系统的核心系统,也是所有子系统中功能最复杂的一个子系统,涉及了整个日常教务和教学工作。培训班的教务管理是完整的、分阶段的流程化管理。教务管理子系统在充分调研管理需求的基础上,优化现有的培训管理流程,建立涵盖培训需求调研、培训启动、培训实施、培训考核、培训评估、结业和培训信息归档等的培训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培训前期主要是培训需求的收集和评估、年度培训计划的发布。培训启动阶段主要是培训实施方案、培训班教学大纲、课程安排、经费预算、培训通知等文件的制定和审批,创建培训班。培训实施阶段主要是学员报名和班主任审核,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学员报到、培训教室设备管理、教师授课、课表管理、学员考勤管理、资料上传,网上作业等相关工作内容。培训考核阶段主要包括考试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审批,考试实施过程、成绩录入及统计等。结业阶段主要涉及培训质量评估、培训总结、经费决算、培训信息归档等方面的内容。

围绕培训教学工作的启动、实施、考核、结业四个不同阶段(如图2)中的各项具体业务工作,展开培训教务管理和不同阶段的培训评估工作。如图1所示,按照具体业务和管理对象的不同,将教务管理子系统主要分为七个大的功能模块。

针对年度培训计划的起草,设计培训计划管理模块,主要方便各教学点年度培训计划的统筹管理;实现培训机构对各教学点的年度培训任务分配;实现年度培训计划的查询、统计功能,以简洁的对比图表呈现给管理者,便于进行决策;实现培训进程图的实时更新,以便管理者及时掌握计划完成情况。

由于行业培训机构的主要业务是围绕培训班的举办而进行的,培训班管理模块成为教学管理的重中之重。培训班的管理涉及教学计划、经费预决算、培训通知的逐级审批和查询、归档;学员报名的资格审核和学员报到的确认;课程安排;考勤管理;结业事宜的确认、带水印和电子印章的结业证书的打印、归档;学员和教师的互评、培训班的评估等工作。

培训班管理模块(如图3所示)的设计中需梳理每个环节的流程,在人员基础信息库、培训信息库、教学资源库的基础数据上实现教学计划、经费预算决算、培训通知的设计、编辑、审批、查询统计、归档管理,实现经费预算决算的对比显示,设置用户权限,实现审批流程状态图的可视化与实时更新;实现培训班创建、学员报名、审核、报到确认、查询;实现课程表的设计、排课、系统自动检测资源冲突(包括教师、教室),支持临时调课操作;实现学员使用移动终端进行考勤记录管理;实现培训班质量效益评估设计,评估结果反馈;实现培训班结业确认、颁发带水印的电子结业证书、培训班归档管理等功能,完成教学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现代化和集约化管理,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管理质量。

教师管理模块主要实现教师各类信息的数据维护、管理者对教师信息、工作量、查询、统计;教学任务的发布;教师评价信息的反馈等。考务管理应实现各教学点考场布置的上报、审批;考试信息的存档、查询。成绩管理主要实现管理者对学员成绩的查询、统计、发布、归档等功能。培训档案管理应满足各类用户对档案的不同查询权限并实现培训班各类信息归档操作的数据同步。教学质量考核模块主要实现考核评估调查问卷定制和生成、网上调查、数据统计查询、评估报告生成和反馈等功能。

(二)教学资源管理子系统

教学资源管理实质是教务管理的一部分,但是由于其管理对象与教务管理的工作对象有很大差异,因此将教学资源管理从教务管理中划分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子系统。教学资源管理子系统包括教材(课件)管理模块、案例(个例)管理模块、教室管理模块、实习实训基地管理模块、食宿管理模块(图4所示)。

(三)教师登录子系统

教师登录子系统包括个人信息管理模块、教学信息查询模块、学员考核管理模块(如图5所示)。

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完成个人信息管理、教学任务查询、培训班学员信息查询、作业发布、作业批改、教学质量评价查询、工作量统计查询、学员成绩录入和确认、查看个人教学评价信息等操作。

(四)学员登录子系统

学员登录子系统包括个人信息管理模块、培训信息查询模块、网上作业模块、培训质量评估模块(如图6所示)。

学员登录系统后,进入系统界面,可以进行个人信息管理、培训班课程信息查询、学员信息查询、授课教师信息查询、网上作业提交、考试信息查询、成绩查询等操作。同时,系统还将设计实现与培训评估系统的响应接口,以实现培训质量评价等主要功能。

五、结语

通过教学管理系统的功能规划设计,实现电子化教学管理,可以整合行业培训机构现有的教学信息资源,消除大量存在的“信息孤岛”,通过教学管理流程的信息化构建,强化对各分支机构管理流程操作的监控,减少大量重复的事务性工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更高端的决策支持和业务策划工作中。系统建成后,可通过数据挖掘、重组数据,数据的再利用等大数据思想为各行业人员实现个性化的终身学习管理。由于教学管理系统的内容和业务流程还与各行业培训机构的自身特点有很大关系,所以本文只对主要培训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李葳葳.基于.NET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09.

篇5:员工培训管理方案设计

中层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方案背景

为了打造职业精神、提高责任心,加强素质管理、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系统的培养公司中高层管理者,公司领导提出中高层能力提升培训需求,希望通过此次培训的实施,为盖亚集团实现更高更远的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管理人才保障

一般而言,企业关键员工包括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重要职能中层管理人员、高级市场营销人员和某些重要专业人员,人才梯队中的人才是指员工中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接班人”

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组织结构要求识别企业关键员工及人才梯队中的人才,建立人才管理培训计划。

整体培训思路

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既要有了解宏观形式的战略视野,也要有企业实务运作和管理的综合素质,因此在设计培训课程体系时,结合工程项目管理精细化、房地产企业管理精细化,既要兼顾企业的行业特点,又针对学员对各方面技能的需求。着重从管理者的管理思维、管理能力、管理方式出发。

培训体系的设计

第一部分:管理角色与思维

一、管理与管理角色(定位)

1、管理是什么——本质

2、管理做什么——目的

3、管理怎么做——方法

4、管理谁在做——角色

二、管理与管理思维

1、管理意识和管理思维

2、从局部到全局的思维

3、从点及面的发散思维

4、简单管理与目标思维 第二部分:如何开展管理工作

一、如何做管理决定?

1、管理决定的利益方

2、决策形式与应用

3、决策民主与集中策略

4、决定如何获得认同

二、如何构建管理权威

1、领导风格与沟通风格

2、行为标杆与行动暗示

3、胡萝卜加大棒的权威法则

4、员工管理心理对管理权威的影响

5、明辨、专注、区隔、自律

6、感恩、尊重、践诺、先锋

三、如何召开管理会议

1、二八法则的会议管理实践

2、会议步骤与环节控制

3、议题引导与异议处理

4、会议问题树与链接网解决

四、如何和下属顺畅沟通

1、与下属沟通必备观念

2、与下级沟通的方式与技巧 1)方式之一:下达指令 2)方式之二:听取汇报 3)方式之三:商量建议 4)方式之四:表扬鼓励 5)方式之五:批评责备 6)方式之六:问题解决

3、与下级沟通常见的障碍

4、不同类型下属的沟通与应对

5、工作沟通中的暗示与引导 第三部分:如何进行团队管理

一、工作分工与职能授权技巧

1、从任务、职务与职责

2、工作划分方式与授权类型

3、授权与分权技巧

4、工作分配与工作指令

二、目标达成管理

1、结果意识与结果导向

2、计划与变化

3、三种计划的制定与推动

4、工作交付的技巧

三、工作过程监管技巧

1、善用工作汇报法

2、业绩与资源,保障过程

3、改善行动

4、过程关键点设置与控制

四、辅导与激励下属

1、问题式反馈教育

2、认知下属,找到需求与问题

3、多了解不轻易下决断

4、通畅、及时、全面、公正

5、创造良好的工作气氛

五、团队沟通规划与沟通解决

1、团队领导者的沟通责任

2、建立团队沟通的管道

4、团队冲突与沟通解决

5、团队内部沟通合作与协作 第四部分:现有问题及解决

1、几种员工挑战权威,怎么办?

2、管理杂乱,不知如何入手,怎么办?

3、能者多劳,让能者吃亏,怎么办?

4、遇到管理难题无法解决,怎么办?

篇6:企业员工管理方案

一、离职面谈:建立关系的开始

离职面谈是与离职员工建立关系的开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管理工作的延续,同时也是提高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能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机制的重要途径。通过离职面谈,给予员工留任或重返企业的机会,根据面谈中搜集到的信息,可以改进企业现有政策、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不足,更有效地培养在职员工的忠诚度,帮助企业增强人才吸引力,防止人才继续流失,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离职面谈通常应在主管部门得到准确的离职信息备案后进行安排和处理。离职面谈的原则应该是:

(1)了解面谈的目的,尽量得知为什么员工要离职,企业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然后针对这些原因改进,防止流失更多的员工,所以面谈不应该草草结束,沦为形式化的表面文章。因而在执行员工离职面谈时应体现出企业的人文关怀。

(2)安排足够时间供离职员工畅所欲言,要适时保持沉默,让离职员工有时间可以思考。面谈时不要只是按照事先列出的问题逐项惯例式的发问,而是要积极地倾听,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要仔细询问。

(3)让离职员工感受到你的真诚,使离职面谈取得应有效果。如果他觉得你只是在应付,例行公事,就不会得到积极的、有价值的回馈。

面临离职的员工与企业再也没有利害关系,忌讳也少,会很自然地流露出对于企业的真实或长期隐藏着的评价和观点,尤其是一些在职期间由于顾虑难以说出的问题。即使管理者不找他,他也会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强烈的发泄欲望,甚至有些人希望得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其行为、表现给予评价、指导。此时,最好是人力资源部门或高层管理者出面,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高层人物直接代表企业与之交流,正好适应了他们的发泄需要,而对于企业来说是做了一次免费的管理咨询。由于离职者与企业的关联减少,在心理上对于管理者的防御心理与行为会趋于放松,在管理者的善意鼓动下会很自然地发表对于企业管理的看法——以第三者的立场针对他在工作中感到不满或令他失望的现象发表评论,有时甚至会是对于管理者的批评。

交流的主题应该尽量与离职员工利益直接相关,体现出企业对其的尊重与关怀,可以按照其心理适应状况逐步展开交流,如其在企业中的工作感受,对企业不满的方面及原因,导致离职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今后打算是什么及企业能否提供帮助,企业在哪些方面值得努力等问题。交流过程中,管理者要及时做良性或补救性沟通,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如果他是抱着对企业怨恨的心理离开的,可能会是牢骚满腹,应尽量让他发泄出来,同时要找出令他不满的原因,以便让企业能够发现自身管理上的弱点与漏洞。同时尽量消除其中的误会,

毕竟买卖不成情义在,减少他的抱怨也就为企业减少了一个“敌人”。

不少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员工离职面谈,坚持员工离职“意味着在人员管理上某些方面存在问题”的人性化理念。如摩托罗拉公司在员工离职时会进行一次离职面谈,专门有辞职表格供填写,并建立辞职档案,实行程序化管理。着重询问他们为什么离开?如果时间能倒退,摩托罗拉怎么做才能留住他?如有员工在辞职时由于某些原因而不如实填写,人力资源部会等他离开后一段时间再问他,那时候可能他已经没有顾虑了,会将自己真实的原因讲出来。

二、建立离职员工关系的管理平台

保留离职员工过去的信息资料和通讯方式,甚至建立离职员工数据库,是建立离职员工的技术平台的重要部分。这样在离职员工正式离开公司后,可以不断保持电话、信件等联系,把公司新的信息、新的发展战略及时告知离职员工,而且对离职员工在新公司的发展状况做跟踪记录,形成一个离职员工信息库。

在这一方面,国内外著名公司都有好的`做法:北大纵横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人事档案管理机制。公司的人事档案中不但包括了每个员工在此工作期间的相关资料,而且,在员工离开北大纵横之后,该人事档案依然会被保留。员工的去向、所做的工作、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等等一旦发生变化,公司都会对他的档案在短时间内做出更改,以便经常与员工保持联系和交往。他们认为离开公司的员工里,有很多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和这些员工保持交往,会为公司带来新的资源。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bain公司专门设立了旧雇员关系管理主管,其主要职责是跟踪离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为记录这些变化情况,公司还建有一个前雇员关系数据库。该公司前雇员关系数据库存有北美地区多名前雇员资料,不但包括他们职业生涯的变化信息,甚至还包括结婚生子之类的细节。公司也像麦肯锡一样,用“校友”一词来代替“以前的员工”这样的说法,并自1985年创立“校友网络”,所有的“校友”经常收到最新的校友录,被邀请参加公司的各种活动,而且每年收到两次关于公司长期发展、专业成就和校友们的个人业绩的通讯。同时公司还尽可能地帮助这些“校友”,让他们能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三、用情感沟通维护关系

由于关系是一种人际互动,这种互动包含相当程度的情感成分,因此在进行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时,要注意与离职员工建立情感联系。这也是人本主义的一种体现,而且对于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企业品牌的建立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正面的情感来自于一方成功超越了另一方的期待,负面的情感则是未达到另一方的期望。当然也可能你的期望仅仅是满足。这种情感会从离职员工与企业其他员工的交往过程中产生。

在离职初期,人力资源主管可以就离职员工的个性特征、兴趣、职业需求,对其特长和潜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帮助其明确职业发展蓝图。这对员工再次就业,找到合适的位置,增加职场安全感和加深对企业的感情都是非常有效的。离职后,企业应根据员工的不同背景对员工进行细分,并因人制宜地为他们提供最对其口味的信息,让其感受到来自原公司的关怀,仍旧保有归属感,如邀请他们参加公司庆典、定期寄送公司刊物等。一方面,这会使离职员工感觉自己被尊重,愿意为企业奉献才智;另一方面,对离职员工做跟踪记录,使企业一旦需要就可与其取得联系,节约了搜寻成本。这样就在组织与离职员工之间建立了一种良性的人际互动的感情沟通渠道。ibm对于离职的员工,仍保留一份名单,人力资源部经理会经常跟他们沟通,仔细倾听他们有价值的意见,关心他们离开ibm后干得怎么样,想不想回来,并没有因为他们离开ibm而对他们冷淡。在这种文化下,很多原来离开的员工又重新回到了ibm,并且回来后又做得很成功。ibm认为,从ibm离开的员工出去干上几年后会学到一些东西,如果他们愿意回ibm,公司的门总是敞开的,他们会增加新的价值。

一些专业调查显示,目前国内企业超过2/3的在职员工并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办理自己将来的离职手续。大约有70%左右的人力资源经理则认为,自己在员工企业服务全周期管理上是“虎头蛇尾”,即人职管理出色,但离职过程办理非常草率。实际上,在就业市场化以后,员工获得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和机会,基于人本身具有的独立性和主动性,离职是无法避免的。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考虑,对离职的管理是企业对人才“招养育留”的最后一环,也是很重要的一环。离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成本。

一、离职成本及风险

1、替代成本

据《财富》杂志20xx年报道,一位员工离职之后,从找新人到顺利上岗,仅替换成本就高达离职员工的1.5倍。仅从招聘来看,以广告费为例,如果在《北京青年报》上登一个8cm×17cm的招聘广告,仅一个版面就需要2万元。一般情况,做一个豆腐块广告也需要8000元左右。而事实上,在替代成本的高昂代价中,广告费用仅是员工替换成本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在录用安置新员工,安排对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方面还会化费管理者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如果是核心员工流失,替代成本则更高,因为他有可能带走了关键技术和信息,使企业的相关岗位工作面临瘫痪。

2、怠工成本

如果员工决定离开公司,这是对公司长期不满的一种发泄,对工作自然持消极的态度。即使上班,也是出工不出力,这样,不但降低了企业绩效,而且增加了管理者的难度。消极怠工期间,其职责就需要别人替补。如果怠工者所在的企业是操作性比较强的生产性企业,可能还要支付事故成本,这样会给员工、个人以及公司带来不应有的间接和直接损失,而且会导致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3、面临的风险

公司在支付替代成本和怠工成本的同时,还面临着各种风险。首先是劳动争议风险,劳动争议是不可避免的。只要员工去仲裁部门上诉,不但会使公司损失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公司形象。据统计,全国的劳动争议案件已经超过了20万件,仅北京就有1万多件。另外,管理者不得不面对员工的心理风险。心理风险是指离职员工有可能给公司其他员工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员工的离职,在职职工可能造成人心动荡。如果处理不好离职员工的心理,他们可能危言耸听,带来恐慌,甚至采取过激的行动。

由此看来,我们有必要探询员工离职的心理,从这个角度来关注离职管理。

二、员工离职前的心理特征分析

1、缺乏安全感

安全感,是指员工个体关于自己工作及相关工作特征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失去与获得相关工作的可能性的综合认知。安全感是职业选择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离职员工不仅有维持现有的职业或专业岗位的不安全,还会有未来职业发展的趋势与自己职业取向不一致引起的不安全。生活在社会经济不断变化、企业不断变革的背景下,不管是被辞退,还是跳槽,都面临着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他们对个人职业的市场前景是否乐观,企业能否为个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支持和建议,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规划是否自信,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员工的安全感的建立。强烈的不安全感使他们影响了工作态度,影响了行为意向,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绩效和对公司的认可程度。

2、缺乏公平感

企业员工公平感是指员工对企业制度、文化及管理措施是否公平的感受。当员工感到雇佣关系不公平时,会表现出愤恨情绪和低组织承诺,从而导致离职行为。公平感主要是指报酬数量分配的公平性,员工将自己的结果或收益与自己的投入或贡献的比率与参照对象的这一比率相比较,若两个比率相等则产生公平感;反之,则会产生不公平感。员工主动离职,通常是对组织的满意度较差,而不公平感就是影响员工满意度的一个因素。如果企业在职位管理上不将职位与能力、贡献挂钩;员工薪酬与市场水平差距较大,且薪酬与工作绩效相关度很低;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绩效考评制度不合理,不能反映员工为企业创造的真实价值,都可能造成部分员工的公平感下降。

3、缺乏信任感

信任是合作的开始,也是企业管理的基石,它能使每个人都感觉到自己对他人的价值和他人对自己的意义,以满足个人的精神需求。信任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与心理现象。美国著名的财经杂志《财富》除了推出“全球500强排行榜”之外,

还有一项“最受雇员喜欢的100家公司排行榜”,后者的评价标准除了丰厚收入之外,更看重的评选条件还包括精神上的“收获”,如培训机会,就业机会,公司对雇员本人信任程度和其家庭的关心程度,公司允许雇员参与公司管理的机会等等。总之,领导的信任是发掘员工潜力,留住员工的一剂良药。在沃尔玛,每一个经理人都用上了镌有“我们信任我们的员工”字样的钮扣。信任是建立在诚实和相信公司会履行承诺的基础上。然而,一些公司的管理者时常违背组织承诺,给员工造成不信任,心灰意冷的感觉,最后导致员工的离职倾向。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态度,它有着极强的传染性。没有凝聚力、上司在下属面前没有威信、人心不稳、工作没有积极性等,企业就尤如处于一个随时都可能爆发的火山口上。

4、强烈的挫折感

挫折感是一种心理感受,它是人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自感无法克服的障碍、干扰时产生的一种焦虑、紧张、愤怒或沮丧、失意的心理状态,它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之中。每个人都在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同时为自己提出各方面的目标。如果无法达到自我目标,便会有挫折感。对于离职员工,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据调查,离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时候是员工认为自身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选择离开和被迫辞职的共同点都是对职业发展的前景持不确定的态度。又担忧在离开企业后,还要经历长时间找工作的过程。这都会影响了员工的情绪,使士气低落。

三、离职管理对策

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企业员工离职率较高。离职率的下降能够降低管理成本,表现为对企业盈利的贡献。根据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调查研究,在离职整体中,大约20%的属于必然离职,而必然离职在企业离职整体中所占的比例是稳定且较低的;而其他8帆的离职都属于可避免的,减少甚至消灭这部分离职就是离职管理的任务和价值所在。任何有效的管理举措都将降低离职所引发的管理成本。而且,在离职管理中重视员工感受,降低员工的痛苦指数,将无形地维护和提升公司的形象和声誉。

1、为员工做好职业指导,帮助其寻找安全感

员工都需要安全感,一旦离职,将面临失业,这就成为员工自身发展中的一

个转折点。离职员工在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中,有时会出现自我估计不足的情况,这时,就需要企业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帮助。在了解员工个性特征、兴趣、职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而且管理者应该切实了解并正确分析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对员工的特长和潜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力图挽留优秀员工。即使员工去意已决,也可以在企业的帮助下,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蓝图,这为员工再次就业,找到合适的位置,增加职场安全感和加深对企业的感情都是非常有效的。

2、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公平观

员工离职,有时候仅仅是因为觉得自己受不到公正的待遇,用离开的方法来渲泄内心的不平。企业面临的员工众多,个人评判的尺度不一,所以,让人人都满意的绝对公平不可能存在。企业应该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公平观,这样可以降低员工的不公平感。另外,企业还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反馈机制,通过及时沟通,设立匿名信箱、申诉电话等建立申诉渠道,让员工倾诉不满情绪,将员工体验到的不公平感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3、尊重员工,与离职员工保持良好的关系

尊重员工的心理感受是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在雇用关系解除的过程中,企业对待离职员工的态度不仅会对这些员工产生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职员工的情绪。如果企业粗暴无礼或者不尊重离职员工,那么,在职员工便有可能认为企业是不可信的,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就不可能像企业所期待的那样融洽和紧密。不仅如此,企业是否能够妥善地处理与离职员工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到企业在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声誉,从而对企业吸引优秀求职者的能力产生影响。

4、给员工充分的考虑时间,建立离职员工资料

上一篇:经典花诗句(60句)下一篇:天马小学六年级少先队计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