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修改

2024-04-18

公司法修改(共8篇)

篇1:公司法修改

雷军在两会的两个提案:《公司法》修改和打造现代智慧农村

《公司法》修改:雷军一共提了四条修改意见,其中前三条 “接受人力资本出资”、“开放优先股、允许股东权利自由约定”、“解决股东之间股权比例约定限制”、都是关于回归 “自由约定” 原则;第四条 “推行公司章程工商备案制” 则是减少股东自由约定的障碍。

简单来讲,创投圈最熟悉的风险投资机制,如我想投资一家公司 10 万元、占它 10%的股份,这在公司法的规定下是不能实现的,它要求股东必须根据出资额的大小来占有相应股份,不能随意商谈占股比例。而我们之所以能够实际这样操作,实际上是走了比较复杂的 “打擦边球” 方式。另外,《公司法》中对于出资的方式限定较为狭隘,比如互联网公司最大的资产 “人力” 便不能算在其中,雷军希望条款能够承认更多的出资形式。而能够平衡创业者和投资人利益的优先股制度,也没有在《公司法》中体现,即使在一些地方性法规中呈现,也理解的较为狭义。

至于公司章程工商备案规则修改,则是基于我国要求公司章程必须接受工商局备案和审查,但股东约定、权利很少体现在章程中,导致容易出现创业者和股东间不知到底是按股东权利还是章程来处理问题,伤害投资人利益。

农村互联网:农村互联网普及率约为 31.5%,只有城镇互联网普及率 65.8%的一半左右,差距其实就是机会。我国的 8 亿农民很有可能跳过 PC 信息化时代,而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不过雷军表示小米公司并不会直接投身农村互联网市场,他更多的是通过其创建的顺为资本来投资相关的创业公司。

一般而言,可以把农村互联网创业机会分成农业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周边服务 (如金融、物流) 以及农村消费电商等方向,而鉴于农民生活的单调性,适合其精神需求的娱乐方式也存在较大机会。其中产前集中在农资电商、土地信息等;产中集中在农业种植技术,农机具设备等;产后则主要集中在农产品流通上,这也是目前创业项目最为集中的地方(可在 36 氪查看 “食材 B2B” 相关文章)。

针对上述领域,顺为资本已经投资了美菜、什马金融、农分期、好豆、一公里、51 订货网、快手、汇通达等农村互联网项目。

雷军对于农村互联网的提案主要提到: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智能手机向农村的供应,让更多的农民上网;鼓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回乡创业;鼓励社会资本(非银行贷款)提供农资、农机设备等贷款服务;倡导各级政府将数据打通,通过云计算解决资源分配、信息不对称问题。

此外,雷军也对政府提出了一些额外建议,比如减少复杂的审批环节,呼吁进一步减税(高通骁龙 820 芯片成本 400 多元,但还要额外交给政府逾 19%的税)。

篇2:公司法修改

新《公司法》对与上市公司有关的法律制度的修改和完善,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强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义务与责任,加大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与责,健全投资者(股东)权益保护机制等。

(一)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1、完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召集程序

修订前的《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只能由董事会召集,由董事长或者董事长指定的副董事长召集和主持。实践中,出现了董事长既不召集和主持也不指定副董事长召集和主持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情况,使得股东大会和董事会无法正常行使职权,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损害其他股东的权益。

为此,新《公司法》第102条和110条对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召集程序做了完善,规定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副董事长主持;副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主持。此外,董事会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大会会议职责的,监事会应当及时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不召集和主持的,连续九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2、健全监事会制度,强化了监事会作用

新《公司法》第119条充实了监事会职权,规定监事会有权提出罢免董事、经理的建议;有权列席董事会会议并对董事会决议事项提出质询或者建议;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时有权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同时,第119条明确了监事会行使职权的必需费用由公司承担,确保监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监督机构充分发挥监督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权利,起到改善公司治理的作用。

3、增加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的规定

为了保护广大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借鉴美、英等国的做法,中国证监会在发布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应设立独立董事。考虑到我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我国在上市公司中实行独立董事的问题,法律可以只做制度性安排的规定,具体办法以由国务院制定,以为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留下空间。据此,新《公司法》第123条对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制度的问题只做了原则规定:“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二)强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义务与责任

1、明确界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新《公司法》在附则部分专门对“控股股东”、“高级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及“关联关系”作了明确的定义,防止实际控制人通过“影子股东”或者关联股东实际控制上市公司来规避法律责任和义务。

2、强化控股股东的义务与责任

(1)禁止控股股东滥用股东权利

新《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禁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

公司与其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如母子公司之间、同受一个股东控制的各公司之间等)的交易,并不必然会损害公司利益,法律也并不一概禁止。但是,实践中,有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等,通过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以高价向关联方购进原材料、设备,低价向关联方出售产品等方式,向关联方输送利益,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各方面普遍提出,公司法应当对公司的关联交易以规范。为此,新《公司法》第21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对担保行为进行规范

(二)强化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义务与责任

1、明确界定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新《公司法》在附则部分专门对“控股股东”、“高级管理人员”、“实际控制人”及“关联关系”作了明确的定义,防止实际控制人通过“影子股东”或者关联股东实际控制上市公司来规避法律责任和义务。

2、强化控股股东的义务与责任

(1)禁止控股股东滥用股东权利

新《公司法》第20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2)禁止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

公司与其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如母子公司之间、同受一个股东控制的各公司之间等)的交易,并不必然会损害公司利益,法律也并不一概禁止。但是,实践中,有些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等,通过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以高价向关联方购进原材料、设备,低价向关联方出售产品等方式,向关联方输送利益,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各方面普遍提出,公司法应当对公司的关联交易以规范。为此,新《公司法》第21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加大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与责任

新《公司法》新增第六章专门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与义务。

1、关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

新《公司法》第147条规定了五种不得担任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形;同时,增加了执行性规定,即公司违反规定选举、委派董事、监事或者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该选举、委派或者聘任无效;强调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须持续满足任职资格的要求,否则,公司应当解除其职务。

2、强化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与责任

(1)忠实与勤勉义务

新《公司法》第148条、149条规定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所谓忠实义务是指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无论如何不能将自己的个人利益置于公司利益之上,在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发生冲突时,必须无条件服从公司利益。所谓勤勉义务主要是要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正常合理的谨慎态度,对公司事务予以应有的注意,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履行职责,维护公司利益。

(2)接受质询的义务

新《公司法》第151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负有列席股东大会(股东会)并接受股东质询的义务。

(3)不得利用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的义务

①新《公司法》第21条规定,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负有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的义务。

②新《公司法》第125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应回避表决。

(4)损害赔偿义务

新《公司法》第150条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健全投资者(股东)权益保护机制

1、增加、细化有关股东权利的规定

(1)知情权

股东知情权是保护股东权益的基础,中小股东如果不了解公司的运作情况,就根本无法谈及其权益的保护。原公司法只允许股东查阅股东会议记录和公司财务会计报告,条文内容比较粗疏,欠缺可操作性,实践中也存在公司在大股东的操纵下,长期不向股东分红,也不允许中小股东了解公司的具体运作情况,致使中小股东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新《公司法》对此予以了修正,扩大了股东的相关知情权。新《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第98条);上市公司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定期公开其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重大诉讼,在每会计年度内半年公布一次财务会计报告(第146条)。

(2)股东大会召集权

新《公司法》第102条规定,“董事会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大会会议职责的,监事会应当及时召集和主持;监事会不召集和主持的,连续九十日以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十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

(3)提案权

篇3:浅论中国公司法的修改

一、公司法的颁布与修改

现行的中国公司法于1993年12月29日颁布, 次年7月1日开始实施。至今, 已十八年有余。期间, 仅修改过一次, 即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于1999年12月25日作出了关于公司法修改的决定。根据该决定, 仅对公司法修改了两条, 这次修改公司法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入证券市场直接融资, 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应该指出的是, 公司法经修改之后, 国务院没有作出相应规定。并且, 中国证监会虽在着手制定企业股票发行、上市的规定, 但仍处于征求意见过程之中。因此, 公司法第229条第2款关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规定并未在实践中实施。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股和股票上市, 仍在执行公司法原有规定和中国证监会原有规章。1993年12月29日颁布的公司法及其1999年12月25日修订, 对中国恢复上市公司制度, 推进国有企业走公司制之路, 保护股东和债权人合法权益, 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其意义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 由于颁布公司法时, 中国刚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许多矛盾尚未充分暴露, 实践对公司法的规则需求不及今日, 因而公司法不可避免地会留下缺陷。伴随社会投资和公司实践的迅速发展, 人们也提出了许多应由公司法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 不仅引起学术界与实务界的注意, 也引起国家立法机关的关注。所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曾将修改公司法列入立法规划。并且曾明确指出, 要进一步做好上市立法工作, 重点抓好对公司法的修改与补充。

二、中国公司法修改的要点

1. 充实公司设立制度。

降低公司设立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 股份有限公司实行折衷授权资本制, 简化公司设立的程序实行准则主义, 进一步明确公司设立的责任。

2. 完善公司治理制度。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 健全监事制度, 增加董事监事背离及离任义务的规定, 建立良好的秘书制度, 切实扩大和保护股东股民的合法权益。

3. 增加跨国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的规定, 强化对关联交易的事前行为进行约束, 加强对关联交易的管理。

4. 规定股东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民事责任, 确立并完善

股东直接诉讼制度, 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强化公司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等, 加强诉讼保护。

5. 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提高法治意识, 保证中国公

司的规范运作, 切实使公司的设立、治理结构及其他活动方面的规定能严格依照公司法的规范运作。

三、公司法的修改及完善

1. 重视为国有企业服务。

《公司法》对国有企业情有独钟, 赋予国有企业许多优惠和特权。根据《公司法》第152条第3项规定, 原国有企业依法改建设立股份公司, 或者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起设立股份公司的, 《公司法》豁免适用开业及连续盈利满三年的要求。《公民法》第159条规定, 国有独资公司和两个以上的国有企业或者其他两个以上国有投资主体投资设立的有限公司, 为筹集生产经营资金, 可以依法发行公司债券。《公司法》还专门规定了有别于普通有限公司的国有独资公司制度, 并对其公司法理制度作出特别规定。在这些公司法制度及规则背后, 隐藏立法者这样的基本理念, 即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同, 其法律地位和待遇也存在某种实际差别。换句话说, 《公司法》包含着对非国有经济的歧视性待遇条款, 未能公平地对待所有企业。平等是现代民商法的基本理念。在民商法上, 平等原则意味着法律应当确认和维护各种民商事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至少在公司法上, 平等原则应意味着应当平等地鼓励不同所有制成分的投资, 保护不同投资者的投资权益。我们无意否认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生活中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 也不否认国有企业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歧视或损害非国有经济, 或者牺牲以非国有经济的未来利益为代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国有经济逐渐退出竞争性行业, 非国有经济、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将成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此情况下, 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加国家经济建设, 并提供公平的法律保护机制, 就显得至关重要。如果过分强调保护国有企业, 必然产生对非国有经济的轻视, 它会造就出新的不公平竞争, 阻碍民间投资发展。笔者认为, 修改《公司法》须自始至终地贯彻鼓励投资的思想, 并采取各种必要的投资保护措施。

2. 重视政府权力, 轻视市场规则对投资行为的约束。

重视政府权力和国家干预是任何一个经济转型社会所具有的特点。在中国, 为了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稳定转型和过渡, 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管制只能有步骤地逐渐退出原有领域, 不可能采取激烈过渡方式。市场化程度越高, 国家直接的干预和管制也就越少, 必要的干预和管制手段也将会更趋于市场化。《公司法》第75条规定,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必须事先得到省级人民政府的批准。但是, 《公司法》并未对政府事先批准的条件、程序作出限制和规定, 从而使是否批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成为省级人民政府机关不可制约的行政特权。另外, 《公司法》还在公司对外投资、公司股份种类、股份公司发行新股、公司股份的转让等问题上, 授予国务院以规章制定权, 或者授权政府机关行使行政特权, 或者实施特别监管。

3. 公司法理念落后, 难以适应当今的经济实践《公司法》

是旨在实现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需要的专门公司立法, 它既有延续传统国营工业企业法的内容, 也有借鉴当时国外立法经验的内容。中国制定《公司法》时所借鉴的国外公司法理论也早已发生了重大变化。相对于目前大量存在的公司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公司诉讼的实践情况而言, 《公司法》在观念上已远远地落后于时代的要求。就宏观层面而言, 《公司法》以法律形式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 但若回忆和考察《公司法》颁布初期的经济学和法学理论研究状况, 当时学界几乎无人能够清晰阐释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概念, 而当今学者已基本上接受了“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相分离”这一现代企业观念。通过对股东大会、董事会及监事会等的职责分工设计, 《公司法》接受了“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相分离”的原则, 证券监管机构颁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更清晰地确立了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在资产、人员、机构、财务等方面相分离的具体标准。这些规定虽然未必适用于所有公司, 但却为“公司所有与公司经营相分离”理念的建立奠定了实证基础。就制度层面而言, 《公司法》延续了原国营工业企业法的许多制度和规则, 没有全面反映当时国外公司法及理论的发展状况, 更无法反映出最近十年公司法理论的快速发展成果。《公司法》采纳许多相当保守的规则:通过规定普通有限公司制度, 完全排斥民营“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通过僵化地坚持“法定资本制”, 以反映注册资本是公司承担债务的最终物质担保的法制观念;通过建立高度集权的“法定代表人”制度, 延续改革之初出现的能人现象。另外, 经过近十年的公司法实践, 《公司法》已暴露出许多自身缺点, 暴露出与现实经济生活之间的巨大差距和矛盾, 有些《公司法》条文已起到阻碍企业发展的消极作用。笔者认为, 修改《公司法》应当全面、正确和合理地反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长期要求, 在兼顾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需要的同时, 更关注国内企业的长期发展。

4. 立法技术落后, 忽视了社会经济关系的多样化需求。

《公司法》似乎期望建立起一种统一的强制性规则, 实现对各类公司的设立、运行及内外部关系进行整齐划一的法律调整, 不支持各公司按其自身情况选择其他公司管制规则。因此, 国内许多学者多强调公司法规范的强制性, 甚至认为各公司不得以股东内部协议或公司内部文件替代公司法规则的适用。在此前提下, 国外公司法上许多任意性或授权性规则, 在引入中国时被转换成单一性的强制规则。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公司始终不懈地追求着利益最大化, 当某种任意性或选择性规则被确定为强制性或单一性规则后, 必然形成对公司或投资者商业利益的巨大障碍, 同时也就必然会遭到来自商业实践的冲击。在本质上, 公司是投资者以团体形式从事交易、谋取投资利益的工具, 公司法必须体现出为投资者服务的立法思想。如果公司法规则与投资者利用公司形态从事交易的初衷相悖, 公司法规则将难以受到尊重, 也难以得到有效实施。当然, 这并非意味着公司法规则全部属于任意性规则, 凡与交易安全和公共秩序密切相关的事项, 应继续采取强制性规范, 不允许投资者或公司进行任意性选择。但哪些公司法规则应确定为强制性规则, 哪些应采取任意性规则, 立法者须斟酌诸多情形加以取舍。

5. 制度供给不足, 忽视现实生活对法律的需求。

《公司法》仅有230个条款, 与其他国家公司法相比, 法律条款数量太少, 这也导致了法律规范原则性过强的特点。法律规范言简意赅显然是优点, 它有助于人们尽快地理解、掌握法律的基本思想。但从商业实践角度来说, 法条太少、内容过于原则不仅会引发对法条理解的障碍, 还往往导致法律制度供给不足, 类似情况在《公司法》中俯拾皆是。在上述问题未予明确的情况下, 公司投资者不得不依赖内部协议调整相互关系, 但内部协议的有效性却始终受到质疑。

摘要:由于中国公司法实践起步晚, 理论研究不足, 起草时间仓促, 存在许多先天的不足和缺陷, 如:中国公司法的主要问题是操作性不够, 可诉性不强, 法律空白多。可见, 公司法的全面修改是其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入世贸组织, 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全球化、法治化也给中国公司法的修改提出了客观要求和提供了良好的时代机遇。

篇4:公司章程修改之惑

在上市公司治理架构中,公司章程扮演着重要角色。例如,各种各样的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会议文件以及公函往来中,往往在相关文书材料的前面都明确写到“依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公司章程的规定……”可见,公司章程是被当作上市公司相应的内部管理和外部交易行为的合法性、正当性的基础和依据而存在的。然而,由于市场竞争的复杂性以及上市公司经营的灵活性,实践中,公司章程往往是就一些重要事项加以原则性规定,不可能(也不一定有必要)事无巨细地涉及公司经营管理事务的方方面面。公司章程在一定程度上只能是概括性的、原则性的和基础性的而不是具体性的、灵活性的和尖端性的。因此,公司章程的修改,也就成为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常见现象。

公司章程的构成

在英国,公司章程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法律文件,而是由两个法律文件组成:一是公司设立时由股东制定的公司组织大纲(Memorandum of Association)规定公司名称、住所、宗旨、公司类型、责任范围、公司资本等内容,用以对外公开,并成为约束公司行为的法律依据;二是公司组织章程(Articles of Association)规定公司内部股东与公司之间、公司内部各个机构之间的治理运作架构与权利义务关系等内容,通常并不对外公开,也不对外产生法律上的拘束力。美国的情况也大抵如此,美国很多州的公司法要求公司在设立时必须制定公司章程(Charter),其作用类似于英国的公司组织大纲;此外,公司须制定一个章程细则(By-law),只规定公司的内部事务,类似于英国的公司组织章程,不必提交公司登记机关备案,也不必向公众公开。

在我国,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同时,公司法以列举的方式明确规定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应当记载的必要内容和条款(参见《公司法》第八十一条)。对比英美公司章程而言,我国公司法所规定的股份有限公司的章程其实更类似英国的公司组织大纲(Memorandum of Association)或者美国的公司章程(Charter);而那些涉及公司内部治理的相关规则,在我国并没有特定的法律文件类型名称来统一称谓之。实践中,这类规则文件常常被冠以“内部规章制度”、“内部治理规则”等名称,或者直接用“公司内部规定”来表述。

修改章程的权力

通常,公司章程的制定、修改权分别为公司股东以及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所享有。例如,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在有限责任公司的场合,公司章程由公司股东共同制定;修改公司章程的权力则归属于公司股东会。此外,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由股东制定;国有独资公司章程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制定,或者由董事会制订报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在股份有限公司的场合,公司章程是由公司发起人制订,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须经过创立大会通过。无论发起设立还是募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修改均属于公司股东大会的职权之一,这与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一致。

显然,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上市公司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享有对公司章程进行修改的权力,是股东权利的自然延伸,在公司设立阶段公司章程由公司股东、发起人直接创制;而在公司运行阶段,公司章程的修改权则交由公司的权力机构股东大会加以行使。持有法定比例以上的股东、董事会可以提出修改公司章程议案的提案权,但并无最终决定修改公司章程的修改权。这是两种不同属性之权,并在公司章程修订过程中缺一不可。

实质、形式修改

公司章程有实质意义上的章程与形式意义上的公司章程之分:前者就是指由股东大会制定的规范公司组织与活动的规则本身;而后者则仅指记载上述规则的书面法律文件。因此,对公司章程的修改也可以分为对公司章程的实质修改和对公司章程的形式修改,而公司法意义上的公司章程修改应该包括两个部分。

形式意义上的对公司章程的修改,除了公司章程文字的增删、结构布局的调整之外,通常是在股东大会因董事会、高级经营管理层依据公司股东大会授权变更公司章程绝对必要记载事项后,为追认此种变更的合法性,所做的公司章程的必要修改;涉及这类修改事项的往往是公司股东大会授权公司董事会或者高级经营管理层即可决定的事项,同时一般不涉及公司對外、对内相关权利义务关系的实质变更或者解除、消灭。

而对公司章程的实质修改,似应同时具备两个要件:第一,从内容上来讲,应属于公司法第八十一条所列明的公司章程绝对必要记载事项。第二,从程序上来讲,只有经过股东大会事先通过公司章程修改议案,才能够实施的公司对外交易、对内治理行为,即这类公司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必须经过修改公司章程方能获得。在近期发生的多起上市公司修改章程被社会公众、监管机关以及交易所质疑关注问题中,大多数即是针对公司章程的实质修改而言。例如,2016年2月,桐君阁拟通过修订公司章程限制股东权利,被深交所要求作出说明。2016年1月,隆平高科拟通过修改公司章程设置反收购条款,以限制野蛮人恶意收购公司。但目前我国公司立法、证券立法上均未明确规定恶意收购的具体标准,因此,隆平高科修改公司章程的举动有可能存在限制投资者依法收购上市公司之虞,而被深交所发出关注函关注。此外,京山轻机公司章程修订、美达股份2014年公司章程修订等案例中都存在类似问题。面对深交所的质疑,桐君阁和隆平高科此次均以选择放弃公司章程相关条款的修订,避免了事件的持续发酵,为事件划上了一个“句号”,至于这个“句号”是否够圆,或许应另当别论。

章程修改的原则

上市公司依法修改公司章程乃法律赋予公司股东大会的职权之一,也是维护股东和公司权益的重要保障。但公司章程的修订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第一,合法原则。人们已经就公司章程的修改不得违背和规避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取得了共识,但对公司章程与交易所规则冲突时的效力关系问题有不同认识。实际上,上市公司在交易所挂牌交易,须以接受交易所规则规制为前提,虽然交易所交易规则不是法律法规,但仍然对上市公司具有拘束力。

第二,维护股东利益原则。在桐君阁章程修订案中,针对交易所的关注,桐君阁直言其修改公司章程的理由在于确保第一大股东地位、确保公司董事会稳定,避免恶意股东干扰影响公司经营决策。这就涉及公司在保护大股东利益的时候是否也考虑到了中小股东利益、是否限制或者可能损害其他股东合法权益的问题。在隆平高科公司章程修正案中,也存在限制股东对董事和监事的提名资格、限制股东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权利等妨害股东行使共益权的问题。

第三,不得损害债权人和其他善意第三人合法权益。

外部监督为哪般

原本,公司章程是公司的自治宪章,只要符合前述公司章程修改的基本原则,即可通过股东大会加以自律监督,而无需外部监督。我国《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就规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的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

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章程,仅停留在简单照抄法律、法规以及监管机构规章准则和交易所相关指引的程度,没有根据上市公司自身组织治理和经营实际量身定做公司章程条款,难以凸显公司章程的自治性特征。

既然无法自治,只好实施他治。如果上市公司将原本属于自治范畴的权利也漠视无为的话,为了维护证券市场的交易安全与交易秩序,监管机构、交易所也就成了公司章程修改合法性、正当性的把关者。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上市公司提出的公司章程议案尚未在公司股东大会表决,就因交易所的“关注”而取消。

就像《大话西游》里面唐僧的一句台词:“悟空想杀我,仅仅是一个构思……”

篇5:公司合并后公司章程修改

公司章程的修改应依照以下程序进行:

1.由公司董事会作出修改公司章程的决议,并提出章程修改草案。

2.股东会对章程修改条款进行表决。有限责任公司修改公司章程,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股份有限公司修改章程,须经出席股东大会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3.公司章程的修改涉及需要审批的事项时,报政府主管机关批准。如股份有限公司为注册资本而发行新股时,必须向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申请批准;属于向社会公开募集的,须经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批准。

4.公司章程的修改涉及需要登记事项的,报公司登记机关核准,办理变更登记;未涉及登记事项,送公司登记机关备案。

5.公司章程的修改涉及需要公告事项的,应依法进行公告。如公司发行新股募足股款后,必须依法定或公司章程规定的方式进行公告。

6.修改章程需向公司登记机关提交“股东会决议”及“章程修正案”,若涉及登记事项,须有公司法人签章方可完成变更。

相关法律规定:《公司法》

第十一条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制定公司章程。公司章程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

第十二条公司的经营范围由公司章程规定,并依法登记。公司可以修改公司章程,改变经营范围,但是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公司的经营范围中属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应当依法经过批准。

第十三条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并依法登记。公司法定代表人变更,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

1.公司章程范本

2.集团有限公司章程范本

3.2016公司章程修正案范本

4.公司章程范本2016

5.有限责任公司章程范本2016

6.2016最新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范本)

7.20股份公司章程范本

8.2016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范本

篇6:公司章程修改问题

一、概念

公司章程是由设立公司的股东制定并对公司、股东、公司经营管理人员具有约束力的调整公司内部组织关系和经营行为的自治规则。

二、性质

(一)对性质的认识

1、契约说——英美法系;2、自治法说——德、日、大陆法系

(二)公司章程与设立协议的区别

1、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协议——任意性文件;公司章程——法定必备文件。

2、设立协议——不要式法律文件;公司章程——要式法律文件。

3、效力:

(1)效力范围:设立协议——发起人之间;公司章程——股东、公司、管理机构。

(2)效力期间:设立协议——设立过程法律关系;公司章程——成立后及存续期间。

三、特征

(一)法定性——1、制定;2、内容;3、效力;4、修改权限程序;5、章程经登记。

(二)公开性——1、登记本身即公开;2、股东有权查阅;3、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时必须披露。

(三)自治性

1、章程对内效力——对公司、股东、董事、监事、高管具有约束力;

篇7:公司制度(修改)

第一章 制度公布须知

一、规章执行时,应在企业公布,内容变更时,变更部分应立即公布。

二、当企业录用员工时,即提供当事人亲自阅读本规章,确定了解所有内容。

三、员工违反本规章时,不得以不知其内容为理由或借口推卸责任,免除处理。

四、员工离职时应在交接工作的同时将本守则交回行政部门。

第二章 录用

由于各部门在业务量和工作量上的不断扩大,需聘用人员时,要向行政部门提交书面申请,行政部经由总经理同意后,进行招聘工作,并协助申请部门共同选聘,面试。新员工正式聘用后,由行政部门定级,备案,进行管理与考核。

第一条 招聘

本企业招聘员工,由办公室人力资源处统一招聘,招聘方式以网络及人才交流市场为主其他方式为副。

第二条

面试

本企业录用员工,需提交个人简历,由主要用人部门负责人进行专业技能测试,合格后交由总经理进行个人素质等其他方面考核及面试,面试通过后方可试用。

第三条 试用

1、本企业新进员工需经十天至三个月的试用,以自然月计算(无薪试用三天),依据试用期表现可延长或缩短试用;

2、试用期内,用人部门及行政部门对员工是否能够胜任其职务进行评估;

3、试用期内个人无法胜任其职位时,本企业有权调整其职位或进行辞退;

4、试用合格后,以发布的正式录用书面人事命令为准,并签订正式用工合同。

第四条 录用条件

企业对下列人员不予录用:

1、被剥夺公民权,未复权者。

2、曾犯刑事案件,受拘役以上处分者。

3、患有精神病,传染病者。

4、年龄未满18岁者;

5、有不良嗜好者。

第五条 报到手续

1、经正式录用的员工一律要向行政部门办理报到手续,填写“银川锐智广告有限公司员工入职登记表”。

2、员工于面试时所提供的个人简历中,所记载的事项如有变更,应立即向行政部门申请更正,正式录用的员工应按照规定先办妥一切报到手续方可到职,报到时交纳下列资料:

a)b)c)d)e)彩色免冠照片两张; 身份证复印件; 最高学历证明复印件; 专业技能证明文件;

其它因需要而要求当事人交纳的材料;

3、正式录用后方可领取正式工作牌;

4、未按规定办理到职手续或资料不齐者,不予核计薪资。

第三章 员工教育培训

第一条

目的

为配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训各级人员使其充分发挥才能充实知识与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公司的整体经营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制定规划

1、从本单位实际需要出发,拟定各种教育培训方针,制定全教育培训计划;

2、负责核查实际情况,并收缴、整理、保管有关的资料、试卷、授课器材等;

3、认真总结教育培训实际情况,并将其成果加以分析呈报上级。

第三条

计划项目

公司每一季度进行一次业务或教育培训;

由办公室根据本单位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及工作要求,负责制订每一季度的 “公司教育培训计划表”于上一季度结束前二十日提交公司最高领导审核。教育培训计划内容:

1、课堂培训计划项目;

2、参与对象;

3、授课人(内请或外聘);

4、计划举办时间;

5、教育培训费用预算。

第四条 课程划分

教育培训依教育内容划分:

1、新进员工到职培训;

2、礼节礼貌、仪容仪表、服务态度培训;

3、技术技能、职业道德培训;

4、个人素养及公共关系培训;

5、职业规划培训;

6、涉外专业化培训。

第五条 培训内容

1、新进员工:

以适应工作环境,培养敬业精神,调动积极因素,熟悉企业及本部门情况。

2、基层员工:

以培训专业技能为主,并注重工作职责之间的内部协调及工作方法。

3、初级管理:

以扩大知识面及内部管理之间的内部协调为主,进行基础管理、规划控制、目标管理、协调沟通等方面的培养。

4、管理阶层

以培养协调能力及内部管理之间的协调为主,进行决策分析、策略管理、领导艺术、咨讯管理等方面的培养。

第六条 计划实施

1、新进员工的培训:

1)新进员工均由企业统一进行职前培训;

2)各部门参照其专长及工作需要,分别指定专人负责指导,边工作边培训。

2、企业内部教育培训的实施

1)企业举办的教育培训由办公室负责组织安排培训内容。课程结束后,各部门有关管理人员应将讲义收齐,加以编号,整理成册。2)教材、讲义,试卷由授课人提供;

3)任何课程参于员工必须签到,以此作为出勤的依据,因故不参加者(除企业特殊安排或出差外)应填写申请,否则以旷工论处。

第四章

一般规定

第一条

仪容仪表

1、员工应将自己视为企业形象代表,上班时间一律佩带工作牌,由办公室统一监督检查,如不及时佩带,将处以30元/次的处罚;

2、员工上岗要着职业装,并做到整齐干净;

3、注意个人卫生,女员工淡妆上岗,男员工不准留长发、胡须;

4、员工上班要注意服饰得体,不佩带夸张饰物,不留怪异发型;

5、工作时间应注意自身仪态,坐、立时保持身体正直,站时不倚靠桌椅、墙壁。

第二条

礼貌礼仪

1、员工待客应做到礼貌热情,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微笑服务;

2、做到礼貌用语不离口,接电话使用统一对话模式:您好,锐智广告;

3、员工服务时,做到:诚心、耐心、热心、尽心。

4、员工要尊重上级,工作时间一律使用职务称谓,如:某某总,某某经理等,员工进入领导办公室要敲门,获准后方可进入,并主动问好;员工之间见面应相互问好;

5、在步行时见到企业领导或客户,应主动问好并礼让先行。

第三条 内部团结

1、员工之间互帮互助,团结一致,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思想统一,全力维护企业利益;

2、员工之间严禁有不利于团结的语言及行为,如有问题及时上报行政主管给予教育批评,严重者将在公司会议中点名批评。

3、为丰富企业文化,调整工作情绪,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内部团结意识,公司每季度将组织安排一次外出郊游或户外拓展活动,费用从工会经费中支取,不足部分公司补齐;

4、根据公司工作安排,定期组织内部活动,如:钓鱼、聚餐、K歌等娱乐项目及体育或体能竞技类项目,费用由公司承担500元每次,多出部分由个人分摊。

第四条 纪律要求

1、上班打卡,每天四次;

2、员工不得迟到、早退,每日8:50到岗,打扫个人工作台卫生,完成上岗前准备工作; 3、9:00准时工作,工作中严禁打闹、喧哗、吃东西、睡觉、看与本职业务无关的书籍杂志;

4、员工在工作时间严禁办私事,打私人电话;

5、员工在工作时间内不得擅离职守及发生无故串岗行为;

6、员工在工作时间内严禁外出,如有特殊事情须外出,需告知部门主管,经同意后方可外出;

7、公司实行工资保密制度,任何员工不得向其他同事打听个人工资收入;

8、各部门员工不得擅用职权,作任何违反企业制度的事情;

9、员工严禁情绪化对待工作及消极怠工;

10、员工不得随意打开部门主管及以上领导的电脑查阅资料;

11、员工严禁与客户发生争执;

12、员工之间严禁谈恋爱;

13、员工个人电脑应设置密保,非本电脑使用者不经本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

14、员工不得随意将公司机密或其岗位之机密泄露给非本企业相关人员知悉。

第五章

工作须知

1、员工对承办业务,应酬依照制度规定,需将客户信息上报总经理,内容为:合作单位名称、人数、重要人员名单、招待原因,由总经理酌情商定招待档次与费用;须填写外出招待明细表,费用由个人先予垫付或财务借支,凭票报销;

2、员工除做好本职工作外,如遇其它部门工作繁忙,必须服从上级主管的安排,协助配合,不得借故推辞;

3、员工未经单位主管批准,不得私自兼任本职外其它有偿报酬和具有竞争行为的工作,并不得借职务之便利,营私舞弊;

4、员工未经单位最高主管批准,不得以本企业及下属公司、实业体名义或职务上名义为他人承担义务,签订契约或保证;

5、各项工作应分层负责,各部门经理(主管)应负担起责任并监督指挥;

6、企业员工因工作需要而调动职务与工作地点者,员工若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

7、员工应以企业为家,严禁浪费,节省一切不必要开支。

第六章

服务守则

第一条

内部基础

1、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

2、自觉维护团体荣誉,确保公司的完美形象;

3、对工作要协调合作,对同事要互相帮助;

4、不涉及不正当场所,不沾染不良嗜好;

5、对内乐于提供建议,对外不谈论公司是非;

6、不利用职务机会接受客户馈赠、招待;

7、不断学习新知识、拓思路,提高业务水平;

8、个人与公司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终于职守。

第二条

客户服务

1、对客户提出要求耐心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并信守承诺,不推诿不敷衍,认真对待客户提出的要求,一切以客户满意为尊旨;

2、认真做好客户关系维护工作,制定合理回访计划,定期进行电话短信回访,有必要制定特殊客户礼品回赠计划;

3、完善活动总结,根据客户要求整理活动报告及活动图片并及时提交合作单位,不延误客户正常工作上报,做好活动善后工作。

第七章

考勤制度

上班时间:早9:00至晚17:00(12:00-13:00为午休时间)

第一条

迟到早退规定如下

1、迟到早退若确实具有正当理由,事先无法通知主管者,事后经核实后,报主管备案;

2、每月第一次迟到早退1—10分钟者,扣款20元;二次迟到早退1---10分钟者,扣款30元;依次类推;

3、迟到早退10分钟以上30分钟以内者,一次性扣款50元;

4、一次性迟到早退30分钟以上1小时以内者,按旷工半天处理;

第二条

旷工规定

未经办理请假手续或假满未经续假而擅不出勤者,以旷工论处。

1、凡未经准假而缺勤或未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而擅离职守,以旷工论处;

2、员工谎报理由请假,经查明属实者,其假期按旷工论处;

3、除因临时急病或重大事故经证实,可准予事后三天内补办请假外,其余概以旷工论处;

4、旷工半天扣除两天基本工资,旷工一天扣除三天基本工资;

5、连续旷工两天或全年累计三天,按自行离职处理。

第三条

外出登记

员工在工作时间内,非经部门主管核准,不得擅离工作岗位,如有急事外出,叙明事由及地点,经部门主管核准后填写外出登记表方可离开。

员工应工作原因早上班时间无法返司,须在前一个工作日下班前填写外出登记表,登记外出信息;

员工外出返回公司时须到办公室登记返回时间。

第四条

忘签到

员工准时上下班而忘记签到,须经人事部门主管核实后签字,可视为正常出勤,但当月超过3次者,每出现一次将处以50元/次的罚款。

第五条

代人签到

任何员工不得委托他人代签到,经查明情况属实者对受托人处以200元/次的罚款,再犯者加倍处罚,以此类推,委托人不予处罚。

第六条

加班

1、员工因工作繁忙超出合理工作量而无法在规定工作时间内完成,需在正常工作时间外工作者,经核准得以加班。

2、员工因工作需要而被指派加班时,无特殊理由不得推托;

3、员工在未完成当日指派的合理工作量,而需加班时,则不算作加班;

4、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任何人任何情况均不记为加班;

5、员工加班后,不发放加班费,但需办理补休的登记手续;

6、员工每年累计加班30天,可享受带薪假期6天。

7、享受其他补助及提成人员加班,无特殊原因不予补休。

8、加班餐补以15元/次为补助标准;交通补助以实际产生费用报销(此项只限于夜班补助),其它无补助。

第八章 请假规定

第一条

请假手续

请假应填写请假单,叙明事由并附有有关证明依下列规定执行。

1、请假单由公司人事部统一保管,员工请假时,须先向人事部索取请假单填好请假申请,经部门经理(主管)批准后,须将请假单送行政部门,是否核准以人事部主管正式通知为准。

2、请假单批准权限:员工请假由部门经理(主管)批准,管理人员请假须经上一级主管批准,二天以上者须经行政部转呈总经理核准。

3、员工请假理由不充分,或者有碍工作计划时,主管可酌情不予请假或缩短假期及改期请假。

第二条

请假类别及处理办法

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均予放假,在休假期间工资及一切福利照发。

1、事假

因事必须本人处理者,可请事假。请事假的处理办法为: 当月事假半天以内者,不扣除基本工资;

请事假4小时以外按请假天数扣除相应的日基本工资; 当月请事假累积超过6天,扣除全月工资。

2、病假 方可生效。

病假的处理方法为:

1)当月请病假时间在1天以内者,不扣除基本工资; 2)当月请病假时间超过1天者,扣当日基本工资;

3)当月如因病需住院治疗,住院天数7天之内扣除其基本工资的50%,住院天数超出7天之外,每多请一天扣除其基本日工资,住院须出据相关的住院证明。

3、婚假

员工在公司满六个月可享受法定的婚假。行政编制内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以上初婚者,可享受一周的婚假。员工凭本人结婚证向人事部办理手续,工资照发,不扣除全勤。

4、丧假

一等亲属(父母、子女、配偶)丧亡者,给予七日假。

二等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丧亡者,给予丧假三天。

丧假起由丧亡日期算起,工资照发,不扣除全勤;丧假超过部分按事假办法处理。

5、出差

因公外出,经部门主管同意或上级领导同意,可申请出差,出差期间工资照发。

因病必须治疗或休养者,可请病假,请病假需填写请假申请单,经部门主管同意并签章后

第九章

薪津 差旅费用

员工薪津的核发,人事部按员工出勤情况,制定考勤统计表,交由财务部核发工资。财务部呈主管批准后执行,并将考勤表连同员工实际拨发奖金及工资表,交回人事组核备。

第一条

支薪与停薪

本企业员工按报到之日起支薪,如需培训,以培训期过后起支薪,离职之日起停薪。员工离职当月的薪资按实际天数计付,凡本企业正式录用的员工,工作未满三天的无论何种原因不予发放薪津。

1、发薪日期

1)员工薪津每月10号一次性发放; 2)遇节假日可提前或顺延发放;

2、薪津的核定

1)本企业实行基本工资制,同职位,岗位分等级核薪。2)根据不同工不同酬的原则,实行浮动工资制。

3)薪津的核定,系根据企业的营业业绩,社会的经济状况、本人本职学能、职务性质、整体配合度、工作年限、工作实际表现及贡献等综合因素为依据。

3、薪津结构

底薪+提成+奖金+补助+全勤+年终奖

4、试用待遇

试用期十天至三个月。

5、员工升职

员工升职后均有一至三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内继续按原工资发放,试用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呈单位最高主管批准,按新职务标准核薪。

6、员工需到外地出差时依下列事项办理:

1)总经理差旅费以实际发生费用报销;

2)公司员工交通费以实际发生费用报销,住宿160元/人(特殊原因除外)、伙食及市内交通按每天每人80元标准,总经理签字核准报销,超出部分自行承担;

3)特殊原因除外中包含:出差人数为两人,同性,住宿按标准间160元/两人报销,人员增加以同样的方式计算;

4)任何职务出差均无补助。

7、全勤奖

全勤奖50元每月

无迟到、早退、请假、旷工并未违反请假规定中对全勤奖的特别规定外,均可享受全勤奖。员工在一个工作里每月均领取到全勤奖,年终可领取年终全勤1000元。

8、年终奖

另定

9、年休

再议

此假期不累积、不补休、不折现。

第十章、离职、解雇

第一条

离职

行政部门对员工在该岗位的能力进行评估与考核,建议升迁、降职及辞退。新进员工在试用期间,自认不适合职务或不适合者,可随时自请辞职。试用期内不符合要求者,企业亦可随时通知停止试用。

1、离职前应认真清点所属范围内财务;

2、应最快速度与相关的同事或主管人员交接工作;

3、如不能交接清楚按消极怠工处理;

4、调至新岗位,滞期报到以旷工处理;

5、未报到或未经核准擅自离岗者,以开除处理,并扣除所得报酬。

第二条

解雇

有下列情况时企业有权终止劳动合同;

1、员工未能履行其职责或触犯《员工守则》所列重大违纪行为;

2、员工不能服从工作调动;

3、员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医疗期满后,仍不能从事原工作;

4、泄露公司重要机密者;

5、因个人工作中重大失误造成公司经济损失负面影响者。

第三条

不经通知终止录用关系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本企业可不经通告而终止录用关系

1、对于本企业负责人、本公司企业主管人员或其他共同工作的员工施诬蔑施暴行或有重大侮辱行为者;

2、被判有期徒刑或刑事拘留者;

3、违反《员工守则》情节严重者;

4、故意破坏机器、工具、产品或公司其它财产物品;

5、在工作场所内殴打他人或相互斗殴者;

6、利用职权之便营私舞弊者;

7、在外招摇撞骗,使公司信誉蒙受重大损失者;

8、不服从企业调动或有威胁行为者;

9、侵占公有财物者;

10、其它重大过失或不当行为,导致严重不良后果者;

11、在企业内有伤风化者;

12、从事对本企业业务产生竞争的业务行为。

第四条

离职办理程序

1、员工提出辞职,应提前30天提交书面申请,呈交本部门主管及行政部主管;

2、批准通过后方可办理工作交接事项;

3、员工离职交接事项办完后即可离开公司,薪资请于下月支薪日领取;

4、离职人员如未能交齐公司配给的物品,公司有权扣留薪资,直至于手续办妥为止,并保留索赔权利。公司配给的任何物品,如有损耗,可视损耗程度作价赔偿;

5、未按照要求办理离职手续擅自离职人员公司有权扣除当月工资。

篇8:公司法修改

1 2013年《公司法》修改概况

1.1 修改背景

经济方面, 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引发了转型大背景下的各种体制改革需要。在市场更加自由的今天, 刻着计划经济旧印的法定资本制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过高的市场准入、过度的市场干预不仅会打击投资者们的热情、减少市场主体的机会, 更容易保护落后, 限制竞争, 削弱市场活力。

社会方面, 迫于人口压力, 我国就业形势并不乐观。此次公司法修改后实现了人们一元钱就能开公司的梦想, 给许多想创业的人带来了福音。另外, 低门槛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对拉动就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有诸多益处。

1.2 修改内容

整部《公司法》修改之处达12点, 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一, 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删除第7条第二款营业执照应载事项中的“实收资本”;将第23条第二项修改为“有符合公司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将第26条修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二, 删除第29条规定的法定验资程序。三, 将公司最低注册资本限额一抹到底。删除“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和第59条规定的一人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四, 减少了登记事项和登记文件, 简化了公司设立流程。

2 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理论支撑

2.1 法定资本制与授权资本制

法定资本制是指公司设立时, 必须在章程中明确规定资本总额, 并且必须由股东一次全部认足而不得分期认购, 否则公司就不能成立。其理论基础在于, 公司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并且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外承担有限责任, 因此债权的实现程度多半取决于公司成立时的原始资本规模, 为了保护债权人, 法律强制要求公司在成立时及运营期间保持一定数目的资本。新公司法虽然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 也明确规定可以认缴、分期缴纳, 但我国还是法定资本制, 只是较以前更为宽松了。

2.2 实缴资本制与认缴资本制

实缴资本制是指在设立公司时, 必须在章程中载明注册资本总额并由发起人全部缴足。而认缴资本制虽然也要求记载注册资本总额, 但允许只认缴一部分, 公司即可成立。后者明显更有利于公司增资和发行新股, 能够节省不少公司成本。

新公司法取消了首次缴纳比例、缴纳期限、一次实缴等限制, 实现了注册资本的“零首付”, 从有限制的、不完全的认缴资本制转变为无限制的、完全的认缴资本制。但这并不代表着实缴资本制完全没有价值, 它实际上还代表着公司的独立财产和股东可能承担的出资责任。

2.3 资本信用与资产信用

大陆法系国家强调对公司设立时的原始资本的静态监管来确保债权人利益, 英美法系国家则注重公司经营阶段的资本动态监管来确保资本充实。遗憾的是, 法定资本额并不能反映公司的实际经济能力, 公司是以其独立的总体资产而非资本对外担责。实践中, 债权人也不完全依赖与此, 他们会综合多种商业判断通过合同解决公司信用问题。用赵旭东教授的话可以概括为:资本信用反映的是公司静态的、历史的、抽象的、局部的信用, 而资产信用反映的是公司动态的、现实的、具体的、整体的信用。公司法的修改顺应了从依赖资本信用转向资产信用的理念。

3 对公司资本制度改革的建议

3.1 顶层设计应以赋权性规则为主, 强制性规则为辅。尊重市场规律, 放松管制, 赋予公司企业更多自由和自治空间,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上一篇:的爱情经典诗句下一篇:5技术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