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2024-05-05

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精选6篇)

篇1: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方法

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方法包括主体教育、认知教育、行为教育、差异教育、全面教育等。

1、主体教育是指要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力量,鼓励、引导受教育者成为“三生教育”的主体,把教育的过程和受教育者主动积极地进行自我认知和行为实践的过程统一起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能力,使学生实现自身的教育利益。

2、认知教育是指要根据受教育者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规律,着眼于知行统一,通过学校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使学生对“三生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方法等晓之以理,为动之以情、成之以意、固之以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3、行为教育是指要对学生进行“三生教育”,教师和家长首先就要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发展生命,就要增强生存意识、保护生存环境、提高生存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与创造能力,就要热爱生活、奋斗生活、幸福生活,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从而用自身的行为给学生作出示范、树立榜样,以此来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4、差异教育是指在实施“三生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家庭之间、学生群体之间、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注意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和因材施教。全面教育是指实施“三生教育”要依靠和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的力量,面向全体学生,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2: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幼儿教育的基本方法

1

家长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正解:在没有孩子的时候就听一些长辈讲过,家里教育孩子呢要一个严格一个放松一点。其实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特别容易造成孩子的人格分裂。

幼儿教育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全家人一致。全家人,包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这样才能给孩子一个心理健康的环境,养成好的习惯,让孩子真正的明白什么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

在家里一般长辈会更宠爱宝贝一些,但是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一定要跟长辈们沟通好,比如在吃糖、吃饮料、翻柜子这些小问题上都要有一致的共识。

2

宠爱孩子就是满足他的所有要求

正解:相信所有人都看过长大后因为父母没有满足自己的意愿而殴打父母的新闻报道,这都是家长溺爱孩子的严重后果。

什么是真正宠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给孩子建立一个生理与心理的健康环境。

不要把孩子扔在长辈家里就自己出去潇洒,可以带着孩子四处游玩,在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让孩子的大脑发育更快,开扩眼界。

3

孩子一哭,全家乱套

正解:哭是幼儿阶段的孩子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方式,尤其对于语言表达能力没有发育完全的时候,哭就像说话一样,是一种正常正确的方式,所以真的没有必要在孩子一哭的时候就急着满足他。

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比如吃糖、玩手机、买东西之类的事情上,哭就让孩子哭一会儿,让他形成一个意识:让孩子明白这些事情不是用哭就可以解决的,这样几次之后再遇到相同的事情的时候,就不会哭了。

4

孩子太小,什么事情都包办

正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习的能力是最强的,越小开始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孩子长大越独立。

从小开始就让孩子自己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刷牙、洗脸、穿衣服、穿鞋、吃饭、自己上下楼梯,孩子做的不好没关系,可以重来。

5

孩子犯错,长大就明白了

正解:孩子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问题在于家长怎么样正确的引导。不要因为小就觉得理解不了,别忘了孩子的认知学习理解能力是最强的。

有一些事情,比如上饭桌、玩手机、随意摔东西、拿别人的东西,第一次出现就要禁止,孩子就知道这样的事情不能做。

现在你不教育你的孩子,总有一天会有人替你教育他,那么如何正确的教育孩子了?

采用“积分制”管理孩子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方法,《儿童积分制管理》根据孩子们喜欢玩游戏的天性,让孩子在挣积分的过程中有玩游戏的感觉,并得到快乐。当孩子表现优异时,用奖分肯定孩子的好的行为,既激励了孩子的热情,又能培养孩子的性格,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犯错时,用扣分传递给孩子信号,解决了孩子听到家长讲大道理的逆反心理,规避了家长责骂孩子的粗暴行为。

你可以在孩子的房间里贴上一张大表,制定相应的积分标准。每天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加1分;按时起床、洗脸刷牙、收拾书包、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加2分;先写作业,做完该做的事后再玩,加2分;作业被老师评优,加3分;帮助家里做家务,比如扫地、擦桌子、倒垃圾、洗碗等,加2分;考试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获得了学校嘉奖加5分等......可以给孩子规定,如果积够100分,可以买一本他喜欢的课外书,或者他喜欢的别的小礼物。如果不买可以积攒起来。如果达到1000分就带他去旅游,到“海底世界”和“动物园“玩,开拓他的视野。孩子的积极性会空前高涨。

通过积分制管理,可以发现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渴望上进,渴望自己的价值得到认同,而用积分奖励,其实就是承认和肯定了他的价值,这让他在心中有一个目标。每实现一个小目标,他就会产生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就带给他的是自我鼓励和自我欣赏,从而激发他内心强烈的上进欲望。如果在孩子的孩童时期就养成了好习惯,就一生受益,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成自然。

篇3:学前教育的基本方法

1 社区健康教育的定义与意义

1.1 社区健康教育定义

社区健康教育是指以社区为单位, 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 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 贯穿于人类生命的全过程, 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 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帮助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 及时发现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 培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提高个人、家庭及群体的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

1.2 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不但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健康色需求;也是促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和先导;有利于提高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增强慢性病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 提高其遵医行为, 指导亚健康人群的自我保健, 目前疾病种类在不断增加, 人类对疾病的防治意识也随之增强[1]。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 树立良好的卫生形象[2]。

2 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健康促进的核心是把社会的健康目标转化为社会的行动。搞好社区健康教育的关键是组织领导来支持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 社区有关单位和群众团体的相互协作, 社区群众和每个家庭的积极参与。

2.1 制定相关政策, 提供政策支持

制定社区实施健康教育相关政策, 利用行政、经济手段来支持和推动健康教育工作。

2.2 动员社会力量, 建立健全网络

动员社区各单位协同参加, 社区群众团体等共同组成的社区健康教育网络, 采取统一管理、相互协作、发挥各自优势携手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2.3 广泛动员社区居民人人参与

社区居民是健康教育的对象, 是把健康目标转化为群体行为, 没有社区居民的参与, 健康教育就无法进行。要广泛充分动员社区居民, 使社区居民人人主动、积极地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活动, 自愿采纳健康行为, 使人们对健康教育意识不断深化, 形成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2.4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成功与否, 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看能否处理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关系一旦建立, 就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就会为今后一切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使健康教育信息传递畅通无阻。

3 社区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

3.1 开展专题讲座

通过组织学习班或听课办的形式, 即定期请专业医务人员向居民讲解有关疾病的预防、治疗、保健等知识。其特点是教育内容系统, 专科性强;要突出重点, 注意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健康座谈:在专业人员指导下, 集中相关人员进行座谈或一对一式的个体化健康教育, 肯定正确的知识, 纠正错误的认识。

3.2 口语化教育

针对不同的居民、患者进行口头的健康指导。面对面的个体化健康教育, 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教育, 及时发现控制疾病诱发因素。

3.3 书面化教育

建立社区健康教育宣传栏、橱窗、板报, 针对各种人群、各个行业的需求、季节等特点, 开展重点传染病、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儿童免疫规划、地方病、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职业病防治等宣传。

3.4 多媒体化教育

建立健康教育咨询室设有咨询电话、电视机、影碟机、各种健康教育杂志等, 安排有专职的工作人员随时接待个体和群体健康咨询工作。播放健康知识片观看, 以便更形象、更生动地进行预防疾病知识的传授。

3.5 示范化教育

既护理手法操作的示范, 家庭医疗仪器的示范和保健健康锻炼方法的示范。直观地示范, 直接地指导, 让每一位学习者正确掌握手法和锻炼方法。

3.6 宣传、咨询活动

积极组织街头宣传、咨询、义诊活动, 利用展板、广播、标语、挂图、活页、传单等开展宣传, 提高居民卫生知晓率, 促进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

4 社区健康教育运用方法和原则

4.1 要根据地域、服务对象、教育目的、科学的选择内容和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法

不同区域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要选择居民易于接受和开展的方法。健康教育对象按0~6岁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孕产妇;农民工;残疾人;按职业分工;文化程度等, 根据各类人群的特点, 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 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4.2 健康教育各种方法要科学设计、合理综合运用

健康宣教的方式要根据居民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个人需求等来加以调整和补充。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健康教的方法上要切实符合广大群众的需;要要有严格的科学性, 要求其内容和方法都应建立在先进的科学基础上。以强化信息扩大健康教育覆盖面, 使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效果。

4.3 要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广泛参与

开发社区资源, 动员人人参与, 使群众懂得健康的金钥匙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 发挥主观能动性, 是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只有广泛动员社区个体、群体积极参与, 才能有效地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健康教育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并重;二是掌握群众健康需求动态;三是尊重群众意见及共同参与设计、选择健康教育方案;四是激发群众实现目标的积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转变, 社区健康教育是一项持久而繁琐的工作, 既有复杂性和相当的难度, 做好这一项需要社区全体人员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 积极认真仔细地推进这项工作的实施[3], 来实现预防疾病、延长生命、保护健康、减少风险和伤害。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 对健康的需求不断高涨。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知识及健康需求, 开展社区健康教育, 面向社会、面向一切患者和健康的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健康教育工作, 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内容和范围极其广泛, 涉及群体、家庭、个人身心健康, 贯穿于人的一生, 社区医疗保健服务的各个方面。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直接影响其质量和效果, 为促进以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 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 探索社区健康教育方法, 合理运用健康教育原则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基本形式,基本方法,运用原则

参考文献

[1]钟淑玲, 陈敏莉.健康教育在社区的开展方法方式[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12, 9 (8) :89.

[2]卢春华, 刘士英.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和内容[J].社区学杂志, 2009, 7 (11) :80-81.

篇4:浅淡小学书法教育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书法 教学 方法

【基金项目】此论文系兰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国传统书法艺术教育课程与教材改革的研究》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4-0206-01

书法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学习书法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练习才能有所收获,也才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学生写好字既是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又是加强学生情感、锻炼意志等的有效手段。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付出更多的努力来完成它、研究它。要想小学生书写规范、整洁、端正,就要在教学中锻炼学生的自控能力,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学习中能沉下心去,认真练习。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如何针对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适时、适量、适度地培养学生的书写水平,使书法艺术能够真正的继承并弘扬,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本文通过研究、调查,从不同方面谈谈小学书法教学的基本方法。

一、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教育学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也是我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动力。在小学生书法艺术的教学过程中,激发兴趣是教师上好书法课,学生学好书法的关键。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应定得过高,应该以学生长期的发展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比如,在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书法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生动,通俗,有趣的小故事。如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书法发展史、书法的动态及学习书法的重要意义等。虽然有的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书法艺术陶冶心灵的作用,并让学生明白学好书法,将给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和乐趣。在讲这些故事和书法发展史的过程中,再适当地插入一些书法的理论知识,书写技巧和方法,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学到知识。再有,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书法教学环境中布置一些放大的优秀碑帖,营造浓厚的书法艺术氛围。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把学生优秀的作品或练习成果展示出来,增添学生的自信和自豪感。

二、教会学生观察,找到学习书法的有效途径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书写水平,教师除了要教学生正确的执笔、坐姿、运笔、起笔、落笔等的一系列基础的练习外,还要教会学生观察,让学生能在观察中注意碑帖中每一个字的运笔、起笔的特点,字型的合理搭配和结构等等,这是练习书法中少不了的一个过程。小学生爱说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够仔细,他们在临写字贴时,常常看一笔写一笔,一个字写得东倒西歪,结构松散。这就需要教师教学生在观察时,首先做到认真读贴、记形。读贴,是指引导学生看清字形,让字在脑海中留下一个完整的轮廓。比如:“智”字是上下结构,上下搭配合理,整个字看起来匀称、平衡。再如:“诚”字,是左右结构,左边“讠”字旁点偏向中间,右边“成”字重心紧缩,斜钩要写得长而有力。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记忆,让学生在脑海中对字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才能写时成字在胸。记形,让学生记准字形和笔画部件在格子中的准确位置。小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时都用带米字格的字贴和练习纸,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分析,让学生记清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如:“咱”字,左边“口”字偏上,右边“自”字成长方形,上撇短小而有力。其次,一定要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个字通过读贴、记形之后,在学生的脑海中基本留下了记忆,特点、差别都掌握了一些,再认真练习,找找差距,就更容易进步了。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执笔和坐姿

小学生天生好动,写字根本不注意执笔和坐姿是否正确,这不但会影响写字的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为了改变小学生这一习惯,教师要在书法教学中教会学生正确的执笔和坐姿,这不仅有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从以下几点抓起:1.课前要做好字操:我们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先做写字操,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的目标;2.把执笔、坐姿要领编写成儿歌:为了适应小学生的记忆习惯,教师可以把正确执笔及坐姿编成儿歌。如:“写字时,要做到: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尖约一寸,胸离桌子约一拳。‘三个一,要做到,字写工整视力好”。在练习中要求学生熟记这些儿歌,让学生在学习中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3.让学生通过练习亲身体验:教师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执笔、坐姿,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反复纠正,让学生亲自体验,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要求学生做到“三个一”,可是学生有不知道为什么非要“三个一”,教师可以让学生试试执笔写字时不正确的坐姿,是不是要头靠笔尖,身体就得往前倾,头也跟着向左偏,如此执笔、坐姿,时间长了,学生都感到很不舒服。通过实际体验后,教师再告诉学生做到“三个一”的重要性,他们一定会注意改正,牢记于心,久而久之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写字技能。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为了能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书法,教师就在传授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同时,要给学生教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才能长久地,利用更多的闲暇时间主动去练习。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任何知识都需要从一点一滴学习,达到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学习效果,书法学习也不例外。所以,教师在书法教学中,让学生养成每天临帖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地学习,日后才能学有所成。万不可让学生急于求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好书法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临帖过程中,不可见异思迁,朝三暮四,觉得学不好这个帖就换其他帖,这样只能猴子掰捧子学一帖,扔一帖,最后哪一帖也学不好。

总之,学习书法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尽心尽力、想方设法不断总结、归纳出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书法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天弓.书法学习心理学[J].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

篇5:浅谈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浅谈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希望有所帮助!

您关注家庭教育吗?您对家庭教育了解多少呢!当今社会,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在我国,随着计划生育这一项基本国策的不断落实,独生子女越来越多。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独生子女人数将会占据儿童总数相当高的比重。而独生子女在家庭当中往往是称王称霸,面对他们,父母只是一味满足、溺爱。作为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真可以说是“爱你没商量”,把孩子爱得“死去活来”,“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

于是对子女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如: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给孩子最好吃的、最好穿的;当孩子摔到了,埋怨地不平;当孩子忘记带书本了,责怪自己“老糊涂”……然而,孩子并不领情也不理解,他们以为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是理所当然。

以至于父母不能满足其要求时,便大加责难或看不起父母。为此,有家长苦恼地反映:自己什么都给孩子了,为什么孩子却一天天“远离了我们”。

那么作为一个家长应该怎样去进行正确的教育呢?下面就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浅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孩子一起成长。

托尔斯泰说:“在一个家庭里,只有父亲能自己教育自己时,在那里才能产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父亲的先锋榜样,一切有关孩子进行自我教育的谈话都将变成空谈。”你孝敬老人,子女才能孝敬你;你下岗择业时充满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对挫折不断追求。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家长的人格力量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

周末,一位年轻的母亲从幼儿园里接她的孩子,发现孩子的脸上有轻微的伤痕,问:“是不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抓伤的?”孩子点点头,母亲火了:“为什么不抓他?这星期不给你剪指甲,星期一你去狠狠抓他。”

无独有偶。一位小学生做错事,遭到同学的嘲笑,其父听说后,气冲冲地赶到学校:“打他,打伤了我出医药费!”说完,掏出几张人民币重重的摔在课桌上。

真是可悲啊!在这种近乎病态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能养成良好的品德吗?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吗?作为家长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你们伤害了孩子的心灵,干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位家长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有良好的品德,就必须从小好好培养。当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要求他把大水果给别的小朋友,自己吃小的,把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上小学后,又教育他要关心、帮助他人,不要事事处处总考虑自己的利益等。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时刻注意我们父母自身的一言一行,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的自私心慢慢地少了。”

家长大多是普普通通的,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来感染或教育孩子。这位家长的教育方法虽然不是最科学的,但是他注重从小培养孩子,正确引导、鼓励孩子做人、做事、成材、成长——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

要知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作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和教育孩子。

二、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在,全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所谓“学习型家庭”指的是在家庭中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习成为家庭生活的重要活动;在家中有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并不断充实、更新;有固定的学习场所等。要创建“学习型家庭”,必须有“三优先”:为孩子创造安静的学习环境优先;创造浓厚的`学习气氛优先;增加教育投资优先。

调查表明,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有固定的学习场所,(场所最好是书房,条件差的也可以是客厅或是各自的卧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有固定的学习时间。这一点非常重要,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第三、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同时可以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第四、家长要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言传身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的永恒命题。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实际上都是在以身示范,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不仅要带头学习,成为孩子的表率,还要和孩子一起学习、相互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三、尊重、信任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在面对一次又一次的亲子悲剧后,在无数次的从孩子脸上读出压抑、自卑后,我们渐渐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尊重、信任是现代教育的第一原则。它意味着爱护孩子纯洁的心灵、支持孩子的决定、放弃权力和优越感;也意味着一种涵养和宽容待人的高尚品格。

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要了解孩子,只能用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自信,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四、注意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每个家庭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有普遍性,又有社会性。家庭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合,家庭教育也不是单独存在于哪一个人的身上。因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家长,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达成一致,必须多沟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我们要正确面对,达成一致,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五、强调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成绩的优劣或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聪明才智和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我们称之的智力因素;

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个性,即我们称之的非智力因素。

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

中国家长下班回家,见到孩子会问:“考了多少分?”而美国家长则会说:“宝贝,今天有什么发现?”从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扼杀,而是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

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

家长应该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探索的天地和活动场所,并进行热心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动力。

篇6: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研究方法是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和目的等因素确定的。也就是说研究方法受课题制约有什么样的课题就会有与之相应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科研中单一研究方法很不容易得出科学的研究结果因为每种方法都存在局限性。因此提倡多种方法相结合即以一种方法为主辅之以其它方法。例如研究中小学生近视问题时就需要用观察法和调查法。总之不论采用什么研究方法一定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而定并在方案中加以说明。一般的课题研究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测试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个案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下面仅就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进行介绍。

一、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之方法。

二、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凭借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对一些教育现象或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的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在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形式进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了解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并寻找出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办法。

三、案例研究法 什么是“案例”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关于案例含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所有的案例都是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案例。教育上的案例首先表现为一个事件。但是能够作为案例的事件必须要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事件中必须要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换句话说没有问题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为案例二是这个事件应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通过这个事件可以给人带来许多思考带来若遇到同样或类似事件如何应对的借鉴意义和价值。第二所有的案例都是故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案例。案例讲述的肯定是一个故事并且许多情况下讲述的一个有趣的故事其中会有一些生动的情节、鲜活的人物。作为案例的故事至少应该具备这样两个条件一是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真实的事例不能是编制者自己凭空想象杜撰出来的没有真实发生的故事不能作为一个案例二是这个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片段的、支离破碎的无法给人以整体感的所谓故事不能成为一个案例。第三所有的案例都是对某一个事例的描述但不是所有事例的描述都可以成为案例。除了满足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外在案例的叙写上要具备下列条件 一是事例的描述中要包括有一定的冲突二是事例的描述要具体、明确不应是对事情大体如何的笼统描述也不应对事情所具有的总体特征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化的说明三是描述中要把事例置于一个时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四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五是事例的描述要能反映出故事发生的特定背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一项练习、一个难题、一篇文章或其它近似于案例的材料也可以在课堂上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但它们并不能称为案例。既然任何案例的基础都是个人或一个单位在实际情景中所面对的事实若把虚拟的材料、没有任何问题或疑难包含在内的材料也纳入案例的阵营案例的主要特征也就几乎不存在了。教育案例的写作没有一个统一的格式但从案例所包含的内容来说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大致都会涉及到以下几方面标题、引言、背景、问题、问题的解决、反思与讨论、附录等七个方面。

四、文献法 文献法是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文献按内容性质分有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零次文献是未经发表和有意识处理的最原始的资料。一次文献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二次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三次文献是指工具书和在二次文献的基础上又对众多一次文献的综合研究结果。一般情况下我们在撰写《案例》、《课例》、《研究报告》、《研究总结》和研究论文时都要参考一些文献资料为我所用。对于所参考的文献资料一定要在自己的文章中予以注明。注明的方法有三种 1.边引用边注明。如�6�7�6�7“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理论来自实践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指导。”《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面�6�7�6�7�6�7�6�7表示你的文章前后的内容下同。2.在引用的一句话或一段话的后面编上用中括号括上的序号如�6�7�6�7“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理论来自实践是实践的总结又是实践的指导。”〔1〕�6�7�6�7。然后在文章的最后以“注释”的形式说明。注释 〔1〕见江泽民《理论工作要面向实际》《江泽民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1面。〔2〕�6�7�6�7 以上两种方法是最规范的写法。3.在引用的时候不加任何说明而是在最后以“主要参考文献”的形式予以说明。要求注明“书名、主编、出版社、哪年版”等。

上一篇:2024届本科毕业生自荐书下一篇:综治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