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

2022-05-1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职业启蒙教育起手在校内课程:设计实施序列、内容形式多样、课程要素完备;职业启蒙教育深化校外体验。【关键词】职业体验启蒙教育小学教育五年前,伴随着全科创意课程的起步,我们开始了职业启蒙教育的探索。通过不断摸索、学习、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

第一篇: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

关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研究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学前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补充大量的学前教育人才,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舞蹈教学,能够生动地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将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学前教育的舞蹈必须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创造,同时将舞蹈语言、舞蹈形象以及舞蹈意境进行有效整合,形成适合幼儿学习的舞蹈。通过本文关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研究,提高高职学生对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认识与了解,增强学生的舞蹈审美素质,强化学生学前教育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舞蹈语言;舞蹈形象;舞蹈意境;情感共鸣

引言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前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舞蹈审美素质,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学前教育工作。通过舞蹈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对于舞蹈语言、舞蹈形象、以及舞蹈意境三个层次的深入了解,通过身体动作展现出舞者的内心世界。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保证舞蹈语言、舞蹈形象以及舞蹈意境适合幼儿的审美理念,让幼儿在学前教育过程中形成对于舞蹈的热爱。

一、舞蹈语言

舞蹈语言是基于舞蹈动作演化而来的,作为专门被用于舞蹈界使用的词语。舞蹈语言并不只是代表舞蹈动作这样简单的含义,因为舞蹈语言的内容随着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从目前来看,舞蹈动作和舞蹈语言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舞蹈语言却能够包括舞蹈动作。从严格意义上区分,舞蹈动作是一种狭义的概念。[1]通过舞蹈动作,能够形容在舞蹈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动作要领,而舞蹈语言则能够真正表现出舞蹈动作的组合规律。从这样的概念判断,我们能够发现舞蹈语言可以用于形容舞蹈的组合规律。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语言必须要符合幼儿的特点,即舞蹈语言应该积极向上、活泼开朗、充满童趣。通过这样的舞蹈语言进行练习,可以让舞蹈更加贴近幼儿,也能够让幼儿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爱上舞蹈,形成舞蹈素养。

二、舞蹈形象

(一)舞蹈形象的含义

所谓舞蹈形象,就是人体通过各种舞蹈动作能够塑造、表现出富有主体情感,具有客体典型形态,以及可以被人们进行情感感知的动态形象。舞蹈形象可以是单一的被动形象,也可以是复杂的动态形象,主要的区别就是单一的舞蹈动作还是复杂的舞蹈动作。一般来说,舞蹈作品能够通过群体的行为,展现出舞蹈形象的个人成长的变化,舞蹈形象具有一定的意象和意境。在學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形象多以卡通幼稚、惹人喜爱的形象为主,包括各种卡通人物、动画人物、小动物等。在幼儿舞蹈形象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喜好,针对性地制定符合幼儿需求的舞蹈形象,帮助幼儿通过舞蹈形象了解舞蹈的魅力,更好地促进幼儿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形成对舞蹈的认识与了解。

(二)舞蹈形象的四种类型

舞蹈形象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舞蹈形象就是具有情节冲突或者矛盾冲突的舞蹈或舞台剧种,通过舞蹈动作的方式,集中展现出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人物的行为思想基础,表现出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第二种,舞蹈形象就是在舞动的过程中,展现出人物的情感,通过舞蹈形象的塑造,能够直接呈现出典型人物的情感形象;第三种,舞蹈形象就是重点描绘出社会生活和社会象征的舞蹈形象,在这一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人群舞蹈的动作和场景的变化,营造出庞大的社会群体;第四种,舞蹈形象是通过在生活场景或民俗风情的作品中展现出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在学前教育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舞蹈形象的理解不够深刻。在舞蹈形象表现的过程中可以选择第三种或者第四种,例如,在少数民族幼儿园舞蹈教学过程中,可以编排民族舞,这样既能够传承民族文化,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对舞蹈理解。

(三)舞蹈形象的艺术展现

对于舞蹈形象来说,要想成功塑造舞蹈形象,必须取决于舞蹈语言的丰富性,或者是对舞蹈语言的准确把控能力。通过利用舞蹈语言,将人物的思想情感和人物的生活状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这样的舞蹈形象展现过程中,必须能够基于人物的生活,有着充分的认知与了解。[2]否则即便是舞蹈语言和舞蹈动作再丰富,舞蹈表现技巧再高超,也无法展现出舞蹈形象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舞蹈形象没有灵魂。舞蹈形象的艺术表现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通过典型动作概括人物情感和性格,表现出人物的基本气质。通过典型的舞蹈动作,能够将一个人物的形象展现得非常立体。舞蹈《吉祥鼓韵》通过展现朝鲜人民的生机、勃发奋发向上的精神,能够更好地将人物的形象展现出来。为了充分的展现人物的艺术形象,必须具有典型的舞蹈动作。朝鲜舞中最标志性的舞蹈动作就是甩帽与转圈。在舞蹈编排过程中,通过这样的两个动作相结合,能够让人们一眼就认出朝鲜舞的形象。其次,对于舞蹈形象塑造是否能够感染人,最重要的就是能否用舞蹈动作和舞蹈场景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在展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舞蹈语言中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表现的方法;另一种则是间接表现的方法。通过直接表现法,能够将人物本身的舞蹈活动利用,将内心世界直接表现出来。通常,在一般的舞蹈和舞台剧中经常能够见到另一种方法则是间接表现法,主要通过其他的情感和思想或者旁人的舞蹈动作,间接地衬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通过舞蹈铸军魂,能够展现出幼儿对于军人的崇敬之情。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张弛有度的舞蹈动作节奏紧凑的故事情节,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能够将军人的形象和军人内心的坚毅品质直接展现出来,让观众一眼看去,就能够感受到军人的力量。[3]

三、舞蹈意境

(一)舞蹈意境的概念

意境是比较宽泛的艺术概念,通常我们在文学、美学等方面普遍使用这个词语。但是,舞蹈的意境与传统的文化意境有所不同,因为传统的文化主要集中在诗论、画论、文艺论中对于意境的展现形式,与舞蹈的展现形式有很明显的差别,舞蹈中的意境主要就是通过音乐、舞蹈动作和人物形象以及舞蹈故事情节共同形成。在艺术作品中,通过描绘生活图景,表现出人物的思想情感,为人们营造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通过联想与想象的方式,让观众与舞者形成灵魂上的共鸣,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观看舞蹈作品,能够在思想上受到一定的感染,这样就说明舞蹈具有美学境界。

(二)舞蹈意境的特征

舞蹈的意境特征能够对人体动作在舞台表现过程中形成具体真实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景象。也就是说,通过舞者特殊的舞蹈语言,将真实的生活理想化,通过艺术创作再一次呈现给观众。这样的一个过程,能够将舞蹈的意境变得似是而非,似真似幻,让人们产生朦胧的艺术美感。

通俗地说,舞蹈作品中所呈现的生活图景和思想情感,能够通过特定的舞蹈语言,在舞台空间和时间营造出崭新的意境,帮助观众联想和想象,形成一定的情感共鸣。舞蹈的意境,最重要的就是把握住舞蹈空间和舞蹈时间,展现出情、意、形三者之间的关联。

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时刻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充分了解幼儿的内心情感需求,这样才能够在舞蹈意境创设过程中牢牢抓住幼儿的内心情感,与幼儿之间形成有效的强烈的情感连接,让幼儿加深对舞蹈的认知与领悟,提高幼儿的舞蹈素养。例如,在幼儿舞蹈《喜羊羊与灰太狼》之中,通过塑造幼儿喜欢的喜羊羊的形象,表现出喜羊羊的聪明善良,爱好和平的理念。強化幼儿对于舞蹈动作的学习兴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对舞蹈意境的理解。特定的舞蹈语言能够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舞蹈意境,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过程中,不能够因为幼儿的年纪小而忽视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关注,而更应该从小激发幼儿的内心情感世界,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舞蹈审美能力,积极地通过舞蹈意境的塑造,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4]

四、结论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最快速有效的教学内容。舞蹈语言、形象及意境对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综合舞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在教学中努力钻研,使高职舞蹈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

参考文献:

[1]徐丽娟.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02.

[2]庞志娟.民族舞蹈文化传承视角下的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特色化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73.

[3]张利.学做教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7(3):52-55.

[4]张志萍.幼儿舞蹈教学中合作式教学模式探讨——以汉江师范学院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训练与创编课堂为例[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37(3):138-141.

作者:李小敏

第二篇:关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若干“关于”

【摘要】职业启蒙教育起手在校内课程:设计实施序列、内容形式多样、课程要素完备;职业启蒙教育深化校外体验。

【关键词】职业体验启蒙教育小学教育

五年前,伴随着全科创意课程的起步,我们开始了职业启蒙教育的探索。通过不断摸索、学习、总结,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顶层设计,职业启蒙教育已逐步课程化、序列化,覆盖了全科班的各个年级;通过不断丰富内涵,职业启蒙教育课程已成为全科教育中心组研发和实践的众多好课程中常规化、长期性、重点特色课程之一。去年,由此编写的《小小职业体验·大大人生舞台》一书已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为职业启蒙教育在小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现从以下几方面介绍我们的实践做法和点滴思考。

一、职业启蒙教育的缺失和认知

我们观察到的大多数面临高考的学生,即便到了高考的时候,对自己的志愿填报没有想法,盲目跟风,将“好就业”、有“钱”途作为选择大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的主要因素。教育部的一次权威调查显示,七成以上高三毕业生对专业“并不太了解”,从而造成80%以上的大学生对自己读的专业不满意,部分学生上了大学后才发现自己当初所选的专业不是自己真正兴趣所在或者不符合自己的性格和能力,从而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和动力,影响波及久远。反视之,我国长期以来在中小学阶段职业启蒙教育的缺失,是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盲点。

美国心理学博士格林豪斯(Greenhouse)认为职业生涯是“贯穿于个人整个生命周期的、与工作相关的经历的组合。”美国教育总署对生涯教育进行的界定是:“生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计划,其重点放在人的全部生涯,即从幼儿园到成年,按照生涯认知、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学生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

我们认为,小学阶段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启蒙阶段,职业启蒙教育不仅是个体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小学是进行职业认知教育、培养职业兴趣并逐步明确职业意向的重要的、基础的时期。重视职业体验教育,对职业体验教育进行课程化设计与实施,对于密切小学生与社会职业的联系,增进小学生对社会职业的了解,帮助小学生发现、培养职业兴趣,明确职业意向,为终身职业规划奠定基础具有重要价值。

二、职业启蒙教育的起手和深化

小学职业启蒙教育是包含帮助小学生进行职业了解、自我认知和个性培养的一种多元教育。我们利用全科教育的课程建设优势,通过课程化途径来实现。

(一)起手:校内职业启蒙课程

1.关于设计实施的序列

为避免随意性,我们前期统筹安排,从整体上设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设计课程目标,规划课程内容。各个年级各有实施侧重点,职业基本知识逐级加深,并建立与此匹配的操作办法。

2.关于内容形式的多样

除了职业启蒙专项课,每学期还设计安排一次“职业周”,围绕几个不同职业来重点安排、设计。比如观察、了解、讨论科学技术研究对于社会的影响(科技类职业启蒙),认识、讨论赚钱、花钱、存钱、投资(金融类职业启蒙)。同时,邀请不同职业的家长代表来讲关于职业的事情,介绍学校里学的各方面知识技能在自己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邀请各行业的专家、名人进校,介绍自己的工作,分享工作成果、体会、感悟,以职场榜样的力量感染、激励学生。此外,在职业周里设有“职业日”,学生根据自己这一阶段倾向的职业选择,穿上职业服装,按职业兴趣分小组,做一个关于职业的介绍、展览。

3.关于课程要素的完备

我们发现,在校园里,跟职业生涯相关的要素并不仅是职业知识的了解和启蒙,还有一些要素也必须置于课程整体予以考虑,包括: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规划和整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时间管理方法、情绪管理技巧等。

(二)深化:校外职业体验课程

1.关于体验职业的项目遴选

(1)学生兴趣。在选择体验项目、设计体验课程时,我们首先考虑学生的兴趣,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多安排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有研究表明,多参与一些有趣的体验活动,是孩子职业愿望产生的基础。比如小小交通员体验,亲自上街指挥交通;小小工程师体验,去电子厂装配零件;神奇小中医体验,亲自拔火罐,煨煲传统中药膳食;小小图书管理员体验,到市区图书馆整理图书;小小建筑师体验,参与建筑设计单位的专门工作……

(2)地域名片。选择体验项目时,还要考虑到地域、城市特点及未来发展,比如深圳的定位是金融和创新之都,那我们就多涉及金融领域、科技领域的职业体验,比如小小银行家、小小建筑师等,使人才的培养目标能够面向未来。

(3)家长资源。选择体验单位时必须考虑到家长中的现有资源。目前中国社会对职业体验教育认同度不高,大家还没有形成共识,所以我们必须先做好家长的工作,了解家长及家长能提供的资源,争取家长的大力支持。

2.关于职业体验的资源建设

我们把职业体验分为六类:商务、商业、金融、管理、技术类,创造性、艺术、媒体类,自然资源和建筑类,修理、建造技术(工程艺术)类,社会服务类,文教卫生类。每类细分为不同岗位、工种体验,比如社会服务类里的警察职业又细化为武警、特警、交警、消防、公安等不同工作岗位的体验;文教卫生类包括牙医、眼科、急救、中医、各类学校等行业体验。目前,我们已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建立并实施了50余项次的职业体验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在年级和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其中的某项体验。

职业体验课程要遵循一定的路径:家人的职业——认识的人的职业——亲戚、邻居、同学家长的职业——感兴趣的几种职业——社会上大部分的常规职业——特殊职业,沿着这个路径,逐步扩大范围。课程实施要随着年级不同而有变化。科技含量高的、理解难度大的安排在高年级,比如“法官”这个职业的体验,要参与开庭、审理等活动,更适合高年级的学生。即使是同一职业,也不是一下子把所有内容都塞给学生,而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设计、选择体验内容,有的内容等到学生年龄到了,感兴趣時,还可以再次体验。

我们把各小组经过体验受到好评的、受学生欢迎的、善于组织的体验单位作为资源相对固定下来,各组在下一次的体验活动中既可以开发新的资源,也可以共享已有资源,互相交换,循环使用。

3.关于职业体验的性价指数

(1)体验的真实性。我们的职业体验教育课程最大特色是体验的真实性。孩子上了小学以后,单纯模仿或角色扮演已无太大实际意义,他们需要零距离接触真实的社会职业。我们不去一些机构办的职业体验小镇,不去工作坊,而是让学生跟着老师、家长去各个单位现场,深入办公室、诊所、车间、交通指挥中心等真实职业场景,是正儿八经的“上班”。

(2)体验的深度性。一般单位接待能力有限,很难兼顾到大批学生的体验。如果每批体验的学生人数多,就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参观,学生难有操作,体验浮于表面、难以深入。況且一次去的人太多,也会打扰到单位正常上班秩序。我们把学生分成很小的团队,便于深度体验。比如挤公交上班、把脉刮痧、出警、去工厂装零件、去银行点钞、跟职员一起吃食堂等,由于人数少,便于单位接待和管理,能融入正常上班秩序和环境里去从容体验。

(3)体验的长期性。职业体验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内容,并不是偶尔搞一两个活动就可以了。我们每个学期都坚持组织学生分别去不同的单位,尽量接触、了解更多的职业。长期坚持,学生们就会在心里对各种职业进行巡礼,产生更多的了解,渐渐描画出喜欢、适合的职业轮廓。

4.关于职业体验的组织实施

(1)成立体验团队:3~5个学生为一组,利于组织、反馈、总结。

(2)发动骨干家长:选各组负责家长、建立微信群,召集各组负责家长和教师开展专项会议,商讨体验目的、对学生的长远意义,并进行国内外对比,介绍活动组织方式和活动样例,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好的、真实的、深度的体验,什么是让学生喜欢的职业体验。组长心中有数后,再去各组动员,联络各方资源。

(3)教师跟进指导:家长选定体验单位后反馈给教师,经确认后指导家长去跟体验单位协商,拿出各组详细体验方案初稿,确认各组体验目的、体验单位、体验过程、体验准备、体验小结、体验评价、体验实践作业等细节。教师们对初稿审核,对体验细节、过程把关,提出意见。同时把比较好的体验方案发到群里共享,让家长们互相学习、借鉴。每组反复两三次,直到方案最终敲定。

(4)家长同心协力:各组负责家长收集组内其他家长意见和资源,方案确认前大家共商共议,方案确认后每个家长知晓具体步骤。同时,每个家长都参与其中,各有职责和事务,保证活动顺利开展。

(5)学生自主教育:因年级不同而采取不同办法,比如三年级学生可以提前自己查找好线路,怎么去坐车或地铁,在哪上车,在哪下车。学生自己开会分工,谁当行程指引员,谁负责纪律管理和记录。当然回来后的总结评价也由他们自己开会、组织,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反思的目的。分享交流的内容也由各组同学自己商议、准备,以体验小组为单位在班级汇报、交流。

(6)前期铺垫做足:采用上网查资料、看书以及家长介绍、同学分享等办法,让学生提前对这次要体验的职业有更多了解,有备而去,带着问题、预设去观察体验,会有更深的体会和收获。另外,安全是大事,我们特别要求每组都有两位以上家长带队,教师分散到人数多一点的组帮助管理。在出发前教师和家长分别对学生进行纪律、安全、文明教育。教师们对负责家长进行责任明晰,要求对个别淘气的学生有专人看护,安全由各组参与家长全权负责。

(7)中期过程深入:每个组都要深入职业现场,亲自实操,并保证人人参与体验的机会。在前期方案设计时,特别强调体验活动部分的设计,跟体验单位沟通好,尽量开放更多内容和场地,并落实好每一体验环节的组织、管理、时间长度、预估效果等。

(8)后期序列完整:专门组织学生交流体验过程,分享感想和收获,既了解更多职业,又思维激荡。同时,让各组自我评价,对好的表现在班级隆重颁奖,让学生们真有知、有悟,促进自我职业意识的萌发。

(9)全程渗透家长:现实情况是,父母的期望、压力、潜意识的感觉对孩子的择业选择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对家长的教育这一隐性环节非常重要。要让家长理解职业教育的意义,让他们通过参与、围观职业体验活动,获得正确观念。不让自己的喜好代替孩子的喜好,不用自己功利的判断代替孩子的判断,不用自己的眼光左右孩子的眼光,而是发现、发掘、尊重、培养孩子的职业天赋。

职业启蒙教育,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性格禀赋、个性特长、热情所系,觉察到自己择业的倾向,为以后顺利找到热爱的职业做了前期铺垫,而这将决定学生成人后是否能从工作中获得乐趣,是否因兴趣驱动而沉醉其中,是否可以超越非常规意义上的“平庸”或“优秀”,而达到内心满足、如鱼得水、享受创造、充满激情、幸福生活的职业生涯。

顺乎天性的教育,才是天堂;源自内心的选择,才是幸福。

【参考文献】

[1]万平.小学职业体验教育的课程化设计与实施[J].教学与管理:社会科学版,2017(9).

[2]杜启明.小学职业启蒙教育实施的若干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3]塔娜.美国中小学职业生涯辅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5).

[4]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小小职业体验·大大人生舞台[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吴珂 丁伟

第三篇:关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思考

【摘要】:在现代教育发展中音乐创新教育具有重要价值,能够也能够有效满足当前教育发展需求。其中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想要提高儿童音乐学习兴趣,必须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对于每一位学前音乐教师来讲,必须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加大现代化教学技术应用,以此显著提高学前儿童音乐学习兴趣。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学

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主要也就是培养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想要为学前儿童音乐学习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那么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激发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以能够为儿童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

(一)缺乏创新的教学方式

大部分学前儿童音乐教师,并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更没有系统的认识音乐教学,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法有效引导儿童学习乐理知识,在课堂上也知识讲解一些流行歌曲或者儿歌。除此之外,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的落后和保守,缺乏创新性,没有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教育,所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是千篇一律,因此也就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学素质低及水平差的音乐教师,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所以说对学前儿童音乐教师的素质也具有更高的要求。

(二)对音乐艺术性的忽视

在当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广大教师并没有对音乐特殊性以及艺术性有一定的认识,没有准确定位音乐课程,只是将音乐课程看成是一种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在教學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单纯的领唱,在问题设置中难度也比较大,没有和学前儿童实际认知水平相结合,导致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理解难度比较大。另外也有一部分教师注重课堂上的音乐活动组织,虽然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但是并没有引导儿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甚至有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知识拓展,积极引进一些课外音乐知识,在他们的眼中教材上的音乐知识太简单。因此以上种种因素也就导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效果不佳,也没有起到良好的美育价值。

(三)枯燥的教学内容

在目前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大部分无法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甚至会激发儿童的逆反心理,主要也就是教师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导致儿童学习兴趣不高。在实际中,教师通常在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在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忽视了学前儿童的情感,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有不理解的问题也只会深埋在肚子里。另外部分学前儿童音乐教师本身只对流行音乐有兴趣,并认为让儿童接触流行音乐就是开放和创新,这是教师对于新课改的片面认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流行音乐,甚至没有对这些音乐的拗口和旋律不优美等问题考虑,导致课堂创新也只是一种形式,儿童并不能够接触到良好的音乐教育。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创新方向

(一)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和推广,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一定的便利,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进程中,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也可以加大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以能够显著提高儿童学习效果及教学质量。

学前儿童对一切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相对来讲思维比较简单,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或者视频,能够给予儿童更为直观的认识,提高儿童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儿童能够直接感受到音乐美感。多媒体技术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能够将歌曲中的活动、人物以及景色等直接呈现出来。另外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中,也必须要掌握适度原则,借助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积极培养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课外实践及课堂教学的结合

学前儿童的课堂时间相对比较短,那么在短时间之内引导儿童养成一定的音乐学习习惯,难度比较大。课堂上无法实现全部音乐知识的教学,所以不但要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也可以加大课外实践时间应用,实现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有效结合。严格依照相关教学方案引导儿童进行课外活动,积极鼓励儿童在课外活动中学习音乐知识,并给予儿童自我展示的机会。另外,为能够显著提高儿童学习效率,可以引导儿童之间相互帮助和学习,有效发挥团体力量,也可以成立专门的音乐小组,让儿童可以在音乐氛围中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所发生的极大变化,和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有极大的关系。音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应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提升课堂的氛围,善于营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参考文献:

[1]蔡余红.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策略探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7,(7):5.

[2]甘波.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2):142-142.

作者:韩华民

上一篇:学前儿童教育论文下一篇:关于酒店管理的论文